时间:2022-05-09 05:41: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礼貌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在幼教工作中我们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并能发自内心的去使用礼貌用语。教师、父母等与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应起到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关键词】 文明礼貌;教育;反思;教师;幼儿
幼儿文明礼貌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与措施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仿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看看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有一次,桥桥小朋友拿圈当方向盘开汽车,由于跑得快把其其给撞倒了, 其其小朋友从地上爬起来,眼里含着泪,气冲冲地说:“我要……”还没等其其说出“告诉老师去”,浩浩就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挡了我的路? ” 其其涨红着小脸,撅着嘴巴冲了过去,一掌把桥桥推倒在地上,小朋友们都嚷了起来:“其其打人了”。
反思: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是家庭里的小皇帝,温室中的花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试想一个缺乏文明礼貌教育,不懂得如何交往、和平共处的人在现代社会里会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吗?
镜头二:在一次区角活动时,来了一位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看了看,又忙着玩自己的玩具。此时本班老师马上提醒小朋友:“老师来了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有的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有的小朋友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老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意义?
镜头三: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五角星。”
反思: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说几句礼貌用语老师就给予五角星表扬,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所谓礼貌。当然表扬鼓励孩子对的行为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剖析文明礼貌教育更深层的含义? 否则只是培养了一些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镜头四:有一次晨间锻炼的时候,洋洋来晚了,没有圈玩了,她就去抢佳佳的圈,洋洋妈妈看见了,就从洋洋手里拿走圈给了佳佳,“洋洋……”洋洋妈妈话音未落,就见洋洋起手就打了她妈妈,然后放声大哭。
子小难道就表示可以任性地为所欲为吗?要知道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了,作为母亲不知此时她是否意识到她的孩子缺少了最起码的道德素养——文明礼貌与尊重别人。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感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
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们可能记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与行为联系在一起。正如前面的例子,或许平时幼儿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但真正运用并自觉使用, 实非易事。因此,应该注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就前面的例子,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疏导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让他们在此时此刻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就可以获得对方的原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使幼儿亲身体会到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和谐。幼儿会留恋、热爱这个集体,他们也会更乐意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
2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爱心教育要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引导幼儿说说:“你从小受到谁的照顾?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那你们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开展学会关心,学会爱的主题活动。如:《我爱我家》、《我爱小朋友》《我爱老师》等等,让幼儿通过亲眼观察,体会老师、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关心父母、老师,并把这种关心付诸于行动和言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这种活动深入幼儿的心灵,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父母下班回家后,会给父母拿拖鞋换,并说:“爸爸(妈妈)辛苦了。”父母做家务时幼儿会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在幼儿园老师上完课,有的小朋友会跑过来说:“老师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让幼儿认识和体会到不同职业劳动的价值,理解生活离不开各种职业,在和小朋友交往时能学会谦让,懂得用礼貌用语和别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符合教育任务和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讲文明、懂礼貌的环境。
3.1 要使幼儿学有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他经常接触到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看见平平没有椅子坐,我就把我坐的一把椅子搬给他,并对他说:“平平,请你坐老师的椅子。”龙龙看到我把椅子搬给平平,他就把自己的椅子给我搬了过来,说:“张老师,请你坐我的椅子。”这使坐在一旁的芳芳立刻起身把自己坐的椅子搬给了龙龙,然后从墙边又搬来一把椅子悄悄地坐下了。这一连串的反应只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教师任何启发和提醒,孩子们做的是那么自然.主动。可见榜样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我就有目的的对幼儿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对小朋友说今天下午穿衣服的时候,我发现晨晨对小颖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然后说了声'谢谢',小颖对晨晨说'不客气'。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3.2 让幼儿有实践练习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从户外活动后进教室常常出现拥挤的革命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通往盥洗室到活动室的门口,开始时孩子们从盥洗室到活动室宁愿从空隙挤过去,也不同我商量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可我正在门口站着,你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靠边一点,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儿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让你先走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文明礼貌教育应是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下,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会给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其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摘 要: 3-6岁的幼儿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广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显得尤其重要,同时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教育幼儿的文明礼貌的内容与方法。本文重点阐述幼儿文明礼貌缺失的现状,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通过家园共同合作,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在礼貌待人、卫生习惯、文明交往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 幼儿 文明礼貌 养成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品德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人们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 这说明幼儿的可塑性相对于成人来说,无疑是强过成人的,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思维限制。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关键在学前期,学前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将在这个阶段奠定基础。而放眼当今的社会,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渐渐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迫切需要改善不良的道德行为,改善我们的社会风气,而作为祖国花朵的幼儿园小朋友也正在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幼儿文明礼仪的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语言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1]而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因而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2]针对这样的特点,幼儿期的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内容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如:文明礼貌用语包括使用尊称、你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行为规范包括不争抢玩具、互相谦让、安静倾听、举手发言、打喷嚏时手捂着嘴、尊老爱幼、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等。
三、问题的分析
(一)文明礼貌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获得物质生活的提高的同时却对文明礼貌认识越来越模糊了,在幼儿园的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家长注重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却忽视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正是因为社会各界的不重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乘车不排队、上车抢座位、公园里乱踏草地、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对幼儿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一项对幼儿文明礼仪的调查显示,幼儿的文明礼仪水平还很低。幼儿礼仪水平好的约占总调查数的32.6%;中等水平的约占39.6%;差的为约27.8%。在设计的情景中,测查了92名幼儿,“进屋先敲门”的为“0”,“主动问好”的占35%,“接电话时说 “您好”等礼貌语的为“0”。另外,在回答“为什么不能乱插嘴”时,大部分幼儿回答“妈妈(或老师)要批评的”。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
(二)文明礼貌缺失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的后果。
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重学习分数、轻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导致幼儿文明礼貌缺失。我们进场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每年的四五月份各个小学开始展开一年级新生的选拔考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自己满意的小学,家长带着孩子奔走于各式各样的学习班,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至于孩子做人方面,考虑甚少,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当成是不懂事,殊不知这样的不重视正是导致孩子成长中文明礼貌缺失的重要因素。值得提出的是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开设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学前班,虽然教育局明确提出禁止开设各类兴趣班,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形势下很多幼儿园仍在私下开设,这样的现象令人担忧。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等候的时候不排队、坐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等现象无处不在,在你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他们的行为也进入幼儿天真无邪的双眼里。幼儿生活在这样文明程度不是很高的环境里,又如何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呢?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爱模仿,在公共场所,粗俗的语言,不雅的动作,恶劣的行径经常映入孩子们的眼帘,成人的一些下意识行为,都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言传大于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运用到文明礼貌的养成方面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都对幼儿进行了文明礼貌的教育,但是在教育之后呢,你们也一样照着做了吗,你们是不是身体力行了呢,我想可能大部分人的家长和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因为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对抽象道理不易理解,即使再多的言语交流也不如一次真正的身体力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成人的身教会对他们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
4.家园合作不充分。
在工作中我们会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话,到家就很调皮。”我们看到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两面。绝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语言文明,举止有礼,能够友好地与同伴相处,能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等。而在家里则变得不讲道理、任性调皮,与幼儿园判若两人。问题就出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社区)的脱节上。幼儿园老师对于幼儿的要求在家里等不到进一步的巩固,没在社会中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支持,久而久之这种脱节致使教育失去一致性,最终导致教育的零效果甚至是负效果。
四、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了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1.幼儿园要把文明礼仪教育放在首位。
《规程》总则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十六条:“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4]这给幼儿园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园教师应当明确哪些是应该教给幼儿的、能够让幼儿受益一生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得重要。学会做人才是让幼儿受益一生的道理。
摘要: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农村幼儿的年龄特点、生长环境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方面等原因导致文明礼貌用语的流失,所以我们要规范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农村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对于加强农村幼儿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文明礼貌
人们都说文明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文明礼貌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文明礼貌用语教育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的培养。而6岁之前正处于我们幼儿教育时期,这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一个人只有在幼儿时期培养出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将来才能发展成为一个高文化、高素质、高水准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人才。通过开展文明礼貌用语的社会调查,我们发现文明礼貌用语正在慢慢地缺失,特别是农村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令人担忧。规范农村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已经非常迫切,文明礼貌用语的规范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缺失的原因
1.农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及自主自控的能力比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孩子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孩子们这个时期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新鲜事物。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分辨是非的能力,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大量的不文明语言,这是导致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缺失的一个根本原因。
2.农村幼儿的成长环境。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是由于平均受教育的水平还比较低,加上现在家长和幼儿教师都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幼儿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认识不够。这样不但对规范幼儿文明礼貌用语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还会阻碍幼儿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发展,这是导致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缺失一个重要原因。
3.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对幼儿思想教育认识不够。由于我国社会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幼儿园的物质设施比较薄弱,不能为广大的农村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农村的幼儿教育重点抓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了幼儿的思想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幼儿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规范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意义认识也不到位,这是导致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流失的一个社会原因。
二、如何规范农村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
1.针对农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认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需要亲身经历体验过才会真正地明白这些文明礼貌用语的真实意义。我们平时教他们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在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在和人短暂分开时要说“再见”。可是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却很困难,总是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地提醒才会记得什么时候要说什么,而不会自觉地去运用这些文明礼貌用语。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多给幼儿创造练习文明礼貌用语的机会,平时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让幼儿学会处理简单的人际关系,自己学会使用规范的文明礼貌用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果幼儿出现错误,也不要盲目指责纠正,应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觉地改正,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自觉地学,用心地学,亲身体会到讲文明、有礼貌带来的快乐、愉悦、和谐和友爱,真正感受到文明礼貌用语的魅力所在。
2.针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家长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共同承担起对孩子监督、指导、教育的责任。首先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家长和教师都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那又怎么给孩子做好榜样?其次,家长和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思想,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很正常,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变得懂事了,就会正确使用规范的文明礼貌用语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文明礼貌教育就应该从娃娃做起,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学习能力非常快,这个时期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将来再改就很困难了,我们必须防微杜渐,从小就给孩子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让孩子明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3.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情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要重视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这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在“十七大”的号召下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在提高农村幼儿物质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抓农村幼儿的思想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并建设一支有水平的师资队伍。幼儿教师在加强幼儿思想教育、促进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加进修和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引进新的思想,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幼儿的文明礼貌用语教育的发展。
三、规范农村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文明礼貌用语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文明礼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时期不但是开发智力的最好时期,也是培养文明礼貌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出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已经成为学前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用规范的文明礼貌用语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促进社会文明和国家的稳定。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这点很重要。如果从幼儿时期就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出使用规范文明礼貌用语的良好习惯,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对促进社会文明和国家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摘要】在幼教工作中我们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并能发自内心的去使用礼貌用语。教师、父母等与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应起到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关键词】文明礼貌;教育;反思;教师; 幼儿
有位哲人说过: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仿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请看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有一次,浩浩拿圈当方向盘开汽车,由于跑得快把波波给撞倒了,波波从地上爬起来,眼里含着泪,气冲冲地说:“我要……”还没等波波说出“告诉老师去”,浩浩就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挡了我的路? ”波波涨红着小脸,撅着嘴巴冲了过去,一掌把浩浩推倒在地上,小朋友们都嚷了起来:“波波打人了”。
反思: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是家庭里的小皇帝,温室中的花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试想一个缺乏文明礼貌教育,不懂得如何交往、和平共处的人在现代社会里会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吗?
镜头二:在一次区角活动时,来了一位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看了看,又忙着玩自己的玩具。此时本班老师马上提醒小朋友:“老师来了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有的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有的小朋友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老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意义?
镜头三: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五角星。”
反思: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说几句礼貌用语老师就给予五角星表扬,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所谓礼貌。当然表扬鼓励孩子对的行为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剖析文明礼貌教育更深层的含义? 否则只是培养了一些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镜头四:有一次晨间锻炼的时候,洋洋来晚了,没有圈玩了,她就去抢佳佳的圈,洋洋妈妈看见了,就从洋洋手里拿走圈给了佳佳,“洋洋……”洋洋妈妈话音未落,就见洋洋起手就打了她妈妈,然后放声大哭。
反思:孩子小难道就表示可以任性地为所欲为吗?要知道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了,作为母亲不知此时她是否意识到她的孩子缺少了最起码的道德素养——文明礼貌与尊重别人。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感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
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们可能记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与行为联系在一起。正如前面的例子,或许平时幼儿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但真正运用并自觉使用, 实非易事。因此,应该注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就前面的例子,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疏导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让他们在此时此刻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就可以获得对方的原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使幼儿亲身体会到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和谐。幼儿会留恋、热爱这个集体,他们也会更乐意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
2 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爱心教育要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引导幼儿说说:“你从小受到谁的照顾?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那你们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开展学会关心,学会爱的主题活动。如:《我爱我家》、《我爱小朋友》《我爱老师》等等,让幼儿通过亲眼观察,体会老师、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关心父母、老师,并把这种关心付诸于行动和言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这种活动深入幼儿的心灵,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父母下班回家后,会给父母拿拖鞋换,并说:“爸爸(妈妈)辛苦了。”父母做家务时幼儿会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在幼儿园老师上完课,有的小朋友会跑过来说:“老师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让幼儿认识和体会到不同职业劳动的价值,理解生活离不开各种职业,在和小朋友交往时能学会谦让,懂得用礼貌用语和别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符合教育任务和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讲文明、懂礼貌的环境。
首先,要使幼儿学有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他经常接触到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看见平平没有椅子坐,我就把我坐的一把椅子搬给他,并对他说:“平平,请你坐老师的椅子。”龙龙看到我把椅子搬给平平,他就把自己的椅子给我搬了过来,说:“张老师,请你坐我的椅子。”这使坐在一旁的芳芳立刻起身把自己坐的椅子搬给了龙龙,然后从墙边又搬来一把椅子悄悄地坐下了。这一连串的反应只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教师任何启发和提醒,孩子们做的是那么自然.主动。可见榜样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我就有目的的对幼儿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对小朋友说今天下午穿衣服的时候,我发现晨晨对小颖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然后说了声‘谢谢’,小颖对晨晨说‘不客气’。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其次让幼儿有实践练习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从户外活动后进教室常常出现拥挤的革命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通往盥洗室到活动室的门口,开始时孩子们从盥洗室到活动室宁愿从空隙挤过去,也不同我商量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可我正在门口站着,你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靠边一点,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儿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让你先走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文明礼貌教育应是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下,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会给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其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貌是当代人的必备素质,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习惯,而行为礼貌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学会礼貌、以礼待人,为幼儿形成良好品格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是进行行为礼貌教育的最佳时期,行为礼貌教育也在幼儿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长以及幼儿教师需要了解行为礼貌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对幼儿的行为礼貌进行培养。本文叙述了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意义以及幼儿行为礼貌教育内容,分析了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礼貌教育;重要性
一、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意义
对于幼儿而言,行为礼貌教育是他们人生中的必修课程。幼儿行为礼貌教育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弘扬我国优良传统,对我国国民素质进行提升,它重要程度因此而得以显现。所谓幼儿行为礼貌,即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公共场合所需要遵守的礼仪,进行儿童礼貌教育的目的在于规范幼儿的各类行为,告知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行为有礼貌,哪些事情没有礼貌,让幼儿能够对这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人。虽然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大多数幼儿在家中仍旧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很容易导致幼儿养成诸多不良习惯,因此,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意义逐渐凸显,家长需要了解这一教育的内容,重视这一教育的作用,保证这一教育的有效,对幼儿的言行进行规范。
二、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内容
(一)生活方面
生活中的行为礼貌包括行为举止、服饰仪表以及语言谈吐等。行为举止礼貌方面,幼儿的举止需要得体,注意自己的姿态,把手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能随便乱动,例如掏耳朵、抠鼻子、挤眉弄眼、乱碰他人等;在公共场合应听从家长的指示,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在公路旁边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不能随便乱跑,和他人嬉戏打闹;在公交车上如果有人给自己和家长让座需要鞠躬表示感谢。服饰仪表礼貌方面,幼儿的穿着要得体,衣服应平整干净,不能身着奇装异服,幼儿的脸与手需要干净,不能给人留下邋遢的印象。语言谈吐方面,幼儿应以诚恳的态度与他人对话,注意自己措辞,与长辈进行交谈时需用礼貌用语,让他人乐意与自己进行交谈。
(二)学习方面
学习方面的行为礼貌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课堂礼貌与演出礼貌。课堂礼貌要求幼儿在教学过程中遵守课堂秩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服从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的安排,和其他人一同完成教师布置下的任务,让自己与他人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演出礼貌即幼儿在观看演出时的礼貌,幼儿需要对演出者表示充分的尊重,在观看演出过程中保持安静,不与其他人进行交谈,不能干扰演出的正常进行,与演出者积极的进行互动,给演出者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垃圾应该自己带走,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
(三)交往礼貌
在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因为在中国古代外交中,古人十分注重礼仪。时至今日,Y仪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交往礼貌也是为人所看重。交往礼貌在幼儿行为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需要以一种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注重礼貌用语。家长也应该适时的引导幼儿,告知他们如何正确对待他人,与他人进行交往,例如有客人来访时,幼儿应当主动问好、主动让座,给客人留下良好印象;幼儿园的同学过生日时,幼儿应当向同学表示祝贺,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三、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重要性
(一)传承我国礼仪,构建和谐社会
行为礼貌能够在人际关系调节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上起到关键作用。以礼貌待人是一个人自我修养的基本体现,它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礼仪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就可以看出,但是礼仪部仅仅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也代表了交往的基本原则,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传承礼仪的责任与义务,而幼儿行为礼貌就是礼仪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背负着建设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幼儿时期是他们思想、品德逐渐成型的时期,也是接受行为礼貌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的幼儿行为礼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我国礼仪获得传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的宗旨为对幼儿的优良品质进行培养,例如诚实、勇敢、不惧困难、乐于合作等。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幼儿时期就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它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也会拥有较为良好的表现,如果在幼儿时期就有不良习惯养成,那么这一习惯在以后也很难得到改变,给人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行为礼貌教育的重要性就逐渐凸显出来,幼儿行为礼貌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待人、正确做事,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他人进行交往,注重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继而形成众多优良品质,提升综合素质,在未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建设国家。
(三)帮助幼儿健全人格
行为礼貌是当代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因为这是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直接体现。行为礼貌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良好的行为礼貌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关于行为礼貌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是接受行为礼貌教育的最佳时期,家长与幼儿教师在这一时期需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礼貌的对待他人。家长与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进行合作,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行为礼貌教育,健全幼儿人格,让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保证幼儿在以后的发展。
【摘 要】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文明礼貌;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正如洛克的白板说,这时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任由环境以及我们成人来渲染和涂抹,那么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幼儿园里,在各个不同的班级里面,有些孩子很主动的和客人老师问好、打招呼,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却要经老师的再三提示,才腼腆的和客人问声好。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见到老师面带微笑,侃侃而谈,而有的家长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躲藏不及,这难道不是家长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的映射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自尊自重,讲文明,懂礼貌,并更进一步的能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群身上呢?结合我们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家长人群的综合素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文明环境,营造礼貌氛围
我们幼儿园统一布局,各班独具匠心,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我们从最基本的出发,一进门厅处,简简单单的一句“欢迎来到幼儿园”,体现了老师们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紧接着,各个活动室门口的“请进”“谢谢”“欢迎来到某某班”等等让孩子深入到文明礼貌的氛围里,潜移默化的形成礼貌习惯。其次,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班级活动区域、盥洗室、睡眠室等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上幼儿易于接受的文明习惯,像是中一班睡眠室门口的小猫咪提醒“我们在睡觉,请不要大声说话!”;中二班洗刷间的“小心地滑,防止摔倒”;大一班饮水吧处的“排好队伍,不争不抢”;大二班衣帽橱处的“请叠整齐”等等,在充满礼貌的环境中,孩子自然而然懂礼貌了很多。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主动像小朋友问好,说再见、请怎样等,和家长、同事交流时,时刻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言谈举止要大方合体,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这个文明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天天在进步,见客之礼,待客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
二、渗透一日生活,注重行为训练
文明礼貌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做事缺乏持久性,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文明礼貌教育进主题。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礼貌教育培养计划,不断从生活中发掘主题,经过教研反思,进行统一的集体礼貌教育活动,像小班的语言活动《小熊请客》教孩子学会,当小主人,学习“请”谢谢等礼貌语言,中班的《小花鸭找朋友》教会幼儿懂礼貌的孩子才能找到好朋友,大班的绘本教学《大熊的拥抱节》教会幼儿要友好对待朋友,也要学会宽容,原谅朋友等等,教师不断的引领孩子将礼貌回归生活,帮助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还通过具体的渗透表演来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相处。
(2)文明礼貌教育走进一日生活。在游戏、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等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养成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喝水时按照需要接一定量的水;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时:要求幼儿讲话文明,不争抢玩具,懂得谦让,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行为不断得到提醒与强化,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3)文明礼貌行为在区域游戏中巩固。幼儿喜欢玩区域游戏,特别是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我们将孩子的礼貌教育渗透在区域游戏之中,在活动室区域布置与材料投放及游戏设置上都尽量接近这几类游戏,像是大一班的“爱心医院”,进区规则开始,就明确了一定的文明习惯,如看病时先排队,请安静等待,不要大声喧哗等,在幼儿扮演医生与病人的过程中,医生要询问病情,病人要讲述病情,这一环节要用到的礼貌用语可不少,像是“请问”“谢谢”“不客气”“请拿好您的药”“请慢走”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礼貌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此外,大二班的“喜洋洋超市”、大三班的“美发屋”、中一班的“巧手工作室”、小二班的“汽车城”、小一班的“娃娃家”等等区域的设置,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待客之道,知道遵守公共秩序,买东西排队和伙伴交流要用礼貌用语,“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及时的强化与巩固,为了让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们要求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他们坚持这样坐下去,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师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除了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外,我们老师更应该严于律己,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像是每天坚持做到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温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启发带动下,我们园的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和伙伴友好相处等等。
四、家园携手共进,促进习惯养成
幼儿礼貌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家L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最近的模仿对象,我们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家长会、接送孩子时间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将阶段性的主要活动及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外,建议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我们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让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总之,文明礼貌教育应是在教师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下,让幼儿养成的一种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会给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其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所以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健康、活泼、品德良好的优秀孩童。
摘 要: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也是礼仪大国,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本文就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道德素养 文明礼貌
礼仪,代表的是一个家庭、学校、组织、团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整体道德素养。礼仪不是单靠一个公民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通过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因此,礼仪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也是每个人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1.用文明标语为幼儿创建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实际幼儿教学中,一定要为幼儿创建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因为环境会使幼儿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这是让幼儿产生思维空间和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在实际幼儿教学中,幼儿园一定要秉持“以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基石”的教学思想,为幼儿创造创新、主体明确的公共环境。幼儿教师要意识到,生活就是教育,课堂就在平时的生活中。所以,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要潜移默化。譬如,教师们可以在草坪中标识“我是小草,我是你的朋友”,在公共用水池旁边标识“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等,用类似的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无形中养成遵守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为了让幼儿们意识到要讲文明、讲礼仪,并将这种意识体现于生活中,在幼儿园的教室、休息室等孩子们频繁接近的地方,设置各类的文明标语的图文,而且这些图文的设计,一定要与幼儿的年龄及自身特点相符。比如,在幼儿大班的教室里可以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提醒孩子们“端端正正坐得好,椅子不翘保安全”、楼梯处用“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等类似幼儿们喜欢的话语为幼儿们创建健康、文明的有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
2.家长、老师要用行动影响孩子
(1)在幼儿园内,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幼儿们,因为幼儿正处于模仿阶段,所以教师在礼仪教学方面一定要多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幼儿,适当地用语言教育他们。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是特别强的,他们基本没有分辨对错的意识,只要身边的人做了,幼儿们就会模仿着做,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幼儿对老师是极其崇拜的,所以教师的言行在幼儿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幼儿园内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仪的重要方法。
(2)为了让孩子的文明礼仪做到一致,校园和家庭就必须经常沟通,共同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里每一位长辈的言行表达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文明礼貌与家庭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们在没有意识的时候,都是通过模仿身边亲近的人展现自己的礼仪行为的,所以只有幼儿园和家长经常沟通、交流,互相给出意见以后才能教育好孩子。当然,幼儿教师要经常上门了解幼儿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并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意见,从而家长、老师共同为幼儿创造好的环境,做讲文明、讲礼仪的好榜样。
3.将礼仪教育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在实际幼儿礼仪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幼儿们把礼仪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不能使礼仪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将礼仪教学的内容贯彻到日常行为活动中,让幼儿发现身边无时无刻不需要讲礼仪。比如(1)早上上学,学校可以每天都安排一位礼仪小成员和老师共同等待幼儿的到来,并对送幼儿上学的家长做简单的问候。(2)在活动中,一定要组织幼儿们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例如,组织幼儿们一起打扫卫生,主要是锻炼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3)为了让幼儿从小就有感恩之心,教师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教育幼儿。比如,在“父亲节”,可以引导幼儿为父亲洗一次脚,表示对父亲的关怀等。(4)在幼儿园内,要时刻鼓励、表扬幼儿们,并把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发挥好,让文明之星在学习和活动中起到好的作用,比如,可以监督幼儿课间活动中有没有帮助小朋友,上下楼梯时有没有排队等。
在幼儿礼仪教学中,要以《礼仪教育》书本教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比如,新学期伊始,有新幼儿的加入,学校可以借此开展新生入学欢迎仪式,借助类似的形式教导幼儿礼仪教育的形成。开学后的每周一进行的升国旗仪式,让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并评选每周的国旗手和国旗下演讲的小朋友,进一步让幼儿体验礼仪的重要性。
为了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礼仪知识,学校可以根据幼儿在园内每天的活动,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礼仪行为要求》,而且教师要根据其规定,评选出每周、每月甚至是每个学期的礼仪文明小标兵并公示在园内表扬,作为园内小朋友们身边学习的好榜样。这不仅可以递进幼儿与幼儿、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调动幼儿们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为达到文明礼仪的效果奠定基础,也为幼儿们的成长道路增加讲文明、讲礼仪的必备知识。
总而言之,为了让幼儿长大以后成为讲礼貌、讲礼仪的人,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为他们创造文明的环境,让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学习文明和礼仪。在幼儿园内,幼儿教师在教育上更要用行动教育幼儿,让幼儿通过模仿和观察,成为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摘 要: 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了在小班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中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发展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同伴交往 发展实践
在与小班幼儿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刚来幼儿园,因受到习得性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影响,不能够理解大人和周围变化的环境的要求,往往处在原先的生活状态之中,交往的范围十分狭小,主要是长辈和经常接近的人员,刚到幼儿园与老师和老师交流十分被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不主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他们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稳定,有稳定的互动平凡朋友的幼儿不多。小班幼儿不能正确地理解同伴的语言,产生一些小的矛盾,常常会用拉拉、拍拍同伴身体等动作解决的方式,但这被认为是同伴在欺负自己,就会出现交往中的矛盾。
小班幼儿随着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乐于接受与同伴交往,关键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结合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采用礼貌待人的多种不同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同伴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礼貌待人渗透一日活动的多环节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情绪状态不稳定,一时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利用来幼儿园的晨间接待主动与幼儿用礼貌用语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好:“X,早上好!”“X,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是我们的好朋友Y。认识一下,打个招呼。”等,让小朋友一来到幼儿园就感到教师礼貌待人的态度,消除对教师的陌生感觉,和同伴之间互相认识了,消除了隔阂,相互之间亲近了。
日常生活比如就餐、洗手和如厕中的礼貌也是促进幼儿间友好不可忽视的,在小朋友吃小点心和午餐的时候,学习你先我后不着急,吃东西不讲话,会说:“谢谢阿姨,您辛苦了。”洗手和如厕时不着急,一个跟着一个来,不争抢等,一两句简单的交流和有序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情绪变得愉悦,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乐于交往。
幼儿园的玩具的品种和数量是有限的,有一些小朋友将自己家里的玩具带来,可是出现几位幼儿同时看中某一玩具,大家都想玩,个别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就会抢,出现矛盾。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相互交换的方式,幼儿会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与同伴一起玩,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体验到同伴之间礼貌交换交往的乐趣。
二、主题活动中渗透礼貌待人
小班幼儿在《我上幼儿园了》这一主题活动中的《宝宝有礼貌》中,通过看情境表演和实践操作,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老师早(好)!”“老师再见!”“谢谢!”等。故事《点点爱上幼儿园》通过3岁的点点开始不愿意上幼儿园,到高高兴兴跑进幼儿园,相同的心理活动让幼儿深受同感,他们能够听懂故事内容,逐步喜欢幼儿园。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在正确区分你和我等人称代词的同时,乐于和小伙伴用有礼貌的行为一起游戏。
我们选择一些有助于幼儿社会化交往发展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和乐趣,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中礼貌行为习得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放松和可以发展想象力的空间,在游戏中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习得经验通过自我模仿不同的活动情境下的人物活动和对话,增进对同伴的了解,学习与同伴积极交往,愉快合作。
户外晨间锻炼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发展了幼儿轻轻走和奔跑能力,体验到和同伴一起进行躲藏、寻找的游戏乐趣。自主性游戏《娃娃家》是幼儿十分喜欢的,在这里我们布置了小床、小桌子和小凳子,玩具柜里放着一些娃娃家的用品,如奶瓶、小锅、煤气灶盘子和一些小点心,等等,他们走进娃娃家就像真的进入家里一样,可以和好朋友商量谁扮演爸爸和妈妈等家人的不同角色,特别是扮演妈妈的小朋友抱娃娃,是一定要女孩子的,爸爸一定要男孩子的,在他们的生活经历告诉他们爸爸是男的,要找男孩子,妈妈是女的,要找女孩子。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往,把平日里自己与大人交往和看到的别人交往生活经验带到游戏之中,这样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密切了。
自主性游戏《小吃店》里,幼儿可以分成另外一种不同的角色营业员和顾客,成为服务和被服务的对象,在这里幼儿不仅体验模仿成人的生活,还运用已有的数的知识模仿成人买卖的交易活动,学会不同情境下礼貌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对话,和同伴交换不同的角色,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不同活动交往的主动性,而且自然地将角色的行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总之,幼儿园作为幼儿走向社会的开端,是幼儿社会化交往开始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中主动或是被动相互作用。我们将幼儿礼貌与同伴相互交往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将礼貌待人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不同的环境预设活动时间,通过运动、主题活动和游戏等不同的活动促进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孩子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礼仪;习惯养成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习礼貌用语,渗透文明礼貌的思想内涵
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注重引导幼儿使用。请” “您好” “谢谢” “对不起” “没关系” “再见”等礼貌用语,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使用尊称,对长辈不直呼其名,不给他人起外号;会使用谦让语,如“对不起”“没关系”“麻烦您”等;会在一定场合使用问候语,如“早上好” “晚安”“再见”等。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人园、晨检、排队、早操、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等等。应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将文明礼貌的思想深入到生活、学习、交往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懂事、礼貌的好孩子。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
(一)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园要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等醒目处张贴文明礼貌宣传语,如“请”“你好”“早上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每天念一念,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布置文明礼貌主题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二)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和告别,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学习的榜样。
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礼貌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针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杯子,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向别人表示歉意,喜欢用身体行动来处理问题的现象,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并结合自身经验和鲜活事例引导感化幼儿。
三、以教学、游戏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一)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故事、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容易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富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用礼貌用语对话。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喜欢玩游戏,很容易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
四、积极倡导家园共育,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我们要求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
把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通过家园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思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洗杯子时,引导孩子们排队等候,等到前面一个小朋友洗完了第二个再去洗,改变了以前洗杯子时混乱的局面。小朋友一起进餐,要说“大家请”才开始用餐。遇到小朋友过生日吃蛋糕,所有的小朋友都会主动向过生日的人送祝福,说些“谢谢你的蛋糕”之类的话。早上人园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大声向老师和小朋友说“早上好”,然后高高兴兴给爸爸妈妈说“再见”…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去教育孩子做一个有文明有礼貌的人。
摘 要: 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教育应当特别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及反思,总结幼儿身上存在的不良文明习惯,同时提出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 教育途径
礼,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直传承至今,我国也因此而被誉为礼仪之邦。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代代相传,是历史赋予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
当今部分家长都比较注重幼儿大脑思维的开发,琴棋书画能力的培养,忽视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让幼儿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尤为重要,等孩子长大,形成定型,一切就都难以挽回。
一、幼儿存在的不良文明习惯及案例
经过多年幼儿教学实践及具体的走访和观察,我总结出幼儿身上存在的不良文明习惯有:不爱使用礼貌用语,爱说脏话;不尊重长辈,甚至打骂长辈;不爱护玩具,随意破坏公共财产;到别人家乱翻东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装口袋里;到公园,不爱护环境,乱丢东西,乱踩草地,乱摘花;浪费粮食等。以下是我在工作中记载并进行反思的几则案例:
案例一:早上晨练时,乐乐在踢球,由于跑得快把天天撞倒在地,天天从地上爬起来,含着泪说:“老师,乐乐撞我了。”没等天天说完,乐乐就理直气壮地说:“谁让他挡着我的路?”天天很生气,二话不说,跑到乐乐面前,把乐乐撞倒在地。
反思: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可以说是常有的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强。此外,部分孩子还霸道、自私。这样的结果又是谁的错呢?如果没有家长们的溺爱与娇惯,孩子们会这样吗?
案例二:在一次家访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妈妈拉着孩子在我面前大声地对孩子说:“快向老师问好啊。”孩子不但不问好,还躲进房间,妈妈急了,就跑到房间把孩子拽出来狠狠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我想说:这位家长,你对孩子礼貌了吗?
反思:在家里,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试想:一个不礼貌的家长如何培养出讲文明的孩子呢?
案例三:一次开放日,××班来了几位别的幼儿园的听课老师,孩子们看了看她们,没有理睬,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极不情愿地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口头上的,更不是任务。要让幼儿切身实际地学会文明待人,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具体途径
由于社会、家庭及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幼儿身上存在的不良文明行为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呢?
(一)幼儿园中的文明教育
1.文明教育从“爱他人”做起
教育幼儿从爱身边的亲人做起。开学初,我们便开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让幼儿通过亲自观察,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关心父母。如《我爱爸爸妈妈》活动中,我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入口,让幼儿欣赏照片。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又如《同乐日》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奶奶等,做到心中有他人,并通过回忆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激发热爱、尊敬他们的情感。当这种活动深入到幼儿的心灵,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爸爸下班回家,他们会主动帮忙拿拖鞋,在幼儿园会主动帮老师的忙,看到其他小朋友没椅子坐会主动帮忙搬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学会礼貌待人,尊敬别人,而且孩子的心灵也得到净化,何乐而不为呢?
2.重视老师的榜样教育
榜样来自于老师、家长、同伴和经常接触的人,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然而然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特别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
(二)家庭中的文明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最重要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家朱庆谰先生把家庭环境称为“家庭的气象”,认为只有把全家所有成员都教好,整个家庭形成一个“好样子”,幼儿才会学好,可见家庭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同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习惯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所以,家长说话或者做事时都要以身作则,因为在你的身边有一双小眼睛在看着。懂礼貌的家长才能教出有礼貌的孩子。
总之,让幼儿成为文明礼貌的孩子是教师和家长长期坚持不懈的事,我们应该做到家园一致、同步施教,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家长把孩子看成是宝,真的是有点“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吓着”的感觉,家长在这种有形兼无形的“疼爱”中,很多孩子的言行都失去了基本的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而小班幼儿从一入园开始就跨入了一个陌生的集体,认识许多成人和同伴,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活动增加,一些从未碰到过的矛盾和困难由此产生。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及结合我园习惯养成的目标,我园从11月份开始就对全园幼儿尤其是对刚入园的幼儿不懂礼貌,不会使用礼貌用语,遇到熟人不愿主动打招呼的不良习惯,进行了礼貌行为的培养,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针对这一个月的实际工作并结合自身体验,我认为对小班幼儿进行礼貌行为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3―4岁的孩子模仿力极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模仿当中,此时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教”,为此我们班的老师们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问早、说再见等,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 ,时时、处处、事事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为幼儿做出行为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老师还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并且每天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今天起床后,老师发现刘璐瑶小朋友帮吴俊豪穿上了马夹,吴俊豪对刘璐瑶说:“谢谢你 ”,刘璐瑶对吴俊豪说“不客气”,小朋友你觉着他们是不是有礼貌的孩子?如果换了你,你会怎么来做?孩子们便会根据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二、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鼓励表扬方法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孩子的经验来自与生活,又回归与生活,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多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愿说、想说、喜欢说、主动说,同时教师在生活中要不断发现一些礼貌行为并且表扬和肯定讲礼貌的幼儿,如“刘钊睿真棒,每天都向老师问好”“逄淑涵变的有礼貌,老师听见她和逄丞小朋友打招呼了……”引导一些不主动或逃避向老师问好的幼儿。这样,幼儿不仅学会礼貌问候,更懂得如何礼貌的提醒别人。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 11月份,我们小班的孩子基本能做到见到幼儿园的老师要问“老师好”,见到自己班的老师问“X老师好”、见到小朋友要问好,离开幼儿园跟老师说再见等,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礼貌用语,因此我们幼儿园里每天传播着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渗透礼貌行为
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是在各种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感受中形成的。各种活动是由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注重综合各种有趣的游戏,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有些幼儿给娃娃穿不上衣服时,教师可以及时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思考“我该怎么办?”,一方面鼓励会的幼儿要乐于帮助别人,启发着说:“别着急,我来帮你的忙。”另一方面,鼓励暂不会的幼儿要有自信心,可以“让我再试一试”,实在不会可以有礼貌地请求帮助:“请你帮我给娃娃穿上衣服好吗?”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说“谢谢”等。每一次游戏,都要提出说话礼貌、行为文明方面的要求。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幼儿认知,巩固文明的言谈举止,最终形成内在的需要和自觉行为。
四、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
3岁以前儿童已出现模仿性活动,但能力有限,模仿活动还不多,3岁以后模仿性活动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外部活动或动作,他们仿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都会引起他们的新鲜感,他们都想去尝试一下,因此不可低估孩子的模仿性,所以提供一些礼貌故事等,让幼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去学习榜样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在11月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小班社会活动《小熊请客》对礼貌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运用和巩固,让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知道了一些请客和做客的礼貌用语,同时幼儿感受到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事后我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来请客?如果你是客人,你会怎样到别人家做客?”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孩子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巩固了礼貌用语的运用。
五、家园同步促进幼儿礼貌行为的形成
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作为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别人有了困难热情地去帮助别人;适时地邀请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家的孩子来家里做客并学会有礼貌的招待客人等;同时家长还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经常带孩子出门走动,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学习父母的交际方式。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农安县开安镇中心校幼儿园)
当我们走进孩子的生活,就会发现,在天真可爱的孩子身上,常常表现出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当他们在家当自己的意愿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脾气、任性、不听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这种文明也需要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受。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当大班的小朋友头也不抬头的说了声“老师好”时,我们是否要思考:这是为了听老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针对这样的行为和现象,我们展开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关于大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觉规范文明礼貌行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成长在良好的环境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资源。
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为了给刚升班的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的主题就是“文明礼仪”。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鹿”、“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我们还在教室门口开辟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的专栏,进行每月“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礼貌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2.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
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如:我发现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就及时将情况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们起床后,我发现了阳阳对帆帆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阳阳对帆帆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儿有文明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地,孩子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二)以教学、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1.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大班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
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活动儿歌《爱》;学唱歌曲《好妈妈》;美术《和妈妈一起拍照》等等,让幼儿通过亲眼观察,体会老师父母辛苦和关心,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把这种关心付与行动和言语。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在超市、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与“服务员”、“售货员”交往。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
二、将文明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
为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巩固他的礼貌行为。如:喝水时不小心撒了别人一身;吃饭时碰翻了别人的碗;睡觉时和别人说话等等,这些都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老师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礼貌用语。让幼儿真实地体会到礼貌行为才是解决争执的最好办法,才能与小朋友愉快共处。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
三、家庭幼儿园的相互联系,达成教育一致性
孩子在家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一些,更多一些。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影响培养,必须要借助于家长的鼓励,要求家长督促,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我们还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定期召开家长会、电话家访、网站交流、填写成长足迹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使家庭、幼儿园之间的教育做到一致性。这样才能使幼儿礼貌教育工作产生实效。
文明礼仪就像和煦的阳光,温暖地照在每一个角落,照耀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孩子个个充满着朝气,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言谈笑语中,礼貌语言与文明行为就很自然地表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游戏之中。一种将伴随并影响孩子一生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逐步形成。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
(作者单位:北京明天幼稚十幼羊明园)
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创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礼仪氛围。
儿童的礼仪是在其社会性交往中养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养。本学期,我们主要从幼儿园交往礼仪这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情绪情感的发展,也能帮助幼儿学习、把握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规范,发展调节自身社会行为的能力,还能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及社会化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打好基础,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让幼儿学习交往礼仪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开展一系列活动。
1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礼仪教育是长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随时关注幼儿,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幼儿园礼仪。
2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
2.1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在楼道悬挂礼仪标语、张贴礼仪图片;在园内设置礼仪板报专栏,提供相关信息;在幼儿园入口处,播放有关问候的歌曲等,从而营造园内的礼仪教育氛围。
2.2班级环境的创设
第一,班级主题墙面的创设。幼儿园各个班级要根据礼仪课程的主题进行墙面的创设,可以将礼仪三字儿歌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复习幼儿已学习的礼仪教育内容。也可以将幼儿、家长收集的礼仪图片,幼儿在园、在家的礼仪行为照片,幼儿自己创作的礼仪作品布置在礼仪主题墙面上。
第二,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的需要,在教室中创设娃娃家、茶艺区、戏剧表演区、语言区等区域,并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在娃娃家,提供小沙发、适合孩子尺寸的桌椅、家具、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服装道具,娃娃等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照顾孩子,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
2.3家长园地的创设:为了让家长熟悉幼儿的礼仪课程进度以及幼儿在园中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礼仪教育,我们可以在各个班级创设家长园地,在家长园地里开辟礼仪教育专栏,向家长提供一些礼仪教育的文章或相关信息。也可发动家长积极投稿或提供幼儿在家的信息(礼仪的图片或行为照片),吸引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家园共育。
3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内容,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我们要用晓之以理的方式引导孩子,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法做示范。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孩子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幼教工作中,应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
关键词:幼儿礼貌教育;引导;关注
一、教师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地引导幼儿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积极地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尊敬他人。例如,有的孩子擦完鼻涕后常会把卷纸撕成小块扔在椅子边,我没有批评,只是说:“哎呀,老师刚把教室打扫干净,地上又有纸了,呆会儿老师又要扫,多辛苦啊。谁再把它扔进垃圾桶,让老师休息休息。”孩子们争着来扔垃圾,我立即告诉他们:“我们要尊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他们自己会说:“别扔在地上,老师刚扫干净,很辛苦。”这样做,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礼貌教育
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例如,我发现有的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我就及时告诉全班小朋友:“今天小朋友起床后,我发现了小红对小丽说‘请你帮我系一下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小丽对小红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渐渐地,孩子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礼貌地交谈。
三、通过故事、儿歌,让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例如,给孩子讲了“四个朋友”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有礼貌,我又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
四、表扬幼儿的礼貌行为要具体
“鼓励”应该贯穿于教养幼儿的全过程。对那些已养成坏习惯的孩子,表扬就更为重要。家长应留心孩子的行为,尽可能地鼓励他偶然的礼貌行为。不过,要让幼儿明白你为什么表扬他。在表扬幼儿的时候,具体说明你表扬他的原因。家长们往往只说“好孩子”“真不错”,实际上,应该具体地说:“你刚才要水果吃的时候说了‘请’,真是个好孩子。”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更是孩子的良好性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要想孩子成人先教会他如何做人,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环境,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幼儿礼貌教育工作产生实效。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幼儿园)
【摘 要】文明礼貌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幼儿实施礼貌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礼貌教育;直观教学;随机教育
幼儿日常生活中最接近的人是老师、父母、成人、同伴,特别在幼儿园,接触中常常伴随着礼貌与行为的体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良好的礼貌教育只有通过更新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及教育方法,才能使幼儿从礼貌行为的体验中,养成社会需要礼貌行为规范。
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模仿性强,认识的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因此,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去进行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练习,随着幼儿理解力的发展,引导幼儿明事理,以礼貌与行为相结合,逐步加深幼儿对礼貌行为准则的认识,提高幼儿礼貌行为的目的性、自觉性,使之处处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这些年工作的观察及教育实践,自己对礼貌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做些教育尝试和探讨:
一、从情感入手,利用“直观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化的教育手段,引起幼儿的兴趣去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小班幼儿3~4岁,根据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刚入园的幼儿不懂礼貌,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所以利用直观教学法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运用直观教具和故事讲述密切配合,自始至终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从故事所描绘的境界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如:小班故事《四个好朋友》,主要教育幼儿讲礼貌、团结友爱,学习词“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运用手偶操作道具,使幼儿更加有兴趣而且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讲故事:上白兔蹦蹦跳跳地来,一不小心碰了小花猫一下。小白兔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小花猫说:“没关系,没关系!”通过手偶表演小白兔和小花猫的对话,幼儿从中体会到“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的含意。由于手偶的生动形象幼儿听得入神,当我讲到小花猫一不小心撞到小狗一下……等,幼儿争先恐后的说“对不起、对不起”;当听到小狗和小鸡说“没关系、没关系”时,幼儿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样,运用教具的演示和直观讲述,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并且能牢牢记住。课间游戏时,我又组织了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并通过自身的模仿和重复礼貌用语,萌发了幼儿有礼貌的思想意识。
二、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激励法,使用随机的提醒与指导,并对幼儿的礼貌行为作出评价
中班幼儿通过一年的礼貌训练已有一定的经验,伙伴之间已建立了礼貌用语。每天清晨,是孩子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这时,老师可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幼儿的礼貌口语表达能力。如:幼儿每天早晨入园时与老师、小朋友的问候,这样不仅培养了师生之情,而且锻炼了幼儿有意识的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主动性强,自控能力还是很差,所以礼貌习惯还不是很好。有时幼儿在游戏或自由活动中常常发生互相碰撞的小事。我就会有意识去对他们说:“不小心伤到别人时,自己应该怎么说……”。双方幼儿就能正确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师在一旁鼓励幼儿相互拥抱或握手,表示得到同伴的宽容和谅解,教师抓住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向全班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礼貌行为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礼貌用语习惯,并在集体中友好相处。
杜威说过:“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使它喝水”。所以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是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的,只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心理,让他们玩中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序渐进地对幼儿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和玩中受到礼貌的教育。
三、巩固礼貌习惯,采取随机教育的措施,使幼儿不良的行为受到抑制
大班幼儿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礼貌行为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很快的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
在活动中,使幼儿尽量避免表现不良习惯,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性。考虑幼儿在玩耍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全面的估计。并想出积极的办法主动地进行正确的教育。如:户外活动时,班中的吴鸿颖小朋友总爱打人,有时会连续打好几个小朋友。为了杜绝他再伤害其他孩子,我把他叫到我身边,拉着他那胖乎乎的小手说:“颖颖,老师发现你长了一双能干的小手,从现在我要天天观察给你记一记,你的小手能为大家做些什么样的好事,我还要让所有小朋友都像你学习”。只见他眼睛眨了眨说:“好,老师我一定行”。后来我发现他确实很努力的在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小朋友摔倒了,他去扶起来还一边帮小伙伴擦眼泪,一边鼓励说要勇敢,偶尔课间活动他看见其他幼儿因争抢玩具打架时,他很正义的讲道理劝说:“玩具大家玩才对”。还有老师在扫地时,他会主动走过来说:“老师,我是男子汉帮助你收椅子”。因此,每次我都会当着全班小朋友说:“吴鸿颖的小手好能干哟!常常为我们大家做了许多许多的好事情,你们喜欢他的小手吗?”最终我不断的提醒和要求,吴鸿颖越来越积极的改掉了爱打人的坏习惯,变成了一个有礼貌、正直、善良、宽容和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后来我专门在教室内设了一个小窗口“文明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形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进行礼貌教育。
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教育,老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刻地感染幼儿,所以说教师必须“自修其身”、“自拾其身”当好表率。
四、结语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只有更新教育思想,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一、案例
案例一:在幼儿园,班上的老师教育小朋友与他人交往要有礼貌,如受他人帮助要说“谢谢”,称呼长辈要用“您”,等等。回到家中,果果小朋友把老师的礼貌教育付诸实践。晚饭时爸爸给果果夹了块肉,果果有礼貌地对爸爸说:“谢谢您。”而爸爸却说:“我们是一家人,不要这么客气。”
案例二:幼儿园放学时,妈妈带着一盒牛奶来接佳佳。佳佳喝完牛奶后把牛奶盒放在妈妈手上,妈妈随手扔在路上。这时佳佳说:“妈妈,随地乱扔垃圾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妈妈愣了愣,马上说:“妈妈手上的东西太多,只能先扔掉空奶盒,再说扔一次也没关系。”
二、分析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行为和态度都会影响幼儿礼貌行为的形成。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所存在的不足。
1.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脱节
礼貌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幼儿的发展受到幼儿园、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同时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而言,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家庭的积极参与、配合必不可少。案例一中的果果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学习了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并用于家庭的生活中。但是果果爸爸却没有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导致果果无法把在幼儿园所学运用至家庭生活中。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园配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忽视了幼儿园礼貌教育在家庭的延伸。
2. 家长没有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模仿是学前期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他们喜欢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成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行举止。案例二中妈妈的行为受到女儿的质疑后,仍没有及时改正,其言行对女儿起到消极的示范作用,影响女儿礼貌行为的学习。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幼儿礼貌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幼儿模仿学习的特点。
三、家庭礼貌教育的内容
1.丰富幼儿的礼貌知识
丰富幼儿的礼貌知识是家庭礼貌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让幼儿知道有一些常规的礼貌用语及在不同的场合出现不同的礼貌行为,如知道做错事情用“对不起”、接受别人帮助时要用“谢谢”、他人跟自己说“谢谢”时要用“不客气”等。
2.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
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是家庭礼貌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有礼貌的讲话和有礼貌的行为。例如,能恰当使用“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不用谢”等礼貌用语;做客时不乱翻动他人的物品,不随便要东西吃和拿他人的物品;别人休息时不大声说话,轻声走路;礼貌待客,能热情地招待客人,能正确地称呼客人,愿意与小客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等。
四、家庭礼貌教育的策略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于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首先,要循序渐进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最终达到发展的目标。在使用循序渐进策略时,家长首先要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简单的要求,不能抽象、笼统,这样才能便于幼儿的理解和执行。例如,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总喜欢说“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等,却不具体地告诉幼儿怎样跟熟人打招呼,怎样去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如果家长教育孩子在早上见到熟人主动说“早上好”、见到长辈不要用“你”而是用“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等,这样会让幼儿知道具体怎样做。其次,要做到循序渐进。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要做到横向有序,纵向有列,层层递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难度,促进幼儿逐步发展。例如,为了培养幼儿主动与熟人打招呼的习惯,家长可以先告知3岁幼儿见到熟人打招呼的方式,并在碰面时加以提醒;当幼儿4岁时家长逐渐减少提醒的次数,让幼儿渐渐形成主动问候熟人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幼儿的礼貌行为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应该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首先,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礼貌交往,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例如,当家长不小心撞到幼儿时,应该蹲下来真诚地向幼儿说声“对不起”;当请求帮助时,跟幼儿说“请来帮助我好吗?”;与长辈交往时,要使用“您”称呼对方。其次,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例如,家长可以利用带幼儿去朋友家做客或有朋友来家做客的机会,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位懂礼貌的小客人或小主人。
3.榜样示范
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观察模仿学习,认为幼儿的学习是源于对他人的观察,榜样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自古以来,我国非常提倡榜样示范,所谓言传身教。家长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1)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是幼儿礼貌学习最重要的榜样。孩子呱呱落地以后,最早接触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他们。因此,家长应该发挥自身榜样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做到。如前所述案例二中的妈妈,如果能听取佳佳小朋友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就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2)借助文学作品榜样。文学作品是幼儿礼貌学习不可忽视的榜样。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里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家长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时,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实时开发,感化幼儿的思想,引导幼儿的行为。为了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家长可以先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为起点,让幼儿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做”,使幼儿通过文学作品所获得的认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通过讲《 花帽子 》的故事帮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指导幼儿将故事中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使幼儿积极思考并在生活中形成礼貌行为。
4. 教育的一致性
(1)家庭成员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要一致。在家庭礼貌教育中,家庭应该相互协调,使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左右贯通,保证家庭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积极效果最大化。首先,家长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及时交流信息,一起商讨幼儿礼貌教育的问题。比如在培养幼儿礼貌行为时,家长应该沟通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幼儿的表现,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礼貌学习的情况,为教育的一致性提供条件。其次,家长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家长要同心协力,密切合作,彼此信任,统一思想,统一教育行为,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更好发展。比如培养幼儿主动问候他人的习惯,父亲带着幼儿见到熟人时要求幼儿主动问候,母亲带着幼儿见到熟人时也应该要求幼儿如此,这样就强化了父亲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问候他人的习惯。反之,父母如果“各自为政”,要求不统一,就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抵消了对幼儿的教育。
(2)家长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前后要一致。幼儿礼貌态度、礼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积累的过程,这就决定家长对幼儿进行的礼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反复的工作。因此,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不能停留在某一次或某一段时间,应该连续不断地施加影响,而且这些影响要前后一致。比如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家长今天要求幼儿见到长辈要用“您”,不小心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而明天却不对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甚至提出相反的要求,如此,幼儿的认知前后矛盾,不利于礼貌习惯的养成。
(3)家园合作,共同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一个人的礼貌行为的养成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即家庭、学校、社会。幼儿进入到幼儿园后,家庭和幼儿园两种环境同时对幼儿的礼貌行为的养成产生影响,家长与教师共同担负起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任务,只有双方加强联系,才能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家长应该与幼儿园密切联系、合作,主动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园礼貌教育的要求,幼儿在幼儿园当天或一周(月)内礼貌学习的内容,教师的具体要求及幼儿的掌握情况等,并尽可能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学到礼貌知识和礼貌行为。这样不但能巩固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还可以进一步保留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案例一中的家长如果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并在家庭生活中加以配合,就会使幼儿园教育成效延至家庭生活中,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530022)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的游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的干扰,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利用角色游戏渗透文明礼貌教育,从而培养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简单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
自主性游戏 幼儿 文明礼貌教育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学习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玩的游戏内容多、材料多,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小舞台。这种健康、丰富的自选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能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意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重要作用是能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及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为孩子今后踏入社会成为一个会沟通会交往的社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氛围,增强文明意识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 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几个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的区域,如娃娃家、爱心医院、超市、公共汽车站、工厂等。娃娃家的成员要到超市去买东西,去医院看病;超市里的物品需要工厂及时提供;各个角色还需乘坐公交车出行等,都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游戏氛围。在这些游戏区域中我们需要投入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材料,投放些什么,投放多少也都是很有讲究的。如我们在中班的“娃娃家”里投放了电话机,中班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发展起来了,他们也有不少打电话的经历,可是怎样打电话呢?怎样打电话才是有礼貌呢?老师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区域活动中的打电话游戏,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实践中巩固了拨打和接听电话的礼仪。其次,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游戏环境,我们还和幼儿共同商量,一起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游戏各区等醒目处张贴了文明礼貌宣传语,如“请”“你好”“早上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每天念一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明意识,并在开展游戏时要求幼儿坚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二、规则自定,开展文明游戏
1.标记与规则。
为了使得自主性游戏的游戏规则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会广泛听取幼儿的意见,引导幼儿反复讨论,最后将游戏规则制订为“三不”“三要”“三轻”,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抢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走路轻、讲话轻、拿东西轻。我们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些规则,然后贴在相应的游戏区里。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讨论制订的,标记也是自己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和遵守。自规则运行以来,幼儿游戏中的文明礼貌行为及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以往扮演顾客的幼儿到了“美食街”总是大叫大嚷:“我要××!”如今则是安静地排队购买,然后安静地等待服务员拿来自己需要的食品。又如建筑区的幼儿对“队长”这个角色非常感兴趣,以前常常是你争我抢谁也不肯让,有了“要商量、要谦让”这些规则后,许多幼儿都能克制自己心中的欲望,而自行解决这一矛盾。在这些游戏规则的正确引导下,幼儿懂得了与人交往必须要有礼仪行为及合作意识。
2.暗示与有序。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区域活动中做到仔细观察幼儿在和环境不断互动中的表现,挖掘环境的深层教育价值,使幼儿在环境的暗示下,不断地练习使用文明礼貌行为。如,在“梦想建构岛”游戏中,孩子们是在软垫上进行搭建游戏的,为了让孩子们有基本的游戏规则,我们在软垫旁边画了六双小鞋子的鞋印,说明这里只可以6人玩,如果鞋印上鞋子都放满了,其他幼儿就要到其他游戏区去玩了。“小舞台”也是如此,观众座位上摆放的“拍手”道具的数量也是起到一个暗示作用。因此,孩子们自己能够控制自己,他们会和同伴轮流交换角色,也能到其他人数少的游戏区域去玩。这样,可以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则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三、适当指导,练习文明行为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幼儿不仅爱玩区域活动而且会玩区域活动,在不断地与同伴、与材料的互动中,他们整理、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使用文明礼貌行为。但是他们由于年龄小,交往技能不足,使用文明礼貌行为的意识较淡薄,所以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地观察幼儿与同伴、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基础上,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文明礼貌行为,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1.言传身教,多说文明用语。
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和妈妈在厨房忙着制作各种形状的饼干。这时来了一位小客人,爸爸想到了给客人倒水,只见他到来了一杯水放到桌子上,嘴里嘀咕了一声“喝吧”,却马上又去做饼干了。于是,我也当起了小客人,“咚咚咚”轻轻地敲起了“娃娃家”的门,“请问,有人在家吗?”我用好听的声音问道。“爸爸”和“妈妈”闻声赶来开门,“客人,请进请进。”说着“妈妈”的小手还将我带进了屋。“妈妈!妈妈!请你给我一杯水,好吗?”我要求道。“好的!”娃娃家的妈妈拿了个杯子递给了我。我马上说:“谢谢你!”妈妈回:“不用谢!”这时,刚来的小客人喝完了水,马上递给了“妈妈”很自然地说,“谢谢你!”妈妈也很自然地说道“不用谢!”
2.利用主题,体验交往乐趣。
我们在游戏前,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并预设各游戏区文明主题,围绕相关的主题,激发情趣,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我班在本学期新设了“爱心热线”,我们就预设了“关心好朋友”文明主题,鼓励幼儿给没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打电话,问问今天为什么没上幼儿园,若生病了则送去问候,祝他早日康复,早日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活动就能促进幼儿的交往,增进幼儿间的情感。再如,在“小舞台”,我们会先和孩子们讨论今天游戏的主题是什么,孩子们可以一起商量整个比赛的流程,鼓励幼儿轮流当主持人、评委、参赛选手、观众。当参赛选手表现出色时,“小观众”也可以恰到好处的献上花,台上台下交融在一起。总之,幼儿可以在预设的文明主题中自主游戏,从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感受文明礼貌的氛围。
3.组织比赛,促进文明发展。
如在“公共汽车”游戏区,“司机”是个抢手的角色,我班有几位小朋友常常抢着开车,很不讲文明。于是我们就和小朋友就这件事进行讨论,让大家轮流对他们进行教育,并帮助他们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轮流开车,还要进行“我是文明驾驶员”的比赛。在比赛中这几位小朋友的文明意识强化了,交通规则也在逐步跟进。“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每个驾驶员的通关秘语,必须在准确说出后方可当选文明驾驶员。孩子们在这样的自主性角色游戏中既玩得开心,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促进了文明礼貌的发展。
4.个别教育,提高交往能力。
对能力较弱的个别幼儿,我们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区域——“私密空间”。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他们从不愿意交往到与几个人交往,最后逐步过渡到与集体交往,并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乐趣,还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他们去帮老师做事,鼓励他们主动与周围的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四、整理归类,养成文明习惯
在自主性游戏中,不同的玩具、物品都有指定的存放空间和不同的整理方法,所以,让幼儿学会整理游戏中的各类物品是非常重要的。如幼儿在摆放游戏玩具、用具的橱柜上粘贴标记图卡,老师将自主性游戏中各式积木、娃娃、汽车等玩具、用具放在纸上,按住后沿着四周的轮廊画下来,撕或剪成图卡标签,用胶纸粘贴在各橱柜相应的部位,以示幼儿整理时应归放到某处。我们还利用图解的方法,将摆放整理玩具的步骤用图片或照片等形式出示,让幼儿明了正确整理玩具的步骤。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对玩具整理的常规,我们引导他们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幼儿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才能真正的被其接受。因此,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养成了主动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爱护游戏材料的文明习惯。
五、重视评价,提高文明素质
自主性游戏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同时树立榜样,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互评环节,我们要求幼儿能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对游戏活动的讲评,不随意插嘴,乐意采用更合理的方法进行下次游戏。通过讨论培养幼儿学会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下阶段游戏。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幼儿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把它作为下次游戏指导的重点。如发现幼儿游戏中争抢着买东西,把商店都挤翻了,则在评价时引导幼儿发现谦让、等待、排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下次活动便把谦让、等待作为游戏的指导重点。这样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引导幼儿提高角色能力,逐步掌握技能;教师也可以某一角色身份参与表演,把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渗透于整个游戏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幼儿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总之,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它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及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一学期来,我班大部分幼儿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了许多文明礼貌的道理,他们活泼大方,团结互助、富有爱心,健康快乐的成长着。接下来,我们会抓住在自主性游戏中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体验人与人相互合作的重要和快乐,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神文明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而文明礼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始终将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一、幼儿文明礼貌的内容
幼儿文明礼貌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礼貌常识。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三岁的幼儿可能只懂得有礼貌就是好孩子,会说简单的“早上好”“再见”;四岁幼儿可以正确和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接近的人,懂得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要面对讲话人注意听,能听从大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等。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环境中,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文明礼貌行为方式,并不断对其进行补充。
二、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
1.幼儿园因素
在3~6岁这个阶段,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主要阶段。但现今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幼儿教师素质有限。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个人日常行为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把智力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园里甚至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成绩的攀比,制度和规范也越来越“小学化”,全然把文明教育抛之脑后,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氛围。
2.家庭因素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且家庭的一般模式为“4-2-1”模式,家长对子女容易过多地顺从, 在家中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一样对待,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行。
3.社会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可见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漠视红绿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的行为。在整个社会需要进行文明礼貌“救赎”的今天,社会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并不十分文明的环境,又怎能让我们的孩子出淤泥而不染呢?
三、幼儿园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的措施
1.灌输理论知识,树立文明意识
我们要转变现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从重视智力培养转变为文明礼貌好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在不影响智力培养的前提下,多开设有关文明礼貌教育的课程,教师可利用看图讲述、讲故事、个别谈话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文明礼貌意识教育,使幼儿逐步形成讲文明礼貌的正确观念;也可选取身边行为礼貌的幼儿作为榜样,或通过介绍文明礼貌典型事例的幻灯片、录像、故事情节表演等,采用提问的形式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模仿与学习。
2.强化实践教育,养成文明习惯
在对幼儿灌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给幼儿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目前各幼儿园很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养成教育,即习惯养成教育。21天习惯养成法表明: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来培养和形成。学校可以抓住这个教学中心,集中一个月对幼儿的某项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强化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明教育活动,让每一名幼儿参与。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情境模拟演练,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切身体验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文明行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要将文明礼貌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中。
3.家园密切合作,巩固文明礼仪
幼儿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针对有些孩子的文明礼仪具有两面性这个问题,家园密切合作非常重要。通常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开展培养幼儿说话有礼貌的良好习惯的目的意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说话有礼貌的教育策略等。考虑到大人的工作时间,幼儿园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家校通、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与家长实时地进行交流。这样既免了家长常往学校跑的麻烦,又能让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日常教育中。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