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0 09:34: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继续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摘要:体育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经常说“要从娃娃抓起”,的确无论是文化课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都应该从小学抓起。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无论是从专业素养还是自身教学素质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探讨一下为什么体育教师需要继续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现阶段虽然很多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很好,他们的动作很标准、体育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的其他能力(例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却很弱。很多体育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一般只注重身体素质的练习,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却遭到忽视。虽然教师自身的体育素质非常好,但是却不懂得如何吸引学生兴趣,如何管理学生,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从这一方面来讲,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二)教学改革之后,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不仅仅是体育,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前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接受过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填鸭式教学的阶段,面临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三)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升整体师资水平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也越来越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能力,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文化水平、教学能力都相对较低,甚至有的学校音体美这三科是一个教师来教学的,教学的质量很差,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一)学校定期开展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并不深刻,针对这个情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主题类型的会议,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及时传授一些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倡导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而现阶段很多体育教师依旧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可以经常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来对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对他们渗透最新的教学理念,让他们学习并按照标准来开展教学,这对于体育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二)丰富继续教育的形式。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一定要采取丰富的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肯定会很低,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对教师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的话,那么他们接受起来肯定也会有难度。因此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形式一定要丰富,首先可以带领他们去一些体育教学比较先进的学校去参观,感受那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的形式来完善自身;其次,可以采取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来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一些体育教师先进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再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选取一部分教师并为他们报名继续教育的课程,从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继续教育。要想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加强继续教育。举例而言:培训相关人员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找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师对学生说话比较粗鲁等等),针对教师的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让教师切实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并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为什么要关注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育教师纯粹就是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只要把一些运动的要领告知学生并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投入人力、财力来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其实不然,体育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有效开展也需要学生的配合,需要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然而当前许多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创新精神都没有达标,如果不能及时对体育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的话,那么教学的效率就很难提升,学生的身体锻炼也不一定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的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作为小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承担着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责任,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也显得尤其重要,今天我们就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原因以及教育的措施做了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作者:王辰 单位:鞍山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浅谈当前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

一、背景与现状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试验开展几年了,但各地各校的发展并不平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体育教师的课改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知识结构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教师是课改试验的具体执行者,而目前又没有什么模式和方法供参考,即使有些经验总结,也还不成熟,也不一定符合别人的实际。为此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试验。然而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主要是在高等院校(系)体育专业学习时获得。且过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是以技术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从而导致体育教师技术上“一专多能”,而教研科研能力较差。致使课改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数不能探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正确道路,使课改发展不平衡。可见,当前小学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进行学习。并且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已把在职教师的培训作为发展我国教育专业的一项战略措施。

二、教育的内容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要和小学的体育教育实际结合;其次要具有先进性,要有教育时代感,不仅要求信息容量大,更重要的是传授的信息新、有价值;再则要具有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学员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把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一)更新教育思想。当前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者通过艰难的努力,不断淡化单一的竞技比赛为主的指导思想。使得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已开始由单一的竞技体育为主导,向健身、娱乐和生活等方面的育人方向转变。他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所更新,但在教育观念上却没有新的突破。在工作中,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所以说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彻底改变。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要增强教学和科学相长观念;淡化“师道尊言”旧观念,确立“学生是朋友”的新型学生观;增强职业信念,提高法制观念。只有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小学课程改革才能够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素质。体育教育的关键是体育教师。有了一流的体育教师,才能有一流的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素质是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审美观点、文化品味、敬业精神、思辨能力、处世态度,甚至言谈举止会比他的学术造诣更深刻的影响学生。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加强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因此,要通过继续教育这个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师德水平,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三)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与德、智、体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各种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如果没有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据调查,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100%来自教师,中学生16%的来自教师,这说明学校健康教育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体育课又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要让小学体育课真正从一味的“增强体质”向以“促进健康”为宗旨的目标转变过来,就必然要小学体育教师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旧。然而,现职小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知识贫乏、健康行为一般,要想对学生造成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影响,就必需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健康行为的形成。只有如此,方能让“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小学体育课上得到良好的体现。

(四)培养创新教育的能力。当前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在课改中,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方向应由“运动技术型”逐渐转为“技术理论型”。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有过硬的运动技术水平、精深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开拓性的思维观念。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创新教育;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去教学生如何学习。所以说,只有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才能使课改快速、稳步、正确地进行。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校本培训以其便捷、高效和节约等优点日益成为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对教师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大大消弱了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笔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指出了目前小学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进行校本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及个人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问题;对策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人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关键所在,而提升国人素质的有效手段,教育是首当其冲的,惟其如此,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不止是教师提升自我、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还关乎着学生的前途、国家的未来。但在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时积极性不高

校本培训无疑是很好的提升自我的手段,每一位教师理应积极参加。但笔者发现,至今仍有一部分教师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时,热情度不够,培训对他们来讲只是流于形式以应付学校领导,于是乎,迟到、早退、旷课、请假、打游戏、抄袭作业、说空话假话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它往往选在周末、假期进行,因此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简直成了某些教师的累赘。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时的不良行为,与他们对培训的思想态度有关。很多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热情度不高,他们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教科书每年变化不大知识都快背下来了,学生跟往年状况差不多,即使不拿课本备课,空着两手都可以潇洒地走进课堂去上课,何必再去学习?也有的老师认为“唱的曲教不得”,每一科、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别人的经验所得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实践出真知,自己只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就行了,没必要在跟别人学习。而崇尚民主自由的教师认为周末假期是属于私人的时间,学校不应占用私人时间在让教师进行工作,这种思想也使得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时热情度不高。

(二)教育领导对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应付成分严重

在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培训中,笔者还发现,有的领导培训时间只是开个会,讲上几句空话,提出几项要求,拍上几张照片而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旗帜鲜明地指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应当“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并指出“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而对于某些领导来讲,教师是否认真进行了培训,其成效如何,他们不是去认真地调查了解,而是仅仅以交份学习心得,做份试卷就草草结束了事。

笔者认为,这与某些教育领导思想落后,对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重视度不够有关。他们并未意识到对小学教师适时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只是把校本培训当做上级要求的、不得不做的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来应付。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种应付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参训教师的应付功夫自然不言而喻。

(三)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模式单一落后

培训教师培训能力的高下,直接决定着被培训的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好坏。但在现实的校本培训中,培训教师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培训教师往往不是专门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教师,而是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学骨干或者信息教师等,由于忙于教学一线,他们常常是临时抱佛脚来为教师传授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在教学理论知识上缺乏应有的完整的系统性,而缺乏理论架构的知识是常常如散沙,难以给接受培训的教师以高屋建瓴的领会。

另外,很多培训教师往往沿袭之前“传、帮、带”的单一培训模式,认为领导让自己培训其他教师就表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直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五一十地讲述给老师们就让他们照做就可以了,于是把培训变成了“个人事迹报告会”;也有的培训师让大家你说说你的经验,我说说我的经验,于是把培训变成了“经验交流会”。他们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培训规划与实施步骤,这也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四)培训设施不够完备

教学设施、培训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前进的顽症。学校培训设施不够完备使很多学校的教师因此不能够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现代化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体验高科技、现代化的教育成果。有的学校电子设备极为有限,备课不能用电脑,而是要在备课本上手写备课;有的学校虽有电脑但能上网的往往只是校长办公室的那台,查资料很不方便;要上节多媒体课需要排队申请;有的教师电脑知识匮乏,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更是难上难。

众所周知,中小学是个清水衙门,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上级拨款,但由于上级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致使教育经费紧张,不能满足学校健康发展需求,教师的培训设施设备落后也就自然。

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终身学习思想是每一位新时代公民的生存理念,学校不只是学生学习的摇篮,也是教师不断学习获得专业成长的场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学习的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珍惜每一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机会,通过继续教育孜孜不倦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二)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为校本培训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更应该认识到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以校为本、因校制宜,为学校顺利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保驾护航。学校领导应下大力气充实进行教师培训的师资力量,选拨教育精英出去学习深造,使其获取更多的培训教师的营养技能,并给予其更多的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提高教师加入培训的热情,可实施一些知识问答竞赛、发放津贴、团队展示等激励政策。为保证每位教师学有所成,学校领导要建立完备的教师培训考核系统,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从教师的教育实施中,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去寻找答案。

(三)完善设施建设,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顺利进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要的培训设施是保障教师校本培训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要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尽力完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各项设施建设,彻底改善教学设施的落后面貌,使学校成为现代化的教育基地,是教师和学生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惟其如此,学校才谈得上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教育专家熊焰指出:所谓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新的时代、新的契机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高远的教育要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意味着教师若要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溪潺潺流淌的活水。这要求每一位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校领导也要充分重视,为校本培训保驾护航;政府也应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完善设施建设,来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顺利进行。教育兴则国兴,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研究

摘 要: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是检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真正裨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如此庞大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的持续性则是保证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据笔者在贵州省教育厅帮扶威宁县教师培训计划项目中的调查中发现,54.4%的中小学教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至少有2次县级或以上级别的集中培训,但其中有48.6%的教师对以往参加的培训总体感觉不佳,觉得更多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为了培训而培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后续成效不大。因此,关注并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问题是更好地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后续成效的因素

1.教师拘于自身问题

从教师自身来说,每位教师都希望为人师表、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但往往拘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培训中所获恰当地运用到工作中。一方面,受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学校和年级,其培训课程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想真正发挥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老师们必须自我钻研,但局限于自身能力或者工作态度,往往有些教师不愿刻苦钻研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部分教师培训最终就是受训教师学习时热情澎湃,一个月后还有印象、三个月后不知所云、半年后一切照旧。另一方面,受训教师满腔热情地将所学知识投入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中,但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别,没有相应的导师给予后续地针对性支持,往往也很难坚持下来。

2.学校固有的评价机制

现如今,不论国家地方的大政方针还是教师培训的理念目标,无一不在质疑传统的单一分数评价机制,但现实依旧是:教育局评定学校看成绩、教师评定职称看学生成绩、学生升学看成绩、家长关注学生成绩。这种理论上美好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中真实的应试教育的冲突让很多教师们无所适从。笔者在教师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受训教师都认为教师培训好、理念好、值得学习,可在实际中很难实施,即使是勇于实践的教师也在担心中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影响自身的教育成效,有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采用一些课外活动,但是因领导权力的阻止,最终还是无法逃脱重视学生成绩的固有思维模式。

3.培训单位后续跟踪不到位

培训单位可以很好地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过程中的监控,但往往缺失培训后跟踪服务,以致很多受训老师培训中激情万千、热血澎湃,但间隔时间一长又一切照旧。这种“集中学习结束、考核结束、任务完成”的一次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很大地制约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持久性。深究其原因,一方面培训单位培训任务重、工作量大,无法兼顾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另一方面,培训的后续跟踪机制不健全。以省级培训机构为例,省级培训单位的师资多是高校教师,往往对受训地区的一线教学实际不甚了解,很难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做得很好。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培训单位也认为,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后续跟踪很重要,但谁为后续跟踪服务买单,本单位又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后续效果持久性的对策

教师继续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适应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和知识消化、理解、融会贯通,内化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困惑等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是每个学员、学校和培训者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1.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最强有力推进教育科学的学者不是脱离实践的人,是本人就是一名卓越的教师的人。”受训教师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更是直接关系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每一位受训教师做个性的教师,做人性的教育,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取得成效,不应只是在培训过程中心潮澎湃,更应该将这种激情贯穿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保持始终不渝的探索和追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用心钻研、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情况的教育方法。此外,一个真正的当代教师应是一个从未来跨越过来的人,理应在更远、更高的层面激励学生、带领学生,为此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主动将培训中所学的先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加快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设置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正与新课程所推崇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毕竟,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对象是学生,目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因此,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来评判教学质量,不能全权依据考试及升学率等评价教师水平,而应切实思索适合于自身情况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并贯彻始终,全面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工作态度、科学研究、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的满意等,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少做教师间的横向比较,多做教师个人的纵向发展比较,多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以多元化的评价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切实将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3.完善教师后续跟踪服务

教师继续教育要想取得持久的成效就必须提供持续的教师继续教育支持,不仅包括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的适应性,更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后的跟踪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建立参训教师业务档案,包括培训前的教师基本情况调研、培训过程中的审核评定情况,以便真实、全面地反映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整体素养,并为后续的跟踪服务和效果考核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办法,提供必备的资金支持,成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系统对参训教师提供后续支持,并根据受训教师所在地方的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学现状进行本土化的调整,其方式可为导师制、集中学习与后期校本研修相结合等等,用以解决过去集中学习没有后续跟踪督促与指导的不足,以期能为当地学校教师的实践提供必要的帮助,既能创建参训教师持续发展新机制,也能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及其在本校和当地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参训教师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到:“一般来说,在职继续教育在决定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如果不是更大,至少也是和启蒙教育同样大。”[2]教师继续教育的初衷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持久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省会计学校 )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形式与方法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日趋显著,竞争社会对人类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一点知识,无论如何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挑战的需要。

关键词:继续教育;有效形式与方法;教育挑战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探索出切合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与方法如下:

一、个体自修式

这种方式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自培,拓展了时空。教师可制订读书计划,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选读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字数在20万字以上,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在一万字以上,每学期末,学校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会上部分教师精彩的发言对其他教师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式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采用课题促训式,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从中自我学习、钻研、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教学反思式

我校要求教师在上课后根据教学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修改教案并在教案后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每个月教师将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将精彩的反思上交到教导处,教导处对教师上交的反思进行评选,制成优秀反思集供教师学习。通过这种途径,加快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专家讲座模式

发达的现代科技网络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我校建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媒体会议室。虽然我校没有教育专家,但我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聆听教育教学专家、教授、名师的讲学,我校中层以上领导都参加了校长远程培训,培训平台中有很多专家的讲座,也很适合老师学习,我们拿过来对老师进行培训。上级部门还下发了大量的专家讲座光盘,我们也抓紧时间组织老师进行了观看,专家的讲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五、小组讨论式

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组,可以定期开展学科组教研活

动,以平时教育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进行总结、归纳,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教师从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六、教研互动式

开学初的推门课中,领导和教师及时就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在推门课活动中表现优秀教师,可以为全校老师或全乡本科教师上教研课,教研课后,就教师上课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大家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七、骨干引领式

开展了校内名师评选活动,让一部分骨干教师成为校内名

师,组织骨干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开阔骨干教师的眼界。骨干教师,要将学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回学校,融入课堂,为老师上汇报课,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八、师徒结对式

新教师需要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为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可以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了师徒各自的任务,师徒都按照协议书中的要求去做,使年轻教师逐步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九、校际交流式

农村学校可以与市内的先进校建立校际交流组,每学期定期开展走校式教研活动,学校之间观摩评课、召开经验报告会,互相送教等,学校间的交流开放与互通有无,有效地实现了师资、信息等方面资源的共享,相得益彰。

十、远程学习式

上级部门不仅组织了中小学校长远程研修活动,还有部分语数英思教师也完成了上级部门组织的远程研修活动,使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听到专家的讲座,并与专家和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迅速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远程学习方式超越时空限制,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培训方式。

以上只是根据我校实际总结出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种有效形式和方法,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其他学校在对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争取每开展一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都要做的踏踏实实,收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优化方式研究

继续教育模式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教师教育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本文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从继续教育的目标、继续教育者的现状和继续教育模式优化方法进行分析。

一、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分析

教育目标是教育任务的导向,而继续教育目标的设定一是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二是根据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学者李建军认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的是培养出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作家型、学者型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二、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通过访谈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后,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反映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的目标实施无从下手,许多功能性目标的实施不宜操作。另外,一线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之上。因此,新课标实施之后,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整合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向科研和教学双师型教师发展,说明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体现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科研能力不尽人意,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科学研究凤毛麟角。

三、体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一)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分类和选择依据。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分为高校本位模式、培训机构本位模式、在职学习本位模式,协同式模式和教师本位模式,研训一体模式。这些培训模式的共同特点:一是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更为广泛,更具有实践性、更新性、延续性和研究性的特点;二是倾向于在一种培训计划内使用多种方法;培训方法由简单的认识向实验性方向发展;三是培训目标注意面向未来变化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首先应按照中小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其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即要针对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操作能力不足问题;针对教学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的问题等等。其培训的类别可以分为通过学历、学位的进修、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或者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形式实现。

(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重视学科特性。体育教育主要是实践课形式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仅要理论角度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更要从实践课教学的特殊性角度解决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本次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与教学效果的效益的关系上考虑体育教师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从而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注重继续教育本身的有效性。继续教育本身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培训后,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是否有改变,教师人文素养是否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提高。另外,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总是否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时刻要求自己。二是作为培训的组织者本次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任务是否完成、培训者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的这些都是评定教师教育培训效果的指标。

(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要向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转移。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解决现实问题,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做教科研型教师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脱离教书匠式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做法,做既有灵活的实践能力,又有精深的理论素养型的教师,要有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能新颖别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以继续教育的学习、评价为契机,推动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教科研方法,激励探究总结意识,最终实现教学艺术水平的质的飞跃,做专家型教师、教科研型教师。

(五)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且以培训对象为导向。以培训需求者为导向即主要是满足不同教师培训者的培训需求,最大化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即在继续教育培训前,对培训者进行调研摸底,如从教学教学角度、科研水平角度、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进行摸底,了解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以及制约瓶颈,从而科学选择授课的内容和授课形式等。在培训后对培训者调研,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从事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为下次继续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六)继续教育培训方式要不断完善

以往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占大部分。因此,完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非常重要。如1)新进教师的培训。即对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主要是帮助他们加强教学常规训练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使他们掌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2)中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总结教学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学者型教师。3)骨干教师培训。对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培养前途的教师,应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导师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养,组织他们参加研究性课题研究,帮助他们成为教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同时继续教育的形式要符合体育学科的特性。从继续教育的目标的确立和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继续教育的方式和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等角度等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浅析山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山区学校的重要性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精神风貌、学术水平、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关乎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山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支,愈显其重要。长期以来,山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困难多的问题,成为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症结。

关键词:山区教育 教师 继续教育

1 山区学校继续教育现状

1.1 继续教育经费缺乏

广东仍有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县,经济效益低下,且省财政统一转移支付用于继续教育的费用不多,分配到山区学校的金额更为少,难以满足山区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此外,由于山区学校额外创收经费缺乏,不但难以支付继续教育所需经费,而且有的学校难于承担上级组织的免费培训所需的路费、住宿费、餐费等基本费用,无形中影响教师的培训积极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很多农村地区难以落实,校长、教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投入缺口很大,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由于教师继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交费当然是天经地义的。随着继续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新课改培训的普遍实施,需要投资到继续教育工程中的经费数量越来越大。

不少学校的领导认识还不到位,未能以长远眼光来认识教师的继续教育,不能很好地组织相关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继续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没有真正明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要求。有的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培训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或“杯水车薪”;有的认为花钱、费时搞培训不划算,干脆“以干代训”等。

1.3 受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积极性低

多数受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分而学,为过关而战”,只看重证书和学分,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把继续教育看成上级的硬性规定,碍于评职称和提升工资水平的需要不得不参加学习。少部分则没有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满足于学历已经达标,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培训,有的认为在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无须再学。

1.4 培训师资参差不齐

许多山区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不重视,导致选聘继续教育师资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考核措施,出现教学内容陈旧,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且培训过程中缺乏交流沟通,培训后缺少跟踪、反馈,影响培训效果,造成受训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素质较差的情况。

1.5 教师压力有待减缓

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生活处境仍然很艰辛,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一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除工资外,几乎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可言。很多教师面对养家糊口、孩子的教育费用等大笔的支出,仅靠那点工资很困难维持,多数出自“热爱教师职业”而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中小学教师逐渐开始厌倦这个职业。

二是农村学校的工作量较大,生活环境较差,导致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任教,造成一些农村教师紧缺。

三是基层学校大都以考试来排学生名次、教师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绩效考评,造成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2 解决山区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加大山区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轨道,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投入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在学校所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下,教师本人、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学校也可通过校办产业、教育融资、集资办学等途径开拓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

2.2 牢固树立可持续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广大山区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争取更多的紫金扶持和继续教育机会,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是对个人、教育和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石。

在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形势下,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就很难跟得上时代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配套,晚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明确教师参与培训的权力和责任,逐步将教师培训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使教学培训成为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2.3 优化继续教育模式

针对部分培训者的业务和思想素质不高的现象,对一些培训者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培训者之间应建立一种竞争上岗的制度,对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教师禁止参与对学员的培训活动。受训学员对其意见较大的培训者应立即停止教学活动,由更加优秀的教师来兼任。其次就是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学分制管理为手段,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相沟通,实行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其次,根据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经费紧缺、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突出等实际情况,开展继续教育可采用:选派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进行短期脱产培训,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把培训班办到乡镇,送教上门等方式,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还可以节省费用,多样兼顾,事半功倍。

2.4 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减缓他们“一师多职”的压力,让他们尽可能在专业上有所发挥。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改善办学条件和任教环境,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让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在农村得到普及。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小学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家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小学教师提高整体素质和促进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我们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变成了“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再后来,人们认识到老师只有固定量的水是不够的,应该有涓涓不断的细流才行。这句话虽然几经变化,但是不论怎么变,它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要当一名好老师,就应该有丰富的知识。然而,知识是发展的,是常新的。作为小学老师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更新知识和积累知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对教师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在培训、在学习,也包括教师学历的在提高。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建设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适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所以,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我。

1 从教育的发展上看

它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了教育发展的稳定性,这样必须在教师中开展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 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必须对教师开展继续教育

(1)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使小学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要想适应这个要求,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适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这样对教师有个素质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靠教师,素质教育的质量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证。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保证。

(3)素质的提高需要继续教育,为了发展教育中央出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等重大措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发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荡局面的现实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必须把培养一代新世纪的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

4 从教师整体现状,在今后十年一大批老教师相继离开教学岗位,因此培养中青年教师,形成新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这些都应由继续教育来解决

在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利用多种继续教育方式进行的教材培训、听课、专家讲座等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教材,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和崭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停留在师范阶段的水平。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加强在职培训,以前在学校所学的许多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丝毫的帮助。

5 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游戏的时间,那么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手段上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用计算机等进行多媒体教学。

6 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文化水平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教育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使教师的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在学习,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因此说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开展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师培工作的必然趋势,《教育法》之规定要把继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上来,是师资队伍的重要步骤,它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展望二十一世纪,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的教育是为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服务的,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发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使小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时展。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小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与优点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还为农村中小学继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远程教育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不断的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小学继续教育 应用 优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其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来讲,无疑是个喜讯,因为其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还为农村中小学继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基层老师,作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的受益者,我的感受异常深刻。下边就谈一谈远程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及优点以及带给我们继续教育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应用,旨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边远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教育的平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于经济、历史、社会等多种原因,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薄弱,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通过远程教育工程,我们可以直接聆听名师的授课,接受更加先进的教育知识、理念。比如我今年在指导六年级学生复习时,关于短文阅读、写作知识,就是通过远程教育网站接收的信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们是在北京实验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的,系统而又全面,不仅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我更是受益匪浅。

远程教育在我们小学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了学习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下边就以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之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为例,阐述一下它带给我校师生的优势力量。

其一,“模式一”的充分运用,培训了我校的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在“模式一”中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是我校教师最直接的学习范例,从此教师们便可足不出户的听最优质的“示范课”,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另外,现代远程教育中“模式二”能直接从卫星上下载课堂实录及相应的专家点评。我们学校就把“模式二”中的这些内容刻成光盘,供教师间交流。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模式一”的充分利用,使教师合理组织课堂,减轻自身负担。在我们学校一个教师任教一个班级,导致教师精力不足,上课质量不高。“模式一”中,教师只需要按照配套光盘中的教学过程进行组织教学,在上课中适时暂停播放,对班上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即可。这样教师们通过少量的备课(主要是要熟悉本课光盘内容)便可上出一堂组织合理、结构严密的精彩的优质课。

其三,“模式一”的充分运用,优化了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以前我校的教学,大多为“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在一节课中对学生的提问少之又少。更别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了。而现在,我校教师充分的运用好“模式一”,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当教学光盘中的教师提出教学问题,教师便可进行暂停,让自己的学生来试着回答,当大部分学生发表意见后,还可让学生们看看光盘中城里的孩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当教学光盘中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小组学习时,教师则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学习。总之,有了光盘中优秀教师准确的“引”,再加上我校教师精心的“导”,使得我校的教学活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小学的学生也能和城里的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动手,缩小了城乡孩子间的思想、文化差距。

其四,“模式一”的充分运用,展现多种媒体,开阔学生视野。“模式一”中的教学光盘对当堂课的多媒体资料予以了充分的展示。如“鸟的天堂”这一课中,教学光盘便有几分钟的时间展现了“大榕树、群鸟”及其周边环境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资料,学生从感性上知道了“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了这些多媒体资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其科学精神的培养、感知积累以及其个体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更是无法具体衡量。

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精神,输送到农村地区,脚踏实地的解决了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了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体现教育公开,公平,和谐,平等的发展。所以说现代远程教育的启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然而,现代远程教育要想在农村中小学很好应用,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的教师,要不断的努力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将现代远程教育运用到农村中小学中,必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农村教育的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论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摘 要】 网络环境下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现代文化素养和信息素质和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应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终身性原则,通过高校教育、远程教育、交流学习和岗位培训等途径,大力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关键词】 网络环境;中小学;图书馆员;要求;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迈进,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和服务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信息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图书馆要实现这一转变,除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高科技信息化应用外,馆员的自身素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第一因素。目前,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大多数都不是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对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掌握很少也很肤浅,而且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继续教育,因此对他们多方位、多途径的实施继续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首要任务。

一、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现状

图书馆员是图书管理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效果和水平,以及图书馆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许多馆员不能完全适应其要求,对图书馆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感到力不从心,滞缓了图书馆的发展。

1、思想陈旧,服务观念落后

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认为学校图书馆只是单纯性的被动服务机构。情报工作不是依据老师学生的需求来组织。还有些图书馆员,长期不动笔,不搞科研,也不主动和外界交往。由于没有压力,加上养成的惰性,使一部分同志变得不思上进,无创新精神,满足于简单的现有工作方式。在日常图书服务工作中,一些馆员把服务范围只限于在借借还还,满足当好“仓库保管员”、“分发员”,无法起到阅读指导、参谋的作用。觉得只要把服务性的手头工作做好就行,搞学术研究是“不务正业”。其实,学术研究与服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才能有高水平的服务。

2、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家都知道在中小学图书馆员中,高中,中专居多,大专,本科较少,研究生极少。有相当一部分都没受过高等教育。一些高学历者往往因为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欠佳,不安心在图书馆工作,跳槽者多。要提高这部分低学历馆员的学历,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自我学习,让他们利用工作外的空余时间接受高等教育。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没有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背景,非专业的居多,对图书馆学专业兴趣不大,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缺乏,再加上评审技术职称上的不平等,除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外,一般性的中小学校图书馆不设高级职称岗位,而技术职称又与经济待遇挂钩,这让同等学历或高一级学历的馆员与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相比感到吃亏,影响了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图书馆员在网络环境下的基本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逐步加快,中小学图书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分类、编目,文献检索、流通,以及读者咨询等业务工作基本上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由于计算机学科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也由浅易的被动书目情报服务转为深层次的主动文献信息情报服务。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是新世纪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因此,图书馆员更新观念,摈弃传统的旧思想,熟练掌握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技能是对现代图书馆员的基本要求。

1、良好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图书馆员要有坚定的政治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刻学习领会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实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灵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馆员的使命与职责,也是馆员自我完善,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每一位馆员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学习,热爱图书馆工作,把读者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 良好的现代文化素养和信息素质

在图书馆工作中只有具备了现代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工作,保证质量。如在文献采集中能根据读者的要求来采集针对性的资料;能独立进行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保管、流通、参考咨询和提供信息有效利用等业务工作;在语言表达上通过人际交流把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读者等等。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和传递者,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多少决定着服务的质量。从目前情况看,整体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不高是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软肋,部分馆员由于基础文化偏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面前无从下手,就连高学历的馆员也因为专业口径过于狭窄,对图书馆的现代信息化管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使得大多数的中小学图书馆长期都处在低水平管理上。

3、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知识

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的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我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容易,随着整个世界信息一体化,计算机和外语已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基本能力。而图书馆的工作无论从图书编目、文献检索、报刊管理、读者咨询等等无一不与计算机、外语息息相连。因此,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熟练运用网络检索情报信息,为读者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继续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1、继续教育的原则

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终身性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原则。新知识的增添、专业知识以及技术业务能力的培训,是图书馆员适应和胜任图书馆工作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延伸教育。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时候馆员可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需要尽快掌握急需的知识,吸取所长,补其所短。同时可让图书馆员根据自己的自身能力自主选择继续学习的内容。在对馆员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上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自主性,馆员可以自学,参加自学考试,不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和考试。继续教育的学习渠道、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图书馆员要想通过满足需求性培训以达到较快地在图书馆工作中取得显著的实效,继续教育就应从馆员的实际情况出发,使馆员在经过培训学习后能在理论知识、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实际水平等方面都得以实效,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行的,而是长期的终身教育,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2、继续教育的内容

职业道德、新观念、专业知识、新技术和新能力教育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图书馆员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图书馆员只有清楚地认识了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才能在服务工作中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把读者当“上帝”,默默奉献,甘当人梯。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扩张,图书馆藏书楼逐步变成了集文化教育机构、科研辅助机构、网络视点平台为一身的信息服务中心。除为本馆读者服务外,它也在为整个社会提供着优质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掌握图书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图书馆员要想在未来发展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网络检索、常用数据库结构和检索语言、图书馆服务软件。通过培训熟知这些计算机知识再加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大大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另外,可对馆员进行一些信息学、人际关系学、市场经济学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交和开拓信息市场的能力。

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途径

1、 高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好处在于培养目标明确,有利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智能水平。这对于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整体水平的图书馆员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学校是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人高校教育是图书馆员开展继续教育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形式主要有办短期培训班、函授班、进修班等。

2、 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和信息技术,以多媒体交互式的特征,远距离、快速度、高质量传送教学声像、图文和数据,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距离限制,可随时随地学习。有了远程教学方法的支撑,为那些实在离不开岗位却又需要学习的图书馆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继续教育机会。

3、 交流学习

让馆员扩展视野、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的最好方式就是同行间的相互交流和业务学习。通过学术交流学习,既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又能提高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水平。比如开办图书馆短训班、研讨班;聘请同行专家到本馆讲座、讲学;到其他相关图书馆跟班学习,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吸收其优秀的工作经验。

4、岗位培训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要求每个图书馆员应具备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在本职岗位上掌握娴熟的业务技能,在做好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岗职培训就是一个能快速提高图书馆员业务水平的最好方式。在实施中可根据各部门、各层次馆员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对图书采编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网络信息人员进行电子邮件,网上专题信息资源检索培训,使其能熟练检索网上信息;对借阅流通岗位上的人员进行服务管理软件和职业操守的培训,把高效,便捷,文明,热情的服务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

总之,中小学图书馆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制定长期学习的目标,清楚自身责任,根据工作实践和个人需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梁 红,任职于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图书馆.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摘 要:就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发展而言,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在全球都掀起教育改革的今天,摆在我国教育改革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采取何种举措来解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从而使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等诸多的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探讨了其继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增强培训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现状;对策

对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中央和国务院极为重视,并把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列为培训的重点,而就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是当前教育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可是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欠缺,培训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把解决的措施找出来,对于教师培训工作而言是最关键的环节。本文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探讨了其继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增强培训效果的措施。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高

为满足中小学教育改革要求,促进其教学发展,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使其教育教学能力在上新台阶,极有必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但是就当前教师继续教育来看,实际效果还很不理想,以下几方面是造成培训效果差的原因所在:首先只强调了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而忽视紧密联系实际课堂教学。其次由于中小学教师具有较重的课业负担,较大的教学压力,如果让他们继续参加培训,就会使他们的负担更重,往往造成教师学习主动性被磨灭,自我发展意识被淡化。出现抵触参训的情绪,对培训的实效性直接产生

影响。

2.对继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习缺乏主动性

当前有很多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培训的态度来看,具有比较严重的迟到或早退现象。还有的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才进行继续教育。这些都说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还没有被教师充分的重视,宣传力度匮乏,没有具体落实措施,造成培训教师往往安于现状,可有可无,成为教师对培训的看法。这些教师认识与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对于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将产生直接影响。

3.培训形式比较单一

面授和函授以及专家讲座等是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传统培训形式,培训的呆板方式满足不了教师所需要的多种模式,对教师们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化不能满足,并且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培训方式满足不了教师的需要。在培训结束后结业证书参训教师都能够拿到手,但大多数教师却没有能够提高实际教学技能。认为培训只是形式,这是造成效果欠佳的直接原因。目前培训方式的单一性,使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到培训效果。

4.培训体制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强

就我国教师培训机构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结构缺乏合理性,具有单一的构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师资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及其有必要。有些教师刚一迈出高校校门就进入学校任教,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还未经受过,教学实践精力不具备,欠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分析一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存在教师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足,备课欠缺认真,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等问题。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全面提升。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积极展开教师远程培训

由于当前教师的课业负担极大,就继续教育学习时间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限制,要想学习也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这种背景就为“远程教育”的盛行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教育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客观教学环境对“远程教育”将不产生限制,因此传统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也将得到转变。

2.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

符合教学实际和需要应成为培训的教学内容的指导原则,这样能够使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得到切实解决,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有利于从实用性和实效性的视角充实培训内容。所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应贯穿于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课程之中,以使用教学设计案例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指导,紧密联系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充分调动起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3.完善培训体制,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合理性匮乏是普遍存在于教师培训机构中的问题。就师资力量而言,理论和实践结合程度不足。因此我们应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地结合培训和教改以及教研三方面的工作,拓宽教师学习渠道,为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师培训要坚持多元化

为与现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相适应,多元化的设计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出现在世界各国之中,即以教师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为设计的依据,竭力以多形式和多渠道,为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根据学科需求等,把优秀教师培训成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等。

总之,我们要认真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做牢做靠,为顺利展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做好有力保障。就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而言,为了把其质量提高上来,本文研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多交流和多充电的氛围中,实现自己能力的真正提高。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综述

摘要:对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主要研究内容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教育模式的需求研究、评价体系的需求研究、对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因素研究以及培训需求分析研究。研究方法多以量性研究为主,质性研究较少。大多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亟待改进之处。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综述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反思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研究。可以说需求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起点,满足其继续教育需求,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我们进行培训的终极目的。通过检索、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全国各地有过不少调查研究,主要涉及内容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教育模式的需求研究、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因素研究以及培训需求分析研究。

一、对继续教育动力因素的研究

教师培训动力研究是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主要就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性质、任务、作用、必要性的认识与基本态度、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动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大部分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而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参训的积极性又受年龄、教龄以及教师本人学历层次的影响。城市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认识度高于农村教师,青年教师以及高学历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而也有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继续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继续教育是走过场。

二、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的研究

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需求对于确保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实效性、对于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文献可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相对集中在思想素质类、专业知识类、教育科学类、教学能力类以及新课改等方面。教师对课程内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内容陈旧、偏重于理论,与教师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而教师们更希望得到新课程讲解、学科前沿知识、班务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等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知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需求存在差异性,有研究者提出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想,可以给教师们更多选择。

三、对继续教育模式需求的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从教师培训途径、教学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培训的模式需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纵向的学历教育与封闭式培训。多数地区还在实施着“在统一的时间内,到统一的地点,接受统一的内容”的计划经济式的职后培训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多种模式相结合,因地制宜,可以较好实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对培训师资需求的研究显示,教师更倾向于“能者为师”的做法,培训教师不仅要专业水平高,且必须熟悉中小学实际情况;培训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的专家,而且更应该是新理念、新方法的实践者。各种研究提供的考核形式主要有综合测评、书面考试、撰写论文、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多数教师倾向于综合测评型的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考核教师培训。

四、对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做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动力方面不存在根本的差异,只是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更需要拓宽知识面。而肖建彬则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就其差异性而言,既有个体差异性,又有时代差异性;就其共同性来说,其需求不仅有阶段性特征,即在一定阶段上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有类型性特征,即同一类型的教师有着共同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妥善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五、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实效性问题是当前教师培训的重点也是难点。适应成人教育特性,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应加强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而需求分析的侧重点是教师内在的学习需要,方法大多数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菜单式”调查和自下而上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主体缺位、培训理念陈旧、培训对象排异、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方式单一、培训管理粗放等是影响教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实效性,有研究者从宏观视角提出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困难、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继续教育实施者素质等优化思路。更多研究者从微观上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如:优化课程设置,改进继续教育方式与方法,激发教师内在学习需求,合理安排继续教育时间与形式,加强学程管理以及考核等。有研究者则从现代培训理论出发,给出建议: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帮助确定目标;转变角色,关注教师个体,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设置有效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强化自我评价;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共享教育资源等。

六、对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培训者重视与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表明: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需求分析缺位、不到位和错位。赵德成、梁永正在《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指出两种常见的误解:一是培训者将培训需求分析简单等同于培训愿望分析,过分依赖教师自我报告,导致教师部分客观需求无法真正识别,从而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有些培训者客观评估了教师的工作绩效,发现了绩效差距,直接界定为培训需求。不深入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就会使一些不能通过培训缩减的差距也被错误地当作培训需求,最终结果是耗费了培训资源,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综观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问题。同时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需求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动力因素、课程内容需求、培训模式需求方面研究较多,差异性研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的深层次研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多,质的研究较少。量化研究中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但调查问卷的质量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大规模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新的继续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自身观念和素质的提高,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方向。只有深入了解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真正需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研究

摘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中的一个网络课程学习社区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该网络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属性和凝聚子群,探讨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的特点,最后对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开展网络学习来扩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模,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特别是在广州市,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研究者从2002年开始承担了3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者的反馈,发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普遍存在着学习效果差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与网络教育效果的因果模型,研究网络学习社区的互动模式和成员之间的连接,分析学习者的在线参与和课程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其对网络学习社区成员之间交互关系的表达,探索如何在网络学习社区中进行成员之间的交互,以及这些交互是如何影响成员的特定学习效果等。

一、研究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研究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远程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为研究单元,研究在课程中的成员利用课程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特性。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开设的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的1102期和1101期(课程号分别为:110210131007和110110131007),通过教师账号登录,收集论坛讨论情况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数据的统计依据。

(一)研究对象

两门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1101课程共有学员75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76人,学员成绩69人合格,6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2%;共计发帖166个。1102课程共有学员103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104人,学员成绩90人合格,13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7.4%,共计发帖223个。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中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等三个模块,规模偏大。

由于所用的软件限制,一次只能分析100人以内的网络,所以在研究前删去了成绩为0,发帖数为0,回帖数为0的5名学员,占成员总数的4.8%,删去这些学员后,由于这些学员没有与其他成员发生任何交互行为,也就是说,不存在这些学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其所处的位置也是网络的最边缘,所以删除这些学员后只会微弱地影响网络的密度等基本参数,不会影响核心数据的测量;因此,可以允许删除这5名学员后进行研究。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

研究收集了1101和1102两门课程中学员姓名、成绩等属性数据,并以两门课程成员在课程论坛中讨论的帖子为依据,以“发帖”和“回帖”两种行为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的基础,收集了关系数据,绘制了关系矩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矩阵变换、数据分析和探讨。研究的关系数据集合包括1101和1102两门课程全部师生的属性数据,如真实姓名、学校归属、成绩等;以及关系数据的三种特征值,即关系的内容、关系的方向和关系的次数。

(三)网络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分析

根据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参照前人运用网络分析法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研究的经验,本研究从网络的基本属性、网络的凝聚子群两个方面来对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二、网络学习社区基本属性分析

(一)社群图

社群图是形象化表达社会网络结构的关系图表。社群图是对社会网络分析的第一步,通过社群图,我们可以对所研究的社会网络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我们可以以所统计的关系矩阵为基础,得出所研究网络的社群图。

在网络学习社区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连接数,而且需要知道连接的方向和大小。所以我们所绘制的社群图为“有向赋值社群图”。利用Ueinet软件,我们绘制出了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社群图(图略)。

1 1101课程的社群图分析。从绘制的社群图和软件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在1101课程中,共有76个节点,代表着1101课程的76名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76个节点中有“董桂林”等5个孤立节点。也就是说这5名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和课程教师没有任何联系。孤立节点大概占所有节点的6.5%。另外,所有节点共形成262对连接。平均每个节点形成3.45个连接。

2 1102课程的社群图分析。从绘制的社群图和软件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在1102课程中,共有99个节点,代表着1102课程的99名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99个节点中有“贺荣”等7个孤立节点。也就是说,这7名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和课程教师没有任何联系。孤立节点大概占所有节点的7.1%。另外,所有节点共形成379对连接。平均每个节点形成3.82个连接。

(二)网络基本属性的特征值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我们可以方便地测出社会网络的节点数、密度、平均度等基本属性值。这些值是判断一个网络规模和特征的基本值,配合社群图一起,有利于我们形成对网络的整体认识。使用Netminer软件分别对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网络基本属性的特征值进行了测量。

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点数与连接数与社群图测量一致。两门课程的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均比较低,网络密度分别只有0.046和0.039,是一个十分稀疏的网络,平均度、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连通性值十分低,显示网络成员间联系不够紧密,信息交流不多,且信息传递比较慢,范围较窄,平均距离、网络直径、网络效率高,说明该网络每个成员交叉联系较少,两个成员间要通过多个其他成员才能产生联系,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发送的信息只有少数与其联系紧密的成员才能看到,影响范围很窄。

(三)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测量

1 课程网络的连通性测量。网络的连通性测量是为了发现网络中的桥和切点。如果一条边去掉会使社会网络成为两个互不关联的“成分”,则称该边为“桥”。相应的,连接在桥上的某节点若移去会使网络成为两个互不关联的“成分”,则称该节点为“切点:’。桥和切点共同反映了网络连通的可靠性和复杂性。利用Netminer软件我们测量出了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连通性图(图略)。

从1101课程连通性图看到,1101课程网络中有三条桥,成员分别是“吴丹霞-陈炽文”、“王冰-杨辉”、“梁斌-刘国梅”,三个切点是“梁斌”、“王冰”和“吴丹霞”。网络中的桥和切点比较少,且分别与两门成员有关。说明网络大部分成员的连接性良好,网络连通也较为复杂。通过测量还得出1101课程网络成员间连接的平均值为4.173,说明一个成员平均与4.173个成员联系,但是连接的标准差达到2.799,大于标准值,说明成员连接差异大和离散,网络连接存在不平衡性。

从1102课程连通性图看到,1102课程网络中不存在“桥”和“切点”,说明该网络可达性良好,成员间互通良好,网络结构也比较复杂。通过测量还得出1102课程网络成员间连接的平均值为4.977,说明一个成员平均与4.977个成员联系,但是连接的标准差达到2.974,大于标准值,说明成员连接差异大和离散,网络连接存在不平衡性。

2 课程网络的可达性测量。网络的可达性与网络的效率和结构相关,可以用来说明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紧密程度和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的“距离”。

利用Netminer软件对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可达性进行了测量,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当将连接步数设为3步时,1101课程网络可达性的平均值只有0.081,标准差为0.179,1102课程为0.077,标准差为0.174,远小于一般网络的可达性平均值(0.5)。

(2)当将连接步数分别设为两门课程直径(1101课程为7.1102课程为9)时,1101课程网络可达性的平均值只有0.259,标准差为0.361,1102课程为0.402,标准差为0.449,依旧小于一般网络的可达性平均值(0.5)。

(3)教师在两门课程中网络可达性都不是最高,说明教师在网络中并不是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教师的可达性还是大于大部分学生,说明教师在课程中还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对两个网络基本属性的特征值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检测1101课程和1102课程在网络基本属性和其他网络特性上是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研究针对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进行了差异性检验。

通过数据探测,两门课程的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可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本研究选取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对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差异性进行测量,经两独立样本Mann-Whiteney U检验结果P=0.818>0.05。因此,两个课程基本属性特征值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两门课程具有可比性,所得的网络数据可以一起用来说明本研究的问题,同时也说明通过对两门课程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五)小结

从上述数据看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 网络节点数和连接数大,两个网络节点数均超过70,连接数超过两百,两个网络的规模较大;网络密度很小,两个网络均是稀疏网络;网络平均度、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连通性低,说明网络成员间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范围小,传递效果不好。

2 网络平均距离、网络直径、网络效率高,网络每个成员交叉联系较少,两个成员间要通过多个其他成员才能产生联系;网络中不存在或者存在少量的连接少数成员的桥和切点,网络可达性良好,成员间互通良好,网络结构也比较复杂,但是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连接差异大和离散,网络连接存在不平衡性;网络平均可达性平均值小于一般网络学习社区,较之一般网络学习社区,两门课程网络信息传递慢,联系松散,成员间需要多个成员才能达到互联。

3 教师在两门课程中网络可达性都不是最高,但大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在网络中并不是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课程中还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凝聚子群分析

在一个社会网络中,成员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反之,由于距离的远近,关系的亲疏会形成多个包含在整体网络中的“小团体”。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我们称这些小团体为凝聚子群,通过对凝聚子群的分析,可以找出组成二个大的社会网络的由本网络成员组成的若干“小团体”,再通过对这些小团体的成员构成、重叠情况、关系密度等方面的分析,便可以得到整个社会网络成员间矛盾情况、信息扩散情况等更加深入的信息。

(一)成分分析

从网络成分的分析结果看,两门课程都呈现出两大成分:中心成分和孤立成分。孤立成分为网络中的孤立节点,包含一名成员;中心成分成员间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包含除孤立成员以外的其他所有网络成员;两门课程都没有出现除中心成分以外的其他多人成分,说明除了孤立成员,其他成员之间是可以相互联系的。

(二)派系分析

从派系分析的结果上看,1101课程拥有85个三人以上派系;有3人派系58个,占总派系数的68.2%;4人派系18个,占总派系数的21.2%;5人派系9个,占总派系数的10.6%。1102课程拥有151个三人以上派系;有3人派系116个,占总派系数的76.8%;4人派系33个,占总派系数的21.9%;5人派系2个,占总派系数1.3%。

(三)派系重叠数分析

从派系重叠模式分析结果上看,在1101课程中,除了教师(梁斌),夏文莉、姚慧峰、蒙伟英等人的派系重叠数均大于10;在1102课程中,除了教师(梁斌),董柳茹、刁碧霞等人的派系重叠书也大于15,说明在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学习社区中,有一些成员十分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讨论中心的作用,是网络的核心成员,并起到了一定的助学者作用。

(四)小结

1 这两门课程中,成员间的交互显示出复杂性,也就是成员间的交互并没有局限某几个成员,成员间交流以核心成员为中心分散在很多小的派系中,网络结构较为分散,同时,两门课程中派系的规模大多只停留在3人的规模上,两门课程都没有大于5人的派系,网络成员间的交流大多数只是集中在3人之间,成员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还只是集中在小范围的讨论和交流。

2 两门课程的大部分成员派系重叠数小于5,甚至为0,说明在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学习社区中,大部分社区成员很少或者从不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范围和活动氛围狭窄,这说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教师(梁斌)都不是派系重叠数最多的成员,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教师在这两门课程中并不是绝对的中心,没有对课程起到控制作用,只是起到主导和辅助的作用,同时,教师派系重叠比例也不是十分高,这也体现了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不需要教师的绝对参与的特点。

3 在研究中,作者尝试使用n-派系、k-丛等定义相对派系宽松的凝聚子群分析,但是得出的有上千甚至上万个结论,不具有参考价值,这从侧面反映了两门课程的网络结构复杂。

四、讨论与结论

(一)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的网络特点

1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网络成员多,网络规模大,连接复杂。除了孤立节点,成员间互联程度良好,网络直径和效率高,但网络结构松散,密度低,连通性不高,可达性不好,成员间交互不紧密。

2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网络存在若干孤立节点,这些节点与其他成员间没有交互行为的发生。

3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拥有大量的派系,这些派系往往由3人组成,规模不大,大的派系不会超过5人,而且派系密度不高,联系不紧密,说明成员日常交流规模、范围狭窄,没有实现群体讨论和建构。

4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中,教师处在靠近中心位置,但不是绝对中心位置的成员,但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与网络成员交流量最大,教师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中只是起着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不起主导作用。

5 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中,某些成员处在网络的最中心位置,成为网络的核心成员,拥有网络较大的影响力,但这些成员不是交流的中心。

6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点度中心势的出度都远大于入度,整体网络的发帖数大于回帖数,存在严重的网络资源被浪费和忽视现象。

7 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成员话语权比较分散,没有突出的意见领袖。

(二)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改进意见

本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 增加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成员的线下活动,培养成员间友谊。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结构以及成员交互的紧密程度以及深刻程度与社区成员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增加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成员的线下活动,培养成员间友谊有利于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改善和建构水平。

2 减小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的网络规模。网络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数量过多,会使得知识建构的水平降低,减小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的网络规模,有利于成员进行深入交流,提高建构水平。

3 完善评价体系,增加内容评价。目前,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中评价主要是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过程性评价只是记录成员发帖数、回帖数、登录数是否达标,但研究发现大部分成员虽然达到发帖数、回帖数、登录数的要求,但是存在发帖没人回,回帖不认真,抄袭、“灌水”现象严重。因此,增加成员发表言论的内容评价,保障交互质量,有利于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效果的提升。

4 对核心成员进行奖励。研究中我们发现,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心并不只是课程教师,还包括若干课程学员,这些学员处于课程网络中心,具有较大的网络控制权和影响力,如果能对这些核心成员进行奖励或者其他不同于其他社区成员的鼓励措施,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承担一些“助教”的工作,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促使社区成员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为我区的教育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本文从提高认识、完善法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加强硬件建设等方面,就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职后培训,培养能力

继续教育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社会、创新型的经济的保障。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推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作为一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时展的新要求。十几年的继续教育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成绩显著但很多问题也应亟待解决。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积极性不高。①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继续教育足够的认识;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加上现在升学率的要求大、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使得教师疲于奔命,因而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③培训经费负担较重,国家规定: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地方把本应该政府划拨的部分款项变成了由教师全额负担,从而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1.2 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存在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落后地区教师存在着差异;重点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所学校的内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师学历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教师的综合质量反差巨大,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从而变相地造成中小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1.3 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教师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本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职业技能决定了教师职业素质的优劣,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书育人,必须学会运用最为科学和合适的手段,娴熟地驾驭职业技能,把应该传授的知识以最佳方式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这种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且还必须与一定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最佳培养和完善时期不是在其接受师范教育之时,而是在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一段时期之后,再进行继师范教育之后的再次职业技能培训。

1.4 思想素质的再培训工作也需要加强。

教师整体素质的改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业务水平的提高;②职业道德的进步。特别是后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进行着新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考验着人们的灵魂。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即使牺牲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心安理得,这些不良的观念和行为对社会风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消极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在追逐金钱的驱动下,商品拜物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各行各业、文化教养各不相同的人,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竟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1.5 时效性不强。

开展继续教育的目的使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更新、补充和提高,但实际效果却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时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培训机构问题。培训机构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结构精良、业务精湛的培训队伍,很多培训者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缺乏深入的了解。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继续教育的很多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理论空泛、内容陈旧。③方法单一。截止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专家学者在台上大讲,受训者在台下听记,完后发证,没有多大实效。④培训机构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和研究,组织不力,流于形式。

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始终重视师德建设。现在的教师培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气力全部花费在学历以及技能培训上。实质上,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推进和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动力,是教师队伍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把握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方向,从而也影响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进程。那么,如何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呢?

2.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2.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

2.1.1 举办培训班。将受训的教师组成教学班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培训班包括各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讲习班等。这种形式具有培训容量大、信息密度大、计划性强等特点,比较适用于新教师培训、各类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2.1.2 举办研修班。组织部分教师围绕某些教育问题展开集体研讨的培训形式。研修班一般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人员素质一般要求较高,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办班目的主要是通过教育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相互交流,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该形式适用于骨干教师培训、高级教师培训、专题研讨等。

2.1.3 举行教研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研组和省、市、区、县教研室等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该方式专于思考,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学习方式。此形式十分灵活,而且针对性强,但需要较强的毅力,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自学方式常和其它形式培训相结合。培训机构或教师所在学校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对提高自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2.1.4 举行知识补偿培训活动。知识补偿培训就是根据教师目前知识结构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培训的培训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问题培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补偿。对体育教师来讲,还存在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也需要补偿,采用知识补偿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业知识补偿培训应与学科培训想结合,主要从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基本技能、新兴运动项目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入手,采用专题讲座、实践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理论积淀、文字能力、写作基本功等,也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将会阻碍新课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与实践 探究、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要从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入手。实践探究、自学辅导主要从实际运用(训练写作)入手,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理论,又能使他们的写作技能得到提高,达到专业知识补偿的目的。

2.1.5 举办网络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把培训有关的文件、培训计划、培训要点、培训内容、培训的要求、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调研的结果等到广域网上,使浏览网页的教师,通过浏览或下载进行自学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共享,因此,也可称为网络共享式。

总之,上述的培训方式在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如果这些培训方式能够综合运用,对参与培训人员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

2.2.1 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有省和地市教育学院、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这些学校大都为独立设置的以师训、干训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机构,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2.2.2 远程教育进行培训。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等实现远距离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这一途径不受教学双方时间、场所、距离等限制,具有灵活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重复性等特点。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这一途径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2.2.3 开展教研、科研、学术团体活动。这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又一重要渠道。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教研机构已形成省、地、县、乡、校五级网络,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也已形成一定规模,这些机构和团体对指导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研、教研带学习、促提高、出成果是这一途径的重要特色。

其它培训的还有,比如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也都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待开发的重要渠道。各种渠道间还应该能相互沟通,形成网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实施各种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更加方便受训教师的学习等。

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类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历达标的中小学教师。由于他们在师德修养、理论基础、教学技艺、教育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层次的复杂性,其结构形式也必然呈现多层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以分为三大类型为宜,即适应型、提高型、变换型。

2.3.1 适应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刚从大学本、专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见习教师和部分初级职务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明确做一个本学科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巩固专业思想;正确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所任课程的教材;初步掌握备课、上课、实验、辅导、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技能,适应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适应型培训可采用新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学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各校教研组老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教学实践,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逐项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教育学院要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好试讲、分析和评议,在较高的层次上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2.3.2 提高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的中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要求是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在思想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新的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提高型培训要根据上述目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选用或编写所需教材。提高型培训宜在教育学院脱产进行,时间半年为宜,还可有一部分纳入学历教育。小学、初中教师读专科起点的本科,高中教师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对这些学员,应单独编班,区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班,设计适合需要的课程。

2.3.3 变换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所教学科变换或兼教第二学科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掌握新教学科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熟悉教材和教法,具备胜任新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变换型培训的内容应由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新教课程的差距来定。教师基础好、前后所教课程相近的,可以少培训,否则,就应多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通过函授或短期脱产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的形式进行。教育学院要制定各专业的单科教学计划,供参加培训的教师选择。

除了以上三种培训类型之外,还有增新型、研讨型等。

2.4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策略。

2.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参与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和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当好一名合格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4.2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体系。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制度。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认可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就是任职资格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核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制度。

2.4.3 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不需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理论扎实、乐于奉献。培训机构可根据需求,聘请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基层教师、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充实培训队伍。

2.4.4 构建科学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深化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

2.4.5 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式的灵活是保证参加培训人数和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继续教育机构应根据地点、人数和学员的实际需求,采取恰当、灵活的培训方式,如:专题研究、送教下乡、阳光师训、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现场指导、录像观摩等。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才能真正让学员感受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和乐趣。

2.4.6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良好的培训环境对于激发学员兴趣、彰显教师技能、提高培训质量具有保障作用。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应采取一切措施,优先照顾和不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经济投入、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要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正确认识,主动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加大对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各项硬件以及理论研究的投入,使继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教师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8.

[2] 石峰,石国利.《加大旋转力度,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中华教育创新论坛》,2007.9.

小学继续教育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继续教育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实效。文章从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平台出发,对教师培训从制度保障、培训内容与形式多元化、培训者队伍建设等进行实践与反思,引发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更多探讨与思考,从而促进培训更有实效,真正使教师在培训中提高素质和专业化程度。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实践;反思

“国之本在教育,教之本在教师”,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优劣。在当今终身学习化社会,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完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有关专家认为,教师继续教育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使教师体验到幸福,因此,在继续教育中我们必须不断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需求,使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才能达到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训机构要创造条件,充分展示教师的才能、智慧,使教师在培训活动中不仅发展自己,欣赏自己,而且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改变“培训导向与教师意愿脱节;培训内容与教师需要脱节;培训初衷与培训效果脱节”的现状。本文立足于教师进修学校这样一个培训平台,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进行思考,寻找培训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改进培训策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实践思考一: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支撑点

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被视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师资培养上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化的发达国家,对于教师进修的关心甚至超过了教师的职前培养,多个国家政府都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文件等使教师的在职进修法律化、制度化。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逐渐加大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改革力度。政府和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教师培训的管理措施越来越完善,课程教材建设也越来越到位,为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昆明市呈贡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呈贡新区中小学幼儿“园丁工程”实施意见》、《呈贡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呈贡县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所出台的意见、方案、管理办法中,均依据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区教师队伍状况,提出培训的具体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培训管理。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继续教育,进行年审管理、学分管理和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通报制,有明确的学分要求,建立教师培训信息库,教师培训档案规范收集整理。另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曾列入县“十一五”规划,现列入教育局的“十二五”规划中,每年的培训有计划、实施要求,并列入教育局对中小学幼儿园的主要目标管理、常规管理考核中。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实践思考二、联系实际,转变理念,是提高培训效果的着力点

理念影响乃至决定着整个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成败,确立什么样的继续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培训中必须确立“师本培训”的理念。师本培训的“本”,第一层含义:以教师为本,即在培训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求进修学校在培训中关注教师的境况,尽量不侵占教师的休息时间,考虑工学矛盾。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并重视教师个体所拥有的背景和经验,多些人文关怀。事实上的培训模式有一个弊端,就是仅仅把专家的经验作为培训的资源,忽略了教师不是零起点的实际。鼓励和吸收受训人员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包括确立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和组织培训过程等方面。

师本培训的“本”的第二层含义即是以中小学为培训基地,面向基层,下移培训阵地,深入学校、课堂,使培训之根深深植入中小学的教学沃土。对进修学校而言,要了解教师的需求,要送教下乡,要调查选课,要重视网络资源。探索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的“课程培训超市”,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等教师的特点、需求和问题,开发培训课程,由培训部门提供自上而下足够数量的培训菜单和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然后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对选择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

实施好这个“本”,关键是解决好培训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点。所谓结合点,就是进修学校的培训要“沉”下去,改变费劲口舌开讲座搞课展的旧范式,应落实在对课堂常规的准确诊断上。这种课有别于优质课评比或观摩,而是在原汁原味的普通教师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显现亮点、暴露缺点,培训者和受训者围绕着教学的全过程,在多边的互动中进行教学诊断,在平等对话中揭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呈现出教学真的本色。只有培训者真正沉到一线的课堂教学中,和一线教师打成一片,做到水乳交融,培训就会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实践思考三:专兼结合、优化师资,是提高培训效果的突破点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高起点的高水平教育,对培训师资有很高的要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小集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师资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精干、多才、博学。培训者要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教师教育的基础和经验;了解教师的工作、教学状况及基础教育的目标任务;对教师培训工作有实践和研究,善于总结和反思;将培训实践与工作研究结合,既是培训者,也是研究者,更是指导者;组织、协调、交流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但结合现实来看,培训者的“跛腿”现象是进修学校所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缺少那种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比较熟悉学科的“综合型”的培训者。云南省曾针对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过调研,调研发现: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们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进修学校还较少能独立完成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意义且带有全局性的教育实验研究或教改项目;没有建立或开发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培训课程,公开出版的教育教学专著也不是很多,许多区县几近为零;培训者没有受过系统培训。要克服“跛腿”现象,打造复合型“一专多能”的师资,仅靠大学培养是不可能的,靠基层学校输送也是不现实的,唯有在进修院校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主客体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为此,在教师进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教育者必受教育”,进修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培训者参与省、市、县、乡、校多层次的学习研究活动,从培训经费、时间上给予保障, 建立进修学校教师聘用、考核、进修培养、学术交流、蹲点深入课堂一线的实践、分配制度,从专业理论、现代教学技术、课堂教学研究等方面提高师训者的素质。

实践思考四:形式多样、研修结合,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制胜点

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有着较为广泛的理论基础,如终身教育理论、成人教师学习理论、教师个体知识论等。从教师学习的特点来看,正如吴卫东指出:教师的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基于情境的学习,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应,是在实践共同体背景中进行的,是过程反思的学习。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努力适应培训对象的多种需求,必须灵活机动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基于实践,有效的培训形式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种:一是个体自主学习式。倡导阅读,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培训中有自主学习的课时要求,安排学员阅读有关教育教学专著,写学习体会,适时组织开展互动交流研讨。二是专家引领,对话研讨式。聘请特级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教学实践、对话交流,将理论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式。在校长、骨干教师等培训中适时组织到办学好的学校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好的管理、教学方法。四是行动研究式。骨干教师培训的集体备课、磨课,新教师的磨课活动,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好的结合点,加速了教师成长的步伐。五是城乡互动,合作发展式。新教师培训采用“师带徒”,学校按进修学校培训计划要求为其安排指导教师,为指导教师颁发聘书,签订师徒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校本培训中强带弱,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城区教学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上示范课,开展讲座、研讨交流,带动乡村教师发展。六是重心下移、送教上门式。具体采用现场研修、专家点拨等形式指导教师研读教材、开展有效教学,现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七是网络远程教育式。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从基层学校开展的培训来看:第一,充分发挥呈贡大学城的资源优势,聘请大学专家教授开展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师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第二,请进来,依托名师、名校,组织“手拉手”活动,促进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发展。聘请特级教师现场研讨、指导解决问题,平时教师们深感困惑难于操作的许多教学实践问题迎刃而解。第三,走出去,内外联动,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活动。适时到办学有特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观摩学习。第四,培训活动与学校日常工作整合,紧紧围绕“教、学、研、训、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开展活动。第五,针对校点分散开展集中专题学习、多种竞赛和分片区教研活动。一所学校曾以“专家引领,有效解决问题”为主题,组织教师寻找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分完小、学科教研组、中心教科室进行研讨,集思广益,从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再次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及困惑,邀请省、市教学专家到学校给予现场指导。教师的说课、做课、评课、理论提升、专题讲座等系列研修活动,从始至终得到了专家的有效指导。这一培训针对学校教学现实问题进行研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收效大、提高快,深受教师们欢迎。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重而道远。教师进修学校应该在深入研究基础教育一步城市化的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模式,继续以教师为本,努力服务于中小学幼儿园,从“教师需要”、“教师参与”切入,力求体现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立交桥”,促进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