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论文

时间:2022-05-11 09:47: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会计行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会计行业论文

会计行业论文:会计行业发展与高职会计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国外教育机构的强烈冲击

遵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对等原则,世贸组织成员国应当相互学位证书,要求各国积极进行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打破以前的传统模式,从而有力的避免了政府垄断的不良格局。中国属于经济大国的地位,使得其会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前的形式,积极开发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品牌,也正是当代从事高职会计教师急需解决的难点。

(二)社会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发展,国内科学科技也产生了质的飞跃,会计产业及时抓住了这个科技机遇,将我国先进的科技融入到了会计行业,比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获悉会计信息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因此,受到了我国各个企业的大力追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已然达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这也要求我国企业也走出国门,向国际大舞台发展,同时,也要求加大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以便跟上国际经济步伐。中国经济全球化趋势,萌生了诸多新型业务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从而将会计工作的职能向多方面发展,也加大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难度。这也是我国高职会计教学承担的重大责任,只有不断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才可以快速的达到社会市场的各种不同需求,从而保障国家会计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二、为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

(一)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的会计教育起步晚,并且缺少相关的研究分析,并且没有国外的会计教育发展的快,还是落后一段距离。在实际的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综合型优秀会计人才为目标,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会计教育经验,再结合国内的教育研究成果,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会计教育模式。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会计教育的设计理念是培养操作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并且也注重学生的在技术上全面的操作能力,设计的方法是在原有科学知识体系上,新增相关的专业知识。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是以会计专业经济性与技术性为根本,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而且充分采用行业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设计案例情景教学。我国以前的会计实际教学环境中,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理想,为了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下面几点做法:

(1)尽可能的完善会计行业的资料;

(2)尽可能多的提供会计行业使用的工具;

(3)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5)提高学生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只有做到上面这些内容,才有可能培养出大量的理论强、能力强的高职会计人才。

(三)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

高职会计教育的内容近年来有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就是提倡认知心理构建主义进行会计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采用该方法能为学生建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标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结构。同时,也应该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在会计的实践岗位上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有利于丰富会计职能经验,同时,促进高职会计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现在也邀请有实践特长的公司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同时,也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增强自身的实战经,另外,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学校根据高职会计的实际教学特点,制定了以上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希望能为学生增加大量的实践岗位,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会计教育是技术性相对较强的一门学科,我国现在的高职会计教育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会计行业现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会计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则必须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

作者:荣映菡 单位:山东职业学院

会计行业论文:典当行业会计制度论文

一、典当行业现行会计制度缺陷

在我国典当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商务部适时出台了《典当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若干衔接规定》,但仍无法满足典当行金融与商业的双重经济属性,且新会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原则性导向,缺乏详尽业务指导,存在业务处理方式、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问题。

(一)部分典当业务会计处理规定不合理

根据商务部对典当行业的相关规定,典当行在扣收时应先计入“预收综合费”科目,然后在当户跟典当行发生赎当或续当行为时再来确认收入。而对于黄金饰品等小额典当业务,从性质上讲,该类会计事项不会对整个典当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从数量上讲,该类会计事项在总资产中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在当户赎当或续当时再确认收入的话就违背了会计信息中的重要性原则。另外,按照我国典当业务处理征求意见稿对绝当物品的会计处理规定,典当行在发生绝当时都按初始估价来确定绝当物品的价格,典当的金额加上典当行向当户收取的典当利息与绝当物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应该用当期损益科目来确定。然而商务部《典当管理办法》规定:估价金额超过3万元的绝当物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一种是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允许第三方介入来协调处理,另一种是通过典当行与当户事先协商一致后进行公开拍卖处理。拍卖所得在扣除当物本金、当物利息和拍卖费用后,如有多出金额,典当行应该把多出的部分返还给当户;反之,典当行可以向当户追索不足部分金额,当户应如数补给典当行。显然,意见稿中的规定与《典当管理办法》中的“约定处理,多还少补”原则存在出入。

(二)典当行财务报表标准尚待统一

目前,我国典当行的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向商务部的网络信息系统上报报表,然而该系统涉及财务内容的部分表格与新会计准则规定有所出入,导致典当行财务人员必须做两份不同的报表来完成国家的规定。另外,我国税务部门的网络系统尚未更新。有些新会计准则中规定要上报的内容却在税务部门规定要上报的内容中未涉及,导致标准不统一,增加致典当行的工作难度。如对于新会计准则中一些项目利息和综合费用是分开计算列示还是合并计算列示这一问题,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各期收入的利率分别计算,对于大额大件物品的典当业务是有必要的,对民品典当业务来说意义不大。一旦民品典当业务办理跨月贷款,利率计算困难。因此,民品典当业务的统计应以债权发生的全过程为准,以实际收到和还款情况为准,不应以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

(三)典当行内部控制机制薄弱

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上,一些典当行的高层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对自己的约束,完全不重视。更有甚者认为,强化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是对立关系,阻止强化内部控制。近几年,我国典当行业发展迅速,需要的会计人员也不断增多,但是,当前典当行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部控制机制薄弱。

(四)典当行业属性界定不清

我国典当行业主管部门经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再到商务部。在每个易主的阶段,典当业的发展都是各有特色。在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时,典当业的地位相对最高,但却束缚太多,无法与银行进行全面竞争;到了国家经贸委监管阶段,由于其融资功能受到主管部门重视,此时典当业的政策最宽松;现阶段,商务部把成立典当行的批准权从原来的省级部门收回,典当业趋于规范。在典当行业内,普遍认为典当业属于一种边缘性金融机构。从新施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来看,典当行按工商企业定性,但在有些管理上却又按金融模式进行,典当业承担着金融机构的义务,却不享有金融机构的权利。行业属性的模糊不清增加了各典当行会计核算制度依据的随意性。

二、典当行业会计制度改进对策

典当业以融资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核算制度必然要与其发展变化相适应,这是典当业可持续发展和对其有效监管的制度基础。

(一)完善典当行业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商务部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典当行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诞生使典当行在处理一些特殊典当业务有了一定的标准,提升了典当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新准则对于一些特殊的典当业务规定还不够细化和合理,有待改善。对于小额典当业务,综合费收入应该在扣收时就直接确认收入。这样做既能简化该类业务的会计核算,又符合会计信息中的重要性原则。对于那些典当行不能自行处理的房地产、交通工具等涉及数额较大的绝当抵押,在其绝当时应以贷款反映,增设“绝当贷款”科目。在对绝当物品进行处理时,当物的初始估价金额用来冲减“绝当贷款”科目,处置金额扣除本息和费用后剩余的在核算时用“应付账款”科目,毕竟这是要返还给当户的;不够需要填补的部分则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并且整个业务过程不通过销售费用核算。对与典当行能够自行处理的小额绝当物品,典当行在确认绝当时通过“绝当物品”科目核算,对其进行自行处理时,应采用“绝当销售收入”科目核算。

(二)改进典当行业内部控制

典当行需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首先,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杜绝一人承担多个不同岗位工作。典当行在员工费用报销上严格审批,对于不合规的发票不予审批,以防止员工乱报、虚报、多报差旅费等费用。其次,建立完备的当物保管制度。在当行保管的物品大部分是贵重物品,如果保管不善,典当行将面临大额赔偿风险。因此,典当行应该设专岗指定专人对当物进行保管,对因员工失职而产生的损失,予以严究。最后,针对典当行业的贷款业务,应进行贷款规范化管理。放贷人员在处理放贷业务时应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逐笔详细地审查,不得越权放贷,有效保障放贷资金的安全可靠。

(三)明确典当行业属性

典当行为产生于早期的借贷活动,出典人贷款的目的不是以物换钱,而是临时借贷,在典当期内赎回当物;承典人也不是以最终获得当物为目的,而是想获取典当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收入和综合费收入,这体现了金融典当行的金融性质。典当行在跟当户签订典当合约时都会附加一个条款,即当户在当物届满后不续当也不赎当,典当行自动拥有对质押物进行处理的权利。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附加了一个类似质押担保的关系,但一旦当物成为了绝当物品,典当行就能像一般企业一样对绝当物品进行商业运作,可以通过拍卖或者协商变卖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从中获取利息费和综合费。这样一来,典当行的金融性质就过渡为商业性质。另外,有的客户会将贵重物品存放在典当行,是为了借助典当行的保管功能来妥善存管贵重物品,这种典当行为衍生了典当行又一重附加性质,即当物的保管性质。

作者:陈瑶瑶 单位:九江学院

会计行业论文: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一、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组织机构不完善

燃气企业作为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在对于人才的选择上,大部分企业领导人都会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相关专业人员选为自己企业的员工。这就导致了某些组织机构的不完善。会计财务是与企业的生产运营息息相关的,因此,部分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都是与企业领导人有关系。但是这就造成了在财务部门的人员构成较为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企业对于外聘会计监管人员在工作上不严格谨慎,使得企业在内控管理相关的组织机构出现各种疏漏和问题。在这个市场竞争要求不断加大的社会,对于行业的准则要求也越来越规范。那么,若是企业内部的相关会计监督人员在对于监管过程中不能按照企业的准则标准来执行,就会造成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相同虚设的现象。就不能更好地使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组织机构若是不健全完善,就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其社会竞争力。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环境风气差

由于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意识不强,组织机构也不完善。因此,就会造成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差,就会造成某些不道德的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利用这个机会谋取私利。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需求进度不同,在会计内控管理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时不够认真负责,因此就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风气越来越差。人为的徇私舞弊现象会更加加重企业的财务会计压力,由此可见,加强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二、解决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对策

1.健全燃气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要想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就应该对企业内部本身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因此,在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问题上,要想加强管理,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且顺利开展。因此对于燃气行业的相关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建立完善的燃气行业财务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建立一套健全的燃气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就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一套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可以对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并加强对于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的管理。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混乱和会计工作不完善。

2.加强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学习理念

由于部分燃气企业的管理层领导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燃气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意识不强,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相关会计工作问题。因此,这些相关的人员都应该接受对于燃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教育,学习在涉及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的问题上如何加强防范意识并找出方法解决。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在企业内部起到模范作用。坚决树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并带动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自觉接受监督和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要要求员工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道德规范,不做违规违纪违法的事情。只有共同努力,学习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3.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奖罚制度

燃气企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因此员工的工作激情和热情是企业稳定地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要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更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就应该建立相关的奖罚制度。在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上,可以采取增加奖金、退休金等资金奖励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奖罚制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员工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促使其增强工作能力。由于燃气企业在对于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并且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要求也比较大,因此对于一些不思进取、道德风气差的员工可以予以辞退或降职。企业若是可以做到确保员工的奖金和工作质量成正比,那么就可能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会计控制是燃气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完善的重要机制,关乎着燃气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发展前景。落实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燃气行业内部完善的前提条件。但是燃气行业内部会计控制仍存在着部分问题,影响着燃气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认识到燃气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出解决的对策,促使燃气行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子兰

会计行业论文:基于行业准则的基础会计论文

一、基于行业准则的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研究意义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根据教学经验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案例的内容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的常见问题。使得教学案例有较好的针对性,能更好的贴近教学实际。基于会计行业标准的会计教学案例或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紧密相连,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益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讲解,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在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2、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体现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内在统一性,使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会计工作必须依据其行业的规范和准则,然而单纯的讲解规范和准则会比较枯燥,而将会计准则与相关案例相结合则可以使案例教学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项目导向,课岗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还可以用后续课程的知识对案例进一步分析,不断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使学习更具有连续性。

二、基于行业准则的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研究内容

1、教学案例符合当前教学实践的需要

案例包含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能够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或容易产生疑惑的事情和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并明确该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通过将会计行业准则与案例相结合,借助一个故事,列举数据资料,说明道理,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确会计相关准则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的运用,使理论不是凌驾于教学知识体系之上而是具体化的融入学习和工作中。

2、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

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案例编写持客观的态度。目前的很多会计教学案例为了体现真实性的效果,往往会采用真实案例。但是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深入的会计知识,往往还不能深入分析案例。因此建议针对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应更注重对于准则和规范的渗透,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适用于基础会计的教学案例一定是浅显的、虚构的案例。在教学案例的运用上还应注重案例分析的延续性和综合性。社会工作生活中存在很多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中也会包含着基本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内容,虽然只学过基础会计的学生不能深入展开讨论,但是他们可以在大学一年级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准则和规范,随着后续课程的学习,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挖掘案例中深层次的会计体系内容。同一案例可以在不同课程中运用不同层面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有效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也使学生的会计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准确。

3、案例的分析提示明确

教学案例应附有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师引导,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案例既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分析方法或者经验,又能通过讨论和思维启发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作为案例分析的引导者应该保持客观的角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案例编写符合行业标准和执业规范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开始的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而目前会计教学案例大多是针对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案例。因此,教师根据会计行业标准和执业规范编写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掌握。例如会计凭证章节的讲解会罗列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要求,简单的要求学生背诵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出示常见凭证给学生观察学习,也可以出具填制不规范的凭证要求学生审核。教师本着客观公正的陈述案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行业标准、规范与教学相结合,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用于基础会计的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针对性强,既服务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又贴近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标准,符合行业规范,并能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对于推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都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

作者:刘新梅 张楚晨 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会计行业论文:烟草行业规范化会计基础论文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会计监督职能不断增强

一是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备。在创建活动中,安康市公司对财会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根据新规定、新要求,不断新建、完善各类相关财务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经济责任,从制度上提供了规范管理的依据。二是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全体财会人员认真审核,特别是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重点费用开支,市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亲自把关、严格审核,做到执行各项财经政策不打折扣。同时,财务部门积极参与企业工程物资、设备的招投标、比质比价采购及有关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会计的事前监督职能。三是进一步强化了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收支两条线”规定,切实加强资金支出内控监督;在认真总结县公司大额支出由市公司财务部门统一支付的基础上,完善了制度规定,重新核定了各县公司的备用金,不断降低资金运营风险;全面推广公务卡制度,减少现金使用频次,规范了财务报销行为。

(二)财会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通过创建活动形成了全员规范的共识。创建活动使安康市公司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掌握和更新会计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对财会工作的要求,全体财会人员学习会计知识和做好会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二是通过认真自学和集中培训等活动,不仅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政策水平,还促进了知识更新、理念更新和工作思路更新,为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安康市公司财务科共有高级会计师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中高级职称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达到36%。两名同志正在积极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

二、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和几点意见

2014年6月陕西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的意见》(陕财办会〔2014〕7号)。“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会计基础工作合格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从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入手,着力加强会计基础;开展会计基础工作定期评估,建立会计基础规范化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活动成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通过对安康市公司创建会计基础工作合格单位两年多实践的思考,笔者认为创建活动只是一种手段,长效规范才是目的。绝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其目的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使会计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和会计行为,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通过创建活动,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养成讲规范、用规范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自觉要求,实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避免会计基础工作抓一抓就好,松一松就乱的现象,构建烟草行业会计基础规范化长效机制才是根本保证。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烟草行业加强基础管理和内部规范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与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烟草行业如何构建有效的会计基础规范化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会计基础规范化长效机制,加强领导是关键。一是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基础工作能否做到规范,关键在于领导层是否高度重视和支持。不能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会计部门的事情,而是要把单位领导层、会计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单位上下各层级共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二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单位领导应切实负起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对重要工作应亲自过问、亲自督促,并及时指导、解决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及单位赋予的职责,切实担负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牵头、组织工作,并在处理各项会计业务时严格把关、严格核算、严格监督。其他业务部门及其人员,要从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源头就负起责任,认真按各项操作规范办理业务,保证形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规范。

(二)完善制度,强化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没有有效完备的制度体系做保证,会计基础规范不可能长久。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秩序,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单位会计工作组织领导制度。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会计部门工作管理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四是要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建设,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持续规范。

(三)明确标准,规范操作

工作标准化,才能做到规范化。必须确立明确的会计工作标准,让每一位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标准开展工作,规范操作,减少差错。一是要建立全行业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实务工作手册。二是要规范常规业务操作。对常规业务要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操作标准,该统一的业务表格、单据,应做到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全部统一一致,有效提高业务处理的规范性。三是要规范特殊重大业务操作。对不经常发生的特殊、重大业务,要建立特殊、重大业务处理授权审批程序;未经过规定程序的审批,相关会计人员不得擅自进行会计处理,切实降低因会计处理不当带来的相关财务、税务、审计等风险。

(四)严格考核,加强监督

有效、严格的考核与监督是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必要手段。一是要加强审核。会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责任,严格把关、强化审核。要统一审核口径、审核标准,对不合法、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各种原始单据,坚决不予受理;对需要完善手续的原始凭证,要求有关部门、经办人及时进行完善。二是要严格考核。要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纳入单位考核体系,与单位及会计部门绩效薪酬挂钩,严格考核奖惩,促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持续提高。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方面,定期由单位会计部门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自行纠正;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不定期对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检查。四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把会计基础工作纳入审计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审计监督,及时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会计基础工作不断规范。

(五)持续学习,提升素质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高低与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密不可分。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会计知识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要强化全体财会人员个人自学。财会人员要认真自学《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财务通则》等财经法律法规和单位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二是要积极参加内、外部培训。一方面,单位要结合自身业务管理工作特点、会计工作实际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为会计人员创造条件,按财政部门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以及参加财政、税务等部门举办的其他培训。三是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会计职称职业资格考试与评审,不断提升中高级会计人员比例,优化会计人员结构。四是有计划地组织会计人员赴先进单位学习考察,不断开阔会计人员视野。

(六)集成共享,提高效率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化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信息化对会计基础规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化就是规范化。一是要大力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努力做到财务业务一体化,减少人为操纵因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充分挖掘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熟练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有效避免部分功能闲置。二是要着力提高信息集成度。要对单位的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将业务系统、资金资产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与会计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做到信息资源集成、共享,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避免资源浪费,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七)文化建设,深入持久

要使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强化会计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是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规范意识、规范行为在全体员工中入脑入心,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做到学规范、讲规范、用规范。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把规范、责任、效率、创新打造成为会计文化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员工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让规范、责任、效率、创新在企业蔚然成风。三是要大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道德素养高、业务素质强的会计人员队伍。只有做好会计文化建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持久的长效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作者:万善军 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安康市公司

会计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论文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及现状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对行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会计信息质量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可规范行业内的会计核算程序,利于我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二,由于房地产行业资金周转频繁且金额数大,所以会计信息质量会关系到企业构建会计制度的标准,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与改革。第三,同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比较高且增长速度比较快,需要我国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且监管的重点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我国监管工作地顺利开展。由此可知,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对我国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我国房地产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其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失真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为减少纳税金额而虚构业务,此外,房地产行业工程量大,资金运转形式多的特征,繁杂且大量的工作任务以及人员不合理的分配也是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二是房地产行业管理工作不完善,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进程,进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投资。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素质比较低对于行业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人员是整个工作的主题,因此他们的素质将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比较低。从道德素质方面分析,由于会计人员都是企业聘请而来,直接由企业领导管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从专业素质方面分析,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甚至在聘请过程中利于裙带关系上任,而且有些企业在聘请过程中也未能定好学历标准,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能力而不断出错,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房地产行业不同时期业绩信息可比性不高一般而言,房地产企业的工程项目都属于长期项目,从最初的项目确立到项目确认收入都在一年以上。而且,在房地产企业的一个项目周期内,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也大不相同,如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初期会支出大量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期间,企业投入建设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支出大量管理资金且几乎没有回收资金,即便企业为平衡当期收支平衡而采取楼盘预售的方式,得到的预收款也不属于企业收入的范围内;项目结束后,企业通过售楼的形式开始大量回收资金。由此可见,这些信息无法真正反映出企业的整体效益,进而,在评估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时也不能采取普通企业的业绩评估方法,否则其结论会失真。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体系、制度不够完善我国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会计体系缺乏规范性,如无法有效解决商品房债务和所有权风险的转移问题,而且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自我评估效果同国家认证的会计机构的评估结果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健全,新兴行业会计核算标准不明确,这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大且行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

(四)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透明度不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完善,这就使得市场主体对房地产行业风险透明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普通企业相比,房地产行业不但要面临普通的行业风险,还必须面临土地风险、政策风险、工程质量风险以及项目开发风险等。针对房地产行业如此大的风险,提高其风险的透明度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国虽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如出台相关风险披露的法律法规,但是房地产企业在质量保证金信息等方面一直处于透明很低状态,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导致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而且,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包装”企业财务报表的现象。

三、解决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房地产企业若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先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房地产企业在聘用会计从业人员时必须规定一定的专业素质标准,拥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再者,为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企业还应综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虽然企业很难控制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但是企业可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力度和惩处力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会计人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认知,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二)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如今,会计规范已经趋于国际化,因此只有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才能确保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对此,房地产企业应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梳理财务管理的程序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核算体系,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需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认真核算不同时期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根据现行的会计核算准则将核算出的数据列入不同的范畴之内,从而来提升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能力。不过,在构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时,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管理需求,严格贯彻制定的核算制度,防止会计核算工作同企业的发展脱节,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效益。

(三)完善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体系,加强企业监管力度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并不适用于房地产行业中的成本核算、费用核算以及收支核算,所以,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选用的标准不同,这会极大地影响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体系,明确行业的会计核算准则,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收入准则,例如:是否完成产权过户、是否正式签订销售合同、是否正式获得购买方的支付证明等,我国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标准,从而让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此外,房地产行业还应构建一套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如制定财务监察、员工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划分出不同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和权利,并通过惩奖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再者,政府也应对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发展进行引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信息透明度为能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信息透明度,房地产企业不但需要披露企业的基本信息,还需披露企业业绩信息、成本组成信息、土地信息、质量保证金信息以及项目资金分流信息等,这些信息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所有的上市公司而言,披露企业风险信息是其一项基本工作,这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助于投资者更加详细且完全地了解公司的经济效益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会计信息质量这重大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行业必须认识到管理、控制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而后再结合企业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才能改善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确保整个行业和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作者:黄承文 单位:成都汇厦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行业论文:银行业管理会计论文

一、会计管理对提高银行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不能够否认,在银行业中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银行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总要工具。而经济管理本身就是为提高银行业经济效益提供服务的。从这里来看,会计管理对于提高银行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会计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会计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有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会计管理,能有效地对银行的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记录、分析经济情况、核算价值以及监督等多种手段对银行的资金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与反馈。会计管理的主要目标就在于用最低的成本来促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实施,让银行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银行经济效益的改善反过来也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会计管理是作为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工具与要求而产生与存在的。对于银行来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简单地讲,会计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会计管理,可以让银行通过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经济效益的改善则能够反过来对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促进。

二、会计管理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

(一)为银行走向世界提供支持与服务

当前会计审计正在积极的推进准则持续趋同战略。实现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中的必然要求。我国银行业已经走向海外资本市场,并积极的开展境外投融资活动,这些都需要会计行业提供良好的跟进服务、对资金流向进行引导。为了能够更好的支持与服务银行业在国外的发展,当前不仅仅是在会计准则上实现国际趋同,同时还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中去,积极的推动准则持续趋同战略,加快双边或多边等效谈判,为国内银行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二)通过会计核算对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核算是会计的重要基本职能,经济效益的高低、大小,基本都是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指标比较出来。例如:对中间消耗节约效益进行反映的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指标;对消耗节约效益进行反映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等等。而这些资料则主要是通过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所得到的,银行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利用,对所得所失的差异进行比较,以发现当前经济效益的实际状况,并为进一步的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准确的分析、预测、决策的一句。

(三)会计核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会计对财务计划、财务制度与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经营中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的堵塞,以此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通过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审计监督,以此来确保经济效益的改善。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审计监督,能够发现经营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所存在的问题,病痛适当的措施来进行改进,以保证银行财产的完整,促使资金的合理使用,让银行能实现例如目标。

(四)通过分析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分析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利用,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来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对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进行分析,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找出存在的差距,挖掘出还没有激发的潜力。通过会计分析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数量对比,同时结合银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指标的具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与措施。通过考核,对银行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合理的目标与措施。

(五)会计决策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会计决策就是根据一定的财务目标,选择出最优的方案的过程。会计决策的根本目的据说要求能在一定的时期达到占用的资金最少、成本最低、利润多,而这些要求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计决策就是对经济效益进行反映的决策,会计决策通过运用大量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选取那种产生最大、耗费最小的方案,使得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改善。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想要进一步的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应该放眼未来,多从细节出发。会计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对会计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进行清晰的认识。

会计行业论文: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论文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一)迎合制度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我国相关制度已对社会责任提出要求。早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案中就明确提出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样在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了我国首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证券机构等也在积极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比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行为。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这些制度和理念的提出无疑对生存发展于这样的背景下的食品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企业的信息披露方面,促使企业环境报告、安全卫生报告、社会绩效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非财务绩效报告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万里霜(2012)在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自身在经济社会中地位,认识到合法经营的重要性,在其所处行业发生重大危机的情况下,将信息披露作为与社会交流的重要的工具,以期改变公司的形象,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张志华(2013)研究表明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在重视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背景下,食品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维持国家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一现实使得制度层面不得不做出规定。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对于食品行业不再设立免检品牌。通过制度的改变,防止企业打“擦边球”,充分体现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企业愿意迎合制度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的大背景要求,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紧迫性认识的增强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方面原因,使得食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识觉醒,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满足他们对组织绩效表现方面信息的需要。食品企业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企业自身与利益相关者就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企业的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产品方面的信息,如产品的成分信息,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企业的应急措施、产品的召回制度等,以此推断企业是否把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张志华(2013)认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决策,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改革以往食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非常必要,以更好的为信息使用者所用。

(三)食品企业战略规划的影响战略规划是企业基于长远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JeremyGalbreath(2010)在实证研究中提出企业正式的战略规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存在着积极意义的假设,并且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假设。研究还验证了企业文化的作用,人文文化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食品企业为其自身发展制定长期战略规划,追求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不能把目光定位在短期的投入产出情况,不能聚焦在短期的财务绩效上,其关注的是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行动带来的长远的利益,员工的忠诚度,安全高质量的产品,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从长远来看,这些社会责任的履行给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落里增添了动力。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尽管存在着以上几方面的动因促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加入社会责任报告的队伍中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整体水平不高。张志华(2013)提出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机制还不规范,信息公布方式和渠道比较狭窄,且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食品安全主体企业在信息公布和披露上所承担的权力义务做出规范,而法律规范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中,强制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只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中小企业主动对外报送和公开披露信息的也很少,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食品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总体披露水平不高,而且食品行业,上市公司食品质量、安全和风险控制等信息没有充分披露。另一方面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在食品行业中的比例还是不高,周虹(2013)研究表明这一比例在30%左右,而且的报告未形成固定的制度,一些食品企业的报告存在着中断的现象,信息缺乏连续性。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统一认可的编制依据,处于自愿性的披露阶段,从而结构和形式都比较散乱。披露的信息参差不齐,披露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消费者类信息,在食品行业被视为关键性的指标,其披露的比例都不足65%,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在披露的内容方面,对信息的描述也比较粗略,会计基础型的信息较少,更多的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文字性的描述,且存在着避重就轻,对于企业的负面信息不愿过多提及,甚至只字不提,而且的社会责任报告未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这些社会责任报告的食品企业,虽然走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前列,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行业的整体水平令人堪忧。

(二)成因分析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制度的缺失以及食品企业自身现实条件的限制等息息相关。张志华(2013)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食品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整体上缺乏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主动的意识,且提供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成本较传统的会计信息较高,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责任会计推行不够,政府监管不到位,食品行业中出现一些企业以牺牲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现象。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具体编制指南,针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等做出完整规定。当前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不完善,尤其是计量问题未得到解决,不能为实务提供指引,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遇到阻碍。笔者认为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处在初步阶段,在食品企业意识有所觉醒的阶段,亟待完善理论的研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提供指引,以提升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提高信息的有效性,真正为信息需求者所用,从而实现信息公开和透明化,方便公众的监督。

三、完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整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当前食品行业的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其社会责任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中来,积极的进行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食品安全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现阶段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使消费者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积极抵制劣质食品,用手中的购买力投出有力的一票;通过宣传使食品企业将社会责任由意识逐渐上升到信念的高度,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在产品的生产销售中从严选择质量标准,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使食品企业明确社会责任不单单是慈善捐赠活动,而是全方位的关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真正实现共赢。张志华(2013)就曾提出我国食品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待加强,急需要建立起有关食品安全的风险控制系统。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食品企业要充分、真实可靠的披露食品商品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纳入到会计信息体系当中,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的重要内容,与财务会计信息一起定期上报给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同时向社会公众披露,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让公众来监督食品企业,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当前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多是自愿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做出规范,因而导致质量参差不齐,格式不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是未经审计的,大大降低了食品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这就迫切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实施,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引导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如明确提出食品企业要披露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不能避重就轻,趋利避害,针对添加剂的使用建立明确的标准。张志华(2013)建议要对食品企业实行强制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定期向政府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上报食品安全与质量方面的信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要让食品企业认识到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对企业功绩的罗列,还要据实披露其所收到的处罚,所涉及的一些违规情况,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事故等负面消息。报告食品企业有关产品成本方面的信息,是否存在着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以次充好以降低产品成本的行为。基于我国食品企业多是中小企业,缓解食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压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食品行业内龙头企业的示范试点,来循序渐进的推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进程,像伊利集团的“开放工厂”活动,通过邀请社会公众和消费者来参观工厂,真切的感受企业的生产过程,实行生产公开透明化,可逐渐扩散到更多的企业中去。针对那些确实存在困难的食品企业可通过报告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质量信息和生产许可、产品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以及在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投入、产出该和效果等信息来逐步过渡。

(三)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以理论指导实务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的步伐,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计量,披露模式等提供指引。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要突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方面的信息,相关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方面的信息,主要产品合格率、安全性的阐述和产品回收机制、召回制度、解决顾客投诉的方法和渠道等信息,前五名供应商的信息,对消费者进行产品本身的属性和消费者权益的教育方面的信息。计量方法方面,有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甚至是描述性的方法。披露的模式上,张志华(2013)认为可按照企业的规模来实行不同的披露模式,在账户的设置上要适应食品企业的特殊性,如设置“社会责任成本———食品安全成本”科目来确认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分类披露食品企业的会计基础型信息和非会计基础型信息。而对社会责任后果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经济范畴,应考察其社会和政治作用,尤其是涉及到国计民生问题的食品问题的时候更要如此,社会责任会计的重点是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所以总体上应采用更为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将其经济、社会和政治作用都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自愿性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甚至是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统一编制指南和标准的规范,且信息未经审计,大大降低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也影响了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在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如内容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随着我国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融入我国的行业实际,真正建立起适应我国食品行业特征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实证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攻克理论上的这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的为实务提供指导,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真正为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前进的步伐。本文在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但相关学者的研究不是针对食品行业的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动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单个动因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都不可知,要真正发挥动因的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食品行业的信息披露,就要解决这些不确定性。未来,笔者将会搜集食品行业上市企业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的数据,建立相关指标,对其进行指标分析,以发现单个动因作用力的大小,结合相关措施,以期加快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缓解食品安全问题。

作者:夏春莲孙杰张金贵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行会计行业论文:业问题中的建筑会计论文

一、建筑会计的发展现状

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会计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从业人员。建筑会计是针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施工人员的工资结算、建筑原料以及资金流动等方面来开展工作的,它比一般的会计工作更加细化。对于整个建筑工程,从竞标开始就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对不同的环节、阶段进行分级核算,以便根据工程进度决定资金流向等具体事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通常会增加会计人员以减少资金风险,转而单独进行预决算,这样一来就使得建筑会计行业愈发趋向低端化,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水平良萎不齐,行业不规范也使得建筑会计行业存在大量的无证上岗人员。

二、建筑会计行业问题分析

1.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建筑行业领导者对建筑会计的重视度不高,致使相关的规范制度不够完善,这是由我国关于建筑会计行业关注的时间比较晚所导致的。目前,想要完善建筑会计行业的管理制度也由于建筑领导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无法适应建筑会计管理制度的高要求,而存在困难。

2.建筑会计行业人员冗繁、素质偏低。

目前,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众多会计人员涌人这个行业,然而,只是数量的提升而没有质量的提升使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偏低,整个行业人员素质良萎不齐,依照国家相关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仍有大量人员无视法纪无证上岗,而且大部分人员分布在建筑行业,建筑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堪忧。人员冗繁急需调整,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3.建筑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当前建筑会计行业财务系统的从业人员,在人员结构配置方面存在诸多的失衡问题。例如:负责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过少,致使管理混乱;核算部门的会计人员过多,责任不明,效率低下;整个财务系的从业人员构成复杂,尤以私有建筑企业最为突出,家族成员在财务系统中担当要务,制约了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4.建筑会计行业的信息失真愈发严重。

为企业提供信息室会计的基本职能,企业需要凭借会计信息来决定相关事项,为了正确的做出决策、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会计人员要确保信息的精确性及有效性,这对建筑行业尤为重要。建筑会计主要提供的数据包括:建筑行业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等内容。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中会计信息失真、信息造价现象普遍,信息无法真实的反映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误导判断,不仅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给企业、人民乃至国家都带来负面影响

三、建筑会计行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

综上所诉,现阶段建筑会计行业存在这许多问题,要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生存效率必须要研究出相应对策,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领导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建筑会计行业的重视度。

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是对建筑会计行业进行问题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前提和基础。领导者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所有这一行业里的工作人员都是领导脚步的追随者,所以,领导者要意识到建筑会计行业的重要性,重视建筑会计的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紧跟时代潮流,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审视整个行业、建设整个行业。具体的做法是:不管平时多忙,都要积极参与管理知识的培训,尽量抽空进行学习;多和年轻同行交流,尽管他们经验不是很丰富,对行业知识了解的不是很透彻,但是他们年轻、有朝气,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更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他们身上的到意外的惊喜。

2.健全建筑会计行业的管理机制,完善操作程序。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建筑会计行业井条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完善了管理机制才能使得整个操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会计的操作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交接,会计核算需要和人事部进行沟通交流,以统计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同时也需要和采购部门进行协调,以统计货物成本等待。这就要完善建筑行业中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衔接制度,并且将这些内容对全员进行定期培训,让大家都能够深刻了解规定,明确自身职责;其次,并不是所有员工的自觉性都很高,领导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对员工进行监督,因此,必须要把所有的管理机制进行明文规定,以提醒大家,也方便同事之间相互监督;再次,会计从业人员针对行业的特俗性和企业的差异性,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必须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以明晰责权。最后,需要完善会计的操作程序,尤其是对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相关票据管理,加以明文规定。

四、结语

总之,我国建筑会计行业发展较快,甚至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建筑会计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哑待改善。我们必须认识到,建筑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各方面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整个建筑会计行业的规范和治理,相信建筑会计行业必将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李艳琼单位:昆明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会计行业论文:电力行业绿色会计论文

一、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介绍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战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关注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史蒂芬·肖特嘉和罗杰·布里特在2010年《世界商业》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会计”概念,指出可持续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为生态系统和社会服务的会计,而且可持续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工具和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企业责任的发展。

(二)排放权理论

排放权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概念最早源自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他的学生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外部性的研究问题从企业活动受外部的影响转向企业活动对外部影响,他把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做了明确区分,并把两者的差额称为外部性。1960年科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1968年戴尔斯将科斯定理引入美国水污染治理研究,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由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出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目前欧盟开展的碳排放交易的概念就来源于该理论。

(三)坏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该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环境会计利益相关人进行重要决策的需要。同时,环境信息披露也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四)成本管理理论

该理论与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从环境成本的控制及内部管理出发,认为企业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开发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理论的提出是成本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质流成本会计是使物质流动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会计,通过追踪所有原材料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没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原材料被计算所遗漏。将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引入绿色管理会计,使企业能更准确的测算环境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成本的目标。

二、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日益被我国政府重视。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概念被引入;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以法规形式首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随后证监会、上交所也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而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公用事业企业,深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自身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现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成立了五个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随着未来碳配额交易政策的正式推出,政府将把二氧化碳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这样一来,碳排放权就将像股票债券一样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并且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电力行业中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成为一项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对未来真实公允的反映电力行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将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在2004年12月曾推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用于规范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其中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过,相对于排放权交易快速发展而言,IFRIC3不够系统且存在着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因此,IASB于2005年6月废止了IFRIC3。在参考了已废止的IFRIC3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获取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对其进行资产分类确认,不失为解决碳排放权资产化的一个有效核算方法。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了销售,则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则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当企业在碳排放权存续期内对其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对其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从“金融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或由“无形资产”转入“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作为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且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应该更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准则规定,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可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确定排放权的入账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实际排放量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在期末碳排放权应以重估价(即期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金额。碳排放权账面价值若因重估而增值,增值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若因重估发生减值,减值部分应确认损益。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由于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充分的反映与企业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加强会计报表中环境信息披露将逐步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披露:1、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向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传递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声音、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与国内同行对标情况。3、企业自身绿色产业及项目的建设已开展及拟开展的绿色产业建设项目,主要绿色项目的投资额及建成后的效益,节约的能源量等。如电力行业目前正在开展的绿色风电项目、电动车项目、火电脱硫排放等。4、企业环境质量情况揭示主要包括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环境资源的耗用量、企业绿化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总之通过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有利于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决策,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化,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陆骏单位:上海恒能企业发展集团公司

会计行业论文: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一、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介绍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战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关注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史蒂芬·肖特嘉和罗杰·布里特在2010年《世界商业》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会计”概念,指出可持续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为生态系统和社会服务的会计,而且可持续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工具和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企业责任的发展。

(二)排放权理论

排放权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概念最早源自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他的学生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外部性的研究问题从企业活动受外部的影响转向企业活动对外部影响,他把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做了明确区分,并把两者的差额称为外部性。1960年科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1968年戴尔斯将科斯定理引入美国水污染治理研究,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由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出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目前欧盟开展的碳排放交易的概念就来源于该理论。

(三)坏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该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环境会计利益相关人进行重要决策的需要。同时,环境信息披露也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四)成本管理理论该理论与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从环境成本的控制及内部管理出发,认为企业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开发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理论的提出是成本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质流成本会计是使物质流动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会计,通过追踪所有原材料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没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原材料被计算所遗漏。将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引入绿色管理会计,使企业能更准确的测算环境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成本的目标。

二、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日益被我国政府重视。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概念被引入;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以法规形式首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随后证监会、上交所也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而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公用事业企业,深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自身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现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成立了五个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随着未来碳配额交易政策的正式推出,政府将把二氧化碳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这样一来,碳排放权就将像股票债券一样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并且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电力行业中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成为一项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对未来真实公允的反映电力行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将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在2004年12月曾推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用于规范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其中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过,相对于排放权交易快速发展而言,IFRIC3不够系统且存在着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因此,IASB于2005年6月废止了IFRIC3。在参考了已废止的IFRIC3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获取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对其进行资产分类确认,不失为解决碳排放权资产化的一个有效核算方法。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了销售,则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则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当企业在碳排放权存续期内对其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对其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从“金融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或由“无形资产”转入“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作为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且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应该更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准则规定,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可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确定排放权的入账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实际排放量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在期末碳排放权应以重估价(即期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金额。碳排放权账面价值若因重估而增值,增值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若因重估发生减值,减值部分应确认损益。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由于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充分的反映与企业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加强会计报表中环境信息披露将逐步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披露:1、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向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传递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声音、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与国内同行对标情况。3、企业自身绿色产业及项目的建设已开展及拟开展的绿色产业建设项目,主要绿色项目的投资额及建成后的效益,节约的能源量等。如电力行业目前正在开展的绿色风电项目、电动车项目、火电脱硫排放等。4、企业环境质量情况揭示主要包括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环境资源的耗用量、企业绿化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总之通过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有利于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决策,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化,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陆骏单位:上海恒能企业发展集团公司

会计行业论文:行业监管下的会计师论文

1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理论基础

1.1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形式,会计信息的提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表内,一种是表外,因为财务报表的格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用数字来反映特点,就决定了信息的局限性。二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分为自愿形式和强制形式,自愿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都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但是强制性提供是指政府企业必须要提供的信息。三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因为我国的会计期末同年度报告公布的时间间隔较长,这种情况是不符合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原则的。第二,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投资者。二是债权人。债权人是最关心企业偿债能力的。三是政府部门。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五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需要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从而分析贷款本息回收风险。六是其他相关的信息需求者。这类需求者包括与之相关的企业、顾客、社会中介以及社会公众等。

1.2影响注册会计师供求的因素

第一,影响需求的因素。一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如果企业处于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下,股东是有着很大的权利去选择注册会计师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时,这时管理者就有可能会操控对注册会计师的远择权,因此有很多时候出具的审计报告都满足不了股东的需求,这些审计报告都是符合管理者需求的。二是事务所执业质量与信誉问题。三是审计的费用。第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一是事务所的成本费用。二是事务所的生产投入。因为注册会计师属于劳动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投入的劳动和智力变多的话,那么所承揽的业务也就会非常多,从而获取巨大的收益,反之则减少。三是事务所的行业风险,审计职业的一个天然属性就是行业风险,而事务所的执业行为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报酬和风险的组合形式。也就是说在保持审计质量和检查力度相同的情况下,事务所可以提供改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来改变收益的水平。

2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问题

2.1独立审计制度的局限性

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性职业,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优胜劣汰。企业的所有者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审计,其实这是新建立的一种委托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三方分别是所有者、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受所有者委托来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业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提供给股东的,但是付费的却不是股东。审计报告也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出钱的与消费的不是一体的,虽然是这样,但是这两个主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

2.2注册会计师执业问题

第一,执业的质量较低。目前我国有很多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比较低,经常会出现一些恶性的竞争事件,甚至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你只要给我钱,我这边什么样的报告都能够出现,如此循环导致行业执业的质量大打折扣。第二,社会公信力降低。现阶段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也只是停留在经济处罚方面。对其监督也很弱,根本就起不到震慑作用,从而导致大量的事务所在经济利益面前选择了违法操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面临着信任方面的的危机。第三,人才缺乏。这里所说的人才指的是复合型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总数的30%,而且还有大批的注册会计师是靠关系等手段才进入到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当中的。从目前的注册会计师来看,年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而且观念转变的速度也非常慢,许多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老旧。目前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科学设备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际惯例的、能为顾客提供不同种类惯例咨询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事务所的整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国事务所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事务所规模都非常小,因为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只要你符合公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你就可以开创事务所,这也是我国事务所如此众多的原因之一。

3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

3.1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内容

第一,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设立,对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常自律性行为的管理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业务的指导管理等。第二,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事务所的设立审批,对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以及对违法的事务所进行相关处罚等。第三,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对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和注册,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以及管理等。

3.2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权的分配

第一,注册会计师协会。它主要的作用是服务、监督、管理。审批、管理和服务、组织考试资格认证、监督注册会计师会员的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维护社会的公众利益和注册会计师会员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第二,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是依法对社会审计行业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的部门。其主要的职责是认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处罚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第三,审计部门。它是依法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四,证监会。它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证券、期货等相关业务实行许可证的管理。

4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监管法律不全面。我国现在所实行的注册会计师法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有很多内容都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而且惩处的力度不足,没有将行政处罚与民事责任、形势责任衔接起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第二,注册会计师的准入门槛太低。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准入门槛太低了,应该将毕业的限制定位大学毕业,这样才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水平,从而增加执业的年限。第三,监管体制不完善。其中行政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界限不是很明显,再就是行政监管机构缺乏相互分析协调的机制。而且其行政监管的力度也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自律机制比较薄弱,因为行业协会自创办以来就是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它是可以进行统一监管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立法不完善等原因,使得监管的体制不是很顺利,而且政府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使得注册会计师协会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业自律机制。

作者:王陈陈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行业论文: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论文

一、如何提高房地产行业中会计信息质量

(一)完善财务会计工作机制针对当下房地产行业中会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企业会计工作机制的建设力度。而首要的工作就是完善企业会计财务结算的监督制度,只要有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会计财务工作的良好开展,才能真正地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对公司的财务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监督作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提高对会计财务工作的监察力度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成本结算工作存在漏洞的另一个原因是监察力度不够,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成本结算的工作中要实施监察制度,不定时地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成果采取抽查,查看工作是否到位,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监督人员的工作态度,保证核算工作的良好开展,为会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会计财务工作的落实性对于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成本结算工作,更重要的一个举措是加强会计财务工作的落实性,工作的真正效力只有其具体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因此,想要会计财务工作在企业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将具体的工作细节落实到实处,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四)设立专门的会计财务工作机构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财务工作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设立专门的会计财务工作机构。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机构中加设一个专门执行会计核算任务的机构,利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加以监督,切实地对会计工作加以监督和制约,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良好执行,取得一个良好的管理。

(五)建立会计财务信息化管理体制针对房地产行业中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要将信息化引入到房地产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工作是比较繁琐的,具体的工作事宜也比较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利用信息化建立财务管理体制,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具体财务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房地产行业会计财务工作的高效性。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正常开展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实施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从各种会计财务工作中滋生腐败现象的案例都可以看出来,导致腐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外部监督的力量薄弱,不能对会计部门的财务工作造成有影响力的制约,才导致一些不法人员心存侥幸,给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进行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就能有效减少不法现象的滋生,维护房地产企业的正常工作,促进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经营的水平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进行外部监督,还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企业的会计部门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的核心部门,一旦会计财务工作中出现问题,就可能危及到房地产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使房地产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实行外部监督,可以保证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得以公平、公正地开展。保证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转,为房地产企业其他业务的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壮大。

(三)有利于增强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实行外部监督的另一个优点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升主要取决于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实力的多少。而会计财务工作于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实力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对会计财务工作实行有力的外部监督,能够保证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的良好开展,保证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正常积累,为房地产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资本。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地位,更好地发展壮大。

(四)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能够促进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完善,当前市场中的会计制度时而发生问题,出现漏洞,说明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制度是存在不足之处的、是不完善的,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而对会计财务工作开展有力的外部监督,能够弥补会计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促进会计财务工作的良好开展,完善会计制度,促进市场经济中的会计行业的机制健全。

三、总结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信息工作是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而对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信息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更是房地产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中不时的爆出各种不法行为,会计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房地产行业会计财务工作的管理建设力度,争取能够杜绝不法行为的产生,为房地产行业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较好的会计环境。

作者:帕孜来提·依不拉音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行业论文:保险行业经营的保险会计论文

一、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正面影响

(一)健全保险行业监管体系保险会计发展能够加快保险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步伐。保险行业的监管方针是“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核心是偿付能力及分类监管,在以上基础逐步建立并健全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首先,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建立系统化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的内因是偿付能力管理,外力辅以保险监管,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性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大了监管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了保险市场的平衡发展。其次,要加强建立高效的分类监管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分为覆盖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以及实现监管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并且将公司划分成四种,分别是:A类、B类、C类、D类,各自实施对应的监管措施。

(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保单处理采用成本费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目标与规划。保费收入确认标准的改变会引起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业绩考核都会做出适当的改变或调整。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以及保险准备金计量标准的应用,一方面使保险企业获得较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求公司必须要进行分级授权、分工协作、制约配合。

(三)实现保险监管与会计分离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将会计规定和监管规定分离开来。在过去,保险公司通常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但是往往公司计提的准备金远大于实际的保险负债,这样严重阻碍了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与公正度。这次的修订改革,使得保险监管与会计规定有效分离开,保障了保险市场稳定、持续、全面发展。

二、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负面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成本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具备某些特定功能,比如分拆保险合同储蓄成分、识别内含衍生金融工具等等。而且要按照准则规定,实时评价估测保险负债是否充足,再保资产是否减值,是否有完善可用的测算模型。而从建立模型到系统都会提高会计信息成本。

(二)引起财务数据的波动在新实施的保险会计制度中,保险企业不能依靠准备金来调整经或平滑历年的经营成果。但是如果关于公司盈利的会计信息被泄露,就会提升融资成本。财务数据的波动在对内融资方面,可能会加大经营风险,股东因此提出高回报率,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在对外融资方面,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会根据新的会计制度确认信贷风险,并及时修改和调整指标,这极有可能增长了融资时间,加大了代价。总之,财务数据的大幅波动会降低投保率,提高退保率,保险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杜绝。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评估准备金主要依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专业经验,这样的会计信息不仅缺乏可比性,且易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公司盈利多,计提的准备金可以适当增加,税负降低;盈利少,准备金可以降低。最佳估计原则的应用使得准备金的评估变得宽松,保险公司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状况确定利率,方便整理好财务报表。(2)很多评估标准都没有完善,包括: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标准、保险费分拆标准、准备金评估标准等等。一是因为没有建立风险划分标准,保险费分拆的落实有待商量;二是因为没有确定统一的细则,不同的公司对其所做的分析理解及措施各不相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添了会计报表编制的难度。

(四)保险公司的业绩未必增长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是会计准则修订的直接反映。据资料统计,我国一些知名保险公司,净利润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股价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会计信息并不明确,也没有实现完全的透明化。新的准备金评估准则可以更好反映保险公司的负债状况,但是在体现公司经营成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改变了准备金评估方法后,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负债额度,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增加公司的盈利,但是这种利润的增长可能只是短期的,并不一定就是公司真实业绩的反映。

(五)监管与会计分离增加了监管成本和风险(1)针对偿付能力监管,新准则确定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偿付能力基于旧准则及报表科目的计算分析,这会影响到监管指标以及实际的偿付能力额度。在这种环境形势下,保险监管部门要努力落实监管的有效性,建立和健全偿付能力监管制度。(2)监管与会计的分离导致监管方加大了偿付能力监管的关注度,往往更针对保险业务风险,而对非保险业务风险会产生疏忽心理。(3)新准则与监管规则可能存在矛盾。监管规则的基础通常是会计数据,新准则的实施难免会阻碍到某些实施中的监管规则,所以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六)分业监管易发生监管真空现阶段,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一体化,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明显,诸如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等等。过去的银保合作、银证合作发展到如今的混业经营,比如金融控股、金融集团,均波及到保险公司的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这是个投资主体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时代,保险公司的风险将更加不可预测,其股权结构也将更加复杂。分业监管体制使得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再容易协调,而且各监管部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最终降低了监管效率。

三、关于保险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监管步伐,改善监管方法(1)促进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要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银监局以及证监局的配合,健全相关的协作机制,统筹监督保险公司跨行跨市场的经营行为,努力完善监管体系。(2)促进会计准则与监管指标的协调性。新准则中指出要及时调整监管指标,从而使信息更时效、实用、透明。(3)改善监管方法,不仅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也要注重防范非保险业务风险。为保障保险业稳定、持续发展,建立高效的保险标准,健全保险业的经营模式。

(二)加强培养保险会计人才因为保险会计同时兼有保险学与会计学的特色,所以研究保险会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我们在推动保险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培育理论与实务人员的素质,建设全面型高标准人才。

(三)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管理水平保险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新准则从确定到完善,走向世界,实现国际趋同,保险公司要积极改善内部结构,并且要努力健全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抓紧时机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为保险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实施打好基础。五、结语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在各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险业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注重保险会计的发展,因为保险会计可以良好反映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现阶段,我国正逐步发展并完善保险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改善了保险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企业监管效率,推动了保险公司高效的经营理念的变革。

作者:曾令金单位: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会计行业论文:物流行业环境会计信息论文

一、物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对披露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比较详尽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并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但该指引只对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矿产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行业的公司提出了强制披露的要求,对于其他行业公司并不要求强制披露。选取的37家物流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情况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都披露了公司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披露较多的内容是环境保护方针,而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披露较少。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披露较多的是公司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及公司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这是由于物流公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这些公司对自身的能耗情况十分重视,加大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环保设备的投资,旨在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但是它们所提供的信息大多没有说明投资金额和收益金额,只是介绍了企业在这方面的环境活动。只有少数公司披露了公司年度资源消耗总量和公司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去向及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南方航空等国有大型航空公司。这些公司实力雄厚,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统计这些信息,而其他公司由于能力有限,对这些方面信息披露得不充分。

(二)环境成本分析在选取的37家物流上市公司中,只有4家在2011—2013年披露了环境成本信息。其中,中海集运在2011年披露了公司购买节能设备的投资,大秦铁路在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公司的绿化费和排污费支出。绿化费和排污费虽然是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但和其他科目相比,其所占比重较小,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一般被归为管理费用的其他项目,报表使用者并不能直接获得。广深铁路在2012年披露了公司在减少污水、废物和噪音方面的投资;中国国航在2013年披露了对发动机节能改造的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环境成本由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废物再利用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构成。在这些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虽然提及该内容,但只是作为一种环境活动,比如为轮船安装节能减排设备、购买清洁燃料、绿化公路沿线等,报表使用者并不能获得这些环境活动的准确投资金额,因此不能计算环境成本,只能把这些披露内容作为环境绩效。从上述可以看出,物流上市公司对环境成本的披露是不足的,报表使用者并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环境成本信息。这也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环境收益分析物流上市公司在2011—2013年披露的信息中,主要涉及节能减排收益。2011年有11家企业披露了节能减排收益;而2012年披露的企业减少,仅为7家;2013年上升到10家。从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企业对环境收益信息的披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信息的披露与否可以选择。披露的公司中,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和远洋运输公司占了大多数,而其他公司并没有披露这方面信息。这主要是由企业规模造成的。大型企业拥有充裕的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其他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在没有强制披露要求的情况下,并没有披露这方面的信息。物流上市公司环境收益信息披露的最大问题是企业披露的内容范围过于狭窄,仅限于节能减排带来的收益,而环境治理收益、废品回收再利用收益等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披露,且金额很小。

(四)环境绩效分析企业所做的环境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称为环境绩效,现实中环境绩效是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物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是比较多的,具体如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在环境绩效方面主要披露了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和节能减排情况。其中披露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内容大多仅限于企业所遵守的环境法规和对法规的执行情况,并没有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信息;节能减排情况也只是说明了企业为节能减排所实施的政策和运用的技术,对于节能减排的成果提及较少。环境质量情况主要包括消耗能源量和污染物排放量。2013年有8家企业披露环境质量情况,所占的比重为40%,披露的公司主要是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和远洋运输公司。污染物排放量需要企业投入人力和设备才能取得,因此,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为了减少成本,并没有统计这方面信息。企业的环境治理情况主要为企业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完成情况。本文选取的物流上市公司主要披露了企业绿化的情况,如植树量、绿化面积等,对于其他污染治理的方式和投入很少提及。其他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的环保宣传工作、环境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等。总体来看,物流上市公司在环境绩效方面披露的信息是比较多的,而且涉及面比较广,但披露的详尽程度有很大区别。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披露标准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理解性。

二、结论及建议

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可以使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以便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从披露内容的质量上看,物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文字性内容较多,数量化指标比较少;披露的非货币信息较多,货币性信息较少。从披露内容的形式上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规范的形式,企业的随意性比较大,这也使得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较差。从企业重视程度来看,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不够重视,这体现在披露的内容有很大的随机性,大部分是描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对于企业所造成的污染和环境风险、经营风险却不涉及。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上市公司,只有及时、准确的环境会计信息才能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因此对于加强物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1.虽然物流行业并不属于重度污染行业,但对环境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因此相关部门也要规定一些物流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项目,例如污染物排放量、节能减排量等。对于这些信息,要从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要求。2.物流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并没有规范的格式,不利于同行业之间的比较。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格式,使企业在披露信息时有固定的模式,减少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盲目性。3.企业应该充分评价自身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认识到面对的经营风险和环境风险,把这部分信息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一部分进行披露。

作者:米志强谢瑞峰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