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4 10:19: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农业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管理论文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科技信息管理论文

1农业科技期刊对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1.1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三农"问题,基础是农业,难点是农村,关键是农民。在党的政策的引导下,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农民自己。要使农民摘掉贫困落后的旧帽子,大步迈向小康生活,首先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用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善于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技术,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科技期刊正是面向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重要知识载体,对于传播农业致富信息、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对服务"三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2发展新契机

农业科技期刊一般都刊载最新、最先进的农业知识、技术及农业成果,农民通过阅读农业科技期刊,可以了解农业资讯,掌握农业动态,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渠道更直接、更简化,但是基于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在短期内不能完成在农村的普及,而农业科技期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植根农民心中。农业期刊以其便于保存、查询,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使其在农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农业科技期刊要抓住"三农"这一大好契机,做好期刊的深化改革,明确定位,以宣传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传递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己任,坚持办刊导向,与时俱进,服务"三农"。

2农业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三农"

2.1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刊方向

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村、农民,要做好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信息等的宣传工作,牢牢把握住服务"三农"为办刊方向。

2.1.1政策信息党和政府的支农惠

农政策是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现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农民要调整种植结构,如果不了解国家扶持、补贴政策,很难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而农业科技期刊此时的职责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经筛选的政策信息,帮助基层政府、农业科技人员、农民准确了解农业政策,选择适合推动当地农村发展的着力点和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为农业发展打下基础。

2.1.2农业科技信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呈几何级增长,虚假信息也大肆泛滥,农民无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信息真假,农业科技期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公信力、权威性,通过各种方法,准确筛选出真实的科技信息,并及时报道出来,避免农民上当受骗。其次,农业科技期刊要根据各地不同气候、土壤、水肥等条件,有针对性的刊登一些对当地农业、农村、农民有参考价值的实用信息。再次,农业科技期刊要定期联系不同级别农业科研机构组织,关注科研机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并及时报道将科研成果,使之能够广泛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开拓思维办刊

无论社会发展到大数据时代、多媒体时代,还是其他更先进的时代,农业科技期刊始终要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宗旨,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拓思维办刊。

2.2.1细化读者群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使得农产品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村读者市场随之进一步细化。对于,农业科技期刊来说,读者群细化度越高,期刊的定位就越明确,就越有利于深层次挖掘专业知识,这对于期刊本身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对于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2.2.2利用先进技术,扩大受众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只靠纸质出版,既没有竞争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新闻和信息资源,农业科技期刊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所展现的优势,开办电子版,并开设网页,利用微博、微信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并在老、少、边、穷地区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信息服务模式,服务"三农"的同时,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期刊期刊。

2.3坚持质优价廉办刊

由于目前中国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低,农业科技期刊定价过高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使他们通过期刊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受阻,这对于农业科技期刊本身的发展和范围"三农"的办刊宗旨是严重背离的。因此,期刊社应考虑多出一些实用的小开本、平装本,少出华而不实的大开本、精装本。也可以尝试出一些活页本,农民在选购时可根据自身需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2.4把握时效性办刊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时间性、季节性,不同时令生产的内容不同。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一旦错过了时令就会影响产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农业科技期刊在选择刊登文字时也要注意时间,否则,即便再好的文字,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失去其原有效力。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在刊登科技信息时,要有前瞻性,以最新、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传播农业信息,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

作者:院金谒 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一、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1.落实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能够让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更趋于规范,而且还是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具备了非常强的导向性作用。所以,要强化财务管理,必须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日常操作以及管理制度。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本单位的具体业务特点、经营办法、资金状况、人员安排等状况,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财务管理层面上的规章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当包含会计基础、财务综合管理、财务人员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权益管理、成本管理等要素管理的内容。鉴于国家经济制度以及单位具体状况的持续变化,应当依据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开发、后勤服务等部门,应当分别采用不一样的核算方式,并且核定出各不相同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完善以提升本单位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适应于本单位内部管理的运行体系。应当与相关实体签订目标管理或者承包管理协议,其中应明确承包人的业务开发任务、收入以及收益分配方案等。本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到合同的制订、核算以及实施之中。

2.科学编制财务管理预算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对于筹集与分配杂、使用相对有限的科研资金和促进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在编制预算以前就要正确地分析上一年度本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清理与核实清楚各种基础性数据,准确地划分出各收支项目,依据便于管理的要求,要依部门以及依项目编制出具体可行的财务管理预算计划。二是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应当加强配合,落实收支两条线之方针,全面兼顾各种关系,依据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以及和原则,合理应用科学的编制手段,妥善安排好本单位的收支,使预算真正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

3.高度重视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了固定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一是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主要牵涉到专利权、版权、土地使用权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农业科研单位在新品种保护机制上的持续健全完善,导致农作物新品种的经营权转让呈现出高价运行的态势,再加上员工教育情况、员工业务能力和本单位的管理水平等内容,共同构成了农业科研单位之主体,进而成为了决定本单位经济状况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更加重视与改进目前现有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从而形成无形资产的制约体系、激励体系以及保护体系。要准确地计量各类无形资产,并且提供全面而完整的各种核算资料。对一部分外购的无形资产则应当使用实际支付的价款来入账。对接通过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则需要通过评估价值之后用评估价或者协议价加以入账。对自主研发而得到的无形资产应当用其研究和开发的成本或者今后的收益现值进行入账。如今,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愈来愈快,其在农业科技产品成本中的比例也变得越来越大。运用财务核算,可以把无形资产依据加速折旧法进行计算,从而计提出版折旧,并且摊入到当期收益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避免农业科技成果出现无偿流失,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产生虚盈实亏,这样一来就能够从而为农业科研单位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二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尽管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就已对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管理,但为了保障国有资产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从而防止出现固定资产的流失,就很有必要持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就应当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使用以及损坏赔偿等各类管理机制。要通过落实各具体环节的操作,这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充分的保障。同时,要更加合理地调剂各类闲置资产,从而让闲置的资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闲置资产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农业科研单位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所以,应当对闲置资产加以分类分析,并且进行重新利用,这样才能为单位创造出价值以及效益。

4.抓好内部财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可以说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唯有切实有效地开展监督,并且规范化地使用好经费,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防止各类腐败事件之发生,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要实施信息化管理。农业科研单位要积极应用各类科技手段,落实财务工作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主管部门对于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并从阶段检查和集中指导往经常性检查与实时指导加以转变,重点是要进行事中指导,从而实施科学管理,并且努力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让财务管理能适应改革之所需。二是全力控制经费上的开支,强化内控管理中的公用经费收支施行卡片式管理,也就是在每年年初把预算下达的经费依据人员核定后送达至各处。接待费、差旅费以及会议费应当严格实施预算管理与核定审批机制,在源头上就杜绝出现浪费。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建立起彼此牵制和以防为主的新型监控防线,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加以检查和考核,把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以及执行状况进行内部公开,以提升经费支出上的透明度。三是强化财务经费的项目库管理,并且加强执行过程中以项目合同和项目预算为主体,真实地反映出实际交易事宜。财务管理从单一账面管理往更加深的层次加以发展,积极参与到项目申报、管理以及验收。

5.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投入,这样一来就让农业科研的投入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是由公共投资以及私人投资一起分担的,农业科研投入的比例持续增加。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经费主要源自于政府部门所提供的拨款,经费的来源途径相当狭窄。为此,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全力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投入,保障国家对于农业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还要运用提供等优惠举措,积极鼓励相关各方参与到农业科研投资之中。国家层面上的科研投资主要运用在公益性农业科研项目之中,而对于一些竞争性与营利性的农业科研项目,则应当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相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财政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实施,农业科研单位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着新形势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必须持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发展的现代财务管理观,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作者:蔺颖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科研人事管理论文

一、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1.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人事管理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原则。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人事管理。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就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运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也难以激发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原则。

2.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切实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农业科研单位推行人事管理机制的时候,一定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方面的人事管理,还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全方位人事管理。例如,可以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做出了对农业科研单位巨大的经济贡献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职位,满足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也可以为工作人员去报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以后的发展提供保证。在进行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评判过程之中,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并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手段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变量(例如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情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年龄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婚姻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位状况等变量),就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变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变量改变之后,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所接收到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回报,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具体的满意程度,制定出符合农业科研单位长远利益、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制度,等等,这样就可以拉近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地分析了一个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制作过程,以及这种人事管理制度的检测过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独立存在的个体,农业科研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运用和发展,必须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足。为了有效地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齐心合力,共同做好工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进步添砖加瓦。

作者:张英妹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管理论文:计算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的农业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要想使我国的农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那么在新的发展时期,就要注重各种新型技术的运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农业经济管理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1、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小康社会

计算机技术及相应的网络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为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做贡献了图里。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应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为加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及各方面交流,并实现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社会做贡献了巨大力量。

2、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完成,使得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化,家业经济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及发展,就要加强农村之间的产业结合。

3、有助于培养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

发展农业的根本之一便是发展农业技术,强大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及产品质量。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技术的研制当中,可有效地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科研水平及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培养出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反哺于农业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4、有助于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形式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转变原有的单一形式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经营模式可参考如今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模式,来实现地区农产品的宣传,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从而提高销量,使农民增收。

5、有助于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效益的创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水平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其最终目的均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原有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及策略过于被动,农民没有自主的掌握市场。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途径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并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使得农业经济中的诸多管理工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地实现其具体价值,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计算机相关技术在日常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效率。

1.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各行各业都争先利高信息含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拓宽视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同样也应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从而实现对新知识及新技术的不断认识,优化并革新原有管理技术。

2.依靠计算机技术,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及农产品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相应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却并未有前两者那样优异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多年来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加强,以及将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所提升,在未来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应加大力度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并在县、乡等基层单位为建设基础,积极利用国家调配的各项农业管理专项资金,并且引入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从而有效的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步伐。

3.运用相关计算机技术,创新技术实验

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渗透,把农业经济管理与其相结合,需要更加创新的技术来进行协调应用。通过对信息的研究,发现在经济事项中的各项存在的问题,其中在经济管理的重要事项中,应该把农民的价格自我调整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发现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农民自身不断进行经济管理改革,比如,加强对经济效益的统筹计划,提高商务经营技巧,使自己能更上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新进的种植技术改革,不断进行创新信息研究,使经济效益在更加稳定的市场中进行良好的运作,促进新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

作者:田春霞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类上市公司资金管理论文

一营运资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1提出假设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高代表着公司拥有较高的变现能力;存货周转率高,代表资金周转速度快,可获得较高的资金效益;应付账款周转率低,表明公司延长了利用信用融资所得资金的时间,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账款回收周期短,资金被占用的成本低;流动资产周转率高,对流动资产的利用就越好,盈利能力就越强;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代表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作出以下假设:H1: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与财务绩效正相关;H2: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与财务绩效正相关;H3: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应付账款周转率与财务绩效负相关;H4: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财务绩效正相关;H5: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财务绩效正相关;H6: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与财务绩效正相关。为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研究,

2相关性分析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45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现金比率与总资产报酬率的系数值为0.266,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付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的系数值分别为0.205、0.237,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报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的系数值分别为0.209、0.257,概率P值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它们在0.05水平上微弱正线性相关。应付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的系数值为0.292、0.348,存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的系数值为0.521,其概率P值均小于0.0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应付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在0.01水平上微弱正线性相关,应付账款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在0.01水平上低度正线性相关,存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线性相关

3回归分析

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在5以下,数值处于0~10的区间内,各自变量的容忍度都在0.1以上。这表明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不会因为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而出现失效或者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235+0.707X1-0.185X2-0.164X3+0.028X4+711X5+0.247X6由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得知:总资产报酬率与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总资产报酬率与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根据各自变量的P值可以看出,现金比率、应付账款周转率与总资产报酬率在0.1水平上有显著线性关系,其他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均不显著。本文做出的6个假设中,H2、H4、H5、H6没有得到验证;其余2个得到了验证,H1、H3显著成立。H2不成立,表示存货周转率过高会降低财务绩效,原因可能在于企业为了追求高存货周转率产生了赊销。H4、H5、H6不成立,表明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报酬率虽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资金过多地流向了外部、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减少了相应的现金流量,以致于减少了盈利。由以上分析可知,合理的存货周转率,合理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二营运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1加强对现金的管理现金管理制度的完善

现金日常管理措施的优化,能有效提高现金管理水平。包括定期核查库存现金,定期核查银行存款,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及时了解资金流向,保持合理的银行存款,进行合理的投资行为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等措施。目前我国主要通过经验模式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经验公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1±销售收入变化%)×(上年现金持有量-不合理占用)。企业也应合理采用实行这一模式来确定现金量。

2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存货的周转是否及时

决定着公司是否能收回成本获得利润。然而一味追求高存货周转率而盲目增加赊销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加强存货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存货控制制度,不仅财务部门对存货的资金进行管理,仓管部门对存货的实物进行管理,共同对存货资金与实物的综合协调管理,这种制度可以让公司对存货的各方面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保证存货账实相符。其次,原材料采购要就近合理采购,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再次,要合理安排作业,控制在产品数量,控制生产成本。最后,要通过分析市场行情制订合理的销售计划,扩大销售。

3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

应付账款周转率越低越有利于企业利用其他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但是企业也应该慎重地做出决策。如果企业当前开展新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但又缺乏资金时,就需要将生产活动和购置固定资产未来的收益,与延期付款失去信誉的风险结合起来考虑,在确定收益大于风险时,才能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避免将来出现因无力偿还资金而导致信用降低的情况。

4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进行赊销时

需要客户确认收货单据上的内容,并签字盖章,这是未来进行收账的证据。做好跟踪工作,了解客户的偿付能力。在赊销期间,要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根据以往的购货付款情况以及目前的财务状况来调整信用额度,在应收账款即将到期时提醒客户付款。如果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不是客户的责任,就是企业没有做好信用管理工作。客户出现不能支付账款的原因可能是恶意拖欠或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暂时无法支付,或是习惯性拖欠等等。这时企业为了追回货款,可以采取法律程序或是与客户沟通等。当账款不能收回是企业内部原因时,包括企业没有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盲目急切地想销除货物,或是没有做好后期跟踪时,企业就要完善自己的信用政策,通过与信用评估机构的沟通来了解客户的信用级别,决定企业对客户的信用期限长短和现金折扣的大小。

5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规模

不合理的流动资产规模和固定资产规模会导致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减少公司其他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流量,企业资金短缺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就更不用说有利于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绩效的优化。所以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规模。

6做好全面预算工作

预算是指企业首先对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作出一系列科学规划,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前没有做好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的预算工作,今后可能会产生一些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只有做好全面预算的工作,才能保证企业自觉地严格按照预算调度资金,使生产经营活动稳步进行,并能在利用多余资金进行投资获利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彭小珈方陵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论文

一、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根本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院级、所级和其他部门一般都设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院所日常事务及统筹联结工作,其岗位具有特殊性、利益性、多元性,势必要求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为人诚信、为事谨慎、为作于勤等方面来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素养。

1.诚信是为人之本

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建立在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办公环境,能在错误面前敢于承担,诚实面对,相互扶助,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些谎言、逃避、推卸责任等有悖于诚信为本原则的行为,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2.谨慎是不变的法则

行政管理岗位事无巨细,小到会议安排、文件、打印复印、材料递送,大到拟定各类方案供领导决策等,都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慎言慎行,应对每件任务都应以谨慎立足,每项工作都应付以十分的专注,遇到难题则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以谨慎细致的态度努力将业务做到极致。

3.业精于勤是途径

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单调乏味、操作琐碎、重复性高、程序性强等特点,并且有项目参与难、成果产出少、评价制度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等问题,是典型的服务奉献职业。随着农业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如何跟上发展的需求,克服“职业倦怠”,所谓“业精于勤”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好的态度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是前提。“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讲的也是态度。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接受和发现“职业倦怠”早期信号,适当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与创造力。

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是方法

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内外兼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的需求。内,即本,也就是说我们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东西;外,即表,也就是说一些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东西。

1.注重内心的修炼

行政管理人员在我院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是为领导、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要求与所在机构荣辱苦乐融为一体。良好的心态管理有利于个体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帮助个体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赋予本体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和一击即中的魄力。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利于群体的协作,办公室是日常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其服务、协调、管理工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服务,还要与其它职能部门、各研究室进行协调沟通,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担任好协调沟通的角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进院所的和谐发展。换位思考是珍贵品质。行政管理岗位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和特殊的观察角度去全面地判断某人某事,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元素,更新、完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不要让“自我增强特性”束缚了意识,容易使产生片面、极端的不良影响。换位思考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这才能自觉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与领导意见保持一致,辅助领导决策的,侧重服务管理;才能真正了解科研人员的内心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做到出色管理、贴心服务。与人为善,处事泰然,善待得失,时常保持心存感激以及豁达包容的心态。松下幸之助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对方、秉公办事、谦虚谨慎、以诚待人,以待人丰、自奉薄、责己厚、责人薄来给自己提出高要求,持续“修炼”,提高自我,努力营造和睦、互助的办公环境。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向他人学习获取新的信息,尤其是接纳和欣赏差异性,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通过借鉴新的观念,形成新的习惯。此外,自我学习也是一门学问,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省与反思。自省是提升自我的核心方法,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通过自省,我们得以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使这些图像浮现出来,藉此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检视。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在行动中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

2.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业务水平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注重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势必被社会淘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的学习更新,是提升自己,应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做好领导得力助手的法宝。一要深入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导向和最新农业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二是提高业务能力。许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身专业可能与之毫不相关,所以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同时要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注重专业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体现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有信心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还要求拓展其他各种技能,学习广博的知识,比如,摄影及照片处理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外语能力、心理学、礼仪学等,针对工作特点重点学习,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职业规划的方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持目标,坚守信念。不要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要纠结于一时的得失,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重视内外兼修,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的工作计划,本着大方向不改变、适时微调的原则,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总结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群体,肩负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任,对农业科研院所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学会自己认知、自我管理,并通过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来实现自我完善,提升自我价值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热情工作,快乐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协调好各种关系,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需求。

作者:庄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科研院行政管理论文

一、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根本

在农业科研院所中,院级、所级和其他部门一般都设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院所日常事务及统筹联结工作,其岗位具有特殊性、利益性、多元性,势必要求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为人诚信、为事谨慎、为作于勤等方面来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素养。

1.诚信是为人之本

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承担责任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建立在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创造一个诚实守信的办公环境,能在错误面前敢于承担,诚实面对,相互扶助,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些谎言、逃避、推卸责任等有悖于诚信为本原则的行为,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2.谨慎是不变的法则

行政管理岗位事无巨细,小到会议安排、文件、打印复印、材料递送,大到拟定各类方案供领导决策等,都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慎言慎行,应对每件任务都应以谨慎立足,每项工作都应付以十分的专注,遇到难题则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以谨慎细致的态度努力将业务做到极致。

3.业精于勤是途径

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单调乏味、操作琐碎、重复性高、程序性强等特点,并且有项目参与难、成果产出少、评价制度不完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等问题,是典型的服务奉献职业。随着农业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如何跟上发展的需求,克服“职业倦怠”,所谓“业精于勤”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好的态度是做好事情的第一步,是前提。“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讲的也是态度。行政管理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接受和发现“职业倦怠”早期信号,适当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与创造力。

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是方法

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内外兼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的需求。内,即本,也就是说我们所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东西;外,即表,也就是说一些通过行动来表现的东西。

1.注重内心的修炼行政管理人员

在我院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常工作是为领导、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要求与所在机构荣辱苦乐融为一体。良好的心态管理有利于个体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帮助个体整理出清晰的思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赋予本体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和一击即中的魄力。而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利于群体的协作,办公室是日常行政工作运转的枢纽,其服务、协调、管理工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服务,还要与其它职能部门、各研究室进行协调沟通,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担任好协调沟通的角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进院所的和谐发展。换位思考是珍贵品质。行政管理岗位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和特殊的观察角度去全面地判断某人某事,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元素,更新、完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不要让“自我增强特性”束缚了意识,容易使产生片面、极端的不良影响。换位思考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这才能自觉地站在领导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与领导意见保持一致,辅助领导决策的,侧重服务管理;才能真正了解科研人员的内心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做到出色管理、贴心服务。与人为善,处事泰然,善待得失,时常保持心存感激以及豁达包容的心态。松下幸之助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对方、秉公办事、谦虚谨慎、以诚待人,以待人丰、自奉薄、责己厚、责人薄来给自己提出高要求,持续“修炼”,提高自我,努力营造和睦、互助的办公环境。学习他人和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向他人学习获取新的信息,尤其是接纳和欣赏差异性,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掌握更多的规则;通过借鉴新的观念,形成新的习惯。此外,自我学习也是一门学问,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省与反思。自省是提升自我的核心方法,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通过自省,我们得以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使这些图像浮现出来,藉此可以对其有效性加以检视。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在行动中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

2.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业务水平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注重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势必被社会淘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的学习更新,是提升自己,应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做好领导得力助手的法宝。一要深入学习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导向和最新农业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二是提高业务能力。许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本身专业可能与之毫不相关,所以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同时要善于与同行交流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注重专业外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体现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有信心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还要求拓展其他各种技能,学习广博的知识,比如,摄影及照片处理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外语能力、心理学、礼仪学等,针对工作特点重点学习,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领导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职业规划的方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地认识自我,坚持目标,坚守信念。不要追逐于眼前的利益,不要纠结于一时的得失,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作风,重视内外兼修,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和一个短期的工作计划,本着大方向不改变、适时微调的原则,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总结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群体,肩负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任,对农业科研院所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学会自己认知、自我管理,并通过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来实现自我完善,提升自我价值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热情工作,快乐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协调好各种关系,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需求。

作者:庄俐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种子市场管理论文

1农业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种子市场混乱

标签不规范随着改革体系的深化,大部分县级国有种子企业不再有种子经营权,而是被民营单位替代,原来以县级单位为经营权的局限被打破,市场流通度越来越广;在种子营销面增大,营销网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种子经营市场、经营品种、市场管理逐渐多样化,从而也就出现了市场混乱的局面。在2007年的《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出台以来,对种子标签进行了新的修改,但是从检查结果来看:除个别大型单位的标签比较规范外,很多公司依然有部规范的问题。具体有:生产日期、品种名称、警示标志以及栽培管理等。尤其是市场上的蔬菜包装,净含量、标注值、质量指标和标准字体根本不能满足相关要求。

1.2农业种子经营单位素质有待提高

除本部设有规范的种子经营点外,还有很多临时的代销经营点。而网点销售多半是小贩小商。商贩们只是在相关季节才进行代销,对种子没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很难对农户购进进行科学指导,更不可能进行优质服务。

1.3农户购种的盲从性与盲目性

从现行的农业经营状况来看:大部分农业都没有专业的知识,仅有的知识是从广告商与种植经验中得到的,在选购种子时盲目,从而也给农业安全造成了很多隐患。认识错误具体表现在:购买新种子,潜意识认为新品种才是好品种,从众心理让看见别人买什么自家就买什么。

1.4农业种子经营骨干稀缺

从当下的种子经营与管理过程来看:种子市场的管理经费稀缺为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种子管理人员没能时常深入市场进行指导与监管,造成很多不达标的种子上市;由于部分地区没有专业的质量仪器,从而对检验种子质量造成了很多不便,尤其是检验仪器不足,让质量检验人员根本不能及时检查出种子质量好坏,更谈不上杜绝不达标种子流入市场销售。另外,经营单位的人事调整与改革,在压缩编制的同时,让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严重不足,加上个别管理人员素质不够,缺乏对法规法律的全面了解,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很难做到妥善处理问题,这样很容易造成商贩不法行径,对市场管理带来困扰。

2增强农业种子市场管理的对策

2.1加大队伍建设

增强业务培训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促进农业发展,种子管理人员必须主动承担起种子管理相关工作。受种子管理的政策性、专业性影响,在保障种子管理的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专业技能与执法培训工作。这样才能让种子执法锻炼、培训人员成为既懂业务、又精通法律;既能准确执法,又能讲原则的人员。目前,大多数种子经营者都经过了培训,并且拥有种子经营证与上岗证,但是大部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法律意识明显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对经营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例如:在种子销售前,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具体内容由农技基本技能、守法经营,并且要求种子经营人员必须严格根据法规法律要求进行种子经营。对于不满足《种子法》规定的种子,除了不予销售外,根据管理要求做好记录工作,还应该向农业购种用户提供保单,通过健全种子销售档案,对种子经营内容以及标签负责,这样才能逐步扭转种子经营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最后,经营者还应该给每位购种用户提供一定的跟踪与售后服务。

2.2做好宣传工作

提升使用者素质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各种宣传方式进行农业宣传,尤其是“走进三农”等活动,对普及法律与种子意识,提升使用者法律与质量意识发挥了很强的作用,同时它也让广大用户领会应该怎样使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辨别种子真假,怎样做到合法经营,熟悉种子栽培技术与种子特性,科学购买种子,在选购种子时,查看种子经营者的相关证件等。在种子选定好后,通过查看信誉卡、包装袋、发票等依据,逐步提升农民的自我保护理念与维权意识,这样才能让假冒伪劣的种子经营者没有经营市场。

2.3加强委托与品种管理

为了避免多个企业家共同委托造成的混乱,在种子经营中,除了要增强事前监控,还应该尽量避免多个企业家共同委托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同一经营者只能接受1到2个种子公司委托,同时两家种业单位的每批种子都必须分开堆放,这样才能做到档案与经营的有效管理。对于没有经过审核的品种,我们应该做到坚决抵制推广与销售工作。

2.4增强设备建设

做好质量监管工作从农业生产过程来看:不合格的种子对农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县级单位必须主动承担起本县种子检验监督与栽培工作。受检验经费以及检验仪器的影响,对种子质量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除了购置仪器设施外,还应该适应当地发展,做好加工、生产、检验、贮藏、检疫等相关工作。通过加大对种子市场的抽查工作,从源头上避免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

3结语

种子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它对现代化市场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除了要从广大群众利益出发,做好种子应用与调查工作,还必须整合市场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完善改进措施,落实市场监管,推动农业发展与建设。

作者:缪钟程单位:四川省阆中市农牧业局

农业管理论文: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一)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加强重视自身的管理职责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在管理上,管理人员应重视农业的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管理职责与任务,采用规范的方式实施管理工作。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到来,当地政府应清晰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对当地的农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才可上岗,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教育,让管理人员清晰的认识到农业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与重要性,使管理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管理工作,明白自身的职责。

(二)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管理都需要有一套明确而严格的制度才能将其管理妥善,没有了制度其管理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任何管理顺序与约束,其管理目的也较难达到。因此,当新农村建设逐渐开始建设后,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与指标,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渠道。为了使加快新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农业经济的管理制度要随着时代进行创新与改革,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跟随新农村时代改变管理方针,制定一个符合时代和与当地发展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是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融入经济结构转变农业传统结构,让农业进入更快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此促进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第二方面是通过加工改变传统农产品外形,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安全,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能够有效的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从而拓展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提高销售量,使产业链不断的延伸,让农产品有跟多的发展渠道。第三方面是提高农业的科技发展,在农业事业中融入科技产品后能够有效的提高当地农业的产量,迅速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当地农业之间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经济提高实现高速发展。

(三)重视民众利益,加强完善利益管理机制

经济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民众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人物。在现代许多农村中可以发现,许多农村当地政府在面对民众的诉求以及矛盾时常常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与当地机制不完善有着很大关联,因此,为了让今后这些现象能够得到妥善处理,政府应及时的完善管理机制,重视民众利益,使民众的权益受到维护,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能够有效的改善民众的矛盾现象,使民众在出现这类事件时既能得到权益的维护,又能快速的瓦解矛盾。

(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经济状况,由此可见管理人员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了使农业经济得到更为合理与妥善的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前,应进行管理能力与知识的培训,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打造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与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管理团队,为了让团队不断的进步,应定期的针对团队中的新管理员和老管理员进行培训,不断的创新管理人员的知识,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这些漏洞大多与政府的不重视和制度的不完善有着密切关联,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政府应明确的认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新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制定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完善民众利益管理机制和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加快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整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德强 单位:四川省康定市炉城镇综合服务站

农业管理论文:微型金融与农业旱灾风险管理论文

一、农村微型金融在农业旱灾

(一)灾前:防范与早期预警,提高抵抗力

微型金融有助于降低农户的旱灾脆弱性程度,提高其抵抗力。微型金融可以帮助贫困农户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基本生活稳定;并且通过平滑消费,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可以增强贫困农民的信用水平,增强其获得资金帮助的机会。小额信贷有助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水利、水电、农村电网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是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小微信贷的投入为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障。小额保险公司提供的旱灾保险品种,改变了单一靠政府财政救灾的被动方式,通过实施市场化运作,更主动、更有效地减灾救灾,减轻旱灾给农户造成的损失。

(二)灾中:减轻和适应,增强抗灾能力

微型金融在抗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通过直接捐款和提供优惠贷款等形式,给受灾群众提供救灾资金等。保证灾中抗旱救灾贷款需求和农业物资的供应。通过开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特色农业贷款等绿色通道,提升对农业企业和受灾农户的贷款服务水平。加大贷款力度,满足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企业的贷款需求,保证灾中农业物资的供应;优先满足农户抗旱救灾的贷款需求,支持农户兴修水利、打井抗旱、购买农机具等抗旱救灾工作。积极做好旱灾保险理赔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后损失。小额保险提供的保险赔偿降低了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受灾群众的自救能力,极大地避免了受灾群众因灾返贫,因灾致贫。

(三)灾后:恢复和重建,提高恢复力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抗风险能力差,许多农民因旱致贫返贫。金融保障机制对灾后的恢复和重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灾后生活保障。如粮食因灾减产甚至绝收,农户收入减少,生活受到影响,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可能不愿意贷款给农户。在此困境下,微型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合理配置资金,加大对灾区困难人群的融资支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保障灾区生活可持续发展。灾后生产恢复。通过微型金融的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灾后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设施重建。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农作物种植的灾后维护以及其他农作物的耕种;信贷支持农用机具的维修、灌溉设备的重新铺设和修理等。

二、创新农村微型金融,实现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微型金融机构的组织与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在灾害发生时,微型金融机构只有自身抗灾能力强,才能更好地为脆弱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因此,提高农村微型金融机构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增强其抗灾能力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微型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组建专业的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团队,建立旱灾灾情数据库和旱灾预案体系,提高旱灾风险分析能力;二是建立利益相关者旱灾风险管理体系,密切联系外界防灾、救援等部门,及时跟踪旱灾预警信息,做好防灾抗灾工作。通过内部的完善与外部的协调沟通,促进微型金融机构获得可持续发展。

2.微型金融信息技术创新,提高防旱抗旱能力金融业对信息技术要求高,特别是灾害中的应急处理能力需要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和完善的金融信息数据系统作为支撑。然而,微型金融机构往往面临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和信息技术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运营效率,从而影响防旱抗旱的能力。因此,要运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微型金融快速发展。一是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运营流程,全面实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二是加大对微型金融机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电子化信息化操作能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微型金融产品创新,帮助脆弱性群体灾后的恢复重建在帮助贫困群体减轻旱灾影响和脱贫方面,微型金融机构开发的紧急贷款、重建贷款、小额租赁等新产品,能有效帮助受灾家庭迅速重置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旱灾频发地区,微型金融机构还应该不断开发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实现微型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为脆弱性群体提供最方便、最适合的产品,保证灾后重建的顺利实施。如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创新保险险种,提高农民抗风险的能力。

4.微型金融供给主体创新,拓宽旱灾风险管理的投融资渠道促进微型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缓解灾区信贷约束状况。一是拓宽民营资本进入微型金融领域的渠道和形式,鼓励民营资本建立村镇银行,支持民营资本建立可以覆盖农户贷款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放松民营资本参与微型金融的市场准入限制,以形成一种机构多元、适度竞争的普惠金融局面。二是通过民间金融“阳光化”促进微型金融发展,鼓励民间金融由非正规金融向正规的微型金融机构转变。

5.微型金融环境创新,保证救灾资金流动的畅通无阻微型金融发展应当注重金融法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监管环境。加快信用评级、金融机构破产和银行存款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法律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制度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培育社会诚信文化。加强对微型金融业务的监管,控制和防范行业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作者:程静 鲁德银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论文

1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占据比重较大,并且农业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这就导致了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就会遇到很多执行不力的困难影响。再加上政策和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将因地制宜的原则纳入到政策的执行范围,导致很多政策和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现象,而当地的政府部门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此外,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驾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如果不能及时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有效的完善的话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

1.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地区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责大范围的农机管理,但是由于农机部门人员缺少,特别是在基层的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就更少了,这就导致了人员在进行农机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应对逐渐增多的机械使用数量以及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很多落后地区,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在一些地区由于通信技术不到位以及交通设备比较落后,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的情况,因此就导致了问题不断的积累。此外,在管理制度方面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不重视,都会导致制定出来的制度流于形式,农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

1.3农机的安全性较差

随着我国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上对农业机械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很多管理农机安全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在实际的质量抽检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安全质量却不是十分的乐观,农业机械的整体质量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些机械设备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农机设备安全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解决。

1.4农机操作者的素质不高

农业机械最终的接受者就是农民群众,而这些农机操作者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专业操作技术不到家,导致了机械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农民群众在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法律意识不到家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一个重要因素,操作者对农机认识程度不足,很少有农民群众愿意主动积极的对农机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法规

首先,需要做好农业机械的统计工作,并对农机设备进行严格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的机械式以及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和制度,对于多数私人的农业机械设备更需要我们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有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宣传;其次,对农业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不会出现质量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积极的对农机操作者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并且严格按照有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严格贯彻和执行。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同的那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符合发展向现状制度和内容,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进行执行和实施,此外,还要需要加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方面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管理质量提升。

2.3统一完善农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紧紧围绕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为群众服务、以人为本、保民平安的原则作为管理的理念。全面的将多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政策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落实。2014年新疆疏勒县依法开展了农机安全治理整顿,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机“黑车非驾”、“打非治违”安全整治活动。查处无证驾驶51起,无牌拖拉机58辆,暂扣拖拉机392辆。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全面实行统一化的而工作责任、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统一化的人员管理,并不断地行业的行为进行归规范,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机构的形象。

2.4积极宣传

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求农业机械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熟悉机械相关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熟悉操作的技术,因此,就要求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对农机操作者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机操作者的职业道德、操作技术、法律法规和思想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操作者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部门的还需要在社会上积极的宣传农业机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大众对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重视程度,从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013年和2014年新疆疏勒县利用各乡镇的农机安全学习日活动,向广大机手、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农机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发放宣传单、事故案例,解答群众咨询,通过深入宣传教育,营造了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氛围,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作者:谷桂红 单位:新疆疏勒县农业机械局

农业管理论文:新时期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论文

一、新时期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归档率低

首先,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的单位研究管理工作和研究成果归档工作不协调,严重脱节;其次,因为农业科研工作的周期性较长,因此,档案的来源较为分散,在收集整理时由于各个档案的来源时间不确定,会出现部分档案丢失现象;最后,研究者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曲解,认为研究的成果档案属于个人成果,对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存有疑虑,从而出现研究档案的断档现象。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具有很长的应用历史,正是因为历史较为悠久,很多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与新时期的发展形式严重“脱轨”,没有及时的更新完善,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大多采用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因此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上也有了相对应的要求,当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仍然是传统的人工方式,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到农业科研技术工作的深层发展。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档案进行正确合理的分类,为后期的档案查阅提供便利,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功能。然而,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不够完善,学识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薄弱,对各种研究成果档案定性不明确,出现分类混乱的现象,迟滞了规范化管理的步伐。

(四)保密工作不够深化

虽然现代网络化技术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对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但是,网络化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的涉密渠道,涉密的载体在管理上也没有强有力、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化,容易使研究成果外泄,另外,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高,对于查阅的程序检查不够严格,这也是导致档案信息外泄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针对于不同的档案特点,要有合理的收集方案,对档案进行统一式管理。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档案管理体系,把研究工作与档案归档工作协调起来,对每一研究项目进行实时档案跟踪,严防因为周期长的原因,造成档案的遗失,可以有专门的人员分工进行细化管理,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研究成果归档观念的强化,灌输正确的归档意识,以确保档案的整体连续性。规避断档现象发生。

(二)完善制度建设

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更是日常管理的行为准则。管理人员要按照科学的归档程序对各种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操作,不能主观的对档案进行随意安放,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对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法规准则进行学习深化,进一步促进各种的标准化,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的强化下更加有序。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和经验,对各种农业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认知,在档案归类上可以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不同档案的属性进行分区、分层放置,不断的提高完善自身的素质,与时展形势相接轨。

(四)强化保密措施

在新技术的应用下,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保密措施,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知一些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对可能产生的信息涉密渠道进行事前规避,建立完整的防范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对查阅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对查阅人员进行明确的区分,对查阅程序实行制度化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作者:陈茜茜 单位:南通市农业科技档案馆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化进程中项目管理论文

1通过项目管理推进山西农业化进程

1.1具体项目实例

在山西进行的多方面农业项目建设中,文水县做得比较好,已投资2.7亿元,在全县13个乡镇成立了人才引进和劳动力转移协会,22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并且还建设了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上迈出了一大步。22个重点项目中,既有出口西兰花标准化基地、葡萄温室试验示范基地、设施蔬菜示范园区,也有肉鸡养殖示范园区、貉子养殖基地等。其中瑞驰景田的200hm2西兰花种植基地成为全省最大保鲜蔬菜出口备案基地,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西兰花种植销售收入达到195000元/hm2,利润75000元/hm2,直接带动农户2000余户,间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余人。北国风特种养殖第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已饲养貉子1.2万只。目前文水县在大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农业产业已基本形成十大产业链条,模式也日渐成熟,对促进农业化进程的效用非常明显。

1.2项目推进山西农业化进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也获得相应提升,与此同时,受到加入世贸组织后期保护层被掀开的影响,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也在日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山西省具有“农业大省”的标签,如果没有注重对农业模式的更新优化,那么这个标签迟早被替代。为了提升自身的农业实力,山西省积极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发挥其实际效用,使农业项目的效益转化非常明显。

2结语

目前,山西省的各项农业项目管理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践证明,项目管理工作越到位,项目效益越显著。我们知道,山西农业是由众多大小项目集结形成的一个整体,只有当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并能实现效益,山西农业才能获得发展。总之,要加快山西农业化进程脚步,就需要项目管理发挥重大作用,而一旦项目管理发挥重要功效,势必会推进山西农业化进程。

作者:姚颖 单位:山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农业管理论文:农业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论文

1ERP环境下的农业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与传统成本相比较ERP系统将销售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供应链以及总账系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简化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程序,加速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速度,减少了因信息滞后带来的机会成本,将原本孤岛的信息逐级传递。ERP系统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从规划阶段,物流,资金的管理三个模块来实现良好的成本管理,及其全方位管理操作。

1.1农业企业生产准备、计划的精细化

传统生产准备人为的主观意志作用比较强,对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变化,都是听风则风,听雨则雨。没有准确的市场预测信息,也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料用量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而由于人工记账操作,库存数据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一系列的管理弊端,最终将导致存货的滞留和堆积,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被迫停工,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资金占用现象严重,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1.1.1主生产计划的精细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做好了计划,农业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ERP系统接收到市场的销售预测信息、客户的订单以及其它信息后,首先由主管人员做出主生产计划,计划精确地包含了每一生产阶段的毛需求量。紧接着进行粗能力的权衡,确定出所需要关键工作中心的加工能力和设备的负荷能力,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初步的计划确认或调整,再与销售部门做出的销售计划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认和调整主生产计划,最后提交给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的确认,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修正。

1.1.2物料需求计划精细化。ERP系统解决了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物料需求计划,即MRP详细记录了物料需求信息、物料清单、生产的工艺路线以及物料的可用量。例如要生产一台仪器,那么制造这台仪器所需要哪些物料,物料的需求量是多少,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当前的库存量信息,都会在系统中记录,一旦某一个环节断层,系统会给出提示或者警告,而依据传统的生产方式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生产节奏,农业企业内部都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1.3能力需求计划精细化。计划的最后一阶段是对能力需求的计划,即CRP。简单的来说它就是依据生产的每一阶段和工序的物料需求信息,精确地计算出需要投入的能力和设备的负荷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企业生产能力以及负荷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制定出CRP。运行时系统会根据CRP中加工产品的数量,所在的时间段,实际所需要占用的能力负荷,对比在系统内设定的标准能力负荷情况,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而传统的生产准备计划阶段,并不能够像ERP系统这样实施全面精细的计划,物料的需求、能力的负荷情况都不能得带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补充的信息也不能够及时更新信息。

1.2农业物流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1.2.1农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的缩短,对品种的需求多样性不断提高,产品的交货期不断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生产车间管理没有进行明确地分批分类管理,对于生产所需的物料也得不到及时反馈,没有明确的进度安排,产品交货时间也没有明确统计,对每一项加工产品的工序也没有进行细致分工。对于插单的业务,农业企业也疲于应对,物料需求跟不上进度,生产能力也不足,农业企业往往需要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传统的期间费用分配也不准确,分配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人工或者机器的工时总数来定义,管理者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无法做出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决策。ERP系统下,生产的整个过程是由MPS生成各个车间和工作中心的生产任务,下达产品生产指令,根据产品交货的到期进行产品的任务优先级的排序,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都有明确的规划,确保产成品能够及时完工交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ERP系统下每一项完工产品都有固定的工艺路线,物料需求也有明确的信息记录,能够保证产品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并且细化工序,将一项复杂的加工业务简单化、重复化、高效率化。半成品在车间的转移,原材料、配件的领用,生产加工进度的控制,各个时间段加工状态的信息,在产品的统计分配信息都被统计及时记录到了工作中心中,由工作中心生成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ERP系统下的其它有关子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信息进行生产调度,物料的补充等等;这些信息也是产成品成本计算和制造费用分配的主要依据,它定义了许多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公式,比如机器加工的工时和物料的用料比例,由成本动因推动费用的分配,期间费用能更加准确地分配给完工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在ERP系统的车间管理下制造成本下降了12%左右,停工待料减少了60%,产品延期交货下降了80%。因此走ERP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农业企业实现利益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1.2.2农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库存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库存管理中,由于农业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的复杂性,管理已经销售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让原本就复杂的库存管理受到了许多非技术性的影响。统计与汇总指标的工作量巨大,库存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严重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存货积压、资金严重占用的现象。ERP系统下的库存管理贯穿整个农业企业管理,覆盖范围广,利用数据库将存货的信息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中,提供的登记出库入库的信息,存货的类别,提供下级编码标识,产品的批次,出入库时间、质量状况以及价格等,都被详细地计入在系统内,支持存货跟踪查询,能够即时反映库存的盘点数据,并对其它相关联的子系统提供实时数据,这是传统管理无法实现的。在发货的时候严格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发货,降低了因存货变质、积压而增加的风险和机会成本。ERP下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仓库保管员的劳动组织方式,对仓库可以按照产区分类,按照业务进行区分,细化了日常的管理业务。ERP系统对存货的控制方法也有许多种,如ABC法、零库存控制法、在途物资的管理方法等等,农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库存的复杂性进行方法的选择。对于入库管理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发出需求,降低不必要的库存费用,降低资金的占用和存货毁损的风险;对于领料出库的业务,可以限制材料的数量,以防止因为任意领料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引起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失去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表明在ERP库存系统管理下,库存下降了30%~50%使得库存资金投资减少了1.4~1.5倍,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50%,这些都是传统库存管理无法实现的,因此农业企业只有在ERP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的平台上才能越走越远。

1.2.3农业企业采购管理的精细化。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行为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模块,采购工作主要是在合适的时间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合适的质量、价格、数量的原材料(或加工部件),以保证生产顺利正常进行。传统的采购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管理供应商,致使采购信息总是不能及时下达到供应商;其次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采购数量不足或采购不及时以及物料逾期未入库,车间的生产线只能被迫停产。生产制造过程中,插单的业务极为常见,物料计划人员无法快速评估其影响,信息传递慢,采购提前期长。无法及时下发采购信息。而且对于市场的价格走向也没有很好统计记录,主观判断采购存货的数量以及批次,致使采购成本高昂。ERP环境下的材料采购计划是由主生产计划生成,根据生产车间以及销售部门传递出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下达到采购部门,并同时将信息传递到总账系统以及仓储部门,简化了信息传递的流程,极大增加了信息处理效率,据统计表明应用ERP系统实现采购管理的农业企业,采购提前期缩短了50%。ERP系统中建立了一套信息精确的客户资料,以及客户所能够提供的物料信息,一旦系统得到采购的命令就能及时将信息下达到供应商,逾期未收到的采购物资也能在系统中得到查询,发出催货通知,或者及时变更供应商降低生产线停工的风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一旦有插单的业务发生,计划部门也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修订,进行能力的评估,将物料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采购部门,及时进行物料的补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ERP系统还提供了物料需求的规格资料,保证入库产品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系统还提供了比价的功能,能够让管理者迅速做出最优决策。

1.2.4农业企业销售管理的精细化。在一个农业企业的销售系统是农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外部市场的轮毂连接,是价值的生产是实现农业企业最关键的一步。其主要职能是以满足客户消费需要为前提,实现劳动价值到社会财富的转换。而传统的销售管理下,销售部门往往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报价,缺乏成本数据参考,无法获知准确的订单利润,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客商信息混乱,信用额度很难掌握,增加许多无形的财务风险。对于地区以及不同的客户报价策略在手工作业下工作量庞大,准确性也很难把握。销售人员很难追踪订单的采购状况、生产状况、入库状况,导致销售人员很难和客户沟通进度。逾期交货现象严重,信用等级下降,客户流失现象严重。ERP系统下的销售模块将销售任务细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预测信息和销售订单制定销售计划,并做出合理报价决策;②开辟可供销售市场,并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确定的客商档案和长期可供稳定销售的销售渠道;③结合历史、目前、市场调研数据进行销售;④根据客户的订单信息,组织货源,下派生产命令,并组织仓库发货;⑤开出销售发票,并转交财务系统记账;⑥对已经销售的产品提供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提出方案。根据应收系统的传递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制定销售策略,发出催收货款的指令,而传统的销售管理无法及时对订单做出反应,也不会对销售进行售后的跟踪分析,不利于市场地位的稳固和简历长期稳定的销货渠道。

1.3农业企业资金流管理的精细化

资金是一个农业企业的血液,资金的运转是关乎到农业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传统的农业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对于资金的预算、费用的支出很难控制,对于未来的资金流入流出也无法掌握,科目繁多,往来账目不清,管理人员工作量大。ERP系统下,当采购或者销售行为发生后,系统会根据采购订单、发票在应收和应付形同中生成相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为农业企业提供精确的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相关的票据还含有供应商以及客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每一笔收入以及费用与客商相联系。对每一笔零用基金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将收入或者支出与相应的票据相联系,实现收入与票据相匹配,对于外币也有专门的账户管理,能够及时地反映账户的资金信息,减少了人工管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资金的预算和费用的支出都有严格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使得农业企业的资金能够维持农业企业正常运转。

2农业企业ERP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对ERP认识程度低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储存软件,很多管理者思想仍然停留在只是单一的将财务信息化,而没有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再加上国内实施ERP成功的也就只有联想、海尔、移动公司等一些大型的知名农业企业,因此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精细化也只是持有观望的态度。

2.2农业企业缺少精细化成本文化气氛

尽管许多农业企业引进了ERP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农业企业没有注重对精细化的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些制度建立得并不合理,甚至导致极少数个别员工出现抵制的情绪,而农业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无法落实。

2.3ERP系统实施对人员要求较高

ERP成功实施对操作者、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不仅仅要懂得操作还要懂得原理,否则实施的过程中麻烦不断。而ERP系统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普及的程度也不够,许多管理者甚至没有ERP的概念,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ERP将管理与技术融为一体,这要求操作者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要是个技术员,而且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4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规范性不够

科学的管理,要求农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它会影响到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2.5实施ERP系统后期维护不足

许多农业企业在引进ERP后,前期没有制定计划和目标,导致后期发现团队实施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系统的二次开发上。农业企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仅靠一次完整实施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又使得ERP后期发展滞留,最终导致农业企业摈弃实施。

3ERP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3.1管理者转变思想

ERP精细化管理要成功实施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思想上的觉悟,将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农业企业运营上。管理者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培养整个农业企业的员工精细化的意识,只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才能使得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在农业企业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管理者需要将目标放长远,从各个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带领农业企业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

3.2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农业企业文化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同样农业企业文化氛围也是农业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农业企业文化氛围,农业企业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建立起农业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首先需要培养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现有理念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诸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调动积极性和惩罚措施,让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业企业精细成本管理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3加强对员工的后续教育

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以及操作的关键人员,要在后期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ERP这样先进的管理系统,随着时间的变更也会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在操作和应用过程脱节,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ERP运用需要熟练的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只有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得ERP的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4规范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

农业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农业企业实施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坚实的基础,农业企业可以在未来发展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农业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农业企业原始信息核算的管理,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再次是优化农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农业企业生产流程,加强全面成本预算的管理。

3.5成立实施ERP精细化的项目组

要成功实施和应用ERP系统,光依赖软件公司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有在农业企业内部建立一个ERP执行和组织协调的ERP组织机构才能解决问题。在其领导之下,农业企业内的所有部门达成一致的目标,却又各司其职,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培训,让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不仅能够了解ERP运行的情况,还能够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经验一起分享,问题一起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ERP系统运行起来,使得ERP精细化的管理成功地在农业企业内部实践,提升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小结

总之,ERP系统是农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优策略,它对农业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进行管理,将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化重复化,解决了传统制造一手包揽的问题,降低了技术人员流失农业企业制造环节中断的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外进行的市场分析调查,客商档案的记录,弱化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成本。ERP系统从全方位的精细业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作者:慕云丽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农业管理论文:现代农业项目管理论文

1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采取措施

为加强和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专户,专人负责,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政报账制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制度,对工程建设采取招投标制,对所需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并在网上公告。资金使用按照合同、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款支付程序,及时拨付工程款,确保施工单位正常施工和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依据《河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一是对省以上补助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设立资金专账,做到各种手续齐备、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完整。二是因整合资金会计核算有特殊的要求,对其原始资料复印后,计入辅助账。三是对自筹农民投劳折资部分做好明细纪录,做到底账清晰。

2现代农业项目建后管理和维护方案

2.1项目建后管理

工程建成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将产权移交项目乡镇、村或用水合作组织,搞活经营权,由产权所有者负责工程管理,制定工程管护制度、用水制度、水费计收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建、管、用相结合的工程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维护力度,明确专管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并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管理主体落实后,水务局、农牧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使工程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效益。

2.2项目维护方案

项目建成后,管理单位要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管理者要真正负起责任,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移动设备、管道不用时,要入库保管。

3现代农业项目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隆化县是典型的山区县,降雨量分布不均,由此引发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后,一是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11.33hm2。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矛盾将得到初步缓解。灌溉面积萎缩和灌溉效益衰竭的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二是水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节约用水效果显著。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区内可新增节水能力130.8万m3,井灌区水利用系数可从现在的0.6提高到0.79以上。三是有效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社会稳定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等目标。

3.2经济效益分析

3.2.1 效益计算(以2012年现代农业项目为例)。工程完成后,新增管灌面积385.33万hm2,平均可增产玉米150kg/667m2,按1.8元/kg计算,增收156万元。新增喷灌面积1026hm2,平均增产玉米150kg/667m2,按1.8元/kg计算,可增收416万元,年增收总效益为572万元。

3.2.2 年费用。年折旧费:按综合折旧费率4.5%计算,为79万元;年运行费:按总投资的2%计算,为35万元;管理费:包括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等,根据项目区的需要,取总投资的2.5%计算,为44万元。由此,年费用为158万元。

3.2.3 效益费用比。R=(B-C)×t/k=(572-158)×15/1752=3.52(B—年总效益;C—年总费用;T—经济计算期,按15年计算;K—总投资);投资还本年限(静态)T=k/(B-C)=1752/(572-158)=4.2年。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的增加粮食单产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效益费用比为3.52,还本年限4.2年,经济效益尚可,项目可行。

3.3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渠水田林路系统,为全县农村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干旱、荒漠及环境恶化乡村,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一是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杜绝了过去对地下水恶性开采的局面。二是通过实施喷微灌工程,可根据农作物的需水状况,适时适量对农作物进行浇灌,不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浇灌后地面比较均匀湿润,避免了过去大水漫灌造成土壤养份层的损失,减少了地下水的污染。三是避免了长期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而引起的生态结构破坏。

作者:武玉成 单位:承德市隆化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