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4 05:04: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教师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新入职幼儿教师毕业论文

一、新入职幼儿教师容易遭遇的困境

1.角色转变存在障碍

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刚毕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带着校园独有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幼儿教师在学校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而在入职之后更多的是与幼儿和家长交流,接触的事物更加多样化。初入幼儿园这个相对热闹的职场,许多人经常会流露出对学生角色的留恋,尤其是入职初期依然会将自己置于学生的角色之中,对工作职责不明确,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岗位。

2.实习期的效果不明显

在学生实习期,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想法,这种不确定性致使许多学生在实习阶段未能全身心投入到职场岗位角色,造成了就业后职业身份过渡的不顺畅。

3.专业技能与其他工作能力未能协调

发展新入职幼儿教师在学校过于重视音乐、舞蹈等专业发展,相对忽视了对幼儿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走上工作岗位后,总想把自身专业技能展示于日常教学中,却常常忽视四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是否真正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二是与幼儿沟通是否存在障碍;三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自身是否有独立驾驭课堂(游戏)的能力;四是面对自身成长困境时,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园该如何做

1.进行合理引导首先,幼儿园内部管理

要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幼儿教师评价机制,以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坚持发展性评价。在幼儿安全的范围内,允许新入职教师存在不可避免的失误,但要求其对失误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其次,加强心理辅导,让他们主动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逐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幼儿园要经常肯定新入职教师工作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开朗的心情,微笑面对每个孩子,逐步弱化职业倦怠。最后,帮助新入职的教师在工作交往中积极地与幼儿、家长、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对幼儿园的工作和幼儿的发展有益,而且对教师的潜能开发、专业成长及身心健康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重视师德建设,强化职业

理想学前教育因为被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师德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并始终贯彻于日常工作的生活中,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和内化必须是长期的。职业理想是爱岗敬业的前提,幼儿园应逐步培养新入职教师的职业理想。一方面,幼儿园要不断地向新入职教师宣传正确的职业理想概念和实现途径。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修正和强化自身的职业价值。

三、新入职教师应如何做

1.尽快掌握幼儿的发展状态

一切幼儿教育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自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对现实中幼儿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是作为一个新入职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保教的规律。

2.养成良好的教育行为和学习习惯

教师的专业行为和道德准则集中表现于教师日常教育的行为习惯当中。教育行为习惯是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更是教师个人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心智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教师好的教育习惯对幼儿成长显得更为重要。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刚刚走入教育岗位,在习惯养成方面可塑性强,从入职开始就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养。

3.培养教育发现和研究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成熟,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也应更加凸显。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在不断提高,这就为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提供了教育背景支持。新入职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他们不乏好奇心,也就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有利于开展研究。在强调“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幼儿教育养成”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也就不单单是看护幼儿的工作,更要能够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向教学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作者:李云飞单位:郑州市幼教发展中心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摘要:据调查,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继续教育的内容陈旧,且缺乏针对性;继续教育的形式多样,但方法单一;对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教育评价流于形式。改善的策略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面向农村幼教实际,彰显农村幼教特色;探索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开辟教育培训新渠道。

关键词: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改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兒教师是幼兒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传播,建立和完善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现代学习型幼兒园已成为幼兒教育发展的潮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三年内对1万名幼兒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要在五年内对幼兒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可以说,我国幼兒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幼兒教育发展的成败关系到我国幼兒教育整体运行质量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笔者对陕西省M县进行了调查研究。

M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位于陕西省的西部。本次调查的对象为M县农村幼兒教育机构(含幼兒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中的幼兒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71%。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对被试的基本情况、在职培训、职后培训评价、职后教科研情况以及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建议等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笔者同部分幼兒教师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进行了深度交谈。调查结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它既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暴露出了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1 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可程度影响着幼兒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而影响到继续教育的成效。由调查结果我们得知,认为继续教育“非常有必要”和“有很大必要”的教师所占比例为64.93%,认为“没有必要”的仅占6.72%,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村幼兒教师对于接受继续教育还是持比较认可的态度的。同时,通过对幼兒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目的的调查,我们进一步发现,广大农村幼兒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但其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多半是为了职称评定、职务提升或应付考核等,参训动机是比较消极和被动的。

对农村幼兒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的调查显示,农村幼兒教师职后参加各类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部分教师与此根本无缘。从培训频率看,幼兒教师入职后“经常”、“偶尔”和“没有”外出参加培训所占比例分别为9.70%、63.43%和26.87%,这说明我国农村幼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培训时间看,1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占到了87.31%,绝大多数培训都是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等业余时间进行的,长时间的脱产培训相对比较少,“短、平、快”成了幼兒教师在职培训的显著特征。

2 继续教育的内容陈旧,且缺乏针对性

在对M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农村幼兒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M县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在内容方面大多承袭了以往的传统培训科目,其内容不但陈旧,有些甚至还是完全过时的,难以适应幼兒教育发展的需要。当然,M县幼兒教师培训课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新鲜”课程,但是,在动听课程名称下仍然充斥的是陈旧的教学内容,事实上是“换汤不换药”,给幼兒教师带来的更多是失望。同时,M县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所有参训教师几乎接受着同样的培训课程,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和不同水平教师的需求,甚至还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培训内容和幼兒园的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更谈不上用所学理论帮助幼兒教师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长此以往,幼兒教师无法体验到师资培训的价值所在,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参训积极性。

3 继续教育的形式多样,但方法单一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M县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呈多样化,包括在职、半脱产和脱产等多种培训形式。其中,在职培训和半脱产培训在M县农村幼兒教师培训中占有绝对的优势(64.93%)。可以说,M县农村幼兒教师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培训形式的。从笔者本次调查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农村幼兒教师(70.15%)对于“业余学习”这一既不影响工作又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形式情有独钟。通过与部分教师的访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许多教师希望在不离开工作岗位的前提下,参加各类培训或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因为这样可以做到“多方兼顾”。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幼兒园管理体制下,这一选择当属情理之中。然而,从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看,M县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沿袭了教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模式,所有参训人员集聚一堂,聆听着同样的内容,而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

4 对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教育评价流于形式

目前,M县对于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管是比较松散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更多地只是重视幼兒教师培训的次数,而忽视了对于教育培训质量的监控和反馈,致使农村幼兒教师培训的质量无法达到规定要求。首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资培训缺乏严格的把关和资格审查,个别培训教师本身水平较低,无法很好地胜任幼兒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其次,M县对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不到位,参训学员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一些学员甚至平时根本就不来参加培训,只有考试时才会露面。在教育评价方面,M县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多采取开卷方式,学员们只要会“抄”便能顺利过关,甚至一些培训只要交费,便能拿到合格证书,参训教师心态比较浮躁,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许多学员都是直接冲着培训合格证书而来的,希望拿到相应学分、学历,以利于评职、晋级,并没有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抱有太多的想法。可以说,这样的继续教育虽然表面上成绩斐然,但其效果却令人质疑。

三、改善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1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幼兒教师参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幼兒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探索并出台一系列有关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性政策。在激励方式上,可以根据幼兒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分类分层的多维交叉激励机制,坚持因人、因时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按需激励的动态激励制度,尽可能发挥其最大的边际效应。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将幼兒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与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编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兒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同时,幼兒园应为参训教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提高受训教师的经济补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继续教育的学习之中。

2 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构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为提高幼兒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而,满足农村幼兒教师的现实工作需要是设置继续教育课程的基本依据。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幼兒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和培训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同时,由于幼兒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促进幼兒发展为本,幼兒教师的培训也应秉承这一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幼兒教师在认知能力、情感水平、技能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为此,对农村幼兒教师的培训最好采取分层实施的办法,并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培训单元,然后针对不同的培训单元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我国农村幼兒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还应注重实效性,既要有理论的支撑,又要有实践的依托,应从幼兒教师的教育实际出发,先帮助他们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然后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进而寻找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幼兒园教育教学的质量。

3 面向农村幼教实际,彰显农村幼教特色

农村幼兒教育不能盲目地照搬城市的经验,而应立足于农村幼兒教育的实际,注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走低投入、高产出的科学发展之路,如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创设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兒园的环境“活”起来。这些隐性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弥补农村幼兒园办园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为农村幼兒带来无限的欢乐和情趣,培养幼兒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要将这些潜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单靠教师的自我摸索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指导。因此,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兒教师科学使用乡土教材的技能,帮助他们优化育人环境,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合农村幼兒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把一个个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资源融入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之中,让每一个活动都能呈现出自然与和谐的农村气息,使幼兒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4 探索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开辟教育培训新渠道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幼兒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幼兒教师的继续教育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农村幼兒教师来说,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无疑是杯水车薪,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幼兒教师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探索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形式,不断开辟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渠道。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现有培训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我国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渠道,如远程教育、网络大学、函授、夜大等。其次,要重视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以幼兒园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难题为研讨对象、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对全园教师所进行的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可以说,园本培训也是我国农村幼兒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再次,幼兒园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开展自学,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要发挥班组集体和教研组的职能,加强教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幼儿教师的形象设计与塑造

摘 要:作为人类灵魂的铸者,教师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通过自身的高修养、高素质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受益,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形象会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成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对教师做出评价,或褒扬或贬斥,就像秤杆与秤砣,掂量教师的是学生。

关键词:幼儿教师;形象设计;塑造策略

一、教师与幼儿教师的形象

(一)教师形象的内涵。自古以来,对教师的形象有多种解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智知泉源,行可以为仅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虽然是从教师的功能和作用来论述教师的形象,但却道出了其形象的某些方面。现代教师职业及专业化的发展,使得“教师”的内涵在不断扩大。裴春秀把教师的形象界定为:“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外观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印象、看法、认知的综合体现”。教师形象是教师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既包括教师的气质、服饰、言谈举止等外在形象,也包括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学识才能等内在形象。前者是教师形象的形式,后者是教师形象的内容。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完美统一。

(二)幼儿教师形象内涵的特殊之处。幼儿教师的形象是教师形象的一个分支。幼儿教师和其他所有的教师一样,都要注意内外的综合形象对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其形象有两个独特的内涵。第一、幼儿教师的外在形象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幼儿对外界的理解更多要靠声音和手势等教师的外在形象去理解。而且他们会用自己所看到的形象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模范。第二、人“幼儿阶段”的特殊时期对教师形象的要求更高,“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个性和往后的品格。这些幼儿时期的经历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二、幼儿教师的形象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幼儿教师的形象决不仅仅是外表的形象,也不是仅有爱与耐心就足够了,设计幼儿教师形象,必须引入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要求。

(一)幼儿教师形象设计的内容。幼儿教师的形象应从哪些方面去设计?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但又具有明显层次性的系统。它的内容应当涵括有关教师形象的所有方面。在设计幼儿教师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去考虑:职业道德形象设计、个性修养形象设计、掌握先进教育方法的形象设计、能力结构形象设计、审美素质形象设计、地位待遇形象设计。

(二)幼儿教师形象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幼儿教师的形象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进行,例如从以上讲的从教师自身出发的六个方面去设计,也可以从社会期望的形象角度,职责赋予的形象角度,外显形象角度与内显形象角度等去设计。但是无论如何,幼儿教师的形象设计应当遵循着表率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效能性原则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进行。

三、幼儿教师形象的塑造策略

幼儿教师形象的设计主要从内容和原则上说明了应如何设计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而这里主要是给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和日常幼儿教育相关的形象塑造策略。

(一)仪表形象的塑造。传统的幼儿教师的仪表形象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出调整。教师要注意表率性和效能性的原则。第一,幼儿教师的形象应定位于“自然、清新、简洁、大方”,可以化淡妆,但是不能佩戴容易伤害到幼儿的饰物。第二,儿童爱模仿,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师的穿着不能偏离大众的审美标准。第三,幼儿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外、户外活动,穿衣打扮应当但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语言形象的塑造。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因此,一个教师的语言美不美,是否有利于与幼儿沟通,是很值得重视的。教师不仅要让儿童听自己的话,而且要听得懂,这就需要注意两点:生动、具体。

(三)动作形象的塑造。幼儿教师首先要弄懂肢体语言的意义和了解其对儿童的影响。常用赞许的目光和竖起的大拇指去鼓励、赞扬儿童。其次幼儿教师地教学的进程中,多模仿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或常体会的一些动作。另外,当和小朋友讲话时,要很自然蹲下到与儿童的眼睛能对视的高度,这样的一个动作对儿童而言是一种平等和关注的信号,这往往更能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四)道德形象的塑造。幼儿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由于道德教育比较抽象,儿童往往从更喜欢跟从教师,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得直观性的体验。

1.爱心与平等是幼师形象的灵魂。幼儿对教师充满崇拜,所以幼儿最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认可。没有爱心种子的播种,儿童也不会以爱去面对其他人。在一大群小朋友中,会有一些漂亮乖巧的孩子,也会有一些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教师切忌偏心对待。尤其一些小朋友有时会给教师带个苹果啊什么的,教师这时不能表现出对这个小朋友特别的照顾,就算其做错事也不加责怪,这对儿童的心理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个能得到儿童热爱的教师,是对他们充满爱、不偏心的。

2.公共道德形象。教师平时会教育儿童要有公共道德、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节约水电,要礼貌待人,要爱护公共产品,要遵守交通规则等。殊不知,对儿童来说,身教要比言传更具有说服力。比如一个教师在饭堂里踢倒了凳子而不去扶起来,那儿童也不会有这种意识;一个教师洗了手没把水龙头拧紧,那他想教育儿童节约用水是困难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先有一桶水”,想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先自己做得更好。

教师形象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现代教育管理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对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的内外素质的普遍要求,是教师职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特征和表现,符合当前国际化的职业发展趋势。幼儿教师的形象有着很多与其他教师形象共同的地方,但我们更应关注其不同之处,来恰当设计和塑造幼儿教师的形象,以让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几点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在社会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大幅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以适应教育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们杭锦旗第三幼儿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些探索概括起来可称之为应具备的几点素质。

一、以行知思想的“爱满天下”为基础、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师德修养的核心体现在一个“爱”字上。

1.爱心育人。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每位幼儿教师始终把了解孩子、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习上关注他们,身心上关爱他们,使全体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浓浓氛围之中,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真心服务。我们根据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爱满天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民主观,我们首先从园领导做起,用自己的热情和关爱去点燃教师、孩子和家长心中爱的火苗,让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悦纳的氛围弥散在园区的每个角落,再经由教师将充满关怀的呵护传递给每位孩子和家长。

3.用心工作。要求全体教职工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陶行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陶行知热爱学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胸怀;确立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范,以此鼓励大家以敬业、热诚、奉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在一种充满赏识与鼓励的氛围中,点燃教师对事业的激情和工作的活力。

二、以教学基本功训练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教学硬功

一个现代化的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因此幼儿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

1.苦练“八功”。我们提出了开展练“八功”活动: 练弹、唱、跳、说、画基本功;练掌握教材基本功;练备课基本功;练说课基本功;练讲课基本功;练写作基本功;练操作和制作基本功;练评课基本功。

2.师徒结对:为强化教师各教学环节硬功的训练,我们对不同素质的教师,采取了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做法,坚持抓一部分、带一部分、促一部分的策略,建立以园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对教龄在3~4年内这一层次的年轻新教师,实行师徒带教制。

3.竞赛演练。我们立足本园、以研为实,全园各个班级形成同伴合作,团队引领的保教队伍,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创造空间,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三、以新教育实验开展为契机、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

最是书香能致远。追随新教育的思想,我园开始了“书香校园行动”的实践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1.人人品香。在信息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缺乏学习的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眼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在各种地方找到学习资源,服务于自身。平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的进修、学习活动,多渠道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内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全园教师的文化素养。

2.时时飘香。腹有诗书气自华,兆丰幼儿园每一个爱书的人都是美丽的,都有一颗“蕙质兰心”。我们通过教师的读书沙龙、说课比赛、演讲比赛、诵经典比赛,不断加深教师的文化形象,促使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升华,和孩子一起进入一个新境界——共建阅读新篇章。两年来我们以读书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教学闪耀睿智的光彩。而一路走来的读书阅读活动,给幼儿园、老师、幼儿和家长都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为幼儿个性飞扬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为家园和谐发展提供了沟通的平台。

四、以自我反思为重点、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大量研究表明,专业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也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总结反思,然后成为实际的行动者。

1.理论学习。通过各种理论学习和对特殊案例的分析,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让每个教师都能切身的知道反思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学习、读书笔记中增强反思意识。全园教师在博览群书、了解教育形势发展的动态时,对于经典的讲话、观点、活动等随时记下,反思自己的理念,对比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持之以恒,教师心中实践的方向将逐一明朗。

2.积累反思。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磨练反思能力。我们对老师提出结合幼儿一日的活动和幼儿表现,进行案例分析,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出难题,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在外出观摩学习及教师之间的学习中提高反思能力。不管是专题讲座、研讨会,还是园内的集体备课、观摩课,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机会。专家、同事、报告、发言,都是她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老师们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让我们以陶为师本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弘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旗帜,培养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身心理健康的优秀孩子,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而共同努力。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浅议如何从政府层面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幼儿教师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面临诸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整体不高、生存处境堪忧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政府层面来论述如何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教师队 队伍建设 政府层面

一、问题的提出

透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们可以明显感知目前政府对我国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是极为重视的。可以说,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必修依靠农村幼儿教师,但是目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是十分令人堪忧的。为了能够使农村幼儿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县的农村幼儿教师为例,对腾冲县7个乡镇的120名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便能够为发现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笔者深入腾冲县农村,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师队伍结构状况、专业素质构成状况、教师队伍生存状况做了仔细深入的研究。

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及其不合理,具体表现: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女性化倾向非常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学历达标率及专业对口率非常低;教师资格和职称持有率低

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1.专业精神方面

(1)职业满意度不高

在所参加调查的农村幼儿教师中只有20.8%的教师表示对自己的职业非常满意,有33.3%的教师表示对自己的职业满意。

(2)职业认同感非常低

有35%的教师愿意坚定执着的从事该职业;有50.8%的教师表示暂时觉得还好,也不考虑换其他工作,但是如果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可能会换工作;9.2%的教师正考虑想从事别的职业;有5%的教师表示,只要有好的机会,一定要换这份工作。

(3)专业发展目标粗糙缺规划

虽然在该县61.7%的农村幼儿教师都表示自己给自己制定了发展目标,并且也正在按照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和她们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虽然她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但多数教师只是概括的打算,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更不能确定实现目标的明确的方法与途径。

2.专业知识方面

专业知识的构成状况不乐观,该县农村幼儿教师们对五大类知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占61.7%;第二名反思教育实践、进行教育研究的知识,占48.3%;第三名自然、人文社科知识,占41.7%;第四名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占36.7%;第五名五大领域的知识,占30.8。

3.专业技能方面

(1)专业基本技能掌握不好

该县农村幼儿教师对于是否至少擅长一门艺术活动,如绘画、弹琴、手工等,仅有13.3%的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24.2%的教师选择比较符合、有52.5%的教师选择基本符合、有10.8%的教师选择不符合。

(2)教学活动组织能力不强

7.5%的教师严格按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13.3%的教师以大纲为标准,以教材内容为参考,结合幼儿实际水平及其生活的环境确定并设计教学内容;11%的教师只要实现课程目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或自行编制教材。

4.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处境堪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处境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工资及福利待遇极低,该县农村幼儿教师们的月平均工资为530元左右;公众认可度低、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可度低,该县仅有5%的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29.2%的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一般,47.5%的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太高,18.3%的教师认为她们的社会地位很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超负荷、该县高达80%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每个班级(平均人数31人)仅有一名教师,从幼儿入学到离校整天时间的保教工作全部由一人承担,担任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除了担任教学工作之外,还要担任学校的其他杂事。

三、如何从政府层面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面临以下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生存处境令人担忧。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首先需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1.立法保障优秀幼儿教师进入农村工作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师价值认识的日益深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了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都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并立法加以保障。我国台湾地区亦不例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部学前教育及其相关法律,对幼儿教师的资质条件、任用制度、在职进修、权利保障与待遇落实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全面和明确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台湾地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其中也对幼儿教师及队伍建设做了一些相关规定。但是大陆地区整个学前教育立法还比较薄弱,许多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规范尚处于缺失或不完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需要,加快学前教育教师立法步伐,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1)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任职要求、聘任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很难招到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教师愿意来,就会被任用。在没有资本挑的情况下,农村幼儿教师入职门槛是相当低的,而且聘用、解聘和离职的过程也相当随意,根本没有办法保障他们的专业水准。所以长期以来给人的感觉是农村幼儿教师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可以做幼儿老师,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相当低下。虽然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只要是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就可以直接认定幼儿教师资格,但是这规定非常笼统,并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这样的要求已经偏低了。然而关于幼儿教师的任聘方面,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规定还属于空白。

因此为了保障我国大陆地区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必须制定相关法律,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制度,为农村幼儿教师公开、竞争、择优选聘,聘任期限、聘任方式、聘任程序、解聘缘由及解聘的程序等提供明确的法律规范。充分发挥教师资格制度的筛查和选择功能,以保证合格人员进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高素质。

(2)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保障合理待遇的权利

由于政府对农村幼儿教育资金投入的缺乏、农村幼儿教师身份的尴尬、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繁重无法分身等原因,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进修一直保障不足,机会匮乏,经费更无处落实,这些教师的培训、进修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保障状态。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该县绝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都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他们工资低、待遇差,基本属于教师队伍中待遇最低的人群,根本没有任何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由此导致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素质低下。

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制定法律,对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权利与保障合理待遇的权利给予国家法律的强制性保障。规定参加进修与培训是农村幼儿教师的权利,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与研修中应承担的责任做出规定;还必须通过立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权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医疗、养老、退休、抚恤等方面做出规定,制定幼儿教师的基本待遇水平,确保幼儿教师工资不低于小学教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幼儿教师队伍。

2.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幼儿教师进入农村工作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边远山区教师实施特殊津贴政策(即给愿意到边远农村从事教育的教师每个月两百元的补助;在职称晋级评聘过程中,将边远贫困山区教师与在县镇任教的教师区别对待,降低对边远贫困山区教师的条件要求)。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进入农村。然而在早些年,幼儿教育的一些优惠及教育资源似乎都流进了城市,农村幼儿教育及农村幼儿教师们似乎被遗忘了,农村幼儿教师们工资低、无编制、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障、无职称评定的机会,并且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正是这种状况才导致优秀教师幼儿不愿到农村工作。因此政府应该效仿基础教育,给予农村幼儿教师们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幼儿教师进入农村。

(1)对农村幼儿教师实施特殊津贴政策

改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低学历、无男性、无职称等状况,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给予特殊津贴,特殊津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的特殊津贴。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所有幼儿教师除了领取基本工资之外,还可以得到在农村工作的特殊津贴;一类是针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部分群体的特殊津贴。除了领取基本工资及在农村工作的特殊津贴之外,对愿意到农村工作的男性幼儿教师给予性别特殊津贴,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给予学历特殊津贴,愿意到农村工作的有职称的幼儿教师根据职称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职称特殊津贴。这一系列的特殊津贴可以累加,并且这部分资金均由各级政府承担。

(2)对农村幼儿教师给予优先晋级、评优、加薪等政策

改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无职称、无编制、无评优等状况,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于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给予优先取得编制的权利,并且在工作中根据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等,和城市幼儿教师比起来,给予农村幼儿教师优先晋级、评优和加薪的机会。并且在晋级、评优和加薪的标准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适当的倾斜。

3.实际行动支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对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只起到了一个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它只为幼儿教师进入农村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和现实依据。虽然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但是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只是空谈,如果没有落实下去,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因此政府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财政投入

资金短缺一直都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缺乏培训机会的根本原因。如在笔者所调查的腾冲县,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农村的幼儿教育全部是依靠私人的力量办学。然而农村的实际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对幼儿教育投入的承受力也相当低。在这种情况下,长久以来我们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优秀幼儿教师不愿来到农村,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要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政府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招到并且留住优秀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

(2)强化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

各级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时,必须分析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构成状况,合理分配农村幼儿教育金费的流向,如用于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比例、用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比例。特别是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里面,必须细化到具体的某项资金比例。比如拿腾冲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来说,在核算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的构成时必须考虑到:应给予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名额所占的财政工资经费;非编制教师的工资经费;特殊津贴经费;在职培训经费;社会保障经费;教师评优经费等。各级政府必须做好各教育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确保每笔教育经费都运用合理。确立有效的经费监管系统,也就是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量投入和有限的教育经费能“物尽其用”,不得挤占、挪用,对政府专项资金、集体资金和学生收费严格管理。

(3)落实和考核幼儿教育法律政策的使用状况

国家在制定了有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之后,各级政府部门还必须加强对教育部门的监督。了解各教育部门对政府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状况,是否依法、依政策实行。比如法律规定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任用程序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行时是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或者是任意实施。如果发现各部门不按法律或政策所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幼儿教师的招聘,而是利用手中的职权给予亲戚和朋友便利,招聘那些不合格的农村幼儿教师时,情节严重时必须给予处罚。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谈谈幼儿教师怎样尊重幼儿

我们都知道,幼儿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观察发现,经常受到尊重的孩子一般都很自信,因此经常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而这些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基础。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尊重幼儿、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在从事幼儿教师几年来我总结的经验,不防从以下几个方面经行探讨。

一、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

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这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为主上。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自治的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摆平自己与幼儿的位置,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幼儿,从简单的与幼儿互相打招呼问好,得到幼儿帮助时道谢,干扰幼儿时说对不起等日常行为做起。其次要多与幼儿象朋友一样交谈,倾听幼儿的心声。交谈时采取半蹲、坐、弯腰的姿势,眼睛平视幼儿的眼睛,运用商量、鼓励、启发性的语言,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关心和重视,他才能无顾虑地说出想说的话,并能愉快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师要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幼儿是否听话、漂亮或其他原因出现偏爱行为,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有了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才有助于幼儿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在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如错怪孩子或忘记了承诺后,应马上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向幼儿致歉。这样做不仅赢得幼儿尊敬,而且可以消除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戒备心理,缩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幼儿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过程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要掌握每个孩子的身心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看到孩子每一点细微的进步,不贬低幼儿,切忌说孩子“真笨”“你不行”“不是那块料”等,教师要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幼儿,,自始至终引导、引导、鼓励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步一个台阶,由幼稚走向成熟。怎样用积极的态度支持幼儿,做好以下几点

1、 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水平,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

教帅要调整自己对幼儿的期望,不要强求幼儿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其次是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常以激烈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2、针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形势

当幼儿经教师多次提醒仍无改进,或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幼儿心情烦躁,教师的语言不能发挥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幼儿暂时离开集体活动,或让他单独坐在较安静的地方。在幼儿冷静下来之后,教师和幼儿交谈已发生过的事情。

3、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幼儿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如果这时教师介入,以成人的思维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引起幼儿的误解。

三、 以真诚的态度信任幼儿

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传递认知的信息,还伴随着真挚的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相互信任上。教师要相信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事物的能力,要相信孩子比他人更了解相信自己的老师 ,寻求孩子的帮助要善于真诚地向幼儿袒露心迹,表达自己个人的一些内心感受,与幼儿交朋友,要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切忌忽冷忽热、喜怒哀乐,迁怒于幼儿,使幼儿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比如,老师生病了,不能大声说话;老师有困难,请小朋友帮助老师…….这是,如果是老师对幼儿说:我相信你们自己能管住自己等,让幼儿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和信任,从而对自己也充满信任,促进其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信任,亲密的伙伴关系,无疑为幼儿的发展铺设聊一条温馨的情感之路。帮助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必不可少、行之有效,也是最佳的途径。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论幼儿教师的学习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一方面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学科素质应该是全科,教育素质应该是全能。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是幼儿,不管是认知水平还是学习需求都相对较低,使教师缺少学习的压力。因而,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学习、终身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

幼儿教师的学习,是指立足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开展的旨在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从而使自己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这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中的奠基性,决定着幼儿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比起中小学教师来说,更需要具有艺术性与专业性。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规律,不断积累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增进教育智慧,才能做好人的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奠基工作。

一、当前幼儿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观上制约了学习的有效性,如果不加以认真解决,就会影响其专业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利化的学习。

幼儿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也是一些实践性问题。而所遇到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则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幼儿教师在解决这些实践性问题时所需的是“情境性知识”,而非“书本上抽象知识”。正是这样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学习的功利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通常是急用先学,急需的内容先学习,不急应用的则安排后学;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偏好阅读一些与自己工作实际相关的,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内容,对需要花一定时间消化吸收后才能生效的一些较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大感兴趣;在学习效益上也表现出追求“学以致用”“即学即用”的即时倾向。

(二)盲从式的学习。

幼儿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工作更为琐碎,更需要耐心细致,因此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一天下来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更不用说静下心学习和思考一些东西了。所以,幼儿教师极易形成个体封闭式学习或者依赖幼儿园教研活动等团体交流的学习方式,习惯先倾听别人讲解再采取行动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书面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缺少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很多幼儿教师对研读教育理论、政策,反思教学实践兴趣不高,而喜欢外出参观学习;盲从专家,不敢质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自信,即使做得很优秀,也不能够准确解释其中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这种学习缺乏具体的指向性,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心中无数,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成为盲目的学习者。

(三)无内在需求的学习。

多数幼儿教师的职后学习都迫于工作需要。如教室环境创造要评比,教学笔记要展览,论文要评选,要上观摩课,等等,于是教师便开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学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教师的自我需求。因此,应付、敷衍和走过场就成为学习的常态。如果说一名幼儿教师把在职学习仅仅作为应付工作需要的话,他的学习就是被动的、暂时的,只要眼前遇到的事件或问题消失了就不再深入探讨,今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教师仍然不会很好地处理,他的专业发展也就不会有成效。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教师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他者”现象,即教师将所学知识视为外在于自我的他者。教师尽管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观摩课,也听了许多讲座,但随着书的读完、观摩课和讲座的结束,这些内容也就随风而逝。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但最终变成了一场空洞无物的旅行,无果无终,最根本的障碍就在于它们只是教师心目中的“他者”。“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这些流走的学问可能也是真学问,但因为是属于“他者”的学问,不是属于教师自我的学问,不是教师自我的需求,所以很难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有真正的滋养之效。

(四)短暂性、不连续性的学习。

幼儿教师的学习活动通常是由自己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引发的,并力图通过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幼儿教师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基于学科的正式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为了系统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幼儿教师学习则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当问题解决后,学习活动也相应地宣告停止,下一次学习活动的开始就是下一个问题或困难再度产生之时。因而伴随而来的是幼儿教师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短暂性和不连续性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学习,专业化发展因此也很难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学习的策略

幼儿教师的有效学习是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共同引发的,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来自幼儿园的管理方法等,内在因素则是教师自身不断反思内省,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学习。

从管理层面保障和增强幼儿教师学习效果,这是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需要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1.建立良好的学习保障制度。要构建支持教师学习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学习行为经常化、制度化。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教师学习。如,成立幼儿教师学习指导与考核委员会,明确教师岗位学习职责,指导教师制订好每学年度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进行学结等。其次,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统筹安排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科学运筹,提高工作效率,应尽量减少无实在意义的各种会议,使教师有时间投入学习活动。再次,创造有利于教师学习的外部支持性环境。学习形式要多样,如集中培训、小组研讨、网络教研、自主学习、观摩交流等;要有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学校资源,如专业书刊、音像资料和丰富的网络等;要有可供教师安静学习或相互交流的场所,如教师学习书吧;要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学习的人力资源支持系统,如和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机构建立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教师能源源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得有益的信息资助。最后,建立教师学习导师制度。导师可以是当地教研员,更多的应是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概括起来是两大任务:一是通过制度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2.推行适度竞争的学习机制。适度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激起群体的进取精神和激情。要使一个组织充满活力,就有必要在该组织中推行适度的竞争机制。对于幼儿教师学习的管理,同样也应大力倡导适度竞争的管理办法。一是可以将教师职称晋升、评聘、评优评先乃至奖金的发放等与教师学习的绩效挂钩,让一些爱学习、会学习的教师能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中获益,让他们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与好处。二是应倡导教师群体间的竞争,如不同教研组、不同班级组、不同学习团队之间的竞争。

3.培养群体合作的学习意识。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古训也说明了学习者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教师学习而言,由于教师学习的内容往往是教学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问题的复杂性与情景性,如果仅依靠教师个人的研究性学习解决,势必就会大大影响其学习的质量与进程。而如果能以团队的形式,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来展开合作性学习,那么在这种学习团队中,由于教师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仅利于教师通过合作达到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而且由于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事物,以取得“1+1>2”的效果。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农村而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尚不令人乐观,尚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其自身的知识水平狭窄,能力低下,工作难以适应更高的要求。农村不同于城市,城市的家长注重家庭教育,而农村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有的可能是工作比较忙,有的局限于文化水平,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幼儿进入幼儿园、学前班便全是教师的事了。因此,农村幼儿教师还要担负起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任务,只有合格、高素质的农村幼儿教师才是农村幼儿获得良好早期教育的重要保证。

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幼儿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对幼儿入园率的影响,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素质,是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的关键,我国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最好希望班上的教师才能兼备。反之,有的家长索性自己带幼儿,不送幼儿园,就大大影响幼儿入园率。其二,由于部分农村教师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导致农村幼教存在“小学化”的倾向,而就是幼教“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

我镇中心校有16个幼儿班,其中混合班12个,19名幼儿教师中,仅有5名是幼师专业毕业,由于近几年没有新的幼师补充,一些学校的幼儿教师年龄偏高,目前,全镇有近50岁的幼儿教师 8名。不均衡的年龄结构,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醒我们:尽快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关系到农村幼儿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针对我镇幼师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理论素质

(一)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是当前制约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一大思想障碍。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抓好观念的现代化,也就是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有了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师,才会有现代的教育。现代化的幼儿教育观念就是现代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幼儿教育的价值观、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等观念。只有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目标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知识转变到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幼儿能力、提高幼儿的素质上来。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提高教师素养重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幼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表现出幼儿教师所具备有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内在素质,它们直接影响着一个幼儿教师如何以什么态度和什么方向去从事幼教事业。因此,要不断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经常用报刊、电视上的先进事迹感召教师,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这一份职业的神圣,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幼儿。

(三)提高教师素养要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是培养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在幼儿心中具有权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幼儿日常生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学前班度过的,教师能观察发现和发展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处事诱导方式时刻在影响及感染着幼儿,对幼儿起模范表率作用。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独创性、教育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等综合素质,也将对幼儿学会创造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创造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的实施质量,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重视教科研活动,加快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换

杜莫镇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半山区,11个行政村,居住分散的特殊条件给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解决好幼儿入班问题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把“校点布局调整后,如何做好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作为今后两年全镇幼儿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为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中心校领导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资金订阅多种报刊、杂志供教师们进行教学科研的参考。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带领教师搞科研,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的意识和水平,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的科研风气。通过了解新动态、新信息,学到了先进幼教理论与实践经验,使幼儿教师们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

(二)发挥中心园(班)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提高全体幼儿教师业务水平

我们把中心幼儿园(班)作为当地幼师培训基地,让中心园(班)的骨干教师担负起培训村幼教技能的重任,每学期举办四期技能培训,每期请县级青年骨干教师到村学前班为教师进行一次说课、听课、送课活动。同时,我们还组织村幼儿教师到中心园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有早操、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等,并让各片选1至2名教师上公开课,全体教师进行评课,目的是使村幼儿教师更直观地学习幼儿教育的方法。今年上半年我们就举办全镇规模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活动、混合班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大型观摩课4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比武如:“课堂案例评析”“教案设计比赛” “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全体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走出去,带回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走出去,学习别人之长,带回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是我镇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中心校领导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幼儿园(班)骨干教师参加市(县)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教研活动,还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听讲座,座谈交流,经验体会,吸取新信息,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近年来,有4人次先后参加市、县组织的幼儿园教师基本功比赛,有6人次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骨干幼师培训,以“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进一步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速度,一些中老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也有所提高。

幼儿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幼儿教师是这个工程的设计者,也是施工者,他们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工作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农村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教材

【摘要】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也是幼儿园高品质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实施者。农村有许多宝贵的自然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地观察、发现,这种自然教育资源便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活教材,让幼儿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去感知,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认知周围的人、物、景、事,就能实现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蓝图。

【关键词】感官语言活动游戏

随着《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以来,国家强调以儿童个性发展为目标,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为幼儿园的教育规划和设计了以保护幼儿个性为目标,但是要引导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蓝图。而作为这一蓝图的实施者——幼儿园教师,便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也是幼儿园高品质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实施者。

那么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创造高品质、高水平的幼儿教育,让每个幼儿在自身的能力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呢?我想,除了有一颗热爱幼儿教育的心和良好的师德,有深厚的业务、文化功底,有足够的细心、耐心,能合理地组织安排幼儿正常的一日活动外,还应该会为幼儿选择运用教材,适时地去观察发现,寻找教材。

虽然每个幼儿园都有各级部门的统一教材,做为老师,只要按照活动用书要求,组织幼儿实施合理的教育活动,顺利地完成活动所要求的任务便可以了。但是片面地完成书本上的任务,不一定能达到真正地教育目标。因为我们实施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的综合性教育,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片面地学习幼儿园教材上的内容会使幼儿的目光短浅、思维狭隘,从而抑制他们能力水平的提升。

那么,做为老师,该怎样避开这个误区,让幼儿所接受的教育更全面、更完美呢?那就是利用身边、自然中的活教材,也称“自然教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们是农村的幼儿教师,农村有许多宝贵的自然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地观察、发现,自然教育资源便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春天小草的发芽、油菜开花、蜜蜂采蜜,燕子回巢;夏季的知了在树上自由欢快的唱歌,割麦机在隆隆的附和;秋天金黄的稻子、玉米在秋风中欢畅,棉花、大豆、高粱、红薯在农民的口袋里歌唱,打谷场上的繁忙景象……此情此景,活脱脱是一本活教材。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教材”呢?

一、用感官去感知

让幼儿运用感官感知自然资源,使他们先对物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取得对自然的直接经验,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视觉感知:就是让幼儿通过眼睛看。自然中有许多人、事、物、景,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欣赏,比如引导幼儿观察蓝天白云,风吹云动。那感觉象在坐船,让其亲自去体验,引导观察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小伙伴之间的一言一行。带幼儿看鸡、鸭、鹅、兔、猪、羊满圈的情景,带他们到集市上去看集市的热闹喧嚣,各种农副产品的买卖……。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些形象,用心地感知,并把它做为储备知识,到用的时候随时取出备用,让这些知识渗透到教材中,比如:组织幼儿音乐活动《一起去郊游》,那歌词教了一遍便熟悉,没用教几遍,学生不但会唱,还自发组织了表演,看着他们到蓝天白云下,把我这个大手拉着他们的小手,边唱边走的那种奔放,那种惬意、愉悦的情景简直就是以前去郊游的再现,这也就说明他们的储备知识发生了作用。在游戏活动《模仿小动物》中,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模仿见过的小动物走路,学一学小动物的叫声,睡觉的样子,这时要让他们感知小动物其实和我们人一样,也吃饭、走路、睡觉、运动等正常的生活现象。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模仿完了还说:“我去看这个家禽、家畜的时候,还看到了他们的便便呢,好脏噢!”自发的模仿动作惟妙惟肖,说明他们在观察的时候是认真的,对观察的动物也非常感兴趣。

听觉感知:在自然中有许多的声音,不管是难听的还是美妙动听的,都要引导他们去倾听。比如风雨雷电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喇叭声,割麦机的隆隆轰鸣声,虫鸣鸟叫声,“哒哒”的闹铃声,潺潺的流水声。要让他们自主地发现、倾听,并且把幼儿听到的这些声音设计成一些活动来再认知。比如在《听音辩物》活动中,教师用录音机录下许多车船、雷电等声音,先让他们听,在记忆中寻找然后分别说出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又如《小耳朵听一听》活动中,把一些发音不易分辩的东西分别一个空易拉罐里,然后摇晃易拉罐,让幼儿听石子、黄豆、沙子、树叶所发出的不同声音。

味觉感知:幼儿的味蕾比较敏感,他们对不同的味道会做出不同的表情。比如在活动《尝尝我是谁》的活动中,我分别准备了糖和盐、醋和酱油,这两组东西看起来很相似,光凭看很难分辨。我便激发幼儿:“今天看谁最能干,把他们分辨出来。”有几位幼儿积极尝试,这一下好看了,什么表情都出来了,尝到糖的小朋友,脸上乐开了花,而吃到盐的,小嘴歪到的两边,嘴里还直喊:“咸、咸”。尝到醋的小朋友更是眉头紧皱,掀起来了嘴巴,好象受了天大的委曲似的。逗的下面的小朋友乐翻了天,都跃跃欲试。通过《蒙眼尝味》让幼儿尝一尝辣的、涩的、苦的东西,比如辣椒、苦瓜、柿子等。这种直接的经验感受能力的学习活动储备丰富的知识经验。

嗅觉感知:自然界中很多气味、如香、臭、酸、腥、药味等到。教师经常锻炼幼儿感知这些气味的能力,能提高幼儿脑部对气味的灵敏度,使幼儿脑部的运作更灵活。我们可以经常带幼儿到花园里,闭上眼睛感受阵阵共香、到养猪场感受一下臭的味道、闻一闻醋的酸味,还有鱼的腥味。说到腥味,还有一个小故事,记得一次活动中,我正在组织音乐活动,忽然张阳小朋友举起手来,我便问他有什么事,他竟然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闻到一股腥味”。我感到很诧异,因为腥味对一般的孩子来说接触较少,而且现在是在教室里,哪来的腥味呢?我便说:“别调皮了”。他一看我不理他,急着说:“真的,是王晓晓带来一条鱼”。他旁边的小朋友听了赶紧站起来说:“是的,你今天不是要为我们上《鱼儿水里游》吗?爸爸今天早上抓鱼,我顺便拿了一条,谁知道死了。”说着打开了装小鱼的袋子,果然是一条死小鱼。我灵机一动,何不现场让幼儿感受一下腥味。我便说:“你既然带鱼,早上来的时候应该交给老师放进水里,它才会游。现在虽然小鱼死了,老师也谢谢你,我们一起来闻腥味吧!看我们的鼻子有没有张阳的灵”。其实很多时候,不经意的教学设计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触觉感知;幼儿对事物的感知,除了以上所说的,同时也离不开触觉。如用手感觉冷和热、轻与重、硬与软。用脚去感知水泥路的平坦,泥土的坑洼。老师可随时引导幼儿利用触觉去感知物体,获得真实体验,不需要组织、策划。

二、用语言来描述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启发,利用多种感官去认知周围的人、物、景、事,再用连贯合适的语言把这些综合讲述出来,那么幼儿的语言水平会迅速提高。

一是对具体知识经验的再认识。这个时候可以引用幼儿感兴趣的儿歌、谜语,再现幼儿的认知。比如用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来描述小白兔可爱的外表和特性。用谜语“什么球,圆溜溜,背着高山和河流。”来描述地球。用谜语“有时挂在天空,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来让幼儿巩固对月亮的认知。同时也能了解月亮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使他们既丰富了认知经验,同时也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是分享与别人交流情感和体验的乐趣。幼儿在感知大自然千姿百态的万物时,会产生无限的遐想,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思维自由散发,会获得许多直接的经验。而且他们会时不时地把这些经验和体会带到幼儿园来与好伙伴共同分享。比如有的幼儿和同伴在一起玩的时候,会骄傲地说:“我昨天放学回家和妈妈一起挖花生了。你知道吗,花生妈妈能生出许多花生宝宝,而且他们都喜欢藏到泥土里,我帮好多花生宝宝找到了妈妈”。有的小朋友说:“那有什么,我还帮妈妈剥玉米了,玉米穿着好多层衣服呢,还长着胡须,它身上的玉米娃娃排得一行一行的,可整齐了比我们的队伍都直。”说者得意,听者羡慕,无意的交谈,自豪的卖弄,再现了经验的感知。有的幼儿干脆把养的小蝌蚪、小刺猬、小兔子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看到他们有时滔滔不绝地讲述,个个眉飞色舞,指手划脚,你便能感受到他把体验带给别人时自豪,听的小朋友也会饶有兴趣地与他们分享共同的快乐,这时,你也许会体会到刻意的组织也许还不如回归自然的交谈收获得多。

三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积累幼儿平时参观养猪场、鸡场、郊游、看农民收获的繁忙景象等经验,有意识地组织,提供条件,让他们把感知到的经验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组织的过程中,可以启发、示范,运用一些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述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语言水平,使他们的语言向标准化靠拢。

三、用活动来表现

平时,可以把幼儿对自然的感性经验运用到各科活动中去。比如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瓜果,让他们进行手工制作,用剪、贴、粘等方法,把一个个果蔬变成活脱可爱的动物形象,运用不同颜色的豆类粘贴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利用收集到的树叶,风干、压平以后,组合粘贴各种图案,让他们自己创造美、感受美。

四、用游戏来巩固

游戏是幼儿的主题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实践、再认识,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利用做好的水果娃娃,给他们自由组织的时间,选择角色的权利,给他们提供合理的游戏场地和道具,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地游戏,让其思维自由想象,行动自由地发展。另外,农村还有许多民间游戏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比如《点兵点将》、《跳房子》、《抬花轿》、《编花篮》等。这些游戏不用老师刻意地组织,只是平时让他们和家人,和同伴多学学,多动动,幼儿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各种游戏,了解自然之美。

农村的自然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老师适时地引导、发现教材,不断地更新,幼儿的精神财富便会滚滚而来。也只有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把书本教材、社会、自然教材有机地结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幼儿教育,才能实现引导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蓝图。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促进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新《纲要》的颁布,给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幼儿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不断学习、感悟,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研究、思考,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善于实践、反思,懂得合作、创新,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自我教育价值。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专业化 自主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升幼儿教师的反思境界,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张扬幼儿教师的个性特色,塑造富有与社会责任感的幼儿教师新形象,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幼儿的童年充满快乐,充满探索和发现,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幼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 学习、感悟——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应产生“本领恐慌”的意识,因为知识在弹指一挥间“爆炸”,如不学习,无论什么人都会被淘汰。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要“以加强学习,厚实底蕴为荣;以固步自封,满足现状为耻”。要大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浓厚氛围,在读书学习上要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宋人黄庭坚也曾给后人留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悉心教导。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一)自主学习——日积月累

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得以发展。我园坚持教师自学制,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的相关要求,鼓励教师不仅读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更需要读一些大师的作品、经典作品来深自身修养,提高自已的学识,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特别是上网阅读,以此对整个社会保持一种新鲜认识,促使自己不停地思考。

(二)集中学习——强化重点

领导要精心组织,切实抓好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依据计划、根据研究重点,开展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一是专题讲座,二是专题研讨。让教师在互动中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

(三)技能学习——发展潜力

我们组织了以“三个一”为内容的技能训练活动。“三个一”就是每周听一节课、撰写一篇保教反思文章,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主讲一次教材分析、上一节教学研究课,每学年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除此之外,开展小型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如每学期都会认真开展优质课评比、专业技能比赛、听课笔记、教案观摩评比、玩教具制作评比、幼儿小奖品制作等各项比赛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教师处于真实教学过程和实践场景之中,激活教师专业发展潜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四)外出学习——示范引路

我园采用“走出去”的学习方式,让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外出拜师学习。如参加研修班、培训班;观摩实践课、听专家报告等,让她们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后及时作好反馈工作,有理论的传递,有翻版的实践等,让她们进行示范引路。

(五)实践学习——搭建舞台

只有教师亲自实践,学习才会发生。所以积极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定期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外出教师上翻版课;组织开展活动室环境、班级网页建设等各类评比交流,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通过学习,教师拥有了活动;通过学习,教师生成了新的信息;通过学习,教师具备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养料;通过学习,教师提高了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学习,引发了教师自身的换位思考,萌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措施、新技巧,促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研究、思考——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时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新要求的贯彻实施需要以一系列的研究为先导,我们老师要成为专业化的教师,就必须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要进行“三位一体”的研究。研究幼儿,以便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研究学科,以便把握学科基本特点和关键经验;研究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要研究实践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研究每一面墙饰,研究每一个区域,研究每一个生活环节,研究每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努力使师生的每一次互动都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突出人人参与研究

一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而非一个或几个优秀教师力所能及,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研究者。为了使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我们建立了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全体教师的研究网络,强调问题来自于教师、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通过多次理论学习和组织教师参与式培训,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困惑。教师们的困惑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帮助教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突出以活动促研究

第一,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首先组织主题教研,建立了“学期主题目标—单元主题目标—一日活动目标”的层级主题目标体系,根据教研网络分解任务,落实各级责任。

其次,转变教研管理模式,将教研活动改为开放式、互动型的,尊重教师的个性,发挥其能力和特长。把教研内容交给全体教师,由教研组自拟教研主题,提出研讨内容,组内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主持人作好活动准备,其他教师人人参与讨论交流。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各异,有教材分析、集体备课、现场观摩等。上学期小班组围绕“让幼儿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每月安排了一个活动内容,组织教师观摩各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就幼儿吃饭、穿衣、穿鞋等生活活动进行讨论。中班组结合组内课题,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大班组就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围绕“针对自己班内幼儿的兴趣,生成有意义的活动”这一重点开展研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以主持人的身份,用对话的方式,争相提问题、谈见解,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强化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有效途径。适应贯彻《纲要》的需要,我们强化教科研工作的策略是:一抓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使教科研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保证,管理更趋规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关于教科研的辅导、讲座等培训活动;每学期请有关领导、专家来园作指导,鼓励教师在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发现问题、寻找课题。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全园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较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二抓过程。采用总课题统领下的子课题研究模式,既有全园性的宏观指导,又有各个组室、每位教师的微观操作性的研究,把握课题的立项、运作、结题等环节,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例如我们全园教师经过研究和探讨,发现“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左权民间游戏”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我园确立了《走开发本土资源之路,创山区特色示范园》的课题。在确立总课题后,我们又分了几个子课题,如《如何开发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如何在幼儿园开设本土课程》等,我们在研究课题时,每位教师都各抒己见,并且很多教师写出了相关的论文,最后,我们成功进行了结题,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园的教科研工作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说,写一辈子教案,你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课后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总之,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就必须进行自我反思。

(一) 改变观念,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是课程实施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理论学习能使教师的新旧观念发生冲突,刺激教师对不同理念进行对比与反思,从而实现观念的转变。新《纲要》精神冲击着教师们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教育意识与理念,一些教师十分困惑:“这样行吗?”“这样的形式是教育吗?”“活动的目标如何确立?”“教师如何进行指导?”“活动后如何进行反思?”所有这些,都需要理论的指导。思想上的激荡,方法上的困惑,促进了教师更加关注《纲要》、对相关理念信息的学习和捕捉,激发了教师们探索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和行为;经过教学实践和分析与反思,又加深了教师对新理论、新理念的理解,在新旧观念对比中发现差异,在反思中破旧立新,从根本上实现了观念的转变。

(二)自我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

《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文指出:“自己充当别人的角色,像别人那样看待自己的实践。”才能做好反思。我们注重教师借助自己的活动方案、记录、教育笔记、回顾片段等,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如:在大班的音乐活动《对花》中,我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既学习舞步“三颠步”又学习扇子的基本动作“转扇”和“打扇”。活动后,我发现活动目标太高,选择内容太多,幼儿完成得不是太好,所以我认为:应该仅设定一个目标——让孩子练习走“三颠步”,然后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再练习扇的动作,这样孩子学得也轻松,目标也能很顺利地实现,因此,我认为经常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

(三) 从幼儿的表现中,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

《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行特别关注,观察幼儿活动中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整教育策略,这也是提高教师洞察力的关键。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请幼儿画苹果,全班小朋友中只有一位小朋友把苹果画成方形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易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方形的苹果吗?”答:“没有。”师:“小朋友,请你注意了,苹果是圆的,不是方的,以后要把苹果画成圆的,知道吗?”小朋友很听话地点点头。第二种:师:“小朋友把苹果画成方形的了,你们见过方形的苹果吗?”答:“没有。”师:“那我们请小朋友说说他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形的?”答:“因为我家人都喜欢吃苹果,可是每次削苹果时,因为苹果是圆的,老是掉在地上,爸爸妈妈总是让我捡苹果,所以,我想苹果要是方的,就不容易掉在地上了。”师:“喔,原来他是这样想的,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只有某某画的苹果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他真爱动脑筋,我们以后也向他一样,爱动脑筋。我们希望他长大后,真能发明出方形的苹果,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第一种教师没有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样就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种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调整了教育策略,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和第二种教师学习,懂得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反思、检验、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所以,正如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反思是通过教师批判性的思维提高教学的领悟能力和自身的教学质量,反思活动是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对话,它寄寓着教师专业成长的人生价值,渗透在教师实践智慧提升之中,不仅促进教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也促使课堂成为有生命、有挑战性的丰富的学习场所,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因此,反思是一种意识,反思是一种能力,反思是一种习惯,它对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合作、创新,实现自我教育价值

对教师来说,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让每位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一)合作中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讨和多样化的教研形式。一是开展基于教学活动现场的各种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活动。如“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等。这样的教研活动,紧扣“过程”,追求“真实”,强调“合作”。使教师在个人的实践体验与群体的观察和反思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行为不断改善。二是开展体现《纲要》理念、彰显个性特色的各类交流会、报告会、研讨会等集体教研活动。这类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主题学习研究,让教师在相互质疑、答疑。在展开辩论的过程中,既解决问题,又在互动合作交流中找出了创新的教育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二)合作中创新,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幼儿在合作学习中的不断交流、争议,同时教师将幼儿的各种意见加以综合总结和提升,最终激发孩子们新的灵感,提出新的假设,培养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下仅凭幼儿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难以解决的;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孩子们集体的智慧,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出出主意,运用各自的经验创造性地加以解决。这样,幼儿在合作中就培养了创造能力。

(三)合作中创新,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创新型幼儿园教师的智慧表现在创造性认识活动和创新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全园教师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思想、交流智慧、交流感情,设计出了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并进行了创造性的教育行为,同时,每位教师写出了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并且撰写了相关的论文,总之,教师们在共同合作中得到了共同的成长,实现了自我的教育价值。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以儿童发展为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成为不变的话题。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大胆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能促进专业化的成长。总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初步探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们愿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新思路,向着打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方向而努力。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幼儿教师执行课程方案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许多教育改革的成败,不只在于课程方案的科学与否,更在于实施课程方案的教师们的执行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和课程方案的实施在实践层面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幼儿教师课程方案的执行力有很大的关联,因此重视幼儿教师课程方案的执行力,改善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实现幼儿教育改革目标,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 幼儿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时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课程方案实施的基本要素理解不到位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幼儿教师在正确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班幼儿与现有的资源条件,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与规划,形成适合的书面课程计划并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充分重视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性,同时要积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全身心地思考与认真地参与。

然而,在现实中,笔者却发现很多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最基本问题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有的教师将课程与教材这两个概念等同,认为手里边有了教师参考用书,就无需再写课程方案,无需再花功夫备课了;有的教师完全不理解幼儿经验和现有知识的差别,认为把教材里的知识点给小朋友们念一遍,幼儿就学习了,并获得了知识经验了;还有的教师将教学和活动混为一谈,认为自己给幼儿上课了,活动方案就彻底落实了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是幼儿教师实施课程方案的基础,如果连关于课程最基本的概念都是错的,又如何来谈有效地实施课程方案呢。

(二) 抓不住教材的价值点和挑战点

高品质的教材是幼儿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晶,它既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又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在教材背后,还蕴含着“真”“善”“美”的情感,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需要教师的理解与转换,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适宜点和挑战点转换成为幼儿的经验点,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教材和幼儿直接联系的过程。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出现了不会分析教材,不能合理确定教材的经验点,甚至有的教师还出现了歪曲教材内容的现象,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现象。

笔者曾经观摩一节中班语言活动“闻来闻去”,故事的内容主要围绕小女孩和小狗的本领闻来闻去展开,刚开始女孩不喜欢小狗闻来闻去,当小狗通过闻来闻去的本领帮助她找到心爱的玩具时,小女孩从心里喜欢小狗了。故事的价值点在于幼儿通过故事,改善看待事情的思维方式。而这位教师在演绎故事时却仅仅围绕小狗“闻来闻去”这个本领,甚至当幼儿提出小狗还有其他的本领时,都被老师否定掉。这个活动非但没有对幼儿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还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散。

(三) 教学过程低效

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方案的基本过程,这项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课程实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幼儿的兴趣、需要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由于一些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很多教学过程低效、无意义,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不明显等等。例如,不经过思考机械地对现有的课程方案照搬照抄,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脱离;不考虑本班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师为主;教学过程呆板,环节设计单一,走过场等等。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又缺少对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而这些低效的教学过程累积在一起,使得课程方案的实施难以进行,幼儿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四) 难以把握课程的长期效益

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一个漫长、潜在的过程,课程方案的实施也不是一个活动结束后,就告一段落的事情。相反,它需要所有实施课程方案的教师共同倾注热情,贡献智慧,在不断感悟、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教育智慧,发挥课程对幼儿的长期效益。

反思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方案的做法,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系统观念,将整个课程方案割裂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缺乏反思观念,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大目标,较少地深入思考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缺乏长远观念,较少地将目光关注到课程方案对幼儿情感体验和可持续发展品质的培养上面等等。有的教师在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而忽略了课程方案对于幼儿长远发展的价值,将课程方案的设计初衷大打折扣。

二、 幼儿教师执行课程方案的策略分析

(一) 尊重与理解课程方案是执行方案的前提

课程方案是专家们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资源是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的助推器,对于一线幼儿教师来说,这些资源是工作中的行为指南。因此,幼儿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课程方案。尊重与理解意味着教师以科学、认真的精神和态度对待课程方案。用心地去品读教材,以专业的视角发现教材的编排意图,不盲目地否定与窜改;同时,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科学把握课程所呈现的基本特点和关键经验;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地去领悟课程的价值和精神,体验方案所传达的精神,切实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素。

当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之前,可以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以检验自己对课程的熟悉程度:自己看方案了么,自己看懂方案了么,方案中要教给幼儿价值点,为什么要给幼儿这些内容,采用了哪些教学形式和方法呢等等。只有正确地理解课程方案的内容,认真地进行课前的准备,才能创造性使用教材,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学习的内容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二) 对课程方案进行二度开发是执行方案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幼儿教师依据本地、本园的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即使已有的课程方案再精彩,但未必所有情况都适合本班幼儿。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即“同课异构”。

首先,判断课程方案情境与本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相关,如果不相关,及时改进。例如,某位中部城市的幼儿教师把方案中幼儿在户外体验下雪,改成在室内观看下雪的视频。其次,判断课程内容是否与本班幼儿认知基础相适应。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建立课程内容与幼儿经验水平之间的联系。即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价值点的挑战程度,难度适宜。再次,判断是否具备实施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如果能达到方案的要求,要认真准备齐全;如果不具备要选择合适的替代品。例如,在分类为主题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在维度不变的基础上,可以替换一下身边易获取的材料组织教学等等。对课程的二次开发,要求幼儿教师务必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重新撰写活动方案,活动目标、准备、过程等,一定要满足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

(三) 将方案内容转换成幼儿经验是执行方案的关键

判断课程方案是否有效实施的最重要标准,在于幼儿是否将课程的内容变成自身的经验,而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能把预设的课程方案准确地转化成师幼互动的现场过程,在互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具体的、是受情境影响的,而教师要克服一切影响教育活动实施的各种因素,保证活动的可行和有效。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出发点,只有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将方案内容转换成幼儿的经验。如何将幼儿与课程紧密结合呢?以社会情感课程《我不生气了》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确定新经验的切入点。例如,围绕“生气”的主题与幼儿谈话,在谈话中抓住幼儿的经验点。其次,结合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幼儿新经验。通过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于新经验的关注,如给幼儿讲解故事主体内容,与幼儿探讨如何让自己不生气。在教师和幼儿一来一往地“抛球”过程中,幼儿接触了一些新经验。再次,通过强化巩固和提升幼儿的新经验,使其有效地纳入到幼儿已有经验中去。如故事主旨探讨结束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语言整理归纳好生气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调节,同时运用表演的方法强化新经验。

(四) 形成课程实施的实践策略是执行方案的保障

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保证活动方案能成功的实施,才能保证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有价值的,是长远的。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发展的眼光,通过一次次课程实施的实践活动,渐渐形成课程实施的实践策略,形成教育实践性智慧,并运用它去解决幼儿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一方面幼儿教师一定要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求教师们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幼儿,扎扎实实地实施课程,把每一次活动都当成是重要活动,将幼儿的反应作为检验教学成效的主要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终身学习观,不断自我反思与改进,建立内在的自主发展机制。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都要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将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总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作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需要幼儿教师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行为参与。认真地研读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不断地自我更新才能发挥课程对幼儿应有的价值,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论艺术教育与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

具有审美价值的教育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推动力之一。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学家、美学家都非常注重把审美意识(美学意识)有机地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优美的教育形式,让儿童在愉悦的审美体验和快乐的情境之中,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所谓审美意识的教育,能对儿童起到陶冶情感、训练感官、培养高度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审美教育过程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儿童产生不由自主的愉快情绪,乐此不疲地进入学习状态,甚至将认知过程本身作为一种快乐活动的过程,并由此更自由、更自觉地去获取认知信息。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学校就注意教育过程中美学思想的灌输,他们除了直接设立缪斯教育(即音乐、戏剧等艺术教育)外,还通过其它教育环节和教育本身的行为规范、讲授、课堂氛围、人际关系等,来使儿童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过失的习惯,从而喜爱和谐与美的节奏,习惯于温顺与亲和等等,同时通过优美的教育过程,让学生接受教育者要传输的各种知识、德操、技能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利诺不仅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还注意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其它因素来影响儿童,他所创办的“快乐之家”学校位于优美的环境之中,在校内墙上描绘了壁画,周围栽上了各种花卉,让儿童在一种审美的境界中完成学业。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对此问题愈加重视。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非常强调以艺术化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审美感觉,以促进教育过程的审美化。他说:“教学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法国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除了以艺术来发展学生的视、听、触觉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内在感觉。他称为“共通的感觉”。他这种“共通的感觉”指的就是审美想象力。卢梭认为儿童如果没有审美想象力,他们面对日出的彩霞、灿烂的黄昏,就不能看出这些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理解这些美。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通过艺术化的教育,可使每个人都获得充分和全面的发展。”斯宾塞则认为,没有审美价值,教育过程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好意义。蒙台梭利则强调为学生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等。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般说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所以要通过美,并在美之中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教育”。他说:“我一千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美与活生生的实际,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就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而六艺中的“乐”即专门的艺术教育或审美教育,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乐是用来“修内”陶冶情感的,是用来增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孔子通过本身的审美体验和教育艺术实践,认为艺术不仅可使个体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享乐,而且更能使人顺利地学到知识,获得教益,提高内在修养。因此,虽然礼教是当时的主要教育内容,但他不是以枯燥无味的说教和强制性的训练来达到目的,而是借助于诗歌的激发和音乐的熏陶,借助于美的形式和感染力来实现。为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教育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宋代朱熹强调“乐教”的重要性,注意以歌舞、吟诗、讲故事之类使儿童“乐学”。明代的王守仁也曾主张围绕伦常道德给学生讲历史故事,故事书则要配有图画,诗歌要有韵律才易于记诵。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教育家们,还是东方的教育家们都非常注重施教于乐,在教育过程中融进审美意味,既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又可促进儿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塑造。

艺术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之重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在日本,近年来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并称三大科学。许多综合大学都开设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大学达上千所。我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艺术教育必将越来越能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开端。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即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同时又是在后天的实践和经验中建构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动力结构,而在这个动力结构中,教师是一个重要链条,因此教师本人的艺术素质直接影响到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而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地停留在表面化和形式化,而且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艺术教育中过多追求技巧的传授而没有把潜在的艺术素质纳入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了隐性的审美熏陶对儿童的影响。一个教师内在审美要素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它既包括教师的一般知识素养、教学技巧、能力,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风貌、情感、意志等。要真正把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使幼儿的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应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以能胜任培养儿童艺术素质的重任。首先,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其次,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理论修养。再次,提高幼儿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幼儿教师的艺术素质是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而教师的艺术素质不应单纯停留在艺术表象上,而应挖掘更深层的内涵,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提高对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要求,切实保证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全民族艺术教育之根基。

作者简介:

吕凤艳,女,31岁。1999年幼师毕业,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已满12年。平时注重业务理论学习与研究,应用指导教学,多年来工作业绩十分突出。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当代社会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人民文化水平极大提高,信息化水平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自古以来接受新生事物最多,物质文化水平最丰富的一代,他们肩负着未来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神圣使命,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当代社会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具体的来讲,就是应具备五心:即诚心、慈母心、知心、童心和求知心。

一、诚心,现身幼教事业的决心

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护幼儿,有真诚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不计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嫌弃幼教工作的繁琐和艰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决心。不论何时,面对何种困难和诱惑,始终能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只有具备了爱岗的诚心,才能面对所有孩子、耐心、细致、认真工作。组织好各项活动,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一日生活,为从事好“根”的事业奉献终身。因此“诚心”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先具备的素质。

二、慈母心,像母亲那样的爱心

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就会把对父母的依恋和要求转移到老师们身上。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当今百般呵护的小王子、小公主,应具备一颗善良的慈母心,具有像母鸡呵护小鸡那样的母爱。一日生活照料他们的衣食冷暖,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吃饭时掌握温度、饭量、时间;游戏玩耍时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午睡时照顾他们的起居、穿衣、叠被、系带;拉、尿裤时,为他们处理、清洗。面向全体幼儿,耐心诱导、因材施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深深的母爱。因此“慈母心”是当今社会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第二个素质。

三、知心,朋友般的知心

尊重幼儿,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和孩子们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春天和他们一起去踏青、寻找绿色,认识玉兰花、丁香花、桃花;夏天带他们到小游泳池中游泳,在大树下讲故事、捉迷藏;秋天和他们在一起捡落叶、找松塔;冬天和他们在一块堆雪人、打雪仗。生活中为他们修补破损的图书,为他们化解伙伴间的纠纷,为他们擦干伤心的眼泪,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他们一块做游戏,说悄悄话,处处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常给他们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亲切的呼唤、竖起的拇指、温暖的拥抱,使老师和小朋友之间如知心朋友。他们会告诉你他的发现:他的趣事、他的活动、他的喜好、他的秘密……使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多彩有趣。在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阳光向上的性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童心,有蹲下去看世界的童心

教育教学的需求,使幼儿教师学会蹲下去看世界,走进童心,成为“春姑娘”、“小雪花”、“狡猾的狐狸”、“聪明的乌龟”、“长鼻子大象”……具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童心纯洁、童心无暇、童心晶莹、童心美丽。进入了童心世界,你才能了解童心的真诚和快乐,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从孩子们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渴求;从他们稚嫩的话语中,读到真诚;从孩子们古怪的行为中,找到答案;从他们的攻击性的动作中,发现问题;从他们善意的谎言中,了解需求。从而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地理解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坚实的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五、求知心,不断进取的求知心

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新事物更新迅速,幼儿获取知识的面越来越广,如电视、电影、互联网、学习机等。如果幼儿教师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教育教学的需求,专业知识的优劣,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当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丰富音乐、美术、健康、数学、科技、文学、心理、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自己具备了一桶水,才能传授给孩子们一滴水,把知识、经验、技能、思维方式、精神文明、优良素质、民族传统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给他们。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用先进的理念和教法,教育孩子、塑造孩子、引领孩子,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努力、乐观向上,具备高水平的技能技巧,具有一颗不断进取的求知心。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为当代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则国之中国,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诚心、慈母心、知心、童心和求知心支撑起当代社会幼儿教师博大的爱心。只有具备了诚心、慈母心、知心、童心和求知心,才能满足当代社会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好“根”的事业。这些是当代社会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防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初探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调查访问,幼儿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对工作报酬低、人际关系复杂、幼儿保育责任重大、工作过于劳累等方面的抱怨与不满。幼儿教师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并影响到她们的身心健康,这将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防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呢?有关部门和管理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教师营造宽松、积极的工作氛围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如果能给教师创设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专业成长的幸福。首先,要为教师创设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比如准备教师阅览室,为教师提供文学、地理、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资料;每班配备电脑,提高教师学习、工作效率。其次,创造一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精神文化。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营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氛围,以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再者,改进教师评价机制,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强调对教师发展历程的追踪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交流自己的经验与想法,评价者表达自己的看法,共同完成整个评价过程。这种评价会成为教师自我改进的持续性动力。再有,在社会层面上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以增强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可以增设幼儿教师保育津贴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报酬待遇。

二、减轻教师负担

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部分是由于工作繁重造成的,她们既要教育又要保育,既要书面资料又要创设环境,既要保教又要科研……因此,要尽量减轻教师负担。首先,要实现班级师幼比例合理化。据了解,好多幼儿园班级人数严重超编,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劳动量,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幼儿园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事业的发展,为了使教师能照顾到每个幼儿,应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控制班级人数,以真正体现以幼儿为本的办园思想。其次,减少文案工作。教师的文案工作五花八门,计划、总结、反思、各种记录、笔记……不计其数的文字资料,幼儿教师白天写、晚上写,没有了空余时间。应该把教师从繁重的书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必要的写,不必要的则可省略。再有,鼓励资源共享。大力提倡、引导、鼓励教师合理交流课件、教具、玩具及环境创设的材料,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轻松工作、共同提高。

三、进行人文管理

人文管理要求管理者以人为本,以柔性管理引领、培育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与教师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要尊重与理解教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畅所欲言,对园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其主人翁感。第二,安排教育工作时,根据教师能力大小进行部署,给每位教师实现自我的机会,信任并赞许教师,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园长要深入教师群体,倾听心声,体察困惑,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第四,关注教师的快乐需要,满足教师的精神、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的机会,为中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的机会,为老教师提供自愿换岗机会,对处于特殊时期的教师给予特殊照顾;引导教师加强与日常教学工作有关的基本功练习,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网上阅读,并开展示范课、展能课、研讨课,共同成长。第五,搭建自主发展平台,挖掘教师潜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爱好文学,有的善于交际,有的喜欢美术设计,有的对声乐、舞蹈情有独钟,不妨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优化组合,确定班级教学特色,并进行相关专题研究,最大化地展现自己的闪光点。人文管理要将严管和善待相融合,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多引导、少强硬,多表扬、少批评,多沟通、少强制,那么幼儿园将会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四、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担心出事的困扰

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创造条件,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其次,加强门卫、大型活动器械、电灯线路、灭火器等设备的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再者,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要依法分清责任。幼儿园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幼儿园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客观公正地划分双方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对责任事故教师,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给与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她们消除因事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不要对当事人一味的责备和训斥,让她们加重心理负担,感到失望和无助。

五、疏导不良情绪,远离焦躁、抑郁

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孩子、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这使得教师承受了很大压力,若不及时疏导,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幼儿园管理者应随时了解教师心理状态,及时和教师谈心、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压力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及时消除疑惑、误解,疏导教师的不良情绪。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有趣的业余文化生活,如登山、郊游、卡拉OK演唱等活动;为教师制定健身计划,并提供教练指导和活动场所;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让教师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和及时的疏导,维持心理健康;保证教师的休息时间,让教师在休息调整后以更高的激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作为幼儿教师自己也要进行内部调适,不断提升自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高个人的成就动机水平。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并做到勤学习、多反思,尝试将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阳光心态,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享受因过程本身而焕发的内在尊严与快乐。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新时代对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是幼儿成长的观察者,关注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引导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创新的合作者。

关键词:角色定位;观察引导;兴趣生成

《新纲要》提倡教师与幼儿平等交往,教师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关注兴趣——幼儿成长的观察者

“倾听”和“观察”意味着赋予对方以价值,对他们及他们行为的重视态度。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倾听和细腻观察。教师应该是一位细腻的观察者,教师不但要在个人言行上让孩子知道教师确实是自己的忠实听众,而且还必须树立“幼儿是自己生长过程中强大的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主角”的观念。当然细腻的倾听、观察就向孩子们传达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和欣赏。因此,教师要积极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随时捕捉孩子们一瞬即逝的言行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力度,去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热点,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分析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需要,从而掌握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并针对此兴趣进行教学活动。如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满天飞舞的蝴蝶,此时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蝴蝶吃什么?”“长大后是什么样的呢?”于是,顺着孩子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观察蝴蝶、画蝴蝶等活动。于是班级整合教育课程“有趣的蝴蝶”系列活动就自然而然地生成开展了。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记录、实验、查找与分析资料,他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所以,细腻的“观察”和认真的聆听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引导兴趣——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是幼儿园整合教育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随时都会产生许多疑问,但由于年龄的特点、经验和知识的不足,他们往往不会很准确地解释事物特点,甚至无法明白,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介入和引导,使探究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三、超越兴趣——幼儿创新的合作者

幼儿是以自主探索,发现学习为主的,幼儿获得的是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不系统、不完整,是零碎、片面的。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活动意向,了解孩子有哪些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材料,并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经验,使新知识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不断产生冲撞,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意义。如在追寻“五彩的秋天”整合教学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把捡来的秋叶做成标本画,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形成了墙饰“美丽的秋天”。当孩子们贴完自己的作品时,兴奋地欢呼雀跃:“哇!秋天真美呀!这美丽的秋天就可以天天伴我们玩了,老师你说是吗?要不然大风就会把它刮没了。”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他们不但积极观察秋天的季节变化,同时对秋天的美丽有了深深的体验。为了能使孩子们能用语言清晰地梳理和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散文《秋天的美丽》。之后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出来,看着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描绘的秋景图,我也很感动,我知道这个多姿多彩的秋天长久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也给我成为研究型教师提供了舞台。

四、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的创造者

在新的时代,新的时期,创造力是一切财富的来源,是一个事物能够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就是生命力,当然,这个具有生命力的创造性,对每个个体而言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敏感期”和“关键期”是其必备的两个关键时期。而儿童时期则是创造性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必须经历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创造力,而这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必须成为教学过程的创造者。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培养。其次,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理念。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儿童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意识的萌发,并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一个具有能够培养其创造性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体验到学习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美感性。第三,要树立起儿童都具备创造力个体差异的观念,让具有不同个体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儿童的创造能力都得到自由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每个儿童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发展。

在新《纲要》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角色。因此,要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而获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因此,在新的时期、新的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理念,形成自己的具备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幼儿教师毕业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摘要: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学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

关键词:主导作用;教学氛围;心理同步;适当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集体,群策群力,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学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新的时代、新的时期,创造力是一切财富的来源,是一个事物能够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就是生命力,当然,这个具有生命力的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一个和蔼、民主、宽松的环境和学习氛围。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缺少这种创造力,更缺乏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幼儿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在学习。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幼儿的主体性被扼杀,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而要改变这种相对滞后的教学模式,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题氛围,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幼儿对教师提出疑问和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当幼儿提出一些奇思妙想时,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幼儿们能够明白的环境。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做到师幼心理同步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很有科学依据的,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了:“学习的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说法。那怎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呢?要能使幼儿们有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身临其境,把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当中,充满积极的兴趣。当幼儿们感到老师的情趣时,会被这种情趣所感染,自己也就情不自禁地有了对事物了解的兴趣。其次,诱发幼儿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和兴趣还不够,教师还要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心理活动状态决定着人们获取信息量的多少,人们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所取得的信息量就大,反之,信息量就小。所以,教师讲授前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大脑皮层处于获取信息的最佳状态——兴奋期。这就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自己与幼儿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情激趣、情境激趣,做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心理同步。

1.情境激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所以说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当然,为了能使这种学习的主动力很好地发挥,教师还必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用情境去激发幼儿潜在的学习动力。用自己创设的美丽教学环境,把幼儿引入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去。

2.以情激趣。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了来自于教师幼儿亲情般的爱。“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用自己母爱般的爱去关注和爱护自己的幼儿,用自己的亲情去关爱幼儿,用自己无私的母爱去浇灌幼小的心灵,幼儿们的情趣会自然调动起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幼儿思维

幼儿课题教学虽然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课堂教学,但是还是以问题为中心,解决孩子们心中的疑惑是贯穿其中的,所以教师还得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我认为,幼儿课题教学设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地设计问题,有层次性、条理性地设计问题。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设计的问题按照什么样的条理出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到有逻辑性、条理性和层次性。2.有思考性、挑战性地设计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现成的答案,要经过探讨、合作、思维,最终得到解决。3.有探索性、开放性地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最好不具备唯一性,这样就能打开幼儿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才能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四、给予幼儿适当的评价

教师评价的适当性对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很关键的。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人心理的满足感,只有这种潜在的满足感得到了认可,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就很容易调动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师活动中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实时、适当的评价,给予幼儿这种心理的满足感。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某事物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时(虽然这种想法是不合常规、不科学的),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评价:“你的这种想法很好,说明你很聪明,在学习中很会动脑筋,全班同学都应该向你学习。”这样幼儿被关注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幼儿也从被动中走了出来,变被动为主动力。所以,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要做到让他们自己主动参与,自己主动思维。因此,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人,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真正做到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总之,在新时期,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把自己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者变为新时代教学的主导者,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做的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教师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我们职业的重要性,一定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也能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当然这还需要我们教师有博大胸怀和一颗博爱的心,用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去浇灌祖国的花朵,用自己满怀挚诚的爱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