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15 08:54: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声势,指的就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姿势动作来产生声响。声势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它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之上衍生了声势教学的理念,它通过身体律动作为乐器来进行节奏的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来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动作协调发展,并帮助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律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其首创者是瑞士的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他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该教学法也被称为“体态律动”。该律动教学的最终目标与音乐教育的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即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希望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和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使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学生的创作动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律动来直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来分析,不管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德国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的动作去理解和再现音乐。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造进行律动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从律动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从更深的意义层面来联想音乐形象和理解乐曲,从而在主动参与和实践中产生愉悦和美的享受。对此,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地转化成音乐。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全面挖掘和训练初中生的节奏感。

人的动作自身就带有节奏的动力,人从最简单的行走、跑跳,直到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的动作本身,无一不是为动作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节奏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将身体作为最基本的乐器,通过人体动作来挖掘人天生的节奏感,之后体验和发展人类越发敏锐的节奏感。对于初中生来讲,正是由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较为协调,反应和表现较为敏锐,所以通过人体动作来培养他们对节奏的体验和享受,是最佳年龄接受期。虽然方法最简单,但是效果却最好。

2.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听到一些音乐会即兴地做出一系列身体动作的反应,这种即兴表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创作的欲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方法也是最简单和效果最好的。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通过人体动作把对声音的感知表现出来,比如声音的大小、走向以及拍子强弱的变化,甚至不同的音色和曲式结构等。

3.有助于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初中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该时期的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感知能力要高于小学阶段,逐步产生了广泛的个人兴趣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心中对未来美好而又伴有挫折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所以对于音乐的学习,他们对音乐的听力和与辨析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也正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使得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于是他们不会再像小学那样勇于发言和积极表现,尤其在音乐课上也不愿唱歌和表现自己了,这使得初中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和无趣。但是通过声势律动教学的科学合理的融入,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很好地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4.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敏锐的听力和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势律动的教学是动作根据音乐中音量的高低、速度、音色、节奏等自觉反应出来的。比如“节奏的模仿、利用节奏进行造句游戏”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本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洞察力,还能有效提高其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此外还会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适度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律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当活动已经结束之后,一些学生仍然还沉浸在自己表演角色中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课堂纪律,还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律动的具体含义,它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乐趣的一种手段,律动的本质主要是服务于音乐学习的,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度和不当的律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就应该把握好适度性,即适当的使用律动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开展,从而保证课堂的动静互相适宜和井然有序,使律动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并以此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2.指向性。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和律动不单纯是用来活跃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其主要作用还有用来培养初中生的节奏感,使其用心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等。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的声势律动环节设计时,应当注意明确最终目标的指向性,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来设计律动环节,从而确保其与音乐保持一致,如干净利落的动作配以轻快活泼的舞曲,和缓舒展的动作配以柔和优美的抒情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动作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此外,动作的设计中也应尽量简单易学,达到少、精、简、明的效果,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不会影响到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

3.典型性。

在运用声势律动来辅助音乐的教学时,最具优势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舞蹈,学生通过舞蹈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技能得到增强,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形和气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辅助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适用,尤其是民族舞蹈,在选择和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该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节奏律动来体验和掌握音乐知识及技能。

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节奏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在节奏的训练过程中,各种相关的节奏之间都会产生律动效果,从而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一味机械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得到充分的运用,要在听、唱、动等一些环节中有效地融入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欣赏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摇晃、拍手、拍肩等动作使学生节奏感得到锻炼,从而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比如我们在欣赏《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时候,可以设计诸如跺脚、拍手、行进踏步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不同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进行曲的曲风;在学习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船歌歌曲《桑塔•露琪亚》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划船的动作来体验其中微风荡漾摇晃的节奏,从而可以感知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一些动作来模仿纤夫合力拉纤,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俄罗斯底层人民在沙俄统治时期艰难困苦的生活。此外,音乐教师应该多结合初中不同年级段的音乐教材来设计不同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声势律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培养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声势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将声势律动教学科学合理地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中,且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了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老师在给学生讲《青春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前播放一些较为轻快明朗、优美的音乐来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很有力地来促进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在音乐开始响起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做一些合拍的动作,这样可以渲染课堂气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音乐上课状态,也可以在陶醉于音乐的过程中,很好地感受音乐中美妙的意境。此外,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指导学生们对于发声、节奏以及视唱练习所要注意的要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音乐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音乐的教学实践中,动态的韵律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可以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们做一些带有动态韵律美的示范动作,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重视,即将舞蹈的激情运用于律动中。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声音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舞蹈是只通过肢体的动作带给人们美感。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音乐和舞蹈是可以相互配合的,而且两者一旦配合起来,肯定就会显得无与伦比。不仅如此,这两者的结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渲染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并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律动方面的练习。在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进入音乐学习状态。为此,老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等其他的示范性动作,并且在示范过程中要告诉学生们需要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要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们进行律动的练习,有的时候会给学生们示范一些具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会事倍功半,即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会使一些学生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思想。所以老师要想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在做舞蹈动作时,选择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的比较简单的一些舞蹈动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课堂学习中,来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来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从而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比如,教师在讲《雪域高原》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从“左右点步”到“退踏步”再到“颤膝脚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正月十五那一天》来作为伴奏音乐,给学生表演已经设计好的一些简单容易的舞蹈动作,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轻快活泼的动作所吸引,此时再对学生们的集体练习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4.通过声势律动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欣赏能力。

音乐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是营造意境的最佳方式,音乐的媒介是声音,它不仅具备语言的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功能,而且还超越了语言的功能。所以在音乐的鉴赏过程中,要想真正品位到音乐作品本身的韵味,必须对音乐的意境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做到心境与意境的紧密融合。由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内容和主题不同,意境自然会不同,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只有通过律动来欣赏歌曲的意境。比如音乐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牧歌》供学生们欣赏,学生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应该会感受到我们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为了更快地让学生感受到该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内涵,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蒙古族典型的“柔肩”动作,以形成律动的练习,这样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到少数民族中粗犷豪放的风情特色,从而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又比如说,我国与茶叶有关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因为茶叶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采茶舞曲》时,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采茶”的动作,以帮助他们在律动中体会采茶的乐趣和艰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水平。在初中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掌握声势律动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使其贯穿于教学始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美育方面的良好发展。

作者:丁雪莲 单位:柯岩中学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互动性教学模式下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更加倡导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如何为祖国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才十分重视,而音乐教学也是培养途径之一。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初中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领悟音乐情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皆知,音乐是音乐家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捷径,而对于倾听者来说也很容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在新课程下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要通过音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将互动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音乐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同时,在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的时候,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悟,进而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理将互动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互动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互动模式,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妥,进而更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让互动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比如教师在教授民歌《牵手草原》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挑选与该民歌同一类型的民歌《梦回草原》、《相约草原》、《唱首情歌给草原》、《忘不了这片草原》等给学生播放,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表述的情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民歌的音乐风格。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课堂歌友会”的教学方式,每当教授一首歌曲完毕,就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进行演唱,彻底改变传统的那种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得到充分的活跃,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课的内容,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好声音”,将其理念引入课堂,比如在教授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演唱,而教师再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相应的讲评。这样,教师采用新颖的形式有助于吸引初中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学生创造合理的音乐情境,让互动性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地实施

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并且在情境的引导之下帮助初中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音乐的氛围当中,由此实现将互动性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因而,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的开始之前,就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音乐学习的状态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有着思想活跃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伊始就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同时,还要创设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教学当中。比如说,教师在教学歌曲《中国心》时,在上课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该歌曲,在学生对该歌曲欣赏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该歌曲表达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示,让学生明白这首歌表达的爱国之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和学生谈谈歌曲中哪些歌词是对爱国之情的充分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歌词中“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情境的创设,能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在教授初中生音乐的时候,应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与实际课程内容,尽力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去,并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帮助初中生提高音乐素养,最终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施晶晶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初级中学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音标教学应系统、集中,把握最佳教学时机

教师在教学音标时,应把音标单独提出来让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而不应把音标教学分散在各个单元,因为分散学习,学生容易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使音标教学的过程变得很长。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是有能力集中进行系统的音标学习的,我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会读的教不会读的,一个星期后我亲自检测学生学习音标的情况,让学生一个个地读给我听,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由于在教学时我强调了元音的发音,检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元音的发音很理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初中生已有好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了,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对音标学习的关注不够,很多学生都是鹦鹉学舌一般跟着教师读,发音的准确率不高。虽然小学阶段零散地也进行了音标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是学习音标的最佳时期,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学习也有足够的信心,此时进行音标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应反复强化对音标的学习

当学生学会了音标,能用音标拼读简单的单词后,很多教师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进行英语的阅读、语法教学了,殊不知,应不断强化音标教学,否则如果长期不接触音标,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音标的驾驭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如何强化音标训练呢?

1.制作音标卡。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认读音标卡,或者将音标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得见,加强记忆效果。

2.强化模仿训练,让学生多听国际音标磁带的发音,教师讲解发音的要领、口型、舌齿的位置,学生边听边读边体会。

3.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多读多拼单词,朗读音标不要一次花费很长时间,反复机械地读,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高频率、多次数地带读。

4.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标的热情,将原本枯燥的变得生动有趣,可采取记忆游戏、比赛拼读生词等方式。对于拼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要关注拼读能力弱的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音标的信心。

三、音标教学可以结合汉语拼音

由于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在形式上比较相似,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牢固的拼音来帮助他们学习音标。音标是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具体单词中的发音,而拼音字母的发音就是它在词语中的发音,很多拼音的读音和音标十分相似如:“bird”中“b”的发音和拼音“b”一样,“study”中“s”的发音和拼音“s”一样,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因此,我们不妨利用已学习的拼音知识学习英语。

此外,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对学生用音标拼单词形成正迁移。汉字的发音是由拼音拼读而产生的,如:hao———好,而英语单词的读音则是由音标组合产生的,如/pen/———pen。不管是读词语还是读单词,都需要拼读出来。根据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帮学生改掉用汉字给单词注音的坏习惯,养成拼读音标的习惯,最终变成将整个英语单词拼读出来的正确认读习惯。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好音标了就可顺利走进初中英语的大门,面对牛津英语的大量词汇,教师可以教得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得心应手。

作者:周金梅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集初级中学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音乐教学当成纯粹的艺术教学,以学生能拉会唱为着眼点,结果导致了学生太机械;也有的人把音乐当成单纯的德育工具,以学生具有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结果造成学生对音乐的误解。其实,音乐课程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她应该具备三大功能。一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要具备推动艺术发展的功能;二是音乐作为一门审美课程,对于让学生体验美、理解美、提供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三是音乐作为一门促进心理健康的课程,应具备熏陶心灵,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把音乐课程同音乐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相互割裂,相互分离,甚至相互对立起来,而应当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教学行为的实际教育效果。

一、重视音乐的情感灌输,提升音乐教学的品味

一是音乐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虽然各学科都谈培养创造力,但音乐在此方面尤为突出。音乐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和联想,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二是音乐与社会交际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学生都爱唱,通过歌曲的学唱,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曲,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大家都感受到了旋律比文字更加直接地到达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会为现实生活中在天灾中逝去生命的人惋惜,更为失去亲人的人们痛心,他们真正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这种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是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音符在冥冥中翩然起舞,你会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自由自在的游弋于音乐汇成的河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承受挫折;正确认识环境并适应环境;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等。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体验,是人心理的折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重视音乐的互动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

1.学生是主角,让教学动起来。无论是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当主角,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去思考、创造、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2.情景是主调,让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审美、还是发挥音乐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都需要情感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让学生“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音乐构成的天空……”,我在教学《采茶舞曲》时,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3.实践是主体,让教学立起来。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能够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动情。如欣赏《龙船调》,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唱《渴望春天》,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上课时将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创造音乐教学的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4.兴趣是主题,让教学新起来。“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去参与、去思考,激发其兴趣,让学生情感盎然地学习。在听《二泉映月》过程中,我首先对阿炳的坎坷经历进行一次陈述,再让学生欣赏过程,效果自然不同。许多学生还真的走进野外,面对泉水去感受阿炳的心路历程,尽管这种想法近乎天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使学生走进音乐情景,陶冶了学生心灵。

三、重视音乐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元化地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机。

1、改革传统教法。传统教法中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培养多元化素质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充分揭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教师在教授《梁祝》、《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不能就曲调教曲调,而是通过悠扬乐声感受“志存高远”和“生死不渝”的气节。

2、创设快乐情境。教师要努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快乐因素,讲课时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创造出快乐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他们一般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营造气氛,把学生的喜好从单一程度中解放出来,正确引导他们欣赏和审美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告诉他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增设《流行音乐欣赏》、《摇滚乐欣赏》、《交响乐欣赏》等,通过分角色演绎,解读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受到情感的教育,老师乐意教、学生也愿意学,以此激发师生的共鸣。

3、培养良好习惯。音乐教学是循序渐进的,音乐技能与欣赏技能不是靠一节好的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要告诉学生音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够着急,要坚持。另一方面,交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欣赏学习音乐,给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学习欣赏的作品等,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去表演表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能够养成,音乐的素养也就能够发展起来。

4、坚持统筹兼顾。在教学中,要坚持统筹兼顾,要把音乐和其他科程有机融合,不能出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出现的“唱的不错,音乐常识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和道德渐行渐远,和快乐分道扬镳,和素质南辕北辙的平庸之人。

综上所述,要让音乐使学生的心灵悦动起来,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造力,理顺音乐与德育的关系,让音乐为民族进步服务;而且要求学生有鲜明的归属感和想象力,突出音乐和兴趣的统一,让音乐为健康成长服务,这样,就会使音乐产生激情和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人本思想,这也说明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并非一味地听取教学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等方面,将课堂时间利用到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当中,为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同时,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将自身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帮助他们成长。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培养的就是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情境创设恰巧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最佳方式。大家都知道,人的情绪能够被周围的人们所感知到,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的唱歌、跳舞,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这种贴近于生活、自然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常常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也自然愿意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以及爱好,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也因感受到尊重而更加努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音乐体验,从个人的角度作出音乐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与众不同的看法,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逐渐走进初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多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以及动态的图像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现代化教学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当中的含义。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初中生在个性和其他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它们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对于那些平时善于表达,又有能力演唱的学生,教师要求的标准也要随之提高,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唱好歌,而是让他们在唱歌的同时对音乐有所理解,将歌曲中的内涵表达出来。而对于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能够演唱好歌曲即可。总之,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才是评价的真正意义。

二、结语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它包含了学生思想文化,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学的发展,广大的音乐教师应积极的创新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在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戴丽 单位:东海县实验中学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论现代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论现代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作为美育学科的音乐,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创造美,真正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音乐

教育学家杜威指出:“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应用多媒体声像一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合理利用音响、录像、文字、投影、录音、动画等现代教学媒体展示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使师生融人多媒体创设的艺术氛围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情境:葱苍的树林、灿烂的阳光、远处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学生为画面编歌词,再念一念,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地感觉,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感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2)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来吸引学生们的欲望

首先,选择合适的作品。流行音乐在传达信息上可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所以,选择合适的作品很重要。选择流行音乐我认为从两个方面考虑:音乐性和思想性。考虑作品的音乐性就是从它的旋律、音响色彩、和声和音乐风格等方面参考;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就是考虑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和曲调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

其次,注意运用的形式。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曲他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例如《感恩的心》,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因过度劳累也离她而去,在恐惧和悲伤过后她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手语歌,与其说这首歌本文由的歌词和旋律凄婉动人,还不如说这首歌的由来与内涵更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对于学生来说正好教育他们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别人。同时又有一些流行歌曲吸收了戏曲、民歌的音乐元素,从而增加了几分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但同样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多个角度、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健康、稳定的审美观的形成。

第三,注意“度”的把握。在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元素,要注意把握两个“度”。一个是质量上的“度”。流行音乐的学习不能过于宣扬其优点,也不能躲避其缺点。只要达到适度,让学生客观的看待流行音乐作品即可。另一个是数量上的“度”。对于流行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要适量,不能过多,只要达到学生理解和

认知的目的即可。行音乐元素,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

(3)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然而,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缺失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关注。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让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认知意识有效结合起来,在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共鸣的过程中,有效进行教学。音乐教学作为一门以情感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学科,情境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主体情形,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客观化地引入音乐情境,避免过多添加教师的主观色彩,让学生通过客观情境的再现,自己自由地构建对音乐独有的情感体验。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个人在巴黎》时,向学生播放了影片《一个人在巴黎》中的两个场景,在这个过程中隐去了其原有的背景音乐,之后又向学生提供了两段音乐,让学生进行与情境的匹配。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也让情境模式更客观,学生在进行音乐的搭配中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意识对知识进行的建构。除了客观的情景模式促进学生的主体感受外,教师还需要丰富教学素材和方式,让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性色彩,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激发其创造性。

(4)运用各种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音乐

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连续不断的播放歌曲旋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熟悉旋律。熟悉旋律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演唱让学生熟悉旋律,如听录音机唱、听老师范唱、欣赏多媒体演示唱等;也可以用各种律动让学生熟悉旋律,如按歌曲节拍有节奏的拍手、创编各种“身势”拍手、给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律动等;还可以采用与其他学科综合的办法让学生熟悉旋律,如边听音乐边用彩色笔描绘歌曲情境、边听音乐边有节奏的朗诵歌词等。在《森》一课中我采用的则是用音乐故事的形式进行,分别选择小兔、大鹿和猎人的代表音乐,边弹琴边讲述、演唱,让学生不断的转换角色来表演,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二、结语

初中的音乐是国民音乐的基础,我们应重视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兴趣的发展,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音乐更加形象的表现给学生们,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这样就不会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了。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育体验与教学效果分析

【摘要】音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就是感知和领会音乐艺术美的过程。本文从初中音乐教育体验与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体验;教学效果;分析;

一、前言

前苏联的音乐心理学家苏霍姆林基和捷普洛夫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都做过研究。前者认为,音乐教育主权是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的美的能力。”后者认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与前提。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所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即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这不仅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基础,更是完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原动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内涵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是疏通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

三、初中音乐背景下的参与体验式音乐学习策略

根据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在恰当的学习目标的导引下,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认真聆听音乐,培养其音乐感受能力,为下一步参与做准备;随着视唱、听音和乐理教学以及必要的律动练习,培养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再进入音乐实践活动(演唱、演奏),进行音乐创作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初中音乐实施策略

1 初中音乐内容。

从总体上看,初中音乐内容安排份量过重,缺乏弹性,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基本任务定为: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适当增加音乐教学中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家乡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加强音乐教学的感受性、实践性,适当减轻教育内容的难度,补充现行教材中缺乏的器乐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等内容,补充部分乡土教材,如民歌、戏曲等。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2 情感体验和聆听音乐是引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先决条件。

演唱、演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唱、奏技巧必须服从情绪。尽量采用轻声唱法,注意保护声带,指导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听音、视唱、律动既是感受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为参与活动做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它必须结合每堂课的中心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是相互独立的。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每堂课的内容、形式不同,可有所侧重与选择。其教学成功的关键是:

3 深化教学变式。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教唱歌曲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它是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为学生的音乐感受提供了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欣赏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通过欣赏,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以达到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兴趣,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的目的。歌曲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歌曲表达的艺术美,在歌声中追求美的和富于感情、表情的歌唱。这其中必然也伴随着歌唱基本技能的学习。具体解决唱喊问题。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绪,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所以识谱知识与视唱练习的教学应在感受和激情的基础上,结合演唱(奏)、律动等活动进行。

五、效果与反思

大幅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参与能力,特别是由于加强了情感体验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音乐联想、想象、乐器与人声的演奏、演唱形式及音色听辨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词: 音乐 能力 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

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 音乐 新课程 教学

1 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2 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4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5 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词 音乐 能力 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

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合作教学的探讨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在音乐教学领域,也出现了积极的、不同程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创新,并在广泛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合作教学就是这些年来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合作教学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动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充分发挥合作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的重要性。本文从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就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做以下论述。

一、合作教学的定义与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合作教学”定义。合作教学, 顾名思义注重师生间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协作,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形式多变、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具体操作因实际情况而定。

2.初中音乐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课堂是传授知识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处的一个重要平台, 但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传授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处,缺乏沟通与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出现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交汇点。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某种程度上能很好的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 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各种反应,将教学结果反馈给教师,有效地团结和凝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提高。

二、如何开展初中音乐合作教学

1.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初中音乐合作教学的前提。合作教学的新颖模式,能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和谐、活跃的环境中学习。那么,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该如何有效地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呢?

无论是教室外观还是教学过程, 如果给学生们呈现的是呆板、死气沉沉的现象,都无法让学生有兴趣和动力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首先在教室的整体布置上,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意的空间,如贴上自己喜欢的歌手的照片、贴上大家都喜欢的乐谱等,或者教师按音乐课的主题,布置成相关的主题。

其次,教师也可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如将室内授课改为室外授课, 一定让学生惊喜雀跃。最后, 在合作教学付诸于实践中时, 教师一定要做好先期指导,让孩子们知道合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后,合作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 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作为教师, 一定要引导好学生, 保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选择恰当的合作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合作教学内容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可以采用合作教学以外,还可以选取流行音乐作为初中音乐合作教学的辅助内容。在不偏离健康教学的轨道的前提下, 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适当迎合初中生追爱流行音乐的心理,选择大街小巷耳熟能详,且适合中小学生的歌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流行音乐。《水调歌头》等歌既有流行度,又有其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教师还能借此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两全其美。

3.选用科学的合作教学方式。合作教学的方式有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也有生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是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地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欣赏藏族音乐时,先对比两首民歌的不同特点,再总结藏族囊玛与堆谢的不同风格。

又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钢琴伴奏,并邀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同学演奏小提琴, 其它同学则负责伴唱, 这样就使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之美,共同创造音乐之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同的情感体验,在互动中获得尊重和欣赏。

生生互动合作教学要靠教师科学的组织和分配来完成, 初中音乐教师一般可采用组内异质分组、组间同质分组的原则。组内异质分组是指将不同性别、性格特色的学生分配在一起,优势互补,各展专长;组间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相反,是指将属性大抵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较小的差距易于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教师方面,科学的教学方式是,结合教学的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教学方式,在教学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例如:笔者在教授《念故乡》

一课时,曾将学生分组,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有些学生负责配乐,有些学生负责朗诵, 在各组准备的时候我适时的在各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合作表演的主题明确。

器乐教学也可以作为初中音乐生生合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如竖笛教学,可以给学生分好组, 座位可以改变成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 让接受快的学生带动学得慢的学生,再选好组长检查督促。这样的做法能使课堂器乐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好这种课堂乐器。

4.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互动教学是很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的。合作是一种意识,也是一门学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容易自我封闭,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都很不利。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学也不例外。

三、结语

音乐新课程的重点在于突破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应秉着创造和发展的态度,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将合作教学的精髓完整、有效地利用起来,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鼓励他们团结合作, 使孩子们在相互沟通与合作中领略欣赏、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

摘要 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理念 实施 音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诸如 “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音乐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

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应注重乐理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注重歌唱的训练,侧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忽略对中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乐理知识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乐理教学。

三、加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对比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观念应转变。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改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1)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新课程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2)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涵义,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和创造。(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接受、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5)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得与开发者,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2.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的知识更新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技能、创作技能和指挥技能),还须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1)引进音乐教师时应该严格考核其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看他是否具备现代教学观念;对于已上岗的教师要从行为方面进行考核。(2)提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3)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教师的素质,比如:师校学习和培训,校内外讲座等。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式

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和遇到某些音乐问题是通过何种途径去获取相关音乐知识和信息,是几乎所有学生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可以告诉同学:一、通过图书馆,那里可利用的资源非常多,主要是工具书,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这是一个知识库,积累了多年的知识成果,但时效性差,同时也不够方便;二、是通过广播电视,那里每天涌现大量的最新信息,包罗万象,但选择性与存留性差。实用性也不强; 五、通过互联网,那里信息量最大、时效性强,选择性与实用性都比较好,是目前最快捷的信息来源。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的眼睛……要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寓教于乐,序循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信心百倍,个性飞扬,超越自我,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灿烂多姿,光芒四射!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思考

一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把学生当做大写的“人”,而且是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二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学生要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分融洽和谐,就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三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志。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在崇尚个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被发现、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如何。在这个意义上,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去帮助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我们才有可能给所有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否则,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按一个模式培养人才,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可能,而且也抹杀了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教师还要有容忍、接纳学生不同意见和答案的雅量。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疑点”,巧妙“布白”,设置“陷阱”,使课堂变得意味无穷;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展开思考。学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学会创作的一门课程。作为音乐教师,在搞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灵动学生思维。要抓好对初中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努力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确实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变成学习的主人,实现自主学习,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时,应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感,刺激学习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情感。

例如,在进行歌曲《雪绒花》的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场景,一改过去教学中给学生播放音乐的方法,而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音画作品,展示有关雪绒花的图片、歌词的字幕等,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配以很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在欢快、高雅的音乐伴奏中开始新课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位置,音乐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符合要求的智力发展。”这就是说,音乐能荡涤学生的心灵,能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过去的音乐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范唱、演奏等,学生只是听众和观摩者。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灵动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极差。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欣赏课《走进西藏》的教学时,根据以往的经验,这节课设计分成以下几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介绍——音乐视听——乐曲分析——演练试唱等。这样设计,人为地把这节课的知识点抽象出来,音乐本身的愉悦性、欣赏性很难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感觉这节课很单调乏味。尤其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学生更是难以接受。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开始时笔者用网络展示西藏百科知识,给学生一种自然美的感受,那碧蓝的天、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那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和充满民族风情的服饰,等等,一下子把学生拉进教材,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渴望,他们迫不及待地等待教师在音乐上的给予。教师顺势播放《走进西藏》视频歌曲,让学生感悟歌曲的魅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音乐内涵,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品味

在音乐教学中,也有和其他学科教学相同的板书设计和随堂练习。这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为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课前把这些内容输入到电脑上,课上用大屏幕进行展示。这样教学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为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时间保证,为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提供保障。

例如,在进行“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的教学时,笔者课前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ppt课件,课上进行视频展示,从而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赢得宝贵的时间,师生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作品的深刻内涵。这样教学能较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儿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应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优化教学环节,使教学时间的安排更合理;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使各环节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尤其是视频材料的科学运用,使学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层次更分明,内容理解更生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深化音乐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品味。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表达教学内容体裁和音色,解决教学难点

一位著名演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这句话就是说,对音乐本质理解的好坏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其中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让世界充满爱》《保卫黄河》等歌曲有齐唱、轮唱和合唱等几种形式,教学时仅仅凭教师的范唱,无法表现出那种铿锵有力、跌宕起伏的音律,无法展现音乐体裁和音色的特色。这就必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教学视频或者音频进行欣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音乐的体裁和音色,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5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

能力

教学效果好坏,只有经过学生的实践应用才能体现出来。所以一节课下来,进行一下认真的反思,对教学中的好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光大;对欠缺之处,找准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不重蹈覆辙。把这些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整理出来,形成文字,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一定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小结,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可以通过flash课件进行知识框架的总结,也可以通过ppt课件进行整节课的回顾,展示每个环节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准确的把握。这样不仅达到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实践证明,经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总结,会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好的锻炼,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教学中失误、失当之处,认真思考,严谨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教师通过对以往教学的回顾,进一步完善教案,使之富有新意,改进教学方法,常讲常新,增强趣味性,让自己和学生都把上课作为一种乐趣,突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把音乐课堂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枯燥的音乐文本变得形象生动,使复杂难懂的乐理变得简单明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欣赏、理解和感悟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广大音乐教师的不懈努力和科学探索,音乐教学的前景将灿烂无比。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课堂应引入本土音乐的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应引入本土音乐的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本土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作为江西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看待自己本土音乐的态度,有效继承、发扬并创新我们的江西本土音乐。由此可见,实现音乐课程应有的价值,重视本土音乐在各中学的普及,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于“家乡观”这个字眼并不陌生,然而,“家乡观”究竟是什么?怎样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体现出“家乡观”?一些音乐教师对此却很少去深究。

笔者在深入调研中发现:由于一些音乐教师自身缺乏应有的“家乡观”理念,因而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对新教材或是完全照搬书本上的东西去教,或是浅尝辄止……导致了音乐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缩水”,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也难以顺利实现。

江西,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还有着一大批优秀、丰富、翔实的本土音乐资源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如高亢辽阔的兴国山歌、优美古朴的赣剧和生动活泼的采茶戏等。我们音乐教师作为艺术的传播者,有这个职责去传播家乡的音乐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懈地努力,并且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把“家乡观”引入音乐教育中,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传承江西历史文化及其地方音乐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本土音乐,应该对其本土的历史文化做一详细的探究。对于江西本土音乐的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家乡观”理念,积极、主动收集、整理一些描述江西的地域地貌、人文风情等书籍,认真读懂江西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努力传承这一文化,因为这些历史文化与其本土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次,在对江西的历史文化有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再涉及与自己有关的专业,广泛收集江西各个地方流传的经典音乐进行分类、梳理,并加以学习、消化。在自身了解、掌握了江西本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乡土音乐”进课堂等形式,使学生爱乡音,重乡情,不断激发学生对江西本土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深深热爱自己家乡音乐的情感,达到有效增强学生维护、发扬自己家乡音乐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旨在塑造美好心灵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着力挖掘出江西的每一首本土音乐作品中的独特美,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体现这种美,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为课堂上展示的本土音乐所吸引、所感染,与之产生共鸣,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提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在鉴赏江西本土音乐的同时,只有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才能培养学生正直的理想和信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塑造出美好的心灵。

三、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关注个性鼓励创新

在传授江西本土音乐的同时,音乐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每个学生作为一名江西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家乡音乐的独特韵味。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有的提问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以至于一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这堂课没有收获到一定的成效。这种教学法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对学生传授本土音乐时,要重视每个学生的积极作用,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对其本土音乐的不同认识,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得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一定的施展。

四、倡导人人“爱江西、爱家乡”,培养全面发展新人

首先,音乐教师应当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在鉴赏江西本土音乐的过程中“求真、向善、尚美”。要因势利导,教育他们“爱江西、爱家乡”,为他们培养一种“家乡观”的理念。同时,要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体验自己家乡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美的氛围中激发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江西本土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势在必行,但方式和方法、途径和措施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研细思的,我们相信,将江西本土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中,必将对改善江西地方音乐的生存环境,推动江西本土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完善中学音乐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音乐教育功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性和影响力,也必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加强教学创新改革 提高初中音乐课教学质量

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强的抽象性。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1.调整教学计划。

1.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1.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这部分内容也是时展的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课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2.改进教学策略。

2.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

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这样欣赏课的情境就会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越来越好。

2.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还有校园电视台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3.改进教师管理策略。

3.1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①音乐基础知识。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音乐审美能力。②音乐基本技能。让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器乐演奏能力等。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④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与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学科相渗透,还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另外,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3.2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现状,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为根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音乐是主体思想间的交流,是音乐家通过作品和作品的诠释者进行的艺术沟通,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和人的感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音乐教学如果不能和聆听、感觉实践、音乐作品甚至音乐创造联系在一起,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音乐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以此为科学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编写音乐教材,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时间,采取相应的音乐教学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音乐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些方法策略,以期对当今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应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感染、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

二、加强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会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四、结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

可结合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等等。在课堂中我常常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五、改革教学评价

改革教学评价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能够充分显示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本文仅对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作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以本文之“砖”引来各家之“玉”,为初中音乐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初中音乐课堂应引入本土音乐的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应引入本土音乐的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本土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作为江西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看待自己本土音乐的态度,有效继承、发扬并创新我们的江西本土音乐。由此可见,实现音乐课程应有的价值,重视本土音乐在各中学的普及,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于“家乡观”这个字眼并不陌生,然而,“家乡观”究竟是什么?怎样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体现出“家乡观”?一些音乐教师对此却很少去深究。

笔者在深入调研中发现:由于一些音乐教师自身缺乏应有的“家乡观”理念,因而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对新教材或是完全照搬书本上的东西去教,或是浅尝辄止……导致了音乐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缩水”,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也难以顺利实现。

江西,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还有着一大批优秀、丰富、翔实的本土音乐资源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如高亢辽阔的兴国山歌、优美古朴的赣剧和生动活泼的采茶戏等。我们音乐教师作为艺术的传播者,有这个职责去传播家乡的音乐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懈地努力,并且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把“家乡观”引入音乐教育中,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传承江西历史文化及其地方音乐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本土音乐,应该对其本土的历史文化做一详细的探究。对于江西本土音乐的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家乡观”理念,积极、主动收集、整理一些描述江西的地域地貌、人文风情等书籍,认真读懂江西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努力传承这一文化,因为这些历史文化与其本土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次,在对江西的历史文化有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再涉及与自己有关的专业,广泛收集江西各个地方流传的经典音乐进行分类、梳理,并加以学习、消化。在自身了解、掌握了江西本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乡土音乐”进课堂等形式,使学生爱乡音,重乡情,不断激发学生对江西本土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深深热爱自己家乡音乐的情感,达到有效增强学生维护、发扬自己家乡音乐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旨在塑造美好心灵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着力挖掘出江西的每一首本土音乐作品中的独特美,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体现这种美,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为课堂上展示的本土音乐所吸引、所感染,与之产生共鸣,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提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在鉴赏江西本土音乐的同时,只有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才能培养学生正直的理想和信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塑造出美好的心灵。

三、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关注个性鼓励创新

在传授江西本土音乐的同时,音乐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每个学生作为一名江西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家乡音乐的独特韵味。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有的提问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以至于一堂课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这堂课没有收获到一定的成效。这种教学法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对学生传授本土音乐时,要重视每个学生的积极作用,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对其本土音乐的不同认识,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得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一定的施展。

四、倡导人人“爱江西、爱家乡”,培养全面发展新人

首先,音乐教师应当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在鉴赏江西本土音乐的过程中“求真、向善、尚美”。要因势利导,教育他们“爱江西、爱家乡”,为他们培养一种“家乡观”的理念。同时,要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体验自己家乡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美的氛围中激发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江西本土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势在必行,但方式和方法、途径和措施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深研细思的,我们相信,将江西本土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中,必将对改善江西地方音乐的生存环境,推动江西本土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完善中学音乐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音乐教育功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性和影响力,也必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浅谈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

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采用音乐教学的多种模式,更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智力得以提高。现代教育需要改革,重视音乐教育,必须从教师做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编辑: 。

二、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试论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

试论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