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

时间:2022-05-15 11:2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

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尽管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但由于中小企业主对会计制度不够重视,导致这一工作制度不完善,有待提高。

1.2会计监督很难奏效

由于很多中小企业是私营企业,主动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因此,相对敏感的会计工作都是安排亲信的人来完成,这导致了会计监督很难奏效,由于他们之间存在利益的关系,很多会计方面的业务都是领导说了算,因此,很多造假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危害较大。

1.3国家会计政策的倾斜

由于国家重视国有企业和大型公司发展,因而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出台一些与业务无关的宏观规定,导致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相对欠缺,没有指导具体业务的详细制定。此外,国家会计政策的倾斜,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监督也不够,缺乏一定的执行力,效果不佳。

2.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对策

如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个问题,是摆在大家眼前的难点。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经过总结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2.1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

首先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责权明晰,实行岗位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比较重要的资产项目,应该多方参与,达到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效果:严格监督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严厉打击假账、营私舞弊等行为,一旦发现,必须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加强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

针对中小企业监督不力这个问题,不能只加强内部监督,还应该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科目制度,确保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转,有利于会计核算和管理;不断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只有内外部监督都有效的开展,才能为企业的会计工作保驾护航,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3做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基础工作

由于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做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基础工作,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下面以财务报表为例:逐步取消传统的会计报表格式及内容,应该针对每个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其选用科学合理的报表格式,这样能够极大地减少工作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会计报表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

2.4提高中小企业对会计制度的重视

针对中小企业主不够重视企业的会计制度,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对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财政和税务部门应该使用网络、报纸等多种手段加强宣传,并以文件的形式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方面的工作,尽量让中小企业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中小企业的会计的培训工作,提升基础工作能力专业素质,在传授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的监督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2.5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惩罚力度比较轻,导致很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多,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该严惩不贷,不能姑息纵容,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失信成本,这样能够有效的规避很多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一环,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会计制度作为中小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尽管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势头较好,速度较快,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重视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健全、会计监督很难奏效、国家会计政策的倾斜等问题,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监督,提高中小企业对会计制度的重视、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等针对性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作者:徐良才单位:浙江中楚进出口有限公司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其经营管理需要设计必要的会计制度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同时分别对微型企业(雇员l~5人)、小型企业(雇员6~50人)和中型企业(雇员51~250人)的会计机构设置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应符合它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要以满足管理需要和税收征管为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容注意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近900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左右,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占90%以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设计规范、灵活、有效的会计制度十分必要。

但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如许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致使企业账目混乱,财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从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它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是指规范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包括核算形式的选择、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设计、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及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会计工作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实行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应根据本单位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作出设计。

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制度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3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

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会计制度、材料物资管理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在上述会计制度的内容中,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重点阐述。

首先,会计机构的设置。

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设置会计机构,配置有关会计人员,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既要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又要与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就中小企业来讲,原则上应简化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财力和人力都十分有限,应允许一些单位不设会计机构,其会计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于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的单位,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有关部门设会计组织,并配备有关人员。设置单独会计机构的企业,其机构设置应小些,宜多采用集中设置方式,即仅在企业一级设置会计机构,并允许一人多岗。具体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则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营特征及管理组织形式等情况予以决定。

(1)微型企业(雇员1~5人):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很小,业务量少,且不大可能有大额信用交易。会计的任务只是记录营业额、控制费用、计算盈亏及纳税所得。因此,可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直接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2)小型企业(雇员6~50人):这样的企业经营业务数量少,交易简单而且交易类型有限,可能进行贷款融资,存在一定数量的信用交易。会计系统需要向贷款人提供财务报告,并要提供管理所需的简单信息,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不必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管理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不会太多,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如有些企业将会计人员放在总务部门,有的放在办公室等),并且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可不设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代管。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

由于会计人员较少(一般2~4人为宜),为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会计岗位可设置以下4个岗位:

①会计主管兼稽核岗位。职责是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组织、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调度,进行账目的定期核对,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财产清查。

②总账报表岗位。负责成本核算,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保管和管理会计档案。

③出纳岗位。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签发支票所用印章。

④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明细账的登记工作,申报、缴纳税金,进行工资核算等。若小型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接近微型企业,可采用微型企业的做法,或将4个岗位进行调整合并,即会计主管与总账报表岗位合而为一,明细账会计与稽核岗位合而为一。

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中,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凡涉及到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3)中型企业(雇员51~250人):这类企业可能有大量的信用交易,还可能有进出口业务,业务量比前两类企业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会提高,如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稍微复杂的管理信息。此情况下,原则上应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可设置为科、室或部。同时,中小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经济业务简单的中型企业,会计和财务机构以合并为宜。其他的中型企业,一般应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开,即分别平行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但就当前组织机构的特点来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财会合一(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财会分离将成为必然)。

会计核算一般应采用集中核算形式,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的中型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非集中核算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对外的现金往来、物资购销、债权债务的结算都应由企业会计机构集中办理。会计机构一般应设置如下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保管岗位。在上述岗位中,一般来说,总账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资金、销售和利润等岗位应当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往来结算等岗位可根据企业核算体制的具体情况或者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或者分别设置在其他有关部门,如材料核算岗位可设在供应部门,工资核算岗位可设在劳动工资部门,结算岗位中的购料结算岗位设在供应部门,而销售结算岗位则设在销售部门。至于出纳岗位,则应当统一设在会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可一人多岗,具体设置几名会计人员,视单位情况而定,一般以4~5人为宜,但要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此外,在上述岗位设定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其次,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定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对于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可由企业负责人对每笔开支进行审批,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对于中型企业,要考虑对于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支出,实行集中审批制度,强化负责人一枝笔审批。如规定对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付款事宜,各部门办好各种手续后,将付款单送交会计部门,并说明付款理由和依据,由会计部门汇总后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根据支付能力和轻重缓急,决定各个款项的付款时间和额度,并依此办理有关支出。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复杂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在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需求等方面与大企业不同,因此,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符合它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其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与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内部运作方式也会与大企业有很大不同。另外,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理财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使设计的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中小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应简便易行,不宜过分繁琐、复杂。“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应以满足管理需要和税收征管为主。这是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限性及其会计需求的有限性决定的。从会计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单一业主或有限的股东以及国家税务部门等。对于单一业主或企业股东来说,由于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中小企业的利益高度相关,他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关心。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许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业主和股东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需要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符合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信息需求。比如,帮助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费用结构等。对于国家税务部门来说,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由于中小企业逃避纳税的愿望比大型企业更强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税收征管。

(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还应意识到,尽管目前的会计需求很简单,但随着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有可能转化为大企业,企业的会计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将需要更加详细的内部管理信息,外部使用者也要求将会计信息揭示得更加充分。因此,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允分考虑目前会计制度与未来会计制度的衔接,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将来可对简单体系稍作修改就上升为复杂体系,而不必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避免制度的频繁波动。如在会计账务体系的设置和会计科目的确定上,如果能够灵活选择、前瞻考虑,就能够减少因规模扩大和业务发展而带来的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大幅度修改。

(4)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规范会计行为就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关系,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方案。这里的制度成本是指设计成本和运行成本之和,制度收益指该制度实施、运行后产生的收益。制度效益是指制度收益补偿制度成本后形成的差额。设计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并非制度越完善、越严密就越好,应权衡制度成本及其产生的收益,力求做到不仅会计制度设计科学化,而且制度效益最大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制度研究论文

一、小企业的界定

如何界定一个小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企业是否公开筹资,二是企业规模大小。所谓的“公开”是指面向社会大众的,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自由地参与,无须审批或特殊资格认证。一般来说,小企业是不公开筹资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积累、金融机构或私人借款、风险投资,筹资方式不采用对外发行股票或债券。

企业的规模主要考虑企业资产价值和股东以及投资人的数目。但在具体的数目规定上需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举个例子来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126号准则适用于不公开的、并且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但资产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规模不算大,而商品零售企业就不同了。如果仅从投资人的数目来考虑,国有独资公司即使只有一个投资人,规模也有可能是非常大的。

二、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对信息的要求

(一)会计信息使用者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把会计信息使用者分为七类,不同的使用者对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同,程度也不同。一般而言,大企业的投资人更关心企业盈利及回报,政府更关注企业在解决就业、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而小企业的投资人及管理层关注企业利润增长情况,政府主要关心小企业遵循准则、制度及照章纳税的情况。在小企业中,债权人作为小企业主要资金供给人,他们对小企业的关注不亚于投资人。

IASB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示标准”说明了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为广泛的使用者用于经济决策。编制的财务报表满足了大多数人的一般要求,但是,它不能提供使用者在经济决策中所需的全部信息。财务报表也通过对受托资产的会计计量变化来反映管理层的业绩,在做经济决策时,比如持有或卖出公司股票,使用者可以利用相关会计信息。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SH)在前言中也说明了以上要求。不同国家标准都明确了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它们都意识到管理层和税务部门并不是典型的财务报表使用者。从宏观角度来说,容易取得财务资料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目标。

(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它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

1.相关性。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根据财务会计准则说明(SFAC)第2号的规定,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才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导致差别”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原来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既可增加也可减少信息,以减少经济事件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只有当会计信息同时具备了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时,才能说会计信息具有了相关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应尽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而信息需要由使用者决策目标、决策手段和条件所决定。

2.可靠性。这是制约会计信息提供的另一基本条件。如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它对使用者来说,不仅没有用,甚至可能起负作用。可靠性,从使用者角度讲,指使用者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做出的估计;从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使用者提供通用目的的信息。另外,可靠性还包含可验证性,这是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的,尽管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排除主观判断,但是应保证不同的提供者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对信息人为的干扰、操纵,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从会计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要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在会计账务处理中要坚持遵循以下几项重要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三、各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会计制度针对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我们知道,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与大企业是不同的,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是否和大企业相同呢?一般来看,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如下信息:用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股东的款项,包括预付的薪金、分配的股利和其他支付款项;与关联企业交易的信息;企业流动性和灵活性的信息。

小企业及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和有关咨询服务人士对于财务报表的标准以及要求由来已久。很多人认为为大企业设计的标准不适合小企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1976年专门了《关于小企业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提供的报表》。1994年,新西兰的特许会计师研究会了不同财务报表的框架,包括在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方面针对小企业所做的特别规定。1996年,FASB了第126号公告“非公众公司在金融工具方面的例外规定”。1997年,英国会计标准委员会首先了“小企业的财务报告标准”,通常指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FRSSE),FRSSE主要介绍了根据现在的公告而做的一种简化方法,主要包括对披露资产和负债以及简化计量的一些例外性规定。斯里兰卡的特许会计师研究会正是以FRSSE作为小企业的会计标准的起点。在1999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在2001年7月,加拿大会计标准委员会又了在六个方面关于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例外性会计处理。

综上所述,尽管各国会计界都认为目前的会计制度不适用于小企业,而现在通常的做法就是给予小企业会计一些例外性的规定,或是小企业按简化标准提供财务报告,但这又常常导致另外一类问题,那就是由于会计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根据量变到质变原理,简化的会计标准可能会因它对特殊的交易和业务没有反应而失去作用,这就必然影响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

四、最新进展

2000年7月,英国政府专家工作组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提出了在报告方面渐进发展的思路。在该会议上,讨论后规定了提出的框架中应该有以下特征:

简单,容易理解,使用者易于接受;能提供对管理有用的信息;尽可能的标准化;有灵活性,可以随着商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SMEs)的潜在增长而调整,以适应国际会计标准的变化;根据征税的要求,易于调整;应该是适宜SMEs操作的环境。

国际政府工作组的专家们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的赞助下,已经开展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工作,以便更好地管理中小企业,更容易地获知财务信息,更准确地确定税收。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浅析小企业会计制度

【摘 要】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对小企业会计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制度 问题原因 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企业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全面扩展,构成了目前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中最庞大的一支,它们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小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小企业会计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特殊性,也正是小企业会计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内部组织结构简单,有些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不规范

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从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小企业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业主(经理)可能支配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的知识和能力。小规模企业通常有少数员工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不相容职责分离有限。由于业主(经理)直接管理企业,通常缺乏正式的业务报告制度。小规模企业即使存在制度与授权程序,也经常是非正式的,且随意性较大。

(二)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现了向一老一少两极发展的现象。前者年龄己大,知识更新缓慢;后者多为刚刚离开学校,由于就业市场紧张而不得不进入小企业的缺少实践锻炼的学生,他们若碰上新的会计制度变化,还要学习,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没有人指导,从而使得他们的会计技能提高慢。总而言之,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由于主客观原因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的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再由于融资方式的独特性,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着很大的差别。

(四)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所面临风险的特殊性

小企业多集中在分散型产业,这种产业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小,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障碍都很小。一方面,小企业具有灵活应变、迅速转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投机性,缺乏长期战略规划。而且小企业大多是新兴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从而使得他们的业务一般比较单一,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区域有限,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低于大中型企业,从而小规模企业的会计账目就相应简单。

二、小企业会计问题对策

(一)小企业会计计量的改进

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小企业来讲,考虑到其使用者主要依赖过去的信息进行决策,可靠性应处于优先地位,也就是真实的反映小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讨论小企业会计计量时应注意考虑这一点。

1.计量属性的选择。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税务机关,纳税是小企业的责任,同时在对小企业进行税收征管时要考虑到其支付能力,因而我们在考虑小企业的确认时应结合税务会计来考虑,即对小企业来讲主要按税法的要求进行确认。因此小企业会计应主要按税法的要求进行。由于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小企业会计来讲我们也应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对于财务会计上经常用到的公允价值、市场价格、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等计量属性不予考虑。

2.计量单位的选择。由于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小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因而,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应主要反映货币性信息。同时,由于小企业由于其面临的风险较大企业多,在小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对小企业所面临风险的状况有所反映,也就是在报告中也应反映一些有助于银行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非货币性信息。

此外,对于小企业的确认、计量、披露政策方面的选择,我们认为应以简单为原则,及尽量减少选择的空间。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判断能力低下,若给予小企业会计太多的判断空间,则可能会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因而,小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越简单越好。

(二)小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

1.编制报告、公布信息上的特殊处理。小企业业务简单、生产单一、资源有限(人力、资产、技术各方面),若与大型企业一视同仁地严格按照一般会计准则编制报告,披露信息,则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首先,不利于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公开竞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标准将导致小企业暴露其商业机密和实力底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公平竞争,威胁了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其次,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也不应该严格遵守适用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即使想按照适用于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来,也可能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特殊考虑。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纳税需要,小企业的经营业务较为简单,而且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有些使用者并不完全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因而,本着简化的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简单的资产负债表。

对于损益表,为了满足纳税的需要,企业的损益表中可以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分开列示,将纳税时准予列支的费用和不能在税前列支的费用分开列示。

3.对现金流量表的特殊考虑。财政部于1998年3月28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我国所有的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以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这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目标主要是纳税需要,从而使得这张报表的用处相对降低。勉强要求编制此表,只能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没有意义的复杂报表而苦不堪言,即使有些企业编了现金流量表也是拼凑的结果。因而建议小企业免予编制现金流量表。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探讨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也随之在不断改变,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不仅直接影响着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也阻碍着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探究;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的开放性和自由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小企业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整体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小企业产品较为单一,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会存在复杂多变的状况,其核算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小企业数量的逐渐增多,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怎样针对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制定出一套完整、规范的会计制度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大部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都不是很高,相应的企业核算也较为简单,使得企业内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对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也没有正确认识,所以,常常难以充分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引导会计核算管理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进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1]。

(2)当前很多小企业领导由于企业经营特点与观念认识等方面的约束,没有充分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而通过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能够使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等全体员工都正确认识到如何做好效益与财务管理,并认真、积极地参与到财务和会计制度管理中,从而为实现和提高企业成本目标与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3)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会计准则下必须做好的工作内容。随着小企业规模与类型的逐渐扩大,会计核算内容与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能够全面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并不断完善会计制度,进而不断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2]。

2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分析

2.1会计机构不完善

小企业受规模所限,其内部各部门的组织机构不够细致规范,使得这些组织机构的运行状态也不够完善,导致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发挥。同时,也有一些小企业制定的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使其在企业会计部门结构的运行中无法得到有效实施,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还有一部分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而导致相应的会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也使得会计工作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层出不穷[3]。

2.2账簿管理不规范

账簿是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其统计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会计制度规范背景下,账簿中也增加了很多需要管理的项目,但是,很多小企业都没有重视起账簿管理的重要性,有的会计人员在开展统计记录工作时,没有按照账簿上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导致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对账簿的监督。同时,各项不同财务数据的记录也通常是由会计人员的存储意识来决定的,所以,也造成账簿上的记录与实际账务存在一定差异,无法保障记录信息的准确性。由于受到会计账簿记录的信息不够准确,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财务发展方面做出错误判断,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得会计制度丧失了实质性意义[4]。

2.3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是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组织和执行者,是企业重要的基础保障资源,因此,一些大中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完善,进而为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而小型企业由于本身的经营特点,大多数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设施都没有得到相应完善,有的小企业开展相关会计工作的甚至都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通常都是采用兼任和调任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形式来填补会计岗位的空缺,也有一部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企业管理者的直系亲属,这些人员往往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会计职业学习与培训,对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都没有深入了解与掌握,在开展相关的会计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意愿来进行,这不仅违背了相应的会计制度规范,也为小企业的内部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5]。

2.4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

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有明确规定,要求会计人员核算反映出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相应的经营成果,必须是结合实际发生过的交易所总结出的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并且要明确其核算对象为交易经济的实质。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大部分小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会计制度来进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小企业中没有设立分级部门,使得其核算主体常常呈现出比较单一的状况。同时,一些小企业在实际核算主体过程中,没有进一步核算出公共与个人财物,从而为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一些企业管理者,将公司财务汇到自己的个人账户,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的会计制度来发放员工薪酬,一些财务信息也没有经过核算就直接支出。

3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策略分析

3.1建立完善的会计组织机构

会计机构不仅是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开展的核心,也是运行会计制度的重要载体。因此,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发展情况,针对会计业务和工作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会计机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之后,还要对机构内部会计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制度的积极作用。由于小企业经营特点和发展规模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小企业建立的会计机构的规模也不用很大,但是必须要确保其机构具有的管理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发挥,为小企业赢得更长远的发展。

3.2加强账簿管理工作

作为开展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小企业应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账簿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从而为账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条件。要注重账簿中增加的需要重点管理的项目,严格按照账簿要求来记录相关财务数据,充分体现出对账簿的监督,避免实际账务与账簿记录出现差异。比如,账簿中的报表编制,相关工作机构与人员不能随意编制和更改,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正确、公正的收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并按照相应顺序将其编制成报表。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账簿记录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使会计信息记录得更加详细,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出现遗漏,也能够对企业利润的收益情况进行良好的规划[6]。

3.3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起优秀会计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企业应针对自身发展需要以及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培养和锻炼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在聘用专业会计人员方面,应制定出硬性招聘标准,增强企业在职人员的竞争意识。比如,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未达到要求,企业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在其获得资格证书后方可继续从业。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监督,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7]。

3.4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首先,应详细规划会计制度的框架,将核算主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列举在框架之上,进而使其形成基础性的核算项目,这样不仅使会计人员可以快速、准确掌握企业需要核算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避免核算问题的出现;其次,应明确并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中的重点问题,同时,还要将一部分重要项目投入到会计实际运行中,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支持工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出更优良的环境,避免会计制度问题的产生;最后,在会计制度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后,应进一步规范其核算主体,同时,还要明确指出相应核算主体的类别,这样才能够使核算主体更加清晰化,也使相应的会计制度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

4结语

为了能够使小企业正常运转,并获得更好、更长久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决策能力,拓宽视野,培养和引进更加优秀的会计人才,并指导其不断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还要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从而使其能够在规划、约束企业会计行为的同时,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能够为企业财务发展的进一步规划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促进企业综合能力与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亚玲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制度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将打破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并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将全部企业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前两个制度已经实施,后一个制度也正在制定之中。对此,我们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应当明确的内容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1.制度的实施范围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0]25号),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均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按照《暂行规定》的标准,股份有限公司中也可能有一部分(如投资型或高科技企业)属小规模企业。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各类金融企业都应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财政部《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财会[2001]62号)以及2002年5月20日的《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解答》,自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其中外商投资金融企业应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但并未指明其中的小企业可另行执行。这样,《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实际上就限定在除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小企业范围内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小企业是否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强制性执行还是备选性执行?

在我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而行政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据此而论,则凡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就必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我们认为,对小企业实行备选性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政策是合适的,即小企业既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因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特点可以从整体上考量,只要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了某一会计制度即可;目前许多小企业实际上已经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实行备选性执行政策,这些小企业就无需转换会计制度;从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出发,也应该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此,则符合小企业标准只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条件而已,即凡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小企业的标准,但并非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必须执行,如有条件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当然,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小企业与内资小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上是否应该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即同样实行备选性执行政策,也应予以考虑。另外,按财政部“除小企业和金融企业以外,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报告”的规定,建议对新设立的小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如同正常界定的小企业一样实行备选性执行政策。

2.企业规模变化产生的变更调整

由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上的灵活性,据以判断企业规模大小的职工人数、销售额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值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其中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点都有可能变化,因此,严格对照划分标准,许多中小企业在不同年度甚至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点都会发生企业规模归属的变化,年初属中型企业的,年末可能变成了小企业;年初属小企业的,年末也可能发展成中型企业。但如前所述,企业通常只能在年初先根据上一会计年度的指标数值对照标准值来判断企业规模大小并据以确定能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当年末企业规模与年初相比发生变化时,原先执行的会计制度是否需要变更调整?具体而言:(1)当年初为中型企业,年度内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年末变成了小企业,则该企业年末时是否可以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若可以调整,则涉及会计政策变更部分是否需要追溯调整?(2)当年初为小企业,若年度内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则年末不论企业规模是否变化都无需调整;若年度内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年末变成了中型企业,则年末是否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

根据“一贯性”和“可比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就应保持稳定,不应随意变更,这样,企业前后各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如依据相关法规的要求或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使原先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受到影响时,才使企业有理由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据此,我们认为,若原先已经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不管企业原先的规模大小,也不论此后企业规模如何变化,都应严格限制会计制度的变更;若原先是小企业并且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到了年末企业规模已经符合中型企业标准,在当年末也不宜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变更调整,但下一会计年度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同时考虑到制度转换的规定性,建议可以规定下一年度企业无需采用追溯调整法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进行调整。

3.合并会计报表时不同会计制度的调整

由于界定小企业的对象强调的是法律主体,即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因此,企业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可能存在大中小不同规模的情况。最常见的是母公司为大中型企业,子公司中有的属于小企业。为了控制行业风险而采取“防火墙”措施以及经营上的灵活性所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采用了“集团综合、法人分业”的经营模式,根据不同业务需要注册子公司,由此产生出大量的母子公司同为小企业的企业集团。由于中小企业标准的人为划分,一大批中小企业徘徊在标准的临界点周围,一些投资型公司,资产总额较大,但因职工人数少而被界定为小企业,这就有可能产生母公司为小企业、而子公司却为中型企业的企业集团。上述现象体现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中,则表现为企业集团存在母子公司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情况。那么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企业集团应当如何统一会计政策?一般有以下三种观点:

(1)若母公司为大中型企业,其子公司中的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该等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子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合并。

(2)若母子公司均为小企业,不论母公司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均以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为统一标准,对执行的会计制度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子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合并。

(3)若母公司为小企业,而子公司中存在非小企业(如中型企业),在母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下,非小企业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已经一致,因此,只需对子公司中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个别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即可;但在母公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下,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是按照母公司会计政策对子公司中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还是按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子公司会计政策调整母公司及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其他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殊考虑

1.谨慎性原则的适度运用

根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通常,谨慎性原则需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来实现。合理的会计估计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和相关的前提,滥用会计估计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可靠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就是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对小企业而言,由于会计基础相对薄弱,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对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或资产减值额等会计估计不但不能准确把握,还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因此,为防止小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应特别关注该原则的适度运用问题。我们建议,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取消八项减值准备,允许小企业对资产减值采取直接转销法核算;不计提和确认预计负债;若存在较大的减值和预计负债,则采用报表附注披露形式替代。

2.会计处理与税收制度的协调

不少小企业提出,为了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处理,避免繁琐的纳税调整,小企业会计制度应与现行税法一致,凡涉及税务方面的事项,会计处理完全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执行。纳税调整真的能避免吗?不是的。毕竟财务会计与税法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是不同的。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情况要考虑。

(1)对于永久性差异,设想通过设置“税后支出”和“税后收益”之类的科目直接列支税法不允许税前抵扣的费用支出项目或直接确认税法允许免税的收入是不合适的,这并不能消除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因为对于税法允许税前列支但限定列支标准的费用支出项目,如业务招待费、宣传费等,在发生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全部或有多少份额可以税前列支,直到年度终了才能确定。因此,发生时就不能直接计入”税后支出”科目,即使当月计入了,下月可能又要部分转回,年度内始终处于变数之中,人为增加会计程序,使得主观愿望想简化、客观结果却复杂化。而对于一些如凭证手续等与税法规定不符的收入和费用支出项目,企业执行中往往与税法规定存在偏差,在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时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税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关的标准、内容等都可能发生变化,隶属的税务主管部门不同(国税或地税)、地区不同,税收政策标准也不完全一样,并且每年都会有政策变动或调整,因此,企业事先要做到完全按税法规定一致执行是不可能的,不论怎样,纳税调整项目始终存在。

(2)对于时间性差异,在应付税款法下,设想通过设置“税后支出”和“税后收益”科目达到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完全一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对于会计上快于税法规定的时间或速度确认的费用支出项目(如开办费),到后期会计上实际已无需确认或确认的费用支出金额小于税法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因此,纳税调整仍不可避免。在纳税影响法下,则是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跨期摊配程序予以解决。

如此看来,试图找一条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相一致的捷径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协调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关系方面,无需考虑也不可能消除或减少永久性差异,只有尽可能减少(但不能消除)时间性差异并简化时间性差异的会计程序才是明智选择。

所谓尽可能减少时间性差异,是指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能够一致的尽量保持一致,或者提供可以保持一致的备选方法。如:(1)取消八项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实行资产报损和预计负债经税务部门批准后据实入账的方法,则消除了该时间性差异。(2)对于开办费的摊销期限,除一次性摊销法外,可以增加与税法规定一致即分五年摊销的备选方法,由小企业视情况自行择定。(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原先的行业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都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大多数小企业偏向于采用税法规定允许的标准,以避免纳税调整;《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由企业根据相关因素自行确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与《企业会计制度》保持一致,即仅作原则性规定,使小企业具有能按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进行备选的余地。当然,为了防止小企业利用折旧政策调整账面利润,也可以对折旧年限作出具体规定,但应尽可能与税收制度保持一致。(4)在收入确认方面,《企业会计制度》与现行税收法规存在不一致,若《小企业会计制度》能予以考虑,即可减少因收入确认时间不一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至于简化时间性差异的会计程序,就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不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两种备选的模式,取消纳税影响法,则仅采用应付税款法处理。

3.会计科目的简化与一致性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满足企业对各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的要求。根据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其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仅仅是职工人数较少、年销售额较小或资产总额较小,这并不意味着小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大中型企业有本质区别。如一个小企业也可能存在投资关系,甚至存在子公司,因而就需要长期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来核算该投资的事项。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中小企业标准的人为划分,加之企业的发展及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许多中小企业会出现规模大小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对小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总的原则应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框架内,能与其保持一致的尽可能一致,确需简化或取消的,也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因规模大小变化需变更适用会计制度时调整会计科目的困难,以及便于合并会计报表时不同会计政策的统一调整。

为此建议:(1)取消小企业一般不可能发生和发生频度极少的交易或事项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如“待转资产价值”、“已归还投资”、“应付债券”、“委托贷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等;(2)取消小企业因简化或改变会计程序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如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涉及的八个科目以及“预计负债”、“递延税款”等科目;(3)合并一些小企业没有必要划分过细的交易或事项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如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合并设“营业费用”科目核算,不单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等;(4)保留小企业可能发生的与大中型企业同性质的交易或事项所对应的会计科目。

4.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备选性

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到底是否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就目前小企业执行情况看,大部分不具备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基础,很多小企业到了年末编制该表也只是为了应付审计或呈报,有些企业则依赖会计师事务所代为编制,因而使该表的数字实际上具有统计的性质。从小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看,由于使用者较少,而对该表提供的信息予以关注的则更少,实际上现金流量表成了摆设而已。再从企业内部管理者角度看,一般都非常重视现金流量信息,但提供这一信息的现金流量表并非与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现金流量表一致,企业往往根据内部管理上需要分内部核算单位、按不同业务来源和去向编制现金流量日报表或资金流量月报,而这些报表会透视出企业的许多商业秘密,因此,企业不愿对外披露。可见,小企业按现行会计制度编制现金流量表不仅操作上存在困难,在实际功效上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倾向于采取备选性政策,即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制度到准则变化的建议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从表面上看只是会计科目、核算方法、规范体系发生了变化,但其实际定位和着力点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在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越来越占据国民经济重要位置和税收地位的背景下,出台小企业会计准则取代小企业会计制度是有着战略的考虑的,笔者认为,其中一个深层次的考虑就是希望统一小企业账务处理标准,提高账务处理水平,提高小企业会计报表的可信度,能有效提高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导向;实务处理

一、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新特点

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有以下特点:简化会计核算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使用营业外收支的情况增多;资产盈亏需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减少税会差异,与税法进一步统一。具体来讲,简化会计核算要求的表现有:如财务报表方面,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业务特点,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简化;收入方面,新准则的规定减少了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这样大大减少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可以避免人为调节利润的风险;所有者权益法方面,新准则规定资本公积的核算范围仅为资本溢价。采用成本法核算,如在资产方面,准则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负债方面,新准则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扩大了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减少税会差异,以收入确认时点为例,收入确认的时点与所得税及增值税的确认时点基本一致。如所得税法规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折扣及销售退回方面与税法也一致。

二、变化中的导向信号及对实务处理的建议

(一)对小企业资产计量方面的实务建议

在资产计量方面采用成本计量,不计提减值准备,主要是一些备抵类科目,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科目,这从准则制定的角度当然是简化核算,税会统一、减少利润操纵空间,这对小企业的实践意义是简化了会计核算,尤其是在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与其为了规定而生搬硬套使用这些科目,还不如把资产类科目按成本计量做好,做实,把资产的分类工作做好,尤其是通过公司财务制度的制定,对资产具体分类划分标准及科目使用细化规定,对资产划分不清的科目进行年度之间的相关指标的比对,为特殊资产找到更为合适的资产类科目,同时,进一步规范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定标准,为企业财务正规化健全化做准备。

(二)对小企业纳税及税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实务建议

小企业从“制度”到“准则”的变化,从战略角度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减少税会差异,这对于小企业的账务处理事务也是有重要导向作用的。如对于新增的科目,小企业应更加重视实务中的使用,如“递延收益”科目,随着政府对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该科目的使用频率会增加,也是税务机关检查的新的重点,因此要分清是与收益有关的政府补助,还是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同时最好建立辅助账进行登记和核对,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

(三)对小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实务建议

小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是比较多的,如家庭管理,集中管理等管理问题,小企业制度到准则的变化的着眼点之一也是基于变化促进小企业从账务处理开始到人员管理、生产管理、业务管理到企业管理层的改变,使得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着实质性的改变。对企业实务方面的建议是,小企业首先应针对所有的变化在最短的时期内进行改变和梳理,重新建立建账制度,加强基层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如重新制定本单位的财经制度,针对所有的科目增加、减少、合并进行归类整合,对更换名称的科目更换到位,不存遗留,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处理“应用指南”,对本单位涉及到的特种具体的资产计量或是费用、成本计量进行备案和备注,对本单位的负债计量做具体解释,同时,对负债的备查账、明细账进行梳理,做到对债务的清晰明了,并结合此工作对债权人和债务人进行细致管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债务的发生情况、原因进行工作图解法分析,了解历年债务发生和偿还情况。对企业所有者权要分清自身是否是公司制企业而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切勿混为一谈,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注册资本、盈余和未分配利润的管理。

(四)对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实务建议

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个常态话题,除去小企业本身和外在的原因之外,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做出一些改变,以使得自身能更快更好的融资对小企业的长久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变化中可以看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如增设的“应付利息”科目对应的取消“预提费用”科目的变化,应付未付利息在跨期的时候以前会使用预提费用科目,但本着简化核算和减少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小企业增设应付利息,取消预提费用科目,在实务中,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单独设置应付利息科目,可以使得原有债权人从资产负债表中直接获取利息方面的信息,也能规范相关总账和明细账的建账和管理工作;同时,对于潜在预期债权人,传递了会计报表透明度更高、账务处理更为简单易懂的信息,对于小企业而言,更应利用变化为契机整合自己的账务处理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管理,如对有条件的小企业应将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认可,同时,建议小企业对账务处理所采取的会计政策,改变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明确批注和形成明文制度以便相关机构查阅和自身管理需要。

作者:李新 单位:常州开放大学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逐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的发挥。主要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逐渐呈现出开放化、自由化特征,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促进了整个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企业的业务活动较少,产品比较单一,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不像大型企业一样复杂多变,且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不太高。随着市场经济下的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始颁布,这对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产生了更重大的影响。

1分析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使得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地规范化和法制化。因为小企业会计核算要求不太高,会计业务核算也比较简单,这使得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必要性,常常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从这个方面来说,完善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系统,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引导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管理意识,让企业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重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会计制度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断追求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的小企业领导者因为企业特点和观念的认识因素,对于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如果建立了系统的会计制度,可以让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等所有职工认识到效益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地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成本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打好基础。

最后,建立健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企业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建立健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还是新会计准则下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内容。随着小企业的业务类型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多样化,要想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地位,就要认识到新环境的变化,重新做好会计制度,为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2分析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核算主体不清

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产品比较单一,又因为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特点,往往存在着会计核算主体不清,企业与法人财产界限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主体上存在着界限不清、企业与法人代表的财产界限不清的现象。因为目前的小企业的产权界限不清晰,小企业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常常被划入个人账户中,造成了企业资产和家庭财务互相混用的现象,任意从企业账目中提取现金用于家庭开支,随意用家庭存款发放职工工资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企业的会计制度体系无法建立。

2.2会计机构不完善

因为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小,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比较简单,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在管理结构内部形成明确的责任制度。处于成本因素的考虑,也因为法律意识的欠缺,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度。小企业往往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会计机制的建设中去,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还不健全,在会计的交易过程中常常发生不按规定程序工作的现象,也很难保证完整、连续、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记录。

2.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存在普遍不高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也没有做好控制和把关,存在着兼职和聘用亲友的严重现象。还有一些会计人员既管理会计又管理出纳,在一人兼多职的情况上很难形成完善的监督和牵制制度。还有一些会计人员不是会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没有相应的上岗证,缺乏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这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很难高效开展。

2.4小企业的账簿设置不够规范

目前小企业的账簿设置不够规范,账务处理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小企业不设置账目管理,也不对账目的形式、内容、数据等做出规定和监督,直接以票据、收据等代替账目的工作。此外,还有一些小企业在内部设置两个账目或者多个账目,使得会计账目的信息严重失实失真,很难为投资金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数据,使得小企业的账目犹如虚设,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分析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

3.1完善会计制度

小企业要完善会计制度,划分好企业与法人的财产界限,为会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完善的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和管理中的系统架构,还可以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权利和职责,有效地为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小企业要把握时机,不断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小企业如果没有建立起会计制度,就要整理好内部会计环境,做好引入会计准则的准备。小企业如果已经建立起了旧的会计制度,就要充分了解新制度和新制度的差异,做好会计制度之间的转变工作,促进新旧制度之间能够顺利衔接,以减少制度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2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小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要设置好科学合理的会计结构,让科学合理的会计机构发挥起积极的作用。但是,小企业设置会计机构用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对于不需要设置专门会计机构的小企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记账的方式,做好记账与记账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会计信息凭证传递等相关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需要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的小企业,企业在设置会计机构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好会计机构的层次,并做好各个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分工。在选择会计人员的时候,要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考察好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并通过福利、待遇、晋升等因素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会计机构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

3.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好企业会计制度,最主要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要加强会计人才准入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源头上做好会计人员的资格和任职控制。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小企业要多引进优秀的会计人员,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才能,任用具有一定学历和资质证书的人员,防止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其次,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让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有效实施。在上岗之前,小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让其认真学习会计制度的新内容和会计法律知识,也料及会计核算方法和具体规定,积极引进科学的电算化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服务。最后,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通过经验交流、定期培训、座谈等形式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让会计人员了解更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的专门性人才。

3.4加强会计核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是小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要规范好岗位设置。在会计工作相关的各个岗位中,遵循不相容的职位要相互分离的制度,在出纳、稽核、会计记录、账簿保管等各个岗位中严格按照程序做事,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的发生。其次,企业要规范好内部的会计工作,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来执行会计科目及编制会计报表,并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整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业务全过程,全面真实地编制报表信息,做好资产支出和利润情况等的说明和报告,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更高要求。最后,企业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以权利和责任为基础做好收入与成本的分配工作,并在财产物资入账中保证资料齐全,票据完整,确保真实记录收支情况。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摘要: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到底有哪些变化,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快速高效地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好地实施新准则。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原《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在会计核算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资产方面

(一)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项目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与长期债券投资等各项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等应收及预付款项、原材料及库存商品等存货。具体变化为长期股权投资与长期债券投资不需要计提投资跌价准备,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不需要计提坏账准备,原材料及库存商品等存货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各些资产损失在实际发生时才予以确认,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如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在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应收及预付款项在坏账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

(二)调整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三)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采用单一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应当保持不变,除非发生追加或收回投资,同时小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向原《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需要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而这样大大降低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难度。

(四)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与税法协同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房产和地产无论用途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计提折旧或进行价值摊销,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相一致。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付款总额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入账,不再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根据税法的规定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从而大大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

原《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根据合同受益年限、法律规定年限孰低确定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如果二者均未规定年限,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而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能可靠估计时,按不低于10年期限进行摊销,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

二、负债方面

(一)借款利息采用合同利率计算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负债以实际发生额入账,不需要再考虑公允价值;借款利息按照借款本金和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计算,不要求按照借款摊余成本和借款实际利率计算。

(二)不包括或有负债等负债事项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涉及应付债券、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等负债事项。

三、所有者权益方面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只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部分,去除了原《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等不分。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和外币折算差额不再确认为资本公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收入方面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列举出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销售退回与折让等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这些销售收入的确认时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确认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在发生时直接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不再区分属于本年度的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销售,同一年度内开始并且全部完工的劳务,应当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跨年度劳务全部按照完工进度确认劳务收入,不再判断劳务交易结果能否可靠计量。

五、财务报表方面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简化,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同时不强制要求小企业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不再反映每股收益、综合收益等项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用直接法,不采用间接法,附注中没有明确要求提供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无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基本情况、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信息,披露内容大为减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立足于我国小企业发展现状,做到了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与我国税法尽可能保持一致,是一部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对于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要做好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小企业实施新准则的积极性。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下资产业务核算之比较

摘要: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财政部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本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核算在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核算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更好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 资产业务核算 比较

为规范小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财政部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对资产业务的规范在许多地方有不小的变动。本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核算在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核算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更好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所裨益。

一、科目设置的差异对比(表1所示)

二、 账务处理的差异对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的账务处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减值的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本准则第十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 第三十四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资产于实际发生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相应的资产。

《小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小企业应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进行检查,如发现市价(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下面以应收款项为例进行说明:

例:甲小企业于9月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货款30 000元,以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600元,已办理托收手续。12月得知乙公司财务困难,货款可能收不回来。第二年3月乙公司破产,甲小企业将上述的应收账款全额确认为坏账损失。(表2所示)

(二)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小企业出现资产盘盈盘亏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反映,然后再根据盘盈盘亏的原因转入相关的账户。而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出现盘盈盘亏,一般是将盘盈盘亏的净收益(或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账户。

下面以库存现金为例进行说明。

例:5月6日小企业甲的出纳人员结算完当日的现金收支后,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清查,发现短缺现金200元,其中150元应由出纳员自己赔偿,50元短缺原因不明。10月8日,出纳人员结算完当日的现金收支后,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清查,发现溢余现金500元,其中300元是应支付给职工张平但未支付的款项,200元溢余原因不明。(表3所示)

三、增加了生物资产的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了生物资产的核算。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具有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反复、长期使用,从而不断产出农产品的特征,具有固定资产的性质,因此归为非流动资产核算。消耗性生物资产具有流动资产的性质,因此归入存货核算。

(一)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

1、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规定:小企业取得的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1)直接相关性原则,表现为成本的构成内容

成本的构成内容按照自行繁殖或营造(即培育)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相关的支出确定,既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等直接费用,也包括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其中,直接人工,是指小企业(农、林、牧、渔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和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2)时间性原则,表现为成本发生的截止时点

针对不同的存货生长的特点,主要包括这些时点:在收获前、在郁闭前、在出售前、在入库前。也就是说,在这些时点之前发生的支出可以计入存货的成本,否则,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2、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1)在收获、郁闭、出售、入库前发生支出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贷:银行存款……

(2)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时

借:农产品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3)在收获、郁闭、出售、入库后发生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1、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 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确定。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自行营造的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试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2.自行繁殖的产畜和役畜的成本包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饲料费、人工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 前款所称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是指生产性生物资产进入正常生产期,可以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

2、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务处理

(1)外购生产性生物资产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自行营造、繁殖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利息……

(3)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按照其账面余额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4)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小企业按月计提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 :

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5)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原因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

借:银行存款……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做好小企业由《小企业会计制度》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换的衔接

【摘要】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财政部(财会[2011]17号)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面对我国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现状,针对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深入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新问题;措施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总体特点

1.1 简化核算要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报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2 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与有助于银行提供信贷相结合:以税务部门和银行作为小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这两者的信息需求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大部分差异。

1.3 和企业会计准则合理分工与有序衔接相结合: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规定了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满足的条件和基本衔接原则。

2.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3.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现状

3.1 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不健全

小企业大多数没有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负责人习惯把整个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甚至喜欢事必躬亲。认为资金是自己的,愿意咋花就咋花,规范的会计制度没有必要,只有好好把握钱财不被外人占用,所以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也是任人唯亲,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控制程序不规范,在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运用上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小企业一般以家庭制模式经营,其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会计制度残缺不全,甚至没有,老板一人说了算,不重视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制度的建设,更谈不上把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结合在一起了,致使大多数小企业未能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3.2 内部会计制度意识淡薄

小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主不愿对自己进行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内部会计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人的控制意识和行为,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排斥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无法有完善的控制环境。财务管理的控制权在经营者的手上,这样也不利于权责分开的实施。税负重、费用多,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故意不完善会计制度的设计。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对企业管理着力不够,使内部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应有发挥,有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会计制度也只是很多中小企业挂在墙上的摆设,企业基本按老板的意思做事,会计科目设置要么随意,要么照抄大企业的会计科目,很少注重会计科目的统一性与合理性,报表也是种类不全,制作简单,手工记账在中下企业屡见不鲜,确实要有的会计科目只是为了检查,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只是在老板的心里,基本不会再财务报表中披露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更何况真正需要中小企业所披露真实公允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数并不多。

3.3 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小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内部会计控制机构、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会计核算不健全,会计核算的主题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使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4.因势利导,做好转换的衔接

针对小企业的经营和内部财务状况,新准则的出台有三个着眼点: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新准则的出台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小企业的微观干预,改善小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执行新会计准则不单单是换几个科目的名称,更重要的是更新的核算方式方法,这是一个大趋势。

4.1 把握机遇,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小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于2011年10月26日联合下发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

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学习和理解,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会计科目的新旧换算,并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融资资质和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因势利导,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小企业应当认真做好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修订、资产和负债清查、科目转换与账务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4.2.1 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小企业应当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修订小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细化会计核算内容,确保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制度化、规范化。

4.2.2 认真做好资产负债清查工作。小企业应当在执行新准则前全面清查各项资产和负债,如实反映其状况及潜在风险。对于清查出的损益,应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批准后,调整相关所有者权益。

4.2.3 认真做好有关账务衔接工作。小企业应当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于一级科目,在不违反新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与合并;对于明细科目,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应当对原制度有关科目按新准则要求进行余额转换,确保新旧会计科目顺利衔接。

4.2.4 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小企业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小企业由《小企业会计制度》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换的衔接是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一环,认真学习和领会《关于贯彻实施的指导意见》和《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精髓,对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决和反馈,才能保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已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简介:孙乐,吉林德惠人,大学专科,吉林宇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浅谈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优与劣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科学的进步、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作为现代经济环境的产物,小企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在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程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如不设账、以票代账、科目混乱、恶意漏税等,成为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针对小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规模较大、业务繁重复杂的特点,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正式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用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本文主要探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利与弊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法规体系的需要,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速与国际会计的接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该制度的颁布是对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标志着以《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但毕竟该制度刚开始实施,其利弊尚需要实践的检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弥补。因此,近年来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现有相关制度的比较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大体一致,实质上,二者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制定依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会计制度总体设计、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具体内容等四个方面。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1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推进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在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特点进行总结,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具有精简通俗与规范化相结合、借鉴、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做到与税法要求相互协调等特点。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

企业会计制度主要维护所有者利益,而税收制度主要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二者出发点不一样,势必在对企业的经济事项处理上有所差别。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我国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更加协调,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面的差异;在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扣除方面的差异;在收入(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及优越性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统筹兼顾,解释详尽。这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小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特殊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作了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全面指导。二是以附录的形式,分别对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应收股息、存货、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等小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如何编制会计分录进行了逐一举例,详细介绍,为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做了具体的指导。三是为便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正确理解账面余额及账面价值,《小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两者的定义;第四,注重实效,切合实际。在遵循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小企业自身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会计核算要求。

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认为主要体现在:

(1)确定了会计主体。《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这就明确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主体。

(2)明确了会计目标。小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当以满足其主管税务部门、内部管理者以及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需求为主,以纳税为导向,更多地考虑税务管理的需要,注意会计与税收的协调,适当减少纳税调整。

(3)会计制度可以选择和转换。《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接照本制度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也不是“从一而终”,当企业发展变化符合该制度有关规定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转换。这不仅体现了灵活性,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实施中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完善有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保证现代小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推动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会计所需的信息等措施是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除了实施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推动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会计所需的信息、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等措施之外,还要不断探索、寻求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新方法、新对策,从而真正建立起符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四、《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以来,对促进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其中的一些潜在阻碍因素也日益暴露出来。(1)部分会计处理方法欠妥、脱离企业实际,现金流量表的选择编制不利于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支持。(2)管理费用范围与所得税法不一致,增加企业负担。(3)应付税款法加重小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4)简化会计处理后,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业绩,影响小企业的正确决策。

五、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对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优越性,并深入实地,调查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修正,从而更好地引导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

摘 要:《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它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成。与此同时,2004年4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从小企业的划型标准、核算难度降低、行业支持范围增加、日常核算规范性、财务报表列报等方面探讨《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

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制订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2004年4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两者的实行和废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是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完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更是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形成由《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者组成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明确界定小企业范围,为税务部门和银行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协调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关系。

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两者相比,可以看到以下明显差别:

一、明确界定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界定为“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表述存在极大争议空间。《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界定了“小企业”范围,即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标准的小型、微型企业。

二、大幅度降低核算难度

1.小企业资产应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不再对流动资产,如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当实际发生损失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2.取消存货“后进先出法”的核算方式。

3.企业捐赠所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需要中转科目“待转资产价值”。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4.长期股权投资只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不涉及权益法会计处理,大大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5.简化确认收入判断条件,规定小企业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收入确认的时点与所得税及增值税的确认时点基本一致。它减少了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大大减少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避免了人为调节利润的风险。

6.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再采用“追溯调整法”,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7.小企业会计核算和税法尽量保持一致,基本消除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以历史成本记账、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折旧要求考虑税法规定、合理确定资产使用寿命和净残值,这样既有利于会计人员掌握运用,又能使审计查账、税务监管更加顺畅。

三、大幅度增加行业支持范围

1.支持农、林、木、渔业的会计核算,增加“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

四、加强日常业务核算的规范性

1.备用金作为“其他货币资金”核算和列报,不再作为“其他应收款”。

2.“周转材料”代替“低值易耗品”,核算更加全面。按次摊销时,设置在库、在用、在摊明细科目,核算过程更清晰。

3.固定资产允许增值税抵扣,与税法保持一致。购进固定资

产时: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4.大修或已提完折旧资产改建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简化核算,费用分摊更合理。

5.无形资产设置“累计摊销”科目,更准确核算无形资产。

6.增加“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作为库存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盘盈盘亏的中转科目,体现规范性。批准处理时,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盘亏计入“营业外支出”。

7.加强借款的管理,区分资本化利息和费用化利息。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年期以上制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成本,也即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制造费用的利息可以资本化。

8.取消“预提费用”科目,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直接对应相应负债,如应付利息等科目。

9.增加“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补助收入,按期分摊。收到政府补助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按期分摊时,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

10.增加了“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

11.扩大“营业外收入”账户内容,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原计入财务费用的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原将原调整坏账准备的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原冲减管理费用的原材料的盘盈计入营业外收入;将冲减所得税的所得税退税以及未予规范的其他退税(不含出口退税),均计入营业外收入。

12.扩大“营业外支出”账户内容,将原计入管理费用的坏账损失和原材料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将原未规范的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和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将原未规范的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

13.小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五、财务报表列报信息更加明细

1.资产负债表存货栏目需列明细、营业税金及附加需要列举各种税明细金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需要列示明细。

2.资产负债表提供三张附表,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明细表、利润分配明细表。同时要求小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披露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固定资产项目等信息。

3.现金流量表,《小企业会计制度》是选报,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适当简化,但必须报出。

六、其他细节的调整

1.取消了“年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确定”的限制,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会计期间。

2.负债方面,新准则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扩大了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范围。

3.所有者权益方面,新准则规定资本公积的核算范围仅为资本溢价,无需核算其他资本公积等相关项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成,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此消彼长间,体现出时代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发展、会计越来越规范。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谈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

摘要: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业务活动的简单性决定了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像大公司那样复杂,但也导致小企业不重视内部会计体系建设,会计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制度 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种类繁多的小型企业在市场中的身影愈来愈多,在经济体系中开始占据着下游市场的重要位置,对经济整体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小企业业务活动单一,因而会计核算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复杂,会计核算要求也不高。但是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其财务经营将会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起到日益明显的影响,因而国家也开始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就足以体现出国家改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现状的决心。

就小企业自身来讲,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也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建立和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促进小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混乱是大家对小企业的普遍印象,尤其是财务管理上,由于小企业业务简单,一直以来小企业都不重视会计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因而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总是备受质疑,从这个角度讲,完善内部会计制度不仅可以补充小企业管理制度系统,提高整体经营的水平,而且必将引导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提高小企业效益管理的意识,使小企业更重视财务信息管理,重视会计控制,增强追求财务效益的动力。再次,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也是小企业面对经营环境变化而必然要做好的工作。小企业新的业务类型的开展和经营规模的增大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内容的一定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小企业就需要以更新会计制度来打好会计管理转变的先行基础。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整体而言,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完善程度不一,但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不争的事实,使得小企业会计核算秩序混乱,会计管理水平相当低。

(一)会计制度基础极为薄弱

小企业大多规模小,有些甚至会计核算主体都不完善,一直以来也未受到政府较大的管制,因而小企业普遍不重视会计制度的建设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有些根本就没有较为系统的会计制度,即使一些小企业有书面的企业会计制度,但也仅是照搬国家的会计制度,而且常常是为了应付某些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内部人员基本不照制度行事。2011年政府颁布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代替了旧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于未进行强制性的实施规定,在小企业内部反映平淡,而且制度内容的众多调整增加了很多小企业的疑虑,大多数小企业依然我行我素,停留在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或者旧会计制度阶段,未积极进行制度的更新,

(二)会计组织建设相当滞后

小企业会计核算压力小,因而组织架构较为简单。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机构,会计核算采用记账的方式,这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可以节省较大的机构设置成本,但由于经营与记账的分离,使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造假的机会,容易诱发做假账等违法行为,特别是为减少纳税而做出的一些不当行为。一些小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核算组织,配备了会计人员,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无法保障,特别是常聘用企业管理者的亲属好友,而这些会计人员并没有受过必要的培训就上岗,使会计核算显得极为随便。再就是会计人员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常导致一些会计事项的核算中断,无法保证小企业企业会计信息的连续记录,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用性。

(三)会计核算过程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小企业普遍做不到岗位职责分离和执行必要的牵制措施,比如出纳岗位不实施相关人员回避,由会计主管近亲属担任,会计凭证编制与出纳由同一人兼任,财务印章未实施专门人员保管等等,这些直接对小企业财产资金的安全威胁,违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随意采用,随意调整,而且缺少明细会计科目的分类核算,无法准确反映业务全貌。会计报表编制极为简单,格式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项目缺少必要的财务情况说明。会计资料保管很随意,有些单位依然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当低,会计资料备份管理难以实施。第三,收入和成本核算与管理不健全。在收入核算上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或过早入账,记错了会计期间,在成本核算上不具备科学管理意识,成本结转与归集方法极为简单,成本发生与责任存在不配比的情况,使成本资料缺乏可靠性。

(四)会计监督与控制弱化严重,风险管控意识极低

会计监督与控制的弱化一是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会计岗位分离及牵制制度的不重视,使会计核算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二是授权与审批制度不严格,一些重大资金收支未有统一的手续或凭据要求,审查和批准一人负责,费用报销控制不严,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不重视会计控制的思想。三是财产物资监控不严,定期的清产核资不及时进行,或者进行盘点时没有必要的第三人监督,对低值易耗物资缺乏单独的账簿记录等,很难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此外,小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平价,日常更没有实时监控的机制,因而风险防范基础弱,风险抵御力非常低。

三、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措施建议

针对以上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小企业极不规范的会计管理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经营的稳定性,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完善会计制度,建立稳固的会计基础

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明确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系统架构,从而很好的指导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小企业会计环境稳固的基础。小企业要把握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契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对没有专门会计制度的小企业来说,应当对内部会计环境进行整理,做好引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准备。而对实施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来说,要充分了解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了解实现转变需要做的调整工作,并采取渐进式的转变措施稳步做好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减少制度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可能影响。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的探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小企业的社会经济分工体系巨大,分布广泛,在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成为具有独特地位的经济力量。但我国,现行中小企业规模小,会计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守法意识淡薄。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会计制度是必然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与法人财产界限不明。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会计核算应当以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1.中小企业的产权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其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的现金流入经常被划拨到个人账户,于是,企业资产与家庭财产相互占用,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取现金用于家庭开支,甚至用家庭存款直接发放工资、购买存货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主体界限不清,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集团化管理会计核算不到位

我们有好多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实行化整为零分散经营、独立法人、单独核算的模式,有的法人经营范围广,将企业分成几块,让自己的直系亲属来经营,财产互相转来转去,使资产拥有和管理很不明晰。财务报表又是单独编制,实际没有形成真真的集团化管理和运营模式。看是没有什么问题,但遇到对外融资、级别评定、年度审计时就会出现财务整合的障碍。致使一个真实的实体在会计报表上难以看出它的实力与价值。

3.企业财产隐形严重个人化

中小企业为了初创期的原始积累和规避纳税,往往将增值较快又不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不入企业帐,以个人名义拥有。土地、房屋、矿山是最明显的,这三项都是不动产,若入企业帐又暂时不进行开发就实现不了它的价值和利润,但每年的土地占用税、资源税都是要发生的。当企业公开发行债券、上市需要资产整合时,账务处理就很难,涉及到资产评估、税收补交等问题,若企业是合伙制就会出现产权纠纷。

(二)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小,内部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正规规范的管理机构和明晰层次,致使设置会计机构的层次也过于简单。

1.会计人员不专业,业务水平偏低

会计人员的任用也没有遵守回避制度,使用兼职会计或聘用自己的亲戚现象比较严重。会计、出纳分工不明确,甚至一人兼数职,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很多会计人员根本不是专业学校毕业,也没有上岗证,所以没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娴熟的会计技能。

2.内控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应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实施,完善企业内外监督机制,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中小企业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考虑,为了少用人、低成本,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交易的发生也不经过必要的授权,没有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

3.账簿设置不规范,账务处理违规

在现实中,有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账,直接以票据、收据代替做账。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数据。有些中小企业虽设了账,但是设置的账目比较混乱。

(三)统一税收标准减弱了规范会计制度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等特点,对税收政策的反映更为灵敏和快速。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融资难的现实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处于税收负担相对较重的税制环境。

1.税收项目繁多且负担较重

从税收项目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所要涉及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建税等,并且各种相关规定过于细化和复杂。从税收负担上看中小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因此,中小企业为了原始资本积累多以不规范的财务和虚假财务来避税和偷税漏税。即使有的中小企业管理规范、会计制度健全也是账外有账,重负税减弱了中小企业透明规范财务制度的积极性。

2.规范的会计制度透明了税赋

我国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 ,中小企业约46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5%,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锝54%,并成为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给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优惠的税收政策操作难度大

近几年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所得税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基本和大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就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必须经相关部门认定批准后执行,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成本较高,而且时限过短。

二、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个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必然是规模小,财力和人力十分有限,往往一人数职,以主要领导人为核心,决策与管理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因为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出现问题,容易失去控制。我们说分子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何况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规范的会计制度,企业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运营成本、经济效益、级别评定、对外融资、公开上市都需要规范真实的会计报表。从报表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发展潜力、总资产可以看出企业实力、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效益、各项费用支出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一)基础会计规范建设

中小企业在筹备、组建、一直到运营最关键的是原始台账的建立。原始发票是账务处理的依据,原始台账是会计制度规范的基础,专业会计人员是会计制度规范的根本。

1.政府监督部门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体系,财政和工商部门要对已注册的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服务,在年度报表中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进行严肃处理,责令其在一定时间内整改。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无疑对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有了制度保证。但实施一年来,却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与税收的关系以及对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负面影响加以解决,以保证《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实施。

把握小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的标准界线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法律规定,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19日联合制订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明确了中小型企业的界限标准: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会计科目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 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把握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1997 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财政部2000 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制度》。不言而喻,它与《企业会计制度》更为接近,与《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会计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在这两类企业会计制度中转换。两类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都基本相同。

不同点:会计处理简化。主要为适应小企业会计的要求,对某些比较复杂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小企业较少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会计处理上可以适度简化。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只要求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三类资产计提坏账准备,减值准备,跌价准备,以减少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时,可用简化的权益法处理;对长期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全部进行资本化处理,而不必按资产的实际支出数依比例确认应予资本化的数额;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时也可采用简化的方法。小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明确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样就没有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还允许小企业只编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可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些规定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可以大大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量。

把握简化会计业务对小企业的负面影响

对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来说,如果现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势必会加大会计政策变更的调整工作量。对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来说,对某些业务简化处理,相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言,其会计核算工作量可大大简化。另外,简化会计处理的做法,对不同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同。如《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可以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就会因未计提减值准备而夸大本期业绩,会导致本期虚增利润,但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看,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这又会使未来业绩减少,会导致本期利润减少。还有,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不与资本支出挂钩,这可能会夸大应予资本化的金额,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但长远看又会使未来时期多计折旧,少计利润。另外,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核算时,《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因而当出现出资额小于其在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时,会减少投资期间前面时期的投资收益,但转让投资时,又会因账面投资成本较大而使转让投资的收益减少或者损失增大。总之,简化的处理方法对小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损益在哪个时期记录以及记录多少等方面,一般不会影响其业绩总量。

(作者单位:河南易升合置业有限公司)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用探讨

摘 要 在我国企业结构构成中,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用却十分混乱。随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法规和规范,提升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企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说明,并针对小企业制度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要的阐述,以期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健康、稳健发展。

关键词 小企业 会计制度 实际应用

一、引言

据资料统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为4200多万家,占所有企业总数99.8%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企业会计制度混乱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难题。随着财政部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近年来已经在小企业中得以一定应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对小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得以充分认识后,就如何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所做的有效尝试,完全体现了我国对于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下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际应用展开了详细论述。

二、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适应性较强

小企业受限于市场的完全控制,必须随时调整自身的状况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小企业规模巨大,多为分散经营的情况,一般多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及时灵敏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动而快速调整,彻底改变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的失衡状态。

(二)组织创新力较强

由于小企业组织机制比较灵活,没有过多的组织限制,能完全确保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大企业比较来说,进行创新所需成本更低,却能产生更高的效率。

(三)提高劳动就业率

小企业规模大、覆盖面广,一般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行业形式,基于小企业投资不高,经营方式灵活,以及对于劳动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闲散劳动力合理就业的重要渠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小企业制度的基本优点

(一)使会计科目更加简化

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原材料”和“包装物”合并为“材料”科目,“应收利息”和“应收股息”并为“应收股息”科目,并不需要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实际预收账款列在“应付账款”科目下进行核算,除了存货、应收账款以及短期投资外,对其他资产并未设置各类科目。此外,对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等权益类科目的明细均进行了简化。会计科目的简化,不仅符合小企业目前的设账情况,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基本需求。

(二)长期投资权益法简便易操作

小企业会计制度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而权益法需要认真掌握被投资单位当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并在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该享有或分担的数额进行账面余额的合理调整。小企业制度极大地降低了核算的难度系数,有利于一般会计人员的简便、快捷操作。

(三)使借款费用核算更加简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内容仅作了简单的规定,即“达到资本化的条件时开始直到固定资产可使用前这一期间发生的,所有产生的和固定资产购建相关的各种借款费用,均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作为普通借款费用和特殊借款费用的区分依据。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加以比较,相对来说更加简单、方便。

(四)使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简便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核算,应该从租赁之日起,依据租赁协议或合同规定的运输费、安装调试费、保险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可使用前产生的利息支出等借记为“固定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尤其是所发生金额都极易获得相关的凭证证明,更加简化易于操作,有利于达到财务核算规范化的目的。

四、小企业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迎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原则

小企业应在符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和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建立会计制度,使制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完全适应小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适用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应该在符合小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前提条件下,科学制定会计管理制度,设计内容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合理把控成本和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三)责权利协调统一的原则

制定财务指标是否得当,对于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利润增长有直接的影响。应将制定的财务指标进行科学分解并传达给责任单位和个人,同时明确规定财务管理责任人所具备的管理权限,依照财务责任的轻重进行适当的奖惩。因此,应该将财务指标细分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以确保小企业顺利完成各项财务指标。

五、加强小企业制度的实际应用研究

(一)合理确定计提坏账的方法和计提比例

计提坏账的方法一般主要有帐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以及赊销百分比法等等,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合理选择,但综合考虑,小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税务部门的需要,在完全确保企业经营情况真实度的前提下,可按照税法的基本要求,进行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0.5%计提坏帐准备。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确定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多采用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最低折旧年限不再进行明确规定。为了达到和税法的协调统一,可以参照税法的基本要求处理各种帐务,税法对于各种类别固定资产均有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且固定资产不得高于5%的预计残值率,折旧方法一般多采取直线折旧法的形式。

(三)科学选择存货核算方法

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其商品核算规定为售价金额核算和进价金额核算两种。基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进行库存商品的售价登记,及时需要调整,无疑加大了工作量,且隐藏较大风险隐患,因此,小企业应该采用进价金额核算的方法。进行已销售商品进行结转销售成本核算时,可选择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以及毛利率法等,会计人员必须科学合理确定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核算方法。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浅析《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小企业的定义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然后提出《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外部监督力度的缺失、会计制度选择不合适及小企业自身内在的不利因素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基本措施,以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制度 执行

随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小企业在选择会计制度和实施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对“小企业”含义的准确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小企业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小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说明”中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并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即小企业应同时符合两个标准:一是不对外筹集资金;二是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界定的小企业标准。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外部监督力度的缺失使《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够

从小企业外部会计监督角度来看,由于小企业很多为民营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对小企业没有刚性的转换要求,没有直接联系的主管部门,其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只能由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负责。而各地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人员要负责会计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会计监督和业务指导,所以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检查和督促小企业的制度执行情况。

2、小企业选择的会计制度不合适

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对待《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态度也是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人们对《小企业会计制度》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些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在对待《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认识上还有一些偏差。有部分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本身就不重视会计工作,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款、付款、发放工资,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可能使小企业不会认真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3、小企业会计核算中自身内在的不利因素

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会计人员配备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确。一些小企业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主要依靠外聘兼职会计,兼职会计一般定期到企业做账,容易造成短期行为;还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会计机构,但岗位职责不分,出纳人员兼管往来账的现象,现实中并不少见。由于小企业名目繁多,行业比较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发挥不了应有的决策作用,业主基本上支配了企业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缺乏正常的业务告制度,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业主个人的能力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甚至个别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是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分工也不明确,甚至是兼职,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所有这些都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水平、文化层次不高,业务不精,素质普遍较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两种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象。一是学历层次比较低,无学历或改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二是年龄出现极端现象,呈现“一老一少”的局面。会计人员中的老者虽然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开展一般性的业务没有什么问题,但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差,对新制度消化慢,甚至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会计人员中的新者,多为刚离开学校走向会计岗位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但在实操能力比较弱,非凡是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缺乏会计理论基础扎实、能力强、业务熟的老会计的指导,导致在实践中会计技能提高比较慢。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颁布并实施了,但由于外部监督力度的缺失,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的存在等原因,致使《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执行难度较大。但一套制度的执行,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本着科学、合理、审慎的态度,从不同层面采取不同且有效的措施,标本兼治,一定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小企业会计制度论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辨析

摘要: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即将在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本文主要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比分析,探其核算之差异,握其核算之精华,对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顺利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都有着现实意义。

一、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差异

(一)删掉了一些会计科目

由于新准则对资产采用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此新准则将旧制度中“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会计科目删掉了;同时还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的会计科目也删掉了,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二)新增了一些会计科目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与企业会计准则相近,新准则增加了一些会计科目,如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应付利息、预收账款、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

(三)更换了一些会计科目的名称

为了便于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节约转换成本。新准则将旧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名称改了,如“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原材料”科目改为“材料”科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应付利润”科目改为“应付股利”科目,“营业费用”科目改为“销售费用”科目等。

(四)合并和拆分了一些会计科目

为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统一,更清析的提供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新准则将旧制度中的“应付工资”科目与“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应交税金”科目与“其他应交款”科目合并为“应交税费” 科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与“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合并为“营业收入”科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与“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合并为“营业成本”科目;同时将旧制度中的“应收股息” 拆分为“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两个科目。

二、会计确认、计量上的差异

(一)资产确认、计量上的差异

1、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不同

资产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本质是预期能为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小企业的资产是否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与旧制度不同,具体差异如下:

旧制度只允许对小企业的部分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和存货三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新准则第六条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就意味当资产发生减值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旧制度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要求不同,对不同时期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影响也不同。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范围不同

旧制度规定,小企业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而新准则将后进先出法取消了,其目的是防止小企业运用此方法人为的调节利润,同时也是与《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保持一致。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同

旧制度规定,小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而新准则规定,小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从而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

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考虑的因素不同

小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考虑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应计折旧成本;二是预计使用寿命;三是预计净残值。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小企业计提折旧的核心问题。新准则强调在合理确定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时,应考虑税法的规定,此规定与旧制度不同。新规定缩小了会计与税法的差距,同时也减少了会计计税时的纳税调整,更有利于税务机关征税。

(二)利息确认、计量上的差异

小企业对外筹集资金,主要是向银行借款。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如何确认和计量,二者有所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旧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从满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时起至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利息计算采用实际利率。

而新准则规定,利息计算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这一新规定降低了利息计算的复杂性,也减少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三)资本公积确认、计量上的差异

旧制度规定,小企业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其他资本公积等四项内容。而新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部分。两者核算内容上不一致,其主要是接受捐赠的资产的收益处理不同。关于接受捐赠的资产的收益旧制度是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而新准则是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两者处理的方法不同,对小企业不同时期的利润影响也就不同。

(四)收入确认、计量的差异

收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对于小企业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旧制度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作为确认收入实现的重要条件;而新准则在确认收入时,是以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同时对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如小企业在销售商品时,采用托收承付方式时,应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时,以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等。这一变化减少了小企业会计人员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也缩小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五)费用确认、计量上的差异

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新准则与旧制度在费用确认、计量的口径上存在差异,如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旧制度只核算小企业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而新准则将旧制度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费用列入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进行核算,此做法更加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小企业应纳的税费及附加情况,更利于信息使用。

三、财务报告上的差异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同

旧制度规定,小企业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对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制度中没做硬性规定,只是规定小企业可以按需要来编。

而新准则规定,小企业主要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和附注。但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简化,同时在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

(二)利润表提供的信息不同

旧制度规定,小企业利润表分为四层,即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各层计算项目没有细目。而新准则规定,小企业利润表分为三层,即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主要费用和支出要求列示细目。如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要详细列示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和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项目;营业外支出项目要求细列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税收滞纳金项目。项目列示细化便于分析和决策。

综上所述,新准则和旧制度在会计核算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探其核算之差异,握其核算之精华,对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顺利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陈义雅,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