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11:33: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会计成本控制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成本控制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成本观念。现行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在传统成本制的基础之上,由于传统成本制在处理间接费用等方面存在缺陷,而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作业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应用为成本控制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建立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
应用作业会计于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作业会计工作模型。
作业会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中心思想,以“确定费用单位从事的作业并计算其发生的成本,再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要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为基本规则。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建立的程序:(1)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既定规则在各自所辖范围内分别确认作业,并由成本管理部门(如会计部门)统一汇总、合并,同时确认各职能部门所辖范围外的作业,再考察企业生产经营全貌描述企业作业链;(2)通过对作业的研究选择成本动因,再按照同质性和比例性的原则,运用直接确定,回归分析等方法划分成本库;(3)确定每一成本库中单位成本动因的计算方法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归属方法,进而得出总计单位产品成本的模式;(4)明确作业通过成本动因归属于产品的部分成本(或称不可追溯成本)的具体项目和内容。
经过上述步骤建立起来的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一,为成本控制活动服务。
二、作业会计对成本控制几个基本概念的影响
1.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传统的成本性态的划分是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这种划分当间接费用含量较低时尚可接受,而在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就会掩盖其可变性,从而使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模糊,成本控制相对弱化;在作业会计下成本性态的划分不仅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而且以一系列的其他成本动因,如顾客数、供应商数、服务次数等为依据,这就能揭示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更大部分地明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成本控制。就是说作业成本性态分析既包含了传统成本性态分析,更拓宽了它的范围。
2.责任中心
传统的责任中心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并据此进行责任预算、责任控制和责任考核。它的局限性体现在忽视了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的费用的责任归属。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的划分改变了这一状况,冲破了职能部门的桎梏,以同质的作业为基础确认责任中心,这能使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且规范责任、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对等关系。
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反之,则是不可控成本。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概念的改变,引起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的相对变化,使可控成本的面积拓宽,且控制主体与被控制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强。
作业会计由于对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的上述影响,必将使它对传统成本控制的更新渗透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
三、作业会计下成本控制的实现
作业会计在成本控制中应用的实现主要体现于对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运行方式的改进。
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是包括标准或预算的制定、执行、考核在内的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传统的标准成本和预算制度是建立在传统成本制度基础之上,应用由其导出的成本性态划分、责任中心确认等观念,往往由于标准与预算制定时成本库过于浓缩、基础单一,执行过程中责任中心划分的局限性而导致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因果关系微弱,且许多能够得到控制的成本游离于成本控制之外,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引入作业会计观念可以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在标准或预算的制定阶段,应用作业会计观念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依据其性质分别考虑定量。对于变动成本部分,以作业中心为单位,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标准或预算的制定;其次,在标准或预算的执行阶段,划分责任中心时冲破组织机构的界限,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进行,责任控制的方方面面也就依此展开;最后,在标准或预算的考核阶段,其记录与计量遵循作业会计模式,评价活动以上述责任中心为单位,对比业已制定的标准或预算展开,并进一步分析标准与预算的合理性,寻找改进途径。
此外,作业会计还可以应用于质量成本控制以减少废品损失、保证作业有效消除非增值作业、加速存货周转等方面。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析并解决。国有企业由于改革的时间比较晚,直到现在仍有很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需要加以控制,本文就是从当前国有企业会计成本制度的现状、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以及改善这一问题的益处进行介绍的。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成本制度;目前现状;改善措施
为了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就需要对企业的会计成本加以控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一、国有企业当前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现状
1.传统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
我国的国有企业经济之所以没有取得很好的发展,就是因为会计成本的控制管理制度比较落后,管理者也没有意识到对制度进行改革,仍然坚持会计成本并没有对企业的经济造成影响的想法。因此,管理者在管理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还是有一些管理高层认为,花费资金在会计成本的管理工作上,是一种浪费又没有价值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存在,才导致了国有企业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结果。
2.尚不完善的会计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营方式是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但如果会计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的话,那么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非常难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可能造成资金大量流失,这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而有关部门提出的政企分开政策,主要就是为了推动国企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是有的政府对此并不支持甚至进行干预,这就使得资金出现很大问题,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企业的内部环境变质
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我们主要是将关注点放在制度、管理方式上,殊不知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成员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他们也开始为自己的私欲做打算。另外,国企中的管理者任期不长,他主要是集中精力做好表面业绩,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由此引发了各种资金问题,使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进一步恶化。
4.内部员工的素质不高
国有企业之所以归国家所有,是因为它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也是俗称的铁饭碗,很多人都挤破头想进国企工作,这也就造成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素质不高管理者会为自己谋利,比如制造假账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国企的发展,若相关人员都能尽职尽责、无私的工作,那企业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得到很大改善。
二、针对当前现状提出的改进措施
1.改变传统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为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理念,不过,这很需要企业领导的积极配合。因为只有企业领导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配合,才能使企业得到改变。可以通过组建专门的控制小组,对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专项负责,了解其中的每个点。并在最后的工作中,将成本的最准确数据与实际的工作形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控制国有企业成本的目的。
2.完善会计成本的控制制度
要想控制企业的成本,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企业的预算,但是合理预算的前提就是制定科学的预算规章,这对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预算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给出合理的预算数据。这为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控制开辟出了新思路,使得国有企业面对新时期的市场环境,可以灵活的做出应对,随时调整预算的方案。这就使得国有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可以处于领先地位了。
3.实施新时期的现代化管理
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国有企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但在信息化的支持下是很容易实现的。有了计算机这个工具,数据不再需要记录在本子上进行传递了,在网上发送即可,十分方便。而且原始数据也有了无限期保存的地方,放在数据库当中,需要时再将其调出就可以了,以前繁琐的步骤都可以省略了。计算机上还可以制作出预算估计的折线图,可以清楚显示当前的经营状况。这不仅达到了对成本的管理控制,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把控和素质培养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外部因素固然严重,但是内部的整顿也是很重要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需要整体对其进行提升,并且在招聘时要对他们的个人品质进行考察,以免出现违背规章制度或者谋私的现象。对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以下内容的培养:首先要对财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培养他们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以及责任心,按照规定办事,不给旁人走后门的机会,兢兢业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最后,时刻通过学习充实自己,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工作人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三、改善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益处
只有改善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才能使得国有企业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而且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它得到稳定发展,国家的根基才能更加稳固,在国际社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结语
以上分析是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希望这些建议能在实际意义上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不断凸显。而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只有解决好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将对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成本控制 面临问题 解决对策
一、前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便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控制。因此,找出会计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是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遵循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主要核心便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要求考虑全面且多快好省,因此要正确处理企业产量、生产效率、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而要想有效降低成本,便要综合考虑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要服从国家利益;当企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冲突时,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当然,国有企业在对会计成本进行控制的^程中,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
(二)全面性原则
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还要体现出全面性原则,即在企业内部中,要求对人、事等多个方面进行会计成本控制。其中,不受年、季、月的时间限制;[1]不受工艺、生产、实验等各个方面限制,要按照定额、限额、预算进行综合性全面管理。以事物发展过程为基础,不仅要对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在事先加强控制力度。只有遵循全面性原则,才能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升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水平。
(三)权责利原则
要想使会计成本控制发挥出真正的效用,便要按照严格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全体员工,同时要实行权责利结合原则来对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另外,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个成本环节的会计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对相关财务人员、会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做到奖罚分明。
(四)目标管理原则
为加强会计成本控制力度,要确定清晰的管理目标,[2]即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性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并以这三项的经济指标作为控制基础。会计成本控制作为目标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并作为企业各种经济活动限制的准绳,以期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成本控制是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会计成本管理的优劣,因此加强对会计成本的控制管理是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完善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企业得以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其次,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加强会计成本管理制度可以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通过对内部产业结构与整体格局进行适当调整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3]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断摸索、创新,寻找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最后,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进程来说,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可帮助企业以自我发展为中心进行转变,摆脱传统经济体制的约束。
四、国有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严重依赖行政
在以往的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不需要企业自身进行融资,而是由国家拨款的方式。在进行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国家投入资金后并不需要收取利息,而现在政府进行改革之后才变拨款为贷款。但换汤不换药,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政府拨款的实质,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银行中的资金,都属于国有资金。因此,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会面对贷款、经营方面的压力,企业经营者便忽视了实现投资效益的目标,并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资金。如果国有企业面临亏损、倒闭等经营不善的问题,便开始等待国家拨款,这便是行政依赖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体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的会计成本管理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最终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政企不分
为了使国有企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并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发展潜力,我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以期实现政企分离目标。虽然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政府依然会对国有企业进行干预,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综合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政府的干预推迟了国有企业融入经济市场的时间。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强制干预,[4]企业无法顺利地融入当下的经济市场当中,因此无法完全摆脱依赖行政的经营方式,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阻碍。其次,政府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的大部分金融资源都被政府牢牢掌握,而对于国有企业的放款具有行政性质,从而导致银行正常贷款受到阻碍,并增加了银行信贷所面临的风险。
(三)企业管理水平较弱
部分国有企业为了解决管理问题,便开始进行盲目贷款,甚至出现贿赂、拿回扣等腐败现象,表面上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一帆风顺,实则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较低,导致资金无法被合理利用,而银行的资金作为国有资金,因此国有企业难以维系贷款压力,最终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与工作。
(四)会计成本信息失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经济呈现自由化趋势,其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被充分发挥出来,但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还出现自说自话、各行其是的现象。其中,有些国有企业较难适应我国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并无法转变依赖行政的现状,因此会计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管理。部分国有企业领导贪欲膨胀,出现贪墨公款、中饱私囊的现象,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无法正常流通,致使会计成本管理体系从内部土崩瓦解。另外,国有企业管理层人员具有较大流动性,使得会计成本管理往往只针对眼前,仅对在职期间的绩效、成绩进行管理,从而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极大阻碍。在当前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对成本资金无法合理划分、计提折旧不到位、坏账损失摊入不到位等。
五、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成本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会计成本管理是国有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被广大国有企业所应用。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管理思维模式与市场经济规律存在较大冲突。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国有企业要根据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制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具体实施办法便是,国有企业要通过不断吸收会计成本管理理论、管理成功案例,并不断拓展企业自身的会计成本管理范围,[5]并同时将产品供应、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同时纳入到会计成本管理中。另外,不仅要关注内部的会计成本控制,还要加强对行业整体价值链条的关注,通过交流、合作、贤ǖ榷嘀址绞剑形成良好的会计成本控制体系。
(二)提升会计成本控制意识
会计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管理工作,因此不仅要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同时也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实行专项管理,要让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共同参与到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从而提升会计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
第一,企业领导者方面。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树立会计成本控制效益的正确观念。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要以企业成本效益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同时要实现从企业成本投入与产品产出比例来加强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尽可能多地创造会计成本控制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人员方面。要将会计成本控制理念烙印在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从而实现全员成本管理的整体性理念。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是提升会计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让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形成全员性的成本控制理念可以有效减少每一个岗位的资金浪费。因此,动员全体员工加强会计成本控制理念是实现企业战略统一并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三)夯实会计成本控制基础
良好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需要大量会计成本信息作支持,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会计信息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统筹与安排。因此,在进行实际会计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对会计成本信息的记录,并对原始记录形成统计报告,要加强对会计凭证以及各种会计信息的分类、分期管理工作,以期更好、更完善地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另外,国有企业还要优化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不仅是一种反馈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检查手段,只有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才能提升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水平,从而影响企业领导层的决策。
(四)确立各部门会计成本任务
为了保证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最终效果,并对成本目标进行准确测算,可以将各个定额指标下发给具体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通过部门对指标的进一步细化,将其逐个分配到工作人员手中。这样层级分明的会计成本控制体系,形成了对企业成本的良好控制、管理,同时这样的方式还可以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效果。
六、结语
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核心理念便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控制理念,并构建完善的会计成本控制制度,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并且,良好的会计成本控制体系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企业长远发展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助力。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来探究财务方法,则需要植根于省域内涉农企业的现状来逐步展开。针对四川所存在的大量返乡创业人员的这一事实,本文聚焦“农业合作社+企业”模式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具体的财务方法包括: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理清企业财务内控重点、依照周期合理配置资金。
关键词:涉农企业;会计成本;财务方法
四川省域内的涉农企业大都以小微企业类型为主要特征,这就为会计成本控制领域带来了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这里的“比较优势”在于,涉农企业因产品类型单一、经营规模适中,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成本的控制影响较小。然而,比较劣势则为,许多涉农企业以生产、销售为经营任务导向,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普遍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因此,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来探究财务方法,则需要植根于省域壬媾┢笠档南肿蠢粗鸩秸箍。针对四川所存在的大量返乡创业人员的这一事实,本文聚焦“农业合作社+企业”模式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并在这一模式下来探究财务方法的应用。
一、涉农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特点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依次来认识这一特点:
(一)会计成本的特点
会计成本作为显性成本类型,其是企业发生真实货币支付活动的结果。与支付所形成的费用不同,会计成本是在对已发生费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事后结果。因此,会计成本核算具有事后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会计成本控制。
(二)会计成本控制的特点
事实上,会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管控成本发生的虚高部分,而对于常规成本发生额并不做过分探究。但由于会计成本核算的事后性特点使然,导致了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时也必然存在着事后性特点。这种事后性固然能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帮助,但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瓶颈的情形下,则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不可逆的经营损失。
(三)涉农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特点
将企业具体为涉农企业后发现,企业的生产规模与销售数量直接取决于农业合作社对初级产品的提供状况,而初级产品在发生、生成过程中将会受到自然力的绝对影响。如,跑山鸡的养殖、特色种植项目等。因此,涉农企业在规模生产上因缺乏工业企业的那种稳定性,这就使得会计成本控制的参数按自然周期处于波动之中。
二、强化会计成本控制的财务方法职能分析
那么财务方法在这里所起到的职能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的职能应聚焦于弥补涉农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的短板。为此,这里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财务方法分析。
(一)解决事后性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涉农企业若是单纯重视会计成本控制,将因其事后性特点而出现不可逆的损失。因此,这里就需要利用财务方法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在全员参与下、全过程管控下,为会计成本控制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辅助职能。结合会计成本控制短板,这里应突出资金约束在事前和事中辅助职能的优势发挥。
(二)优化资金配置问题
涉农企业内的员工往往以周边农村中的劳动力为主,他们一般以兼业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所以涉农企业中的人工成本发生并不稳定。再者,初级农产品存在着特定的生长周期,这也使得涉农企业需要对组织资源进行调节,进而便伴随着预算资金的投放问题。因此,这里的职能体现为优化资金配置问题。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财务方法职能分析,则为下面的策略实施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方法的核心便是全面预算管理,所以在涉农企业中需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全面预算要求全员参与下的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因此当下的首要工作便是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和资金节约使用意识。然而,针对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问题,强化上述意识不能仅仅通过惩戒的方式来进行,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对他们进行正向激励。如,以班组为单位额定预算资金,通过成本控制所结余资金可作为班组成员的绩效奖金发放。
(二)理清企业财务内控重点
涉农企业尽管经营类型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财务内控的重点,也就是最易造成成本虚高的环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极易造成成本虚高的环节在于仓储和深加工环节。前者可能导致原料变质,后者可能造成成材率不高。为此,在专项资金投入上应向这两个环节倾斜,从而提升该两环节的资本有机构成,在长期中降低成本虚高现象的发生概率。可见,涉农企业的资金约束是相对的,应在弹性和柔性条件下来执行。
(三)依照周期合理配置资金
这里就与上文所提到了周期性问题相联系了,由于初级农产品具有自身的自然生长周期,所以在合理配置资金之前,涉农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能准确把握其周期规律。笔者建议,应在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中,或者在寻求第三方会计机构协助的情况下,向他们讲授农产品原料的生成特征,从而使他们在资金配置上更能与原料的供给规律相一致。
四、结语
本文聚焦“农业合作社+企业”模式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四川省域内的涉农企业大都以小微企业类型为主要特征,这就为会计成本控制领域带来了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这里的“比较优势”在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成本的控制影响较小。比较劣势则为,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普遍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财务方法可围绕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理清企业财务内控重点、依照周期合理配置资金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摘要: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谋求丰厚的利润。因此,会计成本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定额管理能够为企业的获利提供帮助,同时也是会计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在分析定额管理内涵与组成的基础上,从定额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针对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合理对策,希望能够为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提供积极帮助。
关键词:会计 成本控制 定额管理 企业
当前,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成本管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要在成本管控方面制定科学的举措,重视起定额管理的重要性。笔者主要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运用的科学手段,希望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赢得相应的利润。
一、定额管理的内涵与组成
所谓定额,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在生产经营时制定的标准额度,以此来对参与生产的人、物、财等进行合理分配,这样的手段能够对生产中的现实需要进行客观反映,以此可以使一些不必要的损耗得以减少,在保证生产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提升利润。这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对于企业的定额管理来说,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组成。首先,就是对经济活动的定期考察,在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手段的同时,对经营手段进行科学调整,以此使其与既定的标准相符,保证企业的成本管控。其次,就是企业预算的管理。企业需要合理审查立项项目,考察期投资可行性与收益情况,这样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资金预算,保证成本得到科学的管控。最后,就是定额标准的制定。作为定额管理的基础,定额标准需要进行科学的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相应的变化性,所以在制定定额标准过程中应该注重时效性。此外,还要从自身企业的类型出发,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积极落实好定额管理工作,从而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定额管理这一环节。针对一些具有大规模、管理架构复杂的企业,定额管理也会被单独设计成一个部门,并且还注重对其管理体制的完善等。因此,首先定额管理能够增加成本经营的透明度。借助定额管理部门的作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管理质量得以提高,使其具有相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定额标准制定完成后,各个不同部门会依据相应的标准来实施工作。这也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行业以及市场现状等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具有相应的公开性、透明性等,促进部门竞争意识的提升,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性。此外,还能积极完善事前成本控制。作为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总结与评析一笔支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属于一种事后核算,而且不能实现事前监督的目标,这会造成相应的损失。因此,制定定额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合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借助财会部门的作用,转变这种单纯的事后核算,使其成为事前、事中与事后共同管理,以此能够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最后,作为企业的管理来说,应该积极区分开事前控制与事后管理。对于事前控制来说,主要是借助定额指标的形式,系统管控成本开支,从而以此为指导来工作,以此促进企业成本管控质量的提升。
三、当前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现状
从目前来看,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因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视的问题。当前,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比较混乱,存在着不清晰的数据统计情况,而且反馈不够,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且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不能人情管理主体,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以及没有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激励体系等等,这都会在成本控制方面造成较大的问题,以此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较低,这不利于会计成本的良好控制。对于企业中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定额管理程度的高低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培养良好的会计管理队伍。但是,当前尽管高等院校中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比较多,但是整体上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较低,而且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实践水平与能力,在现实工作中不能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这也不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经济预算,会计成本预算的科学性也较低,决策不够科学,不利于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四、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合理对策
(一)定额管理方向的合理明确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能够使会计成本得到最大化的控制,进行成本的定额管理,需要对成本定额管理的环节进行良好把握。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还要提升企业的利润。因此,首先,主要借助核算会计成本中相关的对象项目,进行采集与控制企业会计成本的基础台账数据;其次,需要在会计工作中,摊销会计成本费用,定额管理企业摊销费用的期限与比例等。最后,还要合理采集各经济业务的数据,针对企业中出现的会计成本进行科学的定额管理控制。
(二)定额管理流程的积极优化
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对自身财务资源的合理整合,对会计成本控制流程进行科学优化,以此使资源消耗降到最低,借助不同的资源,合理树立工作流程,将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点确定下来,使冗余的管理环节得以减少,降低会计成本消耗。所以,首先,可以积极按照企业会计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将会计成本定额标准的预算制定出来,将其当做成本控制的标准;其次,基于企业会计基础数据,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归纳考虑,制定企业会计成本的定额标准,合理对比会计目标成本与现实成本等,并且根据两者的差距找到相应的关键点;最后,将成本控制的业绩考核标准加以制定,将定额管理的成本与收入作为企业效益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科学性。
(三)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离不开会计工作人员,而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直接关乎企业资源的运转。因此,针对当前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需要努力改善这一现状。首先,应该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可以合理借助团队合作的形式,促使会计人员的相互进步与发展,促进职业道德的提升。其次,作为企业来说,可以向外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员,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积极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培训,能够在巩固会计人才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以此更好地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作出贡献,促进企业会计人员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并且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不断完善与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从而能够为企业储备优秀的会计人才。
(四)定额管理水平的科学评审
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控制与核算的依据主要是企业将要开展的项目,而借助与分配率结合的形式,能够科学计算项目的各项费用以及总和,以此可以对企业项目预算成本目标进行合理测算。定额管理能够基于成本预算,对成本控制的方向进行合理明确,针对定额管理中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需要实施科学的举措来解决,以此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需要e极了解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现实情况,在对企业成本进行认真分析与核算的基础上,以此能够实现会计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定额管理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经济计划提供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因此,作为企业来说,制定相应的定额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以此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对会计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企业积极抓住机遇,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谋求长远的健康发展。
摘 要:施工企业在每一笔施工费用中都要考虑到项目的盈利情况,项目的盈利关系着企业的生存能力。也正因为项目盈利的重要性,很多施工企业已经对自身项目的水平有了长远的打算,要科学化管理施工成本,将成本做到精细管理,从而控制好每一笔施工成本和项目的盈利情况。本文就对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和项目的盈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和盈利的关系。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项目盈利
引言:在当今,许多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关注点主要放在了施工进度上和对施工进程的安全管理上,经常忽略了施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会计成本核算也仅仅是对数据的统计,没有对施工企业实际的调查成本控制,这样不仅会影响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也会影响施工企业项目的盈利情况。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成本分析能力弱。施工企业对每一个新的项目都要进行成本核算,对施工的时长,施工期间的优劣条件和制约因素等等制定具体的核算标准,并且对施工期间的风险进行估算。现如今,很多施工企业在制定会计成本分析的时候,很多数据的编制工作上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会计成本的核算没有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有些会计成本的核算很详细资料也很全面,但都在理论的编制上,缺乏合理的实际考究。由此做出来的成本会计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没有强大的分析能力,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能力较弱,弱化了企业在施工中的预算,从而没有把握住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预算的范围,由此会对施工的项目盈利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会计人员的控制能力有限。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可以清楚的将会计成本账目核算好,但对于施工工程项目很多会计人员不熟悉工程的大概预算,对施工过程中的器械消耗和物资的消耗情况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进行会计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难度。现在许多施工工程的会计成本控制也只是在统计和核算项目上,没有真正的把施工中的项目核算到会计成本中,这样就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材料损失和器械损失的费用难以估价。会计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有限也是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
(三)会计对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不规范。在施工期间所发生的项目费用要及时的进行评估和测算。由于施工中的费用在不断的变化,企业会计要及时的根据施工的工程进程进行计算,并且根据施工的费用进行核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盘点数据的方法不同,导致会计的基础数据很难做到准确无误。这就会使会计对现场的施工情况数据采集不完整。
(四)项目成本的控制内容单一。施工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包括指标分析、内部控制等等,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把企业的资产盈亏情况进行整合及时反馈给企业项目经营者。会计对于成本的控制,目的就是扩大企业的盈利,这只是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而已,现在很多施工企业的会计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只是对醒目的合同和预算进行比较,找出项目的盈亏点,制定计划。但仅仅对项目成本的分析不能代表整个项目的盈利情况,不能对项目完工后的盈亏进行准确的核算明确责任,因此,单一的会计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之一。
二、施工企业会计提高项目盈利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一)会计要提高成本意识。施工企业要对所有员工树立岗位责任心的观念,让每位员工在岗位上能够对职位负责。施工企业的会计要加强控制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就要让员工有成本控制的意识,把节约成本灌输到每个员工的理念之中。此外,施工企业自身就要有节约成本的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铺张浪费,减少开支的同时要求施工的项目经理加大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关注度,从而逐渐减少项目的成本。
(二)成本考核机制和员工的利润相结合。施工企业可以落实经济责任考核,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每位员工参与到经济责任考核,让员工感受到成本控制和自己的利益有关系,这样员工就会对施工中的成本加以重视。如果不对员工灌输成本控制的观念,员工就不会意识到企业的成本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系,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施工中很难实现项目的盈余最大化,甚至在施工中会出现亏损的状况。施工企业进行会计的成本控制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就要对员工进行经济责任的成本考核,并且对员工进行奖励措施。同时,每个部门可以对成本的控制进行细化,把每个部门的责任细化到实处,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奖励分配。这样既能够让员工达到成本控制,也能使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顺利的进行,最终为施工企业获得成本效益。最终,项目所获得的效益可以使员工和项目的管理者均获得利润。
(三)施工企业的财会人员要积极的参与施工项目经济活
动分析。作为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做好会计账目,而且要掌握施工项目的流程,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预算,要深化自己在造价方面的能力,扩展知识,扩展业务能力。这样在进行会计审核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可以轻松的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应该把施工中参与的项目和经营的施工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要发挥会计人员在会计成本中的预见能力和可控能力。这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施工企业中更要升华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的参与到施工项目中,理论的研究不如实践的分析准确可行。会计人员也可以在实践中对施工企业提出问题,比如在成本节约上、活动费用的控制上提出建议,这样就可以约束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的花销,实现会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施工项目的合同也是重要的考核对象,要对合同反复考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在施工活动中造成企业施工困难,而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和施工成本的增加。
(四)认真分析项目成本。会计人员要认真的审核会计成
本,每一笔成本的发生都是每一项活动的反应。要通过项目的资金来源流向来确定成本的花销是否合理,在运用到施工活动中是否对施工有利。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对比每一笔收支,是否有亏损或者有是否有盈余。会计人员要把每一笔资金跟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哪一笔属于当期的支出,哪一笔不属于当期的支出。要通过细心认真的核对,从而保证会计成本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总结
希望通过施工企业员工和企业会计的共同努力,把施工活动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到最低,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能用到实处,每一笔支出都没有浪费。施工企业对会计成本进行控制的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对成本项目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最后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更多的效益。
摘 要:本文首先结合时代背景切入分析企业控制会计成本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以及营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总结了当前企业控制会计成本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模式
一、引言
会计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有支出的总和。
控制会计成本是企业减少支出,降低总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经营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状况是在企业成本方面付出的资本较高,导致成本相对而言较高,市场竞争力和续航力都不足,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具有相当大的关系,并且事实上这已经对企业的快速高质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因此,社会期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的研究深化,设计一套高效可执行力强可以最大效力的降低,相应的基于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就显得异常重要。
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始终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企业的发展也搭上了国家的快车,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查阅相关的技术调查数据表明,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但是部分企业的盈利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新形势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动荡的原因,这同时也与企业自身会计成本控制作用没有发挥好以及企业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相关。
会计成本控制为制定企业的财务政策提供了详尽准确的数据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极大提高,这对促进企业经营利润的迅速攀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了紧跟国家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效率发展的战略规划的步伐,这对企业创新发展方式,寻找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分析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二、当前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企业的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有支出的总和,其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它要求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应调动全体企业成员的积极参与,但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此缺乏科学准确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利用企业的资源,因此导致效果较差,成本控制不理想。
第二,相关控制的考核不善导致后劲不足。必须依靠科学的成本控制考核体作推动力,但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成本考核标准导致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缺乏动力。
第三,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由于当前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成本控制缺乏重视,因此未能将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贯穿到企业重点方面,然后按照不同的成本支出项目,合理的编制企业的预算。因此导致基于成本会计控制的制度缺乏、措施不完善。
三、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通过会计成本控制能够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并且还能够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调整与整合,这对于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强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会计成本控制能够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有效的目标定位,并且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这对于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计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会计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功能方面,由于会计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事后性,导致单纯的会计成本控制并不能够显著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与质量,通过将会计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相结合,能够借助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实现对企业价值运动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
对于价值链方面,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亦存在密切的关系,会计成本控制的对象为资金流本身,财务管理的对象为实体,但是,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都为价值,并且研究的最终目的都在于通过价值控制来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由此可见,会计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契合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四、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应该从财务管理的三个环节:
物资采购方面,当企业的生产部门做出采购预算后,提交给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批,这样能够有效地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物资采购的合理性。
生产方面,生产方面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与重点,随着创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期间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销售方面,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面临着资金回笼风险,资金由于自身的多用途性以及稀缺性,如果资金不能够及时的回收,将会提高企业的会计成本,需要财务管理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
企业财务管理结果应该从财务管理的最终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保证财务管理手段和目标的吻合度。同时,财务管理模式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并且在提升成本控制绩效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企业的资金筹措工作,还涉及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工作,这就要求必须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然后结合会计成本控制的需求,集中对企业的资金配置、资金管控以及资金监督和管理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以此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
五、相关措施及其建议
首先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是要确保企业相关核算资料的完备性,然后依据企业的具体经营实际情况划分出构成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再次要根据当下最前沿的几种分析方法与资料和实际状况相结合,选用一种最佳的方式以保证对企业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和准确性。
其次,做好企业预算工作的重点在于企业要在成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控制成本工作的重点,然后着力于此,重点突破,再根据企业支出账本的资料,最后再来编制企业的预算计划。
控制会计成本支出的源头在于有一个科学的预算和合理的成本支出计划,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把计划真正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好财务收支的平衡,因而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制定预算以及支出计划,还要制定一些相关的能够在出现相关问题时,可依据的考核与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预算能够得到贯彻与执行,使企业的会计成本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要注意到一个非常现实的状况,那就是事实上,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偏低,这是无法满足高速发展中的企业的发展要求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裁撤员工,而是对员工进行培养,在技术和素质双方面提高。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在工作人员的技术手段以及理论水平方面下大力气,请相关的老师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建立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而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抓住机遇,主动学习,然后熟练掌握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够以一个优良的姿态来更好的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而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而言,领导者自身要带头做好领头羊的角色,熟悉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提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管理财务规划的领导作用。贯彻责任具体化的措施,一人一责,一部一责,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合理最大效率化地分解到各部门岗位中,释放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力。
六、结语
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至关重要,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或者学习者,企业及其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在学习或者工作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从而带动整体行业的向前进步与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要进步,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实际工作进行规范地分析与总结,形成相关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中。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企业事业单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寻找合理的经营模式,加大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是重要的一环。笔者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财务合理化模式,以期通过对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阻力,应对办法的分析,促进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合理化模式的顺利实行。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财务合理化模式;探讨
自从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紧缩,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少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局。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实力,打破国际、国内发展僵局是亟待企业解决的难题。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是能有效解决难题的手段之一。成本控制本身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一、何谓企业成本控制
要想探究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就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企业成本控制,以及其与财务合理化有什么关系。
(一)基本概念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事先通过成本会计等不同的方法,预算出企业可供利用的生产成本金额,之后再与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对比,根据对比之后所得的结果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所收获的成果进行客观、可靠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理解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弄清楚成本、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成本指的是生产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某个生产目标而投入的费用。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是一个企业进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总体费用投入,狭义的成本是企业在进行某一特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控制是针对成本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控制对象进行各种类型的转换,使其向企业既定的生产目标发展。
成本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企业产生的总的成本费用的控制,以达到利用最低的生产成本,创造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的结果。狭义的成本控制指对企业某一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费用管控,以保证企业的实际成本不会超出预期花费。
(二)三大导向
强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指引下,会计成本控制的强化应该树立以三个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1.树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众所周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入―成本”,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实现收入的最大化。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局势判断,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理想,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呈下降趋势,于是就对企业降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成本控制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一方面要求企业解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加强忧患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的整体工作效率。
2.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企业能从多方面创造效益,而任何一个企业效益的创造与员工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赋予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更多地是要重视人力资源,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将个人效益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结合起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因此,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以生态为导向,自觉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生态观表面上看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关系不大,然而一些事实表明并非如此,比如:地面塌陷、雾霾严重、水污染等等。企业只有将生态成本考虑进去,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与财务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属于财务合理化的构建范畴,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而存在。建立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只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才是合理的。
二、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探究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花费和资金流动一般要经历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能够及时地了解资金去向和耗费金额,从而也就能在客观上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为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提供可能。具体而合理的财务模式构建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管控,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意义所在
制定并落实财务合理化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的现代化来说至关重要。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不仅能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还能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打下经济根基。
(二)构建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内容涉及多方面,然而在大体上,可以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
1.财务合理化定位
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定位需要依据成本控制来进行。上述内容分析到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需要树立三个导向的企业意识,因此,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也需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个人效益,以及新形势下的生态效益。针对企业经济效益,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解决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企业的市场了解能力。在个人效益方面,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在工资预算和激励机制上。以效率第一兼顾公平为原则,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小内部收入的差距,通过集约化资金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实现合理化定位考虑到生态效益,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改善管理,财务管理的资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同时兼顾成本控制。
2.合理机制的确立
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机制来共同推进。我国企业在工业产值、实现利税方面在全国占据着较大比重,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新的困难。财务管理在监督并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大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合理化模式相关机制的确立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努力,共同推进,是财务合理化模式的一大保障,也是一大特色。
3.作用边界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很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必要的企业日常资金管控,还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集。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作用边界,以防影响整体的财务管理大局。由此,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内容和需要,财务合理化模式的边界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企业资金的预算管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监督。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较为可靠和实际。
4.重点和难点分析
结合当今全球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来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产能结构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应该本着创新的思想,重点对购进新设备、新工艺的成本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资金预算、核算和项目审核。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
由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引起企业的成本估算失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的难点就在于解决成本控制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资金使用监管的误差。
(三)办法探究
从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提出至今,已经被应用到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由财务合理化模式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究其办法,以下三点很重要:
1.对于资金使用绩效,严格评定
资金的使用绩效可以根据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得到,但这种计算方法太笼统,不利于掌握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因此,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制定规定时间内可供企业量化的具体指标。严格评定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动脉,对发展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2.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但是现如今,传统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刻不容缓。变“集权式”为“分权式”,实现网络化、虚拟化,增强电子货币的使用等等,都能有利于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通过推陈出新,能够帮助企业紧紧抓住市场和经济的脉络,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3.实行资金使用的分段管控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前后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先后实现了货币职能――购买,生产职能――商品生产,以及商品职能――物物对换。因此,针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分段管控的职能,能够细化成本控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对于资金的利用,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结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基于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势在必行。就目前的实际经济发展环境来说,通过增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来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有效的选择。企业的成本控制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其中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因而,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不仅能帮助企业进一步实施成本控制,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成本控制的现有模式,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和财务绩效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出现,是企业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企业获得长远而有利发展的基础。
摘要: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目的在于获得丰厚的企业利润,在会计管理中,企业利润等于企业的产值减去企业成本。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企业除了要扩大生产之外,还应该实施合理的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是企业实施会计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获利情况。本文研究分析了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
企业将定额管理应用于会计成本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努力调整好成本支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高质量完成。
一、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有关定额管理力一而的现状
企业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保证不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企业的成本以提高最终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决策人员思考的重要力一向。如今,我国企业所旱现出的状态是众多的企业在财政管理上明显缺乏利一学系统的管理力一案,尤其是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力一而比较混乱,没有非常清晰明确的数据统计,同时,也无法做到及时分析反馈数据所显不的信息。这是因为企业缺少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及高效、完善的管理团队、清晰明确的管理卞体、灵活的成本控制以及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体制。这样一个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获得。更有甚者将影响整个企业的最终发展、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无法参与到经济市场的竞争中,最终受到经济市场的冲击,惨遭市场的淘汰。
企业当中具有管理能力的会计职业人员数量有限,专业技能需要不断地提升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定额管理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定额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生存能力。会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直接人员,其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就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但是,整体会计团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有些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掌握良好,但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做到将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会计管理活动中,直接导致实际操作能力跟不上理论知识的掌握,无法在企业的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开展会计管理工作,使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力不从心,因而导致的会计成本预算不合理、领导决策不利一学,给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提高可以从以下两个力一而进行:其一,针对在校会计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其专业技能卞要表现在:第一,提高在校会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理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会计管理人员发挥职业技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的有利保障。只有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厚积薄发,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第二,提高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优秀的教师可以弥补在校学生所缺乏的实践经验,学生可吸取教师教授的大量事实案例中的经验,减少将来而临实践时产生的问题。其二,企业会计人员提高职业技能除了通过分析企业中大量实践案例弥补自身的不足外,掌握企业木身的产品、背景、发展力一向等基木常识,以全而、发展的视角看待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制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决策,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定额管理的含义
所谓定额,是指在企业相关生产部分的生产或经营活动中,依靠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能力,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目标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消耗的标准额度。定额管理体现了产品生产和生产资料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得企业利润,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企业会计管理的角度来看,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节流,即为企业节约资源,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各类生产资料消耗,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实现生产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定额管理是基础,定额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指标来合理的安排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定额管理不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经营利润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还能够节约能源资料,有效缓解现阶段的资源短缺现象,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工作方案
(一)定额标准的制定
实施会计成本的定额管理,应该首先制定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定额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企业项目的预算定额、劳动定额、资金费用的消耗定额、物资能源的消耗定额等。要实施上述内容的额定管理,就应该先制定一个定额管理的相关标准。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定额管理是一项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客观性的工作。市场环境、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均会影响企业定额管理标准的制定,为了确保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企业有关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变化形式,及时修订定额管理的相关标准。一般而言,定额管理标准的制定一般采用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经验评估等方法,为了提高制定工作的有效性,有关人员会在工作过程中将多种工作方法结合使用。
(二)控制预算
控制预算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这项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企业进行项目投入时,资金预算是项目投入的源头,通过的定额管理的方式控制好这个投资的源头,才能够有效把握企业的资金预算。企业在制定投资项目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察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近期利润和长远效益,不能因为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接手一些完成困难的项目,避免因项目无法完成而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通过合理有效的资金预算审查,充分时间成本控制的目标。
(三)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施周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遇到多种因素来影响项目的实施和进展。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定期对投资的预算情况、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并开展预算与实践间的对比分析,积极寻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检查定额标准的实施和执行情况,为下一步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企业领导者应该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考察,制定符合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定额管理体系,对定额管理的目标进行修订,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三、定额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事前成本控制水平
在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多采用事后核算的工作方法,即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作出总结性的评估,不能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效。积极推行定额管理,能够有效改善会计管理工作的缺点和不足,使会计部门能够参与到企业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分析,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职能的管理部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事前控制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现状的定额标准,做到控制的全面性、具体性,能够指导后续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促进了企业各部门之间分工水平的提高,能够让各部门的员工正确的意识到本部分责任,了解定额管理引导下的分内工作,将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明确了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展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和扩张过程中,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企业整体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有效的定额管理,能够在促进企业营业利润增加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摘要: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盈利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能力,为此许多施工企业纷纷提出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加强自身项目的创利水平,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然而在实际施工项目具体运作中,工程项目的收入有合同约定,若没有较大设计变更、索赔,一般已经基本敲定,控制好施工项目的成本显得对提升盈利尤为重要。目前,施工单位的管理大多还处于粗放阶段,管理水平较低,往往只注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进而忽略会计成本控制,会计成本管理也是处于表面工作,每期核算时只是局限于统计数据,上报资料的角色,并没有实际融入到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对统计上来的数据核实力度也不够,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就征对工作当中,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一些肤浅看法和建议,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成本 盈利
一、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会计成本分析薄弱
新开工程项目都要编制合同成本预算,对中标合同进行整体评审,对合同的工期、利弊条件、制约因素、盈亏点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以期应对相应风险,对其进行控制。在实际成本编制中,各个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编制层次不齐,虽有些项目编制比较详细,分析资料较全,但编制的数据过多处于理论基础上,没有考虑实际执行的可行性;有些项目在编制工作的主动性较差,往往敷衍的程度较高,例如预算的数据存在逻辑错误,缺乏数据合理性支持。由此造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没有了可比性。同时,预算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登记台账、财务与预算进行对比控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少有项目能坚持做到,导致会计成本分析工作也比较乏力,弱化了预算制度执行,偏离了预算控制方向。
(二)信息传递不及时,会计成本归集滞后
施工项目内部成本控制,应当是多部门的联合活动,期末技术部门应及时提供人工费、物资设备部门及时提供材料消耗量和机械使用费、其他相关部门及时办理报销等,成本会计部门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归集成本并及时列账,凡是当期成本应负担的成本,应支出的成本必须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计入当期成本;凡不属于当期成本负担的成本,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当期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不规范性,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往往比较慢,留给财务部门的审核、分析时间较少,是否属于当期成本的判断时间也少,归集当期成本的时间也要延迟,势必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会计人员能力制约,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工程项目财务人员大多不熟悉工程的概预算,对工程实体的构成、材料物资的消耗、机械使用情况等方面都不甚了解,进行财务成本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大多工程项目的财务成本管理的工作也仅仅停留在统计和归档的层面,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到项目管理之中,致使会计成本控制对现场发生的费用很难准确预估、对比、分析、核实,缺失了实际控制力。
二、制约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的原因
(一)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的不规范性
施工项目所属会计期间的发生成本数据,需要施工现场进行预估、盘点、测算。财务部门每期都应联合工程部门对完工工程量进行计算,并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对;还应联合材料部门进行材料盘点,核实物资材料采购及验收入库方面的手续是否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测量办法、盘点方法、库存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会计基础数据很难做到规范、真实和准确。
(二)项目成本控制内涵单一,制定控制盈亏措施较少
会计成本分析的概念包括指标分析、盈余分析、内部控制等,通过财务指标将企业整体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变成一种通用的经济语言,及时反映给项目经营者。其中,控制成本,扩大盈利,只是项目成本分析内容之一。目前,大多施工单位期末对会计成本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和合同、预算条目进行比较,找出盈亏点,还应当征对管理弱项,制定出对应措施,控制亏损项再次发生。工程项目完工结算后,应当及时进行盈亏分析,找出原因,明确盈亏点,对具体项目的亏损点进一步明确责任,采取变更、索赔等措施,及时对潜亏点进行处理,以确保项目盈利目标的完成。
(三)没有理顺会计成本核算与其他各部门核算的关系
会计部门应当成为组织项目会计核算的牵头部门,自始至终应发挥着主导作用,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约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要求相关部门上报原始资料(施工现场材料消耗单、机械设备费、劳务用工量等数据),项目内部部门核算也应该成为是会计成本核算的辅助核算部门,及时传递施工现场数据,财务部门根据基础数据进行账务处理,汇总成本,填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报告,一经审计,具有法律性,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
三、加强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盈利水平的可行途径
(一)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树立项目岗位责任心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节约成本理念要上升到企业安全理念的层次,成本与安全同等重要,企业所有员工不仅要重视企业安全发展,还要全力节约一切可行的成本开支,促进企业可持续、可协调发展。其次,项目部的思想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灌输增收节支的重要性,要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进一步要求项目经理加大对项目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有效成本考核机制,与员工利润挂钩,实现双赢
实行经济责任考核,建立有效机制,必须权力与义务对等。缺乏有效考核机制下,项目员工感觉成本控制与自己的自身利益无关,会表现出对项目成本管理无所谓,于是项目成本控制就会流于形式,项目的盈余期望就很难实现,有的甚至会出现严重亏损。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项目利润最大化,它需要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配合和参与。项目部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对各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实施责任成本考核,量化指标,严格考核,优奖劣罚,节奖超罚。工程项目的上级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部下达成本控制目标,签订责任状。同时,项目部要进一步细化责任指标,并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执行部门及外协队伍。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考核期间或工程进度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措施,保证这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最后,项目利润要合理分配,使项目管理者与员工均受益。
(三)财会人员应积极拓展思维,积极参与项目经济活动分析
作为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积极了解项目的施工流程,掌握一些工程预算、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扩大业务能力,这样对项目成本的构成理解会更深入一些,在审核上报的数据资料时,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应当参与项目合同和经营活动的评审与分析,发挥财务会计成本工作的可预见性、可控性。这点对于项目部加强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要求,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合理避税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到合同当中,约束双方的行为,以期实现财务成本控制的目的。劳务合同、材料合同的制定关系着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关系着项目最终盈利水平,在评审合同时一定要了解对方供货情况、资金实力、产品质量,尽量避免垫付致使我方项目陷入困局,例如,对方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我方垫资,势必会增加资金成本,项目成本也会随之加大。
(四)积极分析项目资金收支,稽核会计成本,确保成本真实
任何成本的发生最终都要反映在资金上,通过分析项目资金的流向,判断成本支出的是否合理、真实应当成为会计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项目财务人员可以建立资金支出与成本支出对比分析台账,对每一项成本费用的资金支出额与成本列支额进行对比,若资金支出额大于成本支出额,则存在预付、待摊费用或未支出费用的可能;若资金支出额小于成本支出额,则存在预列费用或虚支费用的可能。会计人员与相关部门对成本差额进行核实,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成本的必须支出,不属于当期的成本不能支出。通过核实成本,确保会计成本真实、准确、客观。
(五)构建标准化会计成本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会计成本管理应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当中,通过制度规范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收集、传递和控制。实行标准成本制度需要依靠的公司管理层强有力的支持,财务部门进行牵头,成本预算部门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预算书,按照成本核算单元细化到每项工程细目中。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定期组织现场既懂施工技术又精通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对工程进行工程量盘点,并编制项目实际成本支出台账,财务人员与预算书进行对比,分析盈亏点和风险控制点,向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流程的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成本制度,促进各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配合,让会计成本管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使标准化成本制度顺利开展。
最后,希望通过财务人员的努力,对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的加强,能够促进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盈余和效益。
摘 要 营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刺激企业改革的动力,营利不仅需要经营方式的变化,更需要对成本的控制。会计成本定额控制是最近几年在企业财会管理领域兴起的新的成本控制模式,对于企业的成本的降低以及最终的营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内涵为基础,对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做好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会计成本 控制 定额管理
我国对会计成本定额管理的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我国企业受到的外企冲击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逐渐意识到,提高企业的利润,单纯地依靠增加企业的收入是不够的,控制企业的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开始学习国外会计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成本定额管理被引进。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也是在这些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展开的。
一、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关于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是总体来讲,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可以做如下解读:定额,顾名思义就是确定的数额,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也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成本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得到确定的数额,以此数额为指导,控制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在此数额范围内。由此可见,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就是要通过事先的预算控制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以期获得最大利益。一般我们认为,会计成本定额管理应该有多项内容,具体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考察,对定额标准的验证,对预算的把握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共同作用企业的会计成本定额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经营的透明化,有利于对企业生产活动监督,减少企业成本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分配,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企业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出现,为企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成本定额管理。
二、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现状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我国的企业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应用历史并不是很长。因此,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高的利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更好地发挥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作用。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现状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取得的成绩
虽然我国企业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应用实践并不长,但是,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下,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如此企业的营利也就有了提高。此外,与过去相比,企业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非常大,这样一来,企业就有了专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人才,原来的单纯会计人员组成的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因此,在专业人才的影响下,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发展也必然会更好。
(二)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事实上,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着企业营利的增加。具体来讲,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配合不到位。根据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的开展,基础性的内容就是对各部门有足够熟悉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了解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进而确定出科学的成本数额,所以说,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需要财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但是,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财会管理人员与各部门的沟通非常的少,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甚至没有,各部门就工作问题的交流的缺失,使得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人员在确定具体的预算数额的过程中,很难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很难确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的成本数额,这样就使得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成果大打折扣。
其次,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中监督及反馈工作缺乏。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之所以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营利,除了它提前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增加了企业生产的透明度,有利于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这主要是由于在确定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过程中,财会管理人员对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成本都做了详细的计算和整理,而这些数据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比这些内容监督企业的生产,哪个环节的成本多了,哪个部门的消耗超标了,都可以及时监督。同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会计成本定额管理人员手中,他们可以尽快找到原因;如果是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及时制止;如果确实是生产所需,可以及时调整定额。但是,目前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这一环节的内容是非常欠缺的,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后对后续内容就不再关注,而其他人员也只是正常生产,即使成本超出,也不会做出过多的反映,这往往导致企业生产中最终的成本与最初的预算有较大的差别,而管理人员又找不到原因,对企业的长久发展非常不利。
三、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建议
根据上面对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现状的分析,笔者对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上面已经提到,各部门之间合作和交流不够对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为此,企业可以适当开展座谈会,在企业的组织下有针对性的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促进各部门成员之间的彼此熟悉,此外,企业也可以开展联欢活动等,以这些娱乐的形式拉近各部门员工之间的距离。当然,通过要求某项工作的共同完成等形式也是必须的。
第二,完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监督和信息反馈系统。就这一点而言,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生产监督工作小组,由这些人员跟进企业的生产环节,及时的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同时,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人员应该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的情况,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找到原因,并及时调整策略。
(作者单位为山东鲁滨首饰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苏娜娜(1980 ―),女,山东滨州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会计。]
【摘 要】现今各企业的的组织结构都是根据企业内组织职能化的特点而构建的。在目前企业中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是有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同时会计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又是具有较高的关联性,财务管理的目的是由成本控制构成的,同时也是也是构成成本控制的手段。本文主要对会计成本控制下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对策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随着我国PPI指数的不断增长,如何有效地增强成本控制成为了各个企业所面对的重点问题。很多企业在建立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的时候,都认为从强化会计核算的问题上入手能够有效地提高成本控制,但实际对成本控制是没有起到作用的。应该以会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来优化和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仅能对企业管理水平起到提高作用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的盈利。
一、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
企业实行成本控制是通过节流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绩效。在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成本控制的体系和实现功能的性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内成本控制的投入量远远大于增加绩效多需要的投入量要少,两个方面的差异会增加一部分的企业利润,以最小化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会计成本控制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因为大多企业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日益突出。在企业内没有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普及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缺乏对成本控制制度的监督。
2.缺乏对成本控制于财务管理的认识
成本控制的范围是涉及到了企业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但由于对于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管理资源未能总和,且各项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3.缺乏对成本控制的考核
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时候都会忽视对成本控制考核。在改进工作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作为推动力,但是在企业中并没有没有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固定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改进工作展开的动力大大的减少。
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1.通过会计成本控制来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是给财务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树立了准确的目标,同时也能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给指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带来了有力的条件。
2.通过会计成本控制作为模式建立的积极导向。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给予信息数据方面的支持而指导做出决策,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以作为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效益的直接措施。
3.利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来进行财务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各阶段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于企业的财务资源的整合和调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并可以有效地的节约企业成本,并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起到较大的推动力。
四、成本控制下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定位
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定位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对内在资金预算的加强和在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完成生产活动。对企业的生产所需资金做了预算后,给采购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比较加强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激励制度来实行企业的绩效管理,从成本控制的方面来改变财务管理的内在驱动。通过成本控制来操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并确定成本控制的指标,通过企业绩效和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继续销售患者,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来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五、会计成本控制下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1.明确影响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的因素
对会计成本控制时需要实际,并且控制的方法要科学化且符合现代的经济环境的要求。成本控制的手段是由成本控制的属性来决定的,如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流动成本或者固定成本等,都是会计成本工作需要考虑到的。并且在根据不同的企业还应建立不同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成本工作。成本会计控制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前文中有提到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想要会计的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要对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
2.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出改变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前应该以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作为构建的导向,通过对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基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中需要以企业的领导者为主,带头来构建,让各部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全新以及全面的认识来做出合理的安排,让各部门配合完成,并且实行财务目标责任管理的方式,将财务管理分配到每一个部门,并且让每个部门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以成本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及时接受各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见与评价来提高企业总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3.将成本分析作为工作完善的重点
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工作是展开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也是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而会计成本分析工作是将企业内部的资料进行核算分析,根据企业的世纪情况来列出主要的成本支出内容。在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中大多使用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来做分析。在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兼顾重点、覆盖全城,以此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
4.加强会计成本控制中预算的作用
在会计成本控制中加强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以先通过会计成本分析的结果来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对企业中不同成本支出的分析,来编制合理的预算计划。预算管理需要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计划能够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中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
5.提高财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增强信息化建设
财务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提高是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难度岗位意识和创新财务管理的方法。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面作技术指导的时必须要发挥高素质的会计水平。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配需,提高财务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和业绩技能的掌握对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有直接的帮助的。并且建立监管部门来强化财务审计,建立科学的调研机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和固定资产情况进行考察。
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中应该融入信息化的元素,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避免企业的盲目的成本投入与浪费,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建立系信息化系统也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间经济竞争力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与情况,以成本控制为发展的导向来明确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目标。合理的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来达到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企业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人员水平等方面的。构建会计成本控制下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为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来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的。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日益完善,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阐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成本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 管理模式
在我国企业中财务管理始终是其重要的日常工作,而企业财务管理的进行离不开会计成本控制的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探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重视程度不足、认识程度不够、制度有待健全、考核体系不完善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我国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会计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但是如果企业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则很难发挥出这一工作本身的作用。除此之外,重视程度不足带来的问题还体现在其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难以稳定的攀升。另外,如果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则会导致其无法及时地发现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不用提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如果企业不对财务管理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出现许多本来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认识程度不够
认识程度不够主要是指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或者是不够准确。通常来说会计成本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成本,这一成本的内容通常包括了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产生原料、员工工资、广告、租金等支出。而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对其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则会使得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与整合,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工作整体效果不佳。
(三)制度有待健全
制度有待健全主要是指我国部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合理的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控制体系。除此之外,制度有待健全主要还体现在目前我国诸多企业仍旧存在着对于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制度有待健全还体现在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相关制度,这进一步说明了其各项措施也亟待改善,特别是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导致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严格监督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低下。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体系不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的考核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成本控制绩效,而我国现今仍旧存在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这一问题的存在会使得其自身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动力和抑制力。除此之外,考核体系不完善还体现在我国部分企业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也不够。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应用就很有必要性了。
二、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包括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革新管理方式、优化成本分析、完善预算管理、重视人才培养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革新管理方式
革新管理方式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基础和前提。在革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最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在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创新来对其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发展。除此之外,在革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自身也应当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能够在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生产等各企业部门的前提下,更加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划工作。另外,在革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应当注重实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化责任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将业务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岗位中,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优化成本分析
优化成本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优化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切实做好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在优化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注重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的齐全性,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出构成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另外,在优化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以及连锁替代等多种分析方法来确保企业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秉持全面综合、重点兼顾、动态分析、全程涵盖等原则,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成本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提升。
(三)完善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深刻地认识到预算是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极为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在成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种成本支出项目来合理地编制企业的预算计划。另外,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切实理解支出计划才是控制会计成本支出的源头,并且这一工作对保证财务收支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来进一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平衡性。
(四)重视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良的重中之重。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优先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除此之外,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基础上,通过结合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进一步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优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也应当注重加强长期学习,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企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对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给予会计成本控制并且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来促进我国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为吉林大学)
[作者简介:李峒萤(1993―),女,吉林人,财务与会计专业本科在读。]
摘要:会计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支出,企业会计成本的控制对于对于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财务管理模式迫切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而,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这一研究课题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成本 财务管理模式 改善方法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企业的发展中,部分企业的盈利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与企业自身会计成本控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及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落后有着莫大的关联。因而,对会计成本控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对于改善企业的管理经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中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
会计成本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它包括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产生原料、员工工资、广告、租金等支出。简而言之,就是公司账户上的所有支出。会计成本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对企业成本的控制需要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而现实问题却是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使得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整合,造成企业的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二)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控制的有关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对会计成本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企业内部自然也就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相关制度,各项措施也亟待改善,特别是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严格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会计成本控制绩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这些都需要在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下进行。但仍有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致使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开展的动力。
二、构建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方面,会计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制定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促进企业经营利润的迅速攀升。另一方面,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定位,创新改革企业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企业对会计成本的控制还能极大的减少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的财务资源可以重新整合以更好的节约会计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构建基于会计成本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首要的就是要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生产等各企业部门,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科学的财务管理规划。在企业内部应实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具体化,将业务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岗位中,而对成本控制的分析应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通过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汇报以及定期检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做好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
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是保证会计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基本内容。而要做好企业成本分析工作,首要的就是要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料的齐全性,然后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划分出构成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在进行会计成本的分析工作时应综合对比分析、因素分析、连锁替代等多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选用一种最佳的方式以保证对企业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和准确性。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应秉持全面综合、重点兼顾、动态分析、全程涵盖等原则,确保成本分析的准确性,以确保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切实做好企业的预算工作
预算是做好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在成本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并依据各种成本支出项目,来编制企业的预算计划。科学的预算以及合理的成本支出内容、支出计划是控制会计成本支出的源头,这对保证财务收支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要保证把预算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因而企业管理者应依据相关的考核、监督等制度,确保预算在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的贯彻执行,使企业的会计成本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
(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偏低,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时代需求,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自身也应加强学习,熟练掌握信息化的软件操作,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更好的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改革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重要的实现手段。因而,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这个主旨,切实做好成本分析和预算工作,确保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顺利展开。同时还应注意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存在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但又依附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等等。随着产业环境、服务对象以及产业自身的发展变化,现代物流正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物流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发展速度迅猛,经济收益可观,但是,由于物流行业算是新兴行业,我国在各方面都没有类似的经验,这就导致在遇到困难和发展瓶颈时,众多的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可靠经验可供借鉴,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亦是如此,有关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本文着重就物流企业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概念和方法上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并将这两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各自的适用类型。
【关键词】物流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是就目前而言,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管是从服务质量上,还是从经济收入规模上来看,都远未达到理想水平。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出台,企业的经验不足,经营和管理方面尚没有一套很完整并高效率的体系,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侵蚀企业利润,对物流企业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壮大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推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的进步,完善物流过程会计核算特别是其中的成本核算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释物流企业的成本,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述。宏观上的物流指的是社会再生产的总体的一个物流活动,又或者说是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角度来认识和分析的物流的活动,宏观物流成本就是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物流活动所带来的消耗水平。通常,新闻报道、学术研究中所提及的物流成本,更多的就是这种宏观物流水平。举例来说,在一些经济杂志或报纸期刊上经常引用的物流成本占GDP的百分比指标中所指的物流成本就属于一种宏观上的物流成本。
第二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微观角度的物流成本了,微观物流指的是企业所从事的经营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微观物流成本相对简单,它仅指某个企业的物流成本。具体来说,物流成本包括公司在采购原材料、运输、储存、管理货物,客户服务、生产预测和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活动中必要的支出以及所产生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费用里并不包括产品的原材料成本、营销和消费的支出以及其他与物流活动无关的支出。
总而言之,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就是物流企业在执行其与客户签订的物流业务合同内容时所发生的费用。
二、物流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上的方法分析
物流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上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营运成本法,另一种是作业成本法。
1.营运成本法
营运成本法指的是企业依照我国传统交通运输企业较为通用的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其基本核算思路是:将某一项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全额直接计入、对于不能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进而汇总获得某一单物流业务的总成本。这种方法简单而直接,成本来源和环节清晰明了,分配标准统一,但是由于其核算对象就是某一个物流企业接到的某一单物流业务,且根据订单种类、服务内容的不同,个性化特征明显。因此,在这种核算方法下,不利于作出比较,成本控制环节关键点不突出,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则很容易产生损公肥私的问题。
2.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这一方法将劳务成本与资源消耗通过作业联系在了一起。直接费用还是直接计入物流成本,不同的是将间接费用分成不同作业的费用,再按照分配计入的方法计入了物流成本。与营运成本法相比,更加细致,将每一步骤的费用都详细列出,可有效防止一些故意虚报间接费用的做法的出现,缺点则是过于繁琐。
3.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从适用范围来看,营运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较为单一,笼统的全部分配计入物流成本,所以这一方法较适用于那些间接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的物流企业,而对于那些间接费用比较高的物流企业来说,过于简单的分配容易扭曲每次物流业务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物流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把营运成本法的单一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改为多个标准的间接费用的分配,这就大大提升了间接费用的分配合理程度,进而保证了总物流成本的准确度,所以,应选择作业成本法。对于那些间接费用较小的企业来说,则没有必要采用作业成本法,费时费力,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从成本的核算程序来看,营运成本的方法是将所有的费用只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然后再根据一个直接计入一个先归集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再计入物流成本的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先将所用的间接费用都分配成不同的作业,每个作业按照相同的分配方法计入到物流成本中,连同直接费用共同构成物流成本。
当然,上述两种方法的利弊还有很多方面可供讨论和分析,本文不再一一赘述,总之,物流企业究竟采用上述的哪种方法不好明确划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业务规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综合确定,也可适度加以结合,针对不同的物流业务合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物流会计核算成本的优势和现状
会计及财务分析在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并成为了影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最重要因素。
1.物流会计核算指标简单易执行
物流企业会计核算一方面可以被用来进行企业的经营及成本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和真实反映物流企业的对外业绩评价。物流企业以会计核算作为向导,可以监督物流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方面的制度,提高决策者的判断力和员工的执行力,促进现阶段的物流企业的稳步发展。但是目前,各类物流企业在成本核算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入账时间不够准确,核算内容松散、宽泛,随意性较大,其反馈出的会计数据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而进行成本核查亦十分繁琐,难以找到疏漏环节,导致成本控制效率低下。
2.物流会计能突出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应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现状,重点增强物流成本的比较分析。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成本的计算是决定最终收益的重要环节之一,物流企业也不例外,所以,会计核算如果能突出物流成本,实现差异化的会计核算,将物流过程中涉及的每一环节相关成本更加细致地呈现出来,及时完整体现其波动和变化,可帮助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简单方便地从会计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及时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并解决成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的控制成本。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相当于获得了“第三利润源”。
3.物流会计能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物流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的,市场和广大客户对物流公司做出的评价无论好坏,都将成为对其今后的发展构成重要影响。而市场的满意程度有相当一部分决定于物流服务的价格。物流的服务价格并不是可以随意决定的,而是必须根据物流成本来确定,为了物流企业能有尽可能多的可控收益,会计核算必须要精确反映物流成本和服务价格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着重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更好的优化服务价格,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物流企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而物流成本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最终收益,无论是从利润最大化、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角度还是从物流行业的行业特点来说,物流企业都应更着重于对于物流成本的控制。而成本核算有许多方法,在现阶段,物流企业运用会计核算的方法计算并控制物流成本,其成果应该说是十分显著的,将为物流企业后续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成本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运转更加高效、规范与科学化。本文试从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精益成本控制等方面阐述会计成本控制策略,这几个策略各具自身特点,在实践中有不同的用处,各自有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策略
成本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运转更加高效、规范与科学化。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精益成本控制等这几个成本控制策略,常常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使用,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使用的情况也各不相同,需要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成本控制中灵活应用。
一、标准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分析
作为一种定额预算管理方法,标准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往往先进行标准成本的预算,当实际成本产生之后,再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对,以此来体现成本差别,然后再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区别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和总结出的结果对标准成本进行控制。标准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标准成本来进行分析的,当成本在现实中产生时,把实际成本划开为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别这两个不同的部分,然后仔细分析成本差别产生的诸多因素,将分析结果报告给相关单位,帮助相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降低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点,对成本控制中的具体信息进行清楚的研究,可以帮助实现成本的有效核算,明确各个成本控制中心的职责,方便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成本控制,帮助有关部门清楚明确的决策。
二、责任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分析
责任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划分明确的成本责任区域,制定科学完善的责任预算制度,通过组织责任核算,实现责任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一般要求提供清楚明确的业绩报告,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责任区域可控制成本的预算、监督和考察。责任成本会计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制约和监督,按照既定职责范围明确成本责任,对各个区域和单位的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通常来讲,责任成本会计主要包括生产部门责任成本、供应部门责任成本和其他部分的责任成本。生产部分责任成本,一般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直接材料、半成品成本、直接工资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责任成本的有效控制。供应部门责任成本通常是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等方面所产生的各项费用、材料亏损等的监督与管理,当企业生产活动中出现因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各种废品损失,或者因为没有按照计划提供相应材料导致生产部门的减产,都需要供应部门责任成本参与其中,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其他部门的责任成本,就是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各个部门外,对在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负担所进行监督和管理,顺利实现本部门的职责。总的来看,责任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与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和开发市场,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
三、作业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分析
作业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主要是替代了生产工时将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作业量作为企业成本分摊的根据,将生产活动中的某种产品所发生的作业分配到产品成本中。这样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很多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提供清晰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决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进企业的业绩评价,使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产生更高的利润。
作业成本会计管理方法能够使企业的生产信息更加科学准确,帮助解决传统成本信息失真,能够将企业在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的产品进行更加合理的定价,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力。在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科学有效的核算,使政府能够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更加科学地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整体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传统成本法的不足私吞国家利益,保证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转。作业成本法还可以让政府在获得准确的经济信息基础上,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则,使会计行业能够保持良好地运转。另外,作业成本法的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中的国家利益,有效防止国家利益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
四、精益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分析
精益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市场导向,结合精益管理思想和成才管理思想的精华,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精益采购成本管理、精益设计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成本管理和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及精益服务成本管理。在精益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中,企业通过规范采购行动,制定科学的决策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根据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信息,采购企业生产与生活中需要的物资,最大程度上减少采购中的资金浪费。
精益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制造技术、开展价值工程等措施降低成本,减少企业生产中的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实现,主要在保证客户价值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生产中的物流成本最小化。精益生产管理思想主要是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突破传统成本控制方法中以利润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立了全新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
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精益成本控制这几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各自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传统成本会计控制方法主要是在事先产生的成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的计划与分析,没有涉及技术领域与流通流域,在成本责任方面也没有完善的责任预算管理方法,重在事后的管理,忽视事前的预测,很难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责任成本管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建立在经济责任制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有着完善的责任预算、核算分析方法。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具备更加精细的成本核算方法,使成本数据更加精确,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分配标准,将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改为多种标准的分配方法。精益成本管理方法改变了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中的利润保证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完全以利润为指导的管理方法,注重客户价值的成本控制导向。这几种成本控制方法,各自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例如,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比较起来,作业成本法常常用于长期决策,而标准成本法比较适合应用于短期计划,责任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比较起来,标准成本法强调事先的成本预算与估计,而责任成本法重在事后的计算与考察。
从总的来看,这几种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方法有着鲜明的特点,各自具有自身的成本控制优势,需要成本控制人员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对各种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细心比对,提高企业的控制成本策略选择范围,帮助企业在生产中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作者简介:苏娜娜(1980―),女,山东滨州人,本科,山东鲁滨首饰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