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10:58: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银行会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表现及防范难点
(一)会计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风险掌控难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将原财会部门分设为计财和运营管理部门,削弱了会计核算合规风险的监督。如交易系统未对交易和核算进行分离,易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等。由于权责不明,会计核算差错难以追本溯源。此外,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点分散,控制难度较大。如某银行2013年合规管理考评结果显示,会计核算违规问题笔数达163笔,占所有差错比例的63%,涉及账务处理、账户管理、对账和事后综合会计等14个方面。
(二)会计原则执行不到位,风险揭示难一是违背真实性原则派生风险。贷款资产质量方面,有的银行机构贷款质量迁徙度未及时调整,致使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不足,掩盖或延迟了风险暴露;财务成果方面,有的银行为完成利润指标,利用应收应付利息、其他应收应付账款、内部往来科目等隐藏收入或成本。二是违背审慎性原则诱发风险。贷款应收利息核算期过长,造成虚增利息收入;贷款呆账积重难返,无法核销,造成银行风险高度集中;忽视或有资产的真实全面反映,易诱发潜在风险。三是违背及时性原则潜藏风险。如银行清算业务压票、银企对账不及时。
(三)内部控制约束不到位,自我监督难一是知“法”犯“法”。突出表现在表外业务,有的银行以信托、委托理财等方式规避信贷规模调控,一旦无法兑付、偿还,将不得不动用表内资金代偿,表外风险转至表内。二是以习惯代替制度。如某银行组织的2014年一季度检查中发现仍有柜员自办业务3笔,末笔传票登记问题986笔。三是制度执行力递减。一些银行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未完全执行到位,致使内控监督乏力。
(四)会计制度更新不到位,核算跟进难商业银行自2008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新旧会计制度科目之间过渡无统一标准,造成不同商业银行会计部门对科目理解不统一,有些银行新业务、新产品推出时,核算方法未及时跟进,致使业务信息数据不能被真实准确反映,造成收入成本核算滞后。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违背会计原则引发会计风险主要是少数基层行受业绩考核指标驱动,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少提呆账准备金,将应收应付利息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提前或推迟利息收支入账时间等,影响盈亏的真实反映。银行信息披露内在动力不足,披露信息内容选择性强,披露会计信息不完整。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滋生会计风险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控下不控上”。此外,部分基层银行负责人在防范风险方面存在“重库款保卫、轻会计风险防范”的错误倾向,使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全面落实,加大了业务操作风险。
(三)市场竞争催生会计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和效益,使得服务与制度执行、规模与规范操作等方面发生矛盾。如受当前信贷从紧政策以及同业竞争的影响,某些银行以票据业务规避信贷规模控制,造成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银行会计风险也随之增大。同时,银行某些新业务存在监管盲区和空缺,如近年来,新型金融产品和业务层出不穷,但是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并未及时跟上,造成了会计风险的加大。
(四)会计人员道德风险诱发会计风险因会计人员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风险仍然存在。如在某行对其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检查中发现,个别员工临时离柜未及时退出计算机界面或未将印章专匣上锁保管;在某行对全省银行财政账户风险排查中,存在对公账户法人代表或人身份核查不严等问题。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更看中业务拓展工作,会计岗位人员调入业务营销等岗位,会计队伍的稳定性差也留下会计风险缺口。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以“双线三关”为突破口,打造立体式控险体系紧扣“双线”,严把“三关”,是打造立体防控风险的关键。“双线”即会计风险防控紧扣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两条主线;“三关”即会计风险防控须覆盖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道关口。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依据各项内控制度规定,并依托商业银行现有的交易系统、会计稽核系统等,对会计业务各环节进行全面序时评价和持续纠改,开发相应风险监控管理系统,构建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会计风险防范会议,分析会计风险点,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二)以内控建设为重点,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坚持“一制度二组织三考核”的原则。首先,加强制度执行力。柜面业务要严格操作流程,对各项业务环节标明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风险监督制约制度要及时跟进新业务、新产品开发推广;其次,优化会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建立前后台监控的相互制约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三个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设置。再是建立风险责任层层考核制度。逐级签订会计内控责任书,加强对违规和案件的责任处罚力度。
(三)以强化监督为手段,构建内外双重监督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专门监督职能作用。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促进其加强对日常银行会计业务的合规性检查。二是完善银行业有效监管手段。监管部门要从注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审查转变为强化履职考核,重点考核风险责任;从关注会计报表比率合规性监管,转变为会计报表比率监管与会计资料真实性检查相结合;从关注商业银行报送会计报表各类指标是否达标,转变为考核原始会计凭证真实性和合法性与报表数据反映一致相结合。三是强化市场监督手段,逐步建立“充分揭示”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银行要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充分披露影响银行稳健经营的因素和事项。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监管完善奖惩措施,确保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四)以人员管理为根本,打造新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梯队一是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加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性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促进员工知识更新。三是进行会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实行公平、公开的竞聘上岗制度,允许会计人员有双向选择的权利,形成正面激励。
作者:张文天单位:渤海银行
1新时期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意义
1.1深化会计管理,降低银行风险新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机遇与风险同时存在,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良性发展,需要重视特别部门的建设与完善。银行会计是银行所有运营活动的数据库和信息源,它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及时直接关系到银行运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银行会计管理,不仅关系到会计职能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了银行整体效益的状况与风险的发生。所以,积极深化银行会计管理,力求彻底解决会计部门的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消除银行发展的弱点与隐患。不断促进银行在经济发展的狂潮中,积极发展,屹立不倒。
1.2完善自身建设,促进银行会计部门的长久发展任何一种形式的成长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弥补缺点,增强实力的结果。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工作的重要部门与核心环节,需要特别重视部门自身的改善与发展。在平时的银行工作中,会计人员要提高警惕,重视容易出错的环节,严格把握管理的要求,保证严谨的工作作风与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力求做到工作精确无误;不仅如此,会计部门也要把控好核查校对的工作内容,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检查与审核。只有在严谨认真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做到会计部门的查漏补缺,不断地规范与完善自身的建设,这样才能为银行将来的不竭发展提供可能。
1.3法制化社会建设的需求现如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凸显,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为了避免出现越权、滥权、侵权的现象发生,需要坚持法律的规范作用,同时坚持法制化管理也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所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的核心环节,需要特别重视法制建设。《会计法》、《票据法》以及《商业银行法》规范了银行会计部门的管理行为,使其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一步制约银行会计部门的不正之风,维护银行的根本利益。
2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
2.1加强高层对会计部门的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索,首先就要清楚认识到:银行会计部门是银行的核心部门。摆正银行会计部门的地位,充分认识到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把银行会计管理的工作提到银行工作的议程。银行高层作为最高决策层应该对银行发展的关键部门做出特别反应。只有在高层不断强化对银行会计的管理下,才能加大银行对会计部门管理的力度,投入更多精力去进行银行会计部门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及时、正确的对银行会计管理部门进行规范。从而最大力量保障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2.2重视银行会计核算环节银行会计部门是一项很烦琐的工作,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强调工作质量。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的基础部门,银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特别重视工作的正确性与精确性。如果会计核算质量不高,运作程序不规范,都会对银行的运营产生风险,所以,从日常的存、放、汇业务核算,进行受理与审查凭证、账务处理、现金收付到每天完成核算;从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到账务处理;从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的出入库、领用、签发和销毁,到印、押、证的管理和使用等各项具体业务以及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出现严格的违规经营,很多都是从会计核算上找缺口,如做假账、滥用会计科目、篡改账表等。这些不良影响的出现,警示银行工作要重视核算环节,杜绝腐败的出现,维护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与时俱进。
2.3加强对银行会计部门人员的管理银行会计部门发展的关键在于组成人员的素质与涵养。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组成人员的管理上,需要特别的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领导人应该重视银行会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在银行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规范银行会计人员的甄选制度,奖惩制度。一方面,在对银行会计部门进行招聘的时候,只强调高学历或者只看重高能力,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利于银行根本发展的。所以,在银行会计人员的招聘中,既要强调人员与银行会计工作的切合度还要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找出真正适合银行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在职的银行会计人员的表现,银行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对于那些工作认真负责、有条不紊、职业素质高的在职人员进行表彰或加薪的奖励,对于那些工作散漫、得过且过、职业道德低下的人员提出批评或辞退的惩戒。总之,严格把控银行人员的甄选和规范在职人员的工作管理,有利于银行会计部门的完善,积极推动银行的持续发展。
2.4加强法制化管理现在是个法制化社会,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银行会计管理中,除了加强银行会计部门自身的制度规范之外,还必须加强对银行会计的依法管理,特别是《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它们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课题。所以,一方面银行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让他们知法、守法,规范日常的工作;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执法责任制,银行行长与银行会计部门负责人。银行跨级部门负责人与银行会计职员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力求把执行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保证银行会计部门依法管理的有效实施。
2.5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银行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监控力度。审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对银行会计管理监控的重要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银行运营关键部门的监控力度,防止贪污腐败的出现;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化解银行风险,推进银行工作。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一方面是为了规范银行会计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规避银行风险,保证银行运营的良好进行。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研究银行会计部门的实践探索问题,直接意义在于规范银行会计部门管理,确保银行会计部门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银行核心部门的规范,促使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张叶单位:中国农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
明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对于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有着重大的意义。央行是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上级单位,主要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这不仅使央行的监管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央行的监管也显得相对滞后和乏力。由于各项法规机制的欠缺,比如凭证、账务处理等,央行对会计制度的执行、人员岗位牵制等与会计风险相关的监管较为薄弱。就内部原因而言,首当其冲的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会计结算操作程序和内控机制,摸不清会计风险的防范重点和目标。很多商业银行的主管会计人员都更侧重于银行业务扩展,而对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较为忽视。当前,无论何种性质的单位,在会计工作方面都普遍采取电算化。但是,目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却在电算化会计方面明显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贯彻相关机制和制度时缺乏严肃性和自觉性。
二、建议及对策
1.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观念首先,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应当建立全面的、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思想观念。从企业的高层着手,树立起健全的风险控制意识,全面的提升会计风险的防范水准。此外,还应当从银行自身的角度着手,开展定期的培训讲座,通过各种类型知识的讲授以及各种类型案件的分析,以帮助内部的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健全的风险控制思想意识,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掌控,以更加高效的风险处理思想态度,加强系统化的建设。最后,则应当保证内部的工作人员全面的遵守各项规定,所有的项目都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展,使得风险得到根本性的控制。
2.建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警体系其次,则应当建立起以商业银行为基准的风险预警体系。在最近的几年之中电子化以及网络化已经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全新方向。电子化的应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银行建设的关键物质基础。但是在会计风险的预警分析这一层面之中,缺陷相当明显,故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应当全面的遵循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趋势,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控制会计风险。我国城市性的商业银行应当在现代化信息处理基础之上,加快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健全传统的工作机制,将会计核算和风险预警等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强对录入数据信息的分析,且加强对整个运作流程的跟踪研究。
3.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体系最后,则应当进一步的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的真实性。一般情况之下相关报表应当可以全面的体现出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状况,在比率方面之中,则可以集中性的体现出商业银行的资本风险比率、资本风险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等。最后,在贷款等项目之中,则可以体现出贷款方式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等,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风险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增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正确的态度和思想观念对银行经营的成果进行评价,实现对风险的防范。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应当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着手,重点的对工作现状和工作的疑难点进行整改,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的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明确风险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以实现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商业银行运作过程之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等进行细致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的探讨了风险的类型、形成的原因以及控制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对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政策的制定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力求更好的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效的规避运营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系统化的工作体系,以实现商业银行工作的新局面。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进行控制,不仅是当前银行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点。
作者:荆楠单位: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
1现阶段银行会计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缺乏明确定位,课程设置脱节部分高校在构建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时,对银行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银行等金融企业对应届生会计知识的实际需求,甚至将该课程排除在金融专业必修课范围之外,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明显短板。银行会计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对金融学和会计学有一定的掌握,但部分高校在课程开设顺序上存在一定误区,并未在金融学、会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知识掌握全面深入的情况下再开展银行会计课程的讲授,学生接受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1.2教学内容抽象复杂,教学方法相对单调银行会计教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点较多,不仅涉及金融学的专业知识,还需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会计知识,会计核算方法与财务核对、贷款、存款、支付结算等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且核算过程中的有些会计科目较抽象难懂、结算业务中的凭证种类繁多,使未参加过工作实践的学生完全掌握的难度较大。银行会计的教学方法仍是采用老师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和讲授,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多流于形式,这种讲授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分录等内容,但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流程缺乏感性认识,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学习状态,无法有效调动其求知积极性,阻碍了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1.3实践教学不足,案例陈旧过时随着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会计业务完全走进计算机操作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认识到仅靠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但实验教学作为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往往课时数严重偏少,走马观花式的实验教学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核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固化动手操作技能。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银行会计课程内容和实践案例并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多仍停留在多年以前,和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不利于学生所学与社会的接轨。
1.4师资力量匮乏,亟需实践型人才鉴于银行会计学科的交叉性,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会计学基础和广阔的金融学背景,最好能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银行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大部分银行会计授课教师在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本身缺乏实务操作经验,在模拟实务中只能靠书本知识和想象,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2高等学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明确银行会计课程定位对于银行会计这门课程而言,只有明确其定位才能让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很多开设银行会计课程的民办高校多选择会计系进行该课程的讲授,会计系的教师多缺乏金融学背景,而这门课程对教师的金融学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会计学仅仅是基础知识储备,所以这门课程要定位为金融学系的重点课程,由金融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为宜。同时,课程定位应更贴近银行对银行会计的职责划分,讲授办理客户业务的前台及处理前台递送凭证的后台的具体业务操作,实现精准处理柜台业务的目的。
2.2完善课程体系,借鉴西方经验当前市面上的银行会计教材品类众多,但相当一部分是由资深的会计学教师编写而成,未能突出银行会计的特性,如:很多教材将营业收入、所有者权益核算和成本核算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实质上与企业会计并无不同,类似重叠的内容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此外,西方的银行会计学教程相对于国内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必要组织教材编写人员和授课教师与西方高校进行交流互动,取其所长融入到国内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中。
2.3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鉴于银行会计的高实践性,课程设置中实践部分的课时比例应适度提高,银行是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机构,因此很难安排学生直接进入银行进行岗位实习,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模拟实践教学的真实程度决定了能否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很多教学实践实验室应用的是上个世纪末开发的软件,不仅与现阶段的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电脑系统和界面与实际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还原真实的操作情景,建议民办高校与当地商业银行有经验的前后台人员成立项目组,共同开发一套适合当前银行会计业务的软件系统。
2.4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银行会计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师资队伍与之匹配,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银行会计实践经验。构建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不能片面的鼓励教师提升觉悟,而应该确定一套引才留才机制,并不断自我提升,密切关注最近的会计制度、结算方法的变化,掌握银行会计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并传递给广大学生。同时,考虑与当地银行建立合作,为教师提供去商业银行实践的机会,并聘用具有一线经验的优秀银行员工为学生实地授课,多组织教育界与银行会计从业者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通过上述各项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适合银行会计学科的师资力量。
3结语
高等学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从银行会计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马冬梅李菁菁王雪秋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一、会计操作风险概述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会计操作风险,就是在商业银行会计结算业务中发生资金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的资金和资本运作、产品与服务都依赖会计操作,会计是操作风险产生的土壤。会计肩负着银行经营全过程的收支、结算、核算业务,反映银行资金和资本运动信息,是实现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但会计操作风险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多,涵盖窗口柜员、部门主管、机构负责人及各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等银行的各个层次;不同业务种类、不同操作环节、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客户群体,都存在着风险源,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所以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是需要严肃对待和认真思考的。
二、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队伍不稳定,从业人员待遇低基层商业银行往往把有限的人工费用倾斜于市场人员,领导对会计工作及其对风险控制作用的认识不足,会计队伍难留优秀人才。一些基层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较多地使用素质不高的临时工,简单培训后便匆匆上岗,对操作风险无认识。另外会计人员管理分散,没有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其升职、薪金待遇等大多由银行领导来定夺,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个人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导致“人情票”出现。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商业银行的工作制度一般是以部门职责来设计的,有些部门职责本身就是重复的,也有些业务没有归属于具体部门管辖,边界划分模糊,实行起来困难重重,经常有“踢皮球”的现象。另外会计工作也没有标准化流程,使不同分支机构由于理解、分工的不同,导致具体操作出现差异,难于统一管理。虽然银监会和总行都加大了监督管理,但普遍存在照顾情面、检查有效性不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情况。(三)岗位设置不明确,业务职能无细分很多基层营业网点在岗位设置上不明晰,一人多岗、岗位交叉、分工不明确等情况时有出现,如很多基层会计管理人员要负责柜面服务、会计核算、内控检查、产品营销、零售理财、个贷业务等多项工作,繁重的工作使得其在会计审核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在授信等方面更是分身乏术。而网银、信用卡、理财产品等,未明确管理责任,相关业务部门和会计部门都未将此类业务纳入监控范围。
三、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人员层面抓好队伍建设。首先是领导层的职业操守问题,要解决好堆支行“一把手”的有效监控问题,防止其滥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二是会计、会计主管、信贷科长等基层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各操作环节的管理与监控,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性。三是监察队伍的建设,要有专门的内部审核部门保障会计工作的有序性,实行责任连坐制。完善薪酬制度。让业务发展能更多惠及会计人员,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待遇。这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可量化、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除了考虑会计人员的业务量,还应该体现其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情况,对于出现操作风险频率高的职工及时进行教育。风险控制情况应该与收入和晋职挂钩,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实行集中管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市场拓展和会计核算能起到互为制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来防范风险,必须改变目前会计人员在各基层网点分散管理、自行调配的情况。实行条线垂直管理,人员培训、调动、任命、考核要集中统一,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也给会计工作者一颗定心丸。
(二)制度层面科学制定制度。要充分权衡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制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能有效落实下去。同时,制度推出后应有三个月到半年的试用期,有相应的修订机制,试用期结束后组织总结会,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对制度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及时修订。严格执行制度。要工作落实到位,明确各岗、各操作环节、各管理层、各操作员的责任,谁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谁责任。当然这需要对制度贯彻的决心,不管是谁都要不留情面,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的做法。我们要尽快对现有制度进行重新整理,以作业准则的形式统一全行的会计操作,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金融业中风险总是和收益如影随形,要彻底消灭风险是不现实的,在尽力防范的基础上还应该有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比如购买商业保险、在年度预算中规划会计操作风险准备金等途径。商业银行也可将非核心的部分业务,如会计电算化系统外包,将此风险损失转移到系统开发商身上。
(三)业务层面加强业务操作日常管理。对大额存取、账户信息修改、库存及重要凭证保管等重点业务要加强管理,实行全过程监控,分级管理授权,防范内部人员违规。对公业务、银行卡业务、信贷业务等也应纳入会计风险控制体系,有专职的稽查员或核算部门进行内部的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抽查,避免操作失误风险,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会计作业的集约化。将商业承兑汇票签发、授信业务出账、贴现票据查询审核、抵押或质押品估值与保管等业务统一到市级分行处理,提高办事效率,还能改变目前基层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点多面广的现象。前台柜面业务要明确范围,并设立后台会计业务处理中心,将操作风险较高的业务则纳入后台处理。
作者:翟瑞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大经路支行
一、完善内控制度,明确岗位职能
根据中央银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业务需要,针对近年来会计职能的调整,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对原有的相关会计制度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到按制度来处理账务,以制度来约束人,严格执行各项内部控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会计操作行为,使所有会计人员熟悉、掌握并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会计制度和规定,自觉按照会计制度办好每一笔业务,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全面提升会计业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建议加强对职工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等方式,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其次,建议坚持“每月一课”的业务学习制度,整个学习过程中,采取“一人主讲、大家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周不定期抽出一次业余时间学习相关制度、操作流程或文件,进行微机操作技能培训。坚持每周有学习、每月有考试,从而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各项业务及操作技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建立差错登记簿,树立责任意识
应建立“会计差错责任制登记簿”,登记日常工作中各会计岗位出现差错的情况,实行与个人月度绩效考核挂钩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明确差错责任,进而强化每位会计人员的责任心。该登记簿由会计监督员登记保管,日常工作过程中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是会计业务审核员,都可以监督票据的合规性和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当发现业务差错后,及时通知监督员进行整改。每月召开科务会来公布会计差错总体情况,区别差错等级,并视责任人的整改情况酌情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四、强化岗位监督,规范业务操作
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及有关业务操作规定,合理进行人员分工,规定操作权限,严格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原则执行内控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分析评估会计业务往来中所隐藏的风险,认真细致地办理每一笔业务,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
五、落实目标责任,建立防范体系
建议严格按照会计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实行分管行领导、会计科长、会计主管、经办人员四级目标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形成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内控氛围,不断增强岗位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六、强化监督制约,防范业务风险
应建立严密的基层会计内部监督体系,会计主管负责会计核算业务的日常监督管理,特别注重对会计事项的监督检查力度及重大事项登记,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在工作中注重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规避会计业务风险。加大会计检查力度,每个工作日由坐班主任对当天的会计业务进行全面、认真地审核与监督,包括核对暂收暂付款项、同城票据交换等科目余额,执行账卡和账实核对,并据实按旬记载检查记录,确保资金安全无差错。
七、加强风险提示,构筑思想防线
建议对照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认真查找各岗位隐藏的风险点,并形成书面材料张贴于柜前,起到提示作用。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先想一下会不会存在风险、留下隐患,以及风险和隐患一旦发生,后果将会如何,以此来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小会计风险发生的机率,进而使会计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隐患问题。根据自己岗位职责和会计基本制度的规定,结合各自岗位风险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形成风险防范措施的书面材料在科务会上讲述,使大家都可以了解,以此来监督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情况,并进一步强化每一位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为日常工作的安全、高效保驾护航。
八、建立对账制度,抓好对账工作
应制定严密的对账制度,不断加强内外账务及往来业务的核对工作,定期进行账务核对,尤其是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关口时,都应相应增加对账次数,以保证内外账务的准确真实。发生往来余额不符的,要求注明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内外账务核对包括电子对账、面对面对账和月末对账单三种方式。
作者:王慧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鞍山市中心支行
一、概述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2.会计制度与核算业务。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和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该有的财务会计。银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筹募资金、运用资金、增减节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依法纳税,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的财会制度总称。核算业务包括,信托业务核算、证券业务核算和其他业务核算。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以会计的基本原则理论为基础,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殊的业务特点,为适应银行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形成的较为科学的会计方法体系。商业银行属于一种金融机构,虽然主要也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与一般国有经济其他部门的行业会计,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别。商业银行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相比,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同:一般企业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核算对象,以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或资金运动为内容;而商业银行会计的内容却是以商业银行这个主体为对象,以金融资产和负债等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情况为内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是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金运动,既包括银行内部的业务和财务活动,更包括整个社会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金运动,比一般企业会计核算更具社会性和广泛性。
(2)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商业银行会计将业务核算手续纳入银行会计核算方法之列,这样就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其业务处理紧密联系起来,使会计核算与业务处理具有同步性;而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则与各项业务处理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这是商业银行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在核算方法上的显著区别。
(3)作用和任务不同:一般的企业会计只是依据微观层面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状况和财务收支的明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单个企业内部,其任务也就是为企业经营或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帮助其作出科学的决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内容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会计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宏观决策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不仅仅限于商业银行内部。因此,商业银行会计不仅要以自身利益为基础,来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和管理会计核算制度。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整,并使其真正地得以贯彻落实。
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特别的业务特点,从设置与使用会计科目、运用记账方法、编制会计凭证、处理业务程序和组织账务结构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进一步分类。不同的企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各不相同,因而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也各不相同。依据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银行会计科目分类主要如下:
(1)按照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内容作为划分的标准,可以分为负债类、资产类、损益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负债类反映出了银行债权人的应有的权益。资产类是银行的资产出入和债权情况。损益类是银行的财务收支情况和经营成效,它记录着银行的各项科目的收支以及各项科目所需的费用。资产负债共同类反映的是在银行会计所特有的会计科目,它经常是适用于核算联行之间的往来、辖内区域的往来、同城票据的清算等业务,反映出了银行的债权和债务。所有者权益类是反映对银行拥有净资产的银行投资人的所有权。
(2)依据科目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可以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两类。表内科目,用来反映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项目之间的关联,以控制银行资金的实际增减变化情况的会计科目,如抵押贷款、活期存款、联行往来账、实收资本等。表内科目的余额往往控制在资产负债表内,要求平衡合理。而表外科目是以不反映涉及银行资金实际增减变化,用以反映各项重要业务事项的会计科目,资产负债表内的余额不反映表外科目,平衡性不强制要求。比如说重要的空白凭证、代保管抵押品、银行承兑汇票等会计科目。
2.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是依据记账的凭据,使用相应的记账符号以及记账规则把经济业务记录在账户上的相关技术方法。以不同的登记经济业务的方式,记账的方法可以分成两种: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记账的方法不仅涉及复式记账法,也会有单式记账法。一般地,对于表内科目,通常采用借贷记账法(即复式记账法的一种),表外科目则使用复式记账法。然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经济业务发生了之后,都需要在同一时间进行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对一些不通过账内核算而又一定要记载反映的业务事项,就要经过表外科目来核算。
3.银行会计凭证。银行会计凭证,是指银行的各类业务、财务活动的初始记录,同时还是办理业务、记载账务的凭证,更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1)商业银行会计凭证的类别。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会计凭证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类型。依据填制流程以及用途的区别,能够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依据外表形式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依据适用范围划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转账贷方传票等都属于基本凭证,支票、现金缴款单、联行报单等都属于特定凭证;记账凭证按照是否计入资产负债表,可分为表内会计凭证和表外会计凭证。
(2)商业银行会计凭证的特征。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凭证不仅需要供银行内部来管理使用,而且还要供对外营运业务的使用,因而具有社会通用性和统一性。其次,介于银行的业务量过大、岗位的分工过细,因此,银行通常使用单式凭证,以便会计凭证的传递与按科目轧账的工作效率提高。接着,商业银行会计广泛采用由客户填写的原始凭证来取代记账凭证。最后,商业银行会计凭证联数多。
4.商业银行会计的账务组织。商业银行会计的账务组织指的是账簿设置、记账程序以及账务核对的方法等之间相互配合的账务系统,主要是由三个系统组成:明细核算、综合核算和账务核对。明细核算是指按照账户所进行的核算,它会在每一个会计科目之下设置明细账户,用来相对具体地反映各个账户的资金增减变化情况和结果。明细核算系统可分为五个部分: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现金收入、现金付出日记簿。综合核算就是指按照各会计科目进行的核算,它可以综合地、概括地反映出各个科目资金增减变动的状况,是对明细核算的综合反映。综合核算体系可分为三部分:科目日结清单、总账、日计表。账务核对是为了保证银行会计账目、账实、账表、账据、账款和内外账务相符,账务核对主要分为每日核对和定期核对。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内容
1.活期存款业务的核算。
1.1现金存入时的核算:借:库存现金贷:吸收存款——单位(个人)活期存款——XX户
1.2现金支取时的核算:借:吸收存款——单位(个人)活期存款——XX户贷:库存现金
1.3利息的计算与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处理借:利息支出——单位(个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户贷:应付利息——单位(个人)活期存款应付利息户结息日的处理借:应付利息——单位(个人)活期存款应付利息户贷:吸收存款——单位(个人)活期存款——XX户
2.单位(个人)定期存款业务的核算。
2.1单位定期存款业务的核算。(1)款项存入时的核算:借: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XX户贷:吸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XX户(2)到期取款时:借:吸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XX户应付利息——单位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户贷: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XX户(3)提前支取时的核算:借:吸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XX户(全部本金)应付利息——单位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户(提前支取的利息)贷: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XX户借:吸收存款——单位活期存款——XX户(未支取的本金)贷:吸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XX户(未支取的本金)(4)逾期支取核算:如果单位逾期支取了本息,逾期的部分将会按照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的利率来计算利息,将不再分段计息。
2.2个人定期业务核算。(1)开户存入的核算:借:库存现金贷:吸收存款——个人定期存款——整存整取XX户(2)到期支取的核算:借:吸收存款——个人定期存款——整存整取XX户应付利息——个人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户贷:库存现金(3)提前支取的核算:借:吸收存款——个人定期存款——整存整取XX户(全部本金)应付利息——个人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户贷:吸收存款——个人定期存款——整存整取XX户(未支取部分)
3.贷款业务核算。
3.1信用贷款(1)贷款发放时:借:贷款——信用贷款——XX户贷:吸收存款——单位/个人活期存款——XX户(2)贷款收回时:贷款人主动核算:借:吸收存款——单位/个人活期存款——XX户(客户归还的本金)贷:贷款——信用贷款——XX户(贷款本金)应收利息——XX户(收回的应收利息)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户(借贷方差额)(3)逾期贷款时:借:贷款——信用贷款逾期贷款——XX户贷:贷款——信用贷款——XX户
3.2抵押贷款。(1)贷款发放时:借:抵押贷款——XX户贷:吸收活期存款——XX户(2)贷款收回时:借:活期存款——XX户贷:抵押贷款——XX户(3)逾期贷款:借:贷款——抵押贷款逾期贷款——XX户贷:贷款——抵押贷款——XX户借:抵债资产(公允价值)贷:抵押贷款应收利息营业外收入(差额)【或记借方】
3.3担保贷款。(1)受托担保物:收入:担保物——债务履行期担保物——XX单位(2)取得担保物处分权:收入:担保物——待处分担保物——XX单位付出:担保物——债务履行期担保物——XX单位(3)预期为处分担保物:收入:担保物——逾期未处分担保物——XX单位付出:担保物——待处分担保物——XX单位(4)退还担保物:付出:担保物——债务履行期担保物——XX单位
4.资金清算往来核算。
4.1发报行清算:借:吸收存款——付款人户贷:清算资金往来——辖内往来
4.2发报清算行清算:借:清算资金往来——辖内往来贷:存放同业——上存总行备付金户
4.3总行清算中心清算:借:同业存放——发报清算分行营业部备付金户贷:同业存放——收报清算分行营业部备付金户
4.4收报清算行清算:借:存放同业——上存总行备付金户贷:清算资金往来——辖内往来
4.5收报清算行清算:借:清算资金往来——辖内往来贷:吸收存款——收款人户以上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其他的还包括往来业务的核算、国内外支付结算业务核算和外汇业务核算等等,此处不再一一论述。
四、结语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行业会计核算方法具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运用中又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业务处理具有紧密联系。然而新的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部分业务的会计核算及处理产生了微妙影响。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要的方法及内容,才足够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会计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硕单位:宇东集团
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一般会计信息系统所具备功能,以中央银行会计信息为核心而设计与运用各子系统的集合。一是它涵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与观念;二是它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各类子系统的集合。包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系统(如:TCBS系统、ACS系统、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会计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总行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三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中央银行信息库,应实现其数据大共享。四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它不仅指各系统本身,还包括其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数据档案、内控制度、安全防范、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央行会计信息系统以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功能为央行会计、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财务、监管等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二、目前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人民银行已经搭建电子化基础框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已摆脱了以往繁杂的手工记账,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电子化方式核算。“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业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始向管理信息化阶段迈进。在遵循“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原则下,人民银行按照业务线条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据统计,人民银行已建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03个应用系统,为人民银行履行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足、相关性不强因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只从本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当时技术条件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少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使得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形成标准各异的“烟囱”式系统。同时,各系统的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技术和开发模式各异,一般各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有时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专人专机、专人负责的模式。这造成信息资源共享难、系统维护艰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整个信息系统间关系纵横交错、网络支持复杂、系统开销庞大3,也给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压力。目前,财务综合管理系统、ACS系统、国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每天一个基层县支行基础业务股业务人员完成当日业务需使用6~10个系统,3~6台电脑。因各应用系统的独立运行造成相关联系统(如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货金系统与ACS系统)内数据无法自动校验、核对,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核对与汇总。为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费用后需将财务系统数据与ACS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现在只能分别从两个系统打印账表人为进行手工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发行基金与ACS系统等相关联系统也存在上述情况。会计财务部门汇总报表则更加困难,业务人员需分别从国库、财务、ACS、货金系统等系统中导出数据,然后进行手工汇总。若数据导出或数据汇总错误则整个报表错误,只能从头开始。如果各应用系统之间加强连通性,增强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关联数据的自动校验、核对,报表的自动生成(汇总),这不仅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部分系统使用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数量较多,但并未实现全覆盖且存在漏洞。一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为科技人员负责,而系统使用人为会计人员,业务系统未能充分满足会计人员的业务需求。从会计角度出发,系统存在风险但该风险不能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来避免。二是系统开发未能综合考虑会计业务的各环节,仅针对会计业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新系统上线造成该业务环节与其他关联环节脱节、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相关会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部分应用系统使用率不高。如预算单位账户年检系统每年仅使用一次。近年来从普洱市情况看,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外挂系统每年业务量不超100笔,如墨江县支行两个系统上线以来均未发生过业务。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1.会计内控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随着各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业务人员忙于新系统业务处理操作的学习忽视了对新系统中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范的学习。将风险防范依赖于新系统自身的平衡校验及风险防范设计,淡化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控制,形成“只要系统校验通过就行”的不良习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014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55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9)在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表现在公文传阅不及时。如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会计业务人员需对系统内参数进行维护而至15日会计人员并未收到上调准备金率的文件资料
。2.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今年来随着央行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其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不配套,出现内部控制空白时间段。其次,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落后于业务系统的发展。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会计数据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并未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或监督的标准,也未对事后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事后监督部门不清楚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只能凭以往的经验监督。最后,目前的会计监督缺乏对系统内操作流程的监督。事后监督多以会计凭证资料为准,以最终的账务结果为依据,而没有对业务人员系统内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存在会计凭证与系统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而只看账务结果是无法发现的。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一份更正(调库)通知书在系统内有多种操作方法(通过更正菜单、或其他菜单),业务结束后系统自动按其设计的原理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而最后呈现的账务结果一致。事后监督部门只看会计凭证是无法发现业务人员在系统内是如何操作的,该笔业务的明细只能通过系统内部查询。这也给业务监督部门提出了难题。
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现有会计内部控制未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会计系统故障无法接收、发送网点业务;业务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因数据工具损坏而造成无法读出、储存数据;计算机程序故障或由不正确的系统操作引起的错误
。(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业务系统的运用,会计人员不仅需了解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知识和会计原理等不如手工会计直观,业务人员局限于业务的计算机操作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学习。因各个系统设计的思路不一致,其相关的操作也存在差异,对应风险点不同,原有的会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要求,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信息适应新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者是会计人员,若会计人员不会使用或者不懂系统运行原理则丧失了系统开发的意义。
(五)会计资料收集、会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档案不仅包括手工账本和登记簿,电子数据资料也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目前对电子数据的保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只针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电子数据保管进行零星的规定。其次,央行会计档案多以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分散保管,存在查找资料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会计凭证、账户档案、数据资料、人员档案等处于分部门进行保管状态,调用一个文档或数据不仅需跨部门协调还需手工进行查找,上下级行资料调阅更需通过快递进行传阅,这不仅加大了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增加了数据资料的传递风险。因各类经济数据资源不共享,造成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收集相同会计数据,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商业银行已将会计资料归档和整理上收,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供会计人员查阅。现有的档案保管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部分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方法未能在各项规定中找到,只能凭会计经验进行保管。总体来说,央行会计档案保管手段落后,档案保管也逐渐被忽视。
四、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总体框架,建立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各方联动研究并制定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供领域范围参考。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采取各部门分步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建设央行会计信息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构建
1.以硬、软件为基础,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成熟的。若各业务系统对计算机有特殊要求,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置,严防因计算机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建立机房硬件服务器安全保护制度,安装火警防护系统及后备电源,以防突发情况发生。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以人员为关键,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
2.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首先,对系统各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确认制度,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其次,通过系统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同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岗位控制和操作控制。在划分岗位职责时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操作员在系统内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并建立日志备查。最后,做好数据备份与数据保管工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3.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及时监测中央银行系统内网络的运行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系统外导入系统内时应加大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导入系统内数据安全严防病毒入侵。
4.以备用系统为保障,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应建立健全备用系统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并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备而有用,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制定应用系统设计和实行的总体框架及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加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整合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统筹考虑,合并或取消部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系统。建议将部分业务系统整合,业务人员可在同一系统的不同菜单内办理多种业务,减少一种业务对应一个应用系统的局面。三是加大空白领域(支付结算)的系统开发,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四)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认识,改变依赖系统控制的思想。加快内控制度建设,使之与系统同步,消除会计监督的空白。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改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办法,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对应与之相关的监督手法,使之能有效的对各应用系统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各应用系统内的操作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防系统内操作的随意性。加大新系统业务培训力度,尽快转变新系统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新系统的需要,彻底纠正以往旧观念的影响。
(五)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中央银行要重视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现有会计人员要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方式,使会计人员既能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知识、应用方法,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比如建立会计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激励会计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普及计算机知识,讲解日常业务中经常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处理方法,使业务人员成为既通晓财会业务知识,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
一、ACS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一)数据集中处理,会计管理规范化程度提高ACS系统账务处理和数据存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进行,实现了会计核算全国“一本账”,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和加强会计管理。一是人民银行总行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账务,可以消除地方特色和习惯做法,业务标准趋于统一,会计核算愈加规范。二是ACS系统将分散的日终、月终、年终处理集中到业务处理中心完成,降低了系统的分散运行风险。三是账务数据存储全国集中,有效避免了会计报表分散采集、逐级汇总可能发生的人为调账改表,会计反映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明显增强。
(二)业务流程再造,会计业务风险点减少ACS系统对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全面再造,前台受理和后台处理相互分离,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基层网点只需设置凭证受理岗和网点主管岗,优化了岗位设置和劳动组合,原有的刚性岗位设置与人员、业务量矛盾得到解决,在客观上违规兼岗问题将不复存在。二是将人民银行系统内的支付往来业务转化为内部转账业务,业务流程得到简化,操作性风险降低。三是通过综合前置子系统以及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连接,实现交易驱动型账务的自动化处理,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和人为操作的风险。
(三)强化过程控制,会计业务监督时效性增强ACS系统强化过程控制,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更好地控制了风险,更加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一是利用影像信息和会计核算数据库,采用认证、预警和控制等多种方式,对风险的控制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整个操作环节中。二是会计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账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数据库,能够对资金风险较大的业务与账务处理同步实时监督,可参数化灵活设置监督方法,实现重点监督与随机监督、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ACS系统潜在的会计核算风险分析
(一)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下降风险ACS系统采取分散受理、账务集中处理的操作模式,营业网点的主要职责是业务受理和凭证扫描上传,不再承担记账录入和复核操作,对此,营业网点操作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认为基层的会计风险随之减少了,容易忽视内控制度的落实。实质上,营业网点在整个会计核算链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凭证入口直接关系到业务交易的真实性,一旦前台操作员审核不严甚至伪造交易凭证,极易造成资金风险。另外,ACS前、后台分离的工作模式,容易使基层会计人员产生“只会操作不懂账理”的现象,可能导致会计工作能力的下降。
(二)相关配套制度滞后风险ACS系统上线后,与ACS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规定》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其内容均偏向于原则性、框架性,不能满足各分支机构具体操作和全面内控管理的需要。《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网点业务操作规范》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正式下发,部分内控环节和业务操作还存在制度盲区,如岗位职责划分、业务印章与重要物品的保管及使用、会计登记簿设置、系统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三)高度集中后的系统运行风险ACS系统是体现中央银行最终结算者地位的核心系统,各分支行均作为营业网点通过网络远程接入进行业务和信息处理,ACS系统既包含中心总账系统,又有业务处理、业务监督、综合前置、会计档案、流动性查询等子系统,且与支付系统及其他业务系统连接,伴随着系统异常复杂化和数据处理高度集中化,原来分散的系统运行风险也随之集中到总行以及所高度依赖的计算机网络,一旦发生系统故障、网络中断或遭受病毒攻击,对整个系统运行将可能带来严重影响,会计核算业务存在中断风险。
(四)系统功能有待改进完善
1.对开户单位预留印鉴的核对仍采用手工验印方式,印鉴审验完全依赖前台操作人员的主观判断,一旦工作疏忽将对国家资金带来风险。
2.在ACS系统客户端,操作员的登录方式虽然采用了密码加证书认证方式,但没有设置证书登录密码验证关口,即不需输入证书密码,就可登录系统,且登录后拔出U-Key仍可正常操作,退出时系统亦无提示,一旦操作员忘记取下证书极易被他人利用。
3.用户管理功能不严密,ACS系统对用户实行了授权控制,但将用户维护为“停用”状态后,该用户仍可登录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4.业务回单风险,ACS系统未将业务回单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大大简化了操作,但将业务回单直接打印在空白纸张上,防伪功能差,可能会造成资金风险。
5.ACS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核对功能不完善,如县行网点没有打印损益明细表功能,仅能通过损益明细登记簿逐笔累计各账户发生额核对,且涉及财务的红字记账业务在该登记簿没有记载,给基层行系统间的对账带来困难,一旦发生差错不易被察觉。
三、加强会计核算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和风险警示教育,促使会计人员提质转型基层央行应积极适应会计管理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全面加强会计管理,并将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摆在重要位置,通过远程网络、协同平台等多种方式,着重加强会计理论、实际操作以及新业务和新技能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真正理解并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风险点,提高会计管理能力和会计信息分析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组织开展风险警示教育和案例剖析学习,使风险意识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风险防范的坚实屏障。
(二)抓紧制定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制定ACS岗位人员操作规范,对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内控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出台事后监督操作细则,对实时监督、事后监督流程做出详细规定。三是结合内控管理和实际业务需求,科学规范设置会计登记簿,制定并出台会计登记簿管理办法。四是制定奖惩措施,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一是出台ACS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加强网络控制,明确专机专用,严格ACS业务用机管理。二是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加快ACS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提高系统应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建立ACS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确保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和资金安全。
(四)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运行效能一是研究启用支付密码功能,采用密码校验手段,自动判别票据或凭证的真伪,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最大限度地保障资金安全。二是采用科技手段提高业务回单防伪功能,如在回单空白处增加打印二维码等。另外,应抓紧推广应用综合前置子系统,开通并使用电子回单,以防范纸质回单的伪造风险。三是完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严格用户登录和操作的权限控制,严禁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四是改进系统登录方式,增设认证证书登录验证环节,确保用户登录系统的安全性和唯一性。五是进一步完善系统损益表打印功能,为系统间账务数据的核对提供便利。同时,应加快推进与财务、国库、货币发行、货币信贷等相关业务系统的联网步伐,促进会计数据和信息共享。‘
作者:槐东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存款的人少而银行相对较多;二是借贷的人少而发放贷款的银行相对较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大,一些银行不顾及将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一味追求发展,在拉存款、使用会计科目时不遵守相关规范,导致会计工作中会计账务的混乱,银行内部财务的监督处于无序状态,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发展。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近年来,我国银行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并且经验证行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很多银行没有将这些制度贯彻落实,内控制度也就无法取得其效果。主要表现有,三分管制度不能坚持;重要印章不严格保管;款项汇划不及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会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严的现象,这些现象使得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缺乏严密性,为银行的未来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很大安全隐患。
3.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指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监督计划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的动态机制。一个商业银行,如果要实现其成为一个国际化、规范化的国际银行的目标,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业务的拓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控机制。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中往往忽视内控机制的动态性,内控机制的形式僵化陈旧,不能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使银行的发展步伐受到限制,逐渐被其他竞争者超越。
4.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缺乏制约性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会计工作内部各个岗位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对于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岗位的职责不能做到严格分离,往往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此外,有的银行对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
5.检查形式化,缺乏有效监督会计部门各项业务的合法性、完整性等内容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银行会计财务方面的问题,预防金融风险。但是目前会计检查部门工作趋于形式化,走过场,检查缺乏针对性,应付了事,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隐含在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此外,银行奖惩措施不严,没有相应的监督制度,大大削减了检查部门的作用。
6.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差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内部业务的质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然而,在现今银行会计从业人员中,高素质的人员稀缺,严重制约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缺少综合业务素质的人员;第二,会计从业人员不能熟练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业务工作中;第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局限在国内,缺乏精通国际结算业务的高素质人才。7.时代变化引起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原有的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会计发展的新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策略
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在商业银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和业务流程的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它是银行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促进和体现了银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本文针对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下提出了几点对策。
1.内控优先,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要做到内控优先,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提高领导者的内控优先意识。领导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控制度的位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的业绩往往与揽存多少挂钩,这是导致领导者把存款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银行可以将领导者的内控制度管理是否达标列入其业绩的考核项目,促使领导者提高对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第二,内控制度需要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参与,对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其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做到内控优先,加强职工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2.强化分级授权制度银行的岗位分工应明确,并使岗位之间相互制约。银行授予各个岗位的责任与权力应合理,不同的业务应该交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不能一人管理两个以上不相容岗位。
3.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可以有效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会计内部控制,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因而,银行应建立一套严密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检查和惩治力度,从而杜绝有章不循、管理缺失等现象。
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会计从业人员作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会计内控制度能否有效施行,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银行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入职再教育,通过不断的理论教育和经验交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银行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核体系,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通过各项奖惩措施,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得会计内控制度在银行内得以有效施行。
三、结束语
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日益加大,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会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促进商业银行预期目标的实现。因而,银行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吸取经验,以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从而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程小桐单位:冀中能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管理风险
由于会计人员的管理行为所导致的各类风险被称为管理风险。近几年来,体制改革在商业银行核算体系之内全面推进,从事会计结算行业的人员的工作职能由最初的单一职能变为现在的多职能,这样一来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就不仅仅局限在营销业务产品,还要监督自己的经营行为以及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对市场拓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的正确处理,从而容易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新业务也在不断推出,升级业务系统的频率也在逐渐加快,规章制度的更新也紧跟其后。因此对商业银行从事会计的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但目前的业务培训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二)执行风险
因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操作时出现失误所导致的各类风险统称为执行风险,也是各类操作风险中最突出的一种。结合近几年的经济类案件来看,一旦涉及会计人员就一定是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某一环节中会计人员发生了主观恶意或是主管随意。我们这里所提到的的主观随意就是会计业务从业人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并未按照规章制度以及流程标准执行,而是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习惯等而导致的操作风险。我们这里所提到主观恶意就是某些负责人以及领导人员将服务客户等作为借口,要求从事会计业务的人员省略一些手续流程或者是审核流程,而从事会计业务的人员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属于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使得规章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漏洞。
(三)道德风险
因为从事会计业务的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风险被称为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紧跟时代的步伐也推出了股份制改革,随之薪酬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逐渐展开。但是目前我们国家仍处在经济转型期,情况比较复杂,物质财富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精神层面却备受不良思想的污染,某些不良思想正在肆意泛滥。会计人员在社会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之下,难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价值观的改变,最终诱发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预防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产生的前提条件。制度是人为制定的,其执行者也是人,人是一个重要因素。商业银行需要意识到会计业务结算工作的重要性,对会计人员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培养,从而给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个优越、理想的工作环境,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人尽其才,最终达到才尽其用的目的。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训工作,将会计人才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工资分配、晋升体制以及人员考核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使得会计人员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地位与责任。第三,需要注意培养从事会计业务的人员的职业道德,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基础,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因职业道德缺乏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违章操作等行为进行阻止,对整个管理工作加以规范与整顿。
(二)建立相关规程
建立规程可以有效预防并阻止商业银行发生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银行也走向现代化,对从业人员以及机构进行必要的简化,所开发的各类金融产品较以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科技含量以及处理业务的手段有所提高。从事会计业务的人员们的工作内容跟以前比有所升级,业务对象由单一变为现在的客户群,业务和短范围也逐渐扩展。然而,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的能力方面仍然没有达到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以有效防止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产生的规程。建立规程要做到规范性、可操作性以及严肃性,使它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
(三)强化监督
预防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发生需要对其强化监督。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督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多方位的管理层次,但是工作职能没有被很好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对商业银行内部监督体系进行完善。首先要重视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选拔,其次要做到最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最后要实现监督职能与其他各职能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可知,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导致操作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操作风险的防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解决,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姜志平 单位: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主要特点
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主要特点有人为性、内生性、多样性、伤害性高、风险造成的损失和收入不平衡等。由于会计结算操作具有比较独特的环境,因此,在分析银行会计结算风险时,要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1、会计结算风险的人为性
在银行的日常运行中,人为造成会计结算风险是比较常见的,如基层负责人片面追求业务发展,不重视构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机制,不可避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监守自盗”。而基层人员缺乏原则性,对领导的违法乱纪行为不敢揭发,一味服从,进而产生无人约束的真空地带。其次,由于业务主管对重大业务事项的授权拘泥于形式,致使管理放松、监督不力,就会在业务上形成“真空地带”,而这些“真空地带”恰恰就是案件的发源地。另外,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业务主管的作用强度不断加大,在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的情况下,一些主管的敬业精神逐渐淡化,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常抱有侥幸心理,心理失衡就会产生极端的行为,而这些极端行为都会给银行的会计结算带来巨大的风险。同时由于银行一些会计结算人员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剧了风险的产生。因此,会计结算操作风险具有很高的人为性。
2、会计结算风险的内生性
会计结算风险经常发生在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中,引起风险的因素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没有明显的规律,银行业务操作引起风险的规模、发生的频率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也是会计结算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不同之处。
3、会计结算风险的多样性
会计结算风险的种类比较多,如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在银行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无论哪方面都会对操作风险造成影响,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一些小的错误操作可能造成操作风险,自然灾害、结算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也会造成操作风险。然而银行主要是以网点分布广、客户服务便捷等手段来赢取市场,这就使部分机构在会计结算方面可能存在无视法律法规等不规范操作,如篡改账表、虚报数据、造假账等,都会造成法律风险。同时银行由于经营信息的严重丢失和信息系统的服务中断也会导致银行出现信息技术风险。因此,会计结算操作具有多样性。
4、会计结算风险的伤害性
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会造成巨大的金额损失,如果操作风险的范围过大,会对银行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的破坏,有时会导致银行直接倒闭,因此,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破坏性极高,伤害性极大。
5、风险造成的损失和收入不平衡
会计结算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不同,操作风险不能为银行带来收入,可以说是单纯的风险,因此,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和收入不平衡,这也导致业务规模越大,会计结算操作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问题成因
1、会计结算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中存在许多不良习气,严重的影响了银行会计结算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些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违规操作,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结算,极大的增加了银行会计核算操作风险,一些银行领导只注重银行效益,忽略的内部管理,使用一些专业性不强的会计人员,这部分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在结算过程中会引起各种各样额风险。
2、会计结算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银行没有建立严格的会计结算制度,不能合理的分配会计结算所需的各种资源,银行会计结算的各项工作都是单独完成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控制,从而无法真正的控制会计结算。由于会计结算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严格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工作,为会计结算操作增加了风险。
3、会计结算风险预警系统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结算风险预警系统起步比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并且会计结算风险预警系统没有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系统,由于银行内部各层次管理比较复杂,各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银行内部的硬件、软件等系统出现故障,就可能造成交易系统发生问题,从而导致会计在结算过程中出现风险。
三、控制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措施
1、提高会计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为因素是造成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决定着银行的发展状况,因此,银行要根据自身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会计人员需求的培训内容,不断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银行要注重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会计人员能严格的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会计结算操作风险。
2、建立科学的会计结算制度
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会计结算制度,明确银行内部各岗位的职责,合理的分配会计核算的各种资源,制定科学的奖罚制度,充分的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银行要建立全面、科学、系统的操作业务流程,加强业务操作流程管理,避免业务操作流程发生的问题。银行要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对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确保各部门和谐、稳定的运行。
3、完善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预警系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银行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建立完善的会计结算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预警监控,尽可能的减少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银行要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引进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保证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总结
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会严重的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银行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不断的提高会计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的预防银行会计结算操作的各种风险,确保银行的正常运行,促进银行的发展。
作者:曹蔚虹
一、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缺失与内部监督不足
朱荣恩教授在2008年提出,与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多表现的是理念、要素和框架,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施难度和评价难度都较大。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了出来。目前我国前行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仅仅只关注了其中的某一具体要素,而非权衡大局;二是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并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当然,这种现象在财政部等五部委了《配套指引》及其他相关条款后有所改善。此外,管理层意识不到位,监督检查或奖惩机制不到位也会导致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行。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商业银行在自身运营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这一问题。在观念上,很多商业银行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风险管理问题,管理层会认为只要内控制度设置完善、机构设置合理就可以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意识到一旦内外部运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规章制度就可能失灵的情况。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工作的重心主要为基层操作人员,而忽视了对各级管理层的监管,处于放任管理状态。但其实各级管理者不同程度地操控着基层人员、企业财物等,由其引发的风险性更高、危险性更大。最后,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个别员工对待内控管理工作的意识还停留在接受任务的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保障自身业务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风险意识较弱且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求商业银行设立切实可行可辨认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助于商业银行了解自身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加以适当处理。一般来说,分析按惯例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公司的经营战略,采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识别出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在风险评估这一内控要素上出现漏洞的企业还有华夏证券公司。在风险容量方面,华夏证券公司的风险承受限度大大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能力与证券行业的整体指标。比如说华夏证券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持股比例达到19%以上,超过我国证监会所规定的10%的上限。在风险识别方面,公司并未能及时识别可能影响其运营安全和财务状况的内部因素及相关风险,以及可能影响银行、证券市场的其他外部风险。此外,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风险数据库,对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关的应急风险策略,最终由于冲仓持有太极集团等三只股票造成浮动亏损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本过高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过高及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小型商业银行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因此抗风险能力弱,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信息变化迅速的大环境下,小型商业银行的内控执行效果和其内控成本大大被抬高,特别是其管理成本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增加。不仅仅是针对小型商业银行,这是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通病。另外,内部控制的成本包括内控制度的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等多个部分组成,内控成本的结构组成也会影响企业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小型商业银行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中,管理费用的比重较高,甚至占到企业总成本的一般水平,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企业的管理结构混乱、流程过于复杂所造成的。
二、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完善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环境
作为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只有完善的内部环境才能使控制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保证。而优化内部环境,我认为首先应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控制结构。纵然其内部各个结构的设置都相当完整,但有些职能结构有所重叠,信息在各层级人员间的传递并不畅通,沟通困难,高层管理部门虽拥有管理权但对其下属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公司可考虑采取更为中立的组织结构,如跨越功能的团体。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弹性化,有效避免专业分工带来的僵化与协调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董事会在商业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中,董事会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只有董事会发挥能力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内部环境优化更大化,商业银行应考虑其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一种不触规忠于职责的大环境。此外,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相挂钩,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明确内控管理职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明确有业务交叉时内部控制管理的部门和职责。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应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自己的分工职责,使工作内容更实效,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检查方面,以上述存在问题的商业银行为例,其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各个部门都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责,加强自身的监督检查机制,特别是对重点部位与风险点要更加防范。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工作覆盖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针对热点的问题或者风险隐患较大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并做好对业务管理部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再监督工作。
(三)加强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在第一点优化建议中所说的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内部控制成本预算中同样受用。有成本管理的理念是商业银行进行良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成本预算的理念要求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使其合理化的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正是使在合法且效益相仿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化。此外,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减少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营中所发生的错误成本。特别是在内控成本体系较弱的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定期对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培训,提高管理控制水平,增强其针对商业银行和下属员工的内部控制监督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商业银行员工,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尽量降低业务错误率。
作者:张敏华 单位: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计划财务部
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概述
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只有正确的风险识别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从两个角度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划分和整合。
(一)按会计核算风险种类划分
1.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随着会计核算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央银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网络和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不合理、运行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中央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病毒风险、系统漏洞风险、系统失灵风险等。
2.制度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制度不能有效的指导当下的会计核算操作过程造成中央银行资金遭受损失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制度的滞后性,即制度修订不及时。比如《国家金库条例》自1985年颁布至今一直没有修订,目前许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库工作。随着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库核算体系的改变,这一条例已经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不断增加的国库资金风险点。二是制度覆盖面窄,即制度建设不能适应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现有制度不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存有漏洞或“真空”,造成会计核算风险控制无据可依。比如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范和管理会计核算电子化、电子信息和电子票据的相关制度。三是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即在会计核算的一些领域总行虽然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新规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需要各分支机构出台相应细则提高新制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操作性风险。主要指因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差异、过失等原因,造成核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比如一些操作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未落实内控制度,有章不循,导致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具有多年会计核算经验的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凭经验行事,易造成核算资金的损失。二是操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导致进行了不正确的流程操作。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对操作人员有了更高的业务要求,操作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相关业务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从而造成资金风险。三是人员配备不足导致不合理兼岗从而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总而言之,操作风险是由于操作人员无意识的疏忽造成的资金损失的风险。
4.道德风险。从经济学上的意义来讲,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双方信息不对称,当行为人可以获得自己行为的收益并容易将成本转嫁给他人时,给他人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仅是操作人员,也有可能是系统维护员,或是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人员等,由于他们具有信息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加之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当其违规违法提供虚假会计核算活动骗取国家资金成本过于低廉时(即当其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就会违背原则主动造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不实的会计处理,从而给中央银行资金造成损失。总的说来,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意为之,而后者是无心之失。道德风险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危害也最大,带来的损失也最大。
5.监督检查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监督和检查落后于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监督虽然现阶段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采取集中监督和分散监督的方式,使用人工监督、计算机监督以及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的监督手段,但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缺失和执行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中央银行会计监督还主要采取非现场的、人工的事后监督方式,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二是由于机制不完善,时效性差,检查手段落后等原因,会计核算检查环节依然存在资金风险。
(二)按照会计核算风险的程度划分
风险程度不同,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也不相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可以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是指容易造成资金重大损失的风险。虽然此类风险发生的频率可能很低,但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中风险是指容易造成较大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关注风险变化。低风险是指基本不会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虽造成资金损失的程度较小或基本不存在,但发生频率通常较高。
二、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系统性、层次化的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建立多层次模型,在模型中将有关要素分别设定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次构造两两判断的比较矩阵,以确定每一要素的相对权重;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并选择最佳方案。层次分析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之所以可以有效处理多层次、多选择的复杂决策问题,是因为它将与决策有关的要素划分为不同层次,简单直观。层次分析法尤其适合于难以直接计量决策结果,需要将若干个决策目标排列顺序的复杂问题。
三、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风险评估
对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本文拟采取两步进行,第一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会计核算风险的权重,第二计算风险值。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一般分为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或指标层。就本文而言,目标层应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准则层或指标层是本文整合出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风险、制度风险、操作性风险、道德风险、监督检查风险这五大类风险,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方案层为会计核算风险的不同程度,即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用C1、C2、C3表示。
2.计算风险值。评价中央银行某一分支机构会计核算的风险值主要依据风险种类权重、风险造成资金损失的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计算会计核算风险值的公式如下:风险值=(风险权重×程度×发生概率)以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讨论的会计核算风险模型中将准则层设定为五大风险种类,将方案层设定为会计核算风险的程度,则计算出的层次总排序权向量即为风险权重×程度,若需要计算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值则需根据会计核算历史资料确定该行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发生概率即可。同时预先设定一个风险临界值,定期计算其会计核算风险值。当风险值小于临界值时,表明风险可控。当风险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则应采取风险应对策略及时纠正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并对风险持续监控。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其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不足在于两两判断矩阵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家意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由于参考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建议中央银行根据会计核算组成要素的变化及时调整两两判断矩阵,以确保层次分析法的有效性。
四、结语
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是一项长期工作,应建立长效机制。建议中央银行设立人员或机构专门从事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工作,并定期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被评估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并督促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通过风险分担、岗位职能相互制约等有效的约束机制以及合理的激励机制努力将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作者:刘冰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一、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特点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指的是对于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标志或者项目。会计科目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成为会计人员设置账户和登录账簿的依据。虽然在非银行企业中,基本上不使用大量的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但是在银行会计中却大量使用了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在会计的科目中,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在大多数的企业会计核算中都会用到,但是针对银行等的少数的金融企业设置的共同类的会计科目涉及面很少,在一般的企业中很少涉及到。此外,在银行中大多都设置有表外科目进行核算方法,为的是准确反映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将来可能发生的,或者导致银行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发生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影响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业务。银行中的表外科目反应的主要是不能够引起银行的资金增减,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记载的实物库存数量的变化。
2.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既成规则,在账户中使用一定的符号记载企业中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在银行中会计的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形式。在我国银行中的表内业务所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合算的时候,大多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单式记账法主要用于在核算表外科目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3.会计凭证
会计证明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材料,其中记录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并且记录着其中明确的经济责任。银行中的工作量大,会计之间的分工比较细致、柜组数量巨大,业务种类也是相当复杂,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一笔业务必须要经过多重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处理才能完成。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不同于一般的非银行企业,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银行中的会计凭证种类众多。从分类上来看,银行中的会计凭证处理按照其用途分为原始和记账两大种类,按照凭证形式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分类标准,也就是按照会计凭证的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殊凭证。其次,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以单式凭证为主。银行中的业务面比较广、工作量大,并且在会计中的不同岗位中的不同分工比较细,这样的工作环境要想使记账和分类汇集更加便捷的进行,就要求会计的凭证能够及时传递。在银行中采用手工核算或者人机并用的情况下,单式凭证能够使得会计凭证的传递更加方便,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最后,大量采用原始凭证。由于银行中业务量比较大,并且对会计凭证进行传递的环节比较多,因此会计凭证的正确填写与否之间影响到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基于此,银行为了避免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或者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相应地减少重复的劳动量,银行中大多采用由银行统一印制的原始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的加深,各行各业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银行中的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也在新时代中有了全新的改变。银行中的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是以通用的会计核算原理为基础,结合银行这特殊经济组织的业务特点以及特殊的经营要求制定出来的一套会计基本核算方法。这种核算方法对银行中各种经济活动都有着清晰明确的记载与管理,相信随着这种方法的逐渐运用,一定能帮助我国的银行经营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峰。
作者:毋秀春 单位:焦作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