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会计论文

时间:2022-05-16 11:0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财务与会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与会计论文

财务与会计论文: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实践性分析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与以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不同,高校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高校财务处于战略性地位。那么,怎样去凸显高校财务的重要地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现阶段高校财务与会计的实际状况,对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实践性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财务和会计;机构分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再加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发展受到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收入来源通常渠道都比较单一,但是近些年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高校收入也日益增长,高校对于资金的有效利用是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前的现实情况也显示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校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

1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意义

1.1分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会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现象

目前在高校财务部门存在重会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情况,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发挥,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1]。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面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时候有关人员可以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当然,在进行分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财务和会计的目标,以便二者的职能可以充分发挥;其次还要进行制度化建设,财务和会计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促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监督。

1.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财务与会计在机构未分设的情况下,资源的配置时常得不到最大限度地优化,并且在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也得不到提高,不利于高校财务和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2]。若将二者分设,可以科学合理地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高校一般都会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财务预算,但是在预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预算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很多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预算编制。财务与会计的分设,使得各项工作之间的透明性更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具体更细节,部门之间的职责也更透明,预算编制可以得到完善。

1.3可以完善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有利于财务部门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有利于各项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和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分设之后,财务内部的工作开展更清晰,各项流程也更具体,审批程序的环节上也更高效。同时责任明确,内部控制得到加强,考核与评价的环节绩效评价得以加强。此外,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还使得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前文笔者也提到高校的收入日趋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之下,独立会计部门的开展工作,进行业务核算的时候对于不同性质来源的经费更加清楚。

2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原则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本质上就是将财务人员分为几类,比如说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归为一类。当然,高校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机构分设。首先,高效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必须要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高校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是为了使得二者权责分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更加清晰明了[3]。放在具体的情况当中就是要更好地解决学校的绩效运算、财务分析、投资风险等问题,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和合理化。因此适用的、精简的原则必须要考虑进去。坚持适用、高效、精简的原则,可以促进使得高校资金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从而有利于高校的快速发展。其次,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要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机构分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高校财务进行管理,并且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高校是一个教育机构,主要以服务为主,所以在对财务与会计机构进行分设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最后,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还应当坚持全方位全过程资产管理的原则。高校的性质是事业单位性质,这决定了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同其他国有资产部门一样,必须使国有资产增值或保值。所以,在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高校在保证分设的合理性时,还应当考虑分设是否对学校资产管理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人员模式,只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人员的管理,高校的资产才能够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表相符,有利于高校资产管理。

3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具体内容

对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应当有一个内容上的界定,这对于高校财务与会计分设的把握至关重要。前文提到,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其实就是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类型,这种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财务与会计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划分的。通常,业界一般将高校财会人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负责的是财会的基础工作,比如进行常规的会计核算或者会计结算等,这一类一般称作一线财会人员,也有人称之为基础财会人员。第二类的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好财会有关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必要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取能够为高校决策起到实质性意义的信息,这类人员一般称作二线财会人员,有时也称作技术财会人员。还有一类主要是负责学校年度财务预算规划、中长期财务规划以及预算、决算等,此外还需要对学校的专项经费进行评价、考核、监督和控制等。这一类人员一般称作三线财会人员,也可以叫战略财会人员。高校在进行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那么,到底分设该如何进行、如何划分呢?一般来看,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并不是将两个部分完全拆开,不存在丝毫的联系,而是进行适度的分设,分设的前提是在高校财务部内部进行[4]。尽管财务和会计在实际运用中确实存在很大区别,但是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普遍认为,高校财务处应该设立会计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会计管理中心主要从事的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是上文提到的对数据输入、输出进行加工、整理,以及进行中长期的财务预算、经费考核结算等,而会计管理中心主要就是工作人员从事基础的会计工作[5]。具体可以根据高校的规模进行分设,会计管理中心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核算以及会计稽核科。而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有预决算与综合管理科和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科。预决算与综合管理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年度的预算进行规划,三年期滚动预算编制,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负责教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税务以及处理日常工作问题等。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科的主要内容则包括了对教学、科研等专项的立项管理与绩效评价考核,同时还要对财务与会计的有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4结语

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要根据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的目标、职能、原则等进行适用、精简、高效地再造,不能简单地叠加。总之,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进行合理分设之后,对于高校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资源配置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牟林娜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财务与会计论文: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贸易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对我国货物运输贸易提供了一个新形势,公路运输作为货物吞吐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在各种运输途径中有这举足轻重的地位,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作为公路运输中的重要一环,受到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政府和社会监管力量也逐步加大。在这样的历史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如何能合理,高效,快捷,安全的保证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公路运输;新形势;公路财务

一、新形势下的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现状

(一)公路硬件维护难度较大

公路成本主要由道路本身成本,极其周边附加基础设施成本构成。其中,公路路本身的硬件成本占据绝大部分,公路硬件价值不菲,同时又不具有可回收和多次重复利用的特性,决定了无法将其回收。而大部分公路都在露天之下,自然条件下,雨雪交加,加速了公路硬件本身的损耗和老化,另一方面,人为的超重和破坏,也使得公路硬件的维护难度加大。

(二)启动资金要求高

我国幅员辽阔,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投资建设时间跨度久,覆盖范围大,因此初始启动资金要求高,这决定了公路建设启动资金是一个艰巨的问题,在保证启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公路建设工程才能如期的进行。单一的筹资途径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实现多样化,利用全局统筹,多点开花等可行的方式,扩宽筹资的渠道和途径,来保证启动资金的落实,满足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需要。

(三)成本难以收回

公路建设成本又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国家财政的拨款投入,另一方面是地方银行贷款的资金支持,投资启动资金大。而公路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单一的收取通行费上,在公路的有限使用寿命之内,成本回收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对比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公路的成本回收压力一般较大。

二、新形势下的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暴露的缺陷

(一)公路财政会计人员素质不足

我国公路运输部门是条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公路财政会计人员在组织结构上不够稳定,缺乏认同精神和归属感,这种现象在一线基层尤为明显,基层组织结构上缺乏活力,领导机关的人事调动往往会使整个基层组织的人员随之移动,过于频繁的组织结构变动,带来的是工作效率周期性的下降,使得拥有专业技能的公路财政会计人员得不到重用,相反,那些专业知识不强,业务技能不突出的基层人员在基层岗位中没有发挥岗位的职能,使得一线基层的服务工作能力达不到标准,长此以往,反而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作,带来的后果往往极为严重,一方面基层工作得不到落实,照成不必要的财政损失和公路系统货物运输能力的下降,导致国家的经济潜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真正有岗位技能,有奉献精神的人员得不到发挥的空间,照成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公路财务系统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效,安全,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保证公路系统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石。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公路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监察。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工程设计资金额度较大,施工时间跨度较长,牵扯到多方的利益,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而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够及时的制约这种现象。在公路系统投资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资金长期闲置,挪用,甚至流向不明,导致资金的利用率下降,引起难以弥补的连锁反应,后果极为严重,对国家造成巨额的财政损失,还会导致公路系统建设的资金短缺,拖延公路工程施工进度。

(三)启动资金筹款途径少

目前只有在保证启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公路建设工程才能如期的进行。而启动资金筹资途径少,只能依靠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和地方银行贷款两种途径,所以短时间内不足以达到工程施工的最低要求,往往会使公路施工的日期一再拖延。公路建设工程施工耗资数额巨大,初期投入资金过多,也会使施工方资金周转吃紧,挤压资金的灵活空间,使得财务压力增大。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启动资金的筹资途径,实现公路建设工程筹资的多样化,保证财政资金的流动性。

(四)落后的管理经营模式

公路系统的管理经营模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税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和血液。现阶段的公路管理经营模式是划区,划块,各自经营管理,各个公路管理经营部门往往缺乏前瞻性,不能与时俱进,停留在过去的思路中,只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置收费站点,造成站点的过于集中,一方面影响了公路系统的货物运输速度,导致货物在收费站点停滞时间长,另一方面增加了商品贸易的运输附加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健康的社会影响。对于普通的企业来说,货物的运输时间成本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公路运输系统,也为大部分企业创造了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

三、改进新形势下的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的方式

(一)健全公路财务系统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公路财务系统管理普遍存在着运营成本高,令出多门等现象,首先需要自上而下,健全公路财务系统监督管理机制,制定统一的财政监察管理制度,规范相关的财务核算法规,杜绝各种以公谋私的行为,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的犯罪活动。其次,必须将公路财务系统的税收,通行费收入,工程经营股权等进行明确的统一管理,实现财政税收的透明化,公正化。最后,要严格组织统一的资金流向核算,坚决防止资金的去向不明,努力事项资金的健康积极利用和循环有效使用,以实现公路系统的成本最小化,提高投资资金的利用率,把公路系统的成本开支控制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利互惠,利国利民,安全监管,高效便捷的系统。

(二)实现公路工程融资的多样化

企业为了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需求,必须拓宽融资的渠道,实现公路工程融资的多样化,避免单一的融资方式,若是将公路工程的启动资金完全建立在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银行的贷款上,工程的施工日期往往会延后,导致公路工程不能按时的完成。因此,必须寻求多样化的融资途径,在一套安全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上,吸收民间资本,接纳社会中小企业资本,根据公路工程的建设时间工期,规划全年的资金投资计划和方式,减少资本的浪费,减轻公路经营公司的投资收回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四、结束语

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经济进一步繁荣和壮大的重要保证,公路财政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建立在一个安全,有序,便捷的公路财政与会计工作系统之上,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其自我监督的现代化和良性循环,拓宽融资途径,多样化公路工程的启动资金筹资方式,确保国家公路工程的如期进行。

作者:肖文修 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公路管理局

财务与会计论文:公路养护单位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

1公路养护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现状

公路养护单位在养护经费的管理上,有些单位存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重考核、轻内控等问题,如果内部审计再走形式,就会形成较大的漏洞。综合公路养护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有如下薄弱环节:1)行业内因为内部管理松懈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2)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3)行业内的一些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档案资料散失。4)会计审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甚至没有。5)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程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本单位的管理和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切实采取措施,加强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2加强公路养护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2.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

(1)首先就要明确会计机构和专职会计人员的设置,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以使单位的会计和会计监督不受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能够独立地行使其职能。(2)单位负责人必须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廉洁自律意识,带头自觉遵守财会制度,不得以权压人,以权代法,拒不执行财会制度,要大力支持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3)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会计监督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制度的落实工作,做到有章可依。并严格遵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使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2.2加强管理,增收节支

(1)公路养护部门的经费一般都非常紧张,对有限的资金要加强管理,紧密围绕公路养护这个中心,广泛凝聚力量,把财务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财会部门履行岗位职能水平,精打细算,为本单位的深化改革当好参谋;(2)单位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法规、规章和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规费收入与经费支出财务核算,各项规费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并要及时准确上解。财务人员既要敢于履行职责,也要善于献言献策,谈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提建议要有理有据、不能主观臆断。原则面前不能让步,情理面前要推敲权衡,更不能躲避责任、遇事推诿。如果财务人员自身素质过硬,再加上领导的重视,参谋助手的作用就能够发挥,财务人员就能够有为有位。要做到职业品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内在统一,保证不出现违纪、违规现象,坚决杜绝做假账现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各单位财务工作要严管理出效益,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严格审批办公用品添置和机车使用费的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3规范管理加强核算

(1)加强业务指导,树立财务监督权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从严控制,确保开支不超标准、不发生赤字开支,保证收支平衡,库存现金不超限额,不坐支和挪用现金,不准用单位名义、银行户头或财产对外提供贷款担保,严禁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做到公款不私存,保证资金安全。(2)严格遵守预算会计制度,按照《预算法》来编制好年度预算,搞好预算控制。要重点对事业支出的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月按季考核,根据预算进度按月拨款,实行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强化监督办法,保证各项经费不超支、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成本和挪作他用等违规现象发生。(3)严格制订并执行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和流动资产清查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账卡,及时做好增减手续,核实和摸清家底,清理产权关系,加强资产信息统计工作和动态监管。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4)在年度终了的次年一至三月份就要认真清理上年度的全部会计档案,并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来整理、规范财务会计档案,不致使会计档案散落和遗失,或者和本年度的会计资料混淆。(5)积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的自查自纠工作,结合交通部门规范化达标所规定标准要求,充分利用季度检查和财务决算汇编,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立即进行整改,不断提升公路养护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水平。(6)落实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交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一个单位一本预算”、“一本预算反映全部收支”。随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这就要求公路养护部门财务管理也要朝着精细化管理努力。

2.4加强内部审计,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职责,克服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矛盾,促进交通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地开展。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法人代表的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内控制度审计等。通过开展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本单位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督促各级管理人员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同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可以杜绝各级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形成各部门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

2.5加强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增强会计职业修养,树立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自觉遵守和维护会计职业道德。其次努力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和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最后应大力推行财会电算化,积极探索财会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研究与交流,通过广大财会人员不懈的辛勤工作,树立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注重遵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交通系统会计电算数据网络化、资源共享化,促进交通财务管理规范化、科技化、效率化,以达到加强公路养护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为全面完成公路养护工作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许珍 单位:天水公路管理局秦安公路管理段

财务与会计论文: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

一、前言

从2012年起,中央就开始在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的基础之上,推进结构性减税工作,通过逐渐扩大营改增试点,减轻小型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扩大营业税差额征收范围等措施有条不紊的深化着减税的相关工作。而其中,“营改增”由于涉及的企业比较多,牵扯的行业范围比较广,影响比较大而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正因为如此,“营改增”也就成为了新税改的标志性起点。什么是“营改增”呢?它是指把企业原本缴纳的营业税变成增值税,所以“营改增”也就是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缩成。而增值税主要依照企业的增值部分而对税赋进行增收。营改增其本质就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具体实施措施。现在我国已经步入改革开放的深入阶段,营改增的推行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了真正适应国家营改增的政策,企业需要主动认真的就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应对政策变化,对自己的经营策略进行有效调整,最大限度的使税赋科学合理的降低。“营改增”近几年是我国税改工作的重头戏。从“营改增”开始推行试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目前,国家正处在税收制度走向完善的过渡时期,税收制度的完善对于产业升级转型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营改增的意义以及动因分析

“营改增”主要针对的是企业销售的各种产品以及提供的各种服务,它的出现意味着原本存在的重复纳税环节被合并取消。“营改增”这一税制规定的出台,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合理性以及必然性。随着“营改增”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石油企业的营改增也处于争论中。理想的增值税应该实行“价外税”,也就是有增值才会征收增值税,没有增值就不会征收增值税,所以增值税并不牵扯到重复征税的相应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税制中,增值税是和营业税并存的。营业税作为地方的主要税种并不存在成本抵扣问题,这就导致增值税没有办法形成完整的一条链条,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出现不配比,重复征税的情况很严重。这种现象不仅会损害企业的效益,还将有碍于社会分工以及市场经济的公平性。“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服务业内部的抵扣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二三产业之间的链条也被贯通,增值税的抵扣机制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学,它实现了从“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增税”的变化。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

我国的增值税依据是纳税人本身的法定增值额,根据购进扣税法来对应该缴纳的增值税进行计算。所以,科学的增值税模式应当将全部能够创造,实现增值额的环节都进行覆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将导致增值税链条的断裂,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更糟糕的是,还有可能出现法定增值额和实际增值额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大的情况。这将使税负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为了弥补其中存在的漏洞,在我国的增值税里,包含着一些营业税征收的范围,比如常见的货物运输就属于增值的抵扣范围。不过随着改革,特别是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如果只把货物运输的抵扣范围算入到增值税的范围之中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那纳税对于石油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技术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等,也需要剔除出增值额的范围中。我们应该采取运费抵扣的思想,逐步满足这类的需要。不过这样的想法和税收的征管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它也并不合乎增值税各环节主机抵扣的原则。所以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前面提到的这些项目算入到“营改增”的范围里。由于营改增的实施,如果企业想要借助这一政策获得一定的实惠,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完善呢?具体来说,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受到了以下几大方面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资产发债表的影响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意义不言而喻。从短期的效益看,由于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企业资产以及企业负债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将导致企业的流动负债以及流动资产出现上升。而就长期效益而言,企业的整体效益会出现上升,与此同时,不断扩大的企业资产规模也将降低企业负债的总额度。特别是当企业固定资产比较大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比如海洋石油企业,其固定资产大多为十亿以上,因为增值税的进项税原本已从原值中扣除,固定资产净值下降,当增加企业的负债率时,企业就会面对增加的信贷风险。营改增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和“应交税费”的列报上。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有着一定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从原值中扣除后,相应的固定资产净值也就会出现下降了。又因为负债的总额并不变,按照相关的公式,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就会出现变化。

(二)营改增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利润表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固定资产原值方面,因为其本身原值的减少,企业本身的累计折旧额就会出现一定的减少,这种情况会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出现降低。其次,伴随“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企业自身的营业收入就将变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款。与此同时,企业的收入必将减少,而小型微型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相较于营业税税率比较低,这也就变相的促使小型微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提高。因为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则是价外税,所以“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前,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含税收入,而在税改之后则变成了税后收入。看起来企业的主要业务收入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减少,但是营业利润率却出现了增加,其原因是“营改增”之后,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收入下降了,而利润表里也不包括增值税了。

(三)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因为企业缴纳营业税的时候,征税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毛收入,因此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是都需要进行全额营业税的缴纳的。但是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一些企业的税收负担就会出现降低。然而另外一些企业却会因此税收负担变重。所以同样的“营改增”,对于不同的企业是有着不同的税负影响的。“营改增”政策改革之后,确保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这对于企业的税负情况而言当然是个好消息。企业在合理合法的获得足够的进项税额之后,过去企业常常存在很多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将完全消失。但是,因为行业有所不同,“营改增”政策对不同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也是有所不同的。

(四)营改增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审核发票这个环节,该政策就会对企业的发票使用以及发票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将促使企业既对自己的发票管理逐渐严格化,也会加大相关的处罚力度。从根源上来讲,这主要是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应该包括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同时它还和销项税以及进项税存在着直接关系,从而对买卖双方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就会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发票审核锋线上。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管理相较于营业税发票而言,明显更为严格,其征管和触发的力度也比较大。这是因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牵扯到一个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它还牵扯到销项税额以及链条中下家的进项税,换言之,它将对经济活动中的双方都产生不小的影响。我国刑法就有专门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定,其中包括开票、销售、使用等相关的违法行为在刑法中都是有着明确的处罚规定的。

(五)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因为财务处理以及对营业税的核算方法上的不同,再加上“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在对收入和支出记账的时候,必须进行一定的改变。即使是现金流以及利润细节等也会受到来自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讲,这主要是由于营业税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比较简单,通常仅包括营业税金以及附加,应交的税费,应缴的营业税等三大部分的会计科目。不过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核算科目也就增加了一定的明细,这使得会计的核算难度变大。这也会对企业的纳税申报以及税票认证抵扣,税务策划等等情况产生不小的影响。与此同时。一旦企业在这个环节中未能对任何细小的环节进行妥善的处理,企业很有可能会因此面对一定的税务风险。

四、对海洋石油企业“营改增”业务税负影响的分析

从“营改增”推行以来,社会对其产生的变化和影响给与了密切的关注,不少人认为该举措对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本次改革涵盖的行业,油气田企业的业务里以下几个方面是有所涉及的,它们是:交通运输业中的陆路运输、管道运输,一些服务行业里的研发服务、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有形动产租赁、物流辅助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而从发展趋势上来讲,“营改增”范围将会不断地扩大。油气田企业所涉及的相关项目也势必会慢慢增加。因此,深入的对该政策给油气田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已经变成十分紧迫的任务。“营改增”中所涉及的交通运输业主要是指利用运输工具把旅客或者货物送达目的地,帮助他们事先空间位置上的转移。这个部分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以及给航空运输。此外装卸搬运服务也受到了税负的影响。所谓“装卸搬运服务”,主要是指利用装卸搬运工具以及人力和畜力把货物在运输工具与运输工具间,装卸现场与装卸现场间,运输工具与装卸现场间进行的搬运以及装卸活动。对于钻井专业化公司而言,其装卸服务费的结算常常是按照单车进行的,装卸费也就因此可以纳入独立核算的氛围中。不过吊装服务产生的进项税额明显存在这不确定性。在“营改增”之前,装卸费是依照百分之三来缴纳相应的营业税的,与此对应的进项税额并不允许出现抵扣。而在“营改增”之后,进项税额虽然可以抵扣,但因为业务和合同方面的因素,一些装卸费的进项税额还是存在着难以从运输业务或者主营业务中脱离出来的情况,这也就导致钻井专业化公司给与的油田内部装卸费不管是使用营业税3%来计征还是按照增值税6%来计征都没有办法抵扣相应的进行税额。换言之,“营改增”之后,税收负担反而有所增加。而研发技术服务主要涵盖了研发服务、工程勘察勘探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合同能源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对于钻井专业化的公司而言,内部技术服务所应缴纳的进项税从17%下调至6%,而外部技术服务也从原本不允许抵扣5%的营业税变成允许抵扣6%的进项税。因为“营改增”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业务复杂的油气田企业而言,依旧存在不少技术服务种类和劳务相混淆的情况。税务机关为了使这种征税不完全现象得到规避,在该政策实施初期就没有将一些技术服务认定在“营改增”的适用范围中。

五、海洋石油企业“营改增”业务的相应对策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营改增”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面对这些影响,就需要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不断加强对这种情况的处理。简单的来说,企业应该做好以下这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加对“营改增”政策的宣传,创造良好的“营改增”实施环境

由于“营改增政”政策近几年在我国的深入推行,企业必需在本企业内部不断加强对政策相关内容的宣传,帮助企业员工对此产生基本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宣传以及培训,企业可以逐渐强化企业相关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尤其是应当之一企业财会人员本身的专业技术素养的培训,防止因为人为失误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企业财会人员对“营改增”政策的学习,给“营改增”的实施奠定基础,帮助企业员工适应在“营改增”政策下财会工作出现的变化。

(二)做好纳税筹划,不断加强企业的账务管理

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纳税的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势必会增加企业纳税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在日常的财会工作中,不断优化,完善纳税筹划,充分借助流通环节帮助企业实现转移税负以及降低税额的目标。在确定合作商时,企业需要把它对财务管理程序完善建立在开具全套的增值税发票这样的背景之上,不断增加对企业资源的利用,通过“营改增”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一定的拓展,从而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些也要求企业对自身账务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增强对企业账务的管理,特别是在面对税费政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时,企业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相应的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增强对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正确是指明细账务。特别是对于企业新增加的业务,企业一定要探究和它相符合的财会操作流程,保证它能够安全可靠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应该不断探索应对“营改增”的手段,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最大化的减少税收额度,进而实现降低企业税负成本与提高企业本身盈利能力这两大目标。

(三)增强内部控制

在面对“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企业一定要加强自己内部的控制工作。特别是伴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推进,企业财务制度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企业应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工作,并以此来保证伴随该政策而新增加的相关制度能够得到真正高效的实施。此外,企业还应该不断增强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处理“营改增”带来的问题。企业要加强对自身战略的调整,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目标。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不断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真正对“营改增”政策为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经营的各个部分带来的影响产生深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对自己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税务风险。在内部的控制工作中,企业以防控税务风险为目的,还需要密切关注“营改增”税收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及时高效的增加对相关企业在“营改增”上税收政策的分析,进而通过搜集资料来拓展企业的税务思维,尽早发现企业税务风向,提高自身防控风险的能力。

(四)以优化完善企业的投资结构为目标

企业的运转经营自然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需要抓住此次“营改增”政策实施推广的机会,不断优化完善其自身的投资结构,紧跟政策变化及时更新企业的固定资产,改进企业的运营环境。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不断明确企业的投资重点,促使企业竞争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优化企业的发展水平。

(五)注意发票管理

伴随“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需要在发票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日常的发票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保证相关规定在本企业的发票开具以及管理,使用等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落实,不断完善企业发票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相应流程,杜绝出现虚开增值税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防止企业因为此类问题面对来自财务甚至法律方面的风险。企业还必须较强自己内部的监督审计工作,认真开展发票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企业因为发票管理出现纰漏而面对不必要的损失。

(六)建立培训机制,调整报价,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作为国家根据实际国情而提出的重要税制改革措施,“营改增”试点实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尽管有些领域出现了违背改革初衷的情况,但其已然成为了不可逆的未来历史潮流。我国从2012年开始“营改增”的试点,很多区域的营改增尚且处于试点阶段。税制的不完善以及政策的不成熟导致其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所出台的相应的法规政策也在不断规范,引导,健全“营改增”的相关体系,这一点应当引起每个企业的重视。“传帮带”的模式正在逐渐的被当前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发展模式取代。因此因时制宜是尽快适应国际国内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发展的要求,企业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吸收新的思想观念,把握好“营改增”政策未来发展的新动向,事先做好相关的税务筹划。六、结论我国的财税制度当前正经历着深层次的整合调整,“营改增”改革作为此次财税制度改革的排头兵,拉开了此次改革的大幕。“营改增”的改革并不只是简单地“保障增长,调整结构”,还包括对营业税,增值税这两大税种的改革。此次改革并不仅仅是剑指简单的重复征税问题,它还对增值税进行了完善。它对中央以及地方增值税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调整,对国地税这两大税收机构也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利用这次“营改增”的改革,我国既可以实现将商品与劳务进行一体化征收的制度建设,还可以促使行业与行业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进呢人激发微观经济体制的特殊动力。这种做法还可以使国内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税制,完善经济体制。这种转变对于我国的长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营改增的意义以及动因分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海洋石油企业“营改增”业务税负影响的分析,企业应对影响的相应对策等四大方面入手,对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中,营改增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包括:营改增对资产发债表的影响,营改增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而海洋石油企业“营改增”业务税负影响分析则着重强调了随着“营改增”范围将会不断地扩大,油气田企业所涉及的相关项目也势必会增加。因此,深入的对该政策给油气田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已经变成十分紧迫的任务。最后,结合前面提到的各种影响,笔者对企业应对影响的对策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企业要增加对“营改增”政策的宣传,创造良好的“营改增”实施环境;做好纳税筹划,不断加强企业的账务管理;同时企业还应该增强内部控制;.以优化完善企业的投资结构为目标;注意发票管理;建立培训机制,调整报价,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等。

作者:陈羽洁 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与会计论文:新经济下财务与会计革新

受新经济的影响,一场涉及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不可避免,以创新意识沉着对待是理论界、实务界、监管部门的应有姿态和反应。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新经济”一词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区别于过去经常出现的经济周期之传统经济,认为在新的科技条件下,今后的人类社会将免受经济周期之苦。之后,随着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又基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和感知,认为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或与网络等新产业革命,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密切相关。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新经济的提法和特征尚有不同认知,笔者理解,全球化、网络化、高新科技化、知识化,应该是新经济的本质内涵。种种迹象表明,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财务与会计,都可以找到信息技术革命等高新科技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提升了“有效破坏”的速度,即加快了资本、知识、人才从落后的技术领域向亚待开发的新科技领域转移的进程。这种资源再配置过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又有效地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为发展中的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供了多种途径,为降低经营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开辟了新的空间。在信息技术革命到来之时,企业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其原因是在整个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中,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决策者难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的瞬息变化和原材料的分布与供应情况。因此,企业经营需要加倍投人物资和人力等资源以应付信息匾乏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了防范风险,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得不一再提升,刚性很强,亦即边际成本剧增,而边际效益锐减。例如,在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企业只能通过超量储备资金和货物方能防范不测,此种理念在公司理财和财务报告中处处体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测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其决策将更多地依赖最新最快的适时信息,进而提高资金和存货储备的准确性,节约资源和降低经营成本。

对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其预测和决策的方式,改变了其供产销体系和模式,缩短了研发周期,这一变化,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预示着成本管理的一场变革在所难免。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注人了新的内容,戴尔(Dell)模式证明:(l)存货减少了,降低了库存成本;(2)与客户直接有效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多余的产品功能,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3)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几乎同步进行,效率大增,在降低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研发本身的机会成本;(4)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营销方式的改变与改善,不仅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将导致边际成本呈指数级下降,为企业带来递增的边际收益。

(一)经济规模与交易成本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交易成本呈同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其内部组织和管理成本等也将随之增加,导致交易成本的总体上升。因此,企业规模之边界由交易成本来决定。该理论表明,企业规模之扩张与交易成本之降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现行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有不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然而,在新经济中,这种理论遇到了挑战。新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更新了原有的交易和基础设施概念。网络经济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运用,催生出一种新的亚经济形态,即人们所说的网络经济。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各种交易突破了由于技术瓶颈所引起的时空限制,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生产甚至研发效率迅速提高。网络为经济交易提供了虚拟空间,直接交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中介周折;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之迅猛发展,使交易的时间大大缩短,交易的空间不受地理或区域的限制,零库存不再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空想或虚设的理念,交易各方乃至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便成为事实。更有意义的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影响,MRP、ERP技术的运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状向扁平状转变,在这种悄形下,不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其内部组织与管理成本在总量上都不会有多少变化,这就又节约了内部交易成本。

(二)边际效益与订价策略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均衡经济理论一直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建立自身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如财务管理中的“投资边际效益曲线”,管理会计中的市场基础订价模型和薄利多销订价策略等。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令经济学家和财会人员大跌眼镜的是,那种当供求两曲线相交而形成的市场均衡原理,对一些信息技术产业或企业来说,几乎难以适用。因为在网络经济里,往往是既不存在传统的供给曲线,也不存在传统的需求曲线。由于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品以知识为本,而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消费、可低代价复制、可提高个人或团队待续发展能力,消费这些信息技术产品便等于消费知识,消费了知识便掌握了知识;消费者再将这些知识作为资本要素投人,并通过与其他要素的有机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人要素的边际效用。在新经济中,在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一方面使传统的订价规律被破坏了,另一方面却使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业的边际效益的递增。因此,研究新经济环境中新兴产业的供求关系、订价策略、边际效益变化动态,将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新课题。

(三)知识财富与激励机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在讨论经理人认股权计划(股票期权)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产生股票期权的深刻的历史背景。股票期权源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对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在硅谷的新经济。以知识要素为驭动力的新经济,必然要求对企业制度加以创新。事实表明,一方面,知识需要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能获得,另一方面知识又具有外滋性。为了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防止知识的外滋,仅仅付给工资报酬是不够的,因此,一些高新科技企业普遍采用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给予的对象主要是公司CEQ或掌握核心技术与知识的员工,使其收人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工资,二是股票期权和红利。由于企业员工既有工资收人,又有股权与红利收人,新兴产业便可以在这种激励计划的制度安排下,采取降低工资成本、增加股权及利润分红的办法来达到以下一些目的:第一,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第二,只要股权与红利收人的增加足以补偿工资的下降,并能导致总收人的增加,那么企业便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股权与红利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与创造力;第三,采用以上方法,企业不仅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美国的这一激励制度,“栓住”了一大批科技与管理精英。另外,实践表明,推行股票期权计划,对于降低成本,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发展至今,以股票期权为核心的认股权计划已形成了多种类型。1999年以来,京、津、沪、武汉、稚等地的一些高新科技上市公司也相继进行了股票期权之试点。可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问题的处理等需要,引发了股票期权的创新,也带来了新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所以,有关股票期权的设计、规划、管理和核算等,已经成为公司理财与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四)科技进步与金触创新金融创新对财务与会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以为,主要的影响是有别于传统产业融投资方式的风险资本的融投资运作机制与方式,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评估问题。对财务管理而言,人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风险资本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究竟何在?如何度量和防范之?在该市场中进行融投资的特殊性有哪些?与传统资本市场相比,风险资本市场不同阶段的资本供求关系与结构有何不同?融投资过程中,相应的资金成本和投资效益如何加以确认和计量?风险公司的问题怎样处理?相应的财务监控和激励机制如何建立?对会计处理而言,投资支出资本化,风险公司的边际效益,风险公司及风险资本市场的财务报告披露等,都是垂待研究的问题。

财务与会计论文:新经济的财务与会计探索论文

论文关键词:财务与会计;管理;创新;新经济

论文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与会计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的途径、会计手段、会计核算内容、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述。

(一)

“新经济”,狭义地说是包括生命科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广义地说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一切经济活动。新经济是以知识资本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因此它不仅具有高增长、高绩效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的特征。新经济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财务”起着仓储的作用,任何创新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只有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如果脱离了网络、信息技术,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将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不仅如此,在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模式也难以适应。人们知道,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的形式。传统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知识资本化、资产无形化的新经济时代,已显得相对落后。建立在借货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可以说是周密细致,但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却难于表现。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财务管理与会计需要有新的理念。

(二)

财务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之间的财务关系。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在这种趋势下,财务管理者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财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变革和转换财务管理研究方法,逐步建立起完整、适用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一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受制于不同的因素,从而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特别是随着数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科学属性的限制。再次,要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人们投资决策的重点之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财务管理者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被忽视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最后,面向网络时代的新财务管理软件,应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基于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施监控、网上操作等。财务软件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种语言、多样币种的情况下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

此外,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要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二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摊销。四是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与日常管理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风险的挑战,趋利避害;又要能灵活处理和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善管理、懂科技的知识型人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根基。在经济运行中,会计负有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计量和报告的责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形态下的高科技生产过程更加复杂,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关的以及相应交叉产业的基本知识,不仅懂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还要利用计算机能作复杂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这就对会计也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第一,会计手段上,新经济是全球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输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完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获取会计信息的渠道拓宽,速度加快。会计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从而保证同一基础数据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传输手段由纸介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人工递送变为电子网络传输。而且,运用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核算软件成为必然的选择。在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运用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信息化,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

第二,会计核算的内容上,一是人力资源会计成为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一个重要经济要素,人力资源投资是新经济时资的重要形式,新经济通过智力开发,使工业时代业已短缺的自然资源为其它的新资源所取代,从而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通过对人力资源获得的收益将大大超过自然资源投资的利益。人力资源是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够和物质资本一样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因此应计列为企业资产。新经济已将各国的经济发展从自然竞争、资本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制约因素。会计能否成功地反映经济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资料,关键是正确地认识人力资源会计,正确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传统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作为会计对象,把人力资源的耗费列作费用处理,其理论基础是源于“人力资源不是企业资产”的理由。但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理解,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能够用货币计量的资源。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是有价值的,可以用货币计量,必须被视为企业的资产。二是无形资产核算成为重点。在新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内容不仅有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在企业随着知识资本的不断扩张,必然出现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引进与开发等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服务品牌、企业信誉度等是否作价入账都应该进行探讨。三是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处理项目设置提上日程。新经济时代,随着研究与开发费用比例的提高,这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正确的、合理的计算研究与开发费用显得十分重要。

第三,财务报告的内容上,将呈现新的特点:一是报告的实时性。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将广泛运用,书面报告被电子报告所代替。二是报告形式的多样性。随着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应是形式多样的报告,多样的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像、声音等更生动活泼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需要。三是报告信息的多元性。传统的财务报告仅仅提供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后形成的综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真实的会计信息。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快捷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分析利用这些信息的技术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单纯提供综合型信息,必然会影响用户对这些信息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会计部门的职责是提供各种事项的多种属性的报告:既包括原始信息,又包括综合信息;既包括定量信息,又包括定性信息;既包括历史信息,又包括预测性信息。

财务与会计论文:网络时代财务与会计分析论文

国际互联网络的产生和迅速普及已成为人类社会迸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单台计算机相对于人类的关系还仅限于工具的角色,那么,网络化后的计算机系统则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于计算机而进入这个网络时,这个无形的网络也就把所有进人网络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建立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网络世界的出现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的革命,其更深远意义和影响还在于它已经或者正在引起整个社会组织架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而这种变革必将引起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一场革命。会计领域之内和之外的许多人都多多少少地感觉到了这场革命,但对于这场变革的方向、形式和未来前景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就此阐述作者自古的见解,权作抛砖引玉。

一、制造业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沿革

在工业社会乃至以前的社会申,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信息系统。它的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它在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中的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在过去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它逐步积累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和成型的财务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体系。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起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会计系统用以处理信息的工具纸张、笔墨和算盘,但并未触及会计信息处理的程序、方法和规则的变革。然而,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革命,在客观上便提出了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要求。这种信息集成,一方面有赖于网络通讯技术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其他生产与管理领域的自动化或信息化程度。。在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这两个领域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制造业企业而言,人类不断解放自身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生产和管理自动化的过程。手工业时代的产品,是由生产工人亲手做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手工产品或手工艺品。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产品不再是由手工而是由机器来生产。工人只需要站在机器旁边,产品的加工制造便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我们称这类生产为机械化生产。由机器而不是手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工业产品。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的出现和使用,第一次引入了生产自动化的概念。它不仅使得产品的生产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和更容易控制,而且也使得产品的加工可以比机械化生产更为复杂和精确。但这时的自动化还仅限于单台的机器而不涉及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我们称这类生产为半自动化生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的合并使用开始使得企业生产过程变得无人化,而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卢管理领域的广泛渗锈,则把企业的各个部分都集感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甚至全部生产与管理工作都可以在完全无人工介人的情况下完成,我们可以称这类生产为智能化生产。在智能化生产的环境中,产品几乎完全是由智能化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不仅生产工人已勿需站在机器旁边,而且,从理论上说,整个企业都可以实现无人化,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应当怎样来描述这类产品,但也许只有"知识产品"的称谓最合适,因为它是用人类既有的知识而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人类已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生产出来的产品。

由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或智能化能够带给企业更多的生产成本节约和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所以,它便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不断自动化或信息化,难以避免地把企业的各种生产与管理活动集成在一起,通过信息这个神经系统来配置企业的所有资源(不仅仅是财务资源)和协调企业各个方面的作业。因此,在这一环境下所构造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封闭的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环境中的地位

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rgratedmanufacturing)是现阶段企业生产与管理自动化(或信息化)的一个基本框架。它通常由四个部分的信息系统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简称CAM)、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简称MRPII)、和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称EDI)。其中,CAD和CAM技术也许更多的是侧重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方面,而MPPII和EDI技术则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管理领域。

(l)CAD系统。CAD系统可以说是产品设计发展史上的广次革命。这一技术最初只是

何于60年代早期的航空工业,但随后便迅速扩展至其他工业领域,并且进一步向新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与评价领域延伸,从而导致了工作过程和步骤的具体化。高级的CAD系统可以同时用于设计产品和程序。"经理人员"借助干CAD系统,可以评价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并进而确定"制造可行性"。由于CAD技术有效地缩短了产品设计时间,从而使企业能够迅速对市场化作出反应,并且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量身定做。当CAD系统与外部通讯网络(EDI)连通时,生产企业便可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分享其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

(2)CAM系统。CAM系统主要用于监督和控制生产工艺过程。它通过程序控制、数字控制和机器人装备的使用,实现生产工艺过程的无人化。信息技术时代以前的企业自动化,通常所寻求的目标只是采用具有通用目的的机床,如钻床、车床、刨床等,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工力的劳动效率;而如今的CAM技术则是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不仅使产品的实物生产程序变得更为精确、高速和控制。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

(3)MRP和MRPII系统。MRP也称原材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或物料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探索单个的工作定单以形成二个BOM,然后提前确定存货需求。其目的旨在缩小批量生产时的存货占用量。而MRPII不仅仅局限于存货管理,而是将好几种甚至企业所有的商业活动集成在一个系统内,所以,它也可称之为壬种再工程技术(ReengineeirngTechique)或再造技术。它是协调整个企业活动的一个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该系统包括执行生产计划,提供反馈和控制的全过程。

MRPII将自动为所要生产的产品产生材料定单、同时把产品的生产安排到主要生产计划中,并根据机器和劳动力情况形成一个粗略的生产能力计划;然后根据适时制(JIT)标准,自动生成包括原材料供应时间表在内的材料需求计划,为工厂设计最终的生产能力计划,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等存货。MRPII集产品设计、按顺序进入的工厂生产程序、会计信息、ABC成本系统于一体,从而使得能够在控制成本和保持尽可能低的存货水平的同时,建立、沟通和有效地执行生产计划。当MRPII与外部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时,企业便可自动地收到销货定单和现金收入,自动发送购货定单并向供应商付款,以及收发相关的运输凭证等。(4)EDI系统。很多公司为协调销售和生产经营并保持原材料流动的不间断,通常都会与其顾客和供应商签定贸易伙伴关系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公司便为再造商业程序或使其完全

自动化处理奠定了基础。这种完全自动化的商业程序通常是借助于被称为电子数据互换(EDI)的系统来实现的。它通常的定义是:计算机可处理商业信息按标准格式在公司间的交换。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EDI是一种公司间相互努力的结果,一家单个的公司是不

可能自己使用EDI技术的。第二,交易是由贸易伙伴的信息系统自动处理的。在一个纯粹的EDI环境中,完全不需要人的介人去授权或批准交易的发生。第三,交易信息是以标准格式传送的。所以,企业内部各种不同的系统都可进行接口并执行交易。

EDI系统的关键点主要在于EDI标准,也就是以标准的格式传递信号。EDI技术在过去的发展之所以显得比较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单一的标准体系。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ANSIX.I2;另一个是行管、商业和交通系统通用的EDIFACT(EDI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

就目前的发展而论,EDI技术在处理购销货定单方面可以说已表现得非常成功,但在收付款项方面还略显不足。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的收付款项需要借助于银行这个中介来完成。由于在购货与销货过程中因产品质量、运输毁损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使收款额度与付款额度之间出现差异,"而要转换有关付款的解释通常会导致大量的记录产生,目前有关E由标准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在二定程度上影响了EDI技术在电子钱款转移EFT,ElectronicFundsTransfer)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上述对彷M系统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如下三个初步印象: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已经可以使一个企业实现拿自动化的生产和经营,也就是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工厂。所不足的虐,无人工厂的存在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自身,还取决于企业运作的整个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无人工厂还难以在周边企业尚未实现无人化的情形下单独存在。但除EDI系统之外的其他几个子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则可以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二,全自动化工厂或无人工厂是一个实现了高度计划化的工厂。当一个又一个企业实现了高度计划化以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度计划化。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经济并不是一个毫无可取之处的经济制度安排。但它实现的前提必须是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支撑。我们以前的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之所以说是失败,关键就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从而使计划经济制度的优点受到局限,而其缺陷和漏洞却暴露无遗。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也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马克思早在100年以前的预见。

第三,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再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因为在很多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几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技术差距而言/信息技术在目前是最没有差距或差距最小的一个领域。

三、网络时代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计算机集成制造不仅使企业生产领域里的分工开始失去其严格的界限,而且也使管理领域的分工开始变得模糊起来。由此可见,网络化虽然不是使个体失去个性化的特点,但个性化的特点却只有借助于与整个网络的协调才能够体现。因此,如上所述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自动化的概念;它对企业商业活动的组织;职能机构的设置、各部门、岗位的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无疑都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没有适应高度信息化或网络化要求的革命性变革,就不可能赢得网络时代的竞争优势。

工业时代的典型特点是使得企业的岗位分工变得越来越细化,而网络时代的要求则是使过细的分工得到不断的综合和集成。因此,网络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正在朝着一个与工业社会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就会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如果对我国现有绝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管理架构做一个比较仔细的观察,也许就会发现,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仍然还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都是根据工业时代的大机器生产特点和计划经济的要求而设立的。在我国经济过去20年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的不适应。但也许我们至今仍未意识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还只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而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管理要求的企业体制改革才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要面临的更为艰苦的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西方很多企业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改革它们的旧体制,不过,它们更多的时候是把这种改革称为商务程序工程或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它们通过企业再造,来重新赢得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优势。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在一个高度计算机集成化的企业环境中,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究竟居于何种地位?粗略地看,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企业财务与会计也许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如果细加分析,它正面临着信息日益集成化的严峻挑战。如果用网络的概念来理解,21世纪的企业财务与会计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受到网络技术的严峻挑战。

(1)网络时代的企业会计系统不再是企业的一个信息孤岛。当企业生产与管理环境中缺乏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时,各种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往往都处于一种缺乏规划的随意状态。企业应用某种技术的目标通常在于去解决某一特定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把该项技术融人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加以考虑。这样,就致使企业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能相互融合的孤岛,即技术孤岛。这种情形,不仅晋遍地存在于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方面,而且也普遍地存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和其他商业应用方面。

企业信息系统是最早使用计算机的系统。会计作为企业最主要的信息系统,当然也不例外,综观过去20年的发展,企业使用计算机的目的通常只在于去解决个别特殊的会计、财多或其他商业问题,而很少从网络的角度去进行总体规划。从现象上看,目前我国拥有计算机在企业已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已拥有了很多很好的计算机设备,但由于缺乏总体的网络构思与设计,致使计算机在企业生产与管理领域中发挥的功能非常有限。各部门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大多都各自为阵,他们只是一味地借助于计算机去满足手工状态下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要求,而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顾及现代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当以纸张为载体的有关凭证在各部门之间相互传递时,该凭证上的信息便在各部门的计算机上录入、再录入,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重复处理。从本质上看,这样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现代化",企业的整个管理架构与工作效率,与手工状态并无多大的不同,甚至更为低下。因为买把算盘要远比买台计算机便宜得多。所以,很多企业在管理现代化的背后不仅没有赢得任何竞争优势,反而是吃了大亏。

网络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所谓信息孤岛,是指没有信息相互交换的企业单个信息系统。由于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有效的交换信息,从而使得企业任何二个独立的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某一决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资料。某一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可能部分来自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则可能来自于其他不同的信息系统。这不仅可能降低最终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仅仅是收集这些信息而花费的成本也会是非常昂贵的。这在客观上便显示出了企业信息集成的重要性。所以,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首先就需要模糊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传统分工与界限。但这种碟糊不是没有统一规划的模糊,而是有目的的模糊。通过模糊它们之间的界限,最终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目标。

企业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有多种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中心数据库或称信息中心。而各信息子系统或终端用户既可以根据交易的执行情况补充、修改、更新中心数据库的资料,同时,也可根据申心数据库资料提供满足各种特定用途的信息需要。这一中心数据库也可以设置成类似于企业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一样,我们姑且称之为信息中心。它在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致胜作用。

(2)建立会计频道是会计在信息集成化环境中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企业如何在信息高度集成的环境下去体现会计的特点和实现内部控制的要求,是网络时代财务与会计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工业社会中,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分工主要体现在它们所处理交易信息的类型上。在企业没有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和除财务交易以外的其他方面还不够信息化的前提下,会计系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信息系统。但当其他系统也足够信息化以后,保持不变的财务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对地位不可避免地就会随之而下降,即使它已实现了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也会如此。如何避免会计系统的地位不致于迅速下降?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不断创新或革命。

传统会计系统出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试图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共同要求,而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用户的个性需要。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显然已便这一局限不再成其为只提供最低量信息的籍口。在这种情形下,建立多元化的会计频道便成为一种必然。

会计频道,这也许是一个很少有人听说过的新名词。因为当您在看只有一个频道的电视时,你根本不会有换个频道的概念。但当您在看一个拥有上百个频道的电视时,你就不得不使用频道的概念了。所谓换个频道,它并不改变电视机本身,而只是在改变它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不同内容、风格、情调的节目,旨在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如果会计信息的用户也有不同需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多元化的会计频道来满足他们不同的品味和要求呢?这就是会计频道一词的初始含义。

会计革命既需要兼容传统,又需要实质性变化,这也许只有会计频道的思想才能够很好的做到。会计频道为会计革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如果说同一属性。的信息很难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双重质量特征的要求,那么,同时提供两种不同属性的信息多元模式也许便不会出现相同的困难。当然,多元选择与传统会计的思维框架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如果一家企业有两个不同数字的利润,人们便不知道是应当以哪个数字的利润来进行分配更好。但是,如果利润数字并非只是完全用于财富分配,那么,其情形也许便会有所不同了。

在财务会计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利润并非只是用于财富分配的,清形。例如,新上市公司提供的前3年业绩的模拟财务报表,其所提供的利润数字并非只是用于财富分配,而是用于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跨国投资而使用不同的会计标准,从而产生不同数字的利润也并非只是一些极个别的现象。也许,这些情形都是会计领域的权威机构和职业界人士所不情愿看到的结果。但事实是,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仍然在不断的生产模拟财务报表,越来越多的跨国投资也仍然需要不断的生产越来越不相同的利润数字。因此,是否接受多元报告模式只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并非是一个市场需要的问题。

(3)网络时代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制度变革。内部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制度安排。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N0.78)的定义,内部控制通常由五个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和控制活动。企业控制环境的好坏是企业能否实现有效控制的首要因素。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会计频道只是解决了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报告问题,而没有解决对企业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的控制问题。我们知道:会计系统的职能除了反映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能,就是控制。会计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呢?

交易授权。交易授权的目标就是确保信息系统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都是真实有效的,而且符合管理当局的目标。在工业社会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下,;交易授权通常可分为三类:一是借助于经办人员来实现,二是通过程序(不是计算机程序)控制来实现,如利用最低存货水平对购货的控制,三是通过对非正常交易的个案控制来实现。由于网络环境对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性,因此,几乎所有交易授权都可包容到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模块中,从而减少人工的介入。例如采购系统模块可以确定应当在什么时间、向哪个供应商定货,以及定多少等,这些交易都可以在完全没有人工介人的情形下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

职责分离。所谓职责分离,简单地讲就是管权的不管事,管理帐的不管线,管物的不管帐。由于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由不同的人来履行不相容的职务,所以,其岗位设置通常便具有某些特定的含义。网络环境中的职责分离与手工环境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计算机程序既可授权某项采购,也可处理定单,同时还可记录应付帐款。换言之,手工状态下必不可少的职责分离和需要由多人来完成的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完全依赖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因为如果单纯利用计算机程序来仿真人工环境下的职责分离(计算机程序完全可以做到)与提高效率的自动化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人工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之所以要求有职责分离是为了防止人类行为的某些负面影响,例如人总会有开小差出错的时候,而且偶尔也可能有寻求舞弊的想法等等。计算机虽然也有出错的时候,但在本质上这种错误还是由于执行编程的人员所犯的错误。如果不是人为的原因,计算机不可能自己执行某种舞弊程序。所以,在缚粹的计算机环境下实际上己没有手工状态下的职责分离的必要。当然,计算机环境也有计算机环境的职责分离问题。例如,一旦某种软件被安装并用于执行某项功能后,它的编码、运行和维护职责就必须相分离。

四、结束语

事实上,有关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置与内部控制安排是复杂的,而且也是广泛的。它涉及到财务与会计学科所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出于对本文篇幅的考虑,我们将不再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但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的是:在工业社会中,申国因为没有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而落后厂,希望我们在信息技术时代到来之际,不会再与命运之神失之交臂。

财务与会计论文: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会计毕业论文

受新经济的影响,一场涉及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不可避免,以创新意识沉着对待是理论界、实务界、监管部门的应有姿态和反应。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新经济”一词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区别于过去经常出现的经济周期之传统经济,认为在新的科技条件下,今后的人类社会将免受经济周期之苦。之后,随着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又基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和感知,认为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或与网络等新产业革命,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密切相关。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新经济的提法和特征尚有不同认知,笔者理解,全球化、网络化、高新科技化、知识化,应该是新经济的本质内涵。

种种迹象表明,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财务与会计,都可以找到信息技术革命等高新科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巨大震荡。

从“有效破坏”到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

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提升了“有效破坏”的速度,即加快了资本、知识、人才从落后的技术领域向亟待开发的新科技领域转移的进程。这种资源再配置过程的加快,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又有效地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为发展中的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供了多种途径,为降低经营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开辟了新的空间。

在信息技术革命到来之时,企业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其原因是在整个复杂的生产经营体系中,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决策者难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需求的瞬息变化和原材料的分布与供应情况。因此,企业经营需要加倍投入物资和人力等资源以应付信息匮乏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了防范风险,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得不一再提升,刚性很强,亦即边际成本剧增,而边际效益锐减。例如,在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企业只能通过超量储备资金和货物方能防范不测,此种理念在公司理财和财务报告中处处体现。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测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其决策将更多地依赖最新最快的适时信息,进而提高资金和存货储备的准确性,节约资源和降低经营成本。

对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其预测和决策的方式,改变了其供产销体系和模式,缩短了研发(R&D)周期,这一变化,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预示着成本管理的一场变革在所难免。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注入了新的内容,戴尔(Dell)模式证明:1)存货减少了,降低了库存成本;2)与客户直接有效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多余的产品功能,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3)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几乎同步进行,效率大增,在降低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研发本身的机会成本;4)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营销方式的改变与改善,如B2B、B2C等电子商务,不仅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将导致边际成本呈指数级下降,为企业带来递增的边际收益。

经济规模与交易成本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交易成本呈同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其内部组织和管理成本等也将随之增加,导致交易成本的总体上升。因此,企业规模之边界由交易成本来决定。该理论表明,企业规模之扩张与交易成本之降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现行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有不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然而,在新经济中,这种理论遇到了挑战。新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更新了原有的交易和基础设施概念。网络经济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运用,催生出一种新的亚经济形态,即人们所说的网络经济。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各种交易突破了由于技术瓶颈所引起的时空限制,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生产甚至研发效率迅速提高。网络为经济交易提供了虚拟空间,直接交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中介周折;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之迅猛发展,使产易的时间大大缩短,交易的空间不受地理或区域的限制,零库存不再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空想或虚设的理念,交易各方乃至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就成为事实。更有意义的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影响,MRP、ERP技术的运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状向扁平状转变,在这种情形下,不论企业规模有多大,其内部组织与管理成本在总量上都不会有多少变化,这就又节约了内部交易成本。

可见,经济规模之扩张与交易成本之降低并非互斥。在新经济环境下,受网络技术的影响,企业的存货控制、现金流量管理、财务组织结构、责任中心的界定和责任成本的构成与确认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边际效益与订价策略

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均衡经济理论一直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建立自身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如财务管理中的“投资边际效益曲线”,管理会计中的市场基础订价模型和薄利多销订价策略等。

但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令经济学家和财会人员大跌眼镜的是,那种当供求两曲线相交而形成的市场均衡原理,对一些信息技术产业或企业来说,几乎难以适用。因为在网络经济里,往往是既不存在传统的供给曲线,也不存在传统的需求曲线。

由于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品以知识为本,而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消费、可低代价复制、可提高个人或团队持续发展能力,消费这些信息技术产品就等于消费知识,消费了知识也就掌握了知识;消费者再将这些知识作为资本要素投入,并通过与其他要素的有机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入要素的边际效用。在新经济中,在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一方面是传统的订价规律被破坏了,另一方面却是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产业的边际效益的递增。因此,研究新经济环境中新兴产业的供求关系、订价策略、边际效益变化动态,将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新课题。

无形或虚拟经济与价值评估

1999年6月30日在美国芝加哥安达信全球培训中心举行的“安达信经理研讨会”上,面对来自全球各地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625位高级经理们,安达信伦敦事务所的管理合伙人理查德·博尔顿在其演讲中指出:无形经济的发展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

新经济的另一耐人寻味的特征是,由于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一些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会计的账面价值大相径庭,当我们将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对比,便会发现这些差异在这些企业之间的表现是完全相反的。1998年,微软公司的账面价值是5亿美元,而其市场价值则有1020亿美元。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或无形之手)正在拉开各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距,并使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朝不同的方向变化(或是正向差距,或是反向差距)。可以说,迄今为止,尚无人能够肯定这种差距究竟还会有多大。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新经济导致了无形资产的增加和社会财富的虚拟化。当人们发现传统会计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所产生的账面价值,不能代表或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全部经济资源,尤其是那些高新科技含量高的知识产权,被随意费用化了的与高新科技有关的巨额研发支出,以及掌握了先进知识的人力资源,或者是无法代表或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资源的真正价值或全部价值,人们对会计的极度失望是可想而知的。1999年8月末,在央行行长会议上,格林斯潘在分析“股票价格在过去5年里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增长”之原因时指出,由于应被视为资本投资的信息技术领域的?蹲手С觯涣腥肓朔延每钅浚佣构纠笤诓莆癖ū砩系氖值陀谑导手怠C娑韵质担嗣遣坏貌涣肀脔杈叮罢夷芄磺∪缙浞趾饬科笠导壑档谋秆》椒ǎ识髦质视π戮没肪骋蟮钠笠导壑灯拦览砟詈头椒ㄒ簿屯延倍觥?nbsp;

企业的市场价值远离或背离于其账面价值,表明了市场参与者并没有视账面价值为企业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那么,什么是企业的价值呢?企业价值如何度量方显恰当呢?有迹象表明,一些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和国际会计公司正在积极地探索这些问题,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了判断企业价值的一系列方法,如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通过实体现金流量贴现模式和经济利润模式确定现金流量来度量企业价值的方法,普华会计公司提出的以度量公司价值来确定股东价值的方法,斯图尔特提出的以经济增加值(EVA)为导向的价值评估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并没有把价值评估单纯地基于会计利润之上,而是其于现金流量之上,这多少顺应了“现金流量至尊”的新财务理念的要求。但是,这些方法并没有完全满足新经济中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特别是那些与信息技术产业有关的资源,如网页域名、IT人才资源和不可估量的客户资源,还有那些影视(如好莱乌)、传媒、艺术、体育(如俱乐部和球星)、娱乐(如迪斯尼乐园)等人类文化知识产业及其所派生或衍生出来的大量的资源,其价值究竟如何评估呢?

此外,更令评估师、分析师束手无策的是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定位问题。如果说麦肯锡、普华、斯图尔特的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尚能适用于传统产业,但对于网络产业而言,它们就很难走运。事实证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创建初期、甚至连续几年并无盈利,但是,投资者为何还是对其抱有一定的信心呢?因为人们看好其未来巨大的、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的盈利空间,这样的盈利空间也就成了在证券市场上人们斟酌其公司价值的基础。那么这样的盈利空间又是被如何估计出来的呢?事实是,互联网公司上市之目的首先是利用证券市场印证其市场价值,然后再利用这种价值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扩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吸收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其他经济资源,实现巨额盈利。这正如哈格尔指出的,互联网不仅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技术手段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是力图发掘出其蕴涵的丰硕的创造价值的机会。简言之,互联网公司价值定位之关键是其预期价值的大小,而这将由网站访问次数、注册用户量和现金流量等众多的无形综合因素所决定。

无形经济中的价值评估确实是一个大难题。人们至少有理由对传统的财务与会计提出这样的问题:企业的价值何在?企业的价值动因有哪些?

无形经济中所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也值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认真对待与思考。笔者认为,我们的CPA回避不了这些问题:CPA为其客户(企业)提供的服务哪些是物有所值,对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经济提出的挑战,CPA是固守传统审计业务阵地,还是抓住机遇开拓与无形经济密切相关的咨询业务?随着新经济的发展,CPA行业是否也会出现相应的变革?我们能否接受这样的事实:在CPA业务中,传统的审计等鉴证业务正在成为“夕阳产业”,而新近涌现出来的大量的咨询业务正在成为“朝阳产业”?

信息经济学的假设前提还存在吗?

信息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交易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又有获取信息时间不对称和信息内容不对称两种;人们所得到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这种假设在传统经济环境下是成立的,故受经济理论的影响,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中,有不少成果和政策源自于此。一般认为,能否全面、准确地得到信息,是人们进行正确决策之关键,同时也决定了博弈双方在对阵中所处的地位和优势。在新经济中,这种假定和现实性受到了挑战。因为信息的专有性和独占性受到了冲击,新经济创造了大量的与信息有关的产业和从业机会,形成了专门从事信息开发、交易、咨询等新型市场;信息被作为商品开发、采集、筛选和处理,并借助于网络技术,以几乎实时之速度,快捷而又全面地传达给其消费者。人们获悉信息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性大大减少了,诸如信号传递模型、隐蔽行为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等理论模型的解释不再那么充分或有说服力了,以往这些模型所描述的经济学现象正在逐渐被新现象所替代。总之,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产业,弱化了信息经济学的原有假定。

例如,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与企业有关的税收、海关、银行、工商、统计、社会保障等信息,均受到了实时监控,并可在网络中及时获悉与共享,企业的行为不再向过去那样神秘,人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不用非得基于帐面价值,而可以通过大量的信息来源,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更合理更科学地加以完成。因此,有关信息(特别是针对帐面价值的信息)的鉴证意义也不如以往显得那么重要了。

知识财富与激励机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在讨论经理人认股权计划(股票期权)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产生股票期权的深刻的历史背景。股票期权源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对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在硅谷的新经济。以知识要素为驱动力的新经济,必然要求对企业制度加以创新。事实表明,一方面,知识需要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能获得,另一方面知识又具有外溢性。为了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防止知识的外溢,仅仅付给工资报酬是不够的,因此,一些高新科技企业普遍采用激励型认股权计划,给予的对象主要是公司CEO或掌握核心技术与知识的员工,使其收入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工资,二是股票期权和红利。由于企业员工既有工资收入,又有股权与红利收入,新兴产业就可以在这种激励计划的制度安排下,采取降低工资成本、增加股权及利润分红的办法来达到以下一些目的:第一,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其二,只要股权与红利收入的增加足以补偿工资的下降,并能导致总收入的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股权与红利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与创造力;其三,采用以上方法,企业不仅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防止知?锻庖缰康摹H肥担?0年代始自美国的这一激励制度,“栓住”了一大批科技与管理精英。另外,实践表明,推行股票期权计划,对于降低成本,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发展至今,以股票期权为核心的认股权计划已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1999年以来,京、津、沪、武汉、穗等地的一些高新科技上市公司也相继进行了股票期权之试点。

可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问题的处理等需要,引发了股票期权的创新,也带来了新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所以,有关股票期权的设计、规划、管理和核算等,已经成为公司理财与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对财务与会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以为,主要的影响是有别于传统产业融投资方式的风险资本的融投资运作机制与方式,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评估问题。对财务管理而言,人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风险资本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究竟何在?如何度量和防范之?在该市场中进行融投资的特殊性有那些?与传统资本市场相比,风险资本市场不同阶段的资本供求关系与结构有何不同?融投资过程中,相应的资金成本和投资效益如何加以确认和计量?风险公司的问题怎样处理?相应的财务监控和激励机制如何建立?

对会计处理而言,投资支出资本化,风险公司的边际效益,风险公司及风险资本市场的财务报告披露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e-商务环境下的管理变革

尽管何谓e-商务环境迄今尚未定论,但实务中一般以为,在互联网中从事商业、管理和组织运作活动,则是其实质。前面在讨论信息技术发展对经济规模与交易成本的影响时已经指出,由于网络技术的影响,MRP、ERP技术的运作,企业与外界的交易方式、内部的组织结构与管理过程均已发生了巨变。对传统产业的影响甚至更大,从而导致了这些产业里的企业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对此,杰克·韦尔奇(通用电器的CEO)、约翰·钱伯斯(思科的CEO)、卡利·菲尔林纳(惠普的CEO)、杰夫瑞·斯基林(沃尔玛网络公司的CEO)等传统企业的巨头都有切身的体会。这些变革包括:

电子商务改变了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的管理职能。

用全球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传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系统改造为一流的财务支持系统,同时也降低了大量的成本,如美国一家著名的从事互联网硬件和软件开发工具的制造商“太阳微电子系统公司”开展了电子商务之后,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节约了:50%的采购费用,30%的账务处理成本,75%的差旅和费用处理成本,38%的全球性的单证处理成本,30%的工薪成本。

更重要的是,各管理部门利用互联网提高了工作效率,变得更加精干了,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业务分析,将财务工作之重心由数字加工转向协助CEO制定战略目标。

财务走向集中式管理,会计信息实时动态化;财务、会计与业务协同处理,管理信息全面集成。

由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建立与全球经营一体化目标相吻合的财务支持系统不再是一个难题。

受电子商务环境之影响,企业在依赖互联网与其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易,改变了其传统的交易方式的同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组织结构和功能划分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交易的实时监控及其信息的实时记录和传递,价值和物资的高度同步流转,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组织结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从决策制定和预算规划,到业务审批和授权执行,再至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在网络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环境下,使财务与会计的适应性和控制性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业务记录和会计信息在相关的管理层面充分地得到了共享,即时监控和及时决策不再有时间的隔阂,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不再是“孤独的旅行者。,在MRP、ERP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支持下,它们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大家庭中,天地一新,效率更高,乃至改变了CFO的命运和地位。

会计规范将何去何从?

历史表明,会计演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之后,当会计人员将算盘、会计计算器等计算工具送进历史博物馆时,呈现在其工作平台上的是取代传统信息处理工具的一台台性能正在得到不断更新的电脑。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不仅仅导致了会计记录和数据处理上的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会计工作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互联网的强大技术支持,以财务报告为核心内容的会计信息披露,其及时性或时效性大大提高了,但是信息传递、转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网上作业之缘故受到了新的挑战。首先,会计信息载体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而变得形式多样。其次,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使传统信息中介机构的业务内容和作业方式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如CPA的审计和税务签证,财务分析师的财务分析,证券分析师的证券基本面分析等,网上鉴证和网上分析的业务量将大增。再次,导致了大量的信息再加工产业的涌现。一些企业,将第一手(初始或原始)的信息作为资源投入,经再加工或再处理,转换成为信息消费者更加能够接受或更受欢迎的信息。经这样消化了的会计信息其本来面目将变得更加模糊,指导、劝导、诱导、误导将在网络世界同时出现,会计?畔⑴都喙懿棵沤跹Χ阅?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互联网上为上市公司开辟了定期报告披露的通道,使信息披露环境大为改观,但同时也存在网络化披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2.e-商务环境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出了新的挑战。B2B、B2C等交易活动的大量出现,为收入的实现,资产或费用的界定,以及确认会计要素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近,种种迹象表明,经济界人士,尤其是受传统会计规范影响较深、向来谨慎处世的CPA们,对网络经济中运用的某些会计惯例存有疑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带来了诸多新问题,会计人员如何面对?会计监管部门如何应对?维护会计规范的CPA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注意到国际会计界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作的不懈努力。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99年11月发表了由英美、新加坡等会计专家联合撰写的研究报告:“互联网上的商务报告”,该报告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现行财务报告实务进行了分析,并从资本市场、商务、信息技术和会计发展等对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前景展望。可以预见,会计及其规范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将迎来一个新纪元。新经济的来临,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淘汰、变革与创新、发展同时存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脱颖而出。古老的、以传统经济要素(如土地、物理资源等)为本的人类理财活动和会计核算活动,如何应对新经济要素(如人才、知识、资本等)投入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将是中国乃至国际会计界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财务与会计论文:网络时代的财务与会计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

计算机毕业论文

国际互联网络的产生和迅速普及已成为人类社会迸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单台计算机相对于人类的关系还仅限于工具的角色,那么,网络化后的计算机系统则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于计算机而进入这个网络时,这个无形的网络也就把所有进人网络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建立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网络世界的出现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的革命,其更深远意义和影响还在于它已经或者正在引起整个社会组织架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而这种变革必将引起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一场革命。会计领域之内和之外的许多人都多多少少地感觉到了这场革命,但对于这场变革的方向、形式和未来前景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就此阐述作者自古的见解,权作抛砖引玉。

一、制造业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沿革

在工业社会乃至以前的社会申,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信息系统。它的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它在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中的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在过去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它逐步积累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和成型的财务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体系。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起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会计系统用以处理信息的工具纸张、笔墨和算盘,但并未触及会计信息处理的程序、方法和规则的变革。然而,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革命,在客观上便提出了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要求。这种信息集成,一方面有赖于网络通讯技术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其他生产与管理领域的自动化或信息化程度。。在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这两个领域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制造业企业而言,人类不断解放自身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生产和管理自动化的过程。手工业时代的产品,是由生产工人亲手做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手工产品或手工艺品。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产品不再是由手工而是由机器来生产。工人只需要站在机器旁边,产品的加工制造便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我们称这类生产为机械化生产。由机器而不是手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工业产品。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的出现和使用,第一次引入了生产自动化的概念。它不仅使得产品的生产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和更容易控制,而且也使得产品的加工可以比机械化生产更为复杂和精确。但这时的自动化还仅限于单台的机器而不涉及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我们称这类生产为半自动化生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的合并使用开始使得企业生产过程变得无人化,而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卢管理领域的广泛渗锈,则把企业的各个部分都集感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甚至全部生产与管理工作都可以在完全无人工介人的情况下完成,我们可以称这类生产为智能化生产。在智能化生产的环境中,产品几乎完全是由智能化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不仅生产工人已勿需站在机器旁边,而且,从理论上说,整个企业都可以实现无人化,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应当怎样来描述这类产品,但也许只有"知识产品"的称谓最合适,因为它是用人类既有的知识而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人类已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生产出来的产品。

由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或智能化能够带给企业更多的生产成本节约和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所以,它便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不断自动化或信息化,难以避免地把企业的各种生产与管理活动集成在一起,通过信息这个神经系统来配置企业的所有资源(不仅仅是财务资源)和协调企业各个方面的作业。因此,在这一环境下所构造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封闭的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环境中的地位

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rgratedmanufacturing)是现阶段企业生产与管理自动化(或信息化)的一个基本框架。它通常由四个部分的信息系统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简称CAM)、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简称MRPII)、和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称EDI)。其中,CAD和CAM技术也许更多的是侧重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方面,而MPPII和EDI技术则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管理领域。

(l)CAD系统。CAD系统可以说是产品设计发展史上的广次革命。这一技术最初只是

何于60年代早期的航空工业,但随后便迅速扩展至其他工业领域,并且进一步向新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与评价领域延伸,从而导致了工作过程和步骤的具体化。高级的CAD系统可以同时用于设计产品和程序。"经理人员"借助干CAD系统,可以评价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并进而确定"制造可行性"。由于CAD技术有效地缩短了产品设计时间,从而使企业能够迅速对市场化作出反应,并且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量身定做。当CAD系统与外部通讯网络(EDI)连通时,生产企业便可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分享其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

(2)CAM系统。CAM系统主要用于监督和控制生产工艺过程。它通过程序控制、数字控制和机器人装备的使用,实现生产工艺过程的无人化。信息技术时代以前的企业自动化,通常所寻求的目标只是采用具有通用目的的机床,如钻床、车床、刨床等,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工力的劳动效率;而如今的CAM技术则是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不仅使产品的实物生产程序变得更为精确、高速和控制。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

(3)MRP和MRPII系统。MRP也称原材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或物料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探索单个的工作定单以形成二个BOM,然后提前确定存货需求。其目的旨在缩小批量生产时的存货占用量。而MRPII不仅仅局限于存货管理,而是将好几种甚至企业所有的商业活动集成在一个系统内,所以,它也可称之为壬种再工程技术(ReengineeirngTechique)或再造技术。它是协调整个企业活动的一个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该系统包括执行生产计划,提供反馈和控制的全过程。

MRPII将自动为所要生产的产品产生材料定单、同时把产品的生产安排到主要生产计划中,并根据机器和劳动力情况形成一个粗略的生产能力计划;然后根据适时制(JIT)标准,自动生成包括原材料供应时间表在内的材料需求计划,为工厂设计最终的生产能力计划,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等存货。MRPII集产品设计、按顺序进入的工厂生产程序、会计信息、ABC成本系统于一体,从而使得能够在控制成本和保持尽可能低的存货水平的同时,建立、沟通和有效地执行生产计划。当MRPII与外部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时,企业便可自动地收到销货定单和现金收入,自动发送购货定单并向供应商付款,以及收发相关的运输凭证等。(4)EDI系统。很多公司为协调销售和生产经营并保持原材料流动的不间断,通常都会与其顾客和供应商签定贸易伙伴关系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公司便为再造商业程序或使其完全

自动化处理奠定了基础。这种完全自动化的商业程序通常是借助于被称为电子数据互换(EDI)的系统来实现的。它通常的定义是:计算机可处理商业信息按标准格式在公司间的交换。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EDI是一种公司间相互努力的结果,一家单个的公司是不

可能自己使用EDI技术的。第二,交易是由贸易伙伴的信息系统自动处理的。在一个纯粹的EDI环境中,完全不需要人的介人去授权或批准交易的发生。第三,交易信息是以标准格式传送的。所以,企业内部各种不同的系统都可进行接口并执行交易。

EDI系统的关键点主要在于EDI标准,也就是以标准的格式传递信号。EDI技术在过去的发展之所以显得比较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单一的标准体系。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ANSIX.I2;另一个是行管、商业和交通系统通用的EDIFACT(EDI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

就目前的发展而论,EDI技术在处理购销货定单方面可以说已表现得非常成功,但在收付款项方面还略显不足。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的收付款项需要借助于银行这个中介来完成。由于在购货与销货过程中因产品质量、运输毁损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使收款额度与付款额度之间出现差异,"而要转换有关付款的解释通常会导致大量的记录产生,目前有关E由标准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在二定程度上影响了EDI技术在电子钱款转移EFT,ElectronicFundsTransfer)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上述对彷M系统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如下三个初步印象: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已经可以使一个企业实现拿自动化的生产和经营,也就是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工厂。所不足的虐,无人工厂的存在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自身,还取决于企业运作的整个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无人工厂还难以在周边企业尚未实现无人化的情形下单独存在。但除EDI系统之外的其他几个子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则可以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二,全自动化工厂或无人工厂是一个实现了高度计划化的工厂。当一个又一个企业实现了高度计划化以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度计划化。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经济并不是一个毫无可取之处的经济制度安排。但它实现的前提必须是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支撑。我们以前的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之所以说是失败,关键就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从而使计划经济制度的优点受到局限,而其缺陷和漏洞却暴露无遗。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也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马克思早在100年以前的预见。

第三,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再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因为在很多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几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技术差距而言/信息技术在目前是最没有差距或差距最小的一个领域。

三、网络时代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计算机集成制造不仅使企业生产领域里的分工开始失去其严格的界限,而且也使管理领域的分工开始变得模糊起来。由此可见,网络化虽然不是使个体失去个性化的特点,但个性化的特点却只有借助于与整个网络的协调才能够体现。因此,如上所述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自动化的概念;它对企业商业活动的组织;职能机构的设置、各部门、岗位的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无疑都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没有适应高度信息化或网络化要求的革命性变革,就不可能赢得网络时代的竞争优势。

工业时代的典型特点是使得企业的岗位分工变得越来越细化,而网络时代的要求则是使过细的分工得到不断的综合和集成。因此,网络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正在朝着一个与工业社会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就会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如果对我国现有绝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管理架构做一个比较仔细的观察,也许就会发现,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仍然还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都是根据工业时代的大机器生产特点和计划经济的要求而设立的。在我国经济过去20年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企业组织管理架构的不适应。但也许我们至今仍未意识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还只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小步,而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管理要求的企业体制改革才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要面临的更为艰苦的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西方很多企业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改革它们的旧体制,不过,它们更多的时候是把这种改革称为商务程序工程或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它们通过企业再造,来重新赢得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优势。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在一个高度计算机集成化的企业环境中,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究竟居于何种地位?粗略地看,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企业财务与会计也许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如果细加分析,它正面临着信息日益集成化的严峻挑战。如果用网络的概念来理解,21世纪的企业财务与会计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受到网络技术的严峻挑战

财务与会计论文:论财务与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确立,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大家所认同的概念中认为财务就是会计,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本文根据自身从业经验,浅谈二者在企业管理中各自所肩负的功能。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

一、财务与会计的异同

(一)概念不同:财务是管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资本增值的决策活动,在日常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根据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外部市场等综合指标,结合各部门的方案对将要运营的项目进行评估,计算、预测带来的收益。会计是对已经完成经济活动进行加工、整理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时间不同:财务管理侧重的是未来,对还未发生的事项进行分析、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计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信息进行整理,具有真实性和唯一性。

(三)功能不同:财务的功能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财务预测偏重的是资金,以及筹资成本和资金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目的是把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资金运作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会计的功能是核算、监督、服务。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是最基本功能,也被称作反应职能。在核算过程中监督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反馈出去,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管理。在一般概念上,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公司董事会制定公司年发展战略目标,无论企业是进行扩张还是紧缩,是搞公司并购及投资新项目,前期先行的就是财务管理的活动。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各部门的设计方案,从一个项目前期开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利用价值形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第二,综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参与人员不仅有财务部,而且还有市场部、人力资源部,通俗的讲也就是人、财、物的一次优化组合,怎样使这个组合发挥最大价值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企业活动中,只要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就会有资金运动,就在财务管理的范畴。第三,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有了目标企业活动才有方向,所有的经营都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并把这个目标作为各项管理工作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是对这种目标确立和实施过程的基础,也是对这一目标实施程度考核和评价的标准。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会计核算的要求是会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准则,对原始的资料进行各项核算的过程,其中包括对资料的确认,整理,审核,计算。然后再把审核的凭证进行记账、结账、编制报表、报税等对内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这一点与财务管理不同,财务管理是内部事物,财务管理过程与结果的信息不需要公开,而会计核算结果必须向国家相关机构进行信息公开,这也是企业的义务。

(二)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和分析。会计核算可以通过企业的各项数据对其经济状况进行预测以及分析,并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根据毛利率、利润表、总资产利润率等这些数据分析出该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会计核算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数据得出该企业对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通过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累积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分析出该企业是市场中是否有竞争力,是否能平稳发展。同时可以根据以上提到的各项数据看出市场潜在风险,给企业发展起到预警作用。

(三)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决策依据。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对财务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各财务指标的配比是否合理,财务指标和同行业标杆企业存在的差距等,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使该企业在经营中获得先机,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财务与会计相辅相成合力提高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与会计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资金运动管理还是核算过程,其基础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为核心向前推进,只是财务偏向于级别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像财务总监经理等。而核算会计可能是一个团队在进行,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正趋于国际化,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升级为管理型会计。

四、结论

企业的经营与资金紧密相连,资金活动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有资金活动就有财务会计活动,会计核算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并通过各项数据分析给企业提供科学的预测依据,促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作者单位:烟台市公路管理局)

财务与会计论文:浅淡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摘 要: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是人们常常争论的问题,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两者的关系做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财务;会计;区别;联系

财务和会计的关系问题是人们经常讨论且认识较模糊的一个问题。所谓财务通常是指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体系的总和;而会计则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会理论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更好地发挥会计与财务管理这两门学科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关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中国会计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相对独立论,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是相互独立的,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在实践上,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二是大财务论,认为会计包括于财务管理之中,会计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大会计论,认为财务管理在会计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几种观点相互之间曾进行过争论,但未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使得不论是在实务工作中有关职责的划分,还是专业书籍中有关内容的设置,乃至准则、法规中有关范围的界定等都往往无所适从。企业一般对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不作严格的划分,统称为财会工作,这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矛盾还不会很突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理财活动复杂化,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分工不精细便导致了各种矛盾。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企业的财务工作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运动,一方面表现为价值运动。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组织、控制、协调与监督,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企业财务运动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取得和使用、资金的耗费、资金的收入和分配。它们分别以价值形成反映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取得和使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生产成果的实现和分配,这就是常说的资金、成本、收入这三个方面。企业的资金运动体现着企业同国家,同其他企业和职工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计划的编制、贯彻执行和检查分析,各种资金定额的确定和管理,利润的确定和结缴,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等方面。它与生产技术、劳动、物资设备等项目管理的区别就在于它着重利用价值形态和货币计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所以说企业财务活动就是组织掌握生产过程的资金来源、运用、耗费、收回和分配。

二、企业的会计工作

会计是经济核算的方法。它主要运用货币形式,通过记账、报账、用账等手段,核算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反映和监督经济过程及其成果。会计核算通过设置账户、运用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方法,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动,提供资金取得、占用、耗费、收入和分配等指标资料,对企业资金、成本和收入情况所作的分析、检查就是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会计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关经济活动的指标体系,能反映企业和单位各方面经济活动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这些数据资料,并参照计划和统计的各种有关数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它们增减变化和消长的发展趋势中,可以发现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性。

三、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具体来说,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1.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4.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其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7.分类不同。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

(二)财务与会计的联系

虽然财务和会计存在以上的区别,但二者在现实中又常常密切联系,相互交织,这说明二者就还是有很大的内在联系的。分析起来,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即都是为特定的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服务,作用的对象都是特定对象的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而且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

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3.财务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单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要求,独立或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和重大财务的决策。实务中,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机结合。

4.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财务知识,熟悉单位的内部财务规定,如差旅费、医药费等报销的规定等。每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考试科目,都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内容。同样,财务人员必须懂会计,能熟练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综上所述,尽管财务与会计有着明显的区别,应分属不同学科,但两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的始终。会计原本就属于整个价值管理的一部分,它的本质都是反映价值运动过程中的数与量,并以财务信息的形式向外界或内部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如果没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作依据,财务管理作出的计划和决策必然是凭空设想,在实践中必然是“瞎指挥”。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者只有利用会计所提供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状况进行准确地把握,才能制订出合理的计划和决策。从这点上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搞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做出最合理的财务管理决策和提供最有效的会计信息,而不是仅仅从概念上对二者进行讨论。

财务与会计论文:新形势下的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作为各个地区经济交往的纽带,其发展越来越迅猛,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国家及政府也不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到公路工程建设中。这样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及国家更好的发展,但是也在公路财会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资金管理不够全面、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各个部门没有相互协作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财务工作在公路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该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提出相应管理方法来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财务工作在公路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正常的运作。

【关键词】公路建设财务管理会计监督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公路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纽带,为了能够使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公路工程的建设中。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公路财务工作主要是对公路工程建设资金、养护资金等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我国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公路财务工作任务也就越来越繁重,以致于在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这对于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与维护是极为不利的。下文主要介绍了公路财务工作在公路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也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于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公路建设项目财务与会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众所周知,公路工程的建设具有规模大、范围广、施工工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较为复杂。公路工程从最开始的规划阶段开始,再到后来资金的投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必须要经过建筑师或者部门管理人员对涉及的地区进行勘察,然后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施工。公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公路工程建设当中的,其主要体现在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如果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经济效益以及后期的核算工作,所以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核算,这样才能够提高资金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使用价值,并且可以对未来工程的所需资金做出预测,对公路工程建设的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对公路工程的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以及监管。财务管理在工作中属于一种价值性管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它主要是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然后将资金投入到建设中的各个工作当中。如果在公路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致使整个财会工作无法进行,对于后期的资金管理无法控制。实际上,公路工程的建设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对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并有效的监督,在工作中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顺利的进行,所以,在公路工作中,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以及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至关重要。

二、公路建设项目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国家也逐渐加强了公路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此时,我们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会发现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财务的不规范管理、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不认真、对于资金控制不够全面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资金的严重损失,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以致于公路工程建设不仅不能够顺利完成,还不能够达到国家预期的效果。财务会计工作的不认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道德素质不高,对于资金的管理极不规范,账目记录不够明确,当上级领导审查时,也不能够提供明确的数据。2)财会工作人员对于资金的控制不够严格,以致于有些资金被非法挪用、有些资金到处存储,并没有用到公路建设的实处,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以致于工期一拖再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甚至使得公路工程的质量不达标。3)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作,不清楚工程的施工进度,资金投入以及有效管理也就无从谈起。4)财会人员并没有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力度,以致于会计人员只对资金进行核算等,往往忽略了管理,从而导致后期资金的无法控制。

三、加强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方法

第一、树立依法规范建设、依法管理的意识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所以为了保证公路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运用这笔资金,除了需要财会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还需要国家和管理部门针对资金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从而为财会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去学习这些公路建设法律规章制度,切实掌握这些制度,并在自身了解和掌握的同时,扩大宣传,对专业性较强的财经法律知识,要经常与大家沟通交流,使全体成员尽快熟悉掌握财经法律制度。如果在掌握这些法律和规章之后,人人都能对财务会计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并能自觉地去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那么就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会计基础性工作,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

会计核算作为财务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能,它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与方法,建设单位会计根据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它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模板,同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指南。

第三、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损耗,提高投资利用率

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单位必须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运行和控制管理机制,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必须遵从以下规则:预算管理、依法管理、封闭管理、效益增长等原则。

第四、充分发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作用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阶段,财务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核算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订财务报表,核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赢利可行性、偿债能力及外汇等方面的财务状况,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监督就是对项目财务分析指标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尽可能全面预计项目风险,预防人为的提高财务利润达到违背项目建设经济规律的现象发生。

第五、加强建设单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能力,构建信息共享的项目信息系统

建设项目中财务与工程技术部门之间是一种相对对立统一的关系,严格掌控是财务与工程部门间客观存在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只要双方加强彼此间的认识,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就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统一。工程和财会管理两个环节要密切联系、协调配合起来,一起构建信息共享的项目信息系统。

四、结束语

公路工作中,财会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其主要工作是对公路工程建设的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控制以及监管,只有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才能够在公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节约成本,保证工程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给财会工作带来了越来越繁重的任务,所以在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在工作中认真核算,严格管理,合理监督,将建设资金等运用到实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人员在控制下认真财会工作,保证公路工程顺利的建设,从根本上防止工程建设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财务与会计论文:税制改革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和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税收改革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企业财务会计适应税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税收改革 财务 会计 对策

所谓的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伴随国家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改革开放这30多年期间,中国的税制变动极大,从不完全税收制度发展演变为完全税收制度,从而成为财政收入主体方式,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税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从中国改革放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税制改革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一)1984年第一次重大税制改革

从1978-1982年期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机构;

(二)1994年第二次重大税制改革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我国税制无疑将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

(三)2004年至今的第三次重大税制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内容统一税制,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第14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今年3月24-25于北京举行,“促进包容性增长的财税体制改革”分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指出,中国目前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财政和税制方面必须改革,如果不进行的话,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性会有挑战,财政政策对于减少收入和发展的不平衡是非常有益的,由此可见,税制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税收改革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

由于会计核算制度和税法和的目的不一样,税制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只有顺应税法的改革方向来制定会计制度,方可长期保持制度的一致性,做到依附并且严格遵从税法的法则法规,不脱离和违背税法制度。

(一)增值税会计处理中的问题

在增值税会计处理间事件中,姑且不考虑增值税是否是费用处理,参照现在的增值税会计处理准则,存在一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进项税额核算和税收征管的不协调

增值税专用发票在1994年由原来的进项税额抵扣制度改革成“票到扣税法”。

2、会计核算中的交纳税金违背了“明晰性”原则

根据税制规定,企业没有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安排二级科目“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当月未交和多交的增值税以及月终转入的应交和未交增值税,这导致了“应交税金”科目的杂乱无章。我国之所以要增加“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目的是更好的区分留抵进项额和应交却未交的增值税,预防两者的因为相互冲突而提前抵税。

3、增加虚开增值税发票以及偷税的风险

增值税发票不单是一般的商事凭证,同时也有纳税和扣税凭证的作用;另外,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新规定的形成,对于企业部分的固定资产中的进项税抵扣造成了影响,部分企业利用这一点来虚开发票,制造虚假的交易现象。

4、账务处理的差异

新税制和财务制度的账务处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存货的核算。例如: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按新税制,在专用发票应表明税款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而按财务制度,应按照应付金额或者实际支付,来借记“商品采购”或“材料采购”等科目。因此,在税制改革的初期,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税制改革的新文件规则,能够及时的调整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工作,更好的适应税制改革,以免出现差错。

(二)印花税会计处理中的矛盾

在经济活动中,印花税是一种应税凭证为对象所征的税,其包括了签订的各种合同、营业账簿、产权转移书据、权利许可证等。印花税针对的对象有合同、营业账簿、许可证和权利等。它与其他的税种比较,相对而言,税率明显要低很多,税负也轻,有着积少成多、广集资金的财政效应。

(三)税收申报会计报表的差异

在新条例的报表中,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可视为销售收入的以及应当被确定为当期收入的都属于“销售收入”所谓的视同销售指的是会计角度来说不是销售核算,但在税收角度确是销售,是一种缴税金的商品或者劳务的转变行为。在过去的旧报表中,“销售收入”包括的是企业基本业务收入,像出租、委托加工、销售、转让资产等都视同销售收入,新税法的形成拉近了税收和会计之间的收入距离,简化了纳税人的核算工作。

在新申报表中,纳税人产生的现金扣视为财务费用,销售退回和其他的折扣都属于“主营业务收入”,在旧申报表中,现金折扣在“销售收入”项下扣减,减少因税法规定不清晰而产生的差别。

在新条例规定的报表里,销售收入指的是业务宣传费和招待费以及广告费等扣除的基数,避免了旧报表里相关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全年销售收入净额等等基数的混乱。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税收的征管成本,增加效益。

总之,税务会计形成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但由于税制改革时间还不长,新学科的创建和完善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因此,要设置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还需要广大的财务工作者长期的不懈努力。

三、企业财务与会计适应税制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管理

财务监督体系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制度的安排下,它约束和监督了企业各个委托层次中的财务活动。由此可见,拥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协助了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健全财务监督工作体系和改进监督方法是发挥企业财务监督作用的重要措施。

(二)提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1、认真学习新税制

作为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抓财务管理,还要清楚经济事项,当好领导的参谋长。因此,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新税制度相关知识,熟悉它和企业的利弊关系。

2、强化会计的基础工作,提升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新的税制对企业会计核算做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实行增值税是建立在较高的会计核算中,假如会计核算结果的不精确性,那么每道环节中计算出来的增值税也相应不准确,很难达到预计中的结果。

3、探索税法与会计的结合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税务会计学科体系

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学科体系中,还未形成单独的税务会计, 所有的纳税业务是利润分配核算和商品购销的相结合,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利合一征收体制和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相符合的。

4、完善自身制度,跟上改革步伐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根本性变化,税制改革势在必行。税制改革必须遵循税制优化的基本原则,必须把握税制的适时性、适应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不能再用过去那种单纯行政计划和干预控制,应该转化成运用经济杠杆原理来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并延伸到服务职能,作为政府理财部门的财政机关也理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另外,“采用加速折旧,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放宽”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标准的规定,它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踊跃性,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增强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自我国建立税法以来,一直在尝试着改革,不断的优化税制结构,以便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税法与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异同,在某种程度,税收改革对企业财务会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只有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和财务管理系统,弥补存在的缺陷,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更好的运用税收政策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财务与会计论文:关于如何加强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现如今,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不但阻碍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同时也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害。由此看来,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与会计管理,此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措施。这样一来,能够确保我国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虽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改革,可以说一句解决了企业产权分配不清楚的问题。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晚,因此,在现代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由此看来,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与会计管理,而且此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传统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完全不能满足当代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所以,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打破了传统的用数据记录账目核算的管理工作形式,这样一来,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如今,有很多企业都对财务与会计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改革。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发展比较晚,而且缺少财务会计管理经验,甚至有部分企业完全忽略了对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建设,只是一味的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长此以往下去,企业不会收到长期的经济利益,另外,更不利于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由此看来,想要使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各级地方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除此之外,现代企业更要认真做好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

三、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缺乏完善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从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状况看,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既有企业内部监督也有企业的外部监督。导致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掌握着财务会计监督权,从而使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监督机制。其中,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与会计的外部监督。但是,虽然这些注册会计师都通过了专业的理论考试,但是,可以真正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是非常少的。除此之外,在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中的存在严重腐败的竞争现象,这样一来,审核注册会计师也只是流于形式。

2.在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中存在严重的违法、造假的现象

现如今,现代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不仅非常较弱,而且财务与会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另外,财务与会计监督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会计出现严重的违规等不良现象。除此之外,大多数企业忽视了有关的法律法规,甚至会出现偷税和漏税的现象,也或者是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做假账。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会直接阻碍企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更不利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3.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比较低

从当前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看,企业的财务与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这样一来,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甚至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有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很多都是兼职人员,这些非专业人员也只能简单的完成记账和核对数据信息的工作,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的工作。

四、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机制

通过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完善是内部控制体系。同时,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站在企业的最高处,全面考虑企业的长远目标,运用比较合理的管理体系,为企业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这样一来,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2.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减少会计造假行为

可以说,财务会计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更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所以,针对企业的造假行为,相关的执法部门必须要加大打击力度。由此看来,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现代企业的诚信度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企业要顾全大局,从长远利益出发,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价值,从始至终都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作为公民,就必须要履行纳税的义务,因此,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要积极纳税,同时,还要对造假行为进行举报,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3.定期对财务与会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事实上,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质量会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管理质量却和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直接的联系。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聘用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所以,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参加相关业务与技能的培训,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财务会计人员的技能也随之提高,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

财务与会计论文:网络财务与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文章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财务;会计电算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作效率

一、网络财务

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事中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网络含义既不是企业传统的自成体系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也不是单纯的因特网,而是Inter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网络。总之,网络财务是以互联网为主的IT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果。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载体,发展到网页形式,所有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不同地域的任何一个结点,会计信息的传输不再受距离的限制。这种空间的扩展,使得财务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网络财务的应用不仅突破了空间观念,也将不受时间的限制。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集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性会计人才。

三、网络财务与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研究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网络财务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为了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大潮中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纷纷走向联合,企业兼并、收购、重组日益频繁,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巨型公司中,“自治”的子公司成为一种威胁,特别是面对全球化经济中风云变幻的汇率波动,跨国公司愈来愈需要对其财务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避免分立的财务决策对企业整体业绩的影响。而这一切,在传统的单机和局域网环境下很难办到,常常会因为距离的限制而导致决策延迟和因资金调整不及时带来损失。在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跨地区的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财务对异地的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的财务管理,将所有的财务活动从所有的营业单位(包括母公司)中抽走,由总部将其作为系统性的活动加以管理,而各分部可以远程查询其账务。同时,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可以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员共同决策,从而集中各方信息和才智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

第二,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人使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要比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也相对昂贵。因此,除了要对投人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外,还应该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由专门的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此,现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好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应该具有国际水准。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第四,要求财务及管理软件具有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及标准的对内与对外接口。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管理软件还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Internet时代尤其强调这一点。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现行销售的管理软件基本上是已经完成的标准化商品软件,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下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和二次开发,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第五,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核算软件的简单运用要复杂得多,并且在目前的管理软件时代,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样,对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客户化要求非常高,商品化的定式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以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的理念要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

第六,电算化软件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也将会有所突破。随着会计电算化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电算化将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工作部分,而是与企业整体连接的专业部门了。到成熟阶段的时候,只要输入相应的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可以相应地产生管理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电算化的智能程度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第七,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4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采用,小型企业很少采用;主要是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较少使用;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使用,广大内地企业较少采用;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意外问题不知所措,干脆弃而不用,仍然采用手工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只作辅助作用或者搁置不用。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作者单位:冀中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与会计论文:新形势下的公路财务与会计工作探讨

摘要在新形势下,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大、标准高、要求严、投资多,展现出跨越式发展的繁荣景象,在公路建设项目中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当前形势不相协调的是部分项目存在的会计基础工作力量薄弱、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严格、会计参与管理能力不强,监管督查不力、管理部门之间联系不密切、财会队伍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讨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应具体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公路建设财务管理会计监督

一、公路建设项目财务与会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公路建设项目特点可分为规模大,时间长、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未知因素多,风险大等方面。公路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公路建设项目,从最初的规划到投入生产直至建成一般都需经过立意决断、观察设计、项目实施和完工验收阶段和路网规划―预计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探讨―初步规划―工程招标-项目实施―完工验收―交付运营等步骤。财务会计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对公路建设项目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加以影响,核算分析资金使用及运作并及时作出预测,严格监督审核各项支出的合理性,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它是以资金流动管理为主线,会计监督审核为手段,投资控制为目标,全面渗透到项目建设规划的各个环节。在任何环节轻视了财务管理,会造成整个财务管理链条脱轨,这是由财务工作管理的连续性决定的,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公路项目建设的有效全面实施与有效的财务管理密切相关,要做到合法合理运用建设投资资金,科学规范的执行和有效监督,严格掌控建设成本,尽量减少资金损失,提高资金利用率等目标,因此,加强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分外重要。

二、公路建设项目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基本项目建设监督检查的不断深入,公路基本建设项目逐渐暴露出不规范财务管理,缺乏会计监督和投资掌控观念,同时造成很多不该有的项目流失等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交付,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专业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查计算不规范、不细致,帐目不清晰,不知道领导和审查部门需要掌握的数据。2、建设资金管控不严,监督不力。建设资金到处存储;非法挪用、更改建设资从事非生产性开发:长时间保持大量高额的银行存款余额,使建设资金闲置浪费;且为了完成投资计划虚拟计价,使工程款超额,造成建设资金意外流失;对施工单位缺乏资金监控机制,使建设资金大额外流,严重影响工程进度。3、建设项目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对信息不敏感,造成财务部门对工程内容、进度等一概不知,工程技术部门对财务管理制度一窍不通。4、会计监督工作力度不够。有些项目会计仅仅只做记账、算账等基础性工作,使会计监督职能大幅度减弱,使各项经济活动脱离掌控。

三、加强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方法

第一、树立依法规范建设、依法管理的意识

随着公路基本建设规模快速扩大,中央对此也很关注,为保证管理使用好这笔资金,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如:浙江省新出台的《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标准化工地管理规定》,其在实施范围和工作目标,标准化工地设施建设与管理,路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路面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桥梁基础及下部构造现场施工管理,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各方面均有要求。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给公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参照的文本。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去学习这些公路建设法律规章制度,切实掌握这些制度,并在自身了解和掌握的同时,扩大宣传,对专业性较强的财经法律知识,要经常与大家沟通交流,使全体成员尽快熟悉掌握财经法律制度。如果在掌握这些法律和规章之后,人人都能对财务会计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并能自觉地去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那么就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会计基础性工作,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

会计核算作为财务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能,它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与方法,建设单位会计根据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它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模板,同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指南。

第三、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损耗,提高投资利用率

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单位必须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运行和控制管理机制,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必须遵从以下规则:预算管理、依法管理、封闭管理、效益增长等原则。

第四、充分发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作用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阶段,财务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核算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订财务报表,核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赢利可行性、偿债能力及外汇等方面的财务状况,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监督就是对项目财务分析指标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尽可能全面预计项目风险,预防人为的提高财务利润达到违背项目建设经济规律的现象发生。

第五、加强建设单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能力,构建信息共享的项目信息系统

建设项目中财务与工程技术部门之间是一种相对对立统一的关系,严格掌控是财务与工程部门间客观存在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只要双方加强彼此间的认识,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就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统一。工程和财会管理两个环节要密切联系、协调配合起来,一起构建信息共享的项目信息系统。

在新的公路建设大热潮中,广大公路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应该精神饱满、兢兢业业地着力于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以崭新的财务会计人形象为社会主义和谐公路建设画上绚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