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

时间:2022-05-16 11:12: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探析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注重会计思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课程学习方法的培养。为此,需要采取“教与学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教学组织方式,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用”四步曲,来讲解与学习每类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规则,以提高会计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教学思路与方法

1 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来讲,按照知识从浅到深的学习规律,学生应在开设初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后才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但是,一些财务管理专业,由于专业培养计划中理论课时的压缩,往往在开设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课程以后,直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给授课者与学生都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本文根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特点总结了该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与几点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特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真实企业发生的各种常见的和比较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内涵,理解各类业务会计核算规则以及规则背后的理论、假设和现实依据,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则进行会计核算。而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熟悉会计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方法与培养会核算的基本技能。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相比,其涉及的经济业务更具有真实性、多样性、系统性与综合性;涉及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理论与假设种类较多;会计核算规则也较复杂,有的会计规则中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与弹性空间,有些会计规则之间无法根据相同的理论与假设进行类比;甚至有些规则背后的理论与假设都不成熟。

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特色对教学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以上提及的目标以外,还要注重会计思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课程学习方法的培养。为此,应该采取“教与学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教学组织方式,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用”四步曲,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由一般到具体再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来对每类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规则进行教学,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下文将对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3 具体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3.1 课程教学应该遵守“教与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对于有关理论知识和各类业务内涵的学习,应该先由老师在课件或黑板上列出需要掌握的重要与难点,以及需要回答的问题;再由学生自行去阅读、讨论、质疑,并回答预设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对基本内容作简要的连贯性阐述。

在会计业务核算规则的教学,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思考各具体业务的核算规则:“应设置的相关科目,各科目的性质业务核算的具体环节(核算对象)及其确认时点各核算环节中,涉及的相关科目名称与记账方向计量的属性选择与计量大小的确定会计分录借贷平衡与否的判断”。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结构性解读,借以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思维。然后,由老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用”四步曲,对规则进行解读与举例。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规则的运用,应由老师在课堂上与课后列出相关练习题,由学生完成。老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与当面沟通,以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掌握不太好的地方要进行补充讲解。

3.2 课程教学应该遵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由于中级会计内容的复杂性,单独依靠课堂时间,往往只能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对重点与难点可能有了一定的印象,但并没有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另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时候无法使每位学生都弄懂。所以,要充分消化与理解有关内容,还需要课后的复习。包括对课堂上不懂的地方通过教材再阅读、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以及请教老师等办法,及时消化;对教材内容中的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通过多做题来巩固与灵活运用有关业务的核算规则。另外,由于中级会计前后章节在内容上的关联性,也需要学生通过复习及时掌握各章节知识,才能顺利学好以后章节的内容。与复习相比较,课前预习常被学生所忽视。其实,对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听课的目的性与听课效率非常重要。

3.3 课程教学应该遵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知识一个渠道,或者说一种信息载体。由于教材的修正周期与编者的水平限制,教材内容存在过时与错误在所难免。而教材的篇幅及体例限制又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很多知识无法在书中陈述。所以,如果单独根据一本教材来学习,往往无法深入系统地理解规则背后的理论、假设和现实依据,也无法及时掌握会计核算规则与相关法规的最新变化,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经济法、税法方面的变化。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实行开放性教学。包括:引导学生搜寻与利用与会计核算业务有关的会计培训类网站、财经类网站以及与会计政策法规有关的政府部门网站,如中华会计网、中国财政部网站、中国税务总局网站、上证所或深证所网站、金融界等;引导学生利用有关数据库和文献查询工具,查阅与会计核算的理论及实务有关的文献,如中国期刊网、百度学术、百度文库等;以及引导学生建立或参与现有的学习讨论平台,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讨论QQ群,提供学生与其他人交流的平台。总之,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知识资源,是教材的必要补充;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是学生与外界同行建立联系,参与同行的知识传递、转移与创造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是,利于培养学生从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4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用”四步曲对会计核算规则进行教学

(1)“是什么”是指对各业务的会计核算规则进行正确解读,并采用有效办法进行信息加工,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具体来讲,可以采用“类比法”将相似会计业务的核算规则用表格形式进行综合比较,以促进记忆。如: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后续核算,与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后续核算的要点进行比较;可以采用“流程图法”对业务的各核算环节(不同核算对象)进行串联,使人明白相关环节的确认先后顺序与确认条件。例如,销售业务中,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确认、销售税费的确认,可以用流程图串起来;可以采用“时间序列法”将一笔业务和与其相关的后续业务联系起来思考。例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时间序列法”联系起来。可以采用要点归纳法,帮助学生记忆某业务的核算规则;还可采用动态图法,展示事物随时间等条件的发展变化,将会导致的会计核算分录的变化。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所产生的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变化,将会导致的会计核算分录差异。

(2)“为什么”是指向学生解释有关会计业务核算规则制定背后的理论、假设与现实目的。对“为什么”进行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规则制定背后的原因,促进其记忆的牢固性,也利于学生灵活利用规则中存在的弹性空间,培养出职业判断能力。例如: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者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做的会计分录不同?为什“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优先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什么“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在减值后又发生的升值不能确认?而“流动资产”在减值后发生的升值可以在不超过其历史成本大小的限制下确认?为什么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核算规则不一样?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问问题,才能扩展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其研究性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

(3)“怎么样”是指,老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各会计业务核算规则的合理性、优缺点、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

例如:会计中对资产的核算优先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一规定,其原因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那么,这样做有可能牺牲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同一时点的经济价值不一致。这样,资产的账面价值信息有用性是否受到影响?例如,对不同资产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那么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类资产汇总项目的数据就是混合属性数据,它会给数据的分析带来不便,在数据利用中,有时需要进行数据属性转换或进行汇总项目数据的内部结构性分析。再如,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层次性,是否带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操纵?

通过这样思考,能更加深入理解会计核算合理,会计数据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规则的经济后果性。

(4)“怎么用”是指如何站在独立公允的立场上,合理合规地运用与各类会计业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核算规则。

可以通过多举例,多做练习来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规则。所举的例子不但要具有共性,还要具有个性。只有通过多做多练,加深理解,并提高知识运用的熟悉性与灵活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关于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摘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基础性的财务会计类课程之一,是我国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教育。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构建学生会计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1.课程内容繁杂且枯燥。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逐渐复杂,各种经济业务也日趋多样化,尤其是伴随着金融手段的革新,促使企业面临着大量的与金融负债、金融资产有关的会计处理,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变化,这导致财务会计内容更加繁杂。而《中级财务会计》内容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课程设计了大量的经济业务,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和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感,再加上知识点比较零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难度,对很多的会计操作和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难以形成有效的会计知识体系。

2.课程内容具有专业性和边缘性。《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从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到日常会计工作的组织都需遵循相应的准则及规范。然而,随着市场的环境变化,业务往来逐渐复杂,财务会计的有关工作内容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如衍生了一些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事项,不但丰富了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对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学习,这大大提升了财务会计与投资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度。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1.讲授法运用普遍且贯穿教学始终。讲授法是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它能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当面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效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但讲授法只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有时候碰到复杂的会计实务问题,学生只能凭靠自身的想象能力来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出来。另外,会计的专业名词非常多,对于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而仅有会计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多业务是很难联想出来的。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中级财务会计》这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会显得枯燥、抽象,从而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对比分析法教学效果一般。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融入对比分析法,抓住共性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会计名词的用法和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也会用到对比分析法,例如企业中产生一笔经济业务,交易双方需要财务处理,教师可以站在交易双方的立场,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这项经济业务,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材内容主要按会计要素的顺序来安排具体相关经济业务。例如,长期股权投资属于资产类,在讲解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运用对比分析法,可以先站在投资方的角度,此项经常业务会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增加的会计处理,再对比站在被投资方的角度,此项经济业务会涉及实收资本增加的会计处理。从资产类业务到所有者权益类业务知识跨度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如果将二者同时讲解,容易使学生知识点混淆,从而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受课时限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独立学院教师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会运用到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即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引入具体案例给学生真实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教师需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引入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容易导致课时的紧张。如果加快讲课速度,又会使学生难以消化和理解相关知识点,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法缺少相应配套设施的支持。实践教学法是基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而产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巩固教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涉及具体核算业务较多,仅仅围绕教材中提供的例题展开教学,那会计实务中的很多环节容易被分割,学生很难将全面的会计工作串联起来。实践教学法往往适用于模拟会计实务的环境中实施,模拟会计实务的场所可以提供原始凭证、企业账簿等资源为学生使用。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不少独立院校还没有相应配套设施的条件,如果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采用实践教学法,也只能在普通的教师中开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1.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杂,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教师仍然要以讲授法为主,为了活跃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教师要增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学生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师采用什么样的互动方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要求,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要及时反省和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入关于调动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深化相关问题的讲解。

2.适时选择运用对比分析法。教师在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了解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不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上半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不使用该方法,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讲解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有关的知识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下半部分的教学中,对比分析与其对应的上半部分相关的内容,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相关的会计知识规律。

3.适时引入案例教学的同时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课时有限,建议教师适当调整所教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节省出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案例教学。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宜精不宜多,既要包含了新的知识点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个案例中尽可能多地融合相关知识,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建议运用更真实生动且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将热点财务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所学知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增值税专用发票、领料单、出库单等真实的凭证代替书本上的专业名词,运用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教学,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实践认知,从而提高理论学习与实务结合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营造会计实务的氛围。目前,独立学院教师基本都在教学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学校的这些有效资源,通过学习相关的网络技术,以模拟实务环境的方式,让学生有会计处理的真实感觉,提前了解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如果已具备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议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财务会计教学的作用,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有效提供师生之间的反馈信息和互动,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还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教师与学生共赴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会计实务工作。

总之,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企业会计专业人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对于职校生的就业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对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意在提升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级 会计 一体化教学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到了20世纪初,近代会计进入现代会计阶段,公认会计原则和执业会计师制度是现代会计最基本的特征,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渗透到会计领域,使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标准为依据,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实质是一套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信息提供的目的。财务会计同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管理会计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正是由于财务会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就使得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也相应地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作为课改、教研的重要课题,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适应新规则的需要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个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随后其他企业跟进实施。确立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实施模式,这一切都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2.激发学习兴趣

职校由于受到高中、大学扩招的影响,其生源素质逐年降低。不少来自偏远农村、山区的学生并未接受完整、系统的素质教育。他们选择会计专业,往往只是看到社会上会计人才的高薪与高待遇。但随着理论教学的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从丧失学习兴趣发展到厌学、逃课。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提高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3.专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一度曾是学校招生的“金牌”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位居各专业招生人数之首。但近几年会计专业建设却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一方面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职业院校师资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待遇偏低,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任教。这就要求专业建设要转变传统理念,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与环境。

二、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办学层次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往我们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许多都与市场、企业脱节,导致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学无所用。因此我们把《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准绳,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2.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过去笔者学校选择的教材大多已是20世纪90年代的老课本,许多内容远远滞后于当前会计专业发展。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引进最新观点、最新成果,以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指导,汲取、借鉴近年来我国财会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外著作的精华,并结合企业一线财会人员从事会计实务的经验,力争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前瞻性、实用性。

3.明确教学重点

职业院校学制较短,学生真正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左右,在此期间还要接受大量的基础素质教育及相关专业课程教育。因此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过程中,如果片面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囫囵吞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种状况应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突出会计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专业素质、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合在各章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从而创建起立体会计知识实训体系。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简单问题通俗化、直观化,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地理解、吃透讲课内容。

总之,职业院校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职校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几点思考。首先,本文分析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对策。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新会计准则;对策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会计处理能力,通过会计处理不断掌握和理解会计理论和知识。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一些财务会计标准发生变化,教学中的一些知识内容也大范围的改变。为了能保证教学,教师需要快速的掌握和理解新会计准则,并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教导给学生。我国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也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新而不断改变。其课程内容的变化不仅影响到教学的稳定,还降低了财务会计教学的效率。有些新会计准则上的内容在课程中没有明确的讲解,这样使的有些教师不去注重讲解这些内容,影响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很多都没彻底融入新会计准则,有些教材中还停留在老会计准则阶段,导致教学中学生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不是很全面。并且根据新会计准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逐渐加大,繁多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导致教学中容易出现问题[1]。

2.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现阶段“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学生对于会计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而只是一昧的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点或就一些问题做出相关解析。由于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运用。教师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非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教师虽然是以实践为教学目标,但也只是把它当作形式,没有正真的贯彻到教学中。这些都导致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极差,违背教学的初衷。

3.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待改善[2]

在现阶段“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古板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且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受到相对的影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停留在过去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的就知识内容进行讲解。(2)在课堂上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进行发言,这种情况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3)虽然有些教师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改革,但其“治标不治本”,没有贯彻其它教学模式的精髓。总之,教学模式和方法还需要不断改善,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提高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现阶段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迫于考试的压力只能不断的去做题。这种学习方法可能很容易应付考试,但没能正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点。虽然考试中学生能做出正确答案,但却不知道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方向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应用到实践中。

2.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有效加强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具体改善措施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善,改变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类型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实际出发,把知识内容不断的带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并且要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可通过设计多环节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渴望。(2)对教师角色进行转换,让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更多的扮演帮助学习的角色。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教师配合解答。增加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氛围。(3)对所学知识要进行总结,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可通过制定相关情景,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3)再进行课堂教学中,还要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知识内容。通过实际案例学生可以很快的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具体是指加强新会计准则下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前文所述,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如何全方位的讲解新会计准则内容成为了关键所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加强教师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掌握程度,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提高。(2)要对教师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考核,避免因为教师没有掌握新会计准则内容而误导学生。(3)加强教师对会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总结

现阶段“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会计课程内容的更新,加大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负担。并且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应用能力。总之,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不断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才能为我国培养优秀的财务会计人才。

作者简介:李苏亮(1996-),男,汉族,广东深圳人,研究生学历,广东科技学院财经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审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之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及其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不断出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经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基础会计”的后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因此,为实现会计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设想,以期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模式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现状

(一)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一般的经济业务,涵盖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都要一一核算,进而编制通用的财务报表,还要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其中涉及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中的23项,基本概括了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日常业务的主要内容&所以,该课程的内容丰富,教材的篇幅也很大,甚至有些学生光见到教材就望而生畏了。《中级财务会计》以最复杂的制造业为背景,以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与之相关的经济业务。从以往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难度很大,很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通过其中股份制企业的对外投资、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应付债券、所得税会计、会计调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更是难以把握。然而《中级财务会计》的讲授课时又是少之甚少。

(二)知识变化更新快

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制度的完善及具体准则的陆续颁布,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处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之中。《中级财务会计》所涉及到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改联系密切。众所周知,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作为跟企业财会工作最密切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当然也会紧跟最新会计准则的步伐,不断更新,不断调整,从而体现了变化快的特点。

(三)实操实用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是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根据对已毕业的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普遍反映《中级财务会计》对财会工作帮助非常大,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方法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这说明这门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未来从事财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相关课程的界定与衔接。一般来说,通常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业务通用性的特点,使有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很难明确归属。例如,所得税和有关事项等业务的核算属于《中级财务会计》还是《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就很难界定清楚。这就导致了课程之间存在较多重复和有些内容的遗漏。因此,如何合理界定中级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以及如何处理两者在教学计划中的关系等,都是必须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的缺陷及问题。《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结构体系缺乏理论依据和逻辑性,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拼揍式的结构;二是会计处理程序既考虑国际惯例,也要照顾到国内的实际情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会计方法的衔接及程序处理问题;三是国内具体准则的不断出台,使教材内容体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四是教材中的案例局限于章节内容,缺乏系统性,提出问题过于单一及理想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现有教材存在的局限性。

(3)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动性低。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中心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位置,这样的模式往往造成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僵化思维,没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4)《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形式固化。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与期末两部分组成,其权重一般是三七或二八比例。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作业记录和课堂发言。由于每次作业的统一性与单一性,教师无法检测学生作业的独立性及质量,再加上课堂发言的机会偏少,不可能全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样的平时成绩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期末考试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试题库的试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教材或上课内容完全吻合。因此,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只能部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对学生能力与知识面的考核显得不足。近年来,财务会计课程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上升,除了学生本身因素以外,也说明现阶段单一的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建议

(一)明确《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合理界定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也是税收的主要依据,所得税会计就是从税法的角度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后计算应税所得的,因此,所得税会计应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陆续颁布的具体准则笔者认为,中级财务会计六要素与会计报表的结构体系不变,如果已颁布具体准则的内容可以与六要素与会计报表融合的,则划为中级财务会计的范围,而对于不能恰当地与会计要素融合的具体准则可以归为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理应归入“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比如,租赁、或有事项、债务重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非货性交易、关联方关系及其披露、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等具体准则可以作为单独内容列示。对于以后既将出台的具体准则仍然按照这一原则划分,这样,“高级财务会计”才能真正体现其特殊地位。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传统高等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滔滔绝地的讲,学生默默无言的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只是记忆的高手,而不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但在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作用,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主观要求,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完全处于盲目、放任状态。教师的这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播角色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这种做法必须得到根本性矫正。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

案例法是它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在世界各地也早已受到欢迎。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旧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落后,会计案例教学一直处于会计教学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网络资源展开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目前,虽然有的教师也都开始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但更多的只是将黑板和讲稿换成了投影,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

(五)逐步推进财务会计的全程考核

财务会计课程目前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能完整地考核一个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程度。笔者认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面应该广泛,包括做案例、实务模拟、写论文、阅读相关书籍、做习题、课堂发言准确率等,每一项权重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导向而调整,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提高到50%,这些项目能够检测到学习的整个过程;期末成绩除了笔试以外,还应该包括案例分析、口试等,期末成绩最多占到全部成绩的50%。这样的分数布局,能够克服学生搞突击的习惯。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对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知识点众多、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入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以期为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学 建构主义 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两门课程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其中,初级会计学主要介绍财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搭建起财务会计学知识结构骨架,该课程具有内容相对简单、偏重理论学习的特点;高级会计学重在讨论特殊情况下的财务会计处理问题,比如合并报表问题、物价变动会计问题、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等,内容相对复杂,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一般企业较少遇到这些会计问题。中级财务会计学是在学生先修初级会计学的基础上,结合一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见的会计事项,详细研究具体会计科目的实际运用问题。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学具有知识点众多、紧密联系经济实际的特点,该课程的难度系数要高于初级会计学,同时也为后续高级会计学的学习打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修过这门课之后,能够胜任一般企业的基本财务会计工作。为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由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具有知识体系性强、过程交流性强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因此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都仍然采用此教学法。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置于主导地位,而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得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批判性和求知欲受到压制,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发展。

那么,知识是什么?学生应如何获得知识?围绕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究,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是有关绝对现实的定论,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学生应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通过相互协作,依据自身体验进行主动构建而获得知识。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现时的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进行相应的教改工作时,教师应时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评价者。例如,在结合具体的会计科目讲授相关会计分录时,就不要照本宣科地将分析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应鼓励学生调动自身已先修的初级会计学相关知识,独立分析和编写会计分录,教师再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能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又能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获取新知识,提高对知识把握的牢固程度。然而,将建构主义理论贯穿到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摆正自身在教学中的从属位置,从而通过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和掌握。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

中级财务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基础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往往是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要强化实验教学,首先,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资金支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与现时的企业财务工作条件相匹配,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实验室包括会计电算化教学设备和手工账实验教学设施两类,既拥有计算机和电算化软件,又拥有各种手工会计办公用品等,营造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重视实验资料的选择或编写、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建立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等。应指出的是,在强调实验教学的同时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案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以实战姿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案例,把握教学节奏,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和评价。

首先,教师应精心准备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例如,针对“实际利率法”在相关账务处理中的应用,可以设计专题性案例;对期末财务报表的编制,就应设计综合性案例等。其次,应事先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再次,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才是讨论的主角。教师既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不偏离案例分析方向,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进展状况维持合理的讨论节奏。最后,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要求学生独立撰写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将其与课程考核成绩挂钩,从而为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学生应在案例讨论前积极仔细阅读案例,提前进入角色扮演,通过独立思考和与同学讨论,认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和配合。案例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就只能流于形式。首先,阅读案例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学生应经历一个粗读到精读的过程,掌握案例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其次,学生应进入角色扮演阶段,即将自身定位为相应岗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并从此身份出发,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笔者在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法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和取长补短的能力,效果较好。

总之,高校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正越来越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必然会促进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提升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支撑。本文围绕基于《中级财务会计》的会计教育进行分析和研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客观现实,提出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对于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内容也存在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中,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具备实践中需要的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着眼学生的会计知识基础与认知特点,把过往的、单向的、机械的提问的课堂,转变为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实践、科学创新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计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所设计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将提问的“爆发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知识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预设教学的路线图,努力将会计转化为导引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轻重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引导其结合重点进行思考,从而为强化学科教学奠定基础支撑。并且在设计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赖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分层次、多维度、多样性手段的结合,促进财务会计教学的科学推进。设计课堂教学时一方面通过强调自主发展,培养独立运用财务会计的能力、习惯与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营造热爱财务会计、学习财务会计、运用财务会计的良好氛围,让财务会计接近生活回归自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中级财务会计知识体系,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二、渗透实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推进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做是学生完成好学业任务的几个影响因素,职业院校应有机融合教、学、做,使学生在做中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实训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边讲边学边做,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为实践活动打牢根基,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同时,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在教师讲授完原始凭证格式、内容等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结合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宏观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进行二次突破与整改,并且可以将问题结合实践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此外应结合行业实际,既教会学生手工做账又学会电脑做账,将两种操作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运用两种手段练习同一套数据,达成双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对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的优势和劣势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同时掌握手工会计操作技能和电算化会计应用技巧,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培养专业性技能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技能培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为对于知识的认同,而是以人的多重认知与实践为主体的全面接纳。社会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会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服务型人才。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育必须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符合市场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1)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2)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为增强实践能力,往往在毕业前去企业参加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但实际情况是顶岗实习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为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岗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一般单位只能满足几名学生的实习需求,学校扩展实习基地数量也具有较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其次,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具有机密的性质,很多核心信息和业务不能为实习学生所知,导致学生对公司财务运行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容易浮在表面上看问题。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模拟公司”,解决学生难以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的难题。在“模拟公司”中,为达到有效模拟的目的,实验环境应最大限度地仿真,会计业务为实际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往来行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高度仿真。学生在模拟企业经济活动时,除实际资金流转和商品流通外,其他会计工作与实际企业经济活动相同,高职院校建设“模拟公司”,让“公司”走进实验室,来到学生身边,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学习环境,切实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基于项目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提要]《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若干不足,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觉思考和探究问题,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高效高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PBGS;教学模式

项目来源: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教改课题“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学》为例”(课题编号:12DLCJ00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弱势,而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作为西方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设计教学项目,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的情境,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协作完成教学项目,从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企业活动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一门理论性、业务性、方法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实际业务,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熟悉具体经济业务,模拟情景,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方法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实务处理技能。另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学方法不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会计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技能,给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学习知识、作业练习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学用分离。另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能使学生模拟情景参与探索,则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简称PBGS),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不同的是,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PBGS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引入PBGS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案例先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实践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本次项目的学习中。通过合理分组,进行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竞争解决问题,熟悉相关的会计科目和处理程序、方法,最后通过小组总结、教师评价总结完成该项目的最终学习。

(一)提出项目。在PBGS中,项目的分解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不能与知识体系脱节,又要做到灵活取舍和归类,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连贯性。项目的大小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学习时间的限制等。

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业务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选择项目。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讲授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各项目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们在设置教学项目的时候,可以按《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各条设置,也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时间顺序如“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期末计量”来设置,还可以按照计量的不同属性如“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来分解项目。由于按计量属性分解项目需要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可以在复习整个知识体系的时候用。建议在初次学习的时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以会计核算时间为辅线,设置学习项目。如存货项目,按照其初始取得的计量、后续发出计量、期末盘点及减值测试的处理组织学习和教学。

(二)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在组建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人格品德和交往能力,要保证组内各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团队分组,分组人员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导致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不能有效参与进来,其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个人任务重,影响学习进度,也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度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指导和控制全局的作用,所以从会计专业班级的大小考虑,每组5~8人较为合理。

分组学习中,大家就会计核算的时间节点先提出来,然后讨论实务中出现的经常性业务,再考虑涉及的会计科目,然后就计量金额等通过查阅《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进行掌握。如“存货”项目,会计核算时间节点为取得存货、存货发出、盘点清查及期末计量(减值测试),从增减变化上来说,涉及到存货增加(取得、盘盈)、存货减少(正常发出、盘亏)及存货减值。引导学生思考用到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登记其增加和减少,“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盘点过程中发生的盘盈盘亏额,“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核算减值;通过对会计账户的结构掌握,辨明记入什么方向;难点还有引导学生思考计量的金额,如不同方式下取得的成本是多少,因为取得的批次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不同,那么发出的时候实际成本怎么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取消“后进先出法”?若是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怎么设置,较实际成本核算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等等。还有,盘亏存货的增值税怎么处理,怎么判断发生了减值,如何确认减值,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随着该项目的团队学习,会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根据以往学习到的会计学知识和税法知识,结合《中级财务会计》里出现的新知识,完成自学、讨论、总结等,适当的时候找老师答疑。

通过给学生一定课时的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再一一抛出这些问题,要求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解答,来判断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正确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有问题的统一讲解分析。这样一轮下来,由于学生有自己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法这一过程,这些会计核算问题便不再是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成为铭刻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消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能放任不理,也不能全盘指挥,这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是应该作为课堂的轴心,对整个项目团队学习进行监管。教师要对团队学习进行全程巡视,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学习项目。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注意指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答疑,有的时候是一种提示、启发、点拨和引导。对于不参与或者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关注,通过有效沟通消除他们学习的障碍,以保障教学有序地进行。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每次PBGS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也可以作为会计技能比赛选手选拔的参考标准。

三、PBGS教学模式评价

通过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PBGS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较之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PBGS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聆听者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在PBGS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有情景模拟,有问题讨论,有查阅资料,有汇报成果,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通过团队学习的形式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了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PBGS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印象,不再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局面。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应对会计实务工作及各种会计考证。

(三)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PBGS在项目提出后,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组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和各成员任务的分配,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主管,组内成员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有很好地沟通能力。

(四)培养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应变力。PBGS教学模式将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主导者,由表演者变为导演,这就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对整个课程要有清晰、系统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思维,随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全面平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另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引发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思考,或是在组织PBGS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冷场,这也需要教师有极强的应变力。

基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更注重理论的讲解和方法的应用,而这些与实际应用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差距。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提出并引入PBGS教学模式,项目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价值工程在高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价值工程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科学管理技术,其用途越来越广。本文将其原理应用于课程教学,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课程的功能和成本的分析,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途径,有助于人们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益,节约教育资源,为培养更多的人才作贡献。

【关键词】价值工程 ; 财务会计;教学效益

一、价值工程简介

(一)价值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rring,简称VE)也叫价值分析,4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L.D.Miles)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技术,它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管理办法。

价值工程引入我国以后,它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78--1985年全国运用价值工程的收益达到2亿元,到1987年达到5亿元,至今超过20亿以上。因此,价值工程的运用逐步得到了推广,人们将其从工业拓展到农业、商业、金融、教育等领域,从产品、工艺和配方推广到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对象。

(二)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用公式表示:

V=F/C

公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

1、公式里的“价值”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含义不同,它有其特殊的定义,其意思为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2、公式里的“功能”是指产品的功能和效用等,也叫使用价值。功能是对象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对于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含义,如对于物品来说,其功能就是它的用途;对于企业来说,它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高产品和服务;对于作业或方法来说,功能就是它所起的作用或要达到的目的。

二、价值工程理论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价值工程原理认为凡是为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都具有使用价值,即功能.教学活动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也具有使用价值或功能,同时也有成本。教学活动的功能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成本就是达到教学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教学管理费、教学课时费和教学设施费等。因此,教学活动符合价值工程的基本条件,可以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其进行分析。《财务会计》是高职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门课程,如果运用价值工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明确其功能,提高其功能,还可以降低教学成本,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益,节约教育资源。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功能认定

1、基本功能

(1)《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内容。《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准则。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与目标。重点阐述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报告要素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为具体准则和核算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包括五个模块的具体准则和核算内容。第一模块是流动资金核算模块,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投资等内容的核算。第二模块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模块的核算。第三模块是负债模块的核算,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第四模块是所有者权益模块的核算。第五模块是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内容的核算。

第三部分是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主要介绍财务报表的构成、分类和列报要求。重点说明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格式以及编制方法,简要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披露要求。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确认、计量、控制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和反映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功能

《中级财务会计》的培养目标就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该门课程的基本功能,简言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功能就是:让学员学会整个会计核算过程。

2、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是实现基本功能的所必需的功能,基本功能定义后有必须定义辅助功能。整个会计核算过程是由编制会计凭证、账簿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三个部分组成,那么它们就是实现基本功能的辅助功能。

(1)辅助功能之一:学会编制会计凭证

编制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首先要求学员学会认识和制作各种会计原始凭证,还要辨认原始凭证的真假;其次要熟悉会计科目,了解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根据原始凭证制作记账凭证。

(2)辅助功能之二:学会处理会计账簿

编制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还要求学员学会处理会计账簿,将各种数据进行核对。

(3)辅助功能之三:学会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最后环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要求学员学会编制会计报表,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成本

价值工程里的成本是指完成必要功能所付出的代价,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来说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支出的费用,包括教学设施费用、各项教学管理费用和课程教学费用等,假如某高职院校只有一个会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为10000人,教学设备8000万元,平均折旧率为7%,各项管理费用为1500万元,教学人员工资费用2000万元,假如该校10000学生分为250教学班,每班40人,全年为40个教学周,每班每周平均为25课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每周6课时,再加校内实训60课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成本计算如下:

该校全年总费用=8000×5%+1500+2000=4060(万元)。

总课时=250×40×25=250000(课时)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40×6+60=300(课时)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费用=4060/250000×300=162.40×300=48720(元)

每个学员的教学成本=48720/40=1218(元)

通过计算《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每个班(40人)的成本为48720元,每个学员的成本为1218元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现代网络资源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应用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现代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使用传统资源存在的局限性,着重从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网络动态素材的拓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财务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论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现代网络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资源 作用 途径

一、现代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与习题讲解,教学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该模式下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着重于知识点展开深入的讲解分析,尤其是小班化教学使得师生的交流沟通变得更为便利;该模式下的劣势是信息容量较小,学习者的自主性参与度不足,知识传输单向性较突出。作为对比,现代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突破了传统“板书+PPT”的教学形式,通过专业化、信息化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生动形象的视频;及时更新的网页;日新月异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使得学习者能够全天候、多角度、全方位地融入学习环境。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提升了教学品质,促进了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2.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传统纸质教材的出版、修订、再版等需要历经数年的时间,像财务会计类课程本身就需要及时跟进实务的发展,往往教材滞后于实践。而运用现代网络资源,无纸化的特点使得繁文缛节的过程变得迅捷,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研究前沿的追踪变得轻松与高效,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得以显著体现。

3.有利于学习者能动性的增进。传统教学是一种填鸭式教学,学习者主要在于听讲与记录,是一种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活动。运用网络资源,本身对学习者是一种能力要求,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及需求导向性,又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习动力,进而促使施教者与学习者的良性互动。

4.有利于学习者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习者而言,财务会计不仅在于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还在于运用理论与方法能力的塑造。毋庸置疑,现代网络资源是学习者重要的学习媒介,通过网络资源及其运用,能够使得理论知识从“平面”走向“立体”,能够构建实践运用的平台,能够从环境、内容、组织、手段等角度全面提升学习者的专业技能。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使用传统资源的局限性

传统意义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讲解为主,辅以讨论或案例分析,所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环境数字化程度不足。尽管课程教学环境大多实现多媒体化,但主要在于运用主讲计算机、投影仪、自动幕等初级设备,实现了板书向PPT的转变,而对于大量先进的视听设备与支持设备则使用较少,难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信息资源相对匮乏。课程教学所需信息资源主要依赖于教材、习题集,而网络信息的使用相对不足。由于教材与习题集的出版与再版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会计准则的发展又日新月异,信息资源的不足使得课堂知识的传授往往滞后于实践需求的进展,信息资源成为课程教学的一项瓶颈。

3.网络素材多以静态为主。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用素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计划手册、教学日历、教学课件、习题集等,多以静态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即使运用网络素材,也主要是网站信息的下载,又以网页为主,多是静态展示,不利于学习者追问式学习。

4.课程建设多以重点课程形式体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重点课程建设后,形成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试题库、习题集、案例集、课件,有的还包括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考虑到教学管理要求,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向学习者真正完全公开的很少,而作为最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向相关学习者展示。

5.课程实践多为模拟信息。学习者对课程涉及的相关业务流程的训练主要在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目前多为模拟信息,与达到仿真要求具有很大距离。这种传统资源只能满足教室型实践的需求,学习者难以身临其境,无法体察真实环境的设置状态,加之缺乏相关内部控制、企业管理流程的感性体验,使得实践的效果尚不理想。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现代网络资源的途径

“中级财务会计”处于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地位。该课程教学内容贯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列报等。通过采用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习者熟练掌握账务处理与信息呈报的技能与素养,“中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基础会计等课程习得之上的会计准则运用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一门解释性专业课程。该课程可运用现代网络资源的途径如下:

1.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就是在传统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中,整合了IT技术,协调运用教学电脑、投影机、视频展台、音响设备、电动幕、照明等视听设备与支持设备,提供“显示高精度、音质高保真、声光高受控”的现代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的教学场景与环境。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运用VGA采编技术,能够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现况等进行实时采编与传输,优化编辑与展示等效能,实现教学环境的多角度、空间性的呈现。

2.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现代网络资源,需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问题。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链接了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核算层面的基础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层面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其所运用的信息资源就需要与这些相关课程进行有效协调,确保体现交叉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合理性。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事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引导学习者进行拓展性思维与研究型学习,而这有赖于施教者的细致设计与有效指引,如何保证主题的明确性、内容的覆盖性、时效的及时性、信息的科学性、运用的合理性等,将成为信息资源筛选的重要考量。

3.网络动态素材的拓展。该课程在基础内容部分,可增设票据开具演示、账户设置flash等;在案例讲解部分,可增设案例文本、视频、相关资料链接等,进而构建网络动态素材资源包,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做好资源更新与维护工作。另外,依据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增设“提问与响应”功能模块,给予学习者动态资源支持。

4.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已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其中,录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重要一环。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录制教师而言,需要完成课程基本数据文件,包括课程主讲元数据、课程分讲元数据和课程目录。具体来讲,课程主讲元数据又包括课程名称、所属学院、所属专业、课程简介、课程总讲数、主讲教师信息、备注等;课程分讲元数据又包括讲次、本讲标题、本讲简介、本讲关键词;课程目录又包括讲次、本讲标题、本讲主讲教师、本讲时长等。相关资源,如Efilm视频文件、MP3音频文件、Pdf文件等通过权限设置后可以上挂网络,指导学习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可循环、可动态地进行自主性学习。

5.财务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财务会计仿真实验室是学习者综合运用课程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核算与管理训练的练兵场。财务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具体包括实验室环境仿真、实验内容仿真、实验组织仿真、实验手段仿真、考评体系仿真等。其中,实验室环境仿真涉及岗位设置、会计实验用具配置等;实验内容仿真涉及业务流程、单证流转、账务处理、制度设计等;实验组织仿真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有关组织与人员;实验手段仿真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实验平台等;考评体系仿真则从考核方法侧重实训能力测评、考核内容侧重实验环节的需要等加以考虑。

(章雁副教授系会计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提要]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其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文针对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探讨在应用型人才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模式;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现阶段,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强调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结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市场经济中企业和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学习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毋庸置疑,在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是基础和核心,《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拓展,又是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学习的基础,其重要地位决定了必须结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真正的高等教育应着重在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当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贯彻这种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传统理论教学之余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特点

(一)内容多且难度大。《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一般的经济业务,覆盖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一般而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的核算、财务报告的编制,反映了《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日常业务基本都会涉及到。该课程的内容丰富,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做到事无巨细的讲解,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度大,特别是一些较难的业务例如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必须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师则要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二)知识更新快。《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来自于《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准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目前适用的是2006年2月财政部的主要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而针对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践中的众多问题,财政部于2011年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已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行。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践操作性强。会计工作本质上是操作性的工作,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具体的实务工作,技术性很强,学以致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必然要反映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在讲授财务会计理论之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虽然在现实中,单位规模、业务差别非常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推行了信息化软件,传统的手工账是基础,但学生必须把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更符合社会的职业期望。而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能和会计知识本身趣味性有限有关,学生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学了对以后有什么用,经常为了考试而去学习,死记硬背,没有意识到学习对于未来职业的重要性。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是简单传授课本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以管理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待会计核算,会计方法的选择让会计工作者有了更多的职业判断,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让学生明白为何而学。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加上教师传授的方法会自己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掌握职业判断的尺度,工作后就能应对具体的经济业务。正如美国会计学会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意见是“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一般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辛辛苦苦讲45分钟,学生被动地听,没有参与感,缺乏自己的思考,还很容易走神、开小差。上课好像听懂了,一做题目又什么都不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跳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模式,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不是“满堂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实操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他们会意识到学习是一件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事情。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1、加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预习与复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且难度大,有限的课堂时间又要学生积极参与,可能会让教师觉得课时不够。教师应告诉学生,学习更多的时间应在课外,在上课之前,学生要做好全面的预习。教师可以编写该门课程的前置性作业,学生按照前置性作业进行预习,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课后统一向教师提问。相信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他们以后学习其他课程都会大有裨益。在某一阶段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把课堂上教师传授的部分踏实巩固下来。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是十分必要的。财会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集体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学生在预习与复习的过程中会相互交流,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拓展了“黑板+粉笔”的单一传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技术是个有益的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将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补充课本的不足,加入教师想展示给学生的最新内容。而课件也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讲授其中一节,鼓励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让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明晰,真正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与学生的互动更多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企业实际业务不可能和书本一模一样,只会考试的会计学生是做不好会计工作的,学校不是培养“书呆子”。学生必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技术性较强,学生将来会从事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需要将实践教学与会计理论教学相结合。

1、有效利用会计模拟软件。学校有专门的经管实验室,购买了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等一系列软件,这些软件的利用程度要提高。学生普遍计算机水平较高,对软件感兴趣,如果实验室能增加开放时间,并且对学生的上机计算学时的话,学生会很愿意练习软件操作的。通过对模拟公司业务的处理,能够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更深刻地了解工作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达到良好的教与学效果。

2、强化校外师资队伍。大学里很多教师并没有从事具体工作的经验,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虽然让他们理论功底较为扎实,但是对于某些实际业务并不是十分了解,有时难免照本宣科。可以考虑建立一支校外师资队伍,他们来自企事业单位,或者来自会计师事务所,都是会计业务的第一线,他们可以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给学生教学,分享职业生涯经验,让学生看到真正的会计实务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增强他们从事财会工作的意愿,对未来有更明确的目标。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学校及校友的资源与各企事业单位积极联络,让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学生认知社会的第一场所,让学生到企业实地感受会计的工作内容及业务流程。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将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可以折算成学时,学校经过程序认定后,可以承认其学分。

(四)完善考试评定方式。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试和其他科目一样,都是卷面100分。试卷考试便于量化,但是只能出些理论性的题目,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也能取得高分。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远非一张试卷可以完成。考试评定方式亟须改革,一方面试卷内容要灵活多样,另一方面学生平时的实践等形式都可以作为期末成绩。这对学校及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底哪些形式可以作为考试评定的依据。

(五)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及实践水平,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应及时了解会计学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可以多参加学术会议,学校应给予经费支持;学院教研室教师之间应多组织教研活动,大家交流教学与科研心得体会;应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强与地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提高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应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讲授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地起到大学教师引导的作用。学校也要对教师多提供激励措施,齐心协力共同为学生服务,建立和谐校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才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环境与会计环境的日新月异促使会计全方位变革。因此,改革《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满足会计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整合应用性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之我见

摘 要:根据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从合理安排课程各章节内容、变革教学内容的讲解逻辑安排以及引入情景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安排内容;改革内容;情境教学

随着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不断发展更新,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难度不断加大;伴随着大学教育目标“宽口径厚基础”的提出,应用性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改,其教学学时却不断压缩,因此,整合该课程教学内容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是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一、合理安排财务会计课程体系中三门课程的内容

财务会计体系由《基础会计》(简称《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简称《中财》)《高级财务会计》(简称《高财》)三门课程构成,三门课程内容以及侧重点的区分有助于提高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学习效率及效果。《基础》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基础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中财》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具体报表项目解析;《高财》具有专题性质,主要讲解企业会计业务中涉及的一些特殊事项,各章节前后连贯性不大。

1.《基础》与《中财》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企业财务报告三个内容上有所重复,但两门课程对这些内容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教师对这个问题应该好好把握

首先,有关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的内容,两者的教学内容中都应该包括。这部分内容应在《基础》中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框架的本质;而在《中财》中应做简单介绍,侧重于让学生理解这些财务会计理论,比如说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目标在企业实务中的运用。

其次,有关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基础》对此内容侧重于介绍企业经济业务循环中涉及的会计要素的确认与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中财》的此部分内容是重点,以报表项目为起点详细介绍各个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最后,对于财务报告部分,《基础》中应介绍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编制要求与编制原则,让学生了解会计如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具体报表的编制方法以及各个报表项目的披露,应放至《中财》中详细讲解。

2.《中财》与《高财》内容的重复体现在一些特殊的专题性质的项目上

比如说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既属于固定资产报表项目的内容又具有专题性。首先,对于这种性质的内容,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师应当沟通好,做到应讲的内容讲了却又在两门课程中不重复;其次,两门课程的教学最好选用同一出版社同一系列的教材,这样在教材的编写上就已经对这两门课程可能重复的内容做了区分。

二、合理安排《中级财务会计》中各章节具体内容

1.课程章节名称与其规范的内容不完全一致会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混乱

“金融资产”作为在现有的教材中往往作为单独的一章,主要安排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项资产,与金融资产准则规范的内容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容易导致一个误解:企业金融资产是否就是只有这四项呢?其实不然,“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都属于企业的金融资产;其次,“贷款和应收款”与其他三项投资的特征与会计核算程序有本质的区别,放在同一章学习不太合适;最后,“贷款和应收款”中“贷款”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放的贷款,而现行的会计学专业的财务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例在教学,很容易让学生误解为工业企业“贷款”负债,将“应收款及预付款”作为章节的名称更为合理;因此,对“金融资产”准则中规范的四项资产,应当按各个资产设置章节更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在各个章节中介绍该资产的核算属于哪一号准则的规范。

“资产减值”作为单独的准则,其主要规范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的减值,将其作为单独的一章容易误导为所有资产的减值。因此,有关资产的减值应在不同的资产章节中有关资产的期末计量中列示出来,同时说明此类资产减值依据的准则。

2.跟某些报表项目确认与计量相关联的一些特殊事项应作为单独的一章,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现有教材中,有些某些报表项目确认与计量相关联的一些特殊事项应作为单独的一章,而不是穿插在某个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比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作为单独的章节,然后在“存货”等资产章节的资产增减的方式中列明这些特殊事项导致的资产增减方式,其具体的会计核算见“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章节。

三、改革《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逻辑安排

我国现行《中财》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都是,先介绍财务会计理念,然后介绍具体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最后介绍财务报告具体项目的编制,并且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在这些报表项目确认与计量讲解的过程对报表的编制和逻辑关系体现的较少,知识点相对零散,很难让学生将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相联系;很难让学生理解财务概念框架如何在会计实务中体现出来。

改变逻辑安排,首先,介绍报表数据的来源以及报表间的勾稽关系,比如,利润表的“净利润”最终转入了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中,其次,介绍企业的“净利润”的形成,企业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又如何影响企业的盈利等,让学生先对企业财务报告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才有兴趣去学习各个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表项目的计算,同时也将用财务报告将各个具体项目的知识串起来,不会显得那么的零散。最后,讲解完各个具体报表项目后再回到财务报告体系,完整地讲解财务报告的编制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各个项目的确认计量过程,应重财务理念轻会计记录,不要过分注重核算细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应将财务理论知识与报表项目确认、计量的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财务理论的原则去分析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的问题。

四、引入情境教学内容

运用真实生动的案例代替虚拟数据与枯燥例题,将热点财务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知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用发票、领料单等真实凭证代替描述性语言,运用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教学,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实践认知,从而提高理论学习与实务结合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改进思考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基础会计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一门核心课程。与基础会计学不同,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考查学生的会计实务,考查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良好运用,是学生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同时,能否系统掌握该课程知识,也决定了学员是否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因而,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具备从业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又一门主干课程,与基础会计相同,该课程中同样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中心展开具体项目的核算,而财务报表的编制同样是本门课程的终结。该课程与会计实务联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学生从业所必备的知识。因而在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下,教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从业水平。在此,特谈谈个人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改进方法的思考。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1.演绎法

演绎法是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也是许多教师授课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以及辅导资料的内容,先讲解概念、意义、分类及其作用,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案例核算。这种讲述方式从抽象延伸到具体,适合具体理论的学习和简单掌握,实际的操作性并不强,学生往往死记硬背,题目稍微转变或增加核算业务,学生就难以解题。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中常用的一种。对学员来讲,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会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符合会计学实际应用性的目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编制会计凭证和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还能逐渐具备独立处理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员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又一创新。会计专业本身就对实践性要求很高,课程中需要核算的具体业务也很多,学生如果不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实际的业务,就不能切实体会到财务会计的分工和具体工作流程,学生可能会做一笔业务,但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整体却缺乏真正的认识。实践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入特定的角色,或从采购人员,或从管理人员,或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做账,将教材中抽象、繁琐的文字和公式转化为具体的业务,便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考

中级财务会计不同于其他学科,该课程理论知识强,内容更加繁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上述三种传统教学方法运用起来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改进:

1.归纳法

针对演绎法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记不住的缺陷,可以采用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归纳法。归纳法是指教师颠覆先讲概念后具体核算的套路,而采取先从实例出发,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迫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借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将传统的重视理论研究,忽略基础应用的行为转变过来,更加符合该学科的预期教学目标,同时还能使学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

相较于传统的案例和实践法,对比分析法更加行之有效。通过对比分析和对比做账能够增强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做关于企业债券的业务时,可以分别从发行方和购入方的角度来做会计分录,对比之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内容。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不但不会感受到单调和枯燥,对知识点的掌握反而能够更加牢固。当然,这一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在同笔交易中含有可以对比的特定双方时才能运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将该方法与实践法和案例法结合起来应用。

3.开放教育法

开放教育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辅导的一种教学互动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层学习,更加注重教师的“导学”行为,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建立自主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建立助学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角度。会计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还是对职业生涯中遇到问题的处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开放教育法是每个中级财务会计教师都要学会运用的方法。

学习是为了实践,中级财务会计更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要真正地应用到学生的工作中去。因而教师在授课时,要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结合,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高分同样高能的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对于独立学院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说,《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非常重要但又有相当难度的专业必修课,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普遍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调整、会计思维培养、知识点串接和课堂语言、作业实训等方面去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 会计思维 会计语言 对比衔接

1 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是高校财会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较于传统高校学生来说,普遍表现出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新知识(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因自卑感和心理压力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特点,对该课程学习缺乏信心,而且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困惑和观点,往往看似学会了,一做习题或遇到考试却不知从何下手,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企业财会管理和学院教学实践,《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教材,掌握所学的知识。

2 调整教学内容,认真备课

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的内容很多,有些难度较大,考虑到实践工作的需要,和独立学院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要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存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负债等多个章节均出现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问题,学生在刚学完基础会计,尚未接触更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无疑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理解。教学时可以考虑在学期末,让学生具备了相关的核算知识后,通过简单介绍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概念,再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切入口,结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期付款购买资产、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和应付债券调整利息等内容,以专题形式具体讲解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概念和应用。而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中的企业合并形成的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相互转换;资产减值中的资产组认定及减值处理等内容,因为在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实务中较少涉及,可以作为应了解的知识点对学生做简单的介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前期基础会计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假设、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确认)及有关货币资金、往来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基本业务核算有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对财务报告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并掌握其基本的编制方法。实践证明根据学生认知程度调整教学内容能让教学更有侧重,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在调整确定了教学方案后,应进行2~3次不同程度的教案准备工作。中级会计涉及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因为会计准则的修订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抠细节,要及时跟进准则的变化,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准确解答学生问题,使之少走弯路,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以应对将来的实习和工作需要。例如关于应收票据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在很多教材中都没有涉及,传统的教学是在其确认有较大可能无法收回时先转为应收账款,再计提坏账准备。但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应收票据属于应收款项的范畴应该可以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又比如很多教材都提及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俗称“三项经费”),应分别按企业工资总额的14%、2%、1.5%计提,但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三项经费不再计提,而是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超过上述工资总额比例部分的需在年终做纳税调整。

3 重在培养会计思维和方法

不少人认为学会计就是要背,背概念、背分录,其实死记硬背是学不好会计的。会计知识因准则修订而处于经常的变化和调整中,加上外部经济和业务环境多样性和变化性,即便把书上的概念和分录背下来,不知其所以然,实训和实务中仍然会不知所措。所以在课堂上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远不如教授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逻辑思维来得重要。例如会计的主体假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思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但实践中恰恰就有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因为没有搞清楚会计主体,混淆企业和业主的收入与支出,做出一盘糊涂账。所以我们在学习中级会计时,应该在基础会计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会计的基础概念,形成基本的会计思维,这是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主线。

具体到交易事项的会计核算,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根据交易事项从简到繁,抓住最直观的(会计)要素变化来确定一个科目,再从业务关系角度去寻找相关科目,根据借贷平衡的记账规则编制分录。在每一章节结束后应将相关例题涉及的账务处理以丁字帐方式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对会计科目及账务核算程序的理解记忆和熟练应用。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核算,既相似又不同,死记硬背的话在做题时很容易混淆。我们只需要抓住这几个账户涉及业务的共同点――资金往来,先看(会计)主体因往来业务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货币资金、存货或收入,确定资金、存货或收入的借(贷)金额,很容易就写出对应的往来科目贷(借)金额,再根据业务特点和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具体往来科目。

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要严谨细致,对基本的知识点要结合准则规定去理解和掌握,但又不能过于教条死板,要灵活运用重要性原则去理解、应用一些会计科目。

4 注意前后知识的对比与衔接

会计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前后衔接的,或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所处的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核算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将相关知识点相互衔接起来,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一方企业赊销商品形成应收账款,而另一方企业赊购商品形成应付账款,针对同一笔经济业务,站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便形成核算方法不同的应收账款核算和应付账款核算。在使用总价法核算该项业务时,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是按发票总金额入账的,在折扣期内收到(支付)货款,双方都是记入“财务费用”,所不同的是,收款方由于提前收回货款而给予的现金折扣部分,作为理财费用,增加“财务费用”,而付款方由于提前支付货款而享受的现金折扣部分,作为理财收益,冲减“财务费用”。又比如资产的盘盈处理,都是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查明原因后,现金盘盈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存货盘盈是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盘盈则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记入“以前年度损溢调整”。这样的对比分析,能帮助学生辨清一些相似业务的核算特点,理解和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正确(会计)处理方法。

5 总结规律性知识点以达到融会贯通

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一些经济业务的核算规律,力求做到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例如资产的减值计提包括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贯通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在这里首先要让学生回顾资产的定义,强调资产“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然后在进行各项资产的期末计价时,分析其成本是否高于可变现净值(或市价、未来可收回金额),如果该项资产预计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表明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就要冲减掉该项资产的减值或跌价部分。最后以坏账准备、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等若干“准备”形式冲减资产,冲减的资产分别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是适用于大部分资产(包括债权、投资)的做法。但需要关注的特例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因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总是相等,不存在减值(计提)的问题,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减值(计提)问题。这样既找到各章节相关知识点的共性,又区别出不同的地方,比较地去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善用生活化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会计术语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刚入门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的很多术语和表达其实有些抽象,甚至艰涩难懂。如何通过自己的表述来让学生尽快认识和适应这些会计语言,进而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我们需要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信佛的人说,是真佛说家常话,即“佛理在家常话中”。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以简单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专业术语,如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特征、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甚至摊余成本及利息调整等,都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在讲到资本化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时,不应局限于教材的一些书面化的例子,而采用口语化的生活举例来说明,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汽车保养维修,在决定是否进行小配件的更换和发动机大修上就存在明显的态度差异,为什么?因为支出金额相差很大,其受益期限也相差甚远。相应的,我们在具体处理上也会有所不同,或计入当期损益或作为资本化处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摊销,与相关收入配比。在会计教学中有时候暂时牺牲一些抽象化的“严谨”和书面化的“条理”,以换取简单明了的表述来助其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或者说对于众多会计专业的初学者来说可能更为必要。事实上,我们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无一不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理解、巩固和掌握。

7 强化练习,引入实训

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以上几方面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平时作业环节。对学生而言,会计专业的学习其实没有更多的捷径可走,临时抱佛脚不如平常多烧香,在认真听课做好每一章节的总结归纳后,要让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及适当的闭卷或开卷测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练习中熟悉各种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核算的题型,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其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例如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很多方面十分相似,但在核算上又有很多不同,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完固定资产核算后,分小组自学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处置与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做出相应的ppt演示文稿,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抽出一些小组上台演示,集体评议,最后再由教师点评,并对这一章的内容做一些重点讲解。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既提高了大家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又锻炼了专业报告的撰写能力。

虽然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所学的知识相对来说更容易直接在实践工作中得以应用,但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做习题还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一些模拟真实场景,配套具体真实的单据,通过分组进行模拟交易处理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和处理一些会计业务,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有效调节教学气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

8 小结

作为独立学院的专业教育实践者,我们有责任面对客观形势,与时俱进,探讨和研究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力争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可适应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优秀学生。

作者简介:林源(1968-),男,广东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会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财务与会计系,广东广州 510520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有直接影响。本文针对当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教学 改革

1 当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至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模式陈旧。目前很多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内容理论灌输多,实践技能锻炼少。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很多教师害帕因分析案例占用时间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只好采取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形式,其结果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3)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支粉笔”,没有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枯操无味、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4)考核方法不科学。传统考试大多采取闭卷考试,试题考背功的多,考分析应用的少,学生只靠几天死记硬背,就可取得好的成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忙于应付繁多的教学内容,导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地组织教学,这既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更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仅培养了他们的记忆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的有效结合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着重是启发、引导,在讲课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在课堂讨论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教师应当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形成直观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应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将传统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启式教学的实施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发挥组织和引导、启发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理论部分以“必须、够用”为度,把教材中的重点进行整理,课堂上以多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而不是先告诉结果。每一节课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案例教学。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积强的课程,在给学生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应该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笔者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大量应用案例教学,课前广泛查阅资料,收集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案例,上课时在讲完有关知识后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先给学生案例,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指导学生研究案例,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然后自由发言,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自由地探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板书为课件教学,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设施,在教师主导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节省板书时间。特别是课件教学信息量大,能使高深的问题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传授知识的容量和信息量,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3 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制度

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两部分组成,一般各占二八或三七。平时成绩主要根据是: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讨论确定。这种传统的成绩考核制度存在多种缺陷,特别是期末试卷多为死记硬背的内容,实践性、分析性的试题都要加以回避,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为此,传统的考核制度必须改革。笔者认为该课程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实行考教分离制度,任课教师只负责讲授课程,试卷应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建立试题库,用计算机随机抽取试卷,考后由教研室统一评卷,营造公平环境。二是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容采用闭卷考核,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应通过选题、查阅资料、 撰写课程论文加以考核。三是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因为期末一张试卷难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所以必须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2.4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包括网络操作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教学改革研究是永无止境的,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