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09:5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铁路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管理条例》出台的背景
(一)铁路企业科学发展需要法律规范随着铁路企业不断发展,中国铁路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截止2013年底止,中国高铁通车里程为11152km。铁路企业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运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安全、快速、便捷的出行需求,同时带来了铁路安全施工、维护、信息技术等技术难题,对铁路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要想破解这些难题的就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然而过去的《安保条例》并未对高铁建设、技术、安全等进行规定,不能满足高铁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施工,如何进一步提高铁路安全系数,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多样化,这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运用法律规范,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铁路企业健康长久发展。因此,《管理条例》的颁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铁路实际工作需要法律规范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前进。近年来,《安保条例》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点到点的铁路运输的要求变为多元的运输需求,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是供给与需求被满足的客观过程。因此,我们发现《安保条例》对铁路线路与营运安全保护不足,对铁路建设、设备质量规定不明等问题日渐突出,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铁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可见,这就需要一部操作性强的法律来严格把控铁路建设发展诸多环节中容易凸显的问题,为铁路发展保驾护航,因此《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二、《管理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责任主体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政企分开必然带来权职责的分离,形成了权、职、责相统一。此次的《管理条例》取消了《安保条例》中设定的部分行政许可项目,如:设置或者拓宽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审批,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认定,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许可,超限、超长、超重、集重货物承运审批等。《管理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明确了进行行政处罚的主体:铁路监管机构也就是国家铁路总局和7个铁路监管分局等部门;同时,作为企业,各个铁路局会以市场主体,即法人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活动之中,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权利义务。此外,《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了社会公众的权利义务等。
(二)关于规范质量安全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机车在线路上运行离不开安全。《管理条例》共八章108条,其中涉及安全字眼169处之多,可见,安全在《管理条例》中的重要地位。首先从划分的章节来看,安全包括了铁路建设质量安全、铁路专用设备质量安全、铁路线路安全、铁路运营安全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此次《管理条例》增加了关于铁路建设质量安全的一章,增加了召回、许可、认可制度等,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从保障安全主体划分来看,明确提出与铁路安全相关的主体。一方面包含了铁路施工建设者,铁路运营维护者,另一方面包括了乘车旅客、货主、利益相关人等;再次从管理维护安全行为上划分,《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家机关、铁路企业和乘客、货主以及利益相关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尺度。可见,此次《管理条例》与之前的《安保条例》相比,突出了重者恒重的安全理念,为铁路安全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三)关于规定公众义务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保障铁路安全不是铁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而是社会公众合力作为的结果。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铁路企业担当起安全的责任,而且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广大旅客、货主和铁路运输参与人的通力合作。此次《管理条例》保留修改了有些《安保条例》中关于铁路运输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加了列车内吸烟、火车票实名购买查验制度,对干扰铁路运用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了违反《管理条例》行为的责任。同时出台了《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增强了《管理条例》的约束力。
三、落实《管理条例》规范行为安全
(一)质量安全意识先导行为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行为。意识是人们关于客观行为在脑海里的反应,正确的安全意识反映出安全的行为方式。《管理条例》中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提高铁路专业技术岗位和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纵观整部《管理条例》,我们知道,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一方面要了解静态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动态的铁路营运安全管理,规范铁路安全行为,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矛盾,树立法律意识,规范市场行为。近年来,郑州局以“安全大检查”、“安全大家谈”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使职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恰恰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二)研判风险树牢安全树牢安全的重点就是要研判风险,关键是要明析研判风险、树牢安全的思路。从整体来看,《管理条例》是以安全风险管理的辩证思维为基础,找出安全风险点,提出安全风险存在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明确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最底线,强调了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相结合,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形成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辩证思维模式,确保铁力安全畅通。近年来,郑州局树立“安全大如天”的理念,结合《管理条例》的具体规定,一方面从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理论出发,找出安全风险点,例如设备质量、工程建设、运营安全等风险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从辩证思维出发,在遵循安全风险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摆正影响安全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因素大于风险因素,把控安全风险,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因此,《管理条例》为研判安全风险提供了思路,为铁路通常有序的运营、树牢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规范行为和谐出行行为规范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按照一定规则、准则而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规范行为是和谐出行的基础,和谐出行是规范行为的目标。近几年,铁路部门一面为了解决群众买票难的问题,优化售票方式,实行网上售票,铁路部门为了遏制不法份子倒卖车票,相继出台了实名制购票、实名制退票等一系列措施,同时,郑州局实行送票上门、开通“双微”平台等服务措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另一方面,铁路企业将《管理条例》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旅客乘降、规范铁路运输企业服务人员的行为,为旅客出行打造了更加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和谐出行不仅仅是铁路企业或政府单方面事情,也需要铁路运输的参与者的配合,共同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定,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出行的环境。
作者:李宁单位:郑州铁路局党校基本理论教研室
1铁路工务大修施工存在的问题
1.1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铁路工务大修的施工项目较多
包含大机清筛、道岔换铺、人工换轨等其他零散施工项目,对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影响较大。如果在进行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没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没有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将很难控制现场施工,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期限,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事故。
1.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落实责任管理是安全管理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现阶段在一些铁路工务大修工作中,由于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因而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如果作业人员安全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很难在根源上防控施工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无法落实责任人。也正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会在施工中出现工作进度放慢,对接不上等问题。
1.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人为因素对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修施工涉及车务、电务、供电、工务等多家单位,施工中交叉影响、相互干扰的因素多,安全风险因子也随之增加,这对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施工人员会显得懒散,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应该慎重选择,应该选择那些经验丰富且安全意识强的作业人员。
2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安全风险控制为关键点在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
施工现场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在施工之前,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除。在此情况下,应该从安全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做好安全预想。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消除整条线路的安全隐患,还要对工务大修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定位。大修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工作的出发点要立足于现场实际情况,立足于一线职工具体工作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来确定出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等,这样进行风险控制质量会高一些。进行施工时,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违章施工,应该根据操作标准执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科学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将安全落实下去,这样才能保障安全生产。众所周知,工务大修施工线段比较长,人员属于分散状态,安全管理跨度比较大,这不利于施工安全。因此,理当做好管理工作。管住边远作业人员不失管,管住单独作业人员不失教,管住重点施工人员不失控,参与施工的单位和部门,都应该掌握好安全风险控制方法,在施工中基于安全理念,不断提升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将安全风险根植在脑海中。干部职工根据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加入安全风险排查,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2.2安全责任落实下去工务大修的施工现场最常强调的问题就是“重视安全”
然而重视并不是简单的说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安全责任,重视安全意识,做好督查和引导工作。施工中任何施工作业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任何环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将安全生产融入每个环节中,必须将其提到日程上,时刻警惕,切实杜绝安全风险出现。针对安全问题,可以借助闭环管理方式去解决:第一发现问题,第二制定出措施,第三进行整改,第四复查。如果该环节中发现了安全隐患,需要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跟踪整改。上级领导要对其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实将安全隐患控制住,使得施工进展更加顺利。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的落实,这是必不可少的。借助监督系统,开展工务大修施工检查,提供科学的质量保障。需要的时候,每个工作面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还有专门的人进行监督和管理。每个级别的管理人员,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面内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了解一线工作进展情况。施工中要严格根据标准执行,让职工明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另外,还理当重视对职工风险辨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
2.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事故一旦发生了
就会导致损失的出现,但是要从事故中总结经验吸收教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有效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通过安全教育活动来增强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存在管理缺陷以及安全隐患缺陷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岗前要进行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考核,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应该落实到安全管理日程中,这是任职和顶岗之有效条件。每年都要举行培训,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施工人员获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安全考试不合格的施工人员重新进行培训。施工现场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统一制定,根据实际工程任务,对施工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务大修施工项目、材料以及工艺比较繁杂,每一工种对应的施工技术要求都不同,每种工艺处理方式差异较大,因而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作业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反馈汇总进而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教育。
3结语
铁路工务大修是确保铁路运营安全顺畅的基本工作,提高线路大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则是铁路工务大修管理的首要任务。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由于对现场安全要求比较高,应该根据施工要求严格开展施工,结合安全风险防控要求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同时重视安全责任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进一步在职工思想教育、安全风险排查、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进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确保铁路工务大修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作者:薛皓袁云兵仪然单位: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机械段
1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随着新的设备和机械被引进,铁路机械设备的老式管理方法已经被淘汰掉了,新型机械设备的引入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强对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培训,铁路发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很多的大型设备我们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对于这些机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因为机械设备的更新是很快速,所以我们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要相应的提高,基本水平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了,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设备管理也要涉及很多的领域,因此我们要组织员工对铁路机械设备操作管理进行专业的培训。只有全面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才能使得铁路机械设备管理更有保障、更规范。
1.2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的矛盾问题我国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存在着矛盾,铁路建设中使用的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都是很繁琐复杂的,国家也要投入很大的科研经费,我们在大型设备购买的过程当中也会大批量的投入资金,这样一来,我们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大型设备可以运转使用几十年,在表面上看我们的设备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设备在使用的初期跟生产力能够很好的保持一个平衡,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进步,渐渐的原有机械设备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施工的要求了,这样就使得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跟不上,不利于我国铁路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机械寿命和实际的经济效益紧密的结合,才能使我国铁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3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间的矛盾问题铁路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目标,它的管理方向更具全面性,它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效率,它所要强调的是项目施工的进度,所以在设备的使用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机械设备。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质量、是进度、是效益,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带来的工作负担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当前现状普遍的存在机械设备超额负载,使用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现象使机械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我们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它处在项目管理的最边沿,不受施工单位的重视,不抓全面的铁路施工一定会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从而影响铁路施工的进度,所以要把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紧密的结合,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小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4我国现有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安全问题我国现如今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一些机械设备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操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强烈,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管理的基础环节没引起一定的重视,因为不受重视,所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纰漏,这样的纰漏就变相成为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尤其铁路施工的环境是相对有特殊性的,这就为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大了难度,铁路建设的地点选择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选择在山间,很少有在平坦马路上建设的,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就对设备的保养和管理产生了很多的不利因素。
2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对策
想要增强铁路工程的设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来入手,从多方面考虑我国当下的铁路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我国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我国当下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在铁路施工中,根本得不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两者之间得不到一个完美的共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去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更加的规范和科学化。要在铁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尽力去协调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使它们之间不再有矛盾生成。而且要对安全施工过程当中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计划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并且稳定的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接卸设备管理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因为机械设备的陈旧和老化都会在施工当中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工程的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人员绝对不能够疏忽大意,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机械设备负责,责任下发到个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停止使用,尽快的排除安全隐患。铁路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它的安装和使用说明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要对设备的质量安全做细致的检查,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到施工当中进行使用。对铁路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要马上维修,一定要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3结语
铁路建设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中是很突出的建设事业,铁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发展和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对铁路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渐增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从技术领域来提升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铁路项目施工的生产主力的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的主体,所以一定要做好对铁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把它作为一个施工重点来看,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施工质量,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陈钰斌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管理方面
(1)结合部管理不到位易形成风险管理盲区。通常,结合部越多越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和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专业结合部,由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所掌握跨专业知识不足,存在因结合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事故的情况,如列车抱闸运行,小则造成耽误列车事故,大则造成列车脱轨甚至颠覆事故。造成事故主要原因如下:作业人员未松开车辆人力制动机;车辆制动机故障;机车换挂后改变列车管主管定压时操作不当引起车辆缓解不良,而这种原因长期以来未被大多数单位管理和作业人员认知。《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旅客列车、特快及快速货物班列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为600kPa;其他列车为500kPa。长大下坡道区段货物列车及重载货物列车的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由铁路局根据管内相关实验结果和列车实际操纵需要可提高至600kPa”。由于各铁路局线路坡道、曲线半径、牵引定数等差异较大,对货物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规定不一,存在600kPa和500kPa2个值,因而出现货物列车在一些车站换挂本务机车后,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需要由600kPa改为500kPa,如果摘机前未对列车主管实施1次170kPa的最大减压量操纵,则会造成列车管主管压力小于副风缸压力产生制动缸缓解不良,进而导致车辆抱闸开车。目前,部分铁路局间、铁路局管内不同线路间、调车机车与本务机车间普遍存在货物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加之跨铁路局机车交路多、技术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危及了铁路运输安全。
(2)技术管理漏洞易产生安全风险。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技术管理归电务部门,使用管理归机务部门,行车组织归调度部门,数据涉及部门则更多,传统的管理规定没有要求所有在双线区段运行的机车必须安装LKJ反方向数据,而且由于跨铁路局轮乘交路长、本局不掌握相关铁路局反方向数据,以及受LKJ车站号码资源限制和LKJ芯片存储容量限制等因素影响,目前双线区段运行的机车未安装反方向数据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长交路跨铁路局轮乘的机车。当双线区段正方向发生设备故障、事故救援、自然灾害等情况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行车时,调度部门必须按规定组织反方向行车,当未安装LKJ反方向数据的机车反方向行车时,LKJ装置无法依据线路坡道、曲线半径、断电标、合电标及反方向进站信号位置等参数控制列车,必然存在冒进信号、超速运行、电力机车带电过分相或掉入分相区等安全风险。机车反方向进入区间救援时,同样存在上述风险,而且还存在与区间被救援列车(车辆)发生冲突的风险。
(3)作业组织方式变化易伴随安全风险。目前,全路开行的货物快运列车编有行李车、客车、货车,车上配有货运车长、装卸工、客列检等人员,并配有装卸机具等设备,到发量较小的车站以随车人员为主承担装卸作业,到发量较大的车站以车站人员为主承担装卸作业。这种作业组织方式对铁路各部门、各单位而言属于新生事物,具有全新的规章制度、设备、作业环境等,如果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必然带来安全风险。
1.2设备设施方面
(1)行车设备功能缺陷隐藏安全风险。据调查,目前部分铁路局的部分区段使用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该制式在电化区段不具备断轨检查功能,而且在断轨后存在列车占用丢失的安全隐患,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由于职工违章、违纪,技术设备不良或其他原因。在上述设备区段,当发生上述故障且列车停车后,如果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发现并拦停后续列车,后续列车的列车乘务员又中断瞭望,极有可能发生性质严重的事故。因此,使用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存在安全风险。
(2)使用行车安保设施带来的安全风险。《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中间站停留车辆,无论停留的线路是否有坡道,均应连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并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等)牢靠固定”。由于电气化区段中间站到发线使用车辆人力制动机存在劳动安全风险,目前普遍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进行车辆防溜,但是部分车型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时,会造成人力制动机轴链与人力制动机拉杆加强筋间产生一定的夹角,造成人力制动机拉杆加强筋形成向下的力矩,当人力制动机紧固时,拉杆加强筋可能越过拉杆托架滚轴而被卡滞。如果出现卡滞问题,撤除人力制动机紧固器后,制动机链条看似完全松开,但是车辆仍处于抱闸状态,这种现象不易被调车作业人员发现,进而导致列车抱闸开车。目前,人力制动机紧固器尚无其他替代品,只有依靠调车人员人工确认车辆缓解状态,从而增加了调车人员的作业环节,也随之带来漏检造成的车辆抱闸开车风险。
(3)设备制造缺陷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动指示标识及职工培训教材都显示,客车车辆涡轮蜗杆式人力制动机,顺时针转动手摇把为拧紧方向,逆时针为松开方向。但是,一起旅客列车车辆长时间抱闸滑行,最终导致列车脱轨事故,彻底否定了这个定论。经过对事故车辆的人力制动机反复试验和解体检查发现,逆时针转动手制动机,制动机链条完全松开后,再持续转动时,制动机链条又会越拧越紧,最终使闸瓦与车轮踏面密贴。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制造车辆时未严格执行设计文件,造成设备缺陷长期潜伏。目前,采用涡轮蜗杆式人力制动机的客车存在上述问题,但由于运用客车数量有限,车辆只有在厂修时才能逐辆改造,因而只有全部车辆改造完成,使用手制动机引起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才能消除。
2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2.1消除安全隐患
(1)科学实验、精确计算,统一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要彻底消除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转换造成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有关主管部门应组织车务、机务、车辆、调度、技术规章制度管理部门,以及科研单位等组成试验小组,制定科学严谨的试验大纲和方案,在不同铁路局不同线路条件下进行科学实验和精确计算,合理确定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并在全路统一标准。在没有统一标准前,相关铁路局应开展列车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不一致问题的专项排查,查清不一致的线路区间、机车换挂车站,并进行公布,告知车务、机务、调度等相关作业人员。同时,完善相应的技术规章制度,规避自动制动机主管压力值转换造成的列车抱闸运行风险。
(2)升级LKJ硬件设施,根据运输需要安装反方向数据。为彻底解决双线区段运行机车安装LKJ反方向数据问题,首先应对LKJ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以满足数据存储需要。其次,各铁路局应公布双线区段LKJ反方向基础数据,抄送相关铁路局,并尽快组织安装。在未完成安装前,铁路局应修订完善相应的行车组织办法和安全措施。
(3)完善技术规章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针对货物快运列车开行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关部门应明确相关工种的岗位安全职责、作业标准和流程;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结合部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如制定货物安全检查及装卸作业办法,列车火灾、货物偏载、装卸机具固定不牢靠发生位移,以及列车发生非正常情况等应急处置预案;做好作业人员培训工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备品等,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4)彻底改造ZP-89型移频轨道电路。为彻底消除该设备功能缺陷产生的安全风险,必须彻底改造设备;在未全部改造之前,有关部门应组织设备管理、设计和设备生产单位共同研究对策,如电务部门采取调整设备电气特性参数、工务部门采取加大线路设备探伤频次等措施;同时有关铁路局应细化和完善列车占用丢失后的应急处置办法和行车安全措施,规避风险。
(5)结合设备实际修订完善作业流程。车务部门应制定使用人力制动机紧固器进行车辆防溜的作业流程,撤除紧固器后必须检查车辆制动机缓解状态,同时督促设备生产企业对紧固器进行技术改造或研制新的防溜设备。在客车涡轮蜗杆式人力制动机改造之前,车辆部门应在制动机手摇把处涂打提示标识,列车途中使用人力制动机后,车辆乘务人员须逐辆确认车辆缓解状态。
2.2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为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应以管理规范化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各级管理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安全管理职责就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某个部门(岗位)应该“管什么”;工作标准是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具体要求,是依据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实际,对安全管理职责进行逐条分解,是要求“管到什么程度”;工作流程则是对完成管理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及其关联关系的动态分解,是确保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重要载体,即“怎么干”才能达到既定的工作标准。例如,双线区段机车安装LKJ反方向数据,必须明确牵头和参加部门、每个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的职责、每一项具体工作必须达到的工作标准,以及数据审核、提报、公布、安装等相应的工作流程。
2.3开展安全风险动态排查和管控安全风险无处无时不在,有显而易见的,如天气不良、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办理行车业务;有潜在的,如产品设计缺陷和功能缺陷;有的是随规章制度、设备、人员、季节、生产组织方式等变化而产生的;有的是管理漏洞;有的涉及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根本无法排查等。因此,安全风险管理首先应进行认真的风险排查,尤其是做好动态排查,并不断修订完善防控措施,随时公布风险排查结果和防控措施。其次应落实好防控措施,如果某种风险涉及多部门,必须明确牵头和参加部门,共同组成风险排查小组,共同研究防控措施。
2.4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源于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类管理、作业、设备、环境等方面不利于铁路安全的问题,有上级和本单位检查发现的、下级单位上报的、车间班组自查发现的、职工反映的、兄弟单位互通的,以及人民群众提供的等等。安全信息管理是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收集、处理、筛选、分析、统计各类安全信息,是铁路各级管理机构随时掌握现场生产和安全管理现状,快速消除和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目前,铁路各级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含安全例会制度)和事故专题分析制度比较到位,但是对每日的交班分析会重视不够,而这一管理漏洞恰恰容易错过消除或降低风险指数的最佳时机。因此,铁路各级单位和部门应开好每日交班分析会,随时掌握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安全情况,处置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每一件事故、故障和安全信息的真实原因,纠正偏差,发现和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及时制定、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2.5加强结合部安全管理结合部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多个部门或单位共同负责、共同管理,形成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区域和环节的纽带,是内耗最大、问题最多、事故概率高、影响范围广、相互矛盾较为突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和事故的薄弱环节。为管好结合部,各单位、各部门应树立大安全的理念,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主动为对方着想。在此前提下,制定完善的结合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章制度,明确结合部管理牵头单位或部门,明确结合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工作标准和流程,实现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共管,消除结合部安全风险,促进铁路运输安全。
3结束语
铁路安全管理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广泛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并做到常抓不懈。同时,铁路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的敏锐性,彻底排查风险,完善防控措施,从而促进铁路运输安全的可持续管理。
作者:吕峰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
1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1.1管理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现场日常的检查流于形式作为基层的管理人员,经常要深入现场对作业人员标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制止,督导作业人员按章作业。这就要与现场的职工直接进行交往的,进行日常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对分管的工作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才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指出、整改。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个别管理人员由于日常不注意加强自我提高,存在业务素质不高,对岗位作业标准不掌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欠缺,都造成不能完全适应现场检查的需要。这样在日常的检查中就对某些问题发现不了或因掌握不全无法提出正确意见,使检查流于形式,达不到现场检查的目的。
1.2管理中缺乏调查,看问题片面个别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存在严重的主观现象,不注意调查。对某些“问题”的出现只看表面现象,没有习惯做进一步深入进行调查,查找他所看到问题的实质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对所谓的责任人进行指责,甚至对所谓责任人的解释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不能够与职工进行平等的交流,把职工的解释认为是“狡辩”。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完全起到相反的作用,更谈不到对现场检查的目的认识。
1.3管理思想与实际相脱离,只是机械的执行上级文件要求作为基层的管理人员,对上级下发的文件或提出要求的落实,一定要在管理中从实际出发,在掌握精神的前提下,在具体落实中要全面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详细细化具体的执行措施,使制度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如确实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大胆、负责的向上级反映,提出无法执行的具体理由,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但现在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个别管理人员对上级的文件、要求在执行中总是一成不变,很少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从而在具体落实中出现一系列这样或那样问题,出现问题又不注意调查,只是一味的强制落实。
2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2.1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现场检查是要与工人直接打交道的,是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因此就需要对检查工作的业务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因此我们在日常要注意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现场的检查不流于形式。同时要注意学习一点管理知识。管理是一门“艺术”,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善于与现场作业人员“交朋友”,要善于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特长,让他们愉快的进行工作。
2.2要加强日常的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对检查出的问题在下最后的结论前一定要用一定的时间去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得出确切的结论。不要完全相信我们的“眼睛”,在再次的调查中往往出现前后不一样的结论。通过这种方法,能让我们避免出现很多简单的错误,能够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要相信职工的素质,只要“真理”在我们手中。
2.3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级的文件、要求不能不执行,但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执行中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管理要求的落实最终靠得是每一个人自觉去执行。因此“制度”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就要出现问题。也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抗上”的勇气,对现场实际情况要掌握彻底,只有这样,采取真正将上级要求、规定落实到实处,职工作业才能舒心,安全才能保证。以上是我对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在落实中几点不成熟建议,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总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方法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逐步进行摸索。
作者:王真孟凯朱峰单位:济南铁路局调度所
1概述
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尤其高铁建设,正在高效有序进行,运输经营成效显著。铁路运输系统在综合运输体系里占有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家运输系统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于铁路运输来说,安全是最大的问题,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发生行车中断,甚至车毁人亡,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间接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2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特点
铁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着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系,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都有其自身特殊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众多,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
1)动态性: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不可预测事件、意外情况以及非正常因素时有发生,给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系统性:铁路运输涉及铁路专业技术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组织等各个方面,还包括生产运输的各个环节,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加以分析处理;
3)复杂性:铁路系统基本处于野外,属于全天候、开放性作业,信息控制、传输、接收都受到制约,控制人员与操作人员分离,既有内部人员素质的主观影响,还要受设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
4)艰巨性: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路网规模快速扩充,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使得铁路运输问题复杂度不断提高,安全事故风险加剧,因此,铁路运输安全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问题越来越严峻。
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铁路运输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就达300多起,表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风险,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员组织方面、设备方面、环境方面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等。
1)人员组织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导性和创造性以及组织方式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关键作用,铁路运输系统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业务水平,生理、心理素质,团队的配合和组织方式都是铁路运输系统中最活跃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由于人员组织因素导致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发生失误。主要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考核制度不够严格、组织作用不够突出等方面。
2)设备方面。设备质量的好坏、运行状况是否平稳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质量良好的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的稳定不仅是运输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运输安全的关键保证。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整体关联性高,涉及面广,配置零散,运行时间连续,监控难度大,故障发生频繁,处理时间紧迫。加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保养维修不够及时,设备不足,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3)环境方面。铁路运输环境包括运输系统内部作业环境和通过组织管理所营造的运输系统的内部社会环境以及运输系统外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铁路运输环境是组织和管理铁路运输的空间环境,是机车行驶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
4)管理方面。长久以来,安全管理观念相对陈旧,管理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管理的机制弱化,目标不够明确、重心发生偏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不够有效,安全监督制度不够健全,这些管理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疏忽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建议
1)提高管理及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劳动者作为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铁路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进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心,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其次,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从技术水平,思想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测评,达到上岗标准后,方可上岗作业。最后,要制定严格生产纪律,专人负责检查,整顿工作作风并严肃工作纪律,禁止思想上松懈,行动上疏忽。
2)提高线路、机车等相关设备的质量。先进可靠的铁路运输设备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安全技术所需资金的有效使用,重点放在铁道线路、机车、信号传输等关键设备上。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加快自主研发国产新设备,把科学技术作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突破口。建立健全日常的保养维修制度,确保日常保养维护设备的合理有效运行。具有相应的应急抢险救援设施,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3)确保铁路运输环境的良好。铁路运输终究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为了确保作业人员高效安全工作,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劳动操作的环境,改善作业环境。在应对自然环境方面,要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天气及自然气候,做好大风、强降雨、暴雪、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对泥石流、塌方、地震等自然灾害做好预警预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4)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参与人数众多、安全生产难度大,因此,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铁路运输生产,对于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逐级确定安全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把内在约束和外在监督有机的统一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经常性和特殊性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5结语
铁路运输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综合水平的重要表现。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对待,做好预防和解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作者:陈春莉张志虎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调度所
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概述
铁路工程建设作为大型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的建设中其周期长、建设复杂、涉及单位多等特点,使得其施工安全风险具有离散的特点,并时常带有突发性,从而给铁路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同时,其涉及的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每个单位其责任不同,因此,为更好的加强对铁路工程安全的管理,通常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从最初的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到竣工验收等都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工程的安全控制。
2基于Web-GIS技术的铁路建设数据管理与集成
2.1Web-GIS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下的可兼容、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包括对网上数据的分布、采掘、管理、操作和安全性等方面。在铁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其中产生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文档数据,包括铁路线路所走的基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地理数据、卫星影像数据、施工图纸与线路设计、线路地质数据等。而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则必须使用Web-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朔黄铁路的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规划采用了这一技术,但是在其工程建设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则没能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如果能将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系统嵌入到其本质安全信息系统中去,则其创新性,尤其是应用价值将会大大提高。
的做法,这样比较符合国内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习惯。再次则是数据库的构建。对该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所谓的数据仓库技术,则是将多维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该系统当中包含空间数据、文档数据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为系统服务,则需要采用一定是技术将其进行集成。同时数据仓库技术中将用户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分类,尽量保留经常使用的数据,而将不常用的数据放置到备份系统当中,从而使得整个数据库得到优化处理。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不同数据形式的数据表格,近按照数据库的要求再规定其属性、字段、格式等。最后则是对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作为对系统运行基本信息的提供,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关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当中应尽量采用填写报表的方式;其次是尽量将数据的录入方式由录入变为选择,从而减轻工作量;第三是类似的数据可进行复制;最后是数据录入要尽量符合录入用户的习惯,尤其是当前人们上网查看的习惯。通过上述的原则将数据以表单或者是上传文件的方式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发表到Web-GIS地理信息系统。这样,人们在浏览时,如同上网普通网页一样就能很好地掌握工程建设的各种方面。
3系统需求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决定系统的功能设计。对该系统的设计,其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第一,安全信息管理的功能。通过系统科对相关的铁路建设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在将数据录入到信息系统后,可对数据进行分类、修改、存储、浏览、分析和统计等;第二,安全信息共享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各个不同的铁路施工单位可对相关的建筑数据、勘察数据、地质数据等可实现共享,从而可有效的保证建筑单位、监理单位等加强运用数据对施工质量的把握。第三,辅助决策的功能。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安全控制的过程当中,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以此提高系统使用的效率;第四,相关文档辅助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大量的工程文件存储到系统当中,从而实现对文档的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4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Web-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现阶段比较流行的B/S模式,该模式其典型的优点在于易维护性。对该架构的维护只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维护,而不需要对客户端进行维护,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工作量。铁路建设单位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即可实现对该用户信息系统的访问。通过该整体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三层,通过web浏览器的服务请求,将相关的数据传递给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在通过应用服务器实现与不同数据库的访问请求。
5系统功能设计
结合上述的需求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将系统的功能分为系统管理、事故隐患管理、监理管理、施工安全督查、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安全状况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在主要负责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系统用户使用权限的设置;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则主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存储、修改等;施工安全督导则主要对不同的子项目的施工安全进行督导,并对发生安全事故数据进行录入;综合分析与评价则是通过统计分析对整体的项目安全进行统计分析;监理管理则主要为建立单位进行使用,包括施工安全控制等;事故安全隐患管理则主要是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含进行统计分析。
6系统实现
系统的实现则采用visualstudio2010作为开发平台,并以VB作为开发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同时数据库采用常用的企业级数据库oracle9i,从而提高数据库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以基于GIS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为例,在该模块当中,其包含了1:25万全国铁路基础图、1:5万铁路沿线数字栅格影像图、1:1万铁路沿线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线路地质情况分布专题图、单位工程分布专题图、施工图纸等相关数据共计约20GB。通过该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可清晰的看到工程沿途多经过的站点,并可进行放大处理,以此加强对不同施工点信息的查询.
7结束语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极其普及,无论是国内政府还是企业各部门,包括铁路内部各部门均已经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办公,如果铁路的工程建设系统能够实现基于Web-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下管理,使得原本通过人工操作的信息管理实现了网络化,这将大大提高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铁路施工安全的真正网络化管理。这也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的数据统计方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对铁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方案仍然为设想,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和调整的地方,而这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要求。
作者:刘寿山单位: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
1铁路工作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本身是一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职工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一旦职工的心理压力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去释放和调整,那么就会引发其情绪上的不安和烦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种形势给职工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会引起一部分职工的心理崩溃,管理部门应该对此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铁路企业对于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各异性以及长期性。虽然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但针对不同的铁路施工人员还是会表现出各异性。由于每个职工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而不同年龄段、接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职工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需要因人而异,针对每一部门铁路施工人员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其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小、原因都不同,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不能是临时的、短期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调整管理工作的方向。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时期职工们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热情,定期地、长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修正职工的工作态度。
2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
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实际上,有许多基层的领导还是忽视了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这些领导都意识到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却没有理清职工的心理健康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内在影响。从根本上来说,铁路安全的管理还是由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提升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方面的管理质量。对于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说,一旦其心理过度紧张或者过于疲劳,直接就会导致其注意力的不集中,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就对铁路安全造成了威胁。铁路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来说更是需要职工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和稳定性。同时,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铁路安全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的心理健康处于一个良好的情况下,那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个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状态,对于工作相关事宜的发展判断也会较为准确。而对于铁路施工建设来说,要求铁路施工企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因此,加强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对于铁路的安全性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3铁路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途径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既能够解决职工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对于铁路工作来说,除了要推动自身不断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创造经济效益,最基本的是保障铁路安全。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3.1把握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铁路施工企业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整体,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包括了多个方面,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作为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健康工作不能是盲目的,也不能是一概而论的。由于心理健康工作本身具有各异性的特点,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并不是指针对某个职工,而是针对某一种不良现象或是一种普遍的不良心理倾向。因此,要求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自身必须正面、积极,能够与时俱进。这样的领导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更好地在工作岗位发挥其作用。另外,在工作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们心中是十分刻板的,并且,铁路企业施工人员长期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紧张的氛围可能反而使铁路施工人员心理上出现抵触情绪。新时代下,对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让这种心理辅导成为铁路施工人员繁重的工作之余一种休闲、放松的渠道,从而乐于接受这种心理健康教育。
3.2掌握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要求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的进行必须遵照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了解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并把握大多数人的心理倾向。只有掌握了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亚健康”形成的原因,了解基层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问题所在,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修正其错误的心理倾向,以保障铁路事业的安全运行。
3.3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心理健康工作本该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但不得不说的是,在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中,把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当成一个形式或是仅仅走个过场,不能够真切地开展和推进职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工作,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来意义。然而,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应该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对于工作管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应该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要遵循着人性化的原则,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着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工作方向来制定相关的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合理地开展该项工作,定期总结和汇报,让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充分落实在铁路施工企业的基层和管理层,让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作者:程立华单位:通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1当前铁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安全隐患
2012年8月5日,榆次站三场驼峰发生一起铁路交通一般D2类调车脱轨事故;2012年8月15日,榆次站新鸣李站发生一起错误排列客车进路,致使列车机外停车,构成铁路交通一般D5类错办信号致使列车停车事故;2013年6月10日,榆次站二场发生一起调车作业撞轧脱轨器的铁路交通一般D类事故。通过对这几起铁路交通事故的认真分析,以小见大,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现阶段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1.1安全教育淡化对安全管理知识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安全意识淡漠。部分干部只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思想观念上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滞后,问题发生后才搬到桌面上。部分职工在安全学习考核中不重视,存在应付过关的错误思想。结果是只知道安全不能松懈,但从思想上体会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达到安全管理宣传教育的目的。通过下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部分职工对检查人员指出的问题没有认识到错误,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对的,究其原因,一是基层部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做得不到位,二是职工身边的环境对其接受安全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轻事前规范,重事后管理目前存在的现状一般是在出现安全事故后,当事人处分了,领导重视了,天天查,天天管,短时间内会引起职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职工的安全意识还会松懈,领导因为工作多也无暇顾及强调安全问题,这样安全管理工作上就会出现时紧时松情况,一些职工存在着麻痹的错误思想,所以就为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1.3现场作业标准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铁路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现场作业标准落实不到位造成的。现场职工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作业流程与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在工作中抱着侥幸心理,凭着习惯进行作业,盲目求快,遇到突发事件和非正常情况时候,忘了规章和乱了作业顺序,造成失误,极易发生事故。而且针对现场作业互控、他控机制的制定也不完善,不能在外界帮助之下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控制与消除安全风险。通过平时各种检查手段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检查人员是否在场,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比如信号楼上的接发车作业,检查人员不在场时,信号员对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的盯控大打折扣,从标准化用语的省略上可以看出,每当形成互控关系缺失的时候,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基本上从两至三个人的身上转嫁到一至两个人身上,无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相对概率。2012年新鸣李站错排进路导致的D类事故就是由于接发车作业标准的不落实导致的。
1.4职工总体素质不高,青黄不接通过查阅《2013年榆次站职工素质分析报告》相关数据,从年龄分布上看,车站全部职工当中46岁以上的占到全站总人数的49.48%,比重非常大;从学历分布上看,大专学历的282人,占16.1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46人,占8.37%,所占比例较低。虽然以上数据不全面,但在整个铁路系统内部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充分说明了在铁路技术装备迅猛的发展的情况下,一些现场人力工作己经被先进的设备所取代,由此产生了新的并需要高新知识技能的工作岗位,而现实当中都占据着铁路运输一线的重要工作岗位,却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的职工,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建设和发展的形势。比如榆次一场信号楼的四名车站值班员年龄全部在55岁以上,职工在承受如此大劳动量情况下能否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令人生疑,也让人担忧。
2切实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举措
通过对现阶段铁路安全现状的典型性分析,强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要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引入安全风险意识,实施新的方法,创新性地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2.1加大技术、设备保安全的力度
2.1.1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发挥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应继续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政策和技术创新,对铁路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进行科技攻关,争取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和推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安全科技基础条件共享与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利用科技保安全,将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2.1.2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研发应用先进可靠的安全技术装备,坚决淘汰落后的铁路运输设备。首先,不断升级改造现有的行车安全监管装置,消除铁路运输设备上的安全隐患,去年榆次站部分站场安装使用了TDCS3.0和STP系统,使得在实际作业中对列车到发的信息和调车机的位置做到更为精确掌握,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安全提示;其次,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大程度上以机器装备取代人工监管,大量减少人工操控带来的失误,比如榆次站于今年3月底完成了SMIS2.6系统的全面升级,取代之前的1.0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调度生产指挥系统减轻人工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效率。发挥设备的精确性,利用设备有力的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2.1.3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形成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改经验型管理为科学管理。要按照“科学、统一、专业和规范”的原则制定各项准确适用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根据铁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清理废止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法规条文和规章制度,避免由于各项规章制度的漏洞造成的安全风险。
2.1.4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结合铁路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以及适应新时代铁路发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在大量需要新职工补充的前提下,对现有干部职工的素质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
(1)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搞好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领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程序,督促各部门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职责。
(2)当然安全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更在于每一个铁路职工的参与。为此,必须加强对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使全路职工理解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标准和方法,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安全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培育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把握好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突出抓职工的岗前培训、发生事故后的反思或定期的工作总结等环节。
3效果
通过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榆次站不仅在安全方面持续稳定,而且在运输指标上也呈现出节节攀升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榆次站已经消除之前连续几起事故带来的阵痛,克服困难,实现安全生产700余天,车站日均办理辆数由2010年的7348辆上升至2014年上半年的10688辆,这正得益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4结束语
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要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风险无处不在”的安全风险意识植根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通过安全风险文化建设,把岗位安全立功竞赛、案例警示宣传、安全法规教育渗透到安全生产各岗位、全过程,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讲安全、文化促安全、合力保安全的氛围。
作者:陈厚玉
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及其评估
1.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从铁道部到基层站段都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众多涉及行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监督、检查、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全路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特别是近2年来,铁道部根据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事故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和大补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我国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原有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铁路安全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大力度地奖惩来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主要依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来保障行车安全,这对于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铁路而言是不够的,与世界铁路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进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评估。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或观点性的水平上,特别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或实际可操作的模式,更未达到从标准化原理出发所要求的事先预防、技术可控和专业规范的安全模式。我国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模式之所以仍停留在单项及战术层面上,关键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思路、组织构架、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各种因素或条件的制约。
2.1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建设、施工、运营、监管等诸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传统的铁路条块管理方式加剧了处理和协调各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策划的缺失,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策划方案,以确保整个铁路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
2.2现阶段涉及我国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甚至已经不适应铁路的发展要求或已经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尽管铁道部即将颁发新的《铁路安全条例》,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包括程序、方法等内容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队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信息化管理手段仅仅停留在信息采集、汇总、记录等单一的条块的辅助性的水平上,其系统功能较简单,与高端的复杂应用系统相比,尤其在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减灾控制等功能方面相对有待提高。另外,铁路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高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级部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
二、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纵观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建设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工程、维护、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以及各业务系统不乏各自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然而,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大多是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单项或局部安全事项而制定,而且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或被动管理的水准上,尚不能满足主动、预控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活动之中,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方针、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相关组织结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执行,避免因制度和管理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3.提高全员的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4.打造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风险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以逐步达到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预控管理,是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的闭环管理,其实施过程基本上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线。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动,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达到预定安全目标,打造一个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人—机—环—管”的全面结合,确保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安全,从而达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三、结语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铁路系统“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各个方面。安全风险理念在铁路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探索、注重务实、分析规律、用于创新,才能使风险管理与铁路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并产生良好的效果与效益。
作者:陈红彬单位:郑州铁路局安李支线公司
一、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运输速度,铁路运输效果将会更加。当然,实现这一目标应以安全运输为前提。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注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强化。铁路运输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执行铁路运输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注重自身的安全性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除此之外,铁路运输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一直坚持一项工作,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1.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铁路运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高速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由于铁路运输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此种情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运输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3.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共同的推动下,我国铁路运输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应用于铁路运输中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越来越不适用,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对此,应当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比如增强铁路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合理的应用新技术、构建新型铁路运输操作平台等,能够真正意义上强化铁路运输安全,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为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做铺垫。
作者:张文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站职教科
1强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
1.1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全年安全目标、工作计划,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为确保全年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及本安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推进,公司各管理层分别在月度的安全例会上将本安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在每月、每季度的“五型企业”、“五型部室”考核中进行督办落实。为强化各级单位的安全考核指标和奖惩细则的落实,公司与各单位签订《安全风险抵押责任状》,各单位与各站、队、车间签订《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责任状》、《人身安全包保责任状》。按照责任状落实责任,兑现奖惩。
1.2提高危险源辨识质量,细化管控措施,提高安全风险预控能力,稳步推进公司本安体系建设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是本安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万吨列车在包神的开行,运输组织、牵引方式及机车监控模式、行车设备随之发生了更新和变化。根据新情况,公司一般在第二季度组织开展持续危险源辨识和评估活动。安质部及业务部门会同二级单位技术管理人员深入一线班组,组织全体员工从个人行为、机械设备、生产环节、作业场所等方面,辨识出各类危险源。同时,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及全面、适用、可操作的原则,结合专业规章、标准对每项辨识出的危险源逐项制定执行标准和管控措施。为便于各级管理层、生产人员掌握风险预控知识和本岗位危险源及管理措施,公司统一印发《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学习手册》和各岗位《危险源辨识卡片》。要求每名员工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源项目、危险源等级、潜在原因、执行标准和管控措施,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成果在各岗位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定期开展本安体系建设推进交流活动,召开本安体系建设推进会,总结分析前期体系建设工作和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讨论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同时,严格本安体系内审制度,公司每年两次、二级单位每季度一次内部审核,全面审核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复查近期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隐患和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编制内审报告和不符合项报告,确保各类隐患和问题得到整改落实,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合法性。
1.3强化体系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为本安体系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不断强化体系知识的掌握,公司每年定期举办管理人员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安全培训班,邀请集团公司安监局本安体系专家和内蒙古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教师授课,公司领导及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本安体系建设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学习,针对风险评估基础知识、风险评估程序及要求、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工作安全分析、危险源控制技术和措施、风险评估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掌握本安管理知识,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并通过考试获得安全管理资质证书。加强对新工安全技能及危险源辨识培训。近年来,公司陆续招收了一些新工,这些新工现场实作经验少,安全自控能力弱,是容易出现人身伤害的重点人群。公司和二级单位针对这一问题,在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也加强了新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的学习,通过把集团和铁路行业历年发生的伤亡事故案例和本安知识纳入培训,加强新工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自保能力。强化员工对岗位危险源的学习,熟知安全管控措施。公司安监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深入生产车间、班组,抽问、抽考员工岗位危险源及管控措施的掌握情况。各单位采取岗位危险源考试,利用学习会、班前点名会、交接班会等形式宣传学习岗位危险源,使安全管控措施完全落实到每个岗位的具体作业中。
1.4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加快重大隐患项目整改,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严格安全监督与检查,确保运输生产的有序顺畅。①有效利用风险评估成果,按照危险源和风险等级确定监督检查的频次,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和方法。公司安质部按专业分工重新修订和制定安全监察《安全检查手册》,细化检查标准、方法和频次,并将安全检查有机地同公司“五型企业”考评相结合。②结合包神铁路专业特点及季节性变化及上级要求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各类安全检查,对各单位日常安全管理、人身安全、行车设备、行车组织、安全防护设施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等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检查,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包神铁路本安信息管理系统并按系统流程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无法完成的限期整改,需要公司资金投入的及时在总经理办公会上予以研究。同时,在每月的公司安全分析会上将发现的问题及责任单位予以通报并纳入公司“五型企业”考核兑现。2013年,包神铁路集团公司检查发现的隐患项目169项,其中90项为秋季安全大检查前发现的安全隐患,截止2013年12月5日已整改完成85项,整改率为94%;秋季安全大检查的安全隐患79项,已逐项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措施,并通报各单位进行整改;基层单位检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615项,整改完成隐患1549项,整改率为96%。
1.5修订应急救援程序
,认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当年在总结上一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公司重新修订“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程序”,各基层单位也按照专业分工修订和完善现场处置方案,使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定期进行突发事故应急演练,通过综合演练,进一步检验了各单位从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到恢复通车等各项工作水平,为各专业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累了经验。
2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风险管理理念领会不深
①在安全风险研判过程中,一些车间、部门基本概念不清,不深入调研,主观臆断,确定的风险项点不全,制定的措施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②与日常工作结合不紧密,尤其是与安全质量管理体制结合上思考不够。
2.2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安全风险管理运作机制不够健全,相关制度标准不够完善;各级管理人员、一线职工普遍没有接受过安全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深度培训,在落实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3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有待加强
①风险研判重作业、轻管理,在作业层面分析问题较多,深层次查找管理原因较少。②风险控制措施往往停留在作业环节,没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全系统控制。③一些《岗位风险提示卡》重点不突出,过程控制效果不明显。
3强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通过多年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我们真正认识到,安全风险表现在现场,但是真正的风险源在于管理的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剖析现场发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惯性问题重复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追根溯源,最终都归结到管理问题。因此,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强化管理问题的分析和预防、消除,着重要把握以下3个方面。
3.1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强化管理基础
①要健全管理职责,每个部门、岗位都要清楚自身的职责是什么,应当怎么去落实,特别是在“结合部”方面如何管、具体要干什么,避免职责界定不清,造成相互扯皮、工作摩擦。②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消除不科学、不合理、不适应、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现象。③明确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做到程序流畅、分工明确、标准完善。④强化全员素质教育,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和岗位落实能力。
3.2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强化过程控制
要突出生产运行的重点环节,一级对一级负责,兑现岗位责任,做到有效掌控安全风险。①各个层级、各个岗位严格执行和落实岗位职责、制度规定和作业标准、作业流程;②机关科室和职能部门要把检点放在岗位职责、制度规定、作业标准、作业流程的落实方面,提高现场检查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③逐部门、逐岗位明确应急处置职责、流程和有关规定,形成完整体系,强化非正常情况的指挥、处置。
3.3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落实
①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风险的日常研判、定期评估和管理考核,克服风险管理与日常管理“两张皮”现象,形成抓落实的合力。②要克服形式主义,务实创新地完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紧贴现场实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到现场一线去检查检验风险管理落实情况。③要加强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考评,促使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放在提升管理质量上,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管理步入高效、有序、平稳、可控的良性运行轨道,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4结束语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在安全风险管理中,要加大注重对高科技设备应用能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干部职工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在职工教育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题型题库、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员素质、深入现场面对面培训等措施,强化教育课题与现场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从而保证安全风险的全面受控。
作者:白亮单位: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1系统功能
(1)从铁路运输生产系统的人、机、环境、管理等4个方面入手,将安全管理科学、安全决策科学与安全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一套适应现代铁路安全工作要求的集安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决策分析为一体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综合监控系统,辅助铁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
(2)实现安全问题和现场隐患的闭环管理,每条问题的通知下达和反馈处理全部可通过系统显现,接受系统监督。
(3)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平台,实现现场各类安全报警信息的自动通知,让平台管理者第一时间知道现场存在的设备故障情况。
(4)实现员工安全培训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对每名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自动分析。
(5)对员工持有的各类证件进行管理,系统通过后台的设置,对需要提前办理审证或换证的员工进行及时提醒预警,防止证件过期未审。
(6)系统具有安全文库的上传和查阅功能,每个终端登录平台后可随时以电子书的模式查阅和学习有关资料。
(7)急预案的管理:完成应急预案的分类、添加、删除、修改和评价,建成完整而科学的应急预案库。
(8)以阅报栏的模式建立了电子查询重点,以触摸屏的形式展示,在重要岗点,人员密集区域,员工可通过终端对有关安全信息进行触摸查询。
2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以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为对象,以SQLSERVER为后台数据库、以winXP、IE8为开发环境,采用B\S架构设计实现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从安全管理、施工管理、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安全预警、统计分析、员工建议管理、短信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开发,系统结构如图。系统主要模块都包含前台浏览、信息报警、查询功能和后台原始数据录入、维护功能两大部分。前台浏览、查询无需任何权限,登录到本系统的用户都可以进行相关的浏览和查询,供浏览、查询,前台的预警功能可通过后台设置完成,系统自动识别临界数据,并与实际进行对比;后台处理,每个操作员的权限需要通过第一管理员进行授权才可以修改或录入,不同的人员通过密码区分,登录到不同的界面,实现他所负责原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主要模块设计
(1)安全闭合管理模块:对安全问题处理的监督、查询,操作者通过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录入,并通过网络进行通知的下达,同时对安全问题处理情况的实时跟踪,责任部门按照要求整改,完毕后通过平台进行反馈,从而实现对安全问题的闭环管理。用户通过终端机浏览和查询全处每一条安全问题的基本信息及处理情况,包括问题内容、问题地点、处理要求、反馈状态等,实现对安全问题的监督,使安全问题的处理公开化、透明化。
(2)“三违”信息模块:对现场出现的“三违”行为,操作者进行实时录入,员工可对信息进行查询,包括“三违”原因,“三违”作业的地点、检查人、检查日期、罚款金额,并可以对被处罚人的“三违”次数进行累计,自动预警本年度罚款人员列表。
(3)安全职责履行模块:本模块是对管理干部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下现场次数、现场发现问题次数以及“三违”指标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公示,用户可以查询自己每个月的指标完成情况同时保证安委会对管理干部的考核准确、公开。该模块提供条件查询。
(4)隐患排查模块:实现对基层各单位隐患排查情况的录入和查询,可对隐患内容、排查负责人、整改负责人、复查人等信息进行查询。本模块是对安全闭合管理模块中安全问题整改情况的反馈,并提供条件查询。
(5)安全教育培训模块:主要对各类安全培训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各类培训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近期该参加何种类型的培训以及培训内容,培训完毕后还可以查询考试成绩,并以此建立了职工安全培训电子档案。
(6)施工信息模块:对施工信息的管理,可实现施工信息的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并对各类施工情况进行监控,可查询每项施工的施工单位、施工名称、施工期限、技术措施及验收情况等。
4主要模块设计
(1)安全闭合管理模块:对安全问题处理的监督、查询,操作者通过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录入,并通过网络进行通知的下达,同时对安全问题处理情况的实时跟踪,责任部门按照要求整改,完毕后通过平台进行反馈,从而实现对安全问题的闭环管理。用户通过终端机浏览和查询全处每一条安全问题的基本信息及处理情况,包括问题内容、问题地点、处理要求、反馈状态等,实现对安全问题的监督,使安全问题的处理公开化、透明化。
(2)“三违”信息模块:对现场出现的“三违”行为,操作者进行实时录入,员工可对信息进行查询,包括“三违”原因,“三违”作业的地点、检查人、检查日期、罚款金额,并可以对被处罚人的“三违”次数进行累计,自动预警本年度罚款人员列表。
(3)安全职责履行模块:本模块是对管理干部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下现场次数、现场发现问题次数以及“三违”指标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公示,用户可以查询自己每个月的指标完成情况同时保证安委会对管理干部的考核准确、公开。该模块提供条件查询。
(4)隐患排查模块:实现对基层各单位隐患排查情况的录入和查询,可对隐患内容、排查负责人、整改负责人、复查人等信息进行查询。本模块是对安全闭合管理模块中安全问题整改情况的反馈,并提供条件查询。
(5)安全教育培训模块:主要对各类安全培训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各类培训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近期该参加何种类型的培训以及培训内容,培训完毕后还可以查询考试成绩,并以此建立了职工安全培训电子档案。
(6)施工信息模块:对施工信息的管理,可实现施工信息的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并对各类施工情况进行监控,可查询每项施工的施工单位、施工名称、施工期限、技术措施及验收情况等。
作者:杨金辉曹培全单位: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铁路运销处
一、铁路安全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理念文化是指铁路企业用以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例如,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若干安全理念:“安全是饭碗工程”、“安全生产大如天”、“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一次做对、安全正点”、“做精细人,干精致活,修精品车”、“安全行车千万里,重在把握每一米”等。
2.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是铁路企业外显文化,它把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理念文化和物质文化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坚和桥梁。例如,北京铁路局唐山机务段若干安全制度:各工种、各岗位的职工必须学习、掌握有关安全作业制度和安全常识,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出退勤时,一班人要同行,应走固定的走行线路,严禁以车代步、走道心或枕木头。
3.铁路安全行为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是指铁路员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活动文化,它是铁路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理念文化在铁路员工生产活动中的折射。例如,北京铁路局丰台西站在安全检查中实行亮红牌、黄牌、白牌的方式,强化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4.铁路安全物质文化铁路安全物质文化是铁路安全文化以物质为载体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车辆段的安全雕塑。包头西车辆段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最富特色的是他们将职工作业中发现的重大车辆故障配件制成安全雕塑,刻上防止事故的职工姓名及发现故障经过,矗立在职工上下班必经之处,既为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树碑立传,又对广大职工起到了警示和鞭策作用,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铁路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安全教育为先,培育共同安全理念
坚持安全宣传教育为先,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安全生产大如天”意识和“三个重中之重”思想,努力培育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基层职工共建、共享、共赢的铁路安全观念。一是加强铁路安全法制宣传,强化安全法治意识。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的宣传,以及《安全生产规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并通过组织征文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演讲等形式,广泛普及机务段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干部职工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二是大力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注重剖析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用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反面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强化铁路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汇编典型事故案例,制作安全FLASH动漫、安全作业警示片;每年开展形势任务大宣讲活动,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车间一线巡回宣讲,讲事故的危害性,讲后果的严重性,讲工作的被动性,帮助职工算清事故背后的经济账、政治账和家庭账,并请事故当事人现身说“法”,增强了安全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使干部职工真正认清安全是企业是职工的饭碗工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三是广泛开展安全理念征集提炼活动。大力倡导“三点共识”、“安全是饭碗工程”、“安全生产大如天”、“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等核心理念。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格言警句征集活动,提炼固化具有段、车间、班组特色的安全理念,“一次做对、安全正点”、“做精细人,干精致活,修精品车”、“安全行车千万里,重在把握每一米”等许多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安全理念在职工中生根发芽,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二)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文化
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突出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要求,构建安全管理行为过程控制标准化体系。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作业,增强职工尊重规章、按标作业意识。狠抓规章制度与作业程序、标准的落实,编写运用、检修等主要岗位作业标准,在职工中开展标准化作业法和作业口诀征集提炼活动,利用QQ群、热线电话、咨询台等手段开展技术指导。深入推进“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主题竞赛活动,组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同时,在党员中开展“落实标准化、争创先锋岗”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带头实现“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三无目标,发挥岗区示范带动作用,在安全生产中创先争优,从而引导职工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作业流程和标准进行作业,让执行标准成为习惯,让按标作业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二是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同志指出“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管理是最大安全风险源”。要树立向干部作风要安全,向专业管理要安全,向标准化作业要安全的机务段管理理念。三是切实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增强应急处置意识。牢固树立“变化就是风险”的理念,强化应急处置,掌握安全生产全过程。制定各类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开展动车组起复、途中弓网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应急演练,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增强乘务员的应急处置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大力开展先进典型培树宣传活动,树好行为榜样。坚持每年开展班组“四十佳”、党员安全标兵、技术能手等各类各层次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每季度开展“四好”职工评选活动,分工种、分岗位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表率作用,深入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利用劳模报告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针对高铁司机队伍重大先进典型多,在动车司机休息室设立群英谱,打造“星光”走廊,广泛宣传段内涌现出的全国劳模、省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全路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路“双百”人物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三)注重安全生产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物质文化氛围
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能够起到熏陶、凝聚和感召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职工的脑海中,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要因地制宜培育作业现场文化、车间文化、班组文化、宿舍文化,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环境品牌。一是优化职场环境。在各作业场所规范制作安全标志、警示标识、风险提示、操作规程等,在检修行车上设置大幅安全理念牌,时刻提示引导职工安全规范作业。同时,邀请职工中的书画爱好者,将征集到的安全理念、格言警句,创作装裱成一张张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在班组悬挂,把安全文化理念送进班组。二是规范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在段、车间设置安全文化宣传栏,将上级有关精神、各类文化活动和各类先进典型及时制作成展板,开展宣传教育,传播安全文化。精选提炼60余条标准规范的安全宣传标语和格言警句,沿段内主干道统一悬挂,形成近500米长的安全文化长廊,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是加强亲情文化建设。机务流动分散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职工要想安心干好本职工作,离不开亲人和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机车乘务员常年在外跑车,顾不上家,也照顾不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通过每年开展“二道防线”评选活动,邀请职工的爱人到段座谈,为她们戴红花、发红包,参观段容段貌,组织外出旅游;走进职工家庭,录制亲人安全寄语,在派班室滚动播放;为临退休职工摄制工作生活短片留念;在支部设立“民情日记”,及时帮助职工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让职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更加安心本职、岗位建功。四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既能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愉悦心情,又能在活动中使职工受到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倡导“安全为本,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抓好职工活动中心、职工小家建设,发挥文化长廊、图书室、文化园地、读书角等文化阵地作用;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积极举办安全生产书法、摄影作品展,充分展示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激发大家齐心协力保安全的内在动力。
(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水平
铁路机务段安全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铁路机务段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文化支撑。铁路机务段要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运行作业和过程管理的制度,推进管理整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意识层面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层面的规范。在充分发挥安全理念文化这个“软约束力”的同时,铁路机务段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同比增强安全制度文化的“硬约束力”,更好地保障铁路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铁路机务段要及时研究判断新形势、新要求,下大力气系统地优化、整合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办法、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力争将安全管理系统闭环化,形成一个闭环运转的管理模式。二是通过建立系统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制度落实。铁路机务段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干部履职督查实施细则》等,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通过重大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等方式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干部职工进行小额快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彰,使“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理念充分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像关注自身切实利益一样,时刻谨记安全生产,自觉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从事安全生产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对发生安全问题、事故的责任人和具体案例,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定责,对责任者、责任部门和主管领导进行必要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作者:王元奎 徐飞强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东机务段
1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铁路系统信息建设是1个超大规模的政企合一的内部网络。即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主要铁路站段共同拥有1个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中国铁路的信息技术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简单的单机应用,以18点报告为代表的统计项目,逐步发展到今天涉及全路各部门,覆盖车、机、工、电、辆、财务、统计和办公等铁路各系统。当前的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是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并且存在许多隐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系统崩溃、中断及非法进入等信息安全问题则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上层的整体策略
主要体现在管理力度不够,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规定过分强调部门的自身特点,而忽略了在铁路运输的大环境下自身的特色。部分规定没有准确地区分技术、管理和法制之间的关系,以管代法,用行政管理技术的做法仍较为普遍,造成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
1.2评估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的需求难以确定,要保护的对象和边界难以确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3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
1.4安全措施建设滞后
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措施建设不够健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网络安全也在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原来的安全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需要。
1.5安全人才建设滞后
当前铁路系统信息技术人员较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铁路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的专业技术队伍。但从事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缺乏,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以及全员性的不断增强。铁路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经营管理、建设管理和安全保障等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铁路生产与管理向着智能化和管控一体化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对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信息安全引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将给铁路生产、服务和经营带来重大威胁和损失,给铁路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信息安全已成为铁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信息系统不仅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而且还包括生产自动化系统等。因此,信息安全保护的内容不仅是数据和系统本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运行于网络之上的业务安全,即保证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操作的不可抵赖性。结合实际应用,就是要确保运行于网络之上的行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等控制系统,以及生产实时管理、客票预订和发售、货运电子商务、12306客户服务等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2.2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系统在铁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强大,网络覆盖的不断延伸,开放性与互联性的不断增强,以及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升,由于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脆弱性以及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等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凸现,而且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信息安全保障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开展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从风险评估分析入手,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管控和处置措施,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强化应急处置,努力消除安全风险或使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内在需要,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必然要求,符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特点,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
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所带来的挑战,铁路系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端正信息安全认识
如何看待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看待铁路系统的信息资产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中的铁路系统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与铁路系统的有形资产相比,信息资产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虽然不能直接参加铁路系统价值的创造,但能间接地影响铁路系统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影响铁路系统的竞争能力。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甚至会影响铁路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铁路系统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从铁路系统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安全问题,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提出了“信息安全治理”的概念,即将信息安全策略提升到和企业发展策略相同的地位,作为企业策略层的1项重要任务来实施,这个观点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实践,值得铁路系统借鉴。
3.2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在信息安全学界,人们经常会提到,对于信息安全防护,应该“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在铁路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信息安全目标,建立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制,并严格执行,这也是铁路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3.3加大投入与提高人员素质
安全技术是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员是实现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的保证,对于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加大人员、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科学配置资源,达到投入和收益的最佳结合。围绕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目标和策略,系统、科学地进行软硬件系统的采购和建设,要重点加强信息安全人员资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补动防护技术,同时也要引入主动防护技术。此外根据实际的业务,可以引入PKI技术、VPN技术等,再结合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以及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从而达到最优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定期组织专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
3.4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必须针对不同的系统故障或灾难制定应急计划,编写紧急故障恢复操作指南,并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所担任角色和负有的责任进行培训和演练。
3.5加强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
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要保证数据不被更改或破坏,需要规划和评估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检测制度,是否有实时监控系统日志文件,记录与系统可用性相关的问题,如对系统的主动攻击、处理速度下降和异常停机等。
4结束语
如今,铁路系统正在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挑战、风险与机遇同在。如何运用铁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运输安全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只有从认识上、技术上和管理上多方面着手,协调统一,才能尽可能将信息安全威胁程度减到最小,从而为信息系统的健康、快速、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红玉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信息技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