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

时间:2022-05-18 04:4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人格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一、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

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人格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子女学会做人。不论你的孩子是“神童”、“天才”,或是在某个方面智力”超常”;不论你想“养儿防老”,还是“望子成龙”;不论你在给孩子请家教补课或学习美术、音乐,作为父母,要时刻记住: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一根主线,一根主心骨,就是培养孩子做人一一做一个正直的人,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都是健全的社会人,一个既独立又合群的人。按照陶行之老先生的话,不做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要做一个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人中人。

二、教育的四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一文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观点,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又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家长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把辅导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忽视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其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格缺失、甚至是智优德劣的孩子,这是一个尽可能避免的现象。

目前国内流行一种“育人产品论"一一即把学校培养学生比作工厂生产一样,称作产品。于是,就有精品一一品学兼优者;次品一一仅文化课不好,其余均好者;废品一一各方面不错,但身体和心理素质很差者;危险品一一智力、文化课方面都很好,但品德过差者等之说。其中危险品的出现即是做人教育的失败,也是教育的根本失败。

三、做人教育的根本要求

现在,不少家长包括社会舆论,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一切都好了,这是一个片面的危险评估。这类家长可以因孩子的学习好而自豪,但千万不能忽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用一俊而遮百丑”。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因恶意用硫酸烧伤动物园狗熊事件而被判刑;极个别高智商青年因高科技犯罪而锒铛入狱,还有个别青年留学生因犯叛国罪而被关入铁窗。这些鲜活的例子,应该为这类高智商的家长所记取。

作为一个明白的、有眼光的家长,除了让孩子学习好以外,一定要培养孩子做人,做一个爱国、爱民、正直、正派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具有社会主义荣辱感的人,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智力正常的孩子,可能通过升学成才的希望不大,但家长一定要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品德良好、有一定能力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要求孩子都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能学会一门技术,成为一名用双手养活自己并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普通劳动者,照样可以潇洒地生活。要看到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不上大学照样有出息。纵观世界500强和我国50强的企业老总经理们,大部分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他们的事却如日中天,日进斗金。环顾我们周围,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老板、大款,高学历的也不多。关键是能力、信心、是信念、品格、是诚信、正直,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格魅力。

反之,如果子女智育不好,品德还有问题,整日东跑西混,惹事生非,这是很危险的,它是普遍存在的失败的家庭教育的类型,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调查显示,破坏社会治安的强暴事件,绝大部分都是这类孩子干的。

四、新时期对人才教育的新要求

(一)新时期的特点

当前的时期,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激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崭新的时期。面对新世纪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专门人才。只有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一代四有新人,才能使他们担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新人的任务,不仅历史地落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因为家庭教育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抚养教育着下一代。在人生的基础阶段,塑造着亿万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个体素质。

(二)新世纪人才教育的新要求

从大的方面来讲,新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两个基本方面的素质:思想品德和知识才能——这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其次,还需具备几个条件。

1、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使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它是几千年来按我国亿万人民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的内聚力,粘合剂。爱国主义情感是人们道德品质的基础。一个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必然会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的光荣,能自觉的把自己的成长同中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情感是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他是我们弘扬和培育们足精神的需要,是对祖国、对人民“奋发的、热烈的、积极的、不屈不挠的爱。”它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及其献身精神紧密相连。

2、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信念,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终身的总目标。一个有理想信念的人必然会认识到人生的自我价值只有在实现社会历史任务和满足社会现象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这样,就能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荣辱观,就能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做出重大贡献。公务员之家

3、高尚道德的情操

4、现代的思想意识

这里主要是指创新意识、竞争合作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

5、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6、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要真正教育好子女如何做人,还需要首先从家长做起。除了对上述几点论述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外,还要学习掌握几点教子女如何做人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家庭、因孩子而异。

2、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借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成功家教经验。

3、坚持从自律到他律的转化,注意指导子女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

总之,只要家长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学校、社会,持之以恒的抓住对子女的做人教育,你的孩子极可能在做人教育中脱颖成才了。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良好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

摘要:文章以举例的方式阐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以此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成功;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出人头地,看到企业家们、政治家们光彩耀人的一面,为什么同样是人,同样的起点,他们就作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整天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奔波着、忙碌着,为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加班费,整日整夜地埋头苦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不可否认,人是有三六九等的,但这往往不是先天造成的,与自己的后天努力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亲戚冯勇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起名叫建业。对其倾注了夫妻二人的全部心力。对他娇生惯养,孩子的要求不管对不对,都尽量予以满足。建业从学校偷回来一块橡皮向父母炫耀,父母没有说什么。当建业与别人家的孩子打架,如果建业打了别人,人家的父母找上门来,父母只是轻声训斥。对孩子的一些“小偷小摸”行为没有即时予以纠正制止。

建业的学习成绩当然很不理想,初中毕业就不想再念书了。说起来,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当别人家问孩子的情况时,冯勇总撒谎说孩子很乖,每周只上一次网。

建业有段时间迷上了开车。居然考过了驾照。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了石油公司老总的司机。这份工作又体面又赚钱,稳定了一段时间。可浪子的本性又露出来了,他辞职停了这份工作,大家都为他惋惜。

该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建业与—个姑娘自由恋爱结了婚,有了家庭,可他总是不回家。后来听说他在外面又有了女朋友。老婆忍受不了当前的生活状态,扔下刚满月的孩子回了娘家。这可苦了建业的孩子,有爹等于没爹,有妈等于没妈,小小的孩子懂得什么,冯勇夫妇只能当起爹妈的职责,整天照顾孩子、哄着孩子。连冯勇都说上辈子不知造了什么孽,生下这么个“败家子”。

再后来,冯建业因为打架斗殴把人家的腿给打断了,坐了监狱。

这就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如果建业小的时候父母能少一些纵容多一些理智,孩子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既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溺爱无度,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滋生发展,在放松中管理,在管理中放松,一张一弛,张驰有度,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该鼓励的时候就应该毫不吝啬自己的言辞,该批评的时候更应该严肃对待不能放纵。

邻居申静家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心得。

申静自幼成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家庭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从小父母就让申静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即舞蹈培训班、书画训练班。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申静都说,自己学什么都是“半吊子”,什么都是说不会还一知半解,说会又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也许就凭借着这个“半吊子”,申静得到了很多锻炼成长的机会。

经常让孩子接触他不熟悉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发散孩子的思维,每一门学问技艺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门路,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思维的过程,一通则百通,对于处理其他事情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舞蹈是一门需要高度协调性的艺术,可以培养你办理事情的节奏感。世俗浮躁的心态可以通过练习书法使你的心情恢复平静,可以陶冶情操,淡泊以致远。

这样孩子在看同一问题,学习同一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理解,不会只固定在一个思维里,脑筋是灵活的,这种方法走不通,不妨换种方法走,“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对你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对你整个人生规划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学习其中的轻重缓急之术,对孩子处理一些碰到的人生大事,比如说升学、就业等等的选择都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根据当前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而不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走,这样你就会稳健前进,步步为赢。

幼儿园过六一、过新年都有申静的节目。其他的小孩子都非常羡慕她。父母从小让申静独立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他人肯定。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展现自我,孩子也会打心里认为自己很棒,自己努力了,也获得了成绩,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就会在其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渴望自己做进一步的努力,再接再厉,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孩子会因每一次克服困难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心态也会越来越好。

“坏”孩子总是在干了一件坏事之后,父母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批评是必要的,就像冯勇夫妇一样一味地宠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但是什么事都不能做得过头。责骂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糕。孩子极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这么做,我偏要这么做,总是跟你们对着干,这样就出现了父母管不了孩子的情况,“问题”孩子就随之出现了。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也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而是应该先冷静下来。与孩子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看还有没有机会改进,弥补损失。申静父母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上了小学以后,申静更加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了。学校各项的重大活动都是由她主持,而且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拿到各种奖状,申静还因为获得了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而参加了北京夏令营活动。

申静在高中阶段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录制,并担任主持人,早早地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生活对于她来说是一帆风顺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北京地方电视台。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如果没有申静父母从小独立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申静自身的努力,她的多才多艺是从哪里来的呢?她的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的人总是埋怨老天不公平,没有很好的家世,没有高学历,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片黯淡。殊不知,除了家世你无法选择外,其余的一切都是靠你努力得来的。

态度决定一切,希望你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工作给你带来的各种挑战,过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态度,勇敢地追求你心中的成功!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他在《家庭教育》中写到:“一个人只是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么说虽有些过于绝对,但是这足以对于学前期的幼儿而言,家庭教育对发展的影响之大。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一般是3-6岁,如果我们在这一时期对其施以良好的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兴趣以及行为习惯等基本上也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而这一阶段的幼儿多半时间是在家庭中与家长在一起的,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

幼儿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家庭环境作为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方面,对其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长期待在嘈杂、吵闹的家庭环境中的幼儿,其对外界声音的敏感度会大大降低,从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交往能力差,严重的会产生自闭的倾向;研究表明,存在暴力倾向的家长,其孩子在幼儿也多会表现出易怒、攻击等倾向;还有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存在的一些非先天疾病的行为问题幼儿,家庭环境是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

2.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

幼儿是娇嫩的,是需要成人呵护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所以成人不应将自己的观点、意志强加于幼儿。例如“报班热”这一社会现象,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在这其中他们会忽视孩子的意愿,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长期养成习惯就好了,但通过我亲身的观察了解,我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在兴趣班并不快乐。

3.父母缺乏对孩子合理的爱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对于孩子的爱也是一样,太过溺爱和太过严格都是对孩子造成伤害和误导,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所以家长对孩子更是满满的爱和期待。太过娇惯,凡事包办,会造成孩子自理能力的下降;太过严厉,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恐慌,瞻前顾后,硬性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养成。

三、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1.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的发展树立榜样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并将以身作则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在本书第一章他就提出了儿童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家长作为幼儿世界的重要他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由于幼儿期对成人世界的崇拜以及自身还缺乏对是非正误的判断,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和教导孩子,为孩子带去积极、正面的思想和态度。

2.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其进行行之得当的教育。本书开始他就提出来儿童期的几大心理特点,即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野外生活等。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提出要求,对于孩子多进行鼓励和肯定,是孩子产生向上的心理。切忌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使孩子和家长都身心疲惫。

3.父母对待孩子要严宽适度、教育一致

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如何爱和教育孩子是就家庭教育关键。陈鹤琴先生主张父母应该懂得爱孩子的方法,以使孩子更好地发展。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严宽适度,奖惩得当。因为孩子喜欢被称赞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多鼓励和支持孩子,让他们有向上的动力,但是在一些比如道德等原则问题上应该坚持立场,严格教育。另外陈鹤琴先生并不赞同“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方式,认为家长对孩子应该做到教育一致,这样才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行为原则。在我们这个日渐多元的社会中,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不同家庭背景、父母不同文化水平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而我们当今社会就是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最要紧的是要积极合理的,能够引导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其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许就是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思想带给当代我们的启示吧。

作者:李明坤 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对富二代的重要性

一、富二代存在的问题

1.张扬叛逆,炫富显摆。

“富二代”往往都个性张扬,不像传统性格那样内敛低调,而是性情直露,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他们在金钱的支撑下进行无度的高档消费,不懂得“富润屋,德润身”的道理,热衷于奢侈享受,爱炫富显耀,时刻都想成为舆论的焦点,总是试图想玩出点花样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其出格行为往往不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偏执任性,特立独行。

“富二代”一直生活在舒适优越的环境里,从小娇生惯养,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人都对他们宠爱有加,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里就滋生出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形成了比他人更任性、更偏执、更不讲道理的另类群体。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冲动。

3.惰性逍遥,自理能力差。

“富二代”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和困难,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顺风顺水过着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容易养成他们养尊处优的惰性心理,消磨他们的进取心和斗志。富裕家庭的子女从幼儿园到中学,生活上有细致、周到的照顾,有的甚至还有保姆。一切都有依靠,自己不用操心,更不用动手。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差,连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

4.缺少自我体验,心理发育滞后。

孩子在生活中本有许多自我体验的机会,但对富裕家庭的子女来说,这机会都被父母或他人占有了。这就使得他们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落后于身体发育水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意志薄弱,怕吃苦,受不了挫折,缺乏适应现代复杂竞争社会的正常心态。

二、“富二代”出现问题家庭教育的原因

1.精神情感关怀的缺乏。

“富二代”畸形的价值观与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幼年时期最需要父母关怀,家长们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金钱成为父母们对孩子弥补的第一选择,忽视了对孩子们真正有营养的教育。由于财富来得太过容易、简单,使很多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造就了“金钱至上”的畸形观念,使得他们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创业意识不强、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高,这都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留下了许多隐患。

2.“富一代”们对金钱的态度对“富二代”的冲击。

“富一代”们绝大多数经历过艰苦创业,往往给予孩子物质上极大地满足,这种方式教育下的“富二代”们含着“金钥匙”出生,物质化人格过度发育日益凸显。当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们逐渐长大,看到这个社会对财富和权势的崇拜,逐渐产生“金钱万能”的功利思想,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的意义就是及时行乐,充分享受。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才是解决“富二代”精神问题的关键,因此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深刻反思。

三、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家庭教育对“富二代”的启发引导作用。

1.多交流、多激励。

很多“富二代”的父母由于整天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花在子女身上,更不用说与子女进行定期深入交流了,家长把孩子全寄托在贵族化的教育环境中,但只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对孩子来说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是父母,适当的交流对子女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富二代”也有自己的苦恼,最多的便是不自信。由于他们的父母很成功,想让孩子比自己更成功,孩子经常得不到认可。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充满关心和理解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们正面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孩子们从容面对挑战,乐于承担责任。

2.端正“富二代”的金钱观。

“富二代”之所以被称为“富二代”,是因为一生下来便含着金钥匙,家长如何培养教育下一代,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下一代的一生。如果教育不当,凡事都用钱来满足他们的精神缺失,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富二代”扭曲的金钱观,因此,家长应该通过适度供给,使孩子学会节俭,学会吃苦,珍惜现在的生活。还要让孩子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要懂得珍惜,而不能让他们不劳而获地拥有花不完的财富;要让孩子明白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3.让“富二代”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

首先,父母要加强对“富二代”的行为规范教育,以身作则,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子女的榜样。另外,还要对子女进行抗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遭受挫折和困难,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富二代”们从小在呵护中成长并且很少遇到挫折,这使得他们娇气、脆弱。人不可能永远都一帆风顺,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富二代”的许多优良的品质,使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至于无所适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才会出人才,教育他们做事要有恒心,要经得起挫折。使孩子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现象令人担忧,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富二代”家庭教育方面要格外加强人格教育。在知识获取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懂得财富是一种责任,要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考量自身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财富毁了青年一代,使其健康成长。

作者:谷德君 单位:辽宁大学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对学生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由于课业的松散,加上对未来认识的茫然,使部分高职学生误以为有的是时间,春风得意马蹄轻,一味放松。将大量时间用于上网,聊天,游戏。吃饭、睡觉等基本生活也不能保持规律。有的还逃课,夜不归宿。更有些学生攀比物质享受,不负责任地交友恋爱。不知时间珍贵,不注重能力培养,散漫无目的,不知节制和自我约束。何以高职学生的现状与家庭及社会期待反差巨大?原因当然很多,但家庭教育的缺位是最不容忽视的。由大学前阶段的紧,到大学阶段的松,家庭教育的观念变化太大,家长以为树大自然直,忽视孩子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的不同步,以至于出现问题。既如此,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该是怎样做呢?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宠爱有加,给予孩子多少物质条件,不是松紧无度,不在于付出多少心血,更不是打骂斥责粗暴压制。而在于家庭能与学生有多少平等交流,获知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与学生共走身心发展历程的程度。家庭给予学生的再多,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赞同,实现心与心的交流,都是家庭教育的不成功。在高职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长要与学生所在学校老师或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的班长、寝室长、学生身边的好友保持一定联系,通过他们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同学生沟通所得到的信息相印证,但绝不是监视。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保持心灵沟通,了解和引导其心路历程。这一点的要点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冒然对孩子做的事情下结论,尤其是否定的结论。更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判断对错,粗暴干涉学生所做的事。以家长意志批评训斥,强制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更不愿与家庭交流,加上学生回家次数少,使学生与家庭隔阂加深,出现沟通不畅情况。

(2)关注学生物质生活的合理需求,超出部分一定要清楚原因,正向引导,适当节制。满足合理的需求,保证学生生活和尊严,防止其出现过度自卑,让其保持阳光心态。也要限制学生奢侈和虚荣,防止学生攀比注重物质享受,鼓励其发展兴趣,注重人格修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爱。须知,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3)关注学生学习,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经常让学生介绍所学课程及取得的成绩,多加鼓励,有助于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多向学生介绍其所学专业中的成功案例,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4)家庭解决不了的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先接受,再考虑应对方法。必要时要与老师沟通,或向专家请教,有了合理合适的应对办法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以尊重的心态与学生平等交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切记不可简单或者粗暴对待。

(5)要清醒认识到,学生的心理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走向成熟,不是已经成熟。尤其是大一学生,从大学前的家庭和学校管理的严,到上大学后家庭和学校管理的松,一下子独自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现象、新思想要认识,而思辨力却未达到相应程度,极易受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而出现负面心理。若不及时察觉纠正、合理引导,极易使学生误入歧途。总之,家庭教育在学生高职阶段,尤其是初期,必须保持一定的干预程度。要像放风筝一样,不能管得太死,要给与学生足够的自由和尊重,确保其发展空间。但又不能过于放任,疏于管理,否则,学生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栽大跟头。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虽然已是成人,但由于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疏于孩子独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心理依然未成熟。加上由于长期学习的不成功,导致或多或少的自卑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家人的隔阂,心理适应变化的能力很脆弱。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2],家庭教育与高职教育应当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家长期望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家庭教育在学生高职教育阶段的参与,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作者:亓国锋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作用在降低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其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参与的正确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把所有问题都放在一起,找不到一个侧重点,就会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走入一个误区。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有着学校和社会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优势,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必须占据制高点。

一、家庭教育的无可取代性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三者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环境都不能比拟的。

(一)新生儿的启蒙教育大多是在家庭之中,刚刚出生时只接触父母,所以家庭生活几乎是其生活的全部,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教育,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以后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天生铸就的亲和性。父母与子女是以血缘关是为基础的,是天然联系的纽带。这种关系使其父母对子女无私的保护和爱成为可能,也使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对父母产生一种天生的信赖和崇敬之情,这样子女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更加自然的亲和性,如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社会发生冲突时,子女从感情上更能接受父母的教育,并在父母的影响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共同生活产生的熟知性。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生活能够反映出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所谓知子莫若父母也,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得子女的能力、智趣、性格等都在父母的视野之中,这样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父母教育便具有针对性,能够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育更加有效。

二、家庭教育缺陷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因素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结构有关,尤其是父母离异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和家庭功能的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因此,呼吁父母为子女考虑,主张维持家庭稳定,以保证家庭结构不变,并希望因此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家庭不和谐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主要不是父母一方缺失,而是父母感情不和、争吵,乃至离异的过程中的伤害。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情感沟通、保护的功能,孩子看到的不是父母亲社会的行为,相反却向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反映社会的典型,从而使青少年社会化。

三、家庭功能缺陷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着手点

(一)行为上。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还不知道社会的行为准则,父母作为青少年的初任教师,其言行对青少年有很大影响。若家长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获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对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孩子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难以辨别是非的情况下,沾染恶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对孩子起着身教的作用,父母反社会的行为也是青少年行为出现差异的一个来源。

(二)情感上。满足情感需要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不仅为青少年提供物质条件,而且是满足情感需要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否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得是否融洽,关键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良好与否,青少年有爱的需要,父母子女良好的感情互动是满足青少年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一旦爱的需要在家庭中无法满足,青少年就会向家庭外扩张。在父母子女间充满深沉而纯洁的爱,青少年也只是基于这种爱才得以健康成长、发展,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好的父母子女关系能加强心理联系,使父母子女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青少年和谐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四、以法律规范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所产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现在的不少家庭正在“生产”着问题青少年,从父母入手,规范父母的行为,是治本之举。而现在对父母进行家庭法制培训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家庭工作凭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而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必须明确父母不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深入家庭,发挥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势在必行。

五、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家庭保护具体表现为父母对教育、保护青少年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中的主要责任。为了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不致走向歧途,父母必须行使法律赋予的某些保护青少年的权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履行监护和抚养职能。在家庭中,父母不能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也不能实行家庭暴力,而应保护好其人身与财产权利不受侵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2.保证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让青少年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预防体系。青少年的人生起点在家庭,知识基础在学校,健康成长在社会,家庭的作用只是一方面。要真正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树立法制观念,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建立起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防范体系,构筑起“三道”防线,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和互动,各方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职,保证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呵护,而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关注,随时处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监控之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青少年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使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落到实处。

2.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采取早发现、早预防的措施。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及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帮助。

3.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准。要向广大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推广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使家长能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总之,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阶段中重要性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十年有余。十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有幸和很多稚嫩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因为这些孩子的纽带关系,我有幸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家庭,目睹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这些家教理念,让我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这一社会教育形式在目前社会环境下的很多欠缺之处。当前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三大误区。

一、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监控”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整个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心家庭是当代中国最普遍的家庭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少。城镇家庭的现状是六个长辈看一个孩子,农村家庭的孩子也最多不过两个。这种家庭结构使得孩子在家中的分量超出了一切,孩子是家中的宝贝疙瘩,整个家庭的荣辱就跟这个“宝贝疙瘩”联系在了一起:孩子好了、争气了,整个家庭都抬头挺胸;孩子不好、学坏了,整个家庭都垂头丧气。所以家庭的命运全掌握在孩子手中,这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便可想而知。于是,相应的“重视”教育也就因此产生了。在家里,长辈们把孩子能做的一切全包干了,管吃、管住、管学、管送、管接……一个“管”字,把孩子牢牢地拴在了长辈们手中。这样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失去了自由、自立的机会,更失去了自我意识。这样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班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我带他们小学六年,他们刚入学时听话、懂事儿,品学兼优,在我眼里,他们文静、好学、乖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他们的成绩在下降,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甚至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孤僻。尽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越来越勤奋,可收效甚微。在多次的家访后,我终于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一切都被家长监控着;他们很听话,可不会自我判断,不管是非,家长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他们很乖巧,但没有了孩子该有的自信和个性。失去了天空的雏鹰,怎么学会飞翔?没有了尝试走人生旅途的机会,又怎能见到沿途迷人的风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我们的责任是教给他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将他们“圈养”。“监控”会羁绊孩子成长的脚步。

二、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放手”

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但是,当遇到以下问题时,时常束手无策。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热爱学习,更多情况下,是讨厌学习,虽然你说得口干舌燥,但仍然无济于事……孩子总难使自己满意,不听话,经常胡闹,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在学校里,总是问题多多,很多时候不愿跟同学交流,上课时三心二意;没有一件事能乖乖做好,丢三落四;电视永远看不够,每一刻都需要你在旁边,自己累得半死,但没见孩子有多大长进……看别人报班,就为孩子报了很多,但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平时孩子总是爷爷奶奶或保姆在陪着,总感觉不太对,但自己实在太忙,也没有其他办法……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任何学校都解决不了的,因为老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无法面面俱到,孩子的成长就非常容易出问题。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们的处理方式就截然不同了。有耐心的家长会在此时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用足够的爱心来感化孩子,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迎头赶上。

大多数家长则会不停地对孩子进行责骂和埋怨。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孩子觉得家长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已无可救药,他们便会“破罐子破摔”。于是,恶性的循环就产生了。在反复埋怨、责骂却没有效果之后,家长们就会想:“干脆让孩子自由成长吧!”当深入研究他们的家庭教育规律时,就会发现,“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很多人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那位伟大的母亲。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是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他的孩子们说:“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孩子从来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确切地说,要输也是输在父母自己手中。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不良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如果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像野花一样成长,就将会毁了孩子。永远别奢望天才随便就能产生,要成就一个天才,就得给予孩子天才的教育,不要让“放手”羁绊孩子的成长。

三、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爱如潮水”

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汐,所以海水涨落也叫潮水。中国古书有“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的记载。看到“潮水”一词,我们的头脑中马上会闪现这样的概念:潮水,有进,有退。进时波涛汹涌,退时悄无声息。用这个词来比喻当下的家庭教育,我们觉得它既新颖又耐人寻味。现如今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心血来潮了就如同潮涨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每次培训完课程以后,就有只有一次考试,占总分的百分之六十。另外的四十分由教师所在的学区领导,根据考勤和作业打分。全程的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评价穿插整个过程。(1)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学习时间、日志、论坛发贴的数量、作业、总结等。(2)评价后给予的修正的机会。比如:哪一门课程的作业,评价是不合格的话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提交,督促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时,气势恢宏:对孩子百般照顾、紧追不舍、狂轰滥炸,恨不得一下子把他们这辈子能干的事儿、能学的知识、能长的见识统统塞进孩子的小脑瓜,丝毫不顾及孩子是不是能够接受、能够消化。

而在劲头退却之时,则似潮水退去,默默无语:对孩子的一切表现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即使孩子把天捅出个窟窿来,家长们也不会有任何反应。

长期这样下去,孩子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该有的对策也会应运而生:气氛紧张时,孩子会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严打政策”结束后,孩子们也就如释重负、各行其是了。

俗语云“一口吃不成胖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形成的过程,需要家长更多地、长久地关爱和陪伴才能实现,绝非简单的三言两语所能成就,不要让如“潮水”的爱羁绊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意志坚强、品质高尚的人。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老师,家庭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人成长的根本。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灵、习惯、个性、求知、做事、共处、做人,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自我教育。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是我们父母的期盼。子女是书,父母是作者,老师是编辑,社会是读者。以下且以儿子的成长经历为例,谈谈教育培养孩子的点滴体会。儿子今年24岁,在美国堪萨斯大学攻读博士,明年毕业。回想他的成长历程,感到家长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地引导,对于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二、重视孩子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父母应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孩子身体好,心态好,学习就好。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早上在我校田径运动场跑三圈,然后做20个俯卧撑,如此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不仅增强了体质,也锻炼了意志,中考时体育成绩获得满分。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鼓励儿子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竞选班级及院校学生干部,参加各种竞赛,以增强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儿子小学时是校田径队队员、班级学习委员,连续数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中学是校足球队队员、班级宣传委员、班级网页设计负责人;在大学是班级生活委员、学校科协电脑部部长、科协副主席,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科协成员为老师、学生们义务维修电脑,组织网页设计大赛,为兄弟院校学生辩论赛做评委,参加各种竞赛,等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儿子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极大地提升了整体素质和相关能力。

三、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要求他学习尽力就行。但每学期得有一定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通过努力是能达到的,跳起来是能把桃子摘到的。有合适的目标就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动力。如果成绩退步了,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孩子心态很好,很平和,不因成绩好而喜形于色,也不因成绩不理想而气馁。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没有大起大落,高考发挥了正常的水平,考上了南京市一所一本高校。高考估分和实际成绩相差1分,证明孩子心态稳定,对自己判断准确,这样就提高了命中第一志愿的概率,本科是以踏线的成绩进入大学,一分没浪费。全家都感到很高兴。我们认为学习只是儿子生命中的一部分,成绩好并不代表一定就非常优秀,就一定有出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我们家庭需要的。所以对儿子的学习成绩我们一直理性地对待。

四、从旅游中培养孩子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美好未来的憧憬

通过旅游认识未知世界,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锻炼身体和意志。孩子对旅游特别感兴趣,特别兴奋。记得1993年夏天,儿子6岁,孩子父亲被派到青岛疗养,我和孩子随行。动身那天儿子早早关好门窗,把行李提到客厅做好准备,等待出发。那一路经武汉到北京,再到青岛,从上海返回,行程22天。在北京爬长城时,儿子始终跟着我们攀登,没有叫累;在青岛海滨游泳嬉戏,童趣表露得淋漓尽致,现在翻看那些照片我们仍感到非常快乐,非常有意义;在上海大世界观看表演,儿子是那样专注入神。好奇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儿童。通过旅游使儿子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亲近了自然。古人早就说过:“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自然山水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总是关在家里孩子是长不大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听、去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人间的美好,在旅行中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儿子旅游回来就上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有一次上课要求组词,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迷”字,儿子说“迷宫”。儿子回家给我们描述,老师不知道迷宫是什么。我们说老师没去过北京圆明园,不知道迷宫是什么,你知道了老师不知道的东西,你很牛。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五、父母言传身教

父母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团结和睦,重亲情讲孝心,家庭氛围始终是民主开放、健康温馨的。这对孩子生理、心理成长非常重要。我们没有不良嗜好,平时不出去跳舞,不打麻将,不打扑克,工作之余我们就在家学习,看看电视、看看书报,周末出去打球、登山,锻炼身体。寒暑假带着儿子回老家看望老人,给钱给物,让儿子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有一个传统,经常召开家庭会议。从儿子读初一开始,我们每学期都要开两次家庭会议。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平等地与之沟通、交流。让他小小年纪就感到父母对他是非常尊重的,是信任的,他也承担着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开家庭会议的目的就是总结每个人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与奋斗的目标。我们家至今还保留着每次家庭会议的记录,重要会议还有录音,这表明家长是非常严肃的,非常郑重其事的。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家庭会议》,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同事们看后都很赞赏,表示也要学习我们的教育方法。

我们家长做一个好公民、好老师,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要求儿子做一个好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进“三室二厅”(三室指台球室,影视放映室和电子游戏室、两厅指舞厅和卡拉OK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父母在通过自己的示范,每天都影响着孩子成长。只要他参加积极健康的活动,父母大力支持,比如同学结伴旅游、聚会、唱歌、踢球、逛街等,我们每月都会给儿子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但要用在正道上。

六、家长始终在不断地学习、研究、提高

父母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把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当下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判断;在孩子的不同成长期提出家长的意见供参考、选择。例如,儿子2004年上大学后,我们就在考虑儿子大学毕业后的去向。2005年暑假,我们又一次召开了家庭会议,孩子父亲分析了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指出儿子大学毕业后三条路:第一,出国读研;第二,国内读研;第三,毕业即工作。并对三条路的前景作了预测,重点对出国读研的可行性作了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出国读研必须具备:①一定的天赋和独立生活能力;②英语沟通能力;③家庭的经济支持能力。通过分析,这三点孩子都具备,当时就定下来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选一所学校读研。后来美国签证放松,又将留学的目的地确定为美国。儿子通过努力顺利通过了雅思、GRE的考试,成绩优秀,成功申请到美国中部一所公立大学攻读硕士,一年半以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儿子在美求学三年来,家长除了提供部分经济支持外,还提供了强大的情感支撑、精神鼓励,孩子父亲在他每年生日这天给他写一首诗,作为生日礼物,主要是肯定、鼓励、期望。由我做成PPT,配上音乐和儿子的照片,有很好的效果。

孩子,瞬间万变的世界,等待你去认识,美好生活的佳酿,等待你去品尝,甘甜美味的果实等待你去采摘。张开双臂拥抱生活,拥抱生命,拥抱世界吧!孩子,祝你生日快乐!

虽然写得诗味不是很浓,但跳动着父母喜悦、期盼的心,表达了父母真挚、质朴的情感。让孩子觉得相隔万里之遥,他并不孤单,他前行在奋斗的路上,身后有强大的支持。有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是生活在情感中的。我们就是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随着儿子成长我们也在不断进步。孩子母亲今年52岁了,仍在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圆自己一个读书梦,也给儿子以精神激励,做一个榜样,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重要性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广义讲:‘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孩子的父母言行举止,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狭义讲:幼儿从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责任绝不仅仅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那么简单,父母还承担着栽培孩子、教育孩子的任务。我认为,一个人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教育早于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即使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大学,不管生活环境再怎么变,家庭教育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最长的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家庭教育的误区

1.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吃饱穿暖是他们的事,而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有这样观念的父母,其孩子当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严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纠: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父母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过分溺爱的孩子娇气、缺乏独立能力、自主意识,什么事都依靠父母。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过分溺爱还会造成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3.过分严厉导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甚至苛刻。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孩子就必须学什么。孩子不会、不能完成其家长的任务和要求,家长轻则吼骂重则辱打。这极易导致孩子性格上的扭曲。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对孩子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是非常不利的。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4.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导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中讲的,饭桌上表妹对她的一个的表弟(两个孩子都是小学生)说:“你你吃麻酱加白糖吗?”“麻将能吃吗?”表弟回答说。可见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象表弟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创设的是麻将桌的氛围。很显然这样的氛围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家庭教育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

1.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

2.家庭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该表扬孩子的时候决不吝啬,该批评孩子的时候绝不心慈手软。同时二者都应有分寸、适可而止。表扬和批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关住孩子的心理健康。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还应该从细微处关心孩子、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并给以辅导。让孩子的心里一直处于积极、阳光的状态,而不至于出现心理畸形甚至变态。

五、家庭教育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简单的言语灌输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我认为,家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须重视榜样的熏陶、感化作用。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我曾经带过的一个孩子,她妈妈跟我说,她非常苦恼她女儿一放学就回家上网,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孩子成绩在班级是倒数几名。孩子的父母要求我对孩子厉害些,让我看着孩子学习,但孩子上网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了,短时期内很难纠正过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个事实:孩子的母亲成天出去玩麻将,有时甚至一宿不回来。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想要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必须先从父母做起。难怪孩子总说,上网是跟父母学的,父母没有资格教训她。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射镜。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人的准则,父母对子女的榜样作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分每秒、一点一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自身优良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正面影响。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重要性

摘要: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成才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的竞争也是家庭教育能力的竞争。鉴于这点,西方国家都给予家庭教育极大的关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外来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下,弊端日渐显露,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比较并对所形成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家庭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家庭;教育;比较

一、引言

现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不同国家之间人才的竞争。正如我们所知,家庭是孩子成才的起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的竞争也是家庭教育能力的竞争。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的不断开放,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外来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下,弊端日渐显露,因此,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存在于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社会中,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直到我们独立,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期望,是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父母是否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是否关心孩子的发展方向,都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一个能够管理一个国家和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能成功地支撑起自己家庭的人。”正如中国儒家学说所论述的,家庭教育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把国家兴亡和教育联系在一起。英国思想家JohnLocke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成效的比较

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参与了家庭事务,他们逐渐就拥有了市场经济思维,十八岁之后他们就独立于父母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靠做兼职挣钱来支付他们额外的开支。从那些实践活动中,他们积累了许多促销方面的管理经验以及如何与顾客交流,知道了金钱的来之不易,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中国,孩子们是家庭的中心。孩子们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正如中国的一句常言所说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虽然在考试分数方面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做得好一些,但是中国的孩子,被动地处理问题,依赖他人,社交能力差,责任感差。这些性格特点从大体上而言,与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有关。

四、家庭教育进程的比较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家庭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就像学校教育,它有自己的目的,内容和方式。

1.教育目的的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适应多样化的环境,教孩子们如何在社会上独立生存。这种期望不是那么的高。它不是无形的幻想,而是实际存在的,容易把握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追求高文凭,令人羡慕的职业之类的物质方面的收获。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支配下,孩子们也提升了自我决定意识和自信能力。与美国相比,中国家庭更趋向于把孩子培养成材,希望他们有前途,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们集中精力于学业方面的学习,还有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的艺术培训。最终,创造性被制约,这个上天赐予的天赋被扼杀在摇篮里。

2.教育内容的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注重孩子们在体格,认知,语言,情操方面的协调发展。例如,当家长去图书馆的时候,他们喜欢带上孩子,刺激孩子对新事物的求知欲。让孩子们接受环境的熏陶。在情操方面,他们引导孩子认知音乐,油画,舞蹈,文化,跟他们一起去博物馆,文化展览馆,鼓励他们参加创造性的活动,使他们感受自然,发现奥秘。

虽然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划分为四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和美学,但是当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智力却处于压倒一切的位置。在体育方面,父母总是更关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不让孩子遭遇疾病,危险。在智力方面,他们买很多有教育价值的书,然后教他们读书,写字以及算术技巧。当孩子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父母又趋向于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买大量的课外练习册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分数。在审美观方面,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特殊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一窝蜂似地把儿子,女儿送到画画班,舞蹈学校或者请家教教孩子学乐器。一方面,这种做法忽视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这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开支。下面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两个国家对智力的不同理解。当孩子们回到家了,中国的父母总是问:“你今天认真听老师讲的内容了吗?”或“你今天得了多少分啦?”然而,美国家长问的是:“你今天在学校问了老师什么问题呀?”或“今天的课有趣吗?”

3.教育方式的比较

在美国民主的教育方式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孩子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家庭事务。父母鼓励孩子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不接受自己说的东西而保持自己的理解。父母是孩子的朋友,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不仅仅是向孩子学习一些东西,而且还对此感到自豪。孩子们的隐私也完全受到保护,不经允许家长不会进入孩子的房间,他们也没有权利去干涉孩子们的社交活动。

在中国,孩子们几乎没有发言权。家长认为家庭事务是大人的事。孩子们应该做的就是遵从家规,顺从于父母的意愿。家长似乎是家庭中的权威,于是代沟也易于产生。孩子总是感觉父母不可理解。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很多交流障碍,家长把一切都归结于社会环境与孩子成长之间日益增长的复杂化。根据福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委员会对1664个学生家庭的调查数据,偶然的交流占31.4%,有意的交流占2.7%。孩子上一二年级的家庭占77%,孩子上三四年级的家庭占60%,孩子上五,六年级的家庭占的比例不到50%。

这份调查也证明了许多家长与孩子交流感到很焦虑这个事实。其中,46.1%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更成熟了,14.2%的家长认为很无助,13.2%的家长认为他们无言,6%的家长认为很难跟孩子交流,61.4%的家长感到很安心、舒适、高兴。这对发展孩子的好习惯、性格、青春期健康心理都很不好。孩子们的自由总受到家长的侵犯。例如,他们的书包、日记总是被父母搜查。

五、产生不同家庭教育的原因分析

同样是在现代社会,同样是十分关注家庭教育,为何这两个国家仍然会出现上面所提到的显著的特征呢?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原因:

1.这两个国家的历史背景

美国被认为是一个有着广阔的地域却简短历史的国家,的确,它只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过去的四个世纪里,大约五千万人移居到这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运动,于是其它国家开玩笑地称它是“融炉”。由于这种多样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能很容易地接受新想法和新文化,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因此,发展的空间相对更大了。

相反地,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被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特别是封建观念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脑海中,以至于保守的、自闭的想法在文化观念中占大多数。

2.经济体制

美国拥有先进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美国拥有一种比较完善的雇佣体制。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人们不必一生都从事一种职业,由于那些因素,美国人有更广泛的选择工作的余地。在找工作方面他们也很开放。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们的工作都是平等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它有像上海、北京、大连那样的大都市,但有许多人仍处在贫困线上。中国处于一个学历优先的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把所有的生活都寄托在工作上,找工作的范围非常窄。家长认为学习上的成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追求一生稳定的好方法,也是理想生活的必需。因此,他们的教育中心就是孩子们的成就。

3.不同的价值取向

美国人珍视他们自己的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他们注重个人利益,拥护个人发展和自我认识,这就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根据这种价值,父母倾向于把孩子和他们自己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孩子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父母对自己意愿、兴趣爱好尊重的基础上的。

在中国推崇地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在中国的哲学中,个人价值服从于整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感,重视孩子的“自我”。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肩负着他们的希望和生活的未来。他们往往为自己的子女设计现在和将来。

4.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是理性化的。美国家庭用最基本的理性原则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义务和其它的社会义务一样。相反,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对孩子的义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社会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在保持我们优势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平等和民主,在教育内容上把知识和实践归于同等位置。我们应该更有助于建立孩子们的自我信任和独立,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更适宜于我们传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常言道:“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为了中国更繁荣发展,我们必须尽我们的能力为祖国的花朵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呢?肯定要从家庭开始!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摘要】家庭教育对于职校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求能够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先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指出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最后就应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职校学生;重要性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引起了职校院校的普遍关注。

二、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职校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过于自我,对家庭、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等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与家长分离,因此与家长们的联系较少,但是又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加上社会不良文化思想的渗透,导致少数学生出现家庭意识薄弱的情况,甚至出现看不起自己家人、抵触家人的反抗情绪;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部分职校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学校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未来没有规划,对学习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效率较差;第三,自制能力较差,生活较为懒散。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在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经常沉迷网络或者游戏,生活消极无规律。

三、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就与家庭教育的不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家长采用的专制型的教育形式会导致学生远离家长,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或者遇到的难题,最终导致学生与家庭的关系不够和谐。而对于部分放任型教育形式的家庭而言,他们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也不明白自己赚钱的艰难,产生了错误的生活观念和金钱观念,也是影响当前职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促进职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求学校能够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家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专制型教育模式、民主性教育模式以及放任型教育模式。其中,专制型和放任型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尽可能采用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而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尊重和理解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职校学生心里较为自卑,渴望得到认同。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经常对学生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只有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首先家长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家长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全面的发展,同样的,学习成绩的落后也不代表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不理想。家长应该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2.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职校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容易出现偏差,对于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念,如金钱观念、自我认识等,家长要耐心地进行引导,防止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需要多开解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好。而在学生对物质生活进行挑剔时,家长更要注意平时的教育和指导。例如在饭桌上要告诫学生“不能浪费粮食”,“剩饭剩菜是可耻的”,还要告诉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3.多关心学生。职校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学习基础也较差,因此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多关心,并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当然,这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关心学生并非指的是向学生询问今天有什么作业,做完没有等等,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学生讲校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遇到的难题。对于小问题,家长应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家长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较为严重时,则可以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例如,某位家长发现学生在解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瓶颈,思考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家长就偷偷上网查找了网络资源,得到正确的答案之后给学生提出了一点提示,而学生在这点提示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学习难题。这种关心和帮助的方式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又有助于提升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方面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误导。家庭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状况,如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此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既要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松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摘要:本人对工作中一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学生转化的典型案列进行了分和总结,以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成长

一、案例背景

2015级学生XXX,男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和同学几乎无接触。大一第一学期没有一次旷课或迟到的现象,但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突然请假一周没有参加英语和思修考试,这个时候才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沟通后才知道他一直有失眠和头疼的困扰,返校后他参加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期间和其宿舍人沟通后知道,他性格孤僻,不喜欢和人沟通,独来独往。单独安排了他一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室友,让室友观察他平时动向,有问题及时联系我。到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发现他开始有旷课现象出现,叫到办公室聊天发现他不善与人沟通、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笑,再次和同宿舍人沟通后又得知他没有朋友、晚上休息不好会在宿舍来回踱步、从不参与宿舍人讨论、戴着耳机却没有声音。叮嘱宿舍人吃饭、上课和其他活动都带着他。之后几天侧面了解到他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没几天他主动找到我表示想要休学,和家长打电话沟通后让家长带回家中先开导,周一返校后家长也来到我办公室说他回家后一直情绪不佳、几乎不和爸妈沟通、寒假期间几乎天天在家也不参加同学聚会、周六晚上半夜起床哭两三点才睡着。经过和其他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决定邀请我校“心理健康小屋”的专业老师来帮助我分析他的情况,在办公室只有我的情况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和他,专业心理老师坐在其它办公桌前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情况。在我和他的沟通当中,专业心理老师和我发现在沟通中他存在一下问题:1.没有理想、信念和信仰对生活没有积极性;2.问的所有问题都没有正面回答;3.没有朋友,觉得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理解他;4.对所有事情都没有积极性,就喜欢睡觉,甚至不喜欢玩手机、玩游戏;之前想要退学,但是家里人不理解暴力威胁,所以他现在选择返校只是想要逃避家长;5.父亲一直不和他交流,最多的交流方式就是打骂,母亲只会不停给他钱,但是他却几乎不怎么花钱;专业心理老师的结论是疑似有轻微自卑和抑郁倾向,建议休学尽快就医,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将其母亲邀请到学校,将详细情况和专家意见告知她,希望家人能够尽快到专业部门进行检查治疗,帮助他尽快好转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目前该学生已经办理休学回家,家长开始慢慢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案例分析

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来自农村的90独生子女,他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他,在性格、思想、心理和价值观念中出现了问题,在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甚至身心健康方面有障碍。1.家庭情况概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个性的形成等最初是在家庭中得到熏陶和启迪[2]。在该案例中,学生是一位独生子,小的时候是外公外婆带大到上初中,比较少和父母接触,母亲是一位个体经营户,父亲是一位长途货车司机,父亲母亲经常在他面前吵架,母亲对他最多的关心是问他是不是缺钱,父亲对他最多的关心是随意的打骂和对他的否定。这些成长中的因素导致他如此的性格和行为习惯。2.家庭关系分析。家庭关系主要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而在此案列中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没有能够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孩子不喜欢像父母这样的生活,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中产生障碍。父母吵架越频繁,他的幸福感越少,消极情绪越多,对生活越不满意,使他长期焦虑、抑郁、没有安全感。3.家庭教育方式分析。父母是每个人最初的老师,他的一言一行在子女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案列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属于专制型(authoritarianstyle),对他从来都是打骂,不愿意听取他内心的想法,而母亲对他的关爱方式更多的是给他钱花,青春期以后也不再愿意和母亲交流。久而久之他焦虑、抑郁、没有自信心,影响他人格的发展,自尊心很强,无法融入社会。只有通过耐心的、温暖的、肯定的教育方式,他才能够逐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朋友、走向人群,最后走向社会。家庭对他的影响是长久的,在父母的耐心陪伴和认可中学生的状况或许会逐渐好转。

三、教育转化

作为辅导员的我针对学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对他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转化。1.了解学生日常状况。在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中,更多的是重视两头的学生,也就是差生不上课的学生,以及优秀热爱学习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对于中间的表现正常的学生关注的相对较少。而在此案例中他第一学期就属于中间类学生,因此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相对有一些晚。当发现他的异常状况时开始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每门课的学习情况、参加学校活动情况、和室友相处状况等,也在和他的初次谈话中了解他的性格,初步发现他的异常,并私底下请一位室友多多陪伴和关心,有任何情况及时向我汇报。2.深入谈话,了解内心想法。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多次和他进行谈话,大多数谈话都选在没有人在场的之处,希望他能够相信我敞开心扉。更多的不是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而是姐姐、朋友的身份,了解他内心,发现在每一次的谈话中他都有一点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蔑视,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懂他,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愿意出来。他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缺少爱、缺少肯定、缺少理解。发现他的行为异常,会在和我聊天时突然发笑、对生活的态度很是消极、会一次次的拒绝交流甚至说一些假话;通过室友了解到他会一个人消失、会失眠在宿舍踱步、会半夜哭泣。担心他情况恶化,决定寻求帮助。3.寻求家长和专业人士支持。在专业人士的初步诊断后发现他疑似有轻微自卑和抑郁倾向,建议休学尽快就医,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告知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以及步入社会的重要性,告诉父母如果有心理疾病不及时就医的危害性,希望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理解,并且高度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将更多的期望、责任和负面情绪都让孩子去承担。4.后续跟踪。定期的给父母打电话,了解学生的近况,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仍然不愿意正视,觉得去看心理医生很丢人,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到看医生的程度。我认为应该去医院做正规的检查,必要的时候借助药物和专业医生的心理疏导来帮助他,同时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专家和医院,给予他们意愿选择的的建议,给他们讲述一些其他类似案列。目前了解到,他们还没有去医院,但是他们开始去慢慢理解孩子,开始重视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孩子的说话态度,开始更多的陪伴孩子。

四、结语

通过本案例,我经过思考,总结了一下几点,希望对以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好的影响。1.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没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而变得脆弱,经受不住挫折,不懂珍惜幸福生活,没有生活和学习动力。应该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带领学生学习长征精神。2.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个性的形成等最初是在家庭中得到熏陶和启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3.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的辅导员大多是在学生进校以后才开始慢慢认识学生,在翻看他们各种资料、和他们交流沟通以及从他人的口中这样的方式去逐步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而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我们发现问题时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并且比较难于发现中间学生的心理问题。4.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多新的挑战,想要更好的帮助学生,需要不断的提高工作能力,更新工作技巧。应该加强辅导员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不定期的专业短期培训、岗位培训、自我学习等方法不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做好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作者:卢航 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立德树人要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每个孩子成人成才。“立德”是首位,是“树人”的基础;“树人”是目的,是指让学生成人成才。立德树人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的重要性甚至超越学校。若当学校进行美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时,而家长却往往做出负面的表率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破坏美德、抵触价值观的“表率”,就会出现“5+2=0”的结局。然而,家庭教育往往取决于家庭中父母等长辈的受教育程度,经济基础,教育理念等等,就笔者所在的安徽省合肥市葛大店小学这样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为例,学生父母60%以上都为外来务工人员,经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学历层次多为小学和初中,高中、大学学历的凤毛麟角。这些家庭,首先经济基础很差,父母疲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容易给孩子不良的家庭熏陶,不能有效配合学校教育。想要改变这个现状,让立德树人事半功倍,只有首先对家长进行教育,改变他们自身,纠正他们的教育观念,教给他们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行。经过两年多家长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了我校家长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观念、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教育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带来学生的显著变化。那么,家长学校到底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起到了哪些作用呢?笔者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进行了观察、总结、梳理。

一、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有教育监督的作用

针对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教育思想懈怠等情况,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部分学科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授课,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具体方法,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前拟定学年目标、计划,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拟定主题,设计家长学校教案。学科教师的授课主题偏学科性,班主任的授课主题就偏德育性,使德育和智育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教师一般会在课前下发听课反馈单,让家长写听课收获,反馈意见和建议,再根据搜集的资料反思自己的课程目标和授课效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与家长距离最近的人,他们能够从学生的表现上最快、最大限度地检验家长受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是否改善,学习中是否有收获。笔者收集了所在学校的大量的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这其中有关于学生变化的,也有关于家长变化的。比如目前四年级(3)班的朱子豪同学,从一年级进校开始,各科教师和班主任就发现这个孩子有学习的兴趣,但是家庭作业错误率一直居高不下,家长甚至从来不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阅读,更别提品德教育了。当班主任把家长邀请到学校沟通交流,反映孩子作业错误率高,常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时,家长立刻对孩子拳打脚踢,场面几乎失控。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委婉地通过授课来教育这位家长,之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都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小小的进步,家长也经常会发信息向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日常行为表现等情况了。因此,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授课行为,大大加强了对家长的教育和监督作用。教育,甚至迫使他们改变自己。

二、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有指导纠偏的作用

1.通过领导、专家授课、开设官微指导纠偏。有些家长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等制约,很容易使家庭教育偏离科学的轨道,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在全校性的家长活动中,由校领导面向全校家长授课,主要向家长们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引导家长们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理解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做学校教育的理解者和合作者。同时邀请教育专家来校面对全校或不同年级家长授课,专家对家庭教育独到而科学的见解常常让家长恍然大悟,对自己以往的做法后悔不已。为了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学校还与合肥市家庭教育协会开展合作项目,建立学校官微互动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学校动态,在官微中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主题教育活动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的需求开展的,比如一年级家庭迫切想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该如何培养,六年级学生家庭更想学习如何与青春期、叛逆期孩子沟通等等,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2.提供书籍等各种渠道指导纠偏。除了这两大类课程之外,我们为了帮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成功的教育经验,学校免费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读本、《家教周报》以及一些家教类书籍,并以家长读书同盟会的形式,将一些家教方面的书籍以赠阅的方式推介给家长,指导家长获得好的家教方法。学校图书馆除节假日外也是对家长开放的,家长可以按照班级借阅时间前往借阅书籍。

3.学校在各个时段定期下发“致家长一封信”指导纠偏。“一封信”的内容涉及面极广,针对不同的季节、时期,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防溺水、防火灾、防雷电、防交通事故、防盗窃、防拐骗、防意外事故、防黄、赌、毒,以及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等等。领导专家也加入家长学校授课,不仅仅是提高家长学校活动的权威性,也使活动主题、方法和内容更宏观更科学,和家庭教育书籍、一封信结合在一起,开阔家长的眼界,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为其纠偏。

三、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有示范引领的作用

1.成立家长教师委员会示范引领。2014年,学校为了更好地配合家长学校活动成立了家长教师会,简称“家教会”,家长自愿报名、学校推荐选拔,在有爱心、有教育理想、有奉献精神、有创新精神的原则指引下首先选出了家委会主席、副主席和常委,然后自上而下选出了由各年级家长代表、班主任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教会学校组织。常委委员有九人,包括家长代表和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的一位领导和一位教师,设置了财务部、联络部、义工部和家长安监会(学校安全工作家长监督委员会)机构,家教会成员有一百多人。进入家教会的家长,瞬间就有了较之其他家长更强的责任感,如此一来,对自身的言行自然就会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家长在每个班级里乃至全校都有着示范引领的作用。

2.家长轮流“护花执勤”示范引领。笔者所在学校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上下学期间,校门口异常拥堵,家长不顾校领导和老师的劝阻,在学校门口停车接送孩子,造成了门口极大的安全隐患。直到安排每个班的家长轮流在校门口护花执勤以后,我们发现不遵守规定的家长越来越少,纠其原因,一方面,“事非经过不知难”,参与护花执勤的家长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不遵守规定造成的安全隐患和护花执勤的不易,促使他们能逐渐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家长执勤,也更有示范的效果。总之,家长轮流“护花执勤”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显著的。

3.建立家教会qq群示范引领。家教会群即家长教师会qq群的简称,群中有学校领导、全体班主任、部分教师和家教会家长成员,群中校领导、教师经常为家长答疑解惑。家教会常委每天在群里布置工作;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家教会会议,针对学校每月重点工作,进行交流研讨,提出建议,进行补充完善,经常组织家长填写意见反馈表,并及时把各班家长代表的意见进行汇总,向学校领导通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还会把每天护花执勤的家长照片上传,对那些尽职尽责、风雨无阻的家长,群中经常一片赞叹之声。家教会群是一个优质的平台,增加了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交流的力度。这种和谐正能量的沟通交流,也引领了其他家长的改变。

4.优秀家长讲座示范引领。有时候,有些家长认为专家和老师的讲座有说教的意味,于是,学校便从家长中遴选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优秀家长做讲座,以便更好地示范引领。一是以电视录像座谈的形式召开。先通过调查问卷选出家庭教育困惑多的家长,这些家长与执行讲座的家长坐在一起,以交流答疑的形式拍摄下来,在家长会时通过学校电视台播放给全校家长观看。二是以报告厅讲座的形式召开。优秀家长尽可能全面地总结、交流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做法,并现场答疑。学校从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入手,发掘优秀家长,这种方式非常接地气,特别容易被家长接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也会对照优秀家长,反思检查自己的行为,从而发生改变。家长学校每学期末还会进行优秀家长表彰大会,为获奖个人和集体颁奖,鼓励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再接再厉。对优秀家长的表彰也就是对优秀家庭教育的表彰,为家长们树立典范,给予他们做为家长努力的方向。

四、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有熏陶促思的作用

1.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以熏陶促思。家长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一般持续六天,每天一个年级的家长来校走进课堂和孩子一起听课,下课后观摩学校的升旗仪式、阳光大课间学生锻炼、参观学校的功能室、了解学校文化,以此方法让家长们知道学校教育的目标、理念、方法,知道教师、学校对孩子的良苦用心,以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逐渐形成了孩子督促家长做模范家长,家长教育孩子做优秀学生的可喜局面。

2.班主任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以熏陶促思。主题队会的主题有价值观、安全教育、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等,均诚邀家长参加、参与,让家长与子女一起思考如何表达主题、搜集素材、表演节目,不仅教育了学生,也让家长从中受到了教育,同样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言传身教,价值观的正确,明确了自己教育的方向和方法。

3.开展家风家训、家庭教育案例征集活动以熏陶促思。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班主任向家长征集自己的家风、家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案例等等。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可能从来没有探究思考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没有想过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小事也可以记录下来成为美好的记忆。而一旦他们和子女一起深入进去,就会惊异于原来自己的先祖还有这么值得传扬的家教思想和理念,也就会促使他们自己去反思对照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督促他们去学习去反思甚至去反省。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家庭中母亲的变化最大,父亲变化相对较小,爷爷奶奶变化更小,究其原因,母亲更多地参与了家长学校活动,尤其是许多全职母亲,讲座、授课、学校活动场场不落,而父亲多在外奔波,工作忙碌,参与活动少,有些变化甚至是母亲的变化带动、影响辐射了他们,祖辈由于年龄较大,文化层次低,信息接受能力弱,所以即使参与活动,收效也较小,这样,就使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受到了影响。当然,这些问题也从侧面反应了家长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之巨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在未来的家长学校活动开展中多反思,逐渐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婷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情感、养成习惯,这就是家庭教育。通常来讲,家庭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胎教。胎教可以说是人一生中受到的最早、最初的家庭教育。日本胎教、学前教育专家七田真说:“每个胎儿都是天才,胎教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资料记载,我国古代时期就出现过胎教,现代社会,胎教更是成了孕产期妇女的必修课。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产科医生提倡胎教,80%以上的孕妇接受这一早教方式并身体力行。现代科学认为,胎儿的素质是可以随胎教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从事临床的产科医生,通过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仪器,对胎儿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怀孕24周后的胎儿具有一定的听觉功能,大部分出生后的婴儿,对在母体子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表现。实验证明:经过胎教的婴儿比一般婴儿学话、走路均早,并且反应灵敏,记忆力强。二是婴幼儿教育。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去接触一个大环境,并且通过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来构建自己的世界。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婴幼儿接触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在这一时期,父母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父母的待人处事态度、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动作技能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由于婴幼儿判断能力还未真正形成,他们在模仿他人时,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因此,父母在对婴幼儿教育时,更应小心谨慎,重视细节把握,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三是学生教育。这个阶段应该说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人接受新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在学生时期到达巅峰,这个时候积累知识和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孩子步入校园,开始从学校获得知识,但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孩子能否成才主要在学校和老师。这种观点在中国教育领域里也占有一席之地,致使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学校老师占主要责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老师教给孩子的是基础文化知识,而孩子的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生存能力都要靠家庭教育去养成。事实告诉我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虽然学习好,但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让人遗憾的缺陷。考上了名牌大学,生活却不能自理,导致辍学、跳楼的悲剧。有着渊博的知识却找不到好工作,只因没有好的职业操守,只会纸上谈兵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醒我们,家庭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地位特殊,十分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中接受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人就很难再继续进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人成长、成才的奠基工程。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来自于父母,源自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保持一个快乐、向上的心态,而快乐是成功之道。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这是基础和前提。家庭环境,主要分为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方面,外在重点指物质层面的富足,内在则是指家庭氛围的影响,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后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项统计表明,在全世界5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3名诞生在5个家庭中。通过对这几个家庭跟踪研究发现,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发现有些获奖者虽然家庭清贫,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有的甚至是孤儿,但他们从家庭中养成了良好的品行习惯,学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精神层面,他们足够富有。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传导给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我们客观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反之,孩子就容易步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离异家庭超过百万,这些家庭中,有近三成的孩子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出现品行障碍,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笔者在对吉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调研中发现,吸毒犯罪人员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低龄化,戒毒人员中40岁以下占84.6%,20岁以下占6%,这些人员绝大多数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系个人的成长进步,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抓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重视并强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抓好家庭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因人施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父母忽视客观事实,经常一厢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采取了一些拔苗助长、措施过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事与愿违,严重的还造成了一些悲剧。其实,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但其后天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子如种树”,教育孩子,父母应在“根”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重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要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计划,科学合理设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实际,也要贴近生活,同时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要,要让孩子沿着自己喜爱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健康快乐成长。二是要注重方法。家庭教育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不同家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成长的路径也会千差万别,最终成长轨迹就会各不相同。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方法的竞争。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之,不仅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犹如一台复印机,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表情、神态以及行为方式、情感态度、生活习惯等都直接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法,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方法科学、方式得当,唯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培养效果。三是要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当今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是显性,而是隐性的。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一个终生学习者。孩子也并不仅仅满足父母物质上的给与,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诚交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与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要将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够就孩子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在沟通中增进了解,解决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于做倾听者,能够理解孩子的观点立场和情感诉求,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唯此,家庭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家庭教育才会取得预期效果。四是要强化德育。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人们常讲,智力教育没跟上,孩子就会成为次品;体育培养没搞好,孩子就容易成为废品;品德教育抓不好,孩子就会变成危险品。而德育的根在哪里?在家庭。父母平时在家的一言一行无不是德育的行为,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无不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当下,一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好管,不听话,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行脱节”,殊不知,正是因为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观念不到位,误导了孩子,使其养成不良习惯,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作为父母更应格外注意。与其总是用语言灌输,不如拿行动引领,如应在孝敬老人、乐于助人、文明礼让等方面作出表率,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要教会孩子“节制欲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老大爷倒地扶不扶等关系道德素养问题上立场坚定,敢于伸手。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就好像是一块大理石,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等6位“雕塑家”的共同努力。家庭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才从培养到竞争正逐步走向国际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承担培养社会人才责任和义务的每一位家长,都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柏清 刘静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大青咀镇杨大桥小学 吉林省抚松县沿江乡中心校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强化理论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强化理论因其具有的行为矫正功能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鉴于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和行为习惯养成上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很多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失当,强化理论对家庭教育的意义重大。

一、强化理论的形成及基本内涵

强化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学习理论,它的提出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其代表人物分别有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等,是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结论共同成就了该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强化”最早由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巴甫洛夫在用狗做经典条件发射实验时使之保持饥饿状态,这种饥饿状态使狗保持对实验环境的警觉,当实验人员将铃声和食物进行若干次配对呈现后,狗对铃声产生了反应(分泌唾液);若反复呈现铃声而不给予食物的话,狗的分泌唾液反应又会逐渐消退。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一种学习现象,是联想的结果。他把这种条件刺激(铃声)和无条件刺激(食物)的配对呈现会增强学习者对条件刺激(铃声)的反应称为强化,其中的无条件刺激(食物)被巴甫洛夫称为强化物。在巴甫洛夫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斯金纳等人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强化的内涵和外延。桑代克的研究发现,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机体的行为后果。如果一个行为能导致满意的结果,该行为将会被加强;而如果一个行为不能导致满意的结果或会带来麻烦的话,该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斯金纳在前两位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仔细的研究,发现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可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通过呈现厌恶刺激可以减少行为的发生率;而通过撤销厌恶刺激也可以增加行为的发生率,因此他提出了强化有正负之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加行为的发生率;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行为的发生率,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减少行为的发生率。此外,斯金纳还进一步提出了强化的层次和程序。从而丰富了强化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著名的强化理论。近年来,强化理论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二、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

时展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的观念中仍然存在传统的、专制的、保守的落后成分,如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一味地使用“威严”,即使孩子做得很好也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命令时,就会以训斥、谩骂和体罚进行教育,结果使孩子产生抵触对抗,严重者甚至离家出走,或结伙违法,或厌世轻生。

(二)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导致家长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下,将升学变成对子女的唯一希望和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导致家庭教育内容学校化,忽视了对子女兴趣、理想、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使孩子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常常手持“升学”大棒在孩子面前挥舞:“上不了大学,你这一辈子就算完了!”“上不了大学,你就得去扫大街、看大门、捡破烂、要饭吃……”这种强迫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甚至对孩子的心理构成伤害,使本来活泼聪颖的天性变得郁郁寡欢,并对学习产生了恐俱感。在家长的一味逼迫下,孩子们会表现出厌学、考试焦虑、忧郁、压抑、胆怯畏难等。

(三)教育方式上的随意性

教育子女的态度常常以父母个人的情绪为转移,教育的语言和方法随心所欲,常常掌握不好分寸。

三、强化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

其实,强化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很多的时候,家长是在无意识中运用或误用。因此收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是产生相反的效果。例如,孩子在学校考试中比上次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回家告诉父母,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鼓励。父母出于怕孩子骄傲,说:“进步这么一点点有什么好炫耀的?还差的很远呢!”孩子将以后不在愿意和父母讲或不在愿意努力学习。又如,孩子第一次帮助家里扫地,但扫的不是太干净,家长不满意将孩子说了一通“连扫个地都扫不好你还能做什么?”孩子很可能以后不愿再帮忙。再如,家里来客人,家长让孩子和客人打招呼,孩子的声音很小,家长批评“没礼貌,声音像蚊子一样,谁能听的到?”孩子接收到的你不满意的心理体验,下次打招呼尽管会大声但很不情愿或尽量避免这种时候出现,多次以后就会影响孩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而想反,如果上述三例中,家长给予的是相应的认可或表扬,则会产生积极的强化效果,即孩子会更努力,争取再次取得进步,得到父母认可,并不断获得自信。强化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通过满意的心理体验来提高行为的频率和维持行为的动机水平。家长想要孩子在哪方面得到发展,就要在孩子做出这方面的行为是给予认可、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表达不满意和没达到要求。将强化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使孩子的积极行为得以发扬,消极行为予以取消或转变。运用强化理论可以使孩子的一生被一次次的强化所塑造的。

(一)当孩子出现某种符合目标的行为时,家长应及时采用正强化来认可,激励,包括各种奖励、赞赏、认可、微笑以及创设令孩子愉快的环境等。这样可以使这种行为得到保持和发扬,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对孩子的某种不当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的否定。时间一长,孩子的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退。

(三)对于一再出现的冒犯底线的行为,必须采用惩罚(批评甚至处罚)来表示对某种行为的否定,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孩子这种行为的出现。但用惩罚时最好和正、负强化一起使用。

(四)强化行为时还要结合强化层次和强化的程序。在强化的层次方面,一开始可以采用物质层次的强化物,但一段时间后就应上升当精神层面的强化;在强化的程序上,一个新行为的强化宜连续强化;一旦新行为掌握后就应采用断续强化来保持行为。

作者:陈静 宋素芬 单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家庭教育重要性及错误认识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茁壮成长的摇篮。一个人早期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为此,早在1987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18个单位就联合倡议“每个家庭都要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精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就能形成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1.2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有重大作用

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岁的孩子。中国也有类似狼孩、猪孩的报道,结果和印度狼孩大致相似。从狼孩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地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日本人横井庄一,青年时在深山里经历了长达28年的野人生活,在被人发现回国后,只经过短短82天的时间,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人类生活。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充分说明了人们早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家庭教育对个体社会化起影响

社会化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必须经过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化是否成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个体社会化起基础作用。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有学者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子莫过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关系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在履行权利和义务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

2家庭教育的误区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但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各种问题。

2.1过多的溺爱造成孩子的无情

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邓颖超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加之,当前以独生子居多,从小就没学会与人相处,长大后大多也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2.2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的无望

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重压下的孩子心理很容易不健康。越来越多的小孩在自我感觉无法达到父母期望后,走向了不归之路,而且年龄段倾向于年轻化。

2.3过度的放任助长了孩子的消极

有些父母因工作忙,时间少,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认为反正有学校教育;有些父母因贪图个人享受,烦孩子拖累,不愿花时间精力去教育;有些父母则因为对子女教育问题知之甚微,就干脆不问不闻,由其上天入地。然而,任何放任孩子的做法,实在是害了孩子。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长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能走出怎样的孩子可想而知。

3给父母的建议

3.1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现在大都是独生女的家庭,所以小孩子从小就更加孤单,他们真正喜欢的父母,是那种既像师长,又像朋友一样可以倾心交谈的父母。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和孩子交谈。知心姐姐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父子、母子间的交谈,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如果父母可以放弃自己“大人”的架子,俯下身来倾听小孩的倾诉,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3.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家长在教育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很多家长在外不顺利了,就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打骂孩子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焦虑,给孩子带来了阴影。我们经常还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3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甚至用他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从而造成了更大的代沟。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赞扬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因为只有被赞许,被认同,孩子才会有继续努力的动力,才会从成功走向成功。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