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11:03: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淄博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本专业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生分别为51人、103人、117人。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有效问卷数量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0%,样本数较大,统计结果可信),学院毕业生主要在民营企业从事汽车维修或相关工作。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率及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见表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提高,2010年已经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淄博职业学院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主线,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学院“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思想为指导,面向汽车后市场,创建并实施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育德为先、能力导向” 的学分制考核体系、“就业发展、跟踪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等。
该专业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共同修订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项目工作课程。专业课教学实行“教、学、做合一”,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理念和敬业精神。
2.汽车后市场逐年扩大,就业机会增加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在淄博市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了一系列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针,包括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体系,搞好配套与协作,推进轻型载货汽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配件发展,并在淄川规划建设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为重点的产业区,形成年产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同时,近年来,淄博市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淄博市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统计,201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83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72万辆,仅2011年私家轿车上牌就达8万辆。在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销售、汽车维护修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美容等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促进了淄博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各专业平均相关度见表2。最近三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逐年下降,但2010年仍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
1.原因分析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迅速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有些学生为了提高收入或发挥自身优势,选择了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理赔等岗位;有的学生擅长钳工工作,选择了汽车钣金岗位;有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技术含量较低的汽车美容工作。学生的就业范围扩大了,到汽车维修岗位就业的比例就降低了,因而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呈现下降趋势,见表2。
2.对策
为了顺应学生的职业选择,建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开设汽车营销、保险理赔等课程,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各专业平均收入的对比见表3。最近三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逐年提高,增加幅度远远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2010年甚至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近2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汽车维修,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胜任此工作。因此,超高的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高人一筹。此外,随着汽车市场的火爆,汽车后市场出现了用工荒,汽车检修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许多4S店、综合修理厂为了吸引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不得不提高员工的待遇。
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淄博职院汽车检修专业对核心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制定了相关对策,促进了招生、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和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大学生的需求,针对当前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新建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
1 研究背景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
从国家制度方面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对每一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
从政策方面看,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针对大学生创业,开通创业绿色通道,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从就业形势方面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地高校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应对挑战,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构建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引导和更新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提高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主动性,才能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据调查,我国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高达约70%,但是实际真正付诸创业实践的却不足5%。而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高达20%左右。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其中的成功代表。而正是微软的创业神话,激励了无数的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
1.2 汽车专业创新创业背景
1.2.1 汽车市场方面调查
据中国汽车后市场大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规模近8000亿元,汽车后市场中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员工在50人以下企业占93%,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占到企业总数的70%,汽车装潢美容,快速维护保养个体经营方面创业占到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汽车行业更有利于其他行业进行自主创业。
1.2.2 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据统计,近5年来汽车专业学生对创业需求调查图(如图1)显示,在校期间超过87%的学生有创业需求,学生毕业后1年创业率为2%,毕业后3年创业率为4%,毕业后5年的创业率为7%,学生毕业后创业成功率较高,但是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为0,学生对创新创业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校期间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和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往往都是先就业再创业。
调查分析显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育与学生的创业现状存在以下矛盾:
矛盾一,汽车专业创业成功率高,但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创业比率为0;
矛盾二:在校学生尽管通过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训锻炼,但有创业的需求的学生都选择就业后再创业。
综上所述,学校汽车专业的现有的课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也远远达不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本文通探索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以解决以上矛盾。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往往都是通过开设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相对于专业课程独立存在,譬如通过开设创业课程试图提高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开展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业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提升创业能力。
2.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重课程轻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开设的课程,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设计和考核环节,往往忽略的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体现仅仅表现为一张试卷或者一份报告,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2.2.2 重专业轻思维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性应用人才,非常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会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学会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促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2.2.3 重结果轻过程
高职学生在参加职业大赛时只重于结果,为了在短期内出成绩往往就是利用现有的成果加以简单的改动,或者直接去找现成的成果,学生的功利心使得创新创业大赛流于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培养。
3 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3.1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区域性,各个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有差异性。但是总体目标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面向汽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检测维修、钣金喷漆、信息反馈等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强调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对学生毕业后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
3.2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3.2.1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相对独立
目前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3.2.2 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内容设置重专业轻思维
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对高职课程设置的了解不够,课程设置不够规范,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还处于探索阶段。而课程内容方面往往过度的关注了客观需求,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不够科学,理论与实训的结合不够紧密,课程内容重复与老化现象严重,忽略了W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3.3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结构的配置与创业市场需求脱节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在理论上坚持“够用”的原则,实践上追求“技术应用型”,在课结构设置上存在失衡的现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现象严重,可是分配不合理,受到实训设备、师资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实训课时比例偏低,实训设备闲置率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往往“眼高手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市场脱节。
4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汽车课程体系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汽车课程体系中,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以及学生的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过程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 建立“双导师”共同授课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融合――解决学生对创业实训能力的需求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双师” 素质,还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既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双导师”不仅要在所有的课程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坚持走“产学结合”、“学科交叉”的道路,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汽车设计制造、汽车技术营销、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检测、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学科交叉,不断拓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途径。
4.1.1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的提出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的的教育模式都是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管理和专业教育形成了明确的分工,但对于学生而言,则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脱节。学校的分工将他们的大学生活劈成了两半,学生管理人员只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班级管理,却与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体系相脱节,而专业教师只完成每日授课任务,不去过多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就业指导等等。这种传统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4.1.2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模式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是指为学生在校内聘请专任教师作为学生的校内导师,在实习基地聘请一些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作为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形成配对关系,指导同一批学生,定期为学生进行指导。具体课程分配方案如表2所示。
4.1.3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正确梳理校内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校内导师并不意味着取代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侧重于对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和日常生活的管理,而校内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加以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适当的研究能力。
其次,要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配合。双导师制并不是校内导师负责学生校内的指导,校外导师负责校外的指导,要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配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生今后的工作兴趣将学生进行分组,选择相对应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都指导同一批学生,并且双导师之间研究与实践的领域一致,为学生制定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计划,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实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双导师制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再次,双导师制要得到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认可和支持。就校内导师而言,要意识到除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对于人才培养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就校外导师而言,由于他不是学校的老师,经常会因为工作的原因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常常校外导师就会变成一个摆设。因此双导师制的真正实行取决于双方导师对这项制度的认可和支持。
4.2 构建“一专多能”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奠定创新创业基础――解决学生对创业理论和思维的需求
高职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是指与实践技能方面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培养,“一专”是指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学生通过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来体现,“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越多,复合能力越强。在职业资格培训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包括:识别机会的能力、专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具体课程设置方案如表3。
4.2.1 “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课程设置
①政策机会――宏观政治、经济类课程。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政治团体及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政治形势,构成了创业的政治环境因素。创业的政策机会是指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新的创业机会或是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创业者从中发现的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创业机会。政策机会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开禁所带来的创业机会、政府在地区政策上的差异而带来的创业机会、新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创业机会,因此,创业机会的甄别需要保持对政治的敏感度,这就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因此,基于政策机会所设置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相关国家政策解读等课程。
②创业的技术机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类课程。
创业的技术机会即技术变化所产生的创业机会,主要来源于新的科技突破和社会的科技进步,任何技术上的变化或者多种技术的组合,都可能给创业者带来创业机会,比如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创业的技术机会表现形式为:新技术代替旧技术带来的新商机、产品开发技术的出现带来的新商机、消除技术弊端带来的新商机。基于技术机会所设置的培养课程有: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修理工艺等。
③创业的市场机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类课程。
创业的市场机会即市场变化产生的创业机会。市场机会来源于营销环境的变化,表现为市场上需求的存在。创业的市场机会表现形式为:市场上出现了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的新需求、当期市场供给结构性缺陷产生的商业机会、先进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商业机会、从中外差距中找出的某种商机。基于市场机会所设置的培养课程有: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谈判与营销技巧等课程。
4.2.2 “R的芰Α笨纬躺柚
①操作能力――技术层面专业能力。
技术层面能力是能够完成汽车维修作业基本流程,它包括对工作内容的专业知识、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要求快速有效地实施解决方案,解决作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因此,基于作业层专业能力所设置的课程包括: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维修技术与设备等。
②管理能力――管理层面专业能力。
管理层面专业能力强调的是管理能力,它包括管理能力、预测能力、创新能力及整合能力,要求能够敏锐获取并有效利用战略资源,结合组织情况作出科学决策,善于协调利用内外部资源,具备改革创新、组织指挥的能力。因此,基于管理层面专业能力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有: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服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4.2.3 “环境适应能力”课程设置
环境适应能力包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也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因此,基于“环境适应能力”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商务谈判技巧、人际沟通交流技巧等。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总结规律,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为重点,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摘要:大部分高职都拥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很多都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对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办法进行探索,为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基地效用,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安全减少构性浪费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训基地;管理;8S
1实训中心实施融入企业管理文化理念和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
1.1专业职业文化建设
融入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制度,加强实训基地的专业职业文化建设,在实训中心场所、过道等处布置典型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教育理念、融企业管理理念的实训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流程、8S管理制度等挂图,让学生走进实训基地,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专业职业文化。
1.2“8S”管理
8S就是整理(Seie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融洽的管理气氛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塑造和潜移默化的理想信息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S凭借造就安全、明朗、舒适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真、善、美的品质,从而塑造良好的学生精神形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实训基地的优质高效、降低成本、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管理服务能力。
1.3融入企业管理理念,推行企业管理模式
以上岗位采用学生选举、老师面试的方法竞聘产生;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2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次到实训基地上课安排:由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水口实训基地学习管理制度及8S管理制度、消防通道位置、应急撤离线路等等并带领学生熟悉实训实训基地环境,强调安全第一。
学习完成后分别对安全巡视组、后勤保障组、应急保障组等各组组员分别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过关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工作。
由应急保障组根据本学期教学安排和水口实训基地具体情况,提交本学期消防演习计划与方案,并负责组织安排在计划时间进行消防、地震等应急撤离演习。原则上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其他各组都提供相应的工作计划,由老师进行审核。凡在实训基地担任职务努力为大家服务的员工,期末将享受相应科目平时成绩的加分政策(根据努力情况每个月0.1-0.8分不等)。
3实训基地学生日常纪律考核
3.1第一次到实训基地上课安排
由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训基地学习管理制度、消防通道位置、应急撤离线路等等。
3.2平时上课期间具体实施方法
3.2.1上班前
员工在上课前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按组迅速集合,由车间主任负责清点人数、劳保穿戴情况、宣读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应记录,然后交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完毕后有序进入实训场地。
3.2.2上班中(推行8S管理)
实训车间的相应制度,由实际工作学习中出现相应问题后提出,可不断更新完善。
(1)迟到者,以车间主任集合时间为准(扣平时成绩1分)。
(2)上课期间必须按规定穿戴好相应的劳保用品(违反者扣平时成绩2分)。
(3)上课期间不得离开工作区域,不得早退(违反者扣平时成绩2分)。
(4)在实训期间所有员工都必须听从老师、车间主任和组长的合理安排(违反者根据情况扣平时成绩1-10分)。(5)工作期间不得玩手机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违反者扣平时成绩1分)。
(6)不得在车间内嬉戏打闹、高声喧哗(违反者扣平时成绩2分)。
(7)未经允许不得操纵各种电器设备和车辆(违反者扣平时成绩3分,组长负连带责任扣平时成绩1分)。
(8)车间内严禁吸烟与使用明火(违反者扣平时成绩4分,未在指定区域吸烟者扣平时成绩2分)。
(9)爱惜爱护车间所有设备设施,损坏照价赔偿。
(10)车间内应随时保持清洁卫生,不得随处乱扔垃圾。
3.3下班后
(1)下班后由车间主任负责,卫生员安排打扫卫生。
(2)经检查确认卫生合格、电源门窗等都按规定关好后,由车间主任组织集合清点人数,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和宣读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并作好相应记录并签字确认,将记录交指导老师存档。
摘要: 鉴于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技术更新快,教学设备投资大,本文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容。
0引言
职业教育中的汽车专业具有以下特点:①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培养的汽车专业人才跟不上急剧增加的需求量。②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教材、教具和实验设施不可能及时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③汽车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本本教学不利于教师汽车教学知识的更新,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发展。④由于地方经济的差异,各地汽车专业教学的发展很不均衡,很多地方急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物力、财力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人力。较好的优化了人力资源后,才能去更好的整合其他资源。
1人力资源的整合
1.1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首先,普及教学新技术扩大了教学容量,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轮训。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特别是汽车知识。每年大量新型汽车层出不穷,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书本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果光凭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枝粉笔一张嘴巴已不可能完成如此大知识量的教学;传统的教具如挂图、模型和实物在贮存、携带和使用上存在很多不便,且难以实现动态工作仿真,给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带来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准备使教师付出了大量重复备课劳动,使教师难以腾出时间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参加科研活动,使教师难以自我提高。此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在授课方式上“双师型”教师可采用边讲边练、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法,使教学环境职业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讲,我们有汽车实验室,合作企业,驾校等,例如在讲变速器总成时,有挂图,有实物,也有透明演示教具,让它们各尽所能,在该起作用的时候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以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彻底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这种方式在减少教学时数的情况下,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下厂锻炼是职业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亲临生产一线,才能把理论与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了解市场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1.2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汽车维修工的需要为目,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护,汽车修理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养方案,使毕业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较强的汽车总成折装能力;一般总的修理、维护能力,一般全车线路铺排,以能维修汽车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体系,强调实践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训作用。调整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顺序,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是先学基础再进行实践练习。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变传统的“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的教学顺序为“实践认知一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一再实践”的顺序,所以在教学中体现多实践、早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的方针。注重“创业”培养,体现专业特色。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满足社会需要。
2物力资源的整合
2.1 建立公共实训平台“公共实训平台”的功能是开放型、能够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源共享的实训平台。建立公共实训平台可以弥补汽车专业设备更新快,价格高等缺点,避免主要车型实训设备的重复建设。主要可以承担以下任务:一是对各类院校实训提供平台;二是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实训提供平台;三是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平台;四是为复转军人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平台;五是为大学毕业生岗前实训提供平台;六是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师资培训提供平台等。与此同时,做好新职业新技能的研发试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推动高技能人才宣传等工作。
2.2 应用工学模式教学工学模式教学在思想层面上,体现了一种注重实践与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在机制层面上,它是一种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办学制度,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 “企业行为”来看待,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在模式层面上,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调、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既能解决一部分实训教学,又可以让汽车专业人才顺利地与企业进行零对接。
3财力资源的整合
3.1 政府主导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作用,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充分增取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汽车专业,就投资回报而言,相比于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或者说教育投资的收益较高,事实上汽车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也是最高的。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计算,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30%至40%。这也就是说,剔除性别、工作经验、地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就业者每多受一年教育将来就可多增加30%至40%的收入,可以拉动内需,振兴经济。
另外,把政府达到报废年限的汽车捐赠给学校,给汽车专业学生提供试验和练习试验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学校财政支出,并且能够实现资源再利用。
3.2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办学是对公办学校有益的补充。企业冠名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能让学生早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并为其就业做好准备。“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明确了各方职责,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做到了学生定心、家长放心、企业省心,上级满意。学生通过“定位教育”模式的教育,真正获得人生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学校承诺的“保证就业”,改变为学生凭自己的能力真正实现“无忧就业”。民办学校的加入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富有活力,作为对公办学校的补充,可以缓解社会上一部分汽车技术服务的需求矛盾,对社会、对市、区的汽车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对汽车教学资源的不同组合,可以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汽车专业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完成推动社会汽车行业发展的任务。
摘要: 在汽车维修领域,失误、误判、返工以及材料、时间浪费的维修案例频发,给维修企业和车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关键原因在于修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维修思维方法。因此,汽车类高职院校在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汽车维修思维方法的培养。论文结合汽车维修实际实例,就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维修思维方法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
0引言
汽车维修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更新观念并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尤为重要。一个汽车修理工不要只满足于什么故障怎么修,而要对维修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灵活的思维模式、逻辑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思路和原理,把来龙去脉分析清楚,然后再动手去修,这样才能提纲挈领,触类旁通。
而目前汽车维修行业整体文化素质低,优秀的修理工非常缺乏。因此,汽车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汽车维修思想及思维方法。论文将结合汽车维修实例,就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维修思维方法的培养谈几点想法。
1正确维修思维在实际维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汽车故障排除常用的逻辑性分析方法有两种,一是经验法,二是模糊推理法。这两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很难用定量、定理进行衡量与确定,更多的是“可能”、“大概”、“也许”。在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时,受思维局限性束缚,对故障发生的客观条件缺乏必要的追索,加上对现代汽车出现故障的规律(系统故障)了解不够,难以进行逻辑性分析,最终导致故障难以排除。例如,在实际维修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车修完了并经实验证实故障已排除,可偏偏交车时原先的故障又出现,在客户面前非常尴尬。有时还遇到用了三、五天的时间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就是排除不了故障的经历,最后只好请别人帮忙,而实际维修工作自己可能早已掌握。
因此,汽车维修过程中思维方法非常关键,它影响了汽车修理工对汽车故障判断的正确与否;影响了汽车修理工操作程序及维修方法的确立;影响了汽车修理工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影响了汽车修理工维修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正确的汽车维修思维方法应该是将几种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法与模糊推理法)结合起来创建一个新的故障诊断模型。在进行故障诊断之前,要了解甚至于要再现故障出现时的环境(包括大气压力、湿度、路况等)、温度(包括环境温度)、速度、工作条件以及操作习惯等,还要清楚引发该故障的各种原因,最后排除次要的、表面的原因,找出根本原因。
比如一台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冒黑烟,一般认为是燃烧不完全,空燃比不合适造成的,此时很多修理工就会直接拆喷油器、空气计量装置,一个回合下来,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就会认为是计算机故障。再解决不了,就没有头绪。如果修理工采用正确的故障判断逻辑思维――故障树分析法就可以避免以上的盲目。故障树分析法就是把故障现象作为分析目标,然后寻找直接导致这一故障发生的全部因素,再找出造成下一级事件发生的全部直接因素,一直追查到那些原始的、无须在深究的因素为止。
2常用的汽车维修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就是思考问题的路径。汽车维修思维方法是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故障诊断实践和对故障产生、发展、影响认识过程中,所应用和体现出的自然科学一般认识方法。汽车维修中的故障诊断必然也有思维方法,以往的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经验主义等维修方式已经过时,现代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应同时采用多种思维方法。汽车维修思维方法一般包括:逻辑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辩证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2.1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逻辑思维主要是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常用的汽车维修思维方法。例如,催化转化器工作不良故障时,诊断方法之一是温度试验法,用手持式数字高温温度计测量催化转化器前、后出口温度。当废气流过催化转化器时,前后温度应相差一定温度,如果不是,说明催化转化器工作不良。以上诊断过程实际就是逻辑思维方法。
2.2 发散思维与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己有的某一点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测、想像,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注重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出新的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是指从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它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动态思维模式。
2.3 逆向思维与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也称为反向思维,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脑海中将此事物的形象本质与彼事物的形象本质联系起来,进而创造性地捕捉它们之间共同的或类似的、接近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把握问题实质的思维方法。
2.4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新颖方式和全新思维角度来探索世界的一种带有奇异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对皇冠3.0轿车的电控点火系统出现无高压火故障诊断过程中,采用创造性维修思维,可以用一节1.5V的干电池作为模拟点火信号进行诊断故障原因是发动机ECU、分电器中的G1、G2和Ne线圈或其控制线路,还是点火线圈、点火器或其控制线路。
3汽车维修思维方法的培养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维修思维方法。
3.1 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题目或一件事情上,用意志封闭其它一切接受信息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来获得。例如,把类似“偶合器―变矩器”词语倒过来反复朗读,一直念错为止。
3.2 培养直觉力直觉思维就是平常修理工在遇到疑难故障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凭感觉……原因应该是……”。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直觉思维的准确率较低。在平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典型故障案例分析,让学生逐渐积累一定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直觉力。例如,在对电路系统的压降故障检查方法介绍,假设身边的万用表突然坏了,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提出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
3.3 培养综合分析力和想象力综合分析力包括求质分析(通过现象看本质)、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因果分析。比如,在讲授《发动机电控技术》这门课程时,分析各系统的故障时,经常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故障有不同的故障现象,同样现象的原因为什么引起不同的故障”。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发现学生的综合分析力和想象力有一定的提高。
4结论
正确的诊断思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影响的,所以在现代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过程中所获得的任何信息都是相对的辩证的。从汽车维修方面来说,离开了有效的思维,思维的广度、深度及敏捷性、洞察秋毫的能力就会欠缺。在实施维修过程中,就不能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自如,融汇贯通。
作为培养技能型修理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加强学生的汽车维修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就能将理论知识和诊断经验相结合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程师。
摘要: 为了使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未来营销工作的需要,本文就汽车营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及其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它着重培养学生现代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理念,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从事汽车营销、车辆估价、保险理赔等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汽车服务与营销的实战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尝试。
1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1 自信力汽车营销人员应对营销事业及自己的营销能力抱有充足的信心,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只有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营销技巧抱有充足的信心,才能凭借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完全胜任汽车营销工作,创出佳绩。
1.2 较高的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即认识自己的能力、控制自我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80%取决于情商,而非智商。良好的情商能给汽车营销人员带来健康的身心,来应对激烈的竞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保持积极态度与人沟通、交往。
1.3 良好的沟通能力成功的汽车营销服务工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而“能说”和“会说”是其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其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进行良好合作的前提。目前高职学生沟通技巧较差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强、不善于耐心地倾听与他人交流,害怕说话,不会说话,甚至沟通时不知所措。这通常是学生的“自卑心理”所致,缺乏自信,缺乏主动性和开放性,直接导致学生交往范围窄,结识方式与交际内容单一。
1.4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应该独立思考问题,有效驾驭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当前,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延伸为知识和智慧的较量,企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良好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可以指导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和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1.5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人际交往是营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许多学生还停留在传统思想,认为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愿参与学校里的任何活动,不主动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在学生多以“自我”为核心,缺乏理解他人的习惯,从而把人际交往的渠道堵死,进入社会无所适从,无法适应。
1.6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与团队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之一,而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同情心淡漠、缺乏谦让精神,自主自立意识强、过分注重个人得失,缺乏集体观念,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习惯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导致团队协调合作和配合能力较差,不能胜任未来的汽车营销工作。
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根据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探索了一些融入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具体做法是:
2.1 完善教学计划,增设情商培养内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服务与营销工作中的问题。由于要和市场中的各种人群接触,情商培养十分重要,应将情商培养实施在教学计划之中,例如在讲“推销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的“汽车推销”教学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即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专业教育与情商培养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
2.2 通过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师生的情感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和学习氛围,教师应通过自身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通过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关爱、尊重并信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与学生关怀与照顾、点拨与引导。进而使学生因对教师的崇敬而转化为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所学课程的热爱,增强课堂效果。
2.3 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客户有效的沟通是每一位汽车营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的能力,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相沟通的过程,教师应针对学生沟通技巧较弱的特点,在授课中利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积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授课中,让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即兴发言或有主题的发言,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引导他们注意语言表达能力。对主动发言的学生任何一点进步要肯定,对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多给机会,通过教师的微笑、眼神和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对营销现象的不同见解与看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4 创设“挫折教育”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差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可在教学中创设“挫折教育”情景教学,通过设置一定难度的具体营销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假定情景中不易轻松完成,在学生遭受挫折中通过团队和教师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深刻体会营销过程中的具体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注重人际关系与团队能力的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过程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厂商与消费者、与竞争对手等等各种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营销团队的协作与配合。大量实践证明,团结合作的营销团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团队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的能力素质是促进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平台以保证他们在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改革创新的能力,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带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汽车专业,提出应以“卓越计划”为契机,结合地方汽车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3+1”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
0引言
汽车工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等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及社会对各类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
传统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是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的需要穿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受安全、生产、管理和经费等诸多问题影响,大多不愿接受学生到企业实践,即使接受,也只是参观实习。对于重要的实践环节教育,学生主要是靠校内实习基地来完成,缺少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这样就使学生的实践环节逐渐流于形式,接触实践的机会甚少。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将学生良好的系统理论学习与知识运用技能训练并重进行。学生因生产实践接触少,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许多学生因此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实践严重脱节,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改革创新的能力。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切实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文简称“卓越计划”),希望学校和产业部门共同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将学校教育和产业部门在工程实践、工程素质等方面与人才培养的优势结合起来,实行产学合作教育,各施所长,使学生在一个较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基本的工程素质训练,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认识。
为此,笔者结合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对产学研合作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3+1模式进行了探索。
1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
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地处江苏沿海地区中心城市――盐城,承担着为江苏省沿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任务。目前,盐城地区直接从事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有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盐城中大汽车工业集团、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并带动了一大批围绕汽车制造的配套供应商。据统计,盐城市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达到270余家,年销售额145亿元,税收12亿元,带动8万人就业。在2009年7月国务院会议讨论并通过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盐城将“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乘用车,形成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支持盐城发展大中型客车和专用车,建设汽车试验场”。这为盐城努力打造“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汽车产业作为盐城地区的特色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
2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校本科教育成功的秘诀很多,但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3]。一些大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也以接受和指导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企业普遍积极、严格地遵守义务接收大学生实习和培训的法律规定,并把这种校企合作看作企业自身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需要紧密依托地方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使汽车相关企业真正成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我校在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及国内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4,5]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特点,计划实施3+1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将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完成,学生在大四期间主要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增加校企结合的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汽车整车、零部件或服务企业可以在已学完课程的本科生中,以招聘实习生的形式,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有酬工程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结合所学知识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增加工作经验,增长才干,并选择企业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实现综合毕业实践与就业的有机结合。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对学生来讲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并尽早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人标准;另一方面,企业在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期间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方面的考察,从中聘用所需的人才。
3实施“3+1”培养模式的措施
对于我校的汽车类专业,实施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具有显著地方产业发展特色的汽车专业人才,满足江苏沿海地区乘用车制造、客车和专用车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汽车产品性能检测等领域对汽车专业人才持续增长的需要,会涉及到一系列制度的革新[6]。要使其高效、顺利运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改革现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规划作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它包括课程结构、课程时间顺序、各课程学时数等。对课程体系要进行合理设置,核心思想是根据地方汽车产业群特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四年课程合理压缩到三年内完成,主要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在企业内进行。
3.2 遴选优秀的校外实践基地盐城地区虽然有数百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制造及服务企业,资产规模上亿的也有几十家之多,但要作为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的企业还是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因为其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得到系统、良好的工程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遴选的企业应当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具备现代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管理体制、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为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产学研结合,与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也是抱着极大的热忱接纳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没有提出任何苛刻要求,并主动提出派遣高级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这为校企合作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有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力量的支持。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除了加大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外,就是建立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制度。专业教师在企业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欢迎,另一方面又能促进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应当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因为与企业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是3+1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情况、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及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这一实践性教学新体制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实践环节。
3.4 建立符合企业要求的可信选拔制度“3+1”培养模式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形成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与学生就业工作一样,需要为招聘实习生的企业建立可信的选拔制度,才能有效选拔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保证企业挑选到优秀满意的人才。学校对每个学生可建立五类指标,第一类指标是思想、道德指标,反映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高低情况;第二类指标是基础知识指标,体现学生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方面的情况(比如英语、计算机);第三类是专业基础知识指标,体现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情况;第四类是专业知识指标,体现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情况;第五类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该指标体现学生管理能力;第六类是个人爱好、身体素质指标,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情况。企业到校后,可根据工作性质需要,以招聘有酬实习生的形式挑选人才。
3.5 建立学生校外实践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涉及学校和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和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校内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关系。必须派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专职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和质量监控,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沟通企业――学生――学校的桥梁。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协议的形式,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责;通过指导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明确指导教师在各环节的责权利;通过学生管理办法,明确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确定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项目的选取要求、过程检查与最终评价的质量标准。企业也应建立起学生的有酬实习情况考核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校外实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考核结果为企业最终是否录用该生提供可靠依据。
4结束语
随着国家“卓越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机遇。如何加强汽车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教学,建立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通过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行校企合作教育不仅会促进了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高校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会促进高校内部的改革,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作用,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摘要:目前,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车型不断诞生,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要求,汽车维修已经进入了高科技领域,因此,如何培养出顺应市场需求,满足人们对汽车维修要求的人才至关重要。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人才;培养
伴随着汽车市场的“火爆”现象,汽车修理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但是,汽修企业为什么只有不足40%的生存率?其中共同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人才及其人才培养问题!与汽车“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相匹配,修理市场也进一步扩大,因此对汽车修理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本文通过对汽修人才发展状况、职业学校汽修人才培养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了培养现代汽修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其必须知识全面、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既要熟悉汽车结构、原理和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要熟悉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掌握现代的电子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且具有实践经验、操作熟练,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业不会再延用传统的师徒模式的培养方式,而会十分重视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引进,需要有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进入维修行业。目前,由于市场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专门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高校汽车维修专业,其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汽车上目前普遍装配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维修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承担的。
二、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修人才短缺的现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汽修人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多创造到汽修企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汽车维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维修企业不断地接触新车型,每天都会遇到新故障,能够接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这就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最实用的教学案例。校企联合将理论教学与一线的技术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一边在教室和实训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巧,一边到工厂加以实践,使自己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而一线的修理作业和服务项目又对专业理论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是落后的、过时的。现在的汽车行业,几乎每个月都有几种新车型问世,每天都有新技术出现。只有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才不至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落伍、技能过时。②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老师自己平时也要多学习及时掌握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需要,教师要到企业一线,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来进行培训。采用“教师轮岗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即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授课、实习的同时,轮流到企业进行理论、技能技术的培训、一线的修理作业和技术难题的公关、修理工艺的改良等。这样可使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企业遇到的难题也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同时,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把一些理论、技能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输送到企业,也能够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提高企业总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还能减轻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学院还可以把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任教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样学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学校教师无法讲到的知识。③充分利用企业维修过程中一些丢弃作废的零部件。汽车的车型结构变化非常快,要想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毕业生,就要及时采购符合市场需求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检测仪器来满足教学需要,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钻研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然而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设备大都价值不菲,对于学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通过企业与学校间的设备共享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把生产设备部分当作实验设备,把企业在维修过程中对一些失去维修价值的零部件,作为学校的实验、实习器具,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企业还可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玄机,和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实习环境就是学生就业后的工作环境,这样就能大火缩短学生就业之后和企业的磨合期。
三、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汽车维修工担负着汽车维修质量的重任,汽车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汽车维修工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否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关系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所以学校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激发学生热情,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总之,汽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高科技的渗透使汽车维修行业成为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在这样的环境中,开设汽车维修专业的相关院校只有积极采取措施,跟上时展步伐,才能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组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很易被学生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一些职业学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汽车专业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课;实训课
近年来,随着汽车领域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不仅为汽车类中职学校提供了更大的机遇,而且也使学校遇到更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适应汽车技术发展?”是摆在汽车专业教育者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要从教学方法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其中理实一体化教学便是一种新的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就业去向设置课程,市场决定出路,课程设置需要和市场需求衔接,市场需求中职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那么课程设置上理论和实训比例应有差异。一体化教学试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职业学校扩招,学生入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等越来越差。在学习中无目标性,不懂得思考,导致学习毫无兴趣。所以,我们培养学生以兴趣为中心,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中学,在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
中职生有被父母“逼”过来的,有被父母“送”过来的,有自己“跑”过来的。这些学生的基础不同,上学目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体化教学可以给不同的学生侧重讲解不同的内容,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实现分组实训、分层管理、分层辅导的问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以汽车发动机拆装模块为例,首先让学生知道该用哪些工具,怎样使用工具,然后边讲边按顺序拆卸,拆时注意做记号,拆下一个零件,就说出零件的名称和作用,让学生在一旁记住,并将拆下的零件按顺序整齐地放置在工作盘里,让学生意识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规范操作,并同步地将拆装步骤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既能认识零件结构,又能大体清楚拆装步骤。然后,老师选一个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其它学生在一旁观看。学生操作时可参考黑板上的步骤进行,不会的地方老师及时指导。然后学生分成3-4人一组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操作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引起学生重视,对一些学生做个别辅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为了实现分层教学可以把课堂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对于“低才生”,要求应该是:低起点,学习意愿低,多操作,比操作速度,以实操渐渐改变其厌恶学习的心理,只要掌握发动机结构与拆装工艺即可。对于“中才生”,要求应该是:多辅导,多激励,以实训激发其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欲望,需要掌握发动机原理与维护实训的知识与技能。对于“高才生”,要求是:高标准,严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和技能过硬,掌握发动机理论与排故维修实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对这三个层次学生制定恰当评价机制。对于“低”才生只要掌握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拆装工艺正确,速度快。对于他们多采用鼓励评价方法,多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其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中才生”要掌握发动机原理与维护实训的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要求高一点,技能操作要求熟练掌握。对于他们多采用进步评价手段,通过比较其不断进步激发其更高要求;对于“高才生”需要掌握发动机理论与排故维修实训的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分析判断发动机故障所在,如何排除和处理。对于他们多采用成功激励评价手段,通过成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四、提高理实一体化整体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或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必须加强课堂管理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况且实习场地也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度,如果老师放任他们,那么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不能学生动手,老师旁观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老师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学生拿到实物就动手,能拆的就拆,拧不动或拆不下来的就用锤子敲,先后顺序谈不上,学生根本不知道哪些零件该拆,哪些零件不能拆,结果需拆的不拆,不能拆的倒强制拆了下来,零件洒落了一地,装时就更乱了,要么乱装或错装,要么装不上的不装。老师却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形式无实质。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应讲清拆、装的顺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操作演示。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课堂上不讲究质量、不讲效率,学生在操作时就没有紧迫感,学习就变得枯燥无味了。老师应改变这种状态,在操作中可分组进行操作比赛,在一旁给学生记时打分,并挑选几个成绩较好学生协助老师进行当裁判,同时给干得好的学生以表扬,给操作不太好的学生分析原因,给予鼓励。从而增加同学们操作的热情。
总之,探索“理实一体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有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汽车专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 要:为了了解汽车行业对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规格要求和数量需求,了解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特开展库尔勒市及周边地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调查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职业调查。对企业的人员需求情况,岗位设置,岗位能力要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等进行了详尽、充分的调查,并对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建议帮助。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需求分析;对专业建设的建议
1 社会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的《紧缺人才报告》中,汽修人才的缺口达10多万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已经进入社会总体需求前五名,且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多万;到2010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 600万辆左右,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修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人才与技术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以上这些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的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求。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据抽样调查,主要存在问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事故率高等。
2 汽车维修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及结构状况:汽车机电维修、电子电器、钣金涂装等岗位数已占82%,这些岗位的上岗人员数占主导,构成现代汽车维修的四大主体生产岗位,而为修复旧零件设置的机械加工职业岗位,日渐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定位,汽车维修业已凸显职业岗位归纳并合重组的趋势。上述四大主体生产岗位的设立和形成就是重组和归纳的结果。岗位的重组,一方面大大地简化和减少了企业岗位类别,同时对从业人员技能的一专多能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3 该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行业
鉴于汽车的不断普及与应用,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本市的4S店、汽车维修企业、大型汽车运输公司等。
4 对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建议
4.1 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汽车维修业发展,树立“以行业为先导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依托校内汽车实训中心、汽车维修车间、校园网络平台等资源,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实践“一主多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构建适应专业发展的“理实一体、学练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
4.2 对课程体系设计的建议
一方面邀请专家召开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讨论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开设专业技能课。并围绕行业通用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
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参考国家有关标准开设公共基础课,同时可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关的兴趣类、能力拓展类、企业文化与管理类选修课。
4.3 对教材开发与应用的建议
教材开发应以专业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首先在内容上要以“适用、够用”为度,注重相关规律和经验的应用,其次在内容的组织形式上,要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开发项目化、任务式的教材;然后在内容的呈现方面,应尽可能以图片、动画、视频、实物等。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整合优势资源。
4.4 对教学模式建构与教学方法应用的建议
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专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教研为先导,专业课教学全部采用以“项目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学训结合的方式,将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通过完成项目,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4.5 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 “双师”结构优化和“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能力于一身,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任教师;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校教学,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
4.6 对校企合作的建议
(1)校企合作与机制创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项目为实践载体,搭建校、地、企合作办学平台。创建校、地、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体制,与企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密切型合作办学机制。
(2)校企共建实训、就业“双基地”。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能应用于专业见习,二是能应用于现场实训和现场实习,三是能应用于考证培训。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扩展、扩充、调整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功能齐全、装备先进的实训、就业“双基地”。
4.7 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建议
由学生、教师、企业、家长、学校等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教学组织的内容不同,校内教学组织主要以学校为主,在校内实际教学、实训等理实一体化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考核点,边教学边考核,实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主体评价,准确评估学生学习成效。教学质量评价以学校、家长、学生评价为主;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评定。企业参与的教学评价,按企业生产标准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的成绩评定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训实习产品制作情况、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职业素质表现情况为主要考核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张建豫(1984-),男,河南淅川人,在职研究生,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汽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成为职业学校中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就目前来看,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中职学校中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率不高是其中问题之一。那么有必要针对此问题,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汽车应用与维修;教学;实效性;方法
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甚至有些专业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无疑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就是中职学校热门专业中的一个。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家庭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使相关汽车专业的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合格的汽修人才更加短缺。虽然包括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都在开设此类专业,尤其是中职院校可能规模更大,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和市场需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缺口。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校教学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学校教学和实际需求之间脱节现象严重,这无疑就说明当前中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实效性差的问题。就业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汽修专业的现状做出一定的调整来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学科教学在教师科学的引导和设计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能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收获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力争真正地把要求学习的知识学懂、学会。因为教师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情况,所以要想保证教师的教的效果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这样才能够提升汽修专业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来保证和提升汽车应用和维修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
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来科学地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才会更强,教学效率才会提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强调的生本理念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之间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把探究性、合作式等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来,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内容来整合教材,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流程中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更加直观、多样地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要利用好汽修专业实践课程需要学生直接动手参与的特点,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去大胆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汽车行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新技术应用和新车型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这也是汽车企业增强其产品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这样的特点意味着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必须要紧跟市场变化来开展教学。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中职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编订或者修订的旧教材,有些内容与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匹配,因此,单纯地依据教材来教授死知识不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的新变化。
所以,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要有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意识,结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来大胆地整合教材,对于陈旧的内容要大胆地删减,对于教材需要补充的内容要给予必要的补充,给学生呈现完整、全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切实保证学生能够学到走向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实效的、高效的。
四、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学生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为自己谋得一份工作。其中理论学习的目标还是为了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就目前来看,过往依靠传统维修工具维修汽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介绍市场最新检测设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汽车四轮定位设备,现在市场上用的世博等品牌设备做四轮定位作业至少要30分钟才能完成,然而现在美国亨特公司的车轮定位系统只需要5分钟完成整个流程作业。并且现代汽车故障率越来越低,几乎很少汽车维修需要用到示波仪、编程器、解码器等诊断工具,反而汽车保养、汽车美容以及汽车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在现阶段市场中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作为学校来说,要注意对于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视,努力改善实践器材;也要积极联系相关企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保证实践质量。
总之,当前社会需求的新变化给中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职学校来说,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新变化,来努力地改进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打造高效的课堂。
【摘要】调查研究省内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校的开办情况和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平台+模块+课群”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核心课建设体系、优化了教育教学方法,创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了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立了战略联盟产学合作关系,锻炼了一支能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学生科技创新成绩优异,学生就业率达94%,本研究效果明显对其他高校的同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汽车产业 汽车服务工程 特色专业
1.前言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办出特色,改革汽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强创新意识的汽车服务业人才,是摆在高等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2.构建特色专业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2.1根据学校定位,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具有创新观念、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型企业或部门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与经营管理、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与定损公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本专业综合性强,围绕汽车产业链,依托本院车辆工程重点学科,瞄准汽车服务行业的汽车运用范畴,构建汽车后服务企业的汽车技术服务平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从我校实际出发,结合对有关高校的调研,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有机结合与调整,探索出了“平台+模块+课群”的课程体系模式。所谓“平台”,是由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三部分构成;所谓“模块”,是由支撑“平台”的“类”分支构成,形成“3+5+3”的分支结构框架结构;所谓“课群”,是由每个“模块(类)”的若干门课程形成。
2.3建立核心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
“四位一体”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块、实验实训模块、企业实践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并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企业实践、自主学习四者融为一体,互为支撑和补充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两结合”的“汽车理论” 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理论与仿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两结合教学模式。结合AVL/Cruise、MSC/ADAMS、MATLAB/Simulink等工程软件建立汽车仿真模型,将课本上枯燥的公式形象化,通过创建模型、变化参数、结果分析等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
“理实一体化和综合实训岗位化”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新分解整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在每部分理论课程结束后,都有相应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课程的知识。同时实践过程中,提出理论课程所要掌握的要求,结合各个系统典型故障进行讲解,然后按学生分组,通过实训操作完成各个不同故障的实车检测。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学习单依靠课堂学习和试验是远远不够的,除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的机会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4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为改变传统教学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优化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此在汽车服务工程主干课程授课过程中进行有益尝试实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当教学主角,增强学习主动性;突出实验实训地位,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综合能力;课堂引入科技创新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2.5创建校内优良实践教学平台,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注重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逐步完善教学实习基地体系,建立与汽车服务企业的战略联盟。先后与亨运集团雪铁龙汽车销售与服务有限公司、十堰市综合性能检测站、东风商用车销售总部技术保障部、东风股份裕隆汽车营销公司技术保障部(武汉)、湖北宇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部门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协议。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适应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工程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针对各课程的实际特点,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内专职老师与校外兼职教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2.7 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赛促学。经过多年建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已形成了以专业课学习为基础的5大创新平台,分别是:CAD小组、CAE小组、智能汽车小组、节能车小组和方程式赛车小组。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科技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结论
本研究对省属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经过本研究,使师资队伍得到历练,教师成长迅速。在该模式推动下,教师亲身实践,增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教学水平日益提高。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更容易提炼科研创新点,带动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研究成果有比较显著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肖生发(1957-),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传动与转向技术。
摘 要:机加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人类的任何发明设计都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现实,自工业革命将蒸汽机引入进加工制造中去,人们的加工从早期的普通车床、铣床等发展到现在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通过数字化来控制整个机床的运动,相较于早期的靠人来进行加工的时代,进步了一大截,但是在加工某些大批次的部件时,需要采用专用的数控车床来进行加工,从而提高效率。文章将就数控车床在加工汽车转向节杆部及法兰端面方面使用普通数控车床和专用的数控立式车床进行比较,阐述优缺点,并对相应的加工工艺进行介绍。
关键词:数控车床;工作循环;设计
前言
数控设备在加工方面相较于原来的普通设备有着巨大的优势,汽车转向节是汽车上应力最集中、形状最复杂的零件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加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汽车的需求量猛增,而汽车转向节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在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采用普通数控车床进行加工,然而从实践中发现,其加工效率很低,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文章将介绍一种新的加工转向节杆部的专用立式数控车床。就数控车床在加工汽车转向节杆部及法兰端面方面使用普通数控车床和专用的数控立式车床进行比较,阐述优缺点,并对相应的加工工艺进行介绍。
1 数控机床简介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分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等等几大种类的机床,或者是加工中心等。数控车床是在原有的普通车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加装计算机进行运算,将计算的结果通过驱动器来带动伺服电机进行传动,从而实现相应的运动,其中数控车床又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机床,其使用量占到了数控机床使用量的25%。数控车床是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进行融合而得到的一项工业方面的杰作,其可以用来制作高精度、高效率等的工件,现如今,通过使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代表着一个国家机加工的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控车床由原来的普通卧式车床发展到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立式车床、车铣加工中心等多个方向,数控车床在我国的保有量要远远高于其他的数控设备,在整个数控机床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近些年来,通过发展通用的数控语言,实现了数控设备编程的通用化,不同厂家不同系统的编程语言有很高的相似的地方,从而为编程带来了方便,数控车床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在批量零件的制造过程中相较于原来的普通机床有着巨大的优势,数控车床通过计算机来识别输入的语言,通过计算机计算需要移动的位置,而后将这些数据输送给相应的执行机构来对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外设的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的控制。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像操作电脑一样方便的实现输入操作指令的存储、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相较于传统的车床通过手动摇动来使刀具完成切削作业,数控车床通过驱动器驱动电机来带动滚珠丝杠来传递运动,通过电机的编码器或者是光栅尺来定位移动的距离,无需像以前一样使用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精度。数控车床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机械、液压方面融合到一起开发出来的,系统结构复杂,完成功能众多,效率高,在完成大批量的加工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代表着机械加工领域发展的方向。
2 数控车床发展及应用现状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采用计算机识别图纸、输入简便、傻瓜编程、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智研咨询指出,目前,数控机床的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等已经成为了数控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 数控车床的工作循环及设计
文章介绍一种汽车万向节立式专用数控车床,立式车床的主轴垂直于水平面,工件装夹在水平的回转工作台上,刀架在横梁或立柱上移动。适用于加工较大、较重、难于在普通车床上安装的工件,一般分为单柱和双柱两大类。由于汽车万向节形状如羊角,结构复杂;毛坯为锻件,加工余量大,特别是法兰盘根部圆弧部分;工件偏重,转动惯量大;定位夹紧困难。下面将介绍机床的设计预案:根据转向节工艺特性和定位夹紧要求,该机床采用主轴偏置的立式数控车床结构,在传统立式数控车床的基础上,增设尾座顶尖部件,从而形成能够更好的加工设备。
3.1 机床的工作过程
数控车床主要由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系统、尾座、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屑器等部分组成。立式数控车床用于回转直径较大的盘类零件车削加工。
卧式数控车床用于轴向尺寸较长或小型盘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加工工程中是通过主轴带动工件转动,将车刀夹装在刀架上,通过X、Z轴来带动刀架来对工件进行加工。
3.2 转向节专用立式数控车床部件设计
3.2.1 主轴箱设计
主轴箱是机床的重要的部件,是用于布置机床工作主轴及其传动零件和相应的附加机构的。主轴箱采用多级齿轮传动,通过一定的传动系统,经主轴箱内各个位置上的传动齿轮和传动轴,最后把运动传到主轴上,使主轴获得规定的转速和方向。主轴箱传动系统的设计,以及主轴箱各部件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机床的性能。本机床为立式结构,主轴箱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床身,其作用一是安装主轴及其传动系统,二是支撑立柱即在其上安装的纵横滑板和电动刀架。因此要求主轴箱具有据够的刚性,结构必须合理,长期使用不变形。
3.2.2 X、Z轴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车床的Z轴为纵向轴,其主要是由纵向滑板和纵向滚珠丝杠传动副组成。由于横向X轴安装在Z上,因此Z轴需要采用重载型滚珠滚动导轨,从而能够支持住Z轴的重量,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使纵向滑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精确定位。机床的X轴也采用滚珠丝杠来实现传动,通过伺服电机来带动丝杠来传递运动。机床的进给系统主要是通过进给机构来改变进给量。
3.3 转向节工装夹具设计
3.3.1 顶尖部件设计
车床顶尖是车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定位功能、回转功能、夹紧功能,在主轴旋转时顶尖也随着旋转,实现机床的主运动。设计此部件时需要注意可靠性。
3.3.2 转向节车具设计
转向节是异形件,非常的不平衡,其车具设计有一定难度,第一是定位采用顶尖孔,其刚性不好,需要上下顶尖定位夹紧,下顶尖固定在主轴上,上顶尖单独设计移动部件;第二是夹紧,没有规则的夹紧面,同时不同的顶尖形状各异,要使车具具有通用性,车具必须具有适应不同工件的柔性;第三是工件的不平衡性,在设计车具时必须有可调整的配置设置;采用液压加紧卡盘来实现夹紧。
4 结束语
文章就数控车床在加工汽车转向节杆部及法兰端面方面设计的新的立式车床的设计进行了阐述。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一个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实习阶段的管理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顶岗实习管理需要增加企业参与力度,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配合共同完成此项教学环节,才能保证顶岗实习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 管理方式
0 引言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000万辆,汽车产辆2211.68万辆,销量2198.41万辆。汽车后市场也迅速壮大,这给高职汽车专业的学生就业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和订单班培养做得都不错,形成了规模和特色,但是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类型多样,有各级政府、行业部门,也有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还有企业。不同办学主体采取的顶岗实习的安排方式和管理方式也不同。由企业为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由于可以统一管理企业和学校,所以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协调工作做起来会更方便,因此在工学交替授课和顶岗实习方面的安排和管理效果都比较好。而其他几种办学主体负责的高职院校要想安排好顶岗实习,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还得协调好彼此利益和责任关系,做起来非常难。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实习企业主要是汽车后市场的4S店、汽车销售企业及二手车市场。由于汽车后市场庞大,能实习的单位和岗位很多,但是这些企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增大了顶岗实习管理难度。虽然学校和企业之间签署有顶岗实习协议,但学校没办法与这么多企业都进行深度的合作,无法建立完善校企共管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2 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多,实习单位分散,管理难度大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招生规模都比较大,而且顶岗实习都采取多个班集中进行,每届顶岗实习学生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人。学生多,再加上实习单位分散,增大了顶岗实习管理难度。
虽然学校安排有顶岗实习管理教师,但一方面由于教师数量有限,另一方面这些教师通常还有授课任务,因此不可能驻扎到企业去管理学生。教师平时只能靠电话、飞信、QQ等交流工具实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实习情况。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实习情况,解决实习问题,只能依靠企业走访的形式进行。这种管理方式没办法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校企协调沟通不够紧密,企业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
企业应该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对高职的理解度、参与度会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汽车后市场的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高职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顶岗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目的和要求等了解的并不深入。
对于企业来说,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他们从社会上直接招进来的学徒工没什么区别,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管理。虽然他们知道学生是在顶岗实习,但是对顶岗实习的目的和管理要求并不很了解,因此他们会按照需要安排或变动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对此不理解,感觉单位对他们不够重视。对他们反馈的一些意见和要求不重视,造成学生思想波动大,学生流失和换单位的情况非常普遍。
4 学生对顶岗实习岗位认识不够,各方面准备不到位,思想容易变化
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管理要求等和学校截然不同,如果学生在实习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在刚开始的一个月内很容易发生思想变化,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沟通和解决,很多人会选择放弃。因此经常在顶岗实习的头1-2个月会出现学生流失或换单位的情况,这增大了顶岗实习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这些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入手,提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加强校企沟通,保证学生、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渠道畅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及时沟通和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过程,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5 如何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5.1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通过邀请企业领导到学校做讲座,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将来就业的企业的工作环境、所要从事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劳动强度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等,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和适应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度过实习的最初阶段;如何与企业同事和领导沟通,尽快融入企业环境;如何尽快提升自己;如何处理生活上和工作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系统的就业指导对于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保证实习期学生的状态稳定,提高实习效果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会降低顶岗实习的管理难度。
5.2 加强安全教育
顶岗实习安全问题是各职业院校最担心也是最重视的问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通常不在学校居住,需要自己租房子,这无疑增加了实习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学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实习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岗位工作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预防和避免危险的发生,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如何及时处理和应对。尤其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因为企业经常会加班,要注意晚上下班后的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要邀请企业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劳动安全教育讲座,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让学生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5.3 推进校企合作力度
学校应该和企业合作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本人、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建立校企两条安全管理线,明确企业安全管理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5.4 建立顶岗实习管理队伍,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队伍,负责顶岗实习前的指导和安全教育,顶岗实习的组织分配,以及与实习企业的沟通合作,学生实习期的管理和心理辅导,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和总结等工作。建立实习管理教师定期与学生联系的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实习生的顶岗实习状态,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辅导员应主动与实习学生进行联系。可利用飞信、QQ群、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与学生联系。每周至少联系一次,每月做一次总结汇报。成立专门心理辅导队伍,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平台,利用网络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面临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面临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即将毕业的就业压力,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会产生盲目、无助等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有人及时疏导和解压,给学生及时的帮助,帮助他们克服战胜心理问题,顺利完成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应该给每个实习学生购买有关保险。保险虽然不能对学生的安全起到预防作用,但却能在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时为其及时提供医疗及补偿赔偿保障。这在学生万一出现问题后,对学校和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措施。学校应根据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同顶岗实习单位协商的具体情况,由学校组织实习学生自愿办理或由实习单位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
作者简介:
冯顺利(1974-),男,讲师,河南郑州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姜凌丽(1979-),女,主讲,河南郑州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