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9:21: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药品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 要: 《药品保管》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但内容枯燥庞杂,教学时数少,一直是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课程。利用蓝墨云班课手机app辅助教学工具,通过贯彻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在《药品保管》课程中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药品保管 蓝墨云 移动信息化教学 混合式学习
《药品保管》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进行药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技能,使之在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该课程对于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该门课程的内容较为繁杂琐碎,记忆性知识点多,且涉及大量专业设备、专业法规规范及其他学科知识,对于尚未具有专业实践经历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一直是学习中的难点。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最早由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对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教学实践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产物。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比单纯的数字化学习和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们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互联设备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据调查,目前99.9%的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已经拥有智能手机,其中,约30%的学生同时拥有一台平板电脑。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为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极好的物质基础。有鉴于此,本课程组通过建立起面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和教学互动平台,从教材、教学和考核等多个方面,引入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改善学生《药品保管》课程的学习过程。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款手机app辅助教学工具可作为教学互动平台以供选用,我们选用了其中一款“蓝墨云班课”app,作为进行《药品保管》课程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工具。通过改革实践,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现将具体的改革过程和成果总结如下:
1.提升课堂学习的内容品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工具。本课程的传统教材内容有限,排版呆板,令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将传统教材上的文字内容输入手机app之中,通过精致的版面设计和美化,提高教材本身的可读性。同时,我们在文字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多媒体学习内容,包括精致大图、动画、微视频和音频共计两百多条,将教材进行了彻底的富媒体化改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直接利用手机中的改造过的教材进行学习。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对于教材的阅读兴趣,直接强化了学习效果。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手机app的功能,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利用平板设备,直接在数字教材上实时写下学习重点批注,分享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直接将个人的学习笔记实时分享给全班。通过这种数字化的教师指导和同学互动,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苦读,而成为集众人智慧完成的一项任务,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吸收知识和记忆的速度。同时,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插入大量的扩展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数量,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课程评价手段,强调考核的过程形成性
《药品保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法是期中期末两次纸上考试,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考核,而且,限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日常课堂随测难以开展。在引入了移动教学工具以后,我们更多地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加强了对于学生学习行为记录的考核。
首先,我们通过手机app的功能,每一章都布置了20~50道和教材搭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在软件的帮助下,我们对于作业的评价更加细致。学生什么时间学习了哪一章、哪一节,做了什么练习,结果如何,实时予以记录,并且以不同的权重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引入了更多的互动式考核过程和相应的个性化评价与辅导体系。每一个单元,我们都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老师给定的课题,进行限时小组讨论和专题讨论,并且这些讨论全部要求学生在手机软件内,通过文字交流的方式完成。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中的活跃程度、相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思考的深入程度,都留下了切实的记录。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每次学生课堂互动的记录,进行鼓励、评价和反馈。在整个课程中,我们共安排了14次讨论内容。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改变了传统课堂缺乏互动反馈、学生听不懂老师也无法及时发现和关注的弊病。
最后,我们课后利用学生晚自习或者是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计时小测验,计入最终成绩。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师本人精力和工作时间有限,周末和晚间通常无法组织教学活动。但是在移动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帮助之下,教师和学生间的时空隔阂被打破,教师在家也可以远程组织学生完成测验。同时,测验中的客观题作业,利用手机软件的相应功能,可以机器自动完成评价,而非客观题作业,学生在线上完成以后,老师直接线上评价或者要求学生进行互评。在整个课程中,我们共安排了12次这样的计时测验。这样的做法,在教师可以负担的工作强度下,提高了学生的练习频率,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效果的强化,具有很大的帮助。
3.拓展课外学习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学习过程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这种做法,拓展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师方面,我们在《药品保管》课程中引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后,每次上课前,都会在手机app内课前通知,对每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进行的主要活动进行,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应准备。同时,课前推送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视频、案例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充分节约课堂时间。另外,在备课及课后评价过程中,利用软件的即时通知功能,教师会随时推送课件、微课和资料给学生。另外,本课程组的教师在进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及的新设备、新操作和新规定,都会利用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和教学软件的分享功能,随时进行摄录,发送给学生观看,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另外,在学生方面,学生在读教材、上课或课外,也可以随时发起提问或是分享资源。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及时与提问和分享资源的学生互相沟通,给予协助和指导。线上交流功能24小时开放,等于构建了24小时可以学习的课堂。
结语
传统的课堂教学较枯燥乏味,师生交流比较困难,有限的时间和互动手段使得老师在课堂上想管而没法管,有资源而难以分享。学生则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缺乏老师的督促指导,更无法达到个体化学习的目的。我们在《药品保管》课程中贯彻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引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服务时代的免费工具和平台,利用教师和学生的自带设备,在几乎没有增加物质投入的条件下,建设数字化的教材替代传统纸质版教材,建设能充分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课程资源库,加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互互动,优化学习行为跟踪和教学评价的效果,让学生实现即学即查、随时扩展和贯通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的探索显示,移动信息化教学是提升《药品保管》课程教学品质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摘 要】根据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目标,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对有机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与岗位需求相符合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校药剂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药剂专业 有机化学 岗位能力 教学改革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学生要具备药物制备、鉴定、存储、养护等能力。有机化学在药剂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药剂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化学反应多且反应机理抽象,教学内容广泛。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运用有机化学知识有难度,兴趣不高。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结合药剂专业岗位需求,增加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并以此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一、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定位
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对应的岗位主要有零售药店营业员、医药代表、药品仓储管理员、药品验收员、药品采购员等。岗位知识技能要能突出药学服务和营销调剂两个方向的内容,所以有机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方向不同合理划分知识的重点,把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有机化学课程是为后续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奠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任课老师要广泛学习与药学有关的化学知识,拓展自身知识领域,同时与药剂专业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有机化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教学中密切联系专业岗位能力目标,切实做好课程的定位。
二、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优化教学内容
药剂专业所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全国统编供中职卫校药剂和检验专业共同使用的教材,教材系统性强,难度适中,包括了两个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造成了药品营销方向的药剂专业在学习的主要内容上体现岗位能力要求的特点不够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精选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教学内容更加精练。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划为重点知识讲授,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可以略讲。在教学时可适当介绍临床上一些药物特性与官能团之间关系的实例,适当增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生理作用等。通过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由浅入深,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药剂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问题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有机化学知识在药剂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包含知识点在内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准备好解决的措施。如“羧酸和取代羧酸”这一章,设置问题如“生活中你接触过的酸有哪些?这些酸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能否说出其中一种在医学中的作用?”等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羧酸物质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探究式教学。当下,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中职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获取的信息量丰富,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推理、讨论等活动,把枯燥无味的有机化学知识转变成实际专业岗位应用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羧酸”这一节时,以维生素C泡腾片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及亲身体会,透过实验现象分析产生气泡原因,从而掌握有机酸酸性强于碳酸酸性的性质,同时感悟泡腾片剂类药物的优点,为将来岗位应用做准备。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讨论氛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例如,在学习“胺的化学性质”这一小节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组学生发放盐酸普鲁卡药片和药品说明书,学生通过分析盐酸普鲁卡因片的结构及课堂实践进行讨论:说明普鲁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水溶性大小,如何增大含有难溶于水的氨基、亚氨基或次氨基等基团药物的水溶性?由于与专业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积极性较高,主动查找相关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
(四)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是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目前智能手机在中职生的普遍使用,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QQ群,作为班级学生和老师网上聊天交流的工具,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班级QQ群实施翻转式教学。利用QQ群中的群视频及QQ邮箱向学生学习内容、练习、测试等,并在指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在线解答和辅导,采取和学生单独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不扎实或未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答疑解惑。通过QQ群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增强了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改进实验实践内容。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职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的实验课教学课时较少,但可以通过改进实验项目,增设和药剂专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例如增加与药物或生活有关的趣味实验,如肥皂制取、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的制备、药物阿司匹林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通过改进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二)增加课外实践活动。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建有规范的GSP模拟药房,课外开放,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为此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布置有机化学相关的课外药房实践项目。如学习“有机化合物特性”时,设计问卷调查,学生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到药房对药物存储、养护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不仅完成了枯燥乏味的有机化学知识教学,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实现就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打下基础 。
总之,药剂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要立足职业岗位需求,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能力,顺应新时代对药学人才的要求。
【作者简介】刘庆苗(1977― ),女,广西田阳人,大学学士,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教务科副科长,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摘 要】为了解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经过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索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评价 综合能力 药品营销专业 影响
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而现代企业用人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敬业精神、个人品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这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由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种职业能力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作用的综合性能力构成,其内涵是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2014年9月―2016年1月,南宁市卫生学校对药品营销专业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改革实践探索,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现将南宁市卫生学校能力本位课程评价对提高中职药品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调查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实习生134名,女性130名,男性4名,全部在广东、广西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实习时间在3个月以上。
(二)调查方法
1.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表。本表借鉴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承担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课题所编制的量表而得。量表以综合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为主题,分七个部分:交际与沟通、交往与合作、自信与信任、耐挫与承担、创新与创造、独立与计划、适应与调节等共计21个问题。每个问题又分四个等级予“很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评价。由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实习点,组织学生开会,发放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问卷,使学生了解调查的目的、意义,独立回答,当场收回问卷。部分问卷邮寄实习企业人事部,由其组织学生填写并寄回。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34份。
2.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发放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调查问卷12份,收回有效问卷12份。
(三)数据处理
将所得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整理录入数据,并进行核查,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实习生综合能力调查结果数据统计显示,89.5%的学生到新环境,能很快与同事融入一块,94.7%的学生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90.3%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集体中,说明学生有很好的交际沟通能力;70.1%的学生喜欢与人一起分担一项工作,72.3%的学生与任何人都很容易亲密起来,89%的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的集体中,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90.2%的学生能胜任现在工作,说明学生对自己有较强的自信。此外,71.6%的学生对学习或工作时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85.8%的学生不需要督促,就能自动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说明多数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具体见表1。
企业对实习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企业对本次调查的实习生总体满意,89%的企业认为实习生会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85%的企业认为学生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强,86%的学生对企业忠诚、乐于帮助他人,说明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比较满意。58.3%的企业对学生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不满意,66.6%的企业对学生受到挫折时能够忍受不满意,说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秉承理论与实践、素质与技术并重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具体见表2。
三、讨论
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生存与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及职业变化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是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来实现。对于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体现在:(1)专业能力,包括掌握药理学知识、药剂学知识、医学知识、药品销售知识和技能,以及营销策划知识和技能等。(2)方法能力,指具备在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规章制度下正确处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等方面的能力。(3)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正确处理自己与别人、国家、集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能力,包括交际与沟通、交往与合作等。(4)个人能力,是指个人从事职业具备的天赋能力、努力程度和收获支持的程度。
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体系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真正发挥调节、促进、导向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满足就业的需要,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经过四年多的示范校和后示范校的专业建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实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多元化、多层面的核心课程评价体系,制定了能力为本的药品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案,编制了课程评价材料(测试题、作业、问卷、评价表、调查表、观察表、档案袋、案例分析题、模拟操作题、知识竞赛题等)。评价方案具有鲜明的特色:(1)评价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依据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标准。(2)评价内容的适时性,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侧重从职业能力、结果及独创性来确定考核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引入企业考核项目,促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利于学生以后更快适应企业、职业岗位。(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4)评价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根据课程项目、任务、单元特点采用多样式评价,形成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每一次评价或测试同时涵盖相关的多种能力单元,针对每次评价的能力单元,采用与之最合适的、最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突出整体性、灵活性,评价指标明确、具体。
综上所述,南宁市卫生学校药品营销专业能力本位课程评价遵守了多维性、多元性、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原则,课程评价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对学生有激励、导向作用,使学生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不断地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在反馈信息中发现课程评价的不足之处,这将激励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对能力本位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反思、重构和完善。
【作者简介】覃 洪,男,研究生,南宁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廖静,女,本科,南宁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
摘要:从对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药管专业)三年制专科已毕业的两个年级97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地点、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用工性质和就业前景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药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教育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达到提高药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就业情况 分析研究
药管专业三年年制专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具有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药品市场开发、药品批发零售服务、药品营销储存养护、检测及质量控制、药品经营管理以及药品监督管理等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和社会医药卫生行业市场需求,根据我校药管专业近几年实际招生、培养和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药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教育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达到提高药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和目的。 一、我校招生及学生情况
我校于2010年8月首次招收药管专业三年年制专科学生,招生对象和生源地为云南省内高中毕业学生。首次招生了一个班47名学生,其中文科生与理科学生各半。从首次招生至今我校每年招收药管专业专科三年制学生一个班。目前已毕业2010级和2011级两个年级97名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有2012级一个班的40名学生;在校学习的有2013级和2014级二个年级两个班的75名学生。从首次招生至今我校共招收药管专业学生五届212名学生。
二、我校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药管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目前已毕业2010级47名,2011级50名,两个年级两个班共97名学生。下面对这些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地点、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和用工性质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就业率情况分析
按初就业统计时间分别为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最终就业统计时间分别为2013年12月和2014年12月进行数据分析。
而未在终就业统计时间内就业。经后续的跟踪调查,这两位终统计时未就业的学生,2010级这个学生坚持考公务员,未考上后在一家私营企业就业;2011级的这个学生坚持考事业单位,去年未考上,今年仍在报考事业单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与我校同年药品类相关专业终就业率比较:药学专业97.6%;中药专业100%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93.2%;药管专业97.9%。药管专业就业率排名第二,处于较高水平。
2.就业地点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本专业学生在昆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两个年级都最高,2011地州市就业的人数第二,第三是县城地点就业的人数。而2010级县城地点就业的人数第二多36.2%,然后是地州市地点就业的人数。到乡以下地点工作的还没有学生。这表明药管专业学生就业地点相对条件较好。由于本专业学生生源地是省内,所以省外就业的学生人数很少仅1人,这也提示我们可以和需要开发省外招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面和就业质量。
用工性质分为编制内、编制外人员,主要是针对药监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11人名就业学生,其中只有1人是编制内合同工,其他10人是编制外人员合同工。编制外人员在事业单位中收入待遇是相对偏低的,但这是专科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的普遍情况。
5.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吻合情况分析
两届实习学生97人,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有25人,占学生总数的26.3%,没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学生有70人,占学生总数的73.7%。有26.3%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可见实习单位的地点、分布的面、实习单位的好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好坏和质量,甚至影响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三、招生、就业前景分析
药管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具有就业快、就业岗位多、市场需求巨大等特点,每年招收一个班的学生稳步发展,随着药管专业毕业生走入社会医药行业,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直接来校需求毕业生的医药行业的单位越来越多,药管专业学生已得到社会医药行业的认可到欢迎。随着他们进入医药行业后不断努力和发展,工作待遇、稳定性以及事业发展都将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社会需求和深受欢迎的专业,是一个朝气勃勃、有希望、有发展前景的专业。
作者简介:李兰英,女,1963―,重庆人,本科,理学学士学位,云南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执业药师,云南省药学会理事。
摘要: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授课效果良好。
关键词: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大量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而,食品企业的生产和监管等岗位以及食品检验检疫机构都急需大量具有食品法律法规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知识、食品质量与安全基础知识,能够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的质量检测、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督管理的优秀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所以,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等知识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就凸显重要。但是,在课程教学上,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主要以标准介绍与法规解读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方式单一,所以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根据专业需求,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我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规的主要条款,熟悉常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食品标准,能查阅、解读、实施食品安全标准,能编写简单的食品企业标准、食品流通许可等相关文件,了解国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为: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国际和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标准化的制定、中国食品标准、国际食品标准、食品企业标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
二、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促使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及时的修改,所以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课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要参考国内外相关网站的有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三、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课堂互动少,授课效果较差。根据该课程的性质特点,采用多种授课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授课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音像、多媒体、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选择典型案例并以恰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甚至让学生作为案例中特定的角色进入实践场景进行体验,通过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授课时可以案例开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提问、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引出所讲内容。例如,在讲解《食品安全法》时,以“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为例,由事件造成的危害入手,引领学生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触犯的法律以及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团结合作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通过发言,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不断提升。
2.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多,在本课程中,主要指以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将课堂中所学到的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在实践中良好运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产品质量法》时,以“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为例,提前把模拟法庭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分工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将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条文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模拟法庭的现场。此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法是指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教师”完成课堂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讲解国际食品标准时,先把学生分组,给每组分配不同国家的食品标准,而后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把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和教师。每组授课完毕,由台下的老师和同学对讲解内容、授课水平等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企业参观实习、社会调查、情景剧表演、交互式教学等形式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传统的考核方式以“一卷式”的终结性考核为主,此种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讲授轻互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设计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所占总分的比例分别为40%和60%,其中形成性考核的方式由平时纪律(5%)、平时学习表现(作业5%、模拟法庭15%、情景表演10%、角色互换10%)、社会调研报告(10%)、企业参观作业(10%)、自主学习(15%)、专题讨论(10%)等形式组成。
五、结论
根据课程授课任务和特点,通过整理教材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课程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摘要:目的:为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思路。方法:在对企业人才需求和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结果: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改革。结论:紧扣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及专业岗位的要求,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训教学条件、实训教学水平和师资等方面应尽快做出改变。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课程改革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医药行业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已不能保证毕业生在综合技能上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为此,在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 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 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 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 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 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 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 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 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 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 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 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 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 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2.4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扩展行业师资
组建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及企业界兼职专家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医药基础知识老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药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领域。同时,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或专家的协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药品市场营销》是建立在药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侧重于研究医药领域中的企业营销管理活动。它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各兄弟院校开设的药学专业中都很常见,属必备课程。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药行业对于销售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从我校历年来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结果来看,90%以上的学生从事医药产品营销岗位。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对《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设计工作,依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形成了我校富有特色的《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
下面对我校《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设计做以介绍,从中探讨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为兄弟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
(一)职业岗位要求
本课程主要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高专普通专科药学专业学生,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医药行业充满好奇,容易接受新事物,已经具备基础的医学和药学知识,但缺乏对现实医药市场的了解。
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监督部门,而其中涉及的岗位主要有技术岗位、行政岗位、营销岗位,目前我校药学专业90%以上的就业和顶岗实习学生在营销岗位。这里营销岗位主要指基础岗位(客服人员、促销员、销售文员、销售代表等)、目标性岗位(销售经理、市场经理、门店店长等)和未来发展性岗位(营销总监、市场总监等)。
通过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这些岗位要求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医学基础课程、药学专业课程(药化+药分+药剂+药理及应用性较强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和医药市场营销等)的学习,掌握各学科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体到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依法从业、质量第一的执业理念;具有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专业知识上能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理解医药经营管理过程中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基本技能方面熟练应用医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者行为;具有实施医药营销活动计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医药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
根据对本行业岗位要求的分析,在前期医学基础知识和药学专业课程基础上于第三学期开设药品市场营销学,为第四学期的《药事管理与法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从事药品营销、药品开发以及相关职业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综合行业岗位要求和课程定位,我们确立了课程设计总体目标:工学结合,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必需、够用为度。
以企业岗位需求调研为基础,与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同时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构建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习内容与药品市场营销工作相联系。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院企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
(二)教学内容
在总体设计思路的指导下,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简单到复杂及医药营销实战顺序,设置教学内容分别为认知市场营销、分析市场机会、选择营销战略、制订营销策略、营销实验项目共五方面内容。
三、教学过程
在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总体设计思想指导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构建工学结合、院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
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配合理论教学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体会并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自己总结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学习什么、应用什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在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大二学生中开展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购销员》)培训教育,学生拿到毕业证的同时取得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与院企共同承担课程建设和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制定岗位能力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共同收集整理案例库。医院、企业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实习场所,为专职教师的定期专业实践活动提供岗位;本课程专任教师为医院、企业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二)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这是市场营销课程的非常有特色的主要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案例说明课程内容,同时增加内容趣味性;另一方面使在校的学生了解更多企业知识,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2)课堂讨论。提供具有争论性或拓展空间的问题交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由各组发言人发表观点,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3)启发式情境教学。每章节内容前以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情境为开始,启发学生思维,带着问题听课,由被动的“听而得”逐步引导为主动“思有得”。
(4)交互式教学。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扮演老师角色就某一章节内容进行讲授,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践教学条件
(一)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目前已建成营销模拟实训室和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营销模拟实验室和沙盘实验室通过软件和物理沙盘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训内容都来源于企业真实营销过程,学生在互动和协作中参与竞争,在模拟过程中学习企业营销全过程,生动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营销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和包括学校三所附院、张仲景大药房等在内的十一家医院、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由其提供参观、实习场所和岗位,让学生边学边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2012年与中迈集团联合开办“中迈班”,尝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受到企业好评。
五、教学效果
强调岗位实用性的《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高职高专特色,在2010年施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82.5%。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取得了校外专家、校内同行和企业的广泛认同,认为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及岗位技能,体系完整,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值得应用和推广。
学生评教分数均在99分以上,认为老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90.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效果优于课堂单纯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弥补并丰富了教材内容。
【摘 要】专业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通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岗位分析、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医药行业是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近年来,问题药品事件的频繁发生正是由于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目前,从事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全国开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医药方向)的高职院校稀少,并且开设时间都很短,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我院在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深入企业调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核心课程的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深入调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成立调研小组,深入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质量管理部门主管、质量管理岗位一线工作人员等。经过调研分析,本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岗位群主要是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岗位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岗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岗位群中,毕业生的初始岗位有生产操作、仓储管理、药品质量分析检验等,晋升岗位有质量监督员、车间工艺员、高级药品检验工等,未来发展岗位有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门主管等。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为基础,归纳出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应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在线监控、管理能力;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点及关键参数的控制能力;具备审核药品批记录并准确决定产品是否放行的能力;具备对供应商质量审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岗位群中毕业生的初始岗位有药店营业员、药品采购员、药品保管员、药品库质检员、质量管理员等岗位,晋升岗位有质量管理负责人、部门经理等。学生应该具备根据药品储存条件要求,做好药品分库分区分类存放、药品养护、质量控制能力;具备对药品外观质量、包装鉴别和检验能力;具备定期库存盘点,进行报损、报溢、药品出库复核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岗位要求掌握药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辨别药品真伪等能力。
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医药方向)学生从事核心岗位所必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分析、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医药行业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药品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流通领域质量保证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按照知识认知规律和能力递进规律,形成了“基于岗位能力分析、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文化基础教育课程、大学生活指导、各类讲座等,培养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过营造职业特质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行业企业特色文化环境,使“诚信、责任、安全”的医药职业特质属性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使每位学生铭记,一生践行。
2.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课程包括医药商品基础、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实用医药综合知识、药事管理实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管理基础与实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等。通过专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方面知识;具有药品分析、检测仪器使用方面知识;具有药品质量管理标准方面知识;具有医药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
3.拓展能力课程
拓展能力课程主要包括药品市场营销、药学信息、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创业与就业、助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资格培训等。通过拓展能力课程学习,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适应社会能力。
(二)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体系有文学欣赏、演讲比赛、辩论赛,专业技能、创业技能、社会实践技能大赛,开设第二课堂,组建师生工作室,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评选校园创新创业之星等活动,以赛促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定期向学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的“药品质量公告、药品不良反应”等信息,培养学生关注药品行业、关注药品质量、关注药品安全的意识,树立牢固的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
(三)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训有药物制剂实训、药物分析检测实训、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实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训、药品真伪鉴别实训等。实训与课程教学对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校外实践采用企业、学校双导师制,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突出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解决药品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三、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成立核心课程建设小组,每个小组4-5人,小组人员由骨干教师、合作企业专家等组成,实行课程负责人制。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建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实务、零售药店经营管理实务、药事管理实务、实用医药综合知识等专业核心课程,将药学知识与监督管理知识密切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密切融合、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密切融合,实现核心课程职业化。
(一)完善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学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论证,优化整合核心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标准。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新版GMP、新版GSP、国家药品监管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保证课程教学内容既具有鲜明的双证融合特征,又与职业岗位要求密切结合。
(二)优化核心课程内容
基于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岗位的能力需求,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编写贴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遵循课岗对接、先进实用的原则,对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充实、优化,使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例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今医药行业药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将药品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相关要求融合到授课内容中。
(三)改革教学模式
核心课程教学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专业能力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在一体化教室讲解示范,学生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导,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实用药学综合知识课程,以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分别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包含若干常见的疾病或病症,学生学习的同时对所学内容利用角色扮演法在模拟大药房进行模拟训练;一个项目学习结束,进行整个项目的实训,并进行项目的考核。项目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融入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评价和考核。
总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既要掌握医药专业知识和监督管理知识,又要熟悉国家药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又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分析、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实现零对接,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作者简介】姜爱霞(1963- ),女,山东威海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副教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在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供应链思路下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可以采用 “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其中企业顶岗安排情况和政府协调情况尤其值得关注,并最大地发挥其正能量。
[关键词]供应链 药品经营与管理 “四位一体” 校企合作 实证分析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中都提出并规范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以促进校企双方顺利运行。已有多位学者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1] [2]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简要分析供应链思路下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并分析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近年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紧密型校企合作为工作核心,以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作为校企联姻的基础,并以招生作为校企合作的起点,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校企双赢的成果,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特色。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按照校企合作的思路,主动与学生家庭、用人企业及行业政府对接,与医药行业协会、医药经营企业有了很好的交流与合作,并对供应链管理思路下“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近年来有研究者将供应链思路引入职业教育中,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院校看成是一种服务性企业,学生从生源地进入学院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用人单位的过程”,视为一种教育“产品”的供应链。[3] [4]而笔者认为,在供应链的思路下,家庭作为供应商,学校作为制造商,企业作为产品的接收方,政府则是整个渠道的协调、指导和监管方,各自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我们强调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四所”对接,即将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和政府所管四个方面紧密结合。参与并受益于校企合作的主体至少有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其中,学生的身份较为特殊,在学校为学生,入企业就业即为员工,而在实习中,学生便是准员工。正由于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家庭角色的从属性导致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在代表学生和家庭的利益与企业开展合作,在整个过程中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家、校、企、政”直接参与主体也被“简化”为“校企”两大主体。而真正在校企实际合作中,丝毫不能忽视“家、政”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一)家庭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水平的提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进入学校后,在家庭的影响下,学生乐于到企业实习,并在实习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上,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校园开放日――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校,如大学先修课程――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高职教育。
(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扮演了输入和输出的枢纽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和浙江英特海斯医药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杭州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商谈紧密合作,并及时调整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沟通、协调,调整专业设置以紧贴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交流,使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适应企业需求;并与企业共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还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等。[5]
(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过程的参与者,又作为教育产品的接收方,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也尝试迈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步伐,使浙江英特海斯医药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杭州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从确定合作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商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与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到安排学生参与岗位实践,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再到员工的全过程。此外,企业还参与到高校教师的学习、提升,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中。[6]
(四)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
政府以当地的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政策;政府帮助搭建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政府也从立法和财政资助等手段实现对高职教育的干预,使得校企合作有法可依,如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由地方政府颁布的关于校企合作的专门法案,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政府还需要做好协调和监管的工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协调机构,如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也尝试在衢州市药监部门的指导下,加入药学会,承担药学宣教任务,并建立健全药品相关的行业协会,充分利用政府中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教育人才来把关高职教育的专业与课程标准,有效地实行政校互动,使得政府在行业、企业和院校的合作教育中真正起到沟通作用。[7]
二、实证分析的过程与结果
结合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与作用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四方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和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设置变量与收集数据
依据上述的假设,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包括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和满意度(用TALENT表示)、学生学习意愿(用STU表示)、家庭的影响(用FAM表示)、校企合作模式(用COOP表示)、教学与课程和企业贴近程度(用LEC表示)、企业知名度(用ENTERP表示)、企业顶岗安排情况(用PRAC表示)、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情况(用GOV表示)、政府协调情况(用COORD表示)等。由于这些变量都不能直接进行量化测定,因此本文采用量表法,进行变量设置,并对数据进行六级Likert量表打分法处理。
本研究设计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各50份问卷,对每一人群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90份,问卷有效率为95.0%。
(二)建立模型与分析结果
笔者建立了如下的分析模型TALENTi=α0+α1STUi+α2FAMi+α3COOPi+α4LECi+α5ENTERPi+α6PRACi+α7GOVi+α8COORDi+εi。在式中,α0是截距项,αi(i=1-8)代表各个自变量的系数,εi是随机误差项。结果采用计量软件Eviews6.0计算,如表1所示。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证对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也总体上支撑了理论分析以及高职教育人员和笔者的想法,并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四方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理论。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职业教育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越发突显。本文从药品营销专业课改实践出发,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专业课改和专业课程整合之中,用现代新技术充实专业教学,合理、正确地使用新技术,以达到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药品营销 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其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融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所在的高级技工学校对药品营销专业进行专业课改和课程整合。本文结合药品营销专业教学课改和课程整合的实践,通过分析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现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药品营销专业课改之中并对该改革深入探究,力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现状,加强学习,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专业的整合,既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和教改深化的历史必然抉择,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和教改深化的必由之路。要进行专业改革,就要对该专业的现状进一步了解。
1.学校药品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笔者学校药品营销专业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观念滞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医药营销专业的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致使学生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较薄弱。
(2)教学手段滞后。在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展开,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任务是接受知识。虽然有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只局限于一些简单的PPT制作和在互联网上收集视频的播放。
(3)教学设备滞后。在教学设备投入上,教师使用的设备跟得上现代教学的要求,但学生对于药品营销技能学习的教学设备明显落后。例如,在进行商品管理教学中,仍采用手工登记账本,而企业对于商品管理早就实现“进、销、存”电算化管理了。
2.研究教学目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
中等职业学校药品营销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和医药营销基本知识,从事药品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培养出合格的药品营销人才,就要研究用人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应用不同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药品营销专业各课程的开发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按药品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
二、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在药品营销专业课改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在药品营销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即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在药品营销专业中的《药品销售》课程“药品的陈列与整理”讲授中,教师通过收集和播放在网络上串红的“超市大妈神作”一系列商品陈列视频、图片,通过观看影视、图片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然后给出任务单,让学生按任务单对指定药品进行实地陈列。由于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图片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中摆设出很多创意新颖造型。
(2)网络教学的运用。指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微电影的运用。微电影,指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引起观念的共鸣和关注。在药品营销专业教学中,教师尝试了微电影的制作和教学。例如,在讲授《药物商品学》中的“抗过敏药”时,通过本校专业教师主演并制作“花粉过敏”病症的微电影在教学中播放,让学生在上课时看到自己的老师表演的节目,产生了共鸣,并很快地掌握了花粉过敏的病症,对后面老师讲授治疗这些病症所使用的药品时很快就能记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在药品营销专业教学的探究
(1)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药品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开发。虚拟现实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它是人机交互的新概念、新内容和新方法。笔者和同事将要在药品营销专业上尝试这种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因为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更多的服务对象是“人”。在目前教学中,往往使用角色扮演法来完成教学,但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和同事发现,学生素质不同他们扮演角色成功率不一样,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不一,这就给最终的教学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就能虚拟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人物”和“性格”,根据教学要求,让学生给各种性格的虚拟人物“提供服务”,就可保证统一的教学质量。
(2)人工智能技术在药品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开发。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药品营销专业开发人工智能软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企业对顾客的售后服务和会员管理工作等知识,例如针对特定对象新药信息、特价商品推介、会员定期回访和节假日祝福等。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药品营销专业整合。通过利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对药品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可以解决核心课程之间知识衔接的问题,逐步实现药品营销专业“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典型工作任务为节点”的专业网络教学平台。
三、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改革和教学活动中,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为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教育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二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三是搭建平台,从内部培养与适度引进两方面入手,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学交替下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4.5+0.5培养模式;高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医药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改善民生、提高职教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面向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药品营销、药品养护等一线岗位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文化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目标,细化专业方向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建设方向要以把握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为基础,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动态、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现状等进行调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图,以药品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为例,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脉络如图2所示。
通过与企业专家研讨,共同明确了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制定了“4.5+0.5”人才培养方案,即校内学计4年半,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
系统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
坚持“一个提高,两个培养,三个面向”的专业建设理念。“一个提高”,即提高专业能力;“两个培养”,即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面向”即面向医药行业生产、经营、使用一线,面向基层医药企业,面向药品技术现代化,探索“综合职业能力+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用人企业现场调研的情况看,企业对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尤为重视,但职业素质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职业文化教育,是一种长期影响和感化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岗位意识
职业素质教育是依据区域经济而设置的专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就是区域的企业岗位,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准备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心态。另外,要激发学生向车间管理、部门管理、更高技术含量岗位和自主创业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心态。
(二)切实落实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化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生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搭建课程体系,同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遵循由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从基础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鉴定、社会实践等合理配置,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搭建平台,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建立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技能证书)已成为高职师资的特色要求。要解决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团队单一化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难引进等问题,要以自主培养、校内调整为主,适度引进为辅,注重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型”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能力提升着眼,为师资培养搭建平台,从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入手,通过开展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另一方面,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团队,注重教研活动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多吸纳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
工学交替,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按照“开放办学,合作互赢”的专业建设思路,要建成基础性强、综合性强、专业口径宽的特色专业,必须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序、长效、紧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冠名班”等针对企业特定需求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专兼职教师在校企间的互动,引进行业先进的培训课程,职业标准等,保证人才培养全程校企对接,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确定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和素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专业认知学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岗位职业能力形成(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流程。如图4所示。
高职“4.5+0.5”培养模式下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尚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抓住机遇,依托市场,做出专业特色,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摘 要】药品营销是目前我国社会需求第一大专业,但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其具有自己的经营销售专业特点,必须有较强的医药专业基础理论,又要有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药品营销;教学改革
传统的营销专业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市场营销专业特长,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工商企业从事营销策划、商贸业务、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药品是特殊商品,培养有能力的药品营销专业人才应具有自己的经营销售专业特点,必须有较强的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药品营销专业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品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药品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为胜任药品营销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对于中职药品营销专业课程的改革,本人做了一定的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现代化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整合本专业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在实验教学中,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对学生开放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课题,进行科研实验,使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不应太高,应偏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收集,市场调研方案,市场推广方案,市场开发,营销渠道开发与维护,药品促销方案,等等。由于在药品营销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药理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部分和临床药理学有关的内容,对于以后学生走上药品临床专员的岗位大有益处。同时,药物经济学的知识对于药品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因此,结合具体药物进行讲解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并指导学生以此方向做毕业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人单位对这些有研究经历的学生非常感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
中职学校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理论学习能力差一些,但是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对社会性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也更勇于创新。在药品营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兴趣和直观认识。案例的选择包括经典营销案例和最新发生的营销事件,例如脑白金的营销策略,白加黑的广告效应,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市场定位,等等。在介绍案例后,首先由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再由其他同学来提出不同意见,最后教师结合所学的内容给予详细的剖析,不能简单地评判学生对或错,要鼓励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这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了学习、自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另外,每讲完一个单元内容,教师都要准备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该题目,模拟实际工作中的要素,包括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其设计不仅要从实际工作问题或情景出发,而且要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并且自主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完成题目,包括幻灯、自制短片、小品等形式,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教师要对每一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由学生自己投票选择最优。
3.实践教学改革
药品营销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与药品营销有关的主要学科内容,所以本专业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应在满足必要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花大力气、下足功夫。我们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改革为职业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课三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将课程体系按着职业场景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每个任务下对学生进行所从事职业的技能教育和培养。除了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之外,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单一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岗位就业竞争力。形成了“宽基础、重技能、强特色”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上的学习多少都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因此在药品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学生对于实际营销过程的真实感受。我们与本地多家大型医药公司、医院、药房都有密切联系,将其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在学校的支持下,多次到各单位的工作场地现场观摩和学习。同时聘请其高层管理人员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不定期举行营销讲座和交流会,每次学生都踊跃参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多次交流后学生的问题深度和广度都明显增加。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珠海新能源、深圳太太药业、南宁健之佳公司的经理讲解外企的营销策略,使得有意向去外资药企工作的同学对于中外药企营销的差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还邀请了药监局市场处的专家讲解营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4.考核方式改革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想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关键在于学校培养的学生要与企业有直接的关系,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培养过程。经过多方努力,学院从2002年开始与广西灵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莞普济药业、南宁一心大药房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双方成立工学合作教育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由企业确定主干课程,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协议展开,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在学生的培养中不求理论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综合性、实用性,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使毕业生在药品营销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过去药品营销课程的考核就是以卷面形式考核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但是效果非常差,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自己的理解内容。现在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就是每单元结束后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示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时教师给每组布置不同的题目,其中的设计方案,做预算,做调研,整理资料,角色扮演等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每个同学具体做的部分详细标注出来,由教师最终给出分数,占总成绩的40%。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要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完成,在不用担心不及格的前提下,能很清楚地区分出学生能力的高低。
改革实践证明,我校药品营销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大幅提高,毕业后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的学生比例增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好评也增加了。今后如何将改革规范化、系统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医药行业速度发展,医药产业技术人才需求日益扩大,特别是医药服务专业人才供应紧张状态更显突出。药品销售与流通环节作为医药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国家对医药销售从业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规定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并取得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同时,药品销售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药品销售模式发生了改变,带动用人需求逐年扩大。所以加快医药营销专业建设,培养医药营销人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1 药品营销专业现状
1.1 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医药市场多样性变化的矛盾
在中职院校中,专业课程设置为药学专业+药品营销,随意性较大,对人才的认识不够准确。医药市场销售模式的变化,连锁药店崛起对药品营销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药品营销专业的岗位大多是连锁药店、药品批发企业。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事单一的理论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不是药学专业毕业。没有岗位工作经验,教学往往纸上谈兵,更不满足教学模式改革。
1.3 教学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需求
药品营销专业的实训条件往往不能与药店岗位接轨,甚至没有教学实训。培养的学生无营销药品的经验,无服务意识,没有实践技能。
2 药品营销专业建设
2.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构建“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实践与岗位专业知识及技能紧密对接,培养岗位急需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综合素养优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努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交替的教学模式,从而通过“人才需求调研”“目标岗位确定”“岗位工作分析”“所需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培养计划编制”的流程来最终形成药品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药品营销专业的特点,整合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课之间的体系结构,使三者之间内容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基础能力模块、药学模块、营销学模块、行为素质养成模块。不断适应医药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增加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不断保持系统升级,加大主干课程的课时数及实习、实训课时的比例。
根据药品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采用企业提供的用工标准,引入药品行业标准,进行多种模式的课程体系探索,引进开发以求最终形成一流的教学资源库:①完整版引进。与劳动培训部门沟通,引进药品营销员考核制度,在专业课教学考核、实训教学考核中,实施国家标准的药品营销员考核标准,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达到国家考核标准,以其为标准实施专业实训教学。②嵌入式引进。将同一级兄弟学校的多门优秀课程嵌入课程体系。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养成计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③合作式开发。以企业用工标准及企业文化、合作开发《药品营业员礼仪》课程,完善《实用中成药》课程,同时为满足部分药店的岗位标准,增设《用药指南》及《医疗保健器械》课程,使培训学生达到大、中、小型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要求,进入用工企业人才库。
2.2 教师队伍建设
2.2.1 培养专业带头人
培养对象具有较高尚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严谨正派的学风,视野广阔,业务熟练。能够引领专业未来发展的优秀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通过到大企业培训和到企业调研,提升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具备专业课建设、预测、调研、研发、构建等综合能力,带领专业不断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需要。
2.2.2 骨干教师培养
一流的专业要靠一流的师资来支撑。制定专门的教师培养办法,送出去进行技术交流、考察培训,作为访问代表到药店、医药企业参与顶岗实践锻炼,提高理论与实习指导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鼓励其独自选题并完成与教学改革等相关的探索性研究,给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2.2.3 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从企业聘请一线岗位的药师、执业药师、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指导教学实训,参与课程改革与教材的编写;每学年聘请企业领导、专家教授来校讲座培训,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按照学校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考评,共同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授课水平。
2.3 提升实验实训条件
依托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升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建立与药店相同销售模式的实习、实训模拟药店,将“课堂”引入“药店”,实施“实景教学、案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在各种销售环境及各种岗位的适应能力。按照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将职业资格鉴定、技能比赛、企业招聘等考核形式带入实训室,改变其单一的教学实训功能,使其在技能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药品营销开放实习中心,不但可用于本校学生实习实训,还能够为社会从业人员提供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摘 要】本文根据劳动力市场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需求,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了探析,提出了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应该以市场作为导向来调整教学结构,把提升专业技能作为进行药品经营和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的,然后制定出教学原则与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医药产业 药品经营与管理 课程体系 改革
到目前为止我国药品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已经颁布,医药市场对药物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劳动力需求量在不断地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过短,所以,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上,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使得从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专业素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体系形成有效的教学结构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进行调研
1、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和专业岗位需求情况调研
为了能够培养出与医药行业市场的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学校在构建教学体系与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展开实际调查。为此,笔者对相关行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就行业内各个企业具体可以提供哪些相关岗位,可以提供多少;对这一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知识储备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学生应该获得的证书,通过的考试有哪些要求;对学生应该具备的出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技能有什么样的特殊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得到的信息是:医药行业不仅仅需要哪些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它们更需要哪些有过培训经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执行能力等与过硬的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样重要。很多企业与部门表示,现在的学生共同有的一个缺点就是虽然知识面宽广但是研究不深,比较肤浅,综合素质不高。对这一实际情形的地调查了解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
2、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岗位群分布情况的调研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药公司、连锁零售药店、药厂等; 其主要岗位群分布为药品零售服务( 营业员、店长等) 、药品市场开发( 业务员) 、药品仓储及物流管理,少部分从事药品质量管药品生产等工作。
二、构建课程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1、以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
为了能够让毕业生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适当地多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增加实验、实习环节,利用“2+1”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前两年在课堂学习,剩下的1年去各个单位参加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单位实地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提高实战能力。
2、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符合当地医药行业发展的形势, 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 体现以人为本,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1、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育理念
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接受的是学科模式的培育,他们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属于新手群体,缺乏足够的职业教育思想与技能。因此,想要确立一种全新的人才教育形式,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首先必须从他们所受的教育模式中将自己解放出来。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力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战演练与理论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做结合起来,以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形式。
2、优化知识结构教育板块
知识结构板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专业课程、营销与管理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四大类课程涵盖公共基础、法律法规基础、化学基础、财务基础知识及药学、营销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医药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重视与加强药学基础知识, 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开设人际沟通、会计学基础、医药市场营销实务、药店营销管理等专业课程。
3、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板块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包括药学专业技术能力、药品销售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及社会实践等环节来实现。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是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众多拥有扎实医药知识,具备过硬的医药技术的专业工作人员,尤其是沟通药品生产与流通两大领域的药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逐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工作。
近几年,我国医药事业迅速发展,对医药商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医药高等专科院校的当务之急。许多院校已经开设本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因此,探讨如何建立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1 药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1.2岗位群分布
经营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是从事药店营业员、医药公司采购员、保管员、销售员,医药企业销售员等工作。
1.2人才需求的数量
从我院就业情况看,企业对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人员的需求主要是从事营销工作,很少一部分从事生产相关工作。
1.3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医药经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等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药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统一,加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导致本专业发展良莠不齐。主要问题是:技能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不大,学生素质不足以直接胜任工作的要求等。
3 对建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3.1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院可将职业指导课程与学院专业特点相结合,通过就业指导课,强调“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理念,讲授生动活泼、切实可用的就业指导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思考与决策,珍惜就业机会,成功就业。其次,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通过系统地培养高职生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建立个人发展规划,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教会他们捕捉就业机会的技巧,促进他们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形成自动自发的执行能力,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再次,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指导课程由于从个人发展需求的方向切入职业思想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促进正确职业观的形成,而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必将体现为他们为实现职业理想而采取的一系列正确的行动,由此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终塑造出高职生作为新一代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还可以为高职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选修课程,使他们了解企业管理机制,进入企业工作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要求,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技术人才” 。
3.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2)把学生培养成为吃苦耐劳的人。(3)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当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4)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感恩之情的人。(5)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曾轰动一时的大学生伤熊事件,震惊全国马加爵杀人案,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就不能对社会负责,不能对他人负责的人,即使才高八斗,也会因为道德的沦丧,责任感的缺失而危害社会。
3.3加快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1)制定合理的实训教学体系。可以采用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按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和岗位综合技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再针对不同层次的技能要求来构建逐步提升的阶梯式实践课程体系。
(2)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带动专业的建设,是专业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内可以增加销售技能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设法与更多的企业建立更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它们在满足教学计划内的实习需求的同时,还满足学生寒、暑假期间的实习和打工需求。此外,要加快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建设模拟公司,增加从模拟岗位获取工作经历的途径。
(3)加大实习投入,抓紧实习基地建设。学院要充分挖掘学院的行业背景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特别是与知名大企业的合作,尽可能获得企业的支持,利用企业资源来培训学生,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并借助实习企业这一平台实现与就业市场对接。院实训车间应具有对外服务的功能,真正成为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纽带、学校科研转化的前沿阵地,最大限度地适应、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
3.4加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一是创造更多的校内实践活动机会。在现有的条件下,学院尽可能提供便利,促进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社团的建立,搭建平台,扶持各社团积极开展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种竞赛信息,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赛,在竞争中挑战自我,磨练自我,增强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的信心。
二是为高职生提供自愿(志愿)服务的渠道。每个企业都喜欢学生具有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助关系,改善了社会风气,颂扬了人间真情,树立了时代新风,促进了社会稳定与进步。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新载体,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年通过参加志愿者行动,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把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锻炼和增强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因此,让高职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自愿者活动,既积累了工作经历,也培养了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社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双证书”制是高职生职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风帆”。高职生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就是这些能力的见证。学院应积极探索多种职业证书认证制度,让学生能够掌握多种技能,做到一专多能。
此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个人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挫折和挑战层出不穷,因此,还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4 结语
通过大力探索和改进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