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3:26: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钢琴教学指导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 要】声乐表演能够带给大众艺术的熏陶和享受,声乐艺术表演形式多样,涵盖艺术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声乐艺术演奏中,钢琴伴奏应用较为广泛。以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的应用为教学内容,能够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通过艺术性的指导呈现,探索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之美。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艺术指导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整个过程,本文以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教学认知、教学感受和教学实践三个环节中的艺术指导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一分析,希望能够对高校声乐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琴伴奏 声乐表演 教学 艺术指导
前言
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艺术作用,钢琴伴奏同声乐艺术表演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关系。充分发挥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艺术指导作用能够带动整体艺术表现的氛围,通过发声状态的调整,形成最佳的艺术表现状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钢琴伴奏的指导性作用,将钢琴伴奏充分融入到声乐表演中,对发声的状态、技巧、声乐艺术语言的体现等内容进行整合,有效地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发挥钢琴教学的独特艺术引导,实现声乐艺术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更多的专业声乐表演人才。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认知环节中的指导
1.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作品的认识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掌握基础性的指导。声乐表演者要充分地认识作品内容,包括对作者、演唱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内容,融入到作品创作的环境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本身的魅力。了解作品就是了解声乐表演的开始,记住这些音乐元素和音乐符号,能够与创作者达到共鸣,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对于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的艺术指导,教学实践应重视基础性学习,重视对钢琴伴奏的表演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从掌握扎实的学习基础开始,保持对原作品的真实艺术呈现。
2.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二度创作的认识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中要深化学生对于作品二度创作的认识,声乐表演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表演者逐渐能够形成对作品的独特认知。钢琴伴奏能够提升这种认知感,带动和活跃表演者的艺术思维,从而掌握钢琴伴奏的旋律感觉。二度创作的过程既保留了原作品的精髓,还进行了加工,丰富和延伸了艺术表现,是对表演元素的增加。在钢琴伴奏的声乐指导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可以带动演唱者的情绪,让演唱者的演唱充分与声乐作品融合,从而全情投入,可以演绎出更为精彩的声乐内容。钢琴演奏应该为声乐表演教学创设二度创作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学习的进步,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深化中挖掘学生的潜能。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感受中的艺术指导性
1.钢琴伴奏有助于提升声乐表演者对创作者的情感感受
在声乐表演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感受,缺乏感受和体验环节的引导,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将会是片面、不充分的。演唱者需要感受和体验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情感,建立起c创作者一致的艺术情感。当演唱者系统地把握了作品内容的时候,教学就进入到感受和体验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很容易被启发出来,很多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都是在感受和体验中产生创作和演唱的冲动。每一个作品都有其特有的情感表现,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演唱者需要和创作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融入到创作的情境。钢琴伴奏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体验这种情感,融入到歌词中描绘的场景,以较为细致的情感揣摩,奠定声乐表演的整体基调。
2.钢琴伴奏能够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作品内容进行体验
声乐表演需要融入到作品当中,真正把握作品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因为声乐作品最终是需要通过演唱者进行表现,声乐演唱表现的现场效果也是通过演唱者的表演体现出来的。钢琴伴奏具有多种艺术技巧,钢琴演奏能够通过技巧性的艺术呈现,让演唱者能够更容易去表演,更容易创造表演情境,从而较为生动地传达音乐作品的内容。钢琴伴奏能够指导声乐表演者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情境、情节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注重在情感上的体验,传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教学实践中的艺术指导性
1.声乐语言指导
声乐语言的表现是声乐表演最直接的呈现,不同于生活语言,声乐语言的乐律性和联动性较强。声乐语言是带有情感的,而且在情感的表现上甚至更为强烈。钢琴伴奏和声乐语言之间有相似性,在节奏的表现力上都能够达到舒缓、高昂、悠扬、恬静等感觉。钢琴伴奏通过旋律和节奏能够传达声乐作品的情感,歌唱者会受到旋律的影响,激发内心的情感活动,以声乐语言的表达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同时,也更能够在表演中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和现众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以钢琴伴奏对声乐表演进行指导,对于整体的表演效果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神态指导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艺术呈现表现为多个方面。观众透过表演者的演唱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的艺术美感,表演者通过演唱能够传达出多种声乐符号。除了最为基本的声乐语言内容,对于人们最具影响力的声乐艺术表现是神态内容。眼神和面部表情的演绎所能够传达的情感更为细微,更具有震撼力。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通过钢琴伴奏可以较好地启发和引导学习者的内心情感,以眼神表现进行真情流露,将内心的情绪爆发和演绎出来。伴随着钢琴的演奏,声乐表演者能够全情投入,吸引观众的全部注意力,眼神传神,表情将神态所传达的声乐情感进一步深化,以神态的表现传达出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3.肢体动作指导
肢体动作是一种艺术语言,在声乐表演中肢体动作的融入能够增加声乐表演的舞台表现力,加强声乐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作。肢体动作是无声的声乐语言,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随着乐律的变化、情感的融入能够自然地进行手势艺术流露。肢体动作的融入较为自然、协调,通常手势动作的融入是伴随着乐曲演奏的过程而发生的。在钢琴伴奏和音乐旋律的融合下,音乐、歌声、情感和肢体动作能够实现完美的表现。通过钢琴伴奏的带入,肢体艺术语言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演唱中,起到增色作用。
4.形体表现指导
形体艺术的表现是声乐表演中较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形体的训练也被作为重要内容。正如斯坦拉夫斯基所表述的,人在进入到精神生活之前,应该把握人的身体生活,应该形成角色的带入感。通过钢琴伴奏能够帮助演唱者融入到演唱作品的角色中,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进行声乐表演作品的创作。声乐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容、塑造的角色和情节都是需要经过表演者进行艺术表达的,例如在《卡门》的形象塑造上,钢琴伴奏能够从音乐节奏和音乐风格上呈现人物狂野、热情和奔放的形象,将情节中那种挑衅和斗争的气氛呈现出来。
5.舞台演绎指导
舞台演绎是声乐表演教学实践的最终呈现,声乐表演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舞台实践的能力。钢琴伴奏在声乐呈现中能够起到舒缓身心的作用,使表演者能够克服在舞台演绎中的恐惧感,让表演者回归到最为稳定的状态,在钢琴伴奏的带动下融入声乐表演的环境,甚至可以实现超长发挥。钢琴伴奏还可以启发声乐演唱者的思维想象力,以节奏进行暗示,让演唱者保持高昂的情绪,专注集中力。同时,钢琴伴奏还能够实现对表演者情感的引导,推动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爆l,推动技巧的展现,传达声乐艺术的美感。
结论
钢琴伴奏对于声乐表演教学的艺术指导具有多样的表现,而且随着声乐表演教学的深入,钢琴伴奏的指导性和导入性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将钢琴伴奏融入到艺术表现中,可以演绎出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声乐作品。在声乐表演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该实现身与心的融合,在声乐艺术表现上既要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又要能够融入自身的理解,实现对整体声乐艺术表现的把握,带给大众较为震撼的艺术效果。钢琴伴奏对于声乐表演教学的艺术指导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融入能够更好地培养声乐表演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摘 要: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钢琴艺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情感、感染力等都与钢琴艺术指导有着紧密的关系。钢琴艺术指导主要通过钢琴伴奏的形式来辅助声乐教师演唱表演,使表演者在钢琴音乐表现方面及整体艺术感染力上达到风格、情感与意境浑然一体的效果,从而有效提升钢琴伴奏者的专业技巧与音乐素质,增强整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本文主要对钢琴艺术指导定义、类别以及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了高校钢琴艺术指导的重要意义,使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作品成为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钢琴艺术;指导;建设;重要性
0 引言
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是声乐教学中涉及钢琴、作曲、声乐、音乐史、语言等不同专业范畴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主要体现在钢琴伴奏的形式上,钢琴演奏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声乐、器乐以及舞蹈表演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是钢琴演奏艺术的一个分支。钢琴艺术指导能够增加演奏者、演唱者以及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独奏能力,更需要具备默契配合的合作能力。
1 钢琴艺术指导的含义
钢琴艺术指导主是以钢琴演奏为表现形式,具有覆盖面宽、技术含量复杂的艺术表现力,是声乐领域的一个分支。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均需要采用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方式,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以钢琴独奏为基础,却又与之不同,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钢琴伴奏的最高原则是演奏者不能喧宾夺主,不仅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力,还要利用默契的声乐来配合演唱者,从而达到完美的音效渲染效果。
2 钢琴艺术指导的分类
2.1 声乐艺术指导
钢琴艺术指导具有相对独立的音乐结构和艺术表现的重要意义,也是钢琴演奏艺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具体表现形式,与歌唱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音乐思维及艺术表现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各高校音乐专业的演唱艺术实践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之间都需要默契的配合,伴奏者必须要对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音乐风格和不同情感上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规范的艺术处理,使之与演唱者所表达的作品风格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将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将作品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
2.2 舞蹈艺术指导
舞蹈艺术指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表演艺术。舞蹈钢琴艺术指导通过与舞者的合作来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钢琴艺术指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对舞蹈的基本动作、形式和构成的指导,不单单是出色的钢琴技巧,舞蹈艺术指导能够将舞蹈语汇的张力和音乐情绪的张力达到完美的统一。
2.3 器乐艺术指导
我国器乐的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器乐演奏不像声乐作品带有歌词,器乐艺术指导与声乐艺术指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伴奏者与演奏者的默契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器乐具有与人声不同的音域、音色,而且器乐作品相对声乐作品篇幅较大,调性变化和曲式结构也较为复杂。伴奏者与演奏者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默契合作以及音乐旋律自身的起伏来进行表演,让音乐给听者更加生动形象的感觉。这对钢琴伴奏者的演奏技巧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伴奏者将作品中的整体音乐风格与情绪变化精确把握,掌握作品的高难度技巧,配合表演者的演出。
3 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教学的指导作用
在声乐教学前期,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要按照演奏的不同要求,充分了解指导的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语言规则以及情感表达,精确把握作品的和声进行、曲调结构、情绪变化,指导教师要在客观呈现和传达伴奏情感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分析,进而安排整个演奏的过程,根据自身具备的音乐素养及感性认知对声乐作品进行伴奏和指导,深入挖掘作品的细微特点,从音准、呼吸、风格、节奏、音乐效果等多个角度帮助演唱者处理和理解音乐,用弹奏的音乐旋律和感觉来带动演唱者的音乐感受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伴奏与演唱者配合默契,最终将舞台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因此,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教学中是从配合到辅助,逐步升华到具有指导的艺术高度的过程。一部优秀的钢琴伴奏作品与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往往在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艺术指导作用。
4 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
4.1 心理上的指导性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承受着来自内心、来自观众、来自舞台的心理压力。一位合作默契的伴奏者,可以从演唱者开始演唱到结束一直陪伴着演唱者,同舟共济,互相支持,这就能缓解演唱者的心理压力,舒缓紧张情绪,轻松完成接下来的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共鸣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以乐器独有的共鸣音色与特质,通过合作带来腔体的变化,从听觉和生理反应上引导演唱者找到共鸣的声音来提升演唱的音质。在声乐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主要根据音乐正确的句法、同步状态、歌曲思想、{节呼吸等缓解演唱者的压力,使演唱者进入最自然的气息状态。
4.2 技术上的指导性
在声乐表演中,当表演者遇到演出安排、准备情况、演出场地、演唱者的身体状况和嗓音状况等各种多变的因素时,钢琴伴奏可以凭借其本身具有的强劲音色表现力,在技术上弥补演唱者的突发状况。在正常的演唱中,钢琴伴奏通过前奏、间奏和尾声的铺垫和烘托,为演唱者提供暗示和引导。
5 结语
目前,高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已经得到广泛关注,钢琴伴奏更是如此,但现今钢琴伴奏者与艺术指导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钢琴伴奏者还缺乏艺术指导的内涵和气质。因此,高校钢琴伴奏者需要把钢琴伴奏艺术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在钢琴伴奏音色控制、音乐色彩方面的造诣,将弹奏与歌唱发挥得尽善尽美,行云流水般地诠释音乐的流畅性与韵律感,并将其充分、恰当地运用到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中钢琴技艺的教学质量。
摘 要: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作为声乐演出及教学的辅助学科,它不仅有进行钢琴伴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还有作为教师的任务:对声乐家或声乐学生在
作品风格、音乐处理、语言掌握、声音运用等等方面进行指导。因此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从理论层次的知识点突破,和演奏过程中的技巧训练两方面进行。这种技巧包含了掌握不同的触键方法、与演唱者共呼吸、提高视奏能力、正确理解休止符的含义等。
关键词: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教学
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作为声乐演出及教学的辅助学科,它包含了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两个方面的内涵。这两个内涵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不同。一般来说,声乐艺术指导都有进行声乐钢琴伴奏的能力,但他们还有作为教师的工作任务:对声乐家或声乐学生在作品风格、音乐处理、语言掌握、声音运用等等方面进行指导。[1]因此它的教学也应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我将这些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论层次的知识点突破
这主要包括了对声乐作品词曲作者、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的了解及对作品风格、曲式结构的分析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属于基础面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及视听资料而获得。第二个层次属于有点难度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堂中以引导方式为主,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以《绿树成荫》这首曲目举例说明,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明确了此曲选自作曲家亨德尔的三幕歌剧《塞尔斯》的第一幕《广板》。因为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之一,那么这首曲子就应该具备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多采用流利酣畅的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华丽而繁复的装饰音这些音乐创作风格。
谱例一:《绿树成荫》
再通过以上伴奏谱例的分析,观察到此曲的伴奏风格除了采用通奏低音之外,还以复调写作手法为主,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织体,旋律线条精雕细琢,每小节的节奏有时不均衡,音乐庄重、虔诚。其实这也正是巴洛克时期的伴奏风格。
二、演奏过程中的技巧训练
应该说学生作为钢琴独奏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包括技术训练在声乐钢琴伴奏中都用得上。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声,就要求钢琴伴奏中的音色变化更加细腻、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训练:
1.掌握不同的触键方法,让音量、音色根据歌曲内容及歌唱者的需要而变化
决定作品音量、音色的因素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谱面上的所有跟音量、音色有关的标记,例如力度标记、情绪标记、奏法标记等等;另一类是谱面以外的,主要靠积累大量的曲目,在与歌唱者的合作中逐渐感受得来。在这一点的学习上,要具备比学习钢琴独奏更强的灵活性和更丰富的想象力。
以《昭君出塞》这首曲目举例说明,下面是前奏的一部分谱例:
谱例二:《昭君出塞》
此曲为描述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弱女子王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民族的安宁远嫁异族的和亲壮举。第一个和弦是在低音区出现一个包含着大二度音程的民族调式和弦,有着不谐和的音响。仿佛是在敲响历史的钟声,把人们的思绪推回到秦汉末年战火纷飞的年代。犹如一部历史剧开场前沉重的大锣的敲击声,预示着一个历史故事将要上演。演奏这个和弦时,所有的情感要在发声前酝酿到位,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要凝聚所有的情感和想象。手指贴住琴键,准备好键盘位置,用手臂的重量,从外往里“钩起”这个和弦,同样“钩起”了听众的思绪。演奏时,需由慢到快,由轻到强,两组六连音的处理要用好手腕使乐句一气呵成,尽可能地模仿出琵琶演奏的韵味。[3]
2.学会让心中的旋律从指尖流出,让钢琴替你“歌唱”
一个经常弹伴奏或是经常和伴奏的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当伴奏者与一位音乐感觉非常好的演唱家合作,他会带给你很多音乐上的启示和灵感,同时用他的演唱感染着你;而当一位歌者与一位资深的艺术指导教师合作时,反过来也会被这位艺术指导指尖流露出的点点滴滴的情绪所带动。这一技巧点的训练,基本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①掌握不同语言的基本发音规律,了解正确的发声方法
对于任何一首声乐作品而言,旋律与歌词都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语言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对语言的了解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作品音色的处理、音量及整体风格的把握。无论是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还是中国作品,不懂这些语言的特点又怎么可能完美地配合旋律、表现旋律。作为一名声乐艺术指导, 一定要熟悉合作对象的这些专业特点,另外包括发声方面都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力,这样伴奏的过程才会由最初的磨合达到最后的融为一体。[2]
②歌唱着弹奏,与演唱者共呼吸
声乐作品中的气口是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长短、深浅变化的;而反过来不同的气口处理,也会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气息调整。因此,一个好的钢琴伴奏者不仅要熟悉和感觉到演唱者的呼吸, 而且应该和演唱者共呼吸,在“ 心”中和演唱者一起唱。只有这样,气口才可能给得恰到好处,乐句才可能合作得更为默契, 从而使演唱者在声音、感情上得以充分发挥。
3.正确理解休止符的含义,将它与音乐融为一体
休止符作为无声的音乐,是任何有声的音符所不能代替的。它对塑造音乐形象、提高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不同时值的休止符出现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它向听众传递的音乐情绪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作曲家精心设计和艺术灵气的自然流露。[4]
4.努力提高视奏能力
对于视奏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掌握科学的读谱方法,例如:五线谱音程级数快速读谱法。其次,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乐谱“轰炸”,其实,就是音乐中的题海战术。最终学会看三行谱,并且演奏中眼睛始终走在手的前面,最好在弹出乐谱的同时,情绪也能基本把握准确。
5.注重训练腕关节和掌关节的桥梁作用
因为我们合作的对象是人声,因此对于弹奏的连贯性、歌唱性要求比较高。在演奏中既要做到很好的颗粒性,更要注意手位的整体感,达到横向与纵向的连贯和通畅。既不能为了颗粒性,而将作品的自然乐句分割开来;也不能为了乐句的连贯,而失去了通透的音色。
对于这一技巧的训练,需要在实际弹奏中以情带腕,以气撑掌,再通过耳朵对音色的辨别来具体调整。
总之, 作为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 指导音高、音准、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只是钢琴艺术指导职责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要对作品的旋律、内涵、语言、内在气质、发音、呼吸等等很多方面做全面的研究。因为钢琴伴奏也是要弹文化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提高自己全面的技术能力,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而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的教学则更是任重而道远。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钢琴教学课程,长期采用个别课或集体课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这些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研究型”、“主体性”的观念导向。同时,这种理念的调整应当落实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以及“讨论式教学法”等。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现代教育理念;钢琴教学模式
随着钢琴艺术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有关各个教育阶段钢琴教学模式的学术文论,至今已涉及到多个领域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育方面,多年来的教学法改革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钢琴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纵观诸多研究文论,目前仍以感性教学经验的总结或其他学科教学原理的借用为主,对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改进的研究,似乎仍显得比较薄弱。因此,本文即试图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高等师范院校钢琴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以期对钢琴教学实践产生更多的推动作用。由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钢琴教学常见模式的一般特征与局限性
根据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注:参见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页。]或者也可以简练地说,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注:参见Gunter Maet著《Instruction:A models approach,Boston》, 1990年版,第67页。]就目前国内的高师钢琴教育现状而言,主流学校不外乎采用个别课与集体课两种教学模式。二者共同的特征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奏经验和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对学生演奏的评价与分析来实现的。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了两个特点:一是感性化,二是主观性。而这两者在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艺术特性的范畴内,更加体现出其自在的教学过程呈现方式来。通常情况下,在一堂钢琴教学课中,学生的演奏(即“回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教师的评价与指导。这种通行的模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图式:
倘若从信息呈示与反馈的角度,对上述这种动态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分别的表示,则可以是:“学生回课――信息呈现”、“教师分析与评价――信息处理与分析”及“信息回馈与二度处理”,则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这一传统模式表示为:
由此,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表现为一种闭合型的信息线性加工过程。就这种传统教学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过程,有的学者又将之归类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以及“综合模式”。[注:参见袁善琦著《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也就是说,这一过程表现出来更多的单向性。无疑,这种方式在过去的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大多数入学前为钢琴“白丁”的学生讲,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民音乐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更多的高师学生,在入校以前,较之以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乃至相当高的演奏水准。尤其是,配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高师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扩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用传统上述模式中的任何一种,势必都存在着学生期望值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明显差距。这种差距的体现,具体而言,不只在钢琴教学个别课上有所体现,在集体授课过程中,也有着同样鲜明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单向度特征及信息静态、恒定处理方式的弊病,也就日益显露出来。集中体现为学生已有演奏、欣赏经验和一定程度的学习思考,不能及时而充分地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使钢琴教学过程中过分依托于既定模式统摄下的教师的已有经验与思考。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视为教学资源的流散与浪费。
此外,从现代教育理念而言,几乎所有高等学校的自然、社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开始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并且,诸多学科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就越充分,教学效果和进度也就越好。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现代教学论认为: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和能力的主体,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基本属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育行为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认识活动和实践的主体。”[注:参见曹莉芳著《高师钢琴“课题型”教学模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9页。]
而这种主体性的体现,在笔者看来,不妨可以看作是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向教师的主导性所产生的一种冲击与弹性。表面上看来,这种冲击与弹性很容易被师生双方单纯地理解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危机,而实际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过程,也正是教学双方教学资源与教学效果潜力的纵深挖掘与利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也可以将这种因学生主体身份变化而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改良,进一步提升到“学生主动研究教学内容”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但是,在将这种理论构想付诸钢琴教学实践之前,我们发现,其中又隐含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钢琴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从主体性地位之上的教学参与者向教学内容研究者的身份迁移过程中,如何能够发挥其思考教学内容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共同合作进行教学难点的克服?与教师相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如何将这种因主观性和随意性而带来的教学进度的延缓与教学规律本身的客观要求相协调?以及,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跳出被动接受钢琴演奏技能与音乐处理经验的窠臼,寻找到更具创造性的学习策略?可以说,在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中,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主观性与学习形式客观性之间的协调问题。
二、钢琴教学模式中形式的客观性
与内容的主观性间的矛盾与协调策略
在高师钢琴课教学范畴内,无论采取个别课或集体课的模式,二者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形式上,都具有相当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的存在,要求师生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须遵循着一定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框架之内来开展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某一首乐曲时,不论是采取个别课还是集体课形式,教师首先都要对学生之前对该曲的背景知识掌握和初步练习情况进行了解与评价,其次要对乐曲有关技术难点进行讲解与讨论,最后要将针对该乐曲讲解与讨论的结果以要点提示的方式陈述给学生,以利于其课后学习与练习。可以说,这种一般的教学结构,不论如何改革,大致的实施流程是不会有太多的改变的。但是,与这种教学模式中呈现出来的教学结构的客观性相比,在具体的教学进程当中,教学内容的各个层面上,都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例如,针对一首乐曲而言,从乐曲创作背景,到乐曲的结构形式,从乐曲当中的技术难点,到乐曲的艺术表现力等各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的诠释结果和主观理解。如此一来,这种各个层面上的明显差别,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形式的有效性。音乐视野开阔、技术起点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当中,以较高的领悟能力和较快的学习进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那些音乐视野狭窄、音乐知识过于薄弱、技术能力又处于普通水准之下的学生,则会对教学过程的客观性框架,提出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模式中的客观性形式与主观性构成之间,就成为一种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是必然的,另外一方面,从教学进度的最大可能推动而言,教师及学生又有必要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组织优化与协调沟通,将两者之间的矛盾导向积极的方面。根据本人近年来钢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组织优化与协调沟通目标的实现,不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增强“教学环节”的“扁平化”与“兼容性”,二是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之间的匹配性。
从教学环节“扁平化”与“兼容性”的方面来看,教师在优化教学环节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所教学生在音乐素养与音乐技能方面最高水准和最低水准之间的平均值,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的分布关系,根据上述平均值进行合理的参照,从而,将环节设置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得某个教师所习惯的教学模式与环节设置中,能够包容更多各不相同的学习对象要素。而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匹配性方面来看,以往的教学模式讨论当中,往往容易将之忽略,而过分关注个别课与集体课的模式区别与优劣互补。从笔者多年的高师钢琴教学经验来说,无论是个别课还是集体课教学,其共性方面的要求,或者说,其教学效果的提高,都需要在所教(学)乐曲、技术和学生已有知识技能之间,建立更多的关联与匹配。即便单从乐曲所需演奏技术进行考量,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学习过程中“正迁移”的形成,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而言,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可以)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或者反过来,(新)学会的动作技能对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的保持(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注:参见刘华山、程刚著《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以上仅仅是就学生弹奏技能的学习过程而言,同样,在有关乐曲背景知识、演奏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学生学习伊始,就应该着手对学生的既有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进行详实而一贯的了解乃至研究。只有教师在教授某首乐曲的整个过程中,对各个学生的上述知识、技能背景做到烂熟于胸,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调整教学环节的分布位置,随时调整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从而达成我们上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较高关联程度的目标。
在以往的高师钢琴教学活动中,为了取得较为整齐的进度,以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保持对音乐作品的完整性领会,我们会为程度大致相同的同学布置相同或相似的乐曲。而在具体乐曲布置当中,尤其在布置类似于大型练习曲或奏鸣曲作业时,我们又往往让学生练习整首或整个乐章的乐曲内容。无疑,从音乐作品内在规律与艺术完整性的角度来讲,这种训练方式有其不可否认的必然优势,并作为目前通行的主导训练方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当学生的曲式驾驭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练习时间等方面,暂时尚不具备时,这种主导训练方式,就逐渐显示出了其局限来。因此,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思考与摸索,我们发现,在上述情况下,不妨将一些中等以上篇幅的练习曲或奏鸣曲乐章,进行拆分,将其中有更高训练针对性的段落单独作为训练任务布置给学生,从而既充分挖掘了大型乐曲局部段落的针对性技术价值及艺术表现价值,又能回避此类乐曲给学生在练习中造成的精神负担、精力负担以及技术负担。为他们将来完整演奏大型乐曲,提供了前期的准备。如此一来,不但学习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也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确保。只不过,采用这种协调策略,无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钢琴文献的熟稔程度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钢琴教学模式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
如前所述,现代教育理念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学双方身份地位的变化。即学生作为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由传统的教学参与者,向教学内容研究者转变。而教师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正如有的学者所理解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教师从填鸭灌输式的讲授,转变为组织、引导。”[注:参见代晓蓉著《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科学教学方法》,载于《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6期,第43页。]
而经过我们在本文中的上述讨论,我们已经初步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环节设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型思考等方面,可以进行改进的方面。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说,是实现这些理念与环节设置的重要途径。
1、情境式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注:参见顾明远著《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9页。]在笔者看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伊始,很快进入演奏状态和音乐意境当中。在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从别的生活场景进入到教学场景当中时,不能够很快进行情绪和思路上的切换,回课时精神涣散,弹奏出来的声音虚浮飘散,音乐信马由缰,并不能发挥出他的正常水准。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可能完全进入教学状态,进入音乐的表达情境中。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注意力水平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生活情境对教学情境的较强干扰因素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考量,也应该而且完全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非教学情境的干扰因素减少到最小程度。具体比如,可以在学生回课伊始,用简短的语言帮助学生回顾乐曲的风格背景,结构特征等等,可以称之为“语言情境”;也可以在学生弹奏之前,播放同一时期、同一风格或者类似技术类型的乐曲,帮助学生尽快由“概念化的音响记忆”转向“音响化的概念回顾”,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出其演奏与表达欲望来,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音响情境”。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视频或图片播放工具,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向学生展示乐曲背景同时代的“建筑”、“美术”等其他姊妹艺术风格,笔者将之称为“视听情境”。实践证明,经过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教学场景与音乐情境当中,从而,为保证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状态前提。
由于这种“情境教学法”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和更强的教学针对性,因此,在笔者看来,这种教学方法更适于在钢琴个别课上采用。
2、合作式教学法
在以往的钢琴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教学主客体”以及“教学主体与教学对象”。这种传统型定义的理论假设是:教学内容为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难题,教师相对于学生,是这种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绝对权威。而在钢琴教学的实践当中,实际上,这种理论假设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危机。即,面对音乐学术研究成果的激增,音乐传媒渠道历史性的变革与扩充,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宣称他在每部钢琴作品、各种音乐风格、各种结构类型的分析方面,都已经做到全盘了解,悉数掌握;同时,在音乐资源的占有量及音乐信息的畅通性等方面,教师相对于学生的绝对优势,也逐渐递减为相对优势,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并无多少优势可言。那么,在这种局面下,作为教学环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采用何种姿态及教学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呢?或者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出怎样的能动性,来获得学习收益的最大化?基于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妨从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当中寻求答案。如上所述,既然教师的信息资源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荡然无存,那么,在有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在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然而又没有现成解决方案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将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课题”,以此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变化在于学生从学习姿态到研究姿态的转变,而与之相应地,教师也需要做出教学姿态的转变,以及教学资源的更多共享。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方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具备更多的创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双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钢琴艺术研究方面的推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目前,有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指向“课题”的“合作式”教学方法,如认为“在这样一个相互合作的氛围中,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呼唤。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道’,也不是被某些人误解的‘学道’。而是为了顺应未来世纪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而演绎出来的一种开放式的、开拓型的新型师生关系。” [注:参见曹莉芳著《高师钢琴“课题型”教学模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38-39页。]因此,我们说,这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很可能在未来钢琴教学模式中被普遍采用。而从这种教学方法的讨论特征来说,因为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动各种资源与策略,用来解决带有普遍性的、迫切问题,因而,笔者认为其更适于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模式中采用。
3、讨论式教学法
笔者认为,在高师的钢琴集体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尽可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技能、钢琴文献知识以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教学讨论”场景。首先,高师的钢琴教学既然其培养目标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那么,在这些未来教师进行包括钢琴学习在内的在校职业素养训练中,就应当始终贯穿其师范性。始终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这首乐曲我不但要知晓如何弹,还要尝试如何教,即对于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其次,因为课时的局限,高师钢琴集体课在授课过程当中,无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场景模拟式的教学实践,因此,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模式框架内,将部分中等难度以下的问题的解决,在特意设置的课时当中,进行“教师指导―学生之间集体‘会诊’”的教学讨论实践,让个别学生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加充分地包含其他学生的献计献策或经验交流。如此一来,局部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可以扩大为每个学生的教学法收益;个别学生的弹奏问题,也会激起更多学生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的累积;最后,以笔者的亲身体会,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无疑也提供了更多打开教学思路,掌握学生教学法水准的重要途径,使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效率、让更多学生受益的教学理想,得到稳步有效的实现。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看到,倘若现代教育理念在钢琴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的话,那么,对于师生双方来说,无疑会促成更为积极、对等以及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实践模式。这种模式的不断优化与更新,既是发展了的教育教学原理之所需,也是国家钢琴教育、艺术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代教育理念应用于钢琴教学实践后,对钢琴教师的职业素质也设置了更高的标准。例如,若想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情境式教学法”,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资料采集乃至多媒体编辑的案头工作,也就是说,高师钢琴教师的备课工作,除了课前对学生所学作品的温习与背景资料的了解外,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在教学媒体的熟练掌握上;若想将“合作式”或“研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我们作为钢琴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演奏之余,研究音乐学术,积累课题实践,否则,所谓“研究式”教学方法,就无异于纸上谈兵。此外,正如有的学者所提出的,高师钢琴教师的另外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注:参见于青著《谈钢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第8期,第43页。]这一点,以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倡导,但是,比照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钢琴教师在“身教示范”之外的“言传示范”,无疑也是一种必备的教学素质。这对于高师钢琴教师的以上诸种职业素质的发挥,无疑会起到表达手段上的保障作用。
总而言之,高师钢琴教学活动在既有模式框架内,无论从哪个角度对教育理念进行探讨,都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探讨本身,最终必须落实于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上,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方法进行不断的检验和锤炼。惟如此,所谓教育模式优化或者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对我国高师钢琴教育事业发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摘 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学习钢琴,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是停留在原地无法深入学习,更多的孩子在初学阶段就开始讨厌钢琴,学生面临困难,家长面临放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本文从营造快乐学习气氛;钢琴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觉得弹奏钢琴简单;因材施教;与家长不断交流等几个方面来浅谈钢琴教学,目的在于改变这一状况,使更多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钢琴的弹奏方法,并增强学习钢琴的动力和信心。
关键词: 钢琴教学 学习气氛 弹奏方法
如今,让孩子学习钢琴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由于钢琴的弹奏需要手眼协调,十指的灵活配合,需要孩子不断动脑,这令众多家长认为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孩子增强协调感,更能使孩子变聪明,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学习钢琴的热潮,众多的钢琴艺术培训中心应运而生。由于师资严重缺乏,教师经验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不规范,基础很差,很多学生半途而废,对钢琴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直至最后完全放弃。基于此,钢琴教育者在钢琴教育方面应有一定的经验。现在学生学校功课压力过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对钢琴弹奏的兴趣,并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动力,在钢琴弹奏上有所成绩,值得研究。
很多家长认为,对于钢琴学习,只要能让孩子感兴趣就行,不必弹得太好,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我通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孩子对钢琴学习十分感兴趣的时间为3到6个月,过后,只是在进行机械的活动,认为是外界强加于他的功课。要让孩子对钢琴弹奏兴趣不断,或是在感兴趣阶段学得很好,需要家长不断坚持和教育者不断努力。学习任何一样东西,不坚持不努力永远学不好,钢琴的间断学习更会导致孩子对其他功课不屑一顾,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每个学琴学生的家长,教育者都应有耐心地讲通其中的道理再开始进行教学,以免学生半途而废。
一、营造快乐的钢琴学习气氛
柏拉图说过,初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快乐的气氛是每个人心情舒畅的必备条件,孩子更需要快乐的气氛,轻松的学习环境能让沉闷的首次钢琴课变得轻松有趣。这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家长共同听课,尤其是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讲,共同听课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新鲜感,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另外,孩子的天性决定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能让家长陪同,练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的形式应多样化,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钢琴教育不是一个死板的教学过程,它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来设置相应的上课内容,这需要教育者经验十分丰富,能应对各种不同孩子的上课反应情况,并能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即使一节课只教弹了一个音,但是学生学习得很快乐,这也就达到了目的。
二、钢琴课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
现今的钢琴教材多以《约翰汤普森》为最基础的教材,开始教学时用的都是这本书,我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何让学生更快地对钢琴弹奏入门,应该加入大量的其他乐理知识内容进行辅助练习,比如节奏、认音、弹奏的方法等都应在弹奏《约翰汤普森》之前进行完成教学,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入门,在短时间内把这本书弹完,增强孩子学琴的信心,同时也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这门乐器的信心。在节奏方面,应注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区别,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在认音方面,不宜要求太多,应根据各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情况进行认音,一般可以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认识一个八度之内的音。但是由于高低音谱上的音有所区别,认为应该先认识一个谱号上的各音再认识另一个谱号上的音,这样学生有了前面一个谱号的认识,会较快地认识后面一个谱号,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关于弹奏方法,我认为,初学钢琴的学生应该十分注意手形和以上讲的两点。手形在钢琴弹奏中十分重要,良好的手形是弹好曲子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钢琴弹奏时的音色、速度和节奏。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手形就具备了良好的触键方式,严格要求手形的放置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认音和节奏有高要求,钢琴开始时的教学就步入了正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能轻松地弹奏曲目,而不会产生在曲目弹奏过程中不断纠正手形问题,影响钢琴学习的进度。
三、让学生觉得弹钢琴非常简单
初学钢琴的学生往往对钢琴学习十分感兴趣,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一心理,大量灌输钢琴弹奏信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很多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量弹奏重复性小的曲目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重复性小曲目指的是重复性单音,重复性节奏,重复性弹奏方法,这些音和节奏在各个曲目中做了相应的调整,听上去是不同的曲目,实质是相同的形式,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能不通过教师的教学独立弹会大量曲目,这一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很轻松地一下子弹奏到位,使得学生认为学习钢琴非常容易。在弹奏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不断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地弹奏,不但要教会学生弹琴的基本方法和最简单的乐理知识,而且让学生自己弹出新的作品,增强成就感和学习动力,让他们认为,原来学习钢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四、因材施教
大部分家长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努力让孩子学生钢琴,这就导致琴童的学习层次各不相同。钢琴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这需要教育者的经验十分丰富。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对于反应快的学生要大量进行重复性曲目的弹奏,锻炼钢琴弹奏的技巧,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手形、认音和节奏,每节课鼓励学生在课上自主弹奏新曲目,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并由此决定后期的学习进度。注重感情色彩的弹奏,肢体语言的表现力,以及速度的练习。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来讲,基础一定要打扎实,方法和前面的学生一样,但是重复性的曲目要少弹,注重弹奏方式的培养教育,在感情色彩和肢体表现力上要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开始加以引导,不要过早要求,以免学生反感,认为要求太多,导致无法做到,影响曲目正常弹奏,在鼓励的同时多加以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与家长不断交流课后练习弹奏钢琴的方法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讲,因为有了对钢琴弹奏的兴趣,所以学习的时候会非常认真,大部分学生在课上就能做到以上讲的几点,但是枯燥的课后练习会慢慢磨去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课后的练习需要家长的坚持和努力。孩子的自觉性来源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家长认识到学习钢琴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课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练习环境和练习习惯,并且在鼓励学生坚持的同时要鼓励家长的信心。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成功的背后必然有坚持和汗水,孩子的坚持在于家长的坚持,教育的方法得当。
这样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虽然曲目没有重复,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必然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并打下扎实的基本弹奏方式基础,增强学习钢琴的信心。开始接触《约翰汤普森》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如此简单易学,这样的过程应在最多一个月内完成,在保证学生学习钢琴的新鲜感时接触其他作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将会不断增强,家长此时再也不会觉得只要让孩子有点兴趣就好,也会在一旁不断地鼓励孩子学得更好。另外定期组织观摩、演出、比赛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钢琴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懒散,学习方法欠科学,弹奏心理不稳定等等。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幼师钢琴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回课指导策略,要懂得运用合适的方式组织回课,还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要善于正面、积极的评价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回课质量,提高学生的弹奏兴趣,从而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师钢琴教学 回课指导 有效策略探索
幼师钢琴教学是集体课教学,通常每周课时为连堂2节,包括新授课和回课2部分。由于钢琴演奏的特殊性,回课时还是需要一对一的方式。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才能保证回课效果呢?有效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的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据此,笔者认为,作为钢琴教师可采取以下有效的回课策略:
一、运用良好的组织方式
良好的组织方式是获得回课质量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用的几种组织方式如下:
(一)教师亲自逐个检查学生的回课。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建议多用此方式,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教师的工作量会很繁重,但能真实、全面的把握学生的练琴状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弹奏习惯,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尤其适用于一年级的学生、难度较大的回课、考试之前的复习课等。比如入门阶段中,学习弹奏姿势、手型、各种弹奏法、五指练习等等,这些都是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师严格把关,逐个检查,学生不仅基础扎实,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自觉练琴的好习惯。
(二)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作业片段。适用于时间不够,但仍需教师亲自检查的回课。这样既能把握学生的回课状况,又能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攻破难点的练琴习惯。比如一年级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双手弹奏第8至11小节,二年级中《浏阳河》双手弹奏第9至12小节。
(三)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回课。该方式适用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回课时间较少的情况下。笔者会根据各班的情况设立帮教小组,一般一个组长帮教2-3名学生。每一课作业先由组长在课余时间给组员作检查,由组长记录好检查状况,内容如下:弹奏是否完整?节奏是否准确?弹奏中是否已理解重点难点?音乐表现如何?教师再根据回课的实际时间采取组织方式,如时间不够的,就从组长的的记录本抽查一部分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以点带面的方法,不仅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而且能较好的弥补教师在课内无法完成的工作量。教师可对组长作定期考核,比如回课成绩、帮教组员的积极性、方法和效果等等,如总体评价不行,则另觅人选。
(四)采取“一人回课,全体旁听”的方式。适用于教师发现该学生的弹奏有着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具有典型教学意义的情况下。此方式可让学生观摩教师如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采取分组回课的形式。就是要求组长和组员一起结伴回课。这样可让组长在听教师评价组员的回课时,能明确课余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去帮教组员,帮教效果可事半功倍。
(六)在回课的空余时间,笔者会开辟出表演小舞台。请获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进步奖学生表演。一学期可安排2次,学期初可定这2个时间,表演之前师生根据回课质量一起评定上述名单,然后让他们表演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可在堂上为他们录制视频作留念。这样可让全体学生重视每次的回课。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因此,在回课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努力消除学生紧张、拘束的弹奏心理。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责任感,热爱艺术,善待学生
由于幼师生在入学前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学生很少,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回课状态中虽然会有个别很好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允许学生的弹奏不完美,并且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念和责任感。
(二)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回课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如果教师严肃、沉默的话,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每当一位学生走到钢琴旁时,教师都应该亲切、自然的与之打招呼:“您好!请坐下!”如果学生还是很羞涩,教师更应拍拍其肩膀,用鼓励的语气对她说:“放松!拿出你平时练琴的最佳状态!我相信你会比平时更出色!”当学生弹奏断断续续,教师还是应该专注的听完,并认真询问、倾听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弹奏进步较大时,教师应该为其鼓掌、喝彩,并一起为其总结原因。笔者认为,就算教学时间多么的紧迫,这种交流都是需要的、必不可少的。
三、给予有针对性的回课指导
针对学生的回课情况,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学生会在教师仔细、耐心的教导中平添学习钢琴的勇气、信心和热情。
在学生的回课中,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1.弹奏准确、流畅、音乐表现力好;2.弹奏较准确、较流畅、音乐表现力较好;3.弹奏不熟练,没有音乐表现,但音符基本能找出来;4.没练琴,或者什么都没弹对。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给予不同的指导。
比如针对第一种,如果该生是经过用心练习而达到弹奏优秀的,就应鼓励他保持用功学习的状态,并且及时帮助其总结学习方法;如果该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仅仅是因个人素质好而幸运弹奏完美的,回课时就要提醒:艺术没有止境,必须要以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平时练琴需要不断的努力,光靠小聪明学习,迟早都会落后于别人。
针对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是用心准备了,但属于胆子小,心理素质差,而导致乐曲准确性、完整性和音乐表现都不够好。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建议他们在课余时间能多与同学互相交流,多模拟回课的环境练习,并且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破例让他尝试再弹一次,引导他克服心理问题,让他体会、感受完美的课堂回课也并不是那么的困难;如果学生音乐素质较好,也不存在胆小问题,而是在课余练琴不够勤奋,而导致回课不够完整,不够准确。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就应该直接向他指出来,语气要稍严厉:钢琴是时间的艺术,如果作品欠缺完整、准确,弹奏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所以平时练琴要注意方法,学会针对不够熟练的地方反复练习,直到能完整弹奏为准。
针对第三种情况,如果学生回课质量不好,但听得出是经过努力练习的,这时教师就不要轻易指责,最好能在弹奏中发现优点,予以肯定,之后再指出缺点,并帮助学生找到提高质量的具体办法:比如节奏感稍差的,则要建议学生多分手练习,并且在课堂上帮助他克服某节奏难点;如果完整性不好,那么可以允许该生在下周获得重新回课的机会等等。如果音乐素质一般,又不用功,则要明确提醒该学生:钢琴是练会的,只靠教是教不会的,不用功的话将什么也弹不出来。
针对第四种情况,教师需要分析该学生为什么弹不对、为什么不想弹。如果不是态度问题,就不该批评,而是帮他想办法。比如属于先天协调性差,以致厌学的话,教师可借鉴体态律动教学法,建议他多听钢琴音乐,多随音乐作律动,而且在回课上降低对他的要求,让他对钢琴重燃兴趣;如果属于不会读谱,不会在键盘上找位置的话,则先让组长在一段时间内教会他唱谱,让他在唱的过程欣赏钢琴音乐的美妙,从而克服读谱的障碍等等。
虽然学生的音乐才能有参差,但教师在每次回课中都能仔细分析个体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明晰还是教学进度太快?是学生先天条件不好还是练琴态度不好?而不盲目批评学生,笔者相信学生肯定会对老师充满敬意、感激,师生关系会更融洽,学生的学习质量会更好。
四、善用正面、积极的评价手段
评价其实贯穿回课的始终。对学生的回课采取正确的评价,其实就是对钢琴教学现状进行科学的诊断,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激励自己,而且能随时对教学过程起着监督和控制作用。
(一) 形成性评价
1.听觉评价和视觉评价。教师和学生需要通过听觉对钢琴演奏时音符、音量和音色的属性进行评价。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帮助学生训练出客观敏锐的耳朵,提高学生听觉感知的能力。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发挥视觉的观察能力,如手型、触键部位的配合用力等等,通过视觉评价来调整动作。
2.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总会有所追求和估计,但自己的一些评价标准常常存在着与客观实际不相吻合的情况,可让学生与教师作坦诚交流,而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弹奏情况,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当所有学生的回课结束后,教师应该作课后的整体评价。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再次明确自己在本周学习当中,哪些地方需要坚持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比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等,而且能让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当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1.表扬和鼓励
(1)帮教工作做得好,同时自身表现也很好的学生;
(2)练琴态度认真、踏实的学生;
(3)练琴方法较好的学生;
(4)弹奏质量有较大进步的学生。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弹奏钢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心练琴就会有进步。
2.提醒
(1)对于一些连续处于中下游状态的学生,要予以提醒,所谓不进则退,希望能找找原因,争取下次回课有突破。
(2)对于学习态度不理想的学生在回课时已单独批评,面对全班时可保护其自尊心,换之让其好好反省。
3.指出本次回课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纠正的方法。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在幼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取有效的回课策略,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的质量。
摘 要:钢琴艺术指导,又称为钢琴伴奏,是我国从西方国家“舶来”的一种艺术表现载体。作为一种以现代化音乐艺术为基础和支撑的表现载体形态,钢琴艺术指导早已在我国的音乐体系中占据了无法替代的地位,成为音乐作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声乐教学的核心是表现音乐艺术,而钢琴艺术指导又是音乐艺术的表现载体,可见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新时期下,如何融合两者,以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成为相关教育者面临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就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声乐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钢琴是一种知名乐器,它是西方国家的一种“舶来品”,现已演变成为我国重要的、独特的现代乐器之一。作为一种音乐乐器,钢琴所具备的音色优美、表达力强等优势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这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钢琴艺术指导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声乐演奏、演唱技能的形成,更能通过二者的相互融合,呈现声乐内在的音乐内涵,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创作热情、展现声乐作品艺术底蕴和精髓的目的。鉴于此,相关教学人员应以“以学生为本”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声乐教学工作,加强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加强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的重要性
就我国高等院校来说,声乐教学设置的钢琴伴奏课主要是为了借助钢琴伴奏自身特有的表现力,来彰显声乐作品的内在魅力,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实际,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缺乏时代认识,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声乐教育与课程相脱节的现象日益凸显,在教学时,钢琴伴奏教学与声乐教学难以综合兼备,出现了偏颇现象。针对当前的教育情况,只有从声乐教育模式入手,实现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主科教学的并驾齐驱,才能发挥出声乐钢琴伴奏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喜爱声乐课程,接受声乐教育,促进声乐教育继续传承下去。学生是声乐教学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演唱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钢琴伴奏课中提高音准、节奏及音乐表现力等,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声乐作品。
2 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内在联系
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项以音乐艺术指导为核心,以钢琴伴奏为主手段的教育活动。这项活动与声乐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够把声乐作品的韵味呈现出来,从而为观众带来听觉的震撼。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并不是单一发展的,而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它与声乐教学之间是一种相互相长、共同促进的关系,能够把声乐学科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依靠单一训练活动完成的,它是经多个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综合教育所形成的结果。钢琴艺术指导是声乐教学必不可缺的步骤,而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想促进学生获得综合发展,就必须重视声乐教学工作,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尤其是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工作。通过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实现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的统一,发展学生良好的审美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帮助他们更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认识事物。而学生自身的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 如何实现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融合
3.1 重视人员素质建设,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养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主要是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为主。“审美”作为一种拥有深刻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意识形态范畴,赋予了音乐教育活动广阔的思维空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空间,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手段,以呈现钢琴伴奏完美的艺术效果。然而,当前的一些高等院校声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生硬地灌输所谓的声乐知识,没有及时地将声乐授课和钢琴伴奏融合,严重扭曲了高校学生学习声乐的思维,使得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此过程中也严重被扼杀,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声乐师资队伍,才能为声乐教育事业注入养分。
3.2 利用课程载体,体现艺术指导的渗透教育作用
声乐理论课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根据声乐理论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当中的艺术价值,把握好知识与艺术指导渗透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潜在的艺术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声乐文化进行渗透教育。声乐文化是声乐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精神财富,是声乐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精神所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声乐的灵魂。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无法脱离教育,教师应以声乐课为渠道,传承和发扬传统声乐文化。由于受到文化素养、个人情感以及经历的局限,学生即使对声乐作品的作者情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难以深入地把这种情感表述出来。只有从文化视野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挖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才能更加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世界,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3 结合教学活动,实现融合教学的再提升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种对话式的活动过程,声乐教学更能够体现这种对话式的精髓。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实现两者的融合,让课堂成为音乐熏染的主阵地,让学生的情绪能够和声乐形成默契,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将会对声乐产生别样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指导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钢琴伴奏不是独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够放肆地让自己沉浸音乐之中,而忘记钢琴的伴奏职责,不然艺术指导教学就会喧宾夺主,取代了声乐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绪也会被影响。第二,教师在进行钢琴艺术指导时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主导作用,利用艺术指导教学的作用为声乐塑造新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伴奏乐的烘托渲染中,产生美感和感悟力,从而对音乐艺术产生向往,并从中获得艺术情操的熏陶和升华。
3.4 采取适宜的方法,促使两者形成默契的配合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选择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伴奏织体,才能够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和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譬如说,欢快情绪的歌曲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觉是热情的、活泼的,所展现出来的节奏旋律明快、流畅、圆滑,教师在给这类歌曲选择伴奏织体时,应以半分解和弦为主,指导时需明确低音部分要游刃有余,触键时要轻盈灵巧;而抒情性的歌曲能够给听众带来丰富的感情享受,曲目自身的情绪变化也较为丰富细腻,教师在选择伴奏织体时,应以分解和弦和琶音为主,艺术指导弹奏时下键融合、圆润,触键速度尽可能地慢、深,以发挥出描绘背景、烘托气氛的作用。
3.5 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声乐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实践性,高校应本着“人人参与、快乐发展”的活动宗旨,围绕“让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兴趣,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张扬每一个学生个性,放飞每一个学生梦想”的任务,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作用,不断丰富声乐钢琴伴奏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艺与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赢取阵阵掌声,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教育发展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学生的声乐钢琴演奏教学。比如,第一,引导学生多观看央视“青歌赛”、央视“星光大道”歌手赛等视频,让学生在观赏中学习;第二,定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独唱音乐会”或“合唱音乐会”,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提升能力;第三,开展由学生自己编演的“音乐剧”节目展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实现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提升声乐教育质量,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声乐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强化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以充分发挥出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音乐人才。
作者简介:尚艳(1978―),女,山西长治人,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钢琴及音乐教育学老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摘 要: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具备强弱对比的表现方式,将作品中的情感与意境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歌唱热情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简要概述了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教学;艺术指导
0 前言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以其特有的魅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将声乐学习者带入到相应的艺术情景中,增强学习者对曲目及其艺术性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声乐教学效果。因此,明确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1.1 声乐钢琴伴奏的概述
钢琴音乐宽阔,音色流畅,共鸣宽广,是最为常见的独立伴奏乐器,其伴奏效果并不亚于整支乐队营造出来的艺术效果。声乐钢琴伴奏多用于声乐课堂教学或者声乐演唱会之中,在伴奏过程中包括两个元素,即乐谱和演奏者,其中前者的存在一种是实体乐谱,即作曲家编排的曲目,另一种是思维方式乐谱,其主要为演奏者的即兴演奏;后者则是伴奏的演奏者,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艺术素养,并伴随相应的经验积累。
1.2 声乐教学的概述
声乐教学是包括诸如声乐乐理基础、声乐语言训练及声乐情感理论等内容在内的教学学科,在教学模式上多采取一对一教学。由于其教学模式的针对性,教学的重点则集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声乐钢琴伴奏上,其中声乐钢琴伴奏贯穿整个声乐学习与表演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能使得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第一,衬托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能够有效地衬托声乐曲目的背景、推动音乐情节发展,并且能够有效地弥补演唱者表达不自然的地方,达到伴奏与演唱高度和谐的效果。例如在《月光颂》中,钢琴伴奏中利用短琶音,其具有独特的和声色彩,能够体现出美丽迷离的意境,从而将夜晚、月光、水面、波光完美的融合,将演唱者带入到唯美的意境之中,将其思念之情的倾诉推向了高潮。
第二,音乐独立表现功能。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声乐钢琴伴奏具有音乐独立表现功能,例如在《鳟鱼》这部作品中,其伴奏音型的选择独具风格,其将右手“六连音”与左手“跳音”相结合,形成快速跑跳的伴奏表现方式,与作品要表达的鱼儿本身可爱的形象十分符合,并将其在水中怡然自得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2 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
2.1 教学中声乐气息方面的艺术指导性
在声乐气息部分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的融入有利于协调演唱者的气息与音乐节奏的和谐,钢琴伴奏在其中主要依据音乐同步要求,帮助演唱者实现了气息的自然与平和,进而以一个更好地状态进入到其他联系之中。与此同时,配合歌词句法的起伏,利用声乐钢琴伴奏来调整演唱者呼吸走向及嗓音和气息的配合程度,进而掌握声乐气息运用技巧。例如在练习《春潮》时,其为拉赫尼玛诺夫的作品,主要表现春天到来时万物的变化的美好场景,在气息部分教学中,可配合声乐钢琴伴奏,伴奏采用同步处理方式,帮助演唱者随着曲目的进展和作品中场景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气息。当伴奏节奏舒缓,场景过渡到冰雪融化的场景时,演唱者要随着节奏的舒缓变化调整的自己的气息,气息的平缓与音乐节奏高度同步,仿佛看到了万物复苏的场景。
2.2 教学中声乐共鸣方面的艺术指导性
声乐钢琴伴奏艺术特征鲜明,将其应用于声乐共鸣方面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对共鸣的艺术指导性作用。同时,在伴奏过程中也可对音色加以调整,从而形成共振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利用钢琴基础音色较好的特性,为演唱者提供较为明显的共鸣体验,同时通过听觉反应进一步深入,影响演唱者的心理反应,进而调动自身的声乐技巧,配合整个节奏的变化。例如,在《我的祖国》的教学中,利用钢琴伴奏,钢琴伴奏的优势除了它的音色和基音外,还有就是其自带一个共鸣箱,演奏者水平高超则会弹出优美的“泛音”,从而实现完美的共鸣效果。在《我的祖国》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共鸣效果能够很好地激发演唱者身体的共鸣效果,激发其生理变化,从而发出浑厚的声音,将歌唱祖国的豪迈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3 教学中声乐技巧训练方面的艺术指导性
在声乐技巧训练方面,往往对学习者进行连音训练,连音训练的目的是保证元音的整体连贯性,避免辅音跳入造成的中断,并且在延长过程中辅音的发音必须圆润、清晰、有力。在声乐钢琴伴奏中,多采取整齐音律的弹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保持演唱的连贯性。同时,在其他训练技巧中,声乐钢琴伴奏也能很好地把握演唱整体的连贯性,并合理调动演唱者感情,保证演唱的流畅性。例如在练习连音中,可选用曲目《我亲爱的》,其广泛应用于声乐连音训练之中。其中声乐钢琴伴奏通过连贯的音色使得旋律富有较强的演奏性,当钢琴伴奏演绎了甜美、安静的前奏之后,演唱者带着平静的感觉进入连音的训练之中,再配合节奏鲜明的钢琴伴奏,很容易将单独的连音连接着优美的连音句子。
2.4 教学中声乐语言方面的艺术指导性
声乐在语言方面的教学要充分考虑语言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会带有与其相应的语言特色,而声乐钢琴伴奏通过其极富张力的表现,将演唱者带入到特定情境之中,使得演唱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曲目中所传达的情感,从而将其融入演唱之中,使得演唱更加富有震撼力。例如,意大利语由于其历史发展及民风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高贵与典雅的感觉,而在意大利曲目的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通常也会进行较为规范的演奏,其在演奏过程中之中旋律的分解与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积极引导演唱者,以期帮助他们提升自身音色质量,表现出最近演唱状态。同时,法语由于其地域及民族特色,赋予其浓郁的浪漫气息,在法语曲目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则表现得较为浪漫,伴奏配合着法语句式,以明快欢乐的节奏将法语句式特点发挥的充分而富有表现力,从而激发演唱者的表现力,推动其演唱高潮的出现。而对于汉语曲目伴奏,则要多用五声音阶来体现汉语的字正腔圆,充分体现我国的幅员辽阔与民族特色,激发演唱者或细腻或豪放的情感表达。
3 结语
声乐钢琴伴奏对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在各项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声乐钢琴伴奏具有相对独立的音乐功能,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艺术形式,其在气息、共鸣、技巧及语言四个方面对声乐教学产生一定的艺术性指导作用,完美表达作品意境,帮助学习者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内海,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音乐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此,学校要积极推动钢琴教学改革,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钢琴教学方式方法,丰富钢琴教学手段,既重视学生钢琴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又关注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现代教育理念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有效钢琴教学方式,期望对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实现钢琴教学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 钢琴教学 教学方式
一、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论概述
1.认知取向教育理论
认知取向教育理论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起来的,该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以及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认知取向教育理论强调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安排教学内容的两大教学原则:一是逐渐分化原则,将教学内容由一般概念的讲授逐步过渡到细节、分化内容的讲授;二是综合贯通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观念和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设计。将认知取向教育理论引入到钢琴教学中,能够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的逻辑顺序,阐明学习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钢琴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与建构,既重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又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价值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定位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通过利用情境、讨论、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钢琴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赋予学生自我认知和体验实践的自主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音乐综合素养。
3.“主体―主导”教育理论
在认知取向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提出“主体―主导”教育理论,该理论同时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与“学”统一在一起,重视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主动性的调动。“主体―主导”教育理论不仅吸收了奥苏贝尔教学理论中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论性建议,而且还结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主体―主导”教育理论,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求,调动起师生双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积极性。
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方式
1.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演奏状态和音乐意境当中,它是钢琴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方法之一。由于钢琴演奏对学生的自我状态有着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从生活场景进入钢琴教学场景时,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情绪和思路上的转换,这样会导致弹奏出来的声音虚浮、飘散,从而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教师作为钢琴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可以通过适当情境的创设,消除生活情境对学生情绪和思路的影响。例如,教师可在正式开课前,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回顾乐曲的风格、背景、结构特征等,借助语言情境将学生从生活情境当中拉回到教学情境;又如,教师可在学生开始弹奏乐曲前,播放一首与之曲风相近似的乐曲,帮助学生找到乐曲的意境,激发出其表达与演奏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加以利用,如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或是图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与乐曲有关的内容。通过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场景当中,有助于确保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
2.分层次式教学
为了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式教学法,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设计时,教师应当了解并掌握所有学生的钢琴水平及其对钢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为依据,对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明确,并在大纲中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曲目,并在教学大纲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借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措施,如偏重实践型的学生对钢琴的演奏技巧比较感兴趣,偏重理论研究的学生,则对与钢琴有关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措施,如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对比教学等等,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教师可按照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用与学生学习情况最相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整个钢琴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阶梯式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认知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在钢琴教学中应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课程成绩和接受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一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试卷的设计上,可以日常教学中的钢琴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考试,然后由教师统一对试卷进行评定,从而获得学生的成绩,并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找出成绩较低的学生在钢琴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改进和调整,加强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的教学,提高所有学生的钢琴基础知识水平。二是通过接受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有所差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或是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接受程度,据此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收集本组组员对钢琴知识的接受情况交给教师,由此教师便可掌握各个小组内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接受程度。若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则应对调查问卷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调查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接受程度。
4.讨论式教学
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钢琴演奏技巧,并对与钢琴有关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方法。鉴于钢琴教学的课时比较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对全体学生的逐一指导,因此,对于部分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集中讨论课,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讨论当中,给学生聪明才智的展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集中讨论的问题即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从问题的提出到讨论解决的过程,能够使所有的学生从中获益,并且还能积累更多的教学案例。在钢琴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之外,还能使教学效率和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5.对话式教学
音乐体现着一种文化思想,所以钢琴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弹奏技能培养,又要重视学生音乐文化底蕴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钢琴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演奏钢琴作品,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为此,教师要针对钢琴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认知进行重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层面入手,自主探究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通过查找与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以及相关的美术、文学作品资料,进而解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对话。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开展对话式教学,既能够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眼界,又能够促使学生将关于文化内涵的审美体验融入的钢琴演奏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6.启发式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钢琴教学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从传统的接受教师传授、模仿教师演奏,转变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学会变通,打破“讲授”的枯燥教学模式。如,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与风格,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奏,之后师生共同讨论这种演奏方式,再让学生根据弹奏经验、演奏范本进行再创造。启发式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一切学习手段开展艺术创造活动,给予学生践行理论知识的表演机会,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弹奏技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钢琴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持续推动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钢琴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式、分层次式、阶梯式、讨论式、对话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钢琴教学效率,实现钢琴教育目标。
【摘 要】声乐钢琴伴奏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对钢琴伴奏进行运用,可以将丰富的情感灌输到作品之中,并且可以将强弱对比直接传递给学习人员,从而可以提高演唱者的热情,使其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动人之处,打动听众。
【关键词】钢琴伴奏 声乐教学 艺术指导性
课题: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高等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2015YFRM0039。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应当对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进行探讨,使其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声乐钢琴伴奏的特点
1.视奏要求较高
声乐钢琴伴奏在视奏上的要求比钢琴独奏更高。钢琴独奏演出前,独奏演员需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对演奏的曲目进行研究,同时可以依据演唱者自身身体的实际情况完成对训练时间的安排。因为演出时间比较独立,因此在实际演出过程中,需要依据对演出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声乐钢琴伴奏与之相比则有较大差别,在演出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视奏能力的培养。训练时,钢琴伴奏应当需要提高自身在表演过程中的即兴演奏能力。在演奏中,钢琴伴奏者,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声乐的整体状况,从而准确地掌握声乐风格,领会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
2.准确辨别演奏者身份
声乐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演奏场面的控制以及在情感上的表达。因此,伴奏者需要对自身角色准确定位,从而更好地配合声乐演出的进行,提高演出水平。
3.注重聆听
声乐钢琴伴奏者需要懂得聆听,要认真聆听演奏者的声音、呼吸、声量大小,以及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情绪的表达,从而使演出者和钢琴伴奏者在演奏上能够同步。在演奏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通过钢琴伴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
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融合
音乐学校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工作相对紧张,并且工作压力大。学生每周将会进行两次的专业学习。在学习上应当通过两方面进行:⑴单纯地进行发声练习。⑵伴奏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合奏演练。
人们常将伴奏比喻为“绿叶”,将声乐比喻成“红花”,这种形容很好地描述了伴奏和声乐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学生也是如此,声乐教学如果没有伴奏陪衬,孤独的声乐教学将会显得十分“孤单”,应该将两者进行合理融合,使两者完成互补,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在进行伴奏合唱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钢琴弹奏上,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情绪发生的变化,这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例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因为紧张在换气上出现了问题,而钢琴演奏者没有注意到发生的问题,仍然激情高昂地弹琴,这对演唱者的演奏势必会造成影响,甚至在演唱过程中出现发挥失常、高音唱不上去等情况。钢琴伴奏者在伴奏过程中应当与歌唱者做到心有灵犀,确保歌曲的演绎趋于完美,尽量降低演绎过程中存在的瑕疵。
声乐演唱中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
1.气息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
唱好歌的前提就是做好呼吸,呼吸为歌唱提供支持力和动力,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需要依据乐句的情感和长短对呼吸进行调整。歌唱呼吸与生理上的必要呼吸不同,歌唱呼吸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需要带有一定的技巧。在歌唱呼吸过程中,要使歌唱出的声音充满艺术感染力、生命力和活力,在声音教学中和传统的呼吸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歌唱呼吸生理结构训练和讲解,从而使学生在歌唱中学会如何呼吸。与感情伴奏相结合则存在较大差别,在完成生理训练的同时,需要对心理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实现艺术指导性。对歌曲情感的表达通常都通过歌曲基调、歌词含义等元素实现。声乐钢琴伴奏,通过详细分析歌曲的详尽内容,在进行演奏时,对歌手进行一定的引导,使歌手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想要表达的思想,演唱者在演绎歌曲时只需找一种合理的呼吸方式即可,并不需在呼吸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事实上,钢琴伴奏所带来的感情和激励对噪音冲动是有利的,其能使气息协调发挥出完美的艺术作用。
2.共鸣中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
声带在歌唱中产生的声音细小、微弱而且没有色彩。在演唱过程中,自由经过口腔、胸腔等部位的协调作用后与身体产生共鸣,从而发出适当的音量,使声音变得明亮并且形成共鸣声音。由此可见,声乐教学中,共鸣的训练与形成对形成良好音质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在发生共鸣教学方式上,通常都是采取生理引导的方式进行。腔体的认识与形成,需要体会到 “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喉咙始终都是处于打开状态,打开通向咽腔的重要门户――会厌,最终实现声音共鸣,从而发出良好的声音。声乐钢琴伴奏中,则需要通过独特的艺术特点,发挥出艺术指导性。受钢琴自身特点决定,钢琴具有良好的基音外,在伴奏刚开始时,还能够清晰听到钢琴演奏所发出的声音,后续声音将会逐渐减弱,正确的泛音与基音相比应当更加柔和、高、丰满。
钢琴伴奏中,弹奏方法准确无误,基音在良好共鸣物质基础上,容易获得良好泛音,从而使共鸣声音能够较为完美地呈现在听众的耳边。只要弹奏钢琴的方式没有问题,钢琴本身具有的共鸣体,就很容易获取到良好的共鸣音色。由此可见,说钢琴是“领跑人”并不为过。人的身体与钢琴的构造相比,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后,才能实现声音的共鸣。声乐钢琴伴奏加入到声乐教学中,要求歌唱者在歌唱过程中,要确保声音的协调性,获取良好的音质。只有声音达到或接近协调的情况下,听众才能感受到乐器和人声的协调,不会感觉到两者之间存在间隔。如果在演绎过程中,歌唱的声音和钢琴的声音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可能会导致听众只能听到钢琴声音,而听不到演唱者的声音;或者演唱者的声音听起来仿佛噪音一般,体会不到两者融合在一起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演唱者因为生理反应,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声音与钢琴声音融合,只能下意识地使用声音技巧训练过程中的人体共鸣箱方法,从而完成演唱。
【摘 要】钢琴即兴演奏是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的一种音乐表演方式,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音乐灵感的闪现和即兴的创造手法。丧失了创造力的钢琴即兴演奏便如同丧失了灵魂,因此无论是在钢琴即兴演奏的专业教育领域还是业余爱好者的群众普及领域,贯彻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都是钢琴即兴演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钢琴;即兴演奏;教学;创造性
即兴演奏是一种脱离完整记谱的即兴性音乐表演形式,作为创作和演奏同时进行的音乐表演,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即兴演奏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即兴演奏教育在我国也是一门新兴的音乐教育学科,因此,作者希望在创造学和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上,探索钢琴即兴演奏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改革的新路,力图开拓出更多为钢琴即兴演奏的师生所乐于接受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我国钢琴教学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创造力培养的负面影响
我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经二十多年的实施,已经相当完整,也颇有成效,但其负面影响也决不可忽视。
日本钢琴教师高桥雅江在其教师手记《中外钢琴考级之比较》中提到,“国外音乐考级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音乐素质的提高,使业余音乐爱好者更有兴趣的学习,同时以鼓励和提高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音乐创造性,把握业余音乐学习的特点,在专家、考官的关注下,让学琴的孩子自由成长,让他们从内心感受音乐的美丽,使音乐能够陪伴他们一辈子。中国国内的许多家长和老师普遍存在严重的功利心里,不顾孩子的兴趣及艺术修养,一味追求考级级别,盲目攀比,误认为考级是评判孩子学琴的唯一标准,以致于艺术心理惨遭摧残,许许多多考级通过或不通过的学生,因此远离了音乐,有的甚至影响了他们一辈子。”
这则手记客观地指出了我国国内钢琴考级普遍功利化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责任是家长、教师和社会舆论导向共同承担的。中国的琴童被认为只有挂上某某国内考级几级的牌子才有价值和定位,而对于其音乐修养、音乐创造力之类诸多无法用考级衡量的东西,社会和教师则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认可。
对此,我们可以将英国的钢琴考级与国内的几家知名钢琴考级内容与形式进行逐一比较。
目前通行于国内的各项钢琴考级,如中国音协、上海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主办的钢琴考级,虽名称不同,但从考试的内容上来讲则大同小异,主要都是由基本技术练习(音阶、琶音)及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基本上都要求学生进行背谱演奏,其中只有上海音协与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考级,多年来顶住社会压力,坚持同时进行乐理的考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以后上海音协的考级虽然新增设立了演奏级的考核,但重点还是古典作品的弹奏方面。上海音协与上海音乐学院虽然曾先后提出过增设即兴伴奏的考级要求,也作过一些尝试。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尚未全面实行。由此看来,在中国的钢琴考级中,明显缺少对学生进行创造力考核的内容。
二、促进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一般要涉及教学的价值观和教学目的、教学过 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围绕培养人才目标而建立的教学实践方法和策略。
要建构创新型钢琴教学模式,首要的任务是建作立钢琴教学目的观:即通过钢琴音乐表演的审美、立美、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文化与艺术修养,培养健全人 格和创新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应变创新的能力,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要求。其次要确立:将钢琴表演的教育规律与创新教育理 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有效整合构建成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钢琴模式(以下简称创新素质钢琴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策略。明确音乐表现力发展的本身,就是学 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艺术素养中的具体体现,而联系生活经验和音乐理解,激发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喜悦则是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基本要求。因 此,创新素质钢琴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钢琴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灌注式的传授教育为主导,忽视学生感受,压制学生以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局面;要 把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放在首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虽然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钢琴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是导向学生一切创新教育的规划与决策者。因此,作为一位钢琴教师,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 上,不断突破原有教学模式中遏制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因素,将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结合,审时度势,变换策略,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潜能,以开 发学生创新素质为创新型教师的天职。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钢琴即兴演奏有它的即兴性,但它既不能漫无边际的海阔天空,也不是要绝对遵守严格的公式格律。不能要求学生把一首歌曲配弹成相同的样式,要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性的编配,使每个人的创造性充分展现出来。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要让学生为一首作品多设计几种方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改进,这样选择余地大了,即兴演奏也就必然更加合理。因为完全照谱弹奏只能机械的练习,而从别人的伴奏中可以学习或从演奏谱中得到启发和联想,然后再通过大脑,进行加工编配,再进行弹奏,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与创新,这是改进和提稿演奏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次,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听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形象及思想感情的变化、乐曲北京与和声运动的需要来考虑钢琴演奏的织体。如何可以用琶音来模拟自然界的流水潺潺、单倚音来模拟鸟鸣声等;也可以通过模仿民间的锣鼓、吉他的弹拨、钢管的吹奏等声音来渲染气氛;积累和运用生活中熟悉的音调与节奏,如民歌或者民间舞曲的节奏、行进队伍的步伐省、母亲晃动婴儿摇篮的律动等,来烘托作品的特定意境。这种创造性思维与整个作品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做法,将在弹奏时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论
对于钢琴即兴演奏的教育,据笔者所见,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权威地、十分成熟和健全的方法、体系的理论概括,然而即兴演奏伴随着人类音乐的出现而出现,作为一个历史久远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么多年一直持续发展着并巩固和加深着自身对于音乐发展的地位和影响,堪称古典精神与现代精神的完美交织。在钢琴即兴演奏教育的发展中,作者所尽绵薄之力也只想为钢琴即兴演奏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完善添砖加瓦。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面对专业领域的各种挑战,同时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即兴演奏,喜爱即兴演奏甚至希望学习钢琴即兴演奏,作者深感作为一名钢琴即兴演奏专业的学生同时是传播者的光荣愉快和责任重大。尤其是在国内钢琴即兴演奏教育发展还尚未成熟的当下,我们的队伍仍需扩大,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也是更多的优秀师资作为传播者,大家一起努力,推动我们的钢琴即兴演奏教育走向一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从本质上看隶属于音乐表演范畴,这就决定其本身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以《玫瑰三愿》和《故乡》为例论述钢琴艺术指导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指出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该具备了解歌唱艺术、歌唱语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钢琴艺术指导工作。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教学实践;教师素质;心理素质;艺术处理;音乐作品;二度创作;歌唱语言
一、钢琴艺术指导概念简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钢琴艺术指导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被各音乐学院所认可,音乐界对它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这门学科逐渐摆脱绿叶这一配角角色,音乐工作者特别是声乐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歌唱声音与伴奏两者是“水”和“鱼”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钢琴艺术指导是声乐演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钢琴弹奏这种伴奏形式,与演唱者一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影响演唱者,以正确、丰富地诠释出作曲家通过该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图。本文所研究和阐述的声乐作品,是指由作曲家创作好的带有钢琴正谱伴奏的声乐作品,所提到的演唱者则是指从事声乐专业的学生。就钢琴艺术指导而言,对于声乐作品钢琴伴奏部分的演奏是基于原作曲家一度创作基础上所进行的二度创作,也可以称为再创作。因此,首先对于原作曲家创作好的伴奏部分,即伴奏乐谱,要认真理解和弹奏。其次,在传达和客观呈现伴奏情感的基础上,伴奏者根据自身具备的音乐素养及感性认知对声乐演唱者情绪及歌曲处理进行伴奏和指导,最终将作品很好的诠释和表达出来。仅这一点,就很好地表现出钢琴艺术指导对于声乐演唱者的艺术指导性和创造特殊性。
二、钢琴艺术指导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下面就以《玫瑰三愿》和《故乡》为例谈谈钢琴艺术指导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借赞美、感叹玫瑰之美来表达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谱略)。
《玫瑰三愿》全曲为八六拍,前12小节,包括钢琴前奏,一步一停的节奏型,很好衬托出了少女在亭间看见满园玫瑰时的惊讶和陶醉之情。4小节的前奏犹如少女从亭中远远走来时步伐轻盈之态,对于演唱者而言,起到了营造特定场景和烘托安静气氛的作用。同时,也为第5小节演唱旋律的开始做了生动的铺垫。这时演唱者的情绪、演唱状态应是准备好的歌唱状态,一定不能在第5小节开始演唱时,才临时准备,这样就会出现开头时咬字不清和情绪不佳的状态,从而破坏作品的美感及整体性。演唱者可用心与钢琴前奏一同默唱或在脑海里营造出丰富的音乐画面,从而掌握演唱情绪和情感。第5小节至第12小节,钢琴伴奏以整体的柱式和弦为伴奏织体,节奏与演唱旋律声部几乎一致,干净、轻盈地烘托出少女被玫瑰所吸引时,那一步一停、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的欣喜之感。12小节伴奏部分,以分解和弦为过渡连接,到13小节以强拍上的柱式和弦引出以弱拍进入的旋律演唱声部。其中,13小节旋律声部的“愿”字,本身就处于强拍位置上,演唱时可以有适当的延长,但不可过分。这一句“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情感表达有所上扬,但要稍有控制,后一句“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很快就稍弱了下来,这是为“三愿”之一“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做铺垫,从而达到一种“迂回”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愿”中的“愿”字,不要有拖拉延长的处理,这一句重点表达在“红颜”和“凋谢”上,在“颜”字上可稍有延长,在“常”字之前有个换气口,将后面的旋律更流畅地演绎出来。有的演唱者“凋”字有意减弱延长,这时钢琴伴奏部分可随之减慢、延长,观察演唱者韵律走向,从而将后面的单一柱式和弦与“谢”一同整齐奏响。第三愿,前半句激昂,后半句又有着无限哀伤和感慨,“三愿”结束,可有自由的停歇,在安静的气氛中,情绪平缓甚至带有无奈却又希望地演唱这句“好教我留住芳华”来结束全曲。
陆华柏创作的描写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艺术歌曲《故乡》,表达了对敌人无比的憎恨和对家园无限的思念之情,情感起伏对比更强烈(谱略)。
首先,4小节的钢琴前奏,给演唱者营造了一幅美好、平静的景象。伴奏最后停在一个3拍的单音上。虽然第4小节的旋律演唱是从第4拍上弱起开始的,但在实际的演唱中,演唱者可根据自身情绪、状态、现场等多方面因素去延迟后一拍弱起开始的旋律始音。虽然乐谱上规定弱起音开始之前是3拍的前奏结束音,但在实际练习和演出时,是可以自由延迟处理的。在这里也很好地体现了钢琴艺术指导的重要作用,即因演唱者个体的不同而随之改变歌曲伴奏的速度。这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在酝酿和沉浸自我感知情绪的同时,还要与演唱者感性情绪、呼吸相对应,这当然是基于对同一声乐作品在大体情感表达和演唱处理观点一致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的。歌曲5至18小节,整体情绪以抒情、赞美故乡家园为主,在以分解和弦为主要伴奏织体的衬托下,很好地表现了演唱者在演唱这一段乐曲时赞美、歌颂故乡家园时的美好情感。在第7小节,旋律声部出现的一组三连音,歌词是“本来是一个天堂”,三连音位置的歌词“是一个”,一部分演唱者在演唱时常将其三连音节奏特性忽略,看似微小的一拍,其实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是通过三连音均匀、快速的节奏特性来表达对于故乡美好的怀念,更是为后面情绪大幅度转折埋下的伏笔。给听众的感觉是:演唱者急切地通过三连音来表现和突出“天堂”二字,这与后面“已经是野兽的屠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至24小节,是一段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虽然旋律演唱部分颇有淡淡忧愁和悠然自得之感,但19小节伴奏部分出现的大量三连音,将看似平静的湖面,映射出一丝不安、不详的黑色气氛。23小节伴奏部分大量的分解和弦织体,很好地延续了“凭吊”之感,这里不可将后面转折的憎恨情绪带进来,要平稳,在减慢、减弱中缓缓收声。此时,演唱者状态也不要将凭吊情绪过早收起,要与这一部分伴奏一起“感同身受”。后面钢琴伴奏突然强起,左手低音八度的急促,将所有美景打破,为残破的故乡拉开序幕。演唱者此时虽没有演唱旋律,但情感、表情表达也是另一种无声的旋律演唱。演唱者可根据钢琴突然的情绪转折营造出一种突如其来、不知所措的表情,为后面“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做了很形象的铺垫。27小节,“现在”后面的八分附点休止符一定要干净,这里是留给钢琴伴奏的两个整齐的柱式和弦,因此,不要有过多声音延留。“一切都改变了”,是没有伴奏类似于独白的一句话,这里可以处理稍自由,但“改”字不要自由过分,要为后面情绪的更大波动留有余地。后面“已经是野兽的屠场”,“野兽”二字,字换气不换,强音处理,在愤恨情绪中凸显出无奈和悲凉。接下来三小节的伴奏,将演唱者情绪由明显的憎恨转向无限的悲凉和哀伤中,“我的母亲”可以处理为原速,后面一句“我的家呢”也不要有过多的延长,“哪一天再能回到你的怀里”可做较为自由的处理。该句伴奏结尾的强收柱式和弦,要尽量与演唱尾音一同收声。后面的“然”字可自由延长,与“无恙”之间的休止符也可以稍稍延长休止时间,但太长则会出现情绪脱节的弊端,应当避免。后面结尾情绪强烈的钢琴伴奏,要在激动、急切但不失平稳的状态下强收,以达到延续作品意境及情感的艺术处理效果。
三、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钢琴艺术指导从本质上来看,它属于音乐表演范畴,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指导艺术修养主要来源于高素质的教育培养、高雅的艺术品味培养以及优秀的德行及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于声乐作品创作者创作风格及作品创作背景要进行具体的了解和研究。熟知作曲家创作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钢琴艺术指导把控作品整体性诠释和表达。
第二,对声乐作品赋予创造性的二度创作。每一个钢琴艺术指导对于同一作品的演绎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基于二度创作的基础都是作品本身的“乐谱”,因此,二度创作的源泉就是“乐谱”。这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对于原作品内容进行真实的“再现”,在此基础上将伴奏者生活经历、感性认知及自身个性融合到作品本身上,创造出有血有肉的音乐人物或是生动的音乐画面。这才是钢琴艺术指导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对于声乐艺术、歌唱语言的熟知。钢琴艺术指导对于演唱者演唱呼吸、乐句划分,语言句、字划分能起到正确处理和指导的辅助作用,这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以避免出现与演唱者歌词“脱节”的现象。对声乐技术的熟知,有助于增强钢琴艺术指导与演唱者之间呼吸起伏的默契感,以便处理好作品中存在的句句之间换气、整句之中换气等问题。
第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艺术指导与演唱者合作分为台下和台上。台下需要钢琴艺术指导耐心、细致地对演唱者进行综合型指引、练习。在台上演出中,需要钢琴艺术指导沉着、冷静,这对于演唱者来说,十分重要,有利于其演唱自信心的构筑。在演出中,存在很多临时突变情况,如演唱者因紧张而出现与伴奏不符的演唱现象:较原处理速度而言变快或变慢、音值增长或减短等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一定变动范围内是可以并且是正常的,演唱者每一次用情地演唱,其感情表达不可能每次都一模一样,可能在演出过程中,状态等各方面都更为激动和积极,因此,在以往处理的某些细节地方,就会出现一些速度、音值的细微改变,这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心理冷静、灵活、快速地适应并默契地跟随,从而达到满意的合作效果。
当然,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对于钢琴艺术指导者来说,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钢琴指导教师只有积极地从教学实践中找出不足,通过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服务歌者,拓展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摘 要:对钢琴教学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弹奏钢琴的兴趣,最终达到演奏效果。
关键词:钢琴教学;指导;方法
钢琴被誉为器乐之王,钢琴属于键盘乐器。钢琴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演奏技巧复杂,是主要的独奏乐器。19世纪的欧洲出现过很多钢琴大师,譬如波兰的钢琴诗人肖邦,匈牙利的钢琴家李斯特,都是欧洲优秀的钢琴大师,同时也是浪漫派音乐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接受钢琴教育有100多年的历史,也涌现出像傅聪、周广仁、刘诗昆、殷承宗、顾圣婴等老一辈钢琴家。近年活跃在世界乐坛的李云迪、郎朗、陈萨。如果说他们是天才,倒不如说他们与刻苦训练以及正确的教育有关。实际上弹奏钢琴的技术,与乐谱和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奏者有关系。因为弹钢琴需要的是兴趣和坚强的毅力。钢琴它作为高级的音乐文化,是传递情感的另一种方式,同时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自己的身心。弹钢琴的幼儿必须培养耳朵听、眼睛看、手指弹、脑子想,培养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综合。幼儿在入门阶段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中高级阶段更需要注重技术性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演奏效果,下面我将学习钢琴的基本问题谈一些见解。
一、坐姿
幼儿在学习钢琴时首先要掌握坐姿,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动作的协调配合,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因为正确的坐姿可以使弹奏着对琴键的控制和驾驭,是弹好钢琴的前提。首先要调整好琴凳与钢琴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坐在琴凳的中央,大约坐在琴凳宽的三分之一左右,先伸左脚放在钢琴踏板的左侧,然后伸出右脚放在踏板的右侧,双手同时放在大腿上,然后再将双手柔和地、轻轻地放置于琴键之上。大臂与前臂形成钝角,腰部挺直,颈部可以自由活动,不可僵硬,幼儿的上身略向前倾,使幼儿的身体重心略向前,以便力量向前传送至手指,因此,坐姿和手型是学习钢琴贯穿始终的。总之,坐姿以自然端庄,有利于弹奏为原则。
二、手型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往往认为最正确的手型是双手自然打开,露出掌关节就是一个最正确的手型,像以前老师讲的手里像握一个鸡蛋一样,那是非常教条的,会使手型机械或僵硬。往往缺乏灵活性和自然性,正确的手型、手指、手掌、掌关节都要挺立,整个手型形成“架子”。手型过紧无法弹奏,手型过松不利于弹奏,有了一个好的手型,手腕与键面基本保持在一个高度,这样的手型在弹奏时音位就很准确,手指会很到位,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是要把手处于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
三、触键
手指的正确弹奏是触键的基本技巧,是在控制和利用掌关节不塌陷的前提下,把下键的手准备好,让肩肘腕全部放松,抬升手指的第二指关节,用高抬指触键,把琴键弹到底,这样手臂的力量便会通过指尖传送到键盘上,这时用耳朵去听,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清晰明亮的结实而饱满的,也就是老师说的声音不是虚的,是通透的声音。因此,手指触键必须要学会紧张与放松的统一。高抬指对于初学者难度较大,弹奏的“颗粒性”较好。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初学者还是注重掌关节的高度发挥进行“高抬指”的训练。锻炼灵活性,锻炼手指的支撑力爆发性以及独立性。要通过合理的时间训练,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练习,千万不能急于求成,逐渐发展灵活性慢慢掌握单音奏法、双音奏法、连音奏法。弹奏时十指具有相同的能力,让十指在弹奏时力量均匀灵活,富有力度和弹性。钢琴触键并不是简单而随意地按键,它需要有正确的弹奏方法,技巧与心手的结合。钢琴触键奏法,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1)连奏。连奏是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于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圆滑连贯的乐句。其方法是利用手指间力量的转移,要求手指有高度的独立性和支撑力,在力量转移时手腕要高度放松,手指不能松懈,声音不能有间隔,有一气呵成的连贯。(2)断奏。主要是各种跳音的演奏形式,跳音有小跳和大跳之分,音符上面是小黑点的属于小跳音,弹奏时需要指尖跳,只需弹出该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拍。指尖跳可以产生轻盈,灵巧的效果,是属于“指尖断奏”。音符上面带小三角的属于大跳音,则需要弹出该音符的四分之一拍,是属于“手腕断奏”,当然还有“小臂断奏和大臂断奏”,技术要求更高,不再说明。(3)“非连奏”。当乐谱上既有跳音又有连线时记号时,那就是“非连奏”,是属于似断非断的音,那么弹奏方法是指尖贴在键盘上,手在下键前要紧抓住键盘一样,不要出现颗粒性的声音,也不要连奏的声音,那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声音。
四、选择教师
幼儿在学习钢琴前,教师的选择很重要,必须是经过科班出身的钢琴老师,才有资格教钢琴,最好是去找有丰富钢琴教学经验的负责任的名师,负责任的钢琴教师会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入手,从孩子的手型、指法、技术、乐理、视唱练耳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打好钢琴弹奏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比较优秀的人才来。凡是孩子在钢琴方面有成就的,家长都是在非常慎重的前提下,选择有经验的名师来指导,孩子学习钢琴走的是正确的路,将来非常有建树。
通过对学习钢琴从坐姿、手型、触键以及选择教师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希望学习钢琴的孩子明确方向,选择理想严谨的好教师。从方法技术和情感两方面抓起,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入手,这是每个琴童学习钢琴的前提,同时也呼吁家长明确孩子成长的方向,严谨地培养孩子。幼儿弹琴非常枯燥,首先得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得很好地陪练,家长是第一老师,等到孩子学到入门以后,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弹琴,家长同时也是第一听众。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鞭策,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琴童来。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
在钢琴教育领域,无论是艺术实践的舞台还是专业课堂的钢琴教学,或是一些具有教研性质的研讨会、毕业音乐会、演唱会等等,都需要一名非常出色的钢琴伴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指导。
一、声乐钢琴伴奏的定义与内容
声乐钢琴伴奏是为声乐服务的,是为了对富有表现的歌声进行补充与衬托,处于从属的地位。伴奏是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种烘托手段,是为歌曲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完整性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钢琴伴奏最初是由钢琴独奏衍生出来的,如今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伴奏并非是对自我的一种表现,而是与声乐演奏共同发展、互相作用,在艺术表达中具有自身的独特艺术特点。演奏者在表演中要与琴声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那是一种自然的融合,是对音乐和艺术的烘托与支撑,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领略伴奏的独特魅力。热爱伴奏专业,并且愿意为音乐付出,是一名合格、称职的伴奏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二、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性
音乐院校的伴奏教师和其他专业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时间的安排就会相对紧张。学生每周都进行两次专业课的学习。一是进行单纯的发声技巧练习,二是伴奏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合伴奏实践课。在合伴奏课堂上,学生要系统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发声技法,并在钢琴伴奏下尽情、完美地展示歌曲。这就要求伴奏教师要认真细致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无论是作品背景的体现,还是音准、速度、乐句、呼吸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式教学。
有人将声乐比作“红花”,将伴奏喻为“绿叶”,这样的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在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伴奏的陪衬,孤立的声乐教学必定会黯然失色,只有两者共融才会更加相辅相成,教学内容也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曾几何时,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认为有一副金嗓子就可以引以为豪,但是现代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音乐、乐理基础知识的培养,演唱技巧只是其中之一。正规系统地学习各方面音乐知识,对乐理知识以及每一个时期的声乐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伴奏与弹奏相互融合贯通,将知识特点与曲式结构掌握熟练,才是一个全能的、合格的、新时代的优秀音乐人才。
有些学生对乐句掌握得不好,对前奏、间奏理解得不清楚,唱歌音不准,节奏感不强,对强拍、弱拍的体现也不分明,这都是发声技术和视唱练耳掌握得不好的缘故。这些虽然是伴奏教师的职责,但只是其职责的一个部分,重要的还是要对歌曲旋律及内涵、学生的发声及呼吸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对歌曲的语气运用、歌词的内涵、歌曲的思想境界、音乐创作背景等方面也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学习合唱伴奏的过程中,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钢琴弹奏,而要时刻注意演唱者的情绪变化,这需要敏锐的判断和观察能力。例如演唱者由于紧张没有换好气,琴声却还弹得激情高昂,势必会影响演唱者歌唱的发挥,甚至会出现唱不动、高音失常等状况。伴奏者与歌唱者只有做到心有灵犀,才能将歌曲演绎得浑然一体,这不但需要心灵的默契,更是在课堂上千锤百炼才能真正领悟出来的真谛。
即兴伴奏是在瞬间爆发的兴致与灵感,它虽然与声乐伴奏属于一个范畴,但在内涵与意义上还是有很明显的不同之处。当一首单旋律的歌曲呈现在伴奏者面前,在有准确判断力的情况下,在短暂的时间内对主旋律的调性、伴奏、速度以及风格通过娴熟的演奏手法以伴奏音型、复调技巧、键盘和声形式,有的放矢地对歌曲主题内涵、风格形式进行选择,实际上就是即兴演奏与即兴伴奏的结合。
三、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
艺术指导性,广义上是指对一切艺术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和促进的行为的特性。如今伴奏专业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钢琴伴奏也称艺术指导,但钢琴伴奏者和艺术指导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即使是学习了多年的钢琴伴奏并能够毕业留校,充其量也仅仅是钢琴合作者的开始,还远没有达到艺术指导的水平。钢琴伴奏者这个阶段可以把很多声乐曲目弹得非常出色,可是艺术指导所需要的内在气质与外延、内涵还需要长久的磨练。艺术指导的最基本素质是能够把钢琴伴奏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还要在音色控制、音乐色彩方面有很强的造诣,把歌唱与弹奏完美融合,天衣无缝地诠释音乐的连贯性与流畅性,这不是钢琴伴奏者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以及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声乐伴奏只是辅助,没有很大的篇幅,所以很容易完成。其实音乐伴奏需要细腻的情感才能掌握好触键的分寸,将音色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弹奏出好的效果,用心去模仿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伴奏时手指会情不自禁地演奏出相仿的琴声,风声、雨声、鸟儿的鸣叫、马儿的奔跑、小溪潺潺的流水、江河呼啸的波涛……声乐伴奏不仅仅是辅助,更是锦上添花。
艺术指导需要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不但要掌握国内和国外众多的经典曲目,还要掌握套曲、歌剧等各种形式的音乐。在语言上最基本的是要掌握意大利语的发音,然后还要深入到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语言的学习,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多种外语的掌握,才能让羽翼得以丰满,这是一名优秀艺术指导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声乐是人声的艺术,古往今来的声乐作品创造了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背景。我们要充分领悟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与判断力,才能推动伴奏事业的发展,也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者。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一、声乐钢琴伴奏的主要特点
因为演出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需依据突发情况而进行配合。声乐钢琴伴奏则与之迥然不同,更加需要加强对视奏能力之培养。在训练的过程中,钢琴伴奏应当更加注重于培养自身的即兴演奏能力。在正式演奏的过程中,钢琴伴奏者要全面而快速地了解声乐作品的整体状况,从而找准声乐作品的总体风格,以求领会到所要表达的感情。二是伴奏者一定要准确地分辨出自身在表演中的角色。声乐钢琴的伴奏者应当加强对整个场面的控制以及感情的表达。所以,伴奏者们应当更加准确地定位自身的角色,做到全面配合声乐演出的效果。三是声乐钢琴伴奏中要注重于聆听。这就要求伴奏者们认真聆听声乐表演者音量的大小、呼吸与音色的特征、情绪的有效转变等,从而让钢琴伴奏者和演出者能够更好地保持同步,一旦发现声乐演出中存在的问题就及时使用钢琴伴奏加以补救。
二、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解读
(一)通过声乐气息教学体现艺术指导性
在实施声乐气息教学的过程之中,声乐钢琴伴奏依据音乐同步之状态加以引导,从而实现协调呼吸节奏与音乐节奏同步的目的,进而让歌唱者们能够在进行生理训练的前提下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气息运用状态。同时,使用正确的句法加以引导,利用声乐钢琴伴奏来引导伴奏者呼吸之控制,从而带动其呼吸之走向以及嗓音气息之调配,进而正确地引导其适应于句法之起伏,实现完美应用声乐气息之技巧。同时,要运用歌曲思想以调节演奏者的呼吸,实现其对于声乐气息所进行的艺术指导,从而让歌唱者们能够随乐曲之思想随时调整与变换自身呼吸,并且在细节要求上得到满足。
(二)通过声乐共鸣教学体现艺术指导性
立足声乐共鸣教学,声乐钢琴伴奏可以用其极为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声乐共鸣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身所独具的艺术指导性,并且使用乐器共鸣音色加以调整以实现共振。由于钢琴具备了很好的基音,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演唱者们找到很好的共鸣声,并且提供其在听觉和生理反应视角上能够形成共鸣。演唱者通过形成生理反应之后,便于为了追随其从而能够让两者之间的融合共鸣声,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声乐技巧训练中学会更加地使用人体共鸣箱之方法,进而展示出钢琴伴奏之特性,进而带动整个节奏的变化。
(三)通过声乐技巧训练教学体现艺术指导性
在声乐连音歌唱之中,往往要求各个元音之间做到整体连贯而不得由于辅音之加入而予以断开。每一个音中都必须唱得连贯而且准确、圆滑。声乐钢琴伴奏之中的弹奏多为整齐的多声旋律弹奏法,如此一来就能够实现歌唱过程中的连贯性。同时,在花腔以及别的技巧训练过程中,声乐钢琴伴奏能够很好地引领声乐演唱者依据各种不同曲目之风格以及要求内容,更加巧妙地应用花腔中的多种技法。在曲目情感以及节奏的把握上,通过钢琴伴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馈给演唱者以感情与态度,从而让演唱者们能够更为完美地进行准确表现。
(四)通过声乐语言教学体现艺术指导性
一是要注重民族性与地域性。鉴于民族性与地方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实施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极为关键。例如:意大利语中的钢琴伴奏往往显得古典而规范,通常会较多地使用与旋律分解、旋律配合等多重旋律变化进行伴奏,以此来引导演唱者们发出尽可能好的音色,让其注意力都集中于圆润与饱满的元音之中,从而发出纯正的歌唱声。法语中的钢琴伴奏通常会具备法式浪漫一般的节奏,洋溢着连续不断的节奏变化,将法语中的奇特语句发挥到极致的程度。而在汉语语言之中的钢琴伴奏则需要配合汉语所具有的独特腔韵美,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民族和声色彩,而且还应当具备极为丰富的五声音阶伴奏旋律,从而为演唱者进行尽可能丰富的艺术指导。二是要注重于律动性与表情性。声乐语言具备了所有音乐艺术的艺术表情以及律动性,因而在歌唱过程中的钢琴伴奏之强弱通常会和声乐语言表情保持一致,会随着乐曲之所需以及感情场景之表达而带给声乐演唱者和听众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完美地表现出乐曲所要表现的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钢琴伴奏不仅是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还是学校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钢琴伴奏往往是通过不同环节,运用不同方式加以引导,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带动整体节奏以及情感,因而对于声乐教学的艺术指导性具备了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
作者:付蓉 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钢琴艺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情感、感染力等都与钢琴艺术指导有着紧密的关系。钢琴艺术指导主要通过钢琴伴奏的形式来辅助声乐教师演唱表演,使表演者在钢琴音乐表现方面及整体艺术感染力上达到风格、情感与意境浑然一体的效果,从而有效提升钢琴伴奏者的专业技巧与音乐素质,增强整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本文主要对钢琴艺术指导定义、类别以及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了高校钢琴艺术指导的重要意义,使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作品成为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钢琴艺术;指导;建设;重要性
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是声乐教学中涉及钢琴、作曲、声乐、音乐史、语言等不同专业范畴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主要体现在钢琴伴奏的形式上,钢琴演奏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声乐、器乐以及舞蹈表演领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是钢琴演奏艺术的一个分支。钢琴艺术指导能够增加演奏者、演唱者以及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不仅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独奏能力,更需要具备默契配合的合作能力。
1钢琴艺术指导的含义
钢琴艺术指导主是以钢琴演奏为表现形式,具有覆盖面宽、技术含量复杂的艺术表现力,是声乐领域的一个分支。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均需要采用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方式,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以钢琴独奏为基础,却又与之不同,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钢琴伴奏的最高原则是演奏者不能喧宾夺主,不仅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力,还要利用默契的声乐来配合演唱者,从而达到完美的音效渲染效果。
2钢琴艺术指导的分类
2.1声乐艺术指导
钢琴艺术指导具有相对独立的音乐结构和艺术表现的重要意义,也是钢琴演奏艺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具体表现形式,与歌唱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音乐思维及艺术表现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各高校音乐专业的演唱艺术实践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之间都需要默契的配合,伴奏者必须要对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音乐风格和不同情感上的差异进行合理的、规范的艺术处理,使之与演唱者所表达的作品风格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将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将作品演绎得更加丰富多彩。
2.2舞蹈艺术指导
舞蹈艺术指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表演艺术。舞蹈钢琴艺术指导通过与舞者的合作来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钢琴艺术指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对舞蹈的基本动作、形式和构成的指导,不单单是出色的钢琴技巧,舞蹈艺术指导能够将舞蹈语汇的张力和音乐情绪的张力达到完美的统一。2.3器乐艺术指导我国器乐的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器乐演奏不像声乐作品带有歌词,器乐艺术指导与声乐艺术指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伴奏者与演奏者的默契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器乐具有与人声不同的音域、音色,而且器乐作品相对声乐作品篇幅较大,调性变化和曲式结构也较为复杂。伴奏者与演奏者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默契合作以及音乐旋律自身的起伏来进行表演,让音乐给听者更加生动形象的感觉。这对钢琴伴奏者的演奏技巧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伴奏者将作品中的整体音乐风格与情绪变化精确把握,掌握作品的高难度技巧,配合表演者的演出。
3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教学的指导作用
在声乐教学前期,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要按照演奏的不同要求,充分了解指导的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语言规则以及情感表达,精确把握作品的和声进行、曲调结构、情绪变化,指导教师要在客观呈现和传达伴奏情感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分析,进而安排整个演奏的过程,根据自身具备的音乐素养及感性认知对声乐作品进行伴奏和指导,深入挖掘作品的细微特点,从音准、呼吸、风格、节奏、音乐效果等多个角度帮助演唱者处理和理解音乐,用弹奏的音乐旋律和感觉来带动演唱者的音乐感受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伴奏与演唱者配合默契,最终将舞台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因此,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教学中是从配合到辅助,逐步升华到具有指导的艺术高度的过程。一部优秀的钢琴伴奏作品与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往往在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艺术指导作用。
4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
4.1心理上的指导性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承受着来自内心、来自观众、来自舞台的心理压力。一位合作默契的伴奏者,可以从演唱者开始演唱到结束一直陪伴着演唱者,同舟共济,互相支持,这就能缓解演唱者的心理压力,舒缓紧张情绪,轻松完成接下来的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共鸣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以乐器独有的共鸣音色与特质,通过合作带来腔体的变化,从听觉和生理反应上引导演唱者找到共鸣的声音来提升演唱的音质。在声乐教学中,声乐钢琴伴奏主要根据音乐正确的句法、同步状态、歌曲思想、调节呼吸等缓解演唱者的压力,使演唱者进入最自然的气息状态。
4.2技术上的指导性
在声乐表演中,当表演者遇到演出安排、准备情况、演出场地、演唱者的身体状况和嗓音状况等各种多变的因素时,钢琴伴奏可以凭借其本身具有的强劲音色表现力,在技术上弥补演唱者的突发状况。在正常的演唱中,钢琴伴奏通过前奏、间奏和尾声的铺垫和烘托,为演唱者提供暗示和引导。
5结语
目前,高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已经得到广泛关注,钢琴伴奏更是如此,但现今钢琴伴奏者与艺术指导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钢琴伴奏者还缺乏艺术指导的内涵和气质。因此,高校钢琴伴奏者需要把钢琴伴奏艺术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在钢琴伴奏音色控制、音乐色彩方面的造诣,将弹奏与歌唱发挥得尽善尽美,行云流水般地诠释音乐的流畅性与韵律感,并将其充分、恰当地运用到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中钢琴技艺的教学质量。
作者:迂志勇 单位:佳木斯大学
1重视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能力的训练
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中,应该重视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能力训练,应该把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能力的训练当作获得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来对待。在学习中,应该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基础能力的训练,把这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当成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能力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把音乐综合能力的养成与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成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与音乐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过程。
2重视对音乐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音乐整体素质
音乐综合能力是提高即兴伴奏能力的基础。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钢琴演奏技术能力较好的学生,却不能为简单的歌曲进行即兴伴奏。对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因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会弹琴的演奏家,而是会弹琴的教育家。而即兴伴奏能力不仅是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素质的尺码,同时也是进行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重要手段。钢琴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存在有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欠合理等因素。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缺少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整合能力的缘故,就是学生缺少一种把在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运用的能力。从表面上看学生缺少的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实际上缺少的是音乐综合能力与整合能力。这说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需要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作为基石。音乐综合能力是提高即兴伴奏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过分强调钢琴演奏技术在即兴伴奏训练与培养中的作用,把钢琴技术训练和演奏能力的获得放在过高的位置,有唯技术论的倾向。在学习中忽视相关音乐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不愿意学习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这种只关注单纯的演奏技能的学习,其后果是,学生练就了一手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能,却不能为简单的歌曲或乐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由于缺乏良好的音乐素质,导致音乐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丧失,从而使得音乐伴奏枯燥无味,完全变成一种机械的音符交代。这种缺少音乐表现力的即兴伴奏,使钢琴即兴伴奏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目前,对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良好的综合音乐素质来获得的观点,在理论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共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与训练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重视对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对综合音乐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音乐鉴赏与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包括旋律写作能力、和声编配能力、织体编写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以达到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这是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3重视艺术实践环节
重视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钢琴即兴伴奏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与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结合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情况,教学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由于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在这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达到完全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和形成即兴伴奏能力,而需要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艺术实践当中;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其范围是非常窄的,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只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能力虽然可以为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帮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但是,还达不到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标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通常能够得到锻炼的学生只是班级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学生能够上台表演的机会是很少的。由于实践得少而影响学生成绩的现象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中的艺术实践。实践活动应该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作者:郝伟智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