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3 04: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思考

【摘要】 本文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和酒店业人才供需矛盾的现象入手,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供需矛盾,分别从毕业生自身角度和酒店业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并从酒店管理专业高校、毕业生自身和酒店三方面提出了解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方法。

【关键词】 酒店业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 供需矛盾

引言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一直处于持续快速的发展之中,并且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也势必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1-3]。据文献报道[4],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有星级饭店11828家,饭店从业人数151.7万人。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酒店管理的岗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据中国旅游网统计, 2005 年底,全国旅游专业院校共有1336所, 在校大学生56. 65万名。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 酒店业的就业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

然而现实中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许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酒店业岗位的人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酒店行业对于相应对口专业毕业生也不够青睐,酒店业出现的人才缺失问题并没因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生员数量的增加而得到缓解。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甚至危及到酒店管理专业及酒店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需思考产生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采取对策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现象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产生供需矛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方法。

1.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现象

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问题,这种供需矛盾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5]:

第一、酒店业对人才需求的激增,然而却招不到合适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截止到目前,我国酒店业的从业人员中没有受过专业化教育的人员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酒店业的人才现状使得酒店行业中迫切需要引进一些专业化强、文化水平高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相离甚远,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却在酒店业招聘中屡屡碰壁。

第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逐年剧增,毕业生的数量也大量增多,然而,这些专业人才却找不到相应的酒店管理岗位。近年来,每年都有众多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在酒店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纷纷转行、另谋它业。还有一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直接选择跨专业考研,跳出酒店业。

第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业从业过程中的流动性太大。在现实中,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把酒店业当作了人生的一个避风港,他们在这里暂时驻足,稍作休息,便奔向了下一个目标。巨大的人才流失率给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也造成了部分酒店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产生了不认同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地给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原因

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现象可以看出,这种供需矛盾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酒店业的影响。

2.1从毕业生角度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原因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近几年都进行了改革,在大多数高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的。就读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需要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此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还要进行校内实习和校外岗位锻炼,这也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正式踏上酒店业岗位前,均已掌握了全面的专业技能,那么为什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会在就业中放弃岗位呢?

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正确认识酒店服务业的特点,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具备太多的经验,对福利条件和工资待遇的要求过高。一些毕业生从事到酒店业行业中比较浮躁,在工作中捺不住性子,不肯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怕吃苦,好高骛远,自视甚高,优越感过强,眼高手低,不愿意向文化水平低的老员工学习经验,总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第一本职工作等,因此,也导致了这些年轻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即使签订了合同也做不了多久便辞去工作,跳槽到其他工作岗位。此外,刚刚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导致他们在从事酒店业中目光短浅,限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

2.2从酒店业方面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原因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人才市场已拥有了一支偌大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但对于酒店业来说,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方面却存在很大的空缺。从酒店业来看,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酒店业的招聘制度存在较大的漏洞,大多是通过人际关系,开后门进来的人,这一现实给酒店专业毕业生很大的打击,使专业人才由于没有人际关系而看不到希望时,主动退出了应聘,或者即使签订了合同,也会辞去工作。另一方面酒店给予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资待遇过低,用人制度不完善,使得那些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不愿意继续合作,造成人才流失。此外,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有吃苦的心理准备,愿意从基层做起,虽然认识到酒店的待遇普遍较低,但是在刚就业时他们还是选择了酒店。而许多酒店却只看眼前利益,在旺季时招来包括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内的大批人员,只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把他们当作劳动力来使用,在淡季时把精力投注于削减成本,而不考虑对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从而导致那些较为优秀的酒店专业毕业生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而渴望在酒店得到发展并长期为酒店工作的大学生最后也往往选择去其他有更好发展机会的企业。

当然,造成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原因很多,如家庭经济的影响、个人情感的影响、学校教育模式脱离市场需求实际等等[6],此处不再展开论述。

3. 解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较好地解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以及酒店业都需做出努力。

3.1酒店管理专业高校在解决供需矛盾时需采取的对策

首先,高校应该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7]。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的课程设计应该与酒店的岗位设计或者人才需求相吻合。高校应该和酒店多联系交流,并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机制。现在很多酒店已基本实现服务现代化的模式, 有许多现代技术设备, 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此时学校要给学生进行补充学习,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更应该做好与酒店的衔接。首先要定时带领学生到酒店实习, 亲身接触自己所学的行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其次做好总结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的基础上扩展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才能出效率。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真正是酒店行业需要的人才。

其次,高校应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酒店聘用毕业生时最初大都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上,这也符合企业用人的一般规律。但许多学生会在实习初期或工作初期因为酒店基础工作的辛苦而跳槽或改行。这就要求学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在学生刚进入专业学习时,就要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酒店工作的本质特点。帮助学生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避免学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问题,强化职业责任心。

3.2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解决供需矛盾时需采取的对策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首先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胜任酒店业的工作打下基础。毕业生普遍都感慨:走上社会才知道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应该确定目标、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牢固掌握专业技能。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要看清专业本质,多了解社会需求,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发扬刻苦钻研精神,加强对专业课程和语言课程的学习,将专业课知识学专学精,并能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这是胜任酒店工作的基础。

其次,认清自己,合适定位。所谓的自我定位,就是在很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和大概的行动方向。对选择在酒店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合适的自我定位可以使其在了解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酒店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其能力水平在酒店所占的位置,从而制定出其在酒店合理的发展线路。由于其实际能力不足,酒店往往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欠缺的特点,在一开始进入酒店时,把自己定位为初学者,投入到基层工作当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逐步提升个人的能力,最终符合酒店对人才的要求。从而避免因要求过高,在酒店不能获得理想的职位而转入其他行业,导致流失。

最后,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前,毕业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就业意向对将要从事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建议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到酒店进行实习,通过实践来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减少自身与酒店对管理人才要求的差距;平时也要多搜集酒店业方面的资料,及时了解酒店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制定更合理的职业规划。

3.3酒店业在解决供需矛盾时需采取的对策

酒店业在解决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对于酒店业来说,可以通过采取改善福利政策,完善用人制度来改变供需矛盾。福利政策与用人制度的完善与否常常会成为择业人员作为是否选择该行业的重要因素。很多的国有企业工资并不高,可是却非常受待业人员的青睐,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及用人制度比非国有企业完善。酒店行业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完善福利制度和用人制度,通过福利和公平的晋升空间来吸引优秀的酒店人才。酒店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我们可以在不增加酒店开支的基础上给员工多一点小实惠,比如在酒店淡季的时候多举行一些小活动给员工一些物质性的奖励, 在旺季的时候更应该给员工一些实质性的鼓励,比如提高员工餐的质量,特别忙的时候给员工加餐或者加薪水来表示关心。这些都是酒店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是在员工看来却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在用人制度上,公平对待员工,荐贤举能,尽可能地为给每一位员工提供提升技能和业务培训的机会,在晋升职位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现实表现,不偏不倚,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升迁的空间,就能使员工竭尽其能为酒店效力,从而实现双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酒店业发展与旅游人才就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观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普遍存在着“有业不就”的现象,旅游企业的专业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解决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问题,需要高校、社会、学术界、业界、毕业生、政府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ASSIST”对策,即学术界做好研究(Academy)、毕业生做积极努力(Student)、学校采取措施(School)、行业采取对策(Industry)、社会采取策略(Society)、旅游管理部门实施方案(Tourism)。

作者简介:郑岩(1967-),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基金项目: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大连大学2010年度教学改革基金资助。课题号: LX2012Y231。

一、问题的提出

酒店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酒店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酒店管理教育和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却一直为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酒店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我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酒店管理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了就业与专业错位现象。一方面酒店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人越来越少。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说明,全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大都改变了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初衷,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酒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大学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供需错位”。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由2010年的1150万人,增加到1525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70万人。调查显示,近年来,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据2012年1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最新五星级酒店名录显示,全国五星级酒店已达651家,各地待建、在建及已竣工的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项目约有500家。预计到2015年,全国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将突破千家。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酒店)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已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有22万家旅行社、14万家旅游饭店、30万家住宿机构和2万个规模以上旅游景区。

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人才。《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高级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此规划科学预测的就业数量充分反映旅游景区与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为酒店管理专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据2010年统计,我国星级饭店已达180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就已经超过600家。我国星级饭店从业人员180万人,旅游院校毕业生327万人,其中高校165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2万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酒店中大专、中专甚至高中学历者仍是酒店从业人员的主体,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国际集团化管理酒店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化酒店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这使得酒店业越来越愿意招聘和录用具有酒店管理知识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从全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调查情况来看,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非常受业界的欢迎,但由于国内酒店管理本科生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酒店用人的需要,酒店管理人才“卖”方市场特征非常明显。总之,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存在着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供需缺口较大、供给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问题,酒店管理人才紧缺的形势特别严峻。

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ASSIST”对策

解决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问题需要高等院校、社会、学术界、业界以及毕业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学术界应做的研究(Academy)

专家学者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目前,我国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与就业意向调查的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某特定地区,并且很少将大学生的特定专业融入到研究的范畴。同时,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大都偏重于情商培养等外在就业适应力的研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还有待于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旅游专家学者应将研究领域延伸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态、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领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和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供需错位现象,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引起更多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从而丰富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状况、就业现状和择业意向研究提供指导。

(二)毕业生应做的努力(Student)

郑 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郑 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就业的主体,要实现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就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旅游企业的需求,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提升就业能力。热爱是干好酒店行业的第一把“利器”。首先,从主观上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认识到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如锻炼人际沟通的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次,从行动上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认识性实习,参与教师科研、教改项目,参加旅游考察调研、旅游策划等活动,在培养自身旅游组织、策划、公关、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学习旅游、热爱旅游、愿意与酒店业共同成长的决心与信心。尽管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旅游服务被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因此不被众多学生尤其是家长认可与接受。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定要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找准理想职业与现实就业的平衡点,积极寻找机会就业。学生应当针对自身的思想实际,不断激发自身的职业热情与从业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旅游服务工作中。

(三)学校应采取的措施(School)

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学校应更加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对毕业生职业心态进行教育。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到酒店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部分学生心中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习、考察等活动,从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中激发对本专业的热爱。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大学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方面,国外院校有许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还可通过辅助性环节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此外,要科学安排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方面学校可与一些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使之成为毕业生的实习基地。

(四)行业应采取的对策(Industry)

星级酒店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主阵地,学生在旅游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旅游就业的质量。旅游就业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酒店业发展大

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各旅游企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成长提供一个好的机会。旅游企业要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首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其中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并为员工设计好发展的“通道”,建立起旅游企业素质型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优秀员工提供带薪脱产培训、学习以及境外培训的机会。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旅游企业可将组织培训、自我培训、跨地区培训与海外培训结合起来,鼓励员工自发性参加各种与其工作有关的培训课程,在旅游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社会应采取的策略(Society)

宏观就业政策的改善将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本行业就业产生积极作用。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确定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同时,改善与毕业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劳动、人事、户籍制度等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促使毕业生市场更自由灵活。因此,政府方面应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健全人才配置渠道、设置更多的职业指导师等方式,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广大民众转变对酒店行业的偏见,正确认识和评价旅游企业大学生员工。要认识到旅游服务工作是社会分工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社会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以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为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六)旅游管理部门应实施的方案(Tourism)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实施技能人才培训、选拔、职称评定等系列措施,使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方面的从业人员都有相应的职称评定,如酒店设立高级、中级厨师等职称,把技能人才筛选出来,使酒店行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各地要将旅游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到当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岗位培训、导游培训、旅游人才信息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大力培养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旅游人才,包括酒店经营管理、外语导游、中高级导游、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鼓励酒店行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酒店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旅游领军人物给予重点培养,促使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紧张,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面:树立“坚持学习,学习是首位”的学习思想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习理念,在刻苦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奥妙。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己,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在第二学期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

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在2010年暑假,我在某市大酒店实习,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通过这四年的求学生涯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成绩已成为过去,未来属于自己。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希望能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浅析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浅析

自2004年以来,中国酒店业的经营继续呈现全面上升态势,客房出租率和房价同时增长,营业额和就业人数都有所提升,中国宾馆论文联盟//酒店行业持续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星级酒店总数达到了13378家,同比增长11.26%。而同时,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正遭遇人才"瓶颈",人才匮乏是各大酒店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每年从各旅游院校和各综合性大学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在大量流失。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的离开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对五所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毕业生以及工作的20家酒店进行了专题调查活动。活动采用自编的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由二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酒店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调查,共6个问题,主要了解学生工作的酒店对学生在工作期间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以及他们对酒店的诚信度、对酒店职业是否热爱等;第二部分,毕业生对酒店的满意度调查,共7个问题,.主要了解毕业生对酒店职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对所在酒店是否具有先进、完善的管理机制,值得自己留下来学习;自己是否能得到领导重视,能有晋升的机会;是否对收入待遇以及工作时间满意;是否有学习培训的机会自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等等。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加收352份,回收率为88%,其中的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为91%。

本文试根据调查结果就酒店如何留住专业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关于酒店的调查报告以及建议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性毕业生82人,女性毕业生241人,毕业生均为大专学历,年龄均在21岁—25岁。调查的20家酒店有10家为四、五星的高档酒店以及高档的餐饮业;7家为三星的中档酒店,三家为二星或其它经济型酒店。

1)如表一所示,从“是否热爱酒店工作”、“忠诚度”、“是否吃苦耐劳”三项指标来看,酒店满意的程度不高,都没有达到40%。酒店认为学生并不十分热爱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特别是不愿意从事一线基层服务员的工作,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却还要去做侍候人的工作,所以虽然签订了半年的试用合同,却大多数一、二个月后甚至有的只做了几天就选择离开。能半年后继续留在酒店的学生还不到25%。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爱护,以致养成了“天子骄子”的感觉,自我定位甚高,然而大多数学生对饭店工作的严谨性、纪律性、艰苦性却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面对饭店严格的管理、高强度而又单调的工作时就显得无法适应。

2)从“业务能力”、 “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三项指标来看,通过三年专业学生的学生还是有他们的优势,酒店的满意度分别是62.6%、43.2%、72.5%:表现在第一:能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业务,别人要培训一个月才能正式上岗,而她们可能只要一个星期就能对客服务;第二:能和客人较好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客人的需要,特别是面对外宾的时候,能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为他们服务;第三: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的知识快,并能很快的运用到实际中。例如 :前台接待,需要了解每天不断变化的客人的信息、酒店各部门的信息,而且在对客服务中要做到灵活、反应快,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无法胜任的。

对酒店而言,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酒店深厚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如何控制人才的流失,留住其中的优秀者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只有酒店领导重视学生并为大学生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提高大学生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这次我们调查的北京科力准扬餐饮的限公司和浙江宁波中信中际大酒店就是在充分重视学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虽然这两家酒店的薪水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半年后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学生却达到了80%以上。

2)为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选择进不同的部门,让学生干有所长,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可安排他们做见习领班、主管助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创造大学生参加酒店内部培训或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进步。

3)提高大学生待遇。酒店可在按正常员工待遇前提下,根据学历、外语水准实行特别补贴,以承认知识的价值,并鼓励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二、关于酒店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以及建议

如图表二所示:

1)从毕业生对“职业认同和价值感”、“收入与待遇”、“工作时间”三个方面来看,满意程度不高。毕业生自我定位较高,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和成就动机,觉得酒店工作只是单纯的服务工作,没有创造性,不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而且酒店的工作时间长,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宁波中信国际大酒店因为是国营性质,工作时间能控制在8小时内,其余的酒店都超过了八小时工作量,特别是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甚至有的达到每天工作12小时;在收入与待遇方面,是纯餐饮业企业的工资相对高,星级酒店中,浙江、北京、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相对高,但总体而言,毕业生的工资都在600元—1100元左右(包含食宿)。

2)从“对毕业生重视程度”、 “公平机制”、“学习培训”三个方面来看,四、五星高档酒店会更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外资管理的酒店和集团连锁店如深圳假日大酒店、华天大酒店等,他们十分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如新员工入职后一律有为期一个月的全封闭性军训,还有人力资源部举办入职培训、各部门利用工作之余举办技能培训、外语培训等等。同时酒店在员工提职、调薪方面会有严格、完善的相关制度,体现出酒店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

就酒店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对于已把酒店作为自己择业目标的毕业生来说,想在酒店长期发展,想成为末来酒店管理精英,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工作能力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职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培养自己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熏陶。这样才能热爱酒店,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不会有自己是“侍候人”的想法。

2)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毕业生大多是80后、90后的青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经历过挫折,都是一帆风顺的从学校毕业出来,难免会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而酒店又是一繁重、细致的工作,每一处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所以迎难而上

不畏艰难是毕业生必须培养的心理素质。

3)确定从零开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酒店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场所,每一个大学生不管之前学了多少知识,进了酒店就必须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一切多头学习。这样才能会以后的长久的发展。

三、旅游院校的建议

对于旅游院校而严,要培养适应时展和饭店需求的大学生,有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旅游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整个旅游教育界的共识。旅游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旅游高等院校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但现在绝大多数旅游高等院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采取的教学基本上是纯理论性的模式,从书本到书本。即使是有实习,也迫于统一教学计划的压力,时间比较短,多数学校只有2、3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而且缺乏整体上的设计与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导致学生对实践缺乏一种感性认识,直至到行业企业面试、就业时,才发现与行业的老员工、管理者没有共同语言,沟通存在很大障碍。

其实,通过设计,实践教学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仅只是终结的实习这一环节。比如教师在讲授某一门课程时,除教材上的内容外,可以从反映即时信息的报刊上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报道、文章、案例等,到课堂上进行讲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实践结合更紧密,而不是只在图论文联盟//书馆就可以完成的作业,比如讲服务时也对两家饭店、酒楼或公园进行比较,作业可以分组展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学校要利用学生寒暑假返乡之际,给学生出一些调研题目,要求写调研报告,并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以上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并加大份量。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业界的交流活动,或把学生送到行业企业参与一些重大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另外,学校还应定期地从业界请一些成功人士或管理者到学校做讲座,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也可以从行业请一些有思想的基层员工或毕业时间不长的校友到学校交流经验。另外,有的课程某些章节的教学也可以尝试走出校门,把教室搬到企业,对学生的传统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

2)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

养成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事,大学则是其中最关键的阶段。国外的旅游高等院校对养成教育都非常重视,其中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表现最为突出。比如该校校园就是按照酒店的模式设计的,其模拟实验设施的运营管理也按酒店的要求进行。更重要的是,其实习设施和用品的质量也是按照社会上高档次酒店的标准确定的。而反观国内旅游院校的模拟设施,不仅质量不行,而且完好程度和清洁程度也较差。试想学生经常用这样的设施来实习模拟,他会有高档次的眼光吗!恐怕在他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都会形成“差一点也没关系”的思维惯性。

另外,学生能否树立牢固的专业意识,是否热爱酒店,除社会影响外,学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强化:首先是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即使是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也不要在课堂教学甚至与学生的交流中表露出来。因为如果教师瞧不起酒店,对酒店职业不屑的话,其所培养的学生必然对酒店也不会有什么好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灌输“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白,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大学生做服务工作,并不是什么大材小用,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再次,学校要多用成功的例子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业缺人才是不争的事实,但酒店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人才,愿意从基层干起的人才。要知道,旅游酒店教育实施以来,专业学生到其他行业就业的不少,但能成功做到较高职位的却少之又少。相反,在酒店,只要能熬过头几年,大学生到最后都能做到总监甚至总经理的位置上。比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早些年的毕业生,只要在饭店能坚持下来的,现在基本上都成为了四、五星级饭店总经理级的人物,有的甚至是国际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饭店的总经理。这说明在职业发展的历程中,前期吃不了苦,后面的发展就必然会受到制约。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该如何平衡,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

四、加强特色教育,帮助学生打造独有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旅游高等院校由于受专业目录的限制,本科全部为旅游管理专业,导致各个学校培养目标雷同,教学内容雷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差异不大,使得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的过程中缺乏独有的竞争力。其实,各个高等院校应该发挥所依托的学院(系)或原有专业及学科的优势,挖掘特色,走差异化培养的路子。比如,依托外语可以重点打造培养高层次的接待人才;依托营销与策划学科,可以加强酒店营销部、公关部等内容的教学;依托生态旅游学,可以在酒店环境保护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等。

从现实的情况看,当一个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同质性越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难就越大,尤其是那些非名牌学校。因此,各个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打造自身的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增强学生就业中的独特“卖点”。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专业毕业创新高职酒店管理论文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答辩是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答辩过程要求学生要进行PPt展示,展示内容要有条理性,有些内容要图文并茂,要形象生动,有一定说服力。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对毕业设计的创新,可以使学生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李伯伟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待遇现状分析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是酒店管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毕业实习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酒店环境、学习一线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然而,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侵事件频发,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为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劳动权益受侵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探讨,以期对保护大学毕业实习生的权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酒店管理;大学生毕业实习;权益受损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变化多端,我国酒店行业面临严峻形势,并且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引发当今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与酒店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稀缺”矛盾冲突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酒店管理高校越来越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大学生也更期望通过毕业实习熟悉酒店环境,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以适应当今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

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是酒店管理高校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酒店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适应今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尤其对于这类实操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实习环节更是熟悉酒店环境、学习一线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迈向预期职业生涯的重要教育过程。然而,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参加毕业实习的大学生身份特殊,既是学生,又是“劳动者”,实习期间来回往返于校园、社会之间,在毕业实习中所从事的又是一线岗位,如餐饮、客房、前厅等,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发生工伤、意外的机率较大,尽管不少高校有毕业实习管理相关规定,但多为对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行政和教学管理,学校的权利往往大于义务,对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发生工伤、意外时的保护并没有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工伤、保险的权益保护条例和行政法规,但几乎都没有明确大学毕业实习生的身份归属、实习报酬、实习权益等具体问题,也没有明晰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由于不具备“劳动者”的身份,不能与实习酒店签订劳动合同,纵使与酒店员工同工同劳,毕业实习生们在权益受损的情况下,也无法得到劳动相关法律的保护,在毕业实习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旦发生工伤,并不能找到有力的法律,有力的途径,捍卫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民主,在毕业实习期间几乎处于未被保护状态。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也是像真正的劳动者一样在劳动,一样在付出,却没有得到真正应有的公平的权益保障。因此,分析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表现

面临着”毕业即失业”严峻就业形势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们,满怀着憧憬与期待地盼望着酒店毕业实习期的到来,希望在毕业实习期间能够将大学中所学习的、所知道的酒店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酒店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毕业实习生身份的特殊,劳动力市场的不成熟、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等,使得大学生遭受侵权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更严重挫伤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的激情与热情。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表现如下:

1.毕业实习期间劳动报酬得不到保证,往往同工但不能同酬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并不能与酒店方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法律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的身份属性不明,因此,有的酒店借此压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的劳动报酬,将毕业实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为了顺利通过毕业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往往向酒店方妥协,接受酒店各种巧立名目的变相压榨。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参加毕业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与正式员工即使在同一岗位,同样工作时长,同样劳动强度,却与正式员工在薪酬待遇及福利待遇上相差甚远,严重损害了毕业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2.毕业实习期变成“盘剥期”,超时工作,安排高强度工作,实习生心理压力大

在酒店毕业实习过程中,有的酒店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变相压榨学生,让其超长时间工作,且拒付加班薪酬,安排高强度的工作,给毕业实习生带来沉重的实习压力。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为了顺利拿到毕业实习证,为了拿到优秀毕业实习生的荣誉称号,往往忍气吞声被迫加班,心理压力巨大。

3.劳动保障协议书无法签订,发生工伤、医疗等事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毕业实习期间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法律上的身份属性不明,无法与酒店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同时,部分酒店管理高校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大学生毕业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相关配套的学校管理措施和文件法规尚未健全,这些致使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一旦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时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原因分析

1.酒店劳动力市场原因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不少酒店为了在这严峻形势下存活下来,采取裁员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甚至有的酒店未能经受住这一考验,纷纷倒闭,劳动需求由此减少。而近些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在各高校也不断开设,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而由此便带来的酒店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态势,这就成为酒店对大学生吹毛求疵的客观原因。

2.企业原因

有的酒店为了追求成本最低化,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们仅仅把毕业实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高强度的工作,变向加班,并且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毕业实习生工资或者抵押金,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毕业实习生为企业创利创惠。

3.酒店管理高校原因

虽然我国各高校基本上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出台了各自的《实习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但不少高校的制度规定中学校的权力往往大于学校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据调查统计,目前像笔者所在高校有专门的《毕业实习管理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并不多,而有些高校即使有相关政策措施,但学校给学生的约束和义务往往大于其权力,笔者所在高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才逐步完善的,但更多的高校却欠缺这一点。

4.当前法律、法规体系原因

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大学生的毕业实习问题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尽管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不少关于工伤、保险的权益保护条例和行政法规,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劳动者身份没有得到明确界定,也没有明确地表示在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学校与酒店应对其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存在一定困难。《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对学生的权利也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解释和实施办法,劳动法的相关法系及其实施办法中对大学毕业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多是模糊或者回避,酒店管理高校对毕业实习生的管理细则中也更多的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和学校行使的权力,企业对毕业实习生的管理细则中也更多的是权力大于义务。这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上有力的保障。

5.学生自身原因

面对僧多粥少就业形势,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深感焦虑。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操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和急躁。有的学生为了有更高的毕业实习补助,盲目寻找毕业实习单位、轻信中介机构,而结果却往往是得不偿失。加之大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毕业实习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与酒店的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一部分毕业实学生在受到侵害后,碍于学位担忧,碍于金钱不足,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作者:陈露 付敏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方法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酒店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各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酒店青睐的对象。但据酒店信息显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流动性大,离职率高,且各大高校也反映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以外的其它行业,这不仅进一步加剧酒店专业人才的短缺,而且也大大降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二)调查方法

文章随机选取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在毕业之际,对酒店管理专业部分大三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邮箱,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展开,历时两个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达到81.5%。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

笔者对16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52.15%的学生打算在酒店就业,30.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准备从事酒店行业,有17.18%的学生在犹豫中。其中打算在酒店就业的学生中,有73.6%的学生已有意向单位。可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归属感不强,酒店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

在调查的163个毕业生中,有55.8%的学生来自于县城或地市,44.2%的学生来自于乡镇或农村,据数据统计显示,来自于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压力的原因,面对择业挑剔性较小,且偏向选择熟悉且上手快的职业,故意愿从事酒店行业的比率相对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7.8%的家长支持孩子选择酒店工作,有46.3%的家长对孩子是否选择酒店工作不发表意见,有高达35.9%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希望孩子在酒店工作。可见,社会对酒店工作的认可度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降低学生选择酒店行业的意向值。

(二)酒店工作认知。

当问及学生打算在酒店工作的原因时,47.4%的学生选择“酒店工作比较稳定”,32.7%的学生选择“工作好找”,8.9%的学生选择“待遇不错”,只有3.6%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发展前景好,还有7.4%的学生选择了“其它”。从数据可见,即使打算在酒店就业的学生,也是看中了酒店的稳定和门槛低,而并非对酒店待遇和发展前景的青睐。相反,当学生被问不打算在酒店工作的原因时,有52.5%的学生选择“太累”和“待遇低”,36.7%的学生选择“没发展前途”,10.8%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不高”,但没一人选择“无法胜任”。可见,酒店工作繁重和发展前途渺茫是学生排斥酒店工作的重要原因,学生期望有发展空间,但不愿吃苦受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部分学生职业理想化的状态。

(三)酒店实习体验。

学生被问及通过实习对酒店的认知时,选择“酒店完全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工”这一项的学生数占到学生总数的68.4%,认为“酒店实践中能学到技能知识”和“酒店实践中能学到管理知识”的学生数高达72.3%。可见,实习生普遍认为酒店工作能增长知识和技能,但也认为酒店没能合理安排实习工作,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酒店的好感,也影响了学生酒店就业的意向值。

四、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值的对策

(一)提高酒店行业的社会声誉

改变家长的观念,改变社会对酒店行业的认知至关重要,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调动社会资源,强调职业分工但不分贵贱,政府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让全社会了解酒店员工工作的辛苦及社会价值,呼吁大众理性看待服务行业。

(二)营造良好的酒店实习环境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尤其是实习初期应多给学生一些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降低和避免实习期间的心理落差。星级酒店为实习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硬环境,但同时酒店更要为实习生营造良好的实习软环境。酒店不仅要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消除职业的陌生感和忧虑感,而且要实行实习轮岗制度,使学生能够学到扎实的酒店技能和管理知识。酒店还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既可规范实习生行为,又可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非常重要,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也不能忽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把酒店工作理想化,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百般挑剔,这就需要学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工作,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做好疏导,使学生在进入酒店就业之前做好吃苦耐劳、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准备,缓解学生就业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务实品格。

作者:陈丽荣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

学校与合作酒店可以开展学生订单式能力培养计划,在能力培养的活动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维护学生的利益。

1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工作重点

从一般的服务工作常识讲解入手,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了解酒店服务和酒店管理的实际状况。培训人员不仅应该对学生从严要求,还应该制定一套更加严苛的学生训练评价标准体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岗前培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学到的专业能力投入到后期的工作中去。除此之外,培训人员还应该在实训岗位上做出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充足的培训训练,从而保证在确保学生求知利益上不出现偏差。合作培训的酒店需要做好针对学生的在岗培训工作,在学生适应了训练强度之后,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对于基础性的岗位分配,让学生之间参与到顶岗操作的活动中去。酒店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要想推行学校就业能力培训方面的工作取得实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学生就业培训机制,保证高职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是符合酒店招聘和市场需要的。虽然学生在在岗培训中可能会出现由于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工作出差错的问题,但是,出现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在错误中重新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员工的在岗培训,既是一个良好的训练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过程,又是一个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再教育的过程。除此之外,酒店培训人员在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实习生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分析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前途,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酒店实训基地的负责人需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关怀,对于学生前来进行顶岗实习,应该对其进行激励和压力疏导,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素质整体性提高。

2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手段

2.1制定科学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计划

学校的就业能力培训工作还应该涉及到针对学生就业信息采集的动态反馈体系建设,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做出修正的闭环运作系统,学校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注意紧紧跟随市场的脚步,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授进度安排方面以企业中的职业需求为最终导向,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满足市场竞争和企业岗位的需要。根据我国2015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行业分布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从事酒店服务行业的学生就业率并不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顺利参加IT行业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所有高职毕业生群体的26%。高职毕业生在金融行业成功就业的比例为15%,高职毕业生进入房产领域工作的比例占11%。除此之外,毕业人进行教育行业的就业比例为7%。最后,参加高职学生进入制造业、化工行业、酒店服务行业、通信类专业就业的比例都比较低,分别为4%、4%、4%和3%(。进入其他行业的毕业生比例为26%。)酒店服务行业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学生竞争力,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能力设置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在合作酒店的职责划分方面,酒店实习单位应该设定合理的实习期间的工资薪酬。选用酒店企业专业的人才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对学生群体开展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培训工作。在岗前培训中,可以展开针对学生的大密度、高强度的专业技能培训。

2.2强化学校和企业联动,服务于学生实训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与对口企业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联合成立就业咨询会,接受学生的就业疑难问题的咨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学生对于企业招聘方面情况的掌握,从侧面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创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水平,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在就业实训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受训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度实现岗位业务能力的提升。在不断的提升个人服务能力和管理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水平。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培训计划的修订,如果学生出现对在线培训的逆反心理,学校教师应该做好跟进工作,将实习期间的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应有之处。在学生、酒店企业和学校这套完整的就业培训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老师可以安排为学生更换实习的岗位。总之,在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酒店应该及时地反馈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接收到学校的统一调配和管理。2.3打造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培训人员要建立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训基地的建立工作。通过打造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学生大一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培训的讲座学习,让学生对自我认识有客观的了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未来求职方向进行评估职业机会的相关工作。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个人的长处,还能够了解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招聘需求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能力实现路径。在学生大二上学期,应该组织学生分批次地参加企业的就业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培养自己酒店服务方面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企业负责人还可以适当的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操活动,让学生和酒店员工工人展开密切的交流探讨。学生可以提前详细地了解酒店运营活动上的各个服务环节,多向一线的生产工人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检验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真伪。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在贴近真实的酒店管理职业环境中完成实训内容,学生应该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求职方向,有效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职业迁移力的培养,学生在实习培训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发现服务行业中的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因为酒店管理方面是一种服务劳动型的科学工作行业,因此,学校需要给予学生大密度的思想意识培训工作,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3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培训活动

在实际的酒店服务工作过程中,学生由于尚未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对酒店日常管理的环境比较好奇和新鲜,可以通过他们敏锐的目光进行酒店服务模式创新和改造,帮助学生树立酒店环境中就业的信心。切实有效的做法包括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直接结成就业联盟,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企业的就业培训基地,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配置情况对高职院校提出订单式的培训计划,这样学校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时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酒店服务行业的模式创新,开展相关的就业培训,应该强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让学生在酒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付诸于高效的学习行动。由于酒店服务培训科目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涉及职业指导、信息技术、公关礼仪、人际关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一系列学科理论知识。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较高的教学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当了解与掌握市场人才需求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此针对性对就业实践进行指导。为此,学校应该保证针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由拥有酒店服务经验的职业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进行讲授;但是,因为职业咨询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职业,每年考取职业咨询师的名额十分有限,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兼职人员与专职人员组成的,其中大部分均来自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有效确保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就业能力培训师资力量建设的活动中,应该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引进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服务管理经验的教师来校工作。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对老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带领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加实地学习的培训活动。

4结束语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培训的活动中,学校、酒店和学生应该明确好三方的职责,做到各方权责分明,从而打造出一种高效的就业能力培训机制。

作者:周珊红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酒店的校方因素研究

摘要:酒店专业毕业生在酒店行业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因素涉及酒店、学校、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等方面,本文主要对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酒店的学校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降低专业性人才的流失,提高毕业生在酒店的就业率。

关键词:酒店专业毕业生;酒店就业;校方因素;肇庆学院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酒店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外许多知名国际酒店集团争相落户我国酒店市场,国内本土酒店企业发展也十分快速,酒店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选择从事酒店行业的高校人才在不断流失,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院校也在不断减少[1]。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中,校方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为了满足酒店急需专业人才的现状要求,各大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流失,提高专业人才在酒店的就业率。

二、相关文献综述

闪媛媛(2010)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酒店实习感受呈正相关[2]。刘映桃(2007)对美国、瑞士与中国三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将来从事酒店业影响巨大[3]。赵风云、李静(2011)从酒店、毕业生个人和高等院校等方面对导致酒店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措施进行了分析 [4]。包永宏(2015)认为当前高校许多方面成为制约大学生进入酒店行业的绊脚石[5]。杨云(2014)认为酒店女性占总员工比例较大,尤其一部门大多为女性,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倒班,加班等,致使很多女大学生不愿去酒店工作[6]。

三、肇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酒店的现状

为了了解肇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的就业现状,笔者于2016年10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肇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近三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7%。本次调查对象中女性居多,占63.89%;2014届占28.7%,2015届占32.41%,2016届占38.89%;就职行业中,金融、保险业占29.63%,酒店服务业占25.93%,房地产业占17.59%,通讯、IT行业占10.12%,其他行业占16.73%;收入中以3001-4000元最多,占40.74%,其次为4001-5000元,占32.41%,第三位的为5001元以上,占15.74%,2000-3000元最少,占11.11%。

从上述就业行业可以看出,74.07%的学生毕业之后没有进入酒店工作而转向其他行业,专业人才流失率之高给酒店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也影响着学校未来的招生情况以及课程设置与安排的问题。

四、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酒店的校方因素分析

据笔者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学校方面影响毕业生不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肇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良好的就业观的形成,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未来酒店行业的管理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然而43.3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老师们大多是根据学校规划购买的书本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没有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酒店所需的人才,使得市场需求与学校的人才供给发生错位,导致67.33%的同学认为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不够准确,课程安排不合理。

(二)缺乏实践性教学

根据学校对近三届毕业生的专业实习酒店的选择,大多将学生安排在了学校周边的城市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然而酒店规章制度,操作方式的相似性使得学生思维得不到创新,在为期6个月的实习期内,学生轮岗实习的机会很少,从而使获得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少而且欠全面。除此之外,统计显示66.67%的酒店专业学生认为其他实践课程寥寥无几,专业课程课内实训课时太少,每次实训人数太多,影响实训效果,太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三)教学手段单一

68.33%的毕业生认为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即为老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采用“你听我讲”的方式来教学,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更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据笔者本次调查发现,42.67%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在酒店实际操作中作用不大。

(四)英文实训课程少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本次调查发现,67.3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为课堂讲解,缺少练习口语的机会,而高星级酒店对英语口语较好的人更为青睐,而口语不好难免成为其进入酒店一线部门的一道障碍。

(五)其他方面

很多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压根没曾想过从事酒店业,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不足,而学校对学生职业意识灌输不够,没有帮助学生做好从事酒店业的职业规划。此外,部分教师教学投入精力欠缺,很多老师不仅负责教学内容,还有很多其他日常工作需要完成,因此使得其不能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毕业生对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设施持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达33.53%。

五、对策与建议

(一)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学校要安排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择业课程,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安排。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都是教学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于酒店基层服务员所需的技能教育较欠缺,但毕业生毕业进入酒店大多需要从基层做起,因此学校要利用自身本有的教学器材和教学实践场地,引入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从动手中学习更多的实操技能。同时还可邀请酒店业的管理人员来校开展专业讲座,向学生灌输专业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分析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发展特征分析,可以帮助高职教育在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教学实施及考核,最终实现专业人才教育在行业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酒店管理 能力 职业发展

酒店管理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最为科学、快速、需求量大的行业,国内相关高职教育学科发展成为支撑行业发展、储备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其毕业生发展特征的调研分析至关重要。

选取不同业态,在业界具有代表性的酒店进行调研,其中五星级酒店28家,四星级酒店2家,主要分布在青岛(11家)、北京(1家)、上海(7家)、浙江(5家)、江苏(2家)、厦门(1家)、济南(3家),其中外资品牌管理酒店为20家,约占66.7%。

1. 典型企业岗位需求调查及能力要求分析

(1)典型企业中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过去三年人才招聘情况,未来人才需求趋势上升占62.5%,下降无,无变化6.25%,没回答31.25%

(2)高职类学生需求数量:62.5%的酒店预测会增加高职类学生的需求,酒店对高职类学生的需求持积极态度;

(3)酒店提供薪资标准:62.5%的酒店将工资标准定在2000-3000元/月之间,30%家选择更多,其他选择在2000元/月以下;

(4)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主要集中表述为:与人沟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具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会展等管理和基本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及一定的职业外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吃苦耐劳;基本社交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学习能力;宾客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组织能力、大胆创新、爱动脑筋;服务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等;

(5)酒店管理专业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的知识缺陷:在统计过程中,企业对学生能力和所学知识要求上普遍集中在英文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实践应用能力、自我调节上等方面;

(6)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在调研此部分问题时,调研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与酒店的交流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并深化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标准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

(7)通过调查分析,改变过去认为从业人员以大专学历为主的看法,酒店大专学历员工最高比例51%,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为数甚少,最高不过3%。中职及以下学历大一半以上。在过去三年的人才招聘中,基层服务员依旧以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为主要渠道,而中高层管理者主要以社会招聘和内部晋升为主。

(8)对酒店行业而言,未来的人才需求中,技能型人才和具有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需求的热点。同时,酒店将更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如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办公室软件的使用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对酒店行业政策和法规的领悟和理解能力、酒店的经营管理能力等。

(9)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服务业,该专业以直接对可服务为主,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而标准的普通话则是良好沟通能力的基础。

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统计,2002年-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达到近万人;伴随中国酒店行业10年间的高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体现出新的特征:

(1)总体就业率高,专业对口就业率较高,境外就业率不断攀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世界知名酒店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迅速布局,借助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等,大量新建酒店投入运营,既包括大批高星级酒店,同时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市场获得飞速发展,酒店行业专业人才的缺口急剧扩大,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率不断提升,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及境外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美国、新加坡、中东迪拜地区、澳门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酒店集团,学生就业数量及就业质量都有极大的提升。

(2)国际酒店集团和国内本土酒店就业比重不断变化:

世界知名酒店集团在国内不同城市的快速发展,国际酒店品牌以其完善的管理体系,良好的职业培训体系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资水平,不断吸引大量的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超过75%的毕业生就业方向首选国际知名酒店集团旗下酒店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起点;同时伴随国内本土酒店管理水平的上升,部分地区性的本土知名酒店以其较高的职业岗位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加入,增强了本土酒店管理人才的储备及管理团队的后续发展能力。

(3)毕业生就业地区呈现区域性集中特点:

与酒店行业的地区发展情况相对应,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集中在北京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一线,中西部地区酒店业无论从数量还是酒店管理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存在酒店专业管理人才极度匮乏的现象,造成东部地区毕业生职业竞争环境激烈,中西部地区中高端管理人才极度匮乏的不平衡现象。

(4)毕业生所从事岗位以基层岗位为主,岗位分布逐渐增多,岗位层次相对集中的特点;

(5)学生在行业的停留率呈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的特点,经过3年以上在行业中的发展,职务的升迁情况呈现较为稳定的特征;

(6)毕业生从业者性别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呈现性别均衡到男性为主的特点;

(7)毕业生从业薪资情况来看,一线岗位起薪偏低,以2016年为例,基本工资集中在2000-3000元/月范围内;

(8)毕业生向相关行业发展的职业迁徙能力增强,主要表现为酒店行业上下游企业、邮轮、房地产等行业;

(9)毕业生进行学历进修积极性不强,本专业学生侧重行业实践操作,毕业短期内学历再提升意愿不强等特征。

综合以上论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实训、实习,以期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心、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法制观念;具有能够胜任工作的身体条件,能够承担艰苦繁忙的工作;具备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多种媒介进行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人际沟通及社交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能力及素质)、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

王政军(1983-10)性别:男,籍贯:山东潍坊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基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校企合作创新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结合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转变校企合作的旧观念,加强校企合作的理念创新,建立适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旺季定岗实习新制度,打造学校、学生和企业“多赢”的校企合作格局。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行业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职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内在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也是为了探索如何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有效的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保证职业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注重对酒店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研究,是目前我国酒店行业发展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适合酒店行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已成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的必然趋势。通过对2008届――2014届七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改善酒店管理专业的结构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加强校企合作,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增强酒店管理专业的生命力。

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

(一)合作“形式”单一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的“阶段式”合作层面,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开设酒店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和各类酒店企业采取的所谓“订单式”培养,只是为了满足企业短期用工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很少注重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二)校企合作数量大于质量

高职院校为提升专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在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往往只强调合作企业的签约数量,不注重合作企业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合作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规范程度的考查调研,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学生在企业的发展空间等。同时,酒店行业由于自身员工更替周期较短,人员流动性大,在接收合作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时,只要求“有人即可”,片面要求其总体需求数量完成,还有部分岗位甚至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要求相对放宽,培训期也相应缩短。因此,学生在企业的稳定性难以保证,从而造成校企双方资源浪费,校企合作失去意义。

(三)重培训,轻育人

在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比较重视岗前培训,包括企业简介、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考核制度等方面,却忽视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育和熏陶,容易造成学生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从而导致学生流动性大,影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

以2008届――2014届七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大连当地20家酒店进行跟踪调查,涵盖五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5家、3星级酒店2家、大型餐饮企业5家。调研过程中,样本发放200分,回收195分,回收率为97.5%。

(一)单位性质

从图1的调研结果看,近一半学生选择外资企业性质的酒店工作,近三成的学生选择中外合资性质的酒店工作,不到两成的学生选择国有企业性质的酒店工作。可见,目前学生认为五星级酒店行业和外企性质酒店较为资深。

(二)从事的岗位

从图2的调查结果看,酒店管理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半数以上学生留在酒店的餐饮部工作,四分之一的学生留在酒店的前厅部工作,少数学生进入到财务部、人事部、销售部。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酒店行业一线工作的人员岗位较多。

(三)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职位

从图3的调研结果看,近五年的毕业生中,一多半已升为部门主管。可见,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前景和晋升发展空间较好,为另外三成从事服务和接待人员的毕业生打下了良好的口碑。

(四)岗位薪酬情况

从图4的调研结果看,从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薪酬情况可见,酒店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八成以上的毕业生工资在2000元以上。

(五)所需酒店专业人才素质情况

调查问卷中,对于问题“您认为酒店行业对所需酒店专业人才素质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什么?”,调研结果显示:积极心态、责任心、敬业精神排名前三位,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比例也较高。可见,从事酒店管理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和责任心及敬业精神的培养。

(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最看重的能力情况

调查问卷的第6-7题,“您认为酒店行业对所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最看重的能力是什么?”调研结果的排序依次为: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可见,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酒店工作中,更看重英语能力和酒店专业技能。

(七)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调查问卷中,“您觉得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存在的问题”调研中,毕业生认为初次就业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依次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书面表达能力差。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增加实习实践时间,增加帮工次数,提升工作经验和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八)培养技能重点

调查问卷中,为培养更优秀的酒店专业学生,调研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培养技能依次为:酒店信息系统、心理健康、餐厅服务技能。在员工形象与礼仪、普通话、酒店专业英语、酒店营销技能、前厅服务技能方面选择也较多。

(九)毕业生提出的经验

在问答题中,90%以上的学生都对目前从事的酒店专业工作很满意,想从语言方面、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常客的维护等方面提升自己。鉴于此,毕业生也给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四点宝贵经验:(1)前厅部的教学,要多一些与酒店操作系统有关的课程;(2)餐饮部的教学效果很好,可以适当多一些实习、实践的机会。(3)客房部的教学,学生认为“当今毕业生很少分在客房,所以只要知道客房部的基本职责即可。(4)财务管理方面,希望安排一些有关支票、信用卡等方面的讲解,有利于处理酒店结账时出现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渴望侧重酒店英语、酒店专业实训技能教学上有所突破。因此,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到酒店工作后认为,校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并不大,酒店的培训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对其成长帮助最大的是酒店实习和酒店帮工,部分学生表示酒店实习的最佳时间段是1年。

四、校企合作创新研究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工学一体、校企合一”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学校、企业,见图5所示。它主要以就业和职业为导向,在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把校内教学与校外工作有机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在这种校企合作新模式中,学生拥有双重身份,即:校内以学生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校外则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这一新模式的特点在于三个层次的融合,即专业教学实验室为平台的岗位认知层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的岗位体验层次,以校外实习酒店为平台的岗位融合层次,如图6所示。它的重点在于最终实现三个零距离,即“教学与实训零距离、实训与实习零距离、实习与就业零距离”,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这一理念,达到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

(二)实行旺季顶岗实习

针对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学生的实训时间,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融入能力,还能解决酒店行业旺季人员短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入职培训。实习前,学校对学生进行完整的入职培训,将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详细地讲述给学生,并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介绍使学生理解和牢记。通过这种培训,使学生更快地融入酒店环境,将自己的身份更快地从学生转换到酒店员工。

2.“实习课堂”交叉培训。实习期间,定期组织开展“实习课堂”,将实习中学到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与教学相结合,将课堂搬到企业,不仅让学生能在工作中学到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习其他部门的工作,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轮换到其他部门进行工作,不仅能让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还能让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地结合。

3.企业“师徒制”。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安排技能熟练的优秀员工作为学生的师傅,将更多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师徒制不仅有利于传递企业文化,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在社会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指导,最终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4.实习岗位内容丰富化,可纵深发展。实习过程中,应让实习岗位内容丰富化。如果不能实现部门轮岗,可让学生在部门内部的岗位上轮换,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枯燥感。同时,在学生实习时间过半且已经充分胜任了实习岗位的工作时,可适当让学生学习本岗位更深层次的管理知识,让学生体验领班、主管或者经理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树立实习榜样激励其他同学。

(三)以素质培养为核心,融入“素质订单”理念

学生在参加实习过程中,除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专业技能中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让学生“成才”的同时也“成人”。因此,把“素质订单”融入到企业实习尤为重要,可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最终达到校企合作的深入和良性运转而更具生命力。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构建酒店管理职业认知体系助推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命脉。本文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正确认识专业、提供职业咨询、优化课程体系、开展专业见习、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等方面。

职业认知,是指人们对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影响学生职业价值的确立、职业理想的生成和职业伦理的形成。根据对象的不同,职业认知又分为两个方面,社会职业状况认知和自我职业素质认知。社会职业状况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职业分布的状况、特点、要求、发展趋势等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自我职业素质认知,是指人们对自身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职业潜能及适应何种职业特点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酒店管理职业认知体系的构建,可以助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酒店人”的角色转换,快速适应酒店行业的工作环境,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酒店行业对人力资源适用性的认可,从而检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

一、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

新生开学季,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报考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并不十分清晰。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的当晚,就可以围绕“酒店管理专业辉煌的过去”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配备”等主题展开宣传,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拥有足够的自信和自豪感。课题组建议以以下几个活动为抓手,切实展开酒店管理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一)军训。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姿态、严整的仪容仪表、时间观念、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军训不仅是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为了培养酒店人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学会以严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酒店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

开展主题讲座。围绕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背景和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若想在酒店行业拥有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还需要努力跟上现代化酒店发展迅猛的步伐,为把握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未来的高质量就业充满信心。

(三)制订学习手册。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体系、评价制度、行业发展、专业活动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就知道“结果会怎样”,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找准“坐标”,把握“自我”,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举办迎新晚会。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成长微电影、酒店职业形象秀、酒店情景剧、酒店管理专业活动展示等不同形式的节目,精彩呈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三年大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使学生正确认识酒店专业,为高质量就业做好职业能力储备工作。

二、持续提供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

职业咨询是指针对咨询对象(来访者、咨客)在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平等交往、商讨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启发、帮助、引导咨询对象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己,从心理和行为上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与生活角色转变的过程。课题组建议,担任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由酒店管理专业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酒店行业各岗位、各层级资深高管兼任,定期提供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工作,除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咨询内容以外,对于酒店经营管理的行业专业知识也作为咨询服务的工作重点之一。当然,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制度保障、机构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组织保障、理论保障等方面,才能使咨询服务科学地、高效地、持续地、协调地发展,才能真正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三、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众彩纷呈,纵观其课程设置可以发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致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本课题组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定位,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以下课程设置建议。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题组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为切入点,先后与学院公共基础课程部门多方展开教学研讨,开展有效的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奠基作用,也是作为酒店人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形成的基本需要。

(二)专业基础课程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因生源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应当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应尽而未尽的职责,为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且能够对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等创造条件,实现酒店管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多元化。

(三)专业课程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应用性、实践性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组织酒店参观、毕业生就业访谈、酒店行业调研、教改课、同类院校专业活动体验等形式,重新调整酒店管理专业课课程设置科目及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与实践同步开展,体现专业课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保证。

(四)选修课程

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色需要,为使学生高质量就业,以郑州旅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不同学期开设应用性很强的鸡尾酒调制、茶艺、插花、高奢品鉴赏、酒店清洁设备操作、西点烘焙、酒店岗位英语口语、酒店服务礼仪训练等内容,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另外,学院还需长期致力于打造“酒店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让学生零距离了解酒店行业,努力成为合格的现代酒店人,顺利实现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教学全过程是高质量就业的奠基,不能凭借最后一道工序总成,而是一道有一道无数工序的逐渐累积。每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始终贯穿“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样?”,有了教学过程的把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也就必然在教学过程中奠基了。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问题研究

【摘 要】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潜流失现象却日益凸显。本文根据问卷调查,从酒店企业,高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潜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潜流失

1.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内涵及就业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潜流失指大学生毕业后不选择酒店作为就业单位或不在酒店实习,工作后对专业的排斥现象[1,2]。据中国旅游网统计,2012年底,我国已有星级酒店13991家,酒店从业人数158.2万人。全国共有旅游院校专业的1968所,在校大学生108.6万名。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酒店业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然而,每当学生正式就业时,现状却变成了一边是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或跳槽,一边是酒店业人力资源的短缺的怪圈[3-5]。

2.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潜流失的原因分析

本文对西安市几所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2份),针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见表1),结果令人深思。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尴尬的局面,这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本文从就业的四个层面――企业,学校,社会和学生进行全面分析。

2.1酒店企业因素

第一、不够科学的薪酬制度。酒店对录用大学生的待遇一般按职位和经验进行划分,不重视学历。在西安,高星级酒店基层员工月工资大约在800~1800元,而2011年西安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155元。同时,许多酒店对员工的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不能像其他行业那么执行到位。第二、酒店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给大学生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68.75%的学生不去酒店的原因是由于在酒店工作晋升慢。第三、酒店工作环境欠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0%是因为嫌酒店工作太辛苦和感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而不选择酒店工作。

2.2学校教育因素

第一、学校教育跟市场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真正适应酒店的需要。第二、学校就业指导缺乏战略性,仅停留在向大学生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层面,忽视对其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等的培训。

2.3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职业等级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下等”职业,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在酒店工作学生的自尊心。在现实中,存在于在酒店里的不良现象,也导致部分家长不愿子女到酒店工作。

2.4大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大学生在毕业前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进入酒店之前,原本以为华丽的酒店提供的是优美的工作环境和令人羡慕的“白领”工资待遇,然而逆规律的工作时间、经常性的加班,导致他们对所从事行业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第二、没有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酒店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从基层干起,面对从事此行业必须要过的心理关、体力关、技术关,与技能占优势的高职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劣势暴露无疑,也就影响了他们参加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在工作中,与注重实际操作的高职生及在岗工作几年的普通员工相比有一定差距,就会产生自卑感,进而逃避现实、逃避岗位,不愿在酒店工作。

3.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问题的对策

3.1酒店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体制

第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在酒店可实施“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的结构工资模式。还可让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利润的分享中来,更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应健全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第二、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供良好的个人晋升空间。第三、酒店可以通过座谈会了解大学生员工的合理需要和思想动向;通过经验交流会帮助大学生尽快的融入集体;通过各种比赛让大学生员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

3.2高校完善教育,培养出色的专业人才

第一、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首先,在教学环节上必须处理好教学与实习的关系,体现学以致用。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加强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组合,才能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的课程设计应该与酒店的岗位设计或者人才需求相吻合。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更应该做好与酒店的衔接,定时地带领学生到酒店实习。第三、高校一定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对酒店有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地给自己定位。同时也提前请酒店方给学生介绍企业文化。

3.3积极宣传引导,培育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首先,家长要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子女自主择业。其次,加强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使饭店大学生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认可。再次,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其他行业的技术等级职称的待遇规定,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酒店大学生员工学历、职称与待遇挂钩。

3.4端正大学生就业思想

第一、大学生要克服怕苦心理,避免产生急于升迁的焦躁情绪,树立从零开始的理念,培养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第二、大学生应在毕业之前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不仅应考虑“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愿意干什么工作”,更要用“我能干什么”,“酒店需要我干什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审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捕捉成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