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2-05-25 10:31: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论文

1.现代室内设计的介绍

现代室内设计,就是指在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能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将室内元素进行合理地搭配、变换,通过其他方式将室内的艺术气息体现出来,为人们创造一种科学、实用、安全、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进行现代室内设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保这些方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就可以打造出更加适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首先,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使用情况,合理利用空间,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为室内环境的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创造更好的视觉效果。接下来要对室内装修进行设计,利用适当的装修材料,充分体现环境的优越性,例如各种不同颜色的涂料会使得室内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根据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追求,打造更加符合人们要求的舍内环境。最后,需要考虑到房屋内各种物件的摆放,需要进行合理地设计,既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会使得室内看起来显得拥挤。详细了解每一个物件的尺寸大小、功能,以及人们对其的需求程度等,再经过分析,合理安排每种物件的位置,实现各物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为室内环境增添更多优美的元素。以上即是对现代室内设计做出的相关介绍,只有了解了设计的主要过程等,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安全性和艺术性均会有所提高的室内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人们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环境心理学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是由环境学和心理学两方面构成的,在心理学中明确提出,人们的行为和心里变化都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因此,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的行为及心里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理解用户对室内设计的感受,了解其个性及行为特点,这将使得室内设计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另外,环境心理学对人们的引导作用也会得到充分地体现。有时候,人们的心理及行为变化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环境的引导作用,对人们的个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室内设计师要注意进行室内设计要符合用户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要针对用户对环境的需求,以及用户在某个物件上的使用习惯等,设计出更加方便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环境。

2.3不同的用户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进行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了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师与用户之间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沟通,因此,在人们的表达上并不能对室内设计做出更好地规划。然而,在对用户进行环境心理学方面的分析后,设计师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人们在室内设计上的需求,方便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4设计师要始终注意良好视觉效果的产生,人们会通过眼睛,感受到室内环境的好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重视环境对人们感知器官的影响,选择适当地设计材料等为人们提供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环境。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对人们的心理情绪进分析。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带得人们的第一反应,人们通过这一学科将对环境的要求及认识充分地展现在室内设计师面前,为其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另外,环境心理学还可以引导使用者体会到更加完美的室内环境,指引设计师进行更加符合人们要求的室内设计。

3.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问题

在社会逐渐发展的今天,我国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更加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不够充分的阶段,导致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作用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出其本质功能。另外,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逐渐提高,现代室内设计也开始转向以环境心理学为研究基础的发展方向。然而,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是未能得到充分满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经济条件不允许。人们往往希望将自己所生活的室内环境变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的实现却需要付出太多的物质条件,因此,人们便无法追求自己内心高质量的室内环境。

3.2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高要求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无法使得室内设计师了解到其对室内环境的需求,由此可能会导致室内设计效果与用户的要求完全不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3由于室内设计方案的局限性,人们无法发挥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内心对良好的室内环境的需求也会受到限制,导致对室内设计的效果降低,无法实现内心对室内环境的认可。由此看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各种约束条件使得环境心理学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导致现代室内设计无法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符合要求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情感态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心理学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为了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内心要求的室内环境,必须从环境心理学下手,对人们的心里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提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认可。另外,我国要充分重视对室内设计师的培养,重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创造出更加安全、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作者:广宁强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视角中园林设计论文

一、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与环境心理学的必然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恶化的种种裂变,使人们不断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高品质、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这样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视觉、精神上的享受,它也是一个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实际上“生存”和“生态”的延续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最终为人们生活提供合理居住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改善环境同时,也是环境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而观者具有的主观性、社会性、现实性、独特性遭到了无视、遗忘,一些与现实生活、心理相关的重要课程体系也被排斥在设计范畴之外。而环境是客观性、变化性、自然性的相对于观者主观性而言只能是被受限制的,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对人的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诠释,但这种理论并未给心理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便凸显了独立的理论教学方法论的弊端所在。因此,单纯地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的方法论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来没有变成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的唯一选择。那么以环境心理学教学基本任务为中心,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特殊、固有地表现手法。最终打造未来的设计者目的、思想、理念和情感化转化;已经成为实际艺术形态的方法和过程,更好的加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通关系,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在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所处环境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作用和联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环境和人们心理的相互关系,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分析人们的生活与这个社会、所处环境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人的心理在各种环境下发生发展的规律。实验证明,这门学科也是探索人类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断去诠释环境及自身,同时也不断整合环境,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当下,城市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问题不可回避,,协调并改善人、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通过《环境心理学》这类课程,不仅需要提高未来的环境设计者—风景园林设计师,这是形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以及生活节奏和生活理念不断更新,应培养具有实践性环境设计和理论知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理念,构建与城市环境日益变化的趋势相适应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单一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学体系的束缚。

二、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在环境心理学中的应用初探

每当清晨看到洁净的露水,听到动人的鸟叫声。人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人们通过五官的作用受到了客观对象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感觉”。通过感觉,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形态、属性。如物体的形状、色调、味道、质感、凹凸感等。而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创建中,也会通过感觉反映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在具体的风景园林专项设计中,如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公园设计等,应考虑到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园林中的各个节点、道路、水体、植物、及坐憩设施等设计都应该根据人的感觉、知觉、认知的关系去创建。对园区的节点及各个要素位置及朝向进行考虑,例如:园中的水体弯曲、自如、收放有着规律可循,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人们向往诗情画意、波光粼粼的精致的美景—水面荷花,水里鱼儿游来游去,身在园景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鱼群,给人亲近宜人的感觉。同时水体与建筑、山石、设施、植物构成围合的边界,突显着物体的个别属性。深受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园中的植物讲究高低错落有致,树的种类及色彩搭配合理,增添趣味感,重现生机昂然那一幕,更希望观者看到“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感受到曲线美、韵律感。与观者的路线、视觉方向设置有关,认知为“宛如天成”。仿佛沉静在大自然中一样,生动有趣、无限想象。人的行为与情感的变化与环境心理学的要素是密不可分的。风景园林设计合理的教学体系应依托于环境心理学体系建立的,从而利用交叉领域的作用是一种必然。如何实现两个学科必然交叉与联系呢!在教学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打破了原有的理论式教学方式,将关键理论节点进行分类教学法,利用认知地图法、综合评估法、人类行为与环境体交互.体验法。根据方法的特点,进行重组穿插。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风景园林设计设计要素与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重要性。其次,分成不同小组对周边环境当中的设计要素进行感觉、知觉、认知体验的过程。然后,小组进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询问及调研,根据参数化的结论绘制出认知地图,加深对设计要素与人的行为、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的重要性。因此,合理运用两种学科的理论创建人们日益需求的景观环境。要对论述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和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结合两种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及探讨。

三、结语

在环境心理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人的行为作及周边环境而这两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说明环境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现象。挖掘人的行为与五要素之间的联系为目的,运用感觉、知觉、认知组成要素与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之间相平衡。并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现已通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尝试,而且对于整体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提高,这种综合性、导向性、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就将成为合理的教学手段。

作者:石昆鹏 饶美庆 童俐 卢群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人居区域环境设计环境心理学论文

1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内涵解析及其基本概念分析

1.1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必然的与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园林设计等专门学科紧密相关,但就具体的环境心理学理论来说,我国当前的研究课题还在进一步的规范与重建当中,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论。自从环境心理学在20世纪初的诞生到60年代的完全建立,相对来说有了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的规定还是很模糊的,ProshanskyHaroldM.在HumanBehavior&Environment∶Ad-vancesinTheory&Research一书中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解释成“环境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式”,从概念本身来说,对环境心理学的说法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并未阐述清楚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者是谁,也没有说清楚环境心理学研究者的承担者是谁;再者,对环境静心理学研究的范式并未详细说明,是指环境对心理的影响?还是环境致于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各个对象的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问题始终像谜一样的存在着。但是有一种趋势,主要的涉及到对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园林设计在研究方法、方案设计上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这就造成了环境心理学的自身的矛盾,既要解决自身的研究方向问题,又要研究与其交叉学科的界限问题,这就为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综合以上的分析,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界定主要的取向在于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在传统视觉之下的人文环境对整个人居环境的布局的影响,尝试着对环境心理学做一个明晰的解释,并应运于实际的操作当中。

1.2环境心理学理论所涵盖的必要要素分析

虽然环境心理学的主体概念并不是很明确,但是对环境心理学所涉及到的因素,学术界有着一致的认可。这主要的包括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心理环境。本节就此三者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一,自然环境。是人生存和生活创造的主要载体,围绕着整个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自然环境主要的包括水体、土地、植被、动物、矿物、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等等,这些物质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的条件。第二,建筑环境。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在地球的角角落落里都有着人雕刻自然的痕迹,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类社会无时不刻的在创造着艺术形式,而这与环境就密不可分了。最早的建筑还是属于洞穴,虽然是半自然半人文化的创造物,但是因为其有了人的居住而变得温暖而更具人性化。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推动着各式各样的建筑群的产生,在科技水平的进步与人类智力的大幅度提高,建筑水平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人类对建筑的舒适度要求也在进一步的加强,因此,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结果。第三,心理环境。对心理环境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心理环境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一种是心理环境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但是详细分析,其实心理环境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环境的真实影响,因为从成人的角度来看,环境可能是熟悉而且是烦躁的,但是对儿童来说,同样的环境可能是陌生而又温和的。

2与当代人居区域环境相关的环境心理学理论

因此,遵循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说环境心理学虽然的研究内容还是相对模糊的,但是在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

2.1生态知觉理论

所谓的生态知觉理论由J.Gibson首倡,主要的比较看重人的先天遗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的理论内容是指人的直觉是一个过程,人的感官器官和心理在受到环境的刺激之后,形成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主要的包括娱乐、安全的需求。这就影响了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并对环境的好坏而产生的喜怒感受,例如,人们一般的都会选择植被覆盖率高、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果没有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充足的水源,人们将会选择逃离该区域,另寻去处。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环境的喜好程度与环境本身的质量息息相关,这就符合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而且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心理欲求,并渴求对信息的控制能力。

2.2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知觉理论由EgonBrunswik提出,这一理论的特征是主要的注重现实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这就必然与人类的后天学习能力相挂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以解决生活环境的问题。比如就客厅来说,从后天的知识结构中人们会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种设计理论,主要的是以某种功能为主导功能,并潜藏其他的功能,比如对小区室外环境的设计之中,设计者往往会设计出比较大而且边缘比较广的碗型花盆,其主要的功能是对小区进行景观覆盖,其实潜藏的功能是缓解人的视觉疲劳。

2.3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没有具体的理论内容,但其主要的对形式和内容的合理布局,以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如果在小区的设计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化环境处理法,环境就会被规划成合理的族群,塑造丰富的景观。

3案例分析———老年人活动空间分析以及运动场所空间分析

结合以上三种设计方式,结合现实生活中景观的实际操作,对以下两个特殊场所进行案例分析。

3.1老年人活动空间分析

老年人因其生理功能衰退和年龄因素,造成了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在休憩空间的设计上,主要的应包括座椅、凉亭、方桌和简易运动设施的基础建设,并注意安全配套设施建设。因老年人性格各异,设计者要满足老年人在心理、休闲和娱乐等等的需求,提供观赏和园艺种植场所、简易运动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并设置专门的老人托管所,为老人的安全负责。

3.2运动场所空间分析

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心理素质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因此在小区设计中应该注重篮球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羽毛球场和兵乓球场所的设计,在位置上应该远离车道、过道、走廊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并要把植被条件考虑在内,以缓解因过度吵闹而造成的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4结语

环境心理学理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资源配置当中,人居环境首当其位,因此良好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水平。

作者:毛文实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小议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就是为了在遵循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人类的周边环境,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段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与心理学有关的环境问题,而如今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更是普遍存在,传统的心理学理论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环境心理学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内涵

1.现代室内设计的内涵: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满足其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要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它以设计对象的用途为基础,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设计环境,根据既定的标准和原理,动用各种先进技术,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室内环境。而现代室内设计是近几十年的新科学。这门学科涉及工程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人们对室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期待室内环境与大自然的接近以及室内环境的独特个性,因此更加重视对建筑物的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的设计对象主要是室内环境的光线、色彩、绿化以及空间因素,将室内的各种装饰、家具以及相关技术完美结合,从而经济有效的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2.现代室内设计的设计流程: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过程。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客户对于建筑室内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设计图纸满足客户的个人需求:比如所涉及建筑的风格和用途等要求。现代室内设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等也是室内设计应该事先确认的内容。自然,工作中所产生的经济费用直接关系到工作双方的利益,而对工作双方责任和风险的评估能够保障双方的正常利益。最后一步就是工作双方都要学会看设计图纸,这是双方了解设计工作基本情况的有效保障。

二、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

任何活动都是人的活动的集合,现代室内设计也不例外。人的心理感受和动作行为能够显著的影响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众多因素。具体如下:

1.私密性与室内空间:每个人都想拥有专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人们总是倾向于干扰较少的空间,这就是私密性要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安全距离,超出安全距离的后果就是破坏双方的和谐。不过共同的需求和目的可以缩小人们相处的空间距离。室内设计中要考虑私密性要求,从而合理的安排有限的室内空间。

2.安全感与空间大小:人们无法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尤其是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室内环境。“身居别墅内心恐惧”现象充分说明室内空间并非越大越好,适当的增加有“依托”作用的实物是室内设计必须要做的事。

3.心理感受与空间形状:人们对于不同的空间形状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三角形给予人们动态自由的感觉,四边形给予人们固定严肃的感觉。室内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空间形状。

三、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对现代室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室内设计应该结合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室内环境的最终服务对象就是室内用户。如果设计的室内环境不能很好地迎合客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那么室内设计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例如:室内空间过于狭小,不能为室内用户提供必需的私密空间,用户就会弃之不用,这样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室内空间形状设计的不合理,使得激情活跃的娱乐节目无法获得轻松的观众氛围,从而降低节目收视率。

总之,现代室内设计摆脱了传统理论的束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环境心理学综合运用环境和心理学,来研究现代的社会人所具备的社会心理和个体行为。由于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很密切,而我国近几年已经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了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因此,环境心理学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室内用户的满意度。

作者:丁立斌单位:中州大学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中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

摘要:结合茶园的具体功能特点和价值需求看,完善的茶园功能布局不仅是对茶文化体系的展现与诠释,同时也是对人们生活诉求的有效发挥与表达。因此,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不仅能够优化茶园的功能价值,同时也是满足茶叶产业科学发展、整体创新的本质性要求。本文拟从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状况认知入手,结合智能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通过融入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从而分析基于环境心理学角度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角度;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设计思路

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体系建设将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重要支撑。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完善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基础是社会大众消费理念实际需要的融入,同时也是整个茶园功能价值的最大发挥。而在融入环境心理元素和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为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1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状况认知

在开展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茶园景观设计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茶园的观赏品质,同时也能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但是就目前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存在相关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景观设计元素的不足,加上景观设计理念中缺乏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茶园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与整个设计活动开展实际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但是就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需要看,融入文化元素内涵,展现生态绿色特性已经成为当前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茶园作为茶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其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项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要求更为多样立体的元素机制,无论是具体的文化要素,还是相关精神内涵,都实现了设计素材与具体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立足时代特性,尤其是要准确感知当前人们的实际需要,以满足社会大众根本诉求为基础要求,进而实现茶园经营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时代前进的具体特征看,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革命性变化。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融入和全面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来说,其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是一项形式多样、全新特点的活动,因此,融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优化该设计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我们更好利用各种元素技术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立足时代特征,通过具体探究设计诉求,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2智能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分析

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整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对传统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思路进行整体改造和全面优化,尤其是要将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融入具体的价值需要和时代内涵,从而满足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客观来说,景观设计作为茶园的重要外在展现与表达,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诠释,更是茶园整体观赏效果提升的重要的要求。就整个时展的整体特征看,完善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融入具体的要素内容,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机制,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将生态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凸显生态理念内涵,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价值的最佳呈现。当然,对于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要注重景观元素的综合应用需要,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进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而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具体内涵和价值要素看,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景观元素与设计内涵的全面统一。

3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从生态环境应用与心理学认知相结合的理论,而该心理学理论是从心理视角来探究和认知在整个社会环境、人的具体行为。可以说,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是整个环境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系统论视角看,社会环境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是整体统一,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各项事物的布局,能够实现整个环境营造的最佳效果。对于环境心理学应用来说,其通过优化多样化元素内容,尤其是将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整体需要,尤其是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心理学的最佳应用效果。对于茶园生态设计来说,其本身就是客观生态环境与人文需要的整体性融合,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整体适应性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效果展现。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随着该理论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理论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其最关键的是对生态理念和绿色内涵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与生态社会关系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整个理论的本质与核心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存,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诉求的要求不断深化,做好环境景观设计活动就更为成熟。

4基于环境心理学角度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

环境心理学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生活中对生态元素应用价值成熟的重要表现,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整个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不仅仅是优化设计元素的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大众需要与茶园功能价值角度出发,探究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思路。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化活动,更是茶园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样元素内容应用其中,从而提升消费者在整个茶园参观体验中的实际感知度。对于茶园来说,良好的景观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出茶园的绿色理念,完善的景观设计机制,实质上也是茶园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元素的应用与融入,同时也为智能茶园的价值提升提供全面推动力。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具体看待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实际上是整个设计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认知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要求,不仅是环境诉求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大众实际消费理念的必然抉择。就目前多数茶园的经营状况看,其仍然处于传统经营状态,特别是缺乏文化元素和时代技术元素的综合融入,进而限制了整个茶园的发展层次,从而无法与时展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元素,其不仅能够丰富具体的设计体系,同时也能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结合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看,完善的茶园建设机制包含着多种元素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活动的充分融合,实际上也实现了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多元化要素的过程,客观上也是茶园这一茶文化传承载体功能价值发挥的重要过程,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具体消费需要,进而形成智能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茶叶产业经营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茶园在运营过程中,其元素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当前整个时代赋予了其新的更多特色,比如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就成为整个茶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因此,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环境心理元素,能够实现茶园景观元素的有效发挥和应用。

作者:苏宇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中室内设计运用解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工作的焦点放在所处的空间环境是否更加舒适、更加温馨。因此,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环境心理学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得到有效的运用,以期实现人与环境的最优化。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心理行为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环境,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近年来,环境心理学逐渐应用在室内设计中,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设计师科学的把握室内环境的各个要素,并做到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行为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从而做到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一、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一)领域性与个人空间

领域性原来指的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猎捕食物的行为特征,现在特指人对自己生活空间不被占据和打扰的要求。当人们在进行各自的生产生活时,由于会受到生理和心理不同范围和领域的要求,不喜欢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被外界的一切因素所打破。由于受到对象和场合的不同,人们在室内环境中所需要的领域空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1]。

(二)私密性与人际距离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基本的生活环境诉求就是私密性,这体现出人们渴望自由与被人尊重。私密性允许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进行对环境的支配,具有十分强烈的个人感。同时还可以起到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面,卧室的私密性较高,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最好不要将虎门直接冲向卧室。

(三)安全性

很多人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如果房子设计的太过于空旷只会加剧这种不安全感。因此,室内设计者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现在所需要的安全感,在设计房屋空间时,不要盲目的追求空间,要根据人们的的心理设计出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2]。

(四)从众与趋光心理

室内空间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从众和趋光的心理作用,人们遇到危险时,会由于胆怯而出现从众心理,这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趋光心理是当人们在空间进行走动时,通常情况下都是从暗处走向亮处。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现象,强化对空间、照明、音响的设计。

二、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光影在心理环境中的应用

在现代房屋室内设计中,光可以带给人视觉上的刺激,给静止的空间增添一份灵动,使无机的墙面变得色彩缤纷。我们能够通过光感受到物体空间距离的远近,色彩的变化以及物体的大小,光通过视觉感受作用于我们的感知器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光环境设计内容,正在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成为界定空间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二)色彩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颜色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在书房或者办公室大多会采用冷色调的颜色,如白色、灰色等颜色,其目的是能够让人聚精会神,精神高度集中,可以沉下心来冷静思考,尽量将环境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中性色彩的选用可以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3]。如果是对于儿童的房间,就需要营造一种温暖、轻松的环境,因此暖色调最适合应用在儿童的房间,比如浅蓝色、粉色等等。色彩的应用在室内设计中是相对比较生动活泼的因素,与现代人的性格特点有很重要的关系,设计师如果创造出一个集个性、情调与一体的室内环境,就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更为舒适的环境。

(三)材料在心理环境中的运用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材料的使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选用的材料不同,色彩以及质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由此也构成了不同特色的装饰细部。科学合理的运用材料的肌理、耐久性、色彩、质线型等等不仅可以营造一种美妙的氛围,还可以提升室内的整体装饰效果。材料质感的不同会对室内的环境气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在对室内空间进行设计时,要正确处理表面选材和施工工艺。要重视对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处理方式,让不同材料的质量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4]。

三、总结

总而言之,室内环境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概念,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要做到关注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环境心理学是利用环境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充分满足人们的协调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作者:陈林星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校园不再仅仅是一个供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活动、休憩的场所,还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特色,甚至可作为城市的一个新地标。大学校园内存在的多种不同却又大致相似的生活方式、习惯给校园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环境的认知与体验、对人心理活动的捕捉,对现代校园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校园意象;公共空间

在新时代下,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高校文化特色、符合当下人们的理念和习惯的校园景观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环境心理学主要从人的心理出发,从人的角度探讨人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以便设计出适合教学、休憩的校园景观。

1基本概念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旨在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用心理学方法分析人类活动与社会环境,特别是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就现代校园景观设计而言,研究环境心理学有利于了解人对环境的心理判断,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把握校园空间的意象,塑造舒适、真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户外空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2环境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景观与人之间的联系比景观本身更重要。那么,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未来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未来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以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校园景观。

1.2.1公共性

在景观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就是公共空间。人不仅需要私密空间,还需要开阔而且自由的公共活动、交流空间。景观的公共性要求部分区域具备特定的功能,比如观赏、休憩。同时,大的空间可以促使人们聚集和交往,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

1.2.2私密性

私密性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在景观设计中,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是相对的,私密空间是控制信息交流且比较隐蔽的一种空间。

1.2.3领域性

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行为需求或心理需求而占用的空间,它的划分有不同的尺度。领域性行为的作用为增强人的认同感和安全感。领域的建立可以增进人们对环境的控制感。

1.2.4宜人性

一种不好看、不吸引人的空间设计,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的设计。景观设计必须是使人愉悦的,能让人感受到美好,必须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能使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的情操。

2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的大学校园不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还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场所。好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带给教师和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启迪。总之,深入了解人的心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

2.1创造丰富的校园意象

说到可意象的校园环境,不妨设想一下,当别人问起你喜欢的校园景观的样子时,你会如何回答他。你先回忆起的是校园的某一个角落,还是一个大的场景?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能够识别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可意象环境空间的塑造往往依据的是环境心理学。在创建一所大学的前期规划中,一定会对这所大学的校园景观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比如是选择“生态式”的校园景观,还是“园林式”的;是选择“传统式”的,还是“现代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在塑造一种学校意象。意象不仅体现在整个校园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局部。

2.2明确校园使用者的需求

除了创造丰富的校园意象外,校园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校园使用者的需求。弄清谁是真正的使用者,弄清他们的需求,并研究他们在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与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设计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那么我们应该依据大学校园的基本行为来划分区域。大学校园的基本行为大致有以下四种:①休憩。在一所高校中,休憩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工作之后放松的地方,是使人感觉安全、舒适、身心愉悦的地方。人对休憩空间的依赖性是很大的。②交流。交流空间是人们通过周边环境与他人交流的区域。现代的校园更加注重交流感,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知识的碰撞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代校园更强调交流的随意性和偶然性。③功能使用。功能使用是指设定的某一个区域必须具备一些实用的功能,比如学生运动、学术、交通等方方面面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功能使用将演变得更简洁、更智能。④个性培养。个性培养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因此要提供一系列从公共过渡到私密的空间。校园景观设计是一个创造空间的过程,反过来,空间也在改造着人的心理。设计要从人的心理出发,创造出实用、景色宜人、可持续的空间。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外观好看,同时还要富有文化内涵。此外,要重视人的行为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结束语

研究环境心理学能够通过分析人的心理明确人的需求,设计出真正能被人认可并且使人感到舒服、愉悦的景观。创造一种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是深远的。优美的环境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环境与人的相互联系比环境本身更为重要。不同的环境能形成人的某种直觉,经过反复作用于人心,演变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塑造个人品质和性格。因此,环境心理学对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作者:张维航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图书馆室内设计的应用

摘要:在高校中,图书馆相当于灵魂。而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大多都在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著名高校的图书馆的设计。而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比较新的科目,这门学科在高校图书馆的室内设计中用的很多,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考虑在高校图书馆中人们心理和行为,探讨在高校图书馆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领域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包含了光源、声音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领域性与人际距离;空间;心理

一、环境心理学与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

环境是指我们所处的四周围绕着我们的环境,是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和日常行为对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也可以指周围人的关系和与他们相关的各种元素的综合。环境具有它特定的秩序、模式和它独有的结构。而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要多方面的考虑,并且要体现人文设计理念,这就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高校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和它的造型设计都要通过艺术的语言展现给大家。突出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使高校图书馆的色彩温和并且透露出典雅,既要在设计中重视现代技术,又要强调人情味。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设计的色彩、人们感受的气候、室内的采光、室内的通风、室内温度的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的很多,在现代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都占了很大的方面。随着环境心理学这一门学科日渐成熟,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都加入了人的心理因素。人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和领域性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给人们的心理感受,色彩对环境的影响,声音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光对环境的影响,都逐渐的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的元素。图书馆在高校学生学习知识,阅读书籍,查阅资料时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的环境在满足学生的阅读书籍,学习知识,查阅资料等要求的同时,也还对他们的阅读行为和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这样就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因此设计合理的室内环境,是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因素。

二、人际距离与领域性之间的关系

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性行为指很多动物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领域,那里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准许其它动物入内然。而人在他们所处的室内环境不可入侵打扰的要求。在人的生活中他们都重视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室内环境所要提供的领域空间也要因人而异。在高校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中,每个人之间的公共距离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既要有一定的交流空间,又要彼此不被干扰。而国外很多图书馆都设有独立围挡式的阅读空间,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三、不同的空间形状产生的心理感受

因为建筑形式不同,导致建筑内部的围合空间也不同,不同的内部空间给人的心理感觉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的设计里面,我们应该更多的设计一些个人空间,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比如,设置阅读空间、休闲空间、电子阅览空间等。设计中也可以丰富内部设置,打破一个空间多人共用互相干扰的常规设计布局。有些高校图书馆设计中建筑布局不合理,有的图书馆在设计时要求美观、有特色。这时,室内设计发挥出重要作用,使得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和其他空间构成有机结合。比如,阅览室可以分为报刊阅览区、专业刊物阅览区和专业书籍阅览区等。在每个阅览室和每个阅览室之间可以分隔开,这样,分割出来的空间可以给每一个阅览室安静和防干扰的区域。

四、光源在环境中的影响

光在室内空间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温和舒适的光源环境可以增加认得工作效率和学习兴趣,在高校图书馆中亦是如此。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带有舒适光源的地方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要阅览的书籍,而且可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增加学习效率。

五、声音在环境中的影响

声音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人听到噪音都会产生烦躁感和易怒情绪,有人在读书学习时放一些舒缓柔美的音乐来增加学习效率,也有人喜欢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阅读书籍,这就表明声音无处不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人们。

六、总结

在进行高校读书馆室内环境分析后,发现问题如下:高校图书馆室内的设计要符合大学生的行为模式、规范和心里特质。我们在设计图书室内时,不仅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还要从内部结构、空间尺度和形状出发,对颜色、光照、组织空间等多方面把握空间尺度和空间形状,进行多方面全面思考。环境心理学要首先从人们对外部环境有共同认知的时候,同时也非常注重使用者本身。要针对不同使用者,合理的设计。要重视人们生活着的大环境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要把选择环境和创造环境两者相结合。要注重思考人们所处环境和行为这两者的关系,要注意思考人对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人所处环境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和人所处环境中的行为和感觉。只有把环境心理学的设计理念正确的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设计中,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图书馆室内环境,为高校学生创造出学习的良好氛围,成为他们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

作者:陈璐璐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应用

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人际关系的形成,人的生活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可以给予幼儿必要的、安全的和舒适的心理和生理刺激,有利于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本文以幼儿发展为本,探究环境心理学的特点与优势,并提出环境心理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指社会环境,更多的是指空间、建筑设计、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积极的情绪,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环境心理学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引导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有效互动,团结合作,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环境心理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1.生活环境的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突出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对自理能力较差,年龄较小,对家人较为依赖的幼儿尤为重要。为增强学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减少新入园的幼儿的不适应性,幼儿园在空间设计上应该多使用纱幔、棉布等柔软的材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在幼儿园的整体风格设计上,可以以梦幻的童话为主题,广泛使用夸张、灵动的动物形象,拉近幼儿园与学生的距离,让幼儿主动亲近学校,减少对学校的抗拒心理。其次,为增强幼儿园的生活气息,使幼儿对学校更为依赖,幼儿园可以创设独属于幼儿的生活区域,例如在墙上张贴每一个孩子的照片,允许学生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校,并放置在指定的地方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幼儿园必须将各个生活区域分割开来,例如午休房、食堂、玩具区等,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合适的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作息规律的生活方式。

2.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获取人生智慧,调整心理健康的宝贵经历,幼儿在熟悉幼儿园环境后,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与人交往的需求也迅速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这一发展特点,在环境创设方面突出童心童趣,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教师可以将生活区与游戏区相结合,例如,在玩具区设置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区域,增强各个区域的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区域内体会到更多的游戏乐趣。剪纸、画画等美术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手指灵活度;积木、迷宫等益智类游戏条件要求低,学生自由度大,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幼儿园将不同类别的游戏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分配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创设灵活自由的游戏环境。

3.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求知探索态度,鼓励幼儿好学好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幼儿园应该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使用竹子、藤条等古色古香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钢丝、齿轮等现代的工业材料。同时,为了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幼儿园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布置学习场所,例如在“海底世界”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广泛使用蓝色,再穿插各种色彩缤纷的小鱼图片,让幼儿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好和绚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4.运动环境的创设。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室内的游戏例如堆积木、拼图等无法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因此幼儿园要拥有一定的户外空间,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绿化条件,结合周边特点,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运动环境。除了一般情况下必备的跷跷板、滑滑梯等幼儿运动设备,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些野趣环境,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运动的乐趣。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在大厅的横梁上悬挂多功能秋千,充分利用空间,或者设置一面简单安全的攀岩墙,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满足幼儿多种运动需求。然而由于幼儿年纪小,身体脆弱,易受伤害,幼儿园在设计运动设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例如在地面铺软垫,部分运动(如荡秋千)由教师带领开展,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5.文化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幼儿园应该设置相应的文化环境,建立阅读角和幼儿图书馆,根据幼儿的年龄提供相应的读物,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带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其它同学共享,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幼儿园在阅读区要设置柔和的灯光,使用良好的隔音材料,还可以摆放舒适的小沙发、小坐垫,让幼儿可以舒适地阅读。

6.公共环境的创设。公共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部分,以班级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公共环境缺乏相应的负责人,因此这些走道,门厅,楼梯等公共区域缺乏合理的开发,幼儿园可以以一种开放的观念来布置这些公共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范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幼儿生活、学习、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提醒家长注意,也可以设置空白的墙面,让幼儿自己在上面随意创作,尽情发挥想象力。在楼梯上,幼儿园可以在每个阶梯上贴满行为准则,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礼仪教育。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幼儿园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求和性格特点,将幼儿园的日常教育融入到环境中去,创设适合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从而让幼儿更愉快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作者:李晓琴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临泽镇营南幼儿园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要】现代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对环境心理学这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加以运用。如今新式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更应该突出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吸引更多师生前来工作学习,体现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高校之间相互竞争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内涵体现

现在全国各大高校每年都持续扩招,生源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高校学习、住宿用地的紧张,许多高校纷纷建立新校区和大学城,这成为当下热潮。但就目前许多高校的校园及新建的大学校区,校园景观的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大学校园内的广场、草地缺乏生机活力。缺少规划和设计感,老师学生经过也不愿过多地驻足停留,这些景观久而久之成为摆设。不少高校的建筑仍然照搬模仿,缺乏鲜明的个性,意境深远的作品。究其原因,这些建筑、景观的设计并未深入了解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忽略了校园景观与适用人群的互动关系,出现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现在部分大学在建造新校区的过程中设计者并未深入研究环境心理学,没有真正将它运用到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上。

一、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相对于人工环境而言,过去设计者忽略了什么样的环境才可令人感到舒适,还有在创造人工环境时应该如何选择侧重点。虽然心理学重视过环境,但因注意力只是放在解释人的行为上,所以对环境的理想状态的探讨被忽视了。如今人工环境日益增多,因而探讨环境的优劣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种以心理学的方法探讨环境的一门科学就是环境心理学。

(一)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我们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亦或是内心来感知和体验周围环境,我们既可以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事实和认识,同时还可以记住通过经验习得对周围环境的情感反应,所以,把感知对象及其前后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人对环境的知觉。知觉输入人大脑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但人们会运用知觉对周围环境的实际状况“描绘”成一幅幅“图画”或对其进行最佳猜测。这样知觉呈现给我们的或许是一副自然风光的远景,或许是一个充斥着声音和弥漫着气味的城市街道。这些信息通常都以意象或地图的方式在我们大脑中存储和再现。试想,我们也许能用这种关于自然环境的心理意象来制定计划、了解地形或解决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二)唤醒理论

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提高唤醒的强度。主要表现在生理反应上的自主性活动增强,如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速和肾上腺分泌增多等,也可表现为行为反应上的肌肉运动增强,或者简单的自我报告唤醒水平。唤醒是评估环境的维度之一。唤醒模型通常可以预测,低唤醒行为和高唤醒行为的不同结果,还可以有效地解释诸如温度、拥挤和噪音等环境因素导致的行为后果。不论是愉快的或是不愉快的刺激,它们都能提高唤醒程度。

(三)个人空间与领地性

个人空间可定义为一个围绕在人们身体周围的可移动的无形的区域,其他人不可以进入这个区域,它界定了人们彼此之间以多近的距离交往,它随着人们的移动而移动,随着人们所处情境的改变而扩大或缩小。相反,领地是相对固定的区域,具有可见的界限,规范着什么人能相互交往,另一方面,领地通常以家为中心,可以与人分离。领地更多地反映群体的行为,而个人空间更多地反应个体的行为。二者的结合可以提高人对环境的依赖及满意度,同时也会增加环境的丰富程度。

二、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现在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理念,不断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处理好使用者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环境心理学有关理论的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建立具有能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丰富环境内容又可以体现环境心理学深刻内涵的大学校园。

(一)因地制宜,突出校园特色

保罗•贝尔在其书中说到“你决定进入你们学院或大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做出这种决定难道仅仅是出自于你的理性考虑吗?还是受到你独特品味的影响甚至是源自于你的突发奇想呢?调查表明,60%的寄宿大学生都把外在的视觉环境列为他们选择学校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环境—行为关系理论中的唤醒理论,外在环境景观给使用者最直接的感觉便是视觉上的感受,或愉快或冷淡,校园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宽敞、舒适、干净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工作及学习以促进作用。在突出校园特色,展现校园特色文化的同时,突显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的设计理念,建设集校园特色文化和绿色建校理念于一身的大学校园。清华大学在校园绿化与突出校园文化方面实现了完美结合。清华大学校园景色,像一幅画卷一样,各种各样的绿化设计恰如不同的线条和色块相互交织辉映,组成一个多彩的整体,既避免了建筑群的呆板堆砌组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特色。校园西部近春园的“零零阁”,以及著名学者朱自清笔下荷塘周围的“自清亭”等古典式的园林设计,强调自然和谐,它与大礼堂和主教学楼前开阔的、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大草坪形成有机的结合,既展现出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又时时令人想起其校园的深远文化背景及代表的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底蕴。

(二)合理规划校园功能区,突出领域性内涵

校园是集中了教学、生活甚至是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环境空间,如何合理规划和分配校园用地,以至于不浪费材料与每一块空地,一直都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校园是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在给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校园景观,满足在校师生及外来参观者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广西师范大学的王城校区是在桂林市靖江王府的基础上建立的校区,靖江王府是明代的藩王府,是国家五A级景区。校区的建立兼顾了旅游观光和教学的功能,校园的观光区与教学区并非交错布局,王城的中间有连成一线的古榕树,附带一条几乎贯穿王城的人工花圃,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隔而不绝,左边是端礼门、承运门等景点,右边是主要教学区,中间绿色屏障既不显沉闷亦不显呆板,浑然天成。校区以历史系的学生为主,更给校园增添了几分文化特色的气息。王城倚独秀峰而建,师生在学习工作的同时,亦可感受靖江王府当年的巍峨壮丽;目睹奇妙的自然风光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领略千年沉积的桂林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丰富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中型的环境空间,其组成元素包括建筑、场地、道路和标识,类似于一个小城镇,老师学生长期生活于其中,为了满足师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大学校园应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景观空间,要做到这一点需利用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借用材料肌理、植物种植及其色彩的配合,如可以利用地形的交错、植物的遮掩来营造一个私密空间,地形、植物都起到了遮挡视线、隔绝噪音的作用,可供学生静思、密谈。而开阔的草坪、操场则可以成为师生运动休闲,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

三、结语

新世纪我国的景观设计除了要突破照搬模仿的桎梏外,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理念,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投入更多的关注,深入学习研究环境心理学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小型社会,其不仅仅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使用者对其景观设计提出更多心理上的需求,大学校园的建立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给师生以归属感。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要求影响着校园景观的设计,而校园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久而久之,我们的行为、心理不断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甚至产生共鸣,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具有“塑造”的作用,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知觉,长此已久形成人的思维定势。所以,新时期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要不断融入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关注并满足师生的心理、行为需求,建设符合新时念的大学校园。

作者:陈虹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对办公空间设计的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对人产生的影响

对于人来讲,人们每天都处在环境之中,人行为的对外界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与创造是改变环境的基础,事物产生变化的根本又是人类丰富的创造能力,还会对行为和创造的主体——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出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优美空间环境使工作员工感受到这一环境氛围,能使员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上班族每天所在办公环境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多,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所处的最重要环境之中,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和放松。现在很多公司对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必须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里面。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推崇,办公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根据办公人员的情况以及办公人员的心理需要等情况,来设计和创造空间环境。还要分析色彩、光和材料等使用对办公环境产生的影响,让办公环境更舒适、高效,让人们把工作的压力随时排解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当代的办公空间设计必须要人性化,人性化设计要贯穿整个办公环境的各个角落。人作为使用者,心理感受决定着办公空间的尺度。不同尺度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设计空间时必须要思考的。这些思考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所提供。那么办公空间的布局一定要有秩序感,这是对空间设计的一个最基本体现。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矛盾统一,应该科学处理环境的开放程度与私密程度的关系。让人对空间有舒适感的要求是:小而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感到安全。其次通过开放的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家具、隔断等把办公空间进行适当划分,这种办公空间可以把团体与个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设计展现的淋漓尽致。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影响。色彩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不同。研究发现,暖色调给人热情洋溢感觉,会使人快乐和兴奋;而冷色调给人清凉感,会使人的心感到安静,在心理上起到了镇静的作用。基于色彩的变化、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传统的办公空间一般以灰色为主基调,目的是让企业有一种庄重的形象。展现个性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使用色彩鲜明的颜色。办公空间色彩一般遵循“活跃融合”的搭配原则。活跃是指办公空间的色彩变化和搭配是否突出,融合是指办公空间中的地面墙面家具乃至绿植的颜色都要整体融合。在办公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满足功能和空间的俩方面需求,完美的体现了空间与功能的相互协调。办公空间的颜色不适合过于单一,单一的颜色,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如果颜色搭配的不得当,会加重眼睛的疲劳程度,使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此,办公空间的环境颜色应该以纯度低的颜色为最佳。人性化的光照将传统方式的照明改为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局部照明将成为设计中的重点。在新的设计中,整体照明只提供给整个环境所需的最低照明,而局部照明可采用自我调节灯光的方式,这样改变了个体对灯光的需求,也将冷色系的光加入暖色系的光。据调查,在冷光源下工作,人们会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通过共同使用冷暖光源,可以模拟出自然光。适宜的照明可对办公人员的情绪调节和精神状态的放松起到一定的作用。声音环境在环境心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人在工作中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空间是宁静的。静,就是考量办公空间的声音环境了。由于办公空间都会使用现代的办公设施,如电脑、传真机、打印机,这些都会形成噪音。而隔音是办公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办公室一定要有隔音设施,特别是用于讨论公司商业机密的会议室必须保持一定的隔音性能。材料的使用也要对人性化有所体现。昂贵华丽的大理石不再是现在办公环境设计中的重点,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环保上。一些环保的天然材料,都可以放在办公空间的环境中,如鹅卵石、草坪等。天然材料和现代材料相互融合在一起将产生科技与自然共生的人性化设计。在人性化的家具设计上,比如新型办公椅会根据办公人员的背部状态自动调节靠背的弧度,智能办公家具将成为一种办公家具中的潮流趋势。

结语

办公环境对于每个上班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办公空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工作环境的质量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工作环境成为上班族喜欢的空间时,就会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事实证明,不注重人性而一味追求效益的办公设计注定是失败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只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更应该满足人的内心需求、精神层面的内涵和人文关怀,而人性化设计是今后设计发展的主流。

作者:吴思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宿舍外环境设计研究

一、背景

环境心理学是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一门跨民族跨学科的科学。它研究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在这些空间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强调环境-行为关系的整体性和相互性。这里所研究的环境包括一般社会环境,但更主要的是指物理环境,包括植物、噪音、温度、空气、建筑颜色、个人空间等。近年来,随着环境心理学的不断发展,部队开始认识到营区环境对战士的心理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面对社会的日新月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部队生活的单调统一,战士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引起了国家和军队的重视。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学习群众路线的大环境下,如何改善战士的居住条件、营造良好的军营环境,成为我军营区建设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从环境心理学出发,深入研究战士宿舍外环境的心理效应,同时引入战士需求,设计战士宿舍外环境,对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愉悦欢快的部队心理环境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战士健康成长,从而最终提高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战士对宿舍外环境的心理需要

1.归属的需要

战士在部队单位,一般都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同时回家探亲的机会较少,战士要求部队环境要具有强大归属性。战士渴望宿舍外环境是和谐的、人性的,充满关爱、稳定和安全。

2.社交的需要

一方面,战士希望在参与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相处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战士渴望在交往中交朋友、诉说心事、释放压力。因此,战士要求宿舍外环境能有社交的功能。

3.独处的需要

一方面,部队生活基本上是统一性的、集体性的,战士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个性和思维,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另一方面,战士心情低落时,有时在集体生活里并不能释放压力。因此,战士强烈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宿舍外环境要有私密空间。

三、战士宿舍外环境存在问题

1.绿化与景观问题

许多部队单位形式主义思想严重,在战士宿舍外环境绿化和景观的规划中过于注重视觉上的美观,忽略了战士对环境的心理需求。(1)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舍弃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引进稀有名贵的植物品种,给战士一种只能远观不能亲密接触的距离感。(2)在植物的管理上,不管植物的特性,强行修剪成固定的几何形状,失去了自然美感,仿佛给战士一种“我们跟植物一样没有自由和个性”的心理暗示。(3)热衷人造景观,通常是假山瀑布、假花假草、人工小池塘等,而且人造景观通常选择硬质材料,营造了生硬的环境氛围。

2.安全问题

(1)在休闲区和训练区缺乏过渡,这样容易导致正在训练的战士会伤害到在休闲区休息的战士。(2)休闲区和训练区设置在道路旁、紧贴战士宿舍楼下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宿舍楼窗户或楼顶坠物对战士的安全产生威胁。(3)选择有毒、有针刺、容易引起虫害的植物花草绿化。战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常常缺乏安全感。

3.人文精神问题

(1)在战士外环境的设计上,过于凸显部队现代化建设元素,各个单位的战士宿舍外环境设计很少考虑到本单位的历史传承、部队特色的东西。(2)缺乏文化、艺术的熏陶。宿舍外的宣传栏粘贴的通常是各连各排各班的每周表现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关于部队文化、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很少。宿舍外环境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整个生活氛围缺乏人文关怀,给战士一种冷漠无助感。

四、基于环境心理学战士宿舍外环境设计分析思考

1.入口

战士宿舍入口包括宿舍门前的台阶、入口小广场、小景观等,它在意识形态里是一种标志和提示,它给战士一种“你到家了”的心理暗示,因此,设计入口时要注意入口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例如,在设计台阶时,台阶阶数不能超过七阶,台阶高度要比正常台阶稍低些,超过七阶或台阶过高,战士走进宿舍就会觉得很费力、很辛苦,感受不到一回宿舍心情放松的感觉。台阶宽度要比正常台阶稍宽些,台阶宽全脚就能着地,给战士踏实、平稳的感觉。在入口小广场方面,小广场地面要平,地面若铺砖,颜色要温和。小广场上可设置独特的小景观或路标,提高宿舍辨别度,给战士一种“这是你独一无二的宿舍”的心理感受。

2.空间设计

战士宿舍外环境空间可分为训练区和休息区。训练区用于战士简单的体能训练,训练区应开阔平坦,光线充足,训练器材的质量要高,颜色要稳重。同时,可以在训练区设置小的以运动为主体的雕塑或者标语,从而营造健康、活跃的氛围,使战士充分享受训练的乐趣。休息区用于战士休憩、聊天、观景、娱乐等,休息区应利用绿化、矮墙、长廊等来构造开放、封闭、半封闭的空间,分别满足战士社交和独处的需要,同时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提供给战士安宁、自然的感觉。例如,休息区长廊的设计,不能紧贴建筑墙面或草墙,否则会有压迫感,应该空出一段距离,并且随着高度增加,距离也要增加。长廊外侧应布置绿化带,绿化带内侧供战士休息,给战士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活动空间。这两个区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训练区和休息区要有过渡,可利用曲线式小道路分离。在训练区可设置提供没有训练的战士观看训练、进行交谈的小场所和设施。在休息区可设置较大的空地,用于战士打拳、联系俯卧撑等健身活动。

3.绿化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力量,勃勃生机的花草树木可以消除战士消极的心理情绪,使战士体会到大自然和生命的乐趣。在战士宿舍外环境绿化设计时,在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的基础上,应注重绿化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美感。例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选择无毒、无刺激性、无虫害、易于管理的植物品种,给予战士安全感。同时,选择花色鲜艳、树叶翠绿的花木,在视觉上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心理氛围。在植物的布局上,采用群植、独植、对植等不同方式与宿舍外环境中训练区、休息区和道路的建设相互衬托,构造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效果。在植物造景时,应将自然形和几何形结合起来构图,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各显独特的美感,给战士不同的审美感受。

4.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公共艺术品,对大景观起点缀的作用,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精神功能。景观小品包括建筑小品(如小雕塑、亭台、楼阁、长廊等)、生活设施小品(如座椅、垃圾桶等)和道路设施小品(如街灯、防护栏、道路标志等)。但在部队单位,景观小品常常被忽视其精神功能,既粗制滥造,又不因地制宜。战士宿舍外环境中景观小品的设计不要求像部队营区其他区域的气派、华丽与庄严,应更多的关注部队生活气息的营造。同时,这些景观小品要体现本部队单位的历史传承、精神文化和意志品格,表达战士的思想情感,让战士宿舍外环境生动起来,提高整个外环境空间的艺术品质,给战士带来美的感受,得到心灵的放松。例如小雕塑的设计,不能过于抽象和单调,应生活化、具体形象化,反映战士日常生活。选择石头、木、泥等天然材料,营造原始自然的艺术效果,避免使用金属材料,否则会给战士沉闷、厚重的压抑感。座椅的设计,不要设置在路边,既有灰尘和噪音,同时,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导致缺乏安全感,如果条件有限,路边的座椅必须远离道路一段距离。座椅应设置在面对景色的位置,供战士休息时欣赏,放松心情,同时要有树木或建筑物等庇荫。座椅大小和形态设置要符合战士体型,造型应直线与曲线相结合,刚柔并济,简洁大方。同时,采用木质防水防腐材料,与环境相互映衬,最终给战士营造一种舒适感。

作者:曹珊珊 夏绍模

环境心理学论文:应用心理学与环境心理学教学探索

一、环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环境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心理学、环境学、建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并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去进行环境设计和环境实践,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因此,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二点:一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课程的实践打下扎实基础。二是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环境心理学的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境心理学课程的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的制定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环境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授课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两部分。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削弱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在授课计划中,理论主要对环境心理学的绪论、环境知觉、环境应激、个人空间、拥挤等重要章节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并掌握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实践课时部分,让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5-8个人,各小组根据兴趣和研究资源选择感兴趣的有关环境心理学的课题来进行研究。给课时让学生作讨论、调查、回收数据并进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汇报,并形成研究报告。

三、教材的选用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环境心理学的教材有很大差异。本门课程主要选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著的《环境心理学》。这门教材属于应用心理学书系,学术性和实用性均较强,有很多经典的环境心理学实验研究,比较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使用。但是,这本教材出版时间较早,里面有些内容较陈旧,案例较少,需要融合其他教材来辅助教学。主要辅助教材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胡正凡、林玉莲编著的《环境心理学》,这本教材内容较新较丰富,同时案例和图片非常多,能够很好的弥补前面教材的缺点。教师采用多本教材来辅助教学,可以丰富上课的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能收到更多信息。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转变是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需要进行改革。例如,我们以往的教学也多以教材为轴心,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和罗列。这样可能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因此,在讲理论的同时,需要多举实例来论证。如针对环境知觉的理论,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让学生用理论进行分析,并用自己的思维来评价不同理论的优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提升授课效果。由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多样,内容也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合用多种方法结合来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践报告法。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相信学生的能力,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从分组、选题、制定方案、调查、回收数据、形成报告到最后的实践汇报,老师都要进行指导并给出意见,让小组中的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合作、互相学习。通过课题实践和实践报告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课程参与度。(二)提问式方法。在课堂上适当的提问,可以直接引导学生顺着问题去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有重点地讲,能较好地达到师生良性互动,完成教与学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应该多种多样,应有典型性、针对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思考和分析,准确地掌握问题的实质。

(三)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授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讲授城市公共空间活动这一章节时,引入上海市人民公园这一案例分析,既让学生了解到公共空间这一广义概念,又掌握了公共空间是人流相对密集的狭义概念,而且能从人的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去探讨景观。设计问题,要做到公共性、私密性、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实施多媒体教学,环境心理学课程可以插入各种图片、动画和视频,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不断更新授课内容,针对当前有关的时事进行讨论。总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这些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效能的最优化。

五、考核方式的变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置,考核方式的制定也应有所变化。要摒除传统的单一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希望能更全面和灵活的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针对这门应用性课程,重点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部分可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实践部分主要根据学生在实践课时的表现而评定。因此,在成绩评定中,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其中实践成绩包括了学生们的实践报告、实践汇报两个部分,教师根据学生所做课题的成果给分,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多种角度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更主动的去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让学生更具备市场竞争力,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作者:黄艳钦 单位: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对施工安全控制影响

进入21世纪,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施工场地窄小,往往需要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2)露天的作业和施工周期长使劳动者作业条件十分恶劣;3)建筑产品体积的庞大性;4)施工作业的流动性;5)建筑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等。因此,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却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所以,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安全事故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视物不清、光线过强等。施工现场就是与建筑施工活动紧密相关的环境。有序、整洁、周密布置的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肯定较之杂乱的现场低。施工机具、材料堆放零乱、生活及生产用电乱拉私扯,不仅给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而且会造成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

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作为心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的环境心理学,是通过把人类的行为(包括感情、经验)与其对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等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传承和吸取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法则和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1]。

1.2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人通过各种手段改变了环境;在此同时,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被感知到的刺激通过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大脑将感知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回忆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知,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对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反应行为或注意[2]。环境与人的关系模型为:外界环境感官大脑注意或行为。

2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研究人与其周边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联系的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至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主要的研究过程是人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和分析,寻求外界最佳的刺激,再根据心理和行为需求去调整、完善周围的环境[3]。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在建筑施工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建设和改造出真正人性化和更安全的建筑施工活动环境。

2.1环境知觉

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建筑施工环境,首先就要了解作业环境。作业人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建筑施工环境中的信息或刺激,经过自身的经验,把建筑施工工程的空间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施工工程的大体印象,这就是“环境知觉”。人们通过环境知觉来初步感受建筑施工作业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安全性。1)视觉。在人类的各种接收环境信息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据研究,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有85%是通过眼睛捕获的,而且这种视觉信息与触觉等其他感觉相比显得更完整[4]。人眼对光源或物体颜色的识别产生色彩心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表面视觉属性表现为不同的色调,并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果。因此,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部位如临边、洞口等,可以设置警示性颜色的标识等,使作业人员对这些危险部位在脑中产生警觉意识。此外,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

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人的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感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的物体最醒目,最能被人发现。2)听觉。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人的听觉比其他感觉具有易引起人的注意、反应速度快、不受照明影响的特点。声音给人的印象因其持续时间而异,持续时间越短,声音就越感尖利,就越容易引起人的不安全感[4]。因此,在一些没法安装照明的地方,可设置声音警报器等。3)触觉。触觉,即人的肤觉,是感受系统只是对刺激作用连续过程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为产生肤觉,外界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任何强度上超过某种限度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疼痛,破坏肤觉系统的正常活动。温度作为外界作用于人体最主要的肤觉信息之一,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极端温度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危害健康。显而易见,没有所谓最好的单一温度。“舒适范围”是指大多数人感觉舒服的有效温度范围,这和人们穿多少衣服,从事何种活动等有关。当温度在24℃~27℃时,人们觉得最舒服。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环境,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烦躁情绪,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

空间认知依赖于环境知觉。人们捕捉到与施工环境中相关属性信息和背景后,储存在大脑中随时供回忆和识别,由此渐渐加深了对施工作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记住了它的作业环境中各项特征,这便是施工空间认知的过程。认知地图并不仅仅是储存于大脑中的一张折叠的照片,它是经过大脑精简加工的产物,不精确、不完全和简化是这张心理地图的主要特色。很多研究说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地理形式[5]。如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人们会把它看成是正圆形的体系;两条斜交道路交成的十字路口,人们会把它看成是由两条正交道路交成的。虽然认知地图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很有用。它表明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作业人员适应施工环境,帮助工人在施工建筑物内的定向、定位和寻路。它能帮助工人在记忆中对施工环境布局加以组织,提高在施工环境中活动的机动性,方便工作、休息等活动[5]。比较清晰的认知地图有助于作业人员更加充分有效地感受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位置,为工人提供更强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2.3注意

虽然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因素,但与人的外界环境紧密联系[6]。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影响作业人员注意的内容,即注意力的分配,通过不同的外在因素影响作业人员所处的外界环境,从而诱导性地强调那些需要加强注意的危险信息对作业人员的刺激,避免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内容在人脑中被注意。同时,可以通过发挥外部环境活动的影响作用,刺激作业人员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重要信息内容的注意能力,从而诱发和调动作业人员自发地对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注意的原因;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差异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是指刺激物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和新异性也能引起注意[7]。

3结语

环境心理学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最热闹的一个方向,因为它以人的行为—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环境、人的知觉、注意、人的行为等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因此环境心理学得出的理论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帮助其他所有应用科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建立更和谐的秩序。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施工安全监管中运用

进入21世纪,建筑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施工场地窄小,往往需要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2)露天的作业和施工周期长使劳动者作业条件十分恶劣;3)建筑产品体积的庞大性;4)施工作业的流动性;5)建筑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等。

因此,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却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所以,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安全事故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视物不清、光线过强等。施工现场就是与建筑施工活动紧密相关的环境。有序、整洁、周密布置的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肯定较之杂乱的现场低。施工机具、材料堆放零乱、生活及生产用电乱拉私扯,不仅给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而且会造成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

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作为心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的环境心理学,是通过把人类的行为(包括感情、经验)与其对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结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它以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等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在传承和吸取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法则和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1]。

1.2环境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人通过各种手段改变了环境;在此同时,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被感知到的刺激通过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人的大脑;大脑将感知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回忆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知,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对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反应行为或注意[2]。环境与人的关系模型为:外界环境感官大脑注意或行为。

2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研究人与其周边的物质、精神环境之间联系的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确立以来,至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主要的研究过程是人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和分析,寻求外界最佳的刺激,再根据心理和行为需求去调整、完善周围的环境[3]。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在建筑施工空间中的活动及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反应,将有助于建设和改造出真正人性化和更安全的建筑施工活动环境。

2.1环境知觉

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建筑施工环境,首先就要了解作业环境。作业人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建筑施工环境中的信息或刺激,经过自身的经验,把建筑施工工程的空间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在头脑中形成对建筑施工工程的大体印象,这就是“环境知觉”。人们通过环境知觉来初步感受建筑施工作业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安全性。1)视觉。在人类的各种接收环境信息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据研究,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有85%是通过眼睛捕获的,而且这种视觉信息与触觉等其他感觉相比显得更完整[4]。人眼对光源或物体颜色的识别产生色彩心理,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表面视觉属性表现为不同的色调,并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果。因此,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部位如临边、洞口等,可以设置警示性颜色的标识等,使作业人员对这些危险部位在脑中产生警觉意识。此外,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人的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感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的物体最醒目,最能被人发现。2)听觉。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人的听觉比其他感觉具有易引起人的注意、反应速度快、不受照明影响的特点。声音给人的印象因其持续时间而异,持续时间越短,声音就越感尖利,就越容易引起人的不安全感[4]。因此,在一些没法安装照明的地方,可设置声音警报器等。3)触觉。触觉,即人的肤觉,是感受系统只是对刺激作用连续过程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为产生肤觉,外界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任何强度上超过某种限度的刺激作用会引起疼痛,破坏肤觉系统的正常活动。温度作为外界作用于人体最主要的肤觉信息之一,影响着人的工作效率。极端温度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危害健康。显而易见,没有所谓最好的单一温度。“舒适范围”是指大多数人感觉舒服的有效温度范围,这和人们穿多少衣服,从事何种活动等有关。当温度在24℃~27℃时,人们觉得最舒服。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环境,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烦躁情绪,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

空间认知依赖于环境知觉。人们捕捉到与施工环境中相关属性信息和背景后,储存在大脑中随时供回忆和识别,由此渐渐加深了对施工作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记住了它的作业环境中各项特征,这便是施工空间认知的过程。认知地图并不仅仅是储存于大脑中的一张折叠的照片,它是经过大脑精简加工的产物,不精确、不完全和简化是这张心理地图的主要特色。很多研究说明人们会把日常的实质环境知识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地理形式[5]。如一个椭圆形的铁路体系人们会把它看成是正圆形的体系;两条斜交道路交成的十字路口,人们会把它看成是由两条正交道路交成的。虽然认知地图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但它很有用。它表明我们描述环境时是有选择的,是以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意义的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其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有效率的简化的认知结构。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作业人员适应施工环境,帮助工人在施工建筑物内的定向、定位和寻路。它能帮助工人在记忆中对施工环境布局加以组织,提高在施工环境中活动的机动性,方便工作、休息等活动[5]。比较清晰的认知地图有助于作业人员更加充分有效地感受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位置,为工人提供更强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2.3注意

虽然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因素,但与人的外界环境紧密联系[6]。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改变,来影响作业人员注意的内容,即注意力的分配,通过不同的外在因素影响作业人员所处的外界环境,从而诱导性地强调那些需要加强注意的危险信息对作业人员的刺激,避免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内容在人脑中被注意。同时,可以通过发挥外部环境活动的影响作用,刺激作业人员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重要信息内容的注意能力,从而诱发和调动作业人员自发地对注意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注意的原因;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差异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是指刺激物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和新异性也能引起注意[7]。

3结语

环境心理学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最热闹的一个方向,因为它以人的行为—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外部环境、人的知觉、注意、人的行为等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因此环境心理学得出的理论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帮助其他所有应用科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建立更和谐的秩序。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摘要: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心理学属于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就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人的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本文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对二者的有机接轨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环境心理学;空间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

2环境心理学在国内外研究应用简况

在园林刚萌芽时,我国的园林设计就非常重视人居环境的和谐,园林名著《园冶》就是一部系统地论述如何营建和谐的人民居住环境的巨著,中国的《风水学》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环境给人的心理作用;西方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由于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减少,科学家、心理学家更加重视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纷纷研究与环境心理学有关的课题。由于环境问题的心理学研究仍然滞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功能主义。心理学保持并合法化了这样一种世界观,即个体是与环境相分离的。

3用环境心理学指导园林要素设计

3.1园路。

园林道路系统引导人们方便的到达各个景区、座位区或观赏区。园林道路设计时蜿蜒环绕的穿过不同景区的小路,环绕整个山林的旅游观光车道,以及不易攀登的栈道。

3.2水。

无水不成园,水为园林之魂,古代造园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构筑自然生动的山水景观,水的设计在园林景观中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水环山而流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水作为视觉对象,有丰富的视觉层次。灵活的组织点线面式水景,构成三维空间增加层次感。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效果。

3.3建筑。

建筑的高度、色彩、材质和形态对游客的心情会带去较大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低矮狭小,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采用围合形式的邻家小院,这种空间形式不仅仅能增进住户之间得友谊,还能让人有一定的安全感。

3.4植物。

在设计中利用植物的不同色彩、质地、形状和味道来创造四季的景观,例如道路的转弯,地形的高差,不同的景点区域等,用植物的变化来引导人群;同样利用植物来创造小尺度的空间,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3.5小品。小品在园林设计中起到点景或划分景区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过渡和引导的作用,设计小品时紧扣主题,满足人交往需要及符合个体尺度的小品,增加园林空间的趣味性。

4用环境心理学指导园林空间布局设计空间设计效果。

园林设计的目的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安全、舒适、宜人、保护个人领域和富有关感的环境。园林设计中应尽可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划分出公共、半公共、私密、半私密的空间,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活动。在保持原有的自然状况下,包括它的原始植被状况,随山就势,因势利导。体验园林带来的“幽”。在尊重基地条件下,对整个园林进行空间功能的设计,使各分区景观具有以下空间特性。

4.1景点游览区。

从入口的广场设计开始,较大面积的空地,需要满足人流得集散、表演、集会、庆祝等组织的大型活动提供场所。通常情况下,人喜欢看别人活动。当你看别人时,有相当部分的被看者也在看你。

4.2观赏游览区。

运用多种的游览方式私密性强的散步道,露天的水路,游览路以及穿梭在林中栈道和塔楼增加人们游览的视线,加强了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游览的时候将人们带进封闭,半封闭,开敞等各种空间(这中空间是靠不同的植被的群落,道路的有机分割,各种构筑物的和谐统一塑造而成的)让人们回味无穷。

4.3安静休闲区。

巧妙的运用景墙的遮挡,植被的空间组合(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有机构成)有序的营造适合人静心养神的安静休闲区域,设计中将亭子或凳椅放在角部或边界明显处,因此凸出或凹进的角部,如L形长凳和花池,特别吸引人就座休憩或面对谈话。设计能移动的座椅可成组灵活布置,有利于群体交往。

4.4体育活动区。

宽敞的露营区由植物围合形成半密闭空间,优点是与外界有视线交流,而空间形式仍较密闭,不致有人贸然闯入,有较强的限定感。开敞式空间视线通透,围合感不强,可以利用高差或地面材料划分来限定空间,但至少有一面(最好是背后)作封闭处理,使人不致过分分散精力。私密幽静的散步道、骑游道、刺激的攀爬运动场所,以及滨水的野外探险、露营、跑步场地等合理地布置在一起让人充分体验运动养生的乐趣。

5结语

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作为依据融入设计中。环境即“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以人为本,合理细化功能组织,使空间布局自由流畅、富于变化,同时各空间元素具有内在的有机衔接,让园林景观更加人性化。

作者:向燕琼 贺雪佼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视域下的环境设计

1环境心理学理论所涵盖的必要要素分析

虽然环境心理学的主体概念并不是很明确,但是对环境心理学所涉及到的因素,学术界有着一致的认可。这主要的包括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心理环境。本节就此三者进行简要的分析。第一,自然环境。是人生存和生活创造的主要载体,围绕着整个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自然环境主要的包括水体、土地、植被、动物、矿物、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等等,这些物质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的条件。第二,建筑环境。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在地球的角角落落里都有着人雕刻自然的痕迹,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类社会无时不刻的在创造着艺术形式,而这与环境就密不可分了。最早的建筑还是属于洞穴,虽然是半自然半人文化的创造物,但是因为其有了人的居住而变得温暖而更具人性化。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推动着各式各样的建筑群的产生,在科技水平的进步与人类智力的大幅度提高,建筑水平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人类对建筑的舒适度要求也在进一步的加强,因此,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结果。第三,心理环境。对心理环境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心理环境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一种是心理环境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但是详细分析,其实心理环境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环境的真实影响,因为从成人的角度来看,环境可能是熟悉而且是烦躁的,但是对儿童来说,同样的环境可能是陌生而又温和的。

2与当代人居区域环境相关的环境心理学理论

因此,遵循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说环境心理学虽然的研究内容还是相对模糊的,但是在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

2.1生态知觉理论所谓的生态知觉理论由J.Gibson首倡,主要的比较看重人的先天遗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的理论内容是指人的直觉是一个过程,人的感官器官和心理在受到环境的刺激之后,形成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主要的包括娱乐、安全的需求。这就影响了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并对环境的好坏而产生的喜怒感受,例如,人们一般的都会选择植被覆盖率高、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果没有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充足的水源,人们将会选择逃离该区域,另寻去处。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环境的喜好程度与环境本身的质量息息相关,这就符合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而且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心理欲求,并渴求对信息的控制能力。

2.2概率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由EgonBrunswik提出,这一理论的特征是主要的注重现实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这就必然与人类的后天学习能力相挂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以解决生活环境的问题。比如就客厅来说,从后天的知识结构中人们会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种设计理论,主要的是以某种功能为主导功能,并潜藏其他的功能,比如对小区室外环境的设计之中,设计者往往会设计出比较大而且边缘比较广的碗型花盆,其主要的功能是对小区进行景观覆盖,其实潜藏的功能是缓解人的视觉疲劳。2.3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没有具体的理论内容,但其主要的对形式和内容的合理布局,以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如果在小区的设计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化环境处理法,环境就会被规划成合理的族群,塑造丰富的景观。

3案例分析———老年人活动空间分析以及运动场所空间分析

结合以上三种设计方式,结合现实生活中景观的实际操作,对以下两个特殊场所进行案例分析。

3.1老年人活动空间分析老年人因其生理功能衰退和年龄因素,造成了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在休憩空间的设计上,主要的应包括座椅、凉亭、方桌和简易运动设施的基础建设,并注意安全配套设施建设。因老年人性格各异,设计者要满足老年人在心理、休闲和娱乐等等的需求,提供观赏和园艺种植场所、简易运动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并设置专门的老人托管所,为老人的安全负责。

3.2运动场所空间分析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心理素质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因此在小区设计中应该注重篮球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羽毛球场和兵乓球场所的设计,在位置上应该远离车道、过道、走廊等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并要把植被条件考虑在内,以缓解因过度吵闹而造成的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4结语

环境心理学理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资源配置当中,人居环境首当其位,因此良好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水平。

作者:毛文实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论文

一、环境心理学简介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始终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据罗玲玲等的统计和分析,认为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环境社会学与文化、环境行为学、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设计评估是环境心理学的五大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本质上关注的都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环境心理学家Stokols教授提出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很好地表述了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见表1)。该模型分为两个基本的维度:其一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和行为形式;其二为人—环境交互作用的作用和反作用阶段。将这两个维度的分类两两匹配,获得人—环境交互作用的四个模型:解释模型(认知、作用)、评价模型(认知、反作用)、操作模型(行为、作用)和反应模型(行为、反作用)。[2]解释的模型与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表征和结构有关,涉及空间环境的认知表征与人格和环境两个方面。评价的模型是人们针对预定的性质标准对情景进行评价,包括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的评价。操作的模型是个体的活动穿过或者直接影响环境,包括对与生态相关行为的实验分析和人类的空间行为。其中重点关注的是人们的空间行为。反应的模型是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物理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心理学。

二、人—环境的互动: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

建筑环境心理学面对的环境以建成环境为主,在Stokols教授的人—环境交互作用模型表中,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的解释模型和行为层面的操作模型。结合上述对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分析,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面:(1)认知层面:探讨个体的基础心理活动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内容为建筑环境的色彩、光线、材质、形体等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知通道所带来的心理体验。(2)意识层面: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建筑环境的理解和追求。(3)行为层面:探讨人的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交往尺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与建筑环境的领域感、私密性等,并结合人体工程学探讨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依据以上三个层面,笔者对环境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建成环境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探讨面向建筑设计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虽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虚拟环境同样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但是本文仅以建筑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范围仅限建成环境部分。从表2可以看到,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过程是认知和解释世界时所有个体都遵循的共同性过程,其中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是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个体面对环境时在知觉层面、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心理过程;基本的空间认知(如空间客体的知觉)与宏观的空间认知;认知地图与认知图式等相近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建筑学专业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设计基础中,关于形状、形态、形式等与人类个体知觉和认知的关系。空间认知的基本理论则对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较多启示作用。关于人格与环境的研究则关注特定个体在解释环境过程中的独特组织结构和表达。学者坎特认为环境心理学中的人格研究至少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环境倾向的概念和测量;二是利用已有的人格测验来预测人们对物理环境的使用和改变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毕生发展的概念能够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关注环境使用者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这是设计的依据和灵感来源。而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关注的是空间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引发不同交往情境下人们对不同空间形式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空间对其使用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三、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实践

(一)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

1.课程大纲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心理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课时为16学时,授课对象为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对国内主要建筑类院校相关课程设置的调研发现,开设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学校虽不在少数,但是其课程设计大多参照目前常见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材,缺乏深入思考以及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也有一些实践思考。本文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色,寻找二者之间的深层逻辑关联,并尝试构建和完善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体系。上述针对心理学原则及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从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把与建筑设计专业联系紧密的环境心理学内容分成若干主题明确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结合授课对象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从环境使用者和环境设计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对环境使用者而言,从共性的心理过程、独特的个性心理和社会的个体互动三个方面,介绍环境心理学以及它和建筑设计的关联,并针对社会物理环境中与建筑设计专业紧密相关的建成环境部分,从城市、社区、单体建筑三个不同层面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设计指导原则的讲解和讨论。其次,对环境设计者而言,如何发挥创造力潜能,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各方密切合作、良好沟通、说服他人,以执行自己的设计意见和设计想法,这些都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应重视并掌握的能力。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列入教学计划做简要介绍。2.课程作业环境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因此,环境心理学课程作业设计亦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以人—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业内容与教学大纲基本同步。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小组完成和个人完成两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作业指导书,从下述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发展计划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已开设6年,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分析,每年都会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作业进行相应调整。作为主讲教师,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介绍环境心理学中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使其与设计课程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心理学课程未来建设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1)尝试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室合作,为学生创造噪音、温度、光照等环境知觉的实验环境。(2)加强与设计基础课、建筑设计课的结合,课程作业设计与设计课程作业同步,以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3)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倾向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赵睿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