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28 04:14: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初三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 要:初三阶段学生要面临中考的庞大压力,同时有需要在复习初一初二的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初三新学的知识,因为其任务量比较大。而初三的数学学习因为其抽象性比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压力比较大,而且初一初二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复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三数学教学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情况,寻找到提升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方法

在教学初三学生的数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三学生所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帮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复习初一初二学习过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教学的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这样初三数学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课内“紧”,课外“松”

1.课型设计要多变、新颖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花功夫、动脑筋,使复习的内容有新鲜感,以充分诱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例如: 在复习《实数》这一章时,先叫学生边看书边用树状图列出本章的知识点,然后选出较好的一份板书,使学生对该章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再让每个同学都来提问(问题不重复),其他同学回答,并宣布最后要评选优秀提问者。这样,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所提问题覆盖面广,而且又能暴露学生的知识欠缺点,针对性强,因此当堂就能复习巩固,还能减轻学生课外的作业时间。

2.课堂结构要合理安排

传统的复习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先梳理知识,再分题型讲析,所采用的方法是“题型+方法”,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课外资料上抄取题目,通过逐题讲解,欲从诸种题型来提高成绩;二是把复习课上成习题课,按照指南或教材上的练习,不加以选择,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然后再逐题讲解,讲的内容太多,经常一节课上不完,重点内容不能突出,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合理按排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初三复习课的关键。教师要重视课堂每一分钟的时间,课前要先准备好例题、图表和问题。要避免虎头蛇尾的结构安排,使每一节课都有新内容、新收获。

3.例题、练习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一般来说,一节复习课可根据内容的不同,最多按排2-3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为宜,例题讲解要给学生留足时间思考和交流。例如《指南》中“全等三角形”这节的例题和练习很多,题型相类似,课堂上可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精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到两个例题,讲解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思想的渗透和总结性。同时,要讲究习题的质量,做到有针对性,少而精,可采用题组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组时,将知识分类归档,并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或通过解其中一道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与规律,做到解一题、会一类,复习一点、巩固一片,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二、积极利用情景教学设置问题情境

初三学生的可塑造性很强,因此,在初三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初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应该积极教授并引导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情景教学法中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十分有效。为了帮助初三教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情景教学模式,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十分有利。因此,初三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始自主学习。

如,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直线与圆的相互关系及圆与圆的相互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直线与圆关系教学之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圆与圆的相互关系,并在下一次课堂上提问学生探究的结果。

三、根据认知规律,挖掘结合契点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承载,是课堂教学的准绳,没有教材的话,课堂教学就变得盲目和散漫。因此,九年级作为知识的总结和升华阶段,也要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囿于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同学们的认知规律,并能找到其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有针对、有计划地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迁移知识。

比如,在引导大家复习《变量与函数》知识时,因为函数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诸多知识和数学理念都要靠函数思想来理解和阐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不能只从表层的概念和基本练习复习,而是要站在初中阶段函数教学的高度,挖掘教材联系,比如可以联系不等式、方程等进行引导和拓展,如此设置方能让学生生发知识概念,掌握函数的精髓,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学习奠定基础。

四、系统知识

知识点多、散是数学课程的特点,也是学生很难将知识进行整合的阻力,更是不利于学生灵活知识应用的。所以,在初三复习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将零散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借助“对比”活动来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

现代初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时候,同时要关注到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初三教师必须要重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论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摘 要:纵观整个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初三数学以内容量多、题型复杂、知识重难点密集等特点成为初中数学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到了初三,学生因为即将面临着升学考试又处于青春期所以会成为一个压力大又及其敏感的时期,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瓶颈、疲软等现象,如果不加以调节,很有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中考是学生第一次面临可以自己选择命运的机会,数学作为三门主课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这样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调整教学方式来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显得格外的重要。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初三数学的教学量大,基本上第一学期就要完成初三数学上下两册的教学,到了初三下学期就要进行整个初中数学体系复习。复习的内容多且杂,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学中考成绩。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压力会不自觉的增加。如今的课堂教学推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显得极其重要,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努力,教学质量就能提高的。所以研究学生的心理是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通过长期的教学沟通,笔者发现一般负能量的心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恐惧心理。学生很害怕自己学不好最终导致考不好而辜负自己、家长和教师,这种心理和家庭和学校有分不开的关系,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过分关心会被视为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样孩子一旦数学成绩下滑马上回失去信心,上课时心猿意马最后成绩一落千丈也就更害怕学习。二是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很自卑,遇到难题不会问,越不问难题越多。上课老师提问从来不举手,害怕答错更害怕答错以后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光,越是自卑越是不能积极思考学习。三是依赖心理,在复习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认为这都是以前学过的内容,自己肯定没问题。在遇到难题时,也不会动脑子去解题,只会等待老师的答案。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面对学生的这三种心理,作为教师,一定要从这方面着手制定出具体的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初三数学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出现以上三种心理的综合原因都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数学又感兴趣,相信不会有哪位学生是学不好的。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再把难题分解,落实到各个基础知识点。让学生意识到再难的题目都是由一些简单题堆积而成,慢慢分解的话都是可以解答的。例如已知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b),(a+1,b+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这道题咋一看是两种函数的结合体,这时就需要教师将题目进行分解,题目中提到的两种函数分别是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根据一次函数中的两个点可以解出y和x的数值,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的公式就可以了。一道题分解下来就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增强做题的自信心。在讲解题目时,可以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具体的图像画出来更能加强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分解和做图,这样生动的课堂模式必然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引导学生重视方法的积累

数学是一个结构性学科,以一个章节为中心,可以拓展横向、纵向的多种章节,这个结构庞大而复杂,因此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注重日常学习中的积累,包括知识点的积累和解题方法的积累。在此主要讲解题方法的积累。数学的的结构体系虽说庞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善于总结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便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题型中去。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与坐标系”这一章节时,老师需要做好的不仅仅是把基础的理论交给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总结解题方法。在他们总结出了“y=ax^2+bx+c中,a决定图形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向上,a

三、注重课堂上下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所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在如今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站在讲台上讲讲了。老师尤其要注重课堂上下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平时受困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课堂上老师讲课刻板、严肃、流程化,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渐渐形成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教学工作中课堂上下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热情。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些小互动,活跃气氛,从而提升课堂授课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时,老师经常需要在黑板上绘制一些圆形图,在老师画图的时候,学生往往自己坐着发呆,没有任何交流。如果老师善于互动,就可以请学生上台作图,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通过这类小互动提高课堂活跃度,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而课后,老师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很多时候几遍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疑问也不愿意主动请教老师,因此这点需要老师主动去观察。对于观察中发现的对某些知识点把握不住的学生,老师需要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让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信心,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教学工作中除了完成传统教学观念中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以及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把初中数学教学活跃起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更难的数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介绍了做好初三数学教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跟我的同事们经常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合理地利用教学的原则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呢?下面,本人将试着结合实际教学例子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地钻研教材,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潜在功能,建立一个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加工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好每

一节课,学生才会乐学。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等于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合理,统一和谐,学生才能自然清晰地接受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坚持“双基”教学,注意适当拓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考试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发展。我们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引申、拓展,并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注意总结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

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大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一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二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三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用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们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而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

自己感悟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

四、重视信息及时反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将反馈与矫正落到实处,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了解、当天解决,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真实,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作业及时批改,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及时做好信息反馈。 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要求学生做好纠错记录,准备专门的纠错本,便于学生记住易错的题型。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同时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当日为好。

2、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答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尝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学习进步的甜头,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及时矫正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

五、关注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给他们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他们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要想他们成功就要在课后多花时间帮助他们。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地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多生气,多着急,都要忍住,要耐心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六、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铆着劲儿去争、去夺,加快速度、提高效率。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后进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后进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 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后进生也“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会自动退出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意志的目的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初三。初三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初三这个阶段很是敏感,许多学生都有些畏惧初三,因此,在学习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这样,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初三的学生是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就如何快速提高初三数学成绩来进行一些分析,并且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一、针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研究

1.恐惧心理逐渐形成

由于初三的学习量加大,加上老师和家长的期盼,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在无形之中对初三都是有着恐惧心理的。而这种心理往往被老师给忽略,不受家长的关心。老师和家长一味地给孩子们增加学习的压力,这样一来,孩子们心理上的负担就更加加重了。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滑,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害怕触碰数学题,不再积极去学习数学,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最终导致孩子自卑,使教学的质量下降。

2.胆怯自卑心理的存在

有的学生在整节课后,明明自己心中还有问题,却不敢直接问老师。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自己想回答,却又过多地担心自己答不对,怕因此得到学生的嘲笑和老师的冷眼相对。

3.依赖性心理的存在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依赖性,并不是自己去主动地去学习、去探讨。在课上表现为:思路跟不上别的学生,反映比其他学生慢。自己不愿意去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其他学生随声应和。课堂上自己不愿意去解题,而是等着老师去讲。在课下做作业时,经常抄袭同学的作业,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举一反三,降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上述学生的心理变化,作为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讲课时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多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是坚强意志的体现。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那就有了学习的动机。教师应该在平常的课程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来,在做题中做到举一反三,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只要学肯定能学会,能学好。在讲解难题的时候,可以将难度分解,从而降低难度,逐步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不用发愁数学成绩不会提高。

2.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积累

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想要提高成绩,在平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在平时的课上课下,学生做的题肯定不在少数。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总结、去思考。比如,在证明题中,我们可以出下面三道题来让学生解答。(1)a,b,c是三条直线a∥c,b∥c。求证a∥b。(2)假设命题不成立,即m,n全为奇数。(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至多有一个锐角。等学生做完了,就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做这些题方法的类似处在哪里?让学生对反证法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遇到这种类型的题都会正确解答。

3.讲课时与学生实时互动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课的语言上要幽默风趣,这样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另外,在课堂教课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举动。课堂上,老师多让学生来发表言论,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抓住学生的“心”进行教学。每当遇到一个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老师便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积极地参与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派每组的代表总结观点,发表言论,共同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许多老师都是讲完课之后就不管学生了,其实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间或是放学之后可以多和学生交流。多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关注一下他们的兴趣点,这样会更好地建立师生关系,帮助更多的学生,使学生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从而也就喜欢老师讲的课,在教学中也会发挥最佳效果。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会知道学生在哪个问题上不懂,还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学生弥补知识,从而让学生更有自信心。

本文通过研究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初三数学的知识重点,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来达到提高学生初三数学成绩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做到举一反三,从题海中挣脱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三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初中生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初三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浅显分析,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三教学;数学能力;培养

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需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三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叙述。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工具,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地调动起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良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数学课题能够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内容以趣味性的形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现,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探知欲望。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述概率的简单应用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准备一些抽签应用的纸条,还有骰子等多种道具。在知识讲述前教师要求学生做几个简单的游戏,应用游戏导出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应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将学生具有的创新思维充分地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可以更加良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挖掘数学知识。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述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前,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中心对称图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在课堂上讲述一些自己认为的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再将对称图形的定义对学生进行讲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记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

数学是我国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数学知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需要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样重要,促进我国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有效提高初三毕业班数学教学质量

一、 关于备课

结合相关研究文章的阅读和自己的思考,建议广大教师在备课问题上应追求如下几方面的基本定位。

1.要深入文本。有不少老师对离开教学参考资料去独立备课,颇感为难;他们参加教学比武活动,在限定时间内所撰写的教案因其不得要领而往往难以脱颖而出,这主要是缘于这些老师平时没有养成研究文本的意识和习惯。备课的基础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要潜心研究文本,分析教材,做教材的知音。要达到以下三个境界(类似佛教悟禅的三重境界):(1)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其基本要求是谙熟教材内容。要抛开那些教参资料,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和见解;(2)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其基本要求是探寻文本的相互联系。包括从教材中跳出来,从整单元、全册、整年段的宽广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努力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修炼的阶段,一种提升的过程;(3)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基本特征是达到“原来如此”的悟境。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教材,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及更具高度的把握。

2.要以生为本。笔者认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它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就是一定要根据具体学情去确定教学目标。而每个教学目标又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目标;第二层次是中等学生必须达到、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是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所谓目标要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关于上课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就普遍意义而言,课堂教学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其关键词是“实在”;第二境界,是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其关键词是“和谐”;第三境界,是魅力教学的审美境界,其关键词是“美感”。

就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即第一境界的常规教学而言,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有三个具体问题提出来探讨。

1.教师的状态。吴江市青云中学总结了教师走进课堂“三个带进的艺术”,一是“把激情带进课堂”。不管自己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教师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二是“把微笑带进课堂”。和善的态度其实是用教师的眼神、语调表达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三是“把趣味带进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机和情趣是实现教学高质量的源头活水。

2.课堂的提问。教学之路就是问题之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课堂应当向问题敞开,更要向有价值的问题敞开。

3.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即便大汗淋漓,也会乐此不疲。有了兴趣,再重的担子也是轻的;没有了兴趣,再轻的担子也挑不动。如何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回答是8个字: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因为这个问题是活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的前提有三条:一是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自然喜爱并心生敬意;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甚至富有磁性的教学语言,学生必会如沐春风;三是创设的教学情境。通过相应方法和手段尽量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略。

三、关于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

笔者认为,教学质量的比拼有60%在课堂,有40%在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中的问题,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直接原因。

根据相关调研,目前教师在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教师片面搞“题海战”,作业量大,使学生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产生厌做作业的心理。同时,作业量过大必然导致批改马虎草率,难以把握学生巩固知识的真实情况;有些教师不善于根据具体学情精选作业题(一道高质量的作业题可抵X道未加精选的作业题),造成了作业题针对性不强,学生训练的效益不高;有些教师批改不及时,反馈时间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实际上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不少教师讲评时采取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等简单化方式,使得讲评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的效益,参照有关文章的观点,笔者提出如下主要建议:

1.作业题不能照搬教辅资料,不能重量轻质,一定要加以精选,提高针对性。

2.作业批改提倡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作业批改“不过夜”,当天作业当天批完,作文允许一周内批完)。而对那些课务重的教师,提倡着眼效益,多元批改。如可采用师生共批、轮流面批(由于每次批作业总是要请几位学生来面批,使学生有了一点小的压力),自批互批(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随堂批改(简单的作业可通过小组比赛等方法,当堂完成批改)等。

3.倡导做好错题建库的工作。学困生一般都要有一本错题集,把作业中易错的试题订正在一本特殊的作业本上。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二次练习,这应当是非常见效的一招。

教学质量的竞争十分激烈,有效教学的话题十分沉重,有效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靠广大教师的倾情付出。广大教师们的工作十分辛苦,精神压力也不小,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苦并快乐着”的人生体验;只有深谙苦与乐的辩证法,才能打开通向职业幸福的按钮。作为教育领导者、管理者,要千方百计营造让广大教师倾心投入、释放能量的心理环境和工作氛围,为大面积教学效益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提升初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摘 要: 初三数学教学与其他年级的数学教学存在不同之处,其课程教学既要完成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复习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提高初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详细探讨了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旨在为初三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三数学教学 有效性教学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反思能力

数学学科抽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加之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1]。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教学实践者的身份,探讨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正确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严谨性,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1.优化教学方式

初三数学教学与其他年级的数学教学存在不同之处,其课程教学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复习课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初三数学教学是对整个初中知识的总结与深化的关键时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优化,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使得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由于初三面临升学压力,需要学习和复习的科目多,使得部分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其中,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技能。

其次,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关系促进师生互动。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过去的知识积累与运用能力存在差异,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2.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模式

初三数学教师一方面讲授新的课程,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复习过去的知识点,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教师必须采取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教学[2]。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学生又存在多种问题,通过运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发进行学习,并在合作中发现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问题,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水平。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与分析,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由于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在质疑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时,让学生准备能够折成圆柱体的平面图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发现规律,然后探究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著名的数学教育大师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动力和核心”,“缺少反思,学生的理解就难以提高”。由此可见,数学反思能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具体研究发现,目前初中学生普遍缺乏数学反思意识,反思能力较差,反思能力发展不均衡。很多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体的方法[3]。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够正确描述,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且在预习中进行反思,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点,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漏洞。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时常回顾已学的知识点,并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不善于管理学习过程,没有真正意识到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也不擅长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分析题意,欠缺在阶段性学习或复习后的自我总结和评价。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知道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认真实施相关措施。教师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初三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自我反思和互相反思的形式,实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认知技能、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巩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依靠的是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求知、巩固和探索。本文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重点讨论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最有效的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然而传统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那么,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正确理解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的自己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独立思考问题。

1.自主性

初三的数学包含了初中整个阶段的知识量,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有计划地重点巩固,对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

2.主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理,布置庞大的作业量,那样只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会产生厌恶、敷衍的做题情绪。

3.独立性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会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和结论,他们会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教师在学生面前以辅导为主,为学生解疑答惑。

二、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益处

1.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问题会进行不断地假设、分析、论证、抽象、概括以寻求找到答案,就是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认知新问题,分析新问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学生总是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下功夫,深刻探究问题答案,如果成功的解决了问题,就会增加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去探索难度更大的问题。这种求知欲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3.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发展

自主学习脱离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语言交流,这样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会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避免因书写不当造成阅卷者不明其言何意的困境,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初三的数学教学内容多,涵盖了总结归纳以前两年的知识,给学生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完成较多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沉闷,压抑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再创造紧张的学习氛围来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应适当愉悦、放松教学环境,给学生提问和独自解答问题的时间,让学生的独到见解可以与大家分享。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不足之处可以加强讲解或者重复讲解。同时教师也要把教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大家熟知的的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运用数学理论的主动性。

2.鼓励学生多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质疑就是要让学生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极力配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只管讲授和提问,学生只管听和回答的情况。教师应当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质疑,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再辨明质疑的理由,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这些质疑,教师可以再让别的学生予以作答,其他同学也解决回答不了的,教师再亲自上阵回答学生的质疑,同事,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积极的讨论、争辩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优秀的思维品质。这样就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能质疑又能答疑解惑的程度。

3.教师要时时检查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初期,是离不开老师的检查和督促的,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经常布置自学内容,检查学习效果,对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错误思想,不要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就是老师看不到也检查不到的学习内容,可有可无,对自己没有益处的思想。

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初三是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繁多的数学概念、定理、推论和以往的知识体系,会给学生造成压力,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退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只听老师讲授习题答案的习惯,不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就会失去解答问题的信心,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解答问题的信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慢慢引导他们得出问题答案,肯定他们每一次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获得的结论,只有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学生才会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加战胜更困难问题的决心,,从学生内在心理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体验不断被强化,也就逐渐树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这样,遇上难事就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碰上失败就会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总之,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课内、课外对自学的引导,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配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主观愿意接受自主学习方式,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关于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探讨

摘要:初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过在各任课教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了一年的努力,特有以下总结。

关键词:初三数学 教学总结 因材施教 自身努力 科学备考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1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提前两天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1.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1.3辅导与作业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我把每天的作业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

二、自身应努力的方向

2.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所以我重视教材的钻研。每一节课都在上课前花大量进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一是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处理,设置成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每一节的学习任务,并且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

2.2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

由于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删去了部分内容,但是,一方面删去的内容中有部分无论是对解决问题带来方便,还是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都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考试命题者还没有完全从旧教材中跳出来,经常出一些需要用旧课本知识解决的题目,并狡辩说课改后只要与课本内容有点占边的题目都不算超标,同时,尽管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也只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本学期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应对命题者说“要与课本内容有点占边的题目都不算超标”。的能力。

2.3坚持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去学习,并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认真批改并及时讲评作业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课本习题和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使学生能及时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本人也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5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通过努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中等难度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能解决或通过合作讨论后能解决。

存在问题:学生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对初一、二课本里中等难度的题目都不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更是几乎没有人会做;大部分学生有粗枝大叶的作风,经常不小心做错题,影响了考试成绩。我会在初三下学期的总复习当中在克服

三、科学备考真抓实干

3.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选材、强典型、清思路、实效果。复习分三个阶段:基础复习、专题训练、摸拟测试。第一阶段要求紧扣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重视原理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实现知识重组、升华的目的。第二阶段专题训练要求抓好考点。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阶段模拟测试。通过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3.2及时进行复习阶段验收

对每部分复习都有2套资料。基础回顾;拓宽发展;。每部分复习结束都要进行验收,测试后认真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查找得失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评,达到满分的目的。

3.3复习时处理好五个关系

大纲、考纲、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讲与练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外订资料、网络资源、自编题的关系;尖子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既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摘 要:相比于初一、初二的数学内容,初三的数学内容更抽象,难度也更大。而初三数学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手段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是初三数学教师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立足初三数学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堂互动;学习成就

相比于初一、初二的数学内容,初三数学的内容更加抽象,难度也更大。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注意由易到难

常言道,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在初三数学的教学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部分,课程设计一定要注重由易到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才能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中,将数学原理、能力学得扎实。例如,进行实数的运算教学时,应当先教学生简单的加减运算,然后教乘除运算,最后扩展到乘方和开方运算。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注重课堂互动性教学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和学生形成教和学的互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增加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于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及时解惑。也可以创新互动性教学方式,如小组竞赛、实际项目建模等。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初三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作为初三数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点,具体做到: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多表扬;对于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多鼓励;对于学习进步的学生多奖励;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请他在课堂上给大家教授一些学习心得。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作为初三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挖掘,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的目的。

初三数学教学尤其有独特的特点和难点。初三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能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合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认识到学生是初三数学学习的主体,通过科学的方式提升初三数学教学质量。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与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育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中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又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教学,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已经出现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初三学生,而要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如何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当代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我们萌生了“分层、分类”的思想,并在实验中逐步形成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的较系统的认识。2010年9月,我校数学科组在初三级开展课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育》实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分层教学”对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测试等方面,谈谈认识和做法。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学情”,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操作模式的统一体。在应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共同发展。②变通性原则。学生分层是一个相对动态过程,不可固定化。分层是为因材施教,促进最大发展。③互补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好各类学生活动,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实现各种学习形式的功能互补。④发展性原则。各层知识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对同类课程的各层目标逐步提高,使分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满活力和积极发展的过程。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宗旨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提高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信息量的增加,人的个性越来越强。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等许多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无论是智力还是非智力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如果在初三数学教学中仍不顾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特别是上复习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为了协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学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甚至很大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往往也存在这种情况。

基于以上原因及背景,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然要面对不一样的学生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优等生,又要照顾到中等生及后进生。这就是下面笔者要展开的话题――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分层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

分层备课是要求把学生进行分层,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差、中、优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30%、50%、20%。

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隐性分层。隐性分层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C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优、中、差层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学生,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发展其个性特长。

二、分层教学的核心和重心――分层上课

分层上课大致可以分为分层施教、分层提问和分层练习。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A、B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C组学生学有余味。

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以便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A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A、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A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题;C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

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C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比如九年级课本P53复习题22,复习巩固题要求较差层次的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要求中、上层次的学生掌握,鼓励较差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掌握。

三、分层教学的检验和反馈――分层测试

分层达标检测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实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对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不可否定,分层次教学有利也有弊。“利”在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优秀人才;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成为可用之才,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弊”在教学难度增大,管理难度增大,教学成本增大。然而权衡利弊,利大于弊。教师要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分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与班内A层学生的关系,设法满足A层学生的精神需要,给A层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注意保护A层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就是注重搞好这项教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社会因素,主要是家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展分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给予充分的注重和合理的引导,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

五、结语

分层次教学符合初三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中学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三数学分层次教学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初三数学分层次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降低“差生”率,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初三数学分层次教学可以控制学生的两极分化,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分层教学,它克服了饱受指责的“快慢班”教学弊病。与“快慢班”里程度差的学生备受打击受人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分层教学让这群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后者让他们眼前高兴,前者却让他们受益终生。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小议初三数学教学方法

针对初三数学内容多、时间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校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初三数学课堂应该是高效的。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这是教师们头疼的事情,也是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长期烦恼的事情。但是经过七年的数学教学积累,特别是对初三数学教学,下面我想谈谈我个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

以供大家参考。

一、障碍式课堂

初三学生学部分比较认真,从某方面讲,他们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障碍式教学方法。障碍式课堂是在学生提前预习之后,教师提出与本节课重点知识有关的问题,即教师设置障碍,去发现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是否能解决?这种教学法需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但绝不是满堂问题,而是先针对重点提问找方法解决,再针对难点提问找方法解决,然后拓展应用。这种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预料,这种课堂的优点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在数学思维上得到锻炼。

二、探索式课堂

初中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动,动口、动手,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先按照定义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一些折叠,提问学生能发现什么?再例如“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两个推论”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将等腰三角形对折,使其两腰重合,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证明探索,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经验,假设出若干种可能的思路,探索出从条件到结论的中间环节,结果学生能发现证明命题的两种方法,然后再小组研究讨论。接着教师出一些练习题,既巩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得出两个推论。紧接着是一组形式多变的训练题,运用“三线合一定理”巩固新知识,最后的评议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紧凑,效果理想。

三、纠错式课堂

这种方法适用于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学生针对自己的试卷错误或者是做题时的思路步骤的误区,展开讨论;然后总结规律;触类旁通。教师在选题时要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作用和智力因素,题目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注意解题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各类习题的教学,巩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总结解题规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沟通教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处理试卷时,应以一个题为起点,以本试卷上的一类题为终点。

四、结构图式课堂

这个方法适合于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并把知识通过结构图板书,也可留出几个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填空并给以重视。然后启发学生将单元基础知识、技能进行习题反馈,再精选配套习题,探讨解法,最后对反馈信息进行剖析,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公式化,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天心中学)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教学是十分抽象的,但又不是枯燥无味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努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的去接受所学的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努力探究和挖掘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精髓。

【关键词】:初三数学;创新能力;教学培养

一.引言

最近几年出台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以及中考命题明显变的化,充分体现了国家有意从传统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这也就是表明数学教学不仅仅只传授是数学知识,更应该利用数学知识这样一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新版教材特点

1.重视知识的来源,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版的数学教材当中,每个章节在引进新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新知识的来源,让学生明白学习新知识是为了要解决新问题。比如在引进二次函数的时候,课本上从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当中下落距离随着时间的相应变化关系、正方体棱长和表面积的关系、喷头飞出的水珠在空中所呈现的曲线中各个位置上水珠的竖直高度及其与它距喷头的水平距离的关系等角度,形象立体的说明了引入二次函数的充分必要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也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轻过程重结论现象向既重过程也重结论的方向发展。

2.创造问题的情境,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版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新版几何教材当中,就有让学生自己来动手,经过实际的操作来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活动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在学习完《圆》一章之后,安排了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与“设计图案”的数学试验任务,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苏步青曾说过:“语言学习不好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其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发展”。同样道理,学生欠缺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再想学好数学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在《弧,弦,圆心角》一章中,“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定理后面,以填空形式给出“在同圆或等圆当中,假如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_,所对的弦_;在同圆或等圆当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_,所对的弧_”。锻炼了学生对“等对等”定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

1.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能够看出,因为中考是高中学校的招生考试,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选拔性。所以,在考试试卷上非常重视对“双基”考查,并且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强调开放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意识,所出的试题十分新颖,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气息。比如,在2009年广东中考数学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某种电脑病毒的传播速度十分快,假如一台电脑被感染,在经过两轮感染之后就将有8台电脑被感染。请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在每轮感染中平均每台电脑会感染到几台电脑。假如不能很好控制病毒,在3轮感染之后受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台?这些问题和同学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息息相关,并能够使同学们了解到电脑病毒所带来的危害,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最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不少题目注重考察学生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2009年天津中考数学试题中有一题:如下图,有一个边长为5的正方形纸片ABCD,将其剪成边长各为a、b的两个小正方形,从而使得a +b =5 ,①a、b的值可以是_,②请你设计一种具有一般性的裁剪方法,并在图中画出裁剪线,拼接出两个小正方形,此外请说明该裁剪方法具有的一般性。像这样的问题,就是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只有灵活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才可以运用这门工具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有方,能力加强

针对最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变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诱导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性。老师应该首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把知识当作过程而不是结果来教给学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1.1 注重设计提问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1.2 发挥和利用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节的教学时,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在沿对称轴折叠之后,重合的边有哪些?让学生来动手完成操作。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经验出发,把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有机的贯穿在数学教学当中,最终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上述能够看出,在设计上注重了探求结论的过程和思考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当中来。

1.3 鼓励大胆提问、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失时机的提出疑问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比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条件时,学习了“ASA”“SAS”“AAS”等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读书并质疑来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提出“SSA”为什么不行呢?针对上述的问题来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讨论,总结得出符合“SSA”但不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图形。( 例如下图,AD=AC,ABD和ABC符合“SSA”但是却不相等。)

2.引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广阔性。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路来解题,有助于扩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此外,有意通过一题多答、一题多变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来进行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比如,已知:如图1:AB//CD,求证:∠E=∠B+∠D

在解决本题的时候,允许学生做多条辅助线来进行解答:

作EF//AB

②延长BD交CD于F点

③过E作MN AB,分别交AB,CD于M、N。并将此题变成如图2的形式。

用以确定∠E+∠G与∠B+∠F+∠D之间的关系。再归纳图3中顶点在左侧与顶点在右侧的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结束语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努力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来自编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再研究、再探索,这样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课程,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必须努力引导学生,在学生感受到教学趣味性与严谨性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结合我国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从注重初中数学教材特点、考题特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材;考题;方法

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中考命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展现了数学改革的方向。

一、重视初中数学教材特点以及考题特点

为了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创新能力,在教材新知识引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来源,在学生明确知识要点的同时解决相关问题。如,在二次函数引进时,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随着表面积、正方体棱长以及时间关系都形象地展示了二次函数引入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动手过程中去,通过实践操作明白立体图形概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从近年来,数学考试命题情况来看,由于中考具有强烈的选拔性,所以在试卷中格外注重双基能力考查的同时,还有大量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如,某年中考数学卷中,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如果将其剪成边长为a和b的小正方形,a+b=5,求a、b分别为?第二个问题是设计一种剪裁方法,并且说明该剪裁方法得到的两个小正方形的一般性。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验。

二、重视教学方法

从灵活的命题方式来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解决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必须注重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思维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其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空间。其次,要鼓励大胆质疑、提问的学生,让学生敢于提问,在一题多解、多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初三数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不断探索、总结,将实际问题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蛟河市第十中学)

初三数学教学论文:中考试题下初三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初三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应该以中考试题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升。总结了当前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提出了中考数学试题对初三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为初三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点参考建议。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从基础和能力着手让学生提升自身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中考试题;初三数学;考查基础;应用意识

初三阶段是初中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不但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中考命题的变化趋势,转变初三数学教学观念,以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适应时展的要求。本文总结了当前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考数学试题对初三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为初三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点参考建议。

一、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1.立足教材,重点考查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多数试题知识点仍然是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增加条件或减少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因此,立足教材仍然是中考试题的主要特点。通过对这类知识的考核,说明中考的数学试题仍然重视对“双基”的考核,如,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等各大块内容都有重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都有体现;试卷考查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选用合理解题方法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这几点综合考虑,中考试题的特点应立足根本,重视“双基”,这也是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决定的,虽然新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基本能力训练的主要目标还是不会发生转变的。

2.联系生活,提升应用意识

数学是我们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着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目的,中学数学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尝试已经推行了许多年,这点在中考试题中有所表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象等都已经进入了中考试题的范围,成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关键。近几年,深圳市的数学中考试题就连续每年都有生活类数学试题。例如,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还比如,2010年的中考就以“低碳先锋行动”,开展低碳测量和排放活动为载体,这些就是将实际问题融入数学试题之中,把市场意识、应用意识和国情教育等思想意识渗透到试题中去。

3.重视思维,加强能力考核

数学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几乎是历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几年来,数学中考试卷加强了对探究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例如,“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某家电商场计划用11.8万元购进节能型电视机、洗衣机和空调共40台,三种家电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

(1)在不超出现有资金前提下,若购进电视机的数量和洗衣机的数量相同,空调的数量不超过电视机的数量的3倍。请问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2)在“2012年消费促销月”促销活动期间,商家针对这三种节能型产品推出“现金每购满1000元送50元家电消费券一张、多买多送”的活动。在(1)的条件下若三种电器在活动期间全部售出,商家预估最多要送出多少张消费券?

二、中考数学试题对初三数学教学的启示

1.重视课本,打好扎实基础

从中考命题来看,相当数量的基础题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因此,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立足于教材,稳扎稳打。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1)过基础知识关。准确理解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理解,就不可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册数学书的定理、公式等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独立的教学笔记,然后互相沟通,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节省时间。

(2)过基本方法关。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的解题方法。如,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师可以针对这类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考试,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

(3)基础知识的拓展。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等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勇于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或者让科代表提前收集学生写在小纸条上的数学问题,教师做做准备后再一一解答,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总之,初三的数学教学仍然要重视课本知识,巩固数学基础。

2.学会反思,提升应考能力

反思是对知识的总结与完善,是学生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考试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复习材料,为了更好地迎接中考检验,教师应该与校方沟通,保证近三年来的各地中考数学试题材料能够收集全面,便于教师和学生参考借鉴。利用中考试题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如下:教师利用投影来展示一些有特点的中考题型,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对照。接下来,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后,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点评。最后,教师予以重点评析。反思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重视举一反三。历届中考试题都会出现学生掌握不佳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要做出重点讲解,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当然,这类问题的理解应该从这一点延伸到其他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找准问题切中要害。

(2)讲求求精勿滥。历届中考试题毕竟不是复习资料,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求精勿滥”,教师不需要全面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和重新整理,学生也没有必要过于信赖中考试题的内容。师生应该以容易出现的错误为基础点进行整理和复习。

(3)教学重视分类。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等,教师可以采用分类的方式进行教学。

3.加强应用,提升操作能力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创设了具有时代感很强的情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提问。为了迎合中考试题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对“应用类”问题的讲解,以便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就要特别重视学生灵活性的能力训练,重视对这类题的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初三数学一线教学中对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的探索与总结。众所周知,初三阶段同时也是初中学习的总结复习和提升能力的阶段,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反思和总结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