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论文

时间:2022-05-28 04:47: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关于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思考

摘 要:加强对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员结构,并逐步实现岗序归并整合;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之中,对收入结构也应不断优化,逐步加大岗位等级工资在薪酬结构中的比例,提升其业务能力,逐步体现青年成才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员管理;管理探究

引言

近年来建筑市场经历了趋冷又逐步回暖的过程,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迈上新的高度,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没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是关键问题。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进程中,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不仅应当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员工科学素质,而且需要建立健全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其中既有举荐创新人才、激发创造热情和营造创新活力的宏观战略,也有引进招聘、岗位配置、绩效考核、继续教育、导师带徒等具体措施。

一、目前建筑企业技术人员管理现状

1、主要表现

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专业人才资源考虑长远发展较少,形成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领域单一,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大制约了企业在市场趋冷环境下转型向多元发展的步伐。

2、造成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

除了国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人才流动大趋势的影响外,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行业艰苦。建筑企业流动性较大,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流失现象普遍比较严重。二是待遇较低。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仍然偏低。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单一,很多成熟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遇到瓶颈。虽然建筑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而且有些是企业不能避免的,但与其它行业企业相比,建筑企业具有市场广泛、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的发展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建筑企业应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机制。

二、建筑企业如何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1、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人才内部交流平台

保障引进大学生的质量。在大学生招聘和岗位配置过程中,使用人才评价管理机制,采用阅卷调查、情景模拟和心理测评等方法对新进大学生进行测评和评价,选择适合在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并且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具体所学专业,将其安排在比较合适的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和培养。通过内部招聘平台,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内部的岗位交流和合理使用,不断改进、完善招聘工作细节,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内部流动,搭建更好、更高效的的平台[1]。

2、建立均衡全面的人才观

国内建筑企业目前处于从以技术和经营为中心,向以管理为中心的转型,所以我们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着重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重点是建立全面的人才观:

2.1 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工程技术类人才外,还有财务类、商务类、政工类人才等等,企业在人才的政策上应考虑均衡。

2.2 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各个层次人才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要加强高层次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培训。

2.3 转变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观,从人才“需要事业”到人才“要事业,也要生活”。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个体的生活质量高低已成为社会衡量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要事业,也要生活”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由于社会观念的偏见和企业财力有限,在建筑企业吸引人才的难度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吸引适用的人才具有特别的意义。正确的认识人才的需要,有助于建筑企业制定正确的引进人才的战略和政策。

3、完善人才评价系统,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成长

完善人才评价系统,包括职位评价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与薪酬管理系统,使三者有机联系并形成统一体,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保障。改革内部分配制度,以“统筹考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为工作方针,设立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相应的岗位序列和收入指导价位,建立起以基本薪酬为主的基本工资制[2]。从而形成个人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绩效相挂钩的薪酬分配体系。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价位为导向,应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结合岗位序列,持续改善现有工资水平明显偏低、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收入水平。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不仅体现在奖金的发放,还运用到基本薪酬的晋升和专项津贴的发放上。

4、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体系。

4.1 建筑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基薪+绩效薪酬”的模式:“基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而“绩效薪酬”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企业应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有效利用企业自有资源,尽可能地为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住房、配偶就业、调动、子女教育就业等问题,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

4.2 改革现有专业技术职务体系。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将专业技术职务体系设置成和行政职务体系并行的管理体系,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专业技术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3 建立适应市场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会强烈影响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的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应用方式[3]。而这些都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否专心踏实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一线职工、困难家庭和离退休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共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5、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

要做强做大企业,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要实现企业目标,也需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5.1 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逐步加大基本薪酬在薪酬结构中的比例。一个合理的薪酬结构,使收入中的相对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保持合适的比例,从而达到和谐劳动关系、保留和发展员工的目的。

5.2 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逐步体现青年成才与企业发展双赢的态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既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能使专业技术人员切实体会到在企业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改善人才流失现象。

结束语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回暖,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也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可以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这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又是重中之重,在企业完善和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系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监控策略

[摘要]建筑类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学习者主要是已经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其学习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必须有良好的监控。通过研究学习者自我监控的特点,引导学习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教师对学习者的监督,以及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外部的监控。通过对网络监控的研究能够使建筑类继续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监控监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37-02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已经开展了数期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集中面授教学。在面授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来自施工一线的学员反映,面授教学的学习效果非常好,但是就是集中面授可能要耽误一周的施工现场的工作,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所以,学员提出能不能够开发网络远程教育,由学校组织相关专业对网络课程进行开发。网络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由于没有教师的面对面监控,学习者很难保证学习质量。网络课程学习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学习,要想得到良好的学习质量必须要有非常强的自控能力。但是,学习者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网络学习,外界的约束相对比较低,网络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如何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实施学习监控,还要保证学习者学习质量,成为我们在设计络课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

一、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特点

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都已经结束了在学校的脱产学习,和还在学校的学习者相比较,他们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而且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广,理解能力也比较强,很容易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大,他们在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方面较差,学习方法策略比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更重要的是建筑类专业从业人员工作比较繁忙,可能很多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都在加班,所以在网络学习中他们可能就比较随意,不是特别重视,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面对建筑1类专业的从业者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授课的设计和监控中都要充分进行考虑,以使从业人员能够真正的从继续教育中学到良好的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继续教育实施监控的重要性

一些专业的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在对这些网络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学习过程存在很多问题:1.学习者在电脑前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的时间很短。很多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繁重,可能在打开学习内容界面后就去做其他工作了。2.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完整的进行学习,导致需要提交的作业不能及时提交,一些需要讨论的学习内容也没有能进行。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缺少教师面对面的教学和监督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这需要学生有比较高的个人素质。另外,很多学习者,特别是像建筑类的学习者工作环境本身比较宽松,约束力不强,他们希望在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时候设置一定的监控监督,以此来帮助他们约束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设计良好的监控机制。[2][3]

三、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监控策略

我们从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入手,借鉴其他专业远程教育的一些经验,提出了适合建筑类专业的一些监控策略。

(一)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整个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引导学习者提高自控能力。

面授教学时,我们的教师可以通过点名来约束学生,提高学生主动性。网络学习就是通过教务管理程序来实现的。学习者登录到我们设计的学习平台,从学习者登录到该网络开始,网络会记录其学习时间、登录次数、学习内容等,以此来实施监控,提高学习者自我约束能力。

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对学习内容有不是很理解的地方。我们要求学员在学完每一章节后必须要向教师和同组学生提出问题,也要参与解决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者提出的问题数量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为了真实了解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督促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在学生完成每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之后及时地进行网上测试,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二)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中教师对学习者的监控

在面对面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监控主要是以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来辨别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然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醒,让学生从其他方面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中,学生不可能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督促。网络失去了课堂教学那种严肃环境,学生失去了课堂纪律的约束感,从而导致思想散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我们仍然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利用网络手段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监督作用。这个手段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来实现。教师评价可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掌握学习者一些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来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这些数据包括学习者学习的进度,学习者学习某一章内容的时间,学习者观看内容视频的时间,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者做出定性或定量评价,并及时存入学习者的学习档案。这些评价都会影响到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直接反馈给学习者,教师要监督学习者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另外,教师通过在论坛、答疑区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对学习者的总结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作业和测试方面。平时的作业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最后的考试当然更加能够体现学习者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应通过作业和测试找到学习者学习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监控

在传统的课堂中,分组学习也能带来良好的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学习者分成组,让他们相互监督。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让我们在网络上实现学员相互督促成为可能。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BBS、Email、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工具来促进学习者的交流。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比如,我们可以统计学习者在课程论坛中发起的学习内容探讨的帖子数,还可以统计学习者参加的学习内容讨论的帖子数,通过网络技术时时给出同一小组中学习者的发帖和参与的数量。通过统计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参与的程度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量的最后考核分数奖励。

(四)运用新技术对学习者进行外部监控

现在远程录像和拍照也已经不是难事。为了保证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电脑前面,我们要求学员的电脑都有摄像头,网络程序会随机拍摄三张照片传到学员个人的储存空间内。如果我们的教务人员发现照片中没有学员,要进行网络邮件警告和考核成绩扣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控制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相当一部分继续教育学习者没有树立良好的网络自我学习的态度和动机,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这严重影响了建筑类专业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学习质量。因此,在网络继续教育中,对建筑类专业学习者进行监控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学习者自我监控的特点,能引导学习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教师对学习者的监督,以及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外部的监控能够使建筑类继续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建筑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摘 要】专业技术员工作为具备特定技术技能的人才,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成为各个企业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如何确保本公司专业技术人才的稳定,预防人才流失,降低因为人才流失带来的风险,已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管理

一、专业技术知识型员工及其流失原因分析

(1)专业技术知识型员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现代知识经济比较下各个企业的最重要资源,而技术知识的创作、传承以及利用增值,都需要特定的载体,其载体也就是人才,因此,专业技术知识型员工,也可以说是企业特定知识的载体。(2)专业技术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可以从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人因素,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是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因此,对于自身的价值比较重视,其对于新知识充满渴望,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接受培训来实现自身的突破,这样的思想动态,就使得知识型员工往往不会甘心稳定平凡,往往希望通过多次尝试来实现自身的突破。第二,企业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其所关心的往往是员工能够为企业创作多大的价值,而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由于自身技术、知识特质,其独立性特别强。这样一来,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薪资问题,都可能和知识型员工产生差距,于是,就很可能导致两者关系的破裂。(3)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问题。当前企业中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问题十分严峻,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威胁,排除一般性的因素以外,特别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常年在施工工地工作,工作环境较恶劣,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艰苦,而且在工作之余,业余生活比较单一,其工作环境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硬件问题,另一方面,这样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之下,其薪资相对而言还不是很高,而且企业领导对于普通员工缺乏必要的关心,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很难保障知识型员工的稳定,从而造成了企业人事的变动,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

二、专业技术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识别

员工的流动,有利也有弊,存在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通过引进高素质员工,对于实现企业的进一步突破也有一定的作用。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由于其掌握着重要的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员工的流动必然会存在,就需要对其流失所带来的风险作一个整体的识别。首先,如果是掌握企业核心技术或者商业机密的员工的流失,就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在建筑企业中,如果是知识型员工的流失,比如设计方员工的流失,可能就会导致施工蓝图带来不可逆转的毁灭,从而导致施工方面的程序断裂。其次,专业技术型员工的流失,可能造成企业重要职位的空缺,重要职位的空缺,往往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从而对企业的整体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如果是集体跳槽,则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最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又需要企业重新培养人才,时间在3至5年。这样一来,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压力,而且由于培养新人才所需要的实践,也拖慢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专业技术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分析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可以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一方面就可能地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流失的风险预防,将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第一,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其要求企业管理者采取主动的态度,通过激励员工,一方面发挥员工的积极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稳固的双方忠诚关系,来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第二,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通过宣传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来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强调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办法也是积极激励的重要方法。第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针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其对于新知识特别敏感,因此可以针对性地创设沟通顺畅、信息共享的知识环境,一方面满足知识型员工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来实现员工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

现代企业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知识的载体——人才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中,因此,在突出人才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就重点体现出来,本文讨论了导致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的人才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一个建筑企业的活力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被激励程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Stephen P. Robbins认为激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作能给企业带来活力、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对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模式进行了设计。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逐年加大投入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调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一般占企业总人数的60%-70%以上,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建筑企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普遍存在着吸纳专业技术人才、留住专业技术人才、激活专业技术人才的现实问题,这成为阻碍中国建筑企业继续向前发展的绊脚石。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管理,既稳定队伍,又提高素质,采取各项措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骨干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企业管理的关键是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1 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内涵

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是指建筑企业为了有效实现其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竞争环境和奖励措施,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需求,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为,使其行为符合企业利益,从而刺激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一个机制,诱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动机,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激励的实质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②科学的激励机制奖励措施应符合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③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为西方激励理论;④激励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2 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界定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其产品属于智力产品。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指建筑企业内部各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主要指设计师、建造师、造价师、工程咨询师、研究人员等。

2.1 流动意向比较强 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主要从事智力工作,通过他们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创造价值。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独立自主、创造性、持续学习、高度成就感、团队合作等特点,由于掌握的知识具有通用性,当专业技术人员对目前工作不满意,到其他工作单位之后,他们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需要重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熟悉过程,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意向比较强。

2.2 工作条件艰苦 建筑企业的主要工作场所就是建筑工地,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在郊外施工,周围环境都比较艰苦。为了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吃住在工地,因此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条件相对要艰苦的多。

2.3 创新能力强 建筑企业的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造,因其使用功能,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人文因素、政策法规等各种影响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变化,使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完全不同。设计与施工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每个工程项目都是不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强。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探析建筑专业技术工作

【摘 要】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及应对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阐述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以及不足住处,汲取有益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专业技术;预防措施;工作心得;

本人于2007年12月被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并先后任职于伊宁市华西建设有限公司,伊宁市银路建筑有限公司,担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一职。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而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

1 现本人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1.1 积极推广并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于2008年12月,本人在新源县吐尔根学校教学楼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乃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优异的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备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理念。以我为首,带领各方面人员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2 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应用Word完成文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伊宁市银路建筑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改,本人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伊宁市建设局、伊宁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1.4 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伊宁市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2 现将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地面砖标高超高:产生原因:预制或现浇楼板施工时,没掌握好板面标高,防水层厚度不按要求施工,镶铺面砖时没按水平线镶铺。预防措施:预制或现浇楼板施工时应严格掌握板面标高,防水层施工厚度要严格控制,镶铺面砖时要按水平线镶铺。

面层空鼓,产生原因:找平层做完之后,没跟着做面层,影响与面层的粘结。预防措施:找平层做完之后,应跟着做面层,防止污染,面砖铺前刮的水泥浆应防止风吹干,厚薄要均匀。

地面渗漏,产生原因:厕浴间地面防水层施工时,没保护好,穿楼板的管洞没堵好,与防水层连接不严密,预防措施:厕浴间地面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保护,穿楼板的管洞应堵实并加套管,与防水层连接严密,以防止造成渗漏。地面污染严重,擦缝时应将余浆擦干净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工作,苦练本领,在各位前辈和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已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技术人员。

3 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心得:

3.1 态度端正、严谨科学

路桥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行业,风吹日晒,还要到处跑,而且又需要细心工作,所以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不成的。测量和试验工作虽说不上搞科研,但也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好用来比喻测量工作,而“一子错,全盘皆落索”又正好用来形容试验工作。

3.2 小心推敲、认真求证

在测量和试验工作中,非常需要“小心推敲、认真求证”的工作精神,因为这不但是工作作风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问题。

在测量放线之前,要利用图纸给出的数据,运用各种公式去验证,还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正算、反算等)重复计算,确保万无一失。

3.3 结合实际、推陈出新

在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并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如:

3.3.1 把测量、试验的数据由仪器直接输入(或手工输入)到电脑中,由系统自行计算,就能大大减少出错的机会,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对数据的保存、转移和输出都极为方便。

3.3.2 把图纸中的相关数据,如线位关系和桥位坐标等输入到autoCAD中,就非常容易找到图纸是否存在问题,各种关系也很易理顺。

3.3.3 在全站仪的放样操作中,采用 “后方交会法”能减少对站点的要求。

3.4 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设计、监理等单位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多到别的施工标段去观摩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3.5 严密谨慎、考虑周全

在工作中,考虑问题一定要严密、周到,对设计中没有提到的地方,要结合现行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看看是否有遗漏和错误的地方。

以上是本人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所得的结论,这不仅促进了我在事业上的发展,也提高了我个人的专业水平。

作者简介:

牟成海 男 学历:MBA研究生 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企业管理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我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建设局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湖北 武汉 430040)

摘 要: 专业技术人员是制约我国建筑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针对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继续教育的现状,应当加大对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实现法制化管理,做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并进行考核验证,创新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CBE继续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D631.15

1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基本内涵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建筑业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操作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的,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延续性教育活动。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建筑人才资源再开发的重要渠道,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改善人才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2 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

考察我国现有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可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以下特点:①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这就极大限制了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出现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变化难以适应,力不从心。②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来看,应用型人才偏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③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深度不够,我国建筑业人才队伍中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师级人才很少,能直接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④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建筑业目前拥有的管理人才中,既熟悉建筑管理又懂得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对外工作交流、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短缺,既懂建设技术又懂建筑材料或工程预算的人员短缺,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员和能熟练运用国际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的人才短缺。

3 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业领域已经意识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也在想办法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水平。我国建筑领域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然而,当前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清晰,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带有功利性色彩。目前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完全是出于利益的驱动,或为了评定职称,或为升职提薪,或为了竞聘上岗。根据有关行政机关明文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继续教育证书不准晋升职称和不准无证上岗。因此,部分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在于应付有关方面下达的培训任务或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功利目的。

(2)培训部门的师资不能满足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的要求。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精通继续教育的规律,并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有部分建筑企事业单位选择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校教师当培训老师。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老师,在相关技术领域有经验,但对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不太了解;而高校教师作为培训老师,实践经验不足,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太清楚,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师资难以满足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的需要。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学用脱节。当前建筑业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和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的弊端。一般来说,企事业单位比较青睐讲座法、讲授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对模拟、角色扮演、工作样本等新的教学方法不太重视。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选择的教学形式仍然是岗位内培训,对产学结合、企业大学、跨国培训、逐层选拔、远程教育等新的培训形式还不了解。课程设置仍以教师为中心,不顾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4)部分建筑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继续教育缺乏后续跟踪活动,单位的继续教育结果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而且部分企事业单位未能为受训者提供新技能使用的支持性工作环境,使得受训者学习到的新技能难以运用于实际,受训者依然采用继续教育前的工作方式。

(5)继续教育投入较少,重视程度不够。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时间少,用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上的经费少,这些都反映出建筑企事业单位不是很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当然,这也与部分建筑企事业单位规模不大、效益不好有关,单位拿不出资金来进行员工的继续教育。

(6)继续教育模式尚未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育针对性和办学形式灵活性不够。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大多数精力用在人员的外语培训、职称考试前培训或一般的业务知识学习方面,缺少以更新扩充新思想、新观念、高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高层次培训。

(7)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有待完善和提高。由于近些年我国对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没有统一的要求,继续教育的法规不健全,因此各地、各部门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定政出多门,使得有些企事业单位在对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时无所适从。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缺少监督,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职业资格认定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奖惩都没有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

4 加强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对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现代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个性与技能,具有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掌握并熟练使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吸收和处理最新的知识、信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有必要转变以往一些建筑企业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功利性认识,改变传统的不适应时代要求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继续教育方式,建立起以创新为主导的新的继续教育模式。

(1)提高对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解决继续教育经费应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企事业单位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各级政府应拨专项经费,筹建继续教育发展基金。努力办好各类高研班,重点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进一步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进修、出国深造等培训政策。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和挂职等多途径的培训教育制度,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实现法制化管理。目前我国尚缺乏专门的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大多数地方政府和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尚没有对建筑企事业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的权利、义务、时间、内容、经费、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而有力的规定,对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的管理还很不明确,尚缺乏对继续教育统一的、有效的领导。保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也明显滞后。因此,尽快制定针对建筑行业本身的专业技术人员法律法规,实行法制化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3)做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并进行考核验证。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是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升业务素质,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措施,是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情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因此一定要坚持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和管理。将继续教育登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考核,职务续聘和晋升的必备依据之一,推动继续教育终身化。

(4)创新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继续教育要改革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的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讨、外出考察、学术交流、专业深造、合作研究、学历教育以及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研究开发继续教育数据库管理软件,逐步改变手工操作方式,全面实现信息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继续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推行继续教育多媒体教学,探索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咨询,提供建筑行业主要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有关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扩大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途径,推进继续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借鉴国外建筑业成功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验,笔者认为,在加拿大、美国广泛采用的CEB继续教育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发展的。CEB是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意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满足产业界和社会对继续教育对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目标和评价标准,强调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企业环境的实际要求开发课程,以职业能力从易到难安排继续教育计划。该模式以培养学员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扬弃了传统继续教育模式的以学历文凭为目标并以系统知识灌输给学员的弊端,强调按照企业需求、学员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是围绕个人自我完善、企业生存发展,针对学员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模式,能够满足新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建筑业要培养出具备开拓创新的个性、具有复合型知识体系和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完全可以结合建筑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借鉴并灵活实施CBE继续教育模式。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建筑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浅析

随着国家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与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外资、民营、合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关键岗位任人唯亲,甚至是家族式管理,用自己信任的人控制施工管理。这就导致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提到的合理化建议得不到采纳,发挥不出自己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提升不了自己的能力。

薪酬制度不合理,施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酬薪,从刚到公司工作的学生到具有丰富经验的专技术人才,薪酬的提升低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再加上施工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很容易造成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流失。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人员的管理上,没有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员工与企业没有共同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难以调动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当专业技术人才感到自身价值发挥不出作用时,就会离开企业,寻求新的发展。

人力资源是企业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全面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企业全面的发展留住人才,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认识上的提高,建立一种唯才是用,人尽其才的管理模式.关键岗位做到按能力分工,不做任人唯亲,给予专业技术人员适当的权利,他们才能放手去搏。企业领导也能够倾听及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给他们创造一个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让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主人翁意识,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

(2)改革薪酬制度.现在好多企业虽然实行了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但只是企业单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业绩的考核及定薪,缺乏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沟通。企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核薪酬的发放,而随着这几年物价的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有自己的薪酬底线,一旦企业工资达不到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的底线,就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企业可以借鉴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薪酬协商。可以利用冬季施工淡季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第二年的工资协商,双方谈自己薪酬的观点及依据,寻找一个平衡点,让两方都满意。企业也可以和专业技术人才签订一个协议,盈利增加超过一定百分比,企业拿出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避免了人才的流失。

(3)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储备。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一年一次综合能力工作考核,不提倡考核缺点,针对专业技术人才一年工作的成绩及自身能力提高多少进行考核。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针对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不同的岗位,根据其能力,引导向更高阶段发展,给他们一个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有效空间和良好的机会。

掌握了人才就掌握了先机,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竞争力。只有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薪酬制度的改革,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并想办法留住人才,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进步,才能最大限度吸引并留住人才。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

中职学校具有鲜明的技能型和职业性的特征,所以其课程的设置也应当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培养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建筑装饰专业都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技术实践,其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建筑装饰行业的需要,由此,应当加快建筑装饰专业的改革,力求培养出满足行业需要的建筑装饰专业人才。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实践难度略高

近年来,一些中职院校采取降低分数线的方式获取生源,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会降低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也会加大中职院校实现专业技术实践的难度,学生在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够适应技术实践的教学模式。

2.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范围较窄,磨合期较长

众所周知,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实践的范围相对较窄,实践单位大多以中小型的建筑装饰公司为主,而这些建筑装饰公司的技能水平往往落后与国内外建筑装饰水平,这样就导致经过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

3.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欠缺合理

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理论教学并不完全适应,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授课过程中,对理论的重视程度略高,对于专业的实际操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将课堂的着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这种现象在中职院校中普遍存在。

中职院校构建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建筑装饰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想完全掌握建筑专业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动手去做,只有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才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工作,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大多数院校都已深刻的认识到了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院校更应该加紧自己教学改革的步伐,树立教学改革理念,促进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整合学科课程,实现联合教学

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进入后期的时候,整合相关专业课程资源,例如:可以将“模型制作”“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监理”“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设备”“装饰表现技法”这主要的六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联合教学,将每门课程教师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效果。

2.建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制定教学方案

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建构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以实现帮助学生了解安全的完成操作机具设备,更好的参与技术实践训练。实践教学场景的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构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的时候还要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

3.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以引导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以引导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施实践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学生实践操作后就完成了教学目的,学生在进行操作后还应当保证其操作的结果符合教学目标。切记,再进行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实现全程监督、实时监督,督促学生按规定、按计划完成实践。

4.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附以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对专业水平的需求,如果一味的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被扼杀,正因如此,一种全兴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结束之前,应组织学生书写总结报告,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改变课程的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对学生来说起着引导作用,实践性课程应当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实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资格考试等等,对于那些获得奖项的学生应当予以奖励,奖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鼓励获奖学生更加努力、更加上进,奖励的目的之二是通过鼓励获奖学生来鞭策其他学生。

6.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技术很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中职院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还要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优化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依然是一项新的命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拓展思路,积极的进行探索,应当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实践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达到促进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不断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石嘴山联合学院)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建筑设计专业技术素描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为改变当前存在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教学美术学科化倾向,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建筑设计造型基础训练特点的基础上,减少绘画专业教学模式对其的束缚,通过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开展具有较强职业针对性的教学,构建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的建筑素描教学系统,以实现素描教学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素质养成服务。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 素描 造型能力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土建类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专业点数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伴随着社会发展对这一专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筑素描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建筑造型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养成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建筑素描教学中,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是在学科的角度,把其作为绘画造型相关学科的一个分支来思考并组织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在不自觉中向绘画造型学科方向看齐,追求素描教学的绘画学科价值。素描教学为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不强,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近年来有不少院校也在进行建筑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全新状况下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是一个十分必要并且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根据社会对建筑设计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职业能力构建的角度,笔者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引起更多的专业教师关注素描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素描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的重要意义

按照通常的看法,建筑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素描也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①素描以其精谨的造型要求、简单的工具材料、丰富的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专业造型素质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成为了在造型艺术学习过程中进行造型能力训练和审美素质养成的首选。素描与建筑艺术设计有着造型和审美上的密切联系,也成为建筑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是从认知三维世界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造型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素描可以培养学习者精准的形态观察能力、活跃的空间思维能力、严谨的形态构造能力和丰富的绘画表现能力,还可以对学习者起到开阔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学好素描可以增强学习者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完善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空间建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形态表现能力,顺利地表达设计理念。

正是由于素描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作用,使得素描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课程教学要以职业技能素质养成为核心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把握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这一关键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学应该为人才的职业技能养成服务,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要求。

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包括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以及视觉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②空间造型能力是由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所构成的。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构思,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我们称之为绘画。简单地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构思能力和绘画能力。构思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空间构成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绘画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外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审美能力包括审美主体对形式美感的认识与评价能力以及创造与表达能力等,认识与评价能力包括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判断力,创造与表达能力包括对美的想象力、对美的外化表达。这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素描教学和训练有效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三者中,空间造型能力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是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应以空间造型能力养成为最基本核心,兼顾视觉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还是参照传统的绘画类专业教学模式确定的建筑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来说素描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学课时大多控制在80至96个学时之间。教学内容大致是作为三部分安排:石膏几何模型写生(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体的写生、浮雕柱头花饰写生)、静物素描写生、建筑与自然风景写生。从这些内容来看,大体上是延续以绘画学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价值取向,以明暗(光影)写生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研究其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量感觉为主要目的,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索如何真实地再现对象和相应的表现技巧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不恰当的。

建筑的三维空间展现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点,这一点和雕塑艺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与绘画相去甚远。即使是雕塑,与建筑对三维空间的塑造形式也是不同的,雕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在形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上,注重的是形体的外在形式,而建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是形体空间存在状态和的内部空间构建并重,甚至更注重内部空间的构建。“虽然绘画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规律,但将它作为建筑的基础还是应有所选择。”③传统的素描教学力求造型诸因素的全面和完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在不到10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掌握全面完整的素描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建筑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在内容上更应该凸显空间结构以及美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把握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特点,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来构建课程,以形体特征、空间结构、透视规律、形式美感为核心来组织素描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结构研究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视觉传达为主的表现素描两个内容模块。结构素描训练以几何体和几何体组合为主要内容,研究形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研究不同形体组合结构的构造关系;表现素描训练以多种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探索光影色调、质感表现、肌理感受、特征速写、精细描绘、意象表达、抽象表现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通过两个内容模块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空间造型能力、形象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根据学习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普遍偏低,美术基础与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对新生入学美术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就需要从事建筑素描教学的教师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时间少、学生基础弱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第一,把形体和结构、空间与透视、体量与质感、光影和明暗等造型各要素分解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专题性研究,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解决特定问题。第二,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之后,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尝试,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调节光影表现。对同一表达内容,寻求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即兴速写式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是写实式的精致描绘,还可以是兴之所至式的大笔挥洒等。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观察并体会不同表现形式产生的不同情感变化和心理印象,促进学习者主动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第三,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器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加快学习者的接受速度和理解程度。如讲解几何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就可以用画框绷平一张丝网,直立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透过丝网观察几何体,丝网纤维空隙构成为一个个的坐标方格,学习者马上就对透视现象有了最为直观的印象,并很容易就能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第四,对于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临摹练习,通过临摹优秀的素描作品,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一些素描的表现技法并开阔视野。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创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④,能够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具体的某些问题,尤其是专题式的课题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要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背景为出发点,以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养成为目的,借助但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型的素描教学。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大胆进行尝试,探索适合建筑设计要求的造型能力养成与艺术表现能力养成的素描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革新,才能真正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民用建筑中暖通工程施工专业技术分析

[摘 要]暖通工程作为民用建筑专业技术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指导民用建筑工程的建设,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的数量有所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难以符合规定的标准,并且部分居民在入住后改装暖通系统,导致暖通故障时常发生,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就对民用建筑中暖通工程施工专业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用建筑 暖通工程施工 专业技术

暖通工程作为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部分,其对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优质的暖通工程能够有力保证居住环境的良好性,但是如果暖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将会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1]。因此在民用建筑中进行暖通施工时,需要科学选用专业施工技术,保证暖通工程的质量,实现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用建筑中暖通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对于民用建筑中的暖通工程而言,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难以有效控制工程进度。部分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在进行暖通工程施工时,对其没有较为清醒的认知,仅仅认为其是一种辅助工程,因而对其不够关注。由于暖通施工进度与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联系较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进行科学规划,有效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减少不同因素对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供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进度,因此必须要对施工材料的供应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二是资金无法有效落实。我国部分建筑商为了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恶意拖欠或拒绝支付资金给施工单位,这样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资金项目无法有效落实,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另外,部分建筑单位对暖通工程施工不够重视,对其缺乏必要的关注。这样往往会使施工单位缺乏资金,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可能会偷工减料,选择劣质材料,从而影响工程质量,致使工程完工后无法正常使用。三是设计图纸缺乏不规范。就工程施工来看,设计图纸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正常进行。目前许多暖通施工项目在图纸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图纸设计缺乏规范性;设计图纸的关键部分没有相关的说明;部分图纸对规格无法进行准确计算,从而浪费大量的工程施工材料;设计图纸与计算内容不相符等。这些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对整个工程施工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二、民用建筑中暖通工程施工专业技术分析

(一)地暖工程施工技术

低温热水供热系统作为地暖工程中的重要系统,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防护工作。首先应对地热管地板的质量加以保证,这样在进行低温热水底板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扩散低热,充分发挥地暖施工技术的作用。同时需要合理安装铝箔热反射膜,选用具有较强高热性能的挤塑板,促进供暖效果的提高。其次在进行地热工程施工时,需要提高隔水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地热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漏水现象的出现。最后应将保护材料覆盖在盘管和分水器的交接部分,从而避免盘管出现氧化情况。当然在应用地暖工程施工技术时,应对地面蓄热性能和供暖砂浆工艺加以提高,保证地热工程的质量。

(二)通风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民用建筑暖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言 ,其多是与热预留孔洞存在紧密的关系。一般民用建筑在正常施工过情况下,往往会在施工图纸上将工程的预留孔道加以明确标注,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没有将孔洞位置进行具体标注,导致孔洞预埋工序难以顺利实施[3]。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强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交流,做好相关交底工作与排查工作,保证预留孔洞的尺寸与规定要求相符合。除此之外,需要重视混凝土浇筑工序,详细排查混凝土振捣与前期配备时的松动和位移情况,及时出现问题,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保温工程施工技术

保温工程是建筑暖通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保温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不过关,将有可能导致冷凝水管出现故障,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浪费资源。水项目施工部分是暖通保温施工中的难点,在水项目施工时,监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和监督施工工序;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方案进行,确保保温作业能在管道试压合格之前以及顶棚安装完毕时完成。一般在保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垫木与管道间的空隙过大、阀门保温范围较小、垫木与保温材料间连接不紧密等。因此在保温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粘合剂能与绝热材料相匹配。

(四)暖通设备安装技术

在对暖通设备进行安装施工之前,对机房内部地坪的施工进行确定,确保其能良好施工,并对墙壁粉刷工作加以重视。所有暖通设备在安装前,必须要保证各项施工的基本需求,并且其验收工作要由专门人员负责,确认其合理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准备施工工作[4]。另外,在摆放暖通设备时,要使管道与暖通设备的走向保持一致,充分考虑暖通设备预留的检修空间,有效保证设备周围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在对空调设备进行安装时,空调风机盘管要与装修棚顶高度相对应,积水盘的摆放位置与空调机排水方向要基本一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暖通工程作为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民用建筑中进行暖通工程施工时,必须要准确分析暖通施工的现状,强化施工图纸审核,有效运用地暖、通风、保温和暖通设备安装等施工技术,从而促进暖通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保证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实现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以某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为背景,以现场调研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影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专业技术人才 队伍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为主、智力技术型为辅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庞大,多年来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些年来企业在新条件、新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配套制度与激励措施已经不适应当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笔者以某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背景,深入基层选取了涵盖了铁路、公路、地铁、市政、轨道交通、四电、设备安装、房建等板块,总规模达到75.6亿的14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填报有关表格、查阅有关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基层33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人员配备数量不足

由于近年来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项目多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项目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主要是测量、试验、机电安装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比如某项目按工作要求应配备18名以上测量人员,而实际配备的只有4人,外聘了6人。某项目按业主要求应配备14名试验人员,而实际配备的只有2人,外聘了8人。地铁机电安装市场广阔,但整个企业从事机电安装的技术人员只有43人,比较缺乏电气、暖通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经营投标和施工生产需要。

2.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调研的14个项目30岁以下技术人员占73.8%,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经过几个项目的磨练,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主要问题是技术把关不严,工序安排不合理,技术交底不严谨,施组设计不成熟。二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工程部技术人员不懂成本管理,在技术方案经济比选上存在不足;工经部技术人员不懂工序流程,在外包合同签订时存在缺陷;四电专业技术人员只懂本专业,其他相关专业搞不清楚。三是部分技术人员学习意识不高,钻研精神不够,担当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3.休息休假权利没有落实

这是项目技术人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对休息休假不满意的占65%。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工期紧张,任务繁重,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休探亲假和年休假。3个月没回家的有60%,半年没回家的有30%,有的甚至1年也没有回家。技术人员缺失对家庭的照顾、对父母的孝心、对配偶的爱心、对小孩的关心是他们最痛心疾首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座谈会上很多技术人员为此黯然落泪,直言幸福指数太低,有的甚至发出不要工资要休息的呼声。网上“不记得老公长什么样”的请假条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休假难的现状。休息休假权利没有落实,严重影响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4.技术人员薪酬待遇偏低

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是项目技术人员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他们形象的比喻为“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调研结果显示:对薪酬待遇不满意的占49%;认为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的占68%;认为要为人才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的占80%。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横向对比:一是对外没有竞争性,同项目同岗位薪酬水平比中交、中建、中铁建、中铁系统等其它大多数单位要低。二是对内没有公平性,集团公司内部不同公司同项目同岗位的待遇不同。

5.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受限

虽然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但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仍然比较单一狭窄。调研结果显示:认为没有为人才提供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的占63%;认为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舞台的占80%。大家反映个人发展不顺畅,走技术通道受到学历或职称天花板的限制;走行政通道越往上岗位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都很迷茫。每个人都希望能进步、有发展,没有职业生涯设计,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没有组织帮助,找不到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大家希望企业能够完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个人发展和组织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6.技术人员培训仍需加强

技术人员对于学历的提升、职称的晋升、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较在意。他们反映由于工学矛盾突出,领导重视度不够,很多领导重使用轻培训,使得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调研结果显示:没有经过学历培训或技术培训的占24%;认为培训面太窄,学习机会少的占55%;希望参加培训的占79%。大家希望能多参加安全质量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四新技术培训、执业资格培训以及横向观摩学习。

7.项目人文关怀还需努力

项目人文关怀不够,造成部分技术人员思想波动较大。调研结果显示:技术工作压力太大的占86%,技术人员不愿从事技术工作,技术员想转施工员、总工想转副经理;项目领导的人性化管理一般的占47%;对项目业余文化生活不满意的占47%;认为企业对人才的后顾之忧关心解决不够的占65%。大家反映工作流动性大,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较大,工地生活枯燥。没有休息休假,家庭得不到照顾,男生找对象困难,心理负担较重,归属感、幸福感缺失。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根据调研总体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笔者以人才引进、职业发展、薪酬待遇、休息休假、学习培训、具体困难六个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这是解决企业人才总量不足,项目人员配备不够的根本途径,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1)疏通员工进出口。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因目前的项目多而无限制的引进人才,避免将来项目缩减人员数量过于庞大无法安置。应做好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员工总量控制,完善外聘制度做好人员的补充。关键是疏通员工出口,把企业不需要的人员清理出去,腾出更多的岗位来引进优秀人才。要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加大非在岗员工的清理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定期考核淘汰机制等措施,真正疏通员工出口。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在抓好高校毕业生招聘的同时,要积极通过外单位和人才市场引进企业需要的成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成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采取短期外聘、双向兼职、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对于长期合作、表现优秀的成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考核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

(3)改善人才引进结构。在专业结构上,除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外,还要适量引进机械、电气、财务、中文、法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学历结构上,要更新观念,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是切合实际引进。对于“985、211”院校毕业生要适量(20%)引进,作为高端技术人才引领企业科技进步。对于原铁路、公路院校毕业生要大量(70%)引进,作为管理技术骨干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要少量(10%)引进,作为企业基础性人才从事测量、试验、物资管理、内业资料等工作。

2.积极构建人才发展通道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个性特质、发展愿望和企业需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的原则积极构建完善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做到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发展。构建思路如下:

(1)解决人才发展全员覆盖问题。构建六大通道,覆盖全体员工。六大通道是:领导人员通道(处级以上领导人员)、职业项目经理通道(项目经理)、综合管理通道(行政管理、党群管理、战略管理)、专业管理通道(营销管理、安全质量、成本管理、人资、法律、财务等)、工程技术通道(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操作通道(工人)。

(2)解决人才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增加通道岗位,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增加岗位等级,延伸人才发展时间。通道的高度基本等于个人工作生命周期。通道之间可以互通。

(3)解决人才发展薪酬待遇问题。同一岗位可以有多个等级,相邻岗位等级有交叉。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薪酬标准。等级根据任职年限长短、技术水平高低、业绩贡献大小,每年考核确定。这是通道设计的核心和关键,既解决了同一岗位宽幅薪酬问题,又解决了同一岗位薪酬大锅饭问题。

3.逐步改革薪酬分配制度

(1)提高薪酬待遇,改革薪酬制度。企业是个利益共同体,利润大家创造,收益共同分享。要逐步改革现有薪酬制度,在考虑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项目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宽幅薪酬,取消部分岗位,为每个岗位设立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薪酬标准。等级根据任职年限长短、技术水平高低、业绩贡献大小,每年考核确定。降低过大的收入差距,打破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把靠资历吃饭变成靠能力吃饭。激发内部竞争力,从根本上去除“又让马儿跑有不给马儿吃草”的现象,解决同一岗位薪酬大锅饭问题。

(2)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技术承包责任制是项目和部分技术人员就项目的部分技术工作,通过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来实施,是运用合同形式和经济手段,把项目和技术人员的责、权、利紧密联系起来。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自愿原则,承包双方必须经过充分协商,自愿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并严格信守合同。二是量力而行原则,承包者必须拥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对承包的技术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三是效益原则,通过技术承包,实行费用包干,实现项目和技术人员双赢,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技术人员提高工资收入。

4.努力保障人才休假权利

要把国家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的强制性规定和企业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1)实行调休制度。在北方项目冬季停工,南方项目雨季停工期间;项目因征拆困难、资金紧张等客观原因停工期间;一般项目收尾期间,公司和项目要合理安排项目员工休假。项目员工调休超过2个月的,公司可以调配到其他项目暂时顶替工作,同时安排其他项目部分员工休假。公司要建立项目员工休假台账,在公司范围内统筹安排项目员工相互调休,实现良性循环。

(2)试行轮休制度。项目每月必须按照员工总数的5―10%,合理安排员工轮流休假。凡是不能安排的,一律报公司审批。一年中超过三次不能安排的,扣减项目班子成员年度绩效薪金5%。

(3)实行特假制度。员工因四大父母、爱人小孩等主要亲属生病住院等特殊情况请假的,项目必须无条件审批同意并给予适当的假期。

5.大力加强人才学习培训

企业要树立“培训投资效益”观念,不仅发挥出培训的激励作用,还要从追求回报的角度努力实现培训效益的提高。要依托工程项目岗位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社会培训等措施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

(1)见习生培养。要认真落实导师带徒活动。见习期间,见习生必须下到作业工班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劳动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工程类见习生考核时必须通过测量技术关和技术交底关,否则不予转正定职。

(2)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有计划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部技术人员要加强测量试验、成本知识、安全法规的学习,工经部、安质部、机物部、测量组、试验室技术人员要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也为岗位轮换和轮休创造条件。

(3)加强技术培训。针对技术人员所从事工作,加强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积极支持技术人员参加与工作有关的观摩学习、学术交流、技术考察活动。

(4)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QQ群、微信群安排布置培训内容、考试试题、工作要点等。对项目部门负责人和作业队技术主管开展技术问题讨论会、施工方案研讨会等。

6.着力解决人才具体困难

公司和项目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切实解决技术人员具体困难,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1)加强员工心理疏导。项目员工工作任务重,责任风险大,具体困难多,心里压力大,造成部分员工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思想波动大。项目领导要经常和员工(特别是见习生)谈心,解决具体困难,化解心理压力,稳定员工队伍。

(2)合理调配项目员工。公司要建立员工家庭住址数据库。项目在调配人员时,要尽量安排家庭住址和项目驻地相隔较近的员工,除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比较适应外,还可以方便员工休息休假时照顾家庭。夫妻都在项目工作的,要尽可能安排在同一项目。项目在外聘人员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员工家属。

(3)实现员工区域流动。要合理划分子公司经营区域,子公司要加大区域化经营力度,建立区域化施工基地,让部分员工在区域内流动,方便员工安家和照顾家庭。

(4)加强项目文化建设。根据项目实际条件和资源状况,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图书室等,适时组织员工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技能比赛活动,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和联谊活动,为单身员工婚姻牵线搭桥。统一配置生活用品,提高食堂生活标准,关注员工生日,通过“家”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新形势、新条件、新发展下企业要时刻关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制度,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路上为他们铺平道路,实现企业与人才发展的共赢。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摘要: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思考,提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以陕西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做法为例,总结出三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业;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我国建筑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不足,面临着现有职工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困惑。培育学习型企业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要素。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居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课程开发的质量对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从产生到现在,在国家人设部、各部委以及各省市部门重视之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查遗补缺、更新知识或者拓宽知识面,使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一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倾向比较突出,二是按模块讲授的方式,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课程,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功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称之为“模块式教学”,采用后者的比较普遍。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1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讲解起来枯燥,而且难度、深度过大,不易理解。因为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来自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课程开设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队伍的扩大,鉴于培训硬件和师资的不足,有些培训机构只设定一套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对象的单位性质、专业差异以及职称的层次,比如土建类和安装类,初、中级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未做区分。

1.2专业面不广

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些极大限制了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崛起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难以适应,目前课程设置比较缺乏这类反映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前沿性的专题课程。

1.3重技术,轻管理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应用型人才居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因此目前建筑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工程技术为主,但是存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所以管理类课程需求在不断加大。

1.4系统性不强

建筑行业目前拥有的人才中,既熟悉技术又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主流的“模块式教学”存在学习单元较零碎,知识不系统等缺陷,缺乏系统性。

2课程设置原则

针对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缺陷,课程设置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前沿性

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课程设置应当反映出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推广应用,新的规范标准的宣贯等。

2.2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有实用性,与高校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解决实际中的矛盾和问题。

2.3针对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来说,需求分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灵活的设置课程,使教育对象不断的拾遗补缺,完善知识。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课程设置要针对成年人身心特点,使之较容易接受所学课程,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

2.4系统性

考虑到继续教育对象的整体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应当处理好原有知识和补缺知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等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整体,使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

3陕西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

笔者依照课程设置原则,并结合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对陕西省二十一家从事建筑施工、装饰、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的做了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项目经理及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可分为行业发展趋势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

3.1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前沿类的课程

继续教育制度目的就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应当反映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反映建筑业发展趋势、建筑业前沿的课程有:

(1)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市场疲软、政策收紧、管理欠账”三座大山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数据和感受已经说明,行业衰退已成事实,行业处于一个旧业态转向新业态的中间态时期。如何以比较高的层面和新的角度看待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如何变革,如何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找到发展机会,都是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

(2)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建筑工业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这些方面是国家目前力推鼓励扶持行业,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这种课程很受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

(3)BIM技术发展与应用。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目前BIM技术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培训上,针对目前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相应课程,通过总结科研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的途径。另外课程可将BIM和智能建筑相结合,BIM和建筑工业化的衔接也势在必行,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BIM技术应用会更加丰富。

3.2工程管理类课程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类课程需求较大,已有超越技术类课程的趋势,原因是,一方面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的开始逐步进入管理岗位。另一方面管理类课程在学历教育阶段偏重理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已具备了一定管理能力,因此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亟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问卷的整理,这方面课程需求主要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职业风险防范等。这类课程也符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项目管理实务为主,辅助一定的理论知识。

3.3工程技术类课程

技术类课程设置也应结合行业的发展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对于初级职称和部分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操作技能提升方面的技术性课程,如测量新技术、安全技术规程、BIM软件应用等基础操作性课程。针对部分中级职称及高级职称人员,一般对基础性的知识培训缺陷不大,通过调研问卷整理分析,课程的需求主要有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绿色施工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新材料等。同时,由于目前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区域性竞争的大趋势,全国范围,甚至是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地标性建筑,未来数年内将成为超高层的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施工的知识,可设置钢结构与混凝土施工相结合的课程。

4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立足于继续教育对象。建立一套动态的、可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应结合发展要求和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需求探索出相应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建筑专业技术论文: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给排水专业技术应用

摘 要:医院是治疗病人的场所,因此医院建筑对卫生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会更高,在医院建筑的相关安全卫生要求中,给排水系统也是其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它不仅是医院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也是保证病人安全和健康的关键因素。该文先介绍了我国的医院给排水系统,然后又分析了医院建筑对给排水系统的实际要求,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医院 建筑 给排水 技术 优化 对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院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医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在医院建筑以及医院设备的更新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广大患者对医学质量以及硬件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对医院的建设上也要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在医院建设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医院建筑结构的重点部分,它需要具备卫生性、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等特点。

1 医院给排水系统分析

医院的给排水系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很多医院不管是设备还是卫生条件都处于不断地完善中,这时医院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给排水系统基本上都配备了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医院的某处发生火灾的话就会提前预警并自动喷水灭火。还有的医院将自动灭火系统与排水管道相结合,这样在出现火灾之后,自动灭火系统在灭火的时候所喷洒出来的水就会直接排放出去,并不会影响到整个医院建筑的质量。由于医院的用水形式是非常繁多且复杂的,而且对水的质量要求还非常高,再加上其废水排放量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也是保证医院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的主要因素。在医院的用水上,主要分为自来水、饮用水和医药用水三大部分,而且医院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医院治疗中,有些科室需要的是混合水,有些科室则需要蒸馏水,而有些科室所需要的水还需要与化学物质相结合,因此,其供水的渠道也就变得多样化,在排水方法上,我们主要是对各种饮用水、医药用水以及废气液体进行排放,在医院建筑中排放出来的废水肯定会掺杂一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如果直接排放掉的话会对所排放地区造成很大的水污染,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废水进行处理之后,达到排放标准才准许排放,这也就对后期的排水系统以及这部分水源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处理要求。

2 医院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设备建设已经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设备种类多以外,对医院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医院的用水上,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水以外,很多最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对水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像水温、水质、水压等,因此,需要研究人员针对医院水资源设置一个水处理系统,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医院的各项用水需求,最重要的是还要对所排出去的污水进行后期处理,只有达到排污水标准之后才能排污,目前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国医院对给排水设计的要求。

2.1 医院制剂室用水

在医院的制剂室中,所需要的水主要是蒸馏水和一部分饮用水,因此,对水的质量要求更高,在现在的蒸馏水系统中,一般都会设置增压设备,因此,在对给排水进行设置的时候也要符合制剂室蒸馏水的实际用水需求,要对其专门安排输送水的管道,除此之外还要设置冷却水系统,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剂室的用水要求。

2.2 各科室用水要求

医院一般分为内科与外科等部门,这些部门的用水量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在用水的时候,对水的质量及时间要求都非常高,而且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冷水和热水,因此,对这部分的供水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卫生、安全、高效的需求。对病人来说,很多都是行动不方便,需要人照顾的,所以,在设置水龙头的时候,可以与传统的水龙头有所区别,采用脚动或者是肘式的方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病人操作,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源的传播,而在电源的开关上,最好是采用防漏产品,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因外界环境出现变化而带来漏电隐患。除此之外,医院各个科室对水温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产房这类部门,而且一些化验室对水的质量要求也是非常高,这些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具体分析了。一般来说,医院用水要比传统的用水质量要求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医院对给排水系统如此重视的主要原因。

3 医院给排水系统优化措施

3.1 水质优化设计

由于医院用水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研究人员要做好水的净化工作,在医院的排水设备中还要设置专门的杀菌设备,这也是保障医院用水排放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不排放到水域中,保证排水的卫生性,除此之外,我们的研究人员还要做好用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杀菌工作,不同科室对水质的要求不同,所以,供水管道也要分开进行管理。

3.2 供水管道与排水管道的优化

供水管道是当前医院给排水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之一,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其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在排水系统中做到尽量减少开水炉的使用,因为开水炉使用次数过多会在了排水管道出现泄漏、腐蚀等问题,对整个排水管道造成不小的影响,而医院的供水管道除了要体现好自身的供水功能以外,还要保证供水管道的美观性,在医院建筑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供水管道直接暴露在外边,非常地影响美观,因此,可以在保证其安全性和供水功能的基础上,对供水管道进行设计,让其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而对于排水管道的设计,研究人员还要着重注意一下管道的防腐性,因为在医院的废水中,很多都是含有化学物质的,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排水管道造成很大的腐蚀性,因此,研究人员在设计排水管道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下管道的腐蚀性问题。

3.3 给排水系统的环保优化

医院建筑用水需要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用水的环保,由于医院每天接待的患者量非常大,在用水上也会出现浪费的现象,研究人员要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对相关的设备进行设计,对医院建筑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进行适当的节水规划,进而有效提升医院水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人员更加明确了医院给排水系统的实际要求,在医院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研究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用水的安全稳定,确保其环保性,对各个科室的用水需求都要有充分的理解,医院在给排水设计中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要考虑整体的用水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医院个别部门的用水特殊性,并对这一部门的用水进行单独安排,保障医院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给排水的环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