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08:39: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心理素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对心理素质的认识
人类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在这其中,积极的心理可以促使人们以乐观向上的心理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即使遇见挫折或者伤心的事情,也会坦然面对。但是如果一个人以消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那么结果就是人变得越来越意志消沉,对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在舞蹈表演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有的舞蹈表演者拥有超一流的技术,但是一到舞蹈表演中就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它对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特别的关注。相比于舞蹈知识,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更重要一些,不光是因为它的培养周期较长,会使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良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更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者,乐观向上的心理和坦然自若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中具有不错心理素质的演员,会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坚信自己一定会表现出最好的状态。结果也往往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出了符合作品要求的形象。那些在舞台上表现不错的演员认为,要想在舞蹈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么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看见胜利就在不远处对自己招手。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演员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为自己蓄积着营养,以求在表演中能够厚积薄发。
三、舞蹈表演中心理素质不良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每一个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是各不相同的,笔者根据自己对舞蹈表演中演员的观察和访谈得出,舞蹈表演着的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指舞蹈演员过度的或者长时间的紧张,主要表现为心烦抑郁、意志消沉。这些都是舞蹈演员承受了超过自身压力阀值的紧张压力,而导致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调回出平常的训练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坏的是会导致演员遗忘一些动作,使自己的表演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种压力往往来自外界和自己两方面的合力,因此,要想化解这种压力,就需要演员与其他的表演者进行好好地互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慢慢的消减这种压力。
2、临场应变能力较差
舞蹈演员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学场所、老师、同学都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演员在演出时面对不同的舞伴和舞台会有些不熟悉。面对这些变化,那些心理素质不是很好的舞蹈演员的心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是自己的发挥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3、过分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在舞台上从容的表演的,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期间会经历一些成功失败。而许多学生还没登过舞台,就会自己提出了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只许自己成功,不许自己失败。这样一个严格的心态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就会把自己禁锢在一个沉重的圈子里。思想过于沉重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表演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自己的水平。
4、缺乏自信心
很多的同学多希望自己的舞蹈被观众接受,自己在上台前也会不断地问自己,这其实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这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十分有名的现象,它被称为“念动”。举例来说的话,以前运动员对于自己的100米短跑突破11秒总是没有信心的,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许多的科学家、生物学家也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运动员们是不可能突破11秒的。但是突然间一个运动员突破了这个设定,没过3个月,突破这个设定的运动又多了几名。以上讲的这个例子就是缺乏信息的表现。
四、舞蹈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分析
1、苦练基本功,夯实表演基础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是凝结了自己长时间的练习的,就如中国的一句俗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的训练对于一个演出者的重要性。在上舞台之前,很多的学生都会紧张,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要想摒弃这种不自信,就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刻苦训练。“举个捎带夸张的例子,一个人在舞台上可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但是他却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和性别。因为名字和性别已经成为了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是不能遗忘的。如果在日常训练中,能够将动作熟练到像一个人说出自己名字那样的熟练程度,那么我们将不会对任何形式的演出感到紧张。”当然,日常的训练肯定是枯燥无味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开导学生,给他们讲明日常训练的重要性。只有自己的基本功扎实了,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才会更加的从容,才能很好的表现出作品所要传达出的那种情绪。
2、积极创设各种情景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一到陌生的场地就会有些紧张,这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环境。比如:开阔的操场、室内的篮球场等。还有观众的变化,因为在以前的训练中是没有观众的,那么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可以找其它专业的学生观看演出,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紧张感就会减弱。
3、创建各种舞台实践机会
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大多数的老师也意识到了舞台时间的重要性,但是受制于各种条件,学生们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想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首先,我们可以与当地的一些剧院联系,让学门无偿的在舞台上进行演出,这对于双方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应该实施起来不是特别困难。另外,可以在学校里多组织一些,例如:汇报演出、艺术周这样的活动,增加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这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意义。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台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们心理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在舞台上上出色的表现出作品苏姚传达出的那种内涵。
作者:公却闹吾 单位:玉树州民族歌舞团
1现代社会影响人才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
1.1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开放,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开始涌入中国。面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不少人对此产生了不解,对正确的选择无法坚持,且也无法保证当下人才坚信科学、统一的思想价值观,有些人因此走入了误区。主要反映在一部分人缺失良好的政治意识,没有意义的生活目标。
1.2工作学习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逐渐从体力要求转为了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目前的社会对于人才不仅是学历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人才有信息的想法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此当下人才将面临学习压力和进步前进的压力。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适应过强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崩溃。
1.3人际交往和社会压力影响人才的心理素质
当下社会较为复杂性,其对于人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外在原因,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他人、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不仅造成人才周围的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4家庭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心灵的归宿,因此家庭对于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也格外明显。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家庭、婚姻、亲朋任何一种关系处理稍有不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家庭问题。现代社会,有不少人因为无法处理好社会与家庭的关系,导致家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矛盾与纠纷,造成社会关系严重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影响了身体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心理素质中起的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重要部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政治都是人才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从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能够保证人才不论处于何种状况都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本身的心理素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健康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还采能够用说服教育、引导疏通等办法消除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矛盾,并且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以此寻找出激励学生成才的动机,并通过对其进行品质意志等全方面锻炼,最终使其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了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座谈会、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人才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抗压能力,也使得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提高人才心理素质的方法
3.1培养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
对于目前的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局限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人才面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了现代人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比过去更加难以形成,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恰好对人才的发展来说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心理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对人才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更拥有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健康的思想政治素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常常将培养心理素质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很多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都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了解,才能感受到。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感受到挫折与成功,从而对自身所处的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引导人才认识和了解社会,促使人才拥有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促进人才全面而健康的人格的产生与形成。并且,在社会活动中还能够锻炼人才的意志,完善个性人格的品质,促进人才心理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
3.3开展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人才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人才进行科学而充分有效地引导。或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心理学措施以及心理学辅导来帮助人才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况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促进和维护人才的心理健康。认识和了解心里健康能够有效帮助人才提升心里健康水平,而宣传普及心里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帮助人才了解自身心理状况,让人才充分了解心理状况发展的规律,了解自身的心里状况和特点,为人才正确认识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并且起到相应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项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能够帮助人才进行科学而有有效的心理知识教育,能够帮助人才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心理素质。
4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4.1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逐步提高人才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了使人才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提高人才的心里素质,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的一些心理现象,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并不具有阶级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用的主要办法为开展各种的讲座,多为一些经验的结语,具有从上至下的灌输性和一定的公开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辅导,心里测试等方法,,更注重人的主动性和隐私性,并且有着严密的保密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才进行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而心里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人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人才的个人价值,尊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4.2两者之间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是以人才作为教育对象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对人才开展教育,使人才能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提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技术,更具不同的心里特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增强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目的来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在进行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和实用的方式不太相同。
4.3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能够为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人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减小阻力。而人才的正确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态度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该有的目的。
5结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剧变化,人才的心理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都被社会中各色各样的因素所影响。而人才的心理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本身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对此,如何才能有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成为了目前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人才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人才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
作者:周宏亮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1现代社会影响人才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
1.1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开放,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开始涌入中国。面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不少人对此产生了不解,对正确的选择无法坚持,且也无法保证当下人才坚信科学、统一的思想价值观,有些人因此走入了误区。主要反映在一部分人缺失良好的政治意识,没有意义的生活目标。
1.2工作学习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逐渐从体力要求转为了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目前的社会对于人才不仅是学历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人才有信息的想法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此当下人才将面临学习压力和进步前进的压力。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适应过强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崩溃。
1.3人际交往和社会压力影响人才的心理素质
当下社会较为复杂性,其对于人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外在原因,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他人、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不仅造成人才周围的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4家庭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心灵的归宿,因此家庭对于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也格外明显。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家庭、婚姻、亲朋任何一种关系处理稍有不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家庭问题。现代社会,有不少人因为无法处理好社会与家庭的关系,导致家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矛盾与纠纷,造成社会关系严重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影响了身体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心理素质中起的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重要部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政治都是人才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从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能够保证人才不论处于何种状况都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本身的心理素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健康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还采能够用说服教育、引导疏通等办法消除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矛盾,并且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以此寻找出激励学生成才的动机,并通过对其进行品质意志等全方面锻炼,最终使其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了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座谈会、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人才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抗压能力,也使得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提高人才心理素质的方法
3.1培养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
对于目前的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局限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人才面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了现代人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比过去更加难以形成,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恰好对人才的发展来说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心理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对人才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更拥有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健康的思想政治素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常常将培养心理素质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很多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都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了解,才能感受到。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感受到挫折与成功,从而对自身所处的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引导人才认识和了解社会,促使人才拥有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促进人才全面而健康的人格的产生与形成。并且,在社会活动中还能够锻炼人才的意志,完善个性人格的品质,促进人才心理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
3.3开展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人才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人才进行科学而充分有效地引导。或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心理学措施以及心理学辅导来帮助人才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况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促进和维护人才的心理健康。认识和了解心里健康能够有效帮助人才提升心里健康水平,而宣传普及心里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帮助人才了解自身心理状况,让人才充分了解心理状况发展的规律,了解自身的心里状况和特点,为人才正确认识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并且起到相应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项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能够帮助人才进行科学而有有效的心理知识教育,能够帮助人才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心理素质。
4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4.1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逐步提高人才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了使人才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提高人才的心里素质,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的一些心理现象,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并不具有阶级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用的主要办法为开展各种的讲座,多为一些经验的结语,具有从上至下的灌输性和一定的公开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辅导,心里测试等方法,,更注重人的主动性和隐私性,并且有着严密的保密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才进行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而心里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人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人才的个人价值,尊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4.2两者之间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是以人才作为教育对象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对人才开展教育,使人才能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提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技术,更具不同的心里特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增强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目的来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在进行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和实用的方式不太相同。
4.3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能够为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人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减小阻力。而人才的正确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态度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该有的目的。
5结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剧变化,人才的心理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都被社会中各色各样的因素所影响。而人才的心理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本身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对此,如何才能有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成为了目前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人才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人才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
作者:周宏亮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一、研究方法
1.焦点小组访谈法
该研究前后共开展了5次焦点小组访谈,受访员工40人。访谈中使用的提纲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思路,共设计了四个层次,涵盖基本情况、当前心理状态、安全意识和工作压力,各层次用3~5个子问题展开。
2.问卷调研法
研究采用部分人口学问题加上图1所示的6个量表构成的自陈式问卷,对来自全国铁路系统18个路局的一线职工进行问卷测试,被试包括车务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车辆段、客运段、通信段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尽量选择有意愿合作、具备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线职工回答问卷。问卷分发包括两种形式:部分被试采取集体施测,现场发放、回收;部分被试通过发送电子版本的问卷,由研究者在网络后台接收、查看填答结果。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6份,有效问卷率为71.6%。问卷回收的全部有效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自编安全意识问卷KMO值0.748,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因子结构合理。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从22道测题中最终筛出10道测题,信效度良好,包含“思想遵从”和“执行遵从”两个维度。思想遵从指从思想层面上有遵从安全规章守则的主观意愿;执行遵从指从执行力上有遵从操作流程的实际行为。间接测量安全心理素质的综合心理指标包含正负向心理指标和外显行为指标三类,共选取了5个信效度良好、使用广泛且题量适中的心理学量表。正向指标涵盖组织支持和社会支持两类保护性因素;负向指标涵盖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两类损害性因素;外显行为指标探讨员工的应对方式。在由6个量表构成的评估体系中,“应对方式问卷”用因子表征心理素质健康程度,6个因子从消极到积极排序: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其余5个量表用分数高低表征安全心理素质受期待的程度:越高分数所代表的心理素质,越符合安全心理需要。
二、研究结果
1.不同工龄组安全心理素质比较
工龄共设为四组,分别为:5年及以下149人、6~10年142人、11~20年175人、大于20年140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安全意识(直接指标)和应对方式(外显行为指标)进行均值差异检验,筛选出在工龄组上呈现显著差异的因变量。对满足方差齐性假设的变量采用LSD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对不满足方差齐性假设的因变量采用Tamhane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差异检验达到显著的结果见表2。表3~表4均采用相同统计手段。结果显示,11~20年工龄组在安全意识的思想遵从上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5年以下和20年以上工龄组。解决问题是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从上表可见:6~10年工龄组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表现不佳,显著低于其余三组;20年以上工龄组对合理化手段的运用比其余三组都熟悉,其次是11~20年工龄组。采用相同方式对不同工龄组在正向心理指标(组织支持感和社会支持)上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差异检验达到显著的结果见表3。上表显示,5年以下工龄的员工体验到更高的组织支持感,具体表现为工作上受到的支持感更强,来自组织的价值认同感也更强;反之,工龄越长,尤其是2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感受到的组织支持最低。但在非组织来源的人际支持感上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工龄越长,越能体验到来自亲友的支持,这几乎成为20年以上工龄员工的主要支持感来源。采用相同方式对不同工龄组在负向心理指标(压力感和工作倦怠)上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差异检验达到显著的结果见表4。统计结果表明,6~10年工龄组员工在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压力比相邻两个工龄组更大,似乎进入瓶颈阶段,但随着工龄的继续增长,通常能够顺利走出该瓶颈。而20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比5年以下工龄的年轻员工有更显著的职业发展压力和更强烈的工作与家庭冲突感,这种冲突体验在各工龄组中显著。此外,11~20年工龄组员工更容易在工作中产生过劳感,在工作中体验到的疲乏无助感最高,相比之下,短工龄员工的工作精力最为充沛。
2.高低学历组安全心理素质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17名大专及以下学历与365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铁路一线员工进行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检验达到显著的结果见表5。在正向心理指标上,高学历组表现出更强的支持感体验,尤其是来自组织的支持感,具体表现在工作资源和价值认同上。此外,高学历组来自亲友的支持也显著更多。在负向心理指标得分上,高低学历组几乎一致,高学历组仅表现出更强烈的工作与家庭冲突,而这可能与高学历组工作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无暇顾及家庭有关。在外显行为指标上,低学历组表现出更明显的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幻想和退缩,其合理化应对方式得分也显著更高。高低学历组在安全意识上无显著差异。
3.高低岗位级别安全心理素质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75名科员与87名科级以上职务的铁路一线员工进行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检验达到显著的结果见表6。在正向心理指标上,高职务员工表现出更强的支持感体验,尤其是来自组织的支持感,在工作资源的获取、工作价值的认同以及组织对自身利益的关心三个指标上都显著更高。此外,高职务员工也更擅长将来自亲友的支持转化为自身正向心理资源,显示出更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负向心理指标得分上,高职务组体验到的工作压力、职业不适感受显著更低,同样表征了更好的工作适应能力。不同行政级别组在安全意识和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345名助理工程师和73名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铁路一线员工进行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检验达到显著的结果见表7。高低职称组在安全意识、正向心理指标及外显行为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仅在负向心理指标上表现出压力感和职业倦怠感的差异。高职称组虽然在工作压力感受上体验更强烈,但却没有转化成对应的职业倦怠感,低职称组虽然报告了更低的压力感,却同时体验到更强的工作不适、不胜任的感受。综合来看,高级别岗位群体安全心理素质相对更佳,而高职务比高职称更体现员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1.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随工龄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趋势。过短和过长工龄都不利于个体对安全意识的理解和尊重,中度偏长的工龄段(5~20年)群体处于安全意识最佳状态。5年以下工龄的一线员工(短工龄)可能由于经历较少,对安全的认识仍较薄弱;而2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长工龄)则可能因为对人员与事务的过度熟悉而导致安全意识懈怠。针对此现状,建议加强一头一尾工龄段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对短工龄员工给予更多的案例警示类教育,以弥补其经历欠缺的不足;对长工龄员工则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转变其工作态度。
2.组织与社会支持
组织支持感指员工所知觉到的组织对他们工作中的支持,对他们利益的关心和对他们价值观念的认同〔6〕。工龄越短的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越强烈,越能体验到归属于组织、以组织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而从组织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对比来看,短工龄员工的支持感来源集中于工作单位,但随着工龄的增长,员工逐渐不再依赖从组织中获取支持,而转向生活中的其他来源,包括亲人和朋友等一般人际关系。工龄的增长使员工和组织的关系逐渐变得松弛,这也可能导致职业责任心的衰退,工作对员工来说更多成为一种谋求生活的工具,而非精神追求。当前铁路系统很多部门越来越重视新员工的适应性培训,但对老员工的组织凝聚力培育也不能忽视,应将此工作提上日程。此外,对低职务、低职称的一线员工应针对性地开展送关爱、下基层活动,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基层员工能切实获得来自组织的帮助,并从内心里认同组织支持,继而将这种认同转化为工作中的高效行动力。
3.工作压力与倦怠
从统计结果看,新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动机的感召下,易对工作高度投入,同时表现出精力充沛的积极职业状态。但随着工龄增长,11~20年工龄段的铁路一线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进入了明显的瓶颈阶段,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对自我工作能力质疑、对前途发展无望,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工作效率降低。因此,针对工龄偏长的员工,单位应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压力调适活动,诸如开展文娱活动、身心健康培训教育活动等,帮助其习得健康合理的身心调适技能,从而促使该工龄段的一线员工走上身心健康的职业发展道路,而非以透支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职业牺牲。2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有更多的家庭困惑需要解决,他们更需要平衡工作与生活。针对该群体,组织可提供指向员工家庭的关爱活动,这既有助于客观解决员工的现实问题,也能提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和归属感。2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所体验到的高职业发展压力和低职业效能感也值得关注。当个体在单位中逐步迈入老员工行列时,这些人的职业生涯似乎也接近终点了,他们在工作中有可能缺乏新的激励点,对此单位应予以重视,要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老员工的价值,通过开展“传帮带”等活动,使老员工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定位。岗位级别更高的员工总体上来说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更强。虽然高职称员工工作压力高于低职称员工,但因能采用更积极的方式处理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因而他们比工作压力更低的低职称员工有更饱满的工作精力和更绩优的职业效能。而高行政职务的员工则更全面地体现了积极应对压力、主动寻求支持、工作心态健康的优秀素质。针对这种局面,单位可加强上下层级沟通,组织优秀员工现身说法,传递经验和工作正能量,在组织内培育、形成阳光、健康的企业文化。
作者:宁维卫 董洁 王雅静 梁喻嘉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1开展真实的体验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
要想令思想教育达到理想效果学校就应该对教育的空间区域进行开拓,引导大学生到更为宽广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体验与磨砺.在大学内每个年级的负责人或不同院系的管理者都可以设置一些历练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体验,令学生的心智在体验活动中得到锻造与磨砺,从而形成更深刻的思想认识.目前,学生经过拼搏升入大学之后,学习方面的课业增加,使学生很少有深入社会的机会,致使大学生对外界的变化欠缺认知,对于社会上的竞争不够了解,因此有些学生毕业后无法担负起来自岗位和职业的压力.要想使大学生日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迅速融入城市工作的快速节奏,老师应该为学生争取一些实践机会或者实习岗位,使其尽早体验社会的压力.学生参加完体验活动或实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呈交一份工作笔记或者心得体会,通过这些资料来探知学生对于工作的看法以及对问题的态度,从而开展适度的指导.在实际体验中,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从社会获取校园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与感悟,同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智与内心,令学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变,形成一种对本职工作、对社会以及对自身负责的意识.此外,实践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识和专业能力,同时也是对个人的思维、价值观念进行考验,令学生懂得三省吾身,反思自己对待工作、对待他人的态度,对自己存在的缺陷进行反省并改正.
2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气氛
大学的环境以及气氛对学生能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管理松散、老师态度冷漠、学生片面重视成绩,就会形成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如果内部管理严谨、师生以及学生群体内部的关系十分融洽,学生注重综合性发展,那么就能形成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气氛.这种氛围的营建需要从思想教育层面入手,将大学的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人格培育融合起来,利用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教育,同时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引导校内文化向积极和谐的方向发展.对此,大学需要增加校内活动,多开设一些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使学生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比如建设网络论坛,使学生发表诗词文章,或者在交流区表述自己对时事的观点.此外,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张贴一些名言警句,令大学生时时得到文化熏陶,并创办多种学生社团,令有不同爱好的学生融入团体,懂得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爱好[3].
3通过家庭及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父母要通过思想教育给家中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在居家环境中,父母双方除了是学生的家人,也是学生品格修养以及谈吐习惯的模仿样板.所以父母双方应该树立给子女开展心理引导以及修养培育的意识,在居家活动中给子女做好榜样.当代社会健康概念,不但是指生理方面的健康,同时还有正确的理想、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内心状态.从绝大多数的当代家庭看,父母一般会对学生的分数非常关心,同时还会注意子女的体质是否健壮,却极少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真正的诉求.家长这样的态度难以在心理层面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甚至会使某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想法和叛逆情绪.所以要想令当代的大学生达到内外兼修的程度,并且心智、课业以及体魄都能协调发展,父母双方就需要通过思想教育给家中上大学的子女开展心理引导,协助教师完成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具体而言,父母一定要具备端正的言行和人生态度,令子女在居家生活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在和子女相处时,父母应该多给予子女尊重,多倾听子女的观点和想法,让子女愿意对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的诉求以及心理上的问题.当子女在感情方面或者课业学习方面遭遇窘困时,父母一定要先给予子女宽慰,而不能恶语相向更不能打骂子女伤害他们的自尊,而要倾听他们的倾诉,再从自身的工作生活经历出发给予他们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子女度过难关.
3.2利用社会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了使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疏导,大学中负责进行思想教育的人员要探索大学生某些关键心理障碍的形成根源,并针对这些根源问题,从社会层面争取心理引导工作的支持.首先,大学可以和城市中的大型传媒组织取得联系,比如本地的广播频道、电视台、电子媒介以及大型报刊等,对思想教育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在电视上播放一些宣传影片,同时报纸以及杂志书刊可以刊载一些具有心理引导作用的文章,使大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调整心理状态.同时,广播频道可以专门给大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宣泄情感并得到心理辅导的节目,使大学生通过写信、传送邮件或者拨打热线的方法,对主持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从专家或主持人那里得到宽慰和有用的建议.在政府方面,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可以在城区、街道中设立一些心理咨询室或者小型诊所,让有心理舒解需要的大学生在城市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此外,市政部门可以和大学取得联系,和大学的思想教育人员一起编制具有积极意义的宣传语或者设计一些心理教育海报、公益广告等,通过张贴宣传语和海报、播放心理教育短片,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氛围,使大学生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关怀,渐渐消除消极的情绪或者心理障碍.
4结束语
要想让大学生拥有强大的内心承受能力、决不动摇的意志力以及高远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以及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制订合适的思想引导及心理培育计划,使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历练,不仅能得到优异的文化成绩、渊博的课业知识,同时还能形成稳重平和、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
作者:车琨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在声乐教学中,笔者比较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歌唱的欲望,培养学生活泼、开朗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而细腻地表现作品,以此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可见,歌唱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靠每一个个体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获得的。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演员来说,艺术表演所需的良好心理素质并非是一时获得,它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经过培养和锻炼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后天的良好心理素质显得非常重要。
(一)培养学生歌唱注意力的集中
歌唱艺术要求歌唱者在演唱中的注意力必须是高度的集中,这是歌唱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之一。歌唱艺术要求演唱者要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倾注于歌唱中,不允许有丝毫的注意力游离于作品之外。也就是说,歌唱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够消除紧张心理而使自己尽快进入到忘我的再创作中。只有当演唱者的整个身心置身于作品的艺术情境之中,才能准确捕捉和把握好作品中的形象,并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歌唱者在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地把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在历届声乐专业考核、考试和一些演唱会上,学生常出现因紧张的心理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演唱失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演唱中常见的失误有遗忘歌词、演唱表现力欠佳,还有因过度紧张出现的气息问题、音准问题、节奏问题等。笔者认为,造成歌唱状态下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演唱者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如内向而胆怯的心理特质使注意力无法集中;二是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而使注意力不集中;三是不熟悉作品而无法把精力倾注于二次创作中,具体表现为歌者只吐“声”却带不出“情”或者极少以声带出“情”。上述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于初学者,这些问题会随着歌唱者歌唱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得到解决。因此,针对初学者来说,培养他们在歌唱中的注意力集中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二)提高学生歌唱注意力的解决方法
笔者在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从“一对四”到“一对一”的教学,即四人1节课到一人1节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歌唱的欲望。如针对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教学中主要是解决心理障碍的问题,可采用课前聊天的方式,力求以爽朗、开明豁达的心理特质感染学生,消除紧张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是考试、比赛或者演唱中出现紧张或怯场而无法使注意力集中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来调整紧张的心态,或者在做深呼吸的前提下、活动四肢的同时进行自我暗示以稳定情绪的心理疗法。暗示的方式有“夸大自我”的方式,这有助于恢复自信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种是“攻他人短处以助己之威”的自我暗示稳定情绪方法,表现为活动中专门挑别人的毛病,以此树立信心等。导致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舞台经验不足。解决方法是鼓励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在众人面前演唱,要力求给自己创设舞台表演的机会。此外,还应注意演唱之前熟悉场地和多次进行演练等;第三种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歌唱者进行二度创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就作品内容讲,因为对作品理解不够,不清楚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作品的情感基调理解得不深刻,该用怎样的声音技巧演绎等,相关问题没弄清楚,从而使注意力无法集中,演唱者即使有再好的声音条件和再高的发声技巧,也无法真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自然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演唱专业水平。再者,作为声乐艺术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不够,教学中无法做到“以情带声”,因而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解决的方法是,我们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深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明确作品的情感基调;注意培养歌唱艺术的想象能力。因为演唱者的文化底蕴不够而理解作品的能力低;声乐艺术修养不够自然影响再创作的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不注意培养歌唱者的艺术想象力,难于使歌唱者进入作品的艺术情境之中。演唱时的注意力不集中,歌唱者就无法实现“声情并茂”和“以情带声”。
(三)重视在舞台演唱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大都是不断反复地在舞台上锻炼成长起来的。在艺术实践的平台上,歌唱家通过舞台艺术的熏陶和刻苦磨练,不断地消除心理障碍和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为其从事歌唱艺术事业打下良好基础。歌唱家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他们能够以成熟的心态去适应各种可能变化的歌唱环境。由此看来,声乐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授课到舞台表演,组织观摩课、演唱会,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的文艺演出和声乐比赛,在社会实践的平台上磨练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演唱的水平。
作者:李爱金
1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另一方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在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内心的意识和心理缄口不言,不愿意与教师交流,致使教师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一种心理学的活动,教师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利用心理学理论来收集真实的信息,并通过心理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学素质。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神色、语气、细节动作等等发现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引导学生更主动的倾诉心理存在的负面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高校对在职教师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心理学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专业的技能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高校辅导员是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力量,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直接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拥有较强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才能真实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与建设。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升为实践教学,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并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保持乐观,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孤僻、自闭、自卑等负面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心理素质较弱的有力表现。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释放压力,让学生在积极的交流互动中获得友谊,逐步解决上述心理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不俗的功效。同时,在拓展训练中,学生就需要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训练,这就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友谊,并在充分交流中逐步克服自卑、自闭等负面的心理问题。换言之,教师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交际的方式,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参与到其中,使学生能够逐步走出自卑、自闭的阴影,使学生可以变得更加积极、乐趣,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是当代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需要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从各个角度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齐宁宁
一、改善社会环境,遏制外界不良诱惑
高职院校学生平日生活围绕着自学,其课外时间比较充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性,然而其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心理疾病。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周围存在不正规网吧、违法传销行为、恶势力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社会各界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减少外界不良诱惑,为高职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大环境。
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水准
与初高中学习相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限制较少,强调自主学习,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极易出现应试阶段积累的心理问题。在高等教育普遍化的时代,由于家庭背景、学业负担大、就业难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容易受到社会各种的诱惑,导致高职生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造成一些不良现象。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水准已是必然趋势。
(一)学校切实关注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来讲,心理素质教育正常进行的前提是校领导的高度关注。所以学校应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前提,以学校发展理念和国家人才培养标准为依据,切实关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六个落实,紧抓心理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水准,达到预期效果。
(二)将心理素质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心理素质教育旨在指引学生自我认知,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心理健康,来形成完美性格和坚定的意志力。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展有助于向高职学生讲解心理基本常识,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形成完美人格,解决心理问题。根据上文所述,能够发现高职学生心理特征比较不一样,然而因为心理健康理论的不足,导致不能认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将心理素质教育列入必修课是必然的。高职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之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甚至作为必修课程开展,选择比较科学、容易操作的教科书,结合各年级层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变化规律,设计开展适合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有目的的协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设计极具职业特征的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在传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应该融合职业特征,结合《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等一系列教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人成功与否较大程度由其心态是否积极决定的。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激发潜能,让人充满自信。消极心态则会让人意志消沉,丧失动力,最终走向失败。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心态消极的心理问题,不相信高职教育。所以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心态的调整,让其以后能适应社会。
(四)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我,肯定高职教育的意义。由于传统思想的作用,高职学生不认同高职教育,导致出现自卑、信心丧失的问题,因此需要帮助他们认可高职教育。就全球来讲,每个国家都比较重视高职教育,例如其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就高等教育体系成熟程度来讲,高职教育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就就业情况来讲,具备一门技术的职工工资高、福利好。由此可见,高职学生一技防身,动手能力较强,不需要担忧未来,担心不能就业。
(五)重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互帮互助的团体意识、和谐温馨的交际关系,来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激发内在潜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学校之前未正确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各项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能力、满足精神需求、舒缓内心压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心理素质水平。
三、重视家庭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人的一生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一般从家庭背景、父母行为开始认识世界。高职生在校期间思想行为通常受家庭实际情况的作用。校内教育依赖于家庭教育,校内教育成果显著的基础是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家庭支撑着学生的成长和前进,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包括对就业理念的影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和学生家庭联系,特别是父母等对自主创业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让学生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激情,面对困难不退缩,父母也需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心理工作,从而为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家庭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心理学旨在分析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引发的行为表现,其理论体系还未成熟,然而就目前的研究已足够精彩。它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一系列心理现象,发现许多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初建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自我认知、稳定情绪、提升心理素质。然而这门学术涉及范围较大,家庭难以全部理解,仅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内容就可以了,例如心理学基本内涵、心理变化规律、高职生心理特征等。
(二)建立自由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孩子的心理素质与父母素质修养是密切相关的。孩子的性格特征通常是父母的缩小版,受父母影响较大。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父母的为人处世、思想观念都会对孩子心理素质、道德修养产生作用。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传授给孩子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范,深刻理解“其可为,其不可为”的判断标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素质与父母教育模式息息相关。一般来讲,教育模式包括平等型、控制型、平衡型等等。自由平等型的教育模式对孩子有严格规范,而且采取民主平等的手段指引孩子完善其性格,通常表现为肯定、赞同孩子,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情绪能够自我控制、意志力坚定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控制调整。自我控制调整是学生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而采取一系列方式,体现了学生较强的主观性,是心理素质水平提升的强有力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应该了解基础心理常识,特殊情况时能够自我调整,主动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只有保证高职生处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之中,方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应注重学习和娱乐的相结合;第二,应注重劳动和休息的合理分配,与心理学相结合,来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情绪的控制也是重要部分,淡定平稳的情绪,可以让人始终精神抖擞,充满激情,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四)创建和谐温馨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是指在家庭这个整体之中,父母情绪影响为主,以家庭物质情况、相互关系、素质修养为表现方式,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家庭氛围。具备和谐温馨环境的家庭,相互关系融洽、彼此尊重理解,让子女感受真诚热情的爱。父母情绪的控制很大程度影响家庭环境的和谐温馨。只要父母能保证情绪的稳定一致,就能帮助孩子有效控制情绪的波动。所以父母应该坚持自由民主,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多些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温暖和爱意,从而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作者:郭志戎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校生犯罪的原因
(一)高校生犯罪的主观因素
(1)信仰危机,高校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受拜金主义侵蚀严重,物质需求不能满足,为了获取金钱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高校生对人生悲观,面对社会、学校的激烈竞争,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2)高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文化程度高,但是心理不够成熟,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易受其影响,使大学生是非善恶不清,混淆黑白,一旦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就很可能会落进犯罪的深渊。(3)个人修养问题,不懂的尊重他人,交往礼仪不当,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容易产生矛盾,易冲动,矛盾激化如不及时调节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4)自以为是,一些高校生自认为文化水平高,投机取巧,骗取他人钱财不仅来钱容易且自认为不易被发觉,可以愚弄大众。
(二)高校生犯罪的客观因素
改革开放,高等院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高校已不再是以前的高墙深院和完全封闭,取而代之的是推掉围墙搞三产、开放性办学.科工贸公司、生活服务设施、公共娱乐场及农贸市场遍及学校内外,使得学生一人学就独立观察社会、接触社会的开始。经济体制的改革,高等院校收费制的,使得学生从人学天起,就产生了要走上社会劳动报酬的动机,做家教、打点工在高校中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对外开放,西方社会思潮及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腐朽自私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社会不良风气的耳濡目染,高校在校生犯罪的思想根源。(1)社会不良现象对高校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和带有黑社会性质“黑色污染”,对高校生的危害最为严重。低级、庸俗的文化和不良的社会风气侵害、腐蚀高校生的灵魂,对黑社会的模仿直接影响了高校生的行为。(2)网络游戏与高校生违法犯罪有密切关联,大学生业余时间富裕,然而因为无所事事把时间浪费在了网络游戏上,因沉迷网络、等不良因素导致的高校生违法犯罪率上升。高校生的成长过程易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表现为高校生与网络环境的强烈互动,网络游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生的行为。
(三)学校在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应在校园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花季少年为何会将自己的金色年华染成黑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它与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方面所存在的下列问题密切相关:(1)招生制度不严密。当前各类学校为了创收,招生不顾质量,只要家长肯缴钱,无论学生成绩高低、表现好坏都可以升学读书,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注重自己的品德表现。(2)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有的学校迫于升学压力,重智育,轻德育。抓德育,抓思想工作,仅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对违纪犯法学生进行处分。(3)学校管理松懈。有的学校虽然制订了多项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常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学生奔波于“三点一线”上,不少学生觉得生活单调枯燥,产生厌学情绪,想上的“盲点”得不到疏导,体内充沛的精力和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泄,于是另觅精神寄托。而学校对学生的课余生活疏于管理,一些男、女生受社会“污染源”的影响,酗酒抽烟、赌博行窃、斗殴滋事。
二、预防高校生犯罪的对策
(一)强化高校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强化高校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高校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高校生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高校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帮助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二)强化校园内部治安管理
高等院校保卫组织是高校稳定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中的保卫处(科)存在着人员少、年龄大、素质低、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个问题应引起学校的领导的重视,并尽快解决。
(三)大力优化高校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丰富高校生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高校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相关部门要坚决取缔含有诱发高校生违法犯罪、宣扬色情、暴力、迷信、赌博、恐怖等内容的出版物,防止高校生接触不健康文化和不良的社会环境。促进高校生的健康成长。
(四)建立精神信仰
中国古代信仰佛教道教等教派,古人信奉神灵,认为抬头三尺有神明,不敢轻易作恶,新中国成立后,以及后来一些活动的开展,导致了大多数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信仰,国外大多数国家都信仰一些宗教例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教派,其中的教义让人向善,洗脱罪恶,帮助他人。应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一份努力。
(五)加强高校生文化建设
推进高校生活动阵地建设,鼓励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锻炼个人能力。国家应推进互联网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逐步完善网络法制建设,打击网络低俗文化,遏制互联网犯罪行为。
(六)做好重点高校生群体的预防工作
对于闲散高校生、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高校生等重点群体,学校领导以及老师应给与其关怀教育,使其成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和引导高校生远离犯罪,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王道田
一、心理适应能力不强
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笔者对所在学院的194名大一接受心理普测的学生量表筛查后,对其中的2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9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5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产生,占所有心理有问题学生的55.56%,学院入学学生总数的2.58%。创业者进入不同的环境,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挫折、失败感的连环打击容易让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当事人产生退缩心理,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刘芳、林刚、周超从认知心理维度、情感心理维度、意志心理维度三方面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陈述了大学生在面对创业产生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随着创业热潮的掀起,国内不少学院开办了创业教育,聘请知名企业做作为客座教师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心理辅导这块,鲜有学校开设创业心理学的系列课程。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1.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想法,也有创业的能力,但对具体实施流程及后续管理缺少概念,没有创业意识。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成功校友企业家的讲座,分享校友的成功经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对创业形成初步概念,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消除对创业的恐惧,激发创业兴趣。
2.加快创业课程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第二课堂在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纵观中国的创业教育,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然而,还有些学校重金聘请行业专家,在课上教授较多的实战经验。这也导致了中国创业教育的两级分化,重理论、轻实践或轻理论、重实践。然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通过行内专家讲座的形式,剖析创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通过建设专业社团,开展沙盘模拟经营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创业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运营企业的经验。
3.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开设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笔者在查阅国内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后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将心理课程列为必修课,但鲜有学校开设一系列有关创业心理学的课程,并为之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因创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提供咨询。在访谈学院8支解散的学生创业团队时了解到,终止他们创业梦想的不但是融资、经营等专业性难题,合伙人之间观念上的差异,沟通等也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合作。通过持续关注创业者的心理,进行团队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学生不成熟想法及处事方式而造成创业失败显得尤为重要。
4.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自我教育,为创业做准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
三、结语
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从创业意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身教育四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探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作者:汤婵 李施蓉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敬业爱岗
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二、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三、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教师的担子是沉重的,教师注定一辈子要做平凡事,要年复一年地与平凡牵手相依。要时刻与幼儿打交道。让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满意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正是不容易,才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荣誉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幼儿爱动,喜欢歌舞。教师要充满激情、精力充沛、爱憎分明,要在朴素中多一份恬静与轻松,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一份幽默与灵动。让课堂吸住孩子,呼唤着童心,让课堂成为营造幸福的地方。教师激情满注、精神抖擞,容易进入角色,有力地感染着孩子,会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师生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活力,师生在欢悦中享受成功,分享幸福。幼儿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坚强的毅力,要坚信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宽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时时存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观念不断更新,教法不断改进,不断注入新的信息、新的观点,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创新的氛围,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幼儿教师要勤练内功吗,加紧充电,以克服“本领慌”。通过学习、进修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不断提高吹、拉、弹、唱、画、跳技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永远保持业务、学术的高势能。课改的浪潮风起云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耕耘在幼儿教育战线上的同道同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真的坚守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作者:王靖 单位:河南省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一、紧张、不自信因素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由于歌唱者会口干舌燥,心理的紧张和不自信,跑调等现象,屡见不鲜,因为这类现象也让很多人不但没有发挥真正的实力而且还失常发挥。当然紧张和不自信也是声乐演唱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由于歌唱者的心理素质较差、歌唱与发声的基本功不扎实引起的,但是有一部分学习者台下准备很充分,声乐基本功也很好,一到上台就紧张,这就证明学习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在日常的声乐课中,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愉悦地歌唱。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选择了声乐这项事业,就要做到上台给观众表演以及教书育人的心理准备,对于上台紧张的人来说应多给予表演锻炼的机会,进行反复的舞台实践,了解舞台、适应舞台,充满自信,充满表现欲望。我们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首次登台,要准备得十分有把握,哪怕演唱的曲目再小,我们也要表演得完整,把学到的东西发挥出来。歌唱与发声的基本功不扎实在舞台演出也会引起紧张。有的学习者自认为自身嗓音条件良好,只要唱出来,高音上得去就行。结果在舞台上就容易失误,失误次数多了,人一上台就会容易紧张和不自信。这些是声乐演唱的大敌,作为歌唱者,必须逐步克服这些心理因素。
二、如何培养健康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一)苦练声乐基本功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全身心投入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练习,也只有这样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歌唱的灵感和进步。只有平常投入和忘我地练习,在舞台上才充满自信而有感情地演唱。我们要知道舞台上的辉煌一刻是建立在台下的刻苦努力的基础之上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刻苦地训练才能获得扎实的声乐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和技能,对每个歌唱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让歌唱者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同时也是准确完整表达音乐作品的前提。歌唱者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技能,这是声乐事业的基础也是歌唱者的必修课。苦练声乐基本功和技能,能促使歌唱者建立健康的歌唱心理,克服紧张心理,建立适当的自信,也是歌唱者声乐事业坚实的根基。
(二)加强艺术实践
歌唱的自信是建立在我们平常的多练习多聆听观看与多思考的基础上的,没有一个正确声音概念,就算多加练习效果也是不明显的。多听多看能提高对声音辨别能力,多想也有利于自己声音跟别人的区别,所以找到原因和差距以后多练,这样进步就非常快了。拓宽自己的声乐视野,对声乐的发展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四者缺一不可。无论是声乐比赛中还是在平常的声乐学习中,都存在着竞争。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分析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从而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在比赛中才会心里有底,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盲目自信的学习者,对自己的水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声乐没有一定的认知,自信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自信,自信是要让人舒服的自信。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应给自己正确定位,找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它。在具备了声乐演唱水平后,就需要较多的舞台实践和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慢慢驾驭舞台,才能建立自信。优秀的歌唱家都是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舞台实践中歌唱者也应该遵守循序渐进。一开始可先选择一些非常熟悉的人作为自己的观众,例如先面对家人或是亲朋好友,他们是熟悉的人,在心理上相对会比较放松、不紧张,在感情上他们会鼓励你,容易让人建立自信心。歌唱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心。总而言之在实践过程中应坚持四多,多听多看多想多练,知己知彼,不过于盲目地自信或者自卑,应该平常心对待,也应多加强艺术实践增强自信。
(三)艺术修养和审美
歌唱者艺术修养的提高是伴随着歌唱者演唱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演唱水平和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形成、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提高歌唱者的艺术修养水平,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观,扩大鉴赏视野,歌唱者对声乐审美能力的高低是以大量声乐知识为基础的。此外还应该注意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艺术修养水平的高低会反映在歌唱者演唱的作品中,歌唱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美的感受。审美对歌唱与发声都有着调控作用,歌唱者的演唱实际上是把自己对于作品的的审美感受以及情感表达用自己的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演唱水平的高低。一部分歌唱者没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导致对声音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制约了歌唱的发展。所以我们也应该重视,努力挺高自己的艺术审美和修养。
作者:李卿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恒韵艺校
1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大量临床工作实践证明,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关系极大[7]。而护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将来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服务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受到当前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方面的影响和护生自身的原因(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护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欠缺。所以,教师应加强对护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事例,比如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医疗差错事故,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病程迁延甚至危及生命,使护生认识到以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责任意识;另外,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的实训练习中,可以让护生参与实训的组织、管理,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还应培养护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向护生讲述护理界一些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用实际事例感染护生、号召护生,使护生对护理事业有坚定的信念,热爱护理事业,愿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2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将人看作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组成的整体。因此,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有研究表明,护生在校时期建立起来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其将来关怀护理工作的开展[8]。教师可以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引导护生体验、感悟和实施关怀。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示范教学时,将关怀知识和关怀技能清晰而准确地展示给护生,使护生体验到关爱,知道该如何在操作中去关爱服务对象。如教师在演示鼻饲法时设置临床案例:25床,李红,女,47岁,中学教师。因“舌癌”入院行手术切除,病人术后第一天,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但比较虚弱,遵医嘱给予鼻饲流质饮食,补充营养。教师在准确细致地进行操作示范的同时随时运用关怀语言,如“您好,因为手术的原因您需要进行鼻饲补充营养来帮助您早日恢复健康。鼻饲的时候需要从鼻腔插入胃管,插胃管时可能有些不舒服,但如果配合好会很顺利的,一会儿在操作时我会随时提醒您怎样配合,操作时我的动作也会很轻柔的,所以请您不要紧张,好吗?”在插管的时候,当插至咽喉部(约14~16cm)时,嘱咐病人“请您现在做吞面条的动作,对,好的,您做得非常好”在用注射器抽取温水和流质饮食后,先将注射器在自己的手腕处试一下温度,感觉温度合适了再灌注到病人胃内。通过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引导护生观察和评判。在随后的实训教学中,还可以让护生用角色扮演法,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进行真人的鼻饲操作练习,然后让护生分别反思“在今天的操作中你关心病人了吗?你的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你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你在扮演病人接受操作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你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吗?”等等,请护生之间先互相评价,然后教师再对护生的操作及关怀行为进行评价,针对问题给出正确的信息,并将鼓励性和建设性的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上述环节,逐步形成和发展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
3通过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护生更倾向于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却不知道该如何有针对性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因此,作为担任基础护理技术这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积极承担起指导护生人际交往的任务,在课堂上为护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沟通机会,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采取课前发言、课堂提问的方式既可以考察护生对于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还能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发言或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再次大声复述一遍,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进行操作技能的传授时,教师可以灵活采用案例、情景、角色扮演、护理双向体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进行操作示范时,教师首先要做好与“患者”的解释和沟通;在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和“患者”解释和交流的重要性,并在操作考核时,将护患沟通记入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促使学生主动练习和强化。
4培养护生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利用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实训课培养护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首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临床护士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其次,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结合护士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将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贯穿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边做边学,教师边做边教。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基础护理操作原则,而不去过分地强调具体的操作步骤,让护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思索、探讨,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5结论
利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双管齐下,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可以使护生更好地了解护理专业,加深职业认识,明确职业情感,从而为护生以后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教师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凌莉 赵旻 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1.独立学院辅导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虽然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较之以前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辅导员仍然可能出现各类的问题,导致其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工作积极性不高;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情绪波动较大;③心理压力大,面对未来不确定事故的忧虑等使得辅导员感觉职业安全面临威胁。
2.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心理素质
问题原因分析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素质建设的重视,先后下发了《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文献,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的相关问题。(1)辅导员培训较为单一。独立学院选聘辅导员制度较为严格,却忽视了对已经就任的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制度不完善,同时培训内容及形式均较为单一。(2)辅导员工作职责过重、角色定位模糊。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为大学生学习成绩、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日常心理咨询、日常教育管理、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工作职责较为繁重,同时教务工作办公室会随时通知辅导员对学生的考试报名、数据等进行统计,而团委等也会定期组织学生活动,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较重。(3)辅导员管理机制欠缺,缺乏个人发展。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多为非编制人员,导致其心理上存在不安全感及不稳定感,因此在工作中,辅导员会认为自身处于最底层,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受到不同部门的约束及考核,当考核中一旦发现辅导员未完成考核,则记录为严重过失,导致辅导员感觉无人文关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同时归属感较差,前途较为迷茫,工作创造性、主动性及积极性较为缺乏。
3.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素质优化策略
针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学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从而加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如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与工作、科研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为辅导员个人发展提供道路;倡导合理的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薪资福利待遇等,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应明确角色定位,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使其能够保持充沛的状态进行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地位,实现其人生价值,提升其工作的自豪感及荣誉感。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独立学院辅导员素质普遍较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仍然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优化对策。
作者:张婕
1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护生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时期正是心理可塑性强的时期,也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4]。但是,有研究表明,目前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水平较低,人际管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得分较低[5]。同时,我院通过对黄冈市辖11个县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的护理专业调研问卷中显示医疗机构均强调要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通过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
2.1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大量临床工作实践证明,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关系极大[7]。而护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将来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服务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受到当前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方面的影响和护生自身的原因(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护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欠缺。所以,教师应加强对护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事例,比如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医疗差错事故,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病程迁延甚至危及生命,使护生认识到以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生的责任意识;另外,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的实训练习中,可以让护生参与实训的组织、管理,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还应培养护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向护生讲述护理界一些优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用实际事例感染护生、号召护生,使护生对护理事业有坚定的信念,热爱护理事业,愿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2.2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将人看作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组成的整体。因此,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有研究表明,护生在校时期建立起来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其将来关怀护理工作的开展[8]。教师可以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引导护生体验、感悟和实施关怀。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示范教学时,将关怀知识和关怀技能清晰而准确地展示给护生,使护生体验到关爱,知道该如何在操作中去关爱服务对象。如教师在演示鼻饲法时设置临床案例:25床,李红,女,47岁,中学教师。因“舌癌”入院行手术切除,病人术后第一天,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但比较虚弱,遵医嘱给予鼻饲流质饮食,补充营养。教师在准确细致地进行操作示范的同时随时运用关怀语言,如“您好,因为手术的原因您需要进行鼻饲补充营养来帮助您早日恢复健康。鼻饲的时候需要从鼻腔插入胃管,插胃管时可能有些不舒服,但如果配合好会很顺利的,一会儿在操作时我会随时提醒您怎样配合,操作时我的动作也会很轻柔的,所以请您不要紧张,好吗?”在插管的时候,当插至咽喉部(约14~16cm)时,嘱咐病人“请您现在做吞面条的动作,对,好的,您做得非常好”在用注射器抽取温水和流质饮食后,先将注射器在自己的手腕处试一下温度,感觉温度合适了再灌注到病人胃内。通过教师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引导护生观察和评判。在随后的实训教学中,还可以让护生用角色扮演法,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进行真人的鼻饲操作练习,然后让护生分别反思“在今天的操作中你关心病人了吗?你的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你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你在扮演病人接受操作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你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吗?”等等,请护生之间先互相评价,然后教师再对护生的操作及关怀行为进行评价,针对问题给出正确的信息,并将鼓励性和建设性的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上述环节,逐步形成和发展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
2.3通过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护生更倾向于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却不知道该如何有针对性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因此,作为担任基础护理技术这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积极承担起指导护生人际交往的任务,在课堂上为护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沟通机会,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采取课前发言、课堂提问的方式既可以考察护生对于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还能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发言或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再次大声复述一遍,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进行操作技能的传授时,教师可以灵活采用案例、情景、角色扮演、护理双向体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进行操作示范时,教师首先要做好与“患者”的解释和沟通;在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和“患者”解释和交流的重要性,并在操作考核时,将护患沟通记入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促使学生主动练习和强化。
2.4培养护生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利用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实训课培养护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首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临床护士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其次,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结合护士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将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贯穿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边做边学,教师边做边教。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基础护理操作原则,而不去过分地强调具体的操作步骤,让护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思索、探讨,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3结论
利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双管齐下,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可以使护生更好地了解护理专业,加深职业认识,明确职业情感,从而为护生以后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教师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凌莉 赵旻 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