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

时间:2022-06-05 08:37: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依托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设计分析与探讨

摘 要:职业规划教育是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一座灯塔,创业项目设计则是灯塔里的一盏明灯。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更给予了他们一种开拓创新的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大学生

创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新的教育理念与发展方向,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也将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创业项目设计作为创业教育的手段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延伸,是教育模式探索的前沿。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设计的背景

1.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原动力来自于社会的就业压力,由于各种资源的相对稀缺,适龄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增加,直接造成了毕业就业比例不均的现状。只有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创新才能在根本上改变社会就业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创新思想。自主创业的同时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2.科学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教育创新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在当前教育环境中,依托职业规划教育所开展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分析则成为一个崭新的教育方式。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设计的方案

在学生大二上半学年选取试点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对护理专业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护理的本质,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辩论的方式了解护理本身,同时了解自身投入到护理事业的追求是什么。立足本专业分析专业现状、专业前景及对自身的规划发展计划。

在学生大二下半学年让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策划小型创业项目,以提供家庭重症陪护服务为研究,从前期宣传、培训安排、上岗管理到后期回访几方面提交实施方案。

1.前期宣传讨论研究

学生在前期宣传的策划方案中主要采用了查阅资料与实践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书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大量资料的翻阅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对护理服务进行包装。在讨论研究中也各自阐述了理论依据,但重在形式,缺乏深度分析。在学生讨论后,老师加入讨论,引导学生首先研究服务的受众群体,通过对受众群体的研究了解主要服务对象更容易接受哪一种宣传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宣传前策划基本的服务项目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侧重宣传优势项目,针对患者家属心里做出服务的项目流程广告,使受众对象能直接了解所能享受到的服务内容,从而有效选择团队提供的服务。

2.培训安排

学生根据在学校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制定比较合理的培训步骤,在与老师进行前期宣传的可行性讨论后,学生结合不同的服务给出了不同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方法的查阅资料方面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而且提出了可以直接招聘具有工作经验护理人员的想法,在创新思维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指导后又在培训时长的设置、上岗后的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培训合格标准的界定、培训考核方式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深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3.上岗管理

在上岗管理的制定过程里,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公司流转管理的过程,老师采用了让学生先观摩再探讨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访了几家公司,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几种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在讨论环节学生并没有完全照搬企业的管理方法,而是结合自身特点并查阅了大量资料论证了自身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奖惩制度、员工福利等各领域给出了建设性意见。老师指导后又对上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状况提出了意见,在一些意外的处理、前期工作合同的制订以及制订合同前所需要的法律依据等方面,随着讨论的加深能感觉到学生的思维更趋向成熟,考虑问题的方法更全面、更完善。

4.后期回访

大部分学生在回访部分提出了打分评级制度,并给予了合理有效的执行方法。少部分学生提出回访与宣传相结合的思路,由于重症护理的服务对象偏向老龄化,在服务类比的情况下,提出被服务对象是有效的宣传窗口,在回访中放开优惠政策,提供康复护理帮助,提升自身形象与口碑,从而使回访与宣传相结合。把回访既作为一个服务态度的标准,也作为一个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手段。老师加入讨论后对这部分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强调了回访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回访与员工绩效挂钩的具体细节参考意见。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设计的效果

在为期一年的创业项目设计后,项目小组对试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做了各选取1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分如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测试,学生的分析能力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测试以及学生心理素质测试。结果显示普通班级的平均分为78.4分,试点班级的测试平均分为90.2分,并且高分同学都出在试点班级。在同年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与表彰中也以试点班级的同学居多。

大学生创业项目设计紧紧围绕着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技术养成的全人格能力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创业创新,迅速适应行业能力、能力综合性、能力系统性的提高都有着显著作用。依托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设计让学生懂得了我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我想要什么,我如何得到。在得到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开拓想法,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找到了一个好的实践方法与思路。

作者简介:陈超,1986年出生,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就职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以及药物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通讯作者:卑占宇。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如何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关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在分析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从社会市场最主要主体即社会企业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与建议,以此希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社会培养适应需求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工商管理;社会企业;问题与对策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仅是国家人才资源较高层次的一类,同时是企业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更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心,因此,在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形势有所缓和,但就业人数依旧有增无减,依然存在人职不匹配、供需结构矛盾、人才总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择业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不难发现,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简单规律而有保障的生活,但这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结束大学生活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转换,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了解并融入社会,主动适应社会,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二)专业知识杂却不精,竞争力不够强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课程门类较多,学习内容也很繁杂,将许多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但并未深入研究,而是作为入门知识掌握,这使得该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十分庞杂,但却不够精,在毕业应聘时,选择方向够多,却未能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反而不如一些单一技术专业就业好。

(三)职业实践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对综合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但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表现出了普遍职业实践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解决实际能力低等方面上。大学毕业生知识更多来自于书本,社会实践经验十分少,甚至于为零,知识结构很单一。

综上所述,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要想顺利就职、拥有满意的职业生涯,制定正确合理、完整全面、顺应时势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工商管理类专业高校职业规划俨然未能完全成熟,以下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层分析。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依然存在格局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方式不规范、内容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规划意识淡漠

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然而大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性质、内容、方式认识并不够充分,规划意识较淡漠,使得职业规划充满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强,以短暂的就业目标为终点,没有长远规划,以及自我意识过强,规划主要从自我出发,完全忽视了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规划不够详细全面,可行性与实用意义很低。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力量,教育落后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现已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资源不足、支持不够、相关政策等原因,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基本停留在就业这一具体问题上,目前并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形成。加之专业教育指导人员的缺乏,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但是其办公人员基本还是以非专职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

(三)自我认识不够客观,目标设定脱离实际

由于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专业指导力量的匮乏,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并不够客观,不能全方位正确地地进行自我定位,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并且路径与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时机选择中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最终将使得职业规划失败。

以上三点是当下最主要、支持最多的职业规划现存问题,当然,作为起步阶段,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还存在诸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业规划模糊、指导方式手段单一以及宏观条件下的经济、国际、政策等其他问题。

三、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构想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经上文研究分析,笔者试图构建一个以社会企业为核心的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该体系中的各方主体角色如下:

(一)政府――倡导者、支持者

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作为积极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应制定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并且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课程开发,以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学校――合作者、实施者

各高校作为实施者和企业的合作者,应着力构建校院学生组织三级指导体系,加大重视力度,培养专业指导教师,开展专门课程,建立相应咨询机构,革新授课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等,做到科学、系统、专业、主动与一体。

(三)大学生――接受者、执行者

作为接受者的大学生,要使外因通过内因发挥总用,应改善心态,积极认识职业规划内容,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客观地评价定位自己,以防止规划的盲目不合理,当然,制定好规划后,必须按时按之地执行,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尤其工商管理类专业与社会紧密相连,属于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只有学生和学校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它需要社会企业、政府、家长等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有发展的方向,有咨询的机构,有实践的场地,有实惠的政策。当然,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也将十分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能力的提升和入职的顺利。(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体咨询案例分析

摘 要:高校中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本专业认同感不强而学习动力不足,又因专业成绩较差无法达到学校的转专业要求,这些学生一方面对自己能否拿到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而感到焦虑,另一方面对于今后的职业方向也感到茫然无助。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因成绩差转专业不成功而寻求职业规划师帮助的典型的个体咨询案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规划 个体咨询 案例分析

一、个案背景

徐某,男,大二学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方向)。该生高考时报读文科,倾向于填报经济类专业,但因成绩不理想,无法到达所填报专业的分数线,服从分配到现在就读的专业。他从小是父母抱养回来的,家中兄弟姐妹共4人,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也是村里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之一,家人对其期望很高。

经历了大学第一年的学习,他的成绩比较差,有两门理科专业课不及格。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原本理科弱,对于这种科目即便重修都很难攻克下来,他害怕拿不到毕业证。另一方面,他反复强调自己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没有时尚的敏感性,而且没有耐心学习服装工程专业中的缝纫基础、立体剪裁等看似女孩子较擅长的课程,他很不喜欢学习这个专业。

现在他思绪比较混乱,想法很多。第一,他尝试在大二开学初申请转专业,但因为学校对转专业有条件要求,当中一项“大一无挂科”就令他希望破灭。第二,他想退学,他认为与其在不喜欢而且学不好的专业耗四年,且到时还无法顺利毕业,还不如现在就果断退学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但这个想法一直都不敢让家里人知道,因为父母从小把他自己当成亲生儿子培养,基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一旦父母得知他退学的消息,后果将无法想象。第三,继续在迷茫的专业上摸爬,说不定仁慈的学校最后让他毕业,顺利拿到全家人引以为豪的大学本科毕业证,然后再去找一份跟专业无相干的工作。其咨询目标一是针对他目前的情况选择一条可行的出路,二是明确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咨询前分析

在收纳面谈的过程中,可以察觉到他内心很矛盾。他想离开这个专业的意愿很强烈,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看似女孩子该学的专业,大一的课程里面除了部分理论课外,多数是要学习缝纫基础、立体剪裁等手工课程,他不够耐心,很不习惯。二是他的理科基础较差,在服装工程方向课程里有物理和化学应用基础两门课,成绩都亮了红灯,他担心重修后仍无法通过。在结束了收纳面谈之后,笔者让他回去了解本专业前几届的师兄师姐的毕业及就业情况,并与其约好咨询的时间。

三、咨询过程

以下为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笔者与咨询者徐某之间的对话及情况分析。

1.分析可行性:“我不愿意拿父母的健康去冒险,退学这条路应该是行不通的。”

第二次见面发现他变得更加沮丧,他说,回去之后他尝试与家里的长兄私底下沟通,说出自己想退学的想法,遭到了哥哥的强烈反对。正如自己所想的,哥哥提出来的理由是家里父母接受不了他的这个做法。

笔者问:“你是否想过与父母沟通,尽量去说服他们?”“不可能!他们会疯掉的!”他还没等笔者把话说完,便立即做了否定。“我虽然是抱养的孩子,但他们对我胜过亲生,供我上大学。他们对我期望很高,也经不起村里面其他人的议论。我曾经想要求学校不把我退学的事情让家人知道,但老师说在办理退学申请时需要家长到场签名确认。”

看他情绪这么激动,自从上次收纳面谈后,他应该回去对退学这个想法做了一些努力。笔者接着问他:“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你现在已经觉得退学这条路行不通了?”他点点头回答:“我不愿意拿父母的健康去冒险,退学这条路应该是行不通的。”

2.明确兴趣:“我喜欢做营销类的工作,它让我很有成就感”

“假设有机会给你转专业,你最想读的是什么样的专业?”笔者问。“市场营销专业。”他脱口就出,也表示之前对这个专业有所关注。问其原因,他告诉我,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做营销类的工作,并且目前做着一份相关的兼职让他很有成就感。

此时,从他的眼神里确实可以感觉到在他自咨询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兴奋。因此,笔者感觉到这应该就是他兴趣的所在,提出:“你现在做的兼职是怎样一份工作?”他详细介绍了他目前的工作情况,是负责为某旅游公司做短途旅游产品的宣传,以高校学生作为客户,吸引他们组团旅游。他从大一第一学期末就开始做这份兼职,已做出不错的业绩,并且现在是本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但是现在转专业也是空想,学校有严格的规定,挂科的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又出现沮丧的神情。

在此之前,他也尝试提出转专业的申请,也曾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这回见面比收纳面谈那会的表达更加肯定了转专业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笔者对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想法做了如下思考:其一,他想转专业和退学是为了避开现在所学的专业,但这两个方法到目前为止似乎不太可行;其二,他的第三个想法貌似表现出他并不完全否定现在的专业,但他害怕学不好和不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感觉前途渺茫。

3.澄清认识:“一直以来那么抗拒这个专业,原来都是在逃避。”

“就目前看来,你好像没有其他选择了?”在他对自己想法逐一进行排除后,再一次与他确认。他叹了口气,说:“是的,这在我来咨询前已经感觉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继续读这个专业,你觉得‘学习成绩差’和‘对这个专业没兴趣’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会是更大的障碍?”他低头沉思了一会,抬起头告诉我,学习成绩差是他最大的障碍,他目前最担心的就是拿不到毕业证。至于专业兴趣问题,他也明白很多大学生读的专业都不是他们喜欢的,而且将来出去工作也不一定专业对口。“其实,你提醒了我!”他突然提高声调对笔者说,“一直以来那么抗拒这个专业,为自己找了各种原因,原来都是在逃避。”“逃避什么?”笔者追问。“逃避困难啊。”“你是指学习困难?理科课程?”他承认之前是自己的害怕心理令自己找各种借口来逃避对这个专业课程的学习。

笔者总结并与他进一步确认:“你的意思是:你来咨询之前那么强烈地想转专业或退学,主要是因为你没把大一的课程学好?”“其实也害怕今后继续学不好,拿不到毕业证。”他进一步补充。“这么说你不排斥这个专业?”笔者问。“不排斥,但也不喜欢。这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涉及很多制作衣服的工艺,这些细活男孩子很难做好。我们专业的男生大都担心以后的出路。”

4.确定做法:“这真不能靠运气,还真需要抓紧学习争取通过。”

既然他将该专业的课程描述得这么难,笔者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专业其他学生的情况,“你们专业方向里大一时像你挂这两门课程的同学比例大概多少?”“十几人,大概20%~25%。”笔者接着问:“你们前几届师兄师姐的毕业情况你了解吗?毕业率怎么样?”他告诉笔者,这个专业方向每个年级约有65人,近些年每届会有两到三个人无法通过所有必修课或未达到总的学分标准而拿不到毕业证。

听完他的描述,笔者问:“那这两个数据对比,你有什么发现?”他望了望天花板,舒了一口气,然后看着笔者,说:“也就是说,在这剩下的三年里,之前挂科的同学绝大部分是重修并顺利通过的。”他坏笑了一下:“我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两人都笑了。“不过这真不能靠运气,还真需要抓紧学习争取通过。”他神态认真地说。

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缺少勇气去面对。现在他终于正视了问题,也基本消除了之前的担忧。既然他现在并不排斥这个专业,那么接下来应该帮助他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

5.规划未来:“看来我真的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学点东西。”

“这专业方向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笔者进一步澄清问题:“你了解到的,师兄师姐大部分从事什么工作?”他说,大部分都是去服装企业,有的做服装设计和打版师,有的做服装销售,还有的专业不对口去一些公司做行政等。“你喜欢市场营销专业,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否跟你现在的专业结合起来?”他眨了眨眼,想了想,说:“服装销售吧,可能是这方向最能结合吧。”

笔者建议道:“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了服装制作从设计到成衣的全过程,这对做服装销售或服装品牌营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点头认同笔者的观点,应道:“也许这比读市场营销专业学得更加直接。看来我真的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学点东西。”“比如?”笔者看他好像已经有了计划,追问道。“去一些服装公司或服装卖场实习,在当中了解销售流程,或许能够得到意外收获。”“你是指?”“培养一下自己对服装的兴趣,提升时尚品位吧。”他自己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羞涩地笑了。

咨询到此,两个目标已基本达到,一方面他对自己目前的情况做了分析也做出了选择,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定下了自己大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明确了今后的职业方向。

徐某已经对自己的情况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对学习困难的问题他感觉乐观了很多,并做出了要努力争取通过的承诺。另外,他也能将自己的喜好与现在的专业结合起来,找到突破点,明确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让自己学习起来更加有动力。

四、案例总结与启示

第一,“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这个个案中笔者通过不断引导,帮助来询者澄清自己当前遇到困难的真正原因,让他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符合职业规划师的咨询原则“所有问题最终的解决者应该是来询者本身”。

第二,作为职业规划咨询师,看到来询者因为学习受挫、前途迷茫而沮丧,首先应该稳定他的情绪,想办法给予鼓励,让他对自己树立信心,排除他的担忧与顾虑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来询者自身兴趣和优势,帮助其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三,在实际咨询中,不同来询者的情况不尽相同,咨询过程中规划师无需按照普遍的咨询模式对来询者做各类标准化测试和评估,可视实际情况免除测试和评估环节。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价值分析

摘要:通过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激发体系,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弊端,促使其积极完成大学学业。职业规划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学习动力;价值

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1]。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科学知识快速储备的重要阶段,因此,一旦缺乏学习动力,就会对学业产生不良影响。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并且对达到这一目的而需进行的奋斗做出的安排。换言之,职业规划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目标,积极利用职业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规划又称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其内涵指的是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权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等因素,同时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制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做出的行动计划[2]。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就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其学习情况具有密切的关联。

2职业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价值

2.1职业规划能够明确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大学生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内在因素,是激励、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通过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这些分阶段的目标,来构成连续的职业发展目标链。通过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引导。具体地说,即大学生在为职业规划实现进行奋斗的过程中,立足于各阶段的职业规划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从而促使其做出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力定位,由此来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怎么样去学习这些知识等问题,从而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

2.2职业规划能够明确大学生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主要包含了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具体行动计划的制定以及反馈调整等几个环节。长期的实践表明,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理想信念教育来督促、引导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动力,效果并不理想。与单纯的理想信念教育相比,职业规划具有科学合理的理想职业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之下,能够使大学生很好地确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这一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很好地克服了当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盲目学习及学习动力无法持久的弊端

[3]。

2.3职业规划能够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就业观教育和择业观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才能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其积极学习,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而当具备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之后,大学生才会在学习期间将自身的特长能力、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确定其发展目标,从而更坚定学习态度。简而言之,在职业规划的引导和教育之下,大学生要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立足于自身发展角度来认识学习的意义,在积极地学习态度之下,保持长久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为在校期间的各项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4职业规划能够将学习压力变为动力

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都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而制定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日后就业所要面临的压力和竞争,并且通过对主客观条件的准确评估和分析,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这些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4]。同时,通过将学习与社会、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够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社会职业岗位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知识要求、专业素质要求及科学技能的要求,使其将学习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5职业规划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职业规划行为及学习活动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实现其理想职业目标。因此,利用职业规划中所制定的合理的理想职业目标来积极引导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大的自主推动力。大学生在自己所制定的理想职业目标的召唤之下,就会自觉地制定一系列与其目标相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且会积极地利用学校所能够提供的一切学习条件来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努力向自己制定的理想职业目标靠近[5]。因此,职业规划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最大程度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3结语

简而言之,学习动力是促使大学生积极实施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于保证大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激发体系,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弊端,促使其积极完成大学学业。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其教育的思考

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大多从年轻时代就有目标,其人生轨迹也是向着其目标努力的。也正因如此,所以才造就了其走向成功。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益于其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尽快走向成功,是好事,可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就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其教育问题,笔者在此发表一点看法,供有关人士参考。

1.职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有的学生能理解,有的学生不理解,也有的学生似懂非懂,所以有的学生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也有的学生仅仅是应付差事。有的学生认真按照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也有的学生虽然也填写了自己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措施,但是其行动未必按照自己的规划内容落实,也有部分学生填表几天后就忘了,连自己的规划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职业规划又有何用?

所以,作为教育者,特别是班级导师、辅导员等,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制定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本人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精力上、兴趣上以及成功人士的举例上三个方面进行教育,使其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职业规划的意义。

2.职业规划的紧迫感

让"大一"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很好,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有目标地学习。可是很多学生认为,现在刚入学时间不长,离毕业还有好几年,现在考虑未来为时过早,所以对于未来的规划并不在意,有一种"到时候再说吧"的思想。我常给学生说:"你不要认为离毕业还有好多年,实际上就在眼前,很快。如果你临近毕业时才规划未来就晚了。你就认为明天就要毕业离校,你打算以后怎么办……"给学生以紧迫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3.职业规划的自立性

有 的学生的自立性较差,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涉及到一生的重大事情应该由家长做主,特别是女生,这种思想更强,所以在教育上要多教育其树立"我的事情我做主"的思想。

我常告诉学生:你现在已经过了十八岁了,已经是成年人了,你还要家长给你操心到何时?自己的事情就要由自己做主,别人,任何人的看法对你都仅供参考,下决心的还必须是你自己。中学老师就教育你要有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如果你听从别人的安排,那就是失去了自我,为实现别人的理想而奋斗。如果你从事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受罪的还是你本人,谁都代替不了你。所以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主,自己为自己负责。

4.家长的干涉

自己的未来应该由自己规划,说起来很简单,可是有的家长干涉太厉害,不尊重学生的意见。比如,有的学生想经商,可是父母要让其进政府;也有的学生想创业,可是父母要其考研;也有的学生想考研,可父母要其直接参加工作,等等,强行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学生不能圆自己的梦,很可惜。

平时我们好说"要做开明的父母",说起来很简单,可是有的父母真的做不到,总是认为学生还小、不懂事,而自己阅历多、见识多,所以就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当然,父母是好意,是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孩子的路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走,家长的安排未必适合孩子的愿望,说不定害了孩子,好心未必得到好报。

5.老师、学校的引导

有的班级导师在班会上经常鼓动学生考研、考公,当然这样不能算错,但是可以说不完美。导师这样说,学生就会认为,只有考研、考公才是最好的出路,其他都是不理想的,"万般皆下品,唯有'研'、'公'高"。导师应该分析多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鼓励其走不同的路子。有的学生本来就想创业,结果受导师的影响也随波逐流报考,结果因为动力不大没考上"研"或"公",将创业的计划也打乱了。

另外,如果大家都去考研、考公,结果会怎样?总是有很多名落孙山,结果别的事情也耽误了。即使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将来就一定能幸福吗?未必。

再者,创业不好吗?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家,没考研,没考公,但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比别人差吗?

社会固然需要科研人员,同时更需要企业家。

现在有的学院对于考上研究生、公务员的学生列出光荣榜,大加宣传,我看未必是好事。

6.目标需要固定

从现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目标老是摇摆不定,如第一次规划打算考研,第二次规划又打算考公,第三次规划又打算创业……直到临近毕业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还有的学生同时制定几个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是一个很愁人的事情,班级导师都不知道如何指导这些学生。

我曾经给学生说:你如果没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可以适当地往后推一推,但是要尽快,一旦定下来之后,就不要随意更改,就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7.目标的数量宜少

有的学生制定目标时制定三四个,实际上这样的规划与没有规划差不多。我给学生说,目标最多不超过两个。如果你同时制定两个目标也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并且你的努力要比别人加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你的主要精力用在这个最主要的目标上,否则你难以取胜。

8.制定职业规划的难处

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很多学生认为将来干什么都行,也就是说,自己没有特别喜欢的职业,这种情况与学生的阅历有很大关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校度过,即使每年有两个假期,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读书,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少,所以不知道有哪些行业,更不知道这些行业的辛苦和乐趣,自己没有实践,所以不知道自己更喜欢、更适合哪个行业。

9.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在中小学时,老师都教育学生将来做个科学家,可是到了大学,有的学生对于科学研究并不感兴趣,有的对管理感兴趣,有的热衷于经济或其他行业,将来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干好。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对某个行业非常感兴趣,那就将这一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即使这一行业不是自己的所学专业,有这个兴趣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如果学生没有特别喜欢的行业,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好,那就好好地收集资料(网上搜集或多听取别人的看法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再做决定。在收集资料时,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都要掌握。不能光看快乐不看辛苦,否则,到时候因缺乏心理准备而大受打击。也不能光看辛苦不看快乐,否则退避三舍而错失良机。

10.规划的落实

制定规划容易,重要的是落实。如果仅仅规划而不落实,再好的规划也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所谓落实就是为实现规划的目标而积累知识。这就需要从大学时代往这方面努力,为将来做准备。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浅议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规划则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业规划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使自己的行动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有充分的准备。当然,大学生职业规划也受到自己自身因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何认清这些因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价值观;家庭因素

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进入了大学就如同进入了半个社会,是大学生整个人生的转捩点,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期。大学生则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和支柱,可塑性强,蕴含的潜力大,在如此关键的时期进行详细而完善的职业规划,不仅对大学生自己,乃至对整个国家的未来都足以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见表1),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还要转变自身的价值观,进行理性的职业规划。

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难点、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它关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想解决就业难题,就必须改变原先的就业指导模式。大学生职业规划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认清现实,做好未来的规划。我们在职业规划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潜能、价值观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客观的现实以及家庭的因素影响,这是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得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俗话说的好:“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什么事都得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择业就业同样如此,工作不会自动找上门来,就业之前当有一番规划。

(一)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发掘自己的潜能。职业规划的目的就在在规划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准确定位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确立合理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合理的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使自己充分了解自己,冷静客观的分析外在的环境,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克服就业和择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大学生盲目跟从他人的现象,他们在不了解自己知识水平的情况下,盲目的去考一些证书,结果大费周折也没考上或是考过后发现对自己就业压根就没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丰满自己的理想,使自己的行动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提高自己成功的几率。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若想一生不就此虚度,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绚烂天空,就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虽然过程可能很枯燥乏味,很痛苦难熬,但结果却很诱人。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石油,只有将它开采出来,它才能发光发热,照亮人间,造福人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想成为圣人,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圣人”,每个人只有全力以赴,克服自己的缺点,才会使自己离“圣人”更近点。

(三)职业规划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风云变幻,人才辈出,到处充满着竞争的气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永恒不变的法则,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至于被淘汰出局,必须事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临阵磨枪”并非“不快也光”,而是手忙脚乱,如今不少大学生都不能坐下来潜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是只知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盲目学习,盲目考证,白白浪费了大把的青春年华,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浪费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兼具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的综合课程,注重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其不同于一般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课程。”教育部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训,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更应转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社会真正所需的人才。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

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器”,要想“善其事”,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必先“利这把器”,意识到其对于我们就业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先得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意识。然而光有这一意识还不够,职业规划同很多事一样,受到内外方面的因素左右着。

(一)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自身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掌握某种知识、事物,并经常参与该事物的一种心理取向。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并提出了著名的职业兴趣理论。

2.性格

性格是天生的,但会随着后天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一个人的性格和其职业的适应性有密切的关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一般来说,外向的人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与他人进行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而内向的人更偏向于成熟稳重、沉着冷静,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他们往往会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1875-1968)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综合荣格的人格分类学说形成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职业性格测试。通过MBTI模型,性格和职业之间的联系得到了比较清晰地阐释,经过7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MBTI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招聘选聘心理学测量、内部人才盘点及职业规划、职业测试等众多领域。

3.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或专业活动所应具备的潜能和优势,如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有的人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有的人文笔很好,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把自己潜在的优势和能力挖掘出来,充分发挥到自己的专业上来,定会做到事半功倍,在将来取得很大的成就。

4.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效果、作用和重要性的重要评价,它是一个人做出某项行为的原则和指引,是个人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但有时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价值观对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具有导向作用,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会受自己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地方,对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很多大学的专业就是在其家长的意志影响下选择的,其职业选择同样也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家长的意志。家长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既是大学生的物质力量提供者,也是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发源地。子女则被看作是父母希望的延续或家庭的代表,担负着光耀门楣、光宗耀祖的责任,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父母的希望。由于很多家长并不懂职业规划、就业择业等方面的知识,他们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希冀或是周边人的影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可以“成龙”、“成凤”,他们往往是出于一种比较功利或攀比的思想动机为自己的子女进行未来的规划,例如,看到医生收入高,于是不管这些收入背后是否合法,执意让自己的子女学医;又或者看到公务员地位高,又受人“敬畏”,于是让子女去考公务员;又或者出于收入的考虑或者对子女的过度担心,一味地阻止子女去边远贫困地区或基层去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但他们忽视了价值观的教育,往往会葬送了自己子女的未来。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更是一个人通向社会之前最后一个人才训练场所。学校不仅是有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场所,更是学生成才成人的培训基地。学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成功就业,立足于社会。但目前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往往都放在了招生、学科建设、引进人才等方面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尤其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实施方面力量薄弱或根本没有起步。其实,早在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就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规划》纳入教学大纲,并以必修课形式开设这门课,促进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文件的要求,甚至是敷衍了事。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上,职业规划课教学更像是在完成国家的教学任务,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学校将其作为考查课进行教学,甚至有一些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对待,足以说明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这样做也向学生释放了不好的信号,学生自然而然会认为这门课不重要,马马虎虎应付就可以了。学校应当在教学、职业规划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3.社会因素

人都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所以,人不免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决定性作用,会制约着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会使不同行业、企业大起大落,影响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方向和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同样会使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滋生拜金主义等不和谐社会现象,同样会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这时就需要一个主流意识形态来引导大学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当前社会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状况、法制状况等。政治的稳定,法制的健全将会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而传统文化因素更是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价值观选择,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人们职业方向选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身就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可能也不能回避这一问题。

大学生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很好的认清自己,帮助他们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使得大学生的行动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这在当今就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显得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但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则需要我门充分考虑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各种有利及不利因素,从而把握住其中的机遇,化解当中的风险,在未来激烈地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作者简介:

窦红阳(1990-),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法制现代化;

刘燕(1973-),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法制现代化。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就业指导探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扩张,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该文试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需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存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的规划,指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分动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安排、规划。职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创立时间不长,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主要是依托高校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展开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临时指导,较难做到“量体裁衣、系统规划”,有些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学校行政人员进行简单粗放式管理。从内容上来看,一些就业指导中心实际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毕业就业合同的相关问题和就业政策咨询,很少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主,较少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而已。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就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大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出现了一些定位偏颇,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的情况,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使得许多大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面临毕业时,迫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随大流、听家长或被迫选择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二次择业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来看,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样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

大学生择业是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增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能,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个体差异、爱好、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和服务学生逐步实现。

2.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

大学生刚从中学期间进入大学校园,对社会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对今后职业方向还不明确,但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然而,由于大学生职业意识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工作,使其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判定自己的职业就业方向。

2.3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临时指导,而是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大学教育体系规划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或大学生涯规划等课程,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试探性的职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重视拓宽专业学习领域,试探性确认职业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过就业能力、求职技巧提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就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讲解、就业技巧训练、实习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择业指导等。

3 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3.1 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需要结合社会主客观因素,职业需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础上,帮助学生指导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大学课堂、专题讲座、调查实习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指导。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压力愈发增大,因而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3.2 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也是职业发展的实践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种职业评估方式和测评工具,借助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特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3.3 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的社会化程度

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导、就业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校园招聘、个别就业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就业指导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已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机构和指导人才方面的专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而非零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模式,针对性就业指导不够。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职业供需实际,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了解学生特征、职业意愿和能力等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测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需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库,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在信息库内容结构上,还需包含对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市场和各类企业建立相互衔接的就业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摘要: 为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实现生涯成长,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纵观这些课程体系,表现出两大问题:一是课程目标界定不清,二是课堂缺乏探索和参与,影响教学效果有效性。提出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目标,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职业规划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用教学实验法验证有效性。教学显著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认知,说明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的教育方式,职业自我概念认知应该成为大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1 问题提出

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形成教学为主、兼顾职业咨询、规划大赛构成职业规划教育平台。课堂教学自身具有受众面高、知识系统化的优点,是传授职业规划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很大程度影响职业规划教育成效,科学规范的课堂教学是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目前高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宏观化。就教师而言,缺乏具体目标指导的教学活动,导致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评价没有依据可言,就学生而言,没有清晰的目标无法检验学习效果。二是缺少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注重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是直接经验的获得,目前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更适合间接经验的学习,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因此,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职业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职业自我概念课程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

职业自我概念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职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上的反映[1]。美国心理学家Tideman提出了“职业自我概念发展”,指的是职业对自身关系的认识和定性[2]。因此,职业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对自我概念的认知,是持续的职业探索中,不断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过程,影响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行为和决策,促进职业成熟。

提出职业自我概念的课程目标,一是其理论来源于职业选择发展论,是西方职业指导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学说,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职业规划课程理论依据;二是职业自我概念核心思想是自我发展,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自我完善的元素融入到职业指导课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契合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三是职业自我概念本质是探索自我概念,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生涯发展任务,在职业规划课程中,提供探索自我的平台,既实现了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也帮助学生澄清在职业规划中与自我概念相匹配的生涯发展任务。四是职业自我概念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具体化,职业自我概念你内容包含:了解职业个性自我(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息(职业分类、职业信息搜寻),据此归纳为六个教学目标:了解职业兴趣、了解性格、发现自我技能、明确价值观、搜寻职业信息、聚焦职业目标。

因此,成熟的理论体系、契合大学生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生涯发展任务、可实现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职业自我概念课程目标提出的四个基础,如图1所示。

1.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习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3]。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照顾学生差异、重视体验和分享,适合有合作、探索、体验成分的教学内容。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阶段属于探索期[4],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拓展生涯经验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具有探索性,课堂要体现主动探索、体验直接经验。是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发。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应用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得到学生认可,受到学生的喜欢”[5],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设计能力” [6]。但参与式教学有效性到底如何,尚缺乏实证研究,为此,本研究用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将参与式教学融入到大学新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并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一个班(43人)作为实验班,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理科生30人,文科生13人,对该班开展职业规划参与式教学。同校同级另一个班(45人)作为对照班,其中男生26人,女生19人,理科生33人,文科生12人,对照班同学均未参加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两个班学生是自主选课后形成,无人为干涉。

2.2 实验工具

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由王亚琨编制,共五个维度30题,采用likert自评五点量表,“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分值越高,说明职业自我概念越明确。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5-0.832之间。

2.3 效果检验

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同时,在实验期间,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有同学未参加相关的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和活动,以提高实验效度。

2.4 参与式教学设计

结合课程六个专题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表1),每周用一次课完成一个专题,每次120分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启发、参与、体验、提问等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悟和学习,达到自我探索。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被试所测查特质基本同质。

3.2 实验班职业自我概念量表教学前后比较(表2)

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后,实验班在职业个性自我、职业人脉自我、职业外在自我维度分数差异显著(p

3.3 实验前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前后的对照班各维度分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无变化。

4 结论

4.1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方案设计合理

研究将教学目标界定在职业自我概念的培养,教学设计围绕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探索展开。职业自我概念是职业规划的前提和根基。大学时期的个体正处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键期,大学阶段形成清晰明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有正面的帮助和意义。职业指导理论创立者Parsons提出职业指导教育三大任务,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本身具有个体多元性、职业深入化的特点,面对学生人数多、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受诸多约束,相较而言,自我认知成为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学生本身心理成熟度和阅历而言,更乐于参与职业自我认知的探索,对于职业对人的要求探索受限于很多因素,例如:缺少工作经验、无法到工作地深入了解、探索信息真实性有待斟酌等。

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索过程中,最大程度照顾学生间差异,让不同特点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有所收获。方案设计以实践、活动、体验为基础,每次课程都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借助体验式活动,讨论分享学习。例如在职业价值观探索一节,任务目标是明确价值观,认识到每个职业的价值,借助“找零钱”、“价值拍卖”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在职业生涯里,我认为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在职业中发挥自我的价值?学会探索职业价值观的方法,意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2 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积极作用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实验组教学前后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自我个性,包括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了解心理自我在职业中的体现,进行自我塑造和调适;发现职业人脉,从而认识到社会自我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意义;客观认识外在自我,充分发挥外在自我认知在职业概念中的。尤其在明确职业信息自我和职业目标自我方面,参与式教学干预效果更好,教学前后测差异到达非常显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搜寻职业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生涯每一个阶段,进行职业信息搜寻的专门训练,这是其他专业课程缺乏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学会为自己确定目标,甚至是详细的职业生涯目标。

人的职业自我概念在职业实践和生涯成长中不断探索、调整,是伴随一生的任务。在我国,大学生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探索,最需要的是习得科学的探索职业自我概念方法,作为一项技能服务于整个生涯规划。参与式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技能获得,激发后续学习。

4.3 课堂渠道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有效性得到证实

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专业实践等。目前研究集中在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积极意义,忽略了课堂渠道的培养,课堂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普遍场所,有受众面大、普及度高、时间易统一的特点,可以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开展职业指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