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论文

时间:2022-06-06 08:5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三方物流论文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发展论文

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介入不认同的原因

(一)对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认同

我国目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功能单一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功能性服务,而且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擅长的业务领域以及经营地域千差万别,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提供足以让社会信服的材料来证明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这就使得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很难决定一家能提供信息技术系统较好、标准化运作程序较高、服务满意率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目前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服务质量的比较来看,两者无明显差异。

在风险和收益的两相权衡下,相当多的企业物流更倾向于由自己建立企业的物流系统,将其物流配送业务延伸至到销售终端。这主要是对风险的估值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高效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使得企业将经营的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价值链,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消除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疑虑,第三方物流商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来开拓潜在的市场。

(二)对企业运营机密外泄的疑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已使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业务外包正是提高供应链效率、加强核心业务和提高企业竞争地位、获得战略性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运营都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对于某些特殊运营环节,如材料的构成、生产工艺等多采取保密手段。若是引入第三方物流来经营其生产环节中的内部物流时,其基本的运营情报都不可避免地会向第三方物流商公开,势必造成核心运营要素的泄露,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三)对企业物流控制能力降低的担忧

由于国内的企业长期以来均采取自理物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介入抱有较高的警惕性。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特别是拥有核心商业机密或者是客户资源独特的企业,完全将物流业务外包则意味着企业对物流业务的控制能力在削弱。生产运营便在一定程度上倚赖与第三方物流商的绩效,当第三方物流商在企业物流方面占有了更多的运营业务后,企业的某些控制权将失控。企业担心现在的物流商将来可能会成为制造商的竞争者,在制造商整体力量较弱的情况下,物流商在通过承包业务、掌握关键技术之后,可能走上自主发展、与制造商竞争的道路上,甚至将制造商淘汰出这一产业,对企业构成巨大的威慑力。因此,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均持有硬顶的底线。

第三方物流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一)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不断增长的竞争力,使得生产企业必须进行客户定位和减少库存。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许多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的基本出发点。但是,物流外包后可能会使对称的信息变得不对称,有些企业对整个作业流程中的成本了解不够全面,误认为物流成本“升高”了,这些认识误区很大程度源于企业受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理论的影响,仅将物流成本中显性的一面,即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的简单之和作为考察物流成本变动的指标,并以此来核算物流总成本是不合适的。就整体而言,每一个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衡量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包括运输总成本、库存维持费用、配送费用及为管理物流活动所需的客户服务费用,以及伴随而来的订单处理和信息传递费用、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等发生的物流费用。这些成本之间往往存在着二律背叛关系。因此,在选择物流系统时,必须对系统加以检验,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实际表明,使用第三方物流会使企业费用平均下降11.8%,作业成本降低62%,雇员减少50%,并且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降低原材料和产品库存水平。

(二)对企业顾客服务的影响

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供应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因为物流问题使采购的材料不能如期到达,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同时也将面临着巨额违约金的赔偿风险,造成企业自身信誉受损,销售减少,甚至失去良好的合作伙伴。

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企业的行为要受到合同、信誉及商业惯例的约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配送,这种措施将缩短订货到送货的时间周期,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而且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与企业的客户关系密切,他们的服务质量会间接的成为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观察点,实现企业对顾客的安全、准点送货的承诺。因此,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商时应从长远的战略角度作出选择,而不应只将目光集中于其价格上。

(三)对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自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并把对其管理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以来,理论界和企业界基本上对其形成共识:认为价值链理论的核心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

第三方物流的本质就是为了协调顾客的服务要求和供应商开始的物流活动,使高的顾客服务水平、低的库存投资和低的操作成本得以兼顾和优化。因此,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流动资本占用、改进资产回报率及提升企业竞争力——是高效第三方物流的价值表现。在实践中,价值链中的价值主要有两种形式——以比竞争者更低的价格提供无差别的商品或服务;以合理的额外费用提供唯一的优质产品或服务。企业的战略就是分析如何通过构造企业各个基本活动之间的联系框架,在这两个维度实现最优组合,经过选择、决策,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链的提升有赖于业务的高效整合,如果将物流业务外包形式转移给第三方物流商,那其原有的运营格局也将发生变动,不仅仅是人员、资金方面的变动,更重要的是各项业务间的关系将有新的变化,从整体上改善企业的价值链。这点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上合作中最应该关注的一点,它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更重要的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升,为顾客创造增值服务,这也是第三方物流带给企业最重要的益处。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

(一)加快产权制度的创新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延伸服务链的长度和宽度,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经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二)培育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有较强的核心能力并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才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第三方物流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要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整合社会资源并强化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资产型企业,也有非资产型企业。物流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整合社会资源,降低整个运作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关注点应集中在将企业有限资源投向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及企业网站等社会稀缺资源上,非核心资源应以搜寻、整合社会资源为主,对企业的决策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支持。提供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的、专业化的贴身服务。成为能够提供门到门一体化服务的物流运营商,提高企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四)加强互动协作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企业的动机和合作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第三方物流几乎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但其中都蕴含了一条不变的主线——信息共享和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间高度互动协作关系。如美国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在北美市场上面临客户对维修用配件的配送时间从2天逐步缩短到一小时,甚至要求及时的现场作业时,就与制药业物流专家USCO物流服务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把运输、仓储、配件调度以及维修作业本身都交给USCO公司管理。不仅使1小时配送的服务准时率达到96.5%,而且取消了几个地区性的仓库。国外的成功经验应值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借鉴,在物流运作上,企业把他的某些内部功能外部化,并与专业公司建立双赢的互动协作关系,第三方物流管理是协作双方对互动关系的管理,进一步的建立市场竞争战略联盟运作体系,这是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

(五)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表现为装备、技术、资金方面,更表现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员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成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于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内容摘要: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外,不拥有商品,而是为拥有产品的客户提供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增值等服务。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服务的质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新思路。

第三方物流论文:地方第三方物流研究论文

摘要: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应用的比例较欧美等国家低得多,而且存在很多制度、渠道、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它的长足发展。根据上述问题,结合黑龙江省面临的实际情况,本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多种手段达到促使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提高自身竞争力,为这种高效的物流模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问题创新发展对策

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第三方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个

重要环节,是物流专业化集中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研究黑龙江省第三方物流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黑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产品的销路问题。因此,关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方物流(the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其含义是: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下简称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它企业提供所有或部分物流业务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在功能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而且要提供网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黑龙江第三方物流形式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的运作模式。很多是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为的区域性物流企业,还有的是由某一传统领域的国有企业演变成为的物流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实现第三方物流需求主体的运输及其延伸服务的需求以及仓储及延伸增值服务的要求等。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黑龙江省从事物流的企业有上万家,但大部分规模偏小,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很少。

从黑龙江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2005年黑龙江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而美国这一数字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占36%),从事公路运输企业平均运营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从市场集中度看,目前还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独自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限度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单位经营成但大部分企业规模仍在500人以下,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可见,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越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及长远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落后

黑龙江省的物流技术设备也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和货场,但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保有量却较低,只有部分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全自动立体仓库,例如,大多数仓库设计水平低,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较低的天花板导致自动化机械不能使用,并常常毁坏商品。利用现代化物流设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

3.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不健全

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黑龙江排名第521位。尽管媒体对信息化报道得很多,但黑龙江省物流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未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尚未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另外在物流信息帮助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黑龙江的物流信息系统离智能化信息整合阶段尚由很大距离。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制约了黑龙江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黑龙江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

1.政府提供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

黑龙江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缓慢,尤其需要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从物流政策法规来讲,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完善物流法律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物流的法规及制度,从而确保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发展,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需求。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主要是抓紧制订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从规划制定、政策导向、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有利的宏微观环境,从而确保黑龙江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2.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需求主体将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迫切需要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提供便利、和有效的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从而在成本、价格、速度、效率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满意解。

3.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用先进的运载工具,根据运输需要为需求主体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以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运输服务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加快仓储设施改造,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仓储效益,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另外还需加大对物流信息的管理,确保信息的流畅。在物流管理系统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式。同时要注意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以及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的支持能力。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自身发展,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经济社会企业的现状,指明目前物流萌芽中出现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应借鉴的国内国际物流经验,阐明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及产生的理论机理。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征理论机理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物流业务———成为非物流企业外包的对象,而第三方物流则是一种专业物流模式,是非物流企业理想的选择。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成功的实践来看,第三方物流已经逐渐形成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

(一)契约关系明显化

第三方物流通过委托方和方签订的正式合约,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第三方物流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来为物流业务的需求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并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所以第三方物流个体之间及物流联盟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契约化的特征。

(二)业务专业化

专业化是物流提供方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委托方的需要。第三方物流必须要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现在物流方案的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活动的管理等方面。

(三)服务针对性

物流需求者在对物流服务项目上有特殊性,第三方物流作为方应该根据委托方在需求特性、产品特征、企业形象、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要在物流行业的竞争中取胜,也要持续强化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来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管理系统科学化

第三方物流应该具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功能,这是第三方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第三方物流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五)信息资源共享化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软件基础。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物流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为物流企业以及物流与物流需求企业的顺利合作提供了条件。

二、第三方物流产生的理论机理的综述

(一)交易费用理论

罗纳德•科斯研究表明,“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的交易成本可能会上升。自然,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的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物流不属于非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由于物流业务存在的管理费用大于将其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的交易费用,另外,由于物流设备的专用性,也会占用企业的资金以及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这就构成第三方物流产生的一个理论基础。

(二)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Resources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目前已基本成为企业战略竞争理论的主要流派。该理论强调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和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按照主要代表人物柯林斯(Colis1995)和蒙哥马利(A.ontgomery)的观点,资源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物质性有形资源、非物质性有形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

企业资源理论较全面、客观地解释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从这个理论出发,企业在保留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优势的同时,可以考虑将不具优势的资源外包。非物流企业中,物流业务所涉及的资源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并不具有资源优势,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将这些物流业务所涉及的资源外包,是必要的,这就构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产生的一个理论机理。中国论文联盟-(三)管理学组织结构变革理论

组织结构的变革企业做出计划,进行各种制度、协调和管理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形式,所以组织是管理的中心。企业对于人力、生产、市场和财务方面的管理都离不开组织手段,所以组织又是管理的工具。一个企业的运作如何,组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外部就体现为组织结构形式的变化。

在企业自营物流的情况下,比较现实的情况是企业自设的物流设施由于具有资产专用性且较为分散,企业的生产可能还有季节性、周期性的波动,往往自设的物流设施并得不到充分利用,主要体现在仓库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方面。这样的重复建设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浪费了社会资源。效率低下的组织和部门降低了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而明智的决策就是将其从企业中分离出去,将社会中闲散的物流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加以充分利用并发挥其社会分工后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竞争优势,来打造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社会分工理论

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具有与工业革命期间由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模式过渡为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再过渡为社会化和机器大生产模式一样的演变规律,都是生产不断社会化的表现。开始时生产力不是很发达,流通的产品数量有限,生产企业自己拥有车辆、仓库等物流设施来自营物流服务,这就好比是家庭作坊式的物流生产,自给自足,能流通多少就流通多少,物流生产能力很小,服务方式单一并且范围较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生产和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此时的企业自营物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不得不到市场中寻找物流服务供应商来帮助自己。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就有了必要性。

(五)核心竞争力理论

C.K.Prahalad和G.Hmael在1990年《公司核心能力》中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其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延展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等特征。1990年,他们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Teece、Pisano和Shuen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撑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鲍•埃里克森和杰克尔森的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和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核心竞争力的组合原因。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核心能力理论表明企业存在的根本就在于其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非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业务并不是该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就无所谓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在持续发展的经济或高速成长的企业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以此来取胜,就必须致力于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可以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培育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取稳固的市场地位,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不仅有经济背景,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方物流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管理学组织结构变革理论、社会分工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前提的。通过对其理论机理的阐述,可以加深我们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研究论文

【摘要】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应用的比例较欧美等国家低得多,而且存在很多制度、渠道、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它的长足发展。根据上述问题,结合黑龙江省面临的实际情况,本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多种手段达到促使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提高自身竞争力,为这种高效的物流模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问题创新发展对策

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第三方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物流专业化集中体现,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研究黑龙江省第三方物流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关系到黑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产品的销路问题。因此,关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方物流(the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其含义是: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下简称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它企业提供所有或部分物流业务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在功能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而且要提供网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黑龙江第三方物流形式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的运作模式。很多是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为的区域性物流企业,还有的是由某一传统领域的国有企业演变成为的物流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实现第三方物流需求主体的运输及其延伸服务的需求以及仓储及延伸增值服务的要求等。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黑龙江省从事物流的企业有上万家,但大部分规模偏小,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很少。

从黑龙江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2005年黑龙江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而美国这一数字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占36%),从事公路运输企业平均运营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从市场集中度看,目前还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独自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限度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单位经营成但大部分企业规模仍在500人以下,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可见,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越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及长远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落后

黑龙江省的物流技术设备也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和货场,但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保有量却较低,只有部分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全自动立体仓库,例如,大多数仓库设计水平低,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较低的天花板导致自动化机械不能使用,并常常毁坏商品。利用现代化物流设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

3.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不健全

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黑龙江排名第521位。尽管媒体对信息化报道得很多,但黑龙江省物流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未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尚未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另外在物流信息帮助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黑龙江的物流信息系统离智能化信息整合阶段尚由很大距离。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制约了黑龙江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黑龙江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

1.政府提供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

黑龙江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缓慢,尤其需要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从物流政策法规来讲,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完善物流法律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物流的法规及制度,从而确保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发展,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需求。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主要是抓紧制订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从规划制定、政策导向、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有利的宏微观环境,从而确保黑龙江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2.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需求主体将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迫切需要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提供便利、和有效的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从而在成本、价格、速度、效率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满意解。

3.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用先进的运载工具,根据运输需要为需求主体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以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运输服务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加快仓储设施改造,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仓储效益,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另外还需加大对物流信息的管理,确保信息的流畅。在物流管理系统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式。同时要注意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以及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的支持能力。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自身发展,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决策研究论文

采用第三方物流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第三方物流,多大程度上使用第三方物流,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呢?原因在于:

(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

(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物流公司从提供传统的公共物流服务转向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非物流企业则强调供应链管理、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集成,非物流企业与物流公司更倾向于结成联盟关系,企业间的欺诈背叛行为将会受到制约,因此与这种服务关系转变相适应的决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Ballow注意到了传统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r1,。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尽管这样,他建立的决策标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考虑成本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一个特定的物流系统都包括仓库数目、区位、规模、运输政策、存货政策及顾客服务水平等构成的一组决策。因此每一个可能的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D为物流系统总成本,T为该系统的总运输成本,S为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L为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Fw为该系统的总固定仓储费用,Vw为该系统的总变动仓储费用,P为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指订单处理和物流活动中广泛交流等问题所发生的费用,C为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用、降价损失费用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在考虑减少仓库数量时,虽然是为了降低保管费用,但是在减少仓库数量的同时,就会带来运输距离变长、运输次数增加等后果,从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大;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保管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了,这样减少仓库数量的措施就没有了意义。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系统的总成本加以检验,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因此,不考虑成本的决策标准是不完全的标准。

3、第三方物流决策标准

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本文认为在进行第三方物流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具体实施时,可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物流子系统的战略重要性。要决定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明:

(1)它们是否高度影响企业业务流程?

(2)它们是否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采用此种技术能使公司在行业中领先?

(3)它们在短期内是否不能为其它企业所模仿?

如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么就可以断定物流子系统在战略上处于重要地位。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能力水平在系统中是不平衡的,因此,还要对各功能进行分析。

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就是看它的替代性。如其替代性很弱,很少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公司很难完成,几乎只有本企业才具备这项能力,企业就应保护好、发展好该项功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反之,若物流企业也能完成该项功能或物流子系统对企业而言并非很重要,那就需要从企业物流能力的角度决定是自营还是外购了。企业物流能力在这里指的是顾客服务水平。顾客是个泛指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下道工序。如企业不具备满足一定顾客服务水平的能力,就要进行外购。在外购时采用何种服务,是租赁公共物流服务还是组建物流联盟,这就要由物流子系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来决定。在物流子系统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为保证物流的连续性,就应该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由物流公司根据企业流程提供定制(tailored)服务,即实施第三方物流;而在物流子系统不构成企业战略子系统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服务方式就要在顾客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具备了物流能力,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要自营物流,还要与物流公司比较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只有在企业的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自营的方式才有利;如不然,企业应把该项功能分化出去,实行物流外包。如果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的非战略系统,企业还应寻找合作伙伴,向其出售物流服务,以免资源浪费。当然,这种物流服务收入不是企业主营收入。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第三利润源”。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构建我国高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及问题

1.1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1.2资源浪费严重,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

1.3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

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因而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

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理,物流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严重,“劣质”物流企业扰乱整体市场秩序。我国的运输市场还比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而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或某些物流功能时将价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明知很多“劣质”物流企业的报价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但仍然经常选择将运输功能单独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这样不但影响了工商企业将物流整体外包,还出现了很多“胆量大”的“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的现象。

1.4第三方物流平台构筑滞后,信息化程度低

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点应用。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第二层次是流程优化。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第三层次是综合管理。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第四层次是公共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而我国在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而上升到第四层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信息化程度低,极大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5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

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奉行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思想,从采购材料到销售商品全部由生产企业自身完成。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还令人满意的企业来说,他们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有业务的经营模式。

抵制变化。企业内部设有物流部门的企业,由于仓储、运输等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容纳了不少冗员,企业如果将这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则意味着大批员工被解雇。在企业存量得不到妥善解决,职工未被安置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去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

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作用。他们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与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而失去主动权,这种担心在那些从来没有进行过物流外包业务的企业尤为普遍。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只不过在名字前面加上了“物流”二字。这些企业交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数据相对较少,从而使得一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戒心。

2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措施

2.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据统计,199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的收入为150亿美元,1996年为25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第三方物流将以15%~20%的速度递增。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2.2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首先,强化物流市场主体即物流企业准入制度建设;同时规范各种物流行为。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实行并规范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种物流行为,可避免皮包公司和“图章公司”扰乱市场,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培育完善的物流市场,必须推进物流市场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政府在物流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切实加强政府对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以及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该机构应设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从而可以建立统一完整的大物流市场,实现物流向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

最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针对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这一现实,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引进物流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发展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育物流人才。

2.3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

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具体来讲,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同时,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所以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2.4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同时,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而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2.5优化物流运作软硬件环境

近年来,我国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了应对全球新经济的到来,我国加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项目的建设。比如: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和航空港建设正有步骤地进行。公路通车里程2003年比1997年增加47%,其中高速公路增加5倍多。按照“十五”规划的要求,正在加紧建设“八纵八横”铁路主干线、“五纵七横”公路国道主干线,以及45个公路主枢纽、130个公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中转站、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43个主枢纽港口。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对软件要素的提升也在不断做出努力,制定和完善许多法律法规。具体有:简化物流企业登记注册程序,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水路货运和联运的行政性审批,取消国际货运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制定相关物流法律法规等。物流法律法规对保护物流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各种物流行为,促进了物流业健康发展。尽管目前物流行业仍存在诸多法律空白,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建立了行业规范标准,才能使一批劣质的物流企业被淘汰出局,为优质企业的进入扫除障碍,优化整个行业的运作,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效益。因此,软硬环境优化是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要素。

3结语

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但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现在处于多数的小型物流企业应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运用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重新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健全网络,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1物流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发展。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不只是在车辆、仓库等硬件方面的竞争,还有诚信等软件竞争。物流诚信是物流企业对社会和客户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公平、公正、高效、守约地把商流活动的物质成果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并忠实地为物流信息使用者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品质。通过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2007年5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协会组织开展了“江苏省汽车运输行业质量管理办法、诚信服务百家优秀企业”推荐评选活动。2007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北京举行首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A级信用企业新闻会,并向社会了首批20多家A级信用物流企业的名单。有关协会组织评选活动并把企业的信用状况公示出来,正是说明了诚信对于物流服务业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宣传报道诚信经营的典型,引导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信用自律,树立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兑现承诺、失信必惩”的行业氛围,创建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

2、物流行业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分析原因,导致我国物流市场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投入不足导致的诚信危机。由于物流业准入门槛低而利润高,物流成为近年较热门行业而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部分企业实力差,设施、设备条件非常有限,也纷纷加入到物流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采取非正常手段拿到客户订单,但最终因为资源不足、服务能力限制不能完成合同条款而造成违约,在利益与金钱的驱使下把诚信丢失,从而失信于客户企业。

2.企业管理不完善导致的诚信危机。部分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差,个别员工的操作失误导致企业失信于客户:比如广州某物流企业把客户特地从国外买回来寄回老家给妻子的结婚周年纪念礼物弄丢;本该发送到深圳的货物被运到了上海;因为送货员的粗心而把当天要发送出去的货物落下,导致送货时间延误,货主无法准时收到货物;有的货物就算准时到达,运到的货物却不正常破损;某物流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欠了货主一大笔货款无法偿还,最终选择卷款逃跑,等等。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国物流服务市场时有发生。

3.物流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导致的诚信危机。某物流运输企业明明知道客户要求承运的禁运品,但是还向客户承诺可以进行承运只是运费很贵,最终赚了小钱却丢失了宝贵的企业信誉;有的物流公司对不了解物流运作的客户漫天要价;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实际服务水平和承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物流服务失信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更是屡见不鲜。

4.物流企业与客户双方不信任导致的诚信危机。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双方在合作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在另一方面又为保护核心能力和商业秘密而设置壁垒,这必然会引发伙伴间的不信任,甚至引起战略伙伴间的不合作,也导致合作双方的成本增加和服务质量降低。另外,部分客户企业担心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后,自己对物流失去直接的控制力,一旦双方的协作中出现问题,比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完全理解并按照客户企业的要求来完成物流业务,就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现象。

3、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管理的建议

物流企业想尽快摆脱陷入“诚信危机”处境,必须重视物流诚信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物流企业在诚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1.政府、行业协会加强管理。

制定规范的行业准则,建立严格的物流市场准入制度。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对能够诚信经营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通过制定行业准则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使从业人员形成共同的道德价值观。比如物流采购联合会推出的A级诚信物流企业的评选,无疑将为物流行业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度中存在漏洞来进行违法经营,谋取小利,而危害客户企业利益和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部门加快速度完善相应的物流法律、法规,使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出现问题时也可找到解决的办法。《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

3.开展培训教育,树立诚信观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要将物流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使诚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管理层倡导并大力推动合法经营诚信待客,通过经常的培训教育和潜移默化,努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谐、讲诚信的企业文化气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诚信观念的树立也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开展互信合作。

4.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业。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推动我国物流责任赔偿制度的完善。物流保险制度可以看作是对物流业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经营者分担行业风险。但是物流保险的发展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环境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于市场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的特殊性、物流保险产品不完善,以及物流业和保险业之间缺乏信任等方面。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物流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能力。物流企业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要。完善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积极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学习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并在客户心目中留下“诚信经营企业”的印象,增加客户企业对本企业的信任感。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相关管理机构和权威部门则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舆论监督引导,努力创造良好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氛围,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经营,以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论文: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论文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黑龙江省从事物流的企业有上万家,但大部分规模偏小,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很少。

从黑龙江目前的情况来看,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2005年黑龙江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而美国这一数字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占36%),从事公路运输企业平均运营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从市场集中度看,目前还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独自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限度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单位经营成但大部分企业规模仍在500人以下,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可见,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越高,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及长远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落后

黑龙江省的物流技术设备也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和货场,但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保有量却较低,只有部分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全自动立体仓库,例如,大多数仓库设计水平低,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较低的天花板导致自动化机械不能使用,并常常毁坏商品。利用现代化物流设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

3.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不健全

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黑龙江排名第521位。尽管媒体对信息化报道得很多,但黑龙江省物流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未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尚未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另外在物流信息帮助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黑龙江的物流信息系统离智能化信息整合阶段尚由很大距离。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制约了黑龙江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黑龙江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

1.政府提供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

黑龙江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缓慢,尤其需要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从物流政策法规来讲,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完善物流法律体系,尽快建立健全物流的法规及制度,从而确保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发展,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需求。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主要是抓紧制订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从规划制定、政策导向、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有利的宏微观环境,从而确保黑龙江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2.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需求主体将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迫切需要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提供便利、和有效的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从而在成本、价格、速度、效率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满意解。

3.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用先进的运载工具,根据运输需要为需求主体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以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运输服务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加快仓储设施改造,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仓储效益,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另外还需加大对物流信息的管理,确保信息的流畅。在物流管理系统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式。同时要注意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以及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的支持能力。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自身发展,参与市场竞争。

摘要: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应用的比例较欧美等国家低得多,而且存在很多制度、渠道、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它的长足发展。根据上述问题,结合黑龙江省面临的实际情况,本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多种手段达到促使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提高自身竞争力,为这种高效的物流模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问题创新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