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论文

时间:2022-06-08 09:34: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学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音乐论文

中学音乐论文:中学生音乐论文

一、营造一个完美、和谐的环境,欣赏音乐作品

现代的人们在听音乐会时,为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环境中,通常都会穿正式的礼服,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共鸣。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向学生讲述一下音乐背景,让学生大体了解歌词的含义,形成一个的大概的印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真正优美的音乐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一定要在正式聆听之前,给学生讲解一下贝多芬的生活经历,还要介绍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惊涛骇浪,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贝多芬的心路历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此时,再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在乐曲中会领会到更多的信息,也会从更深层面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注重音乐聆听,增加音乐课堂上聆听的比重

音乐的美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传授就能体会的,需要学生自身多次的聆听,自己体会。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就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聆听音乐。

(一)增加音乐聆听的时间

一堂音乐课中,应该保证学生的聆听时间至少半堂课。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讲,学生没有进行音乐欣赏,那么,再多的言语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不会产生美好的感觉。只有让学生亲身聆听、感悟,才能在思想上产生音乐是美的享受。另外,聆听花费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也不是听一次、两次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只有加大欣赏力度,增加欣赏时间,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熏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二)反复多次聆听

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完整的听一遍,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个整体的音乐印象会在学生的心中有一个真实的音乐体验。然后进行反复多次的聆听,学生只有在耳熟能详的基础上,更易产生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提高教师音乐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进行音乐聆听时,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扎实、专业的理论知识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育,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例如,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讲解一首乐曲之前,教师应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完全了解社会知识的基础上,一定会更加深层的欣赏音乐。另外,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讨论、上台表演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效果,让学生更加容易地了解音乐作品。音乐体验在音乐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声方法的教授、曲谱技能的训练等都是为音乐体验做铺垫。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完美、和谐的音乐聆听环境,注重音乐聆听,增加音乐聆听的比重,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聆听,同时,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只有这样,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感受音乐的美感。

作者:陈一甲 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

中学音乐论文:浅议中学音乐课的教学语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

在以歌:请记住我站域名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英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中学音乐论文:谈中学音乐教育中欣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对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造力得到发展的前提是学生拥有独立的欣赏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为音乐教学制定了新标准,更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音乐教育欣赏能力创造能力教育改革《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为音乐教学制定了新标准,更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中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对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造力得到发展的前提是学生拥有独立的欣赏能力。

一、欣赏能力的培养

1.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特有的教育方式是:以美育人,以情感人,通过音乐的丰富感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而成功的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就是学生欣赏能力的健全。

对于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来说,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初中生是不容易读懂的。由于生理年龄、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学生的欣赏能力还很稚嫩,审美水平也较低,使学生拥有独立的欣赏能力,成了实现创造力培养路途上关键的起跑阶段。

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创作背景以及乐理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从音乐的本质上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即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巨大的影响。

2.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方法

音乐欣赏是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参与音乐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生活中所欣赏的音乐,都是符合自己欣赏水平的作品,换而言之就是他们自己有能力理解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可能对他们欣赏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不大。课上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在自身欣赏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审美水平。此时,欣赏能力的培养途径,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1)动作法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动作是人类初期认识活动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学生欣赏音乐这门抽象艺术时,可以通过动作,使他们较快地认识音乐、感知音乐、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例如,欣赏课《伏尔加船夫曲》,单纯的欣赏音乐,学生很难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劳动号子的律动感。此时运用动作法,让学生参照油画《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形象,来模仿拉纤的动作。动作要融入到音乐的律动中,此时音乐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便渐渐丰满立体、具体化了,并且理解了劳动号子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2)比较法

此法是将两首音乐形象有些差别的乐曲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不同之处,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辨察能力,从而使学生不仅能粗线条地欣赏音乐,还能欣赏到音乐中细腻的、不易感知的部分。这是比较深奥而且学生较难完成的,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解释。这个过程应循序渐进,可以先欣赏比较风格、节奏、感情、差别大的乐曲。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欣赏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让学生欣赏乐曲《步步高》和《二泉映月》,并比较二者的不同。教师应从各方面引导学生,如提问:二者的哪个是合奏哪个是独奏?演奏时情绪有什么不同?蕴含的感情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养成在欣赏音乐时多方面比较的习惯。

二、创造能力的培养

1.创造结果的差异性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力的激发、思维技巧和经验,会迁移、刺激其他方面创造力的发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请记住我站域名/。

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音乐形象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阅历等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展开联想,进行再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创造能力培养的目标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起到了特殊的、无可取代的作用,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新疆特色的旋律和节奏的情况下,就要开始拓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利用铃鼓、碰钟等打击乐器来给旋律配以伴奏,每一种乐器分别分担不同的节奏。先要给学生一个参考,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节奏配合旋律是和谐的,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情绪的。教师应示范学生如何把节奏融入到旋律中,再让学生分组练习。但这只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学生按照谱例演奏之后,让学生自己创造节奏才是关键。在学生有了对旋律的理解和对节奏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就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旋律配以伴奏。此时学生的创造力才得以被挖掘出来,不然,学生的思维总是束缚在原有的框架中,难以得到突破,一定要积极尝试,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创造成果,使之更加完整、成熟。

三、结束语

欣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法和教学理念,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出能够理解美、欣赏美,以美来规范自我,并且富有灵活的思维、敢于表现自己、爆发创造力的学生,这不仅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益处,而且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稳定、快速地发展,也是一条科学的途径。

中学音乐论文:对中学音乐教学任务的浅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 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具体来说,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 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按理说,凡具有听觉的生物就该具有感觉音乐的能力,但这种感觉未必准确,因为音乐并非单指声音而言 ,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感情、形象,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 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以及视唱、听写练习 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是理解音乐的 基础。

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是感受音乐,因为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 使精神受到陶冶,故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视为重点任务去完成,这方面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欣赏教学当中,在全 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确也占了较大的比重。但就课本的要求来看,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 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这样做当然是必要 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同一段音乐对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完全 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映,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音乐欣赏教 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映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 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给予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映,而 这种反映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能使想象自由驰骋的空间,不 仅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本人在让学生欣赏古曲《阳关三叠》时,竟然有 个学生联想起自己家中亲人别离时的情景,故听得感情十分投入,经他一讲,给了全班同学一个很好的启迪, 对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段音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引发心理反映的手段,其最终目的 是为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陶冶,绝非只限于让学生联想符合作品的标题即了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 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映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 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分歧,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导致 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切莫轻易否定,要细心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因为凡声音都能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反映,所以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和感受往往同时产生,故而对音乐感觉和 感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割裂进行。上述浅见错对与否,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教。

中学音乐论文: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中国的“地质之父”李四光不但放射着“科学之光”,而且闪耀着“艺术之光”,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追溯历史,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鲁迅、,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印度的泰戈尔亦精通音乐、擅长作曲,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观念陈旧。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

(二)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三)创新课缺乏音乐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四)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因此,音乐创新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

三、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二要设置情境,引发创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1、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2、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如在实验音乐——《阳春三月》的实践课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集镇的春节》的场景,一时间叫卖声、口哨声、喝彩声、掌声等交织在一起,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还不时地擦出创造的火花。3、丰富的电教手段。以实物体会情景,以图象再现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 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

中学音乐论文:乡区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多学校的领导和主要科目的教师都不重视音乐教学,觉得音乐教学无关紧要,对学生没有什么作用,造成音乐教师地位不高。音乐教师也总觉得自己价值不高,所以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音乐课也是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或挪用,音乐课可有可无。很多评优与音乐教师无关,很多音乐老师不得不改行教授其他课程,致使音乐师资严重浪费或流失,从而严重制约了音乐学科课程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虽然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把课程管理和发展纳入了评价体系,这对于音乐教学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的实施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与加强。

乡镇中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完善的音乐考评价制度:通过合理政策,音乐教育才能深入乡镇中学。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应该把音乐放入考试的选考科目,这样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地位,也有利于培养音乐人才。变革思想观念,从根本上重视音乐教育,要不然音乐在乡镇中学的教育就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看清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作用: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现在、未来发展的需求。不能以现在成绩论英雄,忽视学生的音乐需求,忽视他们基本素质的要求,而造成他们只关注学习,不关注自身综合素质是发展,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体验,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和自信心,这是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学生性格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伦理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音乐教育在以前的教学中仅仅是作为技巧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相辅相成。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追求,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体会身体和心理的完美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协调性的培养,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完美学生的教育事业和助于学生的健康培养。

完善乡镇中学音乐师资的配备,优化音乐师资的结构:音乐教师是传授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优化音乐师资的结构,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才能有效进行音乐教学。由于乡镇中学师资不够完善,教师积极性不够,通过完善师资配备和音乐教学设备,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音乐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根据乡镇中学的学生特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准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案,更新教学理念,力争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利用多方面的渠道,一起体验音乐,达到有效沟通,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总之,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多技能的,需要各种素质,音乐教育是发展学生艺术教育方面才能重要手段之一,要把音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这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的目的,也是提高乡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所提倡的。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学生将来,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素质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焦点,根据音乐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最终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就是追求和谐发展与个性特色的完美统一。

中学音乐论文:中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

一、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学术界把音乐自主性学习界定为: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自觉地、主动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环节,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音乐学科的自主性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

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重要的学习能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他们都将实现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两个部分反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关键的时期,教育实习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实习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外在的物质环境以及内在于师生的心理氛围。例如:

要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物质环境,可以尝试改变音乐教室座位的摆放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

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也更方便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需求、状态、并及时做出反馈。在教育实习教学中营造良好师生的心理氛围更加重要。音乐表达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情感,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建立融洽、平等的课堂人际关系十分必要,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二)优化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知识本身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提倡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指导学习策略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现代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实习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音乐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扩大了知识面,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完善教学组织形式

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体现科学的课堂生态教学系统,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多样化。如教唱歌曲《青春舞曲》,在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创编活动,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首歌在情绪、力度、速度等方面该怎么处理?同时各组要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唱出来。经过激烈地讨论后,各组组长分别把他们讨论的结果说出来,并且整组成员都参与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这个活动中。经过各组精彩地表演比赛后,请学生来谈谈哪一组最有创意?哪一组设计地比较合理?哪一组唱得最好?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十分欢迎。

(四)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自我管理是音乐自主学习的核心,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为:能够自定目标,根据教师的基本要求或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水平来确定音乐学习要完成哪些目标、达到什么标准,并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来选择学习内容。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学习的结果能够自我评价、自我反应,对自己的表现与目标进行评价监测,当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距时,会分析原因并做出调整,不偏离学习方向,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五)学会自我评价

音乐家李凌说过:“唱歌就是唱情”。实习教师可教给学生评价演唱优劣的方法,从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互相学习提高,真正唱好唱美歌曲,这是提高学生演唱水平、提高鉴赏能力的较好手段。评价音乐艺术学科的自主性学习效果,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及他评(实习教师的评价)等方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让学生改正原先不足,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课堂中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主体意识。

四、结语

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实习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教学需要。中学的音乐课实习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情感、兴趣,多采用自主性学习的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材,建立特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实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有创造力,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中学音乐论文:在中学音乐中钢琴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

一、钢琴教学需要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型,其成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因此,创造性思维也是对各种能导致创造性成果的思维形式的统称。在创造性思维中包含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其中,抽象思维的方式包括:科学抽象方法、类比法、归

纳法、演绎法以及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创造性形象思维,其主要形式是创造性想象;直觉思维不仅涉及灵感这心理状态,而且还包括直觉和梦等心理过程。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想象这种借助于形象或意象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人类得天独厚的才能,是艺术创造、科学创造、技术创造乃至一切人类创造活动的共有思维形式。爱因斯坦在回答法国数学家阿达马的征询时明确指出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并论证了想象的思维机制。正是想象这种形象化作用,在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特别是相对论的建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钢琴教学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诗人、作家和艺术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在想象的广阔天地“神思”。钢琴音乐教育不是机械地照搬和理解乐谱上的术语,因为乐谱是无法记录下作曲家无限的精神和感情的,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演奏者应该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去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写下的音符复活,把生命注入其中。因此,钢琴演奏过程就是个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者不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神经中枢可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快速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手脑的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会掌握手指动作和力度的触键方法.增强触感的准确性和控制力,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需要相适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想象力更加富。

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种是聚合思维,一是扩散思维。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而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从而对作品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三、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通过多年来的钢琴教学体会,我认为钢琴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于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对于促进演奏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听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必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弹奏听力,引导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追求。必须要求他们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包括音高、调式、色彩、力度等,这不仅对学习钢琴演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健康性、科学性。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来控制调整弹奏的动作技能,并通过听觉来仔细倾听作品的音乐语言,这实际就是一个创造艺术美的过程。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有美感的产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声音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钢琴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解释,乐谱只是记录音乐作品的符号,但任何符号都不可能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全部寓意诠释出来,只有通过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体验到的各种情感体现在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中,才能把有血有肉的音乐传递给听众,才能让听众产生相应的情绪感受。

3.教学中激励创造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案、新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先进人才的必要手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和声教学,和声习题的设汁和处理,都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钢琴、演奏钢琴以及钢琴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能达到美育的目的,而且能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创新能力。钢琴音乐把人们带入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在思维空间里驰骋,将会使人类的科学创造力达到无尽的水平。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博大精深,它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可以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广阔的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现在是创造的年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点话题。本文针对钢琴演奏的特点,探讨了在钢琴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意在通过钢琴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为钢琴教育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的手段迈出探索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