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11 08:51: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实验内容趣味化

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就不怕这门课学不好,关键就在于教师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才是最适合学生的。适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求知欲的强弱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搞个明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必须趣味化,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要求,让他们自觉地有效完成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实验的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实验,以此来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指导儿童化

一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正确看待“异想天开”。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突发奇想,那是值得高兴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轻率地视之为“胡思乱想”,更不能嘲笑指责,而要保护他们的幻想,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的现实性,去完成幻想向现实的转化。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小助手。让小助手去帮助学习较弱的学生,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好沟通,这就是“儿童化”的一个有效措施。让小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材料员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不轻易轮换,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式探究化

小学科学课通常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去说、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验探索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引导学生朝向发现问题的方向发展,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再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断探究事实的精神,教师采取的实验方式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实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化,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更好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明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任务。组织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总结

实验是科学课的生命。任何科学规律的发现、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知识的掌握都必须经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做到实验资源丰富化、实验设计科学化、实验内容趣味化、实验指导儿童化、实验方式探究化,就能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能更好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能力。

作者:颜倩倩 单位:温岭市三星小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1针对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对策分析

1.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1.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1.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

(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1.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

(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

(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

(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1.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

(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

(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结语

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具体对策,力争能探索出一条符合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情况,能推动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作者:唐文坤 刘志刚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

一些教师没有把准备材料作为备课的一部分,常常不提早准备材料,快上课了赶紧找材料,随意性较强,材料没有准备齐全,有些失效了的材料也继续带进课堂,结果导致实验课上常常出现实验材料不足、部分材料不能使用等情况,使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2.没有精心设计实验过程。

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上课前没有事先做一遍或几遍实验,自己对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操作的要点不清楚,就很难设计出科学的实验过程,实验课上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和演示,给学生提实验要求提不到点子上,导致学生实验时出现手忙脚乱、实验失败等现象。

二、提高农村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实验前的精心准备

1.教师自身科学知识的准备。

农村科学课任课教师大部分是未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兼职教师,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但是,既然任教了这一学科,就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研究,使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同时,在实验课前,要亲自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2.精心准备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师上好实验课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前合理选择、筛选实验材料,准备的实验器材要充足、有效。经过了“双高普九”等专项工作的验收,农村各校的仪器、器材配备基本完善,上课前教师就要到仪器室精心挑选实验所需的各项材料,尽量选择新的器材具。

3.科学设计实验过程。

学生做实验,老师虽然不做,但要心中有数,实验中各种仪器使用方法、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实验所需时间多少、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测等都需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设计实验过程时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如,三、四年级的学生,设计实验时要采取生动形象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

(二)实验中的有效指导

1.实验前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其次,做好小组分工的指导。小组分工的指导在三年级科学课中尤其重要,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课,对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该如何分工、配合需要教师的详细、认真指导,如,《谁流得快一些》实验,教师首先指导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三位同学做操作员,一位同学做发令员、三位同学做观察、计时员。第三,对操作过程作详细指导,让学生明确操作过程,如《谁流得快一些》实验时,要告诉学生注意,必须等到操作员已经做好准备,发令员才喊“开始”,三位操作员要同时往玻璃斜面上倒下液体,观察、计时员同时摁下秒表,认真观察并记录下液体流至玻璃斜面底部所需要的时间。

2.指导学生合理猜测。

在猜测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的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条理。首先,教师要强调科学猜测是有依据的,不是胡乱猜测。其次,要分析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推测。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加上刚开始科学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推测环节中要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思维难度相对较低、现象直观明显的推测。

3.在学生动手探究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自主探究活动是实验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但是当实验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把实验拉入正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指导的方式,尽量少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要创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还可以采取同伴互助的方法。对一些操作难度比较大的实验,教师还可以采用演示来进行指导。

(三)实验后的指导

1.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首先,要求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看到本质;其次,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要让学生全员参与,都来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发现。

2.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度拓展。

如:六年级《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在学生通过开展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发现用力大小与滑轮组结构的关系后,提出“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呢?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延续的实验探究,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归位,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罗丽行 单位:福建省连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生能力研究

一、情境创设,激起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开始科学探究,他们的兴致一定会特别高的。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是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微小世界的,有些同学的眼睛因为不注意保护,还近视。你们想想,我们若要看清楚微小世界,要借助什么呢?”学生们的兴致被我的话语调动了,此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给他们看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怕自己忽略哪一个细节。又如:在教《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时,为了给学生们创设乐学的情境,我把蝴蝶标本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放大镜去观察。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观察中,他们兴奋的尖叫声时不时地响起,因为有些孩子说看到了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有些孩子说看到了刺眼的色彩,还有些孩子说他们惊讶于蝴蝶的翅膀竟然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想继续观察,继续摸索。他们探究的欲望被彻底激发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情境轻松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们在兴致盎然中开始学习之旅。

二、课堂实验,实现探究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喜爱的学科或活动上毫无吝啬地倾注精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主体地位悍然而不可动摇。而科学课上的课堂实验是学生们最为喜欢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实现他们与生俱来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的习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自行获取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怎样放得更大》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机会实现探究的愿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两个人一组进行合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清楚为止。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然后,让他们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两人合作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学生们在刚开始做时,有些急躁,他们很难找准最佳的位置,我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平心态不要着急,并说:“同学们,科学家们的实验都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功的,他们要经历上万次的反复摸索、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推断。或许经历了万次以后,也不会成功。所以,你们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在我的鼓励下,又开始尝试,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愿望也慢慢得到了实现。又如:在学习《平衡玩具》时,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不倒翁,但是,学生们在做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我并没有给他们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原因想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们终于发现了不倒翁的原理: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这样才能扳不倒。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指导,只是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形成技能,既满足了他们课堂实验的兴致,又让他们实现了探究的愿望。

三、延伸课外,增强探究能力

小学课堂时间只有35分钟,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每一项实验的过程,那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实验渠道,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进行实验。例如:在学习《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们课后制作神秘的信件。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上信件的内容,晾干后送给自己的好友,让他/她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现出来。如此的实验若在课上完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耗时较长,所以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又如:在学完《铁生锈了》之后,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探索铁生锈的原因: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以让他们按照书上的表格提示来设计研究的过程,这样他们的研究就更有计划性,实施起来也会容易许多。开展这样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既让他们掌握了科学基础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科学知识,这样既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又能让他们在思考、创造中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开启科学实验的奇幻旅程。

作者:管言龙 单位: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研究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小学科学教学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与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注重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实验教学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观点。创新一直是我们国内教育的短板,因此,抓好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是重点,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作为科学的重要方法,以探究为主,对小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同时提出“做”的前提是兴趣,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调动身体各个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而科学实验以探究为主,正好充分满足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平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平时学校或家长一再强调“不准做这个、不准做哪个”转变为“可以做这个”“多尝试”,让学生从平时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例如,在第三单元的《电磁铁》一课中,学生本身对磁铁的兴趣非常浓厚,好奇为什么磁铁会有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的状态。有了这样的好奇心,有了对这堂课的兴趣,在进行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探究磁铁的性质时,主动积极,乐于动手,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育与科学密不可分,恰当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是直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观察、假设、实验、检验、结论等。学生在进行这些科学实验时,慢慢就学会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有了一定的科学精神,乐于探讨、不断求真。因为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而科学实验就是学生求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年级科学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相应的原理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在课前就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假设,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相应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科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科学实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重要方式,是我们现今认为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重要方式。科学实验能让学生在这样的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检验结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全身心地积极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四年级《空气的性质》一课中,我们的实验主要是探究空气占据空间,为了验证这个,我们首先是用塑料瓶和气球来做实验,将气球放入塑料瓶里,同时气球口套在瓶口固定住,然后用力吹气球,吹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捏塑料瓶。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每个学生一个气球一个塑料瓶,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这个实验,然后说说为什么吹不大气球。在学生探讨了这个之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空气也是要占据空间的。为了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对空气的其他性质有初步了解,笔者先提供了一些器材,比如,一盆水、玻璃杯、废报纸、烧瓶、无针头针管、铝丝、气球等,让学生来设计其他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用手里的一些器材设计了经典的玻璃杯装报纸和空气倒扣在水中,报纸不湿的实验,也有学生用针管装空气按住出气口针管推不动的实验等,虽然也有学生没有设计出预计的实验,但是也有学生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学生假设空气是有重量的等。即使有的假设或者有的实验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在增强。学生在不断假设、不断验证、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这正是我们科学实验的精神所在。

总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同时对学生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培养科学能力、掌握科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晓静 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简述

一、改进传统教学仪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教学仪器,如放大镜、温度计、酒精灯、音叉、弹簧秤、天平秤、显微镜等。这些仪器好学易用,学生一学就会。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蚂蚁爬得较快,容易逃跑,不易观察;又如螳螂捕食小昆虫的场面一闪而过,不易捕捉。这些问题虽然细小,但也困扰着孩子们对小动物的深入观察。为了增强观察的直观性和有效性,我们设法改进了原来的观察盒:首先将观察盒体积放大,约一个鞋盒大小;然后将观察盒分为上下两层,可相互分离。上层为有机玻璃罩,起到保温作用,并可防止生物逃跑;下层为观察盒基座,比较轻巧,可以模拟各种自然环境,是生物栖息、活动的场所。如在观察蚯蚓时,由于蚯蚓的避光性,躲在土中难以观察,我们在观察盒的一侧贴上遮光板,使它愿意爬出来在贴有遮光板的玻璃壁旁活动。可以说,改进后的生物观察盒“可视度”更高,便于学生清楚、动态、中长期地观察小动物的形态、捕食和生活习性,也便于学生的记录,从而较为全面的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而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包罗万象、涉及面广的综合学科。它常常含有许多抽象的、难以描述的现象或者场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挂图和实验为辅,这使得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较为困难。虽然小学科学教育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但在有些课例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不可或缺。它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感官层次上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时,学生普遍认为人体呼吸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没有检测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仪器,教材中通过排水集气并试燃的方法检验其中的氧气含量,这对学生来说操作要求高,难度大。为此,为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我们借助了氧气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现代教学装备。学生只需把探头放到需要检测的气体中,检测数据便一目了然,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此外,该设备还有配套的实验软件,可供数据记录,便于比较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类似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如在研究星空时,我们可以借助“虚拟天文馆”等软件观看一年四季星空的变幻;在研究声波时,我们可以借助音频软件分析声音的高低强弱,并以图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研究昼夜现象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直播不同地区的昼夜现象。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一些。

三、强化教师演示实验

俗话说: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便分明。教师演示实验主要起到示范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科学概念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强化实验教学演示呢?第一,要亲自“下水”试一试。应该说,小学科学的演示实验都不是很难,但在思想上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为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实验器材,温习一下相应的理论知识,最好还能亲自操作一番,以免在课堂上因为仪器问题或操作不当而显得手忙脚乱。经过“下水”实验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将会更加到位,讲解将会更加高效。第二,要注重演示的科学规范。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离开了科学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在实验演示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演示中动作要科学规范,语言准确凝练,并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了,确保演示实验高水平地完成。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实验素养将会得到大幅提升。第三,可利用微视频强化演示。纵观小学科学教材,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也就那么几个,如过滤实验、载玻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等。这些实验,教师演示时学生较为清楚,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往往错误百出。为此,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制或下载的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观看微视频时,懂了的快进跳过,不懂的倒退反复观看,直到掌握实验操作细节和要领为止。

四、优化实验教学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而要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验教学设计是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情试着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效率,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此外,有些探究实验虽然能在讲台前进行演示,但是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难以观察到。为此,教师要对此类实验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让学生方便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肯在教学设计上认真思考、不断尝试,就一定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听听声音》一课时,学生初步接触音叉这一仪器。敲击音叉,音叉会振动,并发出声音。但在教师演示时,学生只是听到了音叉发出的声音,而看不到音叉在振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音叉的振动呢?苦思冥想,我们优化了实验教学设计:首先将一个系着绳的乒乓球绑在铁架台上,然后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将其靠近乒乓球。这时,大家看到乒乓球很快被弹开,于是也就充分感受到了音叉的振动。这样,音叉振动的现象通过乒乓球被放大了,学生观察起来也就方便了。同样,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亲眼看到鼓面在振动,我们在鼓面上放了一些沙粒。当学生轻轻敲击鼓面时,沙粒随之上下跳动,学生在听到鼓声之余也通过沙粒的跳动感受到了鼓面的振动,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五、调控学生实验过程

在科学实验中,无论教师怎样精心备课,总会出现超出教学预案的新情况,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要想实验真正取得实效,我们还得想方设法加强学生实验过程的调控。第一,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这一点要让学生牢记。如果学生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那么只能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做,这种情况是要不得的。第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科学课堂上应用较为广泛。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数据采集、交流汇报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避免出现放任自流、合作缺失的现象。第三,加强学生实验评价。实验中教师要及时点评,一方面是对一些好的习惯和新的发现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加以点拨和指导。当然,教师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有针对性,以利于学生改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第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朱益丰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中心学校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该门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综合素质

科学课程的学习,主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出发点,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加深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加深认识”的学习过程。实验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实验在科学课程中必不可少,实验的完成情况与教学生工与否密切相连。实验课存在较多变数,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周密的筹备工作,并在实验中积极协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可以扎实进行实验研究,体验实验的乐趣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小学生对事物都具有加强的好奇心,但其对学习的兴趣并不强烈,因此兴趣是有效促进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兴趣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要动力,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同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的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不带兴趣性地学习,只具备强制性,会扼杀学生对真理探求的欲望。足以说明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水平,将有趣的情境创设贯穿整个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给冷水加热》的内容时,可借助魔术的情景进行施教,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如红色透明小袋子、两个烧杯等,在实验前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其观察实验并进行思考。由老师进行“魔术”表演,将两个烧杯分别装满冷水和热水,然后将红色小袋子装满冷水并密封好,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之沉到底部。此过程中,学生会充满好奇和期待,因此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实验继续2~3min后,小袋子从烧杯底部慢慢浮出水面,学生会感到很惊奇,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协助学生完成实验,并引导其思考以上实验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做总结性分析,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以上现象的原因。此类情境创设实验教学,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本次教学环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实验教材,并将具有时效性的实验运用到课堂中,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起来,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注重实验探究的指导意义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曾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在自主学习探究中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对这类疑问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构建。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对事物的看法和思考角度各不相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应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因素,即顺利应学生认知的规律、思维的张弛及情感的波动,鼓励学生用置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例如,在讲解《蜡烛会熄灭吗》教学内容时,课本内容是有两个长短不一的蜡烛,同时罩上同样大小的玻璃杯,问题是哪根蜡烛险熄灭?在实验前,老师可将学生分组并进行讨论,记录讨论得出结果,大部分同学会认为高蜡烛先熄灭,少部分同学认为段蜡烛先熄灭。为认证两个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应进行两次实验。实验一的方法与课本上的一致,结果高蜡烛先熄灭;为认证第二个看法,将较小的玻璃杯换成400mL的大烧杯,并重做试验,结果短蜡烛先熄灭了。实验结束,教师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并讨论其中的原因,最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此现象的原因。通过这堂实验课,可充分证明实验室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教师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当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通过实验认证学生想法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实用性

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教材与现实生活情景相结合,教师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将现实生活带到课堂,同时也将课堂融入现实生活中,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在进行科学实验课程内容讲解时,更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实用性,将科学实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适应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时要讲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实用材料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各种材料的使用价值,同时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讲到《吃的学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食用材料作为实验器材,讲解完课本相关知识后,将生活中常用到的材料带到课堂,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若不闻味道的情况下,如何辨别酱油和陈醋;如何清除洗碗池中的污垢;怎样洗碗可以洗得更干净;补汤味道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区分食盐和白糖等。学生自由谈论,教师进行一次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将以上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通过亲自感受深入认识日常生活的各种材料和了解生活小技巧。通过练习实际生活情境进行相关科学实验研究,不仅能提高科学实验的实效性,使现实生活融入到科学中;更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从而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有基本的了解。新课标中关于科学实验课程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小学生的学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注重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结果不是一两次实验得出的,相同的实验做一次与十次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实验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进行《摆的研究》实验内容时,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摆锤重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摆的快慢,多数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验结果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部分学生主动多做几遍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此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认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的魅力正是在于它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即使条件相同,过程一致,得出来的结果也相同,但多次重复实验是尊重科学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表现。

五、结语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实效性,主要在于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分析,注重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将实用性贯彻到实验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发现和感悟,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邵士军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如何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进行有效的情境化教学,依托有效的课堂管理实现良好学习效果,并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课外科技活动为支撑,让小学科学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化教学

1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在科学的启蒙阶段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科学能力。然而什么是有效课堂呢?怎样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目前,很多科学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忙忙碌碌,可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了吗?课堂是否有效,这不仅要问教师,更应该问学生。上好一节课就要课前认真准备设计,课堂上灵活应用,课后积极反思总结。那么,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让孩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进行有效的情境化教学

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需要教师根据这一特点,理解儿童进入课堂时已掌握的知识情况,要遵循教学规律,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经历和体验深层次的学习。在情境化的科学教学中,不断储备大量的情境差异,让学生置身于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用丰富的信息源和多样的观点帮助学生探索和整合知识,并获取多元的观点,以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孙红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练习小提琴三年多,有一次妈妈问她:小提琴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拨动琴弦产生的。“那你仔细观察一下,拨动琴弦时,琴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妈妈追问道。“琴弦不断地振动。”孙红一边说着,身体一边模仿着琴弦的振动,随后说道:“不对,声音是振动产生的,科学老师这学期刚刚教过。”“既然老师教过,你为什么一开始还认为声音是拨动产生的?”妈妈不解地问。“我忘记了,科学课上老师是将一个音叉发音后放在水中,我看到溅起了许多的水花,所以想起来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由此看出,学生能够基于事实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在解决问题时,头脑中不会呈现出一个个抽象的概念符号。学生首先想到的一般是产生这个概念时的情境,然后才会顺着情境的脉络得出解决问题的概念、方法等相关因素。因此,如果教学不注重情境,教师只是以告知的方法让学生完成学习,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学生就不可能自己建立新的联结。这样的活动缺乏内在的连续性,只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插入了一个个的断片,学生在割裂的、脱离情境的教学中是无法进行深层次学习的。

3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

课堂管理涉及教师在组织学生、安排场地、分配时间和选择教学内容过程中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据相关研究,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28种之多,其中课堂管理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整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课堂管理是对课堂中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适宜的方式与策略,以师生互动为中介,以学生的自我调控为基本目的,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施的过程。课堂管理的核心就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上的首要工作不是维持纪律,而是设定程序和常规。优秀的教师教会学生怎样负责地遵守课堂程序,而新教师往往强行让学生听他的安排,如果教师每天都忙于强制推行规则的话,下班后就会觉得疲惫不堪。有太多的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涉及或做一些活动,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管教。在课堂上所发生的绝大多数行为问题可归因于学生没有遵守一定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原因主要有三点:1)教师没有课堂上发生情况时应对的预案;2)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遵守课堂程序;3)教师没有使用课程程序来管理课堂。因此,学生不会遵守的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课堂程序。学生必须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在课堂学习环境中要做什么,而纪律要求他们应当懂得如何遵守,程序和习惯则教导他们应当如何行事和学习。

4有效的科学教学需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首先,从小学科学研究的内容看,很多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每一个自然现象及其规律都充满令学生兴奋而又富有挑战的内容,学生在科学课上非常乐于和别人进行一番精彩的讨论和深入的探索。在成果共享过程中,学生会更愿意用科学语言来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多一个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的机会,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其次,从科学的特点看,学生学习科学离不开观察、分类、查阅资料等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参与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和更广阔的思维创新空间。许多凭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个人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会很好地得到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自己的成功;同时能分享别人的成果,体验别人的成功。这对激励学生思维创新,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不无裨益。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遇到新的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学生间的集思广益要优于个人的意见;对学习问题的合作探讨,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成为其他学生思考的刺激源,这会促使其更深入地思考;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或科学考察,可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合作态度;合作学习可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也可促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乐于与差生合作,从而增强群体凝聚力。在“热空气”一课中,采用小组为单位,对饮用水瓶进行研究,得出哪些水瓶适合小学生在学校饮水的判断。学生提出的想法多种多样,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充分体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协调配合。学生小组既做了科学调查,又做了科学实验,做到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用逻辑导出结论,用证据说明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科学性质的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既具有一般的教育功能,也蕴含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5有效的科学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探究式科学学习中,不论是提出问题、预测和猜想、实验设计、寻求实证、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与表达,还是融于各个步骤、要素并贯穿始终的讨论、记录、阅读、观察等,对于从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来讲,他们是既动了手,也动了嘴和笔,其核心活动都是思维,同样贯穿教学始终。学生的“动手、动嘴和动笔”是他“动脑”的基础,而因为“动手、动嘴和动笔”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动手、动嘴和动笔”的方法选择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将一系列“动手、动嘴和动笔”与探究问题建立联结,从而进一步“动脑”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性卷入学习过程,教师就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深刻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钟摆”一课时,因为制作摆、进行单摆实验,对单摆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没有自觉关注到不同的摆在摆动中的差异。课上,教师不是简单描述一下学生自制的单摆在10秒内摆动次数的数据,而是利用柱状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学生自然感觉新奇、熟悉且直观。于是,触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觉融入情境,主动观察、比较,在数据分析中存在某种关系,从而形成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真问题。

6有效的科学教学需要课外科技活动的支撑

课外科技活动是根据一定的活动目的,在学校组织下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课外进行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等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它深受学生喜爱,已经成为小学科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在教学“蜡和小苏打”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定量的醋和小苏打做实验,看看混合的小苏打和醋是什么样的。这个实验引起五年级李明同学的兴趣,每次实验后,他发现都剩下一点儿小苏打没有和醋完全反应,于是问教师:“白醋和小苏打的比例为多少,才能让它们恰好反应完?”“你觉得怎样才能知道白醋和小苏打的比例呢?”“您借给我一个电子秤,我来试试。”教师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有想到他果真利用中午时间,反复实验,告诉教师,使用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的比例是4:1,这与教师事前实验的结果完全一致。

7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式,坚持正确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科学创新,才能让科学课堂像种子一样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

作者:卢宝祥 单位:平度市明村镇范家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