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应链论文

时间:2022-06-21 08:58: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物流供应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物流供应链论文

物流供应链论文: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一、供应链系统概述

所谓的供应链系统,实际上指的是企业的某种产品,从原料选择开始,到用户消费之后,这一产品生产销售链条都在供应链范围之内,体现出企业中业务的主要流程以及企业和业务之间所具备的关系。供应链系统具备整体性的主要特征,这一方面主要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有所体现,任何一个企业组成要素都无法替代;与此同时,供应链系统还具备明确的目的性,主要为了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另外,供应链系统还在适应环境方面表现得很强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其都能及时做出反应,提高竞争力。

二、基于供应链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管理虽然在近年来有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观念的老旧。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仍然运用传统的产品供应销售一体化等经营方式,在物流方面,也只是单纯的在企业内部进行,这样的方法无法将物流管理各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企业进行系统分工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使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效果难以真正全面的体现出来。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物流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如果不能改变老旧的管理观念,必将会对企业物流的服务效果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2.物流设备的落后。纵观我国企业,普遍在物流设备方面比较落后,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的先进技术,而且物流服务效率相对较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落后的物流设备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物流发展需求。而在物流设备相对落后的基础之下,相应的物流管理标准与物流管理规范也比较欠缺,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物品在储运的过程中,无法完成整体的管理与运转。先进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是导致当前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3.管理人才的缺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与外国企业的交流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当前企业要求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较强外语水平。但当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当前物流管理体系的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

三、解决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想要真正发展企业的物流管理,便要从根本上意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需要从发展的角度,针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竞争的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方案,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之间的利益互惠。2.更新物流服务的核心理念。企业的发展要充分重视“顾客就是上帝”这一服务理念,不仅要创新物流的服务内容,还要创新物流的服务形式。在物流服务内容的创新方面,要充分重视在传统物流服务基础之上的物流增值服务,发展个性化的服务业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另外,还要拓展物流管理方面的服务与无论信息服务等。与此同时,在物流服务形式方面,要构建畅通的客户交流平台,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产生默契的协同效应。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中,也要充分融入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以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在保留当客户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挖掘潜在客户。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力量,更新物流服务设备,以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差距。4.大力培养物流管理的人才。当今社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着力培养相关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并重视人才的充分运用。另外,政府与学校也要对相关方面的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以促进我国企业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基于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今后必经的发展道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更新物流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培养物流管理的人才以保障企业日后的健康发展。

作者:陆会娥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物流供应链论文: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论文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作者:徐磊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烟草专卖局

物流供应链论文: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一、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当今企业的物流管理包含在各个供应链的管理当中,而供应链的管理范围也已经包括了外包和其他渠道伙伴关系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的管理范畴,因此,许多企业在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下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而这些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反映性。作为企业来说应该要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有一个快速的反应,以便更快的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的上下环节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采购以及各环节的配送都能有一个非常顺畅的条件,从而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这就要求在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使整个物流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标准,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2.信息技术性。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由于信息普及还不是那么广泛,加之企业对于物流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对数据的处理还比较落后,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误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能及时反馈,这就造成了物流水平比较低下。而如果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使得企业在供应链的链接上更加迅速准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3.物流服务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而现代企业通常是利用物流职能当中的外包形式来达到整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商的形成,在整个物流供应链当中充当着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减少与客户之间的矛盾,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使物流服务水平更加多样,满足不同群里之间的需求。

二、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供应链一体化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供应链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应树立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快各信息之间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范围,在管理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服务的变化,从而与供应链形成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加快建设行之有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就显得十分的紧迫,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首先应看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地方,从而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供应商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商的管理。2.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的物流体系,首先要对整个供应链当中的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以往的往往是追求以利润为主,分工较为分散整个物流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造成资源浪费,而通过完善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则可以简化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使得整个物流的工作效率加快。其次,应重视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维护客户关系的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上不再是被动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而是更加主动的开发那些潜在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加快完善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网络,了解客户需求来指导整个物流体系的工作,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3.建立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在企业加快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的进程中建立联合库存模式也是非常需要的,以往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多个库存中心,而这种分散的库存中心容易分散企业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管理,而如果建立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库存管理模式则能为企业节省很多的存储成本,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承担存在的风险。建立联合库存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从而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提高市场竞争力。4.提高物理管理的服务质量与技术含量。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也是供应链一体化中所需要提高的地方,只有服务质量提高了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供应链一体化中物流管理的技术含量,现代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物流管理也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供应链一体化本身也是需要在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形成,物流管理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才能更好的适应供应链一体化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提高物流市场的流通速率。

三、结语

供应链一体化是企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物流管理是与现代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应与各个企业以及市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物流管理在供应链一体化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占维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物流供应链论文:构筑建筑行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措施及因素探求论文

摘要: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进入了各个行业。本文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如何系统的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并保持优势,提出了构建我国建筑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应对措施与主要因素。

关键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周期性较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大,协助关系复杂等特点。鉴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建筑业仍然存在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慢等缺陷。面对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增加利润,实施建筑企业资源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指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独特能力。因此,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建筑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因此,建筑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明确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制定出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谋划和活动纲领。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建筑企业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建筑企业必须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3.培养学习型组织、构建企业文化为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加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核心技术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

5.学习精益生产理论,构建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动力。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基于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是精益生产的真正核心所在。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则必须发展供应链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

二、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以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为主要目标。对建筑企业而言。施工原材料就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供应链(Supply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的一套方法。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使系统成本最小。凡是对成本有影响并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环节都在供应链管理考虑之列,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供应链涵盖从企业战略层到战术层、运作层的活动。

建筑企业供应链是指从业主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中标开始至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的将材料供应商、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分包商、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建筑生产过程、当事人关系等的管理以达到降低工程总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

信息流过程:从业主流向承包商、建筑设计院、监理公司,然后流向供应商最后流向生产厂。

资金流过程:从业主流向承包商然后流向分包商、供应商最后流向生产厂。

三、构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

1.建立良好的建筑供应链管理战略

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原因有很多,根据Deloitte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有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却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建筑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改革建筑企业的经营思想采取横向一体化的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

(2)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与合作伙伴特别是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建立战略性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共享信息,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使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能共享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建筑供应链上的各方能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使工程项目以最低的成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IT和计算机技术;

(5)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绩效度量机制。

2.培育核心竞争力,开展业务外包,组建虚拟企业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例如作为电脑行业直销的先驱Dell公司开创了电子商务化物流的先河,具有高度柔性的订单信息流驱动的物流管理能力以及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的实施能力就是Dell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必须在建筑供应链中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就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专业的分包商才能将企业的内部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建筑承包商如果自己具备包括桩基础、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在内的众多专业性较强的施工设备和施工班组常常会造成闲置造成较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将业务分包给专业分包商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效果(工期、质量等)。而且承包商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总包管理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等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虚拟企业能把各自相对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战略与结构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可以创造出超出行业水平的利润率。彼此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完成建筑工程,体现了强大优势:一是虚拟企业更适应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二是虚拟企业把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整合,可充分利用每个企业的资源。三是各成员企业只承担自己最拿手的工程任务,可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缩短工期。

3.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证明,当新的观念被引入,新的计划将执行时,人们抵制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主要包括转变领导层观念,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领导层的观念对于一项新的制度、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也是如此。我国许多大型的建筑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种万事不求人的陈旧的管理思想使建筑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它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不擅长的辅助性业务上,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开放式的现代企业模式相差甚远。因此建筑企业的领导人有必要认识到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的意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企业配置资源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为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建筑企业需要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读写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会计和财务、合同管理、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改变员工的观念,要使员工建立合作的、共赢的意识,与合作伙伴相互信任、加强交流,通过合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加以改进。

4.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RM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对市场、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能对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承包商通过建立CRM系统可以与业主实时进行信息交流,能尽快掌握业主的需求,而业主能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等信息。在这里客户的概念可以扩展到设计院和监理方。建筑企业必须了解和服务于客户,为客户创造全新服务、全新价值,以换取长期的客户忠诚度,并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进而创造企业效益。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又一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选择外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业建立和管理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合作各方积极关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们一起努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关系通常能在长期内给供需双方带来收益。

5.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邮件)、IE(网络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DATEExchange(数据交换)等信息交换技术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应该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据《NewAnalysisInNewCivilEngineer》一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可以节省25%的建设成本。因此在正确的时间从正确的来源取得正确的信息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一项最重要工作之一。

电子商务在建筑业的应用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降低项目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引起建筑企业营业额和合同额的大幅增长。同时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有助于增进建筑企业职工间的沟通、改进工作过程、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职工的生产率、增加顾客满意程度、减少运营成本等。电子商务在为建筑业带来巨大效益和效率的同时,也为实现建筑企业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便利,有利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

6.供应链体系的建立

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必须对企业内部产品供应、定单采购、生产、运输、库存、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进行最优化整合。建筑企业是复杂生产的企业,工期长、队伍杂,对于采购、运输、库存都应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供应链涉及资金、企业资源计划(ERP)、库存管理、计划分享、物流、运输、采购、存货补充、有效反馈响应以及质量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安全性、法律法规、协商时间、主动性限制、淘汰性机制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规范供应链管理必须采纳严格标准的供应链协议。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测量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

四、结束语

面对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快变革的时代,建筑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就必须切实的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建筑企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历史背景,应当立足于自身,从企业现有的资源着手,构建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科学的来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快更准的抓住信息资源,提高应变能力。通过对物料的零库存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以更快捷、简便的流通渠道提高动态能力。同时实现了同步化运作,增强了企业的信誉度和用户的满意度。

物流供应链论文: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问题

根据《国家物流标准术语》的定义,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logistics)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求,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并贯穿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

在供应链管理下,物流以实现了快捷准确的产品转移、比传统运输更为低廉的物流成本、基于网络的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供与需实现无缝连接,物流的重要性即在于此。而物流管理则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与特征

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进行科学的组织计划,使物流活动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快速形成物流关系和确定物流方向,通过网络技术将物流关系的相关信息同时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并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协调与控制,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实时信息,实现物流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增值过程管理。是对物流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方位的管理。对物流事前管理是物流管理不仅决定了物流能否快速、有效以及物品的安全,同时也对整个供应链有决定性的影响。

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是物流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物流的事中管理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事前计划的实时调整,是对物流活动进程的掌握,有利于供应链各环节了解物流物品动向,协调相应的各部门的计划。物流的事后管理是对已进行的物流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成功的经验和问题的原因,为改进物流管理提供借鉴,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核算管理的环节。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快捷性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以及科学的物流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来实现快捷的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快捷的物流是供应链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高效的供应链的基础。动态性通过动态的互联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让企业在相对的时间范围内沟通、合作,并形成供应链。随着供应链的形成,物流及物流管理也在其中形成,随着供应链的消失,存在其中的物流及物流管理也消失。与此同时,其动态性也体现在每次物流活动都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

多样性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多样性体现在物流形式的多样性和物流物品的多样性。物流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物流运输方式、托盘等多样性。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多样化,物流活动往往都会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来进行,由于物流物品的多样化,托盘形式也会多样化。物流物品的多样性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环节需要的物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同一企业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以及不同企业同类产品的多样性。人性化物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以多样化产品、可靠的质量来实现对客户的亲和式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既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又要实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体现人性化需求的特点。

二、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与信息

物流管理中通常将信息分为三种,即: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和共享信息。需求信息是买方信息,这种信息在物流管理中主要表现为物流活动中物品接收方的相关信息。它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准确及时的需求信息对于物流管理事前计划和物流活动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供应信息是指卖方信息,相对于需求信息而言,供应信息主要表现为物品发源地的相关信息,包括物品生产企业、物流中心等。共享信息主要是指相对静态的信息,包括物流基础信息、物流标准、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等信息。

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实现这类信息的共享,是物流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共享信息还包括对需求信息与供应信息的共享。在供应链任何节点上都能相互了解相应的供应信息和需求信息,使其在各个环节上进行交流、共享。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系统中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不论是供求信息(包括反馈信息)还是共享信息都主要依赖互联网传递。企业通过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更加快速、精确,而供应链对信息跟踪物流活动能力的提高,也使其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三、物流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从战略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全局战略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物流对整个供应链有重要影响,物流管理必须以整个供应链为大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把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送达用户。

物流管理的任何问题都将会影响到物流,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结构战略物流管理结构战略主要包括物流配送中心战略布局、物流渠道战略选择、工具与托盘设计及应用。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战略决策与设计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渠道、工具和托盘结构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度和效率。功能战略物流管理功能战略主要是指运输、储存、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改进运输管理,包括运输战略、运输工具、托盘的管理,使物流管理向零库存极限目标努力。同时还要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优化物流路线,保证准时送达,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基础战略物流管理基础战略主要是指信息系统、组织系统、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战略。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它是物流快捷、准确、高效的最基本条件。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持。组织系统是指物流管理及运作机构,科学的组织系统对物流的运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则是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基础,由于物流存在地域性,因此,政策因素会对物流在广阔地域环境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这需要国内、国际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战略则是指道路交通状况、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这是物流管理既现实又长远的因素。

四、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如何实现快速准确交货快速准确交货不仅体现了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物流企业的信誉价值。物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物流管理的功能,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作好战略研究与规划、利用现有的物流运输网络、工具与托盘进行科学的运作,尽可能实现快速地物流管理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准时地为用户提供动态的服务。如何实现低成本和准时的物资采购物流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必须解决好物资采购的低成本与准时的问题,这是生产型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物资最低库存准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上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实现紧密联系的保证。如何实现准确的物流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物流信息传输、反馈与共享在物流管理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是保证物流运作准时、精确的关键。物流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保证物流灵活与快捷协调影响物流灵活与快捷协调主要有信息、政策、交通、托盘运用、运输工具等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企业外部良好的政策、道路交通的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需要物流相关各方的协调和相互支持。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认识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特征,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战略的研究以及发现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有助于搞好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

物流供应链论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网络经济特点论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环境物流网络经济学分析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摘要:物流实现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先进模式,物流网络以战略联里方式创造了规模效益,在供应健环境下的物流模型突出了专业化联合、信息共享和共同的集体目的等特点。本文运用综述的方法,以网络经济效应、双森策略、风险和信用为主题,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这些特点进行概括分析。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网络模型

供应链,是指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取得良好的绩效,就必须找到有效的协调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或/和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根据参考文献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心企业自营,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物流如中储集团。现在,是企业间的合作纽带。从供应开始向需求移动,每一环很多人对第三方物流持看好态度,还断定第三方物流必节都存在供和需的对应关系,供应链也是从供应商的供将取代企业的自营物流。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流链。供应链中的企业通过上游、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供应下游的整和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供应链是物流系统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掌握市的充分延伸,是产品和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场信息,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增值服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实质是将物流与企需求信息的扭曲。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需求信息和业的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核心企业可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在供应链以是产品制造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上信息共享,企业通过月贝月沙山翔以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专业化联合的各加盟企业构成节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息的驱动下,通过网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如制造、装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需求信息、供配、分销、零售等),通过共享的过程控制(信息流、资应信息、共享信息。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实现共同的集体目的—整个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可以是核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节点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许多企业有能力跟踪企业内部物流过程,但没有能力跟踪企业之外的物流过程,这是因为缺少信息共享机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由于提高了信息跟踪能力,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点之一,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货手段,降低了库存的压力和安全库存水平。

2.物流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对物流网络进行经济分析,引导出推动自利的当事人取得共同满意的帕累托效率的问题。此时,当对交易剩余进行再分配而使得每个当事人至少比过去更好时,效率是最大化的。信息共享可能利于当事人从事欺骗活动,但仍然假定他们随时都是为了增加他们自己的福利而理性地行动。在物流网络研究中,目前所强调的基本主题有:网络经济效应、双底策略、风险共担和信用机制。探索物流网络管理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有规模效益理论、博弈论和产权理论,以及拓展的如委托一理论、合约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效用理论、产品捆绑和价格歧视原理等。

下面就三个主题从理论角度探讨物流网络的经济学阐述。

2.1网络经济效应的规模效益理论

网络的基本特性是其成员相互依存,网络成员的相互依存性放大了网络中所有个体的效率和其存在的价值。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网络中许多企业相互联系与作用发挥的整体效能大于各个企业效能的简单相加。例如,中储集团所属64个仓库分布在全国各大经济圈中心和港口,形成了覆盖全国、紧密相连的庞大网络,客户选择中储,不仅取决于能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还取决于相互补充的企业,如电子化配送中心、物流中间加工、国际货运等业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率匹配。物流网络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一家企业的良好表现有助于其它企业的成功。对于以服务为主要产品输出的物流企业来说,只有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才能使物流网络运转顺畅。物流网络构成了一个系统,而服务就是这一系统的产品。企业销售的实现要依赖诸辅助功能产品的支持,而辅助产品之间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性,一种服务性产品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其他服务的支持,这种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网络效应。物流网络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效应以实现互补、协同、扩散、制衡和杠杆作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物流网络组织的柔性化使它提供了更多按消费者要求生产的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精益生产方法和管理思想使定制和产品差异进入细分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企业不必直接竞争,并且根据经济学中价格歧视原则能够与消费者充分要价。这样的价格和更高的边际收益使生产者或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同时,因为存在完全相同的需求组合的消费者,而减少了二手市场。产品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他们可以利用范围经济搭售那些比单独销售更好的战略性互补品,捆绑战略性互补品使网络成员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2.2以双赢为策略的博弈论

随着全球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企业的组织形式变为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形式,最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网络,逐渐形成了以资源外用为特征的集成企业网络。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物流联盟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策略与技巧;同时,在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而加人某一物流联盟过程中,又需要竞争的优势与策略,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结盟过程中的“合作—竞争”模式。这种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因此,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强调企业如何凝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去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每一个企业都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作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的、必须长期控制的、比竞争对手更搜长的关键业务,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下物流联盟模式的“双衷策略”。

供应链下的物流网络依赖于优势互补,通过组合资源,合作者将会比独立地分别行动获得更多的收益。相互依赖造成了冲突的潜在危险,因为相互依赖通常会涉及在物流网络参与者的目标中进行替代的间题。对于这种冲突性战略的运行,物流网络成员面临着某种“囚徒困境”单期答案,即使共享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是每个成员都同意采用的,谁违背诺言私下优先安排对谁而言同样有利,一个当事人进行欺骗会使其他当事人遭受损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协议会变成可履行的,因为其他当事人会惩罚机会主义行为。对于物流联盟来说,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解决这样的冲突:为了建立信用,每个物流网络参与者都应该分别地看,以避免成为该系统博弈的第一人;调换合作和竞争的位置;不要试图比合作者更精明。

博弈论应用于物流网络表明,“囚徒困境”的反复实施可以改善不合作的一次博弈结果。如果各方都相信博弈会进行下去,或者至少在短期内看不到停止的可能,那么各方在不断增长的利益的鼓舞下,会以比较合作的态度,可以暂时放弃眼前利益,比较耐心地等待未来更大的利益,但前提是当存在超额利益可分享时,如在市场持续增长期。不过,如果市场变糟,联合就会崩溃,增加共同收益的兴趣可能会变成主张缩小剩余资产组合的自利行为。如果这个物流网络仅有一次交易,那么囚徒困境的结局就会出现,物流网络就难以支撑。

2.3风险和信用的产权理论

风险厌恶是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原因之一,除了金融风险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商业风险、技术风险和战略风险。物流网络通过带来与某个问题有关的大量更为专业化的资源而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的程度,从而降低风险,并通过风险共担来减少可能的损失。但是,有一些风险是来自战略联盟本身。供应链下的企业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一关系。委托一过程中的风险最常见的是不完全信息下决策的风险、人的道德风险等。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在于人拥有私有信息。利用信息不对称,在签定合约之前误导合作者属于“逆向选择”。但多数情况是委托人与人签定合同时,双方都认为已掌握了对方了解的信息,信息的掌握是对称的,而建立委托一关系后,对于人的某些私有信息如努力程度方面的信息,委托人是无法观察到的,这种情况下,人可能会利用其私有信息采取某些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经济活动中相当普遍,而许多经济合同又都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执行的,这就难免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在物流网络中,合作者必须是可信的和可靠的,或者他们必须拥有他们行动所产生的结果。

如果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但人是风险逃避者,那么只有风险中性者承担全部的风险,才会促使人签约并有相当理想的利益刺激。如果合同的达成只取决于最后产出的结菜,一个固定价格的合约就等于剥夺他的动机,等于使他的报酬与他的努力彻底无关。因此,很清楚,要给人提供刺激,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必须使他的收益跟他的努力程度和收益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起钩来,但是,由于产出的结果受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这就意味着人应该承担某些风脸。即使他的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也应该给他的委托人提供一些“保险”,使委托人的收益少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只要人是风险逃避者,那么把努力程度的信息写进合同越多,双方的获利会越大,这样一方面会减少委托人的监督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人提供了刺激。

如果委托人和人都是风险中性者,那么关于人努力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的信息就没有什么价值。风险中性的人承担全部风险并向委托人支付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由于委托人获得的利益是个与不确定性因素无关的不变的常量,而对人努力程度的监督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利益,因而无需对人进行监督,风险中性的假定会保证这种制度安排达到风险的最有效分布。

监督成本和风险共担的程度是度量物流网络组织的一个方式,上述两种假定的讨论都有一方当事人是被充分保险的,都不能成为网络合作。据研究表明,在日本网络企业关系的一个大型样本中,人分担了几乎30沁的风险。在物流网络合作关系中,如果由较少风险中性、更为富有的合作者分担较多的风险,那么相对而言就更为有效。

由于存在机会主义的可能性,物流网络成员需要当事人之间的高度信用或承诺,以使物流网络组织的参与者能够进行风险更大的投资,在出现纠纷时利用共同协商的谈判而不是损害赔偿的市场合约方式,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并能友好、公平地转移未完成的商品或服务。“信用可以通过分享价值和忠诚的社会规范,或者通过频繁的交易以建立信誉而获得。”由于所有权和产权属于物流网络中的功能性企业,交易完成或产权转移可以让交易当事人定期检查中间产品和业绩,并且有助于实施激励。由于物流网络存在着信用基础,所以在出现不可预见纠纷时可共同协商,而市场则求助于法庭裁决。“只要市场交易的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属于何方,通过协商交易的途径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最佳效果。”(科斯定理)

3.小结

总的来说,人们对物流网络的前景有下面几种不同的认识:

(l)信息技术改善了物流网络的信息移动能力,达到信息共享水平,但信息共享给自利的当事人创造了投机的机会;

(2)协调成本减少,通过共同协商相对更便宜,并且使解决协调问题相对更容易;

(3)物流网络企业的资源互补性使用,要求人持有所有权进行有效的努力和投资,当合作收益超过治理成本时,选择合作

(4)物流网络是一个动态的战略联盟,新成员的加人使组织更热衷于学习。

物流供应链论文:运用先进物流发展邮政向供应链推进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的概述;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的新渠道:邮政物流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商务活动的总称、商家收到电子定单后立即向顾客发送购物账单、目前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在我国主要表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配送创造了机会和发展空间、邮政实物网网络建设规模庞大,其设计主要依据是信函、包裹、报刊发行的流程、邮政恰好在物流配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邮政具有遍布城乡、规模强大、品牌统一的营业网和投递网、中国邮政具有一个可提供资金结算的绿卡网、物流是一种服务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摘要】市场竞争由单位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需链与供需链之间的竞争。谁掌握了物流和供应链,谁就掌握了市场。中国的邮政拥有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长期从事实物传递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理所应当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担当重任。

【关键词】物流邮政物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

中国邮政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左右时间,逐步将物流业务发展成为支柱业务,最终把邮政建成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中国邮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邮政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邮政作为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和功能性物流服务的提供商,要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务,并逐步向企业供应链推进,最终成为企业供应链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整合者。

1.电子商务的概述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商务活动的总称。电子商务有三大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这三大流的流动过程。首先,供应商在网络上商品、服务的信息,而顾客则从网络上搜索所需购买商品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供应商与顾客通过Internet进行交互式的信息反馈,顾客可以对所需商品提出规格,性能、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当顾客与供应商在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时,顾客填写电子订购单,商家收到电子定单后立即向顾客发送购物账单,包括商品的单价、数量、应付款、税额及运费等,消费者确认后,输入电子信用卡号和密码,上述信息经加密后发送到电子银行,电子银行检验有效后通知商家支付有效。上述过程实现了商务的网络交易,但电子商务过程还没有结束。只有等到电子商务交易的实物送到顾客手中时,整个过程才算结束。通过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只实现了信息流和商流,而电于商务的最终成功要依赖于物流。目前,国内外实行电子商务的企业,虽然其网上销售额迅速增长,但真正能够赢利的却不多。原因在于其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指产品的性能、质量、型号等)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需要适合其特点的现代物流业的支持。能否拥有适应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网络经济中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

2.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在我国主要表现是,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偶尔涉足电于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问题。物流本身发展的滞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在我国,物流更是处于经济领域的落后部分,一个先进的电子商务和一个落后的物流,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严惩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的新渠道:邮政物流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配送创造了机会和发展空间,各种略具配送基础的传统企业都将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看作是自己的发展机遇。邮政目前的直递包件业务已为邮政介入电子商务的BtoB市场奠定了业务基础,邮购业务基本上亦已具备了电子商务的雏形。

邮政实物网网络建设规模庞大,其设计主要依据是信函、包裹、报刊发行的流程。网上物流品种单一,物流量形不成规模,且资费固定。在投送环节上主要是份量不多的“信报流”。在社会需求方式迅速变化的今天,这些传统的物流业务又在竞争和技术替代中不断被分流,形成了邮政物流网的能力富余。一方面是邮政传统业务的下降,另一方面是邮政物流网的富余,电子商务的发展便给邮政带来了前所未遇的机会。

我们应该看到,邮政传统业务下降并不是市场需求的萎缩,而是邮政业务没有及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需求。电子商务给客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的渠道,也给邮政提供了机会,最终实现邮政企业的良性循环。

邮政恰好在物流配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邮政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特殊的物流企业,从邮政网络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来看,它是一个极其庞大、无所不至、相互交织、规章一致、标准统一、由多点到一点、再由一点到多点的物流网。邮政遍及千家万户的实物传递网的基础决定了它已经是BtoC物流交易模式的优势企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邮政实物传递网、信息网和金融网的“三网融合”以及邮政“百年老店”的良好信誉组成了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强大优势,这些优势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比拟。首先,中国邮政236个邮区中心局组织严密运转灵活,能覆盖全国23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随着先进的邮政网络运行体制的推行,将这些中心局改建成较大规模的配送中心之后,邮政完全有能力承担物流的处理、储存、配送等服务。

其次,中国邮政拥有一个由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运输工具组成的庞大的干线运输网,不但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还拥有自备火车车厢,,各类邮运车辆,。通过邮政干线运输网,中国邮政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邮件、物品运送到目的地。

第三,中国邮政具有遍布城乡、规模强大、品牌统一的营业网和投递网。中国邮政现有服务功能齐全的营业局所6.7万处,投递局所4万多处,投递人员12.4万余人,投递用机动车15400余辆,自行车9万多辆。中国邮政这个网络的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在物流配送行业中绝对是首位。

第四,中国邮政拥有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接入平台和信息处理系统。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政183电子商务网站于今年3月25日正式开通,开始提供网上接入服务;中国邮政185客户服务中心,可提供电话接人服务;遍布城乡的6.7万处邮政局所可提供传统的柜台式信息接入服务;综合计算机网可以统一处理和调配全国各地的数据信息。

第五,中国邮政具有一个可提供资金结算的绿卡网。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50个城市中心主机联人全国绿卡金融网。为实现电子商务网上货币交易创造了条件。

第六,物流是一种服务。特别是对于电子商务而言,货物送达可能是客户在购物过程中唯一次与商家面对面的机会,物流服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还有下一次交易的可能。因此,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服务质量绝对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企业之所以选择邮政为其提供配送服务,这是因为,对用户而言,邮政员工上门服务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对于委托商而言,邮政在确保其商品运输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又有着良好的信誉。邮政“百年老店”的良好信誉,是参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优势。

总之,邮政企业可以从自己擅长的物流环节入手,以第三方物流承担者的方式,为各种电子商务商家提供广泛的、安全可靠的、适合于电子商务特点的平台式物流配送服务,或者采取与某些成功的电子商务商家合作的方式,创建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新型合作式电子商务企业。邮政企业还可以与各大型公司、企业、商场、超市等实现战略联盟,为其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一系列增值服务等等。通过上述方法,邮政可以迅速切入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激流中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物流市场的主力军。

物流供应链论文: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

一、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材料、燃料、冶金辅助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分销网络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要树立物流管理不仅是服务业是创利性工作的观念。必须确立公司物流系统不仅是一个服务配套体系,更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产业化运作,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当前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所以钢铁企业必须强化物流管理,疏通企业“血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五点:

(1)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为了保障正常的生产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3)通过规范进厂物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全面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运营效率,降低库存、盘活资金;(4)通过供应链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为了树立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物流形象。

二、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符合钢铁企业发展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ERP/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1)需求信息;(2)供应信息;(3)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Coliaboration),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三、针对钢铁企业的现状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钢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工作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现代钢铁企业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了符合实际操作的更高的要求:

1.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内容最为丰富的信息平台。其中应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产品资源市场)和产品营销体系。

2.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实现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主要生产流程保持畅通无障碍,即产品采纳—资源—价格—供需对接—仓储—加工—配送—货款支付—深化保障—订单下单。

3.针对传统钢铁企业所在地区仓储物流企业众多,信息不畅,业务拓展不顺,资源浪费的特点,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建立物流分拨中心,在钢铁电子信息平台上做好钢铁物流分拨的电子化,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加工、配送、信息反馈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钢领”在钢铁物流上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的钢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减少重复健身,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运动过程。物流是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产生各种运动信息,而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信息作出决策,以决策信息再控制物流运动,规划调节物流数量、方向、速度、目标,使之按一定目的和规划运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更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系统的运行,关键在于“流通”上,“流通”的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合理的计划安排上,让占有较大资金的物资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是一种浪费,理想状态的物流是“零库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所以物流设施的投人应该以运输设施和信息化为主。

钢铁企业面临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运价上涨、运力不足、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从经济效益来看,钢铁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丰富产品、提高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有限,而物流领域的含量却低于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物流管理是提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把物流供应链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即优化了资源配置,又节约了物流费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一定要走出重生产、轻物流的管理误区,重视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新运输管理思想理念,不断完善钢铁物流的功能,使物流真正成为钢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钢铁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物流供应链论文:图书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摘要】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进入了各个行业。文章结合我国图书发行企业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图书发行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并保持优势,提出了构建我国图书发行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措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图书发行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图书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图书商品的生产发行具有:计划性强,时间紧,机械化、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劳动时间长,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鉴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图书发业仍然存在成本不断上升,人工费用不断攀升,材料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慢等缺陷。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市场,只有提升图书发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传统的图书发行业获得新生。因此必须对图书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增加利润,实施图书发行企业资源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图书发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指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独特能力。因此,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图书发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图书发行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因此,图书发行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在发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出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规划和发展纲领。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图书发行企业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而发行企业必须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3.培养学习型组织、构造企业文化,为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加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核心技术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

5.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必须发展供应链管理,挖掘内部潜能,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并基于企业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两个效益”双丰收而努力。

二、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商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以快速反应、最小变化、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为主要目标。对图书发行企业而言,图书包件就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供应链(Supply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的一套方法。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使系统成本最小。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供应链涵盖从企业战略层到战术层、运作层的活动。

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是指从客户有效需求出发,以总商总批发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收货、配货、发货、送货、退货以及差错查询处理服务等,将出版商、分销商、零售商、读者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型。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以及对出版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方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达到满足各方要求的目的。

三、构建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的主要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图书发行供应链管理战略

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咨询公司研究报告: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有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却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与时俱进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培育核心竞争力;

(2)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与出版社、基层书店建立战略性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共享信息,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使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能共享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图书发行,供应链上的各方能及时调整生产、库存、销售等结构;

(5)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绩效度量机制。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连锁经营,开展业务外包,组建虚拟企业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因此,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即分公司、子公司)应在集团总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利用新华书店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每年两季的教材、教辅发行工作做好,争取做到最大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一般图书上,特别是本版图书上,要利用集团连锁经营的优势,发挥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主渠道的地位作用,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退货业务管理上,尽可能开展业务外包,或上门提货等方式,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等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虚拟企业能把各自相对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战略与结构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可以创造出超出行业水平的利润率。彼此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完成图书发行,体现了强大优势:一是虚拟企业更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二是虚拟企业把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整合,可充分利用每个企业的资源;三是各成员企业只承担自己最拿手的工作任务,可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及环节,缩短作业期。

(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证明,当新的观念被引入,新的计划将执行时,人们抵制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主要包括转变领导层观念,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许多大型的图书物流中心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种万事不求人的陈旧的管理思想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它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不擅长的辅助性业务上,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开放式的现代企业模式相差甚远。因此企业的领导人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企业配置资源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为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提供一种新的思想。

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读写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会计和财务、合同管理、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改变员工的观念,要使员工建立合作的、共赢的意识,与合作伙伴相互信任,加强交流,通过合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加以改进。

(四)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建

立战略伙伴关系

CRM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对市场、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能对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图书批发公司通过建立CRM系统与客户实时进行信息交流,能尽快掌握客户的需求,而客户能实时掌握图书的动态情况等信息。图书批发公司必须了解和服务于客户,为客户创造全新服务和全新价值,以换取长期的客户忠诚度,并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互利关系,进而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又一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选择外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业建立和管理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合作各方积极关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们一起努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关系通常能在长期内给供需双方带来收益。

(五)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邮件)、IE(网络技术)、DATEExchange(数据交换)、RFID(无线射頻识别技术)等信息交换技术,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图书发行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电子商务在图书业的应用,实现了图书发行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网络可以使整个图书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有助于增进沟通、改进工作过程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电子商务在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

(六)供应链体系的建立

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必须对图书供应、采购、配发、运输、库存、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进行最优化整合。图书发行企业对于采购、收货、运输、库存都应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供应链涉及资金、企业资源计划、库存管理、计划分享、物流、运输、采购、存货补充、退货,有效反馈响应以及质量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安全性、法律法规、协商时间、主动性限制、淘汰性机制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规范供应链管理必须采纳严格标准的供应链协议。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测量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

四、结语

面对广阔的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快变革的时代,图书发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就必须切实的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新华书店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历史背景,应当立足于自身,从企业现有资源着手,构建图书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科学地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快更准抓住信息资源,提高应变能力,降低流通成本,以更快捷、简便的流通渠道提高动态能力。同时实现同步化运作,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和客户的满意度。

物流供应链论文:供应链物流管理发展论文

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管理的系统方法长久以来一直要求在一种过程环境中实现各个商务功能的统一。一个企业投人、生产和产出的管理传统上体现在采购、运作和配送各个功能上。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假设这些商业功能现在必须和组织在供应链中的投人与产出互相制约、决定。因此,这种综合、统一对供应链管理是致关重要的(引自Schary1999),其专业特性建立在以下原则的基础上:

l、为创造附加值而存在的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是通过关系

协约达成的(引自Macneil980),而且通常是相互依赖的结构性供应者关系所导致的结果,这种关系使各个组织为达到商业的发展而提出共同的目标、付出共同的努力(引自Fungl999)。

2、发展精干型组织结构以便在供应链中实现高效的商业运作过程(引自Elfrm1991)。

3、侧重于最终消费者,把供应链看作一个单独的实体(Houlihan1985)。最终用户所要求的质量特征的整体性在有竞争力的客户服务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相应的,采购、运作和配送等功能具有了更广义的内容,在这里,各种有关结构性供应者关系、精干商业组织和有竞争力的客户服务等问题的信息性决策、运作性决策和战略性决策得以作出。

这种现在被称为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整体与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是同义的(引自c/fCooperandPagh,1997)。表略

现在,在先进的企业中,综合物流管理的功能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改进综合物流有效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方法侧重于最终产品和关键组成部分,也包括总成本评估内、外供应链成员所带来的产品和过程成本也包括在内。

结论

物资管理和物流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负责传统的采购、运作和配送的经理人员必须重新认识他们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中的作用。供应链中的综合物流管理需要来自上游和下游各方面合作者的努力来实现减少成本、改进质量和快速反应的共同目标。在各个组织之间并非没有冲突,所以在各个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需要达成共识和愿望,使他们能够为了提高所有成员的竞争力的长期利益作出短期调整。致力于提高自己综合物流运作水平的组织必须对现存的物资管理政策和实务作出能够反应新思想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在一种互相支持的、信任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必须反映一种互相学习的态度、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现职员个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