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5 05:06: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学网络技术课程化应用

【摘要】

21世纪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且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希望能引起体育教学从观念到形式的全面变革,从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

【关键词】

体育教学;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

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让课程和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用网络技术生动形象的反映出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试听感官的需求,以此激发学生的视、听觉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我们教学创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大学体育教学,谈谈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学的相结合特性和运用方法。

1.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相比传统体育教学,网络教学具有资源丰富性和空间开放性以及时间拓展性等特点,它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

1.1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人,相对来说比其他年龄段,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要强一些,所以现阶段网民结构中占据着一定分量。原因就是网络的虚拟化能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探秘欲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正是由于网络的新奇、有趣、操作性强的特点,很容易就会吸引并被他们所接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诞生,对广大学生和老师来说,是能为网上体育教学方式打好坚实基础的。

1.2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有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存在着丰富的知识和多种学习形式,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使大学生对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育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查找学习资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把有关体育的文字、图片和动画视频等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后期效果是,让学生不会在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并且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能够自主学习。

1.3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只在书本上学习知识,教师对学生也不会进行一一指导,这会让学生在固定学习模式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不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网络技术课程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时可以自由分配时间,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内学习,并且不会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学生有能接入网络的电脑,就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1.4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网络的虚拟性和资源存储量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学生分享学习资源的方式也有很多种:E-MAIL、网上留言簿、网络论坛和网上聊天室以及社交软件等,这增加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互动频率。还能向网上的权威专家讨教学习方法,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发表在网络论坛上,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互动模式既增加了师生关系,也能结交到有志之者。

2.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体育教师应该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这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处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成绩、档案、出勤管理、数据库等。

2.1运用网络技术制出效果独特的体育课软件。

运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制作出效果独特的课堂软件。比如,在上跳远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认认真真的讲课,可是台下的学生却想象不到跳远的运动过程,如何做出这个动作。这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把跳远的运动过程运用电脑平台表现出来即可,让学生能深刻了解跳远的技术、动作。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一,找出跳远的VCD片或录像带并用电脑里操作系统中的视频捕捉卡分解跳远的技术动作;第二,用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平台把这些录像片段配上教师的讲解制成软件并收入到电脑中以便后期使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把该软件放到电脑里,随时可以使用软件中的画面或图片。这样做的优势就是代替录像片或VCD片中在实际操作上的不足。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把体育教师引用的视频、图片拷贝下来,方便在实际学习中纠正自己容易出错的技术动作。

2.2运用电脑系统软件制作教案资料。

教案资料可以运用电脑中的办公软件来制作,比如,汉字处理系统中的WORD、WPS软件等,具体就是把所需教程和教学计划导入到系统中去。运用电脑系统中自带的画笔工具或制图软件对教学挂图、插图等图片进行后期修改,然后把资料保存到电脑里。

2.3运用FOXBASE数据库建立学生档案。

体育活动中教师在统计学生是否出勤、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出席课间操等方面的问题时,只需利用电脑软件——FOXBASE数据库,把学生的实际成绩输入进去并建立起班级信息。在期末评价时,教师直接把软件的统计数据用打印机打出来就行。结语

总之,网络技术课程化是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方式的关键,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体育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合理地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并加以运用。把外界学习不到的知识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这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学习并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以此看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运用它,对未来的体育教学也是非常重要。

作者:许进 张姗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及教学对策

摘要:体育学科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从小学、初高中,一直到大学,都作为教学内容并为其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我国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成为了如今各大高校探讨及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体育心理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过程中现存的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从而使得大学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心理;教学对策

1阶段性体育心理特征

1.1求知心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求学阶段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从而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大学体育教学方面,学生对体育世界的探索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些学生甚至对体育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求学兴趣及热情。由于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对较深,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在各学科之间能够建立起知识联系,更加完整地进行知识学习。但随着大学阶段学习课程的增加及学业的繁重,这种重要的求知心理在渐渐削弱甚至消失。

1.2无助心理

就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状况而言,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之上,难以了解体育运动的实质内容及体育动作的精髓,更谈不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来实现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同时,大学阶段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是较为陌生的,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因此,大学生在大学体育学习过程中,通常处于陌生的环境之中,非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无助心理,但这种状态通常只存在初入学的阶段,时间也相对较短。

1.3交际心理

就大学阶段来说,学生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每个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维习惯,他们因大学而聚集在一起,离不开人际交往,而且在交往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避免枯燥无味及单调生活带来的负面情绪。人际关系的扩大,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要求在交往时以应有灵活多变的交往方式,而体育运动作为交往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甚至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时的首要选择方式。如此一来,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交际能力和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1.4健身健心心理

大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期,不能由于大学生的年龄而忽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由于课业的繁重,课外活动的增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如果不及时加以排解,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容易导致学生的身心恶性发展,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不良的校园风气。为防止不良情绪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活动对身体和心理状态进行锻炼和调节,重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生活热情,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分析

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大学体育教学,只注重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系列体育活动例如跳远、跑步、仰卧起坐等,都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往往忽略了对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大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也只是机械地介绍体育知识和教授体育技能,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心理状态及心理发展状况的关注,没有在学生当中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理念。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和分析。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切实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

体育课程尽管是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其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相对,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放松身心,但又强调脑力与体力的充分结合与锻炼。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课程是一门与学生心理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此外,体育课程的体力活动特点也是对文化课的不足的补充,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1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寻找正确的突破口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灌输之外,除了传授体育技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不能一味地认为体育教学只是机械地进行动作教学,而忽略了对心理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及思想交流,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想获得什么,在反复和充分的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并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寻找正确的突破口,同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其解决困惑和难题,从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时刻把握心理状态的变化,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3.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脑力与体力的结合是体育课程的明显特点,既包括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也包括对身体机能的锻炼和提高。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堂中的活动形式以集体游戏为最常见的形式,这一形式避免了活动的单调乏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时候,应当予以鼓励和关爱,不能因为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对其远离和排斥。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知识的力量,并与实践充分结合,共同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使得学生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直面挑战,不被困难所击倒。

3.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体育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元素之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当开设大众的、接受度高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健美操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心理状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及体育锻炼,强化学习动机。

3.2.2合理安排课堂,关注差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完成课后学习作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难免会有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差生的心理状态,避免差生产生厌学心理。在碰到比较复杂的体育动作或者比较深奥难懂的知识点的时候,差生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从而采取逃避措施例如不完成作业、逃课等不良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不良作风,会导致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和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照顾差生的能力程度和心理状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心理和思维误区,给予正确的指引和教育,对差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尽量丰富体育活动,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方式,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3.2.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充分的沟通,在情感上能够产生共鸣,减少学生的消极心态和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热情。学生群体中,必定会存在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也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因此,面对这些差生,教师应该注重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此辅助进行分层次教学,适当鼓励差生,对优点予以表扬和支持,对缺点进行引导教育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现今的大学体育教学,主要还是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机会,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2.4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缓解学生的过度焦虑情绪

部分学生的过度焦虑情绪,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也有所体现。学生中尤其是差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抵触情绪主要来源于焦虑情绪,过分的自卑导致学生躲避学习,躲避体育课堂,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的焦虑心理,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调整课堂的运动量,并在学生中积极进行调查,将反馈意见整合并充分考虑,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分层次教学中,也强调设计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更有效地适应课堂。在教学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状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维护学生地位和自尊,尽量减少或消除学生的过度焦虑心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武琳昭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

摘要:

因为受传统教育方式与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兴盛。所以,有必要在大学体育改革中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使大学体育教学得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创新方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大学体育教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整体改革的成功与否,也是我国能否成功培养综合型建设人才的关键。在全新教学理念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新型教学理念的教学需求。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建立符合时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于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

1.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来讲,很多大学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衡量也只是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标准,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培养[1]。大学内部落后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理念还存在某些方面的偏差,导致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太过于重视技术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新型教育理念要求把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单纯的重视技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1.2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创新。

目前大学的体育教学内容比较繁杂,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因此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知识面与接触面都比较广泛,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使得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颖的事物,在个性上表现为喜欢展示个性、表现自我。所以应该给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来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不是让老师来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内容的陈旧与繁杂让教师的教学程序混乱,也会让学生学而不精。学生经过了大量的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会进一步降低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1.3缺乏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目前大学的体育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职业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根据各个体育项目的特点来向学生教授体育技能、体育知识,这是一种体育职业化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全面综合型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培养职业运动员[2]。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储备人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及内容的设置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进而形成了教学方式单一固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体育教学考核方式的单一、陈旧。教师没有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让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了了,无法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2.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2.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体育教学新理念。

我国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理念。新型的大学体育教学理念应该是: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提升学生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认知度、使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重视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强调体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整体性效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强化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处于中心位置。转变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多元化、全面型的建设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直接要求,进而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2.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繁杂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程序。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要突显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强化身体素质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进而促进他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3]。在体育课的安排上,要减少必修课的比例,更多的是要强调学生自主选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他们自身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他们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3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估体系。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而突显大学体育教学的社会意义。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需要紧紧围绕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个核心,从生理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性上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效果动态考评系统,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强化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评价,评价方式要与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考核学生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方式,强调综合考评,不再单纯看体育测评的成绩,而是在评价中更加注重过程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进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全面发展。

3.结语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强调在新型体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养、健康知识的教学,进而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把知识学习与体育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把终身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线,把社会需要、学生个性需求、学校教学目标作为培养的前提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作者:王民强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智力与非智力职业大学体育教学

【摘要】

职业大学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职大生源的特点决定的。从智力与非智力两个角度审视体育及体育教学的内涵,可以为体育教学建立新的视角。基于“双重内涵”的职大体育教学,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关于双重内涵的理解,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施,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基于双重内涵的评价对体育教学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智力内涵;非智力内涵;职业大学;体育教学

职业大学的体育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内涵的,作为体育教师也是需要追求与理解这种内涵的。日常状态下的体育教学常常以学生的体育训练与体育活动为主,作为体力与技能的训练,这其实是体育的非智力内涵的一面。体育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智力内涵,从字面上来理解,智力内涵既有两面性。一方面,主要作为体力的付出、技能的提升,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智力(包括观察、记忆、想像、创新等,思维是其核心)有什么关系呢?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即使是体力的付出,那基于运动技能提升与体育素养培养的体育运动,也是与智力分不开的,建立在观察、记忆基础上的体育模拟过程,与运动技能不断内化的思维过程,再到结合自身特点的体育创新,毫无疑问是智力因素的产物。因此,体育必定具有智力与非智力两面的内涵(以下简称“双重内涵”),而职业大学的体育教学如果紧扣这两个内涵,就可以绽放出更美的花朵。

一、职业大学体育及其教学的双重内涵理解

对双重内涵建立全面科学的理解,是职业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结合职业大学的教学实际,结合关于双重内涵的学术定义,笔者生成了这样的理解。就非智力内涵而言,应当认识到职业大学的学生在技能素养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这表现在课后或者相关体育运动中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更高,笔者曾经做过不完全统计与对比,发现无论体育活动的规模大小,职业大学的学生参与度都远高于同类其它院校。分析发现,这可能与职业大学的生源特点具有对应关系,也侧面证明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是普遍适用的。而从智力内涵角度来看,职业大学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最高水平往往又不及其它院校的体育院系的学生,这当然也与学生原有的基础有关,而背后的原因则与学生在智力角度的付出有关。这样看似矛盾实则普遍存在的现象说明了一点,即对于职业大学的学生而言,一般意义上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非智力方面的努力付出较多,而智力努力付出则较少。需要强调的是,笔者并不认为这是学生智力水平有问题,而是学习习惯使然。建立这样的理解,有助于职业大学的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双重内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也为自身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正确并且可期的努力方向。

二、基于双重内涵理解的职业大学体育教学

基于以上对职业大学体育的双重内涵的理解,笔者以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到如下的两点:一是巩固非智力因素,放大非智力内涵。职业大学的体育教学评价环境相对宽松,因而在客观上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多的教学空间,就笔者的教学而言,从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到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再到综合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有着比较清晰的非智力内涵的教学方向。以最基本的弹跳能力的培养为例,师生皆知弹跳能力几乎是所有体育运动中都多多少少需要的体育能力,从非智力内涵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弹跳与全身力量的发挥,与自身的反应速度,与自身的柔韧性及整体协调性密切相关,因此弹跳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细节处则需要让学生养成每天进行拉伸肌腱、韧带并进行协调性训练的习惯,每天从宿舍到教学楼,从教学楼到餐厅都是较好的训练机会;而每周则需要进行三次左右的大力量训练,目的在于为弹跳奠定力量基础,具体的方式不外乎负重蹲起之类,长时间的坚持与体力付出,是弹跳能力训练中的非智力内涵的主要体现。二是挖掘智力因素,发挥智力内涵。今天的体育训练者已经远离了“四肢发达必然头脑简单”的判断,职业大学的学生则尤其需要在体育训练与学习中发掘智力因素,以为自己的人生成长奠定智慧底色。体育学习与训练中的智力因素,说白了就是用脑子去指挥自己的肢体进行科学的训练,规律与方法是其中两个关键因素。同样以上面提到的弹跳能力的培养为例,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主要是体能实际,去智慧地发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如果弹跳能力基础差,则重在力量的训练;如果力量有余而技巧不足,则重在技巧的发现与训练;如果意志不够,则重在韧性与毅力的付出。笔者跟学生强调:只有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训练方法。在综合性的运动中,同样也存在着双重内涵的理解与引导,以最为常见的足球训练为例,在一次八人制的足球比赛训练过程中,学生除了刻苦的体力与技术训练之外(这实际上属于非智力内涵),还在比赛规则上开动脑筋(这则是一种智力内涵),如何合理地利用规则成为受训学生热议的话题,譬如有学生在冲撞与对抗铲球等规则上试图找到得分点,笔者一开始本想严令禁止,但后来却想与其强行禁止,倒不如引导他们思考讨论。经过坐下来的碰头讨论,与训练过程中对碰撞及对抗铲球度的把握,学生发现这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挑战,弊多而利少,不利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要求,因此最后决定放弃这一策略,从而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技术训练上来。从结果上看,最初的动议被否决,但这个过程却是一个智力付出的过程。

三、双重内涵对职业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作用

不能忽视的是双重内涵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因为评价往往就决定着日常的体育教学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近年来,基于双重内涵的体育教学评价受到热议,这反映了当前大学体育教学进一步向科学化、人文化转向。而这一转向则对职业大学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同前面所提及的,职业大学的生源并不冒尖,但这些学生的韧性往往更足,因此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在非智力内涵方面的优点,充分发掘他们在智力内涵方面的潜力,则可以大大丰富职大体育教学的内涵。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去关注学生个体的体育训练成果,往往可以为自己的体育教学积累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而这恰恰又可以为提升双重内涵的理解奠定研究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出的基于双重内涵的评价作用,则可以为职大体育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教学导向。

作者:陈玉萍 单位:江苏省南通职业大学技师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以此来实现个体的愿望、理想等。在体育项目中,大学生参与动机的高度对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更为深入探讨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目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者将目的分为两类进行归纳分析,即考试与就业性目的、强身与娱乐性目的。前者包括为完成学习任务、为考试达标、为就业做准备;后者包括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娱乐身心。结果显示,调查显示,有66%的学生参与体育教学项目的动机是考试与就业性,而强身与娱乐性目的所占比重较低。

(二)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项目

大学生自小便接触体育教学,从基本的跳、跑、投开始学习,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均能熟悉或掌握一些体育项目,如跑步、篮球等。但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或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喜好上有一定差异。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性。本研究调查陕西省普通高校所设置的体育教学项目,筛选出以下几个项目,旨在探讨大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喜欢的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果依次排名为:羽毛球、跑步、篮球、健美操、乒乓球、体育舞蹈、游泳、足球、太极拳、排球、网球。

(三)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强度

在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强度分类上,表现出鲜明的性别特点。大部分男生倾向于选择大强度运动,主要为呼吸急促、出汗很多,但并不持久的运动,如篮球、网球、足球、跑步等。女生多选择强度小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排球等。而且,在这些高校大学生中,有33%的学生选择大强度体育项目,比重偏大,低强度占13%,说明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学生体育运动强度太大、太小都不利健康,应教育学生均衡选择体育项目,进行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四)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项目的时间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脑能在40-50分钟内通过身体的锻炼进入积极状态并实现自由运转,所以一般将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时间安排在40-50分钟为最佳。一旦运动时间过长,会造成大脑疲劳、厌倦,导致出现负面情绪。而运动时间过短,又达不到运动效果。高校体育教学一课时通常为45-50分钟,但自由活动时间较多,导致学生实际参与时间并不统一,男生参与时间相对较长,多在30分钟以上,女生较短,多是20分钟以下。说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女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程度不足,作者认为,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一方面,在生理上,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趋成熟,皮下脂肪增厚、内分泌活动出现变化等,导致其动作反应、协调能力不同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女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边缘,心理特征不稳、害羞、敏感。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及体育锻炼上给予她们更多关怀,提供和谐运动环境及学习气氛。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一)参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在强身与娱乐性目的上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考试与就业性目的上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作者认为,这可能是认为,大学生以强身与娱乐为目的进行体育活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没有外在压力,所以能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以考试与就业为目的进行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往往为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完成学习任务及为日后就业做准备,所以会承受较大压力,导致主观幸福感偏低。

(二)参与高校体育教学的不同项目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将本次调查涉及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与主观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健美操、篮球、网球、太极拳、跑步、游泳;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健美操、羽毛球、排球、体育舞蹈;在精力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健美操、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太极拳、跑步;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太极拳、健美操、跑步;在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乒乓球、太极拳、跑步、网球、游泳;在松弛和紧张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排球、羽毛球、太极拳、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跑步。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技能主导类,如篮球、羽毛球等,特别是篮球得分最高。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篮球是一种集体运动,需要团队协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体能主导类如跑步等,动作简单、容易,能便于学生进入自由联想状态,有效转移与消除抑郁心理,恢复精力与脑力,所以主观幸福感得分也高。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健美主导类多是在美妙动感的音乐下进行,能陶冶身心,动作还能表现形体美、健康美,所以主观幸福感也较高。

(三)参与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不同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根据主观幸福感六个维度不同得分显示,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得分较高的是中强度;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上,得分较高的是低强度;在精力维度上,得分较高的是低强度;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上,得分较高的是中强度;在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得分较高的是超大强度;在松弛和紧张维度上,得分较高的是低强度。本研究所涉及低强度主要指轻微运动。按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运动量最佳的中强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本研究存在少许偏差。作者认为,这说明,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低强度运动中也能享受到健康、轻松、愉悦、幸福。然而基于中等强度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更为适宜,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指导学生参与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四)参与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不同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根据主观幸福感六个维度不同得分显示,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参与时间在11-20分钟内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而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在21-30分钟内的学生不管在哪个维度中得分都是在中等水平;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中,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在31-60分钟内的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强。说明中等时间的体育运动能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而长时间体育活动也会适得其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适宜将体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为40-50分钟。另外,一些大学生认为20分钟体育活动便能感到满足、健康,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不够,高校体育教师应加以指导,安排每节课学生进行40-50分钟的体育活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强身与娱乐为目的、选择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强度低及中短参与时间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由此可知,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高校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考核,以考核标准约束学生,促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作者:程国栋 吕仙利 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