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9 08:55: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0年建设部对国内349个城市内涝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约占总数的80%。对于经常发生的内涝,全球缺水现象却十分严重。针对内涝和缺水这一矛盾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1海绵城市的概念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任务。海绵城市创建涉及到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水要素;涉及到给水、排水、内涝防治、防洪、水的循环利用等人工水系统;涉及到给排水、规划、园林、交通、建设、城管、气象等众多管理部门;涉及到每一个建设项目。

2园林绿化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第七条“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第八条“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提出“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这些都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景观设计工作赋予了新的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是增加园林景观铺装及绿地的透水及渗水性,将不透水的水泥地面改造渗水,原有的绿地想方设法存水,最大限度的将雨水回归地下。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有多种手段,譬如园路、广场等硬质景观采用透水性铺装,景观绿地中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从本质上来看,“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遵从与回归。过去,我们对雨水的处理方式是尽快流入雨水管道,尽快汇集、流走。在雨量小的时候,城市安然无恙;但当遇到大雨的时候,短时间内很多城市出现内涝,系统稳定性就会被水流冲垮,以前的方法不太奏效了。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怎样在景观设计中营造“海绵体景观”?“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应用?

3“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海绵吸水的原理,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雨水落到地面,通过绿地等的下渗、回灌补充地下水,从而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同时,针对不能及时下渗的雨水,利用城市洼地进行收集,通过管道就近排入附近水体中,从而增加城市河、湖、水体、湿地面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海绵体”的建立,通过“海绵体”将过去80%的雨水进行城市雨水管道进行“快排”的模式,变为小于30%的雨水通过管道拍走,剩余的通过下渗或者集蓄再利用。从“快排”转向“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模式转变。

4关键技术研究

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分别是“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具体有哪些应用?

4.1渗透

主要是通过透水铺装及绿地的大面积应用,完成降雨量比较小的雨水的下渗,直接补充地下水。透水铺装常见的有块状及整体铺装的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及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还有碎料铺装的嵌草砖、鹅卵石、碎石铺装等。透水铺装根据材料的特点,荷载能力受限,因此,在园林景观中常用于不上车的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一些小荷载的园林景观道路。透水铺装的结构讲究一个“透”字,首先是60-80mm的透水铺装面层,下面找平层和基层均采用透水材质,一般的土壤考虑渗水性有限,经常在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将未能及时下渗的雨水及时排走。

4.2滞留

滞留的主要目的是延缓大暴雨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常见的滞留方式有四种,分别是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滞留设施适用于建筑、广场等、道路等多个区域、形式多样、容易与园林景观结合,多余雨水滞留效果好,但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相对较低;但对于一些岩石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差的砾石土壤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阶梯等措施避免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工程建设费用随之升高。对于树叶等物理污染较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过滤掉大颗粒的污染物并降低流速;然后对于刚落到地面的雨水采取弃流、冬季撒有融雪剂的雨水进行排盐等处理,防止融雪剂等污染物侵害植物。

4.3集蓄

集蓄故名思议,就是将多余的雨水汇集留存下来,集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并汇集。以前的城市排水采用人工计算埋置管道、改造地形,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对于较大的降雨,虽然短时间内能快速汇集到一个地方,但却容易形成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蓄水池指具有存贮下渗后多余雨水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常见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对于城市用地紧张的区域可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典型的蓄水池构造具体可参考相关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蓄水池较适用于有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的建筑小区、景观绿地等区域,通过建立相应的雨水净水设施可实现雨水的二次利用;蓄水池不适用于无雨水回收再利用需求或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雨水回收常被用于厕所冲水、洗车、绿化灌溉等,但存在明显缺点,一次性建设费用高,后期维护管理困难。

4.4净化

通过土壤的渗透、植被、绿地系统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有两种,分别是植物缓冲带和人工土壤渗滤。人工土壤渗滤是与蓄水池等雨水储存设施相配套的设施,主要目的是去除雨水中的杂质,使雨水达到再利用的要求。因为有人为的净化,因此净化效果好,并且容易与园林水景和植物相结合,但建设费用较高。

4.5循环使用

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植物缓冲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对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再利用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收集的雨水还可以进行再利用,例如将停车场周围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还可以用于消防,中水处理后用于抽水马桶、建筑施工等,对于绿地上集蓄、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绿化灌溉及喷泉、水池等景观用水。总之,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水源,通过“蓄”把水尽量还给当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当地,从而遵循雨水的自然循环规律。

4.6排水

排水是将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园林水景,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

5总结

“海绵城市”理论可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助于增加城市防洪抗旱能力,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要优先采用具有渗透、调蓄、净化等“海绵”功能的材料,将雨水收集再利用,使园林景观绿化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作者:韩春妮 王红花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