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3 09:5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

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护理学基础教学反思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作为柳州市卫生学校的教师代表之一参加柳州市第十三届中学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比赛,在柳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卫校2010级护理4班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的第十二章第二小结《脉搏的评估及护理》。规定课程总时长为四十分钟。课前我校护理教研组详细讨论并制定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脉搏正常值,解释间歇脉、绌脉等基础知识。②掌握脉搏测量的正确技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掌握病人脉搏测量的技术(包括脉搏短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测量脉搏的学习,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②通过扮演病人角色,学会换位思考,体验护理工作的意义。整个教学步骤包括:1.导入新课;2.展示课题;3.展示学习目标;4.教学内容:①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②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③测量脉搏的方法;5.达标测评——脉搏短绌的测量;6.课堂小结;7.思考预习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我与自己并不了解和熟悉的学生们共同完成了“脉搏的评估及护理”这节课的内容,教学步骤按课前制定的计划进行,基本能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与学生的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不佳,超时2分钟,最终在匆忙中结束了此堂课的内容。回顾此次汇报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教学环节设计欠灵活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这一节课程的内容多且杂,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点琐碎,在教学大纲中,均为掌握内容。这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柳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卫校二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普遍对专业课还是感兴趣的,喜欢动手实践,但理解力较欠缺,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这节课将学生安排在示教室上课,要求护士着装,通过模拟医院工作氛围,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上课就是上班”的切身体会,提高学生作为护士的职业使命感。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教育偏重技术性,对人的服务较刻板、缺乏深度,这一点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有差距。国外的护生早接触临床,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互交叉进行,实践机会多,注重能力的培养,有实施全人护理的良好氛围[1]。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课本顺序,先讲解理论,再进行实践练习。即理论上讲完正常的脉搏及生理性变化后,继续进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的理论教学,最后进行正常的脉搏测量技术和异常脉搏的测量技术的实践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趋于传统,安排上无可厚非,但对学生而言,并不能较好地学习脉搏测量技术。我在课后反思到,如果能在讲授完正常的脉搏及生理性变化的理论课程后,立即进行正常的脉搏测量技术的实践教学,以及在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的理论教学后进行异常脉搏的测量技术的实践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相对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2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一般都有个通病,即担心学生学习基础差,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常常实施“满堂灌。”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根据近年来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点,我在此堂课上进行了部分改进,但根据此堂课的效果来看,改进的力度还不够大。例如,课后专家提出,在讲授正常脉搏的范围情况时,其实可以让学生现场测量,自己得出范围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比教师单纯讲授的效果要好很多。并且也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思想过于陈旧,没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有待改进。例如这堂课,当书上提到活动可以影响脉搏的数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现场进行一些活动,例如原地跑或下蹲、起立,学生测量运动前后两次脉搏,并将这两个数值进行比较,自然就能得出活动与脉率的关系,同时也可为后面的实践内容打下基础,埋下伏笔。因此,整体说来,是我的思想依然守旧,不能摆脱禁锢,因此无法进行较好的创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注意改进。

3缺乏控制课堂的经验

作为一个教龄只有两年的教师,我觉得自己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上较为欠缺。在这次课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方面需要学生进行参与和互动。但首先我与学生初次见面,并不熟悉,其次现场观摩的专家与教师众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受到了影响。因此一个问题请同学单独回答往往要等上1~2min,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面的课程,也导致了最终的超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积极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能做到像很多老教师一样,无论学生是否熟悉,都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的教学时间。

4虽有“画龙”,却无“点睛”

在这堂课程的设计之初我就想到,将“达标测评——脉搏短绌的测量”作为此次课程的点睛之笔,一方面让学生真实地模拟临床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此次课的课堂效果。然而,因为之前缺乏控制课堂的经验,加上与学生的配合默契程度欠佳,导致最后这个点睛之笔无法按预先设计好的全部完成,只能学生测量完脉搏后立即草草收场。正如专家课后点评所言,“点睛之笔”却不能够大放光彩,实在是一种遗憾。在课后我想到,一堂课的亮点,应该给予充分的时间去展现,去发挥,如果安排在最后势必会受到时间限制,在对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应该做适当地调整,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也不要让“画龙无睛”的情况再次发生。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课程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化的教学哲学[2]。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我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护理学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将2010级入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将314名新生随机分成8个班,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同学护理学基础课按教改模式授课,对照组同学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最终对两组学生的各项成绩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二)方法

1.教学场所。优化教学过程,告别教室,走进“模拟病房”,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操作课程都进入“模拟病房”,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争取让学生感知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2.以“责任护士工作流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临床护士工作琐碎、复杂、多变,但是每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责任护士的工作是最有代表性的,她们有着自己的工作流程,学生必须熟知这些流程,并有针对性地在模拟病房环境中练习,这样学生就能真正适应临床,与临床接轨。总结医院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形成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责任护士的工作流程,掌握晨护内容。教师把每项工作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呈现出来,先把每项技术分离讲解、练习,然后再用案例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体系。这样既锻炼学生自学、分析病例的能力,又锻炼学生适应临床环境的能力。学期末学生去医院实践。二年级学习的是“治疗、输液、注射、执行长、短期医嘱”等内容,学期末学生去医院实践。三年级运用病例综合模拟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四年级医院实习9个月。

3.教学形式变革。上课时,将1个班的学生按要求分组上课,每组10位学生,每组都由1位教师带领,小班教学,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得到教师的一对一辅导。

4.多样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包括:

①模拟临床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护士,有的扮演病人,再轮流交换。

②“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项目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效果评价

1.过程评价。

(1)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及实验完成情况等方面,审视本人的学习态度、掌握情况,从中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2)小组互评。组长组织小组互评,从组员的角度评价同学的学习及任务实施情况。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学习精神。

2.教师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贯穿整个任务实施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案例分析能力、整体护理运用的能力、交流讨论参与度、平时测验和作业等情况。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总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实习成绩,其中理论成绩中的期中考试(共计2次)、期末考试(共计3次)、礼仪态度(共计5次)、平时测验和作业(共计40次)由学校教师负责,而整体护理运用(共计30次)、案例分析(共计30次)、操作成绩(共计60次)由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实习成绩(共计9次)由每科带教教师完成,将每项成绩按平均分得出,然后按其所占比例得出各项总评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统一评价标准。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研究中采用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推断(p<0.05)。

二、结果

研究结果如下:两组案例分析、整体护理运用、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礼仪态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技能比赛获奖学生和实习期间医院护理部点名表扬的学生均在实验组。

三、讨论

(一)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中专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实验组的案例分析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分析主要原因是:在学生综合练习操作之前,教师将会给学生不同的案例,让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课时让学生为“病人”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护理,以晨护为例,晨护包含很多操作:口护、翻身、洗头、全身擦浴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机械的练习某项操作,进入医院后,学生遇到具体的病人时,不知如何将所学的操作应用到病人身上,但是新的教学模式教会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病情的病人,晨护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这遵循了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了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二)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中专学生整体护理运用能力

护理工作应该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学生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状态。临床需要具备这种工作能力的护士,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教学中,给予学生案例,让学生学会评估病人,发现问题,提出诊断,制订计划,并进行实施和评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实验组的案例分析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三)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中专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实验组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及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教师利用多元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纯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让学生按自己认知的过程,边动手边记忆,记忆经过内化后,知识掌握牢固,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习表现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操作能力和实习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此部分内容的成绩主要由临床带教教师和护士长完成,更具有代表性。对这些人群进行访谈,她们认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护教师讲解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都是按照课本要求,这跟医院的操作和理论要求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时比较被动,今后见习、实习不能适应临床,学生知识学习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仍然不熟悉。学生上课也缺乏积极主动性,能够掌握的知识点有限,教学效果和成绩也不理想;而以“责任护士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很好地适应临床护士工作流程,甚至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四、结论

通过对中专学生护理学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强了其案例分析能力、运用整体护理的能力、考试能力,同时增强了其操作能力和临床表现能力,这对于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就业率有间接促进作用。

作者:姜璎钊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学校

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教育作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水平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中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技能逐渐满足不了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更多的应用技能型护理人才,必须要将实践教学作为中职护理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实践教学;困境;对策

1引言

随着高校医学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由技术性转变为应用综合性,也给中职护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护理学基础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课程,要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素质和实用技能,并且实现教学效果与就业方向的完整对接。

2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个人方面

近年来,随着高校及高职院校的扩招,导致了中职护理学专业的招生工作出现招生难的困境。由于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动机不强,在护理学基础这门项目较多的课程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出于实践课程较难的原因,产生抵触的畏学畏考情绪以及逃学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职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需要建立相应的学分制度。

2.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当前,面对临床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双师型”成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如此一来,教师既能开展教育工作,还能保证自身的知识库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但是,从我国中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来看,待遇条件差、培养资金缺乏成为阻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大多为理论教师,不仅使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难以发挥效用,还时常出现理论与临床脱节的现象。

2.3实践教学内容及模式方面

近年来,开设护理学专业的中职院校不断增加,但是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却发现部分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及硬件设备的缺乏,使本应该实践占大部分课时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出现严重偏差,虽然有部分教师引入了情节教学、翻转式教学及角色教学等辅助手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环境的缺陷。但是,以理论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难免会降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比如,以某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为例,在课程大纲中应出现的一次性导尿包、静脉留置针及心电监护仪等设备严重缺乏,很难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完善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3.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青年学生对未接触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敢于去表达内心想法。因此,中职学校要利用好这一特点,通过思想工作及绪论教学,为学生详细地展现出护理学的发展前景,在激发学生职业热情的同时,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为护理病患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感。

3.2强调人文关怀,注重技能考核

在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中,病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人格及心理上的关心及爱护,如此才能使病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并且加快痊愈的速度。所以,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当把人文关怀作为实践教学在重要环节,即以病患者的安全及舒适为原则,通过护理学的技能业务操作来判断病患者的反应及后期效果。另外,在技能考核方面,除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外,还要重视技能方面的指标达成。要让学生明白,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职业方面的情感素养,帮助并解决病患者的精神困扰。

3.3加强师资建设,建设双师队伍

为提高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水平,中职学校需要增加相关投入资金,为教师提供二次进修及医院单位的交流实习机会,以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还要鼓励在职教师在医院单位挂职,并且利用寒暑假时期,通过接触真实病情、真实病例及专业的医疗器械,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实践技能”并存的职业素养。

3.4转变教学理念,改革现有模式

护理学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所以,为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在现有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角色扮演法、微课教学法等方式,通过早晚间护理、整理护理用品、现场临床护理等项目,让学生们实际感受护理工作的需要,为就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要抓住特点,并且突出教学效果,以此来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根植于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使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的发展相结合,有效帮助学生与护理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作者:李云华

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护理学基础学科教学

一、学科教学整合问题与分析

学科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虽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现如今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科技时代的到来有时依然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师的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方式,即使在信息技术的结合下,并没有加大信息知识授教的密度,效果适得其反。其次,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由于便捷而不考虑实际的护理学教学目标与学生需要,例如:调查显示,部分教师由于对课件的多度使用,开始废弃原来的板书。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总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一张一张播放着幻灯片,只加以简单的陈述;对幻灯片的过度使用,不仅让学生与教师期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更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这种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它的现象。反而让教学成了信息科技的奴仆。

二、解决策略与探讨

1.理解整合理念整合的落脚点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是教师。当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护理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紧密关注在教师学生、教学知识、教学媒体方法这几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整合削弱人们传统观念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增加教学要素中几个方面地位的和谐与统一。只有教师对整合理念的真正了解才能做到科技与教学的融合做到效率的最大化。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导,注重实践,教学媒体创建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授业解惑知识的手段,更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助推动,两者之间平等互助从而探求知识的工具。

2.开展教育研究我们这里的教育研究指的是利用技术媒体高效的传递知识给学生,强大信息功能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增强认知动手能力。信息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的最大不同处就是所传授的知识量不一样,并且增加上课的效率改变教育的灵活性,不让学生进行死板的知识阅读。例如在讲解注射知识中,教师利用播放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在影像中身临其境,切实认识到注射的手法,从而初步了解注射这种护理手段;其次让学生自身模拟操作,让他们在对专业真实接触中提出问题并解决,吸取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改变教学方式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大多为青少年,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与观念,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此时教师的作用是矫正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传授更多的知识,因此借用的科技产品用来开发学生的潜力,起了引导作用,对于接受一件新鲜事物教师需要的更是对此的适应。改变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的陈旧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变得灵活易懂,更加适应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方式。

三、结束语

信息大潮引领社会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如今又成为关注热点,如何实现护理教育的信息化培养我国所需的人才。已成为整个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信息科技的分析、护理学学科的了解入手,剖析两者的整合对各自发展的影响并整理其优点,提出并探讨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让信息技术与护理学基础学科教学的整合得以实现。

作者:金良载 单位:温州护士学校

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论文

一、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护理学科教育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护理观念也在进行着一定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首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新环境在那个已经不能使用,因此,不断的进行模式改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促进《护理学基础》课程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教学模式和质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逐步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能力的方向转型。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经过护理学科教育界的不断研究与探索,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情景模拟、多媒体、角色扮演等等数不胜数,虽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每种都有适合其运用的空间,属于实用性与局限性相结合的矛盾体,因此在应用中必须进行综合的评定,不能单纯的只看表面。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方法与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实施《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养成了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素质得分明显高于之前的成绩。学生也普遍认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对于总体教学效果的反映较好,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设计者与具体执行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发挥,对于学生而言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成效的成败,学生作为受教者是不具备独立学习和掌握全部知识能力的人群,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只有不断的利用这些外界因素使自己多学习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更要关注《护理学基础》相关课程的最新动态,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育质量达到最大化。

二、关于新时期基础护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及时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随时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与学生做好进一步的了解与沟通,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单纯从自身角度教育学生,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对症下药,总之,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的个性和多彩生命力在受教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展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更要注意该项课程的这一特点,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为最终目标来具体构建基础护理学的相应教学体系。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其中护理人才需要具备的是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方面的特质。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笔者也会针对这些特质的培养进行系统性教学,努力为社会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肖勤 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