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10:46: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 要】本文就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过程中无偿、有偿两种性质的服务方式的具体途径作一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与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校 体育场馆 社会服务 有偿 无偿
在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虽在场馆、人力、经费、科研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已具有较大优势,但未能充分服务于社区体育的发展,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河南省社区体育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及决策依据。
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广大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更好的健身条件,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从2006年8月开始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进而积极、稳步、有效地促进全国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作为社会体育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在此项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据2005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馆的调查显示,高校体育场馆总数已达28741个,占全国总数的3.4%,比例虽不高,但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在规模、设施水平、坐落位置等方面具有实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已经成为大众健身场所的重要资源。然而,高校体育场馆基本功能的限制(主要是满足体育教学、学校群体活动、课余锻炼与训练场所等),使其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如社会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场馆开放程度等)。因此,探讨高校体育场馆如何在完成学校体育功能的前提下,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就显得紧迫而关键。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服务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任务,其公益性很强,但高校体育场馆一般都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因此,单纯依靠高校对场馆进行维护、管理,显得很困难,这就决定了高校大都会选择“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方式。所以,高校体育场馆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无偿和有偿两种性质的服务方式。
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无偿社会服务途径
1.无偿为大众提供健身场所
这主要是指学校内的露天、能容纳人群较多的项目;普及性广的体育场馆资源(如普通场地的篮球场、田径场等),无偿为社会人群提供健身服务。
2.无偿为大众提供健身指导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希望在健身的同时还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健身指导,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参与健身的人群,他们迫切希望有人进行指导。高校拥有众多的体育专业人才,利用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积极指导群众开展科学的技能运动、健身活动,以促进人们健身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3.与企业、社区联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与企业、社区联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既充分发挥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价值,又满足了企业、社区人群体育健身的需求,更可提升高校在地方的影响力,真正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
二、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偿社会服务途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1.有偿为大众提供健身场所
主要是指一些塑胶场地、正规比赛用的篮球场馆、足球场、排球场馆、网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场地、羽毛球场馆和健身房等场所。因这类场馆各高校在资金、物资、人力等方面投入较大,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需收取部分资金,以弥补学校在这些场馆上的投入,减轻学校自身的经费压力。
2.举办各类体育培训班
为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专门人才和体育场馆资源,各高校可与省市体育局和教育系统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健身项目,以及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班,提高这些项目的普及程度和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与水平。另外也可在非教学时间开设青少年的各类体育运动培训班,在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举办各类冬、夏令营活动
根据大学的作息时间安排,充分利用大学的寒暑假时机,与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后勤服务部门联合,举办面向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的冬、夏令营活动,让青少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促进交流。这不仅可让假期间学校的后勤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会受到青少年家长的普遍欢迎。
4.承办商业展销活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各类商业展销活动的不断,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因其地理位置、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众多商家的优先选择。在承办商业展销活动过程中既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也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多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参与展销活动的服务、促销等),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举行各类文艺演出
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会考虑学校自身文艺演出的需求,购置、配备一些专业的文艺演出的设备与器材(如舞台、道具、音响、灯光等),但各学校内部的文艺演出相对较少,这些设备、器材的利用率较低,有时甚至一年可能都用不上一次,形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此外,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精神需求逐渐成为人们需求的重要方面,各类的文艺演出层出不穷,但有时受场地条件的限制,许多演出的规模提不上去,影响力不大,参与和观看的人群很少。而将这些文艺演出引入高校内,既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同时又可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6.承办各类体育赛事
由于高校场馆资源在地理位置、条件等方面的优势,许多大型体育赛事都会考虑将它们安排在高校进行,高校的体育场馆硬件也都符合承办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体育赛事的要求。
7.对外租借体育运动器材
高校扩招使得各高校学生人数激增,各高校每年都会购置大量的运动器材。这些器材除满足教学与学生群体活动之外,其他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而一些社会人群在健身时苦于没有健身的器材(诸如某些器材价格高昂,或不易携带),影响了他们的健身积极性,而将高校的运动器材对健身人群进行租借,既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也满足了健身人群的器材需求。
8.体育场馆、赛事冠名的运用
这是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经济效益的较好途径。冠名权的运用,既可以满足冠名企业的宣传、广告需求,也可以为学校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它也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不需要学校加强资金投入力度,能够解决学校体育设施的维护资金。
9.长期开展以俱乐部、会员制为主的规范性组织活动
实行开放性的会员制,既不受地域限制,又不受组织关系限制,也不受严格的年龄限制,都可以加入进来,而且加入自愿、退出自由,选择性、自主性很大。选择以俱乐部、会员制的形式定期开展有组织的、规范的、宽松自如的健身活动,既可以改变以往个体健身时的孤单、无序性,又可以通过俱乐部、会员制的形式促进健身人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发挥体育锻炼功能。
三、结束语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与不断深入,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符合我国当前高校及今后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服务所提供的产品为准公共产品,提供无偿服务是高校为社会应尽的责任,所以在提供有偿社会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非营利性原则,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适当定价并针对不同的人群区别对待。
摘要:在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体育资源和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努力构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开放、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互动模式,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学校化,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0 引言
随着城市社区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和注重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因此对社区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西安市社区体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场地、组织资源、人力、设施等,十分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发展缓慢的社区体育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有资料显示,67%以上的体育场地由教育系统拥有。若能够好好的利用这67%的体育场地,那么对于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将会大有益处,极大的推动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2]。教育系统中场馆类型和档次最高的是高校,这些高校体育资源不仅包括丰富的体育人力和物质资源,还包括先进的体育健身理念、方法和手段,最重要的是这些场馆除了高校用于教学和训练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在西安市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立足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探讨西安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开放、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互动模式的建立,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与社区体育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社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的共享,促进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为相关部门指导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体育教师、在校学生,并访问了学校周边的居民,听取了他们的想法与建议。
1.2 问卷调查法 对西安市的19个街道社区健身点和11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回收率均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1.3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和借鉴了大量相关的观点。
2 结果与分析
影响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是利用学校自身的自然环境、体育资源,而向在校学生、在校教职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学校内部成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了校内精神文明以及健康生活的建设,同时也增强校内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安市高校众多,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都十分完善,且相应的各类专职体育教师也一应俱全。这些优质的体育资源只在高校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发挥作用,若能够将这些优质的体育资源向学校周边社区开放,使这些优质的体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将大大促进西安市社区体育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以及承包性的经营开放和设施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本身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校体育设施资源也出现自顾不暇之势,不能很好地以点带而促进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一政府管理因素
促进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需要政府出台科学的引导机制。当前社会大部分人都认为高校体育资源就是为在校学生和本校教职工服务的,认为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的“私有财产”,根本不必用于社会共享,这是缺乏基本的社会共享、共赢意识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明确、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帮助高校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属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社会体育建设当中来,实现西安市社区和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
2.2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二安全因素
尽管政府在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现共享,必须重视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仅次于政府因素的最重要的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学校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财产安全问题;共享中的校园安全问题;入校锻炼者会与校师生的安全问题;入校锻炼者的安全问题;体育设施安全问题等。若这些安全问题没有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那么即使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实现共享的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
2.3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三缺乏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组织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化,当务之急是构建有力的协调运行机制。这是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的,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政府和民间力量都有限,要想更快的推进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需建立一个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和加大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的互动。
2.4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四资源因素
当前高校体育资源的供给全部依靠学校的专项事业经费,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者有教职工、在校学生及高校周边的社区居民,但维修和维护经费全部由高校自己负责,高校周边的社区居民只用不养,久而久之高校共享自身体育资源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2.5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五观念因素
西安市高校众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管理经营模式,因此要想实现共享,需进行必要的融合和协调,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就是转变高校的观念,因为共享无法在短时间内给高校带来效益,高校在情感上很难认同与接受资源共享,这无疑增加了共享的难度。
3 建议与对策
3.1 发挥高等院校优势,缓解社区体育设施不足
高等院校由于国家长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造,已经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然而虽然社区体育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建设,由于社区居民需求过大,依然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社区体育严重缺乏场地设施,十分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开展[3]。因此,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优势,缓解社区体育设施不足。
3.2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时间因素
通常高校体育场地主要用于进行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时间多集中在白天的上午和下午,学校体育场地在早晨、傍晚、公休节假日时相对空闲,而这些空闲时间正好是社区群众较为集中的锻炼时间,因此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在时间上是可以避开的,不会发生直接的时间冲突。
3.3 发挥人才优势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和指导员队伍,引导组织社区活动
高校与社区之间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是造成二者资源共享不能顺利开展的障碍之一。高校体育师资在技术和人员配置方面都比社区体育完善,两者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大专院校,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和指导员队伍,引导组织社区活动,如此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
3.4 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前提基础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对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规划要有很强的超前性,并合理地配置体育资金,使体育资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3.5 建立场地设施开放的管理办法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以无偿或低偿的形式向所在社区开放。具体来说,对高校体育设施耗损不大的尽量以无偿的形式开放;对有较大损耗的体育活动或有收益的各种体育培训班,则以低偿的形式开放。对于一些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成立的体育俱乐部,应以收取会员费的形式收费。如此收入的资金一部分可以用于体育场地的维护,一部分可以用于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利于共享的长久。
4 结语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资源较丰富,专业体育人才等资源分布合理。积极探索有偿开放与无偿开放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作用,增强自我补偿和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西安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相互开放、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互动模式,实现学校、社会体育一体化发展。总之,充分发挥高校优质的体育资源和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开创良好的体育环境和氛围,使居民、教师、学生方便而愉快地进行频繁、融洽的交流,形成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发展趋势,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学校化,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社区体育不但缺乏场地与器材而且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相比较而言,学校体育资源丰富但有利用率较低,,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而社区体育工作者很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搞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做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
1.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现状比较与分析
高等院校由于国家长期与逐年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造,已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已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社区体育是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要,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地开展的区域性体育。它的功能是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丰富大家余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以防止人际关系的淡漠化。虽然政府在近几年对陕西省的很多社区或其它公共场所也加大了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但其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2.高校、社区体育师资状况比较与分析
高校体育师资用于学校教育与教学的需要,并要达到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师生数比例的要求。它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编制,能保证体育教学、训练、群体竞赛活动的需要,而且每个教师都须经过体育专业四年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习后,再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对体育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术与技能,能运用科学锻炼方法来指导人们的体育锻炼实践。而社区的体育师资(俗称社区体育辅导员),一个社区的体育辅导员仅有2―3人是从体育专业学习后再进入工作岗位的,大部分人员未经过系统学习但有一技之长或是从社会待业人员中竞聘而来的。他们缺乏的是科学锻炼的正确的方法,可能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却不能真正地做好一个体育锻炼的指导者,而且很难保证他们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都适应发展的新要求。虽然国家从2009年起,国家所直属的6大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分别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据统计,仅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2003年毕业的约600人以上,按计划这批就业的学生可以很好的投入社区体育事业中来,但实际上有不到10%的学生在从事自己的专业,而大部分的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学生却从事与其专业不同的行业,这种现象与社区体育专业指导者的缺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各大高校具有大量专业的体育教师,他们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
3.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应相互开放与融通
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区的公众开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更具科学性和选择性,它能体现和符合个人掌握和接受体育运动价值的实质。学校体育俱乐部的设立和开展就是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与锻炼。而体育俱乐部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不仅可充分地利用社区的体育设施,而且可利用社区的指导力量,使社区成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桥梁,为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当社区体育设施成了公众的载体,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就会加速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的进程。
大学生体育教学的时间一般都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而社区大部分成员部分锻炼时间是安排在周末或每天的早晨及晚上进行。如果学校和社区能利用大家锻炼的时间差,这样双方的体育资源就能被充分地利用和调配,体育资源就能获得共享。如,在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课程安排可以利用社区的体育资源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有兴趣的项目,接受社区体育的专业指导。反之,也可以利用周末开放学校体育资源让社区成员能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指导。这样既能够使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和共享,又能够舒缓学校和社区在单位时间内体育设施较为紧张的状况。
4.拓展工作思路,扩大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我省现有各种高校,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而大学更是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且门类齐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各类群众的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及热心体育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家长,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高校中体育教研室是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和指导体育锻炼的主要部门,拥有一定数量且具有体育科研水平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加之高校特有的良好科研条件和设备,对体育锻炼方法及其锻炼效果可以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应充分发挥、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和先进设备的优势,为社区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
5.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社区居民都应该从社会发展出发,更新观念,对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重新定位,来提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认识,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实行开门办学的新思路,以高校体育为突破口,实现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如果将社区中心和高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相融合在一起,将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提高。这样既可满足高校的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及设施的需要;场地设施又能得到专门机构的管理和保养。由于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的不同,各司其职,为了能让两者更好地联结,可以考虑组建成立专门“高校与社区互动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可以把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负责相应的组织工作,高校和社区各设一个分办公室,来负责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具体事宜,高校负责人由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的领导担任;社区的负责人由街道办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6.结束语
如果要使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共享,就必须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体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对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规划要有超前性,并合理地配置体育资金,使体育资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不再使本身不太宽裕的资源白白浪费,逐渐形成一个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高校与社区体育部门相互协作,使学生和社区成员在体育锻炼中,身心得到健康并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也必将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落实起着巨大的作用。
摘 要:本研究通过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分析得到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从三方面进行研究:一、社区健身观念与健身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二、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服务缺失;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指导员、信息的匮乏。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体育服务的模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 服务的模式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随之提高,健身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正从学校体育逐步走向社会体育拓展,社会体育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紧张。因此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为社区体育服务的模式势在必行,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都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与高校体育资源、社区体育及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等相关的文章期刊及政策法规等。
2.2专家访谈法:走访研究的六所普通高校的体育管理部门领导和教师共50人,针对本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2.3问卷调查法:在包头市青山区中随机抽取10个社区的管理人员和居民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关系
高校体育资源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体育服务是指在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社区机构和社区居民以体育健身、体育范畴学习为目的,对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以及高校体育信息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利用。
2.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2.1社区健身观念与健身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被调查的社区体育健身文化建设基础不均衡,因受到地域、文化、物质条件、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健身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多数人还是以锻炼活动为目的的初级阶段。人们对社区体育内涵的认识还较模糊,人们一时还难以把握其本质特征,一些人误认为街道系统内的体育和老年体育就是社区体育。并且在调查的10个社区中只有3个社区的健身中心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0%的高校体育教师没有为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体育服务过。
2.2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服务。目前包头市被调查的10个社区,其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大多依靠民间群众团体、街道办事处、社区体育指导中心等。近年随着社区居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包头市相继出现了大量群众性的社团体育组织,对进一步合理利用体育活动场地,吸引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参加锻炼,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这些民间自发组织的健身团体和协会只有4个社区表示参与了其中的管理和组织。目前社区体育组织形式还比较单一,各个项目,各类人群的社区体育协会和团体,各种晨练活动站尚未健全,还未形成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2.3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指导员、信息的匮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中了解到,78.2%的街道办事处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其余27.8%的街道办事处也只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体育发展滞后,又有城建规划不配套,规划不落实的原因。因此,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指导者队伍薄弱等是当前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模式
3.1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服务于社区体育。高校体育场设施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前提下,适当以低廉收费为基本原则,既能够适从市场经济带来的的利益,又体现了服务社区体育的公益性特征。高校体育场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开放计划,既要保证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正常进行,又要拟定出各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时间、内容等项目的开发利用。
3.2高校人力资源服务于社区体育。在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高校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更主要的是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严重脱节,高校体育教师很难以成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一分子。走访中大部分高校认为:在高校体育课中,加强学生的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意识,学习体育指导员的有关知识,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特点的全民健身运动,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高校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成员,应该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意识,努力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体育服务社会方式不够合理,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还不完善,导致高校资源服务社会的力度和影响力远远不够。社区体育场馆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改变目前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的缺失,有效地开展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1.2高校在体育公共资源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各种体育公共资源由于难以和社会产生的联系,直接为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较丰富,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还需要加强。
2.建议
2.1 为了缓解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与有限的体育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行政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节假日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力度。高校应充分发挥体育人力资源优势,树立服务社会思想,在完成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组织和引导。
2.2 高校可以构建居民、学校和学生互动的健身体系,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运动需求和余暇时间的调研,建议高校课余时间,接纳一定区域内居民参与到学生的体育“俱乐部”中来,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既可以有效的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又可以带动大学生提高健身的意识,同时可以让高校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缓解高校周边地区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与有限的体育公共资之间的矛盾,满足人们的运动需求。
作者简介:韩月清(1976- ),女,内蒙古包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