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10:47: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引导扶持农户与农户、农产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1、土地政策的瓶颈制约。在农业招商引资中,引入的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需建生产用房,存在国土、规划等部门办证难。严重限制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引进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修路和发展村级企业都需要土地资源。
2、固定资产老化,利用率低。一是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来源,无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二是集体资产管理单一,未实行资产量化,未调动村民积极性,现有固定资产未得到有效利用。
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种植业生产有特色的村,因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太差,道路不通,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并且很难引进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采取“一事一议”农民筹资筹劳办法来解决当地的道路渠系等,操作难度也很大。基础设施条件差,成了制约这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命点。
4、产权不明,对农业资源浪费较大。一是对土地资产产权不明,虽在2004年全面完善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有一个较明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集体经济组织能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和尚未发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未流转的“四荒地”,仅仅只是法律认可的凭据,而不能将其用于贷款抵押,从某种意义上讲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提成农村生产力水平
要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1、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2、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
1、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在开展“科普之冬”等培训活动时,要适当确定一些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使农民法制观念和科技素质同步提高。
2、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兴办科技示范园区、成立科技协会等经验,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
3、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组织农民参加省内外的经贸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强烈士墓的品牌观念、自我推销意识、产品包装意识,由浅人深地掌握商业谈判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观念和行动上真正进入市场。
4、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四、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组建加工行业协会。一方面加工可以使农产品增值。另一方面,加工面向市场,可以引导农民以市场需要生产,以销促产,进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第三,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使劳动力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第四,可以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减少浪费,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2、充分发挥农村养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养殖上要成规模、上档次的发展,传统养殖品种(以猪、羊、鸡为主)和特色养殖品种。比如说农村的土鸡子,土鸡蛋很受城市人欢迎。农村市场辽阔,可开发利用资源丰富,政府要示范引导,另外要搞好市场销售网络服务,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3、根据农村田少地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实行订单农业。转变农业向商品化生产发展,把握市场信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风险性,促进农民增收。
4、以当地外出创业成功的民营为主,组织带领劳动力外出创业。在外出前,乡镇、劳动保障部门、扶贫、共青团、妇联和学校共同联动加大一些专业技术培训,增加劳动技术含量,降低了以劳力输出为主,从而较好的提高民工的收入。
摘要:农业经济管理,是管理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并且是管理学科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门课程。农业经济管理是将经济学、推广学、管理学、农业气象、作物栽培学、农业推广、外向型农业等的最新成果引入农业发展领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调控市场经济的角度,针对农业、林业、渔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经营的学科。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经营、分配与促进消费等经济项目进行规划、组织、研讨、调控、协调,并对成员进行鼓励。进而达到和预期目的效果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关键词:留守儿童 耕地 城乡差距 农村发展
21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迅速扩大,飞跃提速,农村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随之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经济的发展形式做系统的概述并加以评论。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流动人口子
户籍地以外生活的人们把其未成年的子女们留在户籍地尤其爷爷奶奶进行抚养的一种社会趋势,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当今社会最普遍看到的现象,而人们行惯性的把现在的农村形容成“703861部队”,农村只剩下古稀的老人、体弱的妇女、幼龄的儿童,越来越多的农村“壮丁”进入到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但也正因为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的解决也刻不容缓,孩子的素质教育出现了问题,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重要举措,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应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孩子们学习的环境,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促进农民的增收,多招商引资,给予农民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农民不出门就可以有钱赚,有工打,从而可有效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2)土地问题伴随着“三农”问题正式入围国家的重要议程
国家农村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挣到钱之后就会盖新房子,占用了土地,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农村进程务工的人流量的不断加剧,以及国际化的商品充斥着国内的市场,使农民种地的热情在不断下滑,从而出现了轻视农业、不注重粮食的生产、忽视保护地的重要性,尽管国家出台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农村还是存在大量的荒地,这就造成了额严重的损失,其次随着国家重工业的发展,土地的面积也越来越少,再有土地流转的问题也随之加剧,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土地的补偿或者是置换往往不到位,人们不断的抬高地价,导致产业无法形成规模。针对大量土地撂荒的问题首先应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其次要注重法律的宣传与普及。
(3)人才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农村的劳务输出已经和农村的总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已经由“力量型”转变为“技巧性”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和一些没有技能的人,他们已经无法接受大多的新知识,新事物,对农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基础设施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较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物资的匮乏,以及农村的水利、道路、教育、医疗、电力等设施都不够完善,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
(5)资金问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资金的大量的投入,而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民没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大量资金的来源需要农民进行贷款,然而贷款需要担保、抵押而且贷款还有一定的上线,压抑了贷款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市场问题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种植业与养殖业无法形成规模,不能带动产业化发展,同时农村的商品信息不是十分流通,买卖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市场上严重的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无时无刻不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7)农民的观念转变不够,镇府引导不到位,促使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经济发展失衡当今社会还有无数的农民持保守思想,靠天吃饭,仍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产业化单一,要想农机经济的大力发展,呈现丰收的景象,要以国家为首脑,各级干部积极动员,真抓实干,提高农民的意识,抓好第一产业,使之增产增收,像第二、第三产业开拓,形成产业链,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的发展形式
1、统筹好城乡发展,落实好国家的扶持政策“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让农民步入小康的生活行列。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机制,把农业的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加强农业市场的规划,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村经济的投入,从本质上改变农村发展的硬件设施。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农村的信息闭塞,农民得不到最新的产业信息,加之综合素质低下,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扩大内需,使农民增收。
2、加快农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起着桥梁的作用,基层干部要做好上通下达开展好工作,更要注重自己素质的培养,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不断的开拓创新,同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的亲和力、感染力、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一个时刻准备着的干部力量。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增加“三农”的投入,统筹规划,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期盼农村经济早日走出贫瘠,蒸蒸日上。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农村只有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来考虑,以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的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新形势 农村经济 发展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的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析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如何科学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是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的立体模式。主要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二是市场力量主导的经营性推广系统。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主要由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系统、财政部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部分广播电视传媒等组成。经营性农业科技推广系统在服务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另一类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公司为主体,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农业产业化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公益性部门、中介组织、涉农企业3类主体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政府及公共部门应将精力集中在公益性的职能上,将经营性功能逐步剥离出来,让给中介组织与涉农企业来承担。并对其在银行贷款、担保等方面进行扶持;对涉农企业应在银行贷款、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性优惠。
二、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广大干部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合作事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扶持合作组织就是扶持农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重要部署,对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明确地位,优惠政策。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确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合法身份,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要根据其“以合作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兼顾公平与效益,促进社会稳定”的特点,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税费征收、金融支持、工商登记、市场准入、创业辅导等方面给予扶持。政府也要将合作组织纳入执行政府农村经济政策目标的组织体系中,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组织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方面,优选合作组织作为重要实施载体,创造机会发展壮大合作组织。
3.坚持民办,加强监管。合作经济组织不能走政府包办,政企不分的老路,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合作制的性质,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坚持市场竞争的原则,把新阶段的农村合作经济真正办成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合作组织的要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引导,政企分开,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则,强化对合作组织的有效监管,促进合作组织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真正做到民办、民营、民管、民享。
4.立足特色,兴办组织。一是兴办专业合作社,以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为依托,把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专业生产的广大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形成专业化生产实体。二是发展各类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手段为依托,为农户进入市场提供重要的载体,为农民参与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开拓农产品的营销市场,扩大农产品的销售。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把广大农民组织到产业化经营上来。四是发挥“订单农业”的中介作用,协调和促进“订单农业”的履约和兑现,为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5.创新机制,发展壮大。实践中,要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大胆进行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一是在发展合作组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运销大户和中介人在生产、经营上的优势,利用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在资本、信息、管理上的优势,利用供销社、农科站、科协等部门在人员、场地、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具特色,符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股份合作型、中介带动型和科技服务型合作组织。二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扩大经营领域,由单一的种养业向二三产业扩展,由单向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由地域性服务向跨区服务发展,通过服务创新,引导和组织农民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三是创新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合作组织规范发展,自我壮大,发挥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目前,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优质产品、高档产品、专利产品、深加工产品生产不足,低档产品、初级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促进农产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任务特别紧迫。从农业内部结构看,土地密集型的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已经逐渐让位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在此条件下要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向更高水平发展。要建立专门用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专项资金,促使农民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业、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要继续推进多种形式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按照协商、自愿的原则。从农村造林专业户、企事业单位等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租赁和承包,并由承包方、租赁方与政府协商解决退耕还林还草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延长农民植树种草以后的土地承包期,并允许在承包期内对承包土地进行继承和转让,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一、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农民绝对收入和比较利益下降。
据调查,我区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1990~1995年,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9.9%;1996~1999年,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至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仅6.5%。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8.7元,较上年增长12.3%。农民收入虽然在不断增长,但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城乡差别由一度缩小到逐渐扩大,近几年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1990年全区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比例为1∶2.33,1993年达到1∶2.53,此后几年,农业生产连续丰收,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加上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趋缓,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减弱,农民难以从二、二产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致使城乡收入差别进一步拉大,2009年达到1∶3.33。到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为1∶3.23,2011年再次下降到1∶3.13,2012年下降到1∶3。
2.农业人口多且素质低。
龙安区马投涧镇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约占龙安区面积1/2,人口5.1万,耕地面积5002.5万平方米。我国有10亿多农民,耕地却只有12006亿平方米,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供世界18%的人耕种,这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劳动这种生产要素过多地投入只能造成生产率的降低,进而产生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同时农民素质低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留守农村的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既不利于农民消费层次的提高,也不利于农民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科技的推广。
3.事实制度的不良影响。
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但却一直减不下来,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实制度造成的后果。地方性收费,很大一部分是在政府规定的5%(占农民纯收入)之外收取的。目前农民负担重,主要是因为收费已成制度化。首先,认为山高皇帝远,中央政府要管的大事还很多,无暇顾及他们的不良行为;其次,征收的费用,可以在一些政府官员之间分;再次,农民素质低,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二、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促进农民素质提高。
切实普及义务教育,杜绝农村中小学校中腐败现象的存在,使穷人孩子有学上,解决部分地区劳动力过剩问题。农民接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认识问题能力增强了,对一些非法的、影响社会风气的不良行为,就可以用知识、法律进行斗争,从而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有利于不良的事实制度的取缔。教育还可以使农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使其摈弃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少生、优生的目标就会在农村得到实现,从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人地矛盾”。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选准投资方向和项目,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在这方面的投资可以说是一石数鸟。其一,这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重要措施。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需要的资金量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只能由政府投资建设。其二,这些基础设施和大的基础设施相比,规模小,启动快,雇佣的劳动和国内的投入要素多,对国内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贡献率较大。其三,短缺经济在我国已经结束,市场普遍进入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状态,扩大总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人把高档消费品推向农村市场,但是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努力已经有好几年,效果却十分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太落后,缺乏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的基本条件。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不但供应不足,而且质次价高,限制了农民对高档消费品的消费,较高的价格也增加了农民的消费成本。其四,农村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
3.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以降低成本、增产增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地区农户因缺乏劳动力而超生的问题。利用科技使农民产生自愿少生优生的想法,其积极作用是用行政方法无法取代的。
4.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实现“专、规、产”战略。
发展和完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在内容上要进一步丰富,如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等,而且在要素上要进一步拓宽,如劳动力与劳动力的合作,劳动力与资金的合作、劳动力与技术的合作、不仅在合作的对象上要不拘一格,如农户与农户的合作、集体与集体的合作、农户与集体的合作、农户与国有企业的合作以及农户集体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在合作的范围上要突破框框,如本社本村范围内的合作、跨村跨乡以至于跨县跨省的合作。按照这个发展思路,一是可以实现专业经营,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质量;二是可以实现规模经营,从而克服传统小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克服细小的经营规模在容纳新的先进技术要素投入方面的局限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质量及收益;三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合作经济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合作经济的发展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整合。
5.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龙安区地处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整个冬季农民都处于农闲状态,农民没事做,赌博、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活动就盛行起来,不仅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也侵蚀人民的思想。用行政的办法治理上述问题是难以奏效的,最有效的就是加大该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组织农民出外打工或及时给农民提供打工信息,使其有正事可做。
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民对农业的生产投入不断增加,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是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贫富悬殊愈来愈大,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大家最关心,也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农村改革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全面加快农村结构调整步伐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经济的最大的弱点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应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农业发展局限,打破以往农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遵循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业。要在形成优势农业集群,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其次要培植龙头企业。要围绕工业抓农业,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产销对路的农产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围绕市场发展现代农业。三是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尽快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各地情况,又能与国家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并推广实施。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现代农业说到底就是科技农业,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最为重要的是要解决科技成果应用少,科技转化率低,农民科技素质差等问题,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首先,要注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种植业上要重点推广高效新品种,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抗旱增产等技术。在养殖业上要重点推广快速高效饲养,水产优质高效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等综合养殖技术。在加工服务业要重点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果品、蔬菜采摘后处理及气调保鲜和水产品速冻保鲜等技术。其次,要重视农业科技示范点的建设与引导作用。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科技素质大都比较低,文化底子薄,信心不足。要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做给农民看,引着农民干,由点到面进行推广。要结合当地实际创建示范点和示范园区,引导农民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使农民学到实用技术并改变传统种养模式。三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跟踪管理。不论是传统农产品生产,还是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都存在着市场营销的问题。要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落实农产品准入市场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盘活土地资源 有效对接市场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村经济首先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资源的有序流转,最大限度地实现开发效益。《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我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搞活农村经济指明了方向。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要盘活土地资源,就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通过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来调动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消除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现象。同时要建立起合理的流转机制。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鼓励农民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向大户、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总之,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讲求实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通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转化增值量,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发展能力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支撑;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发展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讲求实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64135沈阳军区龙镇农副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