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18 11:02: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很多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也应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养学校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前言

近些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使得人才培养水平受到制约,对此,应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主要从这方面内容展开分析。

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进而也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学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现阶段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不合理;教学模式设施的不合理;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从而影响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在市场变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才能为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人才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2]。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难点,应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学科教育的束缚,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学,合理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另外,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增加学生的实践实训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实训的过程中,去切身接触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操作、生产、管理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在此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教师也应由以往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灌输者、传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以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过度注重学生的理论性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做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3]。因此,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实施“现场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做进行有效融合,对学生实施统一化教学,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对学生实施实验和理论的结合教学,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此外,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对学生开展专业技术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情境,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践情境,同时,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学生实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技术指导,对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训效果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能够结合自身的需求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校企之间合作实现双赢,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业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以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上来看,很多都是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极为不利[4]。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应做好对市场的分析工作,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并将市场的需求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其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应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在课程中不断的引入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总结

综上所述,旧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加快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职业出发,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系统设计“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构建以职业技术技能提高为目标,服务于地方经济,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职业学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技术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上。

在高职教育层次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论及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适应企业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服务于地方经济、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原则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求知、求技、求职、求升等多方面的成长需要。

1.坚持工学结合原则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角度出发的教育。人才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体系构建的全过程,才能凸显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学校应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对接平台和长效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专业发展趋势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结构,构建符合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共同制订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标准,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贯彻全面育人方针

按照“夯实基础、突出技能、鼓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重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文化素养、娴熟的专业技能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使学生具有成长、成人、成才的基本本领和职业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3.搭建通用技术平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专业应用领域广泛的宽口径专业,根据专业的特点,要考虑“学技终身,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线,坚持通用技术原则,搭建“平台+模块”基于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用技术应用能力,从重视增强学生的岗位针对性及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拓展到增强学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适应性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从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动化技术使用能力拓展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解能力、改进能力、决策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4.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决定》中明确提出,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以职业技术技能提高为目标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参照国际知名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开发“课证融通”类课程,把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中,将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5.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高职层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人才的培养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做好课程设计,注重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学生个性化培养,开展分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在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操作讲解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专业教学特点,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灵活组织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

二、“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结构

1.课程体系结构特点

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未来职业成长规律,从职业出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系统设计“平台递进、模块并行、通识贯通、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术技能的能力提高为目标,实现了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一贯通、四迭代、一全程”,纵向并行,横向交叉的“1-4-1”的结构。“1-4-1”的内涵是:“1”是突出知识应用性的“通识课程”贯通文化知识素养培养;“4”是突出理论及技术应用性的“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专业课程实现迭代递进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1”是突出技术应用与创新性的“专业实践与创新”实践环节,全程展开“一技之长”的培养。

(1)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应用数学、大学语文、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等课程组成。这类课程以人文素质和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课程可以分级,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辅以文化素质选修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陶冶人格、传承文化和提升人文精神,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类课程设计成理论课程或“理实一体化”课程或整周开设的专业实践。在学时安排上,原则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20%左右;“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应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35%~50%;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学时数占该实践教学总学时的20%左右。1)通用技术平台课程。通用技术平台课程一般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机械类通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构成的课程,是相关学科专业之间比较共性的通常都要开设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通用技术平台课主要包括:机械基础、工程制图与CAD。2)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一般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电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构成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应用与实践、电子技术应用与实践、单片机技术应用、PLC控制技术。3)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是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领域主要技术或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必须学习的课程。该类课程是从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要求出发来确定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电机与控制、电气制图与CAD、自动控制系统与仿真、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DSP技术应用。4)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限选课程,多门课程组成一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学生必须选修一个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或社会企事业单位特定需要量身定做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开设不同课程模块去培养不同职业岗位方向的学生。“订单班”采用方案内替换“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方式解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和供用电技术两个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制造工艺及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

(3)专业实践环节。通过专业实践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技术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低压电工运行维修实训、钳工实训、电子产品装调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光伏发电系统装调综合实训、电气柜装调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

(4)专业创新实践。专业创新实践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由专业社会实践、科研创新项目、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术讲座等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高级工的认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装调、单片机应用系统安装与调试等项目的比赛。

2.课程体系专业特点

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宽口径的特点,构建了以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方向,三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特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强电与弱电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在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宽口径特点的同时兼顾我校该专业的自身特色,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把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供用电方向体现出来。

3.课程体系职业特点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职业特点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必须体现职业特色。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装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重点针对光伏发电领域)的从事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技术改造、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行及维护;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自动化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笔者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将职业标准融入在专业课程中,学生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可以参加社会化考试,取得维修电工(中级)、低压电工、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高压电工、维修电工(高级)等执业证书,建立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构建以职业技术技能提高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职教育科学、快速地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基于就业导向”的教育,应反映专业的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是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载体而进行的,旨在探索出一条满足行业企业对自动化技术毕业生职业能力需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和以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之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面向,从建立人才培养模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优化整合精品课程,细化与完善“一体化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等各个环节,都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队伍

该项目具有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并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课题组老师均担任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有着较深的认识,这些都有利于课题开展。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并且针对所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有数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次,实施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专任教师中同时具有技师资格证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占50%。研究队伍的构成,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实现预期目标。

二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按照“调研、方案设计、实践、成果”研究方案进行。第一阶段为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纲领文件;开展职业岗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第二阶段为人才培养方案拟定阶段。根据前一段的工作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优化;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成果形式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为实践与修订阶段,通过三年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核心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第四阶段为形成成果阶段。完善并形成最终“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批;确定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并建成电气自动化专业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检索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方案研究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以学校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循环招生、循环教学、循环试验,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符合岗位要求、满足就业竞争力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针对京津冀、山东省内、长三角经济带的多个厂家和参与各个工作岗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做了大量调查,得出调查结论,明确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

2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自动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采用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5)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6)最后完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即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

在构建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等组成分析小组,在课程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引入创新教育理论,采用能力/素质分析的方法,根据能力解析表和专业教学目标,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最终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等,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寓于课程体系全过程来实现。

4 开发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团队指导下,采取边开发边实践再反馈的思路,开发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图1的方法进行分阶段教学。制定了合理的一体化学习效果评价方案,加强过程性评价。

五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从改革研究到最终方案实施,已经经历了五届毕业生,从企业的反馈到毕业生的评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认可度都非常好。其成效具体表现在:第一,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求密切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提升了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好评率。第三,建立了以符合企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第四,构建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第五,建设了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群。第六,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和创新点:

1 参与人员广泛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成功的保证

在人才的培养的各各环节,除了优秀专职教师的倾心付出,学院还聘请、引进了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和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一点上突破了原来只是聘请企业专家的做法,而是通过更广泛的人员的参与,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企业岗位的设置、人才需求、人才类型等许多的信息。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先后与包括亚太集团、皇明集团等多家公司签定了共建协议,投资上千万元,在实验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建设了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科研、实习等需要的实训基地。该项目已经运作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群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成果

构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院级、省级精品课程,是课题组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初期目标,而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最终也实现了这一目标。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的重要依据。

5 以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是创新途径

教学团队的成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山东大学生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职业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竞赛用到了许多的工程和企业常用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 结语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了指导方向,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从就业领域岗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双化”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实践,已经培养出大批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1 前言

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已成为各个地方的技术骨干或者项目负责人,为地方上的经济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备受高考生的青睐,生源充足,就业形势大好。但是,随着社会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进入“十三五”阶段,很多学校纷纷对该专业扩大招生,而就业岗位有限,这就让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1-2]。

作为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校,要提前预估竞争的激烈,要有紧迫感,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如何向智能制造时代输送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力,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面临的大问题[3]。

2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团队反复研究“南京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针对计划提及的“重点培育十大高新技术重点产业群人才需求”,对37家企业就人才需求、岗位规范、课程设置、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同类院校的专业定位等展开广泛调研,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就业领域岗位 通过调研多家企业,确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级岗位所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工业控制、供配电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控制系统集成、高压电进网作业技能,能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高压供配电设备安装、调试、运维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 根据《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按照技术先进、标准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管理规范、规模优势五个标准遴选合作对象,遵循分层建设、分类管理原则,将合作企业分为核心型、紧密型、半紧密型三种类型,并按照不同类型确定不同合作路径和合作内容。本专业现已建成核心型合作企业4家、紧密型合作企业10家、半紧密型合作企业20多家。

专业培养方向及特色 本专业分三个方向培养,分别是工业控制(PLC)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和供配电技术。学生前两年在校进行通识教育,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个人的特长爱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专业技能学习。

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践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共培、三阶段(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在入校时就要求学生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有三个方面专长的人才[1]。

1)培养5%左右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系部设有自动化研修社,此类学生可以在研修社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培养和锻炼。学校还建有蓝岛创客空间,学生可以在空间里交流、组队实现创新、创意的产品。

2)培养5%左右的能专转本的学习型人才。

3)培养5%左右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管理型或销售型人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干得好、善思考的基层技能型人才。

3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突出自动化设备装配调试维修能力、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能力课采用项目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巩固理论,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同步推进方式。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遴选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联合,引进工程项目,让师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双师指导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由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

4 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出“专兼结合,专任教师重在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重在教学能力提升”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台阶式督导,进阶式提升”方法提升教学能力,通过“项目导向”措施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提升技能”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技能等级。同时,针对教师成长,学院制订10+1行动计划之基本能力训练计划、教学成果展示计划、科研成果累积计划及骨干人才成长计划,着力打造双师团队。下企业实践教师比例达到54%,外出进修、培训达到100%。

5 双化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是建设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解决“能做”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岗位规范、工作效率、文化融入等问题;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解决“会做”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岗位轮换、岗位迁移、职业发展等问题。

建设“双化”基地,实现“双标”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按照“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建设思路,着力推进“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化的典型要素如岗位、规范、标准、文化等植入校内实践教学;将企业的相关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企业的“7S”管理规范应用于校内实践基地管理,创设真企业工作环境,建设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化的主要元素如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组织与设计、考核评价等植入校外实践基地,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建设课堂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双化”型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教学组织过程和生产实施过程的“重叠”,实现教学评价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的“统一”,实现教学课堂和生产一线空间的“互换”,推动“双主体”培养。以“7S”管理规范引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7S”即生产活动中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其核心和精髓是素养,通过标准的制定和规范的实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质,切实实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典型岗位的学生轮岗实训。

两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个,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建设完善机械工程系20个校内实训车间(室)、48个校外实训基

地;建立健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完成数控维修实训一室和数控加工中心扩建工作,完成数控虚拟加工实训室一室改造工作,建设完成数控自动编程工作站;与南京翼马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兴农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及南京恩里特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携手,共建平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与4家核心型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共同搭建校企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技术应用、项目合作和创新活动的实践平台。工程中心下设学生社团――自动化研修社,参与人员为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且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社团成员根据指导教师安排参与工程中心科研项目,在实战中逐步提升实力。2012年,社团3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上获团体一等奖,次年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6 结束语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3年通过央财专业建设评估,2014年申请院级品牌特设专业建设,目前已经顺利通过验收;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学专家一起研讨,2014年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双化”基地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办出本专业的特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高职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摘要:据社会调查表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及论证,确定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必需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云南省大中型厂矿企业、铁路运输、药业、制造业、仓运、物流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自动流水线的安装,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维修电工、安装电工、值班电工、配电柜接线工、电气设备操作员、自动化工程施工)等工作。经过几年的职业成长,逐级晋升为电气技术员、电气设计人员及电气工程师等岗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用电工电子技术及装置使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现代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类型工业生产机械的单机自动化、以自动完成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艺为目的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自动化等,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随着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旺盛,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我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过程中,“有的放矢”,完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顺利就业,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必须进行调研,深入走访各行各业,专家学者,获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做好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调研目的

为主动追踪电气自动化技术更新步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内涵建设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深入地走访了解当前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建设、教学活动设计等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及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专业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对企业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访问企业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召开专家访谈会;对学生(主要为机电专业学生)采用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和回访。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与步骤,此次调研的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特别是对口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及职责、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应学习的课程等。二是调查高职学院,如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过程。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学院坐落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气自动化企业坐落其中,如“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大麦地食品有限公司”、“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变压器厂”、“云南易初明通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上海紫光”、“云南陆航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泛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浩宏物流集团”、“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绿生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云南万鸿彩印有限公司”、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苏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欧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进一步走访到大理“杭州哇哈哈集团大理哇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禄丰供电有限公司”、“禄丰德胜钢铁厂”、玉溪“华宁供电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等单位调查调研,另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运营急需4000名人才,其中工程管理(现场)工程师和机电设备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这两个岗位技术人才是属于尖端的,最紧缺的,同样属于这个尖端的还有土建、桥梁、通讯、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等十余个专业的人才,由此可见,从这些公司单位和昆明的各项经济发展趋势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涵盖范围广,通用性强,厂矿企业都紧缺,厂矿企业、铁路运输、物流、药业等单位很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据社会调查表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现有技术人才情况及岗位类型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招聘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而是技术技能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它占11%。且目前企业提供给应届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岗位主要为:①生产型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人员;②生产服务型企业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电工;③高低供配电系统配电柜接线工;④电气设备操作员、管理员;⑤自动化工程施工人员;⑥生产型企业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人员。再加上云南许多企业近几年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运用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层次的就业岗位。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继电逻辑电路安装、调试和维护岗位,以及配电柜的销售和服务岗位;二为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改造岗位。前者约占60%,后者约占4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安装和调试岗位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维护和改造岗位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电气控制系统技术员、设计员及现场工程师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及建议

(一)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明确的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服务区域经济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宗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特的行业、区位优势,由于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旺盛,面对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及论证,确定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云南省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药业、物流,生产制造加工企业、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人员(维修电工、安装电工、值班电工)。可从事企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可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为云南省昆明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可从事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自动流水线的安装,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调试等工作。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状,结合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并借鉴各院校的专业建设之长,建立公共课程学习领域,包括综合素质拓展课程,通过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岗位职业标准的分析及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并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依据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图

根据能力跃升理论,这三个等级的职业能力是逐级递升,而实现职业能力等级的跃升是以具备前一级能力等级所包含的职业技能为触发条件的,即前一级能力是本级能力的必备条件。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针对职业能力来设置,应突出高教性、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对应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项目,对课程门数做减法,废除不针对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的课程,整合精简对应同一项职业能力的多门课程。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按照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很好契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其难点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解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以实践教学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确定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并按职业成长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转换培植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关指导性文件,将上述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得到具体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见表1。

表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经全面、全方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调研,邀请企业从事多年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对方案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并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不断进行完善。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可以通过广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但基本原则都是“行动导向”,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比如学生状况、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硬件条件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水平,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能力结合起来。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具体分析各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经过充分的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通过教学载体来实施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将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来安排教学,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评价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为主,如过程考核,避免一卷定结果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在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建设。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进行对《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工作,引领示范,随之而来,其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也将进行开发和实施,

专业调研活动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研活动,教学改革才有依据,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专业设置才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