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1:36: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位师大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其说,从美的角度来探讨小语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如《挑山工》一文,“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可靠学生自学解决,第二问对理解挑山工的话有帮助,可在检查自学效果时多花一点时间,以上是“疏”,而且是“疏中有密”。而挑山工一番含有哲理的话是教学重点,则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思考:①“我们”怎么走?挑山工怎么走?对此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作者是怎么写的?②从挑山工的话里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段话背下来。以上是“密”,而且“密中有疏”。
二、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课文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枯燥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如《草船借箭》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神机妙算”理解课文内容,对诸葛亮“算”准“借”的时间这部分内容,教学节奏要慢,让学生学懂内容后小结学法。有了这一基础,诸葛亮算准曹操、鲁肃、周瑜的性格特点和采取的策略等内容,则可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拙”,这里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围绕重点部分读思议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常规教法,这是“拙”;把重点的突破渗透到预习或专门性的练习中,这是“巧”。抒情性浓的课文,读读议议是“拙”,以读代讲是“巧”;意境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言传),是“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意会),是“巧”。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部分到整体,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是“拙”;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参照阅读,加深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是“巧”。教中应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是守拙还是用巧,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的顺与逆
“顺”是按课文顺序安排教学程序,“逆”是不按顺序,而是或从结尾段导入,或从重点段教起。同时,教学中也常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如逐段讲读课文,这是“顺”,但在有的段落的讲读中,经常抓住结句理解段落内容,这是“逆”,是“顺中有逆”;抓住篇末的中心句来讲读课文,这是“逆”,但抓住中心句后,却又是按课文顺序来理解,这是“顺”,是“逆中有顺”。教学程序是“顺”是“逆”,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确定。学生基础较差的,可以逆教的课文也应“顺”教,以利学生理解;学生基础较好的,可以逆教的课文就“逆”教。还可以“逆”中有“逆”,以利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教学形态的动与静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学习效果肯定不好;“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利用“静”的时间。因此,应考虑年级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
六、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理解教材,主要靠符合逻辑的讲述,但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低年级宜谐多于庄,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是“谐”,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也是“谐”。另外,调侃学生也是“谐”,它容易激发争强好胜学生的竞争心理,但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须慎用。
七、教学风格的情与理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教学中,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或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又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学艺术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
想,注重改进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教学的艺术性,以实现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此,本人谈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
在大部分人的思想当中,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可事实上,教学并非如此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系统。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由于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可是,教无定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现状,有效地体现这门艺术的功能,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
一、注重投入情感,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投入自己的情感,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应当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到以情感打动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想更加有效地在教学中投入情感,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把教材吃透,细致地领悟教材当中的情感。教师只有把课备好了,才能够有效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才能够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般来讲,不管是何种文章,小学生是难以感受到文章情感的。因此,教师需要实施引导和启发。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理解,且要通过自身的语言为学生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内容了。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是文质兼美的,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懂得如何鉴别和欣赏文章的美感。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身所感受到的一切美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美。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多多在备课上下功夫,不仅仅是为学生讲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用自身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也体会到教师的情感,最终受到熏陶和影响。
二、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具有喜欢表现的天性。纵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他们非常热爱表演,这是由于学生在表演当中能够感受到无比的快乐。比如,教师在讲解《负荆请罪》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前提条件下,结合文章的内容,再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编自演,学生有的愿意演廉颇,有的愿意演蔺相如,有的愿意演赵王……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的宽阔胸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转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课堂朗读的艺术,朗读作为一项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特点是鼓励性、引导性、针对性、形象性,以及规范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究,以实施更加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平滩乡中心小学)
摘要:教学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学生迈向漫长学习旅程当中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学生们的成长将从这里开始,而能否为他们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培育、灌输等一系列教学手法,使课堂教学饱满圆润,张弛有度,前后贯通,从而产生一种艺术效果,这不仅是教学质量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本文以打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化效果为主要思路,结合作者多年从教经验,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艺术化 探讨研究
一、教学观念是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前提
小学教师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启蒙教师,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甚至性格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着良好的教学素质,以及正确的教学态度。试想一名把教学工作当作儿戏的小学教师,他们对学生们究竟有没有起到启蒙作用还不可而知,更别说优化课堂教育,打造艺术化课堂教学了。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将艺术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当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堂课起。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用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这不仅是营造一个艺术化课堂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师端正思路,开展教学的新起点。
二、开篇设计是营造艺术化课堂的第一步
针对教师教学特点的不同,课堂开篇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教师一步入教室即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以期突出课堂教学主题;有的教师则从其他方向着手,以期从侧面引入课题;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们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采用或是问题导入、或从旧课着手、或是制造悬念等方法首先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营造课堂氛围,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沉香救母》(一)这一课上,作者开篇即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你们谁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呢?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来,有的在低头思索,有的则马上举手,这时,课堂气氛在瞬间内形成,在作者所期待的效果中完成了课堂的开篇引导。
三、展现讲解技巧,是营造艺术化课堂的关键
对小学语文教师们来说,课堂讲解是一门艺术。基于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怎样才能让他们通过课堂讲解掌握知识,这不仅是教师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技巧。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针对学生年龄阶段不同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年级划分,一至三年级为第一阶段,四五六年级为第二阶段,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入学儿童逐年出现低龄化而所做的对应性调整。针对第一阶段的课堂讲解,由于学生们大多数还是儿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当作是一首故事,而整个授课过程即是一个讲解故事的过程。其实,关于这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即对儿时的记忆,大多数人很少能够记住他所学过的某一篇课文,而对于儿时妈妈讲过的某些故事却印象深刻。基于此,我们正应该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来开展教学,这样,对学生们来说既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度,又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针对第二阶段的学生们来说,由于他们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少年阶段,相对来说理解能力也已经初具雏形,因此教师可以把课堂讲解当作是一种奋进式的激励教育,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励志课文以及爱国篇章等,加强他们对伟大祖国的认识,对当前世界形势的认识,加强他们对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兴盛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同时,针对第二阶段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情发挥,将激情艺术充分的展现出来,以强调课文的内容,并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
四、课堂总结,刻画圆满的课堂教学艺术
对于课堂总结,笔者认为应当由以下几项构成:
第一项:首尾呼应。在课堂开篇时为学生们预留问题,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再进行解答,或是对开篇时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验证。如在《精读与略读》一课开篇时导入问题:对于一篇课文,大家认为哪些部分需要精读,哪些部分需要略读呢?在课堂总结时将问题的答案体现出来,以期通过课文学习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验证,或是进行解答。
第二项:巩固知识。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当以课文重点为题,或是采用问题解答的方式,或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讲说,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最后的巩固,笔者认为这是课堂总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项: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重精而不重多,这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作业即是学生课堂知识的验证与巩固,因此作业只能算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归纳起来还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作为整堂课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作业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检验,对教师而言更是重要的检验,因为作业的选题不仅需要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综上所述,笔者只是结合自身经验,讲述了构建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几种方法,然而要想真正加以落实,这一切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们去掌控。方法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还有教师的自身素质。这可以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尤其是教学语言的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汇的运用都可能会使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偏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学语言对学生们的影响会有多大。要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需要教师注重语言方式结合教学手法,以期将课堂教学科学化、合理化,为学生们奠定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摘 要: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课堂艺术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讲课要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①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②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①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②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③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却神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演员在台上演戏如果没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观众就会“卷堂大散”。同样,教师在课堂上精神倦怠、有声无气或者精神不佳,学生就会恹恹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声声震耳,那样易使学生过度紧张,造成疲劳。教书是细活,必须细水长流。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易使人接受。教师的课堂精神还表现在专注、敏锐和机智。无论讲、读或板书,应力避出现纰漏。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掌握火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四、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化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
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二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2、力求简洁精当
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得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3、力求优美自然
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
五、艺术性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讲究艺术性。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让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普遍存在这弊端,一是教师不加思考、没有目的、盲目布置作业;二是作业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三是机械性的作业多,灵活性的作业少。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去思考、探索,设计好学生的作业。我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了灵活性、趣味性、实效性、生活性等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拓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设计,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任何事情都不会成为负担。要想让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不厌烦、不感到疲劳,老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趣味,不断地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看、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作业、参与学习,把完成作业当作一件愉悦的事。作业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语言文字,应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练、探究。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更新观念,不断研究,就能逐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