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8 03:1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谈初中美术设计课的教学

摘 要:要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一个中心 情感认知 激发赏析 拓展思维 个性创意 主动评价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5、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学生、师生),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本人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识越来越强。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发现了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共同创造奇迹!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初中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探索

摘要:要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一个中心 情感认知 激发赏析 拓展思维 个性创意 主动评价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5、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学生、师生),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本人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识越来越强。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发现了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共同创造奇迹!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初中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摘 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初中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完善。

关键词:初中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也要求要从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因此,对美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十分重要,由于传统教育中对美术课程的重视不够高,而素质教育的历史又不是很长,因此,初中教育中的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一、初中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

1、对初中美术设计课程不够重视

我国的艺术发展教育起步比较晚,重视程度也不高,传统教育只重视所谓的“主科”,将美术、音乐、体育等教育划分到“副科”之中,没有规范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明确的考核阶段,尤其是在中小学,它们只是作为学生学习之外的娱乐放松课程,因为在正式考试中,美术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其重视程度都很低,甚至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学习美术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很多在美术上很有天赋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最佳时间,严重阻碍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2、教学方法不完善

传统的美术教学都是在普通教室进行,设计主题由老师指出,再由老师在前面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因为美术设计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普通教室无法体现美术设计教学的这个特点,使得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看不到设计的整个过程,感受不到设计的理念。此外,在美术设计教学中,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设计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不能从深层次对设计的理念和内涵进行感受,找不到学习的重点,而且只会纸上谈兵,真正操作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教学模式太僵硬

传统的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老师确定主题―老师导入新课―老师课堂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老师课后评估。从这个模式中可以看出,在整个美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占主导地位,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进行,这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僵硬,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评估阶段不科学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老师往往比较注重在技能运用能力、画面表现力等方面的考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就会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了想象力。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强调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学科,强调个性的发展,这种不科学的评估方式严重影响了美术课程的正常发展。

二、对初中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完善

1、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初中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逐渐变的独立、自觉,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增强,在对新事物的理解上,主要靠直观性的事物,因此,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要选择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比如在美术设计中学习剪纸设计时,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自己想象,剪出自己所想,老师可以在一旁指导。

2、构建导入式的教学模式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高,也没有很强的自觉性,在学习一个新课程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自觉的被吸引其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当学习服装设计时,可以给学生看上一段服装展的视频,以此导入新课程的学习。

3、构建内容合理的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美术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设计思想、设计审美能力、设计创新意识等,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美术设计强调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而不是专业能力培养,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知识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影响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望而止步。此外,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差异,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知识的难度要随着年级的增高适当增加,逐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变化,享受学习的成就感。比如,初一阶段,重点讲理论知识,并附加比较简单的美术设计;初二将理论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初三重点学习实际设计。

4、构建方法丰富的教学模式

设计一类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模式上,不能把学生控制普通教室中,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电脑的动态演示,呈现设计的过程,多给学生看一些作品展,可以看图片、可以看视频,也可以带出学校,亲身感受作品展,享受美术的魅力,多参加室外活动,观察实物。对设计课程的检验,要通过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艺术设计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定要在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上不断研究,不断完善,是我国的艺术设计实现更好的发展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浅谈新课程初中美术设计课的教学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5、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学生、师生),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本人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识越来越强。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发现了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共同创造奇迹!

初中美术设计教学研究:初中美术设计与应用课教学浅析

一、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倡导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以创造性使用教材为突破口,改编、创编设计新教材,让学生寻求探究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究,自己解决问题、总结交流。教师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并贯穿研究性活动全过程。如:结合立体构成课程开设的初二手工课《笔筒的制作》中,笔者首先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操作台上摆放各类工具和一份打印的笔筒操作步骤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和工具使用视频请学生说出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再根据示意图和视频,请学生预习并找出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问题;由能够率先领悟的学生负责解惑释疑,充当老师的角色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再利用视频集中回顾和讲解重点、难点。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已经能学习到一般的制作过程,预见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既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二、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新课程提倡团队合作学习,设计与应用课程是兼以培养团队合作为目的的,团队合作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还减轻了学习压力,有助于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教会学生如何合作的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信任,有问题、有建议都应该尽快地提出来讨论以便及时实施正确的决定;帮助不积极的组员明确目的、认识到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适合他的工作;人无完人,有错就改;每个组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团队负责。

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了解信任、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相互的信任、良性的冲突、明确的目的、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今后融入社会应具备的素质。

三、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都要多元化、多样化。给学生充分发表言论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能得到充分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作品制作优劣,更应注意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细心的教师总能抓住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让评价成为一节课的高潮部分。笔者在上初二年级设计与应用课《有趣的墙》时采用这样的方法:一是让每组选派学生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设计思路、材料准备、作品制作等形成过程。二是请每个组员谈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介绍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感人故事。三是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确定打分标准并点评每组艺术作品的特色和不足,公开打分。四是利用学校的楼梯旁、大厅等场所公开展示学生作品,把制作思路、感人事迹、教师点评等整理成文字资料一并展示。五是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通报表扬。

多元化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四、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

新课程倡导教学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设计与应用课程需要直观教学,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在设计与应用课程《风筝制作》课上,笔者利用课件插入了姿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风筝造型图片介绍、利用网络播放《风筝探源》视频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用事先拍好的视频和实物投影仪示范的重点、难点,通过特写镜头,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能帮助教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美术教师应更新观念,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