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08:33: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德育隐性课程开发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幼儿教育中。面对社会不断增长的幼儿教育需求,幼儿园也在持续改善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来满足学前教育的各类需求。幼儿教育课程通常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明确列入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中,有完整的课程组织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幼儿园的正式课程。而幼儿园隐性课程一般不会明确列入教学计划,是隐蔽的、潜在的、非计划的课程,它通过幼儿园设置相关的情境在不刻意的状态下对幼儿的情感、行为、意识和知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对幼儿德育素质的培养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加强对于学前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德育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德育隐性课程建设目标
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是幼儿德育隐性课程得以有效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前提。如果说幼儿园的显性教育课程重点是传授幼儿基本的知识和生活技能,那么隐性课程的建设目标,则要侧重于通过感化、暗示等教育形式促进幼儿德育素质的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幼儿园和家长对隐性课程了解不多,大多都没有听说过这一概念,少数听过或了解过这一名词的幼儿教师也对隐性课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和家长忽视了对隐性课程的需求,幼儿园专注于建设改进显性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的硬件建设,家长对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关注较多,对隐性课程的开展不太关心。同时,我国的学前教育没有明确的德育隐性课程建设目标,没有对幼儿园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内情感素质、行为素质、生活品德、态度素养等的发展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所以,很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大部分幼儿园甚至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混合建设,导致德育隐性课程的后期开发与建设缺乏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二)德育隐性课程内容投入缺乏稳定性和均衡性
由于幼儿对德育隐性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因此,花费在德育隐性教育方面的时间、财力等投入也就相对较少,德育隐性教育投入不足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缺失,隐性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也就容易存在缺陷,这是导致当前很多幼儿德育隐性教育成效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时,会偏重校园环境、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等物质层面的内容,而对于校园文化、班级风气、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精神层面的课程内容建设,却处于相对从属的位置,所以,很难对幼儿的思想、人格、性格以及诸多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基于幼儿德育的需求,幼儿园不仅要通过物质建设投入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和学习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还必须结合校园内现有的显性课程内容和显性教育资源,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如建筑物的设计布局、教室的布置、校园景观的打造、办学理念的培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规范等,都是幼儿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中情感因素的相对缺失
在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教师不仅是德育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个人在课堂内外教育活动的表现本身也是隐性课程的建设内容之一。隐性课程中的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入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但是由于很多幼儿教师对于隐性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忽视,尤其是情感教育因素投入的相对缺失,容易造成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等隐性因素的脱离,从而影响到德育隐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有的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有时会开展一些机械、枯燥的教学,有时会因为教学方式不当,对幼儿的德育素质和精神情感的发展起到反作用;还有的教师习惯了对幼儿进行机械性的管教,却忽略了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没有建立起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必然也会影响到德育隐性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幼儿教师缺乏开发隐性课程的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滞后,与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幼儿园在隐性课程建设上的主动意识不是很强,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稳定的投入,教师在幼儿日常教育活动中,花费在德育上的时间微乎其微,缺乏系统性,并且在德育课程建设和实践教育环境建设上的经济投入明显不足。认知能力相对弱化是幼儿的一个主要学龄特征,使得他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者掌握一种知识时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强化,所需时间较长,并且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保障。目前我国主要是针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上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处于工作一线的幼儿教师,也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责任重,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精力非常有限,所以,教师都将个人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常规教学活动的开展上,缺乏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意识。
二、基于幼儿德育教育需求的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策略
(一)明确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目标
幼儿园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内显性课程的教学,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同样重要,所以,幼儿园一定要基于幼儿德育的需求,明确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目标。第一,幼儿园在开发隐性课程时,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应当体现计划性、科学性,应该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准,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喜好,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和隐性课程建设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隐性课程开发与幼儿成长需求的有效对接,便于幼儿更好地参与到隐性课程的学习中来,减少隐性课程在教学实施环节的各种阻力,也能避免课程开发与建设资源的无序浪费,提高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幼儿园隐性课程内容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或者季节等来更换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比如,幼儿年龄较小,他们更愿意在室外跑跑跳跳或者到大自然中去,因此,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可以按照季节的变化组织有层次、多元化和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使幼儿能走出课堂,走出幼儿园,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接受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不断更新和与时俱进,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保持对隐性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中实现幼儿多元素质的协调发展。第三,幼儿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认知情况等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各种晚会、运动会、节日主题活动等,或者带领孩子们到公园、果园、田地等使孩子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带孩子们去参观警察局、消防局、医院等使他们对各种职业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很好的增加孩子的见识,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也更加有效。例如,素质拓展等集体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很好地贴近了幼儿贪玩、好动的学习心理,也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树立集体协作精神,让幼儿学会互帮互助,促进幼儿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增加幼儿园隐性教育的各项投入
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需要保持相关投入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幼儿德育工作而言,各项稳定的投入是隐性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基于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儿园德育隐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不能过于抽象,但又要与显性课程内容有所区别。第一,幼儿园要优化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加强物质形态隐性课程的建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设备、校园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方面。整齐的教学设施、可爱的校园雕塑、丰富的幼儿图书、有趣的游戏无疑会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形象,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并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为了避免隐性课程内容的无效和重复建设,幼儿园要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突出本园特色,彰显办园定位,贴近幼儿心理,形成既美观又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让幼儿能够在舒适的校园环境下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建设中,要加大幼儿园的绿化面积,增加所种植物的种类。同时,要增加幼儿德育活动的安全设施水平,并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保障幼儿在德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让孩子们能够尽情享受德育活动中的快乐,这也是幼儿园开展隐性课程教育的基本物质保障。第二,要加大隐性课程中精神文化内容的建设投入,推动精神形态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幼儿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学习心理和发展需求,体现时代性、多元性、趣味性等特征,才能被幼儿更好地接受、理解和吸收,使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幼儿园组织的各类精神文化活动中。例如,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宣传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或者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这些看似零散的隐性课程内容,往往更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第三,幼儿园还应当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制度形态隐性课程的建设。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弱,制度形态隐性课程的建设非常有必要。校园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要避免过于机械,必须凸显科学性、教育性、导向性,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愿意接受和能够执行,促使幼儿行为习惯的不断改善。
(三)减少说教,增加情感教育因素的植入
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德育形式,容易造成幼儿的心理抵触和反感情绪,所以在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德育需求,增加隐性教育中情感因素的植入。第一,幼儿园的园风、班风的建设对隐性课程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健康积极的园风、班风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幼儿园要建立“以生为本”的园风、班风,在情感上多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并以此作为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要加强师德教育。师德教育中涉及到的教师,除了授课教师外,还应当涵盖幼儿园的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他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体现出的爱心、耐心、风雅、幽默、诚实、善良、认真、负责、执着等精神和态度,本身就是隐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因素,会在无声无息中影响幼儿的品德与言行,关系到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可以通过校内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如幼儿心理、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课程,都是隐性课程方面的知识内容,其中教师情感的植入,是确保隐性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第三,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多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幼儿德育氛围。此外,幼儿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情感的投入,对幼儿实施积极的影响,有意识地将班级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改进幼儿的行为方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卫生大扫除、演讲比赛、集体游戏、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发等隐性教育形式,渗透一些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只要教师善于投入情感,主动投入各类活动当中,与幼儿打成一片,就能对幼儿的思想价值观和日常行为习惯施加积极的影响,实现对课堂显性课程教育的有效补充。
(四)提高幼儿教师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能力
在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必须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师作为德育的执行者和隐性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过关,职业道德素质必须过硬。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做到“以身立教”,时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幼儿学习的榜样,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和日常行为进行引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益,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素质。同时,幼儿教师平时必须重视对隐性课程知识的学习,加强隐性课程开发经验的交流与总结,实现自身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持续发展。第一,幼儿教师必须加强隐性课程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购买订阅隐性课程方面的报刊书籍,使教师通过自学的方式增加对隐性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派遣优秀的教师去专业的培训机构进修,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教师掌握隐性课程的实施方法,提高幼儿教师对于隐性课程的整体开发与建设能力,积极推进德育的进程,改善德育的效果。第二,幼儿教师要重视对隐性课程开发理论知识的交流。对于隐性课程理论,由于大家之前了解都比较少,因此,加强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交流是一个重要手段,幼儿园既可以开展幼儿园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与其他学校或者专业研究机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隐性课程学习气氛,做到取长补短,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还能促进隐性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分享,提高幼儿教师对于隐性课程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隐性课程理论学习与隐性课程开发实践相融合。幼儿教师要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促进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展。另外,对于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实践反过来发现隐性课程理论存在的不足,以此进行补充和修正,促进隐性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隐性课程的开发发展与建设涉及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避免和消除它的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园和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显性课程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使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更加完善,在德育方面发挥作用,取得积极的效果。
作者:徐晓燕 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