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11:14: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构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其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增强竞争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如何构建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方法。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是:(1)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衔接等;(2)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若发生问题要及时加以改正;(3)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要求;(4)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帐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帐实是否相符,并查明帐实不符的原因。
1.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时,要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会计的再监督作用。
3、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的日的在于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严格控制和规范运作。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小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审批权限私签字组合制度,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也要定期向管理当局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更好地认识到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信息质量的新特点。会计工作要满足各类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亦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应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其基点,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因而,企业应从保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充分意识到会计这一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健全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其会计工作水平。
1、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方法。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1)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衔接等;
(2)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若发生问题要及时加以改正;
(3)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要求;
(4)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帐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帐实是否相符,并查明帐实不符的原因。
1.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
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时,要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会计的再监督作用。
3、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的日的在于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严格控制和规范运作。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小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审批权限私签字组合制度,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晨
4、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也要定期向管理当局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更好地认识到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信息质量的新特点。会计工作要满足各类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亦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应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其基点,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因而,企业应从保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充分意识到会计这一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健全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其会计工作水平。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有相当大的区别。传统经济是粗放型的供产销模式,其特征是企业大量生产、社会大量消费、用过的商品大量被废弃,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的代价是牺牲环境。不同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属于双向运转,呈环状的反馈式的流程模式,将供产销和消费过程中的生成的废弃物分类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再进行加工,分解成可用的资源继续投入社会经济运转中;另一部分通过无害化处理方式,将其生成为无污染、低度污染的产物,再投放到环境中。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相应财务管理分析
1.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
循环经济这一说法,于19世纪60年代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先提出,她认为,在自然资源、人文社会和科学技术组成的宏观经济系统内,在供产销及生成废弃物的过程中,形成以保护生态为重点的资源循环型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生产低排放、资源低开采和高利用。其运行原则是“降低耗费、再利用、再循环”。降低耗费是在满足社会生产消费需要之后,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方法,转变社会公众的消费理念,极力降低投入的资源和物质资料的耗用量。再次利用,采用尽可能多次的或者是使用更多的方法来使用产品,进而达到减少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再循环指资源化废弃物,减少对废弃物的处理数量。
2.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特点
(1)同时具有价值管理和行为管理的属性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财务管理是利用资本、收入、成本、支出等一系列价值指标来分析、衡量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经营活动,对资金的融资、运营、分配等活动进行管理,以资金价值运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内容来考核企业的业绩。因此,其基本属性为价值管理。还有协调企业内外部相关各利益方的权益冲突,财务管理是否能够控制和激励各相关利益方的行为,防止互相之间进行财务操纵和道德冲突,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也是企业行为管理的一种。(2)兼有“财”与“权”的管理能力现代社会是责、权、利的统一。“财”指微观经济组织的价值流;“权”指能够对资金、资本和经济运行实施指挥、调动的权力。从产权的视角看,单位产权的交易流动,其实质上相当于价值的流动,即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权责利和收益权的交换。产权流动的背后并不是人与资源间的关系,而是由于资源的存在和使用价值,致使人们彼此之间,对其相对应的权责利和收益权等权利进行交换的经济行为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微观经营组织需要考虑好,如何做到尽职尽责,行使自身的权益权利、怎样促进资本保值增值的运作等内容。因此,对于财力资金,与权力权益,需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3)循环经济下包括控制、决策等多样的工作手段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财务上的决策和资金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因为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社会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不管是盈利性微观经营主体还是非盈利性微观经营主体,其财管职能部门都需要依据外部环境的改变,对每个不确定因素要实时做出分析判断,为经营主体自身的决策提供详细、深入的资料,以作为决策和控制的依据。以上论述的内容主要反映了财务管理的决策功能。另外,其决策的方向对于微观经营主体的发展进程也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微观经营主体来说,其经营活动既是商品生产流通过程,同样也是资本保值增值和资金流通的过程。而商品的流通都会伴随着金钱的流通,所以通过管控资金收支的规模和结构就能有效的控制商品运动的过程。(4)具有独立行职权和服务管理的职能传统粗放型的财务管理与微观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合为一体的,都侧重于为生产经营行为服务。现代的循环经济下的财务管理不仅挂钩于生产经营行为,还与金融市场相联系,形成了新的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理财经营活动,即资本运营要考虑企业外部化的问题。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要考虑企业经营行为的外部成本,并将其内部化,计算收益率和财务成本风险等财务计算时,要将外部成本囊括进去,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财务决策。
二、传统粗放型财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粗放型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
传统的粗放型的财务管理存在多处可改进的地方,与循环经济的要求存在差距,例如,落实环保的发展战略并没有科学的组织结构进行保障;操作向导不明确;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环境相冲突;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等经营环节并没有结合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绩效评价的标准为局部最优,没有考虑全局,资本流动机制不完善等等,以上问题对于实现循环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循环经济下制定的财务制度和目标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不仅强调财务上的效益,同时还要兼顾环境成本对社会的影响。微观经营主体不仅应依法纳税,还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考虑到资源限制约束,要做到节约和合理耗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环境改善,使微观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同环境和谐相处。
2.会计理念上的问题
微观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核算是通过基础性的会计核算来反映。会计核算反映了微观经营主体的所有资产,和经营使用这些资源的权益关系,体现了微观经营主体的产权。会计核算反映了微观经营主体经过一单元的生产周期后,又开始新一轮的生产周期,但目前会计核算在反映资源的再利用和再造价值上,并不科学完善,主要反映的是一轮又一轮的投入产出的循环。目前会计核算单纯的反映经济效益,尚不能够详尽地反映在微观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相关损失,更无法体现环境污染给经济带来的代价,对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没有科学的核算系统,产生的损失在企业风险中无形化。
三、循环经济下财务战略规划和管理
1.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相协调
着重关注企业的财务战略是否适应企业战略及二者的动态性,注意企业的现实的财务能力,注重与企业战略相协调的预期的企业财务能力的培养、形成和发展。培养财务人才,激励与凝聚财务人才的力量,使财务部门具有与企业的战略要求相匹配协调的财务技能。
2.树立新的成本管理思想
树立战略管理成本意识,即从战略的高度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多方面发展,构成一个企业系统的工程。重点强调整体与全局的发展,形成企业内部全参与,分析全过程,对成本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的一个系统;发展宏观成本效益的理念,达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转变为现代的效益观念;建立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理念,中小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创新工艺技术、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员工素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把降低成本和实现技术的进步有机的结合起来。
3.强化管理营运资金
对现金加强管理,留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备不足之需,确保日常资金周转灵活,避免由于经济波动和贷款困难给企业资金带来影响;设置科学的库存储备,施行到地理位置最近的地方进行采购及销售,以节约流通费用、交易费用;应收账款的管理系统应大力建立健全,采用科学的手段识别和控制风险;建立和完善营运资金的归口管理的责任制,清楚确认责任单位以及享有的权力、义务和责任,构建合理有效地、具有操作性的责任评级和奖惩制度,实现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
4.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
充分发挥预算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企业的预算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可以使员工对预算管理提高重视,切实地认识到预算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预算文化能够推动企业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预算文化还具有行为导向的作用,使员工在日常生产销售过程中清楚了解企业的预算目标,努力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使企业员工自觉执行预算管理,推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四、总结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微观经营主体的企业是落实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实现这种新型经济模式的意义在于要求技术上的进步创新。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经营主体中的份额中比例较大,所以,中小企业落实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进入循环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型工作,中小企业应做到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联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中小企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循环技术的创新,但是中小企业在向循环经济的转型中,其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协调好技术创新联盟中各个成员的利益的协调,还有技术创新联盟的模式、管理、如何容纳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中小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中要尽力克服各种困难,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符合企业特点和能力的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李宏伟赵泽林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其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增强竞争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如何构建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方法。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是:(1)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衔接等;(2)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若发生问题要及时加以改正;(3)审核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要求;(4)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帐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帐实是否相符,并查明帐实不符的原因。
1.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时,要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会计的再监督作用。
3、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的日的在于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严格控制和规范运作。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小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审批权限私签字组合制度,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的分析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也要定期向管理当局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国家财经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更好地认识到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信息质量的新特点。会计工作要满足各类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亦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应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其基点,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因而,企业应从保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充分意识到会计这一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健全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其会计工作水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较弱,财务控制松散;企业资金积累能力较弱,营运资金缺乏;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率较高;内源融资困难,外部融资渠道不畅;投资缺乏分析论证,资金不能有效利用;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符合企业集约式生产的新要求,同时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这满足了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目标,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却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目标。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而忽视企业生产负的外部性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也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富的增长是以牺牲整个社会的财富为代价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削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往往会违背社会发展的大局目标,如企业营运所需要的资金除了股东的投资外还有银行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人的资助;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也会使企业缺乏改进企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进步的动力,如果企业还是采用集约式的生产,即高投入、高能耗、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不仅是个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只有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中小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加强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
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利益和价值,这就要求会计学科的发展也要核算人力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而中小企业多是个体、私营、家族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基本无章可循,甚至极力压低人工成本,牺牲员工各项利益,员工的收益增长大大低于企业利润增长。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与任何其他组织一样,离不开一定的人即劳动力。从纯粹理论意义上讲,员工的地位决定了其对公司目标的形成不具有直接影响。但实际上,企业只有在满足了员工起码的利益要求――支付劳动报酬后,才可能实现资本增值。所以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中小企业也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合理的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考虑平衡和协调国家、企业以及员工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员工应当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润增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突破融资瓶颈,使中小企业资金链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尤其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严峻。融资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关键在于中小企业能否跳出自身局限去寻求更广阔的途径。除银行贷款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融资:
(1)采用商业信用筹资。在市场上取得一定信用、在客户中建立了信任的中小企业,可采用商业信用筹资,通过向其他企业延期付款、购赊商品、要求交易对手提前付款等方式进行。商业信用属于短期融资,手续简便,履行方便,但受企业规模、期限、资本回流速度、商品使用价值流向等限制。
(2)利用应收款担保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如果企业有大规模的应收账款,可以向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包括应收账款抵押和应收账款让售。中小企业在现金短缺时可以考虑此种融资方式,前提是应收账款的有效性,缺点是利率高而抵押变现低造成成本比较高。
(3)发行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不像银行贷款那样对资金用途有限制。债券融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可采用该种方案。
(4)非资金融资。即融生产力、融生产资料、融企业组织形式。融技术、融产品、融市场等。中小企业主一定要拓宽融资思路,通过专业化协作、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解决或者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如可通过设备租赁融资融通资金。
三、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强化财务控制制度
1992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专门委员会COSO发表了一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和五大要素,使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大目标包括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适用法规的遵循。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这五个要素紧密联系,其含义是:为了实现目标,一个企业应当在培育一种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识别、衡量和评估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冲突风险点;然后针对这些风险点设置各种控制机构,并不断地对上述整个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审;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则为整个过程提供方便。
从一定意义上讲,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其自身没有资产再生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保持企业发展不仅要实施内部控制,更要促进企业创新。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不足,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是公司的经营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这样就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第三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
四、推进财务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
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动员大型信息技术企业联手搭建平台,共同推出“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计划”,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上网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提供经营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手段,密切配合ERP实施工作,逐步实现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促进中小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商业行为网络化、虚拟化的情况下,网络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理财方式和手段,拓宽了财务管理的时间、空间和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理财水平和效率。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将市场需求与销售、采购、生产制造、保险、运输、银行结算、货运、报关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自动完成整个商业贸易过程。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其管理费用和业务开支将大大降低,国外企业应用表明,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到10%。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和顾客需求、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缩短业务运转时间、降低贸易管理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质量、降低库存成本、加快资金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养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此外,企业要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协调解决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切实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五、实施中小企业绿色经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然资源的枯竭、全球变暖、污染、工业事故以及有毒废弃物等,全球环境的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逐渐认识到:对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对一个国家而言,实行绿色经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对一个企业而言,绿色经营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和跨越的重要举措。企业绿色经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生产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清洁生产;在管理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环境管理;在核算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环境会计;在资源利用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循环利用;在营销方面,绿色经营体现为社会价值。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或环保)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必须走绿色化,开展绿色经营之路。实施绿色经营,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绿色经营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绿色融资。利用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对于投资者而言,出于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效益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
(2)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时秉持“绿色采购”或“绿色供应链”理念。要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环境保护不力(如造成较大环境污染、不节省能源、不节约资源)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能源等,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进环保状况。
(3)在对外投资或信贷时树立“绿色投资”或“绿色信贷”理念,在选择投资对象或信贷对象时要将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甚至第一位的衡量因素。对于债权人而言,出于信贷的安全性,必须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
(4)建立环境会计系统,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子系统(或两者合一的环境会计系统)。前者是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利害关系人报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环境支出、环境负债与环境业绩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履行企业对利益关系者的诚实报告或详尽说明的责任;后者则提供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中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