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05:12: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 要:建园以来,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园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进场建设等各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要依靠初步构建的国家级农业园区框架,抢抓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全力培育产业见实效;加大优势资源整合力度,全力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加强发展带动功能,全力提升知名度。为搭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世界级休闲旅游养生度假胜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发展1 具体工作目标
具体工作目标是:2012年农业总产值增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9%以上,基础设施投资达到6000万元,新增入园项目5个,新开工产业类项目2个、竣工1个,引进省级或市级2家以上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到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家庭承包面积的60%以上。
2 基本工作方法
2.1 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策略,争取中央和省市县予以更大的政策和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形成聚焦园区建设的优势力量。
2.2 坚持建园即建成理念,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质量进行招商引资,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农旅结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园区向现代化城市复合功能区转变。
2.3 坚持优势资源整合利用,以政府为主导富集区域内最优越的农业集约化生产要素,形成园区建设良好的宏微观环境和强劲的内外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园区实体化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收益,增强发展后劲。
2.4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出租、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方式有序流转。让土地向大户集中、向企业集中、向园区集中,发展规模农业。提升土地节约化、集约化利用水平。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
3 具体工作措施
围绕目标任务,立足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全力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突破四大难题,破除瓶颈制约
3.1.1 争取各级更大支持,破解建设资金困难。力争上级按照“国字号”标准给予资金项目及政策支持,力求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对重大建设项目立项扶持;整合农口资金项目聚焦园区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此外,协调促进政银合作、政企合作,推动金融业银行的贷款融资,以及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金进行园区开发建设
3.1.2 因地制宜创新机制体制,破解项目审批难题。编制园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协调县发改局、国土局、石林风景区管理局等部门将园区控规纳入乃古石林景区规划进行报批。入园的38个企业按类别由行业主管部门逐级向市、省、国家申报项目,实行重点项目申报,争取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建立园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园区快捷的审批流程。
3.1.3 多争取园区建设用地指标,破解用地难题。积极与省、市、县国土部门协调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为泛亚农产品交易中心、苗木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条件。抓住桥头堡建设战略中建特色优势农业生产加工中心的机遇,利用石林在滇中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争取列为省级重点项目,尽快建成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和劳动力就业。
3.1.4 加大政府主导推动力,破解招商引资选择难题。继续扶持各乡镇分园区和功能分区建设,拓展空间引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高效、强势产业,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提升聚焦规模效益。政府制定项目审批、土地利用、融资贷款、扶持企业等一系列详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投资兴业软环境,吸引世界和国家500强企业、龙头企业入驻。联合石林风景区包装招商引资项目,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
3.2 全力培育产业,增强园区经济实力
3.2.1 引进壮大龙头企业。引进省级或市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争取新开工产业类项目2个、竣工1个。培育壮大万家欢生态园、云烟印象科技园等大项目,扶持扩大爱生行微藻、新天特色风味食品、圣宴鲜味饮料等高新特色项目生产规模,加快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春喜科技孵化中心、王府酒店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园区、泛亚农产品交易市场、苗木交易市场等支撑项目尽早建成,形成一批产业基地。
3.2.2 培育发展主导产业。紧扣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和休闲旅游养生度假两大主题,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配送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主导产业,以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为手段,扶持发展以万家欢生态园和杏林国际养生度假村休闲度假、云烟影响科技园区科普体验为主的生态农业旅游,以锦苑、新和、棕榈等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业,以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壮大产业规模,构建强势、高效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3.2.3 着力提升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创新为动力、生态为特色,发挥园区现代农业产业聚集优势,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以园区产业、劳动力、乡土品牌、营销、生产空间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仓储物流渠道,拓展原材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促进投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和品牌竞争力。
3.3 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以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为先导,以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政策指导、布局引导、特导和刚性约束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完善水、电、路、通信、绿化等生产性设施;同时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逐步开展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3.4 推进重点,统筹全面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招商引资为最现实的举措。进行重点招商、行业招商、以商招商,拓展招商思路、转变招商策略,提升招商层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扩大项目建设增量。
以招商项目落地为最具体的抓手。着力破解项目规划、审批、和用地3大难题,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以“帮扶、推促”为最基本的手段。打造政府引导、政策辅导、企业主导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竭力帮助企业筹集建设资金、完善资料手续、办理项目审批、解决劳务用工等问题,扶持企业申报项目、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
以强化管理、协调、整合能力为最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发挥各部门的协调职能,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合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土地流转使用、招商选商和投资管理制度,提高园区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资金、资源互促式利用,有效整合利用多种资源,强效推进、统筹园区全面发展:一是强化园区发展的政策指导、布局引导、特导和刚性约束,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推进;尽快实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经营、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和环境治理全覆盖,重点建设完备软件配套、公共服务、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等平台,提升基础配套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促进园区提质增效;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生态和谐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生态环保、都市文化等功能融于一体的特色品牌园区;三是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提高产业园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各种有效举措,切实开展园区综合文明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推动科学发展;四是增强带动功能,提升知名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旅游生态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发展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带动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摘要 介绍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运作情况和主要管理职能,分析当前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以期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概况;动作;管理职能;制约因素
1 园区概况
茅山镇东方紫现代园区创建于2010年6月,规划总面积2 000 hm2,是集高效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茅山镇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的精品景区。2011年通过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2011年园区实现各类销售收入2.4亿元,其中接待游客6.4万人次,乡村旅游销售收入达1 100万元。园区分为4个功能区和1个接待中心,分别为桑葚采摘区、茶文化休闲区、东方紫酒文化体验区、精品葡萄采摘区以及一个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
园区的主导特色产业为桑葚,拥有国内最大的果桑种植基地,现种植面积233.3 hm2,规划面积为666.7 hm2。园区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桑葚酿酒的企业,在国内紫酒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所产东方紫系列紫酒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系列产品售价为400~1 600元/L。2012年该产品在CCTV等媒体开展品牌营销,影响力日益扩大,并着手建立紫酒文化休闲品尝区,着力弘扬紫酒文化。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链,桑葚种植产值可达15万元/hm2,净效益达9.75万元/hm2,龙头企业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 847万元,实现利税1 700万元以上。
茶文化休闲区依托江苏园林学院的技术优势与园林学院开展产学研究合作,融入校园文化,双方共建茶文化休闲区。休闲区依托地理标志产品“茅山常青”的品牌优势和近133.3 hm2的茶园建设了茶博园,并建成了茶艺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及小型高尔夫练习场。
葡萄采摘区汇聚了巨峰、夏黑、金手指、美人指等近20个品种的鲜食葡萄精品,在2012年全国葡萄评比中荣获2个金奖、2个银奖,采摘游在南京市等周边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2 园区的运作
茅山镇于2011年5月成立了东方紫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由镇党委书记金伟任管委会主任,并配备了涵盖农业、技术、规划、财务及旅游等各方面的11位专业技术人员,统筹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强化园区各功能区的功能完善,全方位推介园区,树立园区的市场形象。
2.1 融资渠道
本着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建设理念,吸收多方资金,特别是工商资本加入园区的建设,打破融资瓶颈,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2.1.1 政府投入。政府投入的重点在园区公共产品的建设,主要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园区先后建成黑色路面8 km、水泥路24 km、道路绿化18 km,使园区道路基本网络成形。修建硬化渠道6 km,田间小构间120个,基本缓解园区地处丘陵山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满足园区生产用水需求。在园区架设了8 km电力线路,配备变压器8个,满足了园区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近3年,政府投入总额达250万元[1-2]。
2.1.2 工商资本投入。工商资本的投入在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占园区总投入的80%以上。其中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家,一是投资1.5亿元、占地43.3 hm2的怡景湾度假村,达4星级标准,山清水秀,为国家AA级景区,拥有垂钓、水上高尔夫等娱乐休闲项目。二是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占地23.9 hm2,总投资1.4亿元,拥有全自动酿造生产线2条,容积达2 500 m3的地下酒窖及1座酒文化休闲场所——皇帝庄园。此外,园区分布大小农家乐餐饮近20家,占地多在3.33~6.67 hm2,投资在100万元左右。
2.1.3 合作组织投入。由农户联合起来的合作社主要投入在高效种植业及小型机农家乐餐饮业。园区近1 600 hm2的桑葚、茶叶和葡萄等高效设施农业,许多田块运用灌溉技术、钢架大棚等先进设施投资近15万元/hm2,总投资超过1.8亿元。此外,合作组织争取财政涉农项目的扶持,投入部分资金参与了园区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起到一定作用。
2.1.4 涉农项目投入。园区积极申报财政涉农项目,先后实施村庄绿化、生态村创建、丘陵山区土地治理、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大小10多个项目。园区整合各类项目的资金,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实施单位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财政资金投入总额达300万元以上,加上配套资金,项目对园区的投入达1 200万元以上。
3 园区管理职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把它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园区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障规划的权威性
园区管理严格执行园区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规划,建设与规划不相符的建筑。引导农民种植与园区主导产业相符的高效种植业,对不愿种植的农民鼓励其将土地流转。
3.2 协调各方关系
收获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以园区种植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商确定机制。2011年,园区组织了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协商,双方经过多轮谈判,最后签订收购合同。同时园区还明确各方在乡村旅游中的经营范围,并使各企业有序公平竞争。
3.3 招商引资
许多企业进入园区均以土地流转为前提,园区对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实行租用,然后,再采用招投标形式,统一对外招商信息,吸引企业进入园区。皇帝庄园等餐饮企业均采用此方式达成投资协议。
3.4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管委会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在加大对外推介、招商的同时,为进园区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招工、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目前,农产品展示大厅正在建设中,电子商务平台也在加紧构建,还向游客免费发放包涵各类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简介的园区游览手册。
4 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
4.1 公共产品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园区公共建设如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的投资主要为财政投资,投入资金较少。其他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如溧阳的白马、高淳的亚溪等园区,道路及景区的停车场等建设档次明显比东方紫产业园区要好。东方紫园区这类的公共设施主要依靠园区企业建设,存在位置不合理、容量不足等缺陷。
4.2 与旅游社的合作程度不够紧密
旅行社作为旅游的重要媒介,是整个旅游产业的龙头。东方紫园区主要以散客和自驾游客为主,如何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南京都市圈的旅客资源,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是园区以后开发旅游资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虽然形成主导产业的连片种植,但插花过多,园区内还种植苗木、水稻、杂粮等与主导产业不相符的作物,影响整体观光效果。道路景观绿化残缺不全,有待完善。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速度快、建设标准高,预计在2013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目标。并着手制定下一步建设方案,强化硬件,做强软体,对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的各项指标,全面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东方紫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句容市乃至江苏省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观光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茅山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强镇,实现茅山镇经济的绿色崛起[3-4]。
[摘 要]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富饶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人口,近年来,灌云县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着: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创新活力不佳;资金缺口较大,配套企业建设不健全;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品牌意识较弱,名牌产品不多等问题。本文对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农业技术利用水平;拓宽投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户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强化品牌意识,创优名牌产品等对策。
[关键词] 灌云县 现代农业 产业园区 问题 对策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富饶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人口,目前农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经营模式,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率还不高,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强农业产业化运营,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和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能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灌云县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养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扩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也初具规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催化剂,是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一、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灌云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伊山、侍庄、南岗等乡镇,规划面积从原有的5.2万亩发展到现有的10万亩,以建设“科技园区、生态园区、高效园区、人文园区”为目标。园区的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以合理规划引领园区科学化发展
园区发展规划先行,一个科学合理有远见的规划直接影响着该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为此,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先后聘请扬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为园区设计规划。园区原规划面积5.2万亩,由原产业基础整合而成,现规划面积已达10万余亩,建设芦蒿生产基地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蓝莓生产基地1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万亩、浅水藕基地1万亩、紫苏生产基地5000亩、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3000亩。以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区、建设精品园区为目标,在伊山镇规划建设1.8万亩园区核心区,并制定分期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高档花卉苗木产业带、优质经济林果产业带、高效设施园艺产业区、有机稻麦种植区、绿色水生蔬菜种植区、休闲观光区等“两带四区”。
该规划为灌云县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园区的科学发展上了规矩,展示了园区的发展前景,是园区功能划分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总章程,应严格实施并在过程中科学调整。
2.以龙头企业引领园区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农业科技连接农业生产的纽带,也是农业产品连接市场的桥梁,对内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产供销”一条龙、“贸农工”一体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部门。近年来灌云县一直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攻招商引资,依托现有企业关系,以商引商;同时,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展开招商。目前招商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园区发展的模式基本形成。位于伊山镇的现代农业核心区集中布局了芦蒿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蓝莓生产基地、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浅水藕基地、紫苏生产基、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其中马诗龙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伊云贝尔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蓝莓、食用菌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运营模式已形成。
3.以科技集成引领园区创新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把创新科技和加快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强化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农业产学研合作。二是强化科技孵化。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视科技引进和推广工作,但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科技涉及面有限,主要体现在菌类养殖、渔业和部分观光农业项目中,随着园区的发展,农业科技应用应该向全方面、深层次方向发展。淡水鱼养殖基地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灌云县研究生工作站、苏州大学灌云县名优淡水鱼类产业化研发中心,基本完成22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3500平方米的水产育苗中心建设并即将投入使用。此中心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灌云县淡水鱼养殖的科技含量,并为其产业化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此种合作为苏州大学淡水鱼养殖研究提供了实验基地的同时,也为淡水鱼养殖技术推广搭建了重要平台。
二、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上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已初见成效,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园区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附属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机构、人财物的组织等等都还在摸索阶段,园区建设大部分尚处于规划层面,仅仅展现在图纸上。科技创新、资金扶持、招商引资、产业化运营等相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创新活力不佳
目前,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和科研经费还存在缺口,自身科研能力尚未形成。同时,如果能够引进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也可获得该企业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可是目前尚未能引进大型农业企业,这也是造成灌云县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资金缺口较大,配套企业建设不健全
资金缺口是造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设备购置、科技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带动,在统筹全县财政分配过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资金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影响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也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投资环境一般,大企业引不来、小企业不想要,相关的农业科研、农业信息服务、物流等配套企业不健全。
3.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农户能力不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益。然而,就目前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而言,带动能力还有待提高。园区农业生产主要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然而现有产业基地种植项目多为紫苏、蓝莓等市场较小的特殊产品。紫苏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作为调味品,市场需求较小,无法带动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蓝莓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存在诸多不确定风险而且投入较大,暂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马诗龙食用菌种植虽然已将部分菌类推广至部分农户,但杯水车薪。所以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发展前景广阔。
4.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化程度不高,只有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条外,其余尚处于传统农业范畴,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马诗龙食用菌生产已形成从菌包的加工、食用菌的培养、初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蓝莓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产业化也已形成。但是对于其他农产品,比如蔬菜种植业、畜牧业、水果等还不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条件,也没有引入畜牧业、水果、蔬菜加工企业,单纯依靠个体农户或农民合作社,形成产业化发展较为困难。
三、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发展的特点,本文对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农业技术利用水平
首先,增加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人力、财力、科技投入,多种形式的组织农户学习,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因地制宜的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方法。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依托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对园区的技术支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区、建设精品园区;依托现有农业新品种,结合实际情况,培养更适宜灌云县自然地理条件的农作物,加大打造园区省级名牌农产品力度。第三,依托灌云县现有特色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加大特色品种的引进力度,增加科技品种数量。
2.拓宽投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从资金运作角度来看,目前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园区发展资金以政府带动、企业投资为主,面对当前灌云县招商引资现状,有实力的投资企业还很有限,企业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遇到瓶颈。对于有市场,运行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企业,政府应该给与关注,以培养龙头企业为目标,适当帮助其融资,扩大规模。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BT项目为主体,创新多种“借鸡生蛋”的融资模式,形成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从农户角度出发,由于其自身经营规模小,抵押产品匮乏,扩大生产规模资金来源稀缺,在此情况下,除了可以以农业公司为主体“以企带农”,搞公司加农户的运营模式外,还可建立土地交易平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强土地流转,降低短期企业投入成本,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使公司和农户得以双赢。
3.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农户能力
首先,对于现有龙头企业,应激励其扩大生产规模,将农业生产向农户转移,一方面降低企业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将农户纳入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其次,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相关扶持力度,强化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全国性的招商会议或活动,扩大灌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社会知名度,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引进发展成熟的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只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带动作用自然相应提高。第三,对于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如紫苏,应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市场占有率,加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引导国民消费此种农产品,扩大产品国内知名度和占有率。
4.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应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龙头企业就近进行基地建设,基地带动农户生产,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农产品种植、深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同时,产业化运营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范围。
5.强化品牌意识,创优名牌产品
创优品牌农产品首先要把好生产关,选用优质良种,加强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施肥、施药应形成标准化。首先做到产品质量过硬。其次,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占有率,依托本市农业市场,面向苏南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摘 要:以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进行优劣势分析,并对如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建设;思考
引言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国家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明确提出, 要在全国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
如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是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为例,得出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1 园区概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是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2009年11月,农业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2013年,泰州市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
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地级泰州市全境,范围涵盖兴化、姜堰、泰兴、靖江4个县级市和海陵区、高港区。示范区先后建成稻麦良种、花卉园艺、设施果蔬、健康畜禽等示范基地十多个,建有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各1个,企业研发平台21个。2014年,在国家农业部等6部门开展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绩效评估中,姜堰区在全国25个试点中排名第2,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水平保持全国领先。2015年,省委省政府将泰州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泰州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 优势分析
2.1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泰州位于全省中部,南部区域受上海和苏南经济圈影响,北部区域辐射苏北地区,在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泰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水交通便捷,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为主体的内河港口群初具规模,宁靖盐高速、京沪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在泰州境内纵横交错。
2.2 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中央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十分重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现代纲要》提出“要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实施优质粮油高产创建工程、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泰州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农业改革创新,发展各农业产业品牌。泰州市下辖的4个县级市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整体认证,属于 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的自然生态区。泰州市拥有国家级生态大闸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种质资源国家级保护区。兴化和姜堰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姜堰市的沈高镇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在环境保护与改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全球500佳”称号。
3 劣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3.1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分散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从泰州市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看,规模小,且多为兼业农户,从龙头组织来看,数量不少,但规模大,实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辐射拉动力还不够强劲,以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经营机制尚有待完善。从产业规模看,集中连片生产经营的比重较低,由于生产经营主体、行政区域等的分割,区域主导产业往往形不成产业规模。
3.2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投入不集中,缺乏关键技术,科技服务体系较为薄弱。农业的产、学、研、推等部门技术力量未能形成整体优势,资源浪费严重。据初步测算,泰州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科技力量薄弱,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3.3 农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农村工业发展极大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2015年,泰州市耕地面积29.85万hm2,较10a前减少了2万hm2,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受雨水冲淋造成水体污染,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甚至影响地下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露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产量、轻质量,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
4 优势产业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布局
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应以前瞻性、示范性、市场性、特色性为原则,从园区功能定位、总体发展方向等全面衡量,统一规划、综合配套、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着重规划全区的优势产业,达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整体效益最优。
泰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城市发展需求,确定了优质粮食、高效蔬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银杏5大主导特色产业。在现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泰州培植一批带动性强,有一定成长潜力,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引领作用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并形成以下几个领域的布局: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工企业密集区、大企业大市场大项目的带动,建设粮食加工、果蔬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银杏产品加工等8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在里下河地区重点建设粮食、水产品和蔬菜批发市场,在通南地区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海陵区重点建设以蔬菜为主的综合性大型批发市场,以进一步发挥主城区及长江水运优势,建设大宗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区位优势,精心打造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完善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建设,集中扶持一批生态观光园、生态主题农庄、农家乐,科学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5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5.1 创新园区经营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6年,泰州市积极探索“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模式,组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团体――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姜堰全区主推“集中流转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模式创新,对社会化服务的提高、合作社经营实力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
5.2 强化园区功能定位
要逐步实现特色产业化发展经营,实现主导产业特色化发展,利用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发展,增强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完善园区功能体系。要突出区域发展重点,实现“提质增效”,引导园区聚焦特色、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形成规模,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一批高效农业核心产业基地和农业特色园区。泰州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片)项目、稻麦科技展示基地等项目,结合区位优势,形成了优质粮食、高效蔬菜、规模畜禽等多种特色产业基地。
5.3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必须重视品牌的作用。重c培养一批以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为主的经营主体,用现代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理念和组织发展农业,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综合体,增强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在打造农业品牌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4 推进可持续发展模式
要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环保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通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农业污染监测预警、自然湿地保护恢复等项目,加强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科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节约型技术手段,加大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和饲料化应用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步伐,推进大中型畜禽场有机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作者简介:陈赛楠(1984-),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江苏省清洁生产管理、环境保护规划与技术。
1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依靠先进经营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合作农业,催生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区域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产业带动。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以点带面,带动培育当地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主体带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单位等各类经营主体入园运作,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基地,通过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三是服务带动。通过建设科技培训中心、种苗、种畜(禽)基地、质量检测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对周边农户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服务,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园区产品的销售。四是品牌带动。通过强化“三品认证”、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组织园区基地及周边农民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销售,带动提高园区及周边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存在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过近四年的建设,虽然各地做了不少工作,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毕竟时间短、推进快,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园区规划和运行管理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扶持不配套,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示范带动能力不够强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园区功能比较单一。部分园区还只属于高效农业基地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生产基地,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少科普培训、农产品检测、农产品交易等服务平台,制约了园区的示范带动功能。二是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许多园区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强调高效,突出蔬菜、瓜果、花木、水产等高效设施农业,忽视比较效益较低的粮食产业,容易被误解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只搞高效农业,不讲粮食生产,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导向作用,影响对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重视。
2.2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园区管理上,虽然各地为申报园区都成立了管委会,组建了发展公司,但不少管委会还是一个空设机构,没编制,没经费,没有专职人员,没有专门办公场所,没有服务手段,园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直接影响园区建设与发展。在入园主体运行上,入园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户与入园主体地位不对称,一体化利益均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户利益还是难以保证,在“订单农业”、“合作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履约率低、二次分配率低、风险难共担等问题。在招商引资上,各地都很重视招商引资,但多数集中在产中环节,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后环节进驻的企业还不多。在科技支撑上,一些园区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园区工作重资金、轻人才,重项目、轻智力,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普遍存在。
2.3政策扶持不够配套在园区投入上,部分园区投入不足,直接造成园区基础配套不到位,建设标准低。在土地使用上,由于受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因素限制,园区内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在人才引进和劳动力需求上,由于配套设施条件的制约,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难,技术人才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入园企业所需劳动力多为周边农民,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园区所需劳动力数量异常短缺。在项目实施上,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等农业项目多数需要地方配套,而受地方财力制约和单位自筹困难,多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也直接影响农业项目实施质量。
3发展对策
目前,我市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完善园区规划,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园区要坚持规划引领理念,对原有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进行修编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超前意识,规划一旦确立,园区产业特色、建设进度、基础配套等严格按照规划付诸实施,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
3.2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园区发展在财政扶持上,各级政府要建立园区专项扶持发展基金,一些涉农项目要整合向园区倾斜,并减少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在用地扶持上,出台相应政策,对园区安排专项用地指标和其它土地运作政策,同时对入园主体所需规模连片土地,地方政府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在金融扶持上,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为园区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先行先试,允许入园主体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解决其长期存在的融资瓶颈。在科技创新创业扶持上,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园区兴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创办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培训基地等。鼓励科技人员带项目、资金、技术到园区投资创业。同时,对入园企业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3.3明确建设重点,加速园区提档升级一是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农业“三新”展示、种苗繁育、质量检测、信息服务、冷链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园区服务能力,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水平,带动当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二是提升园区科技支撑水平。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物质装备建设,加强与各类科教单位的对接,加强园区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感知农业、信息农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水平。大力实施“外引内培”战略,广泛吸纳多类型农业经营主体进驻园区,鼓励引导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方式股份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自主经营,市场运作,突破园区投融资难瓶颈。四是提升园区辐射带动水平。充分利用园区自身设施、产品品牌和营销上的优势,切实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农产品检测及产品销售等服务,以“订单农业”、“合同生产”等方式,带动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种养生产,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同时,积极吸纳农民入园务工,不断增加农民补贴、租金、工资和分红收入,进一步提高园区生产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钟志仁刘长珍单位:镇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镇江市农委农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