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2:43: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等护理专业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①目的:探讨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增加实践应用教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②方法:对照组理论课时占80%,实践应用课时20%;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体;实验组基础理论占50%,实践应用占50%,教学方法以临床案例、问题讨论为主体。③结果:对照组基础理论成绩略高于实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应用能力和总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是为后续临床护理课程打基础;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护理专业的学员来说,已经通过了本专业中专层次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有了一定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又有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历。对于这样的学员群体,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生物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本研究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研究对象均为普通中专护理专业毕业生,通过成人大专统一考试而被正式录取的09级成教学员,共计121人。其中,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4人,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7人。对照组学员60人,实验组学员61人。其中,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照组20人,实验组24人;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照组40人,实验组37人。
1.2 方法。
1.2.1 授课形式与学时。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分班上课,但两校两组学员分别由各校的同一位教师授课,总课时数均为32学时。
1.2.2 教材。对照组与实验组统一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潘文干主编《生物化学》(2006年5月第5版第50次印刷),实验组以讲义形式补充血浆蛋白、临床案例等应用性教学内容。
1.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照组与常规专科层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相同,其中,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占80%,应用理论占20%;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体。实验组的教学内容则进行了调整,其中,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占50%,应用理论占50%,教学方法以临床案例、问题讨论为主体。
1.2.4 评价。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平时形成性评价与课程结束时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平时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方式、标准与每次被学员人数的不统一性,其评价结果不具可比性。因此,本研究只对终结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终结性评价采用标准考场、同一试卷、统一时间、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卷面总分为100分,其中,生物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各占50%。任课教师不参加监考和阅卷。考试结束由监考教师和成教部(或继续教育部)考务人员进行无标记式封闭装订,由非研究组、非任课教师按照标准答案分题、流水式阅卷和统分。统分时分为基础理论、应用能力和总分三项进行逐一登录每位学员成绩。
1.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两组学生成绩秩次表见表1,学生成绩经SW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P
3 讨论
3.1 成人高等教育的生物化学教学探讨和研究方面,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信息,在国内外报道甚少。有的教师提出要重组教材内容[2];有的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3];有的提出课程改革[4];还有许多教师从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5-9]。但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只是教学体会。因此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缺乏科学研究的依据,难于推广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
3.2 对照组基础理论成绩(平均39.28)略高于实验组(平均38.41),是因为对照组照生物化学的系统理论进行讲授,相对基础理论成绩好些,而实验组虽说淡化了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但在中专学习期间,已经系统学习了相应基础理论,在专科学习阶段,只是对中专学习内容的复习和适当提升,尽管基础理论略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
3.3 对照组应用能力成绩(平均34.28)明显低于实验组(平均46.16),是因为对照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占80%,应用理论只占20%,所以应能力成绩较低。实验组强调应用知识的学习,结合临床案例、临床护理中遇到的生物化学问题进行教学,其应用能力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结果有显著意义。
3.4 本研究表明,成人专科层次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应该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改革,才能真正突出成人教育特点,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摘要:实验是五年制高护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等改革思路。
关键词:五年高护;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既有严密完善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1]。化学实验作为其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五年制高护学生对化学实验课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不少学生缺乏做实验的积极性,在实验室根本不动手,有的甚至玩手机,让学生课前预习,简直成了老师的一种奢望。因此,分析五年制高护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不利状况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
五年制高护的一年级学生是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年龄十六岁左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的矛盾。一是存在自卑心理:当前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社会对高职学生认可的程度以及将来的就业定位都较低,另外,他们原来大多在中学时一般不是老师、同学青睐的对象,在压抑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加之不理想的升学成绩,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二是适应能力差,学习能力不足。中学阶段和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由于缺失了中学时期不断的考试和既怕又难割舍的分数名次[2],所以到了高职院校这个新环境后,一时又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不能适应高职学校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学习生活。
2.实验内容及要求缺少新意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所选取的实验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也就是按照已确定好的方法,得到事先已预知的结果。这类实验可以安排,也有其必要性,作为基础性的实验应尽量安排在前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但不能占太多的比重,否则学生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没有好奇心,每做完一个实验,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3]。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一直在实验教学中处于垄断地位,它不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4]。这种模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就像照着菜谱做菜,部分学生知道照着实验指导书一个又一个步骤地往下做,下了课,出了实验室什么都不记得。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能进行科学的思考,没有了发现新现象、新方法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失去了许多深入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
4.课前无任务,上课无头绪
在上实验课前没有安排任务导致做实验的目的性不强,缺乏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老师会在学生到了实验室之后,将本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原理及步骤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讲得太详细,这样必然会导致部分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在目的不清、原理不明的情况下,糊弄了事,简单做做,交份从别人那里抄来的报告就算做完一个实验[5]。
5.实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实验老师的学历普遍低于理论课教师,他们从事实验工作主要缘于没法评定教师系列职称,而被迫走实验系列,他们本身的知识占有、实验能力都存在诸多的缺陷,只好照本宣科进行实验课教学。
二、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1.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根据护士岗位的实际要求,向学生着重强调“习惯”两个字,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学习习惯就是将来的工作习惯,将来工作中能否敬业,就看现在能否敬学业,现在的实验,一方面目的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达到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增强自信心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务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三不准:不准玩手机,不准把任何食物带进实验室,不准实验前不做任何预习就开始做实验。做到四净:实验室地面干净,水池干净,仪器干净,实验台面干净。
2.理论教师参与实验,使实验师资队伍更优化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实验教师的实验素质及力量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如果让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指导,可使理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由于高护班学生人数一般都在50人以上,理论课教师参与,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会及时高效地得到解决,实验中理论教师参与还有减少不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
另外要鼓励实验教师自主编写实验教材、选择实验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研究[6]。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可以先到实验室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培养,再逐步从事理论课教学工作[7]。
再要指出的是,实验室工作岗位属于特殊岗位,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条件比较苦,学院应当保证实验老师的正常待遇。
3.注重实验,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增强学生完成后续生理、解剖等实验的自信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观察、操作、总结、分析、写报告以及与人合作的全过程,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就高护教育而言,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化学实验课的责任,同时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8]。
4.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补充,以充分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对实验内容要进行筛选、充实、更新,尽可能根据高护专业的特点选择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掌握规范操作的同时,也能掌握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和对整个单元操作及流程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溶液配制就直接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用95%的酒精配置临床上消毒用的酒精;醛、酮实验可改为用实验手段判断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要求拿出实验方案,实验员准备好尿样;醇、酚实验就做交警检查酒驾原理的实验等。对于现有实验设备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基本操作技术有一个初步认识,再把这些操作技术融入到基本实验的内容中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可在较少的时间内融入较多的实验内容[9]。
5.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对于大部分五年制高护学生来讲,学习基本沿用初中模式,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10],甚至有一些学生不带笔、书、本进课堂,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为“三无”,多数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就是等老师讲解,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做到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独立完成作业。而项目化教学能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并主动学习。可按照下面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在确定项目任务时,应特别提出知识、技能以外的职业能力要求。例如,实验四电解质溶液,除了要求学生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盐类的水解实质、同离子效应的概念外,还要注意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室整洁等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实验习惯就是将来的工作习惯。
(2)制定计划
学生以预习报告的形式呈现工作计划。以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中留出要填写结论的地方,留待实验结束后填写。
(3)实施计划
教师先讲解具体操作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任务。实验结论填写在预习报告上。预习报告既是学生制定的计划,又是学生最后上交的实验报告,避免了重复书写,而且也消除了课后写实验报告时相互抄袭结论的弊端。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先完成实验的学生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既弥补了教师力量的不足,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4)检查评估
由于每个小组有2-3名学生。实验时有人只负责动手做实验,有人只负责记录数据。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将考核融进每个实验中。最后要说明的是,教师应在本次试验结束后,安排布置下次实验的预习要求,学生也应将本次实验报告和下次的预习报告一起上交,以避免学生不预习实验的弊端。
通过我们对五年制高护化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探索,学院老师普遍认为五年制高护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比其他系五年制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很多,预防医学、生理等后续课程的老师感觉给五年制高护学生上课和三年制高护学生上课一样容易。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摘要】五年制大专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护理专业的学生生源来源较广,学生原有水平层次多,家庭教育的差异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尤其是课堂教学,如果采用“齐步走”的方法,“吃不饱”和“难消化”的现象就会日益突出。本文就五年制护理专业高等数学课特点及其分层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五年制护理专业;分层次教学;高等数学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与之类似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一)学生受益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够着,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这一教学法,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师受益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负面影响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分层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教师应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应主要强调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由于传统思想认为分层教育就像是把人分为了几个等级,使得个人的自尊受到打击,影响个人的人格发展,故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摘要] 目的: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方法:根据时展、专业实践的需要和对现存问题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对法律知识和专业教师缺乏、教学形式单一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专业师资进行培养、完善法律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这些对策。结论:使护校学生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高级护理人才就必须从加强和完善高等护理专业中的相关法学课程的设置入手。
[关键词] 护理;法学课程;高等护理教育
进入新世纪的高等护理教育,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护理人才。尤其在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各类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逐步深入人心,护理人员理所应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而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现行我国各层次的护理教育对卫生法律特别是护理相关的法律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临床护士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法律意识相对淡漠,处理护患纠纷的经验与能力不足等问题,这种现状显然跟不上时展和对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等护理教育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法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1 开设相关法学课程的意义
1.1 顺应时展的需要 美国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不仅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伦理学,传授患者的权利等,护生的专业行为技能目标包括维护患者的权利等。第三军医大学也对原来的医学本科教育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改革,构建了一个新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疗法规。随着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经济意识亦不断提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国外护理教育接轨,建议增设护理专业相关法学课程,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
1.2 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 相关法学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护士自觉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依法从事护理服务,正确履行职责,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1.3 明确护士的基本权益 通过护理立法,护理人员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范围有了法律依据,神圣的法律效应赋予一个合格的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权利,履行法定的护理职责,可最大限度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的支持、人民的尊重,任何人都不可随意侵犯和剥夺。通过学习《护理法》,学生可增强对护理职业的崇高使命感和安全感,使他们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才能,尽心尽职的为公众服务。
1.4 提高护生处理护理纠纷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可明确护生的法律身份及法定职责范围,有利于在实习中严格按照护理规程工作,遵法守法,并学会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护理纠纷,在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 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知识缺乏 护理专业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是长期以来护理教育中对法律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结果,主要与课程设置单一、学时少有很大的关系,而当今护士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特别缺乏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或基础教学中已获得了部分的基础法律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护理的法律知识,容易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时仍束手无策。据报道,护生在实习中后期出现差错占实差错的93%[1],说明学生在实习中后期,觉得自己有能力而擅自执行医嘱或操作,又不知道自己的法律身份,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则容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2.2 专业教师缺乏 虽然研究发现,本科、大专学历者的法律知识掌握较好,但是与中专生一样,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脱离始终是护理法律领域突出的问题。由于在医学卫生院校上法律课的教师多半是法学院的专业教师,缺乏熟知护理法律的专业教师,不能把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只能学到些纯粹的基础法律理论知识,如消毒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临床使用管理通知、药品管理实施办法等,连教师也不知或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3 教学形式单一 李金义[2]认为,法学课程的教学还存在教学方式单调的问题,难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精神,同时缺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正因为受教材与学时的限制,造成法学知识的教学形式基本局限于课堂内,而法学是社会实践性及现实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仅限于课堂内,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
3 构想与对策
3.1 关于专业师资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法学知识的灌输与普及,主要依靠教师进行。要达到法律课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必须具备强大的感召力、儒雅的风度、深厚的法学功底及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手段[3]。因此,可选派护理教师参加为期3个月以上的法学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自学或自考等途径获取相关法学知识;同时,加强教师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其对临床不断新出现的护患关系和常见法律问题的敏感性,从而培养既懂临床护理常见问题,又熟知相关法律知识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教师。
3.2 完善法律课程设置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法律教育,适当的增加相应的课程和课时数。需要学校讲授和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主要有:基本法律知识,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护理相关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责任保险法、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其他国家法律知识介绍,如美国护士职业保险、注册护士管理法等[4]。
3.3 改进教学方法 除课堂有限的教学外,可激发学生对医疗护理行业法学问题的关注,鼓励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涉猎与专业相关的法学知识。宇文[5]建议,法律课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论辩式教学法、指导自学法。通过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等形式,使知识活学活用。总之,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高等护理专业中的相关法学课程的设置,将有力地促进广大护士、护校学生增长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的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及护士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