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2:47: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外科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成为每所医院手术室的工作目标。因此,手术室护理要深化理念,强化质量管理,才能高标准的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切实从患者的生命利益出发,从根本上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细节决定成败,护理工作十分注重细节,要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1],坚守各项服务制度,从细节出发,规范自己的行医行为。我院护理部为100名手术后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度测量包括8个方面:①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②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③手术室护士责任感;④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关怀;⑤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⑥手术室护士满足患者需要情况;⑦手术室为患者提供的手术氛围;⑧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总体评价。此问卷分3个项目作答,分别是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发出问卷100张,收回问卷100张,各方面满意率达到95%以上,见表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管理科室之一,抓好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安全、适应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是降低术中感染率、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有力措施[2],要想抓好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抓好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手术室的无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菌操作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即从进入手术室消毒到在手术台上进行手术至手术结束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保证手没有被污染,这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完成。②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护士每个月必须完成空气、医护人员手以及物品表面的细菌培养,并记录结果。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性的手术结束后,手术间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因空气传播或器械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如乙肝、癌肿、结核等感染的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必须先进行消毒液浸泡后再处理[3]。如连台手术若是层流手术间,百级手术间开启层流15分钟即可进行下一台手术,万级手术间需开启层流30分钟后进行下一台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尽量安排在负压手术间。③手术物品质量管理:手术物品的质量保证,关系到手术能否安全进行。每天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器械护士提前20分钟洗手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有无损坏,以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对于消毒灭菌的物品,每周要清整1次,过期的器械、敷料要重新进行消毒灭菌,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先选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熏蒸消毒物品应由器械班护士每天检查、添加或更换。制定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并落实执行者。
手术室器械仪器应设有专用器械柜,各种仪器分类放置由专人保管。常用器械定位放置,值班护士仔细清点检查并签名,精密仪器和大型设备要有专门存放室,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要熟知仪器及设备的性能、保养方法,定期检查维修随时保证用时运转正常,仪器使用前,有巡回护士进行常规检查,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并维修。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日期、使用人员、运转情况及维修等情况登记在记录本上,随仪器保存,手术室的一切物品,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征得护士长批准,必须严格办理借物登记手续,经手人需签名。院外单位向本科借用仪器、器械时,需先经医疗组批准,护士长同意,方可借出。
手术室药品管理:手术室药品必须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必须有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有双人管理,麻醉药、剧毒药、贵重药品必须专柜上锁、专人保管、每天检查清点毒麻药品的处方、药品基数和使用登记本情况,如不符立即查明原因。
病理标本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室是病理标本最集中的地方,若标本管理不当,则会给临床诊断及患者带来严重损失,引起医患纠纷,正确处理标本能有效的保证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因此病理标本的管理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4]。手术中冷冻切片病理由巡回护士即刻留于病理袋内,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科室、病历号、病理名称,交与指定人员立即送病理科。手术中切下的标本,手术结束后由器械护士放于病理袋内,袋外注明患者姓名、科室、病历号、病理名称,置于污染走廊器械车上,有指定人员送病理室与病理科接收人员核对并签名。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场所,有手术量大、疾病种类多,病情重、护理工作重的特点[5]。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护理工作提供全面、整体、高质量的服务。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现代化和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确保手术室拥有一个良好的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方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明确护理管理目标、量化考核制度、合理地安排时间。结果在经过科学的措施使得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确保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结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不仅可以使患者护理效果得到大大提升,还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当今,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量挑战越来越突出和严峻,所有医疗部门都深刻认识到高品质,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担负抢救任务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好坏将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手术任务。现从几方面对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加以阐述。
1手术室环境质量管理
手术室是一个进行医疗手术的地方,它的环境应该是干净的、无菌的。手术室管理人员应该在每次手术前、手术后都要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无影灯以及地面等;手术结束后一定要开窗让空气流通,用紫外线照射30-60min对空气进行消毒。每个星期彻底打扫、消毒手术室1次;每月在室内培养空气细菌1次[1]。明确区分手术室限制区、半限制区以及非限制区;每个区要用固定的清洁用具,并定期消毒。此外,医疗废物含有大量7的致病微生物,也是污染手术室环境的一大要害,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
2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质量管理
手术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要经过极为严格的消毒灭菌,尤其是用于手术的特殊设备、仪器等,更要经过严格消毒灭菌,设专用器械柜,器械的分门别类后贴上标签存放,设置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修、保养等。另外,采用交接班时进行器械清点的制度。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的器械用具必须严格分开。无菌手术的器械、容器等必须按规定的时间消毒灭菌,并要定期换消毒药水。手术之前护士准备的手术用品,须经第二人检查、核对后才能灭菌使用;手术后由洗手护士按正规程序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清洗、烘干、上油及打包。在打包前须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和清点数目,如有缺漏或损坏,要及时指出和更换,所有要求都符合才能打包[2]。这些做法能够提高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质量。
3围术期整体护理质量管理
围术期是患者进行手术的一个完整的时间阶段,在这个时间阶段里,所需要做的护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是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术后探视。
术前访视即是在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进入病区进行术前访视。通常需要做的工作是首先要查看术者的病历资料,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提前告知病人和其家属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所需的大概时间和手术的预期效果等等,在术前和病人的交流中,护理人员要表现出关怀、友好的态度,对病患的术前恐惧心理进行安抚,在必要的情况下,给病患演示麻醉与手术体位,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帮助病人将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以迎接手术的到来。护理人员还可以按照手术前访视时收集的资料,制定出相关的护理办法,预防以及减少手术过程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第二是术中护理。当术者进入到手术室,进行术前探访的护士再次向病人核对姓名、病区、床号、麻醉方式及过敏试验结果、手术部位等等,这时术者听到探访护士熟悉的声音,情绪会稳定很多。术中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手术开始前以及缝合切口前后把各种手术用品清点两遍,防止留在术者体内;手术开始时协助医生对术者进行麻醉,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帮助术者做好保暖工作和保护好他们的隐私,在手术过程密切留意病情变化,术中严格按照规定用药,认真仔细把手术护理单记录好,因为那是原始资料,是具备法律效用的。
第三是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护理人员要多留意病人的睡姿;防止其坠床;妥善放置各种引流装置;预防被意外拔出;伤口的包扎要正确仔细;观察受压部位是否有压疮,还要协助运送术者到住院病房并对病房护士交代清楚术者的病情及特殊情况等。
第四是术后访视。即是在手术进行后1周内,护理人员到病房看望术者,和病患交流病情愈合情况,并且认真询问术者对护理是否有意见或者建议,以正确评估护理效果,有利于矫正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4结果
通过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通过建立和提高手术的专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考核标准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满意率明显增加,并逐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实践表明,手术室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指导,监督和沟通协调作用的同时,更要不断完善的检测反馈过程。质量改进是不是要订定护理过程关闭。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整体意识,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促进手术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良性运转,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指导思想。
5讨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要从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做起。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学习具体的法律、法规,提高其医疗风险意识。另外,要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使得病患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依靠内心信念,自动自觉做事,体现高度负责的精神。
想要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水平,只依靠手术室内部的管理是不够的,手术室的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管理的整体,它需要各手术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还要依赖医院各方面领导及护理部的监督,此外,还需要走出去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必要时请专家来院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让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水平。
摘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明确护理管理目标,督促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是控制手术室护理职业风险,预防不良因素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 管理 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有与其它治疗方法所不及的重要性,手术室护理质量按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通过、有效控制手术室职业风险,预防不良因素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手术室的科学及规范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责任。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
1.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但需要具备其它科室护士应有的共同素质,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特殊品质和能力,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患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工作态度严肃认真,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2 精湛的业务素质。①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分级进行培训,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分别由科室业务骨干讲课,每次讲课有记录、有讲稿,学员有业务笔记。②科室每周进行“三基三严”理论考试,并要求有记录有成绩。③结合实际工作,每周抽查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并按标准考核。配合好每台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对每个手术患者,从患者的术前访视到手术用物的准备及术中的积极配合着手,不断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新开展的手术和新业务进行重点学习。近年来,我院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分别被选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标准的措施和质量的持续改行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2.1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行,科室共成立了三个小组,即:质量控制小组,安全控制小组和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分别由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工作细心,技术操作规范的护士担任组长,全面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行和落实工作。
2.2 明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制定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①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②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④仪器质量管理标准。⑤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
2.3 督促检查质量,保证医疗安全。①质量控制小组每周重点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包括查对制度,巡回、洗手护士职责执行情况,防止接错病人,弄错手术部位。凡进入体腔、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缝针等用物都应有巡回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完成三次清点过程,即:术前、术中、术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确认。②安全控制小组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科室聘请院内相关部门进行防火、防盗等知识讲座培训。每日由责任护士检查科室水、电、空调、氧气及门窗的关闭,检查 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有关科室进行解决,保证每台手术均能顺利进行。③院内感染监控小组,每月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一次,随时抽查科室保洁执行情况,随时抽查垃圾分类,污染手术后器械、用物及空气物体表面的处理消毒并有记录,每月做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无茵物品灭菌效果监测一次。各项监测必须达标,并有记录。
2.4 护士长和质控员每日有重点检查,根据各级人员职责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检查,不断了解服务态度、技能落实情况,在护理部组织协调下,每月对手术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服务的环节质量,寻找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总结,并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行和提高。
3 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我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4 效果与体会
我们通过从2006年对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与持续改行的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建立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量化考核内容,理顺报务环节,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使手术患者满意率达98%,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3%,护理差错事故为零。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中重点管理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检查,要涉及到科室每个成员的每项工作,护理人员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相互检查,使每位护士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实行自我控制,不断改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组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实施以质量控制组为核心,护士长为主管,各管理小组为责任,组员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结果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控制了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发生。 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组的管理,能促使手术室各项管理人性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从而达到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 手术室;质量控制;护理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护理工作提供全面、整体、高质量的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现代化和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1]。质量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护理管理则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程序[2]。一直以来手术室的质量管理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升级达标的重点考核内容。手术室的各个环节、各项操作与患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本研究从本院手术室实际出发,于2007年成立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组,通过不断探索和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层流手术间8个,年均手术量7500台次。现有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5名,护士8名。
1.2 成立质量控制组
根据本本院手术室特点,经过实践,设计出了以护士长为护理质量控制组组长,各管理小组组长为成员,下设业务教学管理小组、急救物资药品管理小组、设备器材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共5个管理小组,每组3~4名,形成在护理部领导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管理小组-成员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1.3 明确各管理小组工作内容
1.3.1 业务教学管理小组 按照护理部要求和手术室的专业特点拟定业务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年资的护士确定培训内容。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3次,负责进修、实习护士和新护士的业务培训,指导、检查和落实三基考核实施情况,负责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学习。
1.3.2 急救物资药品管理小组 熟悉各种抢救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随时检查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等装备,急救器材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车内的所有药品、物品必须按要求准备,定数量、定位置、定品名,随时清点,固定放置,用后及时补充,以便随时取用。建立专职麻醉护士,加强对麻醉药品、器材和麻醉用品的严格管理,麻醉药品的管理必须“五专管理”,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固定基数[3],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3.3 设施设备器材管理小组 其负责设备仪器的管理和档案建立,妥善保管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和电路图等,便于查询维修。登记设备名称、生产厂家、领入时间、保修时间,售后维修电话等内容;给每一台设备、仪器制作各自的操作程序卡,挂在仪器旁,便于操作者查询阅读;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大型设备和仪器后,登记使用时间、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有明确的消毒灭菌制度,根据仪器的消毒灭菌要求采用适合的消毒灭菌方法。各种设备器材定位放置,使用后应立即归位,同时必须有防尘、防潮设施。
1.3.4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在院内感染科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跟踪环境质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物品的灭菌及卫生清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4]。对手术室重要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无菌包的包装、灭菌和放置,消毒溶液的更换,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手术人员手的清洗和消毒,手术中和麻醉中的感染预防,手术后的处置以及手术间地面和墙体的清洁等,各项要求符合规定。
1.3.5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手术室紧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各项防范措施到位,包括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手术患者的安全,不发生接错患者、做错手术、坠床、烫伤、烧伤、冻伤、压伤等事故,按要求认真完成对手术器械、缝针和敷料等物品的清点,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手术器械、敷料、用物准备齐全,性能良好;确保标本送检及时,存放符合要求;加强对仪器、设备、医疗气体、各种废气排放、以及手术间环境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措施的全面落实。
1.4 实施保障
1.4.1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培养责任意识、慎独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岗位责任的自觉性,重视环节质量[5],养成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习惯。
1.4.2 组织保障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完善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护士长要抓好关健环节的质量控制,年初拟定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质控活动,各管理小组半年进行轮换,做到新老搭配,传、帮、带和交接工作。形成在护理部领导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护理管理小组-成员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1.4.3 团队作用 护士长要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参加科室的管理工作,改变长期以来由护士长单一管理的观念,强化团队精神的作用。要让护士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激发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控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寻求更完美的工作方式,达到全员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6]。重视护士基本功的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操作技能和专科技术,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为每一位护士创造学习机会,通过多种途径,使护士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方法,掌握护理学发展动态,提高护理工作能力和护士自身素质。
1.4.4 持续改进 各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以自查或交叉检查的形式发现科室质量存在的问题,对于问题突出的在早会上及时通报。每月底由护士长组织质量分析讨论会,首先由各管理小组汇报本月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护士长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意见,作好记录,让全体人员知晓本月科内需要吸取的教训和改进的方法,同时提出下次检查的重点。在下一次检查时,对上一次查出的问题进行追踪、反馈,如反复出现同一问题,应追究责任人,必要时给予处罚。每次将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每季度接受护理部组织质量督查和指导,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通过建立手术室质量控制组的分组管理后,制度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各个环节有人监督和管理,合理利用了科室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自身修养得到明显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在进行手术配合时积极主动,工作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由开展前的91.5%逐年增加到97.2%,患者满意度由开展前的84.3%逐年增加到95.6%,手术包灭菌合格率达100%,空气培养、手术人员手的细菌培养符合规定要求,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0.05%,患者投诉率由开展前年均12例,下降到年均3例,无护理纠纷和事故发生,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3 讨论
3.1 改变了长期以来护士长单一管理的传统模式
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人,长期以来,手术室的管理工作由护士长一人承担,由于手术室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护士长一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通过以质量控制组为核心,护士长为主管,各管理小组为责任,组员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后,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责任,层层负责,形成全方位、全定额、全过程无缝隙的有效控制[7]。
3.2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护理人员养成了主动学习、主动请教、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意识。
3.3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大家平时沟通交流机会少,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后,把质控的工作纳入到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支持,互相配合[8],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在科内形成了重安全、重质量、重管理的氛围,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科室的凝聚力,打造了具有手术室专科特色的服务团队。
3.4 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通过质量控制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管理,能及时发现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理工作始终处于监控状态。充分发挥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制度管人,工作中有章可循,自觉遵守各项制度的良好风气。护士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使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