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3:26: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了政府及国家所最为重视的课题。一个民族的人均居住环境直接反映着该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水平。本文就根据现代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为论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建设;水景景区;
现代居民居住区的水景景观建设对于整体小区的景观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现代居住区的水景景观设计也是居住区整体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之所需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的情感上的愉悦,水景是居住区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最初的景观设计时,要从居住区的整体建设出发,将周围的一些建筑环境特点、风格、空间模式等都纳入水景景观的设计范围内,并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使水景景观设计在空间布局、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居住区周围的环境中,但又不缺少其自身的魅力所在,使水景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人们闲暇时候的一种美的享受。
水景景观设计的特点
现代居住区的水景景观设计即是一种独立的风景建设,又是一种与之周围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建设,因此,在水景景观设计中,要想使之成为居住区最亮丽的风景线,就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水景景观设计中的特点进行设计。
设计的生态性特点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所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整体生态系统的形成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水资源又是整体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保证。一个地区内的所有水源,如地下水、湖泊水。江河水、地表径流等,都是以一种动态平衡的形式来组成的。另外,目前我国整体地球都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因此我们在进行水景景观设计时,应以不破坏生态自然水圈为主,从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水资源的来源、规模、形式等,使水景景观可以和自然景观很好地融为一体,共同生存,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设计的人性化特点
对于居住区的水景景观设计,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美好、更愉快,满足人们的需要是设计理念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因而,在水景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爱。尤其是现代居民区这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对景观的设计要求就更高,水景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关注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景观的不同需求,做到动静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理念。另外,在水景景观设计中,要注意水景本身的比例的尺度问题,这对最终的景观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水景景观的比例不协调、过大或过小、水景景观设计的比较夸张等等,都会让人们不愿意去接近。因此,在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居民区外界空间的比例进行设计,符合人们的感观和尺度比例,使人们愿意去接近。另外,水景景观设计还应该以人们的感观为主,以美的享受为主,水景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的过程,因此,要利用水景设计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再配以不同的材料、灯光、造型等,设计出五彩斑斓的景观效果。同时,要与水景景观周围的各种生态自然环境相结合,使整个水景景观达到一种完美的视觉效果,给人们以视觉、情感上的双重享受。
设计的文化性特点
水资源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对我国景观建设与发展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现代的居住区建设将水景景观设计从单纯的设计技术上升为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从更深的层面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情感上的领悟和感受。因此,水景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现代设计中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出了居住区景观建设的个性化,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态结构和文化,对水景景观建设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但总体来讲,我们的水景景观设计都应该着眼于设计适合每个居住区不同传统文化个性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居民在自身生活的小区内从水景景观中找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水景景观设计要求
水景景观设计对整个居住区的环境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对于部分区域的修改及可能会对景观有改进的设计要求,如调整道路、绿化能够满足设计整体思路等方案要及时改进,使水景设计与景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设计时,要求水景必须能够成为独立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不能够凌乱,要长期满足水流长度尽可能短,且要流向明确,流域坡度满足自身的重流的流速和系统水处理的周期。另外,系统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动力设备的用量,尽量多地利用标高水差和水头差,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使用的成本。
例如:对海南的一处普通现代居住区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小区的地势环境和周边的环境进行设计,小区处于平地区,且周边范围内有天然水源,同时小区设计除了有水池外还配有绿化设施以及景观小品,因此,在设计时,除了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外,还要特别注意与其它配备设施距离问题。下面,就针对这处小区内的水池设计来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为大量降低水景系统运行的水量成本,要充分地利用区域雨水和雨水管网,并结合雨水系统和水景景观相互的作用关系来实现。并且系统需要一定规模的储水池及过滤隔栅、提升水泵等设备,并与正常水景在过滤装置处相结合。另外,当最远用水点与系统各用水点的回流差不能满足自重流流速的要求时,要必须提高“动水头”的水流量。并要满足系统的总容量为:系统池的有效容量+系统动水平衡的调节容量。同时,水流的速度应当满足于:≥总容量/循环周期/24小时,当系统流域过长时,如果系统坡度不能满足回流速度,必须采用:① 评价流域设计的合理性;② 增加调节容量,增加水设备处理能力,提高动水头;③ 增加连接管管径④ 增加局部水泵提升。
其次,对其它的要求如:系统的除藻仅适合在温度≥30℃时,此时不需要加药,絮凝剂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水系水深设计时要大于0.4米,中心水池水深要大于0.5米。手动补水口要设计在与自来水供水管道较近之处,补水管径应≥100mm;自动补水口设在泵坑处,加水位控制的电磁阀自动控制。各系统的分流流量根据流域容量、调节容量和总处理量的分配量考虑。
除此之外,水景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对于居住区的水景景观设计,居住区的居民群体比较复杂,上至七八十的老年人,下至一两岁的儿童。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居住人群的安全性问题,儿童天性都是喜欢玩水的,因此,在儿童娱乐区,应该选用防滑的材料做为地面的辅设,另外,要考虑到景观范围内踏步的高低,水体的纯净度等等。同时,在不同的季节里要充分考虑到水景景观中水体的温度以及水体的深度是否会对儿童和老人造成不安全的隐患等等,如不可近距离玩耍的地方要做好防护措施,要做到在娱乐与安全性之间做好一定的权衡。
结语:综是论点可以看出,现代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其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有序的设计,并且在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工艺及与环境空间周围生态环境的融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居民区水景景观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好去处。
摘要:本文阐述了木材的特性,进而提出居住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木质结构选型,最后分析了居住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木质结构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木质结构;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
木材各方面的优良特性使其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铺面材料,木材与其他材料相比,更容易让人感觉亲切愿意停留,较为柔软和富于弹性的质地使其常常成为于儿童游戏场地的理想材料。木材透气、透水性以及点支撑的基础可适应较复杂的基地条件使其适宜在地表生态敏感的风景区中建造做架空的木板路,可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木材的特性
木材经过防腐、防霉、防虫、干燥、阻燃和改性等保护处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一般使用期长达70年。由于质轻,韧性强、保温、透气性好、易加工,加上外观天然柔和,用木结构建成建筑稳定无污染可再生,施工简易,工期短,抗震性好,防虫防潮透气性能好,隔音好,绿色节能,成为现展的趋势。
2、居住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木质结构选型
通过多年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经验可认识到,不同的园林景观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木质材料,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材料类型。当今园林景观在木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有两类,即"软材"和"硬材"。软材的选取上常用的为针叶树,它的材料质地比较软,如杉木、杨树、黄花松等。硬材的选取上常用的一般为阔叶树,它的材料质地非常的硬重,如桦树、香檀树、水曲柳等。各树种木料特性不尽相同,比如杨木材料质地松软,强度非常大,受压后形变小,一般具有明亮的光泽;水曲柳木料的材质坚韧,纹理美观,表观密度非常大,受外界压力作用后容易缩胀;桦木材料质地非常有弹性,容易加工,切面光滑,油漆和胶合的性能都非常好。在我国的园林景观中,所用的木质结构要求质地坚硬,防腐蚀性强,容易加工,这样的木质结构能够符做合园林小品的性能要求,使其发挥出自身木质材料的优点。
3、木结构在居住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木材取自天然,有较强的弹性和韧性,又有天然的纹理和温暖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所以用木材建造的建筑和景观小品等可以更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更能表达城市景观设计所希望“接近纯然”的创作精神,其应用十分广泛。
3.1木平台
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木平台可在最少影响和改变环境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处可停留的空间,同时由于木材的天然品质又使得其更容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统一。
3.2围栏
围栏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布局的设计,如果是用于限定边界的,在退让红线以及高度上应符合规范要求。其次如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及基地的地形、风向和预算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当围栏处于坡地上,可采用围栏与地形平行或随地形起伏,或使柱以及柱间的栏板呈阶梯下降。前者会因为对矩形栏杆的切削造成一定的浪费,后者则需要基地是一个坡度基本一致的坡地。
3.3挡土墙
当土壤的倾斜度超过其自然安息角时便难以稳固,需要建造挡土墙来固着土壤。木材用于挡土墙起源于早期使用铁路的枕木建造各种墙体来固定土壤,现在多改用经过处理的防腐木。通常自重较大的材料较适合建造挡土墙,而木材质轻,水分和生物都会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作为一种材料在国外常用于居住区的挡土墙建造。如果挡土墙的高度超过,或处于易膨胀的土壤或潮湿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则不适宜使用木质挡土墙。
3.4驳岸
园林中的水体需要一稳定、美观的水岸。因此需要建造驳岸避免由于冻胀、浮托、风浪淘刷或超重荷载等作用对岸线的破坏。驳岸可分为湖底以下的地基部分,常水位至湖底部分,常水位至最高水位部分和不受淹没的部分。在传统的水工做法中,常以柏木桩作为驳岸的基础,称为桩基。桩基直到现代仍为广泛使用的水工地基做法,尤其在地基表面为不太厚的软土层而下层为坚实的土层的情况下最宜使用桩基。桩的作用通过桩尖把上面的荷载传到湖底,或籍木桩侧表面与泥土的摩擦力将荷载传给周围的土层,以达到控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目的。桩木一般选择坚固、耐湿的木材。一般使用直径的柏木桩,打入泥土,桩距是桩径的一倍,柱顶加石砌的石板或条石。一般作为基础的木桩应低于最低水位线以避免由于干湿变化强烈而导致木材的腐烂。
3.5花架
用作花架的材料多种多样,我们主要对纯木质或木材与其他材料结合的花架形式进行研究。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所承载的植物的生理特征选择适宜的材料。木材虽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较轻的自重,但对于像紫藤这样的重量较大,寿命较长的植物则不太适宜。钢材具有比木材更轻的自重和更高的强度,但在强光下容易伤害植物的叶片和枝条。而石材具有很强的抗压性,但受拉时却极易破坏。因此可将木材优良的抗拉性能与钢材和石材相结合,“扬长避短”创造合理优美的花架形式。
3.6木亭、木廊、木屋
木建筑是园林中十分重要的设计元素,它的形式多样,不同文化风格的影响使得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中国古亭以粗大的柱子,起翘的飞檐和多变的屋顶形式以及华丽的彩绘为特征。而在日本,茶室建筑则较为朴素、雅致,多使用天然的原木和只经过粗略加工的木质材料,配合白色的石膏墙,以材料的天然丽质为设计表达的主题。在十八世纪,亭子随着瓷器的出口逐渐被西方人所熟知,各种富有想象力造型奇特的建筑出现在花园和公园中。受不同国家建筑文化和气候的影响,亭、廊建筑发展出很多的形式和华丽的装饰。后受对抗工业化的园林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华丽装饰的“回归自然”运动的影响,设计师们将目光转向天然的材料―原木的柱子、木格栅的屋顶,其连接以木钉连接为主。目前小型的木建筑在园林依然较为常见,受传统风格和现代主义的共同影响,木建筑摆脱了华丽的装饰和繁杂的屋顶变化,以简洁的造型来突出结构和材质的天然之美。
3.7木桥
木材具有很多适合建桥的优点,如很高的单位承载力,很好的能量吸收性能和抗结冰性。木桥可以有小跨度和中等跨度,供车行或人行。使用胶合、压合木材并结合科学的结构设计和防腐处理的木桥具有经济、易建造、寿命长等优点。
3.8木质小品
木材温暖柔和的质感和人情化的品质以及易于加工的特点,使其在园林的户外用具的建造材料上占有很大的比重,随人们在园林中的需求日益丰富,木材的应用范围也不断的拓展,在人们手触、身倚、座卧等用具的表面材料也多使用木材。
4、结语:
总之,当今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结构固然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它缺乏了对文化传承的印记。近几年,具备防腐、防裂、防蛀特性的防腐木材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建筑界正兴起一股使用防腐木材作为绿色建材的潮流。用防腐木材制成的木制小桥、木亭台、木楼阁、水边木栈道、木围栏、户外坐椅在公园、房地产小区等城市景观场所随处可见,点缀城市建设,让人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木结构在园林建筑上的应用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能给都市生活的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人文情怀。
摘 要:园林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存在问题;园林景观环境;设计
一、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
(三)注重表面
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四)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如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中国典型的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道路和绿地,但并不是把自然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切、妥帖。
二、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追求和提高
(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追求
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安全,指标之一就是人与生态自然是否和谐发展;因此,现代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设计规划,应该以关注人们的健康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为主,在实际设计中,应该适当地控制建设的密度,使人工设施和环境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要高效利用,不能浪费资源。设计的始终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设计除了能够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外,还可以补充其他休闲娱乐的功能,使功能丰富起来,方便居民的各种需要。在新的居住区开发时,就可以综合考虑将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功能都尽可能的包含进去,不能包含的,就以就近原则为主,这样,人们的各种需求在近距离的范围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减少了出行,节约了时间,也使人们的各项交流都变得方便和频繁。
(三)运用配置绿色植物的艺术手法和基本原则来提高整体环境
现代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绿地规划是不可缺少的,是生态效益的基本保证。居住区的绿地种类较多,主要作用是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为居民的健康着想。绿地建设中,如何配置绿色植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配置绿色植物时应该以绿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利用不同植物的搭配,使环境得到美化,空气得以净化;在绿色植物的配置中,讲求以植物造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美丽,给居民一个赏心悦目的氛围。
1.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加强对比和衬托艺术手法的应用,形成整体的均衡协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与形态,形成花形花色对比、姿态高低对比、叶形叶色对比,完美体现艺术构思、有效衬托植物景观。对于树从的配置与组合,尤其要注意其相互间的协调性,最适宜地办法就是将姿色形态差异不大的树种进行组合,另外,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比较合适的是体型大小的对比、水平面与垂直对比、色彩明暗对比。对于不同的植物,其形态姿势各个相同,因此,配置植物时,追求的是植物与植物以及景观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季节变化,形成相互之间的平衡状态。
(2)运用植物背景的协调性,形成一种调和韵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避免景观的单调性,注意调和景观背景,一般而言,比较适合作为背景的植物多为乔木类,根据这一点,要对植物进行分层配置,其顺序一般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植物花色花期的配置,构成更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通常情况下,前景树要低于背景树,植物密度要适宜,最佳的配置就是构成绿色屏障,加强衬托作用。所谓韵律的协调,就是要做到高低搭配,此起彼伏,空间变换,避免布局呆板,形成节奏韵律感。其中,最容易体现植物韵律感的地带就是狭长形地带以及道路的两旁。
2.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1)文化特色与经济适用原则。所谓文化特色,主要是指植物文化。对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植物文化,因此,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也遵循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一方面要体现全民族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在植物配置在体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还在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力求植物在养护管理上的简单经济,实现植物配置的自然适宜,杜绝人工性过强、养护管理费用过高的植物的配置。
(2)生物学与生态学原则。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复杂多变,同时,植物也是一个生命体。所以,在配置园林植物时,必须要掌握植物的生态学与生物学原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植物的可造型性或者是可塑性,包括植物枝茎的韧性以及萌芽性,其次要了解植物独特的形态特征,做到对植物整体形态以及观赏价值的全面了解;然后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不同的植物其生长特性不同,同时,植物与环境又具有统一性,所以必须要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能为影响因素,如:阳光、温度、土壤、空气等;最后要全面掌握植物多样性,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了解,衬托景观设计的协调与美观。
(3)艺术原则。 审美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要遵循艺术性的原则,体现植物自然美。为此,在配置植物时,要追求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的对比协调、多样统一,实现景观设计的均衡稳定,体现植物的节奏韵律。
(4)意境美与形式美的融合。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不仅要体现出园林植物的形式美,更加体现出其意境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美可以体现出社会美、自然美以及艺术美,而园林植物作为一种自然植物体,其本身就是美的综合体现,通过其植物的形式美,合理配置,实现其产生的意境美,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作者简介:
钱之辉(1978~),女,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长期从事园林设计与施工教学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紧缺、城市交通、地域特色趋同等问题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品质。据我国居住区景观的历史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目前居住区景观呈现出生态化、地域化、人性化三方面发展趋势。
第一章 概述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
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起步较晚,50年代风景园林行业才从前苏联引入“绿化”概念。90年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取得辉煌成绩,随着住房商品经济化程度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激烈竞争,景观这两个字也开始倍受重视,从而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章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经历了“小区绿化——景观——情境社区”三个发展阶段,现今向着以下三方面趋势发展:
1.生态化趋势
随着全球生态观念的普及发展,回归自然成为现展的基本战略,居住区景观开始寻求设计的实用性、休闲性和绿色性,更多地转向生态化发展。
例如万科四季花城,对景观采用低成本控制策略,放弃使用昂贵的景观用材和绿化树种,走质朴风格路线。通过系列精心细腻的设计——小桥流水、宜人的庭院空间、街巷、细致的绿化,没有丝毫低廉建材带来的粗糙感,清爽亲切,营造出南方的小镇生活韵味;世纪城则以“生态园林”为设计理念,充分利用7.5米高的架空层进行园林造景,建筑与景观自然融合,既提高了住区绿化率,又能缓解住区高容积率带来的拥挤感。
反思过去居住区景观不实用的奢华设计,现代住区景观反对浪费,追求简朴,倡导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活。把生态作为基本设计概念,贯穿居住区规划始末,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①设计尊重基地现状,注重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原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河流等自然要素注重开发方式;②以生态设计为基本理念,合理规划人工景观,融合自然景观系统,使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从主观意识转化为形式、功能、思想的和谐统一;③最大限度地控制景观成本,结合地域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水景与人工构筑物等硬质景观,加强软质景观的营造;④采用综合立体绿化,注重垂直界面、屋顶等方面的绿化;⑤注重植物配置的季节性、多样性与科学性,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互盛,相配合,点、线、面多种绿化方式相结合,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常绿,形成小环境的植物群落。
2.地域化趋势
地域化,是指居住区景观设计逐渐摆脱过去的克隆模式,个性化发展,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我国住宅地产刚起步阶段,“欧陆风格”盛行,照搬模式生硬。随后一段时间,景观设计模式化,各地的居住区景观无视地域差异盲目拷贝,风格独特鲜明的景观项目屈指可数。现代随着景观行业的专业化、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与反思城市特色消失浪潮的兴起,设计结合自然、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孤立地看待居住区环境,而是城市大环境中的一个节点,开始在地域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景观来延续地方历史文脉。
再如:杭州富春山凌云居,尊重原有坡地地形,尽量保留现状的涧、潭、泉、湫等自然资源,追寻场地历史文脉,把握“山川浑厚,草木华兹”的江南山水意蕴,合理进行景观规划,营造出曲径通幽、百树一林的山居情趣4。
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设计结合自然,尊重地方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风格日趋多样化;②充分挖掘地方的文化传统,研究其风俗习惯,在设计中用抽象、形象、寓意、象征的手法再现文化传承,营建景观场所精神,增强居民对场所的认同感;③植物与建材是构成住宅区景观的主要元素,大量应用当地原材料,协调地方色彩与质感,减少管理维护与运输成本,增强居民对环境的亲切感。
3.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是指居住区景观设计摒弃追求外在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在设计中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创造休闲舒适、交流互动的景观环境。
在住宅地产刚起步的时候,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基本只停留在对绿化率和构图形式的控制上,缺乏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细致研究。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美学上,只重视空间的形式和规模,没有给人们提供充足的闲暇时所需求的交往、展示、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轻视景观品质,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缺少人情味。现代住宅区景观则以创建互动性、交流性强的景观环境为目标,越来越重视“以人为
本”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体现:①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细节设计,如老人儿童的活动场地以及无障碍通道等,坚持低能高效的设计标准,注重实用化与可参与性;②借鉴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景观设计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合理布置活动场所和组织景观路线,营造亲切宜人的生活环境;③提供类型丰富的户外活动场地,动态娱乐与静态休憩相结合,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多种需求;④设计中注重对当地气候的考虑,结合风向、雨季等因素合理布置活动场所与景观绿化,营造宜人、便利的居住区环境。
结论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城市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过去的居住区景观只是见缝插绿,做些简单绿化。如今则盛行主题景观策划,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和人文性,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与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共青城市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摘要: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设计原则上,应遵循以人为本、经济实用、环保节能等原则,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使用功能、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居住区景观。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对景观设计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但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几十年。因此,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景观类型混淆,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办公区、商业区或公园)搬进居住区,出现大喷泉、大广场、大门区的景观,让人无法放松。 硬质铺装过多,以大量高级建材、灯光装饰环境,楼号是住区唯一的区别,且绿地率达不到标准要求。追求新、奇、特,忽略绿色生态与人的舒适性,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设计追求图案化而不是空间序列,华而不实,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1、景观风格
近年来,居住区景观设计逐渐趋向风格化,常见的有欧洲古典风格、英国自然风格、中国古典风格等。欧洲古典风格是在建筑物周围设计成几何造型的像地毯一样的景观区块,让其作为建筑物的陪衬,衬托出建筑的高大。景色优美,但在设计时常常忽略了人作为主体元素的参与,因此,缺乏人的参与感。英国自然风格强度自然环境的引入,用风景画作为设计模板,建筑则是其中的点缀,这与前一种风格截然不同,更加提倡自然与生态。中国古典风格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延续,但从适应性方面来讲较差,从而限制了居住区本身的发展。
2、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景观结构的骨架,其布置方式与居民的日常出行、邻里交往、游憩活动密切相关。道路的曲折变化, 形成一系列连续的道路空间, 有效地组织着居住区内的景观。因此, 对于应对道路空间的作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把道路更多的视为一种公共空间, 结合我国传统公共空间的特点, 将道路空间与生活空间统一为一个整体, 将道路空间活化。
3、植物配置设计
在景观中的功能植物依据其在景观中的功能可分为遮挡类,利于其低分枝,多干小乔木可将其种植于建筑物周围,以降低噪音,隔离视线干扰;遮荫类,可植于路旁或种成疏林.增加景观层次,同时,将人视角收小.减轻建筑物间的围和带来的压抑感;限定类,如铺地柏、黄杨或球形点植或成片修剪,构成图案,加强方向感和规定行为。
4、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演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5、居住区空间的设计
该居住区迎宾大道两边绿树林立,空间狭长,至小区主入口处,豁然开朗,一处桃源胜景乍现眼前,心情随之雀跃奔腾。扑面而来的是主入口水景,水态丰富。中心艺术化小品的设置与水亲密结合,灵动而不失幽默。环形花带绕水体轻轻吐呐,远处花木葱郁,青翠欲滴,亭台廊架隐于其中吸引人们寻幽探胜。转过坡角,空间再次收缩,相对集中的绿地组团呈半围合之势,区域功能私密性强。来到湖边,空间又再次豁然开朗,呈现出波平如镜的湖面。
6、色彩设计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现代的色彩应用原理对设计的影响很大。色彩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颜色设计的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园林景观的色彩应用要尽量区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对颜色的喜好:小孩喜欢明快、鲜艳的色彩;青年人则喜欢活泼、热烈的色彩;老人则喜欢习惯沉稳、深厚的色彩。另外,设计者还要考虑园林景观所应用的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
7、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 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 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 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小区广场的形式, 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 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 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的缺乏绿荫的通病。有序排列的树阵, 就可以使广场的线向更加明确, 有益烘托主题, 增加层次, 其简洁而不失单调, 亲切而不乏气势, 适应在广场设计中多应用。
8、社区内交通系统设计
随着小区内的车辆数目增多,单依靠大型地下车库,还不足以容纳全部车辆,因此地上停车场的设计成为必然,同时还能满足部分人的停放便利需求。人车部分分流,组织专门的步行景观道路,设专门的步行入口,强调将车行交通对居住区的影响降至最低。在车行道上可采取有效立体交叉的分离体系来保证人车分流,对交通也能有效的疏散,但在居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主要是步车平交,且专用车道车速较快,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通过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规划措施,让人车共行,还是比较切合我国实际的做法。我国多年实践说明,小区内道路采用人车共存的方式是可行的。因为居民出行以骑自行车和步行到公交站为主,在车行道上行走必然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方式在我国北方居住小区广泛使用。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趋势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结束语
总之,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设计时不能盲目模仿,为提高吸引力而敷衍形式,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融合城市的特性和本土风格,结合人文环境,寻找与现代住区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