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30 11:06: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

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儿科护理人性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患儿沿用传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降低了临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论:高水平的护理操作、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以及亲近友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降低儿科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儿科;纠纷;满意度

本文研究分析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先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现有护理人员16人,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0名。临床护理人员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5.12±2.42)岁。学历水平如下:本科及以上学历4人(25.00%),大专10人(62.50%),中专2人(12.50%)。

1.2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所示。

1.2.1规范护理

医院儿科应该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做到护理操作有章可依,提高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儿科临床护理的管理制度,应该全面覆盖岗位责任、护理安全、日常细则等内容;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检查,严格监督,及时纠正护理操作中不正当的行为;全面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现代护理团队。

1.2.2岗位责任

护理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一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岗位责任的重要性及儿科科室的建设意义。教育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用心呵护每一位患儿,体谅患儿家属的焦急心情;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家属的角度看问题,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1.2.3安全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主管护师记录填写患儿的基本信息,包括患儿姓名、床头编号、延误过敏情况等,在给患儿注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名称和使用剂量,给药时间、有关医嘱。之后执行护士和核对护士在准确无误用药需求之后,确认签名。在护士人员检查完成的基础上再让患儿家属进行核对,提高反向查对工作质量。

1.2.4护理培训

护理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深化,组织岗位大练兵。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交流学习,充分吸收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操作水平。对于缺乏护理经验、操作技术不成熟的低资龄护士或实习生,资深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她们提高技能,熟练儿科护理的基本操作;克服内心的恐惧,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该动作准确迅速。

1.2.5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相关技巧,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提醒患儿家长相关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擅自调整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安抚患儿的不安情绪,鼓励患儿勇敢的面对治疗,学会与小朋友打交道,尽量获得有效的口述信息。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儿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的临床护理质量直接发映出一家医院的服务水平。近年来,在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医护人员在服务意识、工作方法、沟通技巧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这会对医院的整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1~3]。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在推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之后,儿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医疗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亲近友好的医患关系,全心全意关怀患者,不断深入推进现代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4]。

作者:王金莲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扶贫医院儿科

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实施护理人性化管理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到医院治病就医,不仅对医生的医术水平提出高要求,而且对医院的护理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也增加,且易引起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因此,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应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是新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很多医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显示出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医院人性化服务可为医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医院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护士的工作,给予护士更多的帮助和指导,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护士排解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疲劳。医院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是在"以人为本"理念上,通过情感、心理、品质和才能等影响因素进行管理措施[1],通过实施护士人性化管理,使护士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工作,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3],促进医院和谐快速发展。

1 医院实施护理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能使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具有民主、个性和创造的特点,使护理人员思想开放有责任感,富于创造精神[4],"以人为本"是医院人性化护理管理核心理念,这种理念是无形,但它却能通过医院诊疗环境、护理人员优质服务等有形方式表现出来,医院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管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仁爱护理人员及患者,使护理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开心愉快,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院发展尽职尽力;使患者得到优质、舒适医疗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医院和谐快速发展作用。

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临床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服务对象特殊,必须轮流值班,护士的休息时间不固定,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睡眠及身体健康;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患者的知情权,明文规定举证倒置。因此医务人员在正确处理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活动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准确、详细、清晰记录各种医疗文书,间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要求;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社会地位不高,大量年轻护士从学校走向社会,聘用制使护士的危机感增强,加上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大多不能继续深造的机会少、使护士从心理到能力上都难以满足新时期护理事业的需要。护理工作量大、护理内容又传统的疾病护理转向疾病健康宣讲、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保健指导,使护理人员角色繁多,工作负荷过重,身心疲惫,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患者对健康及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护士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否则将会遭到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复杂多变的护理工作使得护理人员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避免出现差错。就使得护理工作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护理人员始终处于精神疲惫、压力巨大的职业环境中,严重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因此,必须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2 实施护理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人性化关爱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两者之间不只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护理管理者应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重要地位,平等地、宽容地待人,并做好榜样。要看得起护理人员,尊重他们,以礼相待,以情感人,注重与护理人员沟通、谈心,通过积极主动与困难、困惑职工谈心,关心和体察她们的疾苦,及时了解她们精神和情感,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她们得到精神上慰藉和情感上归属,从而提高了她们工作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要对护理人员平等相待,提高亲和力,主动关心她们,解决她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良好的医院人文环境。要认真听取来自基层护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情感的交流,并积极引导,达成共识,增加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重视、理解、尊重护理人员,使护士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工作,为患者提供正能量,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工作比较琐碎,加上护理人员普遍不足,工作中一些小差错在所难免。管理者应正确对待差错,理解并宽待护理人员,鼓励其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解决,事后帮护士分析差错出现的原因,提出改进及预防措施,杜绝类似差错的发生。平时工作中加强督促,勤于提醒,确保医疗安全。对护理人员多激励,要定期组织服务管理以及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大医护人员的人才培养,制定培养计划。安排护理人员轮流进修学习,坚持"三基"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及考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2.2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品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职业道德培养,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品德修养,提高服务意识,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职业道德,增强业务素质,应用人性化管理,不但要给予护理人员必要的人文关怀,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树立爱岗敬业的护理服务意识,落实人性化的管理的护理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为更多的患者服好务,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处理实际工作问题。 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道德培养,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品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了医院新形象。

2.3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树立护理人员主人翁精神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是对优秀的护理人员的一种肯定与赞扬,进行物质与精神的激励,对优秀的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再深造的机会,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与综合质素。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还可以促进一些工作表现及成绩稍差的护理人员奋进向上的动力。而对于工作上有失误、思想落实的护理人员,首先要从管理环节上进行缺陷、漏洞的查找,并给予耐心、诚恳的帮助,使其认识、了解到自身的错误所在,并进行改正。对于那些出现错误却未能及时进行改正的护理人员,就需要按照奖惩制度中的规定给予相应的惩罚处理,并给予行政上的警告;而对于屡教不改者,则必须从护理队伍中给予开除。对于聘用护士如未能与其他正式职工享受到同工同酬待遇,她们必然会产生强烈打工心态,在工作中常常处缺乏主人翁思想,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间接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应提高聘用人员待遇,落实医疗、生育、养老等保险措施,经常与她们联系与沟通,理解、尊重他们满足她们合理要求,为她们营造和谐人际环境,提供学习和进修机会,建立合理薪酬机制,用温暖感动她们、挽留她们,减少"跳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2.4构建与医务人员、患者人性化沟通平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目前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是引起医患纠纷原因之一,医院管理只有融入人性化理念,建立与患者有效交流与沟通平台,才能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在医疗活动工作中,如果医院管理者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未达到"心理共振"和情感共鸣,一味地用制度管理模式,不融入人性化管理,医院管理方案有时很难得到职工理解与支持;医务人员在被动执行医院管理规定,说话生硬冰冷,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反感情绪。医院减少医患矛盾,管理中必须带入人性化理念。要求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有慈悲之心,仁厚善待患者及其家属;要有感恩之心,感谢患者信任选择为他诊疗;要有宽容之心,对患者多些理解;要有用真情与患者耐心细致地交流。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到病房与患者交流与沟通,陪护患者去做辅助检查;那么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大家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医护人员就会由"以疾病为中心"服务理念自觉地转变为"人性化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想方设法方便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简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构建与医务人员、患者人性化沟通平台,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3 实施护理人性化管理,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医院实施护理人性化管理,加强培训及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诊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品德修养,树立员工岗位主人翁精神,建立人性化理念与患者有效交流与沟通平台,解决了护理人员的思想负担,还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护理人员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关爱,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沟通,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通过实施护理人性化管理前、后的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不断探索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人性化护理管理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应用人性化管理理论指导护理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融洽了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浅谈儿科护理人性化管理

持续提供高质量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始终追求的目标,随着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儿科护士承受者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必须要"以人为本"改变思维,不断创新护理管理理念,将细节管理引入到儿科护理管理中[1],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从而有效规避医疗风险事故,激发和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护理质量可持续发展。

1 儿科护理人员的压力

1.1高水准的服务要求 面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扎针必须一针见血,治疗一定药到病除。甚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护士刮头发,粘胶布,穿刺时按压头部都嫌弄痛孩子,再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这些都给护士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1.2复杂的护患关系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儿科看病往往是"1+2、1+4、甚至1+6",护士接待患者的言行以及实施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都在家属众多眼睛的注视下进行,所以儿科护士都步步小心,处处留意。

1.3矛盾的转移 小儿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快,家长的担心、焦虑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家长烦躁不安,或由于疗效不佳,家长往往抱怨医务人员,设法寻找医护人员的不足,致使护士操作时心理负担过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1.4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职业决定护理人员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揉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引起一系列身心症状。使她们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很多人出现身体症状,如头晕、疲乏,睡眠障碍、神经性耳聋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2]。

2 儿科护理管理重要性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临床护士面临许多压力与成人科护士有显著性差异。本人从事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多年,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研究认识护士的需求特点,切实解决人的合理需要充分调动护士的主动意识,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在宽松环境中工作,最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3 实施人性化管理对策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的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在实施中重点抓好:

3.1以患儿为中心,人性化分工,责任到人 本科已经在去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采取分组管理,按护士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患儿需求、护理工作量的大小实行以患儿为中心的小组包干,责任到人的分工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小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缺陷,杜绝了护理过程的不连续以及护理人员交替过程中的脱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护理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把对每位患儿的护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每一个护理班次、每一个护理工作环节,使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由护士能够每天为患儿提供24h的无缝隙护理,使护士增强责任感,真正把患儿作为"我的患者",使患儿及患儿家属增强安全感,把护士作为"我的护士"。

3.2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工作的金指标,要提高患者满意度,必须要有医患、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处理好医患、护患沟通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满意的前提。过去功能制的护理排班模式,告知宣教工作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健康宣教和护理沟通大打折扣,工作不平衡。优质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患者交给护士。把护士融入患者当中,使护士对患者有了责任感,为了使自己工作得到较好评价,必须与其有效沟通,切实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优质服务,真正体会到服务是一种感受,它需要真情。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信赖为目标。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满意了,社会满意了,科室的诚信度越来越高,患者也就越来越多。

3.3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3.3.1每位负责的护士对自己分管的患儿有明确的责任,有综合能力突出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一方面完成本组一定数量相对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新技术开展的具体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骨干在专科护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优势。另一方面,责任组长还对本组其他低年资护士分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督导,充分发挥资深护士的作用。这样,既实现了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又完善了全程、全面、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各司其职,各负责任的局面。

3.3.2注重管理中的激励功能,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职工的能力能发挥到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后,其能力能发挥到80%~90%。护士长根据工作情况与护士个人能力充分给予感情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榜样激励[3]。

4 讨论

护理工作苦、脏、累、重复性操作多,繁琐枯燥,这些在儿科更为突出。护士每天要面对患儿家属焦灼而暗含挑剔的目光、不配合且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的患儿、难度较大的静脉穿刺操作。作为管理着要客观面对现实,分析形势,有效的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维护人的个性价值,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的、本质的和核心的因素。

总之,护士长要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器和能量加油站,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她们,从而挖掘她们的潜能,较好的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性。

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6月3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19名和观察组19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模式进行管理,而观察组则以人性化理念为指导进行管理,然后将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别于管理前与管理后2、4周采用GSES 量表和Zung 量表进行评估,并将两组对应时间段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管理后2、4周采用GSES 量表和Zung 量表评估结果分别优于对照组管理后2、4周的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心理状态

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且较多工作不仅具有高重复性,且常有应急事件的发生,而这些对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均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护理的工作积极性,且对其心理方面造成的压力也较大,而这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1]。本文中笔者就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2月-2012年6月3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19名和观察组19名。对照组男1名,女18名,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6±5.2)岁,护龄1.0~18.5年,平均护龄(7.6±0.8)年,职称:护士5名,初级护师9名,主管护师5名。观察组男1名,女18名,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4±5.4)岁,护龄1.0~18.9年,平均护龄(7.8±0.7)年,职称:护士5名,初级护师9名,主管护师5名。两组护理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及工作相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1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流程进行管理,主要为根据实际工作进行排班及工作岗位的安排,并根据护理人员的特长及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细节的调整等。

观察组的1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则以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整个护理管理过程均将人性化的关怀理念融入其中,即对工作具体安排前,首先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特长及实际需求进行评估,然后将每个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细致化分级,结果对护理人员的评估进行对应的工作分配。另外,注意在整个分配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自身需求的征询及将其融入到工作的分配过程中。再者,在此过程中还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积极性及不良心理状态等,并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疏导解决,以期达到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状态的目的,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然后将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别于管理前与管理后2、4周采用GSES 量表和Zung 量表进行评估,并将两组对应时间段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1)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以GSES 量表进行评估,本量表对护理人员涉及工作过程中效能感的10个方面进行评估,10个方面的评估分值之和30分以上者表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很高,21~30分者表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偏高,11~20分者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感相对偏低,而11分以下者则表示护理人员的作效能感很低[2]。(2)Zung 量表中包含的两个分量表,分别对护理人员的焦虑及抑郁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均以大于50分表示存在对应方面的心理问题[3]。

护理人性化管理探讨:浅谈精神科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他们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持续的应激对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应激源,掌控应对应激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1 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

1.1特殊的工作环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 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现行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服务对象的危险性,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方能保证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

1.2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 医院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抓好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纠纷的增多,迫使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各尽职守,精心细致。研究表明,工作难度越大,应激强度越高,越易引发心理问题[2]。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及专业素质偏低的护士,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工作中常常受挫,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1]。

1.3轮流工作制的心身反应 患者连续的治疗,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不管花费多长时间,消耗多大体力,都要格守职责,导致生活规律的改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特别是午班和夜班的护士,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危险行为常在工作人员较少,或夜间实施,护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疗和护理,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理高度紧张,心身疲劳,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报道[2],巨大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群体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甚至产生疾病等。

2 管理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各级卫生管理者要为护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以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缓解护士的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选派一定人员培训、进修。医院的各项决策中要注重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2.2适时的心理疏导 护士长要充分认识护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的影响,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关心护士冷暖,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奋进,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护士的心态,给予及时疏导,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2.3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源 (1)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达到毫不利己的医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2)要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3)引导护士保持平和心境,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4)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5)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2.4尽力满足护士生理及心理需求 实行固定班次,护士长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班次人员力量。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同时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并经常征求护士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设,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3]。

2.5运用价值激励法 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护士长要在工作中运用价值激励法帮助护士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遇到特殊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关键时刻护士长要敢于承担责任,维护护士的尊严。护士除了需要同伴、朋友、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与鼓励外,她们更注重的是来自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护士长要学会称赞护士,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护士运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有潜力的护士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性建议的护士给予奖励、表扬,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即:努力干,得到表扬;再努力干,又赢得新的赞美。使护士劳动价值得到更多认可,满足他们成长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护士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对于护士的缺点和错误,护士长要态度诚恳,耐心教育批评,促之改进,总之,护士长要注意工作作风,做到对下属态度公正,赏罚分明,才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护士长事事从"假如我是护士"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心情,并为其解决问题,积极与护士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受到护士们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