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03:52: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农田水利建设路径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在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块上却没有让人满意的改进。国家已经在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成效是有的,但纵观目前现状,形式依旧严峻。
1体制改革使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不明筹划困难
在改革开放之前,财政实行统收统支,中央决定支出多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如80年,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占到了全国财政的1.87%。分灶后,地方政府占有国家财政的大头,中央政府难以自给,将用于小型水利的事业费下包给了地方,分税制之后,中央开始占有分配大头,但却没有收回对农田水利的资金发放,农田水利建设费用仍有地方政府支出,但在此时,地方政府自身财政都入不敷出,没有足够的资金分配给农田水利,农田水利的责任究竟在哪家也就无法落实。为弥补这一状况,中央在2005年下达了一号文件,开设了小型农田水利的专项补助金,金额逐年增加,但比起过去农田水利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仍然偏少,对于农田水利的当前现状的帮助也是杯水车薪。
2社会发展使农村群众积极性降低
改革以前,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农民,靠种田耕地为生,这个阶段,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农田水利得到了农民的极大重视,很多群众甚至自发大兴水利,扩建工程。但改革开放之后,家庭承包制开始实行,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务农糊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进,他们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但相对应的,农村农业人口也在大幅减少,到了2008年,农村依然还是农业户口的比例已经降到了55%,这其实还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
不仅如此,农业给人们带来的收入也在不断减少。我国人多地少,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用于耕种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每个农民可以承包的土地规模也有限。在两工制度犹存阶段,国家还可以组织农民兴建水利,但如今,制度改变,社会环境变化,再要求农民们像改革开放前,自己承担建设农田水利的劳力和财力是非常不现实也不合理的。尤其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税费进行改革,农业税、村提留等税费被取消,为了维持学校、政府的运转,中央已经承担了改革所需的大部分成本,但因此带来的对农田水利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农田水利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低标准建设,就地取材了,普通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帮助影响越来越小。修建合格的水利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也必须由专业队伍来建设,采用机械更加先进,材料更加现代。据了解,当前工程建设时,仅依靠人力完成的部分已不超过10%。即使农民想要积极参与,也存在技术和观念不足的问题。
以上问题,都使得农民对于修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但是,农田水利对农村群众的影响降低,不代表国家不用再依赖农田水利。面对这样的状况,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改善水利工程的建设。
1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
首先从体制入手,要尽快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所在,明确工程竣工后其产权所属。建议对于大中型农田水利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加大中央在农田水利这一块的投入,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而田间小型工程由农村集体管理。对农村小农户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水利建设的入股,将所有用水农户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体制。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村民对农田水利建设及利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现有体制的不断更改完善,保证农田水利设施能合理建设,有效使用。其次要继续在这一方面的法律完善,水利设施建成后,全村都要共同维护,拒绝任何形式对水利设施造成破坏。提高村民们对工程的保护意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农业设施的重要性,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正常进行。
2提高农民建设水利的积极性
让农民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决定水利设施需要投入的力度,让水利设施的建设不再成为他们额外的负担,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农田水利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帮助,释放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如今“一事一议”的政策,发挥其优势,帮助农田水利良性进行。国家对于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民要适当扶持,给予奖励。吸引来自社会的资金力量,将农田水利的建设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兴建水利,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
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切不可在工商产业发展繁盛的时候忘记农业的重要性。而农田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田产量的巨大助力,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作者:程秀禄、杨秋燕 单位:孟州市水利局)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在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块上却没有让人满意的改进。国家已经在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成效是有的,但纵观目前现状,形式依旧严峻。
1体制改革使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不明筹划困难
在改革开放之前,财政实行统收统支,中央决定支出多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如80年,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占到了全国财政的1.87%。分灶后,地方政府占有国家财政的大头,中央政府难以自给,将用于小型水利的事业费下包给了地方,分税制之后,中央开始占有分配大头,但却没有收回对农田水利的资金发放,农田水利建设费用仍有地方政府支出,但在此时,地方政府自身财政都入不敷出,没有足够的资金分配给农田水利,农田水利的责任究竟在哪家也就无法落实。为弥补这一状况,中央在2005年下达了一号文件,开设了小型农田水利的专项补助金,金额逐年增加,但比起过去农田水利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仍然偏少,对于农田水利的当前现状的帮助也是杯水车薪。
2社会发展使农村群众积极性降低
改革以前,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农民,靠种田耕地为生,这个阶段,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农田水利得到了农民的极大重视,很多群众甚至自发大兴水利,扩建工程。但改革开放之后,家庭承包制开始实行,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务农糊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进,他们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但相对应的,农村农业人口也在大幅减少,到了2008年,农村依然还是农业户口的比例已经降到了55%,这其实还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
不仅如此,农业给人们带来的收入也在不断减少。我国人多地少,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用于耕种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每个农民可以承包的土地规模也有限。在两工制度犹存阶段,国家还可以组织农民兴建水利,但如今,制度改变,社会环境变化,再要求农民们像改革开放前,自己承担建设农田水利的劳力和财力是非常不现实也不合理的。尤其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税费进行改革,农业税、村提留等税费被取消,为了维持学校、政府的运转,中央已经承担了改革所需的大部分成本,但因此带来的对农田水利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农田水利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低标准建设,就地取材了,普通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帮助影响越来越小。修建合格的水利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也必须由专业队伍来建设,采用机械更加先进,材料更加现代。据了解,当前工程建设时,仅依靠人力完成的部分已不超过10%。即使农民想要积极参与,也存在技术和观念不足的问题。
以上问题,都使得农民对于修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但是,农田水利对农村群众的影响降低,不代表国家不用再依赖农田水利。面对这样的状况,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改善水利工程的建设。
1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
首先从体制入手,要尽快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所在,明确工程竣工后其产权所属。建议对于大中型农田水利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加大中央在农田水利这一块的投入,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而田间小型工程由农村集体管理。对农村小农户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水利建设的入股,将所有用水农户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体制。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村民对农田水利建设及利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现有体制的不断更改完善,保证农田水利设施能合理建设,有效使用。其次要继续在这一方面的法律完善,水利设施建成后,全村都要共同维护,拒绝任何形式对水利设施造成破坏。提高村民们对工程的保护意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农业设施的重要性,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正常进行。
2提高农民建设水利的积极性
让农民根据自身生产需要决定水利设施需要投入的力度,让水利设施的建设不再成为他们额外的负担,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农田水利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帮助,释放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如今“一事一议”的政策,发挥其优势,帮助农田水利良性进行。国家对于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民要适当扶持,给予奖励。吸引来自社会的资金力量,将农田水利的建设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兴建水利,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
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切不可在工商产业发展繁盛的时候忘记农业的重要性。而农田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田产量的巨大助力,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作者:程秀禄、杨秋燕 单位:孟州市水利局)
建国以来,彬县人民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共建成各类灌溉工程159处,灌溉面积7.56万亩,但灌溉工程损毁严重,导致5.16万亩灌溉农田失去灌溉条件,重新变为旱地。据规划调查,主要原因是85处工程超出运行年限已报废,41处工程因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被拆除,15处井灌工程因村镇建设等原因被填埋而报废。目前,彬县农田水利设施从总量上讲,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2008年仅有18处小型水利工程控制2.4万亩农田的灌溉,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27%,灌溉能力偏低,抗御旱灾的能力不强。彬县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县,县财政投入农业灌溉工程资金有限,同时,由于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投资回收期限长的公益性工程,社会各界投资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的各项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国家项目投资,虽然促进了该县农业灌溉工程建设的发展,但还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可以消除水旱灾害,实现农业旱涝保丰收。干旱是彬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1990年~2010年21年间,共有19年发生干旱,而且有11年都是两次旱情,每发生旱情都不同程度地伴随着旱灾,其中较严重旱灾6次。不但对农业生产、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用水以及生态环境用水造成影响,而且还会波及到生活用水,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彬县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县域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工程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8.1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16万亩,按每亩年增产50kg计算,则年增产666万kg,效益显著。二是对于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农田水利是农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一件大好事,是十分必要的。
工程建设规划
1规划原则
突出重点,川道区以粮食生产为中心,塬面以果树建设为中心,走富裕化道路。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稳步推进,讲求实效;坚持立足县情,立足水源,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地发展雨水集蓄、堰坝、抽水站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以科技为先导,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坚持节能节水相结合,科学规划设计,综合工程效益,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坚持先易后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民主议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深入开展。
2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根据彬县水资源和地形及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对具有灌溉条件的农田进行规划,共规划工程4个项目区5类32处,其中:集雨水池3处300座,水窖3处5000个,抽水站19处,堰坝6处,移动抽水机组1处50组。
3总体布局
根据彬县农业发展规划、灌溉供水设施现状及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特点及地形条件,本次农田水利规划总体安排如下:在香庙乡芦村等村河道修建堰坝拦蓄水量进行灌溉;在泾河沿岸以泾河水为水源修建抽水站进行灌溉;在塬面以天然降水为水源修建集雨水池进行灌溉;在水源短缺但具有收集雨水条件的村组修建水窖作为农作物育苗和打药用水;另在取水方便的范家河等村配备移动式抽水机组进行灌溉。
4典型工程设计
为了相对准确地把握投资估算、进行效益分析,同时为同类工程建设作示范,对主要工程类型集雨水池灌溉工程、堰坝灌溉工程、抽水站灌溉工程进行了典型工程设计。选择地形地貌、取水方式及受益范围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该类型灌溉工程基本特点的工程作为典型工程;选择永乐镇军村集雨水池灌溉工程作为集雨水池工程典型设计、义门镇芦寨抽水灌溉工程作为抽水站工程典型设计、香庙乡芦村堰坝灌溉工程作为堰坝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1)永乐镇军村集雨水池灌溉工程设计
根据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新村建设中修建的新村作为集雨场,根据《雨水集蓄工程技术》中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项目区集雨场是按照新村面积房屋建筑占35%,庭院占25%,公共设施和道路占40%。房屋建筑材料为机瓦,庭院材料为混凝土,道路按沥青路面考虑,设计保证率采用75%。本工程设计新建集雨水池收集天然降水,在池内安装潜水泵抽水进入管道,采用滴灌形式灌溉农作物。根据当地集雨水池运行情况,考虑已拟定的水面面积,设计集雨水池上口边长为30m×30m,下口边长为27m×27m,深度为3.2m。根据项目区工程地质情况,水池基础采用40cm厚3:7灰土,灰土上浇筑20cm厚C13砼,池壁采用30cm厚M7.5浆砌石,池顶四周设1.00m高金属护栏。在集雨水池进水口处设2m×2m×2m沉淀池1座,采用30cm厚M7.5浆砌石砌筑。集雨场集水渠道与沉淀池连接。溢水管采用DN200PVC管与村庄排水渠道连接。在集水池底部布置泵坑一处深3.0m,直径1.0m,采用20cm厚M7.5浆砌石,用于安装潜水泵。从潜水泵至田间地头闸阀井的压力管道30m,采用压力等级为0.63MPa,管径为DN110,管材为UPVC。为了便于管理,在集雨水池北侧修建砖混结构控制房1间12m2,其内安装XJ01-14型配电柜1台。控制房距新村变压器40m,敷设VV3×16+1×10电缆,从配电柜至潜水泵距离10m,采用VV3×10电缆。
(2)香庙乡芦村堰坝灌溉工程设计
该堰坝灌溉工程位于彬县县城以东约20km处的香庙乡芦村,工程设计修建堰坝拦蓄三水河水,抬高水位,从取水口引水通过渠道重力供水到田间。引水枢纽工程位于村上游沟口处,河道宽度15m,基岩裸露。引水枢纽由溢流坝、取水口组成。溢流坝高3m,坝长15m,顶宽0.6m,溢流段长12m,坝体采用M7.5浆砌石,溢流面用厚20cmC18钢筋砼护面,断面型式为梯型。坝后设5m长钢筋砼护坦。引水闸布置在坝右侧,闸孔尺寸为1.0m×1.0m。修筑浆砌石防洪墙1道,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经计算防洪墙高度为1.5m,顶宽0.5m,底宽1.0m,采用梯形断面。在堰坝取水口处建沉沙池1座,沉沙池采用钢筋砼矩形池,长3.0m,宽为2.0m,深1.5m,设反向底坡i=1/10消能。出水端设平板闸门1道,闸门尺寸0.8m×0.8m,用于控制渠道引水。在沉砂池左侧设闸门1道,闸门尺寸0.8m×0.8m,用于排泄泥沙。从该村规划的堰坝出水池取水,在山根部布设输水干渠1道长1.42km,在垂直等高线方向布设7条支渠,支渠长度1.93km。每条支渠布设斗渠2条,共设斗渠14条,长度2.57km。垂直斗渠布设农渠28条,长度5.6km。
(3)义门镇芦寨抽水灌溉工程设计
从该村规划的抽水站出水池取水,在Ⅱ级阶地山根部布设输水干渠1道长1.9km,在Ⅰ级阶地的山根部位的Ⅱ级阶地上布设输水干渠1道,长1.2km。在垂直等高线方向布设支渠,14条支渠长度4.2km。沿等高线方向每200m间距布设斗渠1条,共设斗渠28条,长度5.6km。垂直斗渠布设农渠56条,间距100m,长度11.2km。规划该泵站建于芦寨村西北角泾河拐弯处,水流平稳,水深5m,可直接取水。人工开凿山岩修筑平台建站,浆砌石修筑防洪墙,防洪墙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经计算,防洪墙高度为5m,采用梯形断面,长20m,顶宽0.5m,底宽2m。防洪墙上建运行管理机房,安装控制柜,户外安装变压器,浇筑砼管坡,修建钢筋砼出水池给渠道输水。
结语
彬县水资源贫乏,水利设施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严重。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集雨工程蓄水、河道堰坝引水和抽水灌溉等方式,加大农田灌溉配套设施建设,可以新增灌溉面积8.1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16万亩,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利用率,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充分保障,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大作用。(本文作者:焦维烈 单位:彬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