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

时间:2022-07-31 03:12: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

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宏观发展不均衡、微观应用不协调的问题,问题产生直接源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的模糊。通过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建设以及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展望

【摘要】有效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立足于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遵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有关这方面的经验。展望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设,有效推进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以信息化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还要加大研究力度,从而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真正惠及儿童。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思考;展望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0年后,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之一专列一章,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这预示着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伸,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

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以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融入学前儿童的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知识的获取,教养经验的分享,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也越来越多地依托信息技术。有理由相信,在学前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寄予了更高期望。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发展契机。然而,如何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信息化?学前教育信息化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何?如何立足本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在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验?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梳理和解决,否则将成为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必要认真分析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而确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向日常生活的渗透,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和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设备,如智能玩具、数码相机、有线/数字电视、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等。社会各界为学前儿童提供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包括各种面向学前儿童的动画片、教育软件等。以学前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学前教育主题网站也与日俱增。可以说,近年来学前儿童接触信息技术的总趋势是,接触信息技术的起始年龄提前了,每天所花的时间也显著延长。

对于学前儿童接触信息技术,大部分家长表示审慎乐观。大多数家长鼓励学前儿童适度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认为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利大于弊。此外,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教养知识,分享教养经验。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络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到信息技术,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家园联系网页、育儿论坛、班级博客等。借助信息技术的家园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园联系的效率。

从学前教育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看,近年来我国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幼儿园网络化程度逐年提升,园长对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普遍持赞同态度,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日趋规范。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利用各类网络教育资源方面,能力较以往有较大提升。但总的来说,与家庭应用信息技术相比,幼儿园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相对滞后一些。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相比,幼儿园的信息化发展也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定位模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件建设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不高,能够获得的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培训与支持十分缺乏。目前,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学前教育信息化既要立足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遵循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也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验。综合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设

在教育领域,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征决定了学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当是接触真实世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以具体事物为主要凭借。因此,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只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环节,但不是核心。当然,信息技术的适当应用确实能够丰富学习环境,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辅助和有益支持。

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强调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直接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从支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整个生态环境来看待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借助信息技术的交流合作与相互学习,共同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从近年来诸多发达国家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的政策支持可以看到,大多数政策支持强调的是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加强互动,共同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支持系统的支持。具体来说,包括对家长学习教养知识的支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以及对幼儿园有效管理、家园互动和文化建设的支持。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合理定位,反映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只有打破封闭,将学前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纳入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蓝图之中,才能更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

2 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推进资源共享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永恒话题。学前教育量大面广,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在资源建设方面,首先应当体现政府的统筹和主导地位,即政府要有集中投入,通过建设国家和地方的学前教育资源平台,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其次,应当有效扶持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确保学前教育资源开发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最后,要探讨资源合作建设的有效机制。调动企业、学者、教师、家长合作建设资源库的积极性,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体现优质资源的应用实效性。学前教育的资源共享,既要注重国内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也要加强与国际优质资源的合作开发。

在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量的飞速增长,各

种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要实现优质资源的集成与共享,需要加强对优质资源评价标准与机制的研究。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筛选出真正优质的资源,才能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看,应当把资源建设与教育效能紧密联系起来。一是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集中整合本园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积淀或形成幼儿园特色文化的同时,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创设条件。二是要鼓励资源建设与创新,营造共享共创的氛围,在园所内形成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要为本园教师借鉴和利用外来优质资源提供便捷途径。

3 以信息化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瓶颈。而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信息高速流动、资源共享以及有效互动正是信息化的优势所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成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政府应当借助学前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区域内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利用度,发挥跨区域园际互动的效能。为此。学前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技术选择和解决方案的确定,都要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有利于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薄弱地区幼儿园的快速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集成、共享,要着重处理好本土化与均衡化的关系。信息化虽然促进了发展机会的均等,但只有在信息浪潮中不迷失自我,懂得反思与批判,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立足本土实际提高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4 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时代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特点,应当具备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过,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不在于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成为有反思力的观察者,有坚持力的学习者和有感染力的实践者。信息技术不是目标,而是途径和支持。因此,一方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操作、教学演示和课件制作水平上,而且更应当强调教学法、教育活动内容和技术的结合,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职前、职后接受的信息技术培训应当从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转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程发展,以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视频记录、网络互动、资源共享等便捷的信息技术条件,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园本教研、小组研修等形式,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还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突破传统教育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为教师创设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并为其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看,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造适当条件。支持教师反思信息技术如何支持教学过程,以便多方法、多途径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的有机结合。

5 加大研究力度,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真正惠及儿童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有关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利大于弊,但也要注意使用是否恰当。因此,我们更应当加大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力求扬长避短。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包括:信息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的生活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虚拟性、象征性的学习经验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影响是什么;如何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实际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模式;如何确保信息化过程中的公共经费投入,以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学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如何满足教师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构建教育信息化装备、资源评价的标准体系;如何协调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运行机制,以实现资源的高质量、可持续开发;幼儿园和小学的信息化发展能否协同,如何相互促进,等等。亟待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都需要我们在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发现,深入研究,积极解决,从而让学前教育信息化真正惠及儿童。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那些坚持记住童年的人将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前儿童身临日益开放与多元的世界,其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学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时代需求,要为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学前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诸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合力推进,协调发展。此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前教育信息化既要立足自身特点大胆创新,也要积极借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经验。我们期待,整个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机结合起来,齐头并进,以共同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的逐步重视,加速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幼儿时期,重点开发幼儿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针对学前教育活动进行优化,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成长。目前为止,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信息化

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

1.硬件建设投入不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是经费的大量投入。学前教育不属于政策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的占比中,仅仅为1.3%,与国际水平的3.8%相比,差距很大。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在所有幼儿园总数的占比中,达到了68.7%,尤其是农村开办的,基本上都是民办幼儿园。这些一般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大多数都承受不住太多的资金投入,与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根本接触不到。地区性的经济发展,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就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幼儿园内部多媒体活动室、投影仪以及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基本齐全,部分幼儿园甚至实现了100%的网络接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配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就比较低下,很多幼儿园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信息化硬件装备,教学设备仍是以录音机、电视机为主,30%左右的幼儿园甚至任何设备都没有。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个地区也存在差异。城市与乡镇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就存在很大的不同,教育失衡现象尤为严重。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改善区域差异以及城乡差异,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

2.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在幼儿园得到充分发挥,其关键点在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2011年12月颁布时,明确要求了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虽然这一要求并阐述的不是非常具体和明确,但是已经充分表明了我国政策目前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幼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以无法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个别地区有的进行了教育培训,但是涉及面比较狭窄,培训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国外学者霍兰德就指出,目前幼儿教师之所以无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整合,主要原因就是幼儿教师将信息技术当成了传统的教学工具,对其的看待眼光不是发展性的。她强调,整体的幼儿教育应该适应“适宜性”原则,只有从幼儿的身心角度出发,开展适宜幼儿的教学模式,设立一些合适的教学活动与游戏,这样才能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融合在学前教育中。

二、科学地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建设的基本措施

1.配备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要把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制定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建设网络设施时要采用辐射小的网络技术设备,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环保型的学习环境,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在幼儿园内接入无线网络,并且可以在班级上网。示范幼儿园以及信息化实验幼儿园可以尝试园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尽可能地为幼儿园配置一个多功能活动室,同时配备电子白板以及教学投影仪,适当增加园内的电脑设备,为教师、幼儿和家长提供充足的网络媒体资源。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核心,就是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增加信息技术,优化教师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技术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立更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幼儿的全面认知与学习,帮助幼儿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将语文、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这五大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实现各领域之间的整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使它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课程的结合。只有在学科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才能提高幼儿对于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设备的感性认识,提高计算机在幼儿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结语

就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情况来看,其发展过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就是幼儿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度不如中小学以及其他高校。其次,就是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我国政府以及一些地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而且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及发展策略,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会一直走下去的。

作者:刘桂英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当中,要求教育教学要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寻找并开发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从而达到教学活动的优化。对学前幼儿的信息化素养培育,能够进一步推动学前信息化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进行解读,旨在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信息化;内涵

学前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愿望,使学前儿童能够得到多种学习体验,促进学前儿童的整体全面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逐渐将现代信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使得儿童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在信息化教育中表达自我、感知世界、能够尽情游戏与交流,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氛围。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学前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部分,而且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因此,学前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以及国家信息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在上世纪910年代将国家信息化定义为:在全国的统一带领与组织下,将在农业、工业、商业以及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深入信息开发,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我国现代化进程[1]。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普遍运用,使得现代信息化教育资源更加的丰富,这有利于学前教育过程的优化,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化素养,使得教育的信息化逐渐向学前教育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学前教育信息化主要是对学龄前儿童的深吸发展进行信息化教育,使幼儿能够在学前能够热爱学习,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愿望,使学前儿童能够得到多种学习体验,促进学前儿童的整体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够尽快的进入小学阶段。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念指出:学前教育信息化用科学的思想占领教育阵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成果更加完美。积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和新时期人才的累积,从而也使教育事业更加茁壮成长[2]。因此,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判定过程中,最直接的表现是教育的过程是否采用信息化技术,以及能够塑造创新性人才。这就需要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配备适宜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适合的信息化资源,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学前信息化教育。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被人们片面的认识,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育,并没有将学前教育信息化形成完整的教育模式,并向多种方向的发展。这导致在学前信息化教育中,幼儿只学习了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等,忽视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无法有效实现。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信息化中,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幼儿,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必须牢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强加给幼儿压力,要保证幼儿在信息化环境中快乐的游戏和学习。第二,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根据国家或者地方的教育经费选取合适的教学设备。使得教育经费的拨付遵循整体发展、特色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渐实现学前教育的信息化,避免教育出现较大的盲区。第三,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教师要利用教学资源适宜的开发信息化课程,加强课程资源的及时更新和管理工作,使幼儿确实能够在新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到新知识,有效的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在工作制度上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这严重的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同时,学前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基础设施比例不平衡,导致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依然没有实现,出现了新的教育鸿沟[3]。因此,要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做好资源和硬件的基础建设工作,对学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培训,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管理,保障信息化教育的目标实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教育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信息化用科学的思想占领教育阵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成果更加完美。积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和新时期人才的累积,从而也使教育事业更加茁壮成长。在学前信息化教育中,要培养幼儿能够表达自我、感知世界、尽情游戏与交流,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氛围。因此,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当中,要求教育教学要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寻找并开发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培养学前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使学前信息化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马婧旖 单位:沈阳市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信息化探讨: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探析

摘 要:学前教育信息化虽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仍较薄弱。为了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与特点,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对中国知网近五年的130篇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进行分析,最后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幼儿园与高校,但两者间的合作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一些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较少;此外,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评价、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内容分析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具体目标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研究力量与研究人员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的合作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该方法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对信息内容根据类别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统计的结果,尊重事实进行描述说明,不加入过多主观的评判。其目的是揭示论文中隐性内容的事实本质和对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4]文献法是对论文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论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内容分析类目的确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中2011年至2015年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来源,采用“学前教育”并含“信息化”、“学前教育”并含“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并含“信息化”、“幼航逃”并含“信息技术”以上4组检索词进行检索。具体的检索方式是:选取中国期刊网,在“关键词”项上,在2011至2015年进行高级检索,共搜索出142篇论文。剔除与本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大的12篇论文,最后确定130篇论文作为本研究内容分析的样本。

(二)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研究情况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被高度重视,学前育信息化的研究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从相关论文数量可以得到:2011年至2015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数量上升最为明显的一年。随着政策的倾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力量会逐步加大,未来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会有持续上升的可能。

2.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笔者在参考了教育技术94定义以及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最后以“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纬度作为内容分析类目。同时又将内容细分为表1中的具体类别。最后将论文逐一分析、归类和统计,详情如表1所示。

结合表1的数据与文献分析的结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1)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较少

所有论文中,应用类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主要是对应用策略与应用效果的研究,应用个案的研究论文仅有1篇。其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涉及幼儿园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的方面。应用策略大多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的分析,除了有对信息技术应用时机、多媒体课件选材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分析。虽然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已被认可和重视,但大多仍停留在经验总结与个人体会的层面上,缺乏数据证明,较为感性。此外,缺少具体、典型、深入的应用个案的研究。

(2)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空白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但近5年在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的研究呈现相对空白的状态。通过笔者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大的问题,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依然缺乏多媒体教室、广播等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仍以录音机、电视机为主。[5]

(3)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地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6] 但从表2可得,评价类的研究论文只有1篇,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在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熟还未出现一个相对统一、清晰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评价方法,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地域间不均衡、不协同的原因之一。

管理方面也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薄弱环节,仅有一篇是关于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这需要参照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与地域特点,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我国目前还处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摸索阶段。

3.研究力量分布情况

为分析和掌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各单位的力量分布情况,本文将论文研究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划分为高校、幼儿园、小学、科研机构、其他机构这五种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如图1。

目前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在幼儿园与高校,其他领域虽有涉及,但研究比例明显较小,缺少科研机构的研究。其中约有57%的来自于幼儿园,幼儿园是研究主力。在幼儿园领域的研究者大多是幼儿园的一线幼儿教师,这是由于幼儿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大部分研究的内容都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关。其中1篇来自小学的论文是学前班老师所著。

4.研究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人员的地域分布情况,本文对所选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处行政区域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

经济与文化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图2可看出,论文数量排在前列的是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其中江苏省是研究力量最为集中的省份。一方面,江苏省经济实力雄厚,信息化教学条件良好,科研能力颇高,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江苏省文化发展相对发达,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省份。而西藏、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且学前教育发展本身也较缓慢,导致研究论文数量较少。初步分析,研究的力量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可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研究在一些西部地区的幼儿园中同样受到了关注与重视。

5.研究的合作情况

以了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合作情况为目的,本文根据所选论文的合作单位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合作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图3。

合作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方式。但在130篇论文中,合作完的论文共17篇,只占论文总数的13%,独立完成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7%,由此可知,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中,合作研究的较少,独立研究的较多。仔细分析后l现,同单位合作特别是高校同校合作研究的多,跨单位合作研究的较少,特别是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研究相对缺乏。由于思考问题角度不一样,在研究问题上,来自高校的研究更多聚焦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前景、对策等问题的理论探讨,而来自幼儿园的研究则更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三、结论与建议

在对130篇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随着政策的倾斜,在未来论文数量依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幼儿园与高校,但两者间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外,但一些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呈现以下特点:总体上涉及内容不全面、不均匀。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少;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研究相对空白;管理类、评价类研究相对缺乏。独立研究较多,合作研究较少。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1.应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软件与硬件建设。

2.应制定相对完善、统一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与多元、科学的评价方法,尽早了解情况,看到各地区发展的差距,才能有因地制宜的管理,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和协调应用。

3.应重视对真实、具体、典型的应用个案的研究,以向老师提供一定有针对性性、可操作性的参考。

4.需加大对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研究力度,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庞大学前教育资源库,合理分配资源,以缓解教育不公,推动教学改革。

5.应加强幼儿园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以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水平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