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03:20: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中语文小班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提高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有效的积极的教学情境,多些情 感体验,多些“语文味 ”和 “耐人回味 ” 我们的语文课堂,曾经因丧失情感而生 硬,因丧失语感而枯燥。而 “语文的外延是生 活”,语文课的教学情景,本来就应该像生活 那样有着变化无穷的活力。在小班课堂上,利 用学生的高参与度,找回鲜活情感和敏锐语 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有趣新颖的教学情 境,引发有思考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有意义 的课堂思索,却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成为有效 教学的基石和铺垫。一个有效的语文情景的 创设,还不止于鲜活、美丽 、动情,它还要在情 感熏陶中生发知识追求的制胜力量,将学生 引向热情的探究和思维的拓展,总之,它以感 性为基础,以理性为指向。 2.展开有效的充分的教学互动,多些展 示舞台,多些活泼趣味和积极交流 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 因为他把课教‘活 ’了 。”这个 “活 ”字,说的就 是教师要充分创设互动生成的动态课堂,再 利用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去灵活地 组织教学,达成目标。第斯多惠也说: “教学的 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 鼓舞。 ”一个聪明的老师,不会独个儿在教学 内容、教学目标间疲于奔命,他会调动学生, 让学生爱上展示自我的舞台,设法为学生创 设思维的冲突与碰撞,引发学生普遍而又深 刻的思考,抓住时机,渲染、鼓励 、挖掘,甚至 使智慧的火花与创新的灵感这样无法预设的 精彩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又一个新的平台。 小班化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也使教师组织更丰富的互动活动成为可能。 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课堂互动体现为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 、情知互动三种方式或组合, 三者都是通过信息交流来产生互助互惠的效 果,是以教与学的动态统一来达成共识、共享 与共进。 3.培养有效的合理的思维习惯,多些碰 撞争鸣,多些独立严谨和多元深刻 以前的教学更着重记忆知识点,新课标 理念则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一个最 基本的变化是,不光要教会学生既有知识,还 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让学生有一双能用语 文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形象思维 和逻辑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因此,我们要努 力启迪、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懂得有条理地 思考、有根据地思考 、批判性地思考 、反省性 地思考、彻底地思考,磨练流畅 、独到 、深刻 、 敏捷、精进的思维品质 。克服现今出现的课堂 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实质却呈现学生思维 肤浅和思考苍白的消极现象。只有把 “学 ”的 权力还给学生,把“想 ”的时间留给学生,把 “做 ”的过程交托学生,促使学生在知识和人 格上尝试自我建构,学生才拥有自己独特的 思维空间,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4.达成有效的灵活的理解应用,多些迁 移变化,多些自主表达和方法点拨 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一个标志是能够活 学活用,从听得懂到学得会,从能读书到会考 试会运用,是有差别的。要掌握稳固有效的知 识离不开迁移,迁移指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心 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学习时对学过的知 识、技能和概念掌握牢固,且善于分析思辨,那 么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 能和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或推动,这叫学习的 正迁移;反之,如果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等掌握 不牢固,又不注意分析思辨,那么己学得的知 识、技能和概念,则会对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概 念产生妨碍和不利影响,这叫负迁移。一般教 学中谈迁移,都倡正抑负,要求将已经学过的 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锻 炼利用已经掌握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在小班化教学中,讲析、活动 、练习的结 合日益成为常态,语文应用的广阔使练习方 式多种多样。立足课内知识在不同情景下的 应用延伸,在变化中学习和摸索语文读写方 法,通过练习串联相关知识点巩固知识结构, 这应成为迁移训练的基本内容,自主、方法 、 运用,是关键所在。
二、关于提高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策略的 深思
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个体活动性和 个体差异体现出来了。这决定他们在教学活 动中感受、发现 、理解的程度有别,但只要他 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 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进步。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 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 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 意识,重视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 眼光看待学生活动,使自身言行成为学生自 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为实现教学目标 而采用的各项策略,都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 基础上,为促使所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 到最好的发展而服务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 容、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设 计教学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点燃 学生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理想和现 实总有距离,每一步的所得,都留着“为什么 这里那里不能更好”的尾巴,教学探索就和学 生的可能性一样,是无止境的。 总之,基于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语文教 学活动,在丰富的创造探索、策略运用中已经 焕发了生机活力,还有着更大的潜力需要去 唤醒。当我们把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主体 地位落到实处,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 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李艳红 单位: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市分校
在高中大班额授课制下的情况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很难在教学上取得突破性的效果,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很难得到实行。在这背景下,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所谓小班化 教育,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班额的教学班级之内,按照其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育形式。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每一位学生的优质发展为基本教育理念,并真正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在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实行多项互动等多种教育有效手段的进行,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而优质的发展。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不少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如何根据小班化教学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讲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索。
1和谐氛围的有效创设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小班化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激情勃发,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释放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以为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师生的平等关系是现代教育所必需的,因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里,潘老师就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参加了学生的互动。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以一个普通的组员身份,一个大姐姐的身份,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以称呼朋友的方法称呼学生,直呼学生的单名并重叠叫她,显得很亲切,从老师变为朋友,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师生双方的灵魂能互相碰撞、互相回应、互相融合、互相创生。像这样的氛围怎么能不轻松,能不和谐呢?就是想要不轻松、不愉快也难呢。
林老师常说,上课时我总是带着很多“高帽子”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愉悦能使人快乐,快乐呢能激发人的潜能,能开启人的心智,使学生的灵感涌动。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其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该像林老师一样,在小班化课堂里,高频使用赏识的话,注重多元评价,把老师赏识的眼光和激励的话语成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最滋润的元素。
在教学中,赏识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真正实行“当太阳普照时,灰尘也发光”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用赞美架起师生互动沟通的桥梁,用赞美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用赞美为学生铺垫一条健康的绿色大道。潘老师、林老师的教学实践,为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互动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在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点点经验原因所在。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家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课堂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小班化教育的课堂实践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多向学习的有效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互动学习,小班化教育为互动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互动学习意味着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境界和精神氛围;互动学习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学习兴趣的提高,创造性的解放。
在这堂课中,黄老师为学生的学习创立了民主、开放的氛围,学生纷纷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以达成共识、共享、共同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唤起,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调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这种生生互动中,学生之间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与别人交往的心理,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徐老师师生共同设计讨论题,并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师生积极互动,学生敢问、敢说、敢评,师生共同融入到了积极学习的活动中去,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并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徐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又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和能力。
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所以,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使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基于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合作学习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发展
在我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确立了"自主择标""独立学习""合作交流""质疑解难""体验成功"五个教学环节,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研究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合作学习这个环节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不足。
1.合作=合坐
自主分层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应该是两种模式,他们之间确实有着相似点,可以相互借鉴,但绝不是武断的合二为一。在学生的座位问题上,我校采取的是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因为同质分组,有利教师重点辅导,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分组,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可在导学案的制定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这样的座位安排本来的目的是方便学生的合作交流,但也应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作业抄袭、自习课纪律较差、课堂注意力分散等现象。
2.过分注重合作,忽视了独立思考
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有时我们的课堂会过分关注合作的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导致课堂热闹有余,而冷静不足。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总会有这样一个环节:品读文章,赏析语言。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沉入文本,细心品味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而有时课堂上老师为了体现合作交流,也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对美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一味交流讨论只会阻碍学生个性思考、个性思维。
3.合作的形式单一
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合作仅限于小组讨论。其实长期以往使学生形成了课堂学习浮躁虚夸,华而不实,肤浅不深入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并且有时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方法的指导,名为合作学习,实际上也就是成了少数优生的个人论坛,交流发言也就变成了个别人的主观认为。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怎样实施合作交流,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他们体现自己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只有遵循章法、科学分组方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分组法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学习应采取多形式
4.1 游戏竞赛式
合作小组之间采取游戏竞赛形式,适用于各种难度不大的探索性学习,用积分的方法进行评比,比如诗词背诵比赛,在抢答过程中,学生根据要求思索、探寻、比较,确定 正确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2 互问互答式
互问互答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可小组成员之间提问解答、也可小组与小组之间提问解答、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解答,特别是如果讨论的是同一个材料,在提问解答中引进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既有合作又有探究学习的氛围。
4.3 协商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通过发散归纳的过程来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就探究的主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记录人将这些意见全部记录在一张大纸上,然后由本组代表在全班陈述,再在各组陈述的基础上集中出全班的意见,在讨论中主持人、陈述人和记录人每次都要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5.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指导
合作前,教师要先让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受到影响。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明确提出时间要求;其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意见和行为,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已经取得的成果,及时掌握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氛围。
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给予科学性的评价,更要对各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从不同角度肯定小组的合作,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种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主体性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形势下,许多教师面对着小班化教育的新的背景,能够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积极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成创新,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地被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所代替。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不少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如何根据小班化教学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讲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情境往往令学生兴趣盎然。怎样才能创设出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实际,创设出不同的学习情境,为课堂的有效教学作出有力的铺垫:
1、创设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语文以它的工具性和生动的形象性与生活保持着一种不可或缺的联系,创设情境就要发掘和发现其中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受浓浓的“语文味”。这就是一些专家所说的“语文课要像语文课”。
2、创设有思维价值的语文教学活动情境,使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教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语文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直接从语文旧知开门见山地引入,简洁明了,同样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冲突与碰撞,引发学生普遍而又深刻的思考。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生成”,这些往往是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创新的灵感。一个聪颖的老师,就会抓住时机,进行渲染、鼓励、挖掘,使这些无法预设的精彩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又一个新的平台。
二、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自主探究活动是否有效,首先是看探究或合作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否有探究的价值。问题在于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必须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借助语文教学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就能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探究语文教学及其价值注入生机和活力。
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研究。面对探究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推理等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在探究中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的思想与方法巧妙、精当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不断调整解决问题的思维和策略,常常能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回归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于“自我建构”的方式中得到实现,这就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自主课堂,探究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拥有自已的发现乃至生成的过程,才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学得有趣,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三、语文教学思考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有一双能用语文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因此,在语文各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都应努力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坚决克服课堂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背后掩盖着的学生思维肤浅和思考苍白的消极现象。
1、 联系生活中寻求积极的语文思考
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把语文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教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信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思维之间联系的桥梁。 教师必须紧扣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积极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思考。
生活中到处有语文,到处都存在着语文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采撷生活中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应努力使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有机的教学活动中,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会积极的语文体验与思考。
2、咬文嚼字中寻求严谨的语文思考
语文是一门形象而又严谨的科学,语言的特点是言简意赅,精练准确。常常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都会影响甚至改变原意,都会造成累赘或造成句子不通顺。比如, 修辞语言的运用,成语运用中正误的辨析,语病的辨析,包括文言文中实词语义的辨析等等,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寻求严谨的语文思维,努力学会运用科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学会表达,学会创新。其中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坚持不懈地抓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积累;持之以恒地抓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认真细致地抓审题答题的准确规范。
3、开放训练中寻求积极的语文思考
思考的灵活性是指主体面临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使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多方向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的见解,从更广阔的角度展开语文学习思考活动,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
(1)巧设开放性题目。在课堂练习中,教者要适量设计开放性的题目。例如有些题目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题目可以不给全答案,由学生去补充;有些题目给一些提示和问题,由学生自己编题;有些题目可以有多种思路,让学生比较哪种最简便,最有效……如教师可以提出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项羽没有在乌江边自杀,结果会怎么样?玛蒂尔德拿到了弗莱思节夫人给她的项链赔偿金以后她会做些什么?格斯拉转向参与了制靴业的竞争后,会出现怎样的故事?烛之武没有前去说服秦军退兵,情节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形势会如何发展?这样的问题与思考,往往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思维的求异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趋优化。
(2)激发求异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力提倡求异思维,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灵活运用,收到积极的学习效果。
(3)要适当进行非常规题的训练。教师安排的练习题,一定要注意不要太模式化,要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设置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只有具体目标而无脚手架。这时,学生的思维不受框架制约,遇事多想其指向的可能性,遇题多思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能自由地探索各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思考的灵活性。
4、变式训练中寻求深刻的语文思考
思考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可见,如何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如诗歌鉴赏题的训练中,学生往往只想到题目该怎么答,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思考作者在想什么,命题者想让我如何答,变换角度,变换思路,变换题型,换位思考,往往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要注意思维的变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顺向的思维比较容易,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上,顺向的好掌握,逆向的则不好掌握。所以教师套特别注意训练学生思考的双向性,培养学生可逆性思考,防止学生思维定势,而影响思考的深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2)要注意情境叙述上的变式。一道普通的问题情境叙述上注意多样性,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刻性的。反之,形式太单一的叙述会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格式,使思考肤浅而贫乏。
四、引领语文化学习活动,促进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已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并努力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孩子们去经历、去感悟。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总存在一些缺失的现象:如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自主活动的技能不强;活动形式单一,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活动仅理解为动手操作;课堂上由于活动过程失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活动的思维价值不高,学生不能很好地从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学活动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价值和效能。
1、有效的语文活动需要学生手、口、脑并用,自主探究
如果学生的操作活动变成了简单地执行老师的任务,变成对书本的一种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简单运动而无需激活大脑,那么,它的功效就会大大降低。我们不能以教师的脑代替学生的语文体验和实践,有人称之为“教师的脑,学生的手”,即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模仿性地动手做一做,并未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时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如现在的“读本”变成了“考本”,教材变成了“考例”就是有力的证据。
2、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有价值的引领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语文学习活动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借助活动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
五、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口、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话、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方能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积极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能够受益终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或小组)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语文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平台。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六、运用激励性评价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感受、发现程度各有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或深或浅、感受或多或少、发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适时的给予激励,输给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响应。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意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使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基于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