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11:19: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于工业设计这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不仅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原则。本文通过专业的教学系统和传统的设计分析,对从工业设计实习基地建设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对于建设教师在教学方面标准化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符合法律的工业设计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性是非常强的,而且具有实际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设计的学生是未来的工业设计师,设计教育的滞后,将直接导致未来社会的工业设计整体滞后。建立一个注重实践锻炼和促进发展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和深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性
实践教学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结合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通过整体设计和设置合理的课程实习,将培训和实践教学合理的配置在一起。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人士,包括要求能运用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保证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工业设计教育需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工业设计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竞争中,探索它们的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学校可以概括的,工业设计不仅涉及一系列的传统学科,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强度理论,还参与了许多新兴的学科,如人体工程学、价值工程、仿生学、设计美观。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艺术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工业设计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型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只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传授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要在现实生活中,深入到实践中培训技能,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形式
1.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学生主要涉及的早期研究和企业产品的概念设计。由于根据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局限性,学生设计出的产品可能不一定能直接提供给生产企业,但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创造性新思维和新理念,并且众所周知,在21世纪企业都需要在思考中发现新的成长道路。未来的工业产品,必须要注意产品在市场领先地位,并愿意大力投资新产品,如日本的百利达、广东的TCL等,都与国内的一些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供长期发展的要求。
2.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研究主要基于企业引导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然后将其结果直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近年来,“工作室”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也成为了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来自企业的主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间的生产设计。并且许多学生通过开放的实践培训,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为雇主的优先选择对象。
3.设计竞赛。近年来许多公司注重产品的设计意识,使以提高学生设计意识的大赛一个又一个的被相关企业所组织。对于一些在大赛中胜出的学生,许多企业都采取了获奖者的优先录入的方式,这些也反映工业设计专业和社会文化的突出特点。此外,利用工业设计实践教学,让学生实习的成果能够运用到企业当中去,为企业的工业设计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建立企业产品开发商的决策和制定设计风格。
三、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的学生都有一种急切直接面对市场的想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理论的不可或缺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如何把“课题”与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结合。作为老师,在这个课题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引导,从而避免学生可能出现的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和出现专业素质和修养不够扎实从而走不远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需将实际课题运用到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并且观念上的引导做到足够的重视,另外,在每一次课程完成后我们都需要系统总结。如此一来,以课题为中心,同时不断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理论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的增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2.从合理安排出发,注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不同形式与教学的结合。我们知道,一系列螺旋式上升的产品设计课程是我们工业设计学习的重点。而我们的实践教学要注重安排的层次性,首先要安排好时间先后,然后与不同阶段的课程切入,最后与不同形式的结合。比如在概念设计中学生在课程(课题)中完成市场调研、分析、概念设计这一部分是,可能我们大多数学生完成是一些调研报告,或者是概念方案图,那么该类型的课题可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知道如今的设计竞赛一般都贴合企业的需要,所我们需要把竞赛的命题融入到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去。
3.从实践课题出发,实现学科知识体系化。作为两大块专业的内容,我们应该注重工业设计学科中设计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同等重要性。一般来说,很多高校工程类课程由工程类教师教授,教材也一般使用工程类教材,学生很难找不到课程与设计的联系,也就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两块内容都统一到实践课题中去,把实践课题作为一个支撑点,这样学生知识结构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便得以加强。我们可以围绕课题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尝试,不仅可以实现工程技术类与设计类课程之间的交叉,而且可以完成跨校际、跨学科、优势互补,对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富有启迪意义。例如对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就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对于北京奥运运动鞋的创意设计,就是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体育学院合作完成的。对此,两校的学生能够根据课题要求,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大胆的在专家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创新。并且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学生能够学到许多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的产品设计的复杂性、深刻性的理解,所以利用实践的方法教学,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飞速提升。
四、结束语
对于工业设计这门新兴学科,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形式都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工程知识不足,缺乏技术开发的拓展能力。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乏,已经使得不少企业厂家对实践性教学中能否完成企业的创新开发任务产生了怀疑。其次还有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务繁忙和自身进修使老师处于两难之中。未来的社会需要大量工业设计人才,而完成这个重任必须依靠教育,尤其需要能启迪智慧又结合实践动手的教育模式。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人才才能与时代背景相适应,才能创造新的天地。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概念创意应用于实际设计体验的重要过程。工业设计的专业性质和就业环境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创新思维,能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工业设计教育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工业设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校企联合
近年来,在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大国。今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设计师,但从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学生就业率不断下滑,工作不稳定,另一方面是设计公司和企业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高校设计专业教育方式、内容滞后,导致整个社会工业设计的滞后,所以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目前设计教育界共同探讨的热点课题。工业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足够的创新思维,又能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因而,在各大设计院校的教学改革中,都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放在首要位置。
一、国内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教育模式和方式还不成熟。一般本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都设立在艺术学院和机械学院,也有一部分学校已经成立专门的工业设计学院,但其课程设置基本类似,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由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三大块组成“三段式”的设计教学模式。一年级以公共课和美术基础为主,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三年级和四年级开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方式通常是先讲授理论部分,然后把设计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凭空做设计,也有一些老师会直接让学生参加设计竞赛作为课程作业。还有一部分设计专业理念较领先的院校如清华美院、广州美院等,纷纷引入了“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机制改革的建议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设计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难以应付工作上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高校逐渐意识到实践性设计教学的重要性。相比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必须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积极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
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组成部分,是对理论课程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是学生由动脑到动手的重要实现过程。例如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从大一开始,每个学期都安排2—3周专题设计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工业设计专业的新型培养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实习内容。一年级阶段开设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和速写等,结合所学知识安排写生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二年级阶段注重的是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运用,通过概念性的设计课题或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或是带领学生到工业设计前沿城市和地域进行设计考察,以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三、四年级阶段注重学生与市场接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更多地考虑校企联合的培养意向。在与企业的联合实习项目中,邀请企业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举办讲座,到企业参观学习并了解相关产品的有关知识,并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产品项目开发中。由于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继续驻厂实习。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担任外聘教师。
由于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成长阶段,很多学校近几年才成立此专业,由一、两名资深专业带头人和一群青年教师组成师资力量。有些研究生刚毕业就应聘进学校,没有其他工作经历,虽然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比如组织青年教师参与一些实际设计项目,并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及设计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扩大其设计视野。在教学方面,采取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或实行“助课”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学名师作为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国外,很多艺术类大学大量聘请世界著名设计机构的资深人士做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可以带来最时尚的设计资讯。工业设计是一门多专业交叉的学科,设计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属于时尚行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的专任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其社会实践能力和某些专业化能力就可能不如设计机构和企业的专才。因此学校可以聘请这些企业或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或实践环节的外聘教师,这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分析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3.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
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要置学生于真实的设计环境中,用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实践,检验自己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与提高。实践教学的设置应该以地方经济建设为支撑,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加强与地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签订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项目,保证实习内容的规划与行业发展同步。如珠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级的服务与制造业基地,尤其在家电、家具、玩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行业规模,在工业设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企业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就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积累相关产品的设计经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4.建立专业工作室,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之路。
这几年高校持续扩招,如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一个班扩招为三个班,单年级学生数30人增加为75人。扩招导致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氛围懒散,师资和教学硬件设施滞后,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弱化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入手成立了专业工作室。工作室不承担教学任务,而是在课余以辅导的形式培养学生,学生自主报名,采取淘汰制方式由老师面试通过后方可进入工作室。工作室的运作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2)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际攻关项目。(3)辅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工作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动手能力,将学生的优势设计资源和市场相结合,使设计教学有效地与行业先进技术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成为产学研的实践性教学的基础。
5.大力发掘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充分体现规范性和实效性,并把生产、建设、管理、市场营销等真实的职业环境纳入设计实践的教学范畴。高校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在学院中建立研发中心,是国内外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近年来,各行业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企业对设计越来越重视,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寻求与学校的合作。高校应该把握机遇,大力发掘社会资源,加强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筹办培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实践的场所,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充分感受市场氛围,把实践的成果及时地转变为经济效益。
三、结语
如今工业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达“知”,更要注重“行”。即建立科学规范、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全新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并将校内教学延伸到校外教学,把理论与实际、动脑与动手、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满足用人单位“到手就能用”的人才需求,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职业发展平台。
摘 要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构成课教学方法研究着眼于“基础性、技能性、创造性”这三方面,文章从“设计基础的基本功训练”,到“技能层面的造型训练”,再到“以创意为导向的强化思维的综合训练”;从教学内容方式、教学互动以及一些细节化的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符合工业设计发展需求的新型设计构成教学模式。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构成教学 工科背景 创新思维
1 项目研究的意义
工业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在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分为艺术类和理工科类两个方向,大部分工科类学生美术基础较弱,但理性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构成这门课程强调对形式和创意的研究,包括物质材料、媒介、造型词汇、表现手段和组织方式。是要求学生掌握表达自己设计思想和创意的能力。即不仅要解决表现技能的问题,还应该起到他们设计意识的基础性启蒙教育的作用。设计构成的基础性训练就是为了能够激发更多的设计创新而做的一种铺垫。我们的设计构成教学怎样更大限度地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课程目标是帮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造型设计的构成观念,训练掌握二维和三维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造型构成的形式美感把握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专业技能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2.1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误区
工业设计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现有很多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大多数是在机械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认为产品设计就是“机械工程+表现技法”,只要把机械工程、造型材料、人机工程、表现技法等课程学好了,学生就自然会做设计了。这绝对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误区。现在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对生活好奇心的培养(设计来源于生活),对事物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
2.2 学生无法完成从构成到设计的蜕变
目前普遍存在针对工业、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的构成课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采用一个大纲和教案,作业要求也是相同的。在教学的方法上没有进行特殊的区分,采取通教的方式进行授课,以至于到了大二大三上专业课,真正要求设计产品时,一些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想象力,或过于拘谨、不敢下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造型的形式表达能力有限,没有很好地达到设计构成作为造型基础课程的目的,也没有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和专业课之间存在着难以衔接的断裂带,我们必须将这一课程加以前瞻性的发展,才能适应专业的需要。在设计构成这门基础课上,课程施教的方法和形式内容要有所区分,因材施教才能真正适应于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研究思路
课程结构专业化:根据工业专业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与模块,首先,在原有的课程结构中加重创造性思维部分的比例,把思维的开发做为创造力的基础;其次,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需求侧重开发对形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具体课题的训练,每个课题对学生都有创造力、造型、表现等要求,但会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地进行。在整个课程的模块上可以进行有目的、阶段性的分类。
教学模式互动化:工科的学生相对比较内敛,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学互动,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都要很好的效果。在课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教的环节,另外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比较、讨论,提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收他人好的表现方法来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可互相激发兴趣,最后教师在总结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从自己对课题认知角度提出对作品的思考,也会增加学习专业的兴趣。
训练课题创新化:由于设计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重点,作为课题训练的创新性,要求学生以更新、更广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灵活的表现手法与各种材料工具,养成对各种形态及材质的探索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训练课题内容包含:“形”(点、线、面、体)、“色”(明度、色相、纯度)、“质”(工具与材料)及对产品造型的抽象训练,为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过程草图化: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思想过程:草图构思是一个脑、眼、手全程参与的连续过程。图像令各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去。思想过程草图化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课程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重视记录上课过程,记录学生讨论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促进思想的开放与流动,困惑、矛盾、彷徨、冲突、应变、坚持等态度和立场都在过程中得以展现,因此也会有激动人心的思想火花闪现。重视过程,意味着不以结果为定论,而以过程中的思维开发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点。
课堂训练加强化:侧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加课堂练习的强度。“学以致用”,是课堂练习的目的,也是很多课程教师常用的手段。设计构成课程也同样需要强调课堂练习,这就需要根据当堂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基础,给出学生练习的内容及要求,限定一个时间,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任务,加深对知识点、造型方法的理解、记忆及应用。
学习过程感悟化:这一点其实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但又是被忽视的一环。不论是工科的学生还是艺术类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运用一些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每当一个小阶段学习结束,学生要对自己上一个阶段的学习做总结,总结回顾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评价、建议等,对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
4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研究目标
(1)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构成走向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加强工科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想象力为教学目标,提高他们创造的主动性。设计的艺术层面是感性的,设计的技术层面是理性的,这看似矛盾的规律使设计作品的精神性内涵得到物质性的发挥与体现。设计构成课的任务是在设计基本思维方法的学习上与后置专业课程衔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构成基础课题的设置,使学生在感受课题的过程经历思维的“收与放”,这正是基础课程应该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
(2)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文学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展示优秀的国内外作品,对典型的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在设计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性与审美性。
总而言之,设计构成作为基础形式课程的目标,从工业设计专业的角度看应该力图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要完成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开拓,这是设计之源;其次,懂得从各个领域去获取信息,并学会概括和提练信息的方法;再次,重视物质材料的特性,了解利用物质材料的方法,研究各种条件限定,并学会去突破这些限定;最后,培养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让整体的审美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5 总结
设计构成课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创造形态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限制条件,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需要我们集中于“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重点在于方法的教学和思维的训练,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训练学生思考程序的严密性与构想方法的灵活性;(2)通过审美判断力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文化、风格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思考;(3)通过课题的实践性教学,开拓学生对工业产品设计的新造型语言。
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在促使着我们不断地进行教学上的研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勇于改革,不懈探索的精神。只有这样,课程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发展,也才有可能不断地发掘、发现新的方法,获得新的认知,建立新的理念。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在《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产品透视不准确、排线不科学、材质表现技法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明确产品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最终更好的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产品表现技法;透视;材质
自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起始点包豪斯学校的开办,建立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把设计教育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理论课、专业课三大类别,其中基础课包括形式基础以及表达基础,而表现技法的课程就属于表达基础类别。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成熟,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的表达越来越依赖于电脑。但产品的大多数造型在设计过程初级阶段时,设计师的思维是不稳定的也是不成熟的,各种想法交替出现。而用电脑来表达设计师头脑中随时闪现的构思是不方便的也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如此,在产品设计的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徒手绘制产品快速表现的反复训练来强调手脑并用,培养创造力、造型力和感知力是及其重要的。
一、产品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产品表现技法课程开设于工业设计专业大一下学期,同学们对于手绘的认识受素描、速写等基础绘画课的影响,认为自己对手绘技能很熟悉,上来就拿A4纸开始临摹,“照葫芦画瓢”,手上画着,脑子却分神去聊天、听歌等,不用心揣摩原作者的表现思路,不去抓透视、不抓结构。导致同一个产品换个角度就不知道从何下手,版面布局只会机械的临摹,主动思考的能力欠佳。
2、教学方面。首先,教学内容不系统,缺乏规范性,教材选择也不统一。各个班老师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教材,多以学生临摹为主。课堂里,老师也只是就课论课,没有将课程展开来,没有将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进去,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快速表现头脑中的设计想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临摹。临摹多了学生往往出现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不了解结构转变与线条变化之间的关系。处在见一笔画一笔,见一个结构画一个结构的状态。后果是:学生的线条流畅性没有了,形态的变化规律没有掌握。
二、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首先抓产品透视
产品设计中使用的透视法是把映入人们眼帘的三维世界在二维的平面上加以表现的方式、从线远近法开始,经过了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才形成了今天已规范化的立体图画法。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造型,效果图作为向他人传达的媒介,透视图是及其有效的手段。所以,透视法是产品设计师必须学习掌握的技术之一。透视好比人体的骨骼,骨骼构架好了,再用线条和颜色丰富它的皮囊。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训练透视关系,把透视画准后再讲究线条的编排。透视可从两点透视到三点透视、立方体透视到圆形透视练习,有简到难。通过掌握产品的透视关系、各局部结构的左右关系、前后关系等,有便于把握产品的整体效果。
(二)其次,加强排线的训练
在产品表现中,由于有一个快速表现的概念,所以,很多同学认为画的越快越好,其实不然,快速表现有很多时候是慢写或是默写,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快速表现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但由于它的简练,这种形式当然比其他方法快得多。
排线就是按一定规律排列成的线条,或疏或密、或多或少,按灰度的要求和块面的大小而定,难点是在各种曲面上的排线。对于曲面型的产品,所表现的排线一般由曲线组成,即所谓曲排线。实际上,要用简单的工具和排线哪怕是曲排线来表现球面是很难的,这是由于我们所用的工具过渡面太少,快速表现的要求又必须尽量简洁,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处理好曲面的效果,唯一的办法是简洁,适可而止,有曲面的感觉就行,不必求全。排线一般常用的就是“之”字形,需要避免平行的排线太多、排线不可过于呈放射状、不可交叉,掌握以上方法和技巧是画好产品表现技法的必练步骤。
(三)第三,加强产品的质感及表现
在有限的时间用简单工具表现三维效果时,怎样尽可能少的笔触表现产品的质感,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将产品的质感分成几类来理解和表现。例如透明质感、有花纹、图案的产品、皮革、有高光产品等等。通过材质的分类训练,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现技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学生在《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产品透视不准确、排线不科学、材质表现技法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明确产品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最终更好的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构成基础课程应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应用,教学方法注重启发与引导,教学形式与科技辅助设计相结合,从而承担起由基础教学向专业设计转化的纽带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出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珠宝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展示设计、界面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分支专业,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行业的细分不断产生新的设计门类。构成基础课程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应用
构成基础课程作为设计类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刚引入我国时差别不大。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应紧紧围绕“观察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与组织----归纳出创造美的方法和规律----利用归纳所得方法和规律进行创意设计”这一思路进行,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并发现其中美的存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产生美的视觉规律,并对造型、色彩和形体进行抽象和概括训练,课程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从感性感受到理性的,从具象描绘到抽象表达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以往的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课程结构,根据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将其分为二维和三维两部分,二维注重对二维空间、二维造型规律、色彩基础的训练,为产品设计中的结构与布局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产品色彩设计等提供基础训练。三维侧重三维空间、三维造型规律的训练及对材料的认知,为产品设计中的产品造型设计提供基础训练。
课程以课题的形式展开,课前向学生任务书,使学生充分了解课题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考核标准,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课上向学生讲解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作业成果以学生汇报、教师点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了解自己做的如何。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与引导
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切实践练习需要明确而充足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教材着重对构成的基本法则进行介绍,内容比较空泛。教师需要对设计史、艺术史、设计的现状等有充分的了解,综合多方面知识向学生透彻讲解构成艺术的产生、发展、影响及应用。
主动探索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分析事物,在训练中使用新材料、新方法进行创作,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作品,发现构成艺术的应用及对这些作品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堂讨论: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意见和提出问题的平台,可对某一件作品、某一种方法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题汇报: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作业结果以汇报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充分表述设计思路、理论依据、设计过程及设计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形式与科技辅助设计相结合
结合课题训练准备不同的教学设施,除了传统的平面绘画和折纸训练外,充分发挥科技辅助设计手段,让学生了解材料与工艺,将设计方案付诸实践。如基本型抽象训练课题中可采用传统的绘画方式进行;空间布局训练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面的训练中可根据材料特性(KT板、木板、瓦楞纸、油泥、粘土等)为学生提供刻刀、曲线锯、切割机、刮刀等工具和设备;三维空间训练可结合3D打印机进行作业结果的输出,除此之外,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工艺和技术进行设计尝试。
构成基础作为基础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形成紧密的连带关系,通过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专业学习中必备的审美和造型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专业方向递进,为之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吕珊(1986-),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