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2-12-24 09:01: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河北省各高职院校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模式,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与改革,为河北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如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已初见成效。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都通过多方深度合作,不仅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得到了较好的结合,而且提高技术技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为河北省高职院校,学院坚持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学校与燕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河北省高校电子非晶合金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走出了一条合作紧密,科技领先,成效显著的特色发展之路。另外,还依托“国家级数控人才实训基地”,完成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数控技术专业群”重点专业建设,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助推了环渤海经济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一、“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更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河北省高职院校,皆在办学功能、专业机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服务区域的能力尚需提升。1.企业内驱作为产教融合的合作者,企业以“共享共赢”为目的,缺乏对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主动性,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对于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不强烈,呈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通常,企业认为参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呈现出形式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和学校没有形成伙伴关系,其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和谋划,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2.师资队伍河北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缺少“能工巧匠”和“技能专家”型教师。由于队伍缺乏高层次和高技能型教师,这样不仅降低了高职院校科研和教学水平,且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在技术咨询服务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需要,最终无法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合格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校企合作并不紧密,加之投入的资金、设备和优秀教师有限,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尚不能满足产教深度融合的需要。3.政策体系《意见》提出支持企业介入职业院校办学政策,政策落地不是某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作为国家政策的实施者,应多方协同联动,而不是教育部门孤军奋战。然而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恰好就是某部门和地区政策落实得少,某部门对于自身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意识不足,实行主导作用的途径随意,执行时多参照普通教育管理规范,缺乏对校企的资源整合、经费引入和保障机制,致使出台的政策不落地。

二、“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1.制度环境根据《意见》中提出的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施展才干的制度,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参照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引进企业精英、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师资队伍。鼓励高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加入到高级别的项目,培养学生实操和创新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项目为纽带,提高高职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对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担当任务的主导者。

2.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已进入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时期,对比《意见》提出的目标和举措,积极调整办学机制、专业布局,与企业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将动手实践内容引入课堂,开展实训体验,聘任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精英授课。依托“河北大工匠”的宣传,实施工匠进课堂。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高职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深入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和职业文化进课堂,不断完善职业素养评价机制,探索建立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以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新机制。

3.协同育人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提出协同育人新机制。一方面,院校侧改制度,企业侧改途径,社会组织侧改市场服务和信息平台,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借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知名和美誉度;企业借助学校,提高宣传和企业形象。双方合作的育人机制,不仅节约成本,助推创新成果转化,优化产学资源配置,便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0):88-91

[2]王剑,宋建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37-39

[3]黄倩.“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09):66-68

[4]窦立军.基于“共赢机制”的多元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8(03):62-65

[5]李春.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之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57-60

作者:周鑫 张秋敏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