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09:1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职计算机体系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联网+教育”是一项新型的战略设想,旨在将传统的教育行业与新兴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结合,创造教育行业发展的新态势。目前“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中国范围内还没有得到大范围普及,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对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依托“互联网+教育”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一)新媒体平台与教学课程体系的结合
随着智能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逐渐取代传统书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首要途径,相关的媒体平台也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依托互联网信息传输快速性、准确性等优势,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新媒体平台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创新的目标。例如,高职院校教师在数据库方面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的授课内容、授课手段、评估策略等方面将移动终端平台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在原有的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储存器管理等内容上新增大数据和移动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库运行方式革新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具体的平台为例,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分析某一平台的数据处理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引入新的媒体平台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慕课、微博等平台实现直播教学和录屏教学等;在教学效果评估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应的试题设计、成绩考核等工作,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和提交相应的作业,使教学效果的呈现形式更加直观,实现作业收集、批改、反馈一体化,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1]
(二)云计算、智能终端与课程体系的结合
云计算、智能终端与课程体系的结合就是要通过云端计算设计出与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中服务器运营和维护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学习课程,同时利用终端计算设计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程序开发和用户体验升级的相关知识技能学习课程。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可以增加移动互联网云端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以及移动设备系统开发实训等终端课程学习内容,在重视理论知识更新的同时实现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达到“互联网+教育”视角下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
(三)物联网与课程体系的结合
物联网是智能信息时代下技术革新的突出表现之一,它可以促成普通的、能够行使独立功能的物体实现相互连接和通信,主要包含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的内容。物联网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结合方式,就是将物联网的层次结构融入到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中,实现课程体制的创新。例如,可以以上述的结构作为基础,按照感应识别领域、互联网传输领域以及新媒体设备和技术革新三个领域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实际构建的环节中,可以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分为“物联网+计算机”基本理论学习、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实训操作三种类型。其中基本课程包括新媒体系统运行原理、数据库原理、物联网原理等入门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可以囊括更深层次的物联网控制、无线传感等理论的学习;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上,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利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机会,如相关移动设备的组装等。还可以积极寻求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创办物联网实训活动。企业具有丰富的互联网运行的实战经验,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讲座等形式给学生介绍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经验,并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内部实际的物联网工作过程中。
(四)重视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其专业性和职业素养对“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建设的重要性意识,通过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形式给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吸取和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加强对教师课堂授课情况和学术研究情况的了解。同时,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重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了解互联网发展的新态势,提高自身的洞见力,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互联网实际发展的状况相一致,并通过共同探讨互联网发展的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安排的更高水准的考验,同时也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教育”理论结构对高职院校的互联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革新。首先,要树立对新媒体网络技术的重视意识,摆脱传统的单一教材理论教学模式,重视院校与各个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市场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总结,才能使课程的安排更加适用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使高等职院校真正成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和基地,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英,付麟.“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120.
[2]刘立静.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4):169-170.
作者:原慧琴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