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微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6 09:26: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高等数学微课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等数学微课教学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技术的广泛普及,具备普适性的微课程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微课的主要目标是为阐释某一个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载体,完整而精确地实现学习或教学目的。因此微课是一种半结构化、主体鲜明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1]。正是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如何利用微课拓宽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解决高等数学教学困境。

1.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就是微而小、微而全、微而精、微而便。微课较早出现在2008年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大卫•彭罗斯提出的,他解释微课是运用构建主义方法生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形式。笔者最早参加微课比赛的时候长度以20分钟为宜;两年后,学校要求视频的长度为15分钟为宜,今年变为了8分钟为宜;微课就要“微小”,按大卫•彭罗斯的说法微课最好在1-3分钟为宜。微课的教学针对性极强,相对于传统的宽泛课堂,微课的教学目标非常的精确,3分钟的时间都是为这个“小”的知识点而准备。在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时代微课将学习变成了一种“随意行为”,只要你有一台PC甚至一部智能手机,学习变成随时的事,不是正襟危坐在教室中才叫学习。

2.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困境

高校高等数学课堂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历时较长、知识覆盖散漫、学习环境固定。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是一个教师、一个黑板、一支粉笔就能完成120学时的授课任务,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思想的获得、数学技巧的掌握主要从教师口中获悉。并且学生需要保持约50分钟的注意力,加之高等数学部分内容本身较为枯燥,难怪很多高校学生“谈数学色变”。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的限制,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的课堂在一节课内学习4-7个重点知识,知识覆盖太过散漫。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在课堂上完成,进行测试是在课堂上完成,与教师互动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室成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唯一阵地。正是这些特点导致高校高等数学的学习极具挑战性,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创新时代、微时代下借助于微课可改变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学习效果。

3.基于微课的高等数学教学策略

(1)化单一为多元。通过微课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于课堂也可以借助于个人PC、移动终端设备学习知识。现在的学生是90后,他们是“网络一代”、“电子一代”,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思维又较为活跃,这一代的学生不甘安于现状,他们熟悉互联网设备,精通移动终端设备。这正是微课生存发展的土壤,借助于微课将使得高等数学课堂化单一为多元。只要制作的微课视频质量高、吸引力强、趣味性多、新颖别致一定会吸引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现今高等数学课堂模式单一的现状就可以改观。微课学习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授也可以在家、在宿舍自己学习知识,多重、多元的学习方式必将加强高等数学学习效果。(2)化低质为高效。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较长,如果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则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将重要的数学知识点碎片化的制作成多个小视频,每个小视频的长度为1-8分钟,传统的一节50分钟的课程可以制作为5-10个小视频。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点相应来说内容较少,用时不多。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解放了教师,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可以多次的观看视频,直至掌握为止。教师就不需要重复一些机械性的工作,他可以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学生答疑等环节上,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化散漫为精准。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散漫,难度也较大。借助于微课,可以化散漫的知识点为精准的知识点,微课知识点精确单一,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目标比较明确,针对这三五分钟视频所体现的知识点把握也比较准确。原来散漫的8个或10个知识点变为了5分钟一个互不干扰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非常精准。(4)化固定为灵活。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较为固定,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比较固定主要是在教室或者在自习室,固定的学习环境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烦躁的情绪。微课的特点是可以借助于网络、移动终端等设备播放,这样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的灵活,可以在教室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宿舍甚至是郊游的路上。传统的一本高等数学、一张演草纸、一支笔的学习模式被打乱了,学习变得更加的灵活和自然。结语打破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根据微课的特点可以改善传统高等数学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历时较长、知识点覆盖散漫、学习环境固定等缺点,利用微课可以将高等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高效化、精准化、灵活化。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作者简介】赵增逊,男,1981年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学及数学教育,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渭南;王伟,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渭南;马梅,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陕西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