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金融研究

时间:2022-04-01 09:19: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我国旅游金融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旅游金融研究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部分,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样地,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此,对旅游金融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有关旅游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大致的梳理,以期为学者们开展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关于旅游金融概念的研究

我国学者有关旅游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后。王泽盈(2000)就我国旅游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开展了较详细的论述;李训明和廖鹤琳(2000)基于假日经济的迅猛发展,分析了旅游金融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抓住机遇,做好旅游金融大文章的措施;吴婕等(2001)对假日旅游有关金融业务、金融管理和金融产品营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上述研究均未对旅游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我国学者对旅游金融概念的研究出现在2010年以后。杨复兴(2012)认为,旅游金融是指以旅游产业为实体经济和以金融业为虚拟经济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新兴业态,是通过旅游资源包括人才资源的资本化配置来实现产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价值增值的金融路径或金融工具。江文(2013)认为,旅游金融是缘起于产业融合背景的新兴概念,是旅游业与金融业不断耦合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金融新的细分领域。李洵(2016)提出互联网旅游金融的概念,认为互联网旅游金融是指旅游行业依托云计算和电子支付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资金支付与融通,以及信息中介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刘益辰(2017)认为,旅游金融是以旅游产业为基础,以金融资本为纽带,旅游和金融跨界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业态。从以上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金融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但多数学者认为,旅游金融是以旅游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业态。

2.关于旅游金融发展的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旅游金融发展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而且研究的时间也不长。杨复兴(2012)研究了旅游与金融融合发展走向问题;张磊(2016)研究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对旅游金融有所创新,如加快旅游终端消费领域的金融发展,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孟珊(2016)对青海省旅游金融发展进行了探析。刘野等(2016)从金融衍生品角度出发,对旅游期货、旅游期权、旅游互换等旅游金融体盈利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刘益辰(2017)分析了我国旅游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政府支持、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运作、旅游金融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杨俊籍(2018)通过对金融支持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旅游企业向银行直接融资难、旅游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金融支持旅游业力度不够等问题。古圣钰和吴英伟(2018)对在线旅游金融发展进行了研究。柏存龙等(2018)探索了县域旅游金融的发展,指出对于一些旅游资源较好的小县城,发展旅游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助力当地扶贫攻坚的好办法。

3.关于“旅游金融+互联网”的研究

“旅游金融+互联网”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新业态或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正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旅游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各相关行业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逐渐多起来。李钰(2015)指出,旅游企业要获得长久发展,需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例如P2P和众筹等模式进行融资。郑菊等(2016)分析了互联网旅游金融产生的原因,阐明了互联网旅游金融的业务体系,并从互联网旅游金融服务商和金融产品设计等方面预测了互联网旅游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孙雨主和白冰(2017)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分析了在互联网+旅游+金融背景下上市旅游企业的融资能力,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结论。李绍、王能翔和郑菊(2018)指出,互联网旅游企业应当完善一站式资产配置,创新旅游理财产品,多为消费者考虑向人性化方向发展。

4.关于旅游金融产品的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学者对于旅游金融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类、证券类和保险类3个方面。李孝辉(2009)研究指出,金融和旅游要通过跨行业合作实现共赢模式,发行旅游信用卡是其主要方式。杨复兴(2012)认为,银行一方面应增加对旅游企业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应与旅游机构合作发行旅游信用卡,完善消费者金融支付环境。江文(2013)总结了旅游信用卡、旅游信贷、旅游保险和银行自建旅游服务平台等商业银行四种典型的旅游消费金融产品模式。李孟菲(2014)就国内旅游金融产品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李健(2015)就基于旅游金融产业融合的预付卡产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昌慧敏(2015)基于网络调查,研究了旅游金融产品消费行为。刘野等(2016)提出旅游金融产品可以与金融衍生品结合,创新旅游期货、旅游期权以及旅游互换,以此来解决旅游企业在资本风险期融资难的问题。古圣钰和吴英伟(2018)认为,在线旅游金融产品主要有分期付款、旅游保险类和理财类增值产品,并且认为当前旅游金融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信用信息不完善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而何芸(2018)对宜昌市旅游金融产品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相应对策进行了研究。

5.关于旅游金融方面的实证研究

李孝辉(2009)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计量统计软件,对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邓进(2016)基于旅游消费,分别分析了商业银行、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和互联网旅游企业的旅游金融模式。胡抚生(2016)实证研究出境旅游金融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发现,出境旅游金融服务质量的移情性、安全性、有形性等因子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存在正向显著关系。龚艳和郭峥嵘(2017)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分析2001-2013年江苏省各市旅游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情况,结果表明,旅游业与金融业确实存在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且两者发展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高静和黄琳(2018)分别以山西省和四川省为例,以金融规模、金融效率、旅游收入等为测度指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6.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旅游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大致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旅游金融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但实证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旅游金融概念、旅游金融发展、旅游金融+互联网和旅游金融产品等研究;而实证研究则主要是以某省、某地区或某旅游景区为例,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开展金融支持某地旅游业发展的研究。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大多为小微企业,融资难是这些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关旅游企业在金融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也逐步地多起来。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有关旅游金融方面的研究文献尚不多,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一是关于旅游金融概念内涵方面的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形成学界公认的旅游金融概念;二是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在线互联网旅游金融将会是未来旅游金融的发展趋势,因而应加强对在线旅游金融产品,包括旅游金融理财产品和旅游金融衍生品等的研究;三是对于旅游金融方面的实证研究有待深化,以进一步解决我国旅游金融方面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泽盈.构建旅游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J].济南金融,2000(07):28-29.

[2]李训明,廖鹤琳.假日经济方兴未艾旅游金融大有可为[J].经济界,2000(05):84-86.

[3]吴婕,石薇,梁敬丰.对假日旅游金融有关问题的探讨[J].财经科学,2001(04):181-183.

[4]杨复兴,舒海.旅游金融的发展思考[J].旅游研究,2012(03):20-22+44.

[5]江文.旅游消费金融模式研究——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2013.

[6]李洵.互联网金融创新对旅游产业影响研究[D].对外贸易经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7]刘益辰.旅游金融的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7(112):83-84.

[8]张磊.旅游金融的发展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166.

[9]孟珊.青海省旅游金融发展探析[J].青海金融,2016(05):27-29.

[10]刘野,张宇通,李蔓婷.金融衍生品视角下的旅游金融体盈利模式分析[J].财政金融,2016(05):17.

作者:刘诚言 粟维斌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东盟旅游研究基地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