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探讨

时间:2022-07-05 08:55: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宁夏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宁夏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探讨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和繁荣。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城乡一体化建设、农地流转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业经济取得了极大进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从总体上,我国农业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并未走出传统农业发展范畴,农村经济基础仍然脆弱,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传统要素驱动乏力,新的驱动力量孕育不足,新的矛盾、问题不断出现。在新时期,怎样推动农村新旧动能转换,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试图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视角检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问题之解决提出建议。

1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及意涵

1.1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

新旧动能转换的首次提出,是在2015年10月总理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上。总理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2017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对我国培育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作出专门部署。2017年人代会期间,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对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工作进行了部署。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频繁出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文件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解读、相关议题的研究和论述也逐渐丰富。

1.2农村新旧动能转换的意涵

所谓新旧动能转换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新经济的培育;另一方面是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换。其中关键在于培育新经济的新动能对传统经济所赖以存在的旧动能的取代和替换。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依赖推动生产力迸发的核心动力与支撑能量。经济历史的演进就是这些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动力与支撑力量的不断萌生、替换的过程和必然结果。我国经济社会自改革开放突飞猛进三十多年,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巨大变化,外需极度萎缩,投资的收益递减效应凸显,以投资、外贸拉动的传统经济发展之路难以为继,同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发展孕育了新的增长点。旧动能与新动能并存,但经济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困难重重。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提出,是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新技术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迈向全球经济链中高端的前提。农村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一环,其重要性在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关系到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整体实现。

2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旧动能

农业发展史表明,劳动者知识技能的积累提升、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但在不同发展阶段,这些推动力量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同时它们自身也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传统农业的发展动能主要是劳动的密集投入以及极为有限的技术上的进步,资本投入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基本不起作用。如我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在低水平徘徊,农业的进步主要依靠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工投入的增加。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育种技术的进步、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等技术,资本投入极大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农业走了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产量导向的粗放型发展之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传统要素驱动乏力,新的驱动力量孕育不足的突出问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发展动能。现代科技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精密装备制造、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依赖力量。有学者认为,新旧动能转换要重视人的因素,要实现劳动力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要素层面新旧动能转换要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来源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新科技;有效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此外,不断升级的城乡居民新的消费需求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来源。

2.2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三农问题发端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区别政策,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各级政府持续推进户籍改革、农地流转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措施,但迄今,尽管从纵向维度看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但从城乡比较的角度看,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三农问题更趋严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农村地区人才大量流失,严重空心化。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元化格局,信息发达、经济繁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定居。据统计,从2006—2016年的8年间,全国农民工数量由22978万增加到28171万人,也就是以平均每年600万人的速度实现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直接结果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逐渐空心化,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老龄化、素质较低,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根本的因素。劳动力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其他要素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影响。农村留守人员以老弱病残妇幼为主,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新的农业发展方式、组织方式的选择,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孕育;也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新管理模式的引进起到了抑制和阻碍作用。再次,农村劳动力的现状使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对不断升级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作出及时反应,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使种植畜牧业难以形成产业延伸,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缓慢,难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合力。最后,制度供给不足阻碍了外部刺激力量的介入,农业资本投资不足。尽管政府在财政支农、金融支农、户籍改革、农地流转等方面进行了很大投入和尝试,但基于基础性制度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社会资本对农村市场仍然心怀疑虑。

3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破解与建议

有学者认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可以厘分为器物、技术、产业、制度、观念等五个依次展开并渐趋深入的层次。器物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终端成果,不管是物质性还是服务性的,都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直接表现。技术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动力,决定着器物成果。技术层新旧动能成功转换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要依赖于产业体系的支持;二要依赖于产权制度激励与保障。观念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最深层力量,对其他层面力量发生作用具有深层次的影响。结合前面对农业发展基本推动力量的描述,笔者认为破解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需要紧紧把握劳动者知识技能的积累提升、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这三个农业发展的驱动要素,从器物、技术、产业、制度、观念五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稳步推进,逐层突破。(1)在器物层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回应市场需求,满足不断升级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要提高原有农产品的质量,引进开发新的绿色有机产品,强化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要不断提高产品加工能力,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品;要充分利用农业环境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消费和服务要求。(2)在技术创新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持续推动。要重视现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降低农业信息成本、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方面大有可为。要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3)在产业方面,要培育新型的农业产业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组织、各类农业创客、农业企业等,这些新的农业产业主体促进了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孕育和发展;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农村地区形成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统一市场,发挥产业的集聚、规模效应,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产业的互补和良性互动。(4)在制度方面,强化制度创新,发挥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要突破现有基本制度的局限,探索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激发农民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三农;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化;要完善农村财政税收制度,加强农村转移支付,降低农村农业的税收负担。(5)在观念层面,要改善农村教育,培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优化农业从业者知识结构,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改革开放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资本意识、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蕙馨,焦勇.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7).

[2]余东华.以“创”促“转”: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J].天津社会科学,2018(1).

[3]张文,张念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7(12).

[4]樊祥成,徐晓梅.关于我国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8(5).

[5]王兴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坛,2016(2).

作者:李新花 单位:寿光市古城街道财政经管统计站